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2024-07-31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共8篇)

1.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篇一

附件2

武汉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盖章)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机:

电子邮箱:

报告提交日期:

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制

二○一三年

-1-

编 写 说 明

一、编写要求:

(一)总体目标集中、明确、可考核,要充分考虑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可行性;

(二)研究任务和内容重点突出,课题设置合理;

(三)所选定的技术路线切实可行,关键点突出、创新点明确;

(四)配套条件落实;

(五)经费预算根据充分,支出合理,符合有关规定,配套经费落实;

(六)相关证明文件等附件齐全。

二、报告提供的资料、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三、报告涉及到外文缩写要注明全称。

四、高等院校作为申报单位时,要写明具体承担科研任务的院(系)所。

五、页面不敷可自行加页。

六、本报告规定为大16开或A4,内容一律用4号宋体字打印,标题用4号黑体字打印,装订整洁。

-2-

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一、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含合作的必要性),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及竞争态势分析。

二、项目的基础条件:与项目相关的前期工作情况,现有技术基础、工作基础及合作基础,包括前期所取得的成果或技术(工艺)情况,国内外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情况,相关领域的试验及示范基地建设情况,研究开发队伍和产学研结合情况等。

三、项目总体目标,实施年限,阶段性目标和具体的考核指标(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计划安排。

四、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含合作的主要内容)。

五、项目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关键技术内容、项目实施的技术(工艺)路线、项目的研究方法、外方技术(人才)引进吸收情况及相关知识产权分析。

六、项目的关联行动:相关的基本建设、合作方案,与其它相关科技计划(工作)、项目的衔接和分工,项目的组织管理措施,其它必要的支撑和配套条件(如基地、示范点、技术或工程依托等)落实情况。

七、项目总投资预算,资金使用计划(分项列表),资金筹措(来源渠道及落实情况)。

八、项目预期成果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或技术的竞争力分析,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前景分析。

九、项目的风险分析,含管理、技术、市场、环境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等。

十、项目申报单位及合作单位基本情况。

十一、项目主要研究人员。

十二、申报单位推荐意见。

-3-

2.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篇二

2010年11月, 经过各方努力, 天津分公司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 依托中新生态城所申请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建筑用新型轻质功能陶瓷材料关键技术研究》获得立项, 项目经费总计为170万元。

本项目对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制备建筑用超低导热系数轻质功能陶瓷材料关键技术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将推动建筑轻质功能陶瓷材料的推广应用以及产业发展, 对于促进我国建筑轻量化、建筑材料功能化以及建筑节能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成果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建设事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能源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天津公司为中心在天津设立的分公司, 依托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将在绿色建材评估、绿色建筑选材、建筑材料碳排放核查等方面与天津生态城进行全方位合作, 实现技术的有形输出, 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人才优势, 实现立足北京、服务全国的战略发展目标, 力争成为天津环渤海地区建筑及建材领域一支重要的科技力量。

3.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篇三

关健词:高等教育 国际合作 欧盟 伊拉斯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盟为促进师生流动,实施了各种教育交流计划。其中,“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是欧盟实施的影响力较大的一揽子高等教育交流计划。该计划以荷兰人文主义思想家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的名字命名,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欧盟于2014年1月正式推出了“伊拉斯谟”计划的升级版——“伊拉斯谟+”(Erasmus+)。该计划囊括了此前分散执行的有关教育、培训与青年的七个子项目,并且更加强调国际合作,尤其是与非欧盟国家的合作。

“伊拉斯谟+”计划预算总额达147亿欧元,将于2020年执行完毕。从一些关键信息中可以看出,该计划鼓励欧洲高等教育机构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开展联合培养、建设战略伙伴关系等等。与旧计划相比,“伊拉斯谟+”计划以更为浓重的笔墨强调,要以多个项目为渠道与非欧盟国家开展交流合作(详见表1)。

“伊拉斯谟+”计划通过各“项目国”(program country)相关机构实行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大多数项目均由欧方高校向其所属国直接提出申请。因此,非欧盟高校若要利用这些机会,必须先充分评估和利用其在欧洲已有的、或潜在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该计划共有33个项目国,包括28个欧盟成员国以及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土耳其、马其顿。其他国家则被视为“伙伴国”(partner country)。

自1987年以来,“伊拉斯谟”计划一直资助教师和学生在欧洲范围内进行短期交流,已有三百万欧洲学生从中获益。作为“伊拉斯谟+”计划的一个创新点,该计划首次将国际师生流动的界限拓展到欧洲以外。根据2015年的评审结果,共有25000名师生获批资助,其中70%将来欧洲交流,其余30%将离开欧洲赴其他国家交流,

“伊拉斯谟+”计划还支持欧盟及非欧盟高校建立和开展高质量的联合硕士学位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优秀人才。欧盟规定,建立此类项目,首先需由至少三所来自“项目国”的高校成立联合体,随后可自由吸纳来自“项目国”和“伙伴国”的若干高校。每个联合体可开展一个联合硕士学位项目,学制为1至2年,学生需先后在至少两个国家学习。联合体还有机会聘请国际师资参与教学或开展相关研究。入选项目的学生可获得包含国际旅费、生活费和保险费在内的高额资助。在“伊拉斯谟+”计划推出之前,已有16000名学生参与此类项目。该计划启动后,预计将吸引25000名学生参与。

“伊拉斯谟+”计划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聚焦机构间的战略合作,对能力建设、战略伙伴关系建设、知识联盟建设予以资助。能力建设项目是旨在加强目标地区(通常是相对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跨国项目。例如,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曾联合其他欧盟内高校、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伙伴高校共同申请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旨在帮助中哈高校提升学校英文网站的建设水平,加强各国高校在高等教育海外宣传方面的交流互鉴。战略伙伴关系和知识联盟则是为了加强欧洲高等教育机构、研究中心、企业和工业界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创新。“伙伴国”的机构可以加入这些联合体,但必须证明他们的参与足以为欧洲带来实质的益处。

作为“伊拉斯谟+”计划的一部分,让·莫奈欧盟研究项目以法国政治家、欧洲统一运动的“总设计师”让·莫奈(Jean Monnet)命名。该项目资助全球范围内有关欧盟研究的教学科研活动、合作项目、会议以及学术成果。与其他项目不同的是,让·莫奈项目允许“伙伴国”直接向欧盟提出申请,无需经过“项目国”。2015年,共有261个活动得到了该项目的资助,而近一半的活动申请来自“伙伴国”。

