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通用10篇)
1.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篇一
1.1 总体概述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起步比较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基因工程药物作为核心研制、开发与产业化己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当前我国注册生物技术类公司有400多家,已经取得基因工程类药物试产或者生产批文企业占到四分之一,主要分布于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及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地。
近十几年来,我国开发了一大批新特效类药物,大大解决过去使用常规方法不能够生产或生产成本非常昂贵药品生产技术的问题,这些药品可分别用来防治诸如遗传性、心脑肺血竹、免疫性、肿瘤、内分泌之类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疑难病症,并且在避免毒副等作用明显要优于传统类药品。
1.2 突出的问题
1.2.1 创新研发不足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必须要遵守《同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议》,于专利期内如果仿制某类新药,开发一方有权索要4- 10亿美金赔款。
国际的大型生物制药类企业,研发的费用可占到销售收入20%以上,在这个方面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长期处在弱势的情况。
引发国内生物的制药业缺乏创新原因就在生物制药类企业于研发思想意识上比较落后,新药的研发过程沿用了学术工作方式,先从文献索引开始,在实际上仍然是走一条模仿的道路,缺少原创性。
在一方面,科技研究所研究成果,多数还沉淀于实验室或保险柜;另一方面,比较于产品的创新,企业更加注重于现有产品改革及提高。
这样的结果就是,创新的成果市场的转化率很低,离产业化、规模化的需求仍有非常大的距离。
1.2.2 融资的渠道不畅 作为高新技术类行业,生物制药的产业特点决定它需要前期资本的投入很大,因此除了企业的自身盈利积累及政府的资助以外,资本融通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
风险投资机构在生物制药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投资的收益不理想,最近几年来投资大幅减少,由全面投资转变为重点投资。
因为风险投资的明显导向作用,引起其他方面投资纷纷的缩水,这都严重阻碍我国的生物制药业发展。
1.2.3 混乱的产业格局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未形成一定的格局,产品生产进入了壁垒期。
国内企业于市场风险的估计不足,对于一些国外畅销类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引发整个市场低水平的恶性竞争。
除最初几个产品先上市企业得到盈利以外,大多企业难以获得大的毛利率,在些甚至处在亏损的边缘。
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篇二
关键词:生物技术产业,产业界定,发展现状
全球范围内的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 是于1976年成立的美国遗传技术公司 (Genentech) 。在之后的三十多年间, 生物技术经历了一个从科技研发, 到产品审批, 产品试制, 产品市场化, 再到形成上游下游整体产业链的发展过程。目前, 生物技术产业已作为各个发达国家, 以及我国的主导发展产业, 发展迅速。
一、生物技术产业的界定
生物技术产业的界定上, 学术界存在着不同观点。我们认为, 生物技术产业应从广义上理解, 其包含基因工程、生化工程、细胞工程, 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如生物能源、生物育种、生物农业、生物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不能从单一的生物技术学科, 而是一个基于该学科技术的多种学科综合的技术系统。生物技术应用于不同的学科, 可以产生不同的新产品, 甚至是新的产业。如生物技术运用于能源产业, 可以产生生物能源产业。
二、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生物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朝阳产业, 在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生物技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先期投资, 加之投资风险较大, 因此在我国起步较为艰难, 目前虽然发展迅速, 但阻力较大。
在科研方面, 目前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所研发的基因工程药物, 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的以及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药品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目前我国已有的生物药品, 绝大多数还是依靠进口, 或者是仿制的, 没有国际专利。
在产学研转化方面,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实验室水平不低, 但产业化水平落后较多。大多数的生物技术成果, 无法通过中试环节, 取得审批后, 转化为产品投向市场。我国目前对于生物技术产业的扶持, 在研发阶段较为有效, 然后在产品市场化上, 遇到瓶颈。
在生物产品市场方面, 我国已经初具规模, 虽然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 然后后劲十足。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2008年已突破8000亿元, 并以较快速度发展。仅深圳的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年产值已超过50亿元。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构建合理的供需关系将促进生物技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在人才储备方面, 我国拥有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但懂技术的管理人才缺乏。单论研究团队, 我国的高等医药院校、综合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以及科研机构培养出大批的生物方面毕业生。这些人才的知识层次, 可与发达国家的专业人才相比。但生物技术行业有其特殊性, 对管理层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 需要创业者或者管理者具备生物专业知识和企业运营能力, 换句话说, 需要“学者型企业家”。目前我国这方面人才短缺, 致使企业投资不善管理不善。
三、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特点分析
1、我国生物技术产业优势分析
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 宏观上, 我国政府对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大量的政策支持。2006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 生物技术产业就已作为高技术产业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十一五”提出发挥我国特有的生物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 培育我国的生物产业, 以满足迅速膨胀的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需求。2010年, 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再次出现在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提出加快技术转化和产业的培育, 促进规模化发展。
其次, 近十年来, 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城市, 根据政策建立了大量的生物产业园, 为园区内生物技术企业提供免费或低租金的生产、研发用地、厂房和办公室, 并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很多高新技术开发区还建立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 培育生物技术企业。
第三, 我国科研机构的发展, 培育出一大批生物技术人才, 特别是生物学方面的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这位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最后, 我国生物遗传资源丰富, 为生物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2、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劣势分析
然而, 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仍然落后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首先, 我国在生物研发领域的投入仍然不足。我国在研发经费方面的投入, 仅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千分之五,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如美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
其次,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创新成果不足。一个生物技术产业的突破, 需要有很多基础性研究作为基础。由于长期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我国在基础性研究方面的积累不足, 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再次, 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不够完善, 特别是融资渠道不畅通, 这是目前许多生物技术无法产业化的重要原因。很多实验室的技术, 由于无法获得资金进行中试, 从而无法取得审批证, 是的大量生物技术成果无法产业化。
参考文献
[1]刘谦, 张木, 周永春.我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战略分析与思考[J].生物工程进展.2000, 20:3-5.[1]刘谦, 张木, 周永春.我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战略分析与思考[J].生物工程进展.2000, 20:3-5.
