课堂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2024-10-25

课堂管理学习心得体会(共12篇)

1.课堂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到凯里九小学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凯棠小学 唐远景

11月18日,在凯里市教育局培训中心领导的关心安排下,我们凯棠小学七位老师到凯里九小进行为期半天的观课活动,学习凯里九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而且对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得到了很大的帮助,我深感受益匪浅,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和感悟。

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此次观摩课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我是带着一个疑问去听课的: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的理解为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就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包括哪些流程呢?包括:“自学--展示--反馈”三个环节,自学就是学生根据导学目标进行自主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展示就是把自学中的学习收获以不同的方式向大家展现出来,让大家共享,满足学生的展示欲的同时使同学间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反馈就是对当堂生成的问题师生共同来解答,理清学案。

第一,全面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我听了三堂公开课之后,我认为三位授课老师都对教材紧紧地把握,都能抓住题目,一步步深入文本。例如:杨淑静老师在讲授《学会看病》一课中,已提前让学生预习好生字词,读通了课文,课堂上按导学目标,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一是指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二是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在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收获的时候靠近讲台的小组发言较积极,后面的小组不够积极,参与展示的面不广,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展示学习收获值得我们探讨。

第二、把学习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孩子们。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授课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魏乐竹老师在讲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的时候,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体会了祖国的中华不振,以及以后的我们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

第三、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情感对话。并且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 黄绍贵老师在上《卡罗纳》这课时,首先让学生用关爱、同情的情感读课文;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生字的检查;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互相关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这三个授课老师都能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

第五、掌握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

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因此,课件的知识表达能力更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多媒体教学是今后教学发展的趋势。

第六、今后努力方向。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要转变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现在,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

2014.11.20

2.课堂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如何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 及时正确的激励学生, 是每个老师都应认真研究的课题。在平日教学中我探索使用了以下方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师口头表扬

对课堂上回答问题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表扬时要有针对性。如:“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真是爱动脑, 善于观察, 爱思考的同学”、“你从正反两方面谈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逻辑严谨, 回答全面”, 再如“你的知识面真广, 学识渊博, 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本人对高质量学习的持续追求, 同时也可激励其他同学养成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切忌不指出回答好在哪里, 仅用“回答很好”、“很不错”来代替, 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我有一次在一中讲公开课时, 有一名男同学进行角色扮演以美国总统的身份起来展示表述, 我对他的点评是:“这名同学的表述如数家珍, 对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优势与劣势分析的头头是道, 充分体现了一位国家领导人高屋建瓴的眼光与水平。”点评完后, 很自然地同学们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二、学生点评, 指出值得学习的地方与缺点错误

这种方法是最值得在课堂上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一名同学课堂展示后, 教师让其他同学来指出该答案优点在哪里, 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在引导学生点评的过程中, 要注意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 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最后教师再总结一下。这样让学生来肯定学生, 既让展示的同学学习成果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肯定, 同时也锻炼了其他同学的听讲和辨析能力。

三、借鉴开心农场, 建立积分奖励制度

这是最常用也是最好用的一种激励机制, 如果使用得当, 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现在流行的网络游戏“QQ”农场, 不仅小孩子痴迷, 而且让许多的大人迷恋, 究其根本就在于种菜、偷菜加分, 到了一定的分数就晋级, 到了一定级别就可以开垦新的土地, 再到一定级别还可以开通牧场, 就是这样一套激励机制, 就让很多人流连忘返, 不知疲倦。我们的课堂教学特别是激励学生思考发问完全可以学习网络游戏的做法, 建立一套完备的激励机制, 不断刺激学生,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能够提出问题加5分, 回答对了问题加4分, 其他同学能够更正和补充答案加3分……比比哪个同学、哪一组得高分。有了这样的激励机制, 学生们精力集中, 读的认真, 一丝不苟;听得专心, 不放过一点失误, 为什么?因为可以挣分啊。我们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 课堂上小组内能积极发问的和能正确回答别人问题的都给予加分, 分数累加到学期末, 评出学习优秀小组和个人。根据分数, 学生优先选择教室座次等。学生就会为了分数和小组荣誉而认真思考, 积极发问, 争先恐后的回答别人的问题。

