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经验心得(共9篇)
1.教育孩子的经验心得 篇一
教育心得:论孩子的教育
孩子的出生,意味着父母将面临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考验。对每一位家长来讲,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是非常骄傲与自豪的,每个孩子都是聪明、优秀的,每个家长也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可以侧重以下几方面:
一、不可忽视的早期教育
如果说孩子的教育非得要等到入学后才开始,实际上已经错过最佳教育时期。因为感觉器官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生理基础,充分刺激孩子的感觉器官,能够促使大脑各部分机能积极活动。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1-3岁时期我们都是由着她“不怕脏,不怕累,不知危险”的天性任她发展,充分地刺激孩子的大脑,婴幼儿时期跳皮的表现其实是大脑飞速发育的信号,我们不能因为脏或是看似危险的行为而强行干预。
二、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重视教育的父母们都知道“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等能力是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后最终是创建辉煌人生,还是成为一个平庸的人的法宝。总之,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习惯决定性格,习惯主宰人生。每一个习惯在开始形成的几天特别重要,因此,我教育孩子每做一个决定之前先想好该不该做,一开头就要坚持做下来,不能半途而费。
为了强化自制力,我经常带孩子逛超市,但前提是不允许买东西,不管如何哭闹都是不能破坏规定的,做到不轻易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孩子总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不愿与小朋友分享的,我告诉她不要在小朋友面前眩耀,不然就和小朋友一同分享,独吞是不正常的,不要让小孩养成浪费金钱、追求虚荣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
在她小学三年级时,我因工作上的不顺利,心里十分委屈。她当时不知道我为什么难过,而且又不理睬她,于是她出门上学时塞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是不是上班出了什么事?没关系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勇敢地去面对事实,笑一笑吧。妈妈,不要难过了,坏事不一定就是坏事,它会转变,别难过了,把事情说出来,俗话说“有难同当”说出来就没事了。”小小年纪就能用这样思维考虑问题,正确处理问题,还能激励别人,已初具体贴他人、乐观的品性了。这张纸条至今都完好地保存着。
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靠自己,学习要独立,家长只能是起到提醒的作用。
尊重学习时间
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意地培养一种“学习时间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学习一开始必须专心,不允许做任何杂事,如喝茶,说话,下位,上厕所等,大人有事也不能打搅孩子。
作业必须独立完成
学习是自己的事必须由她自觉地把学习搞好,我们只用抽查的办法来监督,这种办法有利于培养她学习的.自觉性。
克服惰性
先看书,再写作业,遇到不懂的自己先思考,后尽量查阅权威工具书,避免养成不懂就依赖别人给答案的惰性。每天有计划地安排预习、复习各门功课,不要等到要考试了才临时抱佛脚,事倍功半。
进入初中,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完全不同。功课的紧张,生理的变化,一时间她很不适应,手忙脚乱,成绩看着走向滑坡。为了不让她在初中阶段走弯路,我们一次次地把失败摆在桌面上找原因,找短板。一次次地安慰、鼓励,剔除小学的学习方法,制定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也许是小时候奠定的那种不服输,克服困难的勇气,让她很快成绩开始有新的起色。
其实,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孩子以外,还要对孩子的失败与进步多给予鼓励,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四、青春期教育
初中阶段,青春期逆反心理不经意地就会表现出来,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等的发展,影响孩子的因素就更多元化了,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受到外界不好行为影响的机率就大,这个时候家长应多用心沟通交流。孩子一天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学校度过,晚上回到家又忙着写不完的作业。所以我们无论多忙,都应该抽时间更多地和孩子在一起,了解孩子的点滴变化,做到心中有数,让孩子正确、轻松地度过青春期。针对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我们还应主动地调整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
讲平等
由于青春期逆反的抗拒心理,家长命令式的态度已经过时,对孩子不单单只是要语言上的平等,而是行动上、内心深处的平等。
做朋友
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和孩子谈话,这样和她相处时就不会无所顾忌而是会讲究谈话的时机和长短了。大大减少了发生争执的机会,谈话变得更有效,也更愉快。
2.教育孩子的经验心得 篇二
儿童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他们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应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和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将活动的内容和儿童的生活紧密结合,注重对儿童已有经验的调动,使其感受更加深刻,体验更加真切。在调动起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各种纪念物组织谈话活动,使儿童的体验更加真切,同时有效提升孩子们的经验。
因此,将儿童的经验引入活动,可以使儿童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成为一个连续性的整体。经验是不断生成的,它们过去在生活中产生,现在在活动中继续生发,这种不断丰富和清晰的过程将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把握儿童已有经验是有效提升经验的基础。教师对他们要有所了解就必须细心观察,通过观察来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及发展需要,进而分析今后发展的重点,并确定学习的内容。因此,观察是教师获得儿童信息来源的有效办法。其次,组织一些讨论活动也是了解儿童已有经验的途径之一,教师应在与儿童的交流过程中,做一位耐心的倾听者,了解他们的兴趣,从而适当引导。
知识可以通过书本或被告知的方式获得,而经验只有通过自己“做”来获得。而相对与成人,儿童的经历是十分有限的,他们“做”的机会也很少,因此,他们的经验也是狭窄和单薄的。所以,如果教学活动仅仅停留于重复儿童的已有经验,那么活动将无教育价值可言。教师需要做的应该是,将儿童从自己的小世界引入一个更为开阔的世界中去,使儿童的经验得以有效拓展。
其实,只要教师加以适度的引导,儿童完全有能力在自己的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去想象、探究,从而走入更广阔的空间。在开展此系列活动时,可以从亲近大海的体验性活动开始,如:认识花花绿绿的贝壳、海边的鸟儿,欣赏有关海的名画,做有关海的游戏。然后带孩子们认识奇趣的海底世界,使他们感受海底生物的多样和海底的奇趣。教师在其中不仅要创设条件支持他们的探索,还可以借助文学、音乐、美术等媒介为其提供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的空间。有效拓展有关“海”的经验。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的概念:“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其中包含了两层涵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
在儿童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能做到保证儿童经验的完整性,比如:学唱歌曲时,给他们欣赏整首歌曲;带领孩子们完成一次体育游戏活动等等。但是,有些教师对于帮助儿童获得经验的心情过于迫切,就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儿童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看着孩子们总是走不到正确的答案上来,就会给他们过多的帮助,甚至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虽然活动看似顺利完成了,孩子们也知道了正确的结果是什么,但其实这种结果对儿童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验”;因为它牺牲了整个活动中最具价值的探索的过程,因此,这种经验是肤浅的,不是圆满的。
那么,如何保证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的完整和圆满呢?
首先,应给予充裕的时间。经验是在主动活动中获得的,也就是说,要想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必须通过“做”,通过亲身的体验、探究、交往。因此,教师要善于等待,让儿童有充裕的时间自主地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时间,教师就不会急于让儿童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他们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探索,自己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儿童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的,并能与原有经验一起成为推动自身成长的重要力量。
3.夸孩子的技巧与经验 篇三
看起来夸孩子一句并不难,其实夸奖孩子并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夸得准,如果夸得不准,孩子就会感到是受了欺骗,起不到激励作用。
如果夸错了,那反而会引起不良后果。孩子会把错的当成对的,会起到非常严重的坏作用,即使以后你想更改过来都很难,因为他心中的是非标准因你的错夸而混淆了。所以说,夸孩子也是需要学习的一项学问呢!
