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工业的发展

2024-11-08

中国核电工业的发展(共7篇)

1.中国核电工业的发展 篇一

核科学概论论文 中国核电发展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校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班级:核工四班

学号:201020401419

姓名:苏冠豪

2012.5.17

摘要:核能,即原子能,是指核反应时释放的能量。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一方面发展核能,另一方面,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国家找到安全、永久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办法,核能的安全与否的问题长期以来争论纷纷。世界核能的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公众接受性的问题。和其他技术相比,公众容易过高估汁了核能的风险。它源于公众对核能安全和废物处理的担心,但是不完全取决于技术因素。改善核能公众接受性的关键在于改变核能的风险特征。必须把核能安全的技术、管理和监督工作放到首位,在利用核能造福人类的同时,把其危害性降到最低。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于满足中国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就要求制定核电发展长远规划,制定与采用核安全法规标准,理性看待核电技术,杜绝核风险决策机制以及安全监管制度上的缺失,保证天然铀可持续供应,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大力培养核能领域高级人才。

关键词: 核能、安全、中国、核电、核能发展 前言:

中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已无法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较严重的社会能源、环境问题。能源发面,煤炭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为二百至二百二十年,中国面临煤炭枯竭的严峻形势不言而喻;环境发面,燃用各种化石燃料将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以及大量的烟尘,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因此,中国有必要积极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和实现能源的多元化供给。目前,由于有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分别,造成水电电力不够稳定;而太阳能和风能在短期内又不可能在总电力装机容量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所以,核能是目前唯一达到工业应用、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核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在资源逐渐枯竭的当代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自核能利用以来,特别是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都十分重视核安全,而近日日本大地震造成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事故再次引起全球的集体关注,由此核安全的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中国而言,我国政府和核安全管理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核安全的政策、法规和规则。多年来,我国的核安全状况是良好的,为了保持良好的安全记录,不断提高我国的核安全管理水平,决不是驾轻就熟、轻车熟路不思改革就能奏效的,无论是监管者,还是实施者,都需不断提高认识,以新的理念与技术,实现新的管理。核安全涉及到各种学科,知识面很宽;核安全是全方位的,不能挂一漏万;保证安全性的要素是相互关联的,具有整体性和平衡性;一些核安全要求的提法较为原则,其真正内涵需要在实践中加以理解和不断从积累经验中来体会。为此,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核安全的本质要求。

一、核能的概念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核能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

1、核裂变,打开原子核的结合力。

2、核聚变,原子的粒子熔合在一起。

3、核衰变,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人们利用核能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种是将核能最为一种中子能,利用核裂变产生的大量中子以生产军用或民用的同位素,进行各项研究;另一种是将核能作为一种热源,利用核反应所释放的热量来供热、发电。按照传统的能源分类标准,核能长期以来都是以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的身份出现在能源领域。它作为能源的一种,其地位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确立起来的。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核能也经历了由新能源到常规能源的变化过程。在核裂变技术被人类熟练的掌握之前,由于技术的限制,核能并没有被广泛开发利用,不能归入常规能源之列,甚至都不能称其为新能源。能源危机的出现使得人们将目光转向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核能也是在此时才作为新能源被各国采用,随着前苏联及美国在核技术上的发展,核能逐渐被世界各国广泛利用,并日益成熟,转向常规能源之列。

核能作为能源的一种,其地位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确立起来的。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核能也经历了由新能源到常规能源的变化过程。在核裂变技术被人类熟练的掌握之前,由于技术的限制,核能并没有被广泛开发利用,不能归入常规能源之列,甚至都不能称其为新能源。能源危机的出现使得人们将目光转向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核能也是在此时才作为新能源被各国采用,随着前苏联及美国在核技术上的发展,核能逐渐被世界各国广泛利用,并日益成熟,转向常规能源之列。

二、核能的发展应用历史

19世纪末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1895年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1898年 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

1902年 居里夫人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1905年 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

1914年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

1935年 英国物理学家查得威克发现了中子。

1938年 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1942年12月2日 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先后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1957年 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了全世界对核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

三. 核能的安全

虽然对核设施产生的辐射照射对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健康影响还存在一些争论,但一般而言,核设施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环境安全性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事实上,像核电站这样的大型设施,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对周围公众产生的辐射远远低于天然的辐射水平。在我国,要求核电站正常运行情况下对周围居民产生的年辐射剂量不得超过0.25mSv,而我国目前核电站实际产生的辐射剂量己远远低于这个限值。在世界范围内,天然的平均辐射水平为2.4mSv,我国为2.3mSv。科学已证明,核电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远远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健康风险,即使对核能持批评态度的CSU对核电风险的评价结果也是如果。核能系统事故条件下可能产生的辐射后果是影响核能公众接受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几十年运行经验表明,现有核电机组的设计与运行是足够安全的,核安全固然是公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但从技术上来说它已不是核电发展的主要障碍。目前全球核电对电力工业的贡献,一直维持在17%左右,它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而不是实验室规模的研究课题,核电已经是一个工业行业。所以我们必须把核电作为一个行业,考虑它在市场竞争中的存活。在此条件下,核电的经济竞争力,已经上升为主要因素。为此,我们的核安全要求必须是适度的,它对社会产生的风险,以大大小于其它替代能源可能产生的社会风险、大大小于其它社会活动所产生的社会风险、大大小于因缺电所带来的社会总风险为限。总的来说,核能的基本安全还是有保证的。经过几代科学家的持续努力,核电站的安全性取得了重大进展。科学家早就将防止“燃料棒熔化”锁定为核电站安全的关键,并找到了目前看是较有效的应对方法。核能专家指出,从三哩岛、切尔诺贝利到福岛核电 站事故,都是因为在需要冷却的时候不能冷却,导致燃料棒熔化造成核辐射。现在各国包括我国正在发展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则比较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尚未对中国造成影响,但中国政府已经全面升级核安全措施,不仅对空气环境加强监测,对现有核电站进行安全排查,还透过媒体向民众公布核污染信息,有关核问题专家以及医卫专家给民众普及防辐射知识,力求以最充分的准备应对“最坏情况”。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后,我国国务院连发5条措辞严厉的规定:立即组织全面安全检查;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要立即停止建设;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国务院会议之后,环保部就立即开始行动,全面排查所有已经运营、在建和筹建的项目。

四.核能的公众接受性

核能的公众接受性不仅与核能系统内在的安全特性有关,还取决于很多其他的因素,例如公众对核能风险的认识了解程度、个人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与核能相关的利益分配、以及媒体报道等等。就是说,核能的公众接受性不仅与核能系统的客观风险的大小有关,还与人们对其风险水平的主观判断和感知(称为主观风险或感知的风险)有关,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后者会对公众接受性产生相当 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地与公众进行沟通,使公众对核能的风险有一个切合实际的了解,从而改善核能的公众接受性,是世界各国政府与有关核能安全机构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德国核能的实施经验表明,投入必要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切实做好公众的沟通工作是核能发展的客观需要,相反,如果在这个方面没有做好有关的 工作,对核能发展将会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甚至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在德国。关于公众对核能的认识存在这样一个笑话,当一名中学生被问及如何鉴别家里用的电是来自核电站还是燃煤电站时,他的回答是,核电站发的电对手产生的麻木感觉更强。无疑,媒体的报道对公众接受性有很大的影响。应当认识到,该报道本身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媒体追求轰动效应的报道方式。

