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课程改革(精选10篇)
1.成果导向课程改革 篇一
课程改革成果奖励制度
为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课程改革中去,使课程改革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课程改革成果奖励制度,奖励在课改工作中有突出贡献人员。
一、优质课堂奖
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优质课大赛。根据评委打分,评选出一、二、三、鼓励、展示奖。并颁发荣誉证书和一定的奖金。一等奖1000元。二等奖800元,三等奖600元,鼓励奖400元,展示奖100元。(详见优质课竞赛方案)
二、精品课程奖
学校鼓励教师打造精品课程。对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的课题组成员给予20000元奖励。对获市级精品课程的课题组成员给予12000元奖励。对获校级精品课程的课题组成员给予5000元奖励。(详见精品课程建设管理方案)
三、校本教材开发奖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校教材。对被确定为校本教材的编写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每万字300元。(详见校本教材编写管理方案)
2.成果导向课程改革 篇二
一、成果导向教学的基本原理
成果导向教学, 是指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学习目标或学习成果为导向, 指引学生学习方向, 促使学生自我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1]。成果导向教学具有一定的主体性、指引性、目标性等特点。主体性, 是指学生在成果导向教学中占主导作用。指引性, 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向具有明确的成果导向性。目标性, 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应该达到所要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高职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 理论与实践不能实现并轨
会计专业是高职教学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实现并轨的重要连接点[2]。然而, 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充当教学主体, 仍是一如既往地进行灌知识、灌方法的教学方法,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和消化教师填充在大脑里的知识, 无法展现学生自我的能动力和积极性。理论知识固然重要, 但却无实践的考证, 则会成学生的一种记忆, 而不是能力。故而, 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对理论知识耳熟能详, 却对实践操作无从下手。长此以往, 理论知识显得空乏无力, 对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竞争力具有很大影响。
(二) 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陈旧单一
当前, 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中, 教学方法仍是老一套的灌输知识教学, 无法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限制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对学术的发展往往无法进一步深究。在许多高职院校, 表面上校园规模巨大, 外貌华丽, 实际上教学设备仍是老一套的黑板和粉笔相结合的模式, 更别谈多媒体的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建设经费奢侈浪费。
(三) 教学水平不强, 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许多高职院校, 教师既有毕业后留学任教的学生, 又有从基层教学转型的老师, 导致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 理论显得空乏无力, 实践显得探究不足。甚者, 教师的知识封闭不前, 严重缺乏对专业发展的把控, 致使学生消化的知识过于陈旧, 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 对学生就业前景极为不利。
三、有关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方法和策略
(一) 以就业为指引使教学更富有实践性
就业, 是学生步入社会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是学生在社会生存到生活的关键。会计, 是一门非常接地气的课程。所以,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 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对课程设置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 充分考虑设置的课程是否符合市场需求[3]。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发展为前提, 设计富有实践操作性的教学方式, 例如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介绍学生进入某企业的会计岗位, 以实际操作为教学方式, 使学生明白要想胜任会计岗位工作所要具备的何种知识和素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如何应对就业困难问题, 使教学不再是空谈, 更加具有实践操作性。
(二) 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
在高职会计教学中, 成果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制定详细周密的教学计划。通过教学计划的落实,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完成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目标, 让学生能熟练地操作会计软件, 具备出会计人员处理数据、管理数据、运用数据的能力, 并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知识的习惯。教师要适当地疏导学生的学习烦恼,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让其明白为将要达到的学习成果做好何种准备或分析已经达到的学习成果的原因, 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促进相互学习和进步。
四、结语
在高职会计教学中, 成果导向教学具有很强地学习指引性。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由教导改为指引, 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会计知识;教师必须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 对学生学习节奏进行合理地把控, 帮助学生系统化地学习;教师必须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统一, 帮助学生实践与理论相接轨。所以, 成果导向教学对高职会计教学改革具用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玮.论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模式的优[J].财会月刊, 2013, 05 (11) :13-14.
[2]郑津, 张坪, 杨梅.利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课程考核式的探索[J].亚太教育, 2012, 11 (02) :12-13.
