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调查报告(精选10篇)
1.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调查报告 篇一
张格庄镇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
总体规划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随着我国文明程度的提高,人民认识的深化,天然、高层次、休闲的可持续性的生态旅游形式正在迅速兴起,并将成为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集生态旅游、效益农业、观光农业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必将成为未来农村经济的新兴产业。
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载体,既有农业生产功能,又有旅游活动功能的新型产业。它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紧密结合起来,向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及其副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服务。它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兼容性、田园风光和旅游景点的呼应性、生产功能和旅游功能的统一性、物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互补性。
随着我镇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完善工业体系,我镇农业和工业已经进入赶超发展的新阶段。但与此同时,我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却仍处于萌芽状态,许多有价值的旅游资源被闲置,明显的优势和潜力没有被发掘出来,旅游业已经成为我镇产业链条上最迫切需要发展的薄弱环节。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镇旅游业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一、我镇在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上具有四大优势,即: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农业基础设施优势和客源优势
1、独具特色的农业和生态产业。目前,大樱桃已经成为我镇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现在全镇已发展优质大樱桃近万亩,达到盛果期的大樱桃面积5000亩,主要品种有优质大红灯、拉宾斯、芝罘红、那翁、水晶、鸡心、意在利早红、左滕锦、雷尼等,形成早、中、晚的品种布局,于每年5月中旬即可上市,年产量达600万斤。我镇于今年开工建设万亩生态园,工程开发总面积16800亩,规划植树面积12000亩,其中大樱桃面积7198亩,39.6万株;速生杨面积2597亩,28.6万株;黑松、火炬树面积2205亩,44.1万株。
2、丰富的山水森林资源。我镇山地众多,其中哈垆山海拔640.4米,是福山第一高峰。1949年,福山区在此开辟大型林场,全场经营面积3714亩。经过四十多年植树造林,已形成郁郁林海,1993年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现有龙王溶洞、饮马湾、棘子岭、哈垆烟云、蟹子洞、千年银杏等急待开发的景点资源。张格庄镇不但有山,而且有水,门楼水库是烟台市最大的水库之一,总容量1.2亿立方米的水体资源,构成了银湖山水相依、绿色旷野的自然风貌。水库淡水鱼资源是一个很好的卖点。水库近2000亩的内岛三面环水,山青水秀,跑山鸡、野兔、鸽子等禽畜资源丰富,现由天一工程配套公司投资建设银湖生态园,重点开发观 光、休闲、度假、生态农业、森林氧吧、野营、垂钓、水上娱乐等项目,一期工程已投入绿化、林果、旅游接待等基础设施400多万元。
3、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张格庄镇农田水利设施完备,灌溉科学,防渗设施配套。除门楼水库外,辖区内水库塘坝总流域面积23.75平方公里,总库容350.6万方,总坝长1565米。全镇共有蓄水池20个,扬水站17个,节水灌溉面积6000亩,输水管路19000米。今年又规划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26项,计划总投资380万元,可扩大节水灌溉面积3000多亩。投资12万元的松林庄扬水站工程,将建成两座蓄水量350立方米的蓄水池,安装输水管路1500米,更换潜水机泵一台套。我镇公路畅通,福桃路和环库路穿境而过,连村路硬化率达到100%,上山路全部可以通车。
4、大量的潜在客源。烟台市是胶东半岛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是连接海内外,辐射华北、东北和西北的海上枢纽。我镇驻地距莱山机场25公里,距烟台港35公里,距火车站15公里,是烟台市的后花园,烟台市区的开发建设为我镇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创造了潜在的客源。
二、我镇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实行点线面结合,有中心又多方位的网络化经营;坚 持休闲旅游同农业发展、文化建设、小康示范村建设相结合,促进协调发展;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我镇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总体目标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充分发挥我镇旅游资源优势,做好农旅结合的文章,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我镇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二阶段是打造品牌,建设乡村体验、果园观光、渔业休闲、湖边度假、山林生态、参佛朝奉六大旅游精品,建立一座“顺应自然、回归自然、再现自然”的烟台市青山绿水后花园;第三步是通过综合治理,形成布局合理,产业互动,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框架,把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培育成我镇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使“山、水、田、林、路、旅”相互配套,协调发展。
三、我镇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主要建设项目,即:“两带一区三配套”。
其一,开辟果园观光休闲带和渔业休闲产业带,“两带”交叉建设,互抬身价。大樱桃是我镇最有特色的旅游卖点,在建立健全高科技大樱桃基地的基础上,在张格庄、东风、松林庄、马蹄夼、东水夼、文家、下官、权家等村,建设以大樱桃为主的休闲旅游观光产业园,园区内进行绿化美化,内设大樱桃观光区、采摘区和品种展示区,为游客提供大樱桃知识讲解、采摘示范和销售服务。举办大樱桃采摘节,并 以次为契机,形成一个大樱桃观赏、采摘、购买、品尝立体化经营,全面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全新产业体系。同时,在门楼水库沿岸建设万亩生态园(地点在权家南山大路两侧,下官乐沟村北山西部,文家南山西部和马蹄夼北部,总面积12800亩)。同时,生态园内建设一批集观光、休闲、垂钓与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庄。农庄内或附近建设标准鱼塘,配备钓鱼设施,引进名贵品种,开展钓鱼、钓虾、钓鳖等水上休闲项目,并向垂钓者提供烹饪服务。将万亩生态园建设成为一个集鱼类养殖、生态旅游、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农业综合园区。
其二,恢复历史遗迹,开发自然景点,建设山林寺庙旅游区。即以哈垆山的历史遗迹、省级森林公园和诸多自然景点为基础,根据哈垆寺原貌,重新设计施工,力求恢复哈垆寺原景观,并对其规模进行适当扩大,对其人物典故进行挖掘,使它香火重燃,焕发昔日风采。另外,对龙王溶洞、饮马湾、棘子岭、哈垆烟云、蟹子洞和千年银杏这六大景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建设。即以哈垆寺为主景,哈垆六大景辅景,省级森林公园为背景,三景合一,满山聚宝。在此基础上,开辟步行游览、攀登爬越、山庄别墅、森林狩猎、探奇、沐浴、疗养等项目。
其三,跟踪“两带一区”,进行服务配套、产品配套、交通线路配套建设。在旅游沿线兴建一批餐饮、娱乐、旅社、商店、卫生等相关服务设施,把吃、住、游、购、娱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提供“一条龙”服务。开发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和纪念品,重点开发大樱桃等系列的食品和饮料、山野味系列产品、民间工艺品(如刺绣)。开发开辟观光旅游线路,开通专线客车,进一步畅通公路,绿化美化连村路,改善上山路,形成“两带一区”间快捷、安全、高效的旅游交通网络。
四、我镇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时间安排。2005年下半年—2006年上半年,聘请专家进行考察论证,制定“两带一区三配套”各个项目的具体规划,写出可行性项目分析报告,抓紧立项,同时采取一切宣传手段,广泛进行政策和招商宣传。
2006年下半年—2008年,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突出重点,全面启动各景区的工程建设,利用3年时间,确保初具规模和档次。
2008年—2015年,利用5—8年的时间,使各个休闲旅游观光项目的达到一定规模和档次及社会影响力,把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建设成我镇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五、我镇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具体措施和策略。一是规划引导,加强行业管理。高起点、高要求编制各项目具体规划,引导我镇休闲旅游观光农业规范、有序地发展,做足做好农旅结合的文章。加强管理,形成较为完善的 旅游管理体制和市场运行机制,以保证旅游设施建设顺利进行和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投诉机制,规范各类旅游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经营和服务行为,加强价格监督检察,打击欺诈行为,树立张格庄镇旅游形象。
二是坚持社会化、市场化筹资路子,实行多元投入。镇政府增加对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财政资金,争取回报,滚动发展;制定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发展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鼓励社会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引资范围,简化引资手续,确保投资者的权益。
三是加大宣传促销,开发客源市场。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体全方位推介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品牌,提高知名度。加强旅游宣传品的制作,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标语、横幅、广告牌进行宣传,筹划高品位的海报、画册、音像制品。重点开发市烟台市内客源,同时坚持抓住市内带动周边,并适当向省内其他大中城市发展。
四是培养旅游人才,提高行业人员素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地组织农民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培训一批能代表张格庄镇形象的土生土长的旅游服务人员。培养一部分包括旅游产品开发、市场信息分析、客源市场开拓、企业经营管理、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五是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实现共利共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与门楼、栖霞国路夼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拉长产业链条,实行项目互补,实现景区共通,承诺客源共享。
二○○五年八月八日
2.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调查报告 篇二
1.1休闲观光农业的概念