在我国,虽然核能的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但关于核能安全性的争论也开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一些媒体报道中,对核能安全性的报道存在明显的偏差。例如,有的报道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导致的人员死亡数目进行了不切实际的夸大。在关于核能安全性的讨论中,如何与公众和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日益得到专家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有关机构在这个方面已经开始进行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五.中国核能事业的发展

1、发电原理

核能发电的能量来自核反应堆中可裂变材料(核燃料)进行裂变反应所释放的裂变能。裂变反应指铀-235、钚-239、铀-233等重元素在中子作用下分裂为两个碎片,同时放出中子和大量能量的过程。反应中,可裂变物的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并放出两三个中子。若这些中子除去消耗,至少有一个中子能引起另一个原子核裂变,使裂变自持地进行,则这种反应称为链式裂变反应。实现链式反应是核能发电的前提。

2、核电简史

核能发电的历史与动力堆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动力堆的发展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装机容量为5兆瓦(电)的核电站。英、美等国也相继建成各种类型的核电站。到1960年,有5个国家建成20座核电站,装机容量1279兆瓦(电)。由于核浓缩技术的发展,到1966年,核能发电的成本已低于火力发电的成本。核能发电真正迈入实用阶段。1978年全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运行的30兆瓦(电)以上的核电站反应堆已达200多座,总装机容量已达107776兆瓦(电)。80年代因化石能源短缺日益突出,核能发电的进展更快。到1991年,全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的核电机组为423套,总容量为3.275亿千瓦,其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约16%。3.核电现状

有消息显示,中国计划建造更多的核电厂,发展规模及速度将堪比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核电发展高峰。部分参与中国核能计划人士的保守估计,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将兴建两座核反应堆。此外,根据预测,至2015年,中国的核电产出将达320亿千瓦;长期以来,中国核能事业实现着稳定、持续的发展。1991年12月,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结束了中国无核电的历史。“九五”期间,中国开工建设的核电机组就有8套。2002年,秦山二期一号机组2月并网发电;广东岭澳核电站一号机组5月投入商业运行;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一号机组也成功并网发电。这八套机组形成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江苏田湾三大核电基地。我国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核电机组共13台,年发电量为610亿千瓦时。它们主要位于广东、浙江和江苏:

 秦山核电站:位于浙江省海盐县,于1985年开始建设,1994年投入商业运作,目前拥有1台压水堆核电机组,年发电量35亿千瓦时。

 秦山二期核电站:拥有2台机组,于2002年投入使用,设计寿命40年,总投资148亿人民币,年发电量80亿千瓦时。目前,二期工程正在进行3号、4号机组的建设。

 秦山三期核电站:2台机组于2003年投入商业运作,属于重水堆核电站,年发电量110亿千瓦时,设计寿命40年。

 大亚湾核电站:广东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于1994年投入商业运作,是一座压水堆核电站,共拥有2台机组,年发电量为100亿千瓦时。

 岭澳核电站:该核电站位于广东大亚湾西海岸大鹏半岛东南侧,于2003年投入商业运作,为压水堆核电站,拥有2台机组,年发电量为145亿千瓦时。

 田湾核电站: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田湾,拥有2台压水堆机组,于2007年投入商业运作,年发电量140亿千瓦时。

健康发展的核能事业,是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核电是高科技产业,自主发展核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核电要越来越安全,越来越经济,科学技术是保证。发展核电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则更为密切,主要体现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核电是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发展核电对推进中国能源多元化,提高能源的安全性,改善能源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能源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六.我国核能安全现状

首先,中国核电发展必须严把质量关。核电是人类主要的清洁能源,具有高效、环保、低成本等特点,大力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是中国为了适应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需要而提出的重要经济战略,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核电高速发展的时期。根据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占全部装机容量的4%。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建设28台核电机组。笔者认为,中国同时或者陆续建设这么多核电机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建设质量,千万不能为了追求发展速度而降低了建设质量。因为核电一旦建成,将会长期运行,就会接受时间的考验,就将对我们的子孙后代产生影响,只有严把质量关,才不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麻烦。

其次,中国核电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变化的因素,考虑天灾的因素,确保安全。此次日本核泄漏,是由于特大地震引发的,其核泄漏的严重后果,需要时间的考验才能获得真实的评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严重后果,在其发生后20多年间才逐渐地显现出来。因此,中国核电建设在设计的层面上,就应该充分考虑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在抗震方面的设计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千秋万代不出问题。即使是为此而付出经济成本,也应该在所不惜。

其三,中国核电设施应该做好严格的监测和维护。福岛第一核电站这次发生事故,固然有特大地震引发的因素,也可能有老化运行的因素。今年2月7日,东京电力公司完成了对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分析报告,报告称机组已经服役40年,出现了一系列老化的迹象。笔者虽然无从得知当局是否及时对老化现象进行了针对性的处理,但老化现象明显不是一朝一夕造成,一开始就对老化现象进行处理,应该是做好维护的重要内容。中国目前有13座核电站 正在运行,虽然已经有严格的监测和维护机制,但仍然马虎不得,尤其是一旦监测出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才能确保安全。

其四,中国核电设施一定要事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安全运行的时候,就要提前做好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如何处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事故都要分别做好处理预案,并且要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必要的演习,以避免一旦发生紧急事故而束手无策。只有这样,才能防范于未然。

结论:

由于核能特殊的发展历史背景和辐射风险的物理生物特性,关于核能安全性的争论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敏感的问题。在技术上,核能系统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安全性已被社会所广泛接受,目前争论的焦点是事故条件下核能系统的环境安全性,特别是低概率高后果事件的辐射风险。核能的公众接受性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挑战,它不仅与核能系统的安全性有关,而且还决定于社会、政策等其他许多因素。要改善和提高核能的公众接受性,首先要长期保护核能系统是好的安全运行纪录和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要求保持优异的安全纪录。另一方面,还需要在加强与公众和媒体的沟通、增加公众对核能风险的性质与水平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增强安全相关信息的透明度等方面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

参考文献:1、2、3、论文《核能的安全与公众接受性》——张作义

论文《我国核能安全立法体系的建设》——李晶晶 屈 植 论文《关于核能安全性与公众接受性的若干讨论》——曲静原

2.中国核电工业的发展 篇二

一、中国能源需求现状

我国是能源生产大国, 200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7.92亿千瓦;我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 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0.4%, 居世界第2位, 但我国GDP只占世界总量的6%左右。如果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 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55亿吨标准煤, 约为2008年的2倍。而目前我国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左右, 比发达国家低约十个百分点, 在当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 进一步降低单位GDP能耗也将更加困难。

我国电力结构和能源布局极其不合理。现阶段能源结构中, 火电比重过大, 占80%左右, 水电占18%左右, 核电只占了不到2%。全国大约有70%的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中西部地区, 80%以上的水利资源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而经济发达, 人口稠密的远海地区却缺乏能源。并且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一座百万千瓦级的燃煤电厂, 每年产生二氧化碳650万吨、二氧化硫1, 700吨、氮氧化物400吨, 还有大量的灰尘、固体颗粒等。如果没有更积极的政策, 中国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能还要比2008年水平增加43亿吨左右。