四、掌声鼓励

对回答问题特别出彩的同学, 在教师倡议下鼓掌奖励。时间长了, 对见解独到, 观念新颖的发言, 学生会由衷的鼓掌, 这是对发言者高度赞赏。因为获得了成就感, 学生以后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 给出更精彩的答案。平时腼腆的学生如果勇于回答了问题, 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表扬并与同学们一起掌声鼓励, 这对内向的学生以后积极表现会有很大帮助。当然掌声不能滥用, 不管回答对与错, 不管对那个学生, 每次回答完都用鼓掌, 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 反而耽误了课堂时间。

五、物质奖励

在特殊的日子里给学生一个特别的礼物。对于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学生, 送给他一个小礼物作为奖励, 学生肯定会满心欢喜。如端午节前奖励学生一个粽子、中秋节前奖励学生一个月饼、圣诞节前奖给学生一个苹果等, 课堂上将这些礼物在特殊的日子里送给表现优秀的学生, 有纪念意义, 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当然物质奖励不宜常用, 对学生的激励应该以精神鼓励为主。

六、课外激励

课外是课堂的延伸, 可以将学生精辟见解、优秀发言稿集结成册, 印刷后发给级部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成果变成铅字, 学生肯定心里乐开了花, 下次发言会更加积极。或者利用学校广播站, 对课堂表现突出者进行表扬。另外可以将学生的成果编制在试题中, 如学生搜集的对联、村庄史、族谱等。命题人同时写上老师和该同学的名字, 学生自豪感一定油然而生。

当然, 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音语言, 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有魅力。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总之, 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激发兴趣, 课堂更加充满活力。使学生如沐春风, 在一次次的惊喜中, 全身心投入学习, 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 形成一个个的教学高潮。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 畅所欲言, 相互启发, 从而获得了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 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摘要:课堂上及时对学生正确的评价, 是一门学问, 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 及时激励, 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激发兴趣, 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3.爱上地理学习 从课堂导入开始 篇三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有效连接

一名优秀的教师总能设计出一个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巧妙揭示学习重点的课堂导入,进而推动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探究新知识、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上述高质量的课堂导入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与改善。那么,高中地理学科教师究竟应当采取何种课堂导入方式,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课堂导入的高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尝试:

一、采用“复习导入法”,优势在于建立新旧知识的有效连接

“复习导入法”即教师在带领学生温习之前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巧妙点明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所具备的密切联系,从而促使学生以所学旧知识为基础,实现对新知识良好初步感知的一种课堂导入方式。“复习导入法”最显著的优势在于既能帮助学生实现对已学知识的巩固,还能为他们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结构基础。可以这么说,“复习导入法”能在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中自然而巧妙地实现新课的导入。

对此,笔者有着非常深刻的认知与体会。例如,在真正展开“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新知识的教学活动之前,我率先带领学生回忆了“城市化过程的定义”及“城市化过程中的显著特点”等相关知识,如,伴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及对土地、水源、基础设施等的要求也与日俱增。随后,又向学生点明“由于城市化过程加快,城市中所集中的人口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城市中的自然资源需求矛盾非常突出,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方方面面的深刻影响……”如此一来便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连接,在轻松实现该节地理教学知识点课堂导入的同时,为学生借助已有旧知识实现对新知识的深刻认识与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采用“疑问导入法”,优势在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探究欲望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其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学生内心形成的疑问与其自身思维思考活动的密切关系,即有了疑问才能产生积极的思考,有了思考才能实现更深入的知识点学习。因此,从这一层意义展开来讲,在课堂导入环节适当地向学生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不失为激发学生内心产生对具体知识点有效探究疑问及学习兴趣的重要突破口。

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上述理念进行了很好的落实。如,在教学“中国名景欣赏”这一节内容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依次为学生播放了以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的北方皇家园林及以苏州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等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在学生对其进行一一详细浏览的基础上,适时向其提出如下一个问题:上述两种园林分别代表了北方及南方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那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园林风格究竟体现在哪些小细节呢?要求学生可以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对其进行分析与讨论。

