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中心2012年工作总结

2024-09-23

农牧中心2012年工作总结(精选6篇)

1.农牧中心2012年工作总结 篇一

在2012年准格尔旗农牧业工作会议上 的讲话稿

(闫治华)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过去的2011年,是我旗农牧业设施农业发展的转折之年,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紧密配合下,全体农牧业工作者坚持科学发展观,开拓思路,更新观念,我旗的设施农业工作重点逐渐由建设转向生产种植和销售,在设施农业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市场开拓有了新的进展,社区便民直销店建设有序推进,新品种试验基地建设和试验等项目逐步完善。下面就2011年设施农业工作情况与2012年设施农业发展思路做以下介绍: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设施农业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结合我旗区域特点和发展条件,2011年主要集中在十二连城乡开展设施农业建设。年初我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形式,对接11家设施农业企业、合作社(其中新开工园区4家),落实设施农业建设面积3100亩(其中落实温室783栋,连栋大棚500亩,智能温室1个)。截止2011年底,全旗设施农业开工面积达到4902亩,通过市农牧业局验收,完成面积3777

-1-亩,完成温室建设1045栋、连栋大棚100亩和1个5389平方米智能温室。

(二)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

为了集中开展示范种植技术、新品种引进和试验,给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优质的品种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加产量,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效益。通过中国农业大学规划设计,在五家尧村落实新品种示范基地60亩,新建温室20栋,并配套安装数字农业信息化设备,对作物生长过程实时监控和对日光温室内生物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目前温室建设已全部完工,并已开展试验示范种植。

(三)社区便民直销店建设

随着我旗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城市规划面积的不扩展,城镇居民买菜难,菜价高等问题日益突出,加之我旗设施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市场不能实现有效对接。针对这些问题,我旗开展实施《准格尔旗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及社区便民店建设项目》,以订单式生产开展“农超对接”。目前,已在薛家湾镇住宅小区开工建设“美添鲜”便民直销店22个,启动运行17个。

(四)有机农产品推荐会

为了进一步扩大有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全面展示、宣传准旗的农产品品牌,推进新农村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发

-2-展,我公司与旗产业办于2011年7月23日在呼和浩特市联合承办了绿色有机农产品推荐会。我旗农产品企业带着六大类175个品种的有机农产品进入首府呼和浩特,共签订协议订单18份,交易金额近2亿元,并且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以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五)有机认证工作

按照“政府引导补贴、部门组织监督、企业参与实施”的原则,大力扶持发展有机农牧业产业。2011年新增有机认证生产基地8个,其中1个取得正式有机认证证书,其余取得有机转换证书。认证基地总面积为50953.1亩,认证品种51个,包括2853.1亩果蔬、48000亩小杂粮种植、100亩河水鱼养殖以及5200只羊养殖的有机认证。通过有机认证检查,都未发现不符合有机认证重大事项,经过整改,符合有机认证条件。

(六)完善技术服务合作项目

为了推动准格尔旗现代生态农牧业的发展,提升准格尔旗“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水平。2009年9月份旗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了《准格尔旗有机农产品开发技术服务合同》。按照合同约定,继续完善合作项目内容,并在3月份举行了一次有机技术服务培训。

总的来说,2011年全旗的设施现代农牧业有了明显的改

-3-善和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设施农业园区建设分散,企业之间协作少,种植的产品品种多,产品特色不明显,二是企业、合作社几乎没有订单生产,生产安排不协调,产品供应没有连续性。三是本地产品市场未形成,生产的产品没有固定的销售市场,导致一些企业把建成的温室、大棚闲置,不予利用。

二、2012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根据“旗委十四届二次全委会议”和“旗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精神,以“率先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幸福准格尔”为总体目标。结合我旗设施农业工作实际,按照“稳步扩大规模、加速完善生产、推广新优品种、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产业提升”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我旗设施农业产业发展。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1、根据我旗发展条件和近几年设施农业建设进度情况,2012年计划在十二连城乡、大路镇、薛家湾镇、沙圪堵镇、布尔陶亥苏木和纳日松镇新建设施农业面积3000亩,其中温室730栋,大棚320栋,智能温室5000平方米。2、2012年计划将五家尧地区已建成10000亩设施农业全部安排种植,其中,安排花卉种植1000亩,瓜果种植2000亩,蔬菜种植7000亩。

3、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集中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充分发挥新品种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其成为农业创新和农技示范推广的有效载体,为企业、合作社、农民提供优质的品种和先进的技术。

