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运行预警机制

2024-10-16

专业运行预警机制(8篇)

1.专业运行预警机制 篇一

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运行机制

陈瑞

摘要: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手段和学校变革与改革的有效策略。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现个体自我价值超越,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高效,创设共同愿景,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有效运行机制。

★ 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1000字

★ 学习读后感

★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

★ 命运共同体作文1000字

★ 学习之道读后感

★ 论语读后感学习

★ 终身学习读后感

★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材料

★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学习感悟

2.专业运行预警机制 篇二

(一) 财务风险的主要形式

1、资金使用风险。

对于医院而言, 资金是确保其正常运营的物资前提和基础保障, 一旦资金缺失则会导致医院运营受到严重影响。如果医院在未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下便盲目地购置各种大型医疗设备或是一些其他的固定资产, 那么资金的正常运转势必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从而造成资源过度浪费、流动资金出现积压等情况, 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会严重阻碍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2、投资风险。

医院运营过程中经常会进行一些项目的投资, 而这些项目却有可能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 若是医院在进行投资时欠缺可行性研究, 经济信息不真实、不全面, 或是领导层决策有误、缺乏有效地内部监管等, 则都极有可能造成投资失误, 从而使得该项投资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样便会给医院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来源于医院的应收账款及坏账损失。医院在为病人进行医疗过程中, 病人应向医院支付一定的医疗费用, 这部分费用就是我们所说的应收账款。造成医疗欠费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医院通常会承担一部分社会救助任务, 并且会对有需要的病人开通绿色通道;而另一方面有些病人因久病不治导致生活十分困难, 从而无力偿还欠下的医疗费用。这样便会造成医院无法及时和全额收回医疗费用。

(二) 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医院一旦出现财务危机, 势必会对其正常运营带来较大的影响, 导致医院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 由于市场本身并非一成不变的, 而是经常会发生变化的, 在市场变化的过程中, 会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 这些因素恰恰正是导致医院收益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当医院收益出现问题时, 慢慢地便会形成财务危机;其二, 如果医院的负债达到一定比例时, 那么很容易发生失控的情况, 这样便会导致医院无法对已经到期的银行贷款进行偿还, 从而极易引起医院财务危机;其三, 由于医院自身的管理水平较低, 如权利过于集中、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计划等, 都会造成医院经营成本失控。

二、建立医院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有效途径

(一) 预警机制构建原则

医院在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时,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其一, 科学性原则。为了能够有效地确保财务预警准确合理, 建立机制时所选择的指标应是能够充分反映出形成财务危机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二, 系统性原则。预警机制应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做到不重不漏;其三, 可行性原则。预警机制的可行性直接关系到机制建立以后的运行, 应确保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这样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医院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

在具体构建时, 医院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1、医院组织结构保障。

通常情况下, 医院财务危机预警属于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 是医院作出重要财务决策的主要依据, 而这些较为重要的财务决策会直接影响到医院中各个部门的利益分配情况, 所以医院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应由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

2、追踪敏感性财务指标。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可通过对医院外部实际经营状况等信息资料进行全面分析, 并对医院的一些敏感指标进行动态追踪及全过程监控, 重点应以医院运营状况、未来发展潜力、偿债以及获利能力等为主要指标, 这样有利于对医院财务危机进行监测和预警。

3、医院信息系统的支持。

正常情况下, 医院财务预警都是基于财务比率进行的, 而财务比率的基础是会计信息。首先, 医院会计信息系统应与管理信息系统之间有恰当的接口, 以此来确保追溯线索的完备性;其次, 医院应对本行业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搜集, 并将医院置于整个医疗市场中去考虑, 与其他医院进行比较, 以便更好地分析当前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医院在本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是否会对本医院带来财务危机。

4、财务预警分析和报告。

风险管理人员在财务预警分析中, 应重点把握和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 估计可能造成的损失。财务预警报告是医院自身的一种预警机制, 应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报告制度。风险管理人员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 对医院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 也可以在指标将要超过控制警戒线前, 或可能发生财务危机时, 以专题形式向医院管理层报告。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医疗市场随之逐步开放, 各大医院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这既给医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会使医院面临更多的风险, 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风险, 那么这些风险极有可能转变为财务危机。为了及时准确地捕捉到财务危机出现的早期信号, 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形式及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医院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有效途径, 以期能够促进医院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医院,财务危机,财务预警,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玉华.罗竹.浅议医院财务危机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卫生软科学.2008;22

[2]顾玉华.医院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

[3]王蕊娜.谢芳.浅谈财务危机与财务危机预警[J].现代经济信息.2009;24

[4]伍大春.谈建立医院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管理指标体系[J].中国卫生经济.2010;12

3.独立学院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研究 篇三

关键词:独立学院;专业调整;预警机制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独立学院来说,专业设置是影响其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专业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的招生、学生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就业前景。

独立学院的特色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为了确保独立学院对人才的培养能够适时地满足市场发展需要,独立学院应对其自身专业设置进行评估并及时做出反应,通过预警的方式明确提出专业建设方面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从而使独立学院毕业生能符合市场的需求,提升就业率。使政府、用人单位、独立学院、毕业生四方之间能够在公开、透明、公平的环境下达到各自的目的。因此,对独立学院的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改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一、预警机制的意义

预警机制主要是指在事情发生前的一段时间就对其进行迅速探测发现、分析、判断问题并做出反应从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将这一机制与独立学院的专业调整相结合,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通过对独立学院整体就业和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统计,对就业形势相对较差的专业发出反馈警示,从而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二、目前独立学院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