夸得要具体
“宝宝,你真棒!”这样的表扬,爸爸妈妈们每天要说很多遍吧?如果你以为这样就是“赏识教育”,那未免对它理解得太浅显了。
儿童心理学表明,年龄越小的孩子赞赏的效果越好。但如果孩子每每尝试一件事,家长总是空泛地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你真行!这最多只能肯定现在的水平,而没有暗示下一步的目标,而如果能在夸孩子的同时带有某种活动指向,就能使孩子在原有发展水平上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比如,三四岁的孩子都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妈妈就要留心他掌握的新词汇,如果哪天他说出一个从未说过的新词汇,妈妈可故作惊讶地说:“咦!奇怪,你怎么会说‘五光十色’这个词啊,一定是从故事书中听来的吧?那可是书上作家用的词啊,怎么就变成你的啦?我们来找找在哪本书上好不好,妈妈也要学。”这就可以和他一起找书来进行亲子共读,以便学更多的词汇。“你看月亮除了像圆圆的月饼,还像什么?……你说对了,还像镜子,什么?还像桔子?还像西瓜?你也太会想了吧,如果比赛的话,我可能就要输给你了。不过我还是不太信,我们来比一比怎么样?”这样,又可以和他玩看谁用得比喻多的游戏,以发展他的语言能力。
先给甜枣,再打巴掌
有个俗语叫“打个巴掌,再给个甜枣”,意思就是批评完之后再进行补偿性安慰。其实,在夸孩子的学问中,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调过来用,就是先表扬孩子,然后趁他情绪好再有针对性地指出他的缺点,这种在赞赏中委婉地批评比直截了当的批评使孩子更乐于接受。
比如,孩子喜欢在墙壁上到处乱涂乱画。如果命令式地制止他,也许根本不听。如果这样说:“宝宝画得真好看呀,妈妈怎么看也看不够,能不能画在纸上,这样妈妈上班了也可以带到单位去,和阿姨一起欣赏你的画?再说画在墙上又不美观,就像把画画在宝宝脸上一样,再美的画也不好看了,你的脸也不好看了,对吗?”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作画兴趣,又让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所在。
再比如,孩子懒于自己收拾房间,如果把“你看你房间多乱,什么时候都不知道整理一下。”换成:“今天有位阿姨来我们家,参观你房间,你知道她说什么吗?她说,你的孩子人长得白白净净的,人又是很勤快的样子,好可爱。可这房间却这么乱这么脏,你领我走错房间了吧?这一定不是他的房间。”孩子听了会觉得不好意思,也许就会收拾起来。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改正了不良行为。
夸得恰到好处
有些家长不管孩子的实际水平,盲目表扬,过度夸张,使赞赏显得虚假、不实在。现在的孩子心理成熟早,尤其是有了一定判断力的大孩子,他会从中揣摩父母言语中的真实性,如果赞赏失真,被他识破,赞赏就失去效力。
因此,家长更要讲究措词得当,不过分拔高,要能表扬到他心坎上。就拿学习成绩来说吧,明明现实情况是考得不理想,你为了鼓励他,不打击他的自信心,仍说:“没关系,你考得不错的。”就显得不真实,没有份量了。倘若这样说:“你这次考试,我看出其实你的潜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也还不是很多,如果下次再努力一点,你肯定会比现在考得更好。”这样既暗示了学习要努力刻苦,又不会让孩子灰心泄气,增添了新的动力。
每个孩子都不可能样样精通,多才多艺的人毕竟是少数,孩子总有他的强项和弱项,对于弱项如何鼓励赞赏呢?比如,孩子明知道自己的美术不是很好,你也知道他没有绘画天赋,但你又不能扼杀他的这项喜好,希望能尽量画得好些,你可以这样说:“你的画虽然比不上人家的好,但比我小时候画得好多了,其实主要是你自己平时画得太少,起步又晚,而别人在很小的时候就画了很多了。如果你现在开始坚持每天画一幅画,过不了多久,你也能和他们画得一样好。”
这样客观地帮他分析原因,并把原因归于努力的多少,就不会失去真实性,孩子接受起来就容易得多,从而也培养了刻苦学习、克服困难的优秀学习品质。
夸努力、不夸聪明
我们经常用来表扬孩子的一句话就是:宝宝真聪明!可是,美国心理学家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夸孩子聪明不如夸他努力,聪明的孩子不应该因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成绩而总是得到夸奖,因为这样就会使他们不能承受失败的打击。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卡罗尔·德韦和克劳迪·米勒对412名五年级学生进行了研究,他们在比较了因智力而受到夸奖和因学习努力而受到夸奖的两类学生后发现,当成功时,因智力受到夸奖的孩子认为自己获得成功完全是因为天生聪明,他们容易将失败归咎于不够聪明。
而当那些因努力学习而受到夸奖的孩子失败时,他们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而造成的,这类学生更可能“振作精神”,“继续努力”。
4.教育孩子的经验心得 篇四
很多家长朋友都会发现,许多学的好的孩子通常事半功倍,这些孩子不仅学习好,还有很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引导孩子学会做计划》。
我认为对于学习基础能力相同的孩子来讲,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从小要培养孩子做学习计划,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今天,就聊聊学习计划的制定。
刚入小学的孩子没有时间概念,更不会有计划,家庭作业一般都很少,也不用计划。三年级开始,随着作业量的增加,孩子对时间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个时候就可以逐渐陪着孩子做计划了。
每天放学回家,和孩子讨论有几项作业,每一项的完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然后指导孩子按照计划去做。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进来,体验时间长短与不同作业内容之间的关系。刚开始时,一定会出现计划与实施之间出入较大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必做“神算的马后炮”,而是就事论事,和孩子一起分析哪儿有出入,为什么,怎么调整。这样,孩子逐渐就会形成做计划的意识与习惯。
在计划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第一,相信孩子,目标明确。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我们家长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偏离目标。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孩子做计划的习惯与能力,但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天两天、三天五天就可以做好。在这期间,家长要相信孩子,同时尊重孩子的节奏。切忌急于完成作业而替孩子做计划,如果总替孩子做计划,不仅孩子很难养成做计划的习惯,还会让孩子把学习的责任放在家长身上,被动学习,为爸爸妈妈学习,同时随着年龄增长对爸爸妈妈的.安排感到烦躁。所以,和孩子一起开始做计划的时候,孩子的节奏慢于我们的预期,计划赶不上变化,都是正常现象,我们要能够接纳,逐步调整。
第二,间歇式实验到习惯养成。对三年级孩子来讲,开始做计划的时候不一定每天都要做,只是作业任务多的时候,或者孩子心情好的时候……不同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同,适应不同发展状态的孩子选择性地做计划。可能有的孩子一个月就会养成做计划的习惯,有的孩子需要三个月,有的孩子需要半年,有的孩子需要一年,有的孩子可能就会需要两到三年,不急不躁,慢慢等待。
第三,和孩子做总结反思要注意态度与方式。上面谈到刚开始做计划难免会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可能对时间长短的感觉有误,可能对作业难易程度判断错误,也可能固定时间内能做多少事情的判断失误,均会导致计划与实施有误差。这个时候就事论事,只是和孩子讨论哪个地方可能出现了误判,不责怪孩子,不自责,也不找无关原因搪塞。
第四,以孩子为主,家长为辅。做计划时给孩子讲清楚计划是什么和如何做计划以后,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判断。如果孩子判断出入较大,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不强迫孩子接受。
5.对孩子的教育心得 篇五
什么时候要说“不”
在做危险的事时
生活中不安全的因素很多,那些我们平日看上去不算什么、都能操纵自如的东西,却极有可能构成对孩子的威胁。比如,电源插座、开水壶、剪刀、煤气、高楼阳台、火等,当孩子不过是好奇地伸出手时,危险就出现了。
防患于未然是最保险的,要坚决制止孩子把手捅进电源插座里、玩火柴等危险行为;更不要从阳台上开着的窗户里扒身外探。一旦发现孩子这样做,成人绝对不能姑息纵容,立即果断地说“不可以”。
超越规则时
孩子需要一定的规则,这既能让孩子明确是非对错的观念,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倘若你平时你要求孩子吃完饭后才开电视,但是今天他就是不好好吃饭,而且还非得看动画片,那么这个平日里他一直遵守的规定就不应该有例外。否则,这个头一开,以后她还会这样反复要求。规则就是要养成和加强孩子对行为的调节能力,这样他才会和同伴进行合作和游戏。
限定什么是孩子必须要遵守的规则,让他懂得哪些是他不能控制和超越的权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想超越这个权限,比如在公园玩滑梯不排队,家里来了客人他却非要你带他赶紧出去买玩具。这时你可以没什么商量地拒绝他,底气十足地向他说“不”!
