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电影赏析课程论文

2024-11-01

法律电影赏析课程论文(通用8篇)

1.法律电影赏析课程论文 篇一

1.老太太遗嘱问题的案子

2.白血病青年的赔偿案和与老练律师的周旋

3.克莱尔的家庭暴力案及其与鲁迪的感情进展

三条主线是交织在一起进行交代的,但整体看上去却又杂乱,因为他们不无联系:老太太要定遗嘱,鲁迪在过程中租用了老太太的房子,鲁迪同情白血病青年并带他出去游玩,途径老太太家并让其与老太太下棋,克莱尔因受家庭暴力影响,而鲁迪又与她有过同样的经历,他们产生了感情,鲁迪把她安置在老太太家避难等等等等。总之,三条线无时无刻不出现微妙的联系.

而法庭一战,是本片的精华所在,面对强力的对手.他作为一个才刚毕业的年轻律师,经验,资格,人气,他要什么没什么.而支持他最终获得胜利的,可能只有一条:良心. 而这,也是最终他放弃律师这个行业的原因.他无法抹杀自己的良心,无法面对一个恶贯满盈的当事人而却还要花费权利为期辩护.而自己却又没有扭转整个行业的这种力量,到此,为了在将来的生活中不迷失自我,为了不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他无奈,他惟有放弃.

银行家的名声近几年来有点臭名昭著,他们被看做是贪婪、奢侈和不诚实的代表,更别说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不过相比起银行家们新近几年才获得的臭名声,律师们大概已经习惯了公众对他们的揶揄嘲讽了。像电影《造雨人》中所说的那样,有关律师的笑话不胜枚举,律师们对此其实还有点引以为傲。

这其实有点令人好奇。在一个法治社会中,律师所扮演的角色和需要承担的义务其实非常重要,对正义的维护和追求离不开专业法律人士的努力和付出。电影《造雨人》改编自美国著名畅销小说作家John Grisham的同名小说,所要探讨的似乎也是这个问题。作者没有否认律师的重要性,而更多的是在批判律师们在工作中利欲熏心、被金钱驱动而逐渐丧失了年轻时的理想。他把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年轻律师,和一群资深律师做了一番最直接的对比,让他们直接在一个法庭上为两方完全相反的利益代言:一个代表着弱势群体,另一个则代表着大企业,这种对比和反差极其强烈。

我觉得电影本身排得不错,很紧凑很精彩。但故事所要讲述的寓意却有点肤浅和简单化。片中那位年轻律师的理想和热忱确实非常感动人,也很宝贵;然而我们更应当注重的不是他选择为谁、为哪一种利益代言,而是他对工作的认真仔细,以及他面对当事人时负责任的态度。因为司法体制本身讲究对抗性,事实和正义只有在通过观点的交锋之后才能更清晰地浮现,没有一个律师有资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先对当事人进行一番审查,然后才决定自己是否愿意为其代言。事实上,这样明哲保身的行为其实是非常自私的。反过来说,再罪恶、再丑陋的个人或组织也应当有权利享受到司法制度公平公正合理的对待,而律师作为司法机器中的一个零部件,在任何情况下、在面对任何人的时候,都有责任履行义务、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这是律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更何况,为魔鬼代言不意味着你自己也要变成魔鬼,为骗子辩护时你还是能够只说真话。我记得大一在上《英国司法制度》的时候,专门有一课讲司法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对律师的要求中第一条就是所谓的“Cab rank rule”:律师和当事人,就如同出租车司机与乘客的关系,或者说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律师不能拒绝为任何人代理,就如司机不能拒载、医生不能看到病人是个杀人犯就不救一样。

当然在现实中,更多的律师恐怕是因为代理费太少而不愿为某些当事人申辩。大企业、大公司财大气粗,有钱请到众多优秀的律师为他们主张利益;而很多穷人可能就无法负

担高额的诉讼费用,风险代理于是也就应运而生。传统的律师一般都是计时收费,费率当然也取决于律师的声望、经验和水平。而风险代理律师,则预先不收取当事人任何费用,只有当其为当事人打赢官司、获得赔偿后,才按比例从中抽成。电影显然是非常支持风险代理这种方式,因为它为穷人打官司开辟了捷径,正义似乎能得到更好的维护。

但实际上除美国以外,很少有国家允许风险代理。一个原因也许是风险代理可能鼓励一种不健康的诉讼文化:当事人打官司的成本接近于零,而可能获得的收益却很高,于是像喝咖啡烫到舌头之类屁大点的小事也要闹上法庭,弄不好甚至还能搞到一大笔钱,但整个过程中却严重浪费了已经非常有限的司法资源、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而且风险代理之所以能在美国如此成功,也与美国另一个特殊的法律制度——惩罚性赔偿——有关。全世界也很少有国家像美国那样,在个人对抗企业这样的民事纠纷案件中,允许所谓惩罚性赔偿的存在。传统的司法理论一向认为,当一个人利益受到侵犯时,法律有责任纠正错误,返还原告受损的利益,但仅此而已。例如若被告偷了原告一块钱,那在民事上最合理的司法补偿就应当是让被告返还那一块钱。而惩罚性赔偿则会要求被告在那一块钱的基础上再向原告赔偿一笔钱作为其行为的惩罚。这其实在逻辑上是有点说不通的:若说在刑事案件中个人的权利在面对强大国家机器时还应该得到更多的保障的话,在民事纠纷中他们的权利义务应当完全平等才对。若被告犯了一个错误,让他纠正这个错误就是,若要惩罚也是国家通过刑事审判程序对其惩罚,为何要强迫他向原告进行超出义务范围之外的赔偿?这样做难道不伤害到了被告的权利?法律的天平应该保持完全的公平,不应向原被告任何一方倾斜,即使是看起来更弱势的一方。