4、全面组织涉农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实行有计划的种植、生产,把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物流园区、美添鲜便民店及准格尔、五家尧农产品直销店有效衔接起来,并通过举办农产品推介会,借助媒体、电视、广告加大对我旗农产品进行宣传,使其形成完整、完善、高效的绿色有机产业链条。

5、准格尔旗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及社区便民店建设项目,2012年在现有基础上,在薛家湾镇区新建美添鲜便民店13个,沙圪堵镇区新建15个,并建成占地30000平方米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一处,力争将五家尧地区设施农业及部分大田种植全部实现订单生产。

6、在五家尧村组建农资经销门市部及植物品种展示大厅,以方便涉农企业、合作社及农民购置农资及种植种子。

(三)工作措施

1、稳步扩大设施农业建设规模,全面推进产业发展。依据《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关于引发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准政发[2012]3号)文件精神,结合2012年各苏木乡镇提供的设施农业建设计划,初步确定2012年全旗总

-5-建设规模为3000亩,其中十二连城乡1500亩、薛家湾镇600亩、大路镇600亩、布尔陶亥苏木180亩、沙圪堵镇60亩、纳日松镇60亩。为了确保我旗能够在本内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将采取以下措施:

(1)、各苏木乡镇在明确补贴标准后,要重新确定2012年设施农业建设规模(在以上任务的基础上可以调整),以正式文件形式报回准格尔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要求文件中要明确建设具体地址、投资主体(企业、合作社、农户)和其名称,同时要按照标准栋(温室标准栋为1.4亩/栋,大棚标准栋为1亩/栋)填写具体建设温室大棚数量。

(2)、2012年设施农业建设工程要求温室建设要在今年11月20日前全部完工,并开展生产种植;塑料大棚要在8月20日前全部完工,并开展生产种植。否则仅对在规定期限前完成建设工程,并具备种植条件的温室大棚进行补贴,剩余未完成部分将不予享受建设补贴。

(3)、2012年以前已开展设施农业建设,但目前仍存在未完善工程或未开展生产种植温室大棚的企业、合作社、农户,2012年不予安排设施农业新建项目。

(4)、2012年投资新建设施农业的企业、合作社,要求出具设施农业建设规划设计、建设用地合同、施工计划书、生产经营计划。如没有做好整体运行的规划,属盲目投资的,不予安排建设。

-6-(5)、新建设施农业项目,要求在2012年3月25日之前,到准格尔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建设合同,过期将不予办理。

(6)、2012年新开工建设施农业基地,要确定专人在每周四,将本基地设施农业建设进度上报所在苏木乡镇及准格尔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便及时了解各基地项目建设进度及存在问题,及时帮助投资者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2、完善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全面实现生产种植。为全面推动设施农业产业发展,不使温室大棚资源浪费、土地荒芜。2012年我公司将对设施农业全面实现生产种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其措施如下:

(1)、结合市级补贴政策,实施设施农业种植种子种苗购置补贴,充分降低生产投入成本,鼓励设施农业经营者全面实现种植。

(2)、对存在有闲置或未完善的温室大棚的企业、合作社,限期对未完善温室大棚进行整改完善,年内实现全部种植。否则,当年不予享受有关生产种植及销售补贴扶持政策。

(4)、对以设施农业建设流转的土地,流转后两年以上未开工建设或种植的企业、合作社,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收回流转土地。

(5)、对投资者没有能力经营的设施农业基地,以优化重组或拆分转让给农民经营等形式,设法使温室大棚开展生

-7-产种植。

3、加强组织协调,增强基地产出能力

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的产业,目前我旗设施农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由于部分设施园区不完善,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等原因,生产效益没有充分显现。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生产,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2012年,在十二连城乡计划安排种植设施农业面积10000亩。分别为设施花卉种植1000亩,由金霂花卉基地种植500亩,并与农民签订订单花卉种植500亩,主要以玫瑰、康乃馨、百合等品种为主;瓜果类种植2000亩,由各基地自行安排种植,剩余7000亩蔬菜种植,由凯华物流园区和美添鲜商贸公司负责开展订单生产。同时通过便民店、直销店等销售终端,落实露地果蔬种植订单10000亩。大路、沙圪堵、布尔陶亥等其他苏木乡镇已建成的设施农业全部安排种植,主要以瓜果、蔬菜为主。