威胁到自己或他人的安全时
美美从1岁半开始,只要大人不顺她的心意满足她,她就会用手掐人,甚至还咬人。要是有人被掐痛了咧嘴叫,她还以为你在和她开玩笑,抓得更使劲了。这就是幼儿最初的反抗和对他人身体的攻击。这个时候,妈妈就是要紧握住她的手,告诉她“不行”。尽管这么小的孩子还不至于威胁到大人的安全,但是很多儿童在进入幼儿园后,会出现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打人、咬人、抢玩具,会对其他小朋友造成伤害。
推卸责任时
即便是再小的孩子,都知道犯了错误是件令他害怕的事情,他会为了逃避惩罚而推卸责任,乃至说谎话。这时,大人就要对他的这种行为说“不”,告诉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还有,当他不做那些他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比如出门玩不自己拿水壶,家长也要说“不”,拒绝他把自己的事情推给别人做的请求。
怎么让No变成Yes
有正当理由向孩子说“不”, 不是说你就可以扯着嗓子竖着眉毛向他吼了。孩子都有逆反心理,硬逼着孩子按照你的要求来,就是有天大的理由,他也不接受。有时候,对这个小机灵鬼,我们得讲究点儿“智谋”,要善于变换方法,达到我们的目的。
用理解代替惩罚
好像成人都有这样一种定势:和孩子说话总想着要控制他,居高临下,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受尊重的独立个体。用这样的方式,你下达的是指令,却没有给孩子提供明确的指导,就好像他做了错事,你是来惩罚他的。
想想看,有时候我们说不,其实是出于为自身考虑:不想重新收拾,不想太累,想维护自己的家长权威……却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想。所以,看见孩子咬铅笔,又知道他正处在长牙阶段,你就会用磨牙物轻易地代替铅笔放进他嘴里,而不是嚷嚷:“我最后一次警告你,不许再吃笔了!”
用信任代替威胁
除了令人反感的命令外,大人的语气中经常还会带有威胁成分:“我警告你!”“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比如,扬扬为抢小朋友的玩具,把小朋友推倒了。作为扬扬的家长,你如果说:“扬扬,快把玩具还给姐姐,你再打姐姐,我就不让你吃麦当劳了。”这样的威胁,可能也就一次两次有用。孩子毕竟还小,他不知道怎么和同伴相处,也没有社会经验来解决矛盾,他需要时间。威胁并不能给他带来任何的指导和启发。
用肯定代替否定
“不”说多了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和亲子的冲突,甚至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这个词的反复,会大大降低它的效力。因此,家长不如用其他语言表达你希望他做的事情,甚至是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说“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要比“你不听话,看吧,饭洒了一地!”更能让孩子增加对你的信任。
用简单代替唠叨
当我们禁止孩子的某种行为时,要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话语告诉他理由,这就是我们现在常提的说服教育。我们要把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和承担的责任以及不安全的因素告诉孩子,也要允许孩子有思考的空间。这样比责骂更能让孩子记住。不过,对2岁以下的孩子,禁止的话要简单果断,不要唠唠叨叨,因为他们对讲道理还不能理解。就是能听懂道理的孩子,唠叨也会使说服力大打折扣。所以,管孩子之前,先管住我们的嘴。
这些时候,不用说“不”
当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已经转移时。假如你正在教孩子学习一个新的游戏或给他读一个好故事,孩子过了一会儿就不想再进行下去了。这时你可别说:“不行,等这个故事讲完了!”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和年龄特点有关的,不必强求。
当孩子想主动帮助大人做家务时。孩子想帮你洗碗,但你怕孩子会把碗摔碎,于是说:“你还小,不会洗,长大后你再帮妈妈干活吧。”这种拒绝会挫伤孩子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6.帮助孩子成功的教育心得 篇六
启示:家长要适当放手、放权。自选材料,商讨制定各种规则与计划,自己解决活动中所出现的纠纷。
2、特点:活动更加有目的、有计划。家长应让幼儿参与学习计划的制定,并引导他们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启示:探究式科学活动与棋类成为大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
3、特点:自我控制能力提高,表现在对动作准确性的控制上,又表现在对他们自己行为的控制上,如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
启示:由于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所以进行学习活动时可以考虑要求幼儿安静地坐下来,服从一定的纪律。要求幼儿做事善始善终。
4、特点: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数概念在此时也有质的飞跃,时间知觉也大大加强,可制作一些钟表:印有幼儿做各种事情的图片,以帮助建立时间概念。
5、特点:同伴间互动、合作多了,开始注意向同伴学习。
启示:多投放可合作才能完成的材料,讲评时也应多引导幼儿听听别人的想法是什么,以利于培养他们的“去自我中心思维”,让他们实实在在地与别人一起共同做事,发展交往、协作能力。
6、特点: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
下列10个现代教育理念或许对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有益:
1.玩不仅是儿童的学习方式,更是儿童的权利;
2.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3.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
4.世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5.平等是代际沟通的基石;
6.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
7.学会做人是教育的核心;
8.孩子也有失败的权利;
9.培养孩子对知识的热爱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家庭教育是孩子养成教育的先导 篇七
一、家庭教育贵在身体力行, 榜样领先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一面镜子, 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在孩子心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个具有良好教育的家庭, 往往是父母优秀品质的综合效应。父母仪表端庄、待人和善、生活检点、办事认真……自然会在孩子心中留下良好的行为种子。
人们都听说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只母蟹对小蟹说:“孩子, 你不要横着爬, 要直着走。”小蟹回答道:“妈妈, 请你教我走吧, 我照着你的样子学。”可是母蟹根本不会直着走。生活中父母自己办不到的事情, 要求孩子办到是困难的。因此, 父母必须规范行为, 身教重于言教, 自己成了火种, 才能点燃别人, 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出榜样。
二、家庭教育贵在尊重孩子, 诚信至上