所以美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为风险代理的流行提供了基础。因为个人有可能在民事纠纷案件中获得超出正常赔偿额度的赔偿,风险代理律师们才会甘冒分文不取的风险帮客户打官司,期望通过提成来获得更大收益。电影中把初出茅庐的风险代理律师描绘得品德高尚、充满理想,其实是有点简单化了这种律师的形象:事实上在美国,成功的风险代理律师的收入可能是所有律师中最高的,甚至超过华尔街的金融律师。而他们的名声其实也并不怎么高,说实话他们可能真的非常像中国古代被人鄙视的所谓“讼师”: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煽动陪审团开出天价赔偿,从中捞取油水。

而这也体现了美国司法制度中一个经常被人诟病的问题。陪审团制度是英美法体系中的一大特色,在许多方面它运作确实非常完美。但只有在美国的民事纠纷案件中,陪审团不但可以对案件结果做出裁决,甚至还能决定赔偿的金额——也就是说,陪审团不但对案件进行裁决,还可以量刑。如果说裁决本身还能算是在专业人士引导下,普通人可以凭常识做出的决定,量刑可就是一个高度仰赖经验的专业技能了。只有一个对其他类似案件都非常熟悉、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也有充分掌握的专业法官,大概才能准确拿捏分寸,做出一个合理的判罚。否则每个陪审团给出的赔偿金额南辕北辙,而且常常更取决于律师们煽情的成功与否而不是先例或法律本身,那公平性又何以维护呢?这也难怪美国的惩罚性赔偿会不断爆出数千万乃至数亿的天价赔偿,风险代理律师们也赚得盆满钵满了。

根据保险条款的不同性质,通常有基本条款和附加条款,法定条款和任意条款之分。基本条款是指保险人根据不同险种规定的关于保险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基本事项,它通常印制在保险单上,构成保险合同的基本内容。附加条款是指在基本条款的基础上,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对权利义务的补充规定,它通常对基本条款的内容加以扩大或

者限制。例如,扩大承保责任、减少基本条款规定的除外责任或者承保范围等,以满足投保人的需要。通常,保险人事先印制附加条款的相应格式,在与投保人就特别约定的事项达成一致并填写完毕后,将其粘贴在保险单上。法定条款是指法律规定必须明确规定的条款。法定条款的内容包括:保险人名称和住所,投保人、被保险人名称和住所,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的名称和住所;保险标的;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保险期间和保险责任开始时间;保险价值;保险金额;保险费以及支付办法;保险金赔偿或者给付办法;违约责任和争议处理;订立合同的年、月、日。任意条款是指保险合同当事人自由约定的条款。投保人和保险人在前条规定的保险合同事项外,可以就与保险有关的其他事项做出约定。通常,任意条款也由保险人根据实际需要订入保险单条款,如人身保险中对保险金额加以限制等。编辑本段保险条款-谨防“霸王条款”

2004年,中消协公开征集保险业的不平等条款并邀请各方面专家反复论证后,在年底提出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4条寿险和6条车险点评意见,被媒体称作保险业的十大“霸王条款”。这些条款主要涉及免除保险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和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等方面。保险作为极具专业性的一个领域,保险公司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享有制定格式合同天然优势的商业企业,利用自身的“专业”和“优势”制定一些有利于己方获取商业利益的显性的“霸王条款”。保险业利用立法的不完善而制定的“隐性的”“霸王条款”正在成为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合法利器”,在保险消费者合法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保险业的诚信、商业道德也在被质疑,成为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羁绊。修正不合理、不公平的“霸王条款”应该成为保险消费者与保险业共同的愿望,当然,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确的行使保险合同审查权,同样会促进和缩短“霸王条款”回归公平与合理的进程的与期限的。

点评线索一:随心所欲调费率,单方变更不协商

条款:《××重大疾病保险条款》第七条:“保险费率调整本公司保留提高或降低保险费率之权利„„本公司进行保险费率调整后,投保人须按调整后的保险费率缴纳保险费。”

点评意见: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非经当事人协商一致,任何一方无权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要修改费率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保险公司不能独享费率调整权,也无权强迫原投保人接受变更后的保险费率。

点评线索二:理赔扣除互助款,只讲利益无信誉

条款:《个人住院医疗综合保险附加特约条款》第七条:“保险给付削减。

若因意外伤害或疾病所致住院费、住院手术费和医院杂项费可依法律及政府之规定而有所补偿,或从其他福利计划或医疗保险计划(包括社会医疗保险中从个人医疗账户中扣减部分)取得部分或全部补偿,保险人仅负责补偿剩余部分,并以保险金额为限。”

点评意见:投保人从互助补贴中受益不能作为保险公司减免自己责任的理由。

如果适用补偿原则只给部分报销,必须在订立合同时明确告知消费者,由其自愿选择是否投保。

点评线索三:文字、口头双限制,住院津贴难求偿

条款:××保险公司《住院××保险条款》第八条:“被保险人每次住院天数须超过十五天者,须事先向保险人提出书面申请,经保险人同意后,保险人方对超过十五天的住院天数部分给付住院医疗津贴,否则,保险人对每次住院的住院医疗津贴给付以十五天为限。”

点评意见:被保险人因病住院,住院天数应由医生诊断后决定,保险公司只能对此进行“核实”,核实后属于保险责任的必须依法赔付。

但这种进行核实的“义务”却被保险公司擅自改变为自己的一种“权利”,并由此获得了对承担保险责任住院期限的单方决定权。

点评线索四:理赔须知事后给,自我免责无效力

现象:一些消费者反映,有的保险公司在签订保单时,只提供保险单,对于《保户理赔须知》、公司理赔规定等在出险后才出示给消费者,并以此为依据少报医疗费。

点评意见:《保户理赔须知》、保险公司理赔规定等,是出险后理赔的重要依据,在签订保险合同前,保险人必须提供并作明确说明。如事先未进行明确说明,根据保险法规定,有关保险人责任免除的条款不产生法律约束力。