3、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设施农业整体效益(1)2012年,将继续与加拿大萨斯卡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相关专家合作,计划引进国内品种100—150个,引进国外品种100个,利用五家尧新品种示范基地的20栋高标准温室,开展蔬菜、花卉新品种试验种植、繁殖推广。同时将该基地作为我旗设施农业种苗繁育基地,为广大设施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提供种苗繁育。

-8-(2)2012年计划由我公司牵头,联合物流企业、农产品经销企业、各设施农业企业及农户代表,在自愿的的基础上共同组成农产品销售机构,逐步在薛家湾镇、东胜区、康巴什新区、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租赁销售门店(统一装修、集中打造“五家尧”品牌),为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提供必要条件,通过农产品市场的引导,从而达到“种植有计划、销售有渠道、质量有保证、收入有保障”的目的,实现设施农业产业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4、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营销体系,加强市场开拓 发展设施农业的目的是为了效益,而体现效益的途径是市场,所以要拓宽销售市场,才能推动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要做好产销对接,积极组织生产基地与物流园区、便民直销店建立营销关系,加强联络,把订单式农业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举措,来帮助生产基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用订单这个纽带,协调生产基地和营销企业的利益关系,缓解农产品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稳固基础。

二要组织我旗涉农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积极参加农交会、农产品推介会等,利用农产品交流平台,扩大我旗农产品宣传,促进农产品贸易。

三要强化市场宣传推介。把加强市场宣传作为市场开拓重要手段,着力运用现代市场宣传经营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市场化。创新宣传方式,突出宣传重点,广泛宣传我旗农产

-9-品特色,并通过举办西瓜节、农产品推介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我旗农产品知名度。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通过拓宽宣传领域,丰富宣传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我旗农产品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旗设施农业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我坚信,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通过有力的措施和扎实的工作,我旗的设施农业工作将会实现卓越的成效,为准格尔旗党委、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2.农牧中心2012年工作总结 篇二

本届展示会主题是“国际、科技、创新、发明”,贯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方针,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期进一步提高教育装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教育装备行业与国际同行业的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王富在开幕式致辞中说,本届展览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因此,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展示会的目的是加强相关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展示科技、教育装备的新成果,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装备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服务教育现代化的水平,推動教育装备的科学发展。本次展览会汇集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最新科技产品,体现了教育装备的先进理念。是一次专业产品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盛况空前的行业科技盛典,是教育装备行业加强工作交流,招展业务合作的良好机遇。展示会为行业用户和参展企业提供了很好的相互交流最新科技、教育装备产品和最新科研成果的难得机会,并为教育用户确定年度教育装备采购方案提供全面参考。这次展览会将为我国教育装备行业及相关企业和用户之间加强合作,互相磋商,共同交流,互惠共赢、共谋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要求,进一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我们新的贡献。

2012年国际教学新仪器新设备展览会突出“国际、科技、创新”特色,全面展示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仪器新设备、教育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创新产品,展示会期间,还举办了2012年中国教育装备国际化发展研讨会、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发展“施河论坛”等活动。

3.2012年农牧民增收论文 篇三

——以阿勒泰地区农牧民增收为例

能否实现农牧民增收,不仅事关边疆地区最广大农牧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事关边疆社会局势的长治久安。2010年,新疆实施一揽子强农惠农政策,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42.67元,增长19.6%,比全国平均增速快4.7个百分点,增速首次位居全国第一。虽然新疆近年在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民生方面成绩斐然,但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的原因,制约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因素很多,新疆农牧业发展以及农牧民增收仍面临许多问题。本文以阿勒泰地区农牧民增收为例,就边疆地区如何提高农牧民收人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边疆地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意义

新疆占全国陆地面积约六分之一,区内聚居着47个民族,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总长5600多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交界邻国最多的一个省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农牧业是新疆的优势产业,是惠及广大农牧民最直接的民生产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推动农牧业加快发展,不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对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确保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牧民增收是稳定边疆的根本基础

从新疆的发展历程来看,新疆地处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文化融汇的西部边疆地区,如果没有社会政治的安全稳定,新疆的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同时,也只有坚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更好地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提高新疆农牧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缩小新疆和祖国内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使新疆各族人民和全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1 共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对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从而构筑保持新疆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新疆有30 个扶贫重点县,贫困农牧民有 180 多万人。其中 35 个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占全区农业人口的 46%,占全区贫困人口的 80%,均属少数民族集聚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人口的 93%,占全区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47%。在民族问题上,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民族稳定至关重要。只有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是保持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之一。只有解决好各族群众的民生问题,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民力,形成新疆发展的强大动力;才能形成对周边国家的相对优势,打牢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抵御民族分裂主义的根基。因此,在新疆,农牧民增收是稳定边疆的根本基础。