3.成果导向课程改革 篇三
关键词:成果导向;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0-126-2
0 引言
成果导向教学模式是以每一人都可以学会为基础的,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对于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众多不足之处,同时还能促进课程教学改革,良好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使得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高职会计教学活动中去。所以对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会计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 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会计专业是高职教学结构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但是对于以往高职会计教学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着较多不良问题,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也有待提升,只有对这些不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有针对性、目的性地促进高职会计教学改革,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促进高职教育不断发展。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性地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注重理论,实践教学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大量理论知识灌输。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了主体,学生只能被动的吸收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不能良好呈现出来。理论知识教学虽然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并不能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而且长时间作用下还会削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学生的学习成效会受到影响,而且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也会受到损害[1]。
1.2 职业教育理念过于落后
现阶段,我国对于职业教育发展非常关注,无论是在政策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扶持力度,高职院校的教学规模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进步。但是办学规模的发展并不代表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很少有高职院校具备属于自身的教育特色,更多的是进行办学模式的重复操作。只是为了办学而办学,没有以成果为导向,或者注重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1.3 人才培养方向出现偏差
现阶段,我国众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都是针对社会中型企业会计人才需求为参考的,对于社会中小型企业会计人才需求并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如果好高骛远一心向着高端企业输出高级会计人才,那么必定会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较差。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以成果为导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融合,从而合理、科学的进行教学方案制定,严格把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所占比例,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2]。
2 成果导向教育概念阐述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活动的实际落实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习到相应的成果。成果导向教学模式中重点强调通过教育活动落实,让学生学习到怎样的成果。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的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使得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成果导向中“成果”二字就是代表着学生的学习成果。这里指的学习成果并不是学生学习活动开展前累积的,而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成果不仅仅是学生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有所了解,而是将知识转变成为学生自身的能力,要求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真正的做到融汇贯通。成果需要兼顾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和技能,也就是注重学习成果的实用性,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成果导向教学模式要求人人都可以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更为良好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同时还强调个性化评定,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存在的,依据学生的个性化评定因材施教,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引道学生对不良学习状态进行调整[3]。
3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应用原则
3.1 清楚聚焦
高职会计教育工作人员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聚焦在学生经过学习过程能够达到的最终学习成果,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得学生可以将目标也同样聚焦在这些学习成果上。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清楚的阐述,同时积极的帮助学生扩展知识层次,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清楚聚焦也是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最基本原则,主要是因为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将其作为教学评价工作开展的设计和考核标准,使得多项学习活动开展更加具备协调性。促使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都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展现出来。学生和教师都会享受这一过程,会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使得教师与学生共同享受教学活动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3.2 扩大机会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无论是在教学时间还是在教学资源方面都需要做充足的准备,使得每一学生具备达到学习成果的机会。教师需要注重因材施教,不能在同一时间范围内为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满足高职院校会计學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学习信心,学生可以相信自己可以达到预期制定的学习成果。
3.3 提高期待
教师需要提升自己对于学生的期待值,并且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挑战目标,鼓励学生向着更高层次进军。教师提升期待具体需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教育工作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执行标准,使得学生经过学习过程后可以达到更为良好的水平。第二方面就是会计教育工作人员需要排除学生迈向成功的附加条件,使得学生勇于攀上更高峰。第三方面就是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的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4.1 教学内容安排
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会计专业教育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合理、科学的制定成果目标,会计信息系统学习成果目标制定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使得学生可以熟练的操作多种会计应用软件,具备会计信息处理、管理企业经济业务的综合能力,在工作岗位上帮助企业财务业务实现统一化管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目标意识,让学生充分认知自已应当达到的学习成果,并且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合理化的安排,充分尊重学生在课程教学中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4]。
4.2 调整课程内容和学习过程
会计专业教育工作人员在完成成果目标制定后,需要积极落实的就是课程内容调整工作。课程教学实践就是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成果目标进行制定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所设定的第一个成果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能力,需要将企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实际需求为标准,设定一个系统性的业务,让学生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进行模拟,加强学生对于系统软件的熟悉程度,促使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3 明确课程教学重点
高职会计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可以掌握账务管理、薪资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等众多内容,注重体验式教学,使得学生在对业务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于各项业务的管理能力,感受到信息技術对于促进企业经济业务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和自主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流程进行深入分析,制定良好的财务信息管理落实方案,为企业领导人员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5 结语
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对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充分尊重,可以弥补以往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众多不足,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融合,从而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水平可以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 文 献
[1] 陈文涛.《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3(03):15-17.
[2] 徐玮.论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模式的优化[J].财会月刊,2011(15):56-58.
[3] 李贤凤.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学习研究[J].亚太教育,2015(19):103-105.
