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考物理分析(共8篇)
1.海南高考物理分析 篇一
一、选择题(8题,共48分) (单选,多选)
二、实验题(2题,15分)
三、计算题(2题、共32分)
四、选修题(1题、2小题、共15分)
近六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考点汇总分析(物理)
由高考试题分析得出的判断:
1. 力学受力分析是必考内容,重点考察共点力的平衡(单个物体), 2. 选择题力与运动的结合,水平面上两个物体叠加相对运动的物体
3. 机械能的考察,是历年必考试题,试题难度中等偏易,经常与简单的力与运动分析综合。 4. 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是高频考点。年年必考
5. 磁场电磁感应的考察经常以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楞次定律的简单应用为主。 6. 直流交流电的考察有串并联电路、部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交流电的产生以及变压器为主。 7. 实验题的考察第一位常规实验的掌握为主,第二个实验以电学实验为背景考察现代技术的简单应用。
2.海南高考物理分析 篇二
一、试题评价
2010年海南卷的整体结构稳定, 保持超量给题, 限量答题的形式, 全卷分为Ⅰ、Ⅱ两卷。比之往年, 2010海南卷在选择题上有一些调整。第Ⅰ卷选择题, 1-6小题为单项选择题, 7-12小题为不定项选择题。第Ⅱ卷选考部分的每一模块, 由往年的3道单项选择题及1道综合题, 调整为1道多项选择题及1道综合题, 要求考生从三个模块中任选其一作答。考试时间90分钟, 全卷满分100分。全省参加考试的人数为34532人, 第Ⅰ卷 (满分36分) , 考生平均分18.23, 第Ⅱ卷 (满分64分) , 考生平均分15.32, 全卷平均分为33.55分, 难度系数0.336。全卷题量控制合理, 题目长度适中。考点覆盖面较广, 分布合理, 设计的试题不偏不怪, 较好地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一) 重视主干知识、核心概念, 体现基础性
2010海南卷重点考查主干知识、核心概念, 不回避往年考点, 知识覆盖面广。如: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化学方程式、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化学电源、盐类的水解、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常见的有机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
(二) 考查新课标增加的内容, 体现时代性
实施高中新课程, 课程目标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对考试内容的要求也与过去有所不同。2010海南卷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如第5、18-Ⅱ (6) 、19-Ⅱ (3) (4) 题等。对于引导广大教师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关注教材内容的变化, 更好地落实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 选考模块力求等质, 体现选择性
选考试题力求做到赋分、难度的等值, 体现模块特色。《有机化学基础》以有机合成为载体, 考查了有机化学的核心知识, 包括现代物理方法判断有机物的结构、典型的反应类型等;《物质结构与性质》侧重考查了共价键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晶体结构与物质的性质;《化学与技术》侧重从化学工艺的角度考查了硫酸工业等核心化学知识、生产技术知识, 模块特色鲜明。
(四) 凸显化学用语、化学实验, 体现学科特点
全卷涉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子式及结构简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 分值高达32分。第17题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以及有关误差分析, 凸显设计实验的思路等综合能力。
二、答卷情况
与过去两年相比, 2010年高考试题难度适度增大了。全卷难度系数为0.336。分析下列图表可以看出, 低分率偏高。
(一) 选择题得分率较高
第Ⅰ卷12道选择题, 难度控制较好。考生具体得分情况如下:
(二) 综合题低分率偏高
必考部分共有5道综合题, 从第13题到17题难度逐渐增大, 符合考生心理。整体难度较大, 有利于区分优秀考生与中等程度的考生。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综合题中较难得分, 造成综合题低分率偏高。
1. 第13题借助2个比较简单的转化关系, 考点涉及氯元素、氧元素、铁元素及其化合物。氯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亚铁离子的保存、铁离子的检验等, 是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核心知识。试题提供的信息较多, 均有利于考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故考生得分较高。部分考生因为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不准确等问题而丢分。
2.第14题, 涉及化学平衡、反应热、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平均化学反应速率、平衡转化率的计算等。考查了利用图表, 读懂图表, 获得信息的能力, 综合性较强。从第 (1) 至第 (3) , 难度逐渐加大, 有利于考生发挥水平。
3. 第15题涉及金属钙、钠及其重要的化合物。考查了知识迁移、判断推理能力。综合要求较高, 考生得分较低。此题零分率高达57%左右。考生的主要错误表现为: (1) 不知道自然界存在最广泛的ⅡA族元素是钙元素, 由此引起后面解答的全部错误。 (2) 正确判断A为钙元素, 但因化学式书写错误 (如CaOH) 、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或配平错误而失分很多。 (3) 由F为原料制备单质A, 主要错误有: (1) 直接用碳酸钙加热分解制得单质钙; (2) 直接用电解方法制取钙; (3) 用碳酸钙与碳 (或一氧化碳) 反应制取钙; (4) 电解氯化钙水溶液制取单质钙。
4. 第16题以合成一种陌生的有机物 (乙烯利) 为载体, 考查了必修模块核心的有机物 (乙烯) , 涉及乙烯的加成反应、醇与酸的酯化反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以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解决本题的突破口在于把握有机物A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信息, 判断出A为乙烯后, 第 (1) 、 (2) 问的解答则比较容易入手。
分析上表数据, 2010年必修部分有机化学试题难度最大。课程标准对必修2只要求学生掌握部分典型代表物的性质, 如乙醇、乙酸等, 不要求上升到类别、官能团的层面来掌握有机物的性质, 更谈不上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显然, 要求过高是造成本题得分很低的重要原因。
5. 第17题以氨气还原氧化铜, 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载体, 主要考查了氨气的制备、净化、干燥和利用方程式进行的计算以及有关误差分析。对学生设计实验的思路、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0分率高达52.7%。考生答题的主要问题有: (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误。把生成物写成“NO”、“NO2”、“H2”等。 (2) 仪器连接丢分严重。表现为忽视气体的净化环节、忽视尾气需要吸收、错选干燥剂 (如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等。 (3) 由于化学方程式错误带来的计算式错误。
(三) 选考试题
1.《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选择题考查了考生的信息迁移能力、对有机物结构的理解能力、有机物名称与结构的关系等。部分考生缺乏对有机物结构的空间转换能力, 忽视了另一个正确选项A。18-Ⅱ有机化学综合题一如既往以框图的形式呈现, 考查了用燃烧法求算分子式、用现代物理方法推断结构式、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以及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第 (1) - (6) 题, 有一定的梯度, 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2.《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
19-I考查了共价键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杂化轨道类型等方面的知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够, 不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如由CO2类推CS2, CCl4类推SiF4等。19-Ⅱ考查运用构造原理写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共价键类型、配位键、氢键、杂化类型判断、晶体的熔点比较、阴阳离子的配位数、晶体化学式推导等。主要错误有: (1) 不知道镍的原子序数为28; (2) 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63s23p63d10, 或1s22s22p63s23p63d84s2, 或写成原子结构示意图; (3) 知识迁移能力不够, 不能利用题给信息分析比较NiO、FeO的晶体的熔点。等等。
3.《化学与技术》模块。
20-Ⅱ以硫酸的工业生产为载体, 考查了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凸显了核心化学知识、生产技术知识及技术意识, 模块特色鲜明。
三、教学建议
1.基于课标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建议备课时研究课程标准, 整合各版本教材资源, 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呈现的知识内容所蕴含的思想与理念, 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 即教师在课标课程、教材课程的基础上, 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自身的教学特点, 对教材进行“校本化”、“生本化”处理, 形成自己心中的教材, 制定适于本班学生的教学目标。
2.把握教学进度
违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而实行的教学活动是低效的。教学中, 务必落实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理念, 注意从必修到选修的螺旋式上升的关系, 避免一竿子插到底的现象。建议把握教学进度, 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内化巩固的时间, 不要拼命地追赶所谓的“进度”而让学生患了“消化不良症”。
3.关注学生经验
学生的基础是教学的起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的经验: (1) 学生提出的问题; (2) 学生作业或试卷; (3) 学生不经意的谈话中流露出的对某种知识、某种问题的理解。强化与学生的沟通对话, 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与能力弱点展开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
4.开好选修模块
2010年高考, 选考模块的人数比例有较大变化, 其中选考《有机化学基础》的考生从63.50%降低为57.67%。这得益于各高中学校在开设选修模块方面的努力。今后, 应继续挖掘与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尽可能多开设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选学选考的机会, 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5.强化化学用语
审题不仔细、表达不完整、用语不妥当等是部分考生的通病。这不能简单归因于学生的马虎了事, 需要从教学中寻找突破口。如化学用语 (在历年考试中均占较大比例) 书写不规范的问题, 仅仅依靠严格要求与强化训练, 反而会让学生形成化学用语的学习是单纯的技巧问题的思想, 导致学习索然无味。建议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 引导学生从国际视野认识化学用语书写规范的重要性, 从化学用语内涵丰富的角度认识其魅力,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6.重视实验教学
3.高考物理电学实验分析与思考 篇三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是“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在课程具体目标的知识与技能中第2条是“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在课程具体目标的知识与技能中第2条是“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从历年和各地的高考来看,高考中电学实验几乎是年年必考,且所占比重较大.