[2]欧阳藩.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现状[J].化工进展.2000, 5:5-11[2]欧阳藩.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现状[J].化工进展.2000, 5:5-11
3.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篇三
【摘要】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宏观和微观的策略以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物制药;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资金投入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12-01
1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外相关产业相比尚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虽然全面实施GMP和GSP认证,淘汰了一批落后企业,但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尚未形成;国内厂家仍集中生产一些比较成熟、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仿制药品或传统医疗器械产品,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能过剩,重复生产严重,专业化程度低,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
1.2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缺乏、生物技术工程化程度低由于企业盈利能力低及对研发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保持在只是略高于1%的水平,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高水平研发人员缺乏。同时,产学研结合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在一些新兴领域尚有空白。
1.3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增速下降,影响发展后劲近年来,受药品降价、原料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进一步影响生物医药制造业的利润水平,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增速下降,2005年医药制造业完成投资683.44亿元,同比增长17.52%;而2006年完成投资743.02 亿元,同比增速下降到8.72%;2007年1月~7月,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速再次进一步下降,同比增长仅7.31%。
2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策略
2.1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生物医药研发模式
2.1.1立足创新、创仿结合创新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基本立足点,因此,创新应该是我国发展生物医药技术的着眼点。但是,根据现有的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水平条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必须坚持创新与学习消化再创新并举的方针,同时,管理创新要与技术创新并举,推动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发展。大力发展基础研究以及前沿技术、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开发,开发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自主产品,并实现从技术突破的单一目标向提高产业持续创新能力的综合目标转变,引导产业跨越式发展。
2.1.2鼓励生物医药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生物医药产学研的合作机制,应能实现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科研人员的“多赢”。应综合发展三种合作机制:企业晚期介入机制、企业中期介入机制和企业早期介入机制,并探索发展技术转让、联合开发、技术入股、股权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在联合开发方面,应充分发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优势,以迅速扩大产业规模为起点,以技术优势占领国内外市场。建立生物医药企业阶梯式开发模式。包括短线、中线、长线3 种模式:短线以提供技术服务,生产中间原料、生物化妆品和生物保健食品为主;中线以生产新剂型生物药、化学药,仿制专利过期药为主;长线以活性化合物筛选,发展原创生物新药为主,并尝试与国外源头合作。在具体运作上,可根据各企业实力和特点规划开发模式组合,完善生物医药的开发梯队。
2.1.3搭建科技条件平台,建立生物医药研发的支撑体系我国要建设面向自主创新的创新服务平台、中试服务平台、产业化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逐渐打破只注重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研究以及成果获奖、论文发表的现状,不断注重中试基地、临床基地、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促进创新链的整体和谐发展、
2.2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资金投入,培育龙头企业生物技术制药是高新技术产业,资金量投入大,特别是在研究开发阶段。目前国外平均每一个新药的开发投入约为2.5亿美元。因此,资金投入的强度直接影响生物医药高科技产业化的发展速度,尤其是发育良好的资本市场是生物医药健康发展的基础。
2.2.1尽快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形成既有政府拨款,又有非政府自筹资金;既有国内金融贷款,又有国外资本投入;既有无偿使用经费,又有有偿使用资金的多渠道、多形式投融资崭新局面。努力为市内优质生物医药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创造条件,使生物医药企业获得必要的发展资金。
2.2.2尽快建立生物技术药物风险投资基金由于新药的研究开发难度大、周期长、淘汰多,面临着技术风险、临床风险、市场风险、专利风险等,因而急需建立一套风险投资机制,以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化步伐。要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使投入各方都能得到相应的收益,保证资金的滚动增值,促进生物技术创新药物尽快产业化。
2.2.3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是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建设,把发展生物医药所涉及到的各类创新试验,全放到园区中进行,在办园理念上要体现“优和全”。“优”是指在人才资本吸引、财税优惠、管理优化与授权等方面,创造优质的创业环境;“全”是指在做好基础性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提供投融资、高新技术认证、产品策略优化以及法律、专利等全方位的服务。
4.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 篇四
网讯:
内容提要: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晚,经过了将近20 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目前,全国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超过了200 家,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近10 年来,我国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这些药品对肿瘤、心脑肺血管、免疫性、内分泌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明显低于传统药品。
2012-2016年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市场研究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一直以来,生物制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最初出现到现在的蓬勃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已经经历了40 余年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生物制药产业经历了包括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晚,经过了将近20 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目前,全国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超过了200 家,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近10 年来,我国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这些药品对肿瘤、心脑肺血管、免疫性、内分泌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明显低于传统药品。
5.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篇五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海洋生物材料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自20世纪60年代起,海洋生物资源便成为医药界关注的新热点,各国竞相投入巨资进行海洋医药的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许多沿海国家都把利用海洋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已经成为医药行业中最活跃、发展最快的领域。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从政府层面大力推动和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目前,我国在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方面已发现了一批新型抗肿瘤、抗艾滋病、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海洋药物,并相继进入不同的临床研究阶段。国内已经有数十家海洋药物研究单位和几百家开发和生产企业。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2001-2010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增加值一直呈上升趋势,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33.04%。2011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激励下,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99亿元,较上年增长15.7%。作为海洋经济大省,山东、广东、江苏、福建等地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将其作为蓝色经济的增长点加速推动。
