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总结

2024-07-15

职业素质总结(共11篇)

1.职业素质总结 篇一

今天,我中心全体教师观看学习了《教师职业素养讲座》。大家就教师职业素养的每项标准,联系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每位教职工都对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教师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一名优秀的职业教师不能用应试的手段给学生施加学习压力,更多的是需要用自己独特的教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自觉地找到实现自我升华的正确途径;这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精力,给予学生更多的爱与关怀,而不是冷冰冰的制度管理及死硬的知识填充;另一方面,也需要同学们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及上进心。目前的现状,我们觉得这两个方面均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通过学习思考,从新的角度分析了成为一个完美的职业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这种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一定是多方面因素的辩证统一,各个方面的均衡协调,简单的概括如下:

2.职业素质总结 篇二

关键词:职业学校,职业素质,专业教学,养成教育

两个案例揭示了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案例1 毕业生调查中, 有高达59%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组织协调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表现“一般”, 而只有7%的管理者对毕业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比较满意”, 24%的管理者对毕业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比较满意”。企业对高职学生质量要求做了一个排序, 结果依次是:诚信、敬业、责任感、合作精神等职业品质, 其次才是工作经验、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企业要求学生具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在他们看来, 高职学生论工作经验不如农民工, 论操作技能不如中专生, 论知识水平不如本科生。他们掌握的那点专业技能, 企业最多培训一个月就行了。要的是学生来到企业服从管理, 能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肯吃苦, 有高度的主人翁精神, 求真务实做事, 以及一切以企业利益为重的职业素质。映射到学校,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让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完全适应企业的岗位职业素质需要。

案例2 有这样两个故事:故事一, 某1班学生在完成当天实习任务后, 学生会把工具、设备摆放整齐, 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学生说:老师要求这么做的, 每天教学安排中都会留有固定时间来完成。故事二, 某2班学生在完成当天实习任务后, 学生没有进行相关整理, 卫生没有打扫就走了。问他们为什么不打扫卫生, 学生说:这不是我做的事, 我负责打扫教室卫生。又问:平时老师强调过吗?学生说:老师提过, 不记得了, 反正老师又不查。学生的回答令人深思。有的教师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在专业教学中, 但也有许多教师将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学习分离, 认为专业教师只要负责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 至于职业素质的教育那是德育工作, 与我无关。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并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技术型人才。虽然做了大量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 从总体上说, 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教育观念落后、目标模糊、方式方法简单等,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分析职业技术学校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笔者拟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职业学校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脱节学校师资和资金等其他方面因素会导致在落实过程中大打折扣, 导致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规格仍然与企业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职业技能上的差距企业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加以弥补, 而职业素质的差距却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熏陶。

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不够科学第一, 忽视了教书育人。大部分专业教师认为职业素质教育属于德育工作, 由政治课教师负责就行了, 专业教师只负责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第二, 训练方法有问题, 认为职业素质的养成只需加强说服教育就行。第三, 教育方式、方法有问题, 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第四, 忽视了典范效应和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第五, 对“先成人, 再成才”理解不够深入。笔者认为, 所谓“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一旦失去学生的支持, 再好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只是摆设, 理论上听起来有用, 无法实施。

忽视了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养成而非传授。而绝大多数学校恰恰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这样, 仅靠课堂上的讲授和训练, 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是非常困难的。

职业素质养成没有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第一, 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体现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培养体系。第二, 没有规划职业素质养成的课程体系。第三, 没有行之有效的职业素质养成实施途径。第四, 没有健全的职业素质养成评价体系。

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几点想法

职业学校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是重要的, 又是无比艰巨的, 面对问题, 也要勇于克服, 目标不要定太高, 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学生在校期间, 应全方位、多层次地渗透职业素质教育, 使职业素质教育的成效大大提高。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职业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可突出应用教育, 将职业素质教育以市场需求、技能发展为牵引, 以“专业认识能力、专业实验能力、专业设计能力、专业实施能力”为主线, 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专业教学当中, 多方位、多层次地推进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让学生从入校第一天开始, 就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 (参见图1) 。

