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解析

2024-07-23

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解析(共7篇)

1.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解析 篇一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文科综合能力(政治)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帖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

整、笔迹清晰。作图题时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用0.5毫...

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共132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3小题。每小题4分,共132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下面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

①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赴美留学费用一般会降低

②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

③合肥至北京的高铁开通,合肥飞北京航班的客流量可能减少

④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性为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解析:人民币升值留学成本降低第一个选项应选;水是生活必需品不应大幅度提高;高铁和航班是替代品所以应选;第四项不符合现实不选。该题答案应选B

2.表1是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整理而成。分析该数据可看出()

A.三大产业结构渐趋优化B.农业的基础地位在逐渐减弱

C.第二产业产值有所减少D.GDP增长必然优化产业结构 答案解析:题目总趋势是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答案应选A B和D表述错误。C与现实不符。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展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经营主

体。完成3~4题。

3.家庭农场以家庭为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不对促进弄产业增效。者有利于

①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②解决分配不公,实现社会和谐 ③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发展④转变经营方式,完善所有制结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解析:发展家庭农场的经济意义。第一选项和第三项是共性的说法应选;

二、四选项夸大了家庭农场的作用。答案应为A

4.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解析:第一选项表明认识的发展应入选;第三选项是错误的不选。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的表述是错误的,认识具有反复性。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符合题意。答案为 B①④

5有专家提出,一个和谐、宜居的城市,应该是“婴儿车能在街头任意出现”的城市。媒体将这概括为“婴儿车指标。”有同学据此推测,达到这一指标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环境优美等条件。创造这些条件,政府须切实

①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②保障公民的民主决策权

③履行经济和文化只能④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A①②B① ③C ② ③D ③④

答案解析。采用排误法即可。政府不能公正司法所以①不选;公民没有决策权②不选。本题答案为 D ③④

6.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由此可见

①我国人大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②人大代表享有选举权、审议权和决定权 ③全国人大决定国家的一切事务④其他国家机关必须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解析: ②人大代表享有选举权、审议权和决定权混淆了人大代表和人大的权力所以不选;③全国人大决定国家的一切事务错在“一切”二字。答案为A①②

7.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离不开世界,“中国梦”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这说明

①中国的发展是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②各国和平共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③和谐世界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条件④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解析:②各国和平共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所以该题答案为C①③④

8.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它们能够把周围的事务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答案解析: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表述错误应以尊重规律为前提;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本题主要是认识世界;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创新、发展。本题答案为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9.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解析: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表述错误;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错在“统一”本题答案为A①②

10.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

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

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

答案解析: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矛盾具

有同一性和斗争性。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世异则

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

关系。所以答案为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

11.图1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是

①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③模仿和重复别人的人生难以出彩

④人的成长要善于把握自己的优势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解析:漫画体现特注重个性的发展。①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表述错误;②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错误;答案选D

2.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解析 篇二

一、漫画型选择题

漫画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针砭时弊、设计新颖等特点。以漫画作为情景材料命制的试题,角度新颖多变,思路宽泛活跃,卷面形象生动,不仅能给考生带来图文并茂的美感,而且也丰富了高考考查考生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形式。另外,漫画试题要求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利于提升考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从2010年至今,漫画型选择题已成为浙江高考文综思想政治的必考题。

解答好漫画型选择题,首先要了解该题型的构成。一般而言,漫画型选择题包含题干与题肢两个部分。题干部分一般由漫画(包括标题、画面、说明性文字)和选择要求构成;题肢部分一般是指根据漫画的特点,要求我们分析漫画,解决漫画揭示的问题,以及对我们的启(警)示等,分为单项型题肢和组合型题肢。

其次,要审好题干,读懂画面,把握主题。标题是漫画的主题,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要认真领会,深刻把握。说明性文字往往给予我们某种提示、说明、要求和补充,虽然言简意赅,却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漫画的寓意,所以我们应该仔细品味漫画中的说明性文字,认真思考其所蕴含的意思。

画面是漫画的核心,它往往由多个要素(包括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整合而成,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对表达漫画的寓意都有重要的提示作用。有的漫画只有一个画面,而有的由两至三个画面组成,这就需要把所有画面有序地串联起来,加以综合分析,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我们揭示漫画的主题,实现从表意到寓意、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利转变。