所谓休闲观光农业顾名思义就是将休闲与农业结合而成的旅游活动, 是建立在农业资源之上的旅游活动, 将旅游与农业有效结合, 达到了互补的局势。站在旅游层面上来讲, 将旅游行业的活动范围和内容有效扩展, 而站在农业层面来讲, 在增加农业产值基础上还提高了旅游产值的收入[1]。
1.2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联系
通过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发现, 乡村旅游所牵连到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休闲观光农业的范围, 两者的发展都离不开农业、农民以及农村的支持, 但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两者在本质上依然有着一定的不同, 农村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通过利用旅游这一途径能够得到极好的发展。
1.3休闲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联系
生态旅游包含的内容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农业生态旅游, 而农业生态旅游主要是向着休闲观光农业方向发展的, 所以要在此基础上制定明确规范的发展目标。在开展休闲观光农业时要保证在提供休闲、观光的同时, 还能够表达出一定的教育、示范和科普等内容。
2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想要确保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能够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 必须时时刻刻记得教育、责任和保护3方面的事项, 这样才能合理有序的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项目。
2.1教育
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并不单单是为人们提供旅游的活动, 也要重视教育层面[2]。所谓教育, 就是让游客和工作人员在旅游和工作过程中能够领会一定的寓意, 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可以在城市景区内组织有意义的活动, 比如:垃圾兑换礼物, 给予景区人员分配垃圾袋, 游客收集一袋垃圾就可以兑换一份礼物, 这就让乘客在旅游休闲过程中能够获取礼物, 又可以受到教育。
2.2责任
通常人们对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的了解只是简单看到了其表面含义, 也就是旅游的含义, 其实还有另一层含义, 就是责任。通过开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活动能够带动其周边的经济和文化的提升, 传输优良的理念。例如:在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前可以在生态农业理念基础上规划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独到旅游区, 这样不仅能够获取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还能够荣获一定的国家荣誉。由于开发休闲观光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所以相关部门和政府要进行全面的衡量,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2.3保护
旅游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避免不了给生态环境带去一定的损坏, 所以, 在开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活动时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实际上, 生态旅游活动是建立在自然环境资源基础之上的, 所以保护好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发展旅游行业所遵守的前提条件。此外还需重点关注的是, 环境保护并不单单是景区工作人员的责任, 所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所以游客也要对环境加以保护, 对于破坏环境者给予一定的处罚, 相反保护环境则给予奖励。虽然保护环境不能创造直接性的利益, 但是站在长远角度来讲其创造的效益远远多于经济, 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使得自然资源在良好环境中循环发展。
3发展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3.1土地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土地开发项目, 正是大量的土地开发造成土地调控受到一定影响。现阶段对商用土地的审批政府加大的管理力度, 正是这一原因使得部分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无法大规模建设, 从而阻碍了旅游行业的发展。即便土地申请方面没有困难, 但是土地的资金和使用时间问题依然是开发商头疼的问题, 这就使开发商在投资建设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导致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预计生态旅游的发展进程受到限制。
3.2效益分配问题
任何事情的开展都是有一定目的的, 就像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事业, 也只是为了能够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通常在发展前期投资商和当地居民都大力支持开发项目, 两者之间相互扶持发展。可是随着长时间的深入发展, 经济效益获取越来越多, 矛盾就日渐加剧。就像某市一旅游景区投资商是当地企业的老板, 由于他的资助家乡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居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 可是随着旅游事业不断的扩张, 居民也有了从中分羹的想法, 原因是旅游区用地是属于他们的。而站在老板层面来讲, 前期大量的投资后期却收获少量的利润, 也是有苦无地说。这种局势就会使投资者有一定为难情绪, 因此不再敢大量投资, 这一问题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4结语
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实际上就是将农业和旅游业合理结合而成的旅游活动, 这就需要将两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谁也离不开谁。在发展过程中应采用科学高效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规划, 从而保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能够健康长久的发展;还应将地方自身特色充分表达出来, 重视生态旅游发展的同时提高对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寓教于乐的性质, 提高服务, 加强环境保护, 发展地方经济, 改善地方环境, 让保护环境变成内在行为。
参考文献
3.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调查报告 篇三
严力蛟 杨玉义
(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浙江大学旅游与地产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杭州
310058;杭州创工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 310058)
摘要:本文对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全省11个地级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情况,并以安吉中南百草原、桐乡华庄生态农业园、慈溪大桥生态农庄、奉化市滕头村、萧山传化大地为例进行了典型介绍。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典型案例;
浙江省引言
作者于1996年11月在浙江金华召开的“浙江省首届青年生态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上就率先提出了“休闲观光型农业”的概念,并于1997年5月出版的会议论文集《生态研究与探索》(严力蛟等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上发表了题为“浙江省开发休闲观光型农
[1]
业的条件与对策”的论文,文中分析了浙江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对策措施,认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1996年前后,正是浙江省农家乐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
休闲观光农业是乡村旅游的一种模式,其实质内容是生态农业加上旅游服务业。浙江省的休闲观光农业是从农民自发进行的农家乐开始的。各级政府部门从中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新形势下农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应该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重点培育,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和规范,使其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尤其是浙江省人民
[作者简介]严力蛟(1959-),男,浙江上虞人,所长、主任、院长,E-mail: yanlj@zju.edu.cn。电话:0571-88206207,88206605;
杨玉义(1985-),男,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E-mail:jinxiuchuan@163.com。
政府及其浙江省农办、浙江省农业厅等有关职能部门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相当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进行了基础调研,举办了相关的研讨会、交流会、现场会和其他活动。10余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实践证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对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丰富城乡居民的生活,实行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成效相当显著。
2005年11月,浙江省农业厅和浙江林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在对全省70个县(市、区)的422个休闲观光农业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现状与对策研究》。2006年3月,浙江省农业厅分别出版和印刷了《浙江休闲观光农业一百例》(中国农
[2]
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和《休闲观光农业交流材料汇编》。
2006年3月23日,由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浙江省旅游局联合主办的浙台休闲观光农业交流论坛暨推介会在杭州黄龙饭店成功举办。2006年9月,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发布《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试行)》。2007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
2007年1月25-29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农业厅承办,各省级农产品行业协会协办的第四届浙江(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暨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展示推介会,在上海展光大会展中心顺利举办。2007年6月22-24日,浙江省旅游交易会(07省旅交会)在杭州和平展览馆举办,农家乐成了 “主题大餐”,有118家相关企业参加了农家乐旅游产品的展示和销售,同时还带来了上千种的农业土特产品。2007年8月1-2日,在嘉善县召
