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作品(精选8篇)
1.幼儿绘画作品 篇一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目标
1、课程能力目标
通过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优秀美术作品,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具有比较系统和比较扎实的绘画与工艺的造型能力。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加强职业美术教育以适应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需要。为将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和从事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打下专业基础。
2、课程知识目标
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学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认识,基础素描学习和色彩基础知识认识与学习;特别注意学习简单色彩绘画能力、幼儿简笔画、装饰画的学习与掌握等等;力求能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和更好的教育幼儿。
二、课程建设原则
本课程整体设计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儿童为主体的“有效课程”
我们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课程、设计课程、完成课程,应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客观判断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幼儿下一阶段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适度。教学目标与幼儿的需要吻合。
2、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
在对本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之前,首先是充分开展市场调研,深入了解现代幼教行业的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需求的实际状况。然后对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根据以上分析,进而确定本课程主要为哪些职业岗位服务,主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职业能力,从而确定课程的主要能力目标和能力模块,确保课程教学与职业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并切实可行。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是在对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又分为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在确定总体能力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了10个能力模块,根据能力目标的需求确定相应的课程知识目标。
3.以能力模块为核心的原则
在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能力模块,本课程分为10个教学模块。这种教学能力模块结构的设计突出了以能力训练为核心的思想。这种模块结构思路有利于学生对幼教的认识有一个整体认识。
4.以项目驱动为原则
本课程整体设计突出了中职教育的特点,强调职业能力培养与形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的通过实施一个个项目来实现的。在本课程整体设计中,为了保证能力目标的实现,以项目驱动为原则,设计了贯穿全课程的训练项目,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子项目,而每个项目的完成则是通过众多的训练素材展开训练实现,整个课程的教学都是以项目来驱动的,让学生能得到充分的训练,从而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同时,在课程考核中,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实时考察,以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水平进行评判。
5.知识理论以“必需、够用、会用”为度
在本课程整体设计中,充分体现中职教育的特点,以能力为本位,知识目标服务于职业能力目标,理论知识的传授融入职业能力训练的过程之中,以“必需、够用、会用”为度。
三、课程建设思路
(一)找准定位,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目标
1、培养具有良好美术素养的幼儿师范生是课程的核心目标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幼师教学大纲确立了绘画、图案、手工、美术鉴赏四方面内容互动的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教学思想。幼儿园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引导孩子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并用艺术魅力感染幼儿的心灵,用奇思妙想的创作手法开发幼儿的心智,从而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幼儿审美情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发现美、感悟美,由此也就决定了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美术素养。所谓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会画几幅画,做几样手工,而是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综合的审美素质,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创造、审美感受等。它强调美术文化的学习,情感教育体验,为此必须改变过去以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
2、掌握幼儿园需要的美术技能技巧是作为一名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条件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幼儿园开展的大部分教学活动、环境布置、玩教具制作都需要幼儿园教师具备一定的美术技能。因此,幼师美术教学必须立足于幼儿园的需要,改变过去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降低美术专业标准的难度和深度,达到“美术专业中的业余、业余中的专业水平”即可,让教学更靠近职业,靠近实践,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具有幼师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经过优化调整分为十个模块,66学时的教学,分布在第一学期34学时,第二学期32学时。将专业基础训练与幼儿园教学需求挂钩,制定新的课程结构,如第一学期培养学生初步的造型基础,第二学期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应用能力,让学生感受多彩的美术形式,学习新材料和技法,为将来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游戏活动奠定基础。通过一年的艺术熏陶来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
1、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绘画基本功