1 高考中电学实验的考查要求
高中物理教学课标对电学实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教学,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各种仪器的相关原理,学会选择各种合适的器材进行实验,可以熟练地使用各种电学仪器.
高考电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重点在于关注学生的能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否对实验数据做出正确的分析处理、进而获得实验结果和体验,具备实验的基本素养.更高的要求是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做好实验,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设计.从历年的高考试卷来看,电学实验大多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注重考查学生利用基本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进行实验评估,这种源于教材,异于教材的命题思路,对中学电学实验教学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
2 高考电学实验的命题思路与特点
分析了2014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几乎所以省份都考了电学实验,表1是2014年七份高考试卷中的电学实验试题以及分值、考点和能力考查.
从表1中几个省份和地区的电学实验来看,有以下几个特 点:从权重上看,电学实验题的分值在实验题中所占比重超过一半,(除天津理综考了三个实验,上海物理考了四个实验),北京理综就考了一个电学实验.从内容上看,全国卷、全国新课标1、北京理综、上海物理都考了“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上海采用的是DIS实验), 天津理综、浙江理综考了“测导体的电阻”, 山东理综虽然考了“利用电阻定律测导线长度”,但实际仍然是“测导体的电阻”.从题型上看,电学实验主要以实物连线、作图题、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从考查学生能力上看,电学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论证.实验操作主要考查形式有以下几类:(1)实物连接,如全国卷、山东理综、浙江理综,包括上海物理的示意图连接.(2)实验器材和电路选择,如北京理综和山东理综,海南理综则要求能够画出合适的电路图.(3)电表读数,电学实验中电表读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如在全国新课标1和山东理综.
数据处理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1)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图,高中物理实验中,数据处理主要采用作图法,通过作图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技能,如全国卷、全国新课标1、北京理综、浙江理综.(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如山东理综.
分析论证的考查形式主要是处理图象,得到图象以后,要根据实验要求通过分析图象,来达到实验目的,如全国卷、全国新课标1、北京理综、浙江理综、上海物理卷.在这方面总体来讲大多数省份是表现地“中规中矩”,笔者以为一定程度上创新程度不够,当然也有不少“闪光点”,如浙江理综卷中电学实验第2小题“数据选择”,该题其实包含了内接法和外接法的误差来源与分析,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再如天津理综卷电学实验第2小题,不但要求设计实验,而且要求能耗最小,该题不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融入了“节能减排”的教育思想.上海物理一如既往地考DIS实验,这应该是今后中学实验的趋势;而北京理综在常规的实验题基础上结合了电源输出功率和路端电压的问题,对学生的知识应用有一定的拓展
3 对电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注重基本电表的使用和结构原理
电学实验主要依靠一定的电表才能完成,而高中阶段主要电表是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对于这些电表,学生在正确使用上基本不存在问题,如电表连接,连接时的注意事项,正确的读数.从历年的电学实验试题来看,读数和单个电表连接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纵观2014年高考,三个电表的读数都涉及到了,而且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得分率较高.但如果涉及到电表的内阻或者电表改装问题时,那么了解电表的结构原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天津理综卷的电学实验第2小题:根据粗测的判断,设计一个测量电路,要求测量尽量准确并使电路能耗较小,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将各元件字母代码标在该元件的符号旁.该题的电路设计,需要的电流表和电压表是需要G表改装而来,如果学生不清楚电流表的结构原理,那么该题就很难解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电表原理结构的讲解,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多用电表的内部结构,为了落实这个教学目标,结合讲解,还应该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动手摸一摸,用一用,甚至可以拆一拆.
3.2 重视电路图的分析
要完成一个电学实验,达到实验目的,就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电路图.从2014年高考中的电学实验可以看出,实验电路图可能是给定的,如全国卷、全国新课标1、北京理综、浙江理综卷等;也可能是要学生自己画或者自己设计的,如海南理综和天津理综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电路图以及适用要求,如内接法和外接法,限流式和分压式接法等,理解这些电路的优点和不足,掌握误差分析和来源.
对于学生来讲,电路图如果要自己设计,那么难度就大大增加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首先可以指导学生从实验目的出发,明确基本的电路图,其次是选择合适的仪器,没有合适的电表应该考虑改装,第三考虑电路的实验误差,选择误差小的实验设计.
3.3 重视实验数据的处理
数据处理和分析论证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图象来处理数据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都用到图象法,图象法既能充分体现其直观性,又可以借助其取平均值的做法而减小实验误差.在2014年高考中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图,对做出的图象进行分析处理是考查学生的主要形式.而且近年来电学实验的设计逐渐倾向于真实的实验情景,而且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际,不能在理想化状态下来处理,这也就要求平时的实验教学不能是“黑板上谈兵”,哪怕在高三的复习中也一样.我们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把所有高考要求的实验又重新做了一遍,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和提升,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非常突出.
3.4 重视电学实验误差的来源分析
实验误差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之分,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装置或方案的本身所造成的,无法避免;而偶然误差是由于在实验操作、实际测量过程中产生的.电学实验中,系统误差的分析尤为重要,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电表大都是理想电表,但在实验中是基于真实的条件下获得的,而且现在高考实验都趋向于真实的实验情景,如浙江理综卷22(2)题由于学生不知道两组实验数据的差异(差异其实就是由于电表的系统误差造成的)而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让学生知道实验不是理想情景,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误差分析意识,如电流表的分压作用,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等因素所导致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有知道了误差来源,才能通过实验原理、目的、条件的分析,完善设计思路,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3.5 在教材基础上合理的拓展
高考电学实验虽然都来自教材,但或多或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与创新.如新课标1第23题对“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了创新和拓展;天津理综卷9(3)②题把电表改装融入了实验;北京理综卷21(5)把电源输出功率和路端电压的关系融入了电学实验;有点是把力学实验与电学实验结合在了一起(有点类似传感器的味道),如山东理综把长度测量与电学实验结合起来;更有甚者是知识点的考查不“显山漏水”,却暗藏杀机,如浙江理综卷22(2)巧妙地把电表的误差分析融入了数据处理中,许多考生一时反应不过来.由此可见,高考实验的不断创新和拓展,势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合理地对外迁移.