在阶段性能源需求仍保持较高增长的前提下, 我国必须合理优化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 急需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新能源以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 其中核电有着其他能源不能替代的优势。水电有枯水期, 风电有季节性问题, 而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 污染少、温室气体接近零排放。燃料需求少, 同时换料周期长, 一座百万千瓦核电站一年仅需30吨核燃料, 而同等规模燃煤电站一年需要300万吨, 而且核电站平均一年多才更换一次燃料, 对运输的依赖很小。可以说, 我国能源要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 发展核电是最具有竞争力的选择。

二、中国核电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50年代, 为了打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中国就启动了核能事业, 并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20世纪70年代, 周恩来总理在相关会议上提出, 要将核电转为民用, 建造商用核电站。20世纪80年代初,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核工业开始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开发核电和推广核技术应用成为核工业转民的重要方向, 中国核能建设开始起步。此后不久, 中国第一个商用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始组建。

2004年9月1日, 时任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的张华祝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 中国政府对进一步推动核电发展做作出了新的决策, 将加快核能发展, 逐步提高核能在能源供应总量中的比例。此次新闻发布会标志着中国核能有了重大的战略调整, 我国核电由“适度发展”进入“积极发展”时期。

2007年11月, 国务院批准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5~2020年) 》, 按此规划, 到2020年, 中国核电投产装机容量将实现4, 000万千瓦的战略目标, 届时核电将约占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5%, 核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 未来15年中国将新开工建设30台左右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这意味着中国核电发展战略由“积极发展”转向“快速发展”, 核能正成为中国能源优化的发展方向。

三、中国核电分布现状

中国核电是从1985年真正起步的。截至目前, 我国已有秦山一期、二期和三期核电站的5台机组, 田湾核电站的2台机组, 大亚湾核电站的2台机组和岭澳核电站的2台机组共11台机组投入运行, 总装机容量910万千瓦。这些核电基地集中分布在远海的广东、江苏、浙江三个省, 为这几个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5年以来, 在国家的支持下, 中国核电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一是原有的核电基地得到扩建, 如广东岭澳二期、秦山一期扩建、秦山二期扩建等;二是核电基地得到了扩充, 除了原有的浙江、广东、江苏之外, 又新增了辽宁、福建、山东三省。这批核电项目机组数量达到了20个, 总装机容量则高达2, 430万千瓦。

自2007年国家批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来, 中国核电快马加鞭。除了广东、浙江、江苏、辽宁、福建、山东已经事实上成为核电基地外, 沿海的海南也先后多次讨论核电发展规划,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西、吉林、四川、重庆等地也争相成为第一批内陆核电站的所在地。过去几十年只在远海地区发展核电的格局正在被打破, 核电建设正加快向我国内陆地区进军。内陆省份多数能源匮乏, 比如湖南缺煤少油, 人均电力装机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8%, 能源全部要靠外省输入;湖北也是一个贫煤大省, 存在巨大的能源缺口。鉴于这种情况, 2008年上半年, 湖南桃花江核电站与湖北大畈核电站、江西彭泽核电站一起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纷纷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截至目前, 涉及核电规划的省份已经增加到15个, 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四、中国核电发展战略

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热中子反应堆。发展期从目前到21世纪中期, 利用期预计从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末;第二阶段: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目前国内正在研发, 预计21世纪中期可实现商业化;第三阶段:核聚变反应堆。目前国内外都在研发, 预计到21世纪末可望进入商业化。

五、中国核电面临的挑战

(一) 我国核电使用的技术不统一。

由于种种原因, 国内机组采用的技术可谓五花八门, 既有田湾的俄罗斯AES-91技术, 秦山三期的加拿大CANDU6技术, 大亚湾的法国M310技术、岭澳的法国CPR1000技术以及国内自主设计的秦山一期CNP300技术, 现在又引进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技术, 这造成了我们至今还未形成我国核电技术标准体系。以后中国核电必将走批量发展路线, 统一技术路线则将是关键中的关键, 否则将会给我国核电建设带来无穷的祸患。

(二) 我国铀资源储量十分有限。

全球铀资源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等国, 每年产量约为40, 000吨, 仅能满足全球核电机组发电需求量的三分之二。我国自身天然铀储量十分有限, 已探明的铀矿储量只够2020年三分之一的用量, 将无法满足我国今后核电机组的需求, 核电燃料的供应将成为我国核电发展的瓶颈。今后核电的大力发展, 必将遭受到国外铀资源的严重制约。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铀矿资源支撑, 中国的核电站最终将面临停产的命运。

(三) 核电人才供应严重不足。

全国核电纷纷上马, 急需大批核电人才, 核电站骨干力量不断得到稀释。然而全国拥有核工程和核技术类的高校并不多, 仅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十所院校, 每年培养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总共不足1, 000人。按核专业需求分析, 到2020年需要本科以上专业人才情况是:核工程专业需要约6, 600人, 核技术应用及基础学科专业需要约5, 000人, 另外还需要核地质与铀矿冶炼1, 300人左右。按目前的人才培养情况, 我国高校很难满足核工业大量的人才需求。因此, 我国核电面临着艰巨的人才培养任务。

六、结语

目前, 我国核电发展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雄厚财政的支撑使得我国核电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核电必将成为中国能源结构优化发展的主流方向。但是, 技术路线不统一、铀矿资源的匮乏以及核电人才的不足也将制约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只有解决好以上问题, 我国核电事业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能源需求现状的分析, 结合中国核电的发展历程, 重点阐述了中国核电的发展现状, 并强调了现阶段中国核电的发展策略, 最后提出了中国核电面临的若干挑战。

关键词:核电能源,发展现状,能源供需

参考文献

[1] .我国目前总体能源利用效率约33%[N].中国能源网, 2009

[2] .郁祖盛.谈论我国核能的发展战略、技术路线及核安全与环境保护对策[J].中国科技, 2011

3.中国发展核电安全吗? 篇三

在此之前,12月5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ACP1000在维也纳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反应堆通用设计审查(GRSR)。“华龙一号”正属于此三代核电机型。

“高铁这波热潮过去后,就轮到核电了。”在几家机构进行的核电业联合调研中,信达证券能源行业研究员路文韬如是说。路文韬所指系核电项目出口。而12月11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協作小组第二次会议上表示,要大力实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行动计划。能源局支持长三角区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在核电示范工程成功的基础上,积极支持长三角区域发展核电。一样是并网输电,未来我们将使用到更多的核电。

那么,中国的核电科技水平到底如何?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引起全球反响之后,中国发展核电安全吗?

