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的不足

2024-10-07

在教学中的不足(精选10篇)

1.在教学中的不足 篇一

学案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不足论文

摘 要:学案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逐渐地显现了出来,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使其不断完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案 优势及不足

学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设计稿,是教师在上课之前设计好并印制出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思路和具有导向性的文字稿资料。学案的设计要凸显阶梯性和层次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拿到它都有事可做,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做好相应的练习。学案一般有以下结构组成: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检测――学习达标――巩固延伸;学案的运用分“设计――初稿――备课组讨论修改――二次设计――定稿――发放――个案”等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中,第一环节为主备教师设计学稿,形成初稿再在备课组内集体讨论,加入其他教师的修改意见使其完善形成定稿并打印发放,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加进个人上课设计、补充资料等形成个案。

学案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起着引领作用,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学生要根据学案内容进行认真预习,搞清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文章脉络、思考问题等,明白哪个地方是本课主攻方向并自主完成预习、课前搜集资料、课堂训练等任务,明确自己这节课要学习什么。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后,自己在课堂上的活动就有了非常明确的针对性。

教师在使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真正实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过程为: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管理者,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是发现者、探索者、合作者、成功者,课堂是探究之地,师生是探究之人,全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问题探究、独立探究、合作探究,人人体验到问题探究的乐趣,感受到独立探究的愉快,品尝到合作探究与展示成果的幸福,达到真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发现使用学案进行教学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逐渐地显现了出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使其不断完善。

一、学案教学的优势

1、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在学案的设计上,我们主要考虑课前预习、教师助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课堂知识反馈、教学反思等环节。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就已经把整个教学内容的重点罗列出来,学生很容易就能了解本节课要学的重点是什么,在自学找出答案的同时,也大体上形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这比老师单纯讲述知识效率要高得多。

老师可以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重点内容的强调,再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处理学案上的练习题,这样就能比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案可以作为笔记让学生保存起来,每一节课的学案基本上都比较全面地呈现了学过的知识点,而且还有针对性的联系,这对于学生将来考试和复习都是极有好处的。 2、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来说,学案可以帮助他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让他们按学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务,而不是无所事事。

3、学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负担。老师要在课下费一些功夫精心设计学案,学生以作业的形式上交学案,明确了学生都已学会的知识、还有些模糊的知识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上课时的教学重点就更突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4、学案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案的作用其实就是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学,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一定能够形成很强的`自学能力。

5、学案的运用有利于确保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学案教学的不足之处

首先,因为每个阶段的主备教师必须事先设计出学案讨论稿,所以在某一阶段该教师会比较辛苦。

其次,由于不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不同,学案的内容往往难以适合所有的老师和班级。

第三,学案虽然能使部分心不在焉的学生有事可干,但固定的课堂模式和提前知晓的教学内容渐渐使多数学生丧失了学习的新鲜感,课堂成了被动记录的过程。可能大多数学生的考试成绩会有所提升,但是对部分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不是很有利。

第四,学案的使用能让很多曾经不知道怎么听课的学生动起来,但也有极个别的学生依旧懒得动笔或者无法跟上上课的节奏,不能完成一天一张的任务。

第五,学案的使用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然得靠教师的努力。

第六,学生忙于完成学案,书写极其潦草,书写质量日趋下滑。

总之,学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操作性,能真正实现变“教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案运用需要我们作深入的反思,使其扬长避短、更加完善。

 

2.在教学中的不足 篇二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的常规教学手段 (如教学卡片、挂图、图表、实物等) 和其它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 (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 相比, 多媒体教学有如下优势。

(一)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手段的重要特点是生动、直观。广播、录音给人以听觉直观, 卡片、挂图、图表、实物、幻灯、投影给人以视觉直观, 电视、电影、录像给人以视听直观, 这些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各有所长, 而多媒体教学可以综合这些媒体特点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 从而弥补常规教学手段和其它电化教学手段的不足, 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二) 切实解决课时矛盾, 省时、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操作型技术人才, 学校更重视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设置上, 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实习课所占比重较大, 而基础课包括语文课所占比重较小。但语文教材的容量并未减少, 因此, 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要删掉教材20%—30%的内容, 并且有些必讲篇目由于时间因素而不得不“缩水”。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之后, 抽象深奥的事理可以变得通俗易懂、直观生动, 知识可以被安排得更系统、合理。如各类说明文和各类游记的教学, 若能借助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比起教师只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来讲课, 既能省去教师的许多口舌, 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单位时间内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密度。所以, 如何省时、高效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是考虑的前提, 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三) 刺激多种感官,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心理学实验材料表明, 人类获取的信息94%来自视觉和听觉, 而人对信息的记忆保持, 视听结合可达65%。因此, 教师运用有关教学手段, 形声并举、音画同步地同时刺激学生感官,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优势, 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一) 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虽然灵活运用丰富、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真正能做到灵活运用的教师并不多, 课件是否丰富、生动也是评价不一。在多媒体教学中, 不仅教师的创造性受到限制, 而且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常常受到约束。在语文教学中,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 而看画面不如听声音, 更不如读文字容易发挥想象力, 这在小说、诗歌和戏剧中往往体现得较深。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给了读者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 可是看完了电视剧或电影《红楼梦》, 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将人物与小说所描写的形象对号入座。