2.法律电影赏析课程论文 篇二

英语语言学习的最佳状态是应该上升到文学的高度, 而英语文学的最好形式就是英美国家的文学名著, 这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宝库。但是对于高中生而言, 阅读原版英美名著是较困难的, 因为学生的词汇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等知识量的储备还不足以达到那么高的阅读水平。因此我们设计的这门选修课程以英美名著为基础, 选择了相应名著改编的电影为载体, 通过电影可以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更直观地理解英美名著的核心内容, 使学生直接了解到国外当今以及历史上的语言的发展, 历史、文化、建筑等多方面的社会状况,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全面真实的情况提供一个直观的场景, 拉近国与国之间的距离, 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

高中阶段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恰当的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这里着重点在于能力的培养, 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于英语教学的要求。

电影艺术的声情并茂, 情景交融的场面感染着英语学习者, 实践证明, 这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学习形式。在英美文学欣赏课的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纲要与内容简介

本课程的开设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实际, 可以培养他们应用英语的能力,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课时的限制, 我们只能节选和截取这些英美名著和相应改编的电影的精彩片段在课堂上加以呈现, 让学生对这些片段进行学习和欣赏, 从而体会英美名著的独特魅力和跨文化交际的差异。

英美文学名著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权威的语言材料, 文学作品可以穿越时空界限, 了解所学语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同时由于文学作品涉及不同阶层, 不同阶级的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是虚构的人物, 但又是生活中的人物, 学习他们的语言又是学习活生生的语言, 学生的语言知识会得到极大的丰富。从一些经过改编的文学名著电影入手, 采取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切实可行的。开设欣赏课在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作品的学习, 学会欣赏的方法, 从而提高进一步学习英语作品的积极性, 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适合高二年级学生选修, 本课程需用18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本课程精选了18篇英美文学名著及电影片段 (英国文学名著及美国文学名著各9篇) , 并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社会背景、文化差异、内心独白和阶级矛盾等方面, 截取某些精彩片段进行赏析。

三、课程实施情况简介

1.本选修课程属于知识拓展类:年级段根据学生选课情况, 走班后编班授课。每周安排1次授课, 由年级段安排英语教师授课, 每次授课1课时, 时间1个学期, 共计18课时。

授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和文本资料进行教学, 以教师授课、讲解和学生有目的地学习、阅读材料、欣赏名著及电影片段的方式进行实施。

可采用两种模式进行选修课程教学:

(1) 课内阅读后, 分小组讨论升华阅读内容, 并欣赏相应电影片段;

(2) 课内欣赏名著电影片段, 课后阅读, 课堂上分小组进行读后反馈。

学生可收集相关学习材料, 交流名著阅读和电影欣赏的感受。同时师生可以交流讨论, 以学习小组竞赛等形式进行学习。每年选修人数约100人左右。

2.授课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周一晚上备课组活动研讨选修课教学方案;

每月挑一次周二晚进行活动月教研总结;

教师就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分析与探讨;

教师交流平时英美名著阅读与收集的成果和体会。

3 . 近三年开设与选课情况: 2 0 1 2 学年上学期开设选修课:选修人数111人, 选修情况较好, 深受学生欢迎。

2013学年上学期开设选修课:选修人数113人, 选修情况较好, 深受学生欢迎。

2014学年上学期开设选修课:选修人数112人, 选修情况较好, 深受学生欢迎。

四、课程成效与特色

1.成效:

(1) 挖掘了教师潜力, 开发了教师资源。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教师个人对英美名著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体会, 决定其选择内容的质与量。本次课程开发中, 积极起用青年教师, 利用他们对最新资料和资源的熟知与了解来开发课程。

(2) 提升了师生的阅读能力, 开阔国际视野。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共同阅读与欣赏理解, 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而且开拓了视野, 增长了知识。

(3) 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文学与影视鉴赏的水平。

(4) 利用学校的丰富网络、多媒体、图书馆资源, 帮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训练了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5) 在欣赏电影片段的同时, 学生的听力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对听力考试较为有利。

通过三个学年的实施和学习, 学生选课积极, 课堂反馈较好, 教学成效显著, 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2.特色:

(1) 独到的课程亮点。本课程的亮点把英美名著阅读与改编的电影欣赏相结合, 使学生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名著, 让学生在读、听、说、写、演的过程中对英美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这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水平, 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增加了英语阅读的词汇量, 对于学生日常英语学习和考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2) 丰富的课程资源。本课程精选了18篇英美文学名著及电影片段 (英国文学名著及美国文学名著各9篇) , 并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社会背景、文化差异、内心独白和人物形象等方面, 截取某些精彩片段进行赏析。

选修课程教材内容如下:

Section 1 Appreciation of British Literatures&Movies

Passage 1 Hamlet

Passage 2 Romeo and Juliet

Passage 3 The Merchant of Venice

Passage 4 Pride and Prejudice

Passage 5 A Tale of Two Cities

Passage 6 Jane Eyre

Passage 7 Wuthering Heights

Passage 8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Passage 9 Pygmalion

Section 2 Appreciation of American Literatures&Movies

Passage 1 The Scarlet Letter

Passage 2 Uncle Tom's Cabin

Passage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Passage 4 An American Tragedy

Passage 5 The Great Gatsby

Passage 6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Passage 7 Gone With the Wind

Passage 8 The Godfather I

Passage 9 Catch-22

(3) 多维度的课程目标。主要课程目标:探索电影文化中的文学思想及电影中所反映的现当代人们对文学名著新的诠释, 补充学习课本教学所难于教授的英语知识,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培养听力理解及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生活英语、实用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具体课程目标: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的方式, 以量化的形式体现:

1.过程性评价。平时考勤 (10%) :主要评价参加选修课课堂学习的出勤情况。

学习态度 (10%) :主要评价课堂上学习态度。

平时作业 (10%) :主要评价学生对学习思考题及学习感受的评价。

学生互评 (10%) :主要由学生互相评价在本课程学习的情况。

2.终结性评价。每篇名著学习结束时, 撰写相应的英文概要或影评 (30%) ;进行配音、角色扮演及戏剧改编等 (自由选择) (30%) 。

3.法律电影赏析课程论文 篇三

电影《律政俏佳人》海报

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英语电影欣赏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英语电影以其自然真实的语境氛围,丰富的英语国家文化内涵为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以互动作用理论为依据,结合笔者高职英语课教学实践,探讨英语电影赏析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建,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互动,提问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和文化素养,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强调教师的组织引导及有效监控。

一、理论依据

英语教学从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模式到师生一起参与课堂的互动模式是现代外语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否具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方法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以及“师生互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等都成为现代外语教育质量标准的评价依据。”[1]社会交互作用(Social interaction)理论认为,“人类语言的结构来自语言在人类关系中所起的社会交际功能;该理论强调环境,特别是社会交往,是语言产生的源头。”[2]此理论属于语言习得理论的分支,它强化了互动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者的进步和交际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语言互动活动。通过互动教学,学生们看到、听到、读到了真实的语言材料,并且运用这些材料进行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课堂活动,增加其语言输入,培养其学习兴趣,促进自我激励,最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高职英语电影赏析课程设计实证研究

电影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是文化的载体,它蕴含了一个国家和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笔者在2012-2013年高职授课期间,在《英语电影赏析》课堂上尝试使用师生互动的文化交流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以赏析电影《律政俏佳人》为例,课堂设计如下:

(一)任务布置

教师课前布置任务,将《律政俏佳人》电影视频通过互联网发给学生,要求小组进行观看,同时提前发给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话语材料并进行讨论,形成一对多,多对多的生生互动模式。讨论后将所得结论编写成可进行口头陈述的文字材料。

(二)导入部分

上课的前30分钟,教师对此电影的主题思想,体现的文化内涵加以介绍,比如电影中体现美国人崇尚自由平等、积极向上以及宣扬女权主义等价值观念。然后对主要片段进行回顾。

(三)展示部分

在课堂上各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就讨论的问题进行课件形式汇报。这种陈述的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主体性、主动性和协作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四)提问交流,师生互动

小组成员汇报后,班级其他学生自由提问,相关问题的小组成员回答,小组代表回答不全面的时候,其他成员可以适当补充。中西文化的差异成为课堂讨论的主要关注问题。当小组成员回答感觉有困难时,教师应即时参加讨论,给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诱发和调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使讨论得以继续进行。当学生没有与文化相关问题提问时,教师也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五)小组互评,教师总评

学生先进行评价,指出各小组代表陈述时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评价主要集中在陈述内容的准确度和知识的宽度、以及表达的流畅性、准确性方面。之后教师参与互评,充当引导者和纠错者的角色,有技巧地指出各自存在的缺点,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和方法。

(六)课后交流学习体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本组在课堂汇报陈述中的优缺点,完善报告内容,并把完善后的书面内容交予教师。教师对上交的内容进行量化评价,量化成绩计入平时成绩。

三、实践结果与分析

为了解此模式教学实践的效果,笔者在一学期的尝试后,在6个教学班做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在收回问卷一周内召集部分学生座谈,了解反馈意见。从问卷结果与座谈反馈信息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意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需要教师参与到各种互动中的意愿上升;最受欢迎的互动形式由小组内部讨论变为小组之间辩论;认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自己的文化敏感度得以加深;认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自己英语口头及笔头表达的流利性以及表达时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得以提高。这说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本课程模式的学习得到了培养和一定的提高。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及经验表明,互动活动的合理设置和有效控制是此模式顺利进行的关键,提高了此模式的可操作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完成活动任务的意愿。另外教师参与互动,适时指导,导入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此模式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因素。

结语

课前布置任务,课中鼓励学生进行多维互动,展开以提高学生文化敏感度为目的的学习和讨论交流,可以使教学更加形象化、立体化和生动化。实践结果表明,此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参与多维互动的积极性,加深了其对英语知识文化的吸取,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但在模式操作的过程当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较之外向的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相对更少、注重交际的流利性有可能使学生忽略语言的准确性、对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有一定的难度等等,所以教师应当将此模式流程各项任务明确化、细化,加强监控力度,要求学生每次互动活动后都提交书面报告并及时反馈对学生的评价。如何更加完善此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

[1]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电影赏析课程教学标准 篇四

课程代码:

课程学时:32

学时

课程学分:2

学分

开设时间:第二学期

课程类型:公共限选课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电影赏析》是研究性以及人文素质培训课程方面的系列课程之一,是基础理论基本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本课面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所属专业的学生,同时也并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本课程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美学素质,也为本科学生的继续学习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电影欣赏普及教育。通过赏析电影作品,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对电影的兴趣与爱好;了解中外经典电影及有关基本知识;提高感受、理解、鉴赏电影的能力,养成欣赏电影的文明习惯;培养学生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