(二)农牧民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外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注重把“和谐”理念融进发展之中,借鉴和吸收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最新成果。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

在新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总体战略和自治区确立的具体战略选择,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制约农牧民增收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新疆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要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重点,加快构建新疆特色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推进新疆由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转变。因此,农牧民增收是新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二、边疆地区农牧民增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传统的农牧业地区,农牧业是支柱产业之一。提高农牧民收入始终是阿勒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妥善解决“三农”问题与全国全疆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边疆地区农牧民增收现状

1、农牧民收入持续增加

近年来,围绕农牧民增收,地委、行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克服金融危机和各类自然灾害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牧民定居、农业产业化、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方面实现突破,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较快增长,确保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收。“十一五”期间,农牧民人均收入越过4000元大关,由2006年的3805元增加到2009年的4772元,年均递增7.72%。2011年,全地区农户76163户,其中农业户41244户,占总户数的54.15%,牧业户34883户,占总户数的45.8%;农牧业人口327240人,其中农民181793人,占总人口的55.55%,牧业人口145000人,占总人口的44.31%。2009年全地区总播面积198.5万亩,农牧民人均占有耕地6.07亩。

2、农牧民增收呈现新的特点

阿勒泰地区农牧民增收呈现的新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非农收入比例提高。2011年,阿勒泰地区农牧民人均收入构成中,种植业贡献1231.16元,占25.8%,畜牧业贡献2025.78元,占42.43%,林业贡献12.3元,占0.26%,渔业贡献8.2元,占0.17%,二、三产业贡献694.46元,占14.55%,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贡献801.1元,占16.79%,非农收入贡献1495.56元,占人均收入的31.34%。在农牧民增收构成中,种植业贡献109元,占36.33%,畜牧业贡献44.03元,占14.34%,林业贡献2元,占0.67%,渔业贡献0.52元,占0.17%,二、三产业贡献20元,占6.67%,农村劳动力转移增收贡献124.72元,占41.57%。非农增收合计贡献144.72元,占人均增收的48.24%,基本占到 3 一半。

二是农牧民人均收入差距扩大。地区内差距明显,贫困县与其他县(市)差距逐年扩大,最高的福海县为5386元,最低的为吉木乃县2865元,相差2561元,两县的差距逐年拉大,已经由2006年的1241元扩大到2009年的2561元,差距扩大了一倍。县域间收入差距呈继续扩大趋势,说明一部分农牧民收入有了较大增长,而另一部分农牧民收入仍然相对偏低。

(二)边疆地区农牧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地区农牧业稳步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呈现出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应该看到,农牧民增收仍然受到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资料匮乏,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等诸多因素制约,增收困难的基本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

1、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生产资料严重不足

本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连续多年发生的旱、雪灾,已给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带来严重影响。特别是由于缺少控制性水利工程,水资源利用率低,导致土地开发受到限制。据农业局统计,全地区每年种植面积仅200万亩左右,人均占有不足3.5亩,农牧民人均占有耕地6.27亩,加之土地贫瘠(盐碱化土地和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均为单季耕作,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低。

2、自然条件恶劣,大部分牧民仍沿袭着落后的生产方式

作为新疆传统的畜牧业地区,阿勒泰地区长期以来因牲畜数量不断增加,牲畜数量严重超出草原承载能力,草原植被覆盖率、产草量下降,草场逐渐退化,草畜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全地区可利用草场10859万亩,理论载畜量964万只标准羊单位,实际载畜量1688万只标准羊单位,超载725万只标准羊单位,平均超载率75%。另外,占牧民总户数、总人口的81.6%和80.7%的牧民未实现标准化定居,仍基本沿袭着逐水草而居、靠天养畜的落后生产方式,抵御自然灾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十分脆弱。

3、农牧民收入结构单一,增收路子不广

近年来,地区农牧民收入构成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依然不尽合理,农牧民收入主要来源仍然过分依赖第一产业,农业整体效益较低。农牧民收入主要局 4 限于土地承包经营和牲畜出售,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束缚在有限的土地和牲畜牧放上。以2009年为例,地区农牧民人均收入构成中,来自大农业的收入为3277.44元,比重达68.66%,其中,种植业占25.8%,畜牧业占42.43%,可见,对第一产业过分依赖,必然导致农牧民人均收入会随着自然条件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发生而起伏。2009年,地区农牧民人均收入构成中,来自二、三产业为占14.55%。这主要是因为农牧民科学文化水平偏低,掌握市场信息和先进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少,与外界沟通交流渠道不畅,致富能力缺乏,农牧民从事二三产业、发展劳务经济,增加非农收入的比例较小。