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成果 篇四
国际语言学院
王妍
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都需要把英语这门必修课的重点集中在如何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这方面。而从教学目标与要求上来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遵循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为前提,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地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未来工作需求。一. 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及不足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一般围绕着三T教学原则展开的,这三T分别是Text-based(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中心)、Teacher-based(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主体)、Test-based(教学质量的评估以四、六级考试作为参考的主要依据)。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各方面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为应试而教”倾向的影响。长期以来, 传统的应试教育, 一直困扰着教育的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以考试考级为最终“指挥棒”, 教学的过程仍然是———上课老师讲, 下课学生背,平时做习题, 目的是考级。这样, 表面上看, 老师们的任务完成了, 学生们短期愿望也达成了, 但是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忽视了学生需逐步具备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在职业范围内运用这门语言的能力, 难以满足时代对既有技术又有能力的复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对于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 应试教育从根本上束缚了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教学效果都受到了影响,最终将会被淘汰。
根据该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结论,再结合实践教学研究总结,关于今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特提出以下三点建设性优改革方案: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那么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活动的保证。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并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教师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播者、知识权威、课堂主宰者向协调者(coordinator)、组织者(organizer)、资讯者(counselor)、评判员(judge)、参与者(participant)过渡。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查找出自身存在的不适应角色转换要求的因素, 加强自身学习, 拾遗补阙,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勇往直前地迎接新的挑战。教师不仅仅要在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更新,在知识结构上也不能落后于时代。现在属于信息时代, 科学技术和知识已是日新月异, 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 更新知识结构, 以适应信息时代地步伐。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时间逐步缩短, 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教学目标, 公共英语教师还需要拓宽知识结构, 努力了解并具备教学对象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 积极向“双师型”教师靠拢。
2.构建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包括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等,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最终把学生的创造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a.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并达到这个目标
以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对听说读写采用分别授课的形式,为了适应当前高校扩招的形势,更要实现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可将课程分别设置为读写和视听说两种课型,授课班级按照课型特征编成大班和小班。
b.教学内容应把职业英语教学与基础英语教学区别开来
所谓“职业英语”, 即一种与日常英语相对的概念, 在英语中也叫“workplace English”,其是适用于正式工作场合使用的英语, 与GRE、托福、大学英语四六级等传统英语考试是不同的, 职业英语考试专为那些工作中需要使用英语的人士设计, 它更注重语言的应用性, 注重听、说、读、写、译的均衡发展, 更加强调一个人在现代工作环境的综合语言能力。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能力, 是综合素质和兴趣的长期积累过程。大学生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后, 再进行职业英语培训, 解决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 学生在具备一定英语基础后,要切实加强职业英语培训, 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如此。“拥有职业英语证书的应聘者, 将会受到优先考虑。企业和应聘者个人将会为此节省很多成本”。这样, 不仅能够有利于达到高职英语学习的目标, 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就业并适应社会的需求。但他同时也提到, 如果单纯追求职业英语, 而不去关注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那么则会造成“空中楼阁”。因而, 职业英语理应成为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一部分。
c.采用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教材
应采用经国内外教学理论的研究,根据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环境与特点,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符合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发展趋势的教材。比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高职英语》等。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选用不能以《大学英语》、《核心英语》或其他向普通本科或专科教学内容靠拢的一般英语教材。其缺少了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与岗位响联系的实用性, 不能体现高职英语的特色, 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其教材的选择要贯彻针对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思路, 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为首要目标, 所选用的教材要突出交际性、实用性和知识性。d.采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打破了英语教学的时空限制,充分体现了资源共享。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 呈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带人了绚丽的彩色世界, 而且图文声像并茂, 直观动态, 富有表现力, 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 学习形式灵活多样, 教学活动中, 学生全部感官参加学习, 而不是单用听、视、触、动中的一种或几种感官, 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 课件中形象的动画、适当的交互, 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活动也事半功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为每一节课板书和讲解占去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授课信息量受到限制,且只能靠教师的口头描述和学生的凭空想象去理解。如今教师可利用电子教材,网络教材,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实现非线性教学,共享优秀的教学成果,这大大扩展了单位时间的授课信息量,也丰富了教学的内容。
互联网能搞提供真实交流的情境,为教师个别辅导,实施因材施教拓宽了途径。例如, 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研究性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课后利用互联网和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提出问题, 针对问题自己去收集、分析和选择信息资料, 并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从而进一步地获得新的知识。这一过程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老师还可以设立自己的email或创建自己的博客, 来与学生进行即时的交流, 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包括进行心理咨询。3.实行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评估体系