题干中的选择要求往往用一个短语来表述,但是多样的,如有的是要求选择正确的观点,有的是选择错误的观点,有的是要求选择对我们的启示、警示作用等。因此,审读选择要求必须做到“咬文嚼字”,以明确选择的条件、角度、程度等,否则,“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第三,要审好题肢,分析各题肢项,做到干肢相连,在此基础上决定取舍。一是要认真阅读,弄懂每个题肢的内容,判断正误,为正确取舍题肢打下基础。二是要分析题干与题肢间的联系,这是正确取舍题肢的关键。一般来说,明显与题干无关或与选择要求不符的题肢,不选。题肢本身正确,且与题干有关,存在选与不选两种情况:与题干有直接关系的正确题肢,且符合漫画意图的,应该选;与题干仅有间接关系的正确题肢,不选,因为这属于二级引申。

【例题1】(2013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26题)看漫画《问候的变化》(作者毛铭三),其蕴含的经济生活的道理有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2消费者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3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4消费形成的新需求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A.1 4B.2 3C.1 3D.2 4

【解析】首先,解读好漫画的标题“问候的变化”,尤其是变化”一词,说明它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作一比较,比较“过去”和“现在”,这在画面中也标着。其次,要弄清选择要求“其蕴含的经济生活的道理有”的含义,即要求我们从漫画中揭示“经济生活”的相关道理,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去考虑。接着,我们要审读画面(包括文字),该漫画由两幅画面组成,两个主人公之间不仅“对话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体形、所拿物品、衣着发型等都发生了变化。第三,分析各题肢,撇开漫画看,所有题肢表述正确,因此,该题选择正确题肢的关键在于该题肢是否与题干紧密相联。结合漫画的主题,我们可以发现:人们的问候语、体形、所拿物品、衣着发型等都发生了变化,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而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在于人们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2、4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直接联系。故该题的正确答案为C。

除了熟练运用上述步骤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我们还应当培养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的关注,提升赏析漫画的能力,明辨是非,通过精选典型的漫画型选择题,加以必要的训练去落实和提高。

二、因果型选择题

因果型选择题的最大特点是题干和题肢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常以“因为”“原因”“依据”等设问呈现。该类型试题在历年的浙江高考文综卷思想政治选择题中也常出现,2010至2012年各2个,2013、2014年各1个。

正确解答因果型选择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直接法,即直接根据题干的指向性要求,由果寻因或由因索果,直接找出对应的选项。二是代入法,即将选项代入题干的设问要求,组成因果语句,通过正向的阅读和理解,排除不具备因果关系的选项;三是优选法,即在题干与选项之间为因果关系的前提下,题肢选择从优,如直接项和间接项,一般以选直接项为主;主要项和次要项,一般以选主要项为主。

【例题2】(2010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25题)为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措施,如增加价格明显低于商品房的经济适用房、供低收入者租用的廉租房等。政府出台这些措施是因为

1增加经济适用房可以减少商品房购买需求2增加廉租房就能抑制商品房有效需求3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互为替代品4增加保障性住房能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

A.1 2B.2 3C.1 4D.34

【解析】该题为典型的因果型选择题,且以组合型的形式出现,增加了选择的难度。在审读完题干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和中心思想,我们可以直接确定1选项的正确性;2项中“就能”过于绝对,可以排除;3是最容易误选的选项。我们采用优选法,从题干与题肢之间联结的角度看,两者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因为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互为替代品,所以政府出台上述措施,抑制商品房价格的过快上涨。从中发现,因果关系中描述的对象不一致,所以两者不构成因果关系,可以排除该选项。同样,4项也可以采用优选法,题干与题肢间的因果关系成立,且为直接联系,可以判断为正确选项。所以,该题正确答案为C。

在平时的教学复习中,我们可以对各个模块内容存在因果关系的知识点作一个整理归类,这样在作答因果型的选择题中就会得心应手。

例如,在经济生活模块的教学复习中,我们可以重点把握以下九对因果关系:1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2价格与价值、供求,3消费与收入、消费观,4社会基本矛盾与改革、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公平,5劳动与就业、企业,6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7财政与税收,8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发展方式,9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三、引文型选择题

引文型选择题的主要特点为:要求考生从古诗词、文言文、名言、格言、警句中揭示一个或多个思想政治学科的相关原(道)理。所以题干一般为古诗词、文言文、名言、格言、警句等,题肢多是相关的原(道)理。从设问方式看,引文型选择题的题干往往从“表明”“体现”“说明”“揭示”等入手,主要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凸显人文素养,很好地体现试题的选拔性功能。

针对引文型选择题的主要特点,解答好该类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引文、原(道)理两个方面的理解与把握:一是对古诗词、文言文、名言、格言、警句的理解把握,应结合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古文阅读水平,加深对名言、格言、警句的鉴赏理解;二是对思想政治学科各个模块的相关原(道)理的要熟练掌握。