开了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现场会,茅临生副省长带领参会人员参观了三个休闲观光农业典型,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同时,印制了《全省休闲观光农业现场会交流材料》。这标志着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并带来新的机遇。2 发展现状 2.1 全省概况
近年来,浙江省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需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生态、生活功能,通过产、加、供、销及服务和一、二、三产业的全面融合,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区(点),休闲观光农业已初具规模。目前,比较有特色并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好效益的休闲观光农业区(点)有:安吉的中南百草原、桐乡的华庄生态农业园、慈溪的大桥生态农庄、宁波奉化的滕头村、杭州萧山的传化大地、嘉善的碧云花园、德清的杨墩生态农庄、绍兴的山娃子农庄、磐安的俺老孙花果山等。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年底,全省休闲观光农业区(点)有1049个,从业人员达4.15万人,年总产值43.04亿元,旅游观光收入20.2亿元,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目前,依托主导产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涉及面积达123.84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20强,并已涉及花卉、茶叶、特色蔬菜瓜果、杨梅、柑橘、竹笋、中药材、特种养殖等各大主导产业。据省农业厅对全省422个规模以上休闲观光农业区的调查统计,90%以上的休闲观光农业区(点)都是立足种植业、畜牧业或水产养殖等产业而发展起来的。2.2 各地情况
(1)杭州市:截止2006年底,已建成开放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点)和农家乐休闲旅游村210余个,从业人数约1.3万余人,投资规模为20多亿元;年接待游客量已达84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达6亿多元。全市拥有市级以上授牌命名的各级、各类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单位累计达114家,其中国家旅游局命名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6家,省级农家乐旅游特色村(点)和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46家,杭州市级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单位等62家。
(2)宁波市:截止2007年上半年,全市已有各种形式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区(点)198个,累计投资达12.7亿元,从业人员8500余人,接待游客达到627.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有7个村被评为市级农家乐特色村,8个点被评为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其中省级特色村5个,特色点4个,4个点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3)温州市:截止2007年7月,全市已建有各种休闲观光农业园30多个,规划总投资15亿元,与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林业等产业相结合,现已建有各种休闲设施建筑面
2积49960m,其中智能化大棚18670m,展示房
1280m。很大部分休闲观光园同时具有采摘、垂钓、观赏、游乐、度假等功能。
(4)湖州市:截止2006年年底,全市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32个,面积8.04万亩,总投资9.09亿元,全年接待游客达262万人次,营业收入1.93亿元,实现利税2669万元。
(5)嘉兴市:截止2006年年底,全市有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区(点)66个,占地总面积4.04万亩,规划投入资金6.81亿元,实际已投资3.95亿元,年接待游客177万人次,创利税2555万元。有2个点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级旅游景区,30个休闲观光区(点)被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命名为休闲观光林业、渔业基地。
(6)绍兴市:截止2007年7月,全市已建和在建各类休闲农业园区157个,其中已建成104家,总投资17.44亿元,累计投资6.08亿元。当年已接待游客36.5万人次,生产销售各种蔬菜、淡水鱼、山园鸡、水(干)果等绿色农产品8000余万元。
(7)金华市:截止2007年7月,全市已发展各种类型的农家乐旅游村(点)545个,经营农户3400多家,总投入8.4亿元左右,接待游客达455万人次,营业收入4.25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3700多人。其中,休闲观光农业园(包括已建、在建、规划而未建)已达70多个,建设面积4万余亩,规划投资5.2亿元,已完成投资近3亿元。
(8)衢州市:截止2007年7月,全市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70个,其中市级以上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点31个(含省级特色村7个、特色点5个)。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户423家,其中三星级经营户67家,直接营业收入5800多万
元,间接经营收入超亿元,从业人员人均增收8000多元。
(9)台州市:截止2006年年底,全市已建成31个休闲观光农业园(点),总占地面积为7.12万亩,其中农业生产面积3.36万亩,休
闲设施建筑面积198848万m。
(10)丽水市:截止2007年7月,全市已建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区(点)99个,总建设面积12万亩,已投资约2.5亿元,2006年接待游客约180万人次,直接经济效益7800多万元。
(11)舟山市:截止2006年年底,全市已累计发展休闲旅游村(点)95个,经营户总数783户,直接从业人员3851人,去年接待游客99.45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1.0425亿元。3 典型案例
3.1 安吉中南百草原
中南百草原是中国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生态休闲旅游景区之一,地处著名“竹乡” 安吉县境内,距县城仅3.7km,占地3850亩,现已投资1.8亿元,园内林深花奇、鹿奔雁翔,现有生态植物观光区、野生动物繁殖区、户外体育运动区、原始淡竹迷宫、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黄浦江源湿地水上漂流、休闲度假区等7大旅游功能区,景色极其秀美,植被覆盖率达95%,是天然的绿色大氧吧。二期规划面积将扩大到7000~8000亩,二期规划一是对原来的景区及项目进行提升,二是对新区重点做农产品超市、旅游住宿超市和休闲度假等几大块。
丰富多彩的珍奇野生动物(如梅花鹿、丹顶鹤、娃娃鱼、鳄鱼、大雁、白天鹅、黑天鹅等)在园区内随处可见,有全球仅存的大片原始淡竹林群落,是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之一和省野生动物驯养基地。因其山丘平原的多变性及多样的生物组合,被浙江省授予首批生态教育示范基地,成为上海市和浙江省多所高校的生态环境教育实践基地,并为联合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活动空间。同时也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承办了国际旅游小姐冠军总决赛、国际山地极限运动等多项高档赛事。
自2003年7月正式成立“安吉中南百草原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以来,中南百草原能在短短的四年多时间里,一跃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县域旅游景区百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从农
业生态旅游中脱颖而出,发展非常神速,有它的必然性。中南百草原做得比较出色和成功的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市场营销:市场做得相当好。管理层能紧紧搭住市场的脉博,出奇制胜,从而将人气聚集起来。单单“五一”长假期间,游客就达到10万人以上,这是非常骄人的业绩,在其他农业观光园是十分少见的。
(2)项目设置:他们的制胜法宝之一,就是能紧紧跟着市场走。管理层经常在研究:市场需要什么?游客需要什么?项目的设置能经常推陈出新、翻新花样。使项目能跟上市场的步伐、旅客的需求。他们提出的口号是:让6岁到60岁的人都快乐起来。
(3)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勤奋敬业、不断创新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崔世豪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比如里面的道路设置、植物配置、景观设计,服务设施都十分的到位,这在其他农业生态旅游景区是少有的。
3.2 桐乡华庄生态农业园
桐乡华庄生态农业园离桐乡乌镇景区2km,由华章电气投资,总面积1465亩,其中水面450亩,总投资8000万元。该生态农业园始建于2001年,2006年3月26日试运营,是一个集农业科技示范、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
华庄生态农业园主要有7大功能区块:绿色农产品生产区、人工湿地区、休闲垂钓区、农作物迷宫区、田园风光观赏区、儿童嬉水区、绿化观赏区。主要项目有:设施农业、人工湖、采摘大棚和果园、奇瓜异果园、休闲垂钓池、童趣园、老式农耕、野风湿地、农作物迷宫、田园风光、活水公园、生态养殖、野营烧烤、农家乐、夏令营地、加福餐饮、茶楼、动物表演、嬉水河、小木屋度假村等。
华庄生态农业园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优美的水乡环境、优质的绿色农产品、丰富的知识性、趣味性项目吸引游客,服务设施及项目涵盖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科普教育、拓展训练、乡村美食、乡村特产等内容,是集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事体验相结合的旅游度假胜地。
在旅游活动安排上,华庄生态农业园追求与游客的互动性,旅客可在园区观光、采摘、观看动物表演、走迷宫、牛犁田、抓泥鳅、酿酒、打年糕/糍粑、骑射、划船、垂钓、采莲、戏鱼、喂鸽、植物组织培养、老式农耕活动等,并且可以在湿地中泛舟于芦苇荡之间,观荷赏鸟、亲近自然。
主要荣誉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浙江省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示范点、浙江省休闲渔业观光园区、浙江省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桐乡市科普教育基地。3.3 慈溪大桥生态农庄
该农庄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1km处,农庄面积达2000亩,其中陆地面积1500亩,水域面积500亩。农庄主要有特色文化区、农家特色餐饮区、宾馆会务区、特色农产品购物区、渔人湾垂钓区、渔家小村度假区、农业大观园、长三角生态休闲渔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共九大功能区。
农庄以注重生态、崇尚自然为主要特色,是一个集休闲、观光、绿色餐饮和有机农产品基地于一体的农业旅游胜地。农庄里植物品种丰富,观赏树种达100余种。湖岸和护坡建有亭、台、楼、阁、小桥、竹廊、奇石喷泉等建筑物20余处。农庄依据生态学和循环经济原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应用节水、节能技术,将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太阳能、风能应用、智能化大棚、微滴灌节水等技术应用于一体,探索消耗少、产出多、循环利用、无废弃物排放的生态循环系统。3.4 奉化市滕头村