30年发展出两代核电

从1984年秦山核电站破土动工算起,到2014年,中国已走过30年核电发展之路。比之人类最早的核电站——苏联于1954年建造的奥布宁斯克城核电站,中国起步晚了30年。当秦山核电站立项之时,奥布宁斯克城核电站所使用的第一代技术,早已淘汰。秦山核电站一期、二期、三期工程,乃至后来位于海南的大亚湾核电站,虽然装机容量成倍扩大,都是采用的第二代核电技术——压水堆。

就数量来说,公开资料显示,全球现役核电机组已超400台,除浙江三门以外,几乎全部采用二代技术。中国大陆运行的核电站刚刚达到20多台。但是全球在建核电机组中,中国却占了大约一半,达到近30台,总装机容量近3000万千瓦。中国核建股份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庄火林更是透露:“目前中国核建已经具备同时建造40台核电机组的能力,拥有包括能完成多种堆型核电建造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也能建成多种规格的商用核电站。同时,完成了拥有7个大类、38个子类,总共310子项的核电建造的标准化系统,而制造、设计能力也达到了国际标准。”

何谓“达到国际标准”?其实就是“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反应堆通用设计审查”,这也标志着中国自主核电系统跻身第三代核电站俱乐部。此前,美、法两国在核电技术领域保持领先,而新建成的所谓第三代核电站,恰恰就在中国。按照中国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林诚格的说法:“中国在浙江三门所建AP1000核电站机组,第一台在2013年并网运行。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第三代AP1000核电站,比美国提前了两年半。”不过,位于三门的AP1000核电站机组,恰恰系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美国西屋公司技术合作的产物。

中国核电,经过30年发展出两代核电机组,成功成为核电领域先进国家。

福岛之后未停下脚步

12月9日,作为自民党总裁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从福岛县赶到了埼玉县的大宫车站进行街头演说,为日本众议院选举自民党候选人拉票。安倍于此表示:“虽然安全第一,但提供低廉稳定的能源对于保障国民生活和大家的就业而言是必须的。”这被媒体解读为日本重启核电站项目。

众所周知,日本福岛核电站自2011年以来,经历了多次核泄漏。最初是天灾——2011年3月11日的9级地震和随后于4月11日发生的7.1级余震;之后是人祸——2013年10月9日,福岛第一核电站工作人员因误操作导致约7吨污水泄漏,设备附近的6名工作人员遭到污水喷淋,受到辐射污染。

福岛核事故之后,中国核电专家耿平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核电站不可能出福岛核事故。”原因是——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采用的是早期二代技术,而中国核电站采用的是改进型二代以上的技术标准,遇上7级地震时可以正常工作,8级地震能够自动停堆。另一方面,在选址上,中国核电站绝不可能造在地震带上。

尽管如此,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中国政府依然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并在全国开展核电领域安全系统检查,同时对在运核电机组进行了技术安全改进。然而,中国并未停下核电发展的脚步。《新民周刊》记者从上海电气核电设备公司了解到,2011年12月20日,全球首台AP1000机组三门1号的稳压器即完工发运;随后,2011年12月28日,上海电气首台百万千瓦级压力容器完工发运,至此上核公司形成了30万、60万至100万压水堆成套核岛主设备产品供货;2012年初,方家山核电一期工程第一台百万千瓦级蒸发器完工发运。2013年以来,诸如台山核电2号机组的2台法国三代核电技术EPR蒸汽发生器顺利交付,首次承制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分包采购的核岛主设备海南昌江一号机组压力容器顺利验收发运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在2013年上核主要质量指标完成情况表上,清晰地显示出,诸如水压实验一次合格率、产品一次交付合格率等十多个项目全部达标。完成了17项重大科研项目。

4.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发展大事记 篇四

1980年12月21日,广东电力工业总公司和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共同完成《在广东省合营核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1982年12月13日,国家批准建设大亚湾核电站。

1985年1月18日,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合营合同签字;1月19日,邓小平会见了参加签字仪式的香港中华电力公司董事局主席嘉道理勋爵。

1986年8月18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核岛负挖开工。

1986年9月23日,大亚湾核电站主设备供应、工程服务顾问合同和贷款协议签字。1987年8月7日,大亚湾核电站工程正式开工。

1989年9月21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完成核反应堆厂房穹顶吊装。

1993年7月28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临界成功。

1994年2月5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5月6日,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1994年2月5日,在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投产之际,国务院第23次总理办公会议在深圳召开,决定成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按照“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方针发展核电。1995年8月17日,国家批准岭澳核电站一期项目建议书。

1995年10月25日,岭澳核电站一期设备供应、工程顾问合同和贷款协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字。

1996年8月29日,大亚湾核电站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运行许可证》,成为我国第一张核电站运行许可证。

1996年12月17日,大亚湾核电站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1997年5月15日,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7月1日,大亚湾核电站提前两年实现自主运营。

1999年4月26日,大亚湾核电站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我国核工业系统和电力系统第一家获得该项认证的单位。

2000年7月13日,岭澳核电站一期2号机组国产核岛蒸汽发生器运抵施工现场。2001年12月6日,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四台机组实施群堆运营管理。2002年5月28日,岭澳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提前48天建成投入商业运行。

2003年1月8日,岭澳核电站一期2号机组提前66天建成投入商业运行,工程总投资比国家批准预算节约近10%。

2003年3月31日,我国核电行业第一家专业化的核电运行管理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共享运营经验,掌握核电机组运营核心能力。

2004年2月20日,我国核电行业首家专业化的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成立,目的是实现核电工程建设管理专业化、集约化和科学化,推进核电自主化发展。2004年7月16日,岭澳核电站一期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2004年7月21日,国家批准建设岭澳核电站二期。

2004年9月2日,国务院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同意阳江核电站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2005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大亚湾核电基地。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按照中央关于发展核电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发展核电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

2005年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视察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大亚湾核电基地。贾庆林主席对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核电建设和运营管理上取得的成绩,为我国电力事业,尤其是核电事业做出的贡献给以肯定。他指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是发展我国核电事业的有生力量,是种子选手,一定要抓住机遇,多做贡献。

2005年3月16日,国家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自主化建设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岭澳核电站二期将成为我国首座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这标志着我国核电自主化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2005年5月18日,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该公司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和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共同出资组建,是国内唯一拥有核工程设计甲级资质与电力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的核电工程设计院,目的是推进核电工程设计自主化,全面掌握核电技术标准和规范。

2005年9月10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核电学院在苏州热工研究院正式成立并举行开学典礼。2005年10月22日,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视察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大亚湾核电基地。

2005年12月15日,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正式开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岭澳核电站二期开工做出重要批示:祝贺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开工。这标志我国核电“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制造、自主运营”又跨出一大步。广核电有人才、有经验,相信一定会为我国核电自主创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06年3月23日,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公司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共同投资设立,负责福建宁德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2006年5月13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较原计划提前12.94天完成第一次十年大修,成为我国在运行核电站中首个走过设计寿期内除退役外所有关键路径的核电站。

2006年7月18日,为贯彻落实国家“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针,宣传我国核电发展取得的成就,普及核电知识,展示核电发展前景,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核电科普巡回展”第一站在辽宁省大连市开幕,并在福建宁德、广东台山、广东陆丰、广西南宁、安徽芜湖和湖南常德等地连续举办。

2006年8月28日,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公司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大连建设投资公司共同投资设立,负责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

2006年10月2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来访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举行正式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签署了中法联合声明并共同出席了两国相关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在胡锦涛主席、希拉克总统的见证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董事长钱智民与法国电力公司董事长嘉德奈代表双方签署了关于核电生产、建设与项目开发的总体协议。

2006年11月8日,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公司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中国华能集团公司联合出资组建,作为核电技术研发机构,致力于提高核电技术服务能力和科技研发水平。

2006年12月1日,为了加强核电公众宣传工作,增进公众对核电作为安全、清洁、经济、可靠能源的了解,普及核电知识,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正式启动大亚湾核电基地工业旅游项目。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大亚湾核电基地,体验一次融高科技与生态为一体的“科技之旅、生态之旅”,走近核电、了解核电、认识核电。2006年12月4日,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表彰暨经验交流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表彰了在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中涌现出来的117个先进集体,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光荣入选,并成为6家中央企业总部获此殊荣的企业之一。