现今的职业学校一般每周只有两节绘画课,要想使学生具备较好的素描造型能力,不要说学习一年,即使学习两年,也很难与专业美术学院的教学要求相一致,所以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应强调结构素描,减弱复杂的明暗关系,以线塑形,加强线描写生,儿童玩具、各种生活用品都可以作为描绘的对象。其次,应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的色彩美汲取灵感,加强装饰色彩,减弱写生色彩教学。漂亮的包装袋、色彩搭配和谐的时装、精美的图册、时尚的装饰品,都是学生学习、鉴赏色彩搭配的对象。第三,应结合幼师的专业特点渗人卡通画的临摹和设计,如可爱的米老鼠、滑稽的唐老鸭。这种练习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自信心。还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用各种卡通形象创编绘制童话故事,如三只小猪、龟免赛跑等,这有助于实现素描教学的活学活用,帮助学生巩固和延伸相关的美术技能。
2、将体现个性化设计创意的绘画教学与幼儿园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教师应深入幼儿园调查研究,结合幼儿园实际需要开设一些设计课,如《POP艺术字体设计》《幼儿园宣传版面设计》《幼儿园整体VI设计》《幼儿园舞台美术》《自然物、废旧物在幼儿园环创中的运用》等课程,并将课程的实践操作与幼儿园具体需求联系起来,如为幼儿园设计园标、园旗、园服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制作,并使用环保材料加工成玩教具范本,定向提供给所需的幼儿园。这不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幼儿园的教育需求。
3、在手工教学中不断挖掘新材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支废弃的牙刷能做什么?河边捡来的一块鹅卵石又可以做什么?如何让这些无价值的东西重新焕发光彩?在手工课教学中,除保持传统工艺纸工、泥工项目外,还需因地选择石头、木块、饮料瓶、包装袋、废旧纸箱、一次性餐盘等生活中的自然物、废旧物作为创作的材料。目前,介绍手工新材质新技法的书籍可谓品种繁多,我们应不断学习,将好的资源、好的创意纳人到课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使传统的手工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4、开拓视野,鉴赏多彩的艺术风格,为指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奠定基础
绘画是美术中最主要、最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绘画形式种类繁多,层出不穷。通过本课程,可以让学生饱览各种美术风格,体会线描画的黑白韵律、油画棒画的艳丽饱满、水彩画的透明清澈、水粉画的亮丽、油画的厚实饱满、版画的奇妙肌理、中国画的笔墨情韵。熟悉这些绘画材料和形式,可以帮助师生提高美术鉴赏力,引领幼儿步人艺术的殿堂,并指导他们用各种材料和媒介去表达和探索。而瓜子、粮食、纸片、吸管等经过粘贴、剪折同样也能绘制成一张张生动的画。因此,教学中要扩大师生的美术视野,加强对儿童蜡棒画、儿童水笔画、儿童线描画、儿童版画、儿童水墨画、综合材料粘贴画等一些贴近幼儿的绘画手段和技法的了解和学习,力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变。新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幼儿园教师的美术教学指引了航向,教师应能充分考虑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力求多样性、新颖性,让孩子在画画的全过程中充分体味到做中玩、做中学的乐趣,为此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幼师学校应不断创新自己的美术教学,迅速适应这些儿童美术教育的新理念。
(三)丰富教学形式、加强课内外活动,扩展美术内涵,强化实践环节 面对绘画课时少,内容多的状况,学生用必修课、选修课、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四种形式来开展教学。兴趣小组是教师为一部分美术特长生拔高美术技能而专门组织的,他们通常有专项的活动时间,可以分为国画、水彩、油画、儿童插画等兴趣小组。这种兴趣小组能够打破年级界限,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美术社团是学生群体组织,以老带新的原则开展,有编织社团、POP手绘海报社团、生活美劳创意社团等。这四种教学形式交相呼应,全方位多层次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同时,还可以建立儿童美术实训室,利用专业的设施设备、丰富的绘画材料和多彩的生活元素开展艺术实践课程,甚至可以每周邀请幼儿来体验儿童美术创意活动,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绘画教学评价要体现能力为目标的价值观,围绕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进行多元评价。除常规期末考试外,还通过绘画比赛、画展、演出、基本功过关测试等手段促进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发展。如每年开展元旦迎新画展、期末作业汇报展和美术方向毕业生综合创作展;每年一次卡通画设计大赛、玩教具制作比赛;根据幼儿园所必需的美术基本功,还可以设置卡通简笔画、折纸等技能的专项过关测试。此外,还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技能技巧,收集各种废旧物品(光盘、麻绳、铁丝等),在各种质地的纸张上,或剪、或画、或描、或刻、或贴、或粘,奇思妙想,大胆创作,制作出一套套美妙绝伦的服饰,并自编自导进行演出。在实践探索活动中,学生们的造型能力、设计意识、创新思维都能得到极好的锻炼与发展。
2.幼儿绘画作品 篇二
一、提供恰到好处的范画
在每次的活动前, 我都会提供范画, 所谓范画, 即可以作为参考示范, 而不是照抄的画, 但提供怎样的范画直接影响美术活动效果。
(一) 提供合理构图配色的范画。
通过这一年多美术活动中的范画, 我一步步得到提高, 从最开始的不知道如何构图色彩搭配等, 反复画一张画, 直到画好, 经常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新的发现。 例如《新鲜的水果》, 如果这个苹果放在这和这个菠萝一起遮挡会更好, 颜色又漂亮。大班的画很多都要进行遮挡练习, 通过大班一年的活动, 他们便会很好地掌握这个技法, 使画面更加灵活生动。
(二) 提供多幅范画。
很多时候因为只提供了一副范画就需要费更多口舌, 为幼儿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交代不清。 如一次大班美术活动《好心的长颈鹿》中, 好心的长颈鹿的长长的脖子帮助了许多小动物, 一会变成桥帮助动物们过河, 一会变成滑滑梯, 一会变成大吊车把动物朋友送上树上吃苹果, 最后变成了旅游车, 载着他们回家了。 这个故事是温馨且多变的, 但如果只提供其中一个场景, 那么其他几个场景孩子们仅凭我的口述是不能完全理解的。 所以通过四张不同构图和内容的范画, 幼儿既能完整了解故事, 又能根据各自水平选择喜欢和适合自己的范画, 这样一个故事有多种角度和配色, 孩子作画的兴趣会更浓厚。
(三) 提供灵活可动的画中主角。
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需要幼儿自主创造画中主角的各种姿态, 特别是人物, 孩子们在以前经常只会画各种站得笔直的人物, 为了更好地抓住主角的动态, 我时常会借助扣子制作灵活可动的主角。 如在《蜡笔王国旅行记》中, 需要孩子们构造一些造型各异的蜡笔小人, 于是我就请孩子们自己动手拨弄造型再摆一下这个造型, 通过这样的动手观察与模仿, 再进行创作, 孩子们便能很快学会这个动态造型, 下次也能套用到人物造型上。
二、良好的即兴示范
(一) 教师的即兴示范。
幼儿画画前离不开教师提问, 在开放式提问和讨论中, 可以生成各种各样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情况, 这就要求老师具有灵活机智的随机应变能力, 恰到好处地进行示范。 有些示范是可供参考的, 有些示范是增强直觉体验的, 有些示范只是增添气氛。
如在《美丽的孔雀》这一活动中, 孩子们通过观察孔雀身体由各种形状组成并和我一起用手比划, 接着通过观察范画中美丽的孔雀穿上了各种不同图案、线条、颜色的漂亮衣服, 引导幼儿思考你想给孔雀穿上什么图案的衣服, 一个幼儿说我想给它穿上有爱心图案的衣服, 我就给添画上去。 通过这样一来一回的交流示范, 孩子明白今天的活动主要是以自己的想法给孔雀穿上自己设计的漂亮衣服。 在示范中, 我还让孩子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案都是按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的, 且在这时候就进行涂色的强调, 让这件衣服更漂亮。
