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课教师与家长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2024-08-23

任课教师与家长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精选14篇)

1.任课教师与家长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篇一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一对一云山校区 骆思敏

关键词: 家长 沟通 及时 聆听 技巧

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而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恰的沟通,至关重要。教师与家长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靠教师的责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沟通。教师应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去学习、总结、融合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创新思维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形成新的思路,开创新的局面,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同时,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这过程中有很多技巧是教师应该要掌握的。

首先,教师应该定期及时地保持与家长的沟通。

尽管大多情况下,家长在教师面前表现的十分客气,但由于家长过度关心学生的成绩,有时家长也会在教师面前表现出愤怒和不理智的一面,因此教师必须要掌握一些应付这些情况的方法。教师最好的应付策略就是提前告知家长学生的情况。如果家长提前获得信息,家长的愤怒就会消减。有些家长经常会寻找些造成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而且经常把学生的不良行为与教师的不负责任联系在一起。假如学生一旦考差了,他们也会心知肚明孩子们考差的原因,不至于过于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与老师。而定时定后地给家长们汇报孩子的学习动态不仅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同时也使得家长更加认可我们的工作,家长们会觉得我们是个关心孩子的老师。

其次,有效的沟通要靠耐心谦虚的聆听。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对待家长的意见不能持有“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态度,反之,我们应该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最后,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技巧。

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的家长会喜欢听到老师批评自己的孩子的。因此,我们在与家长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是,尤其是成绩一般的孩子,我们就需要坚持“多报喜,少报忧”的原则。沟通时,要了解和肯定孩子的优点,孩子存在不足的地方要注意说话的技巧,要让家长觉得老师是真心想帮助孩子进步的,而不是找家长来批评孩子的。事实上,每个孩子,不管多“难搞”,都有闪光点。我们一定要先肯定孩子们做得好的地方,哪怕是轻微的表扬和赞赏,这样也能够打动家长,让家长绷紧的心舒展开来。而且这样还有可能会使家长对孩子们的看法与态度改观。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老师切忌一见面就将学生批评得一无是处,不能把与家长沟通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一方面家长会觉得失了面子,往往会责骂学生,而这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这种行为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告诉家长,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毕竟学生还是不成熟的小孩,只要能接受意见,改正了便是好学生。教师最好在较为轻松的谈话当中,实事求是地将学生目前的不足之处和家长说明,并且一起研究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因为孩子还在成长,都还没有定性,可以建议孩子努力的方向,可以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请家长思考,这样才能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较好的结合起来,家长的配合无疑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教师的工作成效也才会得到彰显。

确实,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的方式无处不在,涉及的内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教师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2.任课教师与家长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篇二

目标群体:年轻教师 (分园教师全部是工作五年以下的年轻教师) 。

研讨问题:家长工作 (如何与家长沟通是年轻教师特别急需的) 。

研讨目标:提高教师即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的, 这次活动只是引线) 。

研讨特色: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现场感很强, 特别考验年轻教师的应变能力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提出的背景:南宁幼儿园万科城分园开园时间比较短, 教师又很年轻, 缺乏经验, 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并且有些问题是共性的。

现场情境回放:

主持人:各位老师好!南宁幼儿园万科城分园开园已经半年了, 作为年轻教师, 在与家长交流、交往过程中, 遇到了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演一演, 研一研, 教师如何面对挑剔的家长?遇到下面这些问题, 你会如何解决?现在就请扮演家长的老师准备好, 将你班出现的问题现场表演出来, 并且请一名年轻教师扮演你班的老师, 看她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情境一 (时间:下午五点, 活动:离园)

中班的明明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 我想玩会儿积木。”过一会儿又说:“妈妈, 我想再玩会儿拼图。”妈妈说:“好好, 你玩吧。”明明玩了很长时间, 也没有回家的意思。这时的你应该怎么办呢?

扮演老师的李老师是这样做的:

(走到明明身边) 轻声说:“明明, 你看, 天都这么晚了, 该回家了。”明明看都不看老师一眼, 继续玩。李老师又对明明妈妈说:“让明明早点儿回家吧, 一会儿天就黑了。”明明妈说:“没事, 我家近, 让他再玩一会儿。”李老师束手无策了。

甲老师:幼儿园提供的玩具就是给孩子玩的, 为什么不让玩儿啊?

乙老师:当然可以玩, 但也要有个限度。老师需要收拾整理活动室, 并且也得下班啊, 对这样的孩子可以在时间上要求他, 时间到了, 就得离开幼儿园了。

丙老师:乙老师说得对, 一定要事先制定规则, 并让孩子知道。

丁老师:李老师, 与孩子交流的时候, 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 要吸引他的注意力。老师要蹲下来, 与孩子直视, 对他说明你的要求, 他离开了游戏环境才会听你说话。“就是, 就是。”大家很认同这个观点。

戊老师:对这样的家长怎么办呢?

乙老师:可以跟家长说“孩子年龄小, 并且在幼儿园玩了一天了, 都玩了什么什么, 现在他一定很累了, 需要休息, 请为孩子的身体着想”。一般家长都会听老师的建议的。

甲老师:如果家长还不听呢?

丁老师:那就从孩子下手。 (现场笑声一片) 可以跟孩子说, 幼儿园的玩具也得休息啊, 要不然, 它们也会累坏的。并且在下班后收起一些玩具, 第二天告诉孩子, 这些玩具生病了, 因为你们离园后还在玩, 它们太累了。 (“这个方法在小班挺适用的”, 大家议论起来。)

甲老师:如果在班上开展准时离园小贴士, 表扬准时离园的小朋友, 是不是也可以呢?

主持人:这个方法不到最后关头不要用, 不要让孩子有功利心, 为得小红花才准时离园。

形成策略

1. 离园后允许孩子玩一会儿, 制定游戏规则并让孩子遵守, 并且知道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家长要保证孩子安全。

2.对不遵守规则的孩子, 可以采取蹲下来的方式跟孩子交流:“爸爸妈妈工作一天了, 肯定很辛苦, 并且回家后, 还要做饭做家务, 是不是要关心爸爸妈妈呀?”对家长提建议, 要从孩子保育的角度出发, 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着想。还可以与孩子商量, 把玩到一半的玩具放在孩子想放的地方, 第二天可以接着玩, 并且这个地方是只有老师和孩子知道的, 是个秘密的地方, 增加神秘感。

注意事项:千万不要说“不许玩了”等话。

情境二 (时间:下午四点四十分, 活动:离园前准备)

张老师正在收拾整理饭桌, 这时, 角落里传出“哎呀”一声。张老师急忙走过去问道:“丽丽, 你怎么了?”丽丽哭着说:“呜——, 我的头撞到了椅子上。”张老师一看, 丽丽的额头上已经起了个包。家长马上就来接孩子了, 这时的你应该怎么办呢?