5.小学教学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 篇五
小学教学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 本校教学课程改革的实践反思
徐宏程
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中心小学校
小学教学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 本校教学课程改革的实践反思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也从一个小伙变成一位不惑的大叔。作为新课改的鉴证者,我感慨很多,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主体的改变。
二、教师思想的改变。
三、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能力的改变。
四、教育资源的概念。
一.教学主体的改变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一,更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处于弱势地位,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学。这使教学的质量打了很大的折扣。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能力。
以前我是教体育的,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主体地位成为我要思考的问题,比如在教授前滚翻时,我就拿来一个球体和正方体,让学生投掷,看哪组物体静止后距离更远。学生还没做之前就嚷:当然是球体更远。我们试了一下果然如同学所料。我还大大的表扬了他们。接下来,我就说今天我们要学习前滚翻。根据球的原理我们是否能把这个动作做出来呢,同学们有的大胆尝试,我在一旁指导,最后成功。我说这名同学是全班第一个把理论变成现实的人。时间一长,同学们上我课时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主动,教学一下变得生动起来。
二.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学中,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的,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以教应坚持为学服务,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成为自身学习的主人。
在新的标准下,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相信他们,潜能无限,人人可以创造,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要立足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完善人性,构筑健全人格,要面向社会,既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也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我现在是一名班主任,也是一名村小校长。我在同全体教师开会时,就把全面人才观作为我们学校的重点。我们的口号就是“我们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爱因斯坦,但我们至少要让他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我们学校的新老师都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认可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
三.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能力的改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小学学段的孩子,年龄比较小,在课堂上实施亲自动手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胜过老师一遍一遍的讲,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
我的做法就是在数学中,利用游戏实践,提高学生参与度。在语文中,我的办法是课本剧,把学生分成各种角色扮演,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四.教育资源的改变
课改十年,教育资源改变给我印象深刻,我上学时,烧豆梗苞米瓤子,我刚上班烧煤炉,而且是铁的,不用自己搭,不用糊窗户缝而是蒙塑料布,而现在呢,我们住在有暖气的房子里还不用自己烧,仅十年我自己都有点不相信了,不可谓改变不大。
可这改变不是最大的,改变最大的是网络,它将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展现在我们眼前,真是在十年前的我不可想象,以前出去学习听专家讲课,能让我兴奋好一阵子,现在我想看全是国家级教授几天都听不完,让我们和世界教育没有距离,提高了教师的眼界和素质。
6.参观改革成果心得体会 篇六
11月16日,商贸管理系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太仓市电站村新农村建设成果,增强支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效性。几年来,电站村党支部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根据村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富民、强村、生态、文明、和谐工作目标,不断推进农村各方面的建设,带领村民坚持科学发展,实施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电站村的村容、村民的收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加快了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一切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出发。新农村的新,新在了环境,新在了农村发展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和谐社会的要求。村里通了水泥路,家家户户建起了小别墅,房前房后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金秋时节,果实挂满枝头。电站村的变化是党的富民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缩影。参观活动,让大家亲眼目睹了我市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参观结束后,我系全体党员在电站村会议室与电站村工会负责人、卉贤小学校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过交流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交流会上商贸管理系党总支书记顾晓伟同志要求每一位党员教师要身先士卒,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教育部、教育厅的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努力抓好常规教学工作,积极投身课改洪流,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企业适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努力奋斗。要向卉贤小学的同仁学习无私奉献,建设大爱校园。顾晓伟书记还表态:要让我们的学生支部与卉贤小学结对子,共同绘制这美好的蓝天。
离开了电站村,商贸系党支部一行还实地考查了太仓金仓湖生态项目赤足公园,通过现场办公我系旅游专业已与金仓湖生态项目组达成共识——金仓湖生态公园作为我系旅游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我系旅游专业提供认识实习、整周实训、毕业定岗实习,为我系同学提供勤工俭学机会。
7.成果导向课程改革 篇七
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要求教师要清楚聚焦于学生在一段是学习经历后所达成的最终学习成果。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发展知识、技能和个性,使他们能够达成预期成果。成功导向教育对教师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建立一个清晰名曲的学生学习成果蓝图,以此作为课程设计、教学授课、学习绩效评量的起点;其次,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评量设计,都应以学生能够成功地展现学习成果为前提;最后,教师应自始至终以伙伴关系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目的是协助其达成各阶段成果,并共同分享喜悦。
成果导向课程开发是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各环节的重中之重,该环节既是直接影响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原因,也是辐射其他各项改革措施的核心所在。成果导向课程开发主要包括培养目标的建置、核心能力指标的建置、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大纲开发、单元教学设计开发、教学评量等关联步骤。在每一个步骤上,黑龙江职业学院教师广泛参考台湾南华大学、建国科技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的教育改革成功案例,引进了课程地图、检核表、雷达图等更高效的设计手段和表达技巧。
三、自动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下面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自动控制技术》为例,诠释成果导向课程大纲的撰写方法。