有目的、有计划地规划职业课程职业素质系列课程安排及作用如图2所示。入学的第一年,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自主选择加入各类校内社团组织, 通过职业体验和兴趣培养, 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挖掘出自己的闪光点, 有利于今后重点发展。第二年, 通过职业规划课程的引导, 由学生自主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第三年, 让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 提高职业技能。第四年, 在校内、外实训基地, 引导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 缩短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尽管在课程设置方面并不完全科学、有效且在全面达到职业素质养成的实施过程中也会有困难, 但起码应有目标、有计划地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效。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加强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目标中, 在教学项目实施中, 注重职业素质的养成。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 不仅要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更要明确素质拓展目标。在确定每节课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同时, 应强化每节课的素质培养点。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讲授时, 可通过生产实践、专业前景介绍、个人价值取向等有效途径, 有意识地调整学生的心理潜质, 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生一旦投入进来, 学习的广度、深度就会自然而然地深入, 学习也由以往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专业课程中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应坚持渗透性原则, 以“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 将职业素质培养内容渗透到教学活动各方面, 寓传道于授业解惑之中, 做到教书与育人水乳交融。第第第第

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实践证明, 从上述案例中让学生自觉地在实习结束后整理现场、打扫卫生, 可以看出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 而在躬行实践、身体力行。即在专业教学教程中, 要通过反复强调, 长期训练, 让学生形成意识, 从而养成习惯。在执行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一要不厌其烦地宣教, 让学生打心眼里接受其中的道理。二要放下身段, 亲力亲为做好示范。三要有奉献精神, 监督学生完成的情况。四要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 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切实有效的保障可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 丰富评价内容, 要改变以往单纯“以成绩论英雄”的做法, 在学生日常评价中, 要突出“职业素质”的内涵, 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表现都要纳入评价系统, 对学生个体如此, 对学生集体也应如此。同时, 学生毕业时, 应在以往应知、应会的基础上增加综合素质测评, 并以此作为推荐就业的参照。第二, 在评价方式上, 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可采用口试、笔试、开卷及闭卷等多种考试方式, 考试内容以能力测试为主, 这样便可引导日常教学向发展学生素质的方向发展。除考试这种定量评价外, 还可采取定性评价、模糊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马斌.略论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及其培育[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

[2]解厚荣.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 2010, (8) .

[3]张翔云, 胡振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 .

[4]凌晨.浅析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8) .

[5]马联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30) .

3.教师职业素质中的首要素质 篇三

摘要:本文从教师职业素质要求的诸多素质中,提出“交流能力”是其中首要的,最重要的素质,并从教师工作的任务目标、工作形式和手段、工作对象和层次、工作效果和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说明“交流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中的首要素质。

教师职业素质中的首要素质是什么?古今中外不少学者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看法,有的认为德才兼备是首要素质,有的认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首要素质,有的认为渊博的学识水平是首要素质等等,虽有一定的道理,不少人也认同,但笔者据本人从教三十余年的感悟认为:教师职业素质中最首要的素质应当是“交流能力”。这里所说的“交流能力”,即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做为教师也就是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如何将自己的知识、方法、能力,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语言、事例等明白准确的传达给学生,包括语种的选择、语音的准确、语气的恰当、语言的规范以及表述的清晰、逻辑的联系、叙述的完整,强调重点,简明扼要等等 ,一句话就是“口才”如何。这才是我们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的首要素质,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从教师 工作的任务目标看,说明“交流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首要素质。