2012年5月,财政部、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通知,支持山东、广东、浙江等示范地区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明确提出以海产养殖、海洋生物制药等海洋生物产业为重点,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支持海洋生物创新医药、新型海洋生物制品和材料及相关中药研发等。这是继2011年公布《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之后,海洋生物医药再次被提上国家战略层面。海洋生物创新医药作为生物产业重点,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前景趋势分析:
未来,海洋生物医药研究将着重于海洋抗癌药物、海洋心血管药物、海洋消化系统药物等九大领域,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海洋生物材料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定义、分类、研究重点、研究领域等,接着分析了海洋生物医药的产业环境,并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报告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做了海洋药物研发分析、海洋药物应用领域市场分析、海洋保健品发展分析、重点地区发展分析、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分析、重点企业与研发机构经营分析。随后,报告对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做了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最后介绍了各省市海洋经济的发展规划。
6.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 篇六
摘要:
生物制药产业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自1971 年世界上第一家生物制药公司诞生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为社会创造了较大的价值。美国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首次应用该技术的国家,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面领先于世界各国。美国目前已有超过1000 家的生物技术企业,约占世界总量的2/3;欧洲在生物制药方面整体落后于美国,但是发展迅速。英、法、德、俄等国在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药品方面成绩斐然,在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美国。如俄罗斯科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莫斯科大学生物系、莫斯科妇产科研究所及俄罗斯医学遗传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近年来在研究和应用基因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就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发展前景。[1]
1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2] 1.1 生物制药企业格局
中小型生化制药企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步建成和发展起来, 主要生产脏器制品和生化药物,如从猪胰脏中生产胰酶和胰岛素, 从猪脑垂体中生产后叶针、缩宫素和加压素等。如生产肝素钠和各种治疗酶的常州千红生化制药公司。大型微生物制药企业。以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主体,大批量生产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和氨基酸类药物,如生产青霉素、72ADA和万古霉素等的华北抗生素制药厂。现代生物工程制药企业。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有300多家单位从事生物工程研究,有200 余家现代生物制药企业,50 多家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如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三九宜工生化股份有限公司。1.2 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结构
原料药产业。主要从事生物药物原料药的大宗生产,主要产品有: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和核酸、核苷酸类原料药。天然生化药品及其制剂产业。主要从事天然存在的生化试剂生产。生物制品制造业。主要经营生物技术药物、疫苗和血液制品以及临床诊断制剂。1.3 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体制现状
中国生物制药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主要有国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私营和外资合资等。股份制企业占主导地位,其市场占医药工业总销售收入的44.52%;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占22.49%;国有企业只占15.23%。工业产值增长最快的是外资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
2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运用情况
近年来,生物制药技术不断为医学界提供新剂型,新产品、为制药行业开创了一片新的领域,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制药工程中的许多难题。2.1 在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微生物转化技术早已在制药工业中广泛应用。在制药过程中,将酶与固定化技术有机结合以来,从而弥补了酶的许多不足,该技术不断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不断推广应用。例如使用犁头霉素生产氢化可的松、大肠杆菌酞化酶生产6-PA以及乳酸菌转化蔗糖制备右旋糖醉等都充分用到了酶的技术。同时,对于固定化细胞以及特别微生物细胞在激素、抗生素和氨基酸等药物的生产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此外,还有许多研究单位通过采用固定化酶的膜反应器来分离布洛芬从而得到许多有光学活性的化合物,进而大大促进了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在制药工程中的运用。[3] 2.2基因工程技术
激素和许多活性因子是调节人体生理代谢与机能的重要物质,其活性强, 临床疗效明显,但这些物质自然界甚为稀少, 从人体及动物中提取难度大, 来源有限, 无法满足临床需要, 而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却为临床提供了这类廉价、高效的药品。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激素类药物, 一般从动物中提取,其资源缺乏, 价格昂贵,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人或动物胰岛素合成基因分离后移植到微生物细胞中,并实现基因表达, 这样用基因工程手段得到基因重组微生物被称为基因工程菌,利用基因工程菌在200L发酵灌中产生10胰岛素相当于450千克胰脏中提取的产量。人生长激素(简称HGH)是脑下垂体前叶分泌的由191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类激素, 分子量为22000D。以前, 人生长激素只能从人脑垂体前叶中分离纯化, 应用深受限制,而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动物细胞工艺可得到, 并且与人生长激素相同, 临床用于治疗垂体前叶HGH分泌障碍引起的侏儒症,促进烧伤及骨折等创伤性组织的恢复, 也用于改善老年性肾萎缩的症状及治疗胃溃疡。现在, 人生长激素、人胰岛素、促细胞生长素、a一干扰素、乙肝疫苗、白蛋白及组织溶纤维蛋白酶原等试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4] 2.3 在细胞工程中的应用
当今,随着植物细胞工程培养技术的出现,使得微生物原料生产工业化、药物新资源、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等打破已有局限并呈现出新的发展。在传统的中医临床应用中,中草药种类繁多,有数据表明约有90%来源地上的植物,并需要靠手收集野生资源规模较小, 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难以发展成规模。然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制药技术来大规模培养出诸如人参、天麻、当归、黄茂等名贵中草药,通过测试表明其所含有效成份较天然植物含量还高,从而促进了生物制药技术的推广与使用。因此,细胞工程将为医学界提供更多的医疗产品,为人类健康提高更可靠的保障,并推动了生物制药技术发展。[5] 3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7][8] 3.1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生物制药所占比重不高。我国生物制药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0%左右,经济类型以民营企业和外商企业为主,与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差。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尚未形成,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全世界排行前10 位的制药公司已全部进军中国市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在整个制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还不高,约为7.36%,而全球生物制药业(只包括用于体内治疗的基因工程和抗体工程产品)的销售额已占整个制药行业销售额的10%以上。3.2