1.专业结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独立学院都努力地进行办学探索和研究,均已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建立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现有14个专业,其中有8个语言专业,分别为商务英语、英语、日语、朝鲜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俄语;共有6个非语言专业,分别为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行政管理、酒店管理和新闻学。这些专业中语言专业是学院的特色专业,学院为了突出特色专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这8个语言专业中。在这些语言专业中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上各个学校都开设的专业,如英语专业,对待这样的专业,本学院主要是利用不同的专业方向,将专业细化,分成了不同的方向,如英美文化、口译、笔译、同声传译、欧盟事务、旅游管理、国际新闻等方向。另外一类是学院自己的特色专业,即目前全国各高校开设的相对较少的专业,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我院这类专业师资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相对较高。

我院为了突出语言专业的优势,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自学生进入校门,从低年级、零基础阶段就给学生配备了外教。其次是学院与国外的学校建立了更多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有“3+1”“2+2”“3+1+1”等,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国门。这些“走出去”的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国外的文化背景,而且迅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水平,更好地将语言作为一门工具,再通过选择其他的专业如金融、会计等,增加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将来找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专业设置现状

独立学院不同于其他的公立学校,独立学院是教学型的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结合自身特点和专业结构,将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院根据教育部2012年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相关要求,并结合社会需求,对专业的设置、专业计划进行了大幅度地调整,将专业计划分为了通识教育课程即公共必修课部分,包括大学语文、数学、思想政治、军事理论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即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先修课程,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专业核心课程(学位课程)即该专业的最主要的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根据专业细化的不同方向而开设的该方向的课程;实践与创新课程即包括了毕业论文和实践课程,其中对以往的实践部分进行了调整,即调整后各专业增加了课外实践部分的学分,将课外实践由原来的2学分调整到了14学分,目的是加强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基础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的能力。

3.目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

对于语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多为国家事业单位、高校、外事、外贸、外企、旅游等部门,从事口笔译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还有一部分学生出国深造或者考取国内的研究生。

对于非语言专业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多为国际贸易进出口公司、企业内部进出口机构、国际商务公司、银行、物流公司、商检机关、海关、外经贸机关及下属单位、外资企业等涉外公司或部门工作;又例如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多为银行、证券、基金、投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内外资企业、政府及公共事业单位、金融管理部门等工作。以下是我院2013届各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

三、进行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作为教学型大学,以本科生教育为主,毕业生以面向就业为主,并且主要面向地方招生,以我院2013年招生为例,虽然面向全国28个省市进行招生,但是天津市生源约占整体生源的23%。而且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学校从实际出发一开始就明确了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从学生就业角度看,当前独立学院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普遍不足,难以满足用人单位要求,从而出现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导致了毕业生对行业的发展趋势不了解、知识面窄、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差等方面。学生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只有10%可以用上,然而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从校园走出后进入工作岗位,能够将专业知识完全用于实际的工作中。

构建专业调整预警机制,使各专业能够坚持将社会需求、产业需求和学生能力发展紧密结合,按照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专业进行调整,这样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而且能够把专业知识在工作岗位上转化为技术。

四、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原则

1.专业设置优化原则

主动适应行业、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立足于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聘请相关行业的带头人参与到专业设置中。首先对每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证,构建更有实际价值的课程体系。其次,构建有用的模块课程。以我院为例,实现“语言+专业”“专业+语言”的模块课程,语言专业的课程主要是语言学习为主,学生学习了四年只掌握了一门工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今后就业的领域就非常窄,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宽度,非语言专业开设出相关专业知识的模块课程,这样的话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了一门语言的基础上还学到了更为实用的专业知识,将语言与这个专业知识相结合,学校培养出了“双师型”学生,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对于非语言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同样提高了学生就业面的宽度。最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有效地实践教学体系。课外实践环节要求不间断地贯穿于大学四年中,培养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的能力。独立学院应从这三方面进行专业调整,形成合理、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设置。

2.专业调整预警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原则

通过专业调整预警,促进各专业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制订出适合当前形势的专业计划,改善学院的硬件条件,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3.建设特色专业的原则

对基础条件好、有特色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例如我院的西班牙语专业,师资结构合理,聘请接受过第二语言教学专业培训的外籍教师,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副教授、教授授课;该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基本功训练的方法,强调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注重增加专业和语言文化知识量,同时该专业与西班牙语国家的西语教学法、第二语言教学法接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西班牙语语言和西语国家国情、文化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西班牙语各项语言技巧及综合应用能力;该专业积极开拓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使学生在三四年级有机会在西语国家提升其西班牙语的各项能力;该专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语言的能力,积极为学生建立校内、校外的实践基地。

五、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指标分析

影响独立学院专业调整预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招生情况、教学资源、就业情况是衡量一个专业发展形势的重要指标,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任何一个出问题,都会使专业的发展出现问题,下面就这三个方面的评估指标进行探讨。

1.招生方面

一个专业若报考的学生少,但需要招满计划的名额,就需要调剂其他专业录取线以下的考生,而该部分学生对这个专业也许并不感兴趣,从而会产生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如学生不爱学习,上课与教师无互动等情况,那么后续的教学、就业等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所以招生情况是专业调整预警的关键。衡量专业招生情况的好坏,可以从近几年该专业的录取人数、报到率等角度进行评估。

2.教学资源

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文化素质高、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专业知识能力的人才是独立学院工作的根本,而教学资源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今后的就业质量,因此对专业进行预警,也必须对该专业的教学资源进行评估,需要评估师资结构、课程建设、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等方面。

3.就业状况

专业就业状况的好坏,决定于该专业的市场定位及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毕业生就业率高,才能更好地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该专业。因此,专业就业状况的评估应从毕业生的工作类型、签约率、就业率、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情况等角度进行分析。

六、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实施

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实施应成立专业预警评估小组,建立专业调整预警评估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组织相关专家依据专业调整预警的原则,对各专业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于从招生、就业角度来说不尽人意的专业,应尽快做出专业调整方案,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各行业需求的人才。

建立合理的专业调整预警机制,使专业设置与社会人才需求接轨,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整体把握各专业的发展态势,这对独立学院提高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鸿铭,张麦玲.高职院校专业预警机制研究[J].时代教育,2012(4).