(二) 在语文教学中所处地位存在认识误区。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如果教师依赖多媒体教学, 一堂课从头至尾离不开计算机, 就只能算作配角, 计算机充其量代替了黑板。笔者曾经见过的有关文言文课件, 基本上是课文知识点的归纳和梳理, 节省了课堂时间, 却减少了学生理解消化知识的时间。其实, 语文课堂教学更多的在于教师教的主导性与学生学的主体性的二者结合, 这里既要有思考时间的保证, 又要有双向交流的磨合。如果课件中文字内容过多, 学生的眼睛易疲劳, 而且要在有限时间里速记, 结果常常是既看不透彻, 又记不完整, 大脑思维也得不到有效训练。

因此, 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程式简化, 运用时机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安排。具体说来, 归纳知识要点可安排在学生完成之后, 用多媒体教学完整地展现出来。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关于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环境描写特点, 可先让学生讨论归纳, 再通过课件总结展示。对于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 如贾府 (即荣国府) 的环境描写, 可以用多媒体教学先播放贾府示意图, 对照画面让学生将文中黛玉行踪路线勾画出来, 这样会更直观容易些。对于需要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地方, 如对于王熙凤出场时的人物形象理解, 宝黛初会时关于宝玉的形象刻画, 可以先是师生共同分析, 然后借助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画面作比较和加深理解。

(三) 课件主体内容定位往往欠合理。

选题的合理性也不容忽视。就多媒体的发展趋势而言, 笔者以为, 只要处理“得当”, 任何课题都能通过多媒体教学表现得更完美。但是目前多媒体教学无论是技术开发还是实际应用, 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都很多。所以仍要注意到课题的合理性与制作内容的侧重点, 而不能一哄而上, 什么课题都依赖多媒体, 什么内容都用多媒体来演示。

课件的主体内容定位在何处, 这还得和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联系起来看, 既然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工具, 这就意味着它只是在教师能力不及的地方提供帮助, 使教师更完善地传授知识、传递情感与思想。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加深加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对思想的感悟。教师在想提升学生对作品的审美体验的水平而又力有不逮之时, 不妨借助一下多媒体教学。譬如诗歌、散文教学的氛围营造, 戏剧、小说的片断剪辑, 通常在最需要的时刻插入教学环节, 倒未必非要将作品其它的知识点也加进课件。目前有些课件正是因为自身已具备完整性与流畅性而破坏了整个课堂教学的自由性与创造力的发挥, 有时为了课件的好看、教师课堂授课的轻松, 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发挥。

还有, 教学过程中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较其它教学手段更为便捷时, 也是考虑是否选它入题的一个因素, 否则能用其它教学手段解决得更好的, 就未必非要耗时耗力地将其做成课件。

3.在教学中的不足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不足 策略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在高校教学中彰显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但是,在高校多媒体教学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具有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能力,非常适合人的思维和记忆规律。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了信息交流、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加强了课堂上教与学的交流、调动了联想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在高校存在一种错误倾向,即生搬硬套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些课程本来用传统的方法更好,但教师非要用多媒体,结果只是把多媒体当成了电子黑板,将所有要讲的内容都搬到多媒体课件中,一些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坐在座位上不动,照着计算机讲解,影响了讲课效果。这样反而成了一种对教师在课堂上即兴发挥的束缚;其次,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呈现信息的速度太快,老师只注意了信息量,而没有注意控制讲课速度,造成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或信息呈现的速度无法让学生完整地做笔记的不理想状况;第三,多媒体在设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多媒体课件对声音的设置不科学,表现为声音太大太刺耳,或者太频繁并因此影响了学生听课的效果。有的多媒体课件由于颜色、字体等选择、搭配不当,造成屏幕模糊不清。有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层次不清楚,使要表达的内容显得凌乱;第四,有些教师过分的依赖多媒体,以为只要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就万事大吉了,备课也不认真不充分了。还有的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只顾自己讲解,而没有注意与学生互动,从而导致了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干学生的。更有甚者老师的讲课成了学生的催眠曲;最后,有些教师只是一味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完全抛弃了传统教学模式,这样其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三、高校多媒体教学应用策略