(二) 幼儿的即兴示范。
在示范的时候, 通常第一遍是我画, 第二遍幼儿说我来画, 第三遍请说出自己想法的幼儿试试画一画, 一般我会请平时较有想法的且画画水平中档的孩子试试。 为什么要这样呢?一是能够通过中层水平纵观全班幼儿的水平, 二来如果这个孩子想法不错且示范得还好, 只要稍加描绘便能够让大部分孩子理解, 但如果示范得不是太好, 便再请一个幼儿示范, 再次进行巩固。 通过这种我的示范加上孩子们的示范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的指导
在绘画活动中, 教师指导极为重要, 可以说即使有很好的范画没有因材施教的指导也是无用的。 在指导幼儿作画时, 教师应为不同状态及绘画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指导策略。
(一) 用激励的语言鼓励消极的幼儿大胆作画, 激发其绘画的兴趣。
很多孩子在我说完要求之后立即开始动笔, 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到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而有的孩子拿到纸就开始发呆不想画或不会画, 或画了一点点便不知如何继续。
就像有一次在《我们爱鸽子》活动中, 琨琨一开始画就说:“老师, 我不会画。 ”这是他时常说的话, 他还会说:“我遇到了很多困难, 但当我解决了一个困难之后, 又来了一个困难。 ”他说话很风趣也很诚实, 我就问:“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这个鸽子第一个头要画在哪? 要画五个, 我就不知道画在哪了? ”“你说的第一个是鸽子妈妈吧, 你看鸽子妈妈在孩子们的最哪里? ”“在最中间。 ”“对了, 孩子们都很爱鸽子妈妈, 都要围绕着她, 为了表现这只是妈妈, 所以这一个鸽子稍微要画得怎样一些? ”“大一些。 ”“哦, 那你先用手在纸上大概画一画妈妈需要多大位置。 ”等他“画”好了之后, 我就说“恩, 我看到了, 这个鸽子妈妈一眼就看出来了, 比较大, 而且在中间, 等着孩子们来围着她。 那你快把妈妈画出来, 爱她的孩子们就可以飞过来了。 ”说完他就“哦”的开始画了, 绕了一圈回来, 他已经把鸽子妈妈和鸽子宝宝都画上了。
班上还会有这样的孩子, 画到一半的时候就说:“老师我要换张纸。 ”我去一看, 其实画得还可以, 也许是那一点点的记号笔墨迹, 让他想换张纸, 看来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我就说:“你的鸽子很美丽啊, 你想换纸的原因是在这吗? ”他点点头。 “你只是不小心涂出来了一点点, 你看你的鸽子宝宝和妈妈很相爱啊, 才不会因为这一点点的墨迹影响感情呢, 你接下来画小心一点就可以了, 你可以待会涂背景的时候, 把它盖掉, 继续画吧。 ”我这么一说, 他就坚定地继续画下去了。
(二) 启发思维局限的幼儿跳出思维定势的框框, 深化主题。
幼儿作画时常出现思维定势, 教师要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拓展思路, 帮助其深化主题。
例如在画《大象》的时候, 妍妍画了一只小象和几棵小树, 我就问这么大的森林里只有小树和小象, 多孤单啊, 如果有一只大象妈妈来照顾她就更好了, 来的话这些小树应该不够吃了。 这样一说了之后, 她立即在旁边画了一个大象, 还添画了一些大树, 最后我看她还画了一条小溪。
我时常在他们画的时候观察所有人的画, 如果发现大致有一些雷同的问题, 我便会提醒她们。 例如在画《背太阳》的时候, 有的幼儿就跟着我用大树和房子背太阳, 有的幼儿用汽车、铅笔等, 这些都是孩子们之前说到的, 其实是希望孩子们自己想象创造的。 后来我发现一个孩子用了海浪把太阳背起来了, 也许是她去过海边看到过, 有了这个经验, 我就说:“有的孩子用海浪把太阳背起来了, 想法很独特, 还有什么可以背起来呢? ”不一会, 我就看到有孩子用山、船等将太阳背起来了。 通过这样的提示, 孩子们有更多的参考和想象空间。
(三) 建立时间观念, 指导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画。
很多时候, 往往因为时间关系, 我就请孩子们收起来, 要进行下一个活动, 而有很多孩子还没画完迟迟不肯收。 这当中存在一开始构图慢还有画画的时候讲话的情况。 所以我在每次画画前都会让幼儿一起看时钟, 如时针指2, 待会指到7的时候一定要结束收起来, 刚开始还不能完全达到, 慢慢地孩子们的速度就提上来了, 当然也是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基础上的, 因为他们也不想把中午散步的时间用来画画, 在画的时候他们便认真专注, 珍惜时间。
四、多形式评价幼儿
在评价幼儿作品的时候, 让幼儿观察全班幼儿的绘画成果, 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 对自己的画产生信心, 并发现学习其他幼儿好的地方。 评价时可以是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 也可以是幼儿进行互评。
(一) 教师的评价。
在评价时, 教师应多一些赞许, 少一些指责, 让幼儿在我们亲切的言语中逐渐自信。
例如在《蜘蛛织网》活动中, 珩珩一直是班级里画画最好的, 所以这次他也不例外地把这个蜘蛛网织得很好, 我对其进行了夸奖, 并称赞其他孩子中也有些织得很好的。 看到禾禾的画, 大家都有些“嘲笑”的意味, 可是在我看来, 这个一直生病缺席的禾禾这次却画得很好了, 我就对大家说:“你们看, 他这个蜘蛛网虽然乱了点, 但非常大, 而且最后坚持织完了, 就像故事里的小蜘蛛一样, 第一次它也织得不好, 通过妈妈的鼓励, 第三次才成功呢, 禾禾才第一次织呢, 多织几次便会好多了, 对吧? ”我看见禾禾赞同地在点头, 下面的孩子也说:“对呀对呀。 ”通过这样的一个评价活动, 孩子们既知道了这次绘画的重点, 又对全班和自己的画有了一个整体认识, 找到自信。
(二) 幼儿的评价
幼儿的评价不同于老师的眼光, 且有多种形式。 他们的画被挂在墙上展示, 所以天天来回走都能看到, 孩子们很希望自己的画能被肯定。 所以有时, 我会给每个幼儿发两颗五角星, 然后请他们贴在自己认为最漂亮的画下面, 通过这样的参与, 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评价的兴趣, 享受参与评价的乐趣, 促使幼儿主动观察, 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五、回家再次进行创作
孩子们在每次绘画活动之后, 我都会将成果发到班级博客上和爸妈分享, 且会标注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 这也是应了家长的要求, 他们想看看孩子们到底怎么画出这些美丽的图画, 且在家能培养他们绘画的兴趣。 所以每次活动之后, 我都留给孩子一个问题,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画, 你会进行怎么样的改编再次创作呢? 就像《好心的长颈鹿》, 孩子们在课堂上也只画了一种场景, 完全可以回家的时候再尝试画画其他场景。而家长朋友们也时常在网上和我交流今天在家里画得怎样,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之类的,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 家长不仅真实了解到幼儿园学习的内容, 而且在家培养幼儿的兴趣, 一举两得。
总之, 通过范画、示范、指导、评价、再创作五个环节, 很好地把握这个度, 在孩子临摹好且掌握一定技法的情况下, 再进行丰富的创造和想象。 希望在今后的教育中, 让他们在绘画的这块空地上, 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 愿美术活动能成为每个幼儿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摘要:本文通过范画、示范、指导、评价、再创作五个环节, 阐述了如何在大班幼儿临摹好且掌握一定技法的情况下, 进行丰富的创造和想象, 提高艺术创作能力。
关键词:大班幼儿,绘画活动,指导
参考文献
3.幼儿绘画作品 篇三
【关键词】幼儿;绘画心理特点;年龄阶段;教学策略
一、前言
研究者曾在少年宫的一个美术兴趣班中担任美术教师,这个机会使研究者可以接触到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幼儿园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查阅相关资料,观摩有经验老师的教学,研究者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发现以往只是一味的要求幼儿画好画像,反而忽视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情感需要,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心理特点,只有把握幼儿的绘画心理特点,才能给予适时,适当的有效指导。以下就是研究者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绘画案例的分析及策略。