如此一来,教师就借助多媒体幻灯片的展示以及恰当的问题设置,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性的疑问学习情景,促使他们对“南北园林风格”“中国名景欣赏”等知识点都有了进一步的探究欲望与学习积极性。此种状态下,取得良好的课堂导入效果自然是非常简单了。

三、采用“生活导入法”,优势在于帮助学生建立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生活导入法”的科学、合理运用除了可以实现课堂导入的轻松、新鲜别致导入之外,最重要的还在于能切实促进新课改所倡导“生活教学”目标的更好落实。可谓同时存在着一举多得的良好教育效果。

对此,笔者深有体会。如,在教学“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这一内容时,我特意设置了如下的课堂导入环节:列举现实生活中人们节约用水意识差、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的现象。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思踊跃、大胆地进行发言。如此一来,就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同他们自身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生活化学习情景,有利于他们对“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这一知识点浓厚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更有利于其生活化地理学习意识的形成与树立,如此不难看出,“生活化导入法”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利于切实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有序、正常进行。

影响高效地理课堂构建的因素固然多,但是课堂导入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只有在一堂课的最开始集中学生全部的学习思维及注意力,充分调动起其对具体地理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以更加活跃的状态持续投入整堂地理课的认真学习活动中。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积极优化自身的课堂导入方式,使其更契合教学的主客观实际情况。这样才能真正在保证课堂导入高效性的同时,为高效地理课堂目标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焱华.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方法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

4.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学习管理学知识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学习管理学知识是“活”的,不是“死”的,知识源于生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结合生活更好地理解知识。我们学到了对管理学知识计划功能的理解,并能够结合实际应用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职能。

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管理学知识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知识对于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会工作乃至今后步入纷繁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决策是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之一。有人曾对高层管理者做过一项调查,要他们回答三个问题:“你每天花时间最多的是哪些方面?”“你认为你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在履行你的职责时感到最困难的工作是什么?”结果,绝大多数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可以认为整个管理过程都是围绕着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展开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指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计划职能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决策不是一次性的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如果发现偏差是由方案执行过程中某种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没那么大管理者就应该加强对方案执行的监控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已经出现的偏差不扩大甚至有所缩小,从而使方案取得预期的效果。

目标是一个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所追求的,是组织或个人期望的成果,也是组织或个人努力的结果。目标为所有的管理决策指明了方向,并且作为标准可用来衡量实际的绩效,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目标成为计划的基础。如果一个组织长期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就会逐渐丧失自己存在的价值。

5.班级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校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的,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在班级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我在小学当了4年的班主任,发现无论是高年级学生还是低年级学生,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特别看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若是老师喜欢他、赏识他,他就特别爱表现自己,经常向老师畅谈对人、对事物的看法,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

由此,我觉得可以将这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切入点,经常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一步步探寻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把握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时机,适时和适度地引导他们,鼓励他们,教育他们。而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教育方法,并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从而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相反,若老师鄙视、厌烦学生,学生也就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一切都无所谓,我行我素,紧紧锁住了心灵之门。这样,即使再有水平的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成材。

二、确定适当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

班主任制定学习目标、纪律目标、卫生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整体实力来安排,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高了就成了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低了容易满足,觉得乏味。确定一定的班级目标后,全班学生就会向集体靠拢,紧紧拧成一股绳向既定的目标奋进,从而既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创造一种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又提高了每个成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例如,学校举行拔河比赛,我们班同学为了给班上争得前三名,有的同学竟磨破了手,最后比赛结果获得了第一名,同学们欢呼雀跃,那几名受伤的同学高兴得忘了手疼,都一个劲地鼓掌。其次,除了班内制定总目标外,每个人也要有个人目标。比如做好每一样作业,争取都得“优”;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得到同学赞许的目光;做一件好事,体验超越自我的感觉等等。