2007年1月4日,国家发改委同意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工程调整建设规模,一期工程按建设4台万千瓦核电机组开展前期工作。

2007年2月7日,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获得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工程设计证书》(甲级),业务范围包括电力行业[火力发电(核电)]甲级和核工业行业[反应堆工程(含核电站反应堆)甲级]。2007年3月2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与四川省射洪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开发涪江射洪段柳树水电站项目框架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又获得了涪江射洪段柳树水电站的项目开发权,使公司在四川涪江遂宁段共拥有三级、13.8万千瓦的水电项目开发权。

2007年4月28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员工周创彬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继2001年下属单位广东核电合营公司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后,获得的又一光荣称号,也是公司历史上,员工首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8月18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工程正式开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对工程建设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开工仪式。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是国家首次一次同意四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的核电项目,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核电项目,工程采用自主品牌核电技术CPR1000。

2007年11月26日,在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法国总统萨科奇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董事长钱智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法国阿海珐集团首席执行官罗薇中、法国电力集团董事长嘉德奈分别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广东台山核电项目1、2号机组的总体协议》、《中广核集团公司和阿海珐关于铀矿的投资协议》和《中广核集团公司与法国电力公司合资经营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合同》。标志着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开始迈向三代核电建设的新起点。

2007年12月17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第一台风力发电机组在吉林省大安市大岗子风电场一次并网成功。2008年2月18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福建宁德核电站正式开工,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开工仪式。福建宁德核电站一次建设四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自主品牌核电技术CPR1000。福建宁德核电站是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颁布后开工的第一个核电项目,是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第一个核电项目,是福建省有史以来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

2008年3月4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与湖北省政府签署了合作开发湖北核电项目协议。按照国家的统一安排和双方签署的协议,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湖北核电项目开发中发挥主导作用,与有关方面共同开发我国内陆第一座核电站――湖北咸宁大畈核电项目以及湖北省其他核电项目。

2008年4月5日,岭澳核电站1号机组顺利完成第六次大修,大修实际工期25.92天,创历史最好纪录。2008年5月12日,一场特大地震重创汶川。灾难发生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快速行动,大力支持抗震救灾工作,积极向灾区同胞伸出援助之手,先后累计向灾区捐款捐物1000多万元人民币,履行了中央企业的重要使命,表现出了崇高的社会责任感。2008年7月4日,大亚湾核电站完成全部基建贷款本息共56.74亿美元。

2008年9月6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与白俄罗斯能源部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关于核电合作的合作意向书》。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国家核工业系统第一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2008年10月16日,国家核安全局向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设计许可证》。

2008年11月7日,国家商务部正式授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核燃料进出口专营资质。

2008年12月16日,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开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全国人大原委员长李鹏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广东阳江核电站开工。阳江核电站是国家首次一次同意六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的核电项目,是目前我国在建核电工程中单位千瓦造价最低的核电项目,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核准建设的国家大型重点工程之一,项目采用自主品牌核电技术CPR1000。

2008年12月20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广西防城港红沙核电站项目前期工程正式启动,工程规划建设六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一期工程采用自主品牌核电技术CPR1000,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防城港红沙核电项目是我国北部湾地区首个核电项目,它的建设为全面落实国家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早日把北部湾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沿海经济新一极,实现广西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12月28日,“与改革开放同行——大亚湾核电站30年”座谈会在大亚湾核电基地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作重要批示。全国人大原委员长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回顾了大亚湾核电站30年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大亚湾核电站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是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实现了我国大型商用核电站“零”的突破,推进了核电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品牌,有力地支持了粤港地区经济发展;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是一项英明的决策,高起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创新之路,也是我国新兴产业实现后发追赶、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大亚湾核电站的成功意义不仅在于大亚湾,它的成功是对中国核电事业的贡献,是对中国新兴产业发展道路的贡献,是对改革开放大业的贡献。

2008年12月31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安全生产业绩创历史最好记录,全年上网电量300.5亿千瓦时,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实现无非计划停堆安全运行2355天,创造了国内核电机组最高记录,在与法国同类机组的比较中排名第二。

2009年1月3日至1月10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承担的海岛可再生独立能源系统研建863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担杆岛可再生独立能源系统成功试运行达168小时,各项调试结果均达到了设计指标,试运行成功。2009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同志视察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阳江核电基地,希望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今后要更多地承担全国核电发展的任务。

2009年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视察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大亚湾核电基地。李克强副总理强调指出,核电是清洁能源,在保障电力供给的同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要切实把安全工作做好;在推进自主创新的同时,要确保核电安全。

2009年3月7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3号机组开工。至此,红沿河核电站成为国内同时开工建设核电机组最多的核电项目。

2009年3月28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韶关核电筹建处揭牌成立。韶关核电筹建处的成立是韶关核电新项目的重要一步,标志着韶关核电项目的筹建工作迈出关键步伐,即将进入项目开发前期准备阶段。

2009年3月31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签署了核电及相关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四川核电项目一期工程筹建处正式揭牌,标志着四川省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能源合作全面展开。

2009年4月2日,在巴黎举行的法国电力公司(EDF)2008安全业绩挑战赛颁奖仪式上,运营公司在参加的五项评比中,获得了“工业安全”、“厂房管理”和“能力因子”三项第一名、“辐射防护(900MWe组别)”第二名、“自动停堆”第三名的好成绩。据统计,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已在EDF安全业绩挑战赛中累计获得19项次第一名。2009年4月18日,我国首家由企业发起并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产业基金——中广核产业投资基金(一期)募集协议在北京签署,中广核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揭牌。

2009年4月29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和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铀资源合资开发企业——谢米兹拜伊铀有限责任合伙企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揭牌成立,标志着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推进国际化战略、积极开发利用海外铀资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2009年4月30日,岭湾核电有限公司在深圳注册成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再添新成员。岭湾核电有限公司是岭澳核电站三期工程的业主公司,其成立标志着岭澳核电站三期核电项目筹建工作迈出关键步伐。2009年5月10日,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四台机组商运后累计上网电量达到3000亿千瓦时。其中,大亚湾核电站上网电量2051.98亿千瓦时,供香港1401.50亿千瓦时;岭澳核电站上网电量948.02亿千瓦时。

2009年6月14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广东揭阳核电筹建处揭牌成立。广东揭阳核电厂址位于揭阳市惠来县仙庵镇东北约6公里的乌屿沿海,规划总装机容量为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一期工程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2009年6月23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下属企业能源公司中标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该项目是我国首个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也是目前批准的国内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2009年7月23日,国资委网站正式公布了2008年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A级企业名单,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首次进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A级企业行列,并在上榜的全部32家企业中位列第 28。

2009年7月31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有关AP1000合作协议和湖北省政府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关于进一步推进湖北核电及核电产业发展等相关事项会谈纪要的签字仪式在武汉举行。根据签署的协议,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将以湖北咸宁核电项目向国家申请建设AP1000内陆首个核电项目,以湖北为集团发展的第二基地,积极推进湖北核电及核电产业发展。2009年8月7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风电装机突破100万千瓦,完成762台风机吊装。