学时

备注

美国电影代表作品以及电影发展简史,电影《罪恶之花》赏析

了解美国导演的代表作品思想内涵;熟悉代表作品的内容;掌握美国导演贾木许的经典作品和作品思想表现。

必做

日本电影代表作品以及日本电影的发展简史,电影《情书》赏析

了解日本导演的代表作品思想内涵;熟悉代表作品的内容;掌握日本岩井俊二导演的经典作品和作品思想表现。

必做

法国电影代表作品以及电影发展简史,电影《阿黛尔雨果的故事》赏析

了解法国导演的代表作品思想内涵;熟悉代表作品的内容;掌握导演的经典作品和作品思想表现。

必做

波兰电影代表作品以及电影发展简史,电影《蓝》赏析

了解波兰导演的代表作品思想内涵;熟悉代表作品的内容;掌握基耶洛夫斯基的经典作品和作品思想表现。

必做

中国内地电影代表作品以及中国内地电影的发展简史,电影《闯入者》赏析

了解内地导演的代表作品思想内涵;熟悉代表作品的内容;掌握内地导演王小帅的经典作品和作品思想表现。

必做

意大利电影代表作品以及电影发展简史,电影《天堂电影院》赏析

了解意大利导演的代表作品思想内涵;熟悉代表作品的内容;掌握导演的经典作品和作品思想表现。

必做

苏联电影代表作品以及电影发展简史,电影赏析

了解苏联导演的代表作品思想内涵;熟悉代表作品的内容;掌握导演的经典作品和作品思想表现。

必做

伊朗电影代表作品以及电影发展简史,电影《小鞋子》赏析

了解伊朗导演的代表作品思想内涵;熟悉代表作品的内容;掌握导演的经典作品和作品思想表现。

必做

韩国电影代表作品以及电影发展简史,电影《春去春又回》赏析

了解韩国导演的代表作品思想内涵;熟悉代表作品的内容;掌握导演的经典作品和作品思想表现。

必做

小计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电影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和性质:(课内9学时+课外8学时)

了解电影的分类概念、电影性质、功能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理解电影艺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关于电影的知识和概念。

2.电影构成的物质材料和形式要素:(课内6学时+课外2学时)

了解影像的镜头、声音、蒙太奇和长镜头;理解电影中如何运用电影的技法进行电影创作;掌握几种电影手法的实际运用。

3.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课内3学时+课外8学时)

了解中国包括香港台湾、西方东方的电影历史发展简况;理解各国电影发展的过程和原因;掌握电影发展的历史线索和内容。

4.电影的类型和体裁:(课内3学时+课外2学时)

了解中国和西方的电影体裁;理解电影体裁的实际运用;掌握电影体裁的分类与类别。

5.中外电影名家名作赏析和期末影评考试:(课内30学时+课外30学时)了解中国和西方的电影代表作品;理解电影作品的内涵;掌握电影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表现的主题思想。

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电影电视发展史

3课时

教学内容:

世界和我国的电影发展史早期电影的特征、主要代表人物和其代表作品、艺术主张早期

电影和当代电影在艺术上的异同。

本章重点世界和我国的电影发展史

本章难点早期电影的特征、主要代表人物和其代表作品、艺术主张早期电影和当代电影在艺

术上的异同。

第二章

景别和镜头

3课时

教学内容

1.景和镜头的基本含义

2.各种景别的造型功能

3.镜头的艺术功效

本章重点景和镜头的基本含义镜头的艺术功效

本章难点镜头的艺术功效

第三章

爱情片欣赏

3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魂断蓝桥》、《风月俏佳人》、电视剧《金婚》片段

2.爱情片的情节特点、时代特点。

3.爱情片的地域和文化特征。

教学重点爱情片情节特点、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爱情片的地域和文化特征

第四章

蒙太奇

3课时

教学内容

1.蒙太奇的含义

2.蒙太奇的主要功能

3.蒙太奇的分类及其表现形式

4.长镜头的概念和由来

5.长镜头的艺术表现力

本章重点蒙太奇的相关理论以及对蒙太奇主要表现形式的理解

本章难点蒙太奇主要功能、第五章

战争片

3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拯救大兵瑞恩》、《我们曾经是战士》、《亮剑》等片段。

2.战争片的结构、题材、叙事方法

3.战争片的国家特征、文化特征、表现主题等

4.战争的目的、意义、在历史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战争片的结构、题材、叙事方法

教学难点战争片的国家特征、文化特征、表现主题等战争的目的、意义、在历史上的作

用。

第六章

惊恐、科幻片

3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下一个就是你》、《战栗空间》、《闪灵》、《沉默羔羊》、《异形》等片段。

2.惊恐、科幻片的结构、题材、叙事方法、悬疑构造

3.惊恐、科幻片的国家特征、文化特征、表现主题等

4.惊恐、科幻片的心理依据、意义、在历史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惊恐、科幻片的结构、题材、叙事方法

教学难点惊恐、科幻片的国家特征、文化特征和心理依据

第七章

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

3课时

教学内容

1、影视艺术表现手段的鉴赏

1.蒙太奇

2.声音

3.色彩

4.细节

5.语言

6.服装

7.长镜头

8.开头、过渡和结尾

9.空镜头

2、影视艺术风格的鉴赏

1.导演风格

2.表演风格

本章重点影视作品中各种表现手段的鉴赏尤其是细节的运用和空镜头在影片中的作用

本章难点本章难点在于声音和色彩等表现手段在影片中的作用

第八章

生活、传记片

3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天堂电影院》、《辛德勒名单》、《不见不散》等片段。

2.生活、传记片的结构、题材、叙事方法

3.生活、传记片的国家特征、文化传统、表现主题等

4.生活、传记片的概括性和形象性。

教学重点生活、传记片的结构、题材、叙事方法

教学难点生活、传记片的文化特征、表现主题、概括性和形象性。

第九章

动作片

3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终结者》、《卧虎藏龙》、《骇客帝国》、《黄飞鸿》、《纵横四海》等片段。

2.动作片的结构、题材、叙事方法、人物特征

3.动作片的区域特征、文化传统、表现主题、导演风格等

4.动作片的概括性、假设性、形象性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动作片的结构、题材、叙事方法

教学难点动作片的文化特征、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第十章

总结考查

五、学习资源的选用

郦苏元主编,《电影常用词语诠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罗慧生主编,《世界电影美学史思潮》,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王宜文主编,《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资料:

王宜文主编《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六、教师要求

本科学历以上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为主。

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以课程理论讲授结合图片分析以及视频欣赏的教学方法为主。要求有播放设备的多媒体教室。

八、考核方式与标准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项。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参加活动情况和完成作业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配合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占总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即期末考试的成绩,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综合问题的分析能力,占总成绩的60%

九、学习情境设计

1.体验

完整而充分的体验电影作品,在电影中展开联想与想象,体会电影中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2.比较

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作品的不同体裁、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分析了解,培养、提高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

3.探究

通过对电影的表现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探讨电影所表现的深层寓意,以及与其他文化的联系。