这样,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目前的目标和今后的目标,用日记或周记的形式写出来,尽量说到做到,培养他们积极进取、永不懈怠、设计生活的能力和习惯。教育家陶行知说:“一年之内务求不虚度一日,一日之内务求不虚度一时。”我尽量让学生珍惜时间,充实生活。例如,班上一位学生在写《20*年后的我》这篇作文时,想像自己是房屋设计师,是市长,是老师等等,这就是他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美好理想就必须在今天扎实学习,勤奋进取,从而在心中有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三、教师言行是撞击学生心灵的燧石。

有人说:教师最大的财富,就是教师心灵的不朽劳动化为学生心灵永存的真、善、美。对于教师来说,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就像一块块璞玉,需要进行精心地雕琢,才能成为晶莹剔透的宝玉。可见,学生纯洁的心灵是应该塑造,也是可以塑造的,但心灵的美好只能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要让学生懂得真、善、美,老师必须在学生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事尽量做得完满一些,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6.品类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经过开学几个礼拜以来和钱伟老师以及他教授的“品类管理”课程,让我对品类管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让我知道了原来超市商品的摆放也能有这么多学问,希望今后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学习这门课程,以下是我对品类管理的初步见解。

品类的定义是指品类的结构,包括次品类,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等。领导性的供应商都可以提供相关品类甚至非相关品类的品类定义。品类的定义不能与信息系统脱节。不少零售商都清楚品类的结构,但信息系统中没有相应地做维护,当需要知道中分类,小分类的销售情况时,系统只能打出品类所有单品的信息,员工需手工计算某中分类或小分类的销售数据。这极大地制约了品类管理的实施。

品类管理实质上就是管理品类和陈列,想要学习好品类管理,必须透彻消费者第一位的道理。它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服务消费者,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通过品类管理的实施可以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零售业运行环境,改善低价恶性竞争的状况。

顾客去商场购物,可以买到他想要的商品,有足够的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商圈顾客的商品。要让顾客可以很容易的找到他需要购买的商品,这就需要货架空间管理,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陈列方式和陈列数量。如果我们对商品的排列方式有误,导致顾客找不到他需要的商品,那么这个商品相当于没有上架,没有销量。

要想让商品有一个好的销量,我们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对有消费需求潜力的商品品类进一步细分,比如说洗发水这个品类,就细分为去屑、控油、柔顺、黑发等,在了解到消费者需求后,将这些细分的商品在货架上进行合理的摆放,让消费者很容易的找到自己需求的商品。

7.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篇七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我常常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 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书本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下,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有效地预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有个好的开头, 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 印象深刻, 教师也能很快找到讲课的感觉。反之, 则让学生不知所云, 精力分散, 教师的发挥也会大打折扣。

如, 在讲授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时, 我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将书本上的例题直接统计图形改编为一个为小白兔过生日散发各种图形饼干的故事, 然后让学生统计哪种形状的饼干多, 哪种形状的饼干少, 这样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他们的思维意识对饼干形状的认识比单纯的平面图形的认识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中, 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 课堂上我将抽象的故事变为形象的, 充分发挥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快乐的数学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

二、有效拓展时空, 课堂鼓励质疑, 提供自主研究平台

数学是愉快教育的源泉。我常常发现:在我的数学课堂上, 经常有学生积极举手提问“问题”, “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变“问题”为“答案”, 完成知识上的“转化”, 则必须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探索来完成。

如,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长方形, 正方形的认识》时, 学生在掌握了长方形及正方形的特征后, 有个学生提出疑问:“长方形有4个直角、4条边, 对边相等。然而正方形也有这几个特征, 那么正方形能不能也叫长方形呢?”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先没有做解答, 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展开讨论, 由学生自己来解答, 有的说可以, 有的说不可以, 这时双方不同意见的学生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根据;最后,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归纳总结出的答案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由于这节课的知识是在第八册《平行四边形》一节里才学到的知识, 因此, 我当场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我认为:这样的课堂学习交流能让学生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满足的愉快、成功、喜悦感。而这种情感将会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新的成功。