二、幼儿绘画阶段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小班初期绘画活动:“小鱼吐泡泡”
年龄段:3-4岁
所处绘画阶段:涂鸦期
研究者以游戏的口吻请小朋友画“小鱼吐泡泡”,并在纸上画出一些彩色圆圈表示泡泡,有的幼儿拿着笔在纸上慢慢挪动,高兴地体验着横七竖八的线条,而有的幼儿在纸上随心所欲地涂抹全然没有圈样的泡泡,还有些幼儿学研究者的样子拿出许多彩色的笔,但却把笔帽都拿下来,笔和笔帽摊一桌子,摆弄起来。
分析:
1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目的性较弱,技能不完善.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大都在3-4岁左右,绘画的目的性不强,绘画技能不完善,尚处在涂鸦期,所谓涂鸦是幼儿的一种本能表现,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协调发展的产物,这一行为在小班幼年龄段出现的尤为密集。
2 小班幼儿小肌肉发展较弱,协调能力较差
案例中的幼儿,他们“高兴的体验着横七竖八的线条”主要是体验重复动作的节奏和快乐。不论涂鸦图画的出现是否有意,一旦出现,幼儿就会因此而感到骄傲。
案例二:中班想象画“我设计的未来飞机”
年龄段:4-5岁
所处绘画阶段:象征期
研究者组织了一次中班想象画活动,内容是“我设计的未来飞机”。研究者想要达到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幼儿能大胆的想象未来飞机的样子并能够进行细致的表现。二是幼儿乐于与他人分享作品感受创造的快乐。
分析:
1 中班幼儿逐渐产生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体现在绘画内容的喜好上
中班幼儿大约4-5岁,有了初步的手眼协调的能力,能将简单的图形与事物联系起来,绘画水平进入了象征期。教师在设计绘画活动时就要更加注意得到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了。
2 中班幼儿开始产生个人喜好,以个人兴趣为主。
案例中的两个幼儿行为的产生还源于对研究者布置的命题不感兴趣,兴趣就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3 中班幼儿常以无意想象为主,易受情绪影响
通过实践活动,研究者发现目标中设置的“细致表现未来飞机的样子”在此年龄段的幼儿是无法达到,也不太符合幼儿的特点。
案例三:大班绘画活动后幼儿之间的自由交流
年龄5-6岁
所处绘画阶段:图式期
绘画活动之后研究者让幼儿之间进行同伴作品的交流,全全(男生5岁半)拿着自己的画开心的走到小雨(女生6岁)的身边,问“你猜我画的是什么”,“是大鸟!”“不对”“是飞机”“不对再猜”小雨又说道:“那是飞船”,刚才还开心的全全听后立刻就不开心了,说了一句“又不对”就拿着画走了。
分析:
1 大班幼儿绘画目的性增强,具有一定逻辑性
5-6岁的大班幼儿,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技能的完善,绘画的目的性更加明确,绘画形象也日趋完整,绘画水平也进入了图式期
2 大班幼儿有意想象为主,注重物体的形象性
5、6岁的幼儿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已经有明显的发展。活动之前已经具有明确的主题,而且整个行动能够有秩序地按计划进行。
三、对幼儿绘画阶段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研究者发现只有采取符合幼儿绘画心理特点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的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就是研究者根据案例所分析出的各个阶段幼儿绘画的教学策略。
(一)涂鸦期幼儿绘画教学策略:
1尊重幼儿发展规律,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对于处于涂鸦期的小班幼儿,特别是杂乱线和单一线的发展水平阶段。作为老师要了解和尊重幼儿成长的规律,无须建议任何题材内容,只要让幼儿自由的绘画,但多多的鼓励显得尤为重要。
2 满足幼儿表达愿望,打下正式绘画基础
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涂鸦,并了解他们涂鸦内容,在绘画过程中可以允许幼儿边说边画,满足各种形式的表达愿望。
3提供幼儿适当材料,增加多样绘画形式
研究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教师为涂鸦期幼儿准备的绘画材料也很有讲究。不仅要让幼儿抓握方便,容易操作,使用流畅,而且还要满足他们对操作材料的需要。
(二)象征期幼儿绘画教学策略
1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适当绘画内容
研究者可以在活动内容的设置上要尽量的考虑到全体幼儿的兴趣以及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比如说以上的”飞机”可以换成“研究者设计的未来房子”。
2幼儿交流确立主题,教师采取个别指导
在想象画主题的确立上,教师可以在幼儿动手绘画之前通过谈话讨论鼓励幼儿自己确立,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大胆的画,此时幼儿的思维往往会更加的活跃。
3给予幼儿宽松环境,采取个性化手段保护
对于自尊心强的幼儿教师要格外的重视,不要忽视他们也不要过多的给予关注,要给他们宽松的创作环境,尊重他们的隐私。当这类幼儿遇到问题时,尽量要闭开集体进行个别交流,采取个性化的手段保护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图式期幼儿绘画教学策略
1增加绘画教学情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作为教师,不论是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还是进行自然景物,大师名画的欣赏活动,都要鼓励幼儿的想象和表达。比如看到远处一座座群山要鼓励幼儿“它们都象什么啊”同时还要增加增加一定的情节的比例,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和环境。
2采取适当评价方式,幼儿体会创新乐趣
作为老师要把握住活动后对幼儿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单纯的像或不像的评价标准,多给予给幼儿讲述自己作品的机会,转移幼儿对具体形象的关注。在孩子天真童趣的世界里,一团乱七八糟的线条可能是大风或乌云,月亮可能是红色的,太阳也可能是黑色的,只要孩子能给自己的作品一个解释,哪怕幼稚可笑也没什么,只要孩子能在绘画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这个活动就是成功的。
综上所述,幼儿的绘画心理特点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思维和想象,作为老师应该尊循幼儿从涂鸦期到象征期再到图式期的规律,教师只有把握幼儿的绘画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很好地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让幼儿通过绘画过程感到放松,使他们的情感和压力得到宣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观察,解读幼儿行为的水平,要把实践性,客观性,科学性,教育性原则在指导幼儿绘画活动中体现。
参考文献:
[1]潘庆戎 白丽辉主编《幼儿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版
[2]孔起英 主编 《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版
[3]皮连生 主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3版
[4]刘金花 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2版
[5](美)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M].北京: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版