4、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低

全地区有地区级龙头企业30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家,仅占全疆的2%,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8家,仅占全疆的3.6%。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速度还不够快,绝大多数农牧民仍沿袭着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传统方式。同时,农牧产品认证、品牌工作滞后,影响了特色农副产品的加工和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无论是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是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还远远不够。另外,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低,2009年地区新建改造专业合作社40个,发展各类专业协会208个,培训农村经纪人200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服务层次低、内部运作不规范、市场竞争力不强。

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

近几年来,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呈上涨态势,亩费用成本增加,虽然农产品价格不断提高,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随之上涨,这样,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给农民带来的利益及国家直接补贴、免征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都被增幅更猛的农业生产成本所抵销或削减,国家“减、免、补”等惠农政策的作用和效果得不到完全发挥。由于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受到限制,部分农产品平均利润率连年下跌,造成了农民“增投不增收”、“增产不增收”。畜牧业方面也存在饲料价格涨幅大,提高了牲畜饲养成本,减少了牧民收入。这些都使农牧民增收受到很大制约。

三、提高边疆地区农牧民增收的对策思考

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农牧民增收存在问题的剖析,提高农牧民收人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发展体系

调整优化畜群结构,加快良种畜繁育,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畜牧业由大区向强区跨越。一是发展畜牧业标准化养殖。以牧民定居和舍饲圈养为着力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育肥专业户,突出发展牛羊肉、牛奶、禽肉禽蛋等产业;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依托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公司,对上规模标准化养殖的大户扩大再生产,给予贷款贴息。二是围绕推进牲畜良种化进程,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对全地区二代以上冷配优质母犊进行补助,并根据冷配推广率和畜牧业良种化程度进行补助,提高群体质量、增加个体产出效益。三是加强动物防疫保障体系建设。围绕牲畜重大疫病及常见疾病防治等工作,对牲畜驱虫、药浴等防控工作进行补助。四是科学核定草原载畜量,依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引导牧民积极适应划区轮牧和舍饲圈养相结合的牧区生产方式,在农区大力推行舍饲圈养等设施化畜牧业,促进农畜家禽养殖。同时,扩大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大力扶持饲草料加工业,提高养殖效益。

(二)实施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

科学有序地推进重大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构建流域内完整的水利控制体系,加快水土开发步伐,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一是继续加快推进控制性水利工程和灌区工程的前期立项,具体抓好 “三渠、五库、六灌区”前期工作。用3一5年时间实现建设目标。二是加大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力争实施喀克灌区引水干渠工程,克孜加尔水利枢纽、黄花沟灌区供水、阿苇灌区引水工程建设。三是加快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加强与额河建管局的沟通对接,加快“西水东引”工程建设步伐,为补水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创造条件。

(三)建立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实施公共财政,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使农牧民走向富裕。把中央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坚持住,落实好,把政策的实惠落实到农牧民。同时,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与培育、设施农业、特色种 6 植、节水灌溉、良种推广、农牧业保险等方面,分县(市)、分产业出台长期优惠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牧业发展,提高农牧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牧民增收;二是完善农牧业投入保障机制,保证地、县财政对农牧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根据国家、自治区的农牧业补贴政策,制订和完善地、县支持农牧业发展的补贴政策,确保农牧民利益。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围绕地区优势特色农牧资源,引进和培育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特别是要借黑龙江、吉林两省对口帮扶阿勒泰地区的大好时机,加强与他们在农牧业产业化方面的交流与协作,提高产业升级速度。大力发展以大果沙棘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以阿魏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加工业。依托新疆戈宝红麻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大罗布红麻的保护与开发力度,扩大生产规模。扶持光明乳业、旺源驼奶等企业,大力发展乳制品加工业。通过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地区产业化经营,高起点、高水平、大规模发展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出一批有影响、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提高农牧民的文化素质