滕头村位于奉化市城北。全村现有297户,790人,741亩耕地,191亩果园,156亩山林,66亩水面。20世纪60年代以前,滕头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囡不嫁滕头村”,便是当时真实的写照。经过40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荣获 “全球生态500佳”(1993年)、“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环境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我能行体验基地”、“全国模范村委会”、“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首批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2006年实现GDP、社会总产值、利税总值和村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51亿元、23.11亿元、2.39亿元和16700元。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曾庆红、李长春、姜春云,联合国副秘书长伊丽莎白·多德斯韦尔女士,越南共产党总书记农德孟等曾视察滕头,并给予高度评价。
滕头生态旅游区田园秀美,生态怡人,以江南风情园、将军林、柑橘观赏林、绿色长廊等几十处景点组成绿色生态游;以植物组培、花卉苗木观赏、蔬菜瓜果种子繁育、时令瓜果采摘等组成农业观光游;以徒手抓泥鳅、犁田赛、大逮猪、车水大战、独轮车大赛、人鸬共捉鱼、人牛拔河等参与性项目和白鸽迎宾、松鼠耍果、野鸭竞飞、撒网捕鱼等特色项目,组成别开生面的农俗风情欢乐游。3.5 萧山传化大地
由杭州传化集团控股投资的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坐落于钱塘江南岸,占地5000亩,总投资5亿元,于2000年开始筹建,2002年4月28日项目建成开园,是浙江省第一家省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目前已拥有用于工厂化育苗、中高档盆花栽培、无公害瓜果蔬
菜生产的智能化和全自控等各类温室12hm,有配备先进仪器设备、年产3000万株克隆苗的组培车间和实验室,并建立了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传化大地农业休闲观光景区依托园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建设,是一座以农业风情为背景,以神奇高科技农业为内涵,以休闲旅游为特色的大型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区集生产、科研、培训、示范、加工、观光、旅游于一体,实现高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高资源效益和高社会效益相统一,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竞争力”的建设目标,最终达到为全省及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示范样板的目的。园区被浙江省科技厅授予“农业技术创新中心”、“浙江省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承担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浙江省瓜果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和国家科技部“东部沿海地区温室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课题;是萧山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农产品研发中心、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的承担单位之一。
目前,作为园区后续建设项目“国际生物技术研发基地”已经完成研究论证,并已开始项目的立项、建设等相关启动工作。园区未来将按照“三化”(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两高”(高科技、高效率)、“一融合”(产
业融合)的原则规划、建设、完善六大功能:(1)产业链整合: 打破单一农业的传统思维,以产业融合催生新的产业链,带动关联产业;(2)技术创新服务:以技术创新的全方位服务培育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3)科技成果转化:以整体对外合作,整合各地资源,为入园企业提供成果转化渠道;(4)科技创业孵化:
以规范的孵化体系培育以农业生物技术为主
体的创业企业;(5)技术产品供给:大批量、多样化地推广各类先进适用技术和技术产品;(6)产业服务与示范:以企业的农产品消化、技术产品供给和专业技术能力为农企和农户提供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示范”。
[参 考 文 献]
[1]严力蛟,薛紫华,程文祥等.浙江省开发休闲观光型农业的条件与对策[A].见:严力蛟等主编,生态研究与
4.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托克托县 篇四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示范项目名托克托县格图营村黄河旅游文化度假村
项目业主单位呼和浩特市俊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编制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方域景观设计研究所
实施起止年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托克托县格图营村黄河旅游文化度假村
2.项目承办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方域景观设计研究
所
3.项目法人代表:
4.项目技术负责人:
5.项目主管单位:
6.项目地址: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格图营村
7.项目建设目标: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建设以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开发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观光游览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花果蔬菜、畜禽鱼产品。加大科技支农力度,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经营等功能
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其总面积为75300平方米。
8.项目主要建设及规模
①智能温室与温室大棚用地12268.3671平方米,别墅和老年公寓用地共11929.4045平方米,四合院餐饮用地13440.5697平方米,商业用地21481.8935平方米,休闲垂钓园用地7998.5973平方米。
②度假村环境基础设施
园区道路建设
其中:主要道路:_
次要道路:_
给排水工程;
供电及电气设备;
③排灌系统(喷灌,滴灌)
④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流动资金万元。
9.项目实施期限
拟从2013年9月到2015年12月,?年内达到本报告提出的规模目标。该度假村成立后,其收益可持续投入进行度假村日常维护和农业新技术更新,使项目继续发挥示范推广作用。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1.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十二五规划纲要》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菜蓝子”工作的通知,国发[1997]22号。
3.《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
4.《内蒙古自治区当前产业政策重点的决定》
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若干条文的解释(财发字[1999] 57号)
6.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通知(国农办字[2002]175号);
7.《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试行标准》【(94)同农综字第28号】
国家关于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的文件
8.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
9.其他有关法规文件及委托本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合同。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报告在生态示范园的基础上,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的休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一生产一休闲一康乐一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以清洁能源(光电一体化)为主,建设无公害蔬菜和绿色养殖的农业生态示范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项目农业结构调整布局,种植场地选择,建设条件进行分析,选择具有抗性的蔬菜良种和优质畜禽品种及种植养殖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选择。拟建规模、投资估算,项目经济效益测算作为重点,具体内容有: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条件和规模
3.市场预测
4.生产技术方案
5.公用工程及生态、环保卫生、防疫
6.生产组织,劳动定员,技术培训
7.投资估算
5.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调查报告 篇五
泸州自古就是蜀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发达。水运依靠长泸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泸州市位于中国长江上游,长沱两江在此相汇,是一座美丽的滨江城市。幅员面积12243平方公里,人口485万,其中,中心城市人口64万。已形成酿酒、化工、能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是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旅游组织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因盛产“泸州老窖”、“郎酒”而被誉为“中国酒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名扬中外江黄金水道顺江而下,可直抵重庆、武汉、上海,溯江而上可达宜宾、乐山,是四川省的第一出海港口。泸州机场距市区7千米,已开通昆明、广州、深圳、贵阳、上海等航线,是四川第二大航空港。高速公路可直达成都、重庆、遵义、贵阳,是四川西南出海的交通门户。随着宜渝高速、川黔高速、环城路和隆叙铁路的贯通,泸州的交通将更加完善,泸州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华阳街道办事处位于泸州城西,面积42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为半城半乡格局,7万余人。该街道农业区范围已基本形成20平方公里的以疏果、生猪、水产为主的现代农业圈,是泸州最大的疏果基地及生猪养殖基地。
华阳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区位于泸州市城西,地貌浅丘,地势平坦,为亚热带气候。境内有两个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和泸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个。产业定位:拟建生态种植养殖园、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及农产品加工贸易三大园区,建好现代农业体系,规划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
发展目标:建成川、滇、黔、渝最大的农产品集中生产区、加工区、贸易区及服务城市的休闲观光旅游区。
比较优势:
1、交通优势。泸宜路东西走向从区域穿过,紧邻隆纳高速公路,距机场11千米。区域内村村通水泥路,有15公里蔬菜产业带水泥路。长沱两江从区域流过,水陆空交通便捷。
2、服务城市优势。距主城区仅3KM,项目区已按川南民居风格进行农房改造,是离城市最近的农业区域。
3、农业设施优势。已完成土地整理1万亩,蔬菜大棚、供水管道、排洪渠、灭蛾灯等农业设施全面建成。