2009年8月15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穹顶成功吊装,4号机组主体工程开工。这标志着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红沿河核电站以在建四台机组的规模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同一基地同时在建机组最多的核电站。2009年8月28日,我国第一个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在甘肃敦煌奠基。该项目是我国首个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也是目前获得批准的国内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标志着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从此迈出了进军太阳能产业领域的新步伐。

2009年8月30日,国家能源局核电站核级设备研发和试验中心、国家能源局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研发中心落户大亚湾核电基地。

2009年8月27日,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开发、投资、总承包、设计、采购、建造、运营;太阳能发电和相关技术的集成和研发,包括光伏和光热发电技术、独岛蓄能、调峰、建筑光伏;太阳能产业链的产业技术的研发的投资等业务。

2009年9月23日,岭澳核电站二期1号机组核岛主回路水压试验圆满成功,标志着1号机组核岛安装基本结束,开始进入核岛各系统的联合调试高峰和设计、设备、安装的验证阶段。

2009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大亚湾核电站延长合营期合同签字仪式。根据签署的合同,大亚湾核电站首个合营期在2014年结束后,双方合营期限延长20年至2034年5月6日。

2009年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与比利时首相范龙佩共同出席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两国企业合作签约仪式。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董事长钱智民与比利时羿飞集团(Enfinity)董事长GINO VAN NEER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09年10月14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与哈萨克斯坦萨姆鲁克-卡泽纳国家基金(简称国家基金)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哈萨克斯坦国家基金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将研究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哈萨克斯坦南部和中部地区的风能和太阳能项目,以及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建设水电项目。

2009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见证了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与哈萨克斯坦萨姆努克-卡泽纳基金开展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的签字仪式。

2009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与法国总理菲永出席台山核电站开工暨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成立仪式。李克强副总理指出,台山核电站是中法在清洁能源领域合作的重大项目,对于中法推进先进核能的技术利用,对深化两国经贸关系,对于促进双边关系发展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2009年12月24日,大亚湾、岭澳核电站上网电量累计达300亿千瓦时,提前完成2009年300亿千瓦时的上网电量目标。其中,大亚湾核电站已于2009年12月24日01时40分达到153亿千瓦时(上网电量目标)。

2010年1月6日,在公布的我国首批16个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名单中,中广核集团获“国家能源核电站核级设备研发中心、国家能源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研发中心”两大核电研发中心席位。

2010年1月8日,中广核集团宁德核电站3号机组开工建设,标志着宁德核电站全面进入3台机组同步施工的新阶段。

2010年3月25日,中广核集团运营公司获得2009法国电力公司(EDF)安全业绩挑战赛“能力因子”、“工业安全”两项第一名。自参加该项挑战赛以来,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已累计获得21项次第一名。2010年4月15日,台山核电站2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台山核电项目建设中又一重要里程碑。2010年4月19日,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首兆瓦组件一次并网成功。敦煌10兆瓦光伏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此次首兆瓦的成功并网标志着中广核集团光伏并网发电实现零的突破。

2010年5月31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二期工程获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红沿河核电站二期使中广核集团在建和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核电机组规模从2544万千瓦增加到2760万千瓦。2010年7月6日,由中广核集团参股的我国第一个也是亚洲首座海上风电项目上海东海大桥100兆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并网发电。

2010年7月23日,在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的第二批共22个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中,中广核集团再中三元。分别是:国家能源核电站寿命评价与管理技术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先进核燃料元件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核电工程建设技术研发(实验)中心。至此,中广核集团共承担了五个国家级能源研发中心的建设任务。

2010年7月30日,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正式开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为工程开工作出批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是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开工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

2010年9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等陪同下考察中广核集团大亚湾核电基地。胡锦涛强调,我们国家核电工业起步较晚,但目前发展很快、形势很好。他殷切希望集团广大干部员工把握有利时机,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步伐,尤其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0年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调研宁德核电基地。习近平指出,能源建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能源建设要解决好结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的角度都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2010年9月20日,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一号机组投产庆祝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一号机组投产做重要批示。随着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一号机组投产,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9亿千瓦,这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0年9月29日,宁德核电站4号机组核岛主体工程开工,标志着宁德核电站进入了一期工程四台机组同时施工的阶段,成为继红沿河核电站之后国内第二个四台机组同时在建的核电项目。

2010年11月8日,中广核集团正式成功收购美亚电力。凭借美亚电力多个境外在运项目及其开发计划和投资机会,中广核集团将加快开拓国际市场步伐。

2010年11月10日,中广核太阳能公司锡铁山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是中广核太阳能公司首个、青海省第一个正式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更是全国第一个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的兆瓦级正式并网大型光伏发电项目。

2010年11月4日,在中法两国元首胡锦涛、萨科齐的见证下中广核集团与阿海珐集团签订天然铀长期供应合同,标志着中广核集团与阿海珐集团在天然铀供应领域的合作取得新突破。

2010年11月15日,阳江核电站3号机组核岛主体工程开工建设。阳江核电站3号机组和后续机组采用的CPR1000+ 技术方案,是中广核集团在CPR1000核电技术的基础上,持续改进、不断创新而形成的技术成果。2010年12月9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实现安全运行3000天,创造国内核电站单机组连续安全运行最高纪录。这是自2002年1月12日以来,该机组已连续六个燃料循环无非计划停堆,目前该纪录仍在延续。2010年12月19日,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提前12天实现四台机组2010年上网电量目标,2010上网电量累计达294.1亿千瓦时。

2010年12月22日,青海锡铁山光伏电站一期10兆瓦项目竣工,二期30兆瓦项目正式开工。锡铁山一期10兆瓦项目是青海省第一个正式并网的光伏发电项目,二期30兆瓦项目建成投产后,锡铁山光伏电站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光伏电站。

2010年12月27日,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电站正式投产。敦煌光伏电站是全国第一个特许权招标示范项目,同时也是太阳能公司在甘肃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光伏项目。

2010年12月27日,陆丰核电一期工程正式获准开展前期工作。至此,中广核集团获国家核准和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核电项目总数再次被刷新,总规模达到25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800多万千瓦。2010年12月28日,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2号机组开工建设。防城港一期工程两台机组的顺利开工为防城港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前景 篇五

未来的10年里,中国仍将处于快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和工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在这期间,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仍然是推动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逐渐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传统产业在高新技术的改造下将全面升级,产品结构将不断提升,改造升级后的传统产业仍将会以较快速度增长;“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精致制造”将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一)未来10年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工业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全国来看,中国刚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前半段,未来10年,中国仍将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工业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重化工业化仍将深化发展,到2020年左右,中国将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但是从区域来看,目前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刚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东部地区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的后半段。未来10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将加速,重化工业化将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在2020年前后,中部、西部地区将先后进入工业化后期,2030年前后,中、西部地区将先后完成工业化进程。东部地区将在未来5年内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此后东部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上。值得注意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再重工业化”趋势,新一轮重工业化靠近沿海、靠近终端市场,这是因为,铁矿石、原油等原材料的进口,以及钢铁、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产品主要依赖水运,为降低运输成本,钢铁、石化、造船、机械设备等产业方面的投资在上海、广东地区猛增,并在装备方面体现出大型化、现代化程度高的特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010)。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工业现代化的水平也逐步提高。现在中国有些工业行业的现代化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大量现代化的大型工业企业,但是工业现代化的总体水平还相对较低,主要工业行业的现代化水平离国际先进水平依然有巨大的差 距。在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工业技术来源过多依赖国外、研发投入不够、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关键(陈佳贵、黄群慧等,2009)。未来10年,中国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是在进一步加快工业化步伐过程中积极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以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来促进工业化进程向高级阶段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速度将加快。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快速发展,并引领未来中国工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为潜力巨大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的 重大战略。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领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十二五”期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极严峻挑战。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部分领域产业规模已居世界前列;部分领域先后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在一些重要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涌现出一批高速成长的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群;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呈现出积聚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了若干集群和产业积聚区。这些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此外,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低成本也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较优势。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