十、其他

5.经典心理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大纲 篇五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经典心理电影赏析是面向广大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心理学电影在专业维度上的心理学探讨认识并理解心理学影片所要传达的人性包容的观点和态度来提升大学生对各种心理问题和障碍的自我分析和调试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剧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进行欣赏和心理分析,进而揭示其深刻内涵和人生启示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大学生对人类自身的再认识,帮助学生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自己的生命体验,在深层次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自我,在不断提升大学生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自我提升的基础上拥有更加健康、成功、快乐、幸福的大学生活。

二、课程任务与教学方法

“于光影世界中休整灵魂,在他人故事里解读生命”是这门课的主旨。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在校大学生了解和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习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意义的窗口;完善人格和充实自我的平台。具体教学任务是使在校大学生透过心理学电影所展现的人物了解人心、人生、人伦、人性,以电影中的人物为镜折射自我的内心世界,经由分析电影中的人物,提高在校大学生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为此将采取“五个一”的教学模式:

1、一个主题 与大学生人格成长息息相关的生命主题和生活要义;

2、一部电影 深刻反映主题的一部心理学电影;

3、一次互动 围绕主题和电影的分析、研讨和感悟;

4、一次作业 每次课结束时完成一次主题作业;

5、一本好书 课后推荐与主题相关的一本书籍,将成长延伸。

具体教学方法是将采用教师讲授、视频欣赏、研讨分析、素质拓宽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三、课程教学要求及成绩考核

1、授课使用多媒体合班教室合班上课。

2、考核方式为日常作业和结课论文相结合。

四、使用教材与参考教材

1、使用教材:

自己编写的教案一本:《心理学电影赏析》

2、参考教材:

1.[美]格里格、津巴多等著《心理学与生活》(1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2.[法]勒庞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1月

3.张玲等著《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将按照以下三方面展开:

1.人性的解读:主要阐述和分析人性的双面解读、树立真善美的人性取向。(1—4讲,共4讲)

2.心理的深层次解析:依照弗洛伊的精神分析理论,介绍人格及其意识的复杂性,如何树立健康和谐的人格发展观。(5—9讲,共5讲)

6.电影赏析 篇六

这是一部完全靠平淡温馨来赚取观众眼泪的电影,不通过跌宕起伏的刻意桥段来使人感动,可是最简单的叙事方式却依然让人泪如雨下.电影最后告诉我们一句话:珍惜你曾经爱过的人.在我们日复一日单调重复的生活中,我们都渴望有一个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生机的.老教授有了八公,他蹦蹦跳跳的在去车站的路上,他满脸笑容跟路过的街上小贩打招呼的样子很能感染人.在利益欲望堆积的生活中,我们渴望有一个能让我们推心置腹,无比信赖的.老教授就有了八公,八公每天都在车站门口等着老教授下班,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无论风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八公都能陪着老教授去上班一起下班陪着他听他说话,这种不变的坚持才能令人如此感动.这才是最知心和信任的朋友.虽然知道狗狗其实没有做什么表情,可是偏偏感受的到八公在老教授死后彻底的哀伤.八公不知道老教授去哪了,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会不会回来,可是八公坚持做自己的事---等待.等待在自己每天必去的位置,八公期待着有一天老教授能重新出现,笑着叫它的名字.这份带给观众的感动,久久难以遗忘.<天使爱美丽>短评

这是一部视觉上无懈可击的电影,电影的每一个画面都浓浓的充满了法国浪漫美妙的气息.自闭的小女孩艾美丽在成长过程中,变得开朗美丽,而后开始寻找自己的爱情.她喜欢帮助别人,可以费尽周折的著作假情书宽慰别人,可以撮合情侣,也喜欢恶作剧戏弄水果店老板.艾美丽是一个简单快乐的女孩,带一点孩子气的童真,带一点可爱的小顽皮,带一点纯粹的幻想,看到她清澈的眼睛,会让人倍感舒服,看到她的笑容,会感觉很安心.看着艾美丽去投掷石头发泄,有时候她又想躲避,暂时隔离世事的喧嚣,但是一味的逃避会错过难得的幸福.艾美丽的爱情纯净理想甚至有点神经质,面对触手可及的爱情,艾美丽开始有点小女人的小心思,猜测,怀疑,患得患失…但幸好最终结局是美好而奇异的,艾美丽找到了爱情,也从天使沦为了普通的女孩.电影想要告诉我们,人要想获得幸福只有靠自己,抓住幸福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不要总是等待,如果你明明只需努力一点就可以幸福的机会下错过了它,那么而后你再怎么后悔追忆都于事无补了.<入殓师>短评

7.钢的情——电影《钢的琴》赏析 篇七

关键词:钢的情,《钢的琴》

钢铸的钢琴, 铁打的东北汉子。陈桂林为女儿打造出了一架钢的琴, 也给观众展示出了他钢铁般的情——外表冷峻, 却极坚定执着。一个破旧不堪的工厂, 一群性格各异的落魄下岗职工, 一个经历着巨大变迁的时代, 一个近乎荒诞的想法, 导演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手法讲述的是因改制而下岗的东北一家国有钢铁企业的工人陈桂林, 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 也为了争夺女儿的抚养权, 在借钱不成, 偷钢琴被捉后, 集结了一大帮人开始为女儿制造钢琴, 最后打造出了一架钢的琴的故事。影片通过这些平凡小人物的幽默与艰辛, 展露一段感人的亲情和友情。

《钢的琴》用一个温情的故事来折射社会巨变之下人们的心理动荡, 影片大量运用前苏联和俄罗斯各个时期的流行歌曲作为配乐和有源音乐, 更是突出了这种意境。可贵的是影片在涉及到有关怀旧的惆怅和现实的无奈这些情绪处理时, 避免了廉价的煽情, 而是用黑色幽默的手段来化解掉影片本应有的沉重和感伤。