家庭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父母的言行举止、自我完善, 对孩子都会产生心灵感应。一位美国学者走访了20多个国家, 在对一万多名经济条件不同的儿童进行调查中, 发现大多数孩子最大心愿和要求不在于吃穿玩乐, 而在于家庭气氛和谐和精神生活享受, 如“父母不要吵架”、“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说话不要失言”等。孩子们对生活的要求是很现实的, 父母经常吵架, 他们会感到厌烦, 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恶意, 养成暴躁的脾气;父母不尊重孩子, 他们会感到伤心, 不愿与父母沟通感情, 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父母说话不算数, 他们会感到失望, 有时会采取哭闹、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等行为来进行报复。所以父母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满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最大心愿和要求, 努力做到:家庭民主和谐, 夫妻平等相爱, 言而有信办事, 尊重孩子人格, 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宽松的生活环境。孩子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的思想是相对单纯的, 他们的行为普遍是专注的, 一旦孩子心存某一想法的时候, 父母要认真地解读孩子的心思, 尊重孩子的意见, 并尽力理解和支持孩子正确的行为, 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家庭教育贵在思想统一, 行为规范
家庭是孩子生活画面的模特, 父母举手抬脚、喜怒哀乐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现在的孩子, 是家庭的宝贝, 时代的宠儿。特别是独生子女结合的家庭, 孩子从出生那天起, 身边就有六大“保护神”:一是父母大人, 二是爷爷奶奶, 三是外公外婆。从表面看, 三道防线对孩子的保护是“固若金汤”了。但是人的生活阅历不同, 文化层次不同,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 孩子出身在这样的环境中, 未必能够接受优质教育。对孩子教育观点的多元化和行为的多样化集中在一块的矛盾, 已经成为众多家庭的疑难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关键在于增强家庭教育的向心力, 统一思想, 规范言行, 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的成长。要尽力避免各打各的鼓、各吹各的调、唱红脸的、黑脸的都同时出来演“杂剧”的现象, 否则就会坏了孩子成长的大事。
生活中有个小男孩, 放学回家将果皮丢在客厅, 妈妈指责说:“怎么乱扔果皮呢?”小男孩答道:“那里不是有爸爸的烟头吗?”爸爸在一旁挥着手提高了嗓门:“扔了!吵啥?”妈妈有些生气, 爷爷出来解围说:“算了吧!”奶奶拿着扫帚边扫边唠叨:“是累我这把老骨头……”试想一想, 这样的家庭教育, 无疑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害的。因此, 家庭教育思想要统一, 引导要规范, 是就是是, 非就是非, 不能各持己见, 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造成模糊概念。
四、家庭教育贵在严于自律, 以身作则
家庭是孩子的依托, 父母要认真履行职责, 做到心有所想、行有所到, 甘愿为孩子的成长作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 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一部分农民把家庭兴旺发达的愿望由自己本身的创业转变到培养孩子身上来。特别是农民工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希望值越来越大, 男同志进城打工创收, 女同志进城照顾孩子, 将孩子带进城里接受优质教育的农民越来越多, 这充分体现了农民工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高度重视。但是效果未必如愿, 我可以大胆地说, 担当一部分父母疏于责任。比如, 有的母亲进城后贪玩好耍, 自己管不住自己, 生活毫无规律:早上睡懒觉, 让孩子在外面吃零食过早;中午煮一顿饭管中午和下午两餐;下午逛街或上麻将馆, 让孩子放学回家炒冷饭;晚上半夜不归家, 孩子在家里冷清清的。孩子生活上得不到照顾, 精神上得不到安慰, 于是对生活和学习丧失信心, 迟到、早退、旷课、上网、打架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父母, 简直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去年冬天, 我在一家路天麻将馆见到一位年轻母亲, 大约三岁的孩子扯着她的衣襟哭喊着:“妈妈, 我要上厕所!”那位年轻母亲却板着脸凶狠狠地对孩子说:“别闹, 老子打两回就走!”孩子哭了好一会, 终于憋不住了, 尿湿了一裤子。可悲啊!这样的母亲未尽职责, 教人无方而又无道理, 忘记了自己的本分, 怎么能带好孩子呢?因此, 当父母的要想孩子健康成长, 必须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多给孩子几份关爱和善心, 做到心到行到, 给孩子留下良好的行为慧根, 这样才会达到爱孩子、养孩子的真正目的。
8.关于培养孩子吃饭习惯的一些心得 篇八
很多妈妈问我是怎么给孩子养成好习惯的,今天,我就来说说,希望能给妈妈们一些帮助。
1.固定地点吃饭——在宝宝能独立坐稳的时候,在喂辅食的时候就要固定在一个地方,比如沙发上,或者宝宝自己的小餐桌上,不管谁来喂,喂什么。坚持一个月以后,每当把宝宝放到吃饭的地点时,他就条件反射地明白该做什么了。
2.让宝宝有危机感——每个宝宝都有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可能是饼干,可能是酸奶,宝宝在吃这些他喜欢吃的东西时,妈妈可以在他的眼前把东西分成两份,妈妈一份,宝宝一份,然后一起吃。大人当然比孩子吃得快,于是当妈妈把自己那份吃完的时候,可以慢慢去吃宝宝的。注意:是真的吃,并且吃完了就不再给他拿。这样,时间长了,宝宝就会产生危机感——“如果我不好好吃、快点吃,就会被妈妈抢光的。”渐渐的,同样的感觉会延续到吃正餐,宝宝在吃饭的时候就专注而主动了。
3.吃饭从玩耍开始——当宝宝一岁以后,可以把吃饭的勺子和小碗给他玩,这有两个好处:一是让他熟悉餐具的形状手感,方便以后学习使用,二是让他玩腻了以后,再吃饭时,就不会再因为对餐具有强烈的新鲜感而分心了。
4.要学会放手——等到宝宝一岁半的时候,就可以正式让他自己学习吃饭了。开始在他的碗里只放一点松软的米饭,米饭没有油,打扫起来很方便,又有一点黏性,宝宝可以比较容易地舀起来。
要注意的是,这时候还不能指望他把自己喂饱,所以他的“吃饭”只是做样子而已。妈妈还需要另外盛了食物喂他,一边喂,一边不断鼓励宝宝再自己吃。
宝宝这个时候动作还很不协调,让人看了着急。这时,妈妈不要插手帮他,这是他学习的过程,失败次数多了,自然就会成功。
5.“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宝宝会走路了,也变聪明了,在吃饭的时候,就会惦记他的玩具,或者心不在焉,不愿意吃饭。当妈妈确定宝宝不愿意吃饭时,就不要喂了,把饭菜都收起来。即使宝宝玩了一阵又饿了,也不给他吃饭。如果小家伙实在饿得可怜,可以给他喝点果汁,或者牛奶,总之只要不会饿出毛病,就不要心疼他。时间长了,他就会珍惜吃饭的时间,因为他晓得,如果这顿不吃,就只有等到下顿了。
6.杂食宝宝最健康——不要简单地认为宝宝只爱吃稀稠的、软烂的、清淡的东西,其实宝宝非常乐意尝试一切食物。妈妈可以在吃饭的时候把大人吃的饭菜也给宝宝尝尝,比如有辣味的东西,比较硬的米饭、泡菜等等,宝宝会因为尝试新食物而兴奋。而且,在这样的尝试里,妈妈很容易就会晓得宝宝喜欢吃哪一类食物。我认为,只要是洁净的、新鲜的,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给孩子吃的。
7.尊重孩子的感受——大人偶尔会有厌食的时候,宝宝也一样,原因很多。这个时候,妈妈只要确定宝宝不是生病了,不烦躁不哭闹,就不要去逼迫他吃饭。给他吃一些他爱吃的东西,让他多喝水,过一两天就好了。永远不要打骂着逼宝宝吃饭,要让他觉得吃饭是件很愉快的事情,他就会享受吃饭时的快乐了。
这就是我把“猪八戒”带得四肢发达的一些小窍门吧。当然,“猪八戒”的智力还有待提高,可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先把身体养好了,才有其他的一切。不是吗?