4.海南高考物理分析 篇四
2019年高考物理复习教学建议
高考试题分析组 谢一恩 王思如 吴明广 董安照 谢亮亮 刘军
一、试题总体评价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部分较2017年难度有所降 低,特别压轴题25题较2017年难度下降较多。试题知识 覆盖面广,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考查五大能力,很好地体现考纲的基 本思想。整个试卷中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均为平时常见题型,或为常见题型的改编与加工。似曾相识又有新意,具有较 强的灵活性和区分度。如18题:看似平时常见模型,若 不能正确理解题中“轨迹最高点”的含义,就很容易做错 或找不到正确答案。再如21题,已知条件隐含较深,入射 方向没有告知,考生又不容易想到入射方向具有不确定性 这个隐含条件,就很容易错选B选项。
每年全国Ⅰ卷物理试题均有2至3个题目源于课本的例 题、习题、思考与讨论、插图等。如16题与课本3-1第12 页插图图1.3-3电场的叠加图很相似。19题与课本3-2第 11页例题1插图或习题5插图4.3-12都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这些题基本为送分题,如果学生不注重课本,基础知识掌 握不牢,可能送分题也不得分。
二、分题型逐题分析
(一)、选择题
今年的选择题的数量和结构与往年相同,仍由前5道单选与后3道双选构成。单选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教材主干知识,常规题型,但每个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尽量增大知识的覆盖面,体现了选择题考查思维灵活性的功能。14题涉及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及规律、位移、速度、动量、动能定理等。15题考查了运动过程分析、受力分析、函数及其图像、物体的位移、弹簧的形变量、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等。16题涉及了合力、库仑定律、平行四边形定则、相似三角形、正交分解、力的平衡等。17题涉及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动生感生电动势、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荷与电流关系等。18题涉及到类斜抛、运动的分解、竖直上抛运动、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等。19题考查了楞次定律、安培定则、产生感应的条件等。20题涉及到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线速度、角速度、自转、双星模型等。21题涉及到等势面、电势、电势能、匀强电场、电场力做功、动能定理、抛体运动等。
选择题中的5个单选题比2017年的单选题的难度略有增加,像16、17、18题都有较大的运算量,不过17题可以直接利用二级结论得到答案。单选压轴题18题,对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算能力要求较高。3个多选题比2017年的多选题的难度略有降低,19题为送分题,20题也不算难,多选压轴题21题由于隐含条件,导致难度增加,但比2017年的21题还是容易些。
从解题方法来看,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计算,既可分析推导也可排除选项,方法灵活多变。
总体来看选择题涉及知识面广,只有交流电和选修3—5中近代物理部分没有考查。
(二)、实验题
两道实验题一道力学一道电学,一小一大,结构稳定。22小题为力学实验,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法、测弹簧的劲度系数,一个题覆盖两个基本实验。题干较长,不仅考查了实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同时也考查了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其中游表卡尺竖直放置很有新意。第23小题是电学实验,考查了 “等效替代法测电阻”、电阻箱的读法,题干更长,对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时对作图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要求较高。图为曲线而非直线,如果做图不准直接影响第(3)、(4)问结果,即使图做准了,第(4)问的手心温度有效数字保留位数是否到位。
总之,两道实验题比较基础,难度不大。但对实验基本能力基本素养要求较高,让有实验经历和无实验经历的同学在做图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上区分开来。
(三)、计算题
每年计算题均为两道,一道力学,一道电磁学,基本比较稳定。今年两道计算题比2017年两道计算题难度均有所降低。
第24小题以生活中常见的烟花弹为背景,考查了竖直上抛运动、动量守恒、动能的概念。试题涉及过程简单,上抛、爆炸、再上抛三
个过程,已知条件均为字母,降低了运算难度,不过第(2)问可能会有不少同学忘记加上爆炸前的离地高度而失分。第25小题是氕、氘两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运动情景简单,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到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常考常见模型。新颖之处是两粒子的先后运动。试题难度不大,但仍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同时考查了考生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美中不足的是第(3)问完全重复了第(1)问的过程,降低了试题难度,没有了往年压轴题的感觉,区分度降低,学生普遍容易得分。
(四)、选考题
选修3—3与选修3—4两部分的题型比较固定。今年33题与34题难度有所不同,第33小题的两小题涉及知识较广,有一定的运算量,难度中等。第34题第1小题过于简单,第2小题第1问比较简单,第2小题第2问难度猛增疑似超纲。
第33题是“多选+计算”,第(1)小题考查了热力学第一定律、气态方程、气体内能、T-V图像等。第(2)小题是常见的气缸模型,涉及到体积、压强的计算,力的平衡、波意耳定律。第34小题是“填空+计算”,填空题考查了折射率的计算及不同色光的折射率,计算题考查了简谐横波的振动图像和波动图象,波速、传播方向及质点平衡位置的X坐标计算。
整个试卷知识覆盖面广,试题难度不大,命题情景取材于现代 科技及生活实际,如高铁启动、“引力波”、“烟花爆炸”等,源 与平常、高于平常,似曾相似又没有重复。试题更加紧扣教材、突
出双基、立于常规、贴近生活、靠近科技。容易切入、不会导致无从 下手,是一套难得的好题,也为以后的命题及复习指明了方向。
三、2019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建议
针对2018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及变化,根据我市近几年来实际情况,高三物理复习基本采取“第一轮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综合能力突破,讲练+模拟”的备考模式,提出2019年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一)、对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建议
1、研读考纲 重做考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物理命题的依据与原则,熟练掌握考纲的规 定和要求,在第一轮复习中老师要逐节弄清哪些知识点是一级要求,哪些知识点是二级要求。复习就有了范围和深浅的尺度,就可以分清 轻重主次,也就有了复习的方向和针对性。针对《考试大纲》、《考 试说明》及《(考试说明)全解》几本书,高三老师都应该认真阅读。《考试说明》对高考全国卷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等方面做了具体的 规定,一句话的调整、一个字的变化,都蕴含着当年高考的重要信息。只有准确理解高考命题思想,才能正确指导学生搞好复习。历年高考试题是命题专家根据《考试大纲》,本着两个有利于的 原则,即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指导高中物理教学。可以 说,高考物理试题是高中物理教学选题的范例,重做和研究近几年的 高考物理试题,是探索高考物理命题趋势和侧重点的重要途径,通过 高考试题更能准确理解和体会物理知识点和能力点在高考中的考查 角度和呈现方式。更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高考命题的特点和方向,有 利于我们在第一轮复习中选题和编制习题。
《(考试说明)全解》中明确指出:高考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 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并 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 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 把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的对应起来。
2、回归教材 夯实基础
通过试题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高考题目的背景材料来自教 材上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甚至是课本例题、课 后练习。所以在复习备考中要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上投入主要精力,不要脱离课本,教材上最 基础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突出基础的重要性,养成准确快 速的提炼物理模型的能力,避免只追求过难过偏的问题。
在第一轮复习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研读课本,引导剖析理解课本 上的关键字句、重要概念定律、演示实验、插图与物理史料、思考与 讨论、注解等,对于相似的概念、规律要加以分析比较,弄清似是而 非的说法,理解物理理论的实质意义。要求学生重做课本上每道例题、每道习题,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例题、习题进行改编,一题多问、一 题多变、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真正理解每个例题、习题蕴含的知识 与能力的精髓所在。
第一轮复习研读课本不同于学新课,不是第一次学新课的简单重
复,第一轮复习要站在整个高中物理全局的角度,重新审视每节的每 一个概念、公式、插图、“小实验”、例题、课后练习、“思考
与讨论”等,在整个高中物理体系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区别,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脉络。坚持做到知识点一个不落、不留
死角,但并非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
每一章节复习结束,老师要指导学生列知识清单构建知识网络,对每一个知识板块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1).基本规律和公式(2).容易忘记的内容;(3).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4).经常出错的问题。真正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解题能力。