引文型选择题的答题步骤通常为:第一,读懂古诗词、文言文、名言、格言、警句等引文材料,如可以把古诗词、文言文等翻译成白话文。第二,概括题干材料的中心思想。第三,题干与题肢加以对照,即将材料的中心思想与题肢中的相关原(道)理联系起来,通盘考虑,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例题3】(2014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27题)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有

1善与恶相互对立2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4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A.1 2B.3 4C.1 3D.2 4

【解析】古语的大意是:不坚持不懈地做大量有益于人的事,就不能成为一个声名卓著的人;而一个落得身败名裂、自我毁灭的人,是他长期干坏事的结果。因此该古语的中心思想是善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古语表明了善与恶是两种不同的人的品格,所以双方是相互对立的,因此1项是正确的;由于古语没有涉及善与恶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所以2项可以排除;3项与中心思想相对应,印证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哲理,故正确;4项说法错误,因为量的积累只有到达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所以,该题正确答案为C。

四、时政型选择题

时政型选择题一般以近一年来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重大事件为背景,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思想政治学科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

有效地解答好时政型选择题,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考生能够快速地浏览题干信息,找出关键词,明确设问的指向性;第二,厘清题干材料之间的关系,试着用题肢中的相关原(道)理与题干材料结合起来分析;第三,把正确的题肢与题干的中心思想及指向性要求进行比较,最终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题例4】(2014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24题)受禽流感影响,去年活鸡和鸡蛋价格持续下跌,养鸡户纷纷压缩产量。今年三月份以来,鸡蛋价格不断走高,小张作出扩大养鸡规模的决定。这表明

A.商品的价值总是围绕价格波动

B.利益最大化是生产的根本目的

C.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企业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

【解析】通读材料,找出禽流感、价格、产量、规模等关键词,可以判断,题干主要是要求我们通过实例,阐述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研读题肢:A选项错误,因为其将价格与价值的关系颠倒;B选项中生产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非利益最大化;D选项中,企业的生产规模与其经济效益没有必然的联系,故可以排除;C选项表述正确且与材料的主题相吻合。按照“分析题干、研读题肢、肢干相连”的要求,我们很快可以将答案锁定在C选项。

3.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解析 篇三

①某快餐店与饮料商合作,提供汉堡包与饮料搭配的套餐

②为降低碳排放,某运输公司将动力燃料由汽油改为天然气

③为促销增利,某企业降低其喷墨打印机价格,提高墨盒价格

④玉米价格上涨,某饲料厂在生产中减少玉米用量,增加小麦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告诉我们:互补品战略是企业利用两种商品之间的互补关系,优化产品组合,达到一定目标的经营战略。从选项内容看,汉堡包与饮料、打印机与墨盒是互补品,故①、③符合题意;汽油与天然气互为替代品、玉米与小麦互为替代品,故②、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3.2015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养老基金在投资国债、银行债券等债权性资产的同时,可以投资股票、股票基金,但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比重不超过30%。上述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资本流动性,平抑资本市场的波动

B.扩大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C.优化投资组合,追求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D.提高投资安全性,促进资本市场的增长

【解析】“养老基金在投资国债、银行债券等债权性资产的同时,可以投资股票、股票基金”,说明注重收益。“但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比重不超过30%”,说明要考虑风险。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4.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流感特效药的制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为保证药品的正常供给,政府对该类制药企业实施生产补贴。若用S、S′表示补贴前后该药品的供给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正确反映补贴前后该药品供给变化的图示是()

【解析】国家对药企实施补贴意味着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企业的利润增加,企业进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供给,故供给曲线向右侧移动,A适合题意。B反映的是药品价格不变,而供给量减少,故不选B;C、D反映的是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不符合题意,故均不选。

【答案】A

15.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引发通货紧缩的原因。解答传导类试题时,我们要明确变量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可采用首尾法进行推理:先确定第一个题肢或最后一个题肢,以此作为思维的起点,根据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或内在的逻辑进行正向推导或反向推导,确定各题肢的先后顺序,直至确定答案。我们首先要明确通货紧缩的实质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这样就确定了③的顺序,即其位于最后一个,进而排除B和C。材料中说,我国现阶段“产能利用率不足”,这就意味着产能过剩,企业利润下降,这会导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由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下降会导致消费低迷,导致供过于求(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的情况。故正确的传导路径为①→④→②→③。

【答案】A

16.某市规定,对下派社区的工作事务,实行清单管理:属于各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需要社区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这一规定()

①彰显了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

②创新了社区组织管理形式

③有利于推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

④旨在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材料中的规定彰显了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有利于推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A

17.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8月29日签署特赦令,对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四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特赦令指出,对符合特赦条件的服刑罪犯,经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定后,予以释放。决定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权力属于()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人民法院