[6]牛艳丽《从幼儿绘画过程看幼儿的学习方式》[J].《学前教育幼教版》2009(5)
4.幼儿文明礼仪绘画 篇四
赣榆县实验幼儿园举办“文明礼仪在我心中”主题绘画展
在这草熏风暖,万物萌动的阳春三月,为营造“学文明、讲文明、用文明”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加强幼儿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升幼儿的文明素质,3月1日实验幼儿园举办了“文明礼仪在我心中”主题绘画展,孩子们用手中的笔描画出了身边的文明、心中的文明。
篇二:大班文明礼仪教案
“对不起”真神奇
——大班文明礼仪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4、有关文明礼仪图片20张、“快乐大巴”教具一个、笑脸贴图(大20个、小40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表演:
(二)欣赏故事,说说故事中动物的优点
3.请幼儿与教师一起统计每一个小动物的得票数量,说一说为什么要给**投票? 师:小朋友,你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师:你是怎样做的呢?与幼儿讨论深入主题。
(三)主题扩展
(四)游戏活动“快乐大巴”)
(五)延伸活动
活动
一、幼儿识字活动(礼貌用语)活动
二、绘画活动《文明礼貌从我做起》
附故事:
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很不礼貌。有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凶巴巴地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把把蜗牛推出去很远,小蜗牛伤心的哭了:“呜呜、呜呜、你欺负人,你要向我道歉”。
篇三:主题绘画展
赣榆县实验幼儿园举办“文明礼仪在我心中”主题绘画展
在这草熏风暖,万物萌动的阳春三月,为营造“学文明、讲文明、用文明”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加强幼儿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升幼儿的文明素质,3月1日实验幼儿园举办了“文明礼仪在我心中”主题绘画展,孩子们用手中的笔描画出了身边的文明、心中的文明。
(赵玉艳 狄守花)
篇四: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初探
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初探
作者:庞云霞
来源:《甘肃教育》2014年第19期
〔关键词〕 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感染;诱发;践行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046—01 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强,容易接受信息,处在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礼仪行为的最佳时期。而文明礼仪、良好品格将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即所谓的“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一、以教师的良好礼仪典范,感染熏陶幼儿的礼仪行为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个人修养与行为中重点强调教师要衣着整洁得体,举止文明礼貌,可见教师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但是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在我们这些比较偏远山区的一些教师当中,仍然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如,有的教师不修边幅、蓬头垢面,有的教师穿奇装异服、染彩色头发、涂指甲油、浓装艳抹或珠光宝气;有的随意对幼儿说粗话、脏话,甚至侮辱幼儿人格等。
二、创建文明墙饰,诱发幼儿积极的礼仪行为 环境的熏陶对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它有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般的力量,因为它的每个细节都在无声地、静态地影响、感染着幼儿,容易唤起幼儿的礼仪意识,培养幼儿的礼仪素养。我园围绕“文明礼仪”这一主题,创建文明墙饰,诱发幼儿礼仪行为。如,在卫生间里,有文明洗手、别忘关水龙头的文和图;教室墙上粘贴了文明列车,配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且又朗朗上口的礼仪歌、礼貌用语等;楼梯上印有靠右走的小脚图;还选择了憨态可掬而又热情待客的小熊、彬彬有礼的小鸡、助人为乐的小猫等故事图作为楼道墙饰内容等。
三、利用生活学习活动,帮助幼儿践行文明礼仪
我园的幼儿大多数来自农村,而且以留守儿童居多,家长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幼儿的接人待物礼仪教育基本空白。大多数幼儿见到生人不会用礼貌用语交往,还有个别幼儿受长辈过多的呵护和溺爱而养成了独断、霸道、无礼、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的不良习性。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蕴涵文明礼仪内容的游戏、歌曲、故事等活动,让幼儿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达到习惯养成的目标。文明习惯的养成是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并非朝夕之功。教师可引导幼儿在玩、乐、学中实践和运用文明礼仪。
四、协同家庭教育,巩固幼儿的礼仪行为
文明礼仪教育有一个认知的过程,更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年龄小,做事缺乏持久性,要使文明礼仪教育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家园配合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同时,还要努力做好家园密切配合工作。
编辑:王金梅 篇五:浅谈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培养,,论文
浅谈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习惯的养成
李霞 陇西县幼儿园 甘肃 陇西 748100)【摘 要】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是知行统一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只有将幼儿道德行为的认识变成自觉的行为,才能真正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幼儿时期逐渐形成”。可见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情感教育,它是属于一种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培养,包括兴趣、情绪、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等等,而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礼仪教育;习惯养成;
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礼仪教育,包括兴趣、动机、情绪、意志、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等等,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情感教育,它是属于一种非智力能力的培养,它与智力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一、优化习惯培养的良好环境
1.创设心理环境
2.构建互动环境
3.提供体验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与大自然的事物相比,资源十分有限。
二、深化礼仪教育的心理环境
1.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