3、重视课本实验 提高复习质量
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取材于课本,主要包括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小制作等。主要考查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要求、条件控制、器材的使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数据测量、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等。对实验能力的全面性、灵活性要求比较高。虽然不大可能把课本实验原原本本搬到高考试卷中,但高考实验题显然是以课本实验为原型,进行嫁接组合、变形改造。如今年的22题是把游标卡尺的读法、测弹簧的劲度系数进行组合。23题是把“替代法测电阻”、电阻箱的读法,传感器的应用融为一体,与课本3-2第61页练习2具有一定的联系和相似性。所以如果课本实验不真正拿准、吃透,就难以应对改造后实验题的“新面孔”。放松对教材实验的研究,而一味地求难求新求奇,是舍本求末的错误做法。
每年的物理实验试题,不偏不怪,难度不大,可是学生总是得不了高分。原因何在?客观原因:实验需要需要亲自动手做和体验,实验试题自成体系,相对独立,与其他物理内容学习方式、思维过程、关注点不尽相同。可是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实验室,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写实验报告变成了做物理实验习题,缺乏经历和体验。主观原因: 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对高中物理实验分类归纳、系统梳理。导致实验知识零碎,考生不能灵活运用。
所以,物理实验复习,一定要像过筛子一样,逐个落实课本中的每一个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小制作等。从实验原理、实验条件、器材使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数据测量、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等都要逐一引导分析,个个过关。并分类归纳、系统梳理。
4、用好一轮复习资料 提高复习效率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各校均订有一轮复习资料。现在的一轮复习资料都编的很详细,一般包括:考纲要求、教材知识点梳理、知识要点理解、典型例题、课堂检测、课后练习等。有的复习资料编写过于冗杂,有的过于粗糙,甚至有错解、错字,老师一定要认真甄别、加以纠正,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以利用,不可过度依赖教辅资料。甚至有些老师把一轮复习当成了讲资料,完全抛开了教材,颠倒了主次。
怎样用好资料,辅助于教材,让教材与资料有机结合,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仍是老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5、精选习题 提高解题能力
《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但能力的培养不能靠题海战术,但离开习题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也是一句空话。
老师要以近几年新课标的高考题为范例,筛选、精选习题,选择那些中等难度、知识覆盖面广、有一定的思维含量的习题,作为跟节练习。避免选题的随意性,应付学生应付教学。
老师在习题评讲时要引导学生从文字材料中寻找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建立物理模型。尽量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多题归一。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去思考问题,增强应变能力。
总之,习题训练要走出题海,要做到精选、精练、精讲,真正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6、严格要求 培养规范解题习惯
规范解题包括审题的规范性、思维的规范性、表达的规范性。要求学生规范,老师首先要研究制定一套规范的程序或格式,讲解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习惯。
规范性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几次强调就能完成的,必须从第一轮复习的第一节课开始,贯穿于每一次讲解、每一次提问、每一次演板、每一次练习、每一次考试中。雷打不动、始终如一,直至高三毕业。
规范性训练也包括必要的答题技巧的训练,如选择题的排除法、计算题完全会做时,尽量根据题意列出必要的物理方程。
很多同学平时练习时比较随意,不注重解题规范和合理分配时间,总认为只要在考试时稍加注意就可以了,实际到了考试时与平时状态完全不一样,手忙脚乱,丢东落西,明明会的题目却做不出来或者做错,表面看是时间不够,实质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
常言道“平时多练兵,战时少流血”,把平时的练习当做考试,以考试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规范解题,合理分配时间,到考试时才能跟平时练习一样得心应手,完全展示自己的本领。
(二)对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的建议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构建模块专题知识网络,进 行模块专题训练及模拟实战训练。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知识比较零 碎孤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最终把整个高中物 理建立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对每个物理问题,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 去思考、去分析。不至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分析 运动忘了受力等类似情况发生。同时仍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基础知识 查漏补缺。从更高层面更广视角去分析解决综合性、复杂性的物理问 题。
5.海南高考物理分析 篇五
一、总体评价
2018年天津高考试卷考查形式与以往新课标考查形式基本相同,8道选择题,2道实验题,3道计算题,选择题试题难度较去年有所增加,解答题部分较去年难度降低,但是没有偏题、怪题,完全符合考纲及大纲要求,试题充分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能够充分考查学生对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全卷知识考查全面,考查到的基础知识不是直接呈现而是通过变形考查,考查学生对物理模型的变通的能力。出题的风格和以往一样其中有一部分题目是来自于历年高考试题的改编。
二、试卷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试题涉及的基础知识有:电磁感应、静电场、天体运动、受力分析等,每个题目都有其考查的能力点。
2.注重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试题重点考查: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机械能、动能定理、电场、磁场等主干知识,考查了较多的知识点。
3.注重常见物理模型、常用物理方法,体现学科基本要求。试题涉及的物理模型有:质点、斜面、匀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涉及的物理方法有: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图像法、程序法、假设法等。
4.呈现新情境、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5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这些题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5.依纲扣本设置难易梯度,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考试题目易、中、难比例结构合理,整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三、数据分析
四、对中学教学的建议
(第1页,共16页)
1、突出物理学科特色,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
2、联系实际生活,思考问题更严谨。
3、重实验,理论实践相结合。
4、诱导归纳,建立知识体系,多方法解题能力
五、试题分析与解读
1.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于2017年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可以为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下列核反应中放出的粒子为中子的是()
A.B.C.D.N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Al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B俘获一个质子,产生Li俘获一个质子,产生
O并放出一个粒子 P并放出一个粒子 Be并放出一个粒子 He并放出一个粒子
【答案】B 【考点】α衰变,电荷与质量数守恒,方程式书写 【解析】解:A、N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
O后,新粒子的质量数为14+4﹣17=1,电荷数为:7+2﹣8=1,所以粒子为质子。故A错误; B、Al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
P后,粒子的质量数为27+4﹣30=1,电荷数为:13+2﹣15=0,所以粒子为中子。故B正确; C、B俘获一个质子,产生
Be后,粒子的质量数为11+1﹣8=4,电荷数为:5+1﹣4=2,所以粒子为α粒子。故C错误; D、Li俘获一个质子,产生
He后,粒子的质量数为6+1﹣3=4,电荷数为:3+1﹣2=2,所以粒子为α粒子。故D错误 故选:B。
(第2页,共16页)
【课内衔接】选修3-5中关于电子、原子核结构、放射现象等部分知识
2.滑雪运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某滑雪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由坡道进入竖直圆面内的圆弧形滑道AB,从滑道的A点滑行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AB下滑过程中()
A.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 C.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
【答案】C 【考点】动能定理、摩擦力、机械能