扮演张老师的年轻老师带着孩子去医务室, 正巧保健医生去别的班级了, 她就去食堂要了个鸡蛋, 帮丽丽揉, 因为撞得不严重, 过了一会儿丽丽就不哭了。

家长来接丽丽了:“丽丽, 你的头怎么了?老师, 这是怎么回事?”张老师说:“没事, 刚才丽丽的头不小心撞了一下椅子, 保健医生没在, 我已经帮她用鸡蛋揉了, 现在没事了。”“什么?没事, 你怎么知道没事?我要找你们园长。”家长咄咄逼人, 张老师委屈得都要哭了。

教师1:千万不能说孩子没事, 我们不是医生, 不能下这个结论。

教师2:是啊, 也不能说保健医生没在, 她只是暂时不在保健室。我们有制度规定, 保健医生不能随便离开岗位。

教师3:在家长没见到丽丽前, 要先跟家长说:今天丽丽在活动区玩得很好。丽丽妈妈, 真不好意思, 我没带好孩子, 刚才她额头碰了一下椅子。丽丽的伤我已经处理好了, 您看, 用不用去医院再检查检查?请家长做决定。当然, 如果很严重, 应该马上去医院。

教师4:晚上还要打电话慰问一下, 告诉家长:您放心吧, 明天我一定好好关注丽丽, 丽丽这样, 老师可心疼了。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要发自内心。并且在第二天丽丽入园的时候, 马上问问她, 现在还疼不疼, 老师给吹一吹 (或看一看) , 抱一抱。让孩子知道, 老师很关注她, 也很爱她。

教师5:但也不要过分关注, 免得让孩子以为老师做错什么了。

教师6:平时的工作中, 一定要提醒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并在健康活动中, 教给孩子与人交往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形成策略

1. 发生事故后, 要马上带孩子去保健室找医生, 如果问题比较严重, 要马上去医院, 并电话通知家长, 并且跟家长解释发生事故的原因, 要说明是自己没照顾好, 平息家长的怒气。

2. 家长来接孩子时, 一定要先说:“××表现很好, 但很抱歉, 我没带好孩子。”放下教师的架子, 并主动承担责任。晚上一定要打个电话慰问, 并在第二天早上见到面就问问情况怎么样。如果严重, 要到医院去探望。

3.处理好持续关注与宠溺的关系。可以关注, 但不要过分。目的是观察那次事故会不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注意事项:千万不要说“孩子没事”, 老师不是医生, 不可妄下断语。

情境三 (时间:早上七点半, 活动:入园)

强强的保姆小张带着强强来幼儿园, 小张说:“王老师, 今天吃豆啊, 我们家强强可不能吃豆, 容易呛着。老师, 可千万不能让强强吃啊。”作为老师的你, 如何与之做好沟通呢?

年轻教师扮演的王老师说:“小张, 豆类很有营养, 小朋友吃点儿豆类对身体有好处。”小张说:“我们家强强就是不能吃, 要是呛着了, 谁负责啊?”王老师说:“我们幼儿园做的豆是软的, 真的, 不会呛着孩子的。”“那也不行。”小张态度很强硬。强强也在一旁说:“我从来不吃豆。”

教师1:告诉保姆幼儿园是营养配餐, 都是根据孩子的身体发育特点精心制作的。

教师2:如果保姆态度恶劣并坚持不让孩子吃, 能不能说这个豆子真是软的, 要不您尝尝?

教师3:最好不要说, 这会激化矛盾。

教师2:不会吧, 我微笑着跟她说, 让她知道, 这豆真的很软, 小朋友是可以吃的。

教师4:她只是个保姆, 老师可以跟孩子家长沟通, 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营养膳食。并且说明, 我们幼儿园是两教两保, 孩子进餐时, 每张桌都有老师看护, 会关注到每个孩子的, 让家长放心。

教师5:不行, 保姆以为你找家长告状。

“是啊, 是啊, 就是这样的。”发生这个事件的班级老师发言了。“后来保姆到幼儿园跟老师说你怎么向家长告状呢, 认为我们排斥她。”“再后来呢?”大家都很想知道后续发展情况。“我跟家长沟通的时候, 先夸这个保姆, 比如强强很喜欢张阿姨, 她对强强可好了。并且在保姆送孩子来的时候, 不忘夸奖一下保姆, 如强强的衣服最干净整洁了, 每天都换新衣服, 你可真辛苦。这位保姆对强强确实很好, 强强也很喜欢她。时间一长, 她也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现在呢?”老师们还是很感兴趣。“现在对我们很客气。”现场又发出会心的笑声。

形成策略

1.让家长及保姆了解幼儿园的营养配餐, 吃得全面才会身体健康。

2.对待保姆的态度与家长一样, 耐心说明幼儿园的情况。

3. 与家长沟通时, 不要说保姆的坏话, 要维护保姆的利益。

注意事项:千万不能说“你就是一保姆”这样的话。

主持人:我们每个人每天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家长, 别人的问题对你是借鉴, 好的方法一定要学习、记住, 并灵活应用。最后, 送给你们一句话:“微笑吧, 它会使你和世界没有距离。”

终极策略

与家长沟通的技巧——首先要真诚,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表情。其次要掌握与人交流沟通的方法。第三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及自我表达能力。第四要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技能及素质。

3.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篇三

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是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与这么多的幼儿家长相处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幼儿教师比中小学教师与家长的接触频率要高得多。幼儿教师与家长如果能够互相站在对方的位置来看一看、想一想,就会对对方多一分理解与体谅。

一、以礼待人,微笑与家长沟通

首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从踏进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就必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幼儿教师这一个职业,除了教书育人以外,更是为孩子和家长服务的。其次,教师要学会微笑,在和家长交流时,一个友好的微笑和礼貌的点头,都能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这种特殊情况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孩子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最后,教师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礼仪。比如说与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并且要和他们平视,也就是要站起来或者让家长坐下来和你交谈。当祖辈的家长与你交谈时,要有礼貌的称呼,可以随着孩子一起称呼“爷爷或奶奶”,在迎接小朋友或是和小朋友告别时,主动回应孩子和家长等。

二、以积极、耐心的原则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相处的家长,他们一般要求很多,言语中充满了对教师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其实,这些家长往往是对幼儿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的类型。

我们班菲菲的爸爸,非常细心,一有问题就会打电话给老师,一天,他又打电话来问:“昨天中午,我们家菲菲吃饭怎么样呀?”我说:“还可以,不过鸡蛋她好像不愿意吃,自己倒掉了。”“哦,我回家问她今天饭吃得怎么样,她说,老师把饭倒掉了。我就是不相信,所以就打个电话问问老师。”听到这里,我心想:原来是考我呀!幸好自己对他够关注。在这件事情中,能发现教师对孩子的观察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细致观察,这样才能有理有据的回答家长们的问题。而且,在回答家长问题时,不能是一句“很好”敷衍了事,而要能够讲出孩子表现的过程和自己的客观评价,这才是家长真正需要的信息。越是常来与教师交流的家长,越能磨炼教师的耐心和责任心,我们不能把它看作是找麻烦,而应是促进自己改进,不断成长的途径。

三、以巧妙的语言与家长沟通

沟通需要教师巧妙地使用语言,针对家长心态说话,使家长容易理解,不能仅只停留在告状的层面上。首先,要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容易接受。其次,不要一开始就直奔正题,待家长的心情慢慢平静的时候再引出主题。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地等待老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老师先不说孩子的“错”,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通常情况下,家长会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师道歉,此时老师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老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老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老师关键是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沟通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

在沟通时,教师要常常换位思考,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相处,遭到家长误解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教师要主动反思,找到最佳方法。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的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心理上的距离自然消除,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家长沟通,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会十分融洽。

我们班的一位家长,她的女儿(熙悦),在户外活动拍球时,不小心摔跤额头上擦破了一点皮,放学来接时,看见了很不高兴。我是这样处理的:我把孩子的家长带到一边,对她说:“熙悦妈妈,对不起了,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在户外活动拍球,熙悦的球滚走了,去追球时,不小心摔跤碰到了塑胶地板上,我已经帮她洗过脸,带到医务室擦了一点药,回家给她洗脸时小心一点。”家长听了之后,看看孩子的头,说:“我看看,没事的,谢谢老师。”

4.家长如何与幼儿园进行有效沟通 篇四

宝宝上幼儿园了,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变成了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家长想要知道宝宝的一言一行,都需要和老师多多沟通。那么如何才能和幼儿园老师进行良好沟通?和幼儿园老师沟通要注意些什么?