陈桂林迫于没钱的无奈而偷琴做琴, 这本是辛酸的经历, 但影片中, 偏偏却饶有情味甚至富于诗意。在他们偷琴被捉时, 镜头切换到虚写的部分:陈桂林在漫天飞雪中专注地弹琴, 顿时使影片产生了一种张力, 观众得以贴近陈桂林内心去体味他复杂交织的情感。造琴既是父亲对女儿的挽留, 也是这帮下岗的钢铁工人对自己青春的挽留, 对工人阶级老大哥身份的挽留。此时, 工

——电影《钢的琴》赏析

厂成了一个大舞台, 造琴成了他们自娱自乐的表演。琴造好了, 并没有出现观众预期的大家欢呼雀跃, 前妻和女儿十分感动, 女儿重新回到父亲身边的场景。甚至, 从造好琴到女儿弹了琴, 并没有一个人露出哪怕一丝开心的笑。虽然导演用色彩对比强烈的红裙群舞烘托钢琴出场, 可场面仍是肃穆的。女儿问陈桂林想听什么, 他冷冷地回答越简单越好, 冷冷地听完了女儿的弹奏, 让观众都不禁想追问, 这一番辛苦, 究竟为的是什么呢?陈桂林的冷, 有目标达成后的空虚和怀疑, 也有最终妥协于现实的无奈与悲凉。

钢琴和烟囱, 都是他们青春的象征。最终, 钢琴造好了, 他们的价值还是得到了肯定;烟囱轰然倒塌, 他们的时代毕竟还是一去不返了。

昏暗的背景、破落的厂房给影片笼上一层哀伤的气氛, 看到最后, 只觉得钢琴造好造不好不重要了, 女儿跟着谁不重要了, 桂林和淑贤是否复合也不重要了, 只剩下总也抹不去的却又是淡淡的哀愁与感动在心头。

参考文献

[1].电影《钢的琴》

[2]王天.谁动了我的心弦--电影《钢的琴》评析, 电影评价, 2011.

8.电影《末代皇帝》配乐赏析 篇八

关键词电影末代皇帝配乐

电影《末代皇帝》是历史上第一部获准进入北京紫禁城实景拍摄的电影,导演伯纳多伯图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以溥仪的家庭教师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为原始架构,参考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及其它相关著作,创作了这部反映个人独特观点的传记电影。《末代皇帝》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三家联合摄制,片长165分钟。该片用闪回的手法来表现淖仪的一生。其内容梗概为:溥仪从三岁入宫继承皇位,成为拉线木偶般的儿皇帝。至清朝皇室崩溃。民国建立,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结束了他有名无实的帝王生涯。后来,他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东北成立满洲国。意图复兴大清帝国昔日光华。日本战败。溥仪成为俘虏,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十年后,被特赦释放。影片最后,溥仪以游客身份重游紫禁城,感慨万千。本片在第6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创下9项提名,9项获奖的百分之百得奖记录,其中配乐一项。被推崇为近20年来最佳电影配乐之一。

负责为本片作曲的有三个人:中国的苏聪、英国的戴维伯恩(Dadid Byrne)、日本的坂本龙一(Ryuichi Sakamoto)。三人的出身和音乐风格各异,但在影片中却体现出了东西方文化撞击之后水乳交融的神奇效果,为这一部从西方人观点拍摄的东方电影找到了一套合适的配乐。全片以大气派的管弦乐和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主题旋律变奏音乐交错,将淖仪一生的传奇遭遇烘托得很贴切。

苏聪的配乐部分

苏聪生于音乐世家,1978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2求学于西德慕尼黑音乐学院作曲研究生班,1985年考入西柏林自由大学音乐系攻读音乐理论博士学位,后任德国巴登一符腾堡州立电影学院及德法国立联合电影学院媒介作曲教授。自1983年起,苏聪的作品上演于欧亚不少著名音乐节、剧院、电台、电视,乐队、音乐会。他曾参与了《末代皇帝》、《绿茶》、《手机》、《茉莉花开》等电影的配乐。

苏聪自荐为电影《末代皇帝》配乐,在创作过程中,为了使音乐能贴切影片内容,他到故宫博物馆满文研究所、北京图书馆翻阅了大量资料,努力使自己创作的中国音乐部分。以现代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突出民族音乐的主调。苏聪创作的《lunch》在影片只有很少的篇幅,其中的片段用于影片开始后36分钟处和1小时03分钟处,溥仪用餐时。《lunch》的引子是一段沉静而忧伤的吹管乐。夹杂了一声轻微的打击乐,紧接其后出现了琵琶和古筝的音色,几声碰铃与古筝的交错后,扬琴、琵琶、古筝相继或者交错进行,其间也有相对微弱的吹管乐器。琵琶在这首曲子中占了主导地位,整体给人神秘、沉寂、典雅的感觉,具有很浓郁的中国古代音乐风韵,衬托出了如演戏一样的皇家饮食习惯,反映了认真复杂的宫廷礼节。另外,苏聪还给影片配了文革时期的音乐。一段是:文革批斗游行时,众人抬着毛泽东的头像跟在一群齐奏手风琴的人们后面,这段齐奏是《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旋律(配乐标题叫做红卫兵Red Guard)用在影片接近尾声处,紧接着是另一段红卫兵游街时的“革命无罪造反有理”造反歌:一个年轻的男红卫兵大红旗一挥,一群戴红臂章,手拿红语录本的女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出现在镜头里,齐声喊: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然后跟着手风琴伴奏边跳边唱着属于那个年代的特有的舞蹈和歌曲。她们表演过后,电影特别给了个镜头,一排拉手风琴的小学生整整齐齐地站着,继续进行手风琴大齐奏,浑浊嘈杂,夹带着错音的不和谐,这段音乐衬托出了了红卫兵热火朝天揪斗反革命分子的场景。