首先,通过加快发展牧区教育事业,实实在在提高定居牧民义务教育的水平,使他们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提高自身素质,形成人力资本。其次,抓好定居牧民增收致富培训工作,培养“技能型新型牧民”。依托职业培训,加大定居牧民的劳动技能培训力度,使定居牧民尽快掌握种植技术和致富技能。第三,启动技能培训工程。围绕地区矿业、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加快制定劳动力转移长远规划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大规模技能培训。按照市场就业需求,大力实施“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转移就业和致富技能培训工程,加大就业技能和“双语”培训力度,特别要把“双语”培训作为劳动力转移和技能培训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就地转移,增加非农收入。

(六)积极推进牧民定居工程

4.疾控中心2012年工作汇报 篇四

2012年中心在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紧紧围绕全县疾控工作要点,扎实有效地落实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各项措施,加强传染病与重大传染疾病防控、免疫规划管理、应急处置、疾病监测与检验、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整体防控工作水平。中心实现了综合管理水平、技术服务能力、项目推进力度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突破。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党建工作,促进全面发展

一年来,中心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主线,坚定不移地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促进疾控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开展“讲党性、强素质、守纪律”活动,通过交心、谈心等活动,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圆满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无偿献血指标。

二、疾病控制工作

1、传染病控制管理

中心组织有关业务人员对全县46家次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进行了多次检查指导。通过督导,使我县法定传染病的报告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县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均全市前列。

全县各医疗机构均实行了疫情网络直报,直报率达到100%。今年1至 12月,全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9种,计2031例,报告发病率为306.33/10万,较2011年下降了24.55%。加强了死亡病例监测报告工作,1-12月共报告死亡病例213例。

及时制订《2012年夏秋季主要传染病预测分析及防制措施》、《蓬溪县今冬明春主要传染病预测分析及防制意见》。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为了切实做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心进一步完善了疫情应急处理机制。购置必备物资及疫情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加大了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全县医疗机构腹泻门诊和发热门诊的督导,及时主动监测和调查散发病例,2012年全县未出现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2年9月10日,全县普降暴雨,*******等乡镇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灾区群众居住环境及生活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为做好灾后防病工作,保障受灾群众身体健康,县疾控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投入灾后卫生防病工作。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在10日下午14时携带消毒药品、器械、宣传单、督导意见书等,赶往全县各受灾乡镇,实施和指导灾区饮用水、外环境等消毒,发放消毒药品。对灾区实施饮用水消毒、防病措施培训与指导,累计出动车辆40余台次、专业技术人员 180余人次,向灾区投放漂白粉0.7吨,泡腾片10箱(10万片),举办饮用水消毒、灾后防病知识培训35人次,发放以灾后防病和饮用水消毒方法为内容的宣传单2万余份。确保了灾后无重大疫情发生。

3、艾滋病防治 2012年我县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27人,新增抗病毒治疗人数9人。今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完成流调率100 %,哨点监测完成率达100 %,HIV/AIDS接受结核病检查达10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随访干预比例达92%,在治抗病毒治疗病人按照要求完成随访的比例达100 %。

中心深入扎实的开展了高危人群的监测检测与干预工作,完成各类高危人群监测1230人,自愿咨询检测752人,完成“三所”人员监测260人。全年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500余份,发放安全套20000余只。

4、结核病防治工作

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结核病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县卫生局制定了《****结核病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和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结核病控制措施,保证及时发现结核病人并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继续实施学校结核病健康促进示范校创建。

2012年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病人2418例,查出活动性肺结核447例,其中涂阳病人250例,全县结核病患者/可疑者总体到位率达 91.41%,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100%,新涂阳患者治愈率达91%,HIV/AIDS接受结核病检查的比例达100%。

5、免疫规划工作

认真抓好免疫规划示范县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工作。以维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为目标,狠抓适龄儿童计免建卡、建证、接种工作,把建卡、建证、接种工作当作搞好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2012年我县在市计免交叉检查中免疫规划工作综合得分排名全市第二。2012年8月我县被省卫生厅确定为四川省免疫规划示范区试点建设县,为进一步加强领导,规范免疫规划工作,确保我县免疫规划示范区创建成功,成立了***创建四川省免疫规划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四川省免疫规划示范区工作方案(试行)》、《***县2012年免疫规划工作计划》等文件,2012年9月,主持召开免疫规划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及培训会议,目前创建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认真实施儿童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全县查验预防接种证14332人次;全程合格接种12562人;发放预防接种证补种补种通知单2850份;补证、补种率分别达到98.1%、98.5%。

加强了对全县所辖31个乡镇免疫规划工作进行了巡回督导,督导覆盖率达到了100%。在督导中发现乡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正确指导,使我县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卫生监测工作