[2]姚军.关于独立学院专业发展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9(11).

[3]陈践,王丹.以就业为导向的民办高校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2).

2.专业调整预警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原则

通过专业调整预警,促进各专业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制订出适合当前形势的专业计划,改善学院的硬件条件,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3.建设特色专业的原则

对基础条件好、有特色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例如我院的西班牙语专业,师资结构合理,聘请接受过第二语言教学专业培训的外籍教师,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副教授、教授授课;该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基本功训练的方法,强调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注重增加专业和语言文化知识量,同时该专业与西班牙语国家的西语教学法、第二语言教学法接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西班牙语语言和西语国家国情、文化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西班牙语各项语言技巧及综合应用能力;该专业积极开拓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使学生在三四年级有机会在西语国家提升其西班牙语的各项能力;该专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语言的能力,积极为学生建立校内、校外的实践基地。

五、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指标分析

影响独立学院专业调整预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招生情况、教学资源、就业情况是衡量一个专业发展形势的重要指标,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任何一个出问题,都会使专业的发展出现问题,下面就这三个方面的评估指标进行探讨。

1.招生方面

一个专业若报考的学生少,但需要招满计划的名额,就需要调剂其他专业录取线以下的考生,而该部分学生对这个专业也许并不感兴趣,从而会产生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如学生不爱学习,上课与教师无互动等情况,那么后续的教学、就业等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所以招生情况是专业调整预警的关键。衡量专业招生情况的好坏,可以从近几年该专业的录取人数、报到率等角度进行评估。

2.教学资源

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文化素质高、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专业知识能力的人才是独立学院工作的根本,而教学资源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今后的就业质量,因此对专业进行预警,也必须对该专业的教学资源进行评估,需要评估师资结构、课程建设、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等方面。

3.就业状况

专业就业状况的好坏,决定于该专业的市场定位及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毕业生就业率高,才能更好地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该专业。因此,专业就业状况的评估应从毕业生的工作类型、签约率、就业率、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情况等角度进行分析。

六、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实施

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实施应成立专业预警评估小组,建立专业调整预警评估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组织相关专家依据专业调整预警的原则,对各专业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于从招生、就业角度来说不尽人意的专业,应尽快做出专业调整方案,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各行业需求的人才。

建立合理的专业调整预警机制,使专业设置与社会人才需求接轨,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整体把握各专业的发展态势,这对独立学院提高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鸿铭,张麦玲.高职院校专业预警机制研究[J].时代教育,2012(4).

[2]姚军.关于独立学院专业发展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9(11).

[3]陈践,王丹.以就业为导向的民办高校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2).

2.专业调整预警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原则

通过专业调整预警,促进各专业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制订出适合当前形势的专业计划,改善学院的硬件条件,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3.建设特色专业的原则

对基础条件好、有特色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例如我院的西班牙语专业,师资结构合理,聘请接受过第二语言教学专业培训的外籍教师,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副教授、教授授课;该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基本功训练的方法,强调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注重增加专业和语言文化知识量,同时该专业与西班牙语国家的西语教学法、第二语言教学法接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西班牙语语言和西语国家国情、文化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西班牙语各项语言技巧及综合应用能力;该专业积极开拓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使学生在三四年级有机会在西语国家提升其西班牙语的各项能力;该专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语言的能力,积极为学生建立校内、校外的实践基地。

五、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指标分析

影响独立学院专业调整预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招生情况、教学资源、就业情况是衡量一个专业发展形势的重要指标,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任何一个出问题,都会使专业的发展出现问题,下面就这三个方面的评估指标进行探讨。

1.招生方面

一个专业若报考的学生少,但需要招满计划的名额,就需要调剂其他专业录取线以下的考生,而该部分学生对这个专业也许并不感兴趣,从而会产生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如学生不爱学习,上课与教师无互动等情况,那么后续的教学、就业等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所以招生情况是专业调整预警的关键。衡量专业招生情况的好坏,可以从近几年该专业的录取人数、报到率等角度进行评估。

2.教学资源

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文化素质高、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专业知识能力的人才是独立学院工作的根本,而教学资源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今后的就业质量,因此对专业进行预警,也必须对该专业的教学资源进行评估,需要评估师资结构、课程建设、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等方面。

3.就业状况

专业就业状况的好坏,决定于该专业的市场定位及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毕业生就业率高,才能更好地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该专业。因此,专业就业状况的评估应从毕业生的工作类型、签约率、就业率、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情况等角度进行分析。

六、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实施

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实施应成立专业预警评估小组,建立专业调整预警评估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组织相关专家依据专业调整预警的原则,对各专业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于从招生、就业角度来说不尽人意的专业,应尽快做出专业调整方案,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各行业需求的人才。

建立合理的专业调整预警机制,使专业设置与社会人才需求接轨,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整体把握各专业的发展态势,这对独立学院提高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鸿铭,张麦玲.高职院校专业预警机制研究[J].时代教育,2012(4).

[2]姚军.关于独立学院专业发展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9(11).