少,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有利于新技术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技术、市场和组织(胜出企业)等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尤其应当注意选择特定技术、特定产品和特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的方式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未来10年,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培育和发展政策的支持下,在日益完善的市场机制引导下,能克服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迎来高速发展,并引领中国工业未来的发展。

(三)传统工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高新技术改造下,传统工业将全面升级.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维持快速度发展的势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仍将以快速进行,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提速,对于原材料、能源的需求量仍将大幅上升,钢铁、化工、水泥、有色金属等传统原材料工业仍然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目前,以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原材料工业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中国巨大的原材料工业产品需求及其增长不可能主要依靠进口解决,中国原材料工业发展中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约束问题不能以不发展重化工业的方式解决,而是需要依赖于更发达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更先进的工业技术水平(金碚,2010)。中国将通过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全面改造传统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通过采用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性能与附加值。

未来10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和和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持续快速增长,收入分配趋于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将显著缩小,居民生活水平将有大幅度的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意味着对于消费品的质量、产品的个性化、安全性、便捷性等等都有更高的要求,传统消费品将不断升级。收入分配趋于平衡,意味着中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会把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这些都会使得传统消费品工业需求规模仍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消费品工业,将在绿色制造、清洁生产以及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改造下完成全面升级.未来10年,传统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消费品工业的全面升级和发展,给传统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很大发展空间,也给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全面升级提出了内在要求。传统装备制造业将在吸取信息技术、新材料、机械、电子、绿色制造以及现代管理等高技术成果,并将其优化继承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为传统工业提供用于柔性制造、绿色制造和精益制造的新一代技术装备。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仍将长期存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2009年中国人口总数为13.3亿

人,其中第一产业年末从业人数2.97亿人,占整个从业人数的38%。预计2015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3.8亿人,其中劳动人口9.23亿人;2020年人口总数将达到14.1亿人,其中劳动人口为8.91亿人;未来10年,仍将有大量农业人口转为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目前,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但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还很低。

未来10年里,依然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除此之外,丰富的原材料资源、上游供应商的有效供应链、产品品质的不断提高和保证、协调产品开发的能力和30年改革开放中基础建设所形成的物流能力,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大量出口企业赖以生存和竞争的得天独厚的能力,已经形成并在未来10年将继续保持世界领先的总体优势(朱为众,2009)。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教育水平、培训水平的提高可以把现有的经济潜力和劳动力质量进一步加以提升,将为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保持竞争优势提供进一步的支撑。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中国不只是世界工厂,还将逐渐成为世界的消费中心,这将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未来10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面临持续、全面升级:将采用先进制造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绿色制造技术全面改造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将更为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提高产品的档次;更为注重品牌的培育,更为注重渠道优势的培育;将更加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尤其是注重技术工人的培养。未来,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全面改造升级,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将全面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抵消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冲击。未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面的升级不只是体现在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内的全面升级,还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链上的劳动密集环节的快速增长。

(五)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加深,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将快速发展,将促进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制造和服务开始出现融合的势头,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速。未来10年,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工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化发展,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加深。随着大规模生产日渐普遍,单纯制造过程已经不再能产生更多的附加价值,只有更多的服务渗透的生产过程才能获得竞争上的优势。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和服务功能日趋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制造业高度发展呈现出服务化的新倾向。信息服务、研发服务、营销服务、融资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物流服务等和生产过程结合得日益紧密,制造和服务相互渗透融合进一步增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顾客满意”重要性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涉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产品的报废、解体和回收。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10)。

未来10年,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加深,中国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将快速发展,并促进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推动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战略从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的静态比较优势模式向发挥人力 资源综合优势和培育人力资本的动态竞争优势模式转变,逐步进入和占领国际产业链的中高端环节,获取更多比较利益。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不断挖掘经济效率提高的源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会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的应用,促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发展市场,还具有开发市场需求的功能,对于企业开展技术进步和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现代制造业已经广泛融入研发、产品设计、品牌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成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 展将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产生直接的重要作用。

(六)区际产业转移将提速,区域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加快.金融危机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以及资源、能源短缺和高能耗的影响,产业转移压力明显加大,市场机制推动的产业转移开始明显增加。未来10年,沿海地区土地、能源、劳动力和生态环保等成本仍将快速攀升,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将加速进行。未来的产业转移将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产业转移投资规模巨大,据有关方面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二是转移领域不断拓宽,产业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从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逐渐向资本密集型乃至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化。三是由原来的单个项目、单个企业的零散迁移,转变为企业“抱团”的、产业集群式的整体性转移。四是交通运输条件较好、政府效率高和投资环境好的中西部省市,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明显占优势(李平、石碧华 2010)。

6.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篇六

时间:2010-09-06 17:31:52文章来源:中华机械网

中国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据专家预测,全国食品工业到2015年总产值将达10万亿元以上,位居各行业之首,成为真正的天字第一号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食品工业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如何挖掘具有较快发展潜力的市场,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指出:“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为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国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健康观念的变化,食品更多地在风味化、时尚化的基础上,迈向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低糖、低盐、低脂、低热量、高纤维是一个发展趋势,功能食品、功能饮料层出不穷,并逐渐走上国民一日三餐的餐桌。大众食品功能化,功能食品产业化正在成为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趋势。遵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我国食品工业要坚定不移地走“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的道路,才能又好又快地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食品优质化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优质化,就是要求食品企业要生产品质优良的安全食品。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也就是说,食品安全不只包括卫生安全,还应包括营养安全,要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绝大部分质量稳定,产品合格率一年比一年高。但是应该承认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①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②食源性疾病和群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较多;③食品质量不合格、不达标问题比较突出,食品安全隐患仍大量存在;④食品、保健食品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的现象比较普遍;⑤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今年7月1日,《小康》杂志总第107期刊发的《中国人安全感大调查》一文指出,社会治安、食品安全、交通安全、职业安全、医疗安全、婚姻安全等11项安全问题中,食品安全以高达72%的比例成为我国消费者的最大关注点。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不仅让老百姓吃起东西来小心翼翼,而且也成了我国政府的一块心病。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上述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我国食品工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小作坊、摊贩较多,90%以上是中小企业,增加了监管难度。二是食品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守法诚信意识不强,质量安全措施不落实。三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监测检测评估预警体系建设等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支撑不足,政府相关部门的执法监管能力较弱。四是食品安全监管仍存在薄弱环节,部门协调合作难度大,监管边界不够清晰,基层监管力量不足,一些地方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措施不得力。对此,我们要对症下药,切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在实现食品优质化,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这主要表现在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齐抓共管、协会积极推动、企业认真履行责任、专家积极建言献策、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消费者广泛关注等方面。