【解析】解:A、滑雪运动员的速率不变,而速度方向是变化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员的加速度不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运动员所受合外力始终不为零。故A错误。B、运动员下滑过程中受到重力、滑道的支持力与滑动摩擦力,由图可知,运动员从A到B的过程中,滑道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则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逐渐减小,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滑道方向的合外力始终等于0,所以滑动摩擦力也逐渐减小。故B错误。
C、滑雪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动能不变,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对运动员做功为0.故C正确。
D、运动员从A到B下滑过程中的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C。
【课内衔接】必修
一、必修二摩擦力、动能定理,机械能内容。
3.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电场的电场线(方向未标出),虚线是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设M点和N点的电势分别为φM、φN,粒子在M和N时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M、aN,速度大小分别为vM、vN,电势能分别为EPM、EP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 D.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A.vM<vN,aM<aN B.vM<vN,φM<φN
(第3页,共16页)
C.φM<φN,EPM<EPN D.aM<aN,EPM<EPN 【答案】D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电场、电势能、动能定理
【解析】解: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指向轨迹弯曲的内侧,根据带负电粒子受力情况可知,电场线方向斜向左上方,又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故φM>φN①;
若粒子从M到N过程,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加,故带电粒子通过M点时的速度比通过N点时的速度大,即vM>vN②,在M点具有的电势能比在N点具有的电势能小,即EPM<EPN③;
根据电场线疏密可知,EM<EN,根据F=Eq和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M<aN④; A、由②④可知,A错误; B、由①②可知,B错误; C、由①③可知,C错误; D、由③④可知,D正确; 故选:D。
【课内衔接】必修
一、必修
二、选修3-1牛顿第二定律、电场、动能定理等内容。
4.教学用发电机能够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利用该发电机(内阻可忽略)通过理想变压器向定值电阻R供电,电路如图所示,理想交流电流表A、理想交流电压表V的读数分别为I、U,R消耗的功率为P.若发电机线圈的转速变为原来的,则()
A.R消耗的功率变为P B.电压表V的读数变为U C.电流表A的读数变为2I D.通过R的交变电流频率不变 【答案】B 【考点】电磁感应、交变电流、变压器
【解析】解:A、B、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设线圈的最大横截面积为S,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产生的最大电动势为: Em=nBSω
(第4页,共16页)
原线圈两端的电压等于电动势的有效值,为:设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k,则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当发电机线圈的转速变为原来的时,有: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联立①③可知,由:P=
…③,即电压表的读数变为U;
…① …②
R消耗的电功率:,即R消耗的功率变为;故A错误,B正确;
C、由变压器的特点可知,副线圈消耗的功率为原来的,则发电机产生的电功率变成原来的;由②可知,线圈产生的电动势是原来的,由P=UI可知,电流表的读数变成原来的.故C错误;
D、发电机线圈的转速变为原来的,则原线圈中电流的频率变成原来的,所以副线圈中,通过R的频率变成原来的.故D错误。故选:B。
【课内衔接】选修3-2电磁感应、交流电知识。
5.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内有四条谱线Hα、Hβ、Hγ和Hδ,都是氢原子中电子从量子数n>2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发出的光,它们在真空中的波长由长到短,可以判定()A.Hα对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 B.同一介质对Hα的折射率最大 C.同一介质中Hδ的传播速度最大
D.用Hγ照射某一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Hβ也一定能 【答案】A 【考点】氢原子的跃迁、折射率、光电效应
【解析】解:A、四条谱线Hα、Hβ、Hγ和Hδ,在真空中的波长由长到短,根据,可知,四条谱线Hα、Hβ、Hγ和Hδ,的频率是由低到高;那么它们的能量也是由小到大,而△E=Em﹣En=hγ,则Hα对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故A正确;
(第5页,共16页)
B、当在同一介质,由于Hδ,能量最大,那么其的折射率也最大,而对Hα的折射率最小,故B错误;
C、在同一介质中,Hδ的折射率最大,由v=,可知,其传播速度最小,故C错误; D、若用Hγ照射某一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由于Hβ的能量小于Hγ,即Hβ的频率小于Hγ,依据光电效应发生条件,其入射频率不小于极限频率则Hβ不一定能,故D错误; 故选:A。
【课内衔接】选修3-
4、选修3-5中关于电磁波、氢原子的跃迁、折射率、光电效应等部分知识
6.2018年2月2日,我国成功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通过观测可以得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并已知地球的半径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若将卫星绕地球的运动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卫星的()
A.密度 B.向心力的大小 C.离地高度 D.线速度的大小 【答案】CD 【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A、设观测可以得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表面的重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所以:mg=所以地球的质量:M=,没有告诉万有引力常量,所以不能求出地球的质量,就不能求出地球的密度。故A错误;
B、题目中没有告诉卫星的质量,不能求出卫星受到的向心力。故B错误; C、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
(R+h)
(第6页,共16页)
解得:h==
可以求出卫星的高度。故C正确;
D、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v==,可知可以求出卫星的线速度。故D正确
故选:CD。
【课内衔接】必修二人造卫星问题
7.明朝谢肇淛的《五杂组》中记载:“明姑苏虎丘寺塔倾侧,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游僧每天将木楔从塔身倾斜一侧的砖缝间敲进去,经月余扶正了塔身。假设所用的木楔为等腰三角形,木楔的顶角为θ,现在木楔背上加一力F,方向如图所示,木楔两侧产生推力FN,则()
A.若F一定,θ大时FN大 B.若F一定,θ小时FN大 C.若θ一定,F大时FN大 D.若θ一定,F小时FN大 【答案】C 【考点】动能定理、摩擦力、机械能
【解析】解:A、滑雪运动员的速率不变,而速度方向是变化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员的加速度不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运动员所受合外力始终不为零。故A错误。B、运动员下滑过程中受到重力、滑道的支持力与滑动摩擦力,由图可知,运动员从A到B的过程中,滑道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则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逐渐减小,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滑道方向的合外力始终等于0,所以滑动摩擦力也逐渐减小。故B错误。
C、滑雪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动能不变,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对运动员做功为0.故C正确。
D、运动员从A到B下滑过程中的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C。
(第7页,共16页)
【课内衔接】必修
一、必修二摩擦力、动能定理,机械能内容。
8.一振子沿x轴做简谐选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t=0时振子的位移为﹣0.1m,t=1s时位移为0.1m,则()
A.若振幅为0.1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s B.若振幅为0.1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s C.若振幅为0.2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4s D.若振幅为0.2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6s 【答案】AD 【考点】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解析】解:A、B、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m,t=1s时刻x=0.1m,如果振幅为0.1m,则:(n+)T=t 解得:T==
当n=0时,T=2s; 当n=1时,T=s; 当n=2时,T=s 故A正确,B错误;
C、D、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m,t=4s时刻x=0.1m,如果振幅为0.2m,结合位移时间关系图象,有: t=+nT
① 或者t=T+nT
② 或者t=+nT
③
对于①式,当n=0时,T=2s; 对于①式,当n=1时,T=s; 对于②式,当n=0时,T=s; 对于②式,当n=1时,T=
s
(第8页,共16页)
对于③式,当n=0时,T=6s; 对于③式,当n=1时,T=s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课内衔接】选修3-4中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等部分知识。
9.(1)质量为0.45kg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0.05kg的子弹以200m/s的水平速度击中木块,并留在其中,整个木块沿子弹原方向运动,则木块最终速度的大小是