教师职业是什么,工作的性质是什么,要达到的任务目标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清楚,古人韩愈先生在他著名的《师说》中,早就明确告诉了我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工作的主要性质、目标任务就是要把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悟,即自己的全部知识,通过讲课形式,传授给学生,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回答他们的各种疑惑,也就是“解惑”;同时传授各类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就是“授业”;再就是教会他们学习的各种方法,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以及创新能力,也就是“传道”。总之做为一个合格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回答学生各种问题的能力,其次是要有表述自己各种知识的能力,更高的境界是要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无论是回答问题、传授知识、教会方法,也就是“解惑”、“授业”、“传道”、都要求教师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道理,紧密的逻辑联系,举一反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讲解”是教师最基本的、最多用的、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它包括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述,什么样的深度讲解、什么樣生动的事例说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明白,理解得准确,能引发一定的思考。总之,让学生从你的“讲解”获得他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能力、方法,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目标。

二、从教师职业工作的形式看,说明“交流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首要素质。

教学活动的形式不外乎讲授、实验、操作、讨论、演示等多种手段和形式,但每种手

段和形式,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讲授课不用说,自然以教师讲解为主,即使是实验、操作、演示课也是要先由教师讲解一遍实验步骤,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学生再进行实验操作,讨论课也不例外,还是先要由教师讲解讨论的方法、问题、目的以及启发学生思考,再由学生进行讨论。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手段和形式进行何种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而且,教师的讲解是否清楚明白,是否准备无误,是否简明扼要,直接关系到各门学科教学任务目标的完成和实现。所以,有人幽默形容说,我们教师的职业就是“卖身(声)”的职业,确实点到了实处。

三、从教师职业工作的对象看, 说明“交流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首要素质。

众所周知,教师工作的对象就是学生,而学生又是分为初、中、高不同层次的,即使是同一层次的学生,又可分为好 、中 、差几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水平不同,记忆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而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教师要用的教学方法,即“交流”的方法也不同,如有的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道理,有的要用启发联想的方法,有的要用探索、创新的形式等等,也就是古人所说要“因材施教”的方法与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只有具备了与不同层次,不同状况的学生打交道的能力,才能与不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才能使不同学生在与你的交流中听得明白,理解得准确,有所收获,甚至获益匪浅,而不是象有的学生形容的 ‘某某教师是,他不讲我还明白,他越讲我越糊涂’,或评价 ‘某某教师,我承认他知识渊博,但他是一一茶壶装汤元,肚内有货但倒不出来’。因此,我认为真正的好教师是即能当大学教师、中学教师,也能当启蒙的小学教师,也就是有与不同层次学生交流的能力。

四、从教师职业工作的效果评价看, 说明“交流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首要素质。

教师活动的任务目标就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学会各种方法,提高各种能力。那么我们教师工作的目标是否达到了,任务是否完成了,最终是要落实到学生身上的,检测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成功,效果是否优劣,也要从该教师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合格,是否优劣来加以评判。所以,笔者认为:评价一个教师工作的效果,一是看该教师自身的知识水评,二是看该教师所培养的学生优劣,即一“头”是教师自身水评,另一“头”是看学生优劣,而连结这两“头”的桥梁就是“交流能力”教师自身水平差,学生差那是自然,名师出高徒嘛,教师自身水平尚可,但学生仍然差,则多数情况是教师的“交流能力”差,表达能力差,无法把自己的学识传达给学生,以致使学生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最终反映出来学生差。可见, “交流能力”这个桥梁的重要性,没有这个桥梁作用,教师的学识传达不到学生身上,从而影响教师职业工作的效果。

以上观点,仅为笔者从教三十余年的一点体会和感悟,同仁们是否认可,欢迎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学》 谢安邦 高等教育出版社

4.职业素质自我总结 篇四

中职学校要从根本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必须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学生在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建立职业素质培养体系。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针对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总体原则。首先,由于各类职业都有其本身不同的特点,从而对从业人员有着特殊的素质要求,即使是同一职业的不同岗位,对劳动者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职业素质教育必须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特征及专业人才所必需的职业素质要求人手,以突出职业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其次,职业素质培养是一个连贯的培养过程,教育内容应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每个阶段,各个培养阶段应相互贯通且有机链接。第三,职业素质的核心是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教学体系应以提升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为直接指向,根据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养成的内在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年级组织实施。