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缺乏、生物技术产业化程度较低,企业在研发投入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存在致命的弱点,主要表现在产品缺乏明显优势。欧美发达国家制药业50%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所谓的年销售额超过10 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物,而仅生物制药领域就有22 个“重磅炸弹”。如果以年销售额超过10 亿元人民币作为衡量我国药物“重磅炸弹”的标准,那么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天津天士力集团生产的中药复方丹参滴丸达到这一标准。由此可见,我国整个生物制药产业的实力偏弱,产品小而散,而生物制药产业更是没有一个在技术和市场上有明显优势的产品。由于普遍缺乏核心技术,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还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阶段。3.3
生物医药系统平台建设不够,跟不上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以大肠杆菌发酵技术以及产物纯化技术为例来说,这些都是相对简单的生物制药生产技术,容易掌握,这些产品的基因及蛋白序列没有专利保护,而生产工艺专利几乎对产品开发没有限制作用,因此我国现有不少大肠杆菌表达的干扰素、白介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生长因子的生产企业,而他们的生产规模均在几十克/ 年水平(即实验室规模)。然而,用动物细胞表达的技术门槛高的生物技术药物,在国内则极少有问津者。我国生物制药领域的这种浮躁作风使有限的资源 不能被分配到真正有发展、代表生物制药“主流”的以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上。即使我国批准上市的几个动物细胞表达的产品,如EPO和乙肝疫苗,其生产也还处于初级状态,一些厂家甚至还是用转瓶培养生产。我国有20 多家EPO生产商,但没有一家年生产能力达到100 克/ 年这种实验室规模的产量。微克级剂量药物的开发尚困难重重,剂量在克级/ 人的抗体类药物更无从谈起。所有这些问题都与生物医药系统平台建设水平不高有关,信息交换与项目孵化存在着重大障碍。
4国外生物制药企业的成功对我国的启示及我国生物制药的前进方向 4.1基因泰克
基因泰克是由DNA 重组技术的发现者之
一、诺贝尔奖得主博耶和风险投资家斯旺森联手创建的。在发展初期, 基因泰克将原有技术专利及初期的研究成果向其他企业进行授权许可获得发展资金。2008 年初,基因泰克的市值超过740 亿美元, 成为世界第一大生物技术公司。4.2 安进
安进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生物学家小组及风险投资家共同创办的, 并分别聘请原艾博特公司的拉思曼和原福特汽车公司的宾德为公司的CEO 和CFO, 1988 年宾德接替拉思曼成为CEO, 同年,来自台湾的林福坤博士也加入了安进。通过发展过程, 安进成为全球最成功的生物技术公司, 2008年初市值超过500 亿美元, 其销售额和利润长期雄踞全球生物制药企业第1位。4.3 生物基因公司
生物基因公司是由诺贝尔奖得主吉尔伯特借助风险投资创办的, 成立之初,生物基因公司通过将干扰素免疫系统蛋白质等技术许可给默克、史克、艾博特、礼来等企业使用获得发展资金。生物基因公司2008 年初市值也超过200 亿美元。[9] 4.4
美国已形成了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圣迭戈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迅猛,从美国的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史来看,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国产业界借鉴。
从市场分工层面看,政府扮演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引导角色。从美国联邦到州政府向来都支持和扶植生物技术产业,特别是在最早期的基础研究中,在经费上也给予大力支持。此外,美国资本市场已经成熟,投资人对风险的承受力较强。在生物技术领域,美国的民间和工业界投资早就远远超过政府投资,由市场和产业资本为主导进行的生物技术产业投资和商业化运营,在美国极为成熟和有序。[10] 4.5我国生物制药的前进方向[11] 4.5.1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
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得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使得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状况。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要求企业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自身能够专注于自身专长方面,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朝这一趋势发展,通过外包方式进行新药开发,将技术较强的研发内容分包给具备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来完成,充分发挥小公司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开发新药,大大提高新药开发效率,使新药研发周期缩短,实现技术与资金互补。
4.5.2生物制药新兴技术将不断应用于产业发展
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满足医药水平提升的要求。我国通过不断参与国际前沿生物发展课题来提升科研水平,如在人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方面参与到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药物相关基因药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基因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制药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会不断应用到产业发展当中来,从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5结束语
生物制药未来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我国在该产业的发展相比于其他成熟产业来说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机会, 因此,一定要从关键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入手提高自身的实力, 这是持续领先发展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张金国,刘翔.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现状和展望[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6,(02).[2] 胡美忠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六卷第六期2008 年12 月
[3] 杨弢 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08年第8期
[4] 张春颖 王彬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吉林医学信息 2008年第25卷第3-4期
7.国外生物产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篇七
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战略型产业, 是继信息产业后的又一新兴产业, 其迅速发展必将对社会进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基本国情、市场体制、经济发展情况不同, 各国的生物产业发展也有所区别。目前, 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生物技术已处于世界发达水平。向国外生物产业发达国家学习, 有助于完善我国的生物产业结构、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快生物产业化的进程。
国外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1. 发展现状
美国是生物技术的发源地, 生物技术基地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 已形成了完善的发展体系, 并引领世界生物产业发展潮流。克隆、艾滋病、干细胞等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在医疗、农业、国防等领域。[1]1980年, 全球首家生物技术公司在美国成立后, 生物产业便得到蓬勃发展, 华盛顿、波士顿、旧金山、圣迭戈四大产业基地陆续建立。目前, 美国的技术公司总量已达到全球的52%。[2]
以英国为首的欧盟国家生物产业近年来发展也极为迅速。英国生物产业形成了以剑桥、牛津、爱丁堡大学为中心的生物科研基地, 在试管婴儿、克隆羊、DNA螺旋结构、DNA指纹等领域都取得了丰富成果, 其技术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 英国的生物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治疗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 发展中国家在生物领域的发展还比较落后, 但是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等方面发展较为迅速。至2015年, 中国、巴西、印度等国的转基因作物面积已覆盖全球作物面积的40%, 产业规模已突破5000亿美元。[3]
2.发展趋势
(1) 生物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大。当前, 各国政府都将发展生物产业作为提高本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美国政府每年约有220亿美元资金投入生物技术研发。在过去的5年内, 日本政府在生物产业的资金投入约12亿美元, 并承诺在基因工程等领域的科研资金投入还要加大。英国、德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比重超过10%。