m/s。若子弹在木块中运动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4.5×103N,则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为
m。
【答案】20;0.2。
【考点】动能定理、动量守恒
【解析】解:木块的质量M=0045kg,子弹的质量为m=0.05kg,初速度为v0=200m/s,二者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子弹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0=(m+M)v 解得木块最终速度的大小v=
=
m/s=20m/s;
设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为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fd=解得:d=0.2m。故答案为:20;0.2。
【课内衔接】必修二动能定理,选修3-5动量等内容。
9(2).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所有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①具体操作前,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关于实验操作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有
。A.橡皮条应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
B.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
C.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 D.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的拉力必须都小于只用一个测力计时的拉力
(第9页,共16页)
,②该小组的同学用同一套器材做了四次实验,白纸上留下的标注信息有结点位置O、力的标度、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及表示力的作用线的点,如下图所示。其中对于提高实验精度最有利的是。
【答案】(1)BC;(2)B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析】解:(1)A、F1、F2方向间夹角大小适当即可,不一定要橡皮条应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故A错误;
B、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为等效替代的关系,效果是相同的,所以在同一次实验时,需要让两个力拉橡皮条和一个力拉橡皮条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则必定结点O的位置要相同;而在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故B正确;
C、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可以减小引摩擦产生的误差;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可以减小偶然误差。故C正确;
D、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的拉力不一定必须都小于只用一个测力计时的拉力,故D错误; 故选:BC(2)A、为了便于确定拉力的方向,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同时在纸上描点时,所描的点不要太靠近结点,该图中所描的点太靠近结点。故A错误;
B、该图中所描的点到结点的距离适中,力的大小适中,而且两个力的角度的大小也适中。故B正确;
C、实验要方便、准确,两分力适当大点,读数时相对误差小,但不宜太大,该图中的读数都太小,故C错误;
D、该图中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太小,这样误差容易大,故D错误;
(第10页,共16页)
故选:B 故答案为:(1)BC;(2)B
【课内衔接】必修一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等内容。
(3).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定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10kΩ),除了Rx、开关S、导线外,还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量程0~1V,内阻约10kΩ)B.电压表(量程0~10V,内阻约100kΩ)C.电流表(量程0~1mA,内阻约30Ω)D.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0.05Ω)E.电源(电动势1.5V,额定电流0.5A,内阻不计)F.电源(电动势12V,额定电流2A,内阻不计)G.滑动变阻器R0(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2A)
①为使测量尽量准确,电压表选用
,电流表选用
,电源选用
。(均填器材的字母代号)
②画出测量Rx阻值的实验电路图。
③该同学选择器材、连接电路和操作均正确,从实验原理上看,待测电阻测量值会
其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
。【答案】①B;C;F;②如图所示;③大于;电压表的读数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考点】电阻的测量、电表的选用、电路连接
【解析】解:①因待测电阻阻值较大,为了准确测量,应采用较大的电动势,故选电动势为12V的电源F;电压表选择10V的量程,最大电流I约为: I==0.001A=1mA,故电流表选择C;
②因给出的滑动变阻器总阻值较小,所以应采用分压接法,同时因待测电阻较大,为了准确测量,电流表选择内接法,故电路图如图所示;
③因本实验采用电流表内接法,由于电流表分压影响,电压表测量值将大于真实值,由欧姆定律可知,电阻测量值将大于真实值;
故答案为:①B;C;F;②如图所示;③大于;电压表的读数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
(第11页,共16页)
【课内衔接】选修3-1中关于电学实验、电阻测量等部分知识。
10.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首飞成功后,拉开了全面试验试飞的新征程。假设飞机在水平跑道上的滑跑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位移x=1.6×103m时才能达到起飞所要求的速度v=80m/s。已知飞机质量m=7.0×104kg,滑跑时受到的阻力为自身重力的0.1倍,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飞机滑跑过程中
(1)加速度a的大小;(2)牵引力的平均功率P。
【答案】2m/s
2;8.4×106W 【考点】动能定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 【解析】解:(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2=2as 代入数据得 a=2m/s2。(2)由v=at得:
t=s 飞机受到的阻力:F阻=0.1mg 设牵引力做的功为W,则由动能定理可得:W﹣F阻•x=牵引力的平均功率:
(第12页,共16页)
代入数据联立可得:P=8.4×106W 答:(1)飞机滑行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是2m/s2;(2)牵引力的平均功率是8.4×106W。
【课内衔接】必修
一、必修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内容。
11.如图所示,在水平线ab的下方有一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方向竖直向下,ab的上方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场中有一内、外半径分别为R、R的半圆环形区域,外圆与ab的交点分别为M、N.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粒子在电场中P点静止释放,由M进入磁场,从N射出。不计粒子重力。(1)求粒子从P到M所用的时间t;
(2)若粒子从与P同一水平线上的Q点水平射出,同样能由M进入磁场,从N射出。粒子从M到N的过程中,始终在环形区域中运动,且所用的时间最少,求粒子在Q时速度v0的大小。
【答案】;【考点】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应用
【解析】解:(1)设粒子第一次在磁场中运动的速度为v,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可得:v=
粒子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为qE,设运动的时间为t,则: qEt=mv﹣0 联立可得:t=
(第13页,共16页)(2)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其周期:T=的周期与其速度、半径都无关; 根据:,可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可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由轨迹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有关,圆心角越小,则时间越短;所以当轨迹与内圆相切时,所用的时间最短,设粒子此时的半径为r,如图:
由几何关系可得:
设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的方向与ab的夹角为θ,则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2θ,由几何关系可得: tanθ=
粒子从Q点抛出后做类平抛运动,在电场方向向上的分运动与从P释放后的情况相同,所以粒子进入磁场时,沿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同样也为v,在垂直于电场方向的分速度始终为v0,则: tanθ=
;
。联立可得:v0=答:(1)粒子从P到M所用的时间是(2)所用的时间最少时,粒子在Q时速度v0的大小是【课内衔接】必修
二、选修3-1曲线运动、电磁场知识
12.真空管道超高速列车的动力系统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换成平动动能的装置。图1是某种动力系统的简化模型,图中粗实线表示固定在水平面上间距为l的两条平行光滑金属导轨,电阻忽略不计。ab和cd是两根与导轨垂直、长度均为l、电阻均为R的金属棒,通过绝缘材料固定在列车底部,并与导轨良好接触,其间距也为l,列车的总质量为m。列车启动前,(第14页,共16页)
ab、cd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如图1所示。为使列车启动,需在M、N间连接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电源内阻及导线电阻忽略不计。列车启动后电源自动关闭。
(1)要使列车向右运行,启动时图1中M、N哪个接电源正极,并简要说明理由;(2)求刚接通电源时列车加速度a的大小;
(3)列车减速时,需在前方设置如图2所示的一系列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宽度和相邻磁场间距均大于l。若某时刻列车的速度为v0,此时ab、cd均在无磁场区域,试讨论:要使列车停下来,前方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有界磁场?