4.预警机制 篇四

预防职务犯罪预警机制

我校根据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建立预防腐败风险预警机制的要求,积极探索开展预防职务违纪、违法、犯罪预警工作。具体如下:

一是加强预警信息收集和管理。在预防职务犯罪上,我校建立了预警信息点,组建覆盖全校的信息员队伍,及时全面了解职务违纪违法的信息。

二是注重预警信息分析与研判。建立职务犯罪预警系统,对收集到的预警信息进行专业化、科学化分析,并邀请相关专家和有关行业的专业人士对重点信息进行专项分析,对职务违纪违法以及存在隐患的岗位和环节进行重点研究。

三是加快分析评估反馈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预警工作的成效。针对分析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隐患,采取预警通报、要情报告、防范建议等方式及时对重点岗位、重点人群进行预警。督促有关处室和人员堵漏建制,完善防范措施。

5.校园安全预警机制 篇五

为顺利应对突发事件,妥善处置校园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防止

减少意外事故对广师生学校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依照上级部门有关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从我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

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坚持师生生命的安全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务本求实,明确责任,安全无小事,责任理泰山。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尽一切努力杜绝或减少校园安全隐患、消防、饮食、治安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尽一切努力把师生生命财产及国家财产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原则,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

3、冷静、沉着,积极主动和及时、合法、公正处理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自我防护

能力。

2、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做到早防范、早处置。

3、建立快速应急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有效和果断的措施,确保校园秩序。

四、组织管理

(一)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和职责

成立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对校园安全发事件的组织、协调和处置。其主要职责为:(1)召集会议,部署处置工作,安排、检查落实校安全重大事宜。(2)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启动应急预案,处理突发安全事故。(3)指导、协调学校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监控、报告等事宜。

(二)安全事故抢险救灾组织机构。

由总务处负责后勤保障并处理事故现场,办公室负责外联工作。

(三)加强监测与报告

1、突发事件巡视监测。任何人员都有巡视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责任,值周班主任、各种教学活动的带队教师、学校安全门卫等教师更有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职责,一发现事件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苗头,应向学校领导汇报。

2、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并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在得到指示和未得到指示前,对事故可能影响善后处理的现场、证物等要进行保护。

3、事件向外发布情况,需要经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在确定性质的基础上以集体形式发布,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或

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核实后作出决定。任何人员都不得瞒报、绶报、谎报突发事件。

五、具体处置措施

1、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

2、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张畅通。校内各部门庆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3、召开安全领导小组及全校教师会议,通报事件,稳定人心。

4、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部,请求上级帮助指导。

5、与公安部门说明情况,请求配合学校做好校园秩序的稳定工作。

6、确定专人组织调查,保留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保护现场或保留物样,不擅自为事故定性,并写出事故报告,分别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

7、召开学生会议,通报事件经过,并进行安全教育,做好事故后校园稳定和秩序维护工作。

8、专人负责接待家长,召开家长会,通报事件经过,稳定家长情绪,必要时做好与家长单位领导工作。

9、冷静面对媒体采访,有专人负责接待,未经同意,师生不得接受采访,加强门岗管理。

10、学校全体教师必须坚守各自岗位,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发布误导信息,共同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11、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好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部门组织或负责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应有预见,并根所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主动纳入学校预案工作程序。

12、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滨淮镇长兴小学

6.医疗纠纷预警机制 篇六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并在纠纷可能发生之前解决纠纷隐患,特实行以下医疗纠纷预警方案。3.17.1医疗纠纷预警内容

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现病人及家属对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诊疗、护理、服务态度等)存在异议,或医疗工作存在某些缺陷,以及某些医疗的特定情况,有可能演变为医疗纠纷时,必须发出医疗纠纷预警。科室必须高度重视,组织(一级预警由相应主管部门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对医疗隐患进行分析,制定方案,专人负责,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医患沟通,力争化解医疗纠纷隐患。

3.17.2医疗纠纷预警级别

医疗纠纷预警级别是指演变成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大小和严重程度。

分级的依据: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是否可以解决;若演变成医疗纠纷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3.17.2.1三级预警: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轻,有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问题可以解决,若演变成纠纷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3.17.2.2二级预警: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重,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有可能得到解决,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可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3.17.2.3一级预警:医疗纠纷隐患严重,极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即使经科室全力解释协调问题仍将难以解决,隐患所涉及的医疗缺陷明显,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3.17.3医疗纠纷预警内容 医疗纠纷预警实施方案

3.17.3.1三级预警:医务人员发现预警情况,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应马上了解情况,在科内通报以引起每位同志的重视。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医患沟通,以化解医疗纠纷隐患。若科内处理不力,隐患进一步加重,则预警级别上升。

需报三级预警的情况:如病人正常死亡、出现并发症、病情发生重大变化、病危、重大手术、创新手术、重大抢救、药品的严重毒副反应、并发症及其它意外等;医护工作中不存在缺陷,但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工作有不理解或不满的预兆(包括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以及后勤、检验、收费等方面的问题);有演变为纠纷的可能性的。

3.17.3.2二级预警:医务人员发现预警情况,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接到预警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上报相应主管部门备案(门诊科室上报门诊部,护理问题上报护理部,住院病人上报医务科)。科室立即制定消除隐患的方案、实施办法、明确主管人,力争化解医疗纠纷隐患,并随时将处理情况汇报。若科内处理不力,隐患进一步加重,则预警级别上升为一级预警。需报二级预警的情况:病人死亡(猝死)原因不明、出现较重的并发症、病情突然恶化等情况,医护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病人及家属有不满的表现等。演变为纠纷的可能性较大,一旦演变为纠纷处理的难度较大。

3.17.3.3一级预警:科室发现预警情况,科主任、护士长立即上报相应主管部门(节假日及休息时间上报行政值班室)。相应主管部门立即派人与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人员共同讨论制定消除隐患的方案,并上报分管院长。在积极消除隐患的同时,争取把握一旦转为医疗纠纷时处理的主动权。

需报一级预警的情况:医护工作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导致病人死亡、残疾、严重的并发症、病人及家属有极度不满的表现甚至威胁、极有可能演变为医疗纠纷。

3.17.3.4科室建立医疗纠纷预警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住址、工作单位、电话、本院联系人、诊断、主要诊疗方案、主管医护人员、预警内容、与隐患相关的医护人员、上报人、处理经过、结果。