二、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主要内容

根据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应由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新生人学教育、毕业生成长经历介绍)、职业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讲座和团队拓展训练)、职业道德(企业安全教育、企业人职培训、质量体系培训及过程优化意识、环保意识、职业角色意识训练、顶岗实习)和职业能力教育(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课程、顶岗实习)。在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这四个方面相互结合,不可分割。其中,职业意识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源泉,职业心理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根本,职业能力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

三、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职业素质培养必须依托职场环境,中职学校要根据职业素质养成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把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完整阶梯。第一、二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技能和职业道德认识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基本素质、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第三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教学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接触企业文化,明确自己的未来岗位走向和岗位对自己的职业素质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第二、四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职业心理教育及专业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拓展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第六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将职业素质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经历认识一巩固一内化这一过程,使职业素质培养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四、实施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以教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域为内容,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形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工作”的目标出发,使职业教学从传统的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体验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五、构建以职业素质为中心的学习评价体系

5.大学生职业素质自我总结 篇五

谈到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首先,我们一定要知道何为职业素质。现代学者为“大学生职业素质”有如下定义:大学生职业素质是大学生毕业后作为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职业情况、职业态度等方面。

在报考志愿前,经过我和家人的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会计这门专业。这是我的兴趣所在,也是我将来很大可能要踏上的工作岗位。所以对于最最基本的职业能力,我一定会百分百的重视起来。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在大学期间我会努力学习相关的文化理论知识,熟悉会计基本也为,掌握会计应用理论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物技能。同时,我们还应具备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国家金融与贸易、投资学等一系列与会计相关性比较大的综合知识,还要有充足的法律知识。如今,现代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不仅代表了企业的精神风貌,更是一个企业灵魂的所在。因此,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生时,除了要求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外,更注重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敬业奉献的精神以及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作为会计人员,我们不仅肩负着为政府机关、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还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从自身出发,切实考虑,我认为我还需要如下一些职业素质的提升。

一:优良思想道德品质

优良的思想道德是从事任何社会职业所必备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职业能力是否具有所需要的发展空间。思想道德素质在职业实践中表现在职业道德的优劣、对待劳动的态度、自强自立、自尊自律等诸多方面。

首先,要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打基础。企业在招聘时把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招聘的首要条件。现在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很大大学生强调责任和奉献少。企业需要的是有强烈责任感的人,要求毕业生能踏踏实实工作。

其次,要自强自律。要培养较好的心理素质,面对挫折要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培养自强自立的坚强性格。

最后,要讲诚信。诚实守信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共处的道德规范。而这一点对会计人员尤为重要,诚信不仅是对他人的承诺,也是对我们个人基本道德观素质观的`考验。

因此,大学生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具备团队合作意识

当今社会中,企业分工愈发明确,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一个人能实现的仅仅是企业整体目标的一部分。因此,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文化因素。很多企业认为,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是所有技能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而且大多数企业如今把团队合作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文化在培养。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越来越需要发挥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因此,也就要求未来的我们要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既能领导别人的同时也能被别人领导。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团队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营造轻松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团队的整体效应。

所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与更多的人沟通接触,学会倾听和沟通,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从而增强团队的整体力量。

三:培养创新竞争精神

合作精神固然重要,创新与竞争也必不可少。如今,经济建设、科技发展都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敢于冲破传统的、旧的观念和事物,提出新见解,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是现代职场不可缺少的素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树立竞争意识,培养健康的竞争心理和耐挫心理对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缺乏竞争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就会手足无措。

由于学生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技能方面的锻炼不够,也不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许多大学生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也不强,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大学生在校期间,要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实践活动来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造能力,培养自己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激发自己的创新欲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6.职业素质总结 篇六

2018云南楚雄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道德部分考点总结

职业道德这一部分在综合素质考试中,重点考察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一模块占试卷比重15%,题型基本固定为4道单选题和1道材料分析题,共计22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内容掌握的情况,接下来主要针对2008年版本的知识点进行介绍。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主要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方面内容。