2012年对全县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卫生检验167件。从业人员健康体检289人,查出各类职业禁忌人员2人。

实施“四川省农村饮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 饮用水卫生安全调查”项目。根椐项目要求、我们分别对********等10个村100户贫困村民和学校的饮用水卫生和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模底调查,并随机对10户村民、2所学校、9个镇、乡集中式饮用水水质卫生进行了抽样检测166件。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利用各种卫生防病日通过展板、标语、宣传单、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卫生法律法规,普及卫生法律和卫生防病知识。二是以基 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项目为中心,规范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向公民普及健康知识。使我县城乡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

五、实验室资质认定

2012年11月顺利通省技术监督局对我中心《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及《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工作。

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各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扎实开展工作。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现场指导150余次,促使服务。有效地推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开展。

5.2012年教师流动中心工作总结 篇五

一、机电工程系教师流动中心建设情况:

2012年9月,按照机电一体化骨干专业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机电工程系在原有的区内两个教师流动中心的基础上又和山东星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奇瑞汽车鄂尔多斯分公司两个区外知名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联系和洽谈,建立了2个区外教师流动中心,目前已初步签订了协议,至此,我系共有4个教师流动中心,能够满足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兼职教师聘任。预计年底可以投入使用。

二、机电工程系教师流动中心工作开展情况:

借助于教师流动中心这个平台,机电工程系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1、与宁夏力成电气集团公司,宁夏新瑞长城机床公司联系分别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从2012年7月8月,分别由施卫保,张海洋带领秦萍、李新秀、马国军、任云明、张喜平、朱智亮、李春菊、韩四满、王立华、沈建楠、马慧斌、多勇、黑正荣等13位专业教师在2个教师流动中心挂职锻炼,丰富了教师专业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教师实践工作能力。每次教师挂职锻炼前,都有学院教师流动中心主任详细制定计划,并和企业流动中心负责人沟通,进行合理的安排,并由企业教师流动中心负责人进行考核管理。

2、联系力成电气集团公司、新瑞长城机床公司、神化宁煤煤化公司、银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领导或人力资源经理来学校为在校生进行企业文化进校园专题讲座,是学生逐渐熟悉企业文化特点,明确职业生涯规划以及顶岗实习就业、创业教育等,把企业文化进入校园,对学生的成长、职业认同感以及心态健康非常有好处。银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军、宁夏力成电气集团副总经理李新兰、流动中心主任乔清博,流动中心副主任尚银萍,先后到校为顶岗实习学生和订单班学生进行了企业文化专题讲座,还为订单班学生和部分教师进行了表彰奖励。3、2012年7月—10月,机电系先后有26余名高职生到宁夏力成电气集团公司进行顶岗实习,教师流动中心对学生顶岗实习非常重视,安排专职人员对学生进行入厂前的安全教育、厂纪厂规教育,并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住宿等生活条件,并与学院签订了企业、学院、学生三防安全环保协议。安排有经验的兼职教师为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师带徒式的实习。受到学生的欢迎。

4、以4个教师流动中心为依托,进行了兼职教师选拔。首先由机电系提出兼职教师在学历、技能及经验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委托企业教师流动中心在本企业进行选拔,并对周边企业的人员也进行了推荐,共建立了40余人组成的兼职教师库,其中两个区内教师流动中心的兼职教师占50%以上。并聘请乔清博、段生俊、尚银萍、钱岩峰、马建国等企业兼职教师到校上课,目前有20余位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着机电系学生顶岗实习教学指导工作。

5、结合机电一体化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凡是承担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及教材建设的教师,在进行建设团队构建时,都依托教师流动中心优势,积极和企业兼职教师联系,吸纳他们加入建设团队,与兼职教师一起进行精品课程、教材等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育内容,并及时了解企业生产情况,顶岗实习学生状况,加强了与企业的密切联系,校企关系非常融洽

6、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实践专家,作为机电一体化骨干专业建设团队成员之一,共同开发了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三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召开了企业专家研讨会,对课程体系构建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二次研讨论证。

通过以上具体的措施,教师流动中心的建立,的确为校企合作进行教师培养、开展顶岗实习、课程建设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与努力方向:

1、加大兼职教师培养力度:兼职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过程中,普遍缺乏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学生管理知识,许多兼职教师只是进行技术动作示范,或只顾自己工作,而忽视教授学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1)兼职教师责任意识感培养 2)兼职教师教学基本功培养 3)兼职教师教育学理论培养 4)优秀兼职教师外出培训计划