4、农产品优势已建成1万5千亩蔬菜基地,年产蔬菜7万吨;建成生猪生态养殖小区2个,万头养殖场2个,年出栏生猪5万头;有野鸭、鲢鱼等水面养殖区域1200亩,年出产禽类100万只,水产品600吨;建成1500亩桂圆和2000亩枇杷等5000亩水果基地,年产水果7500吨。并可辐射方山、况场等地2万亩蔬菜,1万亩甜橙。
5、市场优势。华阳农产品已远销山东、上海等省内外城市,水中坝无公害蔬菜获农业部验证,占市外销售占60%。
江阳区系泸州市中心城区。全区幅员面积649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
华阳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区投资项目
总投资额:6800万元
A.投资项目:
一、项目名称: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
二、项目地点:水中坝、华阳山、白湾新村、青山水库
三、项目内容
1、特色农家乐:一般农家乐20-25家、二星至三星农家乐10家。
2、水中坝、青山水库水上娱乐项目。
3、游览便道。
4、其他娱乐设施。
5、停车场:2000m。
6.其它辅助设施(水、电、垃圾桶、指示牌经)
四、建设工期:2年
五、项目投资额:2000万
六、市场效益分析:项目完成后,每年按30万人次观光,每人消费50元,预计3-4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七、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科研和前期测设工作。
B.投资项目:
一、项目名称:生态种植、养殖园
二.项目地点:项目区
三、项目内容
1、各类疏果种植项目。
2、各类家禽、珍禽、水产品养殖项目。
3、各类育苗、育种中心。
4、其它农业设施。
四、建设工期:2年
五、项目投资额:2400万
六、市场效益分析:项目完成后,每年预测净收益600万元,预计5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七、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科研和前期测设工作。
C投资项目:
一、项目名称:农产品精品加工区及贸易区
二.项目地点:石虎村(紧邻高速公路入口)
三、项目内容
1、水果、蔬菜精品加工区:4000m2、肉类加工区:3000m3、鱼、蛋加工区:800m
四、建设工期:2年
五、项目投资额:2400万
六、市场效益分析:项目完成后,概算年收益500万元,预计6-7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6.中国休闲旅游教育发展报告 篇六
目前,在我国有千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旅游专业或旅游专业方向,而开设休闲旅游相关专业或休闲旅游专业方向的院校却不足百所。即便如此,已开设休闲专业的高等院校,在学位建设、学科建制、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只是刚刚起步,远远不能达到培养高层次休闲旅游人才的要求。
一、国外休闲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概况
许多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都设有休闲旅游或类似的学院,如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设有体育和休闲研究所;英国白金汉郡大学设有休闲和旅游学部;日本东海大学设有体育休闲系;加拿大雷克黑大学设有户外娱乐、公园与旅游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设有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等。此外,国外休闲旅游专业学科体系十分完备,不仅培养层次多,课程设置门类广,并且相互交叉融合,各有特色,涵盖了与休闲旅游相关的运动、管理、旅游、康复、保健等领域,为休闲旅游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管理人才。
(一)美国
美国现有122所大学设有运动休闲及其相关科系,其内容涵盖休闲社会学与哲学、运动休闲与娱乐管理、休闲与健康、运动休闲项目设计与管理、公园与主题公园管理等领域。各高等院校休闲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针对产业培养专门的管理、技术和研究人才[1]。
美国高校所开设的运动休闲专业偏重人文社科和管理类。理论类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认识人类休闲行为的本质和休闲对社会、对个人的影响;经济类的课程则让学生从休闲旅游产业的角度认识休闲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作为休闲旅游产业从业者所应具备的能力;应用类课程则从操作层面上让学生更多、更具体地了解休闲旅游事业或休闲旅游产业,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管理类课程除了介绍一般管理学知识以外,还突出了休闲和运动休闲的管理[2]。
(二)英国
英国政府较早地认识到了培养高水平休闲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了高等教育体系之中,建立起相当完备的学科体系。英国的许多著名学府,如拉夫堡大学、阿伯丁大学、伯明翰大学等都开设有休闲旅游相关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休闲管理、运动娱乐管理、文化遗产管理、旅游与经济发展、娱乐与体育管理、旅游及酒店管理,体育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休闲政策与管理、体育教育和教育学、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关系等。
(三)日本
日本旅游专业授予的相关学位有休闲管理学士、旅游管理学士、节事管理硕士。在本科主干课程中,休闲管理方向不仅开设有休闲理论课程,而且还开设了许多与休闲运动、休闲旅游有关的专业课程。如休闲的多样化澳大利亚休闲,休闲服务和设施管理,休闲、运动和旅游社会文化基础,休闲和旅游研究,休闲运动和旅游公共政策,休闲运动和旅游法,休闲和旅游环境规划,旅游和休闲战略管理,休闲和运动行为基础,休闲体验设计和规划,休闲管理规划,休闲管理领队等。
二、中国休闲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除台湾高校休闲旅游专业已趋于完善外,大陆各高校休闲旅游专业教育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台湾
1968年,铭传大学成立观光专业,成为第一个培育休闲人才的高校。此后,台湾陆续有许多高校相继成立观光学、餐饮与旅馆管理等专业。1993年,台湾体育学院成立了第一个带有“休闲”名称的休闲专业,即体育休闲专业。
至2009年,台湾有40多所大学设有观光旅游教育相关科系,在163所大专院校中设有休闲相关专业的高达101所,培养了大批高级休闲旅游管理人才。在学生数量上,台湾地区休闲相关专业学生数量由1993年的9 083人(占当届大专院校生689 185人的1.32%)增长到2009年的64 190人(占当届大专院校生1 313 993人的4.89%);毕业学生数则由1993年的2 702人(占当届大专毕业生172 849人的1.56%)增加到2009年的12 484人(占当届大专院校毕业生325 106人的3.85%)。由此可见,台湾的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已具规模。
台湾各高校休闲旅游教育强调管理与经营人才的培养,把培养休闲旅游、旅游管理、社会服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研究人员作为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大量休闲运动、休闲观光解说、休闲产业管理、休闲旅游活动规划、体适能管理咨询、健康事业及文化生态旅游规划等相关人才[3]。
(二)大陆
休闲旅游教育在国外虽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却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休闲旅游专业人才的欠缺,休闲旅游企业的管理人才大都来自旅游管理专业,而旅游管理专业所设课程又极少涉及休闲旅游教育。不仅如此,在我国现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或旅游管理方向的千余所高等院校中,仅有极少数院校设置了休闲管理专业,开设时间也不长,学术研究成果有限(见表1)。
从表1可知,虽然目前在我国开设有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中,设置休闲旅游专业学科的并不多,但许多院校依托原有的旅游或体育专业,逐渐将休闲教育渗透到旅游或体育教育之中,并潜伏着向建设休闲专业发展的趋势,这意味着,在高校已具备建立完整的休闲旅游学科与休闲旅游专业的现实基础。
资料来源:通过Google(谷歌)网站搜索相关资料统计整理而成。
(三)中国休闲旅游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发展
中国休闲旅游专业的硕士、博士教育发展较晚,即便休闲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全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仍未见到休闲旅游学科的身影。此外,据国际权威旅游研究学术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近30年发表的论文的术语统计,发现地理学(旅游资源)与管理学(旅游管理)对旅游研究最为集中[4],从休闲角度研究旅游的论文则几乎没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目前我国休闲旅游硕士、博士等高等人才的极度缺乏。
据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提供的“2010年硕士招生目录查询系统”统计,设有“休闲”研究方向的硕士点基本情况,见表2。
资料来源: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资料搜集整理而成。
资料来源: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简介;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旅游与休闲系的课程设置;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院系介绍.旅游学系。
从表2可知,休闲旅游学科仅在上海体育学院、浙江大学等少数几所学校属于自设专业,而在其他学校休闲旅游则是以旅游管理二级学科下的研究方向出现。此外,东北财经大学旅游学院以及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系也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中渗透了休闲学内容[5]。目前,除浙江大学设立休闲博士点外,开设有独立的“休闲旅游”博士点的学校几乎没有。
三、中国休闲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评估
(一)休闲旅游课程设置
与国外休闲旅游课程设置相比,我国休闲科系设置仍然是依托现有的旅游类专业,将休闲与旅游结合在一起设计;同时对休闲研究也没有超出旅游研究的范畴。国内大学几乎没有设置独立的休闲旅游专业,所以休闲类课程也难以体现。部分大学虽然设置有休闲旅游方向,但休闲课程的设置范围狭窄,几乎没有涉及休闲或休闲事业管理的课程。国外休闲专业和课程设置相对成熟,多以运动休闲为主要方向。因此,面对我国休闲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内休闲旅游方向人才的极度匮乏,在国内高校中设置休闲旅游专业和相关课程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以北京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具体分析国内休闲旅游课程的设置情况。这几所高校作为我国休闲旅游科系发展的先驱基本可以代表内地高校休闲专业的发展现状。
从表3可知,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休闲与旅游管理系没有设置独立的休闲旅游专业,所以休闲旅游类课程难以体现;中山大学虽然专门设置休闲旅游方向,但休闲旅游课程的设置范围狭窄,几乎没有涉及旅游休闲或休闲事业管理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将相关休闲旅游课程融入到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在课程设置上比较重视休闲旅游管理,但休闲旅游学科仍没有形成完整课程体系。
四、结论
在学科建设方面,虽然旅游学科下的休闲旅游方向已初具规模,但在我国还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休闲旅游教育只有与体育娱乐、节事活动等相结合,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休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要符合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以及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实行休闲旅游教育国际化的培养模式。