除了前文所列的核心项目,“伊拉斯谟+”还计划培育一个广泛的国际校友网络。为此,该计划推出系列项目,旨在加强欧洲高校、学生、校友之间的联系。2014年春季,伊拉斯谟+学生与校友会(ESSA)成立,将统筹管理四个已有的组织:伊拉斯谟学生网络(ESN)、伊拉斯谟世界计划学生与校友会(EMA),学生合作、交换与交流组织(OCEANS),职业流动组织(garagErasmus)。

综上所述,“伊拉斯谟+”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大力提升欧洲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水平。从长远来说,该计划还意在加强各“项目国”管理机构的职能,培育获资助学生的欧洲身份认同,并在非欧盟国家的机构、教师和学生中形成对欧洲高等教育的积极看法。而对于非欧盟国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伊拉斯谟+”计划为他们与欧洲开展互惠互利、各取所需的良性合作创造了宝贵的机遇。

参考文献

[1]European Commission. Erasmus+: The first year. 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MEMO-16-143_en.htm

[2]European Commission. Erasmus+ Programme Annual Report2014.P1-4.http://ec.europa.eu/education/library/statistics/erasmus-plus-annual-report_en.pdf

[3]李建忠.“伊拉斯谟+”计划:提升欧盟青年就业能力.《中国教育报》,2014年3月19日第10版.

4.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篇四

长春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内容和目标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是为落实市政府全面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结合我市科技现状,加快我市出口产品结构战略调整,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有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促进国内技术创新,设立的政府科技引导性计划。

择优扶持国际科技合作与科技招商中的中俄暨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基地建设、中德光电子科技园建设、政府间科技合作和高端人才国际合作等项目。

二、支持重点

1、中俄暨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新型汽车改装及零部件技术、玉米化工技术、大豆深加工技术、高性能彩色液晶显示器、有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生物能源技术、基因药物和疫苗技术的合作研究与开发。

2、中德光电子科技园建设

激光及激光加工技术及激光技术为主的生物医学治疗仪器、光机电一体化的光电子专用设备设计与生产技术、光谱分析技术为主的生物医学光电分析仪器、生物医药技术、有机高分子和稀土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制备技术的合作研究与开发。

3、与海外研究开发机构联合在长春建立的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

4、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5、高端人才国际合作成果转化项目。

6、重点领域或重点项目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三、支持方式

采取定额补助的方式进行支持。定额补助资金分两期拨付。项目立项后首期拨付市科技经费投入总额度的70%;项目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30%资金。

四、申报条件

1、申报项目符合《长春市科技计划重点支持产业目录》及本指南规定的支持重点;

2、合作目标明确,合作渠道畅通,合作伙伴信誉可靠,合作对象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国家或国际组织,并与国外合作单位已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3、产品或项目,产业化及市场前景好,有较强的国际科技影响与竞争力,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能迅速实现产业化并达到一定规模;

4、通过合作获得的成果和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5、政府引导资金与项目申报单位匹配资金比例为1:2以上,并由申报单位出具匹配资金证明。

五、申报程序及要求

长春市科技局国际合作处负责计划项目的受理和组织实施管理,计划财务处负责组织项目验收工作。

申报单位提交以下材料(三份):

1、长春市国际合作专项项目申报表;

2、长春市国际合作专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篇五

一、总体安排

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和《河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关于“实施国际科技合作促进行动”有关要求,2018年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将按照“利用全球资源,实现共赢发展”的原则,瞄准“攻克行业关键技术,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培育河北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吸引全球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资源与我省园区、企业、高校、科研单位联合开展高水平、宽领域、深层次国际科技合作活动,既要引进人才技术,又要促进我省适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2018年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重点支持国际科技合作研发和国际科技平台建设两个方面合作内容。研发类国际科技合作,重点支持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安全、民生改善领域重大科技需求,联合国外优势科研团队开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研究。平台建设类国际科技合作,重点支持省内企业、园区、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通过自建、并购、合作共建等方式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或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的研发类和平台建设类项目,同等条件优先支持;对首次与我省开展科技合作国家项目予以优先支持;由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承担的研发类和平台建设类项目,同等条件优先支持。

二、支持重点

(一)研发类国际科技合作

重点支持省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联合国外知名科研机构、创新合作机构、优势科研团队,开展的应用技术研究、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共性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的联合研发和协同创新国际合作项目。

优先主题一:先进装备制造技术联合研发(指南代码3000101)

围绕智能化、信息化、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引进先进技术,支撑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支持联合国外优势创新资源,共同开展交通运输装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数控机床、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工程和专用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关键技术与生产工艺研发。

优先主题二:大数据及新一代信息产业关键技术联合研发(指南代码3000102)

围绕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等,重点支持引进先进技术、优秀团队共同开展3D打印技术,智慧城市建设、高精度定位技术、5D移动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电子装备联合研发。

优先主题三: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联合研发(指南代码3000103)

重点支持联合国外优势资源,共同开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共同开展节能减排新技术、工业废气治理、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新技术、环境污染监测、防治技术及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技术及重大装备研发。

优先主题四:新材料及应用技术联合研发(指南代码3000104)

围绕新材料关键技术攻关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材料产品开发,重点支持联合国外优势资源,共同开展亚稳材料、石墨烯、液晶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精细化工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等新材料、新工艺研发及技术装备研制。

优先主题五:新药创制及重大疾病诊治技术联合研发(指南代码3000105)

围绕健康制造、生物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重点支持联合国外优势资源,共同开展恶性肿瘤、慢性病等重大疾病临床诊断、监控和治疗新技术;临床再评价关键共性技术;生物医药、现在中药新品种、新制剂治;创新药物及制剂辅料关键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发及临床检测、诊断仪器和临床应用新材料技术研发。

优先主题六:现代农业关键技术联合研发(指南代码 3000106)

围绕循环农业、节水农业、数字农业、精致农业、高效农业发展,重点支持联合国外优势资源,共同开展种质资源和优良品

4资金申请额度的2倍。

6、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2~3年。起始年限为2018年1月1日。

7.已列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计划的项目,省级专项不再支持。

8.不支持纯贸易项目。

(二)平台建设类

1.设立的海外研发中心或孵化器等,已在当地完成注册或登记备案,基础设施完备,并已正常开展科研和孵化活动。

2.海外研发机构有固定场所和必备科研条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3.海外研发机构需与国内母体公司之间存在明确、清晰的产权关系。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具有示范、引导、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作用,外方合作单位应能够邀请中方管理人员和相关科技人员进行考察洽谈,带动更大范围的科技合作。科技厅将采用函电、现场考察等多种形式,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真实性进行核查,发现弄虚作假不予立项或撤销立项,并列入黑名单,三年内不得申报科技计划项目。

六、申报材料

1.填报“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请书”,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2.研发类项目名称为:研究内容+联合研发(或联合研究)。网上申报时,将中外双方合作协议书(文本复印件和中文翻译件)及其他证明材料作为附件上传。