9.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 篇九
防止“缺乏父爱综合症”
小宝的爸爸是公司的经理,生意红火,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通常,爸爸早出晚归,父子见不到面。平日里小宝很少能和爸爸一起吃饭、谈话,一同逛商店、游公园。偶尔才能在电话里和爸爸说几句话。渐渐地,小宝产生了一种不祥的感觉,常常问妈妈:“爸爸为什么不回家呀?是不是不喜欢我啦?爸爸不要我怎么办呢?……”妈妈也发觉小宝近一年来经常烦燥不安,爱哭鼻子,发脾气,常撕书本,摔玩具,食欲不振,不爱吃饭,不愿睡觉,做恶梦,说梦话,有时还从梦中惊醒。特别是近一个月,小宝总说胸闷、心慌、头晕、四肢无力,有两次竟昏倒在地,被送到了医院。医生做了各种检查,还是没有查出病来。最后,在心理诊室才得到了确诊。原来,小宝患的是一种叫做”缺乏父爱综合征“的心理性疾病。
“缺乏父爱综合症”是一种分离性焦虑,是由于家庭成员彼此分离而产生的过分依恋,其主要表现是:
●心情不快,担心、惶恐、疑虑多等。
●不安行为。如哭闹、摔物、躁动、睡眠困难等。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头晕,甚至昏厥。
这些症状严重地影响了小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研究表明:儿童分离性焦虑的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
▲年龄―半岁至三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出现并有了相当固定的依恋行为,而且独立自理能力差,一与依恋对象分离,就焦虑不安。
▲与抚养者的亲密程度。孩子对亲人的依恋性越强,分离焦虑表现就越严重。
▲儿童本身的特点。孩子自身的健康条件、气质、性格以及有无分离经历等都可影响分离性焦虑的程度。
一般说来,小儿依恋的对象是其抚养人,如母亲、奶奶和姥姥等。人们往往误认为孩子不依恋父亲,父亲则认为照料孩子是母亲的事,致使像小宝这样“缺乏父爱综合症”的患儿逐渐增多。
防止和纠正“缺乏父爱综合症”的主要方法是,做父亲的多奉献点父爱,多关心和接触孩子,倾听孩子的诉说,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学习,和孩子做游戏……,这样“缺乏父爱综合症”就会逐渐消退。
孩子讲大话,家长要检讨
说谎,似乎是成长中的孩子们的通病。其实,孩子说谎是家长教育不当的结果,因为孩子不能区分真实和想象的不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4岁以下的孩子把爸爸、妈妈是否高兴作为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如果孩子告诉下班回来的妈妈:“我今天把镜子打碎了。”妈妈一定会很生气,弄不好还会打他一顿。但如果孩子换一种说法妈妈就不会生气。从这里孩子学会了“说谎”,但此时的孩子并未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性质,只知道妈妈爸爸生气,自己就是做错了。但是,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怕父母生气而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撒谎得不到应有的矫正,慢慢就会固定下来,形成欺骗行为。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力,从小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行。
父母不要“教”孩子说谎
许多家长意识不到自己一些细小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例如,不喜欢接待来访人,就教孩子说,“如果某人来找我,就说我不在。”如做了不愿让配偶知道的事,也对孩子说“别让你妈知道”。还有的家长说到做不到,给孩子空许诺等。由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一定威信,父母说的或是做的孩子认为都是对的,逐渐也就学会了说谎。对这类行为的后果,家长一开始往往意识不到,等孩子出问题又十分气愤。其实孩子问题的根源就在家长本身。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诚实,首先家长要在孩子面前保持诚实。
不要惩罚讲真话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例、孩子说了真话,父母却劈头盖脸地一通严厉批评,甚至体罚孩子。如:有一个母亲请病假出去玩.结果孩子将真实情况告诉了来探访妈妈的同事,孩子母亲知道后、痛打了他一顿,还教他以后再有这事就告诉别人“我去医院了”。这样一来,孩子将逐渐体会到说真话会受到惩罚,不说 真话倒能平安无事,甚至还可以赢得父母的赞赏。如果下次犯了错误时,孩子就会想尽办法隐瞒过去、以逃避惩罚。所以,家长正确的做法应是:孩于承认错误后,首先表扬他的诚实,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
帮助孩子区分想象和真实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6岁的孩子中只有大约18%的人能够区别真实和想象,而9岁的孩子中有90%能够理解故事是编的还是真实的,在11岁~12岁时开始从新的角度理解诚实的问题,也就是说,孩子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理解“谎言”和“诚实”是怎么回事的。因此,家长要在孩子3~4岁时开始帮助他们学会分辨什么是假装的,什么是真实的。例如,做游戏时,家长扮做大灰狼,孩子觉得害怕,这时可以跟他解释什么是“假装”的。稍大年龄的孩子,则可以针对科幻电影、童话故事,戏剧中的人物和孩子讨论事实与虚构的区别。
孩子在不能分辨幻想和现实时,往往把希望发生的事说成是正在或已经发生的事,向父母、同学夸耀自己的“英雄业绩”。这样的孩子有很强的自卑感,自卑使他们常以优越感来补偿自己,以显示自己的“能干”。对这样说谎话的孩子,家长要判断出他们说谎话的原因,及时纠正,不能听之任之。
及时奖励诚实的行为
要培养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奖励比惩罚更重要。当发现孩子闯祸以后,不要气急败坏地责问:“这是不是你干的?”此时,孩子很有可能因为怕挨打而说谎。这样的问话方式实际上是诱导孩子说谎。家长可以注视孩子的眼睛,等孩子自己说出真相,或者说:“发生了什么事?”如果孩子承认了错误或请求原谅,应先表扬他的诚实,然后再批评,并且相应地减轻对他的处罚。
任何行为都是在初始时最容易矫正。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第一次说谎时,就要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并要适时地惩罚。一般孩子在第一次说谎时会感到极度不安,即使侥幸蒙混过去了,也会十分担心,如果家长不及时发现制止,孩子会习以为常,撒谎成“性”。
小宝宝爱说谎 可能是患上“天使综合症”
核心提示:有些小宝宝喜欢说谎,那么宝贝为什么要说谎呢?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我该如何处理呢?