【答案】M接电源正极;
;
见解析
【考点】电磁感应,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
【解析】解:(1)M接电压正极,列车要向右运动,安培力方向向右,根据左手定则,接通电源后,金属棒中电流方向由a到b、由c到d,故M接电源正极。
(2)由题意,启动时ab、cd并联,设回路总电阻为R总,由电阻的串并联知识可得:
设回路总电流为I,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设两根金属棒所受安培力之和为F,有: F=BIl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 得:a=
(3)设列车减速时,cd进入磁场后经△t时间ab恰好进入磁场,此过程中穿过金属棒与导轨所围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为△φ,平均感应电动势为E1,则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第15页,共16页)
其中△φ=Bl2
设回路中平均电流为I′,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设cd受到的平均安培力为F′,有: F′=BI′l
以向右为正方向,设△t时间内cd受到安培力冲量为I冲,有: I冲=﹣F′△t 同理可知,回路出磁场时ab受安培力冲量仍为上述值,设回路进出一块有界磁场区域安培力冲量为I0,有: I0=2I冲
设列车停下来受到的总冲量为I总,由动量定理有: I总=0﹣mv0 联立上式解得:
讨论:若恰好为整数,设其为n,则需设置n块磁场,若的整数部分为N,则需设置N+1块磁场。
答:(1)要使列车向右运行,启动时图1中M接电源正极,理由见解答;(2)刚接通电源时列车加速度a的大小为
;
(3)列车减速时,需在前方设置如图2所示的一系列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宽度和相邻磁场间距均大于l。若某时刻列车的速度为v0,此时ab、cd均在无磁场区域,试讨论:若恰好为整数,设其为n,则需设置n块磁场,若的整数部分为N,则需设置N+1块磁场。
【课内衔接】必修
二、选修3-
2、选修3-5电磁感应,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
6.海南高考高分作文 篇六
《舌尖3》首映,吸引人眼球的便是章丘铁锅,它经过7道冷锻,5道热锻,18遍火候,三万六千次敲打,最终才锻炼了一口章丘铁锅。配上传奇故事,迅速走红,面对国内外十万个订单,承传人之一的刘紫木本可从中大赚一笔,但他却认为:手工锅,靠的是一锤锤砸出来的.,不可用赚钱思想以次充好,这不仅关系到师傅们的名誉,还关系到济南口碑。可见,真情实意的美德何等重要。做人做事,真诚至上才是做人的本分。
在利益面前,任何人都离不开诱惑。而做人做事,真诚则是底线。只有真诚相对,坦诚做事,才是最重要的美德。章丘铁锅传承人之——刘紫木非但没有在“铁锅热”中大捞一笔,而仍真情实意的认为,一锤一锤的打磨才是最重要的,最终赢得人们的赞赏和认可。这比赚多少金钱更重要!如果他不追求质量,草草敷衍,弄虚作假,那么不仅个人诚信缺失,还会使章丘铁锅的声誉名望毁于一旦。因此说,面对诱惑,金钱诚可贵,真诚价更高。
为人诚恳,做事真诚是美德。鲁迅曾说:“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做人应该学会真诚,人与人之间也要敞开心扉,真诚以待,诚恳做事,这样才会交到更好的朋友,赢得更大的信誉。而不是投机伤害,结成仇怨。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他每次招待客人后,一定要把客人送出门,直到看不见客人为止。季老这份真情实意,以诚相待塑造了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大师美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真诚实意,对社会发展有着推动作用。秦朝时正是因秦孝公大力支持商鞅变法,才有了后来商鞅立木取信于民,才使人们看到了诚意,使秦国国力不断增强,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所以,诚信乃为人之本,更是立国之道。但随着社会发展,有些人逐渐地失去了这些美好品质,国与国间互相欺诈,不受信用,产品造假,人格与国格都丧失,最近日本工业造假便丑闻不断是很好的例证,曾骄傲的“日本制造”走向没落,不亦悲乎!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是有刘紫木这样的诚信者,才有章丘铁锅走出济南,走向世界。在生活中,要坚守并拥抱真诚,还要践行核心价值观,质量至上,信誉为本,换回的将是无限的真诚所在。真诚更是一种自我约束的超然快意,是一种严于律己的规则坚守,更是一份温暖人心的关怀。有了它社会才能进步,民族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富强。
7.海南高考物理分析 篇七
关键词:海南,体育高考,速度素质
体育高考, 是体育类高考生显示自我水平的一个重要平台, 同时也是高等体育院校进行招生的必要途径之一。体育高考的内容与方法不仅影响着国家选拨体育人才的质量, 同时还深刻地影响着体育生未来从事的行业。海南省参照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规定的《体育专业考试评分标准与办法》文件, 结合该省考生的实际情况, 做了调整。海南省体育高考的内容是“3+1”形式, 即3项素质项目 (立定跳远、100 m与原地双手后抛铅球) 和一项专项项目。该文将海南省2015年体育高考中的100 m成绩作为分析对象, 分析现今海南省体育高考生的速度素质水平, 为体育高考生未来的训练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2015年海南省体育高考的速度素质测试项目100 m成绩为研究对象, 共1 654个考生成绩 (不含弃考) , 其中150个女生成绩, 1 504个男生成绩。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分析需要, 在省市级图书馆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的体育高考测试资料, 并通过互联网检索了关于“体育高考”“速度素质”“100 m”的相关文献。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体育高考生们的教练员和进行体育高考测试的专家等进行访谈和请教收集相关资料。
1.2.3 统计分析法
运用SPSS软件, 对2015年海南省体育高考100 m项目的1 654个数据进行处理, 根据需要对该次研究提供数理支持。
2 关于我国体育高考的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体育高考的文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体育考试内容、标准与办法》经历了3个阶段的变革, 第一阶段是1977—1985年, 每个省市制定各自的体育高考内容和评分方法;第二个阶段是1986—1988年, 统一了全国的体育高考内容和评分标准;第三个阶段是1989年至今, 各省市在全国的统一政策下, 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与特点, 制定符合地区特色的体育高考实施办法。体育高考办法3个阶段的发展对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招生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沈巧儿、李建设等在2001年时指出, 国家及相关体育部门为适应社会的发展, 对体育测试的项目内容和评价方法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1]。
文源东等 (2003年) 研究指出体育高考考生为能得到较好的成绩, 偏爱选择易得分、技术难度小的体育测试项目。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来制止此类投机取巧的情况发生[2]。
苗爱芹等 (2000年) 具体分析了河北省的体育高考, 就测试项目内容的设置、评分标准及录取方法进行了分类阐述, 从而给相关部门提供建议[3]。
黄宝宏 (2004年)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安徽省体育高考测试项目的难易程度、得分情况及总分分布规律等, 得出了安徽省体育高考成绩的地区分布情况。该研究为参加体育高考的考生及其教练员的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4]。
连文毓 (2004年) 对福建省2003年体育高考生的情况及它们的各项测试得分和总分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为福建省体育高考制度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5]。
时金钟等 (2005年) 通过对河南省体育高考的情况进行分析与调查得出只有对体育高考的项目内容和评分方法采用数量化指标, 才能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科学”原则[6]。
从以上可看出, 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高考测试内容的设置、评分方法的细化和量化、招生录取办法等。各省市必须根据地区实际, 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 进一步完善体育高考改革。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体育高考测试内容上, 海南省根据实际情况在国家标准上有所修改, 海南省体育高考内容为三项素质项目 (立定跳远、100 m和原地双手后抛铅球) 及一项专项项目。在考试内容里面没有测试耐力素质的800 m, 这与海南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有关。该文以100 m作为海南省体育高考速度素质的考量指标。
3.1 2015年海南省体育高考100 m成绩与全国标准的对比
从表1中可看出2015年海南省体育高考男生的100 m成绩均值为12.83 s, 比全国男生的及格标准12.80 s慢了0.03 s, 差距较小。这说明2015年海南省体育类考生男生的速度素质与全国水平一致。
2015年海南省体育高考女生的100 m成绩为15.17 s, 比全国女生的及格标准16.00 s快了0.83 s, 这说明2015年海南省体育类考生女生的速度素质较好, 比全国水平稍高些。
3.2 2015年海南省体育高考100 m成绩与海南省标准的对比
从表2中可看出2015年海南省体育高考男生的100 m成绩均值为12.83 s, 比海南省男生的及格标准13.24 s快了0.41 s, 这说明2015年海南省体育类考生男生的速度素质较好。2015年海南省体育高考女生的100 m成绩为15.17 s, 比海南省女生的及格标准14.54 s慢了0.63 s, 这说明2015年海南省体育类考生女生的速度素质较差。
3.3 2015年海南省体育高考速度素质的现状
从上述2015年海南省体育高考100 m成绩与全国标准的对比中, 可以看出2015年男生的成绩与全国水平一致, 女生成绩比全国水平略高, 这可能与2015年海南省体育类高考总人数中女生人数较少有关;与海南省标准的对比中可看出, 2015年男生的成绩与海南省水平相比较好, 女生的成绩较差。
海南省100 m跑素质考试评分表是在全国标准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后制定的。因此, 笔者认为在对比中最好采用与海南省的标准对比后的结果, 更能看出2015年海南省体育高考中的速度素质水平。
4 结语
2015年海南省体育高考人数1 654人, 女生150人, 男生1 504人。男生所占比例较大, 女生比重较小, 这可能与“重男轻女”“读体育出息小”等的思想有关, 应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采取政策适当增加体育高考生中女生的人数, 平衡男女比例。
2015年海南省体育高考中男生的速度素质较好, 女生的速度素质较差, 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 加强女生的100 m跑训练, 提升女生的速度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沈巧儿, 李建设.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设置与评价标准的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4) :525-527.