在休闲旅游课程的设置上,应从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在注重休闲旅游课程的理论性、文化性等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其国际性、多样性、实践性、应用性,注重与体育娱乐、节事活动相结合,以对接休闲旅游产业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分析了中外具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休闲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建制、课程体系、发展现状与特点,比较了中外高校休闲旅游专业之间的差异,得出了中国高校休闲旅游教育必须走与体育娱乐、节事活动等相结合的道路,必须采取国际化的培养模式等结论。
关键词:休闲旅游,学科建设,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郑彩壮,闫万军.美国部分大学运动休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8):41-43.
[2]方百寿,刘河.中国高校休闲类课程设置探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14(4):9-15.
[3]吴必虎,黎悠悠.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R].旅游学刊,2006,(21):9-15.
7.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调查报告 篇七
这就要求人类自觉地在这两方面限制自己对资源和环境持续性的破坏,维护生物圈满足人类长期的物质需要的承载能力,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寻求解决之道,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依托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予以鼓励,对不利的应予摒弃。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
准之一。
另外,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及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它提倡自然不再是人类征服、盘剥的对象,而是生命和价值的源泉。“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界中的一员,与之和谐相处”。
8.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调查报告 篇八
作者:张忠民
近年来我国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的规模日趋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已超过1200亿元以上,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1.8万家,全国接待人数超过4-5亿人次;产业类丰富多样,先后形成了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极大拓展了农业的多功能性,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创业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处理五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该由政府管理的事情要切实做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发挥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各主体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积极性,使休闲观光农业在经营上更加灵活多样,在机制上更加充满活力,在服务上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二是正确处理农民主体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坚持以农为本、农民主体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保护利益的机制体制,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拓宽社会参与、支持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闲观光农业,既实现休闲观光农业上水平、上层次、上规模和持续发展,又让农民利益最大化。
三要正确处理设施完善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在发展模式选择上,不能单纯贪大求全,要因地制宜,优先发展不占或少占耕地的休闲观光农业类型;在发展空间上,引导休闲观光农业在荒山、荒坡、滩涂等不适宜粮食生产的土地上开发;在土地使用上,引导休闲观光农业在节约、集约上狠下功夫,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努力走出一条既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又少占或不占耕地的发展道路。
四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按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引导、规范,加强对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形成休闲观光农业经济与生态效益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
五要正确处理点上创建与面上推进的关系。既不能平均用力,也不能盲目蛮干,要坚持点面结合的方式,既抓好点上的创建活动,又注重发挥点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面上工作的推进,实现休闲观光农业整体、全面、科学发展。
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实施六大工程。
一是示范基地创建工程。要遵循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以需求为导向,突出区域资源、环境和文化特色,鼓励产业联合与协作,促进产业集聚,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产业群,形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涵丰富、产业完备、功能齐全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
二是乡土文化挖掘工程。要加大乡土民俗文化收集整理挖掘力度,促进乡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强乡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三是从事人员培训工程。把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员培训作为一项公益性工程纳入国家财政支持范畴,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培训规模;依托阳光工程和农业广播学校等公益性机构,大力开展休闲观光农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在培训方面的优势,做好远程培训,显著提升信息化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四是知名品牌创建工程。有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观光农业知名品牌和节庆活动,引领休闲消费热点,提升产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和产品知名度,提高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
五是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围绕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集全市休闲观光农业信息服务、管理咨询、营销推介、物资交易、虚拟展示为一体的现代信息支撑体系,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加强休闲观光农业设计研究体系建设,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一批休闲观光农业设计研究中心。
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争取休闲观光农业财政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休闲农业,切实加大休闲观光农业生产基地、道路、通讯、三废处理、公共安全、农耕文化等基础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在动植物新品种引进、现代种养技术示范、设施农业生产设备、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等方面整合相关资金,加大建设力度。
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切实加强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开阔思路、开阔眼界、开阔胸襟,加强组织领导,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是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加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只要是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有利的事,服务农民的事,方便市民的事,都要主动配合,做到心往一块想、劲往一起使。
三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各种途径,争取各种经费,加大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四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有效衔接供需,方便城乡居民消费。
五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实现观光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9.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调查报告 篇九
1 彰武县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彰武县新型农业的不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 观光休闲农业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因此, 彰武县对后新秋、彰古台、哈尔套、东六家子等中心镇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制定发展规划十分必要。重点围绕展示现代农业, 弘扬倡导绿色消费, 深化生态理念的目标, 以农民增收为立足点, 注重品牌, 营造特色, 最终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双赢的目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以生态农业为内涵, 以旅游观光为主, 抓紧制定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详细规划, 延伸产业链条, 引导观光休闲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多元化、集约化发展, 加快观光项目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进一步挖掘当地资源优势, 包装一些高档次的大项目, 着力打造一批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的精品项目, 推动观光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2 观光休闲农业的特点