3.17.3.5科室建立医疗纠纷隐患预警零通报制度。医护人员每日查房交班时,必须将医疗纠纷隐患情况作为交班内容向科主任、护士长、上级主管医师报告。

3.17.3.6须上报相应主管部门的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一般采取书面材料的形式上报,如情况紧急可以口头上报,但事后必须补充书面材料。

3.17.3.7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要建立医疗纠纷预警登记本。定期检查科室的医疗隐患预警的落实情况,并作为科室工作考察的重要内容。同时督导出现医疗纠纷预警的科室分析原因,制订整改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17.3.8未发出预警,科室不积极处理隐患,演变为医疗纠纷的科室,医院将严肃处理。对发出预警,科室积极处理隐患,未演变为医疗纠纷的科室,医院不作处理。

3.17.3.9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督导出现医疗纠纷预警科室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7.专业运行预警机制 篇七

一、兽药行业现状分析

兽药是畜牧生产的投放品,兽药行业是决定畜牧养殖业成功的关键行业,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30多年来,兽药行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畜牧业的发展,生产总量不断提高。2009年全国共有兽药生产企业1454家,均通过兽药GMP认证。伴随着兽药GMP的实施,兽药企业经历震荡、洗牌、重组之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过渡到持续发展阶段。在持续发展的后GMP阶段,兽药企业面对的是过剩和多品牌化的市场,行业总体现状是企业众多、产能过剩、优秀企业不多和研发能力不足,急需技术型、营销型、生产型的职业化技能人才。这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职院校兽药专业教师服务行业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教育行为的动机、目标同企业行为的动机、目标不同,因此在市场体制环境中,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关键在于形成一种良性的运行机制。

二、建立基于校企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校企合作是在校企双方自愿基础上开展的合作。合作涉及高职院校、企业、政府三方面,只有激发三方共同发展的需求和愿景,才能形成合作的动力。

1. 政府和高职院校兽药专业要做好宣传工作,要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相关政府部门要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为校企合作营造一个长久合作的大环境。

2. 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努力增加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有计划地支持院校更新设备,改善条件,鼓励、引导、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资金来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3. 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职兽药类专业校企合作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鼓励和保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4. 严格劳动准入制度,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兽药企业招录员工需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并优先录用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证书的人员。

5. 建立互利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从兽药企业角度看,校企合作利益主要表现在获得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利用高职院校的科研、师资优势解决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难题,开展新药研发工作,利用学校资源对员工进行培训,获得优惠性政策,以及加快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学习型企业的建设。而高职院校可以获得企业的资助,改进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使企业参与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真实的现场教学环境,及时了解兽药行业的最新动态,从而找到研究项目,增强研究的社会适应性。这是一个相互选择、各取所需的过程。高职院校兽药专业一要建立合作兽药企业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利用各种渠道,建立广泛的联系网络。二要科学选择企业。兽药行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所以选择企业时要按照自身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不同要求,确立不同类型的合作企业。

三、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高职兽药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能否产生最大效益,取决于合作中双方建立的各种保障机制。高职兽药专业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建立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成立兽药专业校企合作指导机构,做好合作规划与资源优化,统一协调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2. 建立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校企合作就是要整合不同资源,促进双方资源、技术、管理与文化的互动、渗透,为社会培养工作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因此,学校要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职工培训、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通过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力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实现其经济效益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分享企业资源的同时实现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如根据兽药行业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开设基于企业岗位(群)的人才培养订单班,为合作企业提供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实现校企共育人才;以兽药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并积极与兽药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引入兽药企业具有生产功能的设备,校企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构建校企互通渠道,一方面积极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兼职上课,另一方面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鼓励教师主动下企业锻炼,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实现校企共享人才资源;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新兽药研发中心等,校企共同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与技术服务。

3. 建立符合校企合作需要的管理制度,如《兽药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兽药类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兽药生产实训规程》、《兽药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企业教育学生管理办法》等。

4. 建立激励与考核制度。由于校企合作必然对管理者和教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制订一系列奖惩制度,鼓励教师开展校企合作,包括: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改与科研,鼓励与兽药行业企业开展新药研究与生产技术开发;创造各种机会,提供经费支持,培养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5. 建立合作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具体的合作目标体系及实施细则,进行有效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估。

6. 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评估与反馈体系,及时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建立校企业共同参与的社会综合评价系统,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等的反馈信息。

四、建立校企合作调控机制

为能真正全方位、全过程地实施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必须有沟通信息、协调关系、督导检查的机构。首先,应成立兽药专业校企合作员委员会,由兽药行业主管部门、兽药企业高层管理者、学校领导、兽药专业负责人组成,其基本职能是宏观调控校企合作的发展,统一协调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依据兽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所带来的企业、市场所需要的人才规格和数量的变化合理配置资源,与兽药行业企业和市场对接。其次,应成立兽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兽药企业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兽药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其基本职能是根据兽药行业与市场需求现状与变化提出专业建设与调整方案,合理开发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后,应成立兽药专业实训委员会,主要由兽药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兽药专业实训部门负责人组成,其基本职能是根据兽药行业与市场需求的现状和变化提出学生实习实训的具体要求和具体内容安排,为兽药企业员工开发培训项目和课程。

五、建立基于文化融合的情感沟通机制

推动校企合作的动力首先来自于人的情感,文化的融合和情感的交流是保证校企合作持续、稳定的润滑剂。学校和兽药企业的运行机制、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各不相同,存在较大差异,要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双方就必须消除彼此间的各种障碍和隔膜,而要消除彼此这些障碍和隔膜,有效途径就是建立基于情感和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一是在校企合作中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建立校企之间的情感联系,将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和需求提升到战略层面上沟通统筹。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彼此间的沟通和理解,形成共同发展的愿景,并在合作中吸收企业在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优点和长处,维护和巩固校企合作的长久关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 (2005) 35号.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 (2006) 16号.