三、巧设练习, 让学生感受练习之乐

每一节课后, 我发现:只要是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快速获取新知识, 心理上就能得到满足, 产生了愉快的情感。如果这时, 教师仍然用机械的重复的课后练习去巩固学生已经获得的新知识, 久而久之学生将会感到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使之在欢快兴奋的气氛中继续学习。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第五册“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后, 我是这样设计练习的, 课件播放:

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 又累又渴, 于是孙悟空让猪八戒到附近的西瓜地找个西瓜解渴, 一会儿, 西瓜抱回来了, 可是怎样分呢?悟空说“:我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 我们师徒四人每人一份。”八戒一听跳起来说:“不行, 不行, 我抱回来的西瓜我要多吃, 我要西瓜的八分之一。”猴哥一听说道:“傻瓜, 你聪明反比聪明误呀!”立刻切了八分之一给八戒。

这时, 我向学生追问:同学们, 你们也同意西瓜的八分之一比四分之一多吗?这时同学们兴趣高涨, 立刻各抒己见, 相互争论。大家都积极地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四分之一大于八分之一, 有的学生还在桌子上划了一个圆 (类比西瓜) , 通过对圆 (西瓜) 的划分来认识分数大小的道理, 及分数中份数越多得到的哪一份就越少的数学知识。

恰当的风趣幽默, 能活跃课堂气氛, 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时常会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课堂教学场景, 这都得益于教师的风趣与幽默。

综上所述, 小学数学的愉快教学, 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 不断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冲突中产生兴趣, 掌握知识。学生在学习中一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 便会获得心理上的极大满足, 让学生沉浸在欢乐和喜悦之中。这样, 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小幼苗才能在我们的课堂中自由、舒畅地生长。

参考文献

8.数学课堂中学习方式新关注 篇八

一、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同样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课标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与过去相比,增加了“认真听讲”与“积极思考”。应该说“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是句老话,是教师一直挂在嘴上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家长送孩子到校上课时反复叮嘱的话。现在新课标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提出,在数学学习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认真听讲”是获取知识的途径

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重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同时还要善于捕捉生成性资源,灵活驾驭课堂教学。如“认识圆”中采用信息技术演示圆心、半径、直径,让学生感知这些概念的形成,并通过认真听讲揭示它们的本质特点。

2.“积极思考”是学习的基本方法

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教学时,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思维,并让其紧紧围绕教师“教”的中心而展开学习。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你准备怎么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这时不急于制作,先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直接感受说出来,并把学生想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再通过比较选用最省料的方法。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促进学生去积极思考。

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就说明了学习与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它们必须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留给他们充分地思考问题的空间。学习贵在于勤于思考,学习因思考而精彩。这也就是说:“如果知识是一座小岛上的大宝藏,而学习是通往这座小岛唯一的一艘船,那么思考则是推动这艘船向小岛前进的动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三、选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契机

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给每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那么什么时候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比较合适呢?

1.在突破重难点时开展合作学习

如,教学“圆的周长与面积”:

师:这些井盖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都是圆的!

师:我们怎样才能防止有人掉进去呢?

生:盖上盖子。

师:如果要配上一个井盖,怎样做?(先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中,涉及测量圆的什么?合作学习的结果,学生认为测量圆的周长比较方便。

因此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时,运用“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的重点,往往也是难点问题,学生只有通过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完成。

2.在结论开放时开展合作学习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深刻地理解“平均分”,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

话音刚落,有的举“√”,有的“×”,老师没有裁决,而是正反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讨论后,各队推选出代表进行辩论。像这样当遇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不确定时,发动学生展开辩论,更能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求异和创新精神。

3.学生个体现有的知识经验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开展合作学习

如,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时,可以联系实际铺地砖。学生从实际测量中得到的数据在计算时碰到了问题,地砖的块数不是整数,箱数也不是整数怎么办?组织学生展开合作、讨论、交流,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买地砖时不但要买整块,而且要买整箱。二是在实际铺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切割,要浪费一些地砖。三是考虑美观。

在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现有的经验不足以解决问题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讨论得出完整答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总之,“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让学生感觉数学的无穷奥秘,让他们心目中的数学不再是无趣的、枯燥的。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和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张岚.关于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方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28).