[2]文源东, 王联聪, 陈少坚, 等.高等院校体育招生考试改革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 2003, 7 (4) :43-47.
[3]苗爱芹, 党立英.对河北省体育高考几个问题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0 (2) :74-75.
[4]黄宝宏.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成绩透析[J].湖北体育科技, 2004, 23 (3) :407-409.
[5]连文毓.2003年福建省高考体育测试成绩评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0 (1) :104-107.
8.海南高考物理分析 篇八
图1
A.当A、B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
B.当A、B加速度相等时,A、B的速度差最大
C.当A、B的速度相等时,A的速度达到最大
D.当A、B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这是一道力学综合试题,难度很大,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推导能力,处理本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然后使用正确的数学方法处理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方法一:利用v-t图像
图2
对A、B进行受力分析,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A受到的合外力为FA=F-kx,B受到的合外力为FB=kx,当A、B加速度相等时FA=FB,kx=F2。在整个过程中A的合外力和加速度一直在减小,而B的合外力和加速度一直在增大,两个物体的v-t图像如图2所示,t1时刻,两个物体的加速度相等,斜率相同,速度差最大,t2时刻,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A的速度达到最大,两个实线之间围成的面积最大,即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移最大,弹簧伸得最长,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外力F对系统一直做正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一直在增加,加速度相等的t1时刻,F依然对系统做正功,系统的机械能并没有达到最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方法二:利用a-t图像
图3
对A、B进行受力分析,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A受到的合外力为FA=F-kx,B受到的合外力为FB=kx,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kx=maA,kx=maB,得F=m(aA+aB),这说明aA+aB为定值,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A的加速度一直在减小,而B的加速度一直在增大,所以A、B在a-t图像中的图线一定是对称的,定性作出A、B的a-t图像,如图3所示。在a-t图像中曲线和横坐标之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是速度,由图像可知t1时刻A、B的加速度相等,但A、B的速度还没有相等,外力F依然对系统做正功,系统的机械能依然在增加,所以系统的机械能t1时刻并没有达到最大;当A、B的加速度相等时,两个实线所围成的面积ΔS表示A、B的相对速度,也就是A、B速度的差值,此时达到最大;t2时刻A、B各自的曲线和横坐标围成的面积相等,即t2时A、B的速度相等,此时A的曲线和横坐标围成的面积最大,即A的速度达到最大;在t2时刻以前,A的曲线和横坐标围成的面积始终大于B的曲线和横坐标围成的面积,即A的速度始终大于B的速度,所以在相等的时间内A的位移始终大于B的位移,A、B之间的距离就始终在增大,当A、B的速度相等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就达到最大,弹簧伸得最长,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方法三:利用函数
利用质心运动定律,转化参考系,求出质点A、B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再对位移求时间的导数得出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然后再对速度求时间的导数得出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设A、B两个物体的质量都为m,弹簧的原长为x0,劲度系数为k,水平恒力为F。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F。
根据质心运动定律得出系统质心的加速度a=F2m,所以系统的质心相对于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现在以系统的质心为参考系,对A进行受力分析,它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和水平向左的惯性力以及劲度系数为2k的右半段弹簧向左作用的弹力,A的合外力FA=F2-2kx;B受到水平向左的惯性力F2以及劲度系数为2k的左半段弹簧向右作用的弹力,B的合外力FB=F2-2kx;根据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A、B都相对于系统的质心做简谐振动,它们振动的周期T、圆频率w以及振幅A都相等。如果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
A相对于它的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A=-Acoswt,
A相对于系统的质心的位移为x″A=(x02+A)+x′A=(x02+A)-Acoswt,
A相对于地面的位移为xA=12at2+x″A=12at2+(x02+A)-Acoswt。
B相对于它的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B=Acoswt,
B相对于系统的质心的位移为x″B=-(x02+A)+x′B=-(x02+A)+Acoswt,
B相对于地面的位移为xB=12at2+x″B=12at2-(x02+A)+Acoswt。
现在对xA和xB求时间的导数得出A、B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vA=at+Awsinwt,vB=at-Awsinwt,
再对vA和vB求时间的导数得出A、B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
aA=a+Aw2coswt,aB=a-Aw2coswt,
利用xA、xB、vA、vB、aA、aB的函数关系解答以下选项:
A选项:当A、B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
当aA=aB时,得coswt=0,wt=π2,而vA=vB时,wt=π。
根据功能原理F对系统一直做正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一直在增加,当A、B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并没有达到最大,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才是最大,此选项错误。
B选项:当A、B加速度相等时,A、B的速度差最大。
当aA=aB,得coswt=0,所以sinwt=1,A、B的速度差vA-vB=2Awsinwt=2Aw为最大,此选项正确。
C选项:当A、B的速度相等时,A的速度达到最大。
当vA=vB,得sinwt=0,wt=π,在0≤wt≤π区间函数vA=at+Awsinwt是增函数,所以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A的速度一直在增加,所以当A、B的速度相等时,A的速度达到最大,此选项正确。
D选项:当A、B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A、B在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的长度x=xA-xB=x0+2A-2Acoswt,当时vA=vB时,coswt=-1,得x=x0+4A,是最大值,所以弹簧伸得最长,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此选项正确。
【海南高考物理分析】推荐阅读:
海南高考物理试题解析08-12
海南高考化学解析题06-20
2010海南高考评卷小结09-23
海南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新鲜出炉07-30
2017年海南省中考数学中考分析会报告08-03
宁夏高考物理09-10
导游考试海南08-22
海南导游考试09-16
海南农垦发展10-03
高考物理知识总结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