[3]李忠华.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

8.专业运行预警机制 篇八

摘要:根据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文件精神,从教育系统整体性角度出发,提炼了实践教学、军事训练和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分析目前体育院校表演专业教育实践的运行机制,提出教育实践的决策机制有待整合,信息机制不断明晰,保障机制应以配套等建议,为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表演专业;教育实践;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1-0114-05

1问题的提出

2010年1月10日,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三个坚持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1]。

从目前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各高等学校都将教育实践作为必修课程之一。有学者在研究中认为实践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及获得相关的情感、思想道德及行为习惯,其过程是围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目的而开展的、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教师与知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知识)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过程[2]。在实践过程中,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军事训练、劳动教育等都被明确地列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艺术实践也列入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这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但在实践教育的运行中难以否认还存在教育实践的内容不够全面、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不够规范、各个环节相互脱节、联系不够紧密、运行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晰等问题。有的学者在研究高等学校运行机制时,从事物的有效性角度,提出了高等学校运行有决策机制、信息机制、动力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3]。毋庸置疑,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实践育人的意见,并在实践育人理念指导下,开发、研究教育实践的属性、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形成具有各专业特色的实践育人合力,设计系统的教育教学实践体系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2体育院校表演专业教育实践运行现状

2.1体育院校表演专业教育实践形式内容分析

《意见》中将实践教学、军事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明确了高等学校教育实践的主体。但作为体育院校的表演专业在实际的运行操作中还有一些探讨的空间,实践育人中的实践分类根据不同的要求还有不同的分类。如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可分为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有组织、有要求的教育实践和自我教育实践等三种形式[4]。张文显在探讨实践育人格局中,将吉林大学实践分为教育型、服务型、专业型、文化型、组织型和职业准备型六种形式[5],无论从何种角度进行分类,必须要保证实践育人目的的达到。

根据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的特点和实际,实践教学应包括教学课内实践、课外校内实践、校外教学实践、教育实习和科研实践五大方面。这些实践的落实主要由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教研室、教学小组共同负责和实施(见表1)。表1体育院校表演专业教育实践形式及内容

实践形式1实践内容1具体要求实践教学1教学课内实践1实训、课的部分实习、编写教案或动作创编设计等1课外校内实践1组织裁判实习、考级、毕业汇演、校内演出活动等1校外教学实践1除校内的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外的一切活动1教育实习1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活动1科研实践1组织学生调研、学术交流、实验等活动,达到学士学位论文要求的水平军事训练1队形队列1立正、稍息、原地转法、行进间步伐、阅兵式等1内务整理1清洁卫生、物品摆放、室内布置等1兵器的掌握1基本枪械的掌握、射击练习、实弹演练等1军事技能1军体拳的掌握、地形的利用等社会实践1社会调查1专题调查、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会等1生产劳动1听从安排、完成任务、总结报告等1志愿服务1专项咨询、大型活动服务、文化宣传、知识普及等1公益活动1扶贫资助、无偿献血、募捐活动组织与参与等1科技发明1表演健身器械的研制、项目组合的编排创新等1勤工助学1兼职教练、校内外有偿劳动、大型活动的有偿服务等1就业实践1校内外兼职、就业规划制定、就业市场的了解等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1期2014年2月 刘志云,等体育院校表演专业教育实践运行机制的研究No.1 2014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的实践能力可通过基本技术能力、实践创编能力、组织竞赛能力、训练指导和管理能力来体现。体育院校与艺术类院校在技能方面有着共性的要求,强调实践、注重创新、重视能力、突出应用。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主要包括表演专业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校内代表队训练以提高竞技运动水平;考取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有关项目的考级员、裁判等级等;参加省、市、校不同层次比赛的裁判工作和组织工作;到社会健身俱乐部参与教学和指导工作;参加各种演出或进行创编活动等。这些实践的运行,需要各相关部门和教学单位及教师相互沟通、相互衔接、共同管理。

2.2体育院校表演专业教育实践开展现状分析

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现状的调查问卷针对表演专业学生实践教育的内容、方式、时长、学校支持及参与目的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题目的设计,并重点关注了对实践教育结果的评价,统计情况如下:

2.2.1实践教育的内容。在所设计的专家调查问题中,提到“您认为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有哪些内容:艺术实践、教育实习、社会实践、竞赛参与、毕业论文、劳动教育、军事训练”。统计结果显示,调查19位专家对教育实践内容进行选择,大部分专家认为实践教育内容应该包含艺术实践、教育实习、社会实践、竞赛参与、毕业论文、劳动教育、军事训练,其中认为应当包含教育实习的人数最多,达到100%;认为应当包含社会实践和竞赛参与的人数则相对较少。分析可得,目前的实践教育内容繁多,但重点不够突出。

2.2.2学生参加实践教育的组织方式。在学生调查问卷中,问及“你参加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为:学校统一分配实践单位、自行联系实践单位、他人介绍实践单位”。在192份有效的调查问卷中,学生进行了自主选择,64%的学生教育实践的组织方式是自行联系实践单位,学校统一分配实践单位的人数占25%。在专家调查问卷中,问及“在学生教育实习管理方式上,您认为哪种方式最佳:统一安排、学生自行安排、统一安排为主,自行安排为辅、自行安排为主,统一安排为辅”,58%专家认为应该是统一安排为主,自行安排为辅;没有一位专家认为应当采取自行联系实践单位的方式;学校统一分配实习和自行安排为主,统一安排为辅两种方式的支持率相持平。