9.绩效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企业要想在浩瀚的商海立足,寻找到企业发展生存的空间,最重要的一点是谋求客户的认可与信任。具有垄断特性的电力企业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绩效考核制度应运而生。所谓员工的工作绩效,是指他们那些经过考评的工作行为、表现及其结果。对组织而言,绩效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对员工个人来说,则是上级和同事对自己工作状况的评价。企业通过对其员工工作绩效的考评,获得反馈信息,便可据此制定相应的人事决策与措施,调整和改进其技能。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主要有四种,即员工的激励、技能、环境与机会。

因此让绩效考核思想深入员工心中,消除和澄清对绩效考核的错误及模糊认识。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工作的长处、短处,有所改进、提高。绩效考核是以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为主旨,它虽是按行政职能结构形成的一种纵向延伸的考核体系,但它也应是一种双向的交互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工作沟通。我认为绩效考核的意义:(1、为职员的升职、晋级提供参考依据;2、在绩效考核的互动沟通过程中发现问题,让员工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待改进的方向;3、使公司领导了解公司人力资源现状,使今后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评价,并保持对员工的有效回馈,企业就能激发起每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推动员工的能力发展与潜能开发,形成一支高效率的工作团队全面共享企业的创新工作机制的信息含金量,并积极协助所需技能与知识;以实践是检验工作的真理为标准,具体反映每个人的智慧与才能,挑选人才的主要依据不是经验或智力,而是能适合此工作的天赋;以表扬为主,不断找出员工美的一面,并将其成果进行有价值的赞美与表扬;真心诚意帮助员工逐步走向成功,不惧怕他们超越自己。并及时帮助纠正成长中的失误与不足,让他们健康的成长与成功;尽心尽力让每个人充分发挥“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后天学习得到的业务技能,诚心帮助取长补短,让他们有尝试新知的机会;认真倾听员工在成长中的心声和意见,正确对待企业的使命、愿景或核心价值,使企业与员工都能主动找出共同价值的联系点;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每个人在工作中都能以顾客追求满意为最高境界的追求点,致力于达到新的起点,使工作有新的起色;而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是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帮助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在能量。保持员工忠诚度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领导的能力、管理效率、清晰高效的沟通,充分让广大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施展才华。使员工们不仅喜欢自己的职业,而且愿意为之奋斗,确保有助于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吸引和激励人才的目标,必须始终坚持灌输公司的“整体薪酬”理念。让他们在考核机制的约束下,都能主动发挥自己的潜能,并积极做好每项工作,使广大客户在受益中增强满意度。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对员工绩效考核的严肃性,推动公司整体经济利益的提升。

10.班级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班级管理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问题,我只能片面的谈一些感受。首先我想谈一下老师的鼓励式教育。老师在日常的管理中几乎没有发过火,给学生的多是正确的引导,表现的都是对学生变得更好的期待。之后给予正确的鼓励,当然老师也跟我说过起到效果的奖励才是最佳的,鼓励必须适度,保持学生们对于奖励的新鲜感,这样的奖励才会有效果。而且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该有的惩罚也必不可少,要给学生树立“奖罚分明”的观点。不对的事情一定不能发生,对的事情要多多提倡,多多支持,给予奖励。例如老师在班里设立的班币奖励机制,合理的利用班币奖励表现良好的同学,对于犯错误的同学还会取消她班币评选的资格。班币机制在班级里创建了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身处于一个是非分明,奖罚有度的班級之中,对学生十分受用。