(2) 生物科研成果增多, 产业化进程加快。生物技术遍及医学、食品、农业、环境等领域, 对人类生存发展、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各国政府对生物技术科研投入的加大, 使得科研成果不断出现。过去的10年间, 美国生物科研成果的专利申请增加了20%, USPTO专利数量占世界总量的12%, 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专利数量。生物产业化进程速度加快主要表现在:一是生物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年平均增产率为35%。二是批准的生物新药数量明显增加。目前, 全球研发出的药品数量多达62000种, 其中34000种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三是生物技术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全球从事产品研发、生产的人员占总产业人员总数的70%。
(3) 竞争激烈, 企业合作加强。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各生物技术研究机构的合作范围加大、合作力度加强。2015年得到批准生产的药物, 一半是通过跨国科研合作实现的。此外, 生物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也非常普遍。目前, 全球约有65%的生物企业之间组成了不同程度的合作联盟。例如, 美国在过去10年内, 生物技术联盟约为60个、国际联盟为35个, 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增加了30%。
(4) 风险投资潜力仍很大。生物产业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 筹集风险资本是生物产业化健康发展的保障。虽然风险投资数量仍不足, 但是其对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作用加强了, 并且还有很大的投资潜力。生物产业筹集资本的主要市场是风险资本市场, 在过去的10年间, 美国和欧盟的风险投资份额增长率均增加明显。2005年, 美国和欧盟的风险投资总额分别为15.8亿美元、7.9亿美元, 到2015年, 两者筹集到的风险资本分别为32.5亿美元、10.2亿美元, 金额数量显著增加。生物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利润空间, 未来可能会吸引更多的风险资本投资。因此, 风险投资的潜力仍很大。
国外生物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1. 政府主导,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美国发展生物产业法律体系较为完善, 设置了生物技术领导机构和委员会, 研究世界和本国的生物产业发展趋势, 并从管理、税收、财务方面制定了相关规定,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如《生物产业合同法》、《知识产权法》、《技术转移法》等一系列与生物产业配套的法律法规, 保障了生物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 美国已成为生物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2. 统筹协调, 交流体制完善
鉴于生物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资的性质, 各国均建立了管理投资和防范风险的机制, 以协调产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实现产业信息搜集与资源共享。建立生物产业机制有效缩短了研发周期, 避免了研究内容重复, 使得生物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3. 持续资助, 科研经费长期投入
要实现生物技术长期发展, 必须有长期的政府扶持和资金投入。日本政府会在不同时期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 辅助专项目标实现生物产业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 使得生物产业得到有力保障, 也使得生物产业处于亚洲领先水平, 这与日本政府对生物产业的发展规划密不可分。
4. 科学规划, 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生物产业可持续化的发展目标, 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必不可少, 不仅能促进生物产业朝着高效、健康的方向发展, 而且还可整合其他优势资源, 引导世界潮流。早在1992年, 英国就设立了生物技术发展与创新组织, 它独立于英国政府, 主要目标是为英国的生物技术发展制定长远的目标和发展策略。韩国政府也从1996年开始, 针对本国的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 每个发展战略既是对前一个战略的继承和发展, 也是对未来的发展展望。目前, 韩国政府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跻身全球生物产业六强。
5. 集中建设, 规模化发展
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集中, 集中化的发展能够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实现规模化发展。[4]英国的生物产业发展最为集中, 拥有世界上最先进、可实现成果产业化的生物研发基地,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学业产业群———剑桥学术产业群。美国的旧金山、华盛顿、波士顿等生物产业基地, 聚集了高校和科研机构, 实现了生物产业规模化的发展目标, 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技术发展。
6. 风险投资渠道完备
鉴于生物产业高风险的特征, 风险投资为生物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例如, 英国充分利用本国的投资机构, 采用一些有效措施, 激发企业对风险投资的积极性。[5]瑞典、西班牙等国也建立了风险投资机构, 并制定了相应奖励政策以鼓励各机构对本国的生物产业进行风险投资。然而, 单单依靠风险投资仍不能完全保障生物产业健康发展, 政府还应多方面多渠道采取措施, 如政府拨款、企业融资等, 以此实现保障的多元化。
7. 产学结合, 科技成果转换渠道畅通
科技成果转换的关键是产与学相结合, 产学结合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动力。[6]美国的产学结合形式多种多样, 有产业—企业联盟、企业资助建立科研机构、政府主导科研机构、科研机构办企业等。随着生物产业不断发展, 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在英国、瑞典等国, 科研机构与产业已紧密地形成产业链条, 将投资者、管理者、研究人员紧密地联系起来, 推动科学技术向科学成果转换。
对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 提高产业定位[7]
充足的资金是生物产业得以强劲发展的物质保障。我国在生物产业的资金投入远落后于英、美等生物产业发达的国家, 在社会宣传、行政隶属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 我国政府应加大生物产业的投资力度, 通过政策干预, 使资金得以有效地流入, 从而带动整个生物产业快速发展。
2.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美国、欧盟等生物产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证明, 具有完备的生物产业相关法律和政策, 是生物产业顺利发展的有效保障, [8]而我国的相关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因此, 我国首要任务是从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出发, 立足国情, 完善生物产业法律体系, 为生物产业强劲发展提供条件。
3.产业资源整合, 增设专门机构
要实现生物产业快速发展, 还需增设专门机构, 负责制定生物产业规划、确立相关的法律制度, 将各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并实现项目管理。我国应借鉴美国的经验, 增设专门的领导机构, 研究生物产业的发展趋势, 并在投资、管理、税收等方面制定政策, 建立完备的生物产业体系。
4.行业协会的增设与完善
鉴于生物产业高风险和高投入的特点, 我国应增加行业协会, 协调政府与生物产业的关系, 实现信息整合与资源共享, 避免重复性研究工作, 缩短研发周期, 实现生物产业与企业的协同发展。
5.建立创新型管理体系
随着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 科技创新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作为重要的产业———生物产业, 更要实现科技创新, 避免科技投入与信息资源“两张皮”的现象。建立创新型管理体系是实现生物产业创新的保障。[9]我国应突破传统型管理体系的壁垒, 建立创新型的管理体系, 并加强对产学结合的研究, 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结合。
结论
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不仅对食品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且也关系到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 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益和战略优势。其他产业影响人类生活方式, 而生物产业则改变人类自身。
目前, 尽管我国的生物产业发展还不发达, 仍存在很多问题, 发展前景仍面临诸多挑战, 但是我们必须坚定实现生物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以生物产业发达国家为榜样, 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产业定位, 逐步建立创新型管理体系, 使我国的生物产业稳步实现高效、多产的发展目标。
摘要:生物产业作为21世纪支柱型产业之—, 正以持续、高速、强劲的态势快速发展。国外的生物产业发展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统筹协调、持续资助、科学规划、集中建设、风险投资渠道、产学结合等方面, 取得了显著成果,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国外生物产业,现状和趋势,启示,建议
参考文献
[1]程俊峰, 徐志宏, 林雄, 黄洁容.国外生物产业发展成功经验浅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13 (9) :113-115.