2、提高对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水平:顶岗实习使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延续,是实施校内培训和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份,学生到企业后,一下子适应不了企业严格的管理,在企业还有其他学校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如何和睦相处,企业管理中处罚型的管理制度较多,批评教育性的办法较少,学生的安全、纪律、稳定性都存在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保证顶岗实习顺利进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管理:

1)通过辅导员与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建立QQ联系群,通过网络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了解学生动态;

2)每个月到企业了解一次情况。和顶岗实习的学生面对面座谈,了解学生想法和工作状态,坚强安全和规章制度教育,疏通思想疙瘩,防止学生因思想波动而影响实习。

3)和企业一起定期举行顶岗实习学生座谈会,从思想上沟通,生活上关心,不要只用规章制度处罚约束学生,而是要把思想教育、说服教育和企业规章结合起来综合进行才有效果。

6.农牧中心2012年工作总结 篇六

一、立法工作

1、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从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地方立法的新形势和新需要出发,坚持把立法质量放在首位,按照急需先立和“立、改、废”结合的原则,抓紧制定、修订关系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民生、文化发展等领域的立法,增强法规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落实年度立法计划。全年计划制定、修订法规7件。拟制定林地保护条例、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摊贩管理条例等3件地方性法规;修订消防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4件地方性法规;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19件法规的立法调研论证工作。及时审议批准长春市、吉林市及民族自治地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

3、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人大代表和立法咨询员在法规草案起草中的作用,加强法规草案起草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提高法规草案起草质量。

4、拓宽民主立法渠道。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采取专题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通过《吉林日报》及省人大网站公布法规草案,公开征求相关意见建议,推动立法工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互动。

二、监督工作

5、加强计划和预算监督。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1—8月份执行情况和2011年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2011年省本级决算。召开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继续深入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调查,探索和完善部门预算审查工作机制。

6、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公安机关创新社会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业集中区建设、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省法院立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基层建设与促进公正执法工作情况的报告。

7、依法开展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对国家河道管理条例和省河道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和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发现和督促解决贯彻实施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搞好对有关法律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

8、就全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调研公益性文化场所建设、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提供、公益性文化活动开展以及财政保障等方面情况。

9、开展专题询问的调研工作。就询问这种监督形式开展调查研究,规范制度设计,为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做好准备。

10、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认真研究处理公民、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督促有关制定机关搞好规章的清理工作,有效实施法律监督,维护法制统一。

11、依法做好人大信访工作。畅通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渠道,对重大信访事项及时转办交办,加强对信访问题的综合分析和督办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解决,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办好人大信访干部培训班。

三、人事任免工作

12、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依法做好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提请的法职人员的审议任免工作。

13、做好代表资格审查工作。认真做好人大代表的代表资格的审查、确认工作。

四、代表工作

14、加强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办理工作。及时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会,确定10件重点建议,重点办理。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严格按时限、按要求答复,不断提高办理质量。起草制定省人大代表建议督办检查办法。

15、组织好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征求代表对法规草案的意见。组织代表开展“三察(查)”活动。组织开好代表政情通报会。继续办好《代表之声》。

16、加强对基层人大代表工作的联系指导。密切代表同原选举单位的联系,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五、换届选举工作

17、搞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总结工作;做好省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与党委组织部门共同做好我省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

六、调研工作

18、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围绕总结本届常委会工作深入开展调研,总结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基本情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深化对依法履职、完善工作方式方法的探索与研究,推动我省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七、宣传工作

19、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重点,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提高人大新闻宣传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做好《吉林人大》、《吉林人大信息》的编发、交流等工作。继续加强机关办公信息化和吉林人大网站建设。

八、外事工作

20、加强对外交往工作。扩大与外国地方议会的友好交往,拓宽交流领域,丰富交流内容,提升外事工作层次,充分发挥常委会在外事工作中的作用。

九、自身建设

21、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坚持民主集中制,依法按程序办事,不断完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切实强化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质量和水平。加强会风建设,提高会议质量。组织好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专题讲座。

22、加强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办事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办事机构的工作制度,健全和规范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委员会之间、委员会和常委会办事机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密切配合,互相协调,提高整体工作的合力。

23、加强机关建设。全面加强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丰富学习方式和内容,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机关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帮扶”等活动,努力提升执政能力;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导向,加大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制度条件和机关氛围;着力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提高机关文化内涵;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做好政务和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上一篇:心理健康课家长心得下一篇:月亮代表我的心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