01、与老师沟通态度要随和

不要等到孩子有了严重问题才去找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

02、客观看待自己的孩子

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错误是偶然所为。专家常提醒父母:“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

03、控制自己的情绪

幼儿园的老师都比较年轻,难免有时候看问题或做事情考虑不周到,或有些简单粗爆。当家长与老师的.意见有冲突时,家长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

即使家长很生气,而且家长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

04、顾及到老师的面子

即使家长希望老师听听自己的意见,也不要伤老师的面子。较好的做法是:首先要让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看法是正确的。当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是有道理时,老师是能够认真听取家长意见的。

05、适当透露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取得谅解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不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

06、承认孩子的不足

“我的孩子是很乖的,怎么会在幼儿园里调皮捣蛋呢?” 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对孩子最了解。每当老师对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时,家长往往很不高兴。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完全和在家时不一样,这样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

07、注意和其他家长的沟通

5.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篇五

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现在我们总觉得初中生很叛逆,其实是我们对学生不够了解。学生步入了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变化都很大。作为老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应该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老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伙伴,更是他们情感上的知心朋友。老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应该要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

一、用心倾听

如果不了解一个学生,又想和他说话,最好的办法是听他讲。讲他的家庭,他的生活,他的朋友,他的父母,他的趣事。只有走进学生的里,才能更好的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信任与理解

初中学生渴望友情,更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理解。渴望老师的理解、信任,期盼着和老师做真正的朋友。作为老师,由于传统上领导学生、唯我独尊的意识作怪,也常常把学生拒之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的机会,给教学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需要在心理上接纳他们,相信他们,关爱他们。只要老师敞开心扉,学生自然就会走进来。言语中信任学生,行为中关爱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老师就会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三、赞美和鼓励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赞美和表扬。作为教师,不应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舞。这些言语虽然简单,但能鼓舞学生的斗志,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能。

四、学会了解

了解学生是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我们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沟通达到最好的效果。平时应多与家长和科任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

初中学生相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观念已基本完成,但还不够完善,处理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团结他人,友好地与他人合作,才会克服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是很正常的现象,学生在这些矛盾中也很痛苦。每次和这样的学生谈心,我都会和他们耐心地交流,阐明自己的看法,消除学生的疑虑,用老师的情怀感化学生,用老师的人格影响学生。

三、生活交流

让学生追求美好人生,在与学生交流的起程中,我常常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了解父母当年生活的历史环境和窘迫局面,立志好学,用知识为人类创造财富。当老师把自己的经历告诉给学生时,学生也会把自己真实的生活展现给他的老师。

多鼓励、多夸奖,少责备、少批评。

6.任课教师与家长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篇六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怎么才能避免这些医患矛盾的出现,怎么去解决这些矛盾。怎么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和儿童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出现突发事件时怎么去应对,有哪些应对的措施和技巧。

首先:我们先看看产生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

1.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患者对就医环境、医疗护理技术水平以及服务态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护人员缺乏爱心和巡诊的频次。

2.医护人员专业水平欠缺

医护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虽然拿到一些学历和文凭但是不能做到爱岗敬业,专业知识没有和临床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医疗的成功率紧密联系在一起。

3.医患双方缺乏沟通: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没有详细告知,使病人未充分享有知情同意权,有的甚至未按照要求签定知情同意书即进行诊疗操作,从而引起一些纠纷的发生。

其次,计划免疫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医患矛盾,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项基本国策,这项措施的实施为我国广大儿童一生的健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医务人员有时会与儿童家长产生矛盾,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纠纷,影响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取得儿童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确保预防接种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下面就预防接种过程中影响医务人员与儿童家长沟通的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1 计划免疫过程中影响沟通的因素

1.1 家长的素质

1.1.1 家长对计划免疫工作的认知水平的影响

家长对计划免疫工作的认知水平是影响计划免疫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由于前来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都是由家长带来的,在进行预防接种时家长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是顺利完成接种的关键,如果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方式、方法和程序了解不够,对顺利完成接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1.1.2 家长自身素质的影响

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计划免疫工作顺利的实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工作中发现,一般情况下,文化水平高、自身修养好的家长基本都能积极协助医务人员顺利地完成接种,也很少会和医务人员产生纠纷。

1.2 医务人员的素质

1.2.1 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

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对顺利完成接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反应快、沟通能力强的医务人员和儿童家长发生矛盾冲突的较少,儿童和家长也乐于接受她的服务,其接种工作的开展也相对较顺利。

1.2.2 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

态度好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工作中发现,经常和颜悦色地医务人员会让儿童和家长愉快地接受服务,能很快的完成接种工作,产生纠纷的频次也相对较少。

1.2.3 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良好的技术水平是顺利完成工作的保证,技术水平差难免会让家长不放心,从而产生矛盾纠纷。

1.3 环境因素

宽敞明亮、秩序良好让人心情愉悦。工作中发现,当预防接种的儿童较多又安排不好时,就会造成拥挤、嘈杂的场面,此时很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应对措施

2.1 热情诚恳的态度

热情诚恳的态度是做好沟通的前体,医务人员在进行计划免疫工作时应采用热情诚恳的态度去接待每一位儿童和家长,这样儿童和家长就容易对医务人员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为下一步工作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服务态度的好坏也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

2.2 根据不同家长的年龄、文化层次及理解能力等方面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向家长介绍免疫程序和疫苗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时,应根据不同家长的年龄、文化层次及理解能力等方面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

法,要努力使家长能够尽快地理解和接受医务人员讲解的内容。家长提出问题时,医务人员应仔细倾听、耐心解答,直到家长满意为止。因此,医务人员要掌握高超的语言艺术性,一个有着高超语言水平的人,会使自己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耐心从容地应对家长的质疑

要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医务人员应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操作水平、计划免疫知识水平和语言沟通技巧,不断转变观念。要做到敢于沟通、善于交流,既掌握原则性,又把握灵活性,多一些耐心,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对个别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一些诸如发热、过敏等副反应症状,医务人员应镇定、从容地告知家长这是正常的药物反应,并告知其应该如何观察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家长安心,相反,面对家长的质疑,如果医务人员表现的恐慌回避,甚至急于推脱责任,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从而产生矛盾纠纷。虽然接种之前,医务人员已向家长做了仔细介绍,告知其常见的反应和处理方法,但是当真正发生副反应时,家长经常还是会不知所措,希望从医务人员这里得到合理地解释和正确的处理方法。因此,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从容镇定以及真心的安慰和关心,对解除家长的疑惑非常重要,是家长信任和理解的基础。

2.4 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去解决矛盾和纠纷

换位思考是要求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在计划免疫接种过程中遇到因家长不理解等原因产生矛盾纠纷时,医务人员不能一味地为自己辩解开脱,更不应该简单地去指责

家长,这样只能使矛盾更加激化。(你要等家长叙述完,听完他要表达的意思,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等他叙述完,稳定家长的情绪以后,在慢慢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大部分是由于沟通不良造成的,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大部分又是由于误会造成的,中国的语言丰富多彩,语言交际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具体运用时应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所以,当与儿童家长发生矛盾时,医务人员应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如果医务人员能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会对家长多一份理解,主动找出自己在矛盾发生中存在的不足,诚恳的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歉意,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谅解,这样矛盾的解决就会顺利的多。同时,作为医务工作者,只能要求自己多去换位思考,为儿童和家长着想,而不能要求家长为医务人员着想。还是那句话,我们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急家长之所急,解决家长困惑的问题,换位思考应当成为医务人员日常工作的自觉行为,并且融入到灵魂深处,只有这样,才能化解大多数的矛盾和纠纷,才能顺利地做好工作。