[2]刘谦, 张木, 周永春.我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战略分析与思考[J].生物工程进展, 2000 (1) :3-5.
[3]王鑫鑫, 郭红东.国外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及其产生的影响[J].世界农业, 2008 (4) :18-21.
[4]谷峻战.国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3 (5) :49-51.
[5]刘曙光, 刘子玉.国外生物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 2002 (2) :54-58.
[6]彭金荣, 李春红.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启示[J].改革与战略, 2011 (2) :167-171.
[7]徐玉柱.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及产业发展的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 2008 (8) :402-404.
[8]苏月, 刘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与对策[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 (11) :123-128.
8.我国产业集群现状及发展建议 篇八
一、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现状
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首先出现在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地区,如浙江宁波、温州地区(服装行业)、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家用电器行业)、江苏的环太湖地区(纺织行业)和福建闽东地区(电器、制鞋行业)等。根据有限的资料,将分区域和分行业对我国产业集群的情况做一简要介绍。
1.有代表性的几个地区的情况
(1)浙江省。从全国来看,浙江的产业集群程度是最高的。据初步统计,1999年,浙江省特色工业总产值约达4300亿元,占全省全部工业的65%,部分乡镇甚至达到80%以上。“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已成为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目前全省已形成特色优势产品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306个,平均每个区域8.7亿元。
特色工业园区的建设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途径,1998年以来,浙江省特色工业园区的发展从温州、台州起步,并迅速向杭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等地发展。据初步统计,至今年6月底,经审批的省级重点特色工业园区达102个,列入省重点工程项目的有56个,去年底已建成特色工业园区46个,预计今年底还将建成20个,园区内企业总数已超过2000家,预计年底工业总产值将达395亿元。涌现出了诸如温州的鹿城服装、鳌江鞋业、乐清电工电器,台州的模具,绍兴的纺织,海宁的中国皮都、经编等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工业园区。目前,特色工业园区已遍布浙江全省,形成了省、市、县、乡(镇)不同层次配套、产品门类齐全、协同发展并带动和促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发展的态势。
(2)广东省产业集群集中的行业有玩具、食品、服装、电子、家电以及陶瓷等。
(3)江苏省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已经成形的产业集群有110个,集群企业数46571个,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5320亿元。产业集群不仅有纺织、服装、金属制品、建材、电器、轻工等传统产业,也有IT、环保、花木园艺等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几乎在各个县市都有分布,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形成了一批集群名牌。江苏的产业集群中纺织占有重要地位。
(4)福建省已形成了几个初具规模的产業集群。一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群凸显,成为拉动电子信息产业乃至全省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力量。二是汽车产业群和工程机械产业链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全省机械工业发展的主力军。三是石化行业运行质量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一个龙头、两条链、两个基地(集群)的发展局面正在形成。四是冶金行业已形成从矿山采选到冶炼压延加工、辅助材料、冶金机修及科研院所等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链、群。五是逐步形成纺织、服装、化纤、鞋业等产业链,以产业链的形成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的健康发展。
从以上集群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看,目前中国的产业集群现象主要出现在轻纺、电子信息、汽车和石化等产业。
2.已初具产业集群特点的行业
(1)纺织行业。改革开放以来,纺织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日趋成为一种“产业现象”,在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纺织大省尤其突出。
目前江苏、浙江、广东、山东这4个省占全国纺织产值的73%,出口占70%,利润占87%。全国有32个市(县)和36个镇由于纺织产业集中度较高、对纺织市场影响力较大、对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贡献较突出,被纺织行业协会分别授予中国纺织基地市(县)和中国纺织产业特色城(镇),这些地区的纺织产值及出口交货值占全行业的1/4左右。
(2)电子信息产业。上个世纪90年代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深入、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种类丰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并进一步向珠江三角洲地区集中。目前珠江三角洲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已形成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规模相当和技术水平较高的格局,主要优势领域为通信设备、计算机、视听产品和基础元器件。
(3)汽车产业。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联合兼并和高速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已由过去一个一个的企业和集团发展成为三个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了汽车产品品种比较齐全,并形成了专业化的供应商和相关的产业厂商,比较强的配套网。三个汽车产业群是环渤海汽车产业群、沿长江产业集群和南方或者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
(4)石化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含杭州湾地区)石化产业集群,环渤海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已初具石化产业集群雏形。
(二)产业集群特点及优势
1.规模效应。产业集群所在区域一般都形成了实质性工业园区和与产业配套的专业化市场,每天进出集群区的原料和产品都达到了规模批量,如一些纺织产业集群在很小地区内的产品可以占据国内市场的60—70%,在本地就可以形成市场垄断和相对垄断,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
2.社会化分工。由于集群内同类生产企业竞争激烈,促使企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发展,相当一批企业从彼此竞争的关系转变为上下游配套的伙伴关系,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促进了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3.社会化服务体系。如纺织产业集群促进了为纺织企业服务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包括物流、金融担保、信息、技术、人才、外贸等市场中介服务业、统一的研发中心等,这些产业的兴起,又大大提高了纺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4.集中治理污染,提高外部效应,节约治理环境的成本。
5.可以实现原料和能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减少消耗,提高原料和资源利用率,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据国际经验,微电子产业的集聚效应可降低企业成本10%左右。
产业集群上述特点给企业带来生产成本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增长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为非公有制中小纺织企业集约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大中城市大企业集团发展形成了优势互补,使轻纺、电子等工业在我国沿海地区全方位迸发出旺盛的产业活力,并对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增加社会就业和财税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1.以“堆”代“群”,产业链缺乏整体设计和战略。常常只是把同类企业吸引到一起就完事大吉,对它们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不做更细的考虑。产业链的设计缺乏国际视野,区域的个性化、特色化战略得不到体现。