将一日活动与礼仪教育相结合是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开展礼仪课程
(一)在课程中有计划的实施礼仪教育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定期展开礼仪教育。一方面,我们把礼仪教育的内容按计划定期向幼儿进行教授。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
(二)在游戏中获得礼仪教育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仪知识,并理解其意义。
(三)因人施教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等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一定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性格较怯懦的,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个性霸道的,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逆反个性较强的,采取综合训练的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
二、实施生活化教育
(一)以教师的言行影响幼儿
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作为幼儿的表率,可以有意无意的引发幼儿的模仿,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
(二)在一日生活中随机进行礼仪教育
(三)在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
在区域活动中,要求幼儿能礼貌地和同伴打招呼,请求别人帮忙时,给别人造成麻烦时??使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练习良好的礼貌言行。
三、家园共育
(一)注重礼仪教育的连贯性
在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家庭中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范来要求幼儿,那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就会出现教育断层。而这样的断层,对幼儿园的教育不能及时巩固,大大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所以要培养幼儿的礼仪,必须要有家庭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二)注重礼仪教育的使用性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如:出门做客、公园游玩、公共场合等,可以让幼儿多多使用礼仪。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陈鹤琴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一、家庭教育中影响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在家庭教育中影响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原因主要以下几方面:
3.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影响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形成。
二、家园共育是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1.帮助家长树立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意识
2.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之中
帮助家长正确把握培养孩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要求和目标,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文明礼仪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使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请他们自觉地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3.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了解养成教育,树立全新的育儿观念。家园共育,一直以来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
5.幼儿绘画教案 篇五
(1)学习欣赏感兴趣的绘画、工艺、雕塑、建筑等美术作品,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具有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
(2)学习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色调及其情感表现性,构图的对称、均衡、节奏与和谐美。了解作品的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并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想像和情感。
(3)欣赏并学习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评价同伴的美术作品。
2、绘画教育目标。
(1)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法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快乐。
(2)学习完整地表现感受过的或想像中的物体的动态结构和简单情节。
(3)注意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
3、手工教育目标。
(1)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表现自己的意愿。
(2)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
(3)用多种技法将纸折成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
(4)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来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
(5)学习用伸、拉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主要特征和某些细节。
6.幼儿绘画作品 篇六
xxxxxxx幼儿园以“梦想•成长”为主题的活动顺利完成了,这次主题充分反映了恒济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热爱祖国、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体现了思想和艺术的统一。可以说本次活动充分地展现了我园幼儿的精神面貌,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达到艺术和谐与人际和谐的高度统一。
在绘画上,我们要求全园幼儿都参与,每幅作品都灌注了小选手的心血和汗水。有的作品可总体来说,孩子们积极参与,老师们的大力配合,使整个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活动中我们看到各班都能够按照幼儿园规定的要求去组织,孩子们的活动热情也很高,充分体现了我园幼儿对艺术的执著和热爱,同时也体现了我园幼儿的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较高的审美意识。
7.如何教授幼儿阶段的绘画? 篇七
但是,由于某些培训机构或幼儿园并不理解幼儿美术,往往出现教学内容或方法不当等问题。老师“教”,往往使幼儿的画僵化,“不教”,幼儿肯定不会进步,究竟该如何教授幼儿绘画就成为一大难题。