一、爱国守法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这一条是从公民的角度出发,要求教师能够做到爱人民、爱党、爱国家的同时能够依法执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能做违反法条的事情,例如出现教师对学生权利的侵犯,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玩忽职守等现象都违背了爱国守法这一要求。

二、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这一条是从职业角度出发,主要强调的是教师能够献身教育工作,尽职尽责,不怕辛苦,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的精神,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做到忠于教育事业,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考试的时候也要注意和这一点相反的现象,如有些老师由于长期的职业压力也会产生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即教师职业倦怠,这种表现也是没有做到爱岗敬业这一要求。

三、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师关爱学生的真实写照,关爱学生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要公平对待学生。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喜爱并且乐于接近自己,另一方面也要严格要求学生。爱学生并不意味着溺爱和迁就,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chuxiong.offcn.com

而是做到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当学生有错误的时候能够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改正,用博大的爱心帮助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这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

四、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既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根本任务。这一条主要说的是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作为教师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每一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同时,作为老师,不能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如果题目中出现教师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排座的依据,违背的就是教书育人这一要求。

五、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这一条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具有良好的仪表,明白“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影响学生。正确处理和同事与家长的关系,严禁教师进行有偿补课、收取家长红包等现象。

六、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一条要求教师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以上是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点的介绍,接下来做几个练习题。【练习题】

1.林老师是某校初二的语文老师,她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被她提问问题,回答不出来就要到教室后面站着听讲,同学们都害怕被老师提问。林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原则。

A.教书育人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为人师表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chuxiong.offcn.com

1.【答案】C。解析: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这就要求教师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故本题答案为C。

2.某教师衣着邋遢,不讲个人卫生,他认为教师把课教好就行了。这位教师的言行违反了()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A.爱岗敬业 B.为人师表 C.教书育人 D.严谨治学

2.【答案】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故本题答案为B。

以上是综合素质职业道德部分考点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云南楚雄教师考试信息关注楚雄中公教育信息网

7.浅议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角色 篇七

一、职业理想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 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 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这种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被称之为教师的职业理想, 这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师德, 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 也可称之为师魂。在一定程度上,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影响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因素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首先, 从教师自身来看, 有三个因素与其职业责任感受有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即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成功期待和教学效能感。其中, 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对自身发展的价值判断。其次, 从客观因素来看, 社会宏观条件、学校内部的客观状况、学校气氛、人际关系和总体环境影响等五个方面, 都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 社会宏观条件越有利于教育, 学校的客观条件越好, 风气越正, 人际关系越融洽,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就越高。

二、知识水平

1.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 这是人们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

2. 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3.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 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 (2) 关于教与学的知识; (3) 关于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研究表明, 目前的教师中, 无论职前教师还是职后教育, 他们对条件性知识的掌握不够好,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三、教育观念

1. 教学效能感:

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 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

2. 教师控制点:

是指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为外部的或内部的原因。一般来说, 倾向于做内归项的教师会更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结果上也更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倾向于做外因的教师则更可能怨天尤人, 听之任之, 在结果上也更消极。

3. 对学生的控制:

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有的教师可能主张极端家长制的做法, 相反, 有的教师则可能倾向于民主制的做法。实际上, 教师一般并不处于某一极端, 而是处在两者之间的某一种结合点上。但优秀的教师会趋向于和学生建立民主友好的关系。

4. 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教师压力过大时, 将会表现出

工作迟缓、旷工、烦躁以及对人缺少关注等。教师职业的众我冲突是引发教师压力与紧张的根源。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的不同, 教师工作成效的潜在性, 教师自身价值观与教学中所寓的价值观的冲突等, 都可能引发压力与紧张。但是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有明确的概念, 那他就会较少受他人期望的影响;一个教师能与同事愉快合作, 那他便可能少些紧张和压力感。

四、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教师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的不同研究者认为,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可以包括以下方面:计划与准备;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教材的呈现;言语与非言语的沟通;评估学生的进步;反省与评价。

五、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衡量:

1. 教师的教学行为量否明确。

2.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是否有效。

3. 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活动是否围绕教学任务来进行的。

4.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5. 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并能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综合起来看, 上述五种教师素质成分并不是简单的平列关系, 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教师素质系统的复杂结构, 而且, 这个结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的结构。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的角色, 是人类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 同时还必须对他们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 担任着行政管理的角色。例如:从集体中选拔学生干部, 正确地分配集体的职务, 形成以积极分子为核心的班级、团队和学习小组等, 营造良好的集体气氛和舆论, 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面貌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 评价学生某种行为的正确或错误, 并实施奖励或惩罚等等。

此外, 教师还兼做心理向导的角色, 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者。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往。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帮助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 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8.浅析职业中学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职业中学;职业素质;培养

一、人文素质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不良的思潮,对中职生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中职生一般文化基础较薄弱、不够勤奋、家境较好,因此就会导致自我认识和控制力差,同时个性突出,自我约束力不够。从当下学校人文素质现状来看,教师的人文素质仍然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开展人文素质的主要载体之一。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自身的思想、言行、人格、技能,甚至礼仪和服饰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榜样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无穷的,所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是职中人文素质教育效率高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育认识,确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观;改变教学方法,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挖掘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努力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适当选用对话教育、小组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因素。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标上,教师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知识和能力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合理的需要,使学生有主动选择的自由和权利,有发展个性的机会。

2.教育方法上,教师首先要实施个性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其次,要以热情的态度,积极地帮助他们,坚定他们的信念,树立他们的信心。最后,要善意地指出他们的错误和问题,友好、耐心地帮助他们寻找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他们共同寻找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行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3.教育评价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终身学习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需求的素质和能力,是在激烈变化社会中的“生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新世纪知识经济、知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的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21世纪,文盲的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不会使用计算机等先进工具或不会检索、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人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新文盲。在教育领域里,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正改变着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组织方式、授课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由信息技术带来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在教学的内容手段、质量效益以及管理方面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势在必行。

四、具有良好的心理学修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

在工作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让每个学生心中都充满阳光。信任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材。教师真心地信任学生,学生才会真心地相信教师,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他们才会对教师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教育,才会自觉地去转变自己。让学生在轻松和谐、亲切、自然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应该做到体谅、宽容学生,使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在教育教学中,适当应用宽容的手段,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一些后进生由于自控能力较差,他们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失,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错,教师就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学生会从教师的宽容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护和人格的尊重,从获得这个尊重开始,就可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实现“内心矛盾和斗争”,这是一个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師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创新的能力,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9.素质教育论文职业道德素质论文 篇九

创新型素质教育条件下技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浅谈

摘 要:自古以来,教师都把“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自己的天职,在创新型素质教育条件下,技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容、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角地位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职业道德的内容,重新树立职业道德理念,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促进职业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职业道德 创新型 素质教育 职业道德素质

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实施已经20多年了。社会进入到21世纪,素质教育到了创新发展时代,人们对素质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因而对技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职业道德内容的准确定位

自古以来,教师都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的天职。正是在这种传统的职业道德观念下,师道尊严成了永恒的信条,教师也就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唱主角。而在推行和实施新型素质教育形势下,教师的职业道德虽然仍然强调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全体学生的热爱和本身职业道德的修养,但特别强调在热爱学生的同时注意尊重学生和学生家长,要与家长密切合作,主动取得家长的支持,特别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共同教育学生的整合作用。

这样,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容和要求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个教

育过程中的教师唱主角的地位就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天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它是创新型素质教育条件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今世界创办和谐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职业道德理念的重新确立

教师是学生的“天然向导”,在学生看来,教师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化身和效仿的榜样,教师应为人师表。因此,在创新型素质教育条件下,教师应确立以下教育理念:

1、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做科学发展教育观的忠实践行者

从毛泽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到邓小平教育要“四个面向”,到江泽民“三个代表”,再到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重要思想指明了创新型素质教育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方向。每个教师都要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自己的天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记宗旨,坚定信念,自觉践行科学发展教育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争当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排头兵。