D.中央人民政府

【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故选B。国家主席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而签署特赦令的,故不选A。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故不选C和D。

【答案】B

18.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法官的培养。例如,截至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藏汉双语法官培训师资库和5个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有兼通藏汉双语的法官799名,约占全区法官总数的62%。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汉双语法官有利于()

①民族地区各级法院变通执行国家法律

②保障民族地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诉讼权利

③民族地区各民族的相互沟通和团结

④确定民族语言作为民族自治机关公务语言的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上看,培养双语法官有利于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提供司法服务,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故选②。从民族关系上看,此举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各民族的相互沟通和团结,故选③。变通执行权是指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等,如果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以报经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民族地区各级法院不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故①表述错误。我国民族自治机关的公务语言是普通话,故④说法错误。

【答案】C

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说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故选①。“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和与现代摇滚音乐结合后《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说明该优秀传统文化因满足了人民大众的需要,而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故②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③表述错误。创新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但不是前提,故不选④。

【答案】A

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从认识论角度说,之所以建设新型智库是因为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故②、③符合题意。只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故①说法是错误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④表述错误。

【答案】C

21.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说明要对成绩与错误有正确的评判,即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故①、④正确。材料中主要讲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故排除②。材料中并未强调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故③与材料无关。

【答案】B

22.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从唯物史观看,劳动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理论上看,是因为生产关系影响生产发展,故选②。从现实角度看,此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故选④。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①表述错误。③中“决定”表述错误,应该是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答案】C

23.下面漫画《学习先进经验》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学习先进经验》(赵汀阳,《读书》)

①学习他人经验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②先进经验通过实践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东西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事物的表面联系与本质联系的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漫画《学习先进经验》中的某人没有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只是呆板地模仿狮子,因而该漫画讽刺了一些人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看表面联系而忽视了本质联系,故选③、④。

【答案】D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材料一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材料二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经济体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2015年底,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中国产业,既有以轻工、家电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钢铁、平板玻璃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通信设备、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同时还带动了通讯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埃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2015年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第一期吸引了68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园区。合作区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年纳税约2亿埃镑,为当地创造了2 000多个工作岗位。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

【解析】第(1)题,要求考生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属于“为什么”类试题。考生可以从原因和意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在解答此题时,考生首先要回顾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其主要包括: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然后,认真审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上述知识分析材料即可。

第(2)题,要求考生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考生首先要明确“双赢”的含义,双赢是指对本国有利也对其他国家有利。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沿线国家通过国际产能合作,有利于扩大产品供给,增加国家税收;有利于扩大能源企业的生产规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能使中国产品市场扩大,能促进中国优势产能“走出去”,能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答案】(1)①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积极探索。②有利于沿线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③能够促进沿线各国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④能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自身发展。

(2)沿线国家:扩大产品供给;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扩大产品市场;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解析】第(1)题,要求考生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考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价值观的知识,其包括:人的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然后,仔细阅读材料,运用上述知识对材料中的错误观点进行分析:否认英雄的言论是在错误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会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这就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2)题,要求考生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此题时,考生要结合材料,切不可将教材中的知识照搬到答案中。材料中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属于落后文化,因此我们首先要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其次我们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积极宣传英雄人物的事迹;最后根据英雄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3)题,要求考生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属于开放式试题。考生可以从树立理想、勤奋学习、增长才干、作出贡献等角度进行作答。需要注意的是,考生的答案内容必须富有鲜明的政治性、倡导积极向上的情感;语言必须简洁明了,避免晦涩难懂。

【答案】(1)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②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③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

(2)①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②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③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4.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解析 篇四

材料一 北京地铁宛若一条条彩带串连起北京不同区域的“文化珍珠”:颐和园、天坛、鸟巢、什刹海、南锣鼓巷、王府井、中关村科技园,等等。一座座地铁站造型别致,站内设计装饰与地面文化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仿佛在讲述着北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北京地铁还举办了“祖国你好”大型公益广告活动、“民俗风、中国年”迎新春活动、儿童文学专列、诗歌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1)结合材料,说明地铁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新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8分)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包括为什么要创新和如何进行创新,要对设问 进行变通才能更好地连接课本观点,把是怎样发挥作用转化为如何进行创新。课本对于如何进行创新有明确的观点。现在的问题是要答哪些观点,观点如何与材料对接是难点。也就是说能不能从材料中解读有效信息是解决好这个题的关键。从材料第一句话可以体会到,地铁在传播文化和文化环境的设计上结合了现代和传统的元素。因此在文化创新上起到传播和继承与创新,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第二句举办各种活动与创新中实践的观点相吻合。通过实践活动来推动文化创新。下来在组织答案时,先写观点后结合材料分点条理回答即可。