1.课程描述: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熟知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学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能够正确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借助仿真软件建立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合理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实现对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的正确分析。
2.教学目标:能正确分析自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善用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和频域特性法,能建立简单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借助仿真软件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能正确分析简易热水器温度控制系统的性能,连接电路,具有分析典型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教材内容大纲: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自动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仿真软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
4.教学方式:教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实作学习。
5.学习评价
平时成绩(40分):
(1)出席率10:基本分10,缺课每次扣1分、迟到、请假、聊天,每次扣0.5分。
(2)课堂表现20:基本分7,全勤、勤作笔记或学习态度,各酌予加分1至3分。
(3)若出席率扣分扣完,得扣到课堂表现及平时成绩里面的口语评价。
(4)课堂上课发言、参与讨论:基本分5,每次参与讨论各酌予加分0.5至1分。
期中成绩(20分):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利用PPT或展示图做口头报告。
期末成绩(40分):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项目报告形式。
6.进度表
8.成果导向模式下的案例教学实践 篇八
关键词:程序设计;成果导向;实践教学
一、课程简介
程序设计基础综合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课程,是学生在学习完“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后的一次全面综合项目训练,“程序设计综合课程设计”不仅培养对综合程序设计的初步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基于结构化的小型项目开发流程,其中包括功能分析、模块划分、简单算法设计、编码实现;学习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掌握软件开发中的问题描述方式。
二、存在问题
以“成果”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实践已在本课程中推进了两年,成果规范性和评价标准都已完善,从成果质量及学生评价看,“成果导向”的评价体系促动了学生的课外主动学习、强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改革成果值得巩固,同时在“成果导向”模式下,教学遇到诸多新问题:①由于该课程课堂学时较少(共32学时),而在成果评价标准“关联递进式”的压力下,学生和老师都希望通过课堂传递尽可能多的技术知识,造成课堂教学任务繁重,而学生则普遍感觉课堂信息量过大,实际有效接受少。②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由于不同案例核心数据结构各异,教师对各个案例教学基本采用“全扶植式”教学,完全扶植的“案例学习”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牺牲了学生的创新思维。③课堂气氛沉闷,趣味性较差。本课题是对“成果导向”模式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进一步积极探索,以期改善课堂教学,优化课程整个教学体系。
三、改革实践
本次改革希望在“成果导向”的教学积累基础上,结合有效教学原理(如下图所示)(有效教学应该是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的最佳匹配组合),建构程序设计基础综合课程设计课程的有效案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分解论证、构建有效的课堂案例教学,深化成果式的教学评估方案),并最终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手册。
■
图 有效教学原理(Richard E. Mayer,2010)
1.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有效教学原理”,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服务,针对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确认所有教学内容完全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分解分析的过程,也是对教学内容确立的论证过程。经过论证,最终确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围绕三个项目(《通信录管理系统》 《家庭财务管理》《时钟图形》)展开,三个项目除功能外,核心数据结构、甚至界面模式都完全不同。
以下以“通讯录系统”展示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如下表所示)。 ; ; ; ; ; ; ; ; ; ;■
2.教学方式方法选择
有效教学原理中教学实施是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保证,教学实施应该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根据表中技能目标和素质培养目标要求,并结合案例课堂教学现状,提出几种关键的教学方式方法以促进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保证建立起以学习者为主导的合作式、研究式学习组织,保证学生课堂内有效接受,改善课堂氛围。
(1)引探导学的课前教学。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是合作式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案例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个教师发挥着领导案例讨论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还要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藏的各种因素和可能性。所以课前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起决定因素。
(2)质疑问难的课堂讨论。课堂中开展讨论环节、小组间或师生间通过质疑问难来改善沉闷课堂,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激发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还能高效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是讨论课开山的环境保障。同时在讨论中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
(3)自主归纳与演绎。教师在课堂的讨论中所起的作用是一个讨论结果的判官,还是一个辩论主持人,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这就是“启思”,让学生在讨论中启发自己的思想,让学生自己辩证、归纳、演绎和辨识结论,这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运行组织
由三位学生组成开发小组针对三个案例,轮值项目负责人,明确分工、模拟项目开发流程,依据开发环节进行任务分解,并在各个开发环节撰写开发文档,最终形成课程设计报告。
课堂以学生研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课下以学生独立编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组织形式,成果导向的评估体系内,调动了学生的课外学习,三个项目超过2500行的代码量,全都要课外完成。课内外学习完全达到1∶3。每个项目结束前一周,以“开发小组”为单位自愿申请,每次申请组数不超过总数的1/3;如果“组数”超过,以申请时间为准,进行资格审查。答辩采取学生互答辩,教师抽查答辩的方式来组织。
网路教学作为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运行中给学生提供任务分解、案例模型等重要教学资料。
4.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在有效教学原理中教学评估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施效果的保证,一个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有一套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施匹配的评估体系,在教学评估体系中教学质量评估如何转变为一个可度量的指标是核心,在“成果”导向模式下成果的质量是衡量课内外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希望在此次课题改革中,将“成果”评价指标实现完全可操作化。
在“程序设计基础综合实践”的改革中,课时大幅度减少,课时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根据我们调查,由于学生编码量大幅度提高,讨论课增加,深层次问题也增多,而问题本身的个体性又很强,保护了学生的创新热情,综合试训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成效一直是各类课程的短板,本次改革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从课堂教学内容取舍到课堂教学手段方法创新,综合利用一切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希望给学生一个趣味、生动、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马应红.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周刊,2014.