2.1 观赏娱乐性促进了城市资金向农村的转移
观光休闲农业拓展了农业的功能和空间, 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打破了第一、二、三产业的界限, 延伸和拓展了农业的功能, 带动了农产品加工、贸易、物流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在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产品加工和增加农民收入上作用明显[1,2]。
2.2 游客参与性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提高了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特别是观光休闲农业以绿色、生态、高效、环保为出发点, 注重生产与生态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资源的长效和循环利用, 在为人们提供回归自然、体验农事的同时, 营造了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
2.3 客源市场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观光休闲农业有效利用了土地、生态、劳力、资金等资源, 使这些要素得到有效的整合, 克服了土地要素的制约。
2.4 文化性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和素质的提升
观光休闲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走进农村、亲近自然以及体味田园之乐的机会, 增进了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沟通, 实现了城市乡村的相互融合, 从而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3 观光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科学规划。现有观光休闲农业基本上处于乡村和工商业主自发状态, 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认证, 模式单一, 缺少各自的独特创意。二是经营项目特色不突出。现有的观光休闲农业品位档次不高, 经营规模偏小, 项目内容单调, 赋予特色的为数不多, 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服务管理水平低。管理服务不规范, 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 整体素质较低。四是优惠政策少。政府政策倾斜扶持力度不够, 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4 发展对策
4.1 发挥自然优势
从彰武县实际来看, 彰武县观光休闲农业以特色蔬菜基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 充分利用自然的田园风光、湖光水色等自然资源, 实现第一、三产业相结合, 农民既出租了土地, 得到了租金, 又就地就近就业得到了工资。一方面解决了劳动力等人员的就业问题, 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 观光休闲农业在保持农业生产和原生态地貌的基础上, 展示了彰武县农耕文化的魅力, 弘扬了农村乡风文明。这为今后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实践依据。
4.2 加强合作
虽然彰武县观光休闲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对照发展的要求,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政策上, 还缺乏必要的引导, 特别是在用地、税收、工商管理、食品卫生、安全等政策方面尚无明确的规定;在开发上, 也缺乏必要的规划, 许多项目设计雷同, 布局不合理, 全县尚未形成点、线、面的串联整合;在资金投入上, 还是以工商企业为主, 设施简陋, 影响力不足;在管理上, 由于人员大多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因此应该加强必要的职业培训, 对发展中涉及的安全、卫生、税收等问题仍待有关部门加以规范。
4.3 发挥特色优势
要克服资源困难, 就必须充分利用好彰武县后新秋、彰古台、哈尔套、东六家子等中心镇的区位优势、农业优势、水乡田园优势等资源,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郊型现代观光休闲农业。进一步增强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把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作为全县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同时, 进一步做好规划工作, 通过规划引导、特色引导、市场引导等方式, 推动观光休闲农业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主导、企业参与”的原则, 鼓励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3,4]。在此基础上, 提高项目的策划和创意, 通过宣传来进一步提高知名度, 从而促使彰武县观光休闲农业做大、做精、做强。
摘要:介绍了彰武县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分析了观光休闲农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对策, 以期为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观光休闲农业,现状,特点,问题,对策,辽宁彰武
参考文献
[1]范子文.观光、休闲农业的主要形式[J].世界农业, 1998 (1) :50-51.
[2]王亚芝, 文化, 胡艳霞, 等.北京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思考[J].农业新技术, 2005 (4) :1-4.
[3]刘春香.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 2006 (2) :97-98.
10.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调查报告 篇十
王元杭
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新兴的产业,又被称为旅游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型产业。它主要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农村文化、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第一次写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这是总结国内外开展乡村休闲旅游的经验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具有指导意义。
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意义
1、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可将具有单纯生产性功能的农业向附加值较高的二、三产业转移,它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可将农业拓展具有游览观光、休闲、科普、农技推广、农产品展示、销售、特色餐饮、宠物饲养及附属用品供应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因此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可提升区域农业生产的效率,以及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也是优化农民产业结构,建设生态型社会、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手段。
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能促进扩大农民的增收,解决广大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安臵问题,还有利于农村整体环境面貌的改观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所以说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国内及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经过10年的改革开放,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靠近城市和景区的少数农村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和特有的旅游资源,自发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节,例如荔枝节、桃花节、西瓜节等,以吸引城里人到农村观光旅游。
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至本世纪初,该阶段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10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开始改变,在解决温饱之后,有了观光、休闲、旅游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靠近大中城市郊区的一些农村和农户利用当地特有农业资源环境和特色农产品,开展采摘、垂钓、种菜、野餐等多种旅游活动,发展为观光与采摘等相结合的旅游。第三阶段为21世纪初以来,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增强,乡村旅游已具备观光、采摘、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为旅游农业。据统计,全国城市居民出游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全国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户(农家乐)已发展至150多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发展至1.2万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年接待游客7亿人次,年经营收入达900亿元左右。
我市的休闲观光农业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及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得到了很大发展。据统计,全市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村落有39个,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0个。共有农家旅馆160户,直接从业人员1000人,间接从业人员3800人,乡村旅游年收入达970万元。形成了以庙会、采摘、民俗、海钓、渔猎、农事体验、农业科学普及、科学发展展示等内容的多样化旅游产品。
三、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是:
1、缺乏科学和合理的规划,项目建设雷同,缺少特色,呈现出同质化。由于在开发休闲观光农业资源中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加上大多数投资者没有进行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项目建设重复,功能雷同,产品品味不高,效益低下。
2、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和知名品牌。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各项目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配合,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项目大多采取农户独立经营的模式,资金投入少,项目较分散,内容也较单一,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知名品牌,更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1