戴维·伯恩的配乐部分

戴维伯恩为Talking Heads乐队成员,在英国出生却长居美国,经常为电影和电视创作主题曲,擅长作电子音乐。他负责本片配乐的电子音乐部分,他创作了:《Main Title Theme》、《Wind,Rain And Water》、《Picking A Bride》、《Bed》、《Paper Emperor》。戴维伯恩运用了大量的电子音色,旋律大都采用了中国五声调式,段落较短小,富有趣味,多用于影片情节相对轻松烂漫处。最著名的一段《Main Title Theme》。是影片的片头曲:几声中国鼓的鼓点过后,引出叮咚作响的马林巴,打击乐成为全曲交织的背景,而后慵懒的小提琴旋律绵绵地的摇曳出来。

不断的围绕着3、5、2、6、1几个音反复。听起来有一股摇曳生姿的东方风情,主题演奏过后,又加入了中国笛子和弹拨乐的音色,旋律较前面稍有变化:变得更加紧凑,富有舞蹈性。整首曲子曲调比较平稳,节奏统一,但音乐富有层次感,音乐织体逐渐加厚。这首曲子在典雅幽远的宫廷韵味中。带着一种由西方人眼光看待中国文化时,特有的想像力与神秘感。一首《Main Title Theme》拉开了电影《末代皇帝》的序幕。另外,在影片开始后30分钟处,溥仪和久别的亲生母亲及第一次见面的亲弟弟溥杰在皇宫相见时也用了这段音乐做背景。《Wind,Rain AndWater》是一首清幽曼妙。富有趣味的电子音乐,其中也不乏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按照音乐的风格和配器特征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比较轻巧活泼。以手风琴和古筝音色为节奏背景和低声部,采用三拍子的节奏。旋律声部使用了《Main Title Theme》的主题,其音色清脆剔透。影片22分钟处,众人哄幼年溥仪洗澡时使用了这段音乐,极富幽默感。第二部分节奏变成了四拍子。采用了一系列琶音作为声部支撑,旋律声部依然是取自序曲的主题,为弦乐和吹管乐的相互交织。这段音乐用于影片1小时10分钟处,烘托少年溥仪和众人玩猜人游戏时沉醉惬意的心情。《Picking A Bride》通常被翻译为娶亲,其实在影片中叫做选亲更为合适,这段音乐出现在溥仪选皇后和妃子的时候,几小节沉闷的打击乐后,中国笛子音色在古筝的音色的衬托下以诙谐幽默的形象出现。稍后巴扬琴加入,最后以巴扬琴左手贝斯的音色结束。《Bed》是一首富有挑逗性的曲子。用在影片中成年溥仪和皇后妃子在床上互相挑弄的激情戏处,并一直延续到太监纵火事件。音乐织体随着皇帝妃子欲望和太监反抗情绪的逐渐高涨,逐渐加厚。曲子采用了大量弦乐的音色,先是小提琴,后加入大提琴作为低音,仍旧采用了序曲的主题旋律。只是更加缓慢,缠绵,特别是接近尾声的部分,大提琴和小提琴的音色更是纠缠交错,有一

种娇嗔任性的感觉。以上4首曲目用的是同一主题的不同变奏,运用了不同的乐器音色并配合节奏变化,营造了以上4种不同的感觉,很好的烘托了主题和不同章节气氛变化的需要,运用简单的手法营造了最贴切的效果《Paper Emperor》是选自中国民歌的改编作品。

坂本龙一的配乐部分

坂本龙一是日本著名的Yellow MagicOrchestra的主将,他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在先锋电子乐、爵士乐、世界音乐、实验摇滚、电影音乐等领域有着卓著成就,他拥有十几张个人专辑,并为多部著名电影作配乐,如《末代皇帝》、《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等等。

坂本龙一在影片《末代皇帝》的配乐中主要负责中西音乐风格的混合,与苏聪和戴维伯恩相比,坂本龙一的配乐占的份量更多一些。有九段音乐《The Last Emperoror(Theme)》、《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1)》、《The Last Empe ro r(Variation 2)》、《First Coronation》、《Qpen the Door》、《Where Is Armo》、《The Baby(Was BornDead)》、《Rain(I Want A Diverce)》、《Picking Up Brides》c

《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 1)》、《First Coronation》是第一个主题的变奏。《First Coronation》、《Open the Door》、《Where is Armo》是第二个主题的变奏,《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 2)》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主题的变奏。

这两个音乐主题以不同的乐器、速度、节奏、织体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贯穿了整个影片的始终《Open the Doo r》用在影片开始溥仪自杀处,以大气的管弦乐为主。演奏主题旋律时加入了中国的琵琶和二胡《FirstCoronation》是“登基”的意思,这段音乐用在幼年溥仪登基大典时,古筝与笛子演奏的引子过后,管弦乐与中国民族乐器交织,衬映百官朝拜的壮观景象。隆重中透着可悲与无奈的情绪《Where is Armo》,“阿嬷在哪”,音乐伴随着溥仪的奶娘被送出宫去的一幕:小皇帝意识到最亲的人被带走了,哭喊着追寻奔跑找他的奶娘,小提琴齐奏第二个主题旋律,其中夹杂了悲伤的二胡音色,古筝、琵琶和西洋管乐的交织,渲染了影片中溥仪和奶娘的悲伤情绪。

《Rain(I Want A Divorce)》,“雨(我要离婚)”仍旧是一段管弦乐的演奏,小提琴的齐奏表现了溥仪的妃子文绣反抗的情绪,她痛恨封建皇族婚姻,不甘于做皇帝的小妾,她跑到雨中,寻求属于她的自由。《The Baby(Was Born Dead)》婴儿的出生本来是喜事,但溥仪的皇后婉容的孩子(是婉容和别人的私生子)刚出生就被日本人弄死了,所以这段音乐在温馨的钢琴声中夹杂着大提琴的阴霾旋律,喜悦中的痛苦情绪表现的很贴切。

最后,影片在《The Last Emperoror(Theme)》的音乐声中结束。

上一篇:国际组织中英文对照下一篇: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应用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