官方参考答案: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北京地铁挖掘和展示了北京丰富多彩的文化。北京地铁成为继承和传播北京文化的载体。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北京地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有利于推动北京文化发展。

反思:由于材料新颖,不能很好地从材料中提取观点,课本观点也有,就是与材料对不上号,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继承与发展的方式也不少,在学习中没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也没有把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能对文化创新有关系,平时没有关注到。

材料二拥挤的车厢、高额的补贴„„在当前地铁供需条件下,票价的合理性成为关注的焦点。某校学生围绕“北京地铁票价涨不涨、怎么涨”开展研究性学习,在采访乘客的过程中,了解到如下一些看法。

乘客甲:“两块钱票价真便宜,涨价就不那么挤了。不过我每次就坐两站,总不该和坐几十站的人花一样多的钱呀。”

乘客乙:“我通常在高峰期挤地铁上班,真是人进去,相片出来啊。其实,非高峰期就没这么多人。”

乘客丙:“地铁便捷、污染少,关系到老百姓的民生,不能只考虑经济因素。”

(2)结合材料,你认为地铁票价应怎样调整?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理由。(8分)

解析:不论要如何做,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回答如何做时要分析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设问问如何调整票价,那么为什么要调整,原因是地铁太拥挤。调不调和调多少,就看它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第一适当调高票价或

者分时段票价。高峰期票价高,低峰时票价低。理由: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价格升高,需求减少,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拥挤问题。第二种是不调票价,也要解决拥挤问题就是增加线路。理由是根据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通过扩大供给来满足需求,政府应扩大投资来解决。

另一种解题思路是;票价调整有三种情况:上调、下调和不调。然后分别说出每一种调整的理由就行了。

官方参考答案:提出单一方案(普涨/不涨/降价)或者提出更加综合的方案(多坐多付费、上调高峰期票价、实施月票季票等多种票制、增加地铁线路供给等)。理由包括: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地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性质,会产生社会效益,需要财政适度支持;价格变动与需求弹性;公平原则等。

反思:做这类题的关键是要学会分析,现在考试一方面是新情境和新材料,学生要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解读信息的能力。二是设问是以解决实际为目的,而不是照搬课本观点,必须对设问进行转化和变通,否则难以与课本

官方参考答案:①通过公示,保障公民知情权,保证听证会程序正当、有序进行。

②通过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和表达权,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保证听证会能发现拟定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协调各方利益。

③通过舆论监督,保证听证会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反思:这个题说明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能笼统地说一下有哪些渠道,更主要的是为什么要这个渠道它的意义和作用在什么地方。其实教材有,只是散落在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性进行梳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搞清楚每一个知识点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如何发挥作用。

材料三 破解北京地铁的供需矛盾,不仅需要解决地铁票价的合理性问题,更在于任何加大地铁的建设力度。地铁4号线采用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建设。在该模式下,政府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某公司负责4号线的一部分投资和后期运营。这种模式为加大地铁建设力度提供了新思路,既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也使政府从地铁投资者和间接经营者变为部分投资者和监管者。

(4)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传统上由政府财政投资兴建地铁,现在为什么要通过市场化引入民间资本。(8分)

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关于地铁政府应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和经营到政府部分投资和市场化经营的转变,这主要是为发遵循市场规律的表现。这样更能使效率得以提高和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进行调整。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进行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是遵循市场规律的表现。二是能进一步扩大融资,提高运行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官方参考答案:能够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建设更多的地铁线路,减轻了财政的负担。通过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利用市场规律启动民间投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反思:在组织答案时有两个难点:一是要用到时政观点,政府现在进一步要从具体的经营领域退出,避免直接经营,这是遵循市场规律的客观要求,这课本没有详细论述。二是政府投资和引入民间资本都是为实现资源配置,能否与资源配置结合起来也是个难点。

39.(12分)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

一位借款经营的店主、一个客人遗忘的装有6万多元的皮包,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真没想到,这么多钱还能原封不动地回来”,失主回忆道。他抱着侥幸心理回到那家面馆,一眼就看到自己的皮包好端端地放在面馆货架上。店主核对信息后,把皮包归还给他。

6万多元现金,相当于全家人辛苦经营面馆一年的收入,更何况家里还有借款。

“那是客人的东西,我们哪能动!”店主这样说,“自己挣的钱花的才踏实,不是我们的钱,可不能拿。”

事情传开后,人们纷纷来面馆吃面,面馆生意越来越红火。

心怀感激的失主、朴实的面馆老板、蜂拥而至的顾客„„简要分析这个故事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5分)从知行统一的角度,谈谈你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7分)