2.2.3实践教育的时长与学校重视程度。在专家调查问卷中,提问专家“您认为学生实践教育总计开展的时间为:10周、12周、15周”。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2%的专家认为实践教育开展时间不宜过长,10周最为合适;16%认为18周最为合适;12周和15周的支持率均为26%。在学生192份问卷和指导教师28份问卷中提出同样问题“您觉得学校对于实践教育重视程度如何”。结果显示,有97名学生和12名教师选择了一般重视这个选项,占据了调查总数的绝大部分;还有16名学生及1名教师选择了不重视,这些数据足以体现实践教育的开展并未引起大部分体育院校学校的重视。

2.2.4对实践教育评价的认识。在192份学生调查问卷中,提出问题“你对学校实践教育成绩评定方式的看法:非常清楚评定方式,且比较公正;非常清楚评定方式,但不太公正;不太清楚评定方式,但比较公正;不太清楚评定方式,也不公正”。37%的学生选择不太清楚评定方式,但比较公正;23%的学生选择不太清楚评定方式,也不公平。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学校实践成绩的评定方式,且其公正性有待考证,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在实践教育中积极能动性的发挥。

2.3体育院校表演专业教育实践运行机制分析

机制从方法论的角度讲,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的一种系统化和制度化方法[3]。如果将教育实践或者说实践育人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在系统之间必然发生各个环节相互作用和内在的紧密联系,机制决定着事物的运行状态。教育实践运行机制包括:组织领导方面健全科学决策机制,管理制度方面形成规范机制,激励发展方面完善评价机制。

2.3.1组织领导层面的决策机制缺乏协调整合。目前,各院校已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都是决策的分析者,他们对决策的裁定者负责。如教务管理部门、院、系主要负责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管理的事项,武保部门主要负责军事训练与理论的事项,后勤、学工部门主要负责勤工助学、劳动教育等方面的事项,宣传部、思想政治课部、团委、学工部门负责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事项,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由教研室负责,学生的社会兼职、对外表演则由院系、辅导员负责,但作为学校统一进行实践育人的规划与协调还缺乏一个充当教育实践决策分析者的“常务”角色。换言之,教务部门是教学实践决策的分析者,武保部门是军事训练决策的分析者,宣传等部门是社会实践决策分析者,对于决策的裁定者和审批者来说分管的领导如何根据总体实践育人规划进行科学决策还需要一个整合,从而才能保证实践育人工作落实到实处。特别是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具有实践性强、范围广、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学生表演活动多、竞赛频繁,使得体育院校的表演专业具有体育和艺术的双重特性,如何建立决策的整合机制整显得尤为重要。

2.3.2管理制度层面的规范机制内部“各自为政”。目前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的教育实践管理制度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教育实践的信息缺陷,包含2个方面:1)信息的分类不够清晰。教育实践所包含的内容及分类不很明确,如艺术实践的问题不仅涉及教学实践还涉及到社会实践。2)信息不够集中。如目前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的学生就业信息,相关职能部门只能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与提供服务,不可能将就业市场的信息集中,导致实践的针对性不强。各高校不断完善教育实践的管理体系,在实际操作与运行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马鸿韬等就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面进行了综合的阐述,并列举了三所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实践环节[6];陈忠英对健美操“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7]等,但这些研究仅仅从实践教学的角度、从一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与研究,而从教育的大视野、系统性的角度还缺乏系统衔接。也就是说,从管理制度层面上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的教育实践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状态,管理信息不够集中。教学是教学,实践是实践,这就导致了表演专业的教育实践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2.3.3激励发展层面的评价机制不够科学系统。1)评价指标不系统,缺乏专业针对性。经过调查统计,从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开办至今,教育实践的模式一直在体育教育专业及其他相邻的艺术类专业的基础上摸索前进,目前的实践内容分为:一是表演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即课内实践,内容相较完整,但针对性不强。二是课外的实践活动,由于内容的宽泛,分散性大,教育实践能力的评价容易受到时间和内容的限制约束。最终影响到评价指标注重形式忽视内容,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2)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教育实践能力的塑造是教与学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课内实践多采用由任课教师评分的办法,从而判断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任课教师有时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大小界定缺乏公平、公正的评判,从而无法客观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全貌。课外实践能力的评判存在过于粗糙和笼统的现象,如学生在社会团体参加艺术实践时,在递交实证材料的同时,有时指导老师多半依据表面现象给予相同分数,这样就无法体现学生在艺术实践发挥的作用及影响,过于主观[8]。3)评价目的欠缺理性认识。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实践能力的开展多半体现在对任课教师上,而直接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相对健全和完善,而表演专业教育实践能力的评价相对欠缺和薄弱,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判呈现出考试与主观判断两种,无法真正体现学生实践能力真实水平。

3体育院校表演专业教育实践运行机制发展思路

3.1组建“监控团队”

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得知,目前表演专业实践教育由于其内容多样化、时间不固定化,整个实践过程监控比较困难,从而导致实践教育问题的流失,实践教育开展现状无法第一时间掌握,组建专门的监控团队势在必行。由教学副院长、督导、教学办公室、指导老师、年级辅导员、学生干部信息员为主体的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形成教学管理与教育实践质量双运行的管理模式和教学委员会、教务部门与院系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组织保证体系[9]。其主要工作内容涵盖主持教育实践指导性文件(手册)的撰写;建立健全各项教育实践各项教育实践活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教学质量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地位;提高师资队伍、学生综合能力、实践基地的质量标准;整理总结教育实践相关资料归档,为提高教育实践评价的质量监控提供科学的规范和依据[10]。特别是教育实践专职监控人员要随机跟踪监督,强化教育实践过程管理,及时整理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研究相关解决方案,达到提高教育实践监控机制的目标。

3.2构筑“教育实践共同体”