(一)针对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科学的应用策略,使高校多媒体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改变教育思想,构建“主导一主体”教学模式。要使多媒体的教学应用从热点走向制高点,从低层次徘徊向高水平发展和持续发展,形成规模和整体优势,真正担负起承前启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重任,必须要做好“三个转变”:教师由教材的讲解者、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活动组织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者;将教材由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者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认知的学习资源。

2.根据课程要求制作运用课件。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积极地准备,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既不能局限于教材,成为教材的翻版,也不能片面追求外观,追求媒体形式的“全”,过于注重视觉形象和技术的高水平,否则,屏幕渲染过度,附加信息和无关信息过多,非但不能起到调动注意力的作用,反而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3.创造互动教学。众所周知,为使多媒体课件达到光影和谐的最佳效果,需要营造一定灰暗、柔和的环境,这就往往要在通光处拉上暗色帘布等,很让人憋闷一阵。课件一放,教师就得忙着点击鼠标,仔细搜寻,全然忘我。结果,教学不仅没有体现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甚至难以像传统教法一样言传身教。诸如身态行为、情感表达、现场板书设计等,语言、情感交流就很难派上用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不是机器人,不能成为多媒体的附属品,大多数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师生双向交流少,亲和力不强,屏幕影像、文字接踵而至,学生无法承受。纵观45分钟教学,教师抬头与学生正面交流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剩下的就是教师贯注于桌面点击、表演课件了。在这种情况下,只会造成学生认识超载、学习负担加重的现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要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揭示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模拟仿真,将知识直观化,降低学习难度;变换时空,演示说明,扩大观察效果;扩大知识容量,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多向交互,师生互动,资源共享。

(二)应建立相关的制度

1.建立严格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审核制度。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实现和支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应该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教学重点、难点,信息量要适中,要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符合本专业本学科的特点并注意吸收教育教学和科研的最新成果,突出特色,注重质量;同时,课件制作要结合教案进行,通过鉴定的课件方可应用于课堂教学,严禁劣质课件进入课堂。

2.建立多媒体授课资格审查制度。为了充分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高校应建立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资格审查制度。一般从事教学工作三年以上的教师方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优先考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教师首次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向学院(部)提出申请,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对其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鉴定,确定合格后,方可安排多媒体教学。经批准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教师应不断充实、完善课件内容,提高课件质量,熟悉多媒体教学设备,保证多媒体授课的教学效果。

3.建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为保证多媒体辅助教学质量,高校应建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1)要定期开展专项检查、观摩交流和评比竞赛等活动来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对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显著的课程,要积极鼓励和支持,逐步建成一批特色鲜明、交互性好、教学效果优良的高水平多媒体教学示范课程。(2)要组织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对多媒体教学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并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举办学生座谈、网上评议等活动,及时了解多媒体教学信息,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教学质量。

4.建立培训制度,增强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很多教师反映对课件制作不熟,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准备上课用的多媒体课件,同时,学生也反映要提高教师的制作水平和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授课水平,所以学校要不断组织教师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实际操作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把教师参加多媒体技术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每次培训结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发给合格证书。通过培训,教师会增强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意识,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水平以达到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规范操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曾睿,赵龙庆.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1671-489X.2009,(18):116.

2.马路,于叔杰.多媒体教学的常见误区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06,(3):75~76.

4.在教学中的不足 篇四

目前国内的中小学音乐课程仍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有些与文化、地区和民族有关的课程,利用多媒体技术(PPT、视频、动画等)就可以顺利进行,然而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如何将音乐教学软件与教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个信息井喷的年代显得尤为重要。

音乐教学从理论上来讲,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软件的相互结合对音乐教学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但由于在音乐教学中要求输入大量的五线谱,从而将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拒之门外,他们依然按照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法,在面对这种现状时,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专业音乐教学软件同时引入音乐专业理论的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洲洋华乐科技有限公司根据传统的五线谱电教板推出了EduOffice音乐示教仪。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在传统的音乐理论教学中,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听觉方面

在音乐欣赏和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大量的音程、和弦以及旋律音响效果,在教授过程中,特别是和弦、音程的快速转位在黑板上的多种演示以及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传统的音乐教学需要由教师通过钢琴的演奏才能使学生获取各种各样的音响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钢琴演奏能力较高,因为教师的钢琴演奏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没有音响的音乐理论课程,使实践脱离了理论,很难调动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而《EduOffice音乐示教仪》就颠覆了此传统的音乐理论教学,它是国内首款借助与电子白板触摸屏、视频展台、MIDI键盘等产品,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音乐示教产品。将键盘、五线谱、调名、调号、音名等集成于一体,使本来分别独立的乐理元素在音乐电子示教板上被有机的联系到了一起,相互关系一目了然,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清晰的学习乐理知识,提高了乐理的可视性和直观性除了完全覆盖传统音乐电子示教板的功能外,大大扩充了在乐理教学、乐谱教学上的功能,同时EduOffice音乐示教仪集成了诸多电子白板软件教学功能,包括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动画、音频、视频播放等)、白板标注讲解(支持板书笔、板擦、幕布、聚光灯)功能等,加上表现直观的视频展台功能。EduOffice音乐示教仪真正让老师可以得心应手地应用电子白板进行音乐课堂教学,充分感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音乐教学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感受与传统音乐课教学不一样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EduOffice音乐示教仪大大提高了音乐课的趣味性和音乐表现力,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也随之大幅提高。