2、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做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园丁

实施素质教育,观念是先导,关键是教师,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带领学生学会做事,帮助学生学会生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巧,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形成以学生主体地位为中心的教学观,依靠和相信学生

创新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树立新型教学观,要求教师深刻认识到:虽然每个学生都有不足和缺点,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自我发展欲望。教师只能引导他们,向他们介绍学习方法和展示知识的魅力,相信他们不管差异有多大,都具有发展和形成自身价值的可能。

4、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动态向上的教学氛围

应该说课程教学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教育理想付诸实践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主要桥梁。但创新型素质教育认为:教育不应单纯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应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强调对学生理智发展的开发,强调学生民主意识的形成和情感价值的培养,强调学生自我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塑造。因此,应该形成在教师指导下的师生共同参与、乐观向上、动态生成的课堂氛围。

三、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创新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即除了强调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和自身道德修养外,还要求教师具有扎实深厚的业务素质,这就是职业道德素质。

第一是掌握有效的学科专业知识。这不仅表现在量上有所增加,更重要的是要在质上有所提高,即注意它们是不同学科有机整合的知

10.职业素质 篇十

姓名:周山山

学号:1003143

班级:10级营销2班

当听到职业素质这几个字时,就感觉自己已经和社会在连线了,感觉自己已不在是那个年少轻狂的我了,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思想,多了一份忙碌。每个人都是一棵数,原本都可以成为大树,而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枝、干、叶、型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养表象。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

对于死板教学,这门课对与学生有了些许的调动,第一节课听了余世维教授的《有效沟通》后,感觉到自己在沟通上存在的问题比自己想象的要多,在于别人沟通时首先要学会倾听,要学会尊重,自由学会了尊重别人,自己猜会得到尊重,自己才有机会和别人沟通。与人沟通时要真诚,真诚的对待没意见事,那样才会有收获。

第二节课听了关于礼仪,莎士比亚说过: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的教养、品位、地位的最真实的写照。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礼仪的民族,中国是礼仪之邦的打过,我们古代的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其中的礼就是道德规范,孔子曰: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此即礼者敬人。因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仅要有“礼”,而且还要有“仪”。因此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对提高我们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际交往中也好,在国内交往中也好,单位的个人形象就是一个组织的整体形象,也代表这一个人整体面貌与素质。礼仪小则影响自己一个人的形象,大则影响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形象,所以重视礼仪就要从自身做起。

相见礼仪也是我们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礼节,相见礼节,不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中外是不太一样的,目前国际社会,最通行的相见礼仪是拥抱、亲吻,而中国人一般则不讲这些,我们顶多就是握手,告别时候再握一次手。外国人的礼节基本千篇一律,有些国家喜欢拥抱亲吻,有些国家则对此不太讲究,比如美国人对亲吻、拥抱,有时候能接受,有时候也不太接受。我们中国古代人流行的传统礼仪是拱手礼,在中华现代有些地方还是用拱手礼。在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泰国等地的中国人见面的时候还在延用拱手礼。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一直将文明礼仪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文明礼仪更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的举止、表情、谈吐、对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应真正地做到注重工作和生活中的微小细节,追求完美,力求把做好每一件事。在工作岗位上提供文明服务的前提下,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服务技巧,让自己和同事们真正感受到一种良好礼仪习惯的生活环境,如果每个人都能树立好自身形象,树好单位形象,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温馨和谐。

爱默生说过:“美好的行为比美好的外表更有力量。美好的行为,比形象和外貌更能带给人快乐,这是一种精美的人生艺术。”,“温良恭俭让”、“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素为我国传统的行为准则。

11.职业素质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职业素质;职业技术教育;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5—0205—02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职业素质。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技术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由于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时间短,学术底蕴不足,加之当前国内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存在着严重的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过于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以学生能否谋取职业为目标,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职业素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团队合作精神、敬业品质、职业心理素质缺乏,尤其是针对某一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等。但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各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单纯技术性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指出,“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技术教育,应当为卓有成效地愉快满意地工作打下基础。为此,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某一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科林·鲍尔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不应该仅仅是‘需要驱动’,也应该由‘发展需要’来驱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1]