以致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还远远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3、基础设施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粗放。目前休闲观光农业现有基础设施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简陋,客房、餐厅等主要设施条件差,安全条件不好,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难以达标。另外,很多经营者和从业者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经营的思维方式,素质较低,整体管理较为混乱,随意性较强,接待水平低。
4、主管部门不明确,市场监管不完善。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个横跨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产业管理的新兴产业,其经营管理涉及农业、旅游、工商、质检、环保以及公安等多个政府部门,客观上存在谁都管可又谁都不管的局面。
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应结合我市实际,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引导、扶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同时要建立服务质量监督和投诉受理、处理机构,加大对不法经营者的查处和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服务水平。首先,从服务质量和卫生要求方面进行强化培训。其次对于接待服务的技术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包括地方风情和异域文化、旅游法规、环境保护等行业知识进行培训,以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以提高整体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
3、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入社会力量以投资参股等形式参与到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建设上来。同时鼓励农民自发联合,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受益,以解决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资金紧缺问题。
4、理顺管理体制。休闲观光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市政府应明确一个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5、强化宣传服务。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宣传我市各种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先进典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气氛。通过项目策划包装,打造精品亮点,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有序、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6、选择好特色。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家乐大多以城市的居民为主要消费人群。大城市紧张的生活节奏造成城里人精神压力大、需要到乡间卸载压力、回归自然。创办什么类型的农家乐,要根据自己占据的“天时、地利、人和”。比如让顾客吃个拿手菜; 让顾客看片好风景;让顾客体验山野乐趣。总之,有个性才会赢。
补充材料:
2009-04-08发布河北省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对河北省乡村旅游点的硬件设施、安全措施、生态环境和服务质量进行了规定。
(一)国外乡村旅游现状
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而真正意义上大众化的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20世纪70年代后,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进入快速成长期。
国外乡村旅游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六种:传统观光型乡村旅游、现代科技型乡村旅游、休闲娱乐型乡村旅游、康体疗养型乡村旅游、自我发展型乡村旅游、文化型乡村旅游等。
二、唐山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条件
唐山市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处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最佳时机。
(一)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禀赋
唐山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燕山山脉南侧,北部山区属燕山南侧余脉,南部濒临渤海湾,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和沿海滩涂。背山临海的地貌格局、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独特的地理位臵,悠久的发展历史,为乡村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基础。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北部山区大多数山峰海拔500-800米,最高峰八面峰海拔895米,以山峰陡峭,沟谷狭窄为主景观。其中植被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且具有较高自然景观价值的有遵化鹫峰山、滦县青龙山;具有丰富宗教内涵的有迁西景忠山和迁安灵山;有奇特的岩石构造景观和优质矿泉的为迁安灵山。
南部海岸线近200公里,除海港、渔港和盐田占据的岸线外,几乎全为沙质海岸。海岸沙滩宽广,沙岗、沙岛连续分布;沿岸的渔村风情浓郁,具有海天一色,鱼肥虾美的景象。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唐山市有大小河流70多条,分属滦河、陡沙河和蓟运河水系。洒河——滦河河谷、迁西罗屯滦河河谷、滦河——还乡河河谷水草丰茂,峡谷清幽;其中著名水利工程──潘家口库区水面宽阔,两岸山势陡峻,植被茂密,具有发展观光型乡村旅游的良好资源和区位条件。遵化山前地带受大断裂带作用,蕴藏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泉水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历史上曾是皇家洗浴之地,具有开展康体疗养型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唐山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北部山区降水量相对较大,森林资源丰富,森林以防护林和果木经济林为主,有清东陵、腰带山、青龙山和大峪四个国营林场。山前平原区为农作物种植区,以农作物和果树为主。滨海为防护林和经济林区,有翔云岛和姜各庄两个林场,现为省级森林公园。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良资源。
唐山处于候鸟迁徙的交汇地带,近海岛屿气候适宜、植被类型多样,食物丰富,是鸟类理想的栖息地,已知的鸟类达335种,很多鸟类属世界珍稀种类,其中有世界罕见的珍禽黑嘴鸥和鹊鹞。每年有许多国际鸟类爱好者来此观鸟。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
唐山古长城旅游资源包括未经修缮的长城城墙、几十个关隘、城堡、上百个敌楼以及砖窑、水门、马圈、狱楼、72券楼等,是一个类型齐全,分布连续,特点突出、内涵丰富的长城建筑文化体系。其中长城第一窑、蓟镇总兵府、潘家口水下长城、迁安白羊峪长城古兵营遗址,兵营城墙仍保存完好。
唐山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古人类文化遗址较多,其中已发掘的规模较大、价值较高的是迁西西寨和迁安爪村古文化遗址,这些遗址被考古学家推为红山文化,是开发科考型乡村旅游的有利资源。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
唐山历史古迹由于文革及1976年大地震的破坏,大部分已遭毁坏,现存价值最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类旅游资源是清东陵。其它各种古建筑都是近期重修,主要集中分布在迁西和迁安市几个宗教名山,包括景忠山宗教建筑群、灵山宗教建筑群等。
唐山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遗存丰厚。伯夷叔齐、老马识途的故事发生于此,詹天佑设计的全国第一座铁桥——滦河大桥座落于此,抗战时期许多仁人志士活动于此,许多悲壮抗日战事发生于此。据有发展观光型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特色商品类旅游资源
唐山素有“京东宝地”之称,京东板栗、香白杏、胭脂稻、景忠香椿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另外,唐山民风古朴,特色旅游商品丰富,乐亭桃木工艺品、皮影,遵化马兰峪金银饰品,迁西古岩健身球,玉田泥人等别具特色,魅力非凡。
特色农业旅游资源
我市北部山区、中部平原、南部沿海以不同的农耕风貌为特色,以田园风光的主景观。满山遍野的果树和栗树成为唐山乡村一大特色景观,围山转工程、稻田养蟹等生态农业,以及高科技农业、设施农业和集约化农业生产项目,是价值较高的乡村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资源
我市共有红色旅游资源13处,其中国家级重点红色旅游景区2处,省级重点红色旅游景区2处;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大多位于乡村,如李大钊故居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潘家峪惨案遗址及纪念馆位于丰润区潘家峪村等。这些红色旅游资源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环境资源
我市既有以李大钊故居为代表的冀东特色民居、玉田王氏宗祠等村庄建筑,也有以赵蔡庄村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村貌,以及冀东典型农耕文化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
非物质文化资源
唐山丰南区篓子灯、唐山玉田县玉田泥塑、唐山乐亭县乐亭大鼓、唐山皮影戏、唐山滦南县评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乡村旅游的灵魂和重要吸引核。
(二)唐山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交通区位优势
唐山处在渤海湾中心地带,是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西南距天津108公里,西北距北京154公里,铁路、高速公路十分发达,到北京、天津均为1个半小时车程。目前正在与德国合作生产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待高速铁路建成后,将与北京、天津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唐山有水、陆、空三大通道。唐山境内有三条铁路干线,三条国道公路,五条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随着京唐港和曹妃甸港的建设,海上通道相继打通。唐山北部,借助潘家口水库大型的水利工程,打开通往承德的旅游景观通道;在建中的唐山机场,将使未来的唐山海陆空交通将更加便捷。
(三)唐山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环境优势
【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08-22
寿星湖休闲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议书07-03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10-28
休闲农业在路上——专注乡村旅游规划新理念07-27
关于休闲农业发展热潮的思考09-13
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休闲旅游实现方式研究08-02
旅游特色小镇案例10-22
特色旅游产业规划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