3.平台建设类项目名称为:国家(外方地名)+平台名称。网上申报时,将海外研发中心、孵化器等平台的注册证明及情况简介(平台建设情况、科研活动开展情况、主要成果、成效、对国内企业或产业的辐射带动情况等)作为附件上传。

4.纸质材料中,涉及资质和伦理审查的项目,应附相应附件。所有附件材料须随申报书一起装订成册,并在右上角手写“共**页,第**页”。一式二份报送省科技厅。

七、受理与咨询电话

国际合作处 0311-85883326 85815829

八、申报受理时间、地点

网上申报受理截止时间:2017年8月10日 纸质材料受理时间:2017年8月10日~11日

6.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篇六

2017年是我校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推进‚实力提升工程‛,为我校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国际合作处围绕校党委、校行政的工作要点,坚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指导方针,继续稳步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提升我校国际化水平、拓展师生国际交流渠道、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实效和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为目标,重点抓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孔子学院质量建设,大力推进师资国际化培养以及国别区域研究中心建设,同时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圆满完成了2017工作计划,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再上新台阶。

一、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制定实施我校教育国际化战略

2017年国际合作处把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作为学校综合实力提升的助推器,不断优化国际合作战略布局,加快孔子学院等境外办学机构及合作平台建设,培育学校国际交流亮点项目。根据学校整体工作部署,国际合作处统筹规划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计划,围绕中心抓重点,依据国家和河北省关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和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精神,制定了《华北理工大学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工作方案》和《华北理工大学落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划》,积极有序地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1.孔子学院建设成绩斐然

我校匈牙利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在揭牌运营2年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7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也是我校孔院实现跨越性发展的一年。2017年适逢16+1卫生部长级会议在布达佩斯召开,同时也是佩奇大学650年校庆活动年,孔院的工作思路定位为:一方面依托重大活动着力提升孔院影响力,另一方面突出中医特色,以点带面,推动孔院跨越式发展。

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目前有4位汉语教师、1位中医教师、1位中方院长、1位外方院长、2位外方专职工作人员和1名兼职人员。孔院在佩奇大学的教学平台上共开设13门汉语类及中医类课程,并继续为在佩奇市开设小学生汉语初级班和中级班课程,以及中学的汉语体验课。

在保障正常教学培训等工作的同时,与佩奇大学和匈牙利国家针灸协会联合在匈牙利举办了‚一带一路‛中医国际会议。

孔院全年成功组织各类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39场,参加人数9870多人。7月8日-7月21日,我校举办首届‚孔子学院夏令营‛,18名匈牙利学生来我校参加为期2周的活动,除了学习汉语、中华民族音乐和陶瓷艺术外,学生们还参加了为期五天的中医课程学习,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针灸学等,中医健身气功五禽戏和太极拳的晨练活动也深受学生欢迎,多家国内外媒体跟踪报道,反响强烈。

2.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建设取得突破

3月,我校‚匈牙利研究中心‛向国家教育部申报国别研究中心。7月,接河北省教育厅通知,经专家审核教育部国际司决定对我校的‚匈牙利研究中心‛予以备案,备案有效期为3年。国家教育部、河北省教育厅将加强对于备案研究 中心的支持,并通过课题形式支持备案研究中心的基础研究和咨政服务。我校 ‚匈牙利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首批备案国别研究中心,将有力地提升我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我校国际化发展的新名片。

目前,中心已有2项课题获教育部国际司批准并给予资助,分别是:‚匈牙利与中国关系研究‛和‚文化因素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3.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依托我校优势学科资源和国际合作平台,在我校成功举办2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匈医学论坛和首届中—德科技论坛,并与佩奇大学等合作在匈牙利联合举办了‚一带一路‛中医国际会议。

9月23日,我校举办的第八届中—匈医学论坛暨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第三届唐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在唐山市南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中匈两国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就中西方针灸疗法、中西医治疗肾病糖尿病、脉络学说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等主题作了学术报告;此外,我校中医学院教师还为匈牙利医学代表团进行了中医技术培训和演示。

11月14日,我校与德国有关高校合作成功举办了由德国教育研究部资助的主题为‚基于工业4.0的能源效率与环境保护‛的首届中德科技论坛。本次中德科技论坛是我校继中德合作办学后的又一个与德国高校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进一步密切我校与德国有关高校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重要渠道。论坛期间,德国专家们为我校师生举办了多场学术讲座并与我校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互动。

4.建立首个海外联合研究基地

与匈牙利东方国药集团签署了《合作建立‚河北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协议》,并举行了‚河北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正式建立了我校首个海外联合研究基地。

5.师生国际交流渠道进一步拓宽

2017年共接待来自美国、英国、匈牙利、爱尔兰、波兰、韩国、日本等国家来访20余批次,邀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授课37人次。其中,新增6所国外友好合作院校,分别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韩国首尔科技大学、菲律宾德拉萨大学等签署友好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进一步拓宽了广大师生出国交流学习的渠道。

2017年共派出因公出国(境)团组23批,74人次,圆满完成校际友好访问、教师培训和学术会议等任务,在批次和人员数量均创新高。

2017年我校派出62名同学赴国外攻读学位、参加学分互认、夏令营以及国家公派留学项目。

二、巩固成果、推陈出新,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发展

2017年继续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在教师访学、学生培养、学术研究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提升合作内涵,巩固合作成果,开辟合作新领域。

1.中德合作办学项目成果卓著

2017年,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中德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

首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学生顺利毕业,其中28名同学同时获得德国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和我校学士学位;第二批中德合作办学电气工程和机械工程两个项目共24名同学已顺利赴德国留学。

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示范作用进一步体现

积极推进与匈牙利佩奇大学的护理本科专业、与波兰格但斯克工业大学化工本科专业、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俄语翻译专业、与英国林肯大学英语跨文化商务实践本科专业以及与美国督尤维尔学院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合作办学项目,都取得了新进展。

三、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师资国际化交流培训继续加强

国际处持续推进教师国际化培养工作,完善国家、省、学校、学院(或学科)四级公派体系,拓宽派出渠道,开拓教师国际视野。

2017年,公派出国留学工作再创新高,15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河北省人社厅资助出国研修、访学。

师资国际化培养继续推进,2017年选拔派出两个团组共29名教师分别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进行教育教学的综合业务培训。

四、博采众长、有的放矢,外专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外专工作以‚加强高端性、长期性引智工作,拓展选聘渠道,吸引海外名师、高端外国专家等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来校任教、讲学‛为目标,调结构,保发展,提升我校国际化水平。