从世界职业教育理念的发展看,国际教育领域的职业教育本位观经历了由“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素质本位”的变化,这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目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职业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2]。故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已经成为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二、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ProfessionalCompetence)是从业者对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精神、职业胜任力等方面。职业素质是一定职业要求和规范在从业者个体身上的内化,是从业者生理和心理结构及潜能向着一定社会职业对人的行为要求与规范的方向定向发展和开发的结果。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心理素质诸方面的素质。其中,影响职业素质形成有先天(如符合某一职业的体能)和后天(如技术和经验等)的因素,如职业道德素质、职业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等则是后天养成的,可归结为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则是后天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取的。

1.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包括道德规范,依法从业的职业品质,对个人、对单位、对社会、事业心和进取心等。不同职业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其独特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职业自律意识和敬业精神。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应重点加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2.职业心理素质。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认知、感知、记忆、想像、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指从事某一职业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包括职业态度、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志等。

3.人文素质。现代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只强调其中一方面,或用“做事”的方式“做人”,用“做人”的方式“做事”,都会给人们带来麻烦。人文素质是主要可分为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与人文精神[3]。

4.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技术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作为在一线工作的专业人才,不仅懂业务,更要会操作,能够精通一项或多项专业技能,具有熟练的操作技巧。这是高职大学生立足岗位的基础,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重点。高职大学生必须具备与职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和独立解决生产中技术难题的能力,具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和推广能力。

三、提倡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意义

职业素质教育是旨在职业技术院校实施的一种形成职业素质的教育活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熏陶与培养。既不同于“通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又不同于“人文教育”,而是一种“职业形态”的素质教育,由于融入了职业性的特征,丰富并形成有特色的素质教育内涵。

职业技术院校是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其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而不是只懂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①“职业人”首先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具备普通公民的基本素质,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民;其次作为从事特定职业的公民,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素质。这种“职业人”不仅具备其职业活动所要求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業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一定的人文素质。所以,职业技术院校实施的职业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第一,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来临,对从事职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生毕业将面临更多变的工作环境与更高技能要求的工作岗位,如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由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重在培养技术,当职业岗位发生变更,个体因原有知识与技能而束手无策[4]。职业素质教育强调个体能在动态的职业环境中,主动面对职业挑战,超越原有的知识框架与技能束缚,去灵活地、创造性地适应新的职业环境。第二,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有利于社会和谐。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研讨班开办式上进一步阐述了“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由许多独立个体构成,和谐社会必须由 “和谐社会人”所组成。而职业技术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培养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首先要求个体是 “和谐社会人”,只有融入社会、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才能为全面发展的“职业人”的奠定基础。第三,提高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传统的办学理念影响与办学目标的偏差,以及对职业技术院校素质教育特色缺乏研究,如何在职业技术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是困扰职业技术院校管理者与教师的一个重要的实践命题。研究职业技术院校中的职业素质教育问题不仅可以丰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体系,而且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改革,特别是对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质量必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职业技术教育的飞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但职业技术院校在重视技能教育的同时,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仍然是重智育、重分数、重技术,教育缺乏力度和深度,忽视素质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发展及心理的健康,以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胜任工作,无法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这制约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达不到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情况,在技术能力培养上不仅注重实践操作技能而且在人才培养上注重职业品质的培养,即重视培养技术能力又重视职业素质教育。从目前我国教学现状来看,一些职业技术教育只重视职业技能培训,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播科技,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在职场中为人处事和如何思维,但是现今的职业院校培养很难达到以上要求,目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提倡以“职业素质”为核心,改革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注释:

①“工具人”指人在生产活动中与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40.

[2]匡瑛,石伟平.二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本位观的嬗变及发展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1).

[3]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2002,(11).

上一篇:sc固定搭配总结下一篇:入选学生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