2.好“高”重“短”,产业定位不当。倾向于发展高科技集群、对传统产业的集群重视不够;注重短期效果,等不及集群的长期积累与发展。
3.发展方向或力量把握方面有偏差。如重视超大型的项目和企业、轻视中小企业和项目;高聚集带来高竞争,尤其是价格战异常激烈,但对企业间的技术、市场和经营上的合作重视不够;另外在技术设备、产品工艺方面重视引进、轻视自己创造,重视模仿他人、轻视自主创新。
4.中小企业技术需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客观地说,由于政府的科技投入非常有限,很多地方又把很有限的投入用到有显示度的项目上,于是乎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很难摆上政府的议程当中。
5.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及服务配套能力与集群发展脱节。
6.社会保障措施发展滞后,影响到产业的持续发展。
还有很多与产业发展非直接相关的因素也影响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如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太多,目标过于分散,影响到战略聚焦和力量集中。很多地方政府的跟进和服务没有到位。
二、关于发展产业集群的建议
(一)政府应是集群的催化剂和润滑剂或者桥梁,间接参与产业集群的创建过程,要让企业成为集群的主导者。政府不要刻意创造产业集群,要避免创造产业集群导致的高成本、高风险和不同的地区追求相同的产业集群重点导致的重复建设。
(二)地方政府必须以现有的或者是新兴的集群为前提制定相应规划,集群规划的重点应放在为企业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适当引导集群的规模,增强集群总体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扩大集群的影响力。在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引进产业内极具竞争力的企业或一些公共机构、智囊团体,改善集群的结构。
(三)集群政策的目标应该是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规律,把握集群发展各阶段的特征、满足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对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促进产业集聚,通过对集聚产业的整合、调整从而延长产业链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9.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走向 篇九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今天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二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走向。
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国的叫法不尽相同,英国叫创意产业,美国叫娱乐业,欧洲叫文化产业,亚洲国家大多数叫文化产业,也有的叫文化创意产业,我国台湾叫创意产业。不管叫什么,文化产业在国际上都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陆也叫文化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指标的设计,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而开展的文化经营活动,包括产品和服务。现在我国的服务业与世界各国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世界服务业平均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5%左右,我国2010年好像是43%,发达国家服务业总产值已经占到60%到70%,美国超过70%。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最近国务院可能要出一个关于发展我国服务业的文件,大概涉及30多个部委,这个文件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列了进来。我国经济现在占国际经济总量的9.5%左右,但文化只占到4%,也就是说我国文化的发展和我国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的文化产业起步比较晚。我国文化长期以来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由国家控制、主导,只提事业不提产业,国家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情。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百废待兴,人民的衣食住行是主要的,文化产业的建设提不上议事日程,也就是国家经济的大盘子里钱花的差不多了,最后剩一点向文化口象征性地意思一下,以前文化一直不是国家的重点考虑的领域。
国家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始从边缘向舞台中心走来。但目前文化产业方面的法规建设、市场机制、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文化产业被正式提出来是在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2010年全国人大第一次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人大重点监督的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为主要目标,坚持两个效益,但是很多人提出一个问题,文化市场化只是文化部提出事业和产业两轮驱动,却从来没有提文化产业化。这个问题的社会关注程度是相当高的。
2009年国务院各个部委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方案中,就今后产业发展对国务院提出意见和建议。当时我们组织文化部系统的专家,起草了一个文化部关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建议。大家认为在今后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将会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发展速度。为什么呢?基于这样几点理由。
一是强劲的市场需求。从“十五”开始,其他产业门类大都是供大于求,但对文化产业来讲,供求失衡现象很严重,是求大于供的现象。原来衣食住行是一个主
要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不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人们对精神文化都有着共同的需求。如果按照西方国家文化方面的消费占家庭收入总支出的比例来看,我们的差距还太大。西方国家的家庭总支出的15%到18%是在文化方面,我们国家现在还在个位数。按照2008年的统计,2007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是6000多亿,我们测算了一下,如果按照西方国家15%到18%的比例,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应该是4万亿左右。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文化消费的需求会保持比较快速的发展;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专家认为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将会出现井喷。2010年我国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了,如果按照西方国家15%到18%的水平,我们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应该有5万亿才正常,但实际上我们只有1.1万亿,说明这块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二是现在科技和文化的结合趋势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传统的文化产业门类包括演艺、电影,但是我们今天坐在剧院看的电影和二十年以前在电影院里看的电影,其设施设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是人工成本占演出成本的主要部分,现在一台大型的演出,舞美、灯光、道具占了绝大部分的投资。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甚至社会制度的挑战是特别巨大的,同时也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现在围绕网络出现了网络电视、网络手机、网络电影、网络动漫等很多新的产业,这些业态的发展确实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现在腾讯最高市值超过了4000亿,腾讯从成立到现在也就是15年左右,它成为世界同类企业中的前三名。像盛大、完美时空等这样一些文化和科技结合的企业的发展超出了原来的运行规律,也突破了经济学上投入和产出的规律。再举一个小的例子,2005年我们提出来和中国移动围绕手机动漫开展一个活动。因为湖南省在动漫方面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当时我们和湖南省文化厅、中国移动联合举办了一个中国移动杯手机动漫大赛。这个大赛需要有技术支撑,湖南省就推出几个年轻人组成的一个小公司,他们原来是做软件的,当时都是20来岁。结果这个公司第四年就上市了,现在市值接近一百个亿,叫做拓维。这是传统的产业门类没有办法比的。新型的文化产业是文化和科技的结合,我坦率地讲,恐怕我们很难准确地预测十年后这一产业会发展到什么样。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给文化带来的挑战也是特别巨大的,不仅仅是产业方面的挑战,还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网络的发展,一方面为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被动和难题。现在出了问题光靠删,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更积极主动。