《EduOffice音乐示教仪》有32种和弦示范教学,128种音色,15种调号,曲谱可以变调、变速、变色播放。可以让学生感受同一首乐谱产生多种变化的乐趣,增加音乐课堂趣味性。

2.视觉方面

在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专用的五线谱黑板,这种黑板在出厂前就把一排排标准的五线谱规范地印在黑板的表面,教师便可在上面进行理论讲解和谱例的演示,否则就得在课堂上当场绘制五线谱,不但耽误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会因为绘制的五线谱缺乏相对的规范性,从而使学生在一些音乐理论概念上出现认识上的错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质量。

而《EduOffice音乐示教仪》在乐理教学中就把内置的标准五线谱显示在电子白板/触摸屏上,教师可在电子白板/触摸屏上手写或弹奏,实现五线谱表到音乐键盘、音乐键盘到五线谱表的互相映射,教学更加直观。

3.感观方面

一些音乐符号和标记仅仅用说教的方法,很难使学生明确的理解其真正含义,比如琶音、颤音、渐强和减弱等音乐表情,只是依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体会和感受到他们实际的演奏效果。当教师需要学生欣赏一首钢琴曲中的一段乐曲时,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去欣赏,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将听觉与视觉结合在一起,有的学生甚至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睡觉休息的课程,这一现象的出现给教学方法的改革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而《EduOffice音乐示教仪》的乐谱教学就可以做到,曲谱在播放过程中同时在模拟音乐键盘上显示乐符的弹奏位置,结合乐谱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等一些常用音乐记号,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以及演奏过程中的变化等。

5.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篇五

从学生报到到现在已经一个月了,我同大家一起见证了我们新英才的成长。在我心中新英才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很欣慰的是在这一年的历程中自己没有错过太多。虽然自己用心去呵护,但也在这一个月的教学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暴露了不少的教学问题,自己也做了深刻的反思,具体问题和改进方法归结如下:

1、备课不充分

虽然在每节课之前自己都会提前备课,但在教学中会遇到突然断弦的状况。比如说有一次同学们对我的解答提出疑问时,自己没有做出最好的解释,面对同学们的疑问自己出现了不自信,以致同学们对我的教学水平产生了误会。事后自己做了自我反思,并找到了更好的方法给同学们去解答这样的问题。所以说如果事先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把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想到,就不会出现面对大家的疑惑而没有做出更好的解释方法。更不会出现教学中的不自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就是老师的失职。

2、板书不规整

自己的书写确实需要练习,加之在黑板上给同学们板书重难点,没有很好的利用黑板的格局。所以板书不够规整。自已一直以来也在改进自己的板书,自己也看到了进步。还需要课下更多的时间去揣摩怎样去板书,把知识点罗列的更清晰,把难点突出出来。

3、不够细心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能因为自己的不细心而酿成大错。比如说,自己可能会在讲课中出现脑子想的是负号,可自己讲出来的却是正号,这样的小错误,不能犯。会在学生面前失去教学威信。这样的问题是一定要改掉的。自己一定要在备课充分的前提下更细心。我相信这样的错误一定会杜绝。

正视自己的问题,端正自己的态度,改进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也很感谢这一个月以来同事给我的帮助,教学前辈们给我了很好的建议,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没有批评我而是给了我很大个鼓励。我很感谢他们。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做一位优秀的教师。

6.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篇六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我的的确确可以被称作新人。虽然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实践摸索,逐渐在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些许成效。但是仍然有众多不足之处。在此做一个总结归纳,也是为了更好的认清自己,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以便更好的改进不足,不断提升自己,胜任教师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责任。

一、本人教学中的不足。

1、由于新人的缘故,虽然有些问题上有新的思路,但是毕竟缺乏经验。在许多理论性的知识储备上不够深厚。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武装自己的头脑。

2、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些过多注重自身的讲授。从内心来说,总是怕学生不理解,总是会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教学内容,有些讲授过多,讲课时间偏长。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有所欠缺。再者,在个方面也缺乏相关的学习和经验。