* 妈妈烦恼:4岁儿子竟然开始“说慌”
儿子快4岁了。最近一段时间。突然发现他会说谎了。明明刚才看了电视,他却硬说没有;看着他不小心把玩具弄坏了,问他却说不是他弄的。宝贝为什么要说谎呢?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我该如何处理呢?
专家解读:2-6岁宝宝“说慌”冷处理最好
对于2-6岁的宝贝来说,很多情况下他们并不明白自己是在说谎,这是因为在他们的认知能力范围中,并不清楚“真的”与“假的”、“对的”与“错的”之间差别在哪里。在他们的世界里,只要能让自己舒服、高兴的事就是“对的”,而能避免父母生气与责备的事就是“好的”。他们这种说谎行为大都还是处在一种想象阶段。这个阶段父母只要注意宝贝说谎的频率和内容即可,切不可打骂宝贝,要耐心与宝贝分享他所说的世界。同时也可以采取不予理睬的方式,自然过渡。
* 解读低龄宝贝为什么会说谎?
“天使综合症”
如果宝贝意识到爸爸妈妈认为他不会做错事,他自己也会开始那么认为:“爸爸妈妈爱我是因为我很棒。好宝贝是不会像那样把牛奶弄洒的。什么牛奶?我没有看到什么牛奶洒了!”
想象力活跃
他的创造力正在充分发育,以至于有时候他可能以为自己相信的事情就是真实的。为什么浴缸里不能有会说话的小鱼?或者床下有个公主呢?
健忘
一个精力充沛的两岁大宝贝怎么能记得到底是谁先玩天线宝贝的?他只知道自己现在就想要回来。当你因为墙上的笔道而批评宝贝,而他说不是他干的时,这不是他在说谎,他只是忘了自己做过这件事――或者太强烈希望自己没有做过了,以至于坚信自己没有做。
害怕受到惩罚
2-3岁的宝贝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因此,为了避免惩罚,就会捏造谎话来掩饰错误。
父母期待过高
有些父母对宝贝要求很高,如果宝贝表现得好就会很高兴,满足宝贝的一切要求,如果宝贝没有达到期望就会训斥宝贝,长此以往,宝贝为了取悦父母就会说谎。而父母如果不了解情况,让宝贝撒谎成功,尝到了甜头,会强化宝贝的说谎行为。
负面影响
幼儿模仿能力很强,成人在社会交往中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都可能被宝贝模仿。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宝贝的面说些小谎话,以后宝贝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说谎。另一种情况是父母有时不经意说了的话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兑现,比如有些父母许诺星期天带宝贝到公园玩,但由于紧急的或特殊的情况未能实现,宝贝就会觉得大人是在说谎,自己以后也可说谎。
* 面对爱“说谎”宝宝 你该怎么办?
虽然没必要惩罚,但你也可以巧妙地用他这个年龄可以理解的方式教他自然地去说实话。
不要随意给宝贝“贴标签”
宝贝的说谎往往并不是为了故意伤害他人,父母不要轻易将宝贝的说谎行为与宝贝的品质划等号,不能因为宝贝的某一次谎言就给宝贝定性,给宝贝贴上“小骗子”、“谎话专家”、“吹牛大王”等标签。这样做不但对宝贝改掉说谎的毛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对宝贝的说谎行为起到了强化的坏作用,可能会促使宝贝今后更加努力地说谎。
帮助宝贝区分现实和想像
宝贝说谎并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龄小、想像力、创造力丰富的宝贝更易进行想象型撒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诉宝贝什么是发生的,什么是想像的,让宝贝逐渐把现实和想像区分开来。
证实宝贝是否在说谎
当父母怀疑自己的宝贝说谎时,应该首先进行仔细的调查、了解,搞清楚宝贝是不是真的在说谎,因为有的时候父母的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没有搞清事情真相就鲁莽行事,可能会给宝贝的心灵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弄清宝贝说谎的原因
当宝贝预期事情会有负面后果而说谎时,父母应了解宝贝的需要,订立更实际的规则;假如是宝贝可以做得到且愿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说谎了。另外,有些宝贝会因为跟父母的接触机会少,所以用说谎的方法去争取父母的关注。换句话说,父母平日应加强与宝贝沟通互动,多了解宝贝的想法,让宝贝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注意。
鼓励宝贝说实话
与其苦恼于宝贝的不当行为,不如感谢他把一切都告诉你,他很可能会感到诚实得到了认可。如果你因此冲他大叫,他会觉得不该说实话。
用平常心来对待宝贝
父母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宝贝与别人的宝贝进行比较,对宝贝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不仅易导致宝贝撒谎,还易使宝贝丧失自信心。父母要根据自己宝贝的实际情况、兴趣和特点施教。只要宝贝每天都有进步,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父母就应该为之高兴和骄傲。
不要让宝贝压力太大
当发现宝贝说谎后,父母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一味的打骂、训斥等简单的教育方法,只能将宝贝推向愿望的反面。有不少宝贝是发现自己做了错事,又怕被父母责骂才说谎;如果父母再一味打骂,反而事得其反,要分析前因后果,发现及时,纠正及时,不至于把谎越说越大。应循循善诱,向宝贝指出说谎的危害性,让宝贝在内疚中知错,在鼓励中改错。
此外父母还应该掌握一些儿童心理学,分清宝贝的话究竟是幼稚的想象,还是故意说谎,两者之间有质的区别,对待也要加以区别。
适时给予鼓励
可以告诉宝贝,即使他这一次犯错,但是妈妈很高兴他能有勇气承认,而且相信他下一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将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验与他分享,让宝贝知道这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此外,当宝贝愿意承认错误时,要给予适时的鼓励,让他能继续朝着正向行为发展。
建立互信
让你的宝贝知道你相信他,他也可以信任你。对你来说没有什么比诚实更重要。爸爸妈妈应该成为宝贝的榜样。抱着这个目的,你自己要尽量避免说半真半假的话。比如,如果你的宝贝该打疫苗了,不要告诉他不会疼(他立刻就会知道很疼)。还要尽量信守诺言,在你做不到的时候,要向他道歉没有做到。另外最重要的是,在宝贝一说了实话时就要表扬他。如果他承认自己吃了饼干,你要控制住自己不要批评他,而是感谢他的坦诚。积极地强调正确行为会产生令人吃惊的效果。
父母要做好的榜样
父母在要求宝贝诚实的同时,自己应该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好榜样,不要不经意地在宝贝面前说出做不到的承诺,或骗人的话,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对宝贝或他人的承诺要认真履行,犯错后要及时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这样宝贝便可从中学习到好的行为。
* 孩子“说慌”时,要避免哪些误区
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宝贝
一些父母对于这个年龄段宝贝的心理特点不了解,发现宝贝说谎会以责骂的方式进行教育,有的甚至会用武力威慑。认为宝贝撒谎要是不打的话,以后就会变本加厉。但专家却认为,这只是最原始的做法。相反的,宝贝为了避免父母的打骂,反而会加重说谎的频率,发展为习惯性说谎。
父母在宝贝面前说谎
爸爸妈妈是宝贝最早的老师,爸爸妈妈的言行影响着宝贝的成长,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不论对人对事都真心真意,给宝贝树立良好的榜样。很多研究表明,经常说谎的宝贝往往出自爸爸妈妈经常说谎的家庭。即使父母说的是“善意的谎言”,但是对于小宝贝来说,还无法细致分辨谎言的性质。因此,提醒父母,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也要尽量避免在宝贝面前说。
用说谎与否评价宝贝好坏
不要以宝贝说谎与否来评价一个宝贝的好坏,小小的谎言不要轻视,要认真加以分析,无法真正认识到宝贝说谎背后的原因,也就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宝宝爱讨好小朋友怎么办?