2.5 促进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是做好沟通的前提

医疗质量是指医疗设备设施和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做好沟通的核心是促进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关系到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医务人员工作的生命线,再好的服务态度,如果没有过硬的医疗质量做前提良好的沟通将无从提起,所以,作为医院应不断更新医疗设备和服务设施,作为医务人员应具有与该工作相关的特定的良好素质,如强烈的责任感、严格的慎独精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

娴熟的技术。

2.6 儿童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儿童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是做好计划免疫另一方面的重要因素,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除了上述措施外,政府和社会对计划免疫工作的宣传非常重要,宣传工作到位可以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能自觉自愿地配合计划免疫工作。总之,计划免疫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做好这项工作,加强和儿童及家长的沟通是重要的一环,作为医务人员在为儿童及家长进行预防接种时,每个环节都必须让儿童及家长确确实实感受到医务人员的真心关怀,切实提高服务质量。而作为家长,也要认识到做好儿童保健不仅仅是医生的工作,家长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家长和医生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接种,才能保证预防接种工作落实到位,才能确保国家计划免疫政策的顺利落实。

7.任课教师与家长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篇七

关键词:家园关系,有效沟通,思考与对策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与家长沟通的技能、能力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足见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在幼教中的特殊重要性。沟通是一种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观点、行为,在双向交流中彼此互相协调的默契。而要取得家园的有效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沟通的策略,取决于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亲密感情和良好关系。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是每个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应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了了解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情况,我园在内部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分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沟通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沟通方式,第三部分是沟通能力。从调查情况看,老师已经普遍认识到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必要性,这为做好家园沟通在思想上提供了保障。但是由于我园教师年轻,缺乏工作经验,工作中虽有良好的愿望,有时却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与家长的沟通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存在的问题

1. 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态度与教育方法的分歧。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方法和家庭中家长的教育方法发生分歧,产生教育不一致。如: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教育”孩子:别的小朋友打你,你就打他;而老师教育幼儿互相谦让,团结友爱。这样不统一的教育很难使家园形成共育的局面。

2. 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归因的矛盾。

如小朋友有打人的不良习惯,教师纠正多次,仍有反复现象。当老师向家长反映时,家长则说,这是在幼儿园跟别的小朋友学的。对此,老师和家长双方可能会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幼儿,不寻找具体的原因就把责任推给对方。家长可能会埋怨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不够关注,而教师又抱怨家长溺爱放纵孩子,等等。

3. 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

主要表现在幼儿园以幼儿教育为中心,老师习惯了“主动出击”,对家长要求这、要求那,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在被动服从的位置上,这也造成了部分家长的抱怨和不理解。

(二)主要原因

造成家园合作上存在的问题,固然有社会原因、家长原因等一系列因素,但教师方面却是家园沟通的关键因素。根据以上问题,分析教师方面的原因如下。

1. 教师观念有偏差。

一些老师认为,只要把孩子带好,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工作就行了,至于与家长有效沟通,是可做可不做的事。因而很难认识到家长教育资源的优势,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2. 教师沟通意识不够。

一些老师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认为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知识,不懂幼儿教育,和家长沟通难度大,效果不明显。

3. 教师缺乏耐心教育。

孩子有明显的不良习惯,老师缺乏耐心,把有过失的孩子、管不了的孩子推给家长。此时,家长或用暴力制服幼儿或认为老师看不起自己的孩子,于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矛盾自然也就产生了,家长也不会很主动地配合老师的工作。

4. 教师缺乏沟通能力。

主要表现在沟通的内容较片面,沟通的形式较单一,沟通艺术性较缺乏,沟通的频率较低。往往造成家长的误解甚至抱怨,使家长对老师失去了信任。

5. 沟通缺乏实效。

老师与家长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在家园合作中,一些老师比较关注各类活动是否已组织,以及活动的频率高不高,而较少关注活动的效果及影响力。因此造成了很多沟通和活动是表面上的完成,实质上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二、促进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思考与对策

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引导和帮助形形色色的家长共同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和分析掌握家长对家园共育的态度,并结合不同的家长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沟通策略,以使更多的家长更有效地参与到家园共育的工作中来。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有沟通的情感

1. 尊重家长,与家长建立平等友好关系。

尊重家长、与家长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是保证与家长顺利交流的必要条件。老师和家长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幼儿的教育者;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想培养好幼儿。因此,如果老师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听取家长的建议,乐意与家长交谈,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比如说你开学即将带一个新的小班,就像和陌生人打交道一样,和新生家长初次接触(家访),老师给他们的印象很重要,这时如果你拥有热情友好、亲切温和的态度,将会给家长留下“好相处”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你传达出的友好信息,揣测老师将来会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些都会成为今后教师、家长长时间相处、交流的感情基础。那么这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怎么营造呢?第一,学会“微笑”。微笑是一张名片,微笑的老师具有亲和力,在和家长交流时,一个友好的微笑和礼貌的点头,都能使交流、理解在良好的气氛下进行。第二,学会“礼仪”,比如说和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并且要和他们平视,也就是要站起来或者让家长坐下来和你对话;当年长的家长与你交谈时,要有礼貌的称呼,可以随着孩子一起喊“奶奶”或“爷爷”;在迎接小朋友或是和小朋友告别时,主动回应孩子和家长,等等。第三,注重形象。老师得体的穿着也是对家长的尊重。穿着得体、大方的幼儿教师总是能得到家长更多的好评。幼儿教师切忌打扮得过于时尚和另类,否则会给家长带来不稳重、不可靠的感觉,随之而来的就是家长对老师的不信任。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平等、尊重、友好的情感氛围,才能有利于老师和家长之间理解和信任的建立。反之,如果老师以居高临下的态度与家长沟通,就只会出现僵局。

2. 关爱孩子,赢得家长的积极主动配合。

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他们很关注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老师要真诚关爱每一个孩子,那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会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诚意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而与之积极配合。对于一些不太容易沟通,总是绷着脸的家长,老师也不能放弃,要以自己对孩子关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家长,让家长感到自己和孩子被尊重、被关注,真正在人格上平等,在情感上相容,在思想上交流。这样才有助于在和家长沟通中达成共识。

(二)有沟通的能力

1. 具有了解家长的能力。

教师如果具有了解家长的能力,那么与家长沟通就会减少不必要的障碍,交流沟通就会顺畅。这种能力包括:一是第一次见面时的了解能力。家长与老师第一次见面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老师应该从家长的问话、语气、动作中好好分析不同家长的心理,因人而异,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相结合,如:有的家长关注学校的伙食,有的家长关注学校的教学,有的家长则关注教师的态度,等等。了解谈话更有针对性,也更能引起家长的共鸣,赢得家长的信任。二是平时对家长的了解能力。对于家长的一些教养态度,老师也要尽可能了解,方法是从孩子的谈吐言行中,从与家长的短信、电话沟通等去了解。

2. 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

有的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往往人云亦云,缺乏对话题中心的把握,面对家长的问题不能给出专业的、深入的解答,使得家长难以产生认同感。因此,要想让家长信服师,老师就不能落伍,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不断学习,博学多才,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老师的教育思想应该是超前的,老师所采取的方法应该是行之有效的,这样与家长沟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三)有沟通的艺术