3、在课堂外的教学引导上,缺乏注重学生作业的开拓性。没有花费心思用于启发学生。可能也是思想上的惰性,思维的懒惰。

二、改进措施。通过认真反省和自我分析,认清主观上的不足之后,感觉到豁然开朗,并不是自身能力不够,多半是年轻人的浮躁和惰性所致。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积极改进措施,更好的服务教学工作。

1、首先必须从知识上首先丰富自己,持之以恒的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多通过媒体、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渠道关注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题材和内容,多方面丰富自己。

2、由于经验欠缺,我将在平时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多与经验丰富的老师多交流,多听课,多学习有益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教学经验。

3、在课堂教学中,我将注重学习大纲,力求备好每一节课,努力从整体上优化课堂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4、在课后,我将持续关注学生的情况。鼓励学生多通过生活,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勤思考。借以巩固课堂教学,活学活用。

7.在教学中的不足 篇七

关键词:路基排水,施工防护,当前现状,改善策略

引言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 是在地面上按路线的平面位置和纵坡要求开挖或堆填成一定断面形状的土质或石质结构物。 为了强化公路的路基强度及其稳定性, 要求在设计施工时做好路基防水和防护工作。 在对公路做路基排水设计时, 应该主要考虑两方面水源的影响: 1要考虑地下水和农田灌溉水对公路路基的影响, 针对该类水源设计方案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其对路基的影响, 这成为第一类排水;2要考虑雨水对路基路面造成的影响, 防止雨水在路面的囤积, 减少由于路表水排水不畅和路表水下渗对路基、 路面质量的损害, 这成为第二类排水。 关于排水方案的设计通常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1地面排水。 最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排水沟渠, 一般都要求铺砌防护。 普遍采用浆砌片石加固、而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也开始广泛应用。2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的主要任务是防止雨水在路面的囤积, 防止雨水渗入路基和冲刷路基边坡。 3地下排水。 路基地下排水的主要特点是是渗透力式排水, 其排水多采用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方式。

在路基施工完成以后一定要注重路基的防护工作, 因为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路基会受到多种因素的侵蚀, 并且在路基施工过程中也改变了地层的天然平衡状态, 这就要求对路基进行防护工作。 在当前的实际施工中, 路基的防护工作主要以三种方式进行:1坡面防护。 坡面防护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地表水流对坡面的反复冲刷, 减弱坡面岩土受风化作用的影响, 一般采用种草防护、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防护等方式。 2冲刷防护。 冲刷防护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河岸两边的路基边坡受河水冲刷的影响。 传统施工中经常采用砌石、抛石、铁丝石笼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 以高强土工格栅来制作石笼已成为当前的主要方法。 3支挡防护。 当前的支挡防护主要采用挡土墙的方式, 在地基较好的场合主要采用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 公路路基的防护中主要采采用用悬悬臂臂式式挡挡土土墙墙、、扶扶壁壁式式挡挡土土墙墙。 。

1路基排水和防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 铁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便会生锈, 那是因为它在水和空气的氧化下会发生化学反应。 同理, 水也是影响公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路基病害是由水的侵蚀造成的。 如果没有很好的排水系统, 那么公路的路基路面在长时间的接触水之后, 就会被水侵蚀而导致路基开始逐渐下陷直至完全坍塌。 而这种情况一旦出现, 便会对公路产生巨大的影响, 比如:它会大大降低公路承受重物的能力, 也会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 从而严重的影响交通秩序, 造成公共财产的巨大损失。

2公路路基排水及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交通领域的不断发展, 我国也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公路修筑方案。 但是, 在整个公路修建的过程当中, 路基的排水和防护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路基排水和防护工程的设计方案不合理

在工程施工之前, 设计人员要针对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准确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准确与否对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当设计方案不符合实际施工条件或者施工方案有误时, 会对工程施工造成严重影响, 轻则耽误进度、影响工期, 重则造成人员财产的重大损失和伤亡。 路基排水和防护工程设计尤其如此。 公路的路基排水和防护工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年降雨量的多少、降雨强度、公路交通流量的大小等等, 做方案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综合后得出最终方案。 当前, 我国公路路基排水和防护工程出现问题的案例中, 方案设计不合理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2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一个优秀的施工人员, 会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加强自身的施工技术, 从而确保项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然而在一个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 如果施工人员本身就不具备很高的施工技术, 那么这个项目就算是完成了, 也会是一个有问题的项目。 在当前我国公路路基排水和防护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落后, 很多施工工作不能很好完成, 往往被应付, 同时, 一些施工细节也不能很好的实施, 从而造成了公路路基排水和防护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另一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 许多高科技的东西也被相继发明出来。 但施工人员只是本着一些陈旧的思想去对公路进行施工, 就被被局限在某一个程度上, 而无法获得更有利于解决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问题的施工技术。 总的来说就是, 施工人员要是不敢大胆的去想和尝试的话, 那么他们自身的施工技术就会一直都停留在原来的阶段, 无法进步, 也无法突破。 于是, 脱离陈旧的思想、 摒弃原有的条条框框、引用高科技, 将会使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有着飞一般的超越。