9.创建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成果报告 篇九
一、积极开发校本课程,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发展指明方向
20(?)年起,我校定位“经典诵读”,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启动实施“2231”读书工程:即小学六年级每人会背200首古诗词,完成200万字的阅读量,写300篇读书笔记,每天保证1小时的读书时间。按照“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校为主、辐射家庭”的思路和“注重兴趣、养成习惯、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努力打造“学校有书香气,老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的书香校园,全面构建学习型校园。2,编写科学的校本教材,使课程开发走上正轨
2009年我校着手开展教材编写、印发工作,全校以领导班子为核心,组织语文骨干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历时三年,几易其稿终于由简易的目录式教材发展为科学紧凑、体系严明的课本教材。目前我校一、二年级以《弟子规》、《三字经》为主,三四年级以名言警句和唐诗为主,并新增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冰心等人的散文和浅显的古文,五六年级以《千字文》为主,经典诵读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内呈现出渐进性和延续性的特点。3,保证充足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完成
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内容必须有充足的课时才能保证大量的诵读内
容得以完成,因此每周三的第一节课被定为学校经典诵读课,并安排领导亲自巡课,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督促改进。做到有教学进度计划,有每课时的教学设计,有教学研讨课和备课组研究活动,确保诵读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4,完善多重评价机制,教学质量量化测评
如果仅凭学生能背多少首古诗词作为测评的唯一指标难免偏离了经典诵读的教学宗旨。我们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记住经典,而是让孩子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扬传统美德。因此我们完善了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以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抽查和活动检阅相联系、以阶段评价和学评价相结合,积极完善评价模式,使得教学质量得以量化,以便更好地推进读经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1,完善图书借阅,让书籍随手可及
学校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全天向学生开放,2011年,我校一次性购买两万余元图书完善图书馆藏书,更换一批破损、残旧书籍,并增添当下热门书刊以供全校师生借阅。2012年开始,各班通过献两本,读百本“的活动建设图书角,班级选举专人做好借阅登记工作,并定期组织同学自己动手修补图书,培养了学生爱护图书的好习惯。2,围绕“书香“主题,建设学校环境
学校无论是在校园大环境还是班级小环境,都努力探索着能与孩子对
话的环境创设方法,注重营造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处处皆经典,无处不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校园的墙壁、橱窗、画廊、教室、办公室都以经典文化主题装饰,教学楼的每一个台阶都张贴着醒目的《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名句,时刻提醒学生做人求学之道。在班级布置方面,各班按照不同的版块在室内墙壁张贴伟人画像、名人名言等,带领学生在每日的学习中追溯伟人的足迹,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读书学习1,阅读教育经典,汲取先进经验
一线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我校每年都开展一系列的教师读书培训工作,从口才、朗诵、鉴赏和创作全方位提升教师素养和文学底蕴。2011年,我校邀请淮安市诗词协会专家对全体老师进行诗词创作培训,各位老师在培训后纷纷投稿;2012年初,全校老师按学科分类同读一本书,许多年轻教师都结合自身教学工作针对《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教育名著中的前沿教育思想展开读后反思交流,促进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2012年9月起,学校还组织24位老师举行“读书沙龙”活动,利用每周四放学后的时间大家集体交流研讨,老师们将共读书目的心得体会写成发言稿在交流时发言。
2,学习经典文化,传播经典篇章
我校先后多次发放《论语》、《唐诗三百首》等经典诵读的材料组织全
体老师研究学习,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对老师进行专门的讲解和辅导,并且进行经典诵读的培训与考核。集中学习时由专人辅导,辅导人员把这些经典中的重点、难点对老师们进行讲解与提醒,并且把一些典型的具有教育意义或对人有启发的故事声情并茂地讲出来,使所有老师都爱上经典、传播经典。3,完善教学模式,摸索理论研究
由于经典诵读是新兴课程,缺少前人的经验总结和借鉴材料,我校只能在实践中摸索教学规律,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上,我们以青年教师为主要发展力量,主要领导亲自听课、磨课、评课,共同研究经典诵读课的课型,每学期都举办两次“经典诗文诵读和教学”研讨会,在研讨中积极探索经典诵读教学模式。其中卢志鹏老师的《?》课、刘芬芬老师的《千字文》等公开课获得好评,学校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理论方面,我校积极申报、研究与经典诵读相关课题,目前正以《经典诵读与学生道德培养的研究》为专题,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努力营造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诵读只是学习经典的一种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如果我们仅停留在诵读层面,最终会走入“读死书,死读书”的误区,为了增加学生的诵读兴趣,内化经典诗词中的文化精髓,自2008年,学校坚持每学期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主题活动,如:经典诗词吟唱比赛,“读书改变了我”征文比赛,“享受读书之乐趣,品经典之茗香”演讲比赛,国
旗下好书推荐,讲故事比赛,“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读书的乐趣”手抄报比赛,学生个人图书展、“捐赠一本书,感念母校情”捐书活动等等,把鼓励青少年读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养成热爱读书、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把“读书”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用竞赛的方式呈现,使得学生的读书热情空前高涨,希望通过学校搭建的舞台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学校已连续三年对外举行经典诵读特色展示活动。期间,学校老师、学生同台献艺,伴随着悠扬的古琴、古筝、二胡演奏,学生大型诗词吟诵、诗词联唱、诗词综合性学习等表演,激越的情感,流淌的音韵,令在场的人怦然心动,惊叹在这里出现了经典诵读的“神话”: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率性纯真、抑扬顿挫的诵读美文。生命在诗意中升华,教育在升华中变得美丽。淮安电视台、《淮海晚报》都作了专题报道