解析:首先明确这个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其内容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而这个题是从公民的角度来说明的。第二问从参考答案看是用生活与哲学的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来说明的,但从设问上看我认为也可以从文化生活的最后的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论述中即要改造思想又要从小事做起的要求来回答。如果不明确用哪本书的观点,那么答案的准确度就没法说了。因为第一问是文化生活,第二问又转到生活与哲学,但设问上也不明确说明。从给的参考答案也是先改造思想然后落实到实践中去。体现认识的反作用。也不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与实践。

官方参考答案:结合材料从诚信、友善等角度分析。

知与行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应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更要重视道德实践,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40.(3)建设长江经济带,川渝地区应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6分)

解析:这个题比较简单。按照先写观点再结合材料分析就可以了。如果以后哲学出这样的题难度就大大降低了。结合材料实际上就是把观点所体现的要求叙述一遍,就是主语换一下。

5.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解析 篇五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读“某区域地质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 2.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漩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水量减少 3.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扩张速度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与全国人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5.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6.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徙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切迁入量逐年增加 8.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 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图4),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是有、天然气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6分。

40.(28分)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图9)材料二:2007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量构成(图10)

(1)2010年6月8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4分)(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控制,夏季受

控制,地带性植被是

。(4分)(3)据图10,热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4分)

(4)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6分)

(5)20世纪60年年,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8分)

41.(28分)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1)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12)。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 河,判断理由是。(6分)

(2)图12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 ;深度1.6米处是 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理由是(10分)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4分)

6.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解析 篇六

(免费版)

油纸伞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 【答案】1.C 2.A 【解析】

1.油纸扇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油纸伞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效能大于实用效能,是一种文化符号,所以与现代钢骨布面扇相比,其具有的文华蕴涵促使走俏国际市场。由于油纸扇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且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因此油纸伞不如现代钢骨布面伞携带方便、适用地广、经久耐用。故选C。

2、欧洲国家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使欧洲成为油伞市场的基础;同时欧洲西部属于典型的温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空气湿润,既有利于油纸伞的销售,又有利于其保存。中亚、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油纸伞市场不大且不利于其保存(易变脆、开裂)。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组需要掌握油纸伞的双重属性——既是伞(有实用功能),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文化功能)。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其文化蕴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油纸伞重点推销的市场时,需要把油纸伞的实用功能(防雨)和文化蕴涵(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图1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D 4.C 5.B 【解析】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等级要低,所以基础设施相对较差,A错误;中心集镇的交通落后于县城,人群的消费量和消费能力低于县城,市场并不优于县城,B错误;中心集镇的经济水平落后于县城,资金较县城不足,C错误;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距乡村近,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可优先获得农民就业的青睐,从而更易招募农村劳动力,D正确。故选D。

4、“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满足本地务工农兼业农民的需求,在村务农、在中心集镇务工,所以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农民务工务农兼顾。居住城镇更易方便从事商业活动;为方便留守子女上学,需要就近居住在学校附近;扩大种田规模需要居住在乡村。故选C。

5.该县位于大别山区,地形条件不适合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①错;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既能做到“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起来的”,又充分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②对;多种经营既可以增加农民效益,又有利于适应大别山复杂的地形、保护生态环境,③对;由于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采取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的措施,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成效不会太明显,④错。故选B。【点睛】第1题从工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和城市等级两个知识点去分析解答问题。第2题通过题干中“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可知“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为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其既能在乡村务农、又能在集镇务工。第3题采取的有效措施,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大别山区、国家级贫困县、乡村振兴、农民脱贫致富来进行。

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答案】6.A 7.C 8.D 【解析】

6.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故选A。

7.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厚的沉积物;目前该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深度不断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化不大;入湖泥沙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选C。8.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D。

【点睛】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贝加尔湖的认识——断陷构造湖。第2题从题干中的湖底沉积达8千米的沉积物,可是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外力的沉积物堆积速度小于内力的地壳下沉。

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9~11题。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答案】9.B 10.D 11.B 【解析】

9、该类地下住宅分布于“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躲避炎热天气”的地区。图中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符合这一特征。故选B。

10、读图可知,地下住宅比较封闭,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从而保障其正常活动;同时也可以把地下住宅里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故选D。

11.这类地下住宅的室温有变化,但是变化小;蒙古包位于地上,和这类住宅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类似于冬暖夏凉的黄土高原的窑洞。故选B。

【点睛】本题组解题的关键是紧扣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知识迁移应用:“躲避炎热天气”“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位于天气炎热、景观荒凉的沙漠气候区;地下住宅位于地下,通风透气性差,因此设置了通天井便于通风透气;和黄土高原的窑洞同位于地下,冬暖夏凉。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图8)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1)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8分)(2)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8分)