此外老师跟我传授她的经验时说,管理班级,教育学生一定要是在“爱”的基础上。当孩子犯错误时,切记不可大发雷霆,用你的声音去征服他们。这样可能只能起到短时间的效果,而且可能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厌恶,起到反作用。从和老师的交流中我感受到只有诚心去爱学生,用心去捕捉每一个幼小的心灵,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想学生才能让学生爱你。听听你的话。最好是诚心与学生交朋友,要和他们谈心,学生有缺点,批评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同时批评学生要因人而异,讲究时机、地点与方法,要诚心诚意帮助学生改正缺点。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要求,不光要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多为学生出主意,让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实意为他着想。对于犯错误的同学只有让她们明白自己错了,为什么错了,才能让她们信服老师,知道应该怎么改正,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11.《过秦论》语言之美的课堂习得 篇十一

为了帮助学生明了《过秦论》一文的语言特色,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借助朗读的办法整体感受此文在语言上的不同之处。具体做法是,选择《过秦论》里面的某一段落,把这个段落翻译为现代汉语,使学生能够两相对比,初步了解现代汉语同文言文之间存在的区别,从而直观感受到文言文魅力所在。同时,让学生大胆提出基于自身领悟的独特看法。朗读与对比可以分成三次进行:

一、初次朗读感受重复美

重复美是《过秦论》最突出的特色。历来文章均讲究简练干脆,把重复视为作文创作的禁忌。但是贾谊却在这里反其道而从之,偏偏反复用笔,一意多写,却达到了简练笔法所不易产生的震撼效果。比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其三: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在上面的几个例子里面,“宇内”“四海”“八荒”“山河”“二周”“六合”等等词汇,全部都和“天下”意义相同,每句话里面,只要一次说明,便能够使读者明白其意,而作者反复用之。同样,例一里面的“席卷”“包举”“囊括”几词,例二里面的“宰割”“分裂”几词,例三里面的“振”“吞”“履”“执”等几个词语在意义上也接近,均有“暴虐统治”的含义。若是用传统理论的简练标准加以描述,一句话就能说完的事情,作者却反复渲染,恣意重复,这种重复竟然不使人产生累赘繁杂之感,而是产生了语气上的江河奔流之效,音节铿锵、意境幽深,使读者在这种“重而不复”的语言境界之中领悟到作者那种关怀国事的思想,领悟到秦孝公的雄心壮志、惠文、武、昭襄几代荡尽群雄的宏大气势,更能切身体会出千古一帝始皇帝统一天下以后睥睨四海、唯我独尊的倨傲,特别是其焚百家言、隳毁名城、遍杀豪杰的残酷。行文到这里,已经不用作者再做过多的说明,读者已经可以直接明白:“仁义不施”所带来的恶劣后果。

二、再次朗读感受繁密美

这篇文章的繁密之美也是特别值得称道之处。通常来讲,我们说某篇文章成功,常常因为其文字洗练,同理就将繁密和琐碎看作是拖沓之病。但是周先慎先生讲过:在艺术上,利用繁笔,其实是和通常意义上的啰嗦是有区别的。贾谊在其所著《过秦论》里面,所应用的“繁笔”功夫,很明确地说明了“繁”并非全是一种“病”,而有时也可以成为一种美。比如下面这段描述: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在这一大段文字描写里面,作者贾谊借助了汉赋的铺排张扬形式,使得繁密的写法成为吸引读者进入文章境界的一种良好手段。“论”这种文体本义在于“借古喻今,借史讥时”,如果依照一般理论来讲,只要把上面一大段里面的首句和尾句相联,结为一体,就完全可以使九国之师合纵攻秦的历史得到展现。而在文章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却使简笔化为繁笔,并且竭尽重复渲染之能事,分别详细说明了贤君、谋臣、武将以及外交使臣的具体姓名,还有其各自所具有的特殊才能等。这种写法,一方面明确了史实,使文章的可信度大幅度增强,同时也是一种气势上的渲染,让读者明白天下诸侯共同对抗暴秦的强大阵容。读者阅至此处,已经能够感受到秦国的无比强大,可谓成功的反面烘托策略。