10.论改革开放成果之我见 篇十
论 学院:南洋理工 系别:机电 专业:测控 指导老师:高东方 姓名:王常常 学号:1102411021
改 改 开 放 成 果 内容提要:1978年岁末,一场伟大而深远的变革——改革开放——在世界的东方拉开了序幕,30年来,改革开放令中国发生了伟大而深远的变化。同时,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消极、负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难以绕开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在看到改革开放曾经产生的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弊端与缺憾,但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每一阶段出现过的问题都会在其后的进程中得以纠正与解决,这正是改革开放延续30年之久,却仍然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原
关键字:改革开放
成果
成就
一.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了世界经济舞台,取得了新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具体而言:
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 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二00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截止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二是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三是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乐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二、从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十六大,这一阶段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偏重效率优先,没有很好地兼顾社会公平,这既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也为日后种种社会问题的凸现埋下了伏笔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中国的经济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停滞之后,再次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随着经济热度的不断增加,一些全新的社会现象在大众身边不断出现,诸如“下海”、“炒股”、“第二职业”等普通百姓闻所未闻的新生事物一时间层出不穷,一些通过经商致富的新贵阶层开始出现,当时人们对这一阶层的称呼“大款”一直沿袭至今。1993年7月5日的《精品购物之南》上刊载的一篇《京城“大哥大”供不应求》的文章中介绍,京城的大哥大市价从每台1.7万元涨到了2.7万元,仍然供不应求,而在当时,2.7万元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工薪之家的全部积蓄。
财富的增加与新贵阶层的出现,引发了全社会对财富的追逐,投资股票成了一些人快速致富的捷径,而下海创办公司更成了一些拥有一定社会地位者成功的标志,至于普通的工薪阶层,则开始视“第二职业”为增加灰色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一时期,尽管公平的社会秩序失范的苗头已有所显现,但由于经济增长带动劳动者收入较快增长,经济发展效率优先,而社会公平难以兼顾所带来的影响总体上尚不明显。
这种经济过热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97年,尽管十多年过去了,但人们对那年开始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仍然记忆犹新,在那场始于东南亚,继而席卷全球的危机中,中国无疑是受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从1998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不景气,与此同时,当时的政府接连制定了一系列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政策,试图以此刺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以减员增效为主的国有企业改革,银行连续降息并开征利息税,教育产业化和高校扩招,以及住房体制、医疗体制的改革等。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改革措施的初衷虽然是有益的,对当时较为低迷的经济也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这些囿于经济指标增长的政策措施,却在客观上影响到了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老百姓的所承受的生活压力。随着这些政策的推广实施,它们所带来的一系列民生问题开始逐渐显现,这些政策所涉及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逐渐成为日后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民生问题。而在这一阶段因注重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社会公平方面的缺失,也为日后中国某些方面的社会公平的失衡埋下了隐患。
总结改革开放这一阶段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政府对于经济社会的规范与引导,应当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之下再讲求效率,切不可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效率与速度,而忽略了百姓民生与社会公平,对于百姓民生与社会公平而言,经济发展的效率与速度并不应该凌驾在其之上,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效率与速度的同时,尤其应注意纠正经济发展对百姓民生与社会公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委员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亲身经历者和思想推动者,同时也是这段历史最敏锐的审视者和最深切的感悟者之一。对于改革开放,厉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完成了三件事。“第一个是农村的家庭承包制,第二个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证券市场,第三个是民营经济的兴起。”