2017年,应邀到校长短期授课的外国专家共计37人,为我校外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留学生教育以及科研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外籍专家还为全校师生举办文化学术类讲座多场,开拓了师生视野,活跃了校园氛围。

国际处进一步健全外籍专家管理和评价机制的基础上,注重于学院反馈,对外籍专家的教学和参与科研合作情况予以足够重视,既提供保障又关注质量,使之能更好地适应我校的工作需求。此外,国际处针对外籍教师实际生活工作需要,履行服务型管理职能,如协助解决生活问题,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庆祝圣诞节等重大传统节日等。

国际合作处

2017年12月21日

2018国际合作处工作计划

2018年,国际合作交流处将围绕学校工作重点,继续稳步推进国际合作交流,重点抓好师资国际化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孔子学院建设,同时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常规工作:

一、加强国际教育合作,提升合作内涵

通过与国外大学的现有合作项目的开展与深化,积极探索并主动寻求新的合作契机,继续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孔子学院建设为工作重点。

1、加强中医特色孔子学院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孔子学院的教学、管理机制。

2、统筹协调,精心准备,组织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工作,保证机械工程专业中德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评估。

3、加强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的合作,积极推进两校本科、硕士合作办学,共同谋划积极推动‚俄语文化交流中心‛、‚普希金学院‛等工作。

3、密切与匈牙利有关高校、匈牙利驻华使馆以及中国驻匈牙利使馆合作,积极与河北省和唐山市各级相关政府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促进我校‚匈牙利研究中心‛国别问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资政服务。

4、继续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中德合作办学项目的示范专业,积极推进与匈牙利佩奇大学的护理本科专业、与波兰格但斯克工业大学化工本科专业、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俄语翻译专业、与英国林肯大学英语跨文化商务实践本科专业以及与美国督尤维尔学院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申报与实施。

5、继续推进师资国际化培养方案的实施,派遣更多教师赴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著名高校培训。

6、积极推进‚国际化学术精英培育计划‛和‚与河北钢铁集团关于面向塞尔维亚的合作计划‛。

二、拓展渠道,推进项目发展

在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已经取得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我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校际交流项目,积极推动我校与国外高等院校合作的夏令营、学分互认和硕士、博士留学项目。通过多元化的国际交流方式,为我校学生接受国际化教育、开阔视野、增进国际理解力和交流水平、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三、走出去请进来,营造国际学术氛围

继续加大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宣传和申报力度,积极争取更多教师获得国家资助赴国外访学深造。

鼓励支持我校专家学者参加国际会议,到国外院校学术交流。积极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我校讲学,聘请更多著名专家为我校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四、加强管理,规范外教聘请

继续做好外教的聘请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所聘请外籍教师质量,在满足外语教学的基础上,聘请专业外籍专家来我校任教。

五、加深学习,提升服务水平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2018年,国际合作交流处作为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我们会一如既往地保持工作的创 造性和主动性,通过了解和学习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根据本校的发展战略、办学理念、学科建设的就特点和需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事服务工作,为学校教育国际化工作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做出努力。

国际合作处

年12月21日

7.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篇七

1 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 中外政治、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截至目前, 我国与世界上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并与其中100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在此前提下, 我国国际科技合作进展迅速, 经过三十年努力, 形成了以政府间科技协定为平台, 官民并举, 以美国、日本、欧盟为重点合作国别的多层面、全方位国际科技合作格局。

中国与北美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现基本上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发展阶段。目前, 中美科技合作规模较大、领域较广, 主要表现为双方在科技合作协定框架下共签订了30多个部门间科技合作议定书或谅解备忘录, 在几十个领域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的合作活动, 包括合作研究、联合调查、技术咨询、共同举办学术会议、合作开发等, 人员交流不计其数。在政府间科技合作的推动和鼓励下, 两国半官方及民间科技合作交流也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 两国省市和州之间、高等院校之间、研究所和实验室之间, 以及公司企业之间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已经建立了多层次、多种类、多形式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关系[1]。

中国与加拿大的科技合作始自1981年, 以中国与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 (简称IDRC) 的科技合作为代表。在这2O余年的时间里, 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援助项目无论在中国的科技发展、科技能力建设还是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 中加双方已经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在农业、高新技术领域展开合作。

中国与欧洲国家的科技合作重点在西欧。中国与英国的科技合作主要集中在能源技术、气候变化和环境、重大传染病、生物技术和传统医学、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航天技术等6个重点合作领域, 其他如网络技术、海洋技术和科技创业园等领域双方签有合作备忘录, 也是今后合作的重点, 近期主要合作计划包括:洪水防治项目、能源研发、通过碳捕获和埋存达到近零排放的煤炭技术的可行性研究。中国与德国的科技合作几乎涉及科学技术所有关键领域,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 从能源、环境、农业、卫生等传统领域到航空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及自动化等高技术领域;合作形式日趋多样化, 双方除互派访问学者和联合举办学术讨论会外, 还相继出现了共同建立“青年科学家小组”、“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所”等新的合作形式。除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外, 中德两国也十分重视吸收工业企业参与合作, 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 真正实现了“2+2”的合作模式。中法科技合作内容也十分广泛, 涉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诸多领域, 既有作为政府间主渠道的中法先进研究计划和网络研究计划的合作项目, 以及相继建立起的联合实验室, 也有两国对口部门、科研院所、大学间的合作计划和项目, 目前中法两国的科技合作领域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医学研究、电动汽车、空间技术、环境、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此外, 中国与中欧国家的科技合作也在展开。

我国与东北亚主要国家的科技合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世纪60年代初, 中日两国就开始了民间科技交流, 一直延续到70年代。近年来, 中日两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 规模不断扩大, 形成了多形式、多渠道、官民并举的局面;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 包括生态环保、防灾减灾、能源、材料、农业、生物、医药卫生、软件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和社会基础技术等。中日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水平不断提高, 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合作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同时, 随着中日两国高层互访的增多, 两国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在众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俄间的科技合作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 近年来随着双方政治关系的稳定发展, 在两国政府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 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具体包括:航空、航天、机械制造 (包括精密机械、机器人) 、电子信息技术 (包括光电子、网络技术、超级计算机研制) 、新材料 (包括纳米材料) 等诸多领域。除政府间的合作外, 中俄两国有关部委间在对口领域的科技合作也得到了较好的开展。此外, 中俄两国科学院之间的合作, 以及作为官方合作重要补充的民间科技合作, 均以其灵活的机制、多样的形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中韩科技合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为推动两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成为两国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韩政府间科技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 共同研究项目。 (2) 互派科技考察团。 (3) 建立共同研究中心。 (4) 开展青年科学家交流。 (5) 与韩国国际协力团 (KOICA) 间的合作。此外, 在政府科技协定框架下, 中韩两国对口专业部门已分别签署了18个合作议定书或谅解备忘录, 根据这些协议, 许多合作项目正在进行并取得可喜成绩。