1. 对家长多信赖、理解,少指责。

每个家庭情况不同,一方面有少数家长或忙于工作,或忙于赚钱,家教意识薄弱,甚至有的全部托付给老人看管,对孩子只是生活上的关心,也不会与老师沟通。另一方面,有的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不会给孩子正确的教育。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溺爱,对老师怀有戒心,只要老师稍加严格,就认为老师跟自己的孩子过不去。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做法导致家长不能和老师配合。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双方心理上架起信赖、理解的桥梁。老师体谅家长,理解家长的难处,为家长着想,站在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家长反过来也会为教师着想,很多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如案例:学校的成长档案,家长抱怨老师怎么老是布置作业,老师抱怨家长一点也不配合,从来不做作业。这样抱怨下来只会增加双方的不理解和隔阂,还是没有解决问题。方法:老师首先应该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说明意义及方法。只有在家长理解基础上才会得到家长的支持。

2. 对孩子多表扬、鼓励,少批评。

心理学上有个实验:如果每天有人夸你一句,你的自信心、快乐指数和创造力就会保持在最好的状态。孩子成长的动力来自赞扬,他们渴望得到成人的肯定,尤其是教师的肯定。而家长往往深受中国几千年来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影响,更在意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他们因为关心孩子的在园情况,自然希望教师能够多谈谈自己的孩子,更希望听到老师对孩子的褒奖。有时这份心情会让老师烦恼:这些家长就喜欢听好听的。其实换位思考,你也会这样。因此,在与家长接触中,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夸赞,只要孩子有优点、有进步,就及时反馈给家长,并大大赞扬一番。同时老师也要肯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成绩,以及孩子自身的优点,这样不仅能让家长放心孩子在园情况,而且能提升其对育儿的信心,更能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家园共育的氛围。

当然,孩子年龄小,每个孩子都有缺点和不足,老师不能只报喜,不报忧。老师该如何与家长沟通呢?老师应该委婉地提出,而不是告状式或批评式的口吻。

3. 对自身多反思、研究,少敷衍。

同样一件事,不同的教师沟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老师要多反思、多研究,要把每一次的沟通作为一件事来认真做好。要注意以下细节。

(1)语言适宜。语速不可太快,声音也不能太小。尤其面对爷爷奶奶时,一定要吐字清晰响亮,语速适中,不然对方会因为听不清又不好意思反复追问而达不到沟通的目的,以致听错内容办错事。在沟通时老师的语句组织也应有讲究,避免随意性。例如:关于独生子女生活能力的话题,对家长说:“平常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应该没有问题吧!尽管您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管孩子。”或者说:“尽管您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管孩子,平常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相信你能理解和配合的!”前者对家长是怀疑的,后者则对家长充满了希望。

(2)耐心倾听。对家长的倾诉要耐心倾听,千万不能心不在焉,或只顾做自己的事,或者老师滔滔不绝一个人包办。这样会引起家长的反感,达不到好的效果。曾有家长对我说:“隔壁的某某老师多好啊,家长送孩子到班级总是很热情打招呼,可我们班的老师怎么那么忙啊,孩子送进去有时在做事情,没时间和我们交谈。”虽然家长的话比较婉转,但实质上家长就是对老师不热情接待孩子和家长有意见,对不与她沟通有意见了。

(3)注意观察。一是观察家长的情绪。当家长情绪不好时,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最好不要追着家长谈话,一些建议性的问题也最好等家长情绪好时再说。如果是家访,也要注意观察,家长有兴趣的、欢迎的,就可以多谈些,家长不欢迎的,简明扼要,说完早点离开。二是观察家长的特点。家长与老师沟通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有的健谈,有的少语,那么老师就要注意调节,对于会说的家长要给予空间,对于不会说的家长要有话题,引导家长说。对于脾气急躁的家长应多提孩子的长处,指出缺点时要委婉一些,便于接受。对于不重视幼儿教育,觉得孩子在幼儿园时就不用教育的,要向其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对于能正视孩子的家长可以直接说明孩子近阶段的问题并共同商讨对策。这就要求老师观察分析各类家长的心理,采取恰当的方式与之沟通。

(4)接受意见。在平时工作中,老师总有想得不周到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有时家长会对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老师要正确对待,善于接受,并勇于承认。首先是正确对待,要理解家长,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要正面去理解,要客观去分析,不要以为家长一提意见就是对你有意见、有看法,或者在园长面前说就是在背后说你坏话。其次是善于接受,对于家长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要乐于接受,一些不能做到的意见和建议也要耐心解释。最后,当发生一些事情家长有意见后,要及时检查自己的工作,并及时向家长打招呼,让家长体会到教师的诚心和诚意,从而理解和谅解老师,避免把事情扩大。

(5)经常联系。经常性地交流与沟通可使老师和家长形成随时交换意见的习惯,拉近家园间的距离,促使双方在育儿问题上达成共识。老师不能因为工作忙或怕麻烦不与或少与家长沟通。沟通的形式可以多样,如在可以在接送孩子时作短暂交谈,可以和家长互通信息,这类沟通更具有针对性、个性化。这样的交流,家长会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在心里就会认同你是一个会观察、有责任心的老师,对你产生信任感。

(6)相互帮助。做家长工作不是孤军奋战,老师作为当事人存在有些话不便说,有些事不便做的情况,同事可以作为客观的旁观者出面解围。很多老师都有同感:有的家长看不见平时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却很在意哪怕是一件不如意的小事,但是当事人的解释往往被家长当作是为自己辩护,难以扭转沟通局面。这时,另一位代班老师或者相关同事可以主动与家长沟通,先是耐心倾听家长的倾诉,对家长的意见和态度表示中立,等家长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跟家长沟通自己在幼儿园对当事老师和孩子之间良好师生关系的所见所闻,为家长和孩子平时的真实情况提供信息渠道,这种做法有助于消解家长激动情绪,进而冷静反思,尽快恢复良好的家园关系。

(7)维护尊严。涉及家庭隐私方面的问题,老师一定要为家长保守秘密,不要点名列举或与家长谈及其他孩子的缺点、其他家长的不足,只有注意维护家长和孩子的尊严,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赖。

8.任课教师与家长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篇八

【关键词】祖辈家长 年轻教师 沟通 信任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14-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搞好各项工作,促进幼儿园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家园共育的关键在于“沟通”二字,通过交流双方彼此的观点求得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那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应如何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呢,特别是与祖辈家长沟通,从而获得祖辈家长的信任呢?很多年轻教师都会有同样的疑问:为什么祖辈家长有事总是找自己的搭班教师(年长的教师),即使搭班教师不在,也要等见到了再说,为什么就不对自己说呢?这就是一个信任问题。

一、为什么祖辈家长对年轻教师不够信任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年轻教师,有的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在祖辈家长的眼中年轻教师自本身就是个孩子,在家还需要父母的照顾,怎么能照顾好孩子呢?