农村家庭承包制这一制度变革的主要贡献,是在当时条件下,通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来促进农民的生产,从而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们进行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由于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中国有了证券市场。尽管在当时它还是很不完善,但毕竟为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开辟了道路。尽管股份制曾经受到过各种怀疑、甚至责难,但中国的股份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终于取得了成就。对于民营经济,厉以宁指出,虽然当初出现时也是面临各种责难,不过在民营企业不断成长以后,大家真正感到民营企业的确至关重要。就业问题是谁帮助解决得最多?是民营企业,70%以上的新增劳动力岗位是在民营企业中,很多城市中的税收主要是民营企业提供的,我们的出口中也有不少是民营企业发挥的作用。民营经济的兴起调动了许多人创业的积极性,这对长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开放是什么?开放就是自主、自发地接受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则,并以此克服自身传统的特殊规则的缺陷,使其更好地推进国民福利的增加和国家的富强。而真正的对外开放,不仅要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学习西方文明,进行制度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的重要性有时要远大于改革。中国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通过相互学习,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后,我们已义无返顾地回归到世界主流文明中,以一个主权国家的承诺和信用锁定中国改革发展的道路。
历史的长河有时是停滞的混沌的,有时又是急转直下、一泄千里的,这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有历史的契机和积累,也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的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因此认真研究和正确评价这不同寻常的30年,对于我们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更有成效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从2002年十六大到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阶段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中国继续保持稳定有序的发展,在此之前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纠正与较为妥善的解决
2002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更加繁荣、开放的中国开始以一个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开始改变以往“韬光养晦”的对外策略,转向“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积极建设性外交。随着2008奥运的开幕,中国希望借助这次盛会,向世界传递这样的信号: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她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相信随着奥运会的开幕,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一定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些年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以其亲民务实、勤政严谨的作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戴。当然,在新时期,我们同样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像三农问题,环境问题,物价问题,以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民生问题等,都是人民群众所关心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面对这一系列全新的问题与挑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时做出决策,制定了以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这些路线、方针、政策主要体现为:在政治上,坚持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与传统价值体系,将人民群众引导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上。在经济上,改变过去对GDP的单一追捧,转而倾向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民生,让全体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与发展带来的丰盛成果。
总结改革开放这一阶段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屋建瓴的决策,无疑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空间。在中国这艘航船乘风破浪,驶入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现期时,作为这艘航船的领航人,中央领导集体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航向,找到了继续前行的航程。
在看到改革开放曾经产生的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弊端与缺憾,但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每一阶段出现过的问题都会在其后的进程中得以纠正与解决,这正是改革开放延续30年之久,却仍然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原因所在。30年后,当我们再回眸曾经走过的这段峥嵘岁月,不禁会生出这样的感慨:30年前的那个决定,使中国这艘巨轮在经历一个多世纪的漫长摸索后,终于找准了前行的方向,驶入了正确的航程。这是一段前无古人的航行,但船上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信心。当我们沿着这条航线继续远航,我们一定会驶向更远、更美好、更辉煌的明天!
【成果导向课程改革】推荐阅读:
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的基本导向10-16
浅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08-05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创新教学改革10-11
能力导向型软件工程课程研究的论文10-04
共享改革开放成果07-18
教学模式改革成果总结09-26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09-14
医院管理问题为导向09-22
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