2 当前我国国际科技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我国国际科技合作面临的机遇

(1) 科技全球化为国家间的科技合作提供了机遇

科技全球化是当今各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有人指出, 所谓科技全球化, 主要是指人类科学技术活动的全球化, 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科技研究开发资源的全球配置;二是科学技术活动的全球管理;三是研究开发成果的全球共享。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共同构成了科技全球化浪潮的主旋律。其中, 研究开发资源的全球配置又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 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活动的全球管理及研究开发成果全球共享的规模和程度[2]。因此, 科技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虽有许多挑战, 但也存在机遇, 主要是各国可以利用研究开发资源的全球配置这一有利条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推动本国的科技与社会加速发展;而且, 面对全球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传染病蔓延等全球性问题, 很少有国家能独善其身, 要解决这些决定人类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 也需各国协同研究与合作。总之, 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为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资金和技术、通过科技合作加快科技创新等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就面临着这样的时代机遇。

(2) 中国的崛起唤起了世界与中国科技合作的强烈愿望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概括中国和平崛起的内涵: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给任何国家造成威胁, 而是要用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民主文化, 去点燃人类文明之光。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认为, 中国的崛起还处在“初级阶段”, 是在东亚崛起的大背景下实现的。中国崛起最重要的特征, 是和世界其他国家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2004年, 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23.6%, 美国的贡献率是35.7%, 但美国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7倍。中国崛起不对其他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而是对所有各方都有贡献[3] 。针对中国的崛起, 有人欢呼、也有人害怕,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中国的崛起得到世界的理解, 越来越多的国家从中国的崛起中分享了利益, 也唤起了世界各国加强与中国科技合作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愿望, 这是我国对外科技合作的良好国际背景。

(3) 与东北亚主要国家合作处于一个有利的机遇期

目前, 中国与东北亚主要国家的合作进展态势良好。对俄合作面临着两种有利形势:一是政治关系稳定。中俄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 逐渐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5年中俄睦邻合作关系高速发展, 2006年是中国“俄罗斯年”, 2007年是俄罗斯“中国年”, 中俄双方互办“国家年”活动不仅体现出两国政府发展双边战略合作的政治意志, 而且也反映出两国人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相互了解、相互寻找和相互发现的强烈意愿。二是俄罗斯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前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按照西方模式进行社会改造, 但改造的结果并不成功, 这使俄罗斯急于将一向自傲的军工生产转为民品生产以推进经济增长;同时, 俄罗斯政府鼓励本国科研院所、企业对外科技合作, 希望以技术换取资金和市场。由于俄罗斯本土轻工业很不发达, 资金和技术配套能力差, 军转民及技术推广就有一定困难, 因此有着发达轻工业的中国就是一个理想的合作伙伴, 这对中国与俄科技合作来说是一个有利的机遇, 具体表现为:一是价格上俄罗斯技术较欧美技术有优势;二是俄罗斯掌握军用技术的研究人员都是上了年纪、对中国有感情的人, 非常讲信誉;三是中国将来可以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发展自己的技术。因此, 当前的对俄科技合作对我国来说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但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 这个机遇期正在缩短。

我国与韩国的科技合作前景乐观, 这是基于双方良好的国家间科技合作与双方在科技和产业方面的互补性:我国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实力, 韩国则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一流的加工产业技术;我国有大批低廉的科技人力资源, 韩国则有相对充裕的资金。中韩以产业合作的形式将各自的优势和强项有机地结合起来, 必将极大地增强双方合作的潜力, 产生可观的效益。

2.2 我国国际科技合作面临的挑战

当然, 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发展势头虽好, 但也不可过于乐观, 还有许多现实的挑战。我国对外科技合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俄合作面临多种制约

1) 双方缺乏对彼此科技进步的充分了解。

由于双方相互了解才刚刚开始, 加之媒体的宣传不当, 致使我国国内相当数量的人对俄的国力和科技产品的认识还停留在苏联解体初期的水平。我国实业界在引进和消化欧美技术方面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市场上的欧美产品技术已经深入人心, 而俄罗斯的民用技术是只“短腿”, 加上俄罗斯10年的经济停滞, 令我国一些企业很难相信他们。其实, 俄罗斯的某些方面如重工、机械、新材料等比中国目前的水平要高出很多, 俄实业界也往往把中国当作研发能力落后、科技水平低下的技术弱国。双方科技合作存在动力不足的难题。

2) 双方在科技合作上的互信度不够高。

出于对中国崛起的顾虑, 俄罗斯和中方合作的心理是很微妙的, 俄罗斯政府高层就表现出某种对华合作的防范思维。俄总统普京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召开的信息技术发展会议上曾强调, 与中国在西伯利亚联邦区兴建联合中心和科技园区时要小心慎重、三思而行”[4]。俄罗斯高层的防范思维对政府官员和科技界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政府官员对向中国出口先进技术和开展科技合作疑虑较多, 导致双方科技合作因开放度不够而受到制约。

3) 双方的科技合作存在文化制约。

中俄关系正常化近二十年, 双方的政府、企业也有过不少的联系和接触, 但还是存在沟通上的障碍。首先是双方语言上的问题, 毕竟交流少, 国内学俄语的人很少, 懂俄语又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更少, 这必然导致沟通障碍;其次, 俄罗斯长期以来视中国为小弟弟, 自己仍然是老大哥, 在科技合作中会产生不平等的心理, 还有让中国企业感到陌生的习惯;此外, 俄罗斯人对引进外资一向比较谨慎, 他们的观念是“引进外资要付出代价的”, 在对中国科技合作上也是如此。这反映出双方合作存在文化上的制约。

4) 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的重点并非是中国。

有人指出, 千万不要认为俄罗斯急不可耐地等待着与中国合作, 的确, 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的首选国家是独联体国家, 这既有历史渊源, 也是建立独联体国家共同的科技空间的需要。欧盟则是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的传统重点[5];在信息技术、海洋科学领域, 印度是俄罗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此外, 澳大利亚、芬兰、韩国等也是其合作伙伴;在航空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 中国才是俄罗斯的合作伙伴;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则是俄技术出口的对象。所以, 我们应该认识到, 俄罗斯并非只重视中国这一个合作伙伴, 合作重点也不在中国方面, 这些因素都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我国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