2.年轻教师,与祖辈家长年龄有一定的差距,交流起来会有所谓的“代沟”,双方的意见达不到统一,祖辈家长也不愿与年轻教师多交流。

3.年轻教师,社会经验匮乏,在与祖辈家长交流的时候,谈话的方式运用的不够恰当,有的时候甚至会“得罪”祖辈家长。

二、年轻教师该如何消除祖辈家长的这些疑虑,如何与祖辈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获得祖辈家长的信任呢?总结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年轻教师要尊重祖辈家长

尊重是相互的,对于祖辈家长,年轻教师应该学会尊重,把他们当自己的长辈,始终以尊重的态度与他们沟通,交流,长此以往,祖辈家长定能够感受到你的真诚,同样也会尊重你,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展开的谈话就会顺利的多,这也有利于教师对家长工作的开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和家长实际上是教育的伙伴,他们之间和合作关系,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早期教育——而努力,而相互尊重就是建立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

2.年轻教师要与祖辈家长保持平等的关系,保证交流渠道的畅通

祖辈家长年纪较大,受教育程度也相对父母家长较低,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能不被年轻教师认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年轻的教师千万能以教育专家自居,或者是在与祖辈家长的交谈中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要以平等的身份与祖辈家长交流。其实,真正的专家都善于把最复杂的道理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而供同行之间交流时使用的。所以,我们说话要看对象,只有让人一听就懂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3.年轻教师要真心理解并欣赏祖辈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关爱

祖辈家长对年轻教师产生的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意见和看法,其实都是从为了孩子的角度有感而发的,其实,没有几个祖辈家长是诚心要和年轻教师过不去的,如果我们能从个人感觉中超脱出来,从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同一问题,我们就会变的更加客观,处理问题是也就能更加有效了。毕竟我们都是经过多年专业学习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这种起码的专业素质!因此,在日常的接触中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祖辈家长的信任。

4.年轻教师与祖辈家长交谈时更应讲求谈话技巧

年轻教师,初出茅庐,缺乏谈话的技巧,讲求谈话技巧并不等于说话一定要圆滑、不着边际甚至言不由衷,因为在任何情况下人与人的交往都要以诚为贵,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知道,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措辞来表达,得出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在与祖辈家长交谈时尽量不说或少说“不能”、“不要”、“不行”等消极批评话语,多从积极的角度来评论或建议(如“要是你能这样就更好了……”“假如我遇到这件事,我会……”)这样的交谈更具有建设性,能够使谈话双方的焦点集中在要解决的问题本身,不会由于批评一方掺杂进消极情感体验而产生误解或隔阂,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9.怎样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篇九

第二,要注意举止端庄,医生的举止是否端庄会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

第三,与患者交谈的时候,应该保持目光的接触,目光接触直接能让患者感觉到是否有安全感。

10.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 篇十

为了有效地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幼儿园和家庭合力育人,老师必须与家长互相沟通,寻求有效的解决幼儿问题的办法。

第一,与家长沟通,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及地点。人人都有心理障碍期,也有情绪化或心情不佳的时候,那么此时不是与他交谈的适当时候。与家长沟通,应先间接地向幼儿了解其家中的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适合与家长交谈。

第二,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多数班主任在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原先准备的话还没说出来,只好闷在心理,回去再拿孩子撒气。不妨换个方式,班主任作个听众,如何呢?扬钦是我们班的一个学生。从开学到现在,这个学生的特点就是话特别多,上课的时候经常成为老师点名的对象。对于他的表现,我一直不满意,多次找他谈话,但每次都没有多大的成效。最后我请来家长,准备把这位学生这段时间的表现向家长数落一番。家长来了后,很主动地向我这个班主任了解情况,并将这位学生从小学一直以来的情况给我作了反映。从她谈到的情况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坏习惯。上课接下句、插嘴、讲话。这些表现并不是一时的反映,所以对于他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待。要准备好打持久战,切不可心急。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我见了家长就劈头盖脸地一番数落,又会怎样呢?结果可能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找到更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可见,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甚至作个听众也不错!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

第三,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 ,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 “护短”的粗鲁的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多数学生在学校作了错事之后是不会向家长坦白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驾驭好批评的艺术,用爱心感化家长,是他能理智地与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工作起来就容易得多了。事实表明家长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么,他的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也会相对较好。所以,班主任应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更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11.任课教师与家长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篇十一

一、引导家长了解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1.家园合作能有效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家园合作能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幼儿能够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有效沟通,感受到成人的关注、关心,使幼儿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把努力变成一种激励的方式,并最终转化为进取的实际行动。

2.家园合作能有效地强化教育的功能

幼儿时期是幼儿学习和生活上的懵懂时期,在家里的表现怎样,在幼儿园又如何,这需要家长和教师真正了解幼儿,并针对幼儿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而不是盲从地跟风攀比。因此,教师要引导家长重视家园合作,通过共同的努力,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让幼儿的发展、学习和生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家园合作能有效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在现实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仍采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观念。如果孩子最近表现不好了,就打;孩子犯错误了,还是打。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并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教学观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通过家园合作消除教育的误区

1.家园合作的目标不一致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同样,教师也希望自己班的每一个幼儿都出色,看起来目标相同,沟通交流应该没问题,但实际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家长和教师之间如果没有互相合作,会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

2.家园合作中,家长和教师过分直通

教师和家长既要站在合作者的战线上,又应保持距离。但是现在有的教师和家长接触时间久了,就自以为是的无话不说。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要涉及幼儿的事情就什么都说。当然,在父母面前说好话,孩子是喜欢的。但要是教师跟父母告状,父母再去训斥孩子时,这个孩子心理会怎么想呢?有一个孩子非常顽皮,学习成绩一直不佳。但孩子的父母和教师却相交甚欢,经常联系。于是,每每这个孩子犯错误时,不到晚上,他父母就知道了,并开始训斥他。有一天,当我想和他交谈时,他不理我,并一直说,“我最讨厌老师了,老师就知道告状”。听到这些,我沉思了很久,而他的那位老师听到后,应该也会有所启示吧!

三、在家园合作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1.在家园合作中尊重和理解家长

如何让家园合作更加有效,互相尊重和理解是前提。因此,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首先以家长的心境为突破口,真正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用心,以真心换真心,达到互相尊重和理解的目的。比如,我们班辰辰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孩子做错了事情也舍不得批评,在幼儿园也时常会去招惹其他孩子,让我们头痛的同时,我们也在想如何去帮助他。一开始跟他的妈妈交流的时候,她也不是特别在意,认为这都是教师的事情,然而跟妈妈多次交流之后,妈妈意识到与教师同步教育的重要性,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孩子有了很大进步。

2.在家园合作中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家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最主要环境。家长和教师便是这两大环境的主导者,只有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才能让家园合作更加有效。比如,我们班上有个孩子,从小她就非常喜欢画画,妈妈针对她的兴趣爱好,对其绘画技能进行了重点培养。但是,在孩子绘画技能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妈妈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针对这个情况,我及时地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和交流,提醒孩子的妈妈在关注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关注她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这位幼儿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交际能力。

12.任课教师与家长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篇十二

一、用爱心培养良好的感情, 让家长安心

首先教师要以热情、友好、耐心的态度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从一开始与新入园幼儿的家长打交道就要以真诚、友善、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家长和孩子, 用一颗爱心去关心孩子, 和家长培养良好的感情, 给家长留下良好的印象, 以后的交往中他们就会以信任、理解的态度来支持教师的工作, 这样, 就可以为今后的相处与交流打好感情的基础。

新入园幼儿大多都有入园焦虑, 家长也同样会有, 他们要将自己形影不离的“掌中宝”交给陌生人看管, 都会有些不适应、不放心。他们会多方问询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哭了没有?吃饭、睡觉怎样?表现如何?并且会观察孩子的表现, 感受教师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程度。因此, 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 给予更多的帮助, 引导家长和孩子尽快克服入园焦虑, 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以细心呵护孩子, 让家长放心

对于小班的新生来说, 入园焦虑最明显的就是哭哭闹闹的不愿和家长分开。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在孩子们入园晨检时, 除了语言、行为要有亲和力外, 事先还要准备一些能吸引孩子的东西, 比如小零食、小贴画、小玩具等来吸引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让孩子高兴、愉快地进入幼儿园, 融入集体生活, 这样, 孩子是面带笑容和家长说“再见”, 那家长就会感到放心;反之, 如果孩子是在哭哭啼啼的状态下和家长分开, 那么家长也会为孩子担心一天。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 因孩子多, 教师难免有照顾不周的地方, 因此在离园前排队清点人数的同时, 一定要对孩子进行认真的检查, 他们的小手小脸有不干净的地方, 要帮助他们清洁整理, 冬天的时候看看衣帽、手套、口罩是不是穿戴好了, 个别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可能有将鞋子左右穿反的情况, 要提醒孩子纠正, 让孩子们以良好的状态出现在家长面前。在家长接孩子的过程中, 要有目的地与个别家长交谈, 对孩子在幼儿园里突出的、反常的表现要及时向家长说明, 如午睡时孩子咳嗽、食欲不佳等等, 对于个别孩子常规需要加强改正的地方, 要婉转地向家长提出, 与之协调好家园配合共育的问题。