Q:菲菲已经5岁10个月了,漂亮可爱,但是我感觉她比别的小孩幼稚。她非常想跟小朋友玩,按她的身高应该是领导者,可她总是追随者。在亲人面前有时桀骜不驯,而对别人(主要是小朋友)却殷勤讨好,最担心别人不跟她玩。我想将女儿培养成一个自信、有独立能力、愿意思考的人,尤其担心她将来是一个缺乏个性,易被他人影响和操纵的人。我该怎样做?
A:小朋友在一起玩,谁应该是领导者,这并不取决于他的体魄,而是源于他的伙伴关系和组织能力。所以菲菲家长认为“按她的身高应该是领导者”,这种观点不太恰当。
另外,菲菲在亲人面前胆子较大,还有点放任,可是对小朋友却殷勤讨好,这其实也是常见现象。五六岁的儿童对家长和对别人的态度有时会不相同,这是因为他们知道怎样表现会让别人(家人、老师、小朋友)喜欢,有点“两面性格”。至于她怕别人不跟她玩,是否她曾感受过被排斥在集体之外的“痛苦”?可能她以前在和小朋友玩时有几次表现不好,以致别人不爱和她玩。她认识到这一点,想改正,所以才好像要去“殷勤讨好”。再说“殷勤讨好”这个说法也不恰当,她只是愿意表示和小朋友友好而已。
家长想让菲菲成为自信、独立的`强者,这是很好的愿望。不过如果孩子的性格就是比较随和,愿意和别人友好,愿意接受别人的领导,也没有什么不好,不能说她就是容易受人影响。
培养五六岁儿童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重视给她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如果事先知道幼儿园开展什么活动,一定鼓励她去参加。一开始可能做不好,但时间长了会有很大的进步。机会是培养人的好条件。
和幼儿园老师联系,尽量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在班上表扬她,树立她的威信。
了解她能力不足的方面,给她补课。比如,动手能力不强,可以在家里训练她搭积木、拼拼图、绘画、写数字等;玩的时候反应慢,可以和她玩比赛的游戏,鼓励她赢等。
给她一些容易完成的任务,比如摆碗、端菜、给爷爷拿眼镜、到信箱拿报纸等,她做到了就表扬。有时也让她做一些比较困难的事,如洗手绢、擦皮鞋、整理玩具上架等,会做了更要大加表扬,树立她的自信心。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要让她自己穿脱衣服,锻炼独立性。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
让孩子有一种“我能行”的自我评价。越是认为“我能行”的孩子,就越能行,千万不要把孩子“看扁”了。任何一个孩子都有长项与短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与同龄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这样会有碍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在家庭中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
一、为幼儿的言语交往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儿童是否敢大胆开口讲话与家庭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家长要创设一个能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首先,要让儿童有话敢说。家长的态度和情感要适宜儿童的发展,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个和谐、良好、优美的家庭生活环境,营造一种新型的民主关系,使儿童有任何的想法都愿意与家长交流。儿童天生好奇好问,家长切不可因厌烦厌吵让儿童闭上嘴巴,而应就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儿童思考、探索。家长要抽出时间与儿童一起游戏、玩耍,增加与孩子的语言交流。如果总是让孩子一人独自玩耍,语言交流又从何谈起呢?其次,家长可制作和设计诱发幼儿说话的材料和游戏,使儿童有话可说。比如游戏“小小录音机”: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或站着,一个人扮录音机,对方在“录音机”上按一下,然后说一句话,表示录音,再按一下表示放音,“录音机”必须模仿重复出来,然后再交换角色。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既能培养听又能培养说的游戏,其中还能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另外,我们要尽可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话的内容更加丰富。家长可有意识地带孩子出入一些社交场合,多让孩子参与社会交往。如逛商场时让孩子买东西;看病时让孩子自己告诉医生病情;多与同伴交往,开设“生日party”;孩子想办的事情由他自己去办,等等。
二、在文学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地听和说孩子喜欢让家长给他讲故事,但多数家长讲完故事就算完事。对此,我们不妨改一改。首先,在讲完故事后再提问,特别是提一些幼儿感兴趣又能增长知识的问题,效果就会更好。家长所提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提问的范围能大则大,提问的角度能变则变。比如在讲故事“三只小猪”之前,家长可问幼儿,“你从故事的名字中猜猜讲的是谁的故事,他们会发生什么故事。”这就比问幼儿“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好很多,因为前者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又如在引导孩子看图片时,家长通常会问孩子:“图片上有谁?”如果提问改成:“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这就要更好一些,尽管它们两者的含义一样,但后者提问的范围扩大了,幼儿必须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后才能回答,而且答案不会单一、雷同。其次,我们要大力提倡双向提问,即家长提问,孩子回答;孩子提问,家长回答。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而且能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我们都知道提问比回答更难,如果有时讲完故事之后,让孩子提问,爸爸或妈妈回答,家长就更能了解孩子对故事的理解程度,教育就更有针对性。再者,可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表演欲望。晚饭后,不妨一家人开一个表演会,轮流讲故事或念儿歌。这既能发展儿童的语言
能力,又能培养儿童的胆量和表现欲。最后应注意重语言培养中的创造性。比如多让幼儿进行改编、续编和创编儿歌或故事的某一部分,自由选图片、排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让孩子从废旧图书中剪下自己喜欢的图案,贴在白纸上做成小图书,自编故事,进行讲述。总之,只要你留心,就会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孩子。我们要做到:能让孩子说的家长不说,该让孩子专心听的家长不去干涉;在与孩子发生意见分歧时,家长不可武断地强迫孩子服从,而应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说服孩子。
三、适时地在家庭中展开辩论我们可以利用餐前饭后的时间来与孩子进行小的辩论。比如对“天上有些啥?”“狮子和熊谁更厉害?”等一些没有具体答案的话题进行辩论,这既能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特别对事事顺从和怯懦的儿童的逆向思维培养大有好处。家长们鼓励孩子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地发表意见,这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教育:孩子爱说大话该怎么纠正
孩子爱说大话如何纠正孩子说大话的毛病!很多幼儿都有过说大话的经历,而且他们通常都说得理直气壮。当说大话变成一种习惯,孩子的夸夸其谈、盲目自大就会成为不自觉的行为,而孩子的虚荣心也会越来越强。
很多幼儿都有过说大话的经历,而且他们通常都说得理直气壮。当说大话变成一种习惯,孩子的夸夸其谈、盲目自大就会成为不自觉的行为,而孩子的虚荣心也会越来越强。本篇文章将介绍幼儿说大话的心理和一些方法能帮助孩子少说大话。
“上星期叔叔带我捉蚯蚓,在地上挖呀挖呀,挖出好多条,我还把它们放在脚上、手心儿里,可好玩了……”4岁的冬冬眉飞色舞地跟小伙伴讲他的“壮举”。站在一旁的妈妈禁不住皱了皱眉头,因为冬冬的讲述的确夸大其词。其实,不少幼儿都有过“吹牛”的经历,而且他们通常都说得理直气壮。
孩子为什么会有说大话的行为?