一、幼儿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简单绘画技法某些培训机构或幼儿园认为,幼儿美术教育就是学习一些绘画技法,于是主要教幼儿如何把线画得直、把圆画得圆、颜色涂得均等初步绘画技能。他们并不理解绘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功能和意义笔者早在1994年提出的“儿童绘画—言语发展相关论”(后简称相关论)认为:“儿童是用图形当做书面语言符号来陈述事物,具有象征性和符号化的特点。”幼儿处于“自我中心主义”阶段,认为什么事都与自己有关。所以幼儿的涂鸦不是为审美,而是当做“书面语言”的“符号”在画自己的故事,就像成人写“人”字一样。
2.教简笔画许多培训机构或幼儿园主要教各种形象的简笔画,让幼儿很快能画出各种事物的形象,进而创作各种主题的幼儿画。他们认为在幼儿这一年龄阶段,画不了太难的,就应该学简笔画且容易见效,并不了解画简笔画的危害。笔者认为画是幼儿的书面语言,需要眼、脑、手的协调发展,也是幼儿的一种认知过程。而简笔画是一种高度符号化而且易学的绘画语言,处于符号期的幼儿一旦掌握了简笔画语言,就不再观察丰富多样的客观对象。比如要求幼儿画一棵“树”,他意识到让他用简笔画符号画一棵“白菜树”,而无需再去观察眼前的树。习惯之后,越来越不观察客观对象了,这就切断了幼儿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使交流同伴作品看到的仍是同样的符号化形象:“白菜树”、“面包云”、“鸡爪草”等。从此,虽然幼儿的简笔画日益熟练,构图渐渐复杂,涂色日臻漂亮,但是造型日趋僵化,与美术生动而丰富的造型、个性化的表现越来越远。这也是国内的幼儿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3.强调自我表现某些机构或幼儿园秉承国外现代主义的艺术观和进步主义教育观,即“幼儿中心论”,追求“自我表现”和“创造性”的美术教学方式。对此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阿瑟·艾夫兰教授概括为三个特征:“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具有创意与独一无二的潜力”;“每位幼儿的发展都独一无二,自然展露其天性”;“每个人的目标在于充分表达自己,从创作中实现完整的自我”。也就是说,教师提供材料、给出主题,让孩子自由画画,教师并不干预,并认为成人的“教”会压制幼儿的天性和创造力。这在低幼儿阶段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出现稚拙可爱、荒诞可笑的作品。其中的问题是,仅仅让幼儿为高兴或与幼儿无关的主题而自由涂鸦,只是游戏而已,不能表达幼儿真正的意愿。而且,这也不是长久之计,由于没有逐步提供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10岁左右的儿童会自动放弃这种幼稚的表达方式,出现“青少年危机”。所以,“儿童中心论”解决不了“青少年危机”,一味地放任自流不能称之为“教育”。所以,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儿童中心论”已从“学科中心论”整合为“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
二、对幼儿绘画教学的建议
1.让幼儿画心中的故事对于处于涂鸦期的低幼儿而言,其能力只有涂鸦,可以用油画棒、水粉色作涂鸦游戏,目的仅仅是体验绘画的材料与工具,看到画出的“成果”,感受其中的乐趣。4岁之后,可以让幼儿画心中的故事,即记忆画、想象画,老师可以提示一些有趣的主题:我爱我家、我喜爱的动物、星期天发生的事、幼儿园里的故事……也可以让幼儿自命题,或先画出一些符号之后再命题等等。此时,千万别指望幼儿能画出多好的形象,但老师要耐心地听他讲其中的故事,再按故事的情境引导幼儿补充些什么、加点颜色(幼儿画的是故事,并不在意颜色),逐步丰富画面。也就是说,“儿童中心论”的做法应该联系幼儿的故事与情感,才是真正的“自我表现”。
2.让幼儿自我完善让幼儿自发地画心中的故事,他们画的不也是符号化的简笔画吗?但是,这与成人教的简笔画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每个人画的是不同的、原生态的、有个性的符号。由于这是幼儿心目中某种形象的符号,幼儿并不在乎像不像,这样的形象会反复使用并持续一个时期,教师不必着急,要慢慢引导幼儿自我完善。美国H·加登纳教授6岁的女儿凯伊曾在画人时将手臂从腰间伸出,加登纳启发后,她改成从肩部长出。然而,当她再画另一个人时,又将手臂从腰间伸出,并说“我知道这和你说的方法不一样,但我喜欢这么画”。(《艺术涂抹》,[美]H·加登纳著、兰金仁等译,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版)这说明幼儿有自己的想法。日本幼儿画的人物,各不相同,有的画出了不同的发型、服装及图案,这都是幼儿的个性表现,老师并不认为有何不好。教师此时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应该做积极的引导,比如让幼儿观察所画对象的细节,并添加到画面上;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我画了什么故事、哪里画得最满意等等,就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绘画“看图说话”。幼儿相互比较后,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逐步丰富自己的画面。这样,幼儿就在不断地自我完善和成长,决不会出现简笔画那种千篇一律的僵化现象。
3.让幼儿观察、表现生活5-7岁的幼儿已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俗话说“小孩眼尖”,这说明他们往往能发现成人不曾关注的细节。这时可以培养幼儿直接用中性水笔画速写,观察表现生活,其中教学的重点是教授幼儿学会观察。包括:“局部观察法”,就是从感兴趣的或最前面的一点开始画,然后向周围逐步画开去,看一点画一点,直至画完;幼儿进入大班后,可以画风景、静物时,尝试用自制取景框帮助他观察,容易看到纵深的空间与透视变化;用“单眼观察法”能让幼儿有效地观察并描绘复杂而有透视感的形体结构。生活中的速写对象非常丰富,静物、人物、植物、交通工具、建筑、街道、风景等都可以画,建议每类事物不超过2次,保持幼儿的新鲜感和兴趣,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果断用笔。幼儿阶段的速写稚拙可爱、纯真质朴,非常精彩,也能培养幼儿观察、表现生活的能力,是高效的学习方式。丰富多彩的速写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能提高眼、脑、手的协调性。实践证明,幼儿毕竟较小,多数孩子画的速写很幼稚。而小学阶段则进入学速写的黄金时期,作品稚拙、大胆而肯定,一定要抓住时机。如果到初中阶段才开始学速写,反而不如小学生进步快。笔者曾教过一个混合班,初中生与小学生同步学速写,结果初中生顾虑重重、不敢下笔,进步缓慢。美术心理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随着儿童的成长,总会逐渐对写实性作品感兴趣,因为画不像而产生的“青少年危机”主要出现在写实性绘画中。速写能有效提高幼儿的造型能力,从根本上避免“青少年危机”的出现。
综上所述,幼儿学绘画确实能促进观察力、想象力、审美能力,能开发幼儿的智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但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按幼儿绘画心理发展的规律来教授和引导,而不能仅凭成人的想法去做。同时,必须按美术的本质规律来教,组织适当的欣赏、临摹、观察、速写,以及记忆画、想象画等创作等,才能产生相应的效果。
8.浅谈如何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 篇八
一、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
幼儿的绘画是不能用好坏来评价的,也不能作为判断幼儿的性格的心理分析工具。幼儿的涂鸦和哭笑一样仅仅是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而已。一幅表达幼儿内心的感受或想法的画,即使在技艺上还未成熟,但幼儿的表达愿望得到了满足并体验到了愉悦,这就是表达的快乐。在绘画活动中,对幼儿的作品评价所追求的不应是一个结论,或绘画技能的高低,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和关怀,对幼儿艺术天性的保护,同时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成长。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幼儿绘画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首要目标就是帮助幼儿借助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已有的基础及兴趣爱好,再提出知识、技法及想象、创造等方面的要求。