随着体育院校表演专业近年招生规模的扩大,教育经费的投入跟不上实际需要的增长,为了优化表演专业教育实践市场,有序地开展教育实践工作,可以参考“企业大学”或“公司制”办学方式[11],在校内与学校职能部门(学工处、保卫处、团委等)构筑“教育实践共同体”,制定教育实践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通过职能部门的社会影响力,扩展教育实践平台。如通过团委中介,高校资源共享,参与种高校内比赛、表演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一方可以提供教育实践的平台及宣传手段,另一方可以得到锻炼和展示及检验个人实践能力的机会。在校外,在与学校、俱乐部加强合作的基础上,拓展与机关单位、社会其他团体的合作,结合表演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及创业为导向,提高学生专项技能的同时,可以合理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其他综合能力。真正实现“校内校外一体化”,教育实践不仅在校园里实现,同时在社会上检验,利用个人所学在社会上展现自身魅力与价值,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3.3建立“监控体系”

实践教育质量监控是集多种相关因素于一身的系统工程,根据教育实践的内容制定各个环节的标准和制度。形成完善的教育实践质量监控制度体系,是教育实践质量监控体系的中心工作[12]。在表演专业已有的理论教学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基础上,配套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教育管理办法,如“教育实践大纲”“教育实践管理规程”“教育实践指导书”“教育实践奖惩办法”等,使实践教育活动开展有规定可依、有章程可循,进行实践过程中的指导、监督和反馈。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注重鼓励与规范并举机制,为了提高教育实践质量监控力度,应进行教育实践计划、课程等资料的建设。制定“教育实践档案管理规定”,了解学生参与教育实践动态,清楚教育实践内容,敦促教育实践进度,提高教育实践质量。教育实践大纲是指导性文件,对每个教育实践环节、内容、要求、形式、手段等要与理论教学衔接以及考评方法等做出全面规范,使教育实践正规化[13]。

3.4推行“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在教育实践开展与管理中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见图1)。由决策系统直接输出指令后,教育实践过程与质量监控体系同时启动,反馈系统通过信息采集,运行反馈循环机制,从而将修饰的信息指令传送给决策系统和监控系统,通过这种有效的循环路径使教育实践达到积极的效果输出。决策系统是整个反馈机制中的核心结构,整个实践教育过程由它指挥。正确的决策使教育实践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优化教学教育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决策系统是教育实践的关键,必须遵守实践性、可行性和科学性。信息反馈系统的逻辑起点是信息源,它制约着信息督促的质和量。在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评价依据主要取自信息反馈系统,推行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在某种意义上又成为决策系统的依据。

图1教育实践反馈系统

4结语

教育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实践教育作为学生由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指导,自然而然成为重中之重。针对体育院校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结合表演专业学生学科特点,找出其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个人表现欲强、性格开朗及适应性强等特性,有针对性地发现现行实践教育的不足之处,并从决策管理的层次上,明确学校对实践教育的总体规划;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对实践教育的管理,明确部门职责,整合教育资源;在实践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探索表演专业特性和学生特点,深化实践教学、强化军事训练、规范社会实践;重视教师主体保障作用,不断拓展教育实践新形式,不断完善教育实践新内容,不断创新教育实践管理方法;在评价机制上建立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评价机制、管理制度,分门别类加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实践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进而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思政[2012]1号,2012.

[2]冉婷.实践教育与术科专项课程教学研究——健美操课程为例[J].高教高职研究,2008,26:120-121.

[3]肖昊,周丹.高等学校运行机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翟廷立,刘志云,李芳,等.体育院校表演专业教育实践形式的分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3):79-83.

[5]张文显.弘扬实践育人理念,构建实践育人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05(3):7-10.

[6]马鸿韬,吴梦晗,李敏.我国体育院校表演专业“一三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2):77-81.

[7]陈忠英.对健美操“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27(2):258-259.

[8]邹道生,谢辅文.大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0).

[9]莫艳云.基于过程的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5):168-169.

[10]王建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国际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34):54-57.

[11]姜大源.日本:企业职业教育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7-08-14(2).

[12]陈小玲,张兴旺,王敏.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320-322.

[13]黄旭,刘江海.高职会展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20(4):88-90.

(上接第84页)

[9]Anders C Günther, Matteo Bottai, Anna R Schandl,et al.Palmar skin conductance variability and the relation to stimulation, pain and the motor activity assessment scale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J].Critical Care,2013, 51(17): 2-7.

[10]Julian Wiemer,Antje B M ,Paul Pauli.The effects of an unexpected spider stimulus on skin conductance responses and eye movements: an inantinational blindness study[J].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13, 77(2): 155-166.

[11]蔡菁.皮肤电反应信号在情感状态识别中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12]Ziyu Lu,Ling Chen,Changjun Fan,et al.Physiological Signals Based Fatigue Prediction Model for Motion Sensing Games[J]. Advances in Computer Entertainment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2, 7624: 533-536.

[13] Ajay K Banga,Yie W Chien.Iontophoretic delivery of drugs: Fundamentals, developments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J].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1988, 7(1): 1-24.

[14] Gerald B Kasting, J C Keister.Application of the electrodiffusion theory for a homogeneous membrane to iontophoretic transport through skin [J].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1989, 8(3):

195-210.

[15]P M Birchall, G S Claridge.Augmenting-Reducing of th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as a Function of Changes in Skin Conductance Level [J]. Psychophysiology, 1979, 16(5): 482–490.

[16]Sarah J Banks, Jenny Bellerose, Danielle Douglas,et al.Bilateral Skin Conductance Responses to Emotional Faces [J].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 2012, 37(3): 145-152.

[17]李盼盼.抑郁个体对情绪声音的反应偏向[D].重庆:西南大学,2012.

[18]李鹏,程介士,孙忠汉.电刺激脑干对皮肤电活动的影响[J].生理学报,1966,29(1):26-33.

[19]Judith J,Casper F M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Biofeedback Systems in Hemodialysis [J]. Studies i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2013, 405:1109-1144.

上一篇:报纸采访稿下一篇:植物提取生产线建设项目技术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