(3)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

(2)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地;可用地广(地价低)。

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3)同意关闭: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不同意关闭: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析】(1)题干要求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找出索瓦附近“有利”于卤水蒸发的条件。读图可知索瓦位于南非高原,地势平坦,有利于卤水蒸发;附近有盐沼地,说明索瓦附近地势较低,利于卤水汇集。索瓦所在的南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利于卤水蒸发。

(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注意题设要求的是“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原料、地价、市场、交通等方面作答。从区域特征看,该地附近有盐沼地,靠近原料地;地广人稀,发展空间广,低价较低,有利于索瓦建纯碱厂;由于非洲地区经济落后,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主要销往距离较远的南非,距离市场远。(3)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同意、不同意均可,但要依据区域特征和材料中的信息,给自己的观点找到科学的证据。若同意,需结合当地发展纯碱生产的不利条件作答,如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若不同意,则要结合当地发展纯碱生产的积极意义作答,如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点睛】(1)抓住题干中的“地形”、“气候”两个答题角度,结合区域特征寻找有利条件。

(2)本题从工业区位因素入手,一定注意抓“社会经济条件”,不要偏题。个别学生为了追求全面,易忽略题干中的“社会经济条件”而出错。学科.网

(3)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观点无对错,关键是要说出支撑你观点的科学论据。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迁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图9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4分)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8分)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解析】(1)读等压线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可知图的左上角有个不完整的等压线部分,其数据由外而内增大,则为高压;图中间有个由外而内等压值减少的部分,则为低压。高压位于低压的西北方。

(2)根据图中锋面的排列推测锋面数量为3个;图中左、右的冷锋和暖锋是因气旋中气流水平辐合,导致冷暖气流相遇而成,北边的冷锋是西北侧的高压(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水平辐散而形成。

(3)从图中看,P点位于暖锋锋前,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因此其分别受暖锋过境、暖空气控制、冷锋过境、冷空气控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天气状况(阴、晴、雨、雪等)和气温变化即可。

(4)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春季南北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快,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锋面气旋这种天气系统。这组题中最难的是第(2)、(4)题。第(2)题中北部那个冷锋的形成解释较难,需要结合第(1)题得出的图示西北部的冷高压作答,即(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第(4)题中解释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难度较大,需要抓住气流水平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水平气压梯度力分析,该区域春季南北温差大使得气压梯度力大,导致天气系统活跃。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冰原,深邃的峡湾,珍稀的北极熊、北极狐、麝牛、鲸等动物,并能了解岛上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答案】地处高纬,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珍稀动物的生存;适宜旅行的时间短,旅游设施维护费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局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解析】读图结合格陵兰岛区域特征——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等,从生态脆弱、旅行设施维护费用、旅游接待能力、外来文化的冲击等方面作答。格陵兰岛地处高纬,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珍稀动物的生存;适宜旅行的时间短,旅游设施维护费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局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点睛】旅游业是当前世界发展较为迅猛的产业,市场广阔,经济效益高。但是由于利益的驱动,人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违背了区域地理环境保护要求,出现了过度开发,超出了区域环境承载力,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做到可持续发展。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

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

7.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解析 篇七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五经”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故D项错误。

【答案】C

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解析】此图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故A项错误;此图没有反映出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汉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故D项正确。

【答案】D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解析】由材料中“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可知,宋代重史传统影响君主的个人行为,使得帝王不可“容易行事”,故A项正确;受到皇权至高无上的影响,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并非全部都真实可信,B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中未能体现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宋太祖担心自己有误失会遭史官记录,而没有反映出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故D项错误。

【答案】A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解析】材料中虽然说巡抚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但没有反映出地方行政权力的扩大,故A项错误;由题意可知,巡抚的出现能减少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能集中权力,提高效率,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六部的权限被削弱,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不出中央与地方对立的缓解,故D项错误。

【答案】B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旨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主旨说明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打开,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外国商品在进入中国市场瓦解着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同时,也使中国经济同世界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故选择C项;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的时间与题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并不是基本被取代,B项说法错误;中国市场主动开放的时间与题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解析】本题考查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对军队进行初步的西式改革,但并没有全部完成,故A项错误;集权制度不属于军备优势,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前的洋务运动中,兴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这些推动军事近代化的努力收到较大成效,属于军备优势,故C项正确;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不属于军备优势,故D项错误。