(2) 对日本科技合作面临互信不足的挑战

中日之间由于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等诸多因素, 导致双方长期以来政治关系冷淡, 民众感情不好, 双方虽有经贸往来, 从目前的情况看, 日本的直接投资占对中国直接投资的近10%, 进出口贸易额也占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14%—15%, 排在美国和欧洲之后, 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但这种经贸关系已经受到一定影响。由于中日政治关系长期冷淡, 虽然近期略有好转, 两国高层进行了互访, 但日本政局变动频繁, 又给中日关系增加了变数, 双方互信不够;加之日本要在技术上保持领先中国30年优势的立场, 中日双方在科技领域的合作长期限于生态环保、一般制造业等传统技术领域, 除在大连有软件技术合作外, 较少有在高新技术领域方面的合作。未来一段时间内中日这种科技合作格局依然难以打破, 这将使我国的对日科技合作难有大的起色。

(3) 对欧美合作面临欧美技术输出政策的制约

近年来, 中国与欧美国家的科技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欧美国家在技术转让和出口方面对华限制颇多, 而且西方对华出口限制的目的正在发生变化。起初他们主要是为了遏制中国军力发展, 限制主要针对的是军事技术和产品, 富有冷战色彩;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 西方对华出口限制出现了军事与高科技并重的变化, 西方国家更多地从国家竞争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对华出口, 通过种种管制手段来确保其国家实力的领先。这同时也符合西方企业的要求, 因为只有保持技术领先, 它们才能从中国赚取更多的利润。在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受阻的许多案件背后, 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战略意图在作怪[6]。

同欧洲相比, 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政策更加严格。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美国就一直对我国实行严格的技术出口限制政策, 并频频动用技术出口管制手段制裁或者以制裁威胁中国;进入新世纪之后, 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的限制仍然没有放松。以2001年至2006年美国高科技产品占中国高科技进口产品总额的比例为例, 2001年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当年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口总额的18.3%, 而这一比例到2006年降到9.1%;2007年, 美国以“国家安全”、维护美国出口商的利益及保护就业为名出台了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新规定, 于2007年6月19日开始执行, 此次高科技出口管制名单经过前后一年多的论证, 最终涉及20个大类、31个条款, 这20类产品包括:航空器及航空发动机、惯性导航系统、激光器、光学纤维、贫铀、水下摄像机及推进系统、先进复合材料以及高科技通信器材, 但普通电脑、半导体、电子设备、通用通讯设备和通用化工产品从禁止名单上撤除[7]。

由于欧美国家对华技术转让和产品出口有诸多严格的限制, 造成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合作有许多障碍, 这些构成了我国对欧美国家科技合作的严重制约。

3 我国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发展的策略选择

3.1 确立我国与东北亚主要国家科技合作的多元化策略

(1) 以俄罗斯作为在东北亚科技合作的首选国家。

近年来, 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的迅速崛起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高度重视, 西方国家自然的担忧加意识形态偏见构成了“中国威胁论”, 主张在知识、技术上压制中国, 这已经成为中国引进先进技术难以逾越的障碍, 这在中国与日本、美国、欧洲国家的技术引进过程中有许多典型的案例。在东北亚, 我国与日本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环保和传统技术领域, 除软件外很难在高科技领域打开更多局面。突破这种技术引进障碍的办法只有两个, 一是自主创新, 二是寻求新的合作伙伴, 二者应并重考虑。目前虽然俄罗斯对华技术转让也有一定限制, 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尚不苛刻, 可以向我国转让一些关键技术, 因此在东北亚, 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选择上应以俄罗斯作为首选国家, 与俄国加强军民两用技术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因此要重新评估和确定俄罗斯在我国对外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将其置于首要的地位。

(2) 积极发展与韩国的合作关系。

韩国与中国的政治关系稳定, 中韩贸易稳定增长。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 韩国对中国的投资额在所有对华投资国家当中排第二位。2005年韩国对华投资额为52亿美元, 仅次于日本65亿美元, 而美国仅为31亿美元[8]。我国东北地区与韩国地缘相近, 文化相似, 互补性强, 以沈阳市为例, 到目前已兴办韩资企业3 600多家, 上万名韩国客商长期在沈阳工作, 沈阳与韩国6个城市实现了直接通航。因此, 应继续发展对韩国的科技合作, 特别是在市场潜力大的汽车、程控交换机、高清晰度电视机、中型民用客机及原子能发电、信息产业、动漫等产业部门加强合作, 在此基础上再向其他产业技术领域扩展。

(3) 有选择地与日本进行合作。

鉴于中日两国政治互信不足, 双方在重要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存在困难, 我国与日本的科技合作应有选择, 应根据日方的优势与偏好, 加强与日本进行生态环保、能源、农业技术领域、动漫人才领域的合作。鉴于日本在城市垃圾焚烧、污水处理、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建筑节能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应以吸引日本环保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 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减排、脱硫脱氮等新技术装备, 打造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 为合作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服务。此外, 日本的节能降耗技术堪称世界一流, 我国在此方面则处于劣势, 应谋求与之合作, 降低我国的能耗水平;日本在动漫技术方面与美国平分秋色, 我国应加强与日本在此方面的合作。

3.2 拓展对中欧、北欧国家的科技合作

长期以来, 我国通过与欧洲国家的科技合作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为企业在世界激烈竞争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取得方式, 但就合作的规模与质量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 应针对欧洲国家的科技优势与特点, 有选择、有目标地进行科技合作。在高新技术领域应注重与西欧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合作, 在可持续发展、能源、水资源管理、食品安全等领域应注重与北欧的芬兰、瑞典、丹麦、挪威四国开展密切合作。北欧各国近年来把握机遇, 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积极推进具有本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在发扬本国传统优势的同时重视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 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率先进入了创新驱动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国家行列, 综合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不仅如此, 北欧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并探索出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良好的发展道路。故此, 北欧的经验很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今后中国不仅要与西欧国家开展国际合作, 也要积极开展与北欧四国的国际合作。此外, 在促进中医药与西方医学的紧密结合方面我国应注重与中欧和西欧某些国家合作, 如中医药的创新发展要与意大利、荷兰和英国等国家合作。

3.3 继续发展与北美国家的科技合作

与北美国家的科技合作始终是我国科技合作的重点之一。中美不但在大的科学项目上可以相互合作, 两国在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都有可能开展更加深入、更高层次的合作。中加在农业、新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 在农业领域, 如在种植业、养殖业、水资源管理、数字农业、农产品加工、食品安全、基因工程以及农业生产支撑体系等高新技术领域应注重与加拿大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

3.4 开拓新的合作对象, 鼓励企业走出国门

目前, 我国科技合作的对象主要是发达国家, 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一方面是受国家科技合作战略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是受发展中国家科技状况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常技术落后, 缺少本国企业、科研院所需要的技术和研究能力, 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以成为我国技术出口的场所。我国不仅应成为技术引进大国, 也应成为技术输出大国。印度、巴西、南非、南美、中亚、独联体国家都有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所施展力量的领域, 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所掌握的某些比较发达的技术完全可以进行技术输出, 获取资金作为进一步发展、创新的积累。以非洲为例, 非洲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 投资回报率高达30%左右, 相当于发达国家的4倍多, 我国完全可以通过国家部署, 鼓励具有相当实力的矿业企业、建筑工程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家用电器企业、农业开发企业等进入非洲。

总之, 我国目前正致力于现代化建设, 对各种先进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 当前世界经济大国和科技强国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之处, 因此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十分重要。而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要获得更大发展, 必须通过实行积极的策略来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 以便在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从而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于小晗, 刘恕.中美科技合作构成各自规模最大对外科技合作关系[EB/OL].http://www.enorth.com.cn.2003-12-10.