实现食品营养化要大力发展营养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营养保健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接受,“花钱买健康,送礼送健康”已成为一种时尚。由此将导致饮食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要求食品工业及时作出反应。同时,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我国居民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双重营养不良问题,由此引起的营养性相关慢性疾病呈高发状态,中国目前有2亿6千万慢性病患者,而且还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加,客观上给营养产业发展“预留”了巨大的空间。同时,中国贫困人口营养缺乏的问题也很值得注意。发展营养产业,是中国食品工业开拓发展领域、实现升级换代、提升竞争能力和增值潜力,迎接国际挑战的战略举措,也是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一定要把握时机、应对市场发

展要求,生产满足人民营养健康需要和市场需求的产品,应尽快列入国家规划、产业部门和相关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发展营养产业。我国具有数千年的饮食养生文化,开发营养食品具有一些天然优势。一是主要原料来自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二是食物产品消费具有很深的文化根基,不同地域不同人群需求各异,本土化的特性鲜明。因此,营养食品必将发展壮大,成为现代中国食品工业的一大门类。三是发展营养产业增值空间巨大。营养食品的生产必须应用营养科学、食品科学、医药科学和工业加工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综合性强,横跨一、二、三产业,容易结合高科技、医药化工、农牧业、制造业的各方优势,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带动农业、机械制造、包装、运输和餐饮等相关产业群的崛起和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今后,我国营养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①“全”营养食品。根据中国居民的营养标准和膳食平衡的原则,开发满足一日三餐营养需要的制成食品,实现餐桌食品工厂化和营养方便化。最近被热捧的“全能营养餐”,就是按照七大营养与四大类别的营养科学理论设计的。②营养专用食品。如孕妇食品、婴幼儿食品、军用食品、临床专用食品等。③营养强化食品。如营养素强化面粉、大米、食用油、碘盐等。④富营养素食品。如富纤维食品、高蛋白食品、富硒食品等。⑤营养补充剂。开发生产蛋白质、维生素、多糖、脂肪酸、矿物质等营养素类的单体和复配体的补充剂食品。⑥牛奶和大豆制品。总之,我国营养产业潜力巨大,前途光明,实现食品营养化大有可为。

实现食品功能化积极开发保健功能性食品

根据国际生命科学学院对功能性食品的最新解释,将其定义为:已被证实具有令人满意的一种或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能的食品。“功能性食品”除了要具有适当的营养作用,还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改善人体健康状况及降低患病风险的作用。“已被证实具有令人满意的功能”的解释是:当以正常的日摄入量食用某种食品时,只有有证据证明它有益于人体健康,或者以有效摄入量摄入某种食品时,其有益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这样的食品才能被称为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包括特殊膳食食品(简称“特膳食品”)、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配料和天然营养保健食品。我国的功能性食品年产值约2000多亿元,约占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4%,其中保健功能食品约占50%。

2000年以来,人们开始讲究“上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保健功能食品逐渐火热起来。“非典”、“SARS”和H1N1(甲流)给老百姓上了一堂深刻的预防保健课,人们愿意把更多的钱花在预防保健上。今后,保健功能食品市场的走向必定以宣传“养生”为主导点。目前,中国的人均寿命已达到了73岁。2009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到了1.67亿,占总人口的12.5%。按照国际标准,如果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超过7%,这个国家或地区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国际

标准,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有人说,中国最供需两旺的市场,当属老年人保健品市场。因为老年人闲居在家,加上年老体弱,疾病缠身,子女又疏忽照料,因此他们比一般人更加关注健康,对保健功能食品情有独钟。这是我们食品工业研究发展的重要领域。

正常发育的婴幼儿只要不挑食、不偏食,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一般不需要服用营养保健功能食品。但是,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六个大人只有一个孩子的“六一”家庭里,许多年轻的妈妈受广告影响,爱子心切,常常不惜金钱大量购买保健功能食品和饮料给孩子吃,希望子女身体健康,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婴幼儿滥食保健功能食品利少弊多,甚至有害无益。但是,如果发现孩子某种营养素缺乏,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适当补充营养保健食品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体弱多病的婴幼儿,在儿童保健专家的指导下,选择服用营养保健食品更有必要。

一般讲,男人要补肾、女人要补血、老人要补钙、儿童要补脑、亚健康人群需要补健康。在注重一日三餐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健康的前提下,特殊人群需要的营养保健功能食品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光明的前景,实现食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是安全的、可靠的发展之路。

7.一个工业大省的核电群之梦 篇七

目前,山东省发电装机总量约为5500万千瓦,但其中99%以上为火电机组,靠燃烧贫瘦煤来发电,因省内贫瘦煤少,每年全省需要从省外购进一半以上的贫瘦煤,“口粮”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困扰着全省电力。2008年夏天,电煤不足的山东第一次面临大范围限电,电力缺口一度接近三分之一。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是山东省的工业大市,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以及全省确定的5个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中有4个集中在东部,因此,电力短缺将直接制约山东半岛经济的腾飞。

山东同时面对的还有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十一五”期间,山东省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为22%左右,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越往后完成任务的难度越大,山东急需核电这样的清洁能源。“能源结构单一,就难免处处被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是有益的补充,但都难以形成很大的规模。对山东来说,改善电力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就必须发展核电。”

其实,山东省将眼光瞄向核电的时间并不晚。早在1983年,山东省就成立了核电工程领导小组,并开展了厂址普选工作。1993年初,国家正式部署山东第一个核电厂——海阳冷家庄核电厂的初步可行性研究。1996年,山东省正式启动核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2003年8月,国家核电专家组对山东第一核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复查,同年底给予确认。2007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同意海阳核电站一、二号机组开展前期工作;2007年7月,中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合同签署;2008年7月,海阳核电站一期工程核岛启动负挖工程。2009年12月,海阳核电项目正式开工,山东人的核电工业如期起步。

按照山东省的“十一五规划”,建设核电项目成为山东省改善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期间,山东将力争海阳核电站早日开工建设,启动乳山核电站、荣成高温气冷堆项目和沿海第三核电站的前期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核能源的规划,到2020年,全国新增核能发电量共3000万千瓦。目前山东半岛在不到120公里的海岸线上,将布局3座核电站,总装机规模达到了全国规划新增核电量的一半。

同时,山东省以海阳核电为突破口,已经确定加快推进核电装备基地建设,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装备品牌,着力打造烟台、威海两个核电设备制造业基地,为国内三代技术核电站规模化建设提供配套装备。根据规划,到2012年,全省核电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关于核电站的安全性,据专家介绍,山东拟建设的3个核电站中,乳山和海阳市用的都是第三代压水堆技术,荣成则是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被世界核电界称为第四代技术的高温气冷堆,比第三代技术更安全、更可靠。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海阳核电站已经定址开工,而其后的乳山等核电站则需进一步选址。这使得山东既高兴又有所期盼:山东第一座核电站——海阳核电站已步入建设的快车道,而设想中的沿海密集核电站群之梦也将变为现实。

Shandong’s Dream of Nuclear Power

From the initial selection of a site to construction of the present-day Haiyang nuclear power station, Shandong has undergone 26 years of the nuclear power development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plan on developing nuclear energy, by 2020 the newly increased electric power generated by the nuclear power stations will hit 30,000MW. It is planned that three nuclear power stations will be constructed along the coastline of Shandong Peninsula. Their installed capacity will account for more than 50% of total capacity of the newly increased nuclear power of the whole country.

上一篇:一季度财务分析报告下一篇:小工厂员工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