1、听话“断章取义”
三四岁孩子的专注时间有限,“听话”也有所侧重。其注意力全在自己关注的事情上面,忽略了妈妈提的条件。同时,要求孩子听一遍,就能把妈妈说过的话全部、清楚地记下来,的确比较困难。由于这个记忆上的“失误”,孩子在回忆妈妈说过的话时,便会用自己希望的样子代替记忆中不确切的部分,说出来的话自然就难免有“吹牛”的成分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听话”的丢三落四状况会有所改变,理解力也会提高。
2、谁都不如我
如果孩子听到的都是表扬和赞美的声音,久而久之他就确信自己是最优秀的。为了表示自己的“强大”,往往以炫耀和吹嘘使自己表面占上风,以获得心理平衡。也有的幼儿,自尊心强,好胜心切,把话说得大大的,以压倒对方来维护自尊。另外,当三四岁的孩子想引起他人注意,让别人了解他的“壮举”时,也会夸大其词。
3、想象惹的“祸”
孩子富于幻想,天马行空。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认知能力不强,经常将现实、想象和愿望混淆起来,说出一些“大话”,比如想象着自己在海洋馆里穿上潜水员的衣服,和大鲨鱼比赛游泳。这与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听到孩子说大话怎么办?
当说大话变成一种习惯,孩子的夸夸其谈、盲目自大就会成为不自觉的行为,而孩子的虚荣心也会越来越强。下面这些方法能帮助孩子少说大话。
1、还孩子一个真相
一旦孩子的话与妈妈的“原版”相比走了样儿,妈妈一定要还事情一个本来面目。否则,孩子很容易将自己曲解的内容和想当然的成分信以为真。
2、强化自己的说法
妈妈讲话时母子一定要对视,语速要慢,确认孩子听明白了。另外,不妨多说两遍,指望这么小的孩子听一遍就能记住是不可能的。
3、争强好胜与实事求是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夸奖要恰如其分,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父母不妨对孩子的争强好胜给予肯定,但也要策略地告诉他们:争强好胜不能夸大其词。使之明白:实事求是不丢面子,言过其实才是不受欢迎的。同时,恰当引导孩子的好胜心,多鼓励。
4、孩子也要换位思考
当听到孩子夸耀自己、贬低同伴时,父母应悄悄提醒他:“如果小朋友这么对待你,你心里怎么想,是不是很不舒服?”启发他将心比心、设想一下他人在遇到类似情况时的感受。让他意识到,处处占上风的孩子,会受到同伴的嫌弃,最后就没有朋友了。然后,再给他们一些建议,比如,当他下一次想吹嘘自己有多棒时,就先来告诉爸爸和妈妈吧,“我们愿意做你的听众。”这不但能抑制孩子吹牛,还能帮他学会尊重别人、为他人着想。
5、利用“大话”激励孩子
孩子的“大话”,有助于父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趁机引导他们分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自己想象和期望的。告诉孩子,有愿望是好事,我们要从零开始,好好学本领,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比如,要想在海洋馆潜水,就得先学会游泳,且要坚持不懈。学潜水是第二步。
6、多带孩子去“开眼”
经常带孩子实地学习,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有了这个基础,即便孩子的思维信马由缰,其想象也能远离不切实际的“吹牛”。
不同血型幼儿的教养对策
A型幼儿:A型的孩子多很胆怯,经常躲在母亲背后,小心谨慎地观察周围动态;他不喜欢处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喜欢独自一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A型的孩子较缺乏自信心,稍微受点挫折和打击,就会丧失自信;喜欢感情用事。他对陌生人给予他的评价非常敏感,所以他会讨好别人,怕惹人讨厌。
◎教育的重点―――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夸奖”。惩罚的原则就是绝不能伤害他的感情。
O型幼儿:O型的孩子有强烈的自信心。做事时只朝自己的目标努力,不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当这种性格走到极端时,就会显得非常任性,倔强与固执,拒不认错。
◎教育重点―――适当得体的夸奖与称赞,并采取先夸奖、后责备的方式绝不可以用不适当的“报酬奖励”方式来表扬他,以免养成他事事过于精打细算,索要报酬的习惯。另外对待任性与固执的O型孩子,只靠说教是不会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的,父母可着重培养他谦虚的学习态度。
B型幼儿:他们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反应也很灵敏,爱注意他人的脸色;他是乐观主义者,总是悠闲自在,但容易冲动,易随心所欲地做事;最大的弱点则是缺乏耐心、稳定性和持久性。
◎教育重点―――在夸奖时,首先要告诉他鼓励他的原因,然后再予以奖励;切忌过分与盲目地夸奖。你不妨在夸奖他时伸手去抱他,或者用自己的脸颊贴在他的脸上,这些亲近的动作最容易稳定B型孩子的情绪。
AB型幼儿: AB型的孩子的优点是凡事富有决断力,动作敏捷,且极其细心、考虑周全;易冲动,遇到克服不了的困难和障碍时,情绪会马上显得很不稳定,心烦意乱,甚至大发脾气。
【教育孩子的经验心得】推荐阅读:
幼儿园孩子的教育心得08-04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80008-05
家长谈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09-03
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心得体会09-05
XX初中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08-02
怎样教育孩子心得体会范文06-30
给孩子写一扁国防教育心得11-05
教育孩子的一些感悟07-09
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07-19
教育孩子的经典句子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