[2]王春江.科技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EB/OL].www.cycnet.com/zuzhi/lldt/2001/lldt200109.4K.2001-12-18.

[3]吴建民.中国的崛起是把我们的增长与世界分享[EB/OL].ht-tp://finance.sina.com.cn.2005-12-10.

[4]樊明方, 简爱.2005年中俄睦邻合作关系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甘肃社会科学, 2006 (6) :201.

[5]戚文海.俄罗斯国际科技合作态势与中国开展对俄科技合作的策略选择[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 2002 (9) :16.

[6]环球时报.西方禁运清单接踵而至我多项技术被指“剽窃”[EB/OL].http://www.zgjrw.com.2006-05-18.

[7]朱周良.美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政策将正式付诸实施[EB/OL].www.chinagate.com.cn.2007-06-18.

8.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篇八

(一)2015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强劲复苏,发达国家的FDI主导地位有所加强

201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下降了16%,为1.23万亿美元。2015年FDI流入总量跃升了38%,达1.76万亿美元,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跨国并购金额从2014年的4320亿美元猛增至2015年的7210亿美元,是2015年全球FDI强劲反弹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已公布绿地投资项目也达到7660亿美元的较高水平。发达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的FDI流入量几乎增加了一倍,达到9620亿美元,占全球FDI的比重从2014年的41%猛增到2015年的55%。欧洲的FDI流入量增长强劲,美国则在2014年的历史低位基础上翻了两番。发展中经济体FDI流入总量增长了9%,达到7650亿美元的新高。在全球FDI流入量排名中,前10大东道国中发展中经济体继续占据半壁江山。2015年,发达经济体对外投资增长了33%,达到1.1万亿美元,但仍比2007年的峰值低40%。主要发达区域的表现有所不同:欧洲的对外投资增至576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区;北美的对外投资量与2014年基本持平。

(二)全球FDI的行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服务业FDI进一步上升,国际生产继续扩张

第一产业FDI大幅减少,制造业FDI有所增长,服务业FDI增长趋势仍在继续。受2014年中期以来初级商品价格大跌的影响,石油和采矿行业的跨国公司大幅消减资本开支,而盈利的减少则影响了其利润再投资的规模,因此,第一产业的FDI大幅下降。与此同时,由于制药等行业一些大规模交易的出现,制造业占全球跨国并购总金额的比重提高到了50%以上。

从全球FDI存量看,服务业占比继续保持在60%以上。2001年,服务业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比重为58%。2012年,服务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63%,几乎是制造业的占比(26%)的2.5倍,是第一产业的占比(7%)的9倍。由于服务业占全球附加值的70%,因此,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会进一步上升。

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仍有不确定性,国际生产趋势在2015年继续加强,多国企业的外国子公司的国际生产有所扩张,销售额和附加值分别上涨7.4%和6.5%,就业人数达到7950万人。外国子公司在东道经济体的经济业绩有所恶化,外国直接投资回报率从2014年的6.7%降低到2015年的6.0%。排名前100位的跨国公司的海外业务因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有所下滑,但就业人数仍在增加。受影响的行业有石油、天然气和采矿业。货币波动和需求减弱也使相关企业受到影响。2015年,排名前100强的非金融类企业的外国资产下降了4.9%,超过2014年的1.8%,销售额下降14.9%,尽管就业增加6.4%。由于跨国公司国内业务运营良好,海外份额在总资产、销售额以及就业中的比重降幅在1.4%—1.7%之间。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的跨国公司表现出更多活力。每年,退出和加入前100强的企业数量呈动态变化,石油企业竞争力仍显不足。2014年,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的海外经营活动日益扩张,其海外资产、销售额和就业分别增长11.2%,6.6%和2.2%。2015年的数据(未出)可能显示出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趋势一致。

(三)主要发展中区域吸引外资在2015年出现分化

亚洲的FDI流入量增长16%至541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主要是由东亚(如中国和中国香港)和南亚(如印度)的强劲表现所推动;非洲的FDI流入量在2015年下降7%至540亿美元。北非FDI出现增长,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特别是西非和中非)FDI大幅下降。初级商品价格暴跌使依赖自然资源出口的非洲国家在贸易、投资和国际收支等方面都面临严重冲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不包括离岸金融中心)的FDI流入为1680亿美元,与2014年基本持平;南美洲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经济不景气等原因FDI下降;相比之下,制造业外资增长使中美洲FDI流入表现良好;转型经济体的FDI流入量进一步下降到约10年前的低水平,初级商品价格下跌、国内市场不景气、限制性的政策措施和地缘政治方面的紧张局势都对外资流入产生了负面影响。在经历2015年的低迷后,预计FDI将小幅增长。

(四)全球FDI将于2016年下降10%—15%,之后恢复增长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乏力,总需求持续疲弱,初级商品出口国经济面临困难,跨国公司利润水平下滑,以及政府出于反避税目的对反转交易采取更严格的政策措施。中期看,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回升,全球FDI有望于2017年恢复增长,在2018年达到超过1.8万亿美元的水平。贸发组织2016年的调研显示,跨国公司高管对2016年国际投资的整体预期并不乐观,之后两年则有所改善。2016年前4个月,全球跨国并购金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2%,预示了全球FDI的下降。跨国并购下降也反映了美国财政部为限制反转交易所采取政策措施的影响,该措施已经使得美国辉瑞制药与爱尔兰Allergan不得不取消了两者间高达1600亿美元的合并。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增长了4%,达1276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在大规模海外并购浪潮推动下,中国已成为部分发达国家的主要外资来源国。随着“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推进,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增长加速,对外投资存量排名有望上升到第6或第7位。