【答案】C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解析】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此举抹杀了其他党派对抗战的贡献,而不是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故A项错误;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说明国民党抹杀其他党派对抗战的贡献,再结合所学知识可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抗战的领导权问题,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看出,国民党这么做的目的是维护国民党一党专制,故D项正确。

【答案】D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正常化的,材料中的时间是“1965年”,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通过增加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额,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来对抗来自苏联方面施加的压力,故B项正确;全方位的外交发生在改革开放后,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涉及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的增加,并不能以此说明中国打破了欧美对华的经济封锁,故D项错误。

【答案】B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从来没有消失”与“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说法一致,故A项正确;欧洲近代社会有自己的新的法律与道德规范,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过去的罗马法,但不是直接通过罗马法来确立行为规范的,故B项错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在于其法律制度,而不是民主制度,古希腊雅典对后世的影响才是民主制度,故C项错误;罗马法对近代欧洲的法律产生了影响,但并不能就此判断它不断地改变欧洲历史发展方向,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罗马法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A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力,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当时英国国王权力还很大,可以随便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还没有“统而不治”,因而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故B项正确;1721年,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与题中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仍然拥有最高行政权,其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没有破坏《权利法案》,故D项错误。

【答案】B

34.推动下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成立时间名称

1955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解析】工业革命后,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逐渐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新兴独立国家为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而不断斗争,故B项正确。

【答案】B

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解析】由“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和“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可知,美国对欧政策有利于欧洲一体化,有利于促进煤钢联营的建立,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仍然是以美国为主导的,没有体现欧美平等伙伴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主要提及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援助,有利于欧洲联合,故C项错误;导致德国分裂的根源不是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A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康有为全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解析】第(1)题,在回答原因时,可根据材料一中“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得出国家统一与稳定;根据材料一中“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得出税收制度变革;根据材料一中“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得出农业精耕细作;根据材料一中“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得出推广了高产作物;根据材料一中“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得出耕地面积增加。

土地等资源是有限的,人口膨胀容易造成人地关系紧张,从而使环境遭到破坏。人口大量增加还会带来贫困化问题,使社会矛盾加剧。可从以上方面来说明人口膨胀的影响。

第(2)题,材料二中康有为认为“早谋移徙”,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严复则主张“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民国时期有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在进行评价时,要遵循一分为二的原则,如康有为的主张在缓解人口压力的同时可能会加剧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严复的主张也有一定的可行之处,但当时中国发展实业的条件还不具备;节制生育的做法能有效遏制人口膨胀,但忽视了人口增长的积极因素。总之,三者都有可取之处,也都存在不足之处。

【答案】(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

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

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方面。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被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材料论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思想,其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付诸实践,因此可以拟定“卢梭民主共和制构想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实践”这一论题。然后就要选择史实依据加以论证,如路易十六的波旁王朝违背民意,使得其在1789年大革命中被推翻;法国人民要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同时也要指出卢梭民主共和制思想的局限性。

【答案】(略)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可得出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根据材料中“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可得出扩大入选范围;根据材料中“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可得出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根据材料中“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可得出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第(2)题,从当时看,唐太宗时谱牒改革加强了皇室地位,维持了政权的稳定;抑制了“山东士族”的影响。从长远看,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

【答案】(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有利于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46.【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进入20世纪后,质询时间固定为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个小时。对于普通质询,被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质询人必须在3天内答复。70年代后,下院设立了与政府工作相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

——摘编自埃弗尔·詹宁斯《英国议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积极作用。

【解析】第(1)题,在回答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时,可根据 “进入20世纪后,质询时间固定为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个小时”得出质询时间开始固定;根据“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和“对于紧急质询,被质询人必须在3天内答复”得出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根据“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得出专业化、制度化程度逐步提高。

英国议会质询制度是下院监督、问责行政机构的民主制度,这就是这一制度的实质。

第(2)题,从当时看,英国议会质询制度,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能推动政府改善工作。从长远看,其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制度。

【答案】(1)变化: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专业化、制度化程度逐步提高。

实质:立法机构监督、问责行政机构的民主制度。

(2)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推动政府改善工作;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

4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和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中国政府……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可得出中国的信息起到了警示作用;根据美国“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可得出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

第(2)题,根据美国“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可得出美国调整国际战略。还可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国内的反战呼声、战争带来的经济负担、越南战争久拖不决等方面分析。

【答案】(1)“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

(2)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

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解析】第(1)题,根据唐朝“开边拓土”,可得出唐朝实施积极的边疆政策;任用少数民族将士体现出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另外,还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综合国力的强大和对外交往等方面分析。

第(2)题,根据“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 “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可得出高仙芝维护了唐朝统治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根据“以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可得出其个人的贪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答案】(1)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上一篇:幼儿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四抓阶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