三、搭建家长参与的亲子平台, 让家长开心

(一) 班级创设家园联系之窗

在家园联系之窗定期张贴一些教育新闻、教育动态以及关于健康育儿等方面的知识和家教经验, 供家长学习分享, 定期贴出孩子们绘画、手工作品、活动照片等, 与家长共同欣赏品评。另外, 把班级电话和教师个人的联系方式张贴出来也是对家长的信任, 更方便家长有事及时与教师的交流。

(二) 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可以请几位性格爽朗、较重视孩子教育、时间充裕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 平时把家长共同关心的话题转达给老师, 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也向老师反馈。如果平时老师遇到什么难题, 可以请家长委员会出面, 大家共同出谋划策, 解决问题。

(三) 让家长参与、了解幼儿园生活

这些年来, 我园开展了家长开放日, 课堂风采展示、幼儿成果汇报、艺术周文艺汇演、诗歌美文朗诵等有声有色的活动, 让家长走进课堂, 及时了解幼儿园生活、见证孩子在园的点滴成长进步。平日里匆匆忙忙送完孩子就走的家长, 根本没机会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是如何过他们的幼儿园生活的, 所以请家长走进课堂, 让孩子向家长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经过这样的活动, 孩子们感受的是愉快, 家长收获的是喜悦, 增进了老师、家长、幼儿之间的亲密程度, 更方便家园交流合作。

四、掌握方法技巧, 让家长舒心

首先, 教师要学会微笑。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传递友好情感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和家长交流时, 一个礼貌的微笑和的友好的招呼, 都能使交流气氛更加良好, 使沟通更加顺畅有效。

其次, 教师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礼仪。比如说和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平视对方, 语言要柔和, 让对方感受到你倾听的耐心与真诚的态度;礼貌让座或请家长坐下来和你对话;在晨检迎接孩子或下午送孩子离园时, 热情主动和家长招呼回应等。

再次, 关注每一个孩子, 告诉家长孩子的点滴进步。在日常工作中, 注重孩子的安全、能力的发展、习惯的培养, 关注孩子在幼儿园内的表现, 多给与孩子肯定和激励, 让每个孩子在快乐中度过每一天, 以愉悦的心情离开幼儿园, 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和家长除每天接送孩子进行口头交流, 也要告诉家长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点滴成长进步, 这样家长会感觉他的孩子得到了老师的关注与关心, 在沟通上会更加容易;还可以通过各种家园联系方式, 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 赢得家长的支持信任, 让沟通在这样一种“一切为了孩子”的情感氛围下进行, 更有利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支持的建立。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以爱心去培养感情、以细心去呵护孩子、以耐心沟通家长, 再辅之以良好的态度、适当的礼仪、正确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得到家长的参与、理解、支持, 幼儿园保教工作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我说的只是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所做的一些细碎平常的事, 而怎样与家长有效交流沟通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去摸索和思考。

摘要: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 教师应掌握和运用一些沟通技巧, 与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 做好家长工作, 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支持, 形成强劲的家园教育合力, 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13.任课教师与家长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篇十三

3-6岁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亲子阅读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亲子关系,也可以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想象力以及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语言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等等。但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是致力于专业教育,因此在指导孩子阅读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例如:开设阅读角、绘本剧表演、开展好书推荐会、亲子讲故事比赛等来提高亲子阅读的质量。

一、开设阅读区角,为亲子阅读提供场所

阅读是一个用心感受的过程,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场地和时间都是适合阅读的。幼儿本就因为年龄较小,注意力没办法高度集中,加之嘈杂纷扰的环境,这种情况下的阅读是没有效率的。所以幼儿园可以在园区的楼梯拐角处,大厅角落和一些活动室开设阅读角、亲子书吧等,这样随处可见的阅读场所利于带动整个幼儿园的阅读风气。教师还可以在阅读的场所放置卡通垫子、小玩偶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先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来到阅读角落,随后再被丰富的阅读书刊所吸引。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晒晒我家的读书角”等活动来引导家长在家庭中为孩子创设有利于进行亲子阅读的读书角。开放的阅读空间为家长和幼儿的亲密接触提供场地,家长也会享受慢下来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二、制定阅读计划和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一)明确划定阅读的范围及内容

在幼儿园,绘本、连环画等书籍更受小孩子的喜欢,也是亲子阅读的首选材料。因为幼儿年龄较小,阅读能力比较弱,幼儿教师在选择一些亲子阅读材料时,要寻找一些主题明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绘本。例如《子儿,吐吐》,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作者取材非常巧妙,故事内容来自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吃瓜不吐子儿违背我们的生活常识,但是通常也没有什么大碍,对于缺乏生活常识的幼儿来说,就很容易犯下这样的小错误。可是吞下子儿又会怎么样呢?作品围绕这一有趣的事件,通过故事的主人公胖脸儿对“吞子长树”这一推断的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展开了叙述。再比如《小黑鱼》,故事描述了小黑鱼的兄弟姐妹们都被大鱼吃掉后,它独自在大海里四处游荡,看到了许多以前从未看到的事物以及最后遇到的另外一群小鱼,它教小鱼们积极想办法,最后带领小鱼们一起“变”成了大海里最大的鱼,吓跑了其它的大鱼,从此以后它们在大海里快乐地游来游去。这些故事的主题明显,主人公性格突出,故事画面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教育性。

(二)协助家长完成阅读指导

在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中,家长占主要位置,更多时候需要家长对阅读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整理,对阅读计划有一个清晰地规划。当然,家长由于经验不足,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部分家长不能够把绘本故事所表达的情感融入其中,而是把绘本内容平淡地从头至尾给孩子读一遍,这样的阅读过程对孩子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也有部分家长在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总是不断地向孩子提问,这样过度的提问可能会使孩子对亲子阅读失去兴趣,使之与阅读活动的初衷适得其反。因此,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家长会、个别交谈、家庭面对面指导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亲子阅读方法,帮助家长更好的进行亲子阅读活动。

(三)引导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书籍

以幼儿现在的年龄来讲,正是爱图爱画的阶段,适合他们的应该是典型绘本、玩具书或桥梁书等书籍,或者儿歌绘本、童诗绘本、科普绘本、生命教育绘本等适合陪伴幼儿成长的书籍。但是部分家长却为孩子买《千字文》、《三字经》等,这些书籍内容远远超出了幼儿的阅读范围,长期以往,孩子就会逐渐失去了对书籍的渴望从而讨厌阅读,然后产生逆反心理。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归根于家长给幼儿选择的书籍不当。如果想让幼儿更加喜欢阅读,就要选择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书籍。教师可以通过“好书推荐”“亲子阅读沙龙会”等活动来引导家长正确的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书籍。

三、普及家长对阅读的认识,提高家长对阅读的兴趣

有些家长可能由于不同的原因,对阅读活动不是很了解和重视,没有认识到阅读对孩子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在家中,家长都不重视孩子的阅读发展,在幼儿园就更不能好好配合老师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所以幼儿园可以适当组织家长,开展一系列育儿阅读活动,先提升家长的思想水平,随后带动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