2.3施工质量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虽然, 国家有关部门对高速公路的修建提出了施工质量检测的条文, 但是很多施工人员为了能够尽快完成本次的项目, 将施工质量的检测完完全全的抛在了脑后。 失去了对公路排水和防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这一重要环节, 就会让原本就已经存在的问题, 被逐渐扩大化, 继而让公路路基路面的排水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3改善路基排水及防护工作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路基排水和防护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以上问题, 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解决对策, 以期能改善路基排水和防护工作:

3.1路基排水和防护设计要坚持科学、合理、准确的原则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的设计方案是否完善, 对于解决当前我国路基排水和防护工程中的问题意义重大。 这就要求在设计施工方案时, 方案内容要细致、准确, 要依照普通的路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超高路段的分隔带排水以及路基结构层的排水分布有序的进行设计, 并注意对细节的把控。 同时, 在方案设计中要坚持以下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2将设计与环境有机结合;3充分考虑地质对于公路路基的影响;4注意保护环境。

3.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 提升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工程的关键环节, 在既定施工方案的条件下,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实际的工程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改进公路路基排水和防护工作的施工质量, 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其技术水平是必不可缺的。 具体来讲,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 2举行各种技能考评比赛, 鼓励施工人员自主学习新技术。 3实行按照施工技术来定岗定工资的管理方法。

3.3完善施工质量的监督体制, 强化对施工质量的监管

在施工过程中, 对施工工作进行实时监管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 施工监管工作认真负责, 施工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为了提升路基排水和防护工作的质量, 需要强化施工质量的监督体制, 将施工监管工作落实到位。 1应该规范施工质量的检测标准, 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符合实际工程要求;2要设立施工质量监管部门, 要求其与施工部门相互独立, 分属不同的领导, 承担相应的责任, 并且质量监管部门要与监理部门积极沟通、 相互协调, 共同对路基排水和防护工作进行监督, 从而保障施工质量;3要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 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施工工作进行相应的惩处, 以杜绝施工人员的懒散、侥幸行为, 促使施工人员严格执行技术标准。

4结语

总之, 对公路建设来说, 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能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性能。 所以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 对不同的路基采取不同的施工措施。 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 积累公路路基施工方法与技巧, 提高公路施工质量。 所以公路建设中要重视路基排水和防护工作, 保证路基施工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 打造优质工程, 切实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宝成, 于常永, 刘彦伟.浅谈公路路基施工及其质量控制[J].科技传播, 2014 (06) :29~30.

[2]武有军.关于公路路基施工的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 2014 (12) :47~48.

[3]陈广宇.公路路基施工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 (03) :67~68.

8.在教学中的不足 篇八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 初中语文 优势与不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86-01

一、数字化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优点

1.体验课文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数字化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就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课文,更快、更准确、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和知识。由于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必然会深刻得多。如,在讲杜甫《过故人庄》这首诗时,在这首诗的朗读录音上配上一曲具有田园风格的乐曲,并配上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让这些带着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进入诗的意境,加上适度的引导,收到了传统教学方法之下不可企及的效果。目前,也有相当多的教师在授课时,给自己的课堂配上背景音乐,的确很好地营造了课堂的学习气氛。

2.加大课堂容量,激发学习热情

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可以方便地加入大量相关的课外资料,扩大知识容量,也使教学内容也呈现出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征,因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时主体投入的激情。如,在讲朱自清的《春》时播放配有画面和朗读的录像,给学生以新鲜感和吸引力。这种将文字符号和口头转述变为具体可见的、形象逼真的视觉画面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改变口述加板书的传统教学方法,避免因教师讲述过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抑,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从而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利于扩大知识视野。

3.融合文学艺术,利于创设情境

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承中华五千年辉煌灿烂文化的任务,新教材中古典文学分量加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语文教学的任务首先是让学生对汉语、文学有了解,而后进一步对以它们为载体的中国文化有了解,从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国文化的熏染。这一点恰恰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忽视和难以传播的。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界面、典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浓郁的中国文化的氛围,将文学与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这也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

4.调动感觉器官,提高记忆效率

有资料显示,调动各种感官学习,24小时的记忆效率为30%,可见运用各种感官学习的重要性。许多学生喜欢古文,但只要一提起背诵就大呼小叫。其实古文的背诵,除了理解背诵外,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多个官能并用,也就是朱熹所说的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这是提高记忆效率的重要方法。