二、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际产能合作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产能合作在“投资合作”层面高度关联,但二者内涵并不具有很多重叠性、重合性和关联性。国际资本流动考察全球、地区以及双边投资政策、制度和投资者身份识别等宏观、中观层面的共性问题及其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旨在研究制定新一轮全球统一的投资协定,虽然涉及微观企业发展问题,但着眼于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国际产能合作与上述问题相关,但更多关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特征,以生产网络建设为核心、以提升地区和全球价值链、重塑贸易投资格局为目标的中观和微观层面的问题,研究的是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相关的宏观、微观和中观层面的问题。从规则层面看,国际资本流动主要关注全球层面的议题和规则,国际产能合作更多从双边和区域规则入手,服务和完善全球投资规则。

(一)从政策维度看,趋势性开放与适度保护兼而有之

大多数新的投资政策措施都致力于推动开放和促进投资,与我国推动的国际产能合作相向而行,但发达国家作为东道国涉案比例提高,显示了其加强保护、自建后花园的利己主义,对我国向发达国家转移优势产能或可形成壁垒。2015年,85%的政策措施旨在扩大开放、促进投资,亚洲新兴经济体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新引入的限制性措施和规定主要反映了对战略行业中外国所有权的担忧。投资者和东道国间的仲裁案数量继续增长。发达国家作为东道国涉案比例提高,达到了40%,反映出发达国家一方面极力倡导排他性的TTP/TTIP的投资自由化,又在成员选择、议题设置及投资冲裁方面嵌入保护其跨国公司利益、自建利己后花园的新态势,为我国向发达国家转移优势产能增加了制度壁垒。

(二)从国家安全审查维度看,概念的模糊性隐含了执行的“随意性”

各国对“国家安全”概念的界定有所不同,具体立法和政策实践不同,涉及的措施从明确的投资限制到复杂的审查机制,有时则涉及宽泛的定义和广泛的适用范围,审查的内容不同,其要求潜在投资者提供的相关信息的数量和复杂程度不同,执行时具有“随意性”。上述不一致带来的结果是,对于从事相似甚至相同的经济活动,外国投资者可能在不同的国家面临完全不同的准入待遇。另外,行业方面的准入条件一般是清晰、明确的,但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限制则往往具有不可预见性,从而为投资保护主义提供了可能。在投资自由化盛行的当下,各国对待资本流入及其投资合作,似有开大门关小门的倾向,对我国倡议推动的以深化投资合作为主的国际产能合作平添很多变数。

(三)从国际投资体制改革进程看,需要产生多方受益的贸易投资新规则

各国已就国际投资体制改革的领域和方法达成共识,审查了各自的国际投资政策以及国际投资协定体系,制定了新的投资协定范本,并开始就签订新的国际投资协定进行谈判。各国继续签订新的高标准投资协定,同时也梳理、修订或重新谈判现有的数量庞大的国际投资协定,提高协定的质量和水平。国际投资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主要体现在国家层面、区域投资政策及规则的协调与整合,着手解决当前国际投资体制日益碎片化的倾向,推动新一代国际投资规则逐步形成。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恰逢历史机遇,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参与推动区域一体化和利他全球化进程,书写符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人口成长及贸易投资政策和制度建设,丰富和完善为多方受益的贸易投资新规则。

(四)投资者的国籍身份识别重要且复杂,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不可或缺

国别及国际投资政策经常需要区别对待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外资企业。在国家政策层面,对外资企业的最大持股权进行限制的投资政策相当普遍。80%的国家至少在一个产业对外资有股权限制,发达国家为90%,发展中国家为76%。服务业,特别是传媒、交通运输、通信、公共设施、金融以及商业服务业,对外资的股权限制相对更多。在国际投资政策层面,双边及区域投资协定一般都对来自协定成员国及非协定成员国的企业区别对待,即协定在投资者保护及其他方面提供的好处,理论上仅限于协定成员国企业。在国际投资所有权结构日益复杂、投资者国籍日益模糊,以及所有权和控制权背离更加普遍的情况下,一些政策和法规在执行和操作中缺乏实效,对产能合作提出了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

(五)对中国资本走出去影响最大的是各国的安全审查政策

中国企业大规模增加对外投资,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强化了其对外国投资的安全审查政策。在正常情况下,外国在美国的投资仅仅需要常规审批,不会引致安全审查。美国的安全审查对中国在美国的投资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案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如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海尔并购美国家电生产商美泰克,西北有色并购美国优金公司,及沸沸扬扬的华为案,等等。澳大利亚对外国投资者的态度相对开放,但最近也收紧了对矿业投资的市场准入。澳大利亚希望外资占股比例下降,对澳大利亚主要矿业公司的投资比例应低于15%,对新的矿业投资项目也不能超过50%。

三、思考和建议

(一)研究投资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特点、重点,为产业资本走出去提供精准服务

近些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各国部分出于对中国对外投资的疑虑,纷纷调整了有关政策,加紧了对外国投资的审查和监管。这在当前给中国的对外投资带来了一定困扰。为促进以投资合作为重点的国际产能合作,各国政府需要在国家安全审查的政策空间与审查程序的透明度及公正性方面作出恰当平衡,降低各种形式的投资保护主义对资本流动和国际产能合作的不利影响。国别投资政策和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成为我推动投资合作的重要考量和实施依据。

(二)签署更多高水平的投资协定,促进投资便利化

目前,全球统一的国际投资体系尚未建成。未来既是全球投资体系面临重大改革时期,又是中国对外投资高速增长时期。中国有必要也有能力在全球投资协议谈判中发挥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提高议题设计和参与谈判的能力,不仅要更加注意保护中国对外投资的当前利益,而且要统筹兼顾,制定有利于中国未来发展过程中具有动态优势的投资规则,保障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在国家层面吸引外资的政策体系中,应更加重视投资便利化,使双边或区域投资协定与完善国际投资协定内容中的投资便利化相向而行。

(三)在投资自由化及监管之间寻求适度平衡,确保外资流入得到保护

从平衡投资自由化和投资监管角度建议:一是提高信息披露要求,更好地掌握投资的最终所有者。二是重新评估基于所有权的国内及国际投资政策的作用及效果,在可行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其他政策,如竞争、税收、产业发展政策等,代替对外资企业股权进行限制的政策。三是在国际投资协定中引入新的条款,如“利益拒绝条款”、“实质性商业活动条款”等,防止通过外国投资者利用空壳公司或复杂的所有权结构滥用获取国际协定给予的权利。四是加强国际协调,特别是在有关“实际控制”、构成实质性商业活动的标准等问题上形成共识,并在甄别投资者最终所有者等问题上加强合作。

(四)关注国别投资政策取向、行业和地区要求,为产业资本走出去提供市场准入和行业指导

上一篇:本科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下一篇:初一开学是否要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