14.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沟通 篇十四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沟通。结合自己这些年带班体会和借鉴他人经验,与大家分享几个案例,讲的不到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案例一:‚孩子是在进步的……‛

时间:一天晚上

地点:办公室

沟通方式:来访

刘兵(化名)单亲,父母离异后,他一直跟着妈妈,妈妈是靠路边摆地摊卖小吃养家糊口。她对孩子要求很高,管得较细,在她管束下,刘兵缺少些男孩儿的灵气。从小学到初二刘兵一直在妈妈的监管下学习,初三他母亲为去深圳打工,刘兵的学习成绩一下下滑很多。上高中后她还回到洛阳靠摆地摊养家糊口。一天晚上晚自习时间,刘兵妈妈来学校找我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我如实地告诉他,情况不是很好,她很急躁,向我大吐苦水:为了自己孩子她已经牺牲了很多,自己一天到晚要盯着孩子,希望他成才,花了精力却没成效,她很困惑。我认真地倾听,并时不时地安慰他:‚孩子是在进步的,你的努力不会白费,不急,孩子路长着呢,慢慢会好起来……‛同时给了他一些教育建议,建议改变观念,适当放放手,让孩子有呼吸的空间,信任孩子和老师等等,在我的安慰中他渐渐平静重新充满希望,愉快地离开了办公室。

分析:案例中是个自卑型的家长。这种类型的家长的心理特点是自卑、退缩。他们经常挂在口边的是‚我也没办法‛‚我已经‛‚没有用‛等一些消极的绝对的话。他们通常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依赖性也比较大,但他们关注孩子,期望值也很高,急于求成的心态比较严重,换句话说他们自身的压力是比较大,这种压力也会传递给孩子,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策略:抓住‚三多‛:多倾听、多理解、多提建议。

‚多倾听‛是因为此类型的家长心中多有委屈,觉得无助,他们需要倾诉,需要释放压力,作为教师我们要懂得倾听,倾听就是尊重的表现,而且在他们的倾诉中我们可以掌握很多有用的信息,对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多理解‛从他们真诚的倾吐中我们接受到最基本的信息就是他们在寻求教师的理解,是的,我们应该去理解他们,抱怨自己无能的家长他们的态度其实是积极的,只是教育方法不科学,效果比较差。教师与他们交流可以用肢体语言或口语去表示理解。

‚多建议‛此类型的家长和学生一样渴求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不妨多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就会像买了一本好书一样感到内心的充实,比以后继续与你沟通。

案例二:爱与放任不同

时间;一天下午放学

地点:办公室

沟通方式:约访

‚您的孩子上课玩扑克。‛我一边说一边观察王鑫爸爸的脸上的神情。

‚那一定是这节课没意思。‛王鑫爸爸满不在乎地说。(不想沟通)‚呵呵,那孩子如果‘挑食’就由他去了?‛我反问到。

‚玩扑克嘛,我小时候也玩,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再说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说多了不好。‛王鑫爸爸一本正经地说。(有点要沟通地意思)

‚王鑫挺聪明的,我们很喜欢这个孩子,都希望王鑫好,将来成人又成才,现在是发现他有不良习惯,而且这种习惯会影响他发展,所以才找你的,在我们共同帮助下,王鑫会更优秀的,你说呢?‛我笑着说。(寻找谈话的契合点)

‚对,对,好多老师这样说我家孩子聪明但调皮,身上有不少毛病,让老师费心了!‛王鑫爸爸总算正面问题了。

‚其实,你说的没错,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但仍需要我们成人的引导,放风筝还要拉根线呢,您回去和孩子一起玩扑克时,顺便告诉他要尊重老师,尊重别人劳动!‛我乘胜追击,道出谈话中心。

‚好,好,我回去好好和他谈谈!谢谢老师的关心和指导!‛ 分析: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溺爱型的家长开始是比较难沟通的,因为溺爱而不正面问题,推卸责任,通常这样的家长自尊心较强,也缺乏对教师的信任,没有安全感,有时还会‚找茬‛。但他们错在‚溺‛而不是‚爱‛,所以要与他站在一边,他才会与你沟通。

策略:与溺爱型的家长沟通要从‚爱‛找契合点

肯定孩子是一种爱——敲开家长心扉的金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个教育者“不仅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③。为了增强合力,教师要争取与家长在情绪、情感乃至意识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刚才的案例我就是抓住了王鑫聪明这个特点,并直接表明对这个孩子的喜爱从而找到契合点的,使与家长的沟通建立在愉悦且相互接纳的情绪基础上,沟通起来更畅通更有效,接着提出症结所在,家长也不会觉得难堪了,反而反思自己主动解决问题。接下来家长态度越来越好,对老师的建议欣然接受,虚心配合老师工作。

承认问题是一种爱——彼此信任的良方。教育教学是残缺的艺术,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作为终生学习者的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也要这样看自己,无可否认地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专业成长中的问题。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用商量和气的口吻向家长反映其孩子真实的情况,不能夸大,更不能捏造,不能训斥责备,更不能情绪失控破口大骂,那样既有损教师形象,又对问题的解决毫无意义,只会激化矛盾,造成家校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在沟通中教师和家长立足与孩子的健康成长,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谈话才是有效的。

案例三;让我们更加了解 时间:一天晚上 沟通方式:电话联系

陆小曼(化名)经常算错题,那天有道计算题写错后订正,然后让她做了几道同类型题,写着写着又错了。她是个聪明灵活的孩子,理解力很强,思想比同龄人有深度,可是总粗心。于是我联系了家长想了解一下小曼的家庭情况。在电话中我了解到小曼的家庭里许多亲友都是教师,爸爸妈妈文化水平也很高,他们比较推崇民主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勤说多做,难怪小曼那么能干,多才多艺,而且有思想。他们反复提到教育中对孩子一些规范要求松了些,导致孩子过于大大咧咧而不注重细节,所以老粗心,希望我能帮他们严格要求小曼。我聆听他们的教育经验和他们在教育中的困惑并约定长期联系探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问题。

分析:有文化,有教养的家长反思内省的能力比较强,他们通常有一套自己认可的教育方式,并知其弊知其利也有其惑。在他们的心中,每个教师都是孩子所在年龄段所应受教育的专家,所以是比较谦虚的。但不代表他们无所知,相反学问型的家长所拥有的学识、阅历、经验等正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策略:沟通有主题,倾听要虚心

沟通要有主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跟有学问的家长沟通比较容易,但有效性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主题不明确,天南海北地探讨教育问题,脱离了孩子实际要解决的问题。

倾听要虚心。我们尽可能地如实反映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主动请他们提出措施,认真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的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这里只举了三个在平时沟通中比较典型的家长类型,在与他们的沟通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使沟通无效的障碍,比如依赖导致的单相交流、自我为中心的拒绝交流、无主题的泛泛而谈等。而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障碍都被排除了,总结一下,有效的沟通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尊重是前提。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在家校沟通中发挥作用。教师与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无论家长健康与否,贵贱与否,文化水平高低与否,教师都应当一视同仁,以诚相待。

二、了解是基础。

了解家长心理,‚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三、沟通是关键。

信息技术日益发达,沟通方式也日益增多。可以使用电话,家访、家长到校、微信、博客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式,只要平时注意合理运用或开展有效生动的家校活动,定促进家校关系和谐的发展。

在家校合作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类型家长。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工作性质不同,对孩子的期望不同,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也就不同了,我们必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让我们共同架起家校合作的美丽桥梁!

上一篇:酒吧咨客部岗位职责下一篇:金匮要略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