二、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
虽然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与人沟通、表达自我,但他们有自己的“一百种语言”,其中美术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幼儿掌握,用以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想象和创造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随着艺术与其它各领域的渗透,美术活动还可以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促使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不断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童年期也是游戏期,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是幼儿游戏的直接目的。幼儿具有天赋的直觉和敏锐的感受力,画笔、颜料、纸张也是他们的玩具。幼儿从事美术活动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只是因为“创作”的过程或形象、色彩的变化结果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
三、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优势和不足,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在进行绘画活动评价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可以用自评式、互评式、推优式、评价表等方式。自评式评价是教师事先设计好各种单项评价内容。比如,“我喜欢吃的水果”、“游乐场”等绘画课,可设为:构图好、线条生动、有创意等;像“多功能椅子”、“生活中的标志”这样的设计课,可设为:装饰性强、创意新、色彩合理等。幼儿按照预设的评价内容给自己的作品评分,在评价中态度极其认真,没有丝毫懈怠。让幼儿参与评价,能够增强幼儿的兴趣,但幼儿被限制在教师提供的评价内容里,没有自由驾驭语言的机会,会影响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推优式评价,是先让幼儿分组互相评价,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集体交流。在评论别人的作品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视角及语言,孩子们会对同一作品做出不同的评价,展开激烈的辩论。这种互评法既能加深评论者对他人作品的理解,也能帮助作者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自己,取长补短,有效提高绘画水平。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也是提高鉴赏水平的一个过程。但幼儿的鉴赏水平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最初阶段容易出现习惯性的感情倾向,如老师经常表扬的幼儿,幼儿也会认为他画的就是好,他被推选的机会就很多。其他幼儿体验成功的机会就会减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会逐渐降低。如何将自评、互评、共评很好地融合、统一,从而促进不同水平幼儿的提高,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
幼儿的画和成人的画是完全不一样的。成人所感兴趣和欣赏的画未必是幼儿喜欢的,因此,以成人的眼光去判别和鉴赏幼儿的画是不恰当的。一般的评价都是以一幅画是否完美、整洁、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来作为标准。殊不知,在幼儿期,孩子身体各器官正处于发育期,手指小肌肉发育不完善,手眼协调能力差,画面比例不协调,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往往就是这些单纯、幼稚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比如在画《我和爸爸》的活动中,郭伟杰画了一条长长的马路,马路上排满了小汽车,而且每一辆小汽车都有翅膀。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画,他解释说:“每次星期六我跟爸爸去涵江批发货,路过黄石都堵车,如果每一辆车都有翅膀可以飞,我和爸爸就不用在路上等那么久了。”所以我们在评价时应主要看画面有无童趣,有没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
五、善于倾听孩子的作品
传统的评价以引导为主,参与为辅,往往都是以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确定一幅画的好坏,使许多孩子的想象力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即孩子的画是“听”了才能明白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画只有被“听”了,被理解了,他们才会有表达的乐趣,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在评价作品时,我们要尊重幼儿,善于解读幼儿的作品,例如在画《太阳》的活动中,郭启新小朋友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其他小朋友都笑话他,而他却反驳说:“太阳是会变颜色的,我在镜片上放了两块绿色亮光纸,太阳就变成绿的了,不信你可以试试看。”这就是孩子的独特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应该好好地去呵护他,让他们画自己所想的画。
六、评价语言生动恰当,体现激励性
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我们应注重评价的语言。具体来说,评价首先要建立在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要善于通过观察、对话,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及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和感受,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特别当幼儿的作品“离谱”时,更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努力理解其意图;当幼儿本身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图时,我们应能善意地给予诠释。而在进行评价时,我们应注意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小班幼儿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我们应尽量采用拟人化和情景化的语言;中班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我们评价可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还可以怎样表现?”引导幼儿边画边思考,完善自己的构思;大班幼儿能力较强,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我们应更多采用协商和引导的语言,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人。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与不同点,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错了”,因为艺术是没有错的。
【幼儿绘画作品】推荐阅读:
幼儿美术绘画09-18
幼儿小班绘画10-12
幼儿机构绘画教案08-19
幼儿绘画活动总结11-09
幼儿绘画班教学总结10-07
幼儿绘画自己的名字11-15
建党100周年幼儿园绘画作品08-09
幼儿亲子绘画活动的教案10-23
谈谈对幼儿园绘画教学的认识09-08
《幼儿园》美术绘画合作意向书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