正因为多媒体技术的这些优点,在当前的公开课、评优课、示范课如果没有了数字化多媒体似乎就不成课。但事物往往有它的两面性,数字化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不例外。数字化语文教学也应该有一些冷静的思考。

二、数字化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1.舍本求末,不利于学生的能力拓展

(1)脱离了文本。教师上课时,要电脑演示教学内容,便很少有时间顾及教材;学生眼睛得盯着屏幕,思维得跟着老师的操作而变化,语文课本便成为桌子上的摆设了。多媒体可谓图文并茂,声色俱全,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便很少有兴趣、有时间来关注课文本身、去理解和体悟语言文字,留在学生知识库存里的是被教师“咀嚼过了的面包”。(2)限制了多元的思维。阅读的真相是,对于同一文本的解读,每一个阅读者,因为个体知识、经验、个性的差异,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阅读取向。阅读是文学的再创作,它和创作一样,都是鼓励和提倡个性的。 而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往往预先设计好了所有问题的解答方案,那个隐蔽的答案是固定不变的、惟一的。教师只能围绕着这些答案讲课。

2.削足适履,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固定的程序控制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一个多媒体课件,它必有一个固定的程序,它体现的是教师上课前已有的教学思路、教学构思,教师在课堂里做的只是顺着这样的程序去操作、演示、教学,这样的教学很难说是尊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很难说是自主的学习。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为图方便,将教学内容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下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探讨。实质上是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教学思想,并且它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非但未能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反而是课堂越上越“死”了。

3.素材难觅,制作效率低下

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需要对声音、画面、视频、文字作综合加工处理,这就需要制作者掌握多种应用软件,这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并非易事。再者就是素材难找,要找到一幅理想的图片、一段切合课文的视听材料非得花九牛二虎之力不可。虽说网上、市场上有课件可供使用,但往往由于制作者仅熟习软件,却不了解教材、教学规律与学生具体情况,所以制作的课件是精美有余而实效不足。这些都限制了多媒体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总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我们在大量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海林,《信息时代的语文教育》[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1):13-16.

[2]张晓骊,《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教育报,2003-12-5.

[3]李晖,《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误区》[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作者简介:

高宝(1984—),男,大学本科,辽宁省长海县第二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9.在教学中的不足 篇九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这在为我国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竞争与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于发展,我国企业应当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在会计管理工作的支持下,不断促进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并且,管理会计是一项将企业管理与会计活动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在企业的稳步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的应用上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脱节严重

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受到周围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例如:社会环境的变化会致使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产生变化,进而影响着管理会计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令其一并产生变化。现阶段,受到管理会计的理论与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不吻合的影响,我国仍存在部分企业没有应用管理会计。虽然有的企业采用了管理会计,但他们更侧重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将管理会计中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责任监督运用到企业的发展中来。而对于新型的管理会计,如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会计理论等,更符合西方国家的发展状态,不完全符合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现状,由此,新型管理会计正处于从西方国家向我国引进的阶段。

(二)管理会计的人才队伍有待加强

现阶段,相对于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而言,现代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并不广泛。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财务会计工作者大约有1500万,其中,40万具备高级会计职能,大概有500万具备中级会计职能,但持有注册管理会计师资格证书的人却不足8000,这就使得国内大部分企业在开展管理会计的工作上只能依靠具备高级会计职能以及一部分中级会计职能的人才。除此之外,在我国企业发展中,有超过85%的财务人员做着会计核算的工作,他们注重于记录与核算,对管理会计也是一知半解。即使现代企业聘用了财务总监,但也会由于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原因,导致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难以发挥出管理会计的职责。

(三)管理会计尚未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的日益加剧,管理会计作为对企业的管理行为,其不仅是对企业领导者价值观的一种挑战,还是对领导者管理意识的检测。但由于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这使得我国对管理会计机构的`设置和工作的开展难以做到统一规范,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财务部门和成本部门承担着管理会计的任务与职能。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和工作人员,与财务会计相比,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较低,若要做好管理会计的应用工作就需要会计工作人员具备更强的职业判断力。

二、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应用中所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管理会计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

管理会计能否在企业发展中得到有效的推广与使用,这与管理会计从业者能否将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会计的教育与研究机构、会计的工作团体以及现代企业应当在管理会计的发展中各负其责,并又通力合作,在对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践工作进行创新和推广的同时,完善我国的管理会计体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可以组织相关力量来进行管理会计的创新实践推广工作,增加管理会计的影响力。作为教育和研究机构、会计工作团体以及现代企业,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对管理会计的成功案例进行宣传和推广,并对各企业的管理会计方法进行有效指导。