三、三次朗读感受瘦劲美

学生经过两次朗读,能够体会到《过秦论》在重复与繁密上的特点,而再继续深读,则又会有不一样的体会。若讲到“重复”和“繁密”,则可以称其是肥硕和丰腴,但是本文在肥硕和丰腴之外,还有用语造句的简约之处,简约与瘦劲到何种程度呢?作为一篇成功的文章,当然绝非干瘪寡淡,而是呈现出瘦中显劲、瘦中显力的特色。按照刘勰《文心雕龙》里面的话来讲,即“句无可削”且“字无可减”,比如下面这些句子:其一——据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其二——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其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等等。在第一个例子里面,指出秦孝公能够扼守重关、拥据沃土,显着墨不多,但是明白显现出其有窥伺天下之意,志不在小。而作者只用了简单的一“据”字、一“拥”字,轻描淡写的两个字,使得境界完全呈现,可谓用笔极为老到。而在第二个例子里面,“俯”字和“委”字的应用,则极恰当地说明了当时的情境,即九国之师与六国之士虽然家国灭亡,却没有恢复办法,只能委曲求全。可是,全文的主旨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施暴政,最后导致民心丧失,陈涉首先发难于大泽乡,天下云集附应,例三里面只用了“斩”和“揭”简单两个字,却能够将众多深受秦政之苦的百姓描绘得有声有色,其忍无可忍可态、奋起反抗之形维妙维肖地现于纸上。由对这些例子的关注,学生可以发现,将“瘦笔”用好,使之同重笔、繁笔相结合,不仅起到了良好的意境传达效果,同时也让物象神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更为主要的是,读者利用这些简洁有力的文字,产生了足够多的空间想象。

在古典文学阅读与引导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认为,所谓的“教”字实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可学习的内容;其二是使学生成功地发现可学之处。这里有四个关键词需要注意,即“努力”——强调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提供”——强调课堂环节的顺畅;“可学习”——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相衔接;“成功”——强调学生由知识接受到能力习得的转变。对于《过秦论》这篇文章来说,其语言的特色,在这四个关键词中都能有所体现,可谓是一篇经典的指导性文章。

12.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学习习惯,培养

前言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小学让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一是传统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是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具体可分为:(1)书写整洁、一丝不苟;(2)计算认真仔细、快速正确;(3)审题认真全面,做题格式规范、画图符合要求;(4)计算完毕要验算检查;(5)课前预习,课后回忆复习;(6)听课精力集中,活动积极参与;(7)作业独立思考、按时完成;(8)知错改错,及时纠正;(9)勤学好问,积极求教;(10)今日功课今日完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1.听

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要认真倾听教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要认真地听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作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听时,要作好积极的心理准备,把注意力指向要研究或探讨的问题,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并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做积极的信息交流。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

2.看

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通过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从而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3.读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课前阅读,就是课前预习课本。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要翻开课本,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特别是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的开头新课,阅读时要标出疑问,以便在教师讲课时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有时也可由教师提出能引起兴趣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找书读。课内阅读,就是课内学习课本。课上在教师指导要求下带有检查地阅读数学课本,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阅读课本一定要有要求、有指导。开始可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课本中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怎样理解数学概念,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咬文嚼字,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课后阅读,就是课后复习课本。要指导学生养成做作业前先复习课本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前先看课本,看教师当天讲的部分书上是怎么写的,想想教师是怎么讲的,做题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做题。要指导学生养成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

4.写

每次作业前,我都要带着学生说一遍,“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和“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边说边观察,边纠正错误的坐姿。通过讲解,使学生形成正确、美观的数字印象,理解数学符号的涵义。另外还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还要有一定的书写速度。此外,在答题的过程中还应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检查的习惯。

5.思

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首先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语言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最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其思维水平逐步提高。学生只有不断地体会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6.问

俗话说:“好问的孩子必成大器。”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带着知识疑点问教师、问同学、问家长。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情,又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7.说

说,促进了想,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无论哪种情况我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然后强调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并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还要求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纠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要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意见不正确,也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后再发表不同意见。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努力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数学课上训练说的做法: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第二,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所谓“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的过程。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位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第三,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关于概念、法则的用语,要求学生用数学用语,简明、准确、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学生叙述时纠正他用语的错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小结

上一篇:烟农告知书下一篇:端午粽名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