(二)有效建设管理会计工作人才队伍

拥有一支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从业队伍,才能有效架起一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桥梁。现代企业要应用管理会计,就需要聘用具备管理会计技能的人才。当前,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愈发迅速,但国内具备注册管理会计师资格的只有8000人,这可谓是供不应求。因此,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向西方国家以及国内成功企业引进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并让自己的财务会计学习西方国家或国内成功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经验;没有条件的企业则可以鼓励财务会计学习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并为他们提供与管理会计学者、机构、有经验的成功人士交流沟通的机会,让他们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结合本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发展与进步的管理会计模式与机制。

(三)强化企业领导者的管理会计意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领导显然已成为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若一个企业领导不具备一定的管理会计意识,就难以考虑到会计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会计人员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能力。为此,政府应当建立一定的社会约束机制,让企业者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进行重视。同时,企业应当树立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让企业在发展中遵守企业文化,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另外,作为高等院校,应当在管理专业中增设管理会计的课程,让大学生提前接触管理会计,增加对管理会计的了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环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促进着企业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应用中的问题,我们应当促进管理会计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强化企业领导者的管理会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红杰.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运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商贸,(03).

10.在教学中的不足 篇十

中国区域地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孤立地讲述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等等地理要素,罗列事物、堆砌地名的现象等不足之处。这种忽略地理事物之间的综合联系,不重视认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八股”式教学,是很难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尝试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突出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揭示各地理 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人地关系结构网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操作方法和教学要点

教材处理和教学内容设计

(1)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

一般情况下一个区域的特征是以这个区域的自然环境作为基础的。故而往往从这里入手,按照各地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在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即其他特征是由此而引发)的和最具特色(即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区域特征,并以此追寻出主导因素。如西北地区:教材是由“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我国 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灌溉农业”、“地下宝藏”和“主要交通路线”五部分组成的。按照自然特征对农牧 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气候干旱”应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内陆”是形成区域特征的主导因素。

(2)理清知识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明确了区域的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后,就要按照区域地理的综合性,找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经济地 理各生产部门间以及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个相关的知识系列。

2.教法选择和教学过程要求

(1)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

首先要以充实的地理事实材料为依据,使地理知识“理”性的认识建立在足够丰富的感性知识基础之上。为此要充分运用文字、数据、表格、图象等资料,以及投影、录像、电脑动画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2)设置层层递进的课堂提问

区域地理知识点、线、网的建立,实际上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三个步骤,这里还必须有教师启发引导的 连续性问题。它是控制学生思路,训练逻辑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的极重要环节。问题的设置应将整体教学内容 串联,环环相扣、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问题的切入既可由基本点出发,推衍出相关的知识,也可以逆向联系,追本溯源。

丰富的资料与精心的设问,往往前后呼应,相辅相成,使学生形成一种在地理事实基础上的感知、理解、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式学习。如: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及影响下的农业生产,就是通过一系列资料与问题逐步得出的。

(3)实施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区域地理丰富的内容还决定教学方法的多样和课堂活动形式的不同,其中尤以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 力的训练和培养最为重要,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区域位置和地理事 物的分布应进行读图填图的训练;分析综合地理事物特征和成因可采用分组讨论;探讨区域发展的方向、途径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树立观念。

(4)教给学生地理思维的方法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整理归类,纳入他们已有的知识系统的过程。这个原有的知识系统就是 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只有懂“理”才能晓“地”。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学科的

基本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结构去分析解 决问题。

(5)采用纲要信号的板书结构

这种板书一般可分为文字框架式和图象符号式两种。如图示的中国农业,是以图像符号表明我国三大农业区的自然条件、经营方式、作物种类、优良畜种等方面的知识,是在学习完中国分区地理后复习中使用的。课堂上边复习边画,形象直观、高度概括,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

前面已经谈及,学习区域地理不仅是掌握区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协调区域持续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因此每学习一个区域,都要以人地关系为中心线索,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识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是否协调,评价人类活动是否合理,注意从中借鉴有益经验和失败教训,探讨促进区域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二、教学意义与优势

实施上述区域地理人地关系结构教学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利于学生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人地关系的结构教学贯穿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建立点线网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提高了观察能力、利用图表的技能和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等罗辑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

3.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和陶冶。人地关系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结构网络的建立,使学生自始至终受到爱 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资源、人口、环境观的教育。通过评价、分析区域问题和发展途径,更能使学生从小树立人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念。

4.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5.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区域地理知识的系统、简化,板书的条理、精炼,使学生理解得快,记忆得牢,同时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而知识容量和深度却大大增加,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时间一般可缩短到原来的2/3甚至1/2。实验班的学生平均成绩由70分左右提高到80分以上。

6.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之内涵,找出诸地理 要素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科学精致的板书。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促进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结束”下一篇:六一文艺汇演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