三是民营企业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传统的都是文化经营单位,我记得2001年的时候,我国文化市场的经营单位法律上还必须是全民所有制或者是集体所有制,这样才有资格从事文化产业活动,有一些个体的还得找一个单位挂靠,以说明自己是集体所有制的。但现在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80%左右都是民营产业社会资本。现在从文化部管理的范围来讲,所有的领域都向社会开放,只是对少数外资有所限制。文化产业发展这么快,民营企业虽不能说居功至伟,也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只靠国家来发展文化产业,不仅现在做不到,即使将来经济社会发展更快的时候,要想单靠国家的力量来解决十几亿人的文化消费、文化需求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有一些民营企业在完成了原始积累以后,开始更加注重提升企业形象、品质和知名度,或者为了产业结构调整,纷纷投资到文化领域。现在有很多拿着钱到文化领域来找项目的企业,而且投资都是亿元以上的。大家可能知道有一个做动漫的品牌叫做中南卡通,五年前去他们公司调研时,我问他们为什么想起来做动漫,因为他们原来是做房地产和电讯的,当时市场规模也是上百亿的企业,他们的吴总说其实想做这个事也是被逼的,这个企业在杭州萧山也算是大企业了,但是年终要搞一个总结活动都很困难。后来有人建议,从每年两个亿的广告费中拿出20%—30%做一个文化项目,这样会提升公司的品牌效应。后来他们琢磨了半天,每年拿出两千万投资动漫,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三年投资六千万没有见任何动静,但他们咬牙坚持,第四年终于有了一点名堂,第五年市场已经很火了,现在成了中国动漫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企业。
从总的趋势来讲,民营企业对文化产业的关注程度和投入力度会越来越大。从产业门类来讲,他们形容文化产业是中国正在被开垦的处女地。
四是我国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原来我们说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现在有的学者提出来是七千年,甚至八千年,最近新出土的文物把我国的文明史又向前推进了两到三千年。这些文化资源如果不被利用,可能就是一个死的资源,一旦被利用起来,产生的效益是相当巨大的。现在资源不仅仅局限在国内,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上的资源也可以开发出来。所以,在文化资源上,我国比任何国家都有优势。现在有一些项目的开发人员开发的还是很不错的。
五是现在各地地方党委和政府很重视文化产业。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地方政府已经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自觉变成自觉。原来像文化厅、文化局都是弱势部门,有人形容原文化部的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同志是一个丐帮帮主,过去他经常到这个省或那个省请求支持经费。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统计了一下,最近这三年省委书记和省长直接到文化部门来调研的有16个。这说明领导对文化的认识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自觉变成自觉,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为什么说现在文化从边缘慢慢走向舞台中央。我们统计了一下,现在全国有18个省专门做了文化或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题规划,这些地方的主要负责同志在谈发展时,经常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阐述。正因为有了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有了包括土地利用、税收、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各种基金等方面的支持,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政策环境。
下面我想着重介绍一下文化部和北京市近几年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战略合作情况。
近年来,北京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最近几年,全国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在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是空前的。在这以前,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文化特别是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已经是一种自觉了。北京对于所辖区在规划上进行功能界定,我认为这是特别有必要的。平谷、石景山把娱乐、游戏作为重点,四大城区主要是演艺、娱乐,怀柔、通州是影视、艺术。北京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除了领导重视以外,还保持头脑清醒,在规划时做得很科学,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这点应该是全国学习和借鉴的。之所以这么肯定北京的这些做法,因为现在在文化产业这方面有点“大干快上”、“一哄而起”的势头,特别是有些地方政府积极性虽然很高,但盲目投资的现象特别严重。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绩是很突出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刚刚统计的结果,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是围绕文化的核心内容展开统计,到2011,全国只有北京市的文化产业达到了支柱性产业的标准,也就是北京市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5.6%。按照以前的标准统计,全国有北京、上海、湖南、云南和广东这五个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了5%。
2004年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较快的一个板块。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提高。2004年到2008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增长23.3%,2008年到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年均增长24.2%,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12.6%近一倍。
近三年,文化部和北京市的合作也特别具体,比如在平谷、石景山搞动漫嘉年华、中国动漫娱乐城两个项目。天津有一个国家动漫综合示范园区,现在已经投入运营了。天津市政府投资了45个亿,现在天津市运行的情况比我们的预期要好的多,我们已经要求在园区内的企业必须要达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要把北京建成为世界城市,如果没有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是说不过去的,不能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就自然而然成为世界城市了,世界城市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影响力。文化部和北京市很多战略合作,而且现在北京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上在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走向
根据文化部的职能,今后几年文化部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来文化部、中宣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制订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来文化部自己还发了几个文件,但这只是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个政策的框架,距离体系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归纳了一下,关于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如果比较完善的话,应该包括土地、金融、财政、税收等20多项具体政策。
我们现在正在搞文化产业的北京计划。我认为将来这方面的政策可能是要区分不同情况的,至少要分为这样三类,不可能一个政策解决全国的问题。一是经济发达的地方,我们对文化产业要更加关注其内容,把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发展的重点;二是中部地区,加快出台各项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三是西部地区,我们还要培育市场,鼓励文化消费,使文化产业逐步扎实地成长起来。
最近我们正在和发改委的西部司在商谈,想出台一个关于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把发展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纳入到开发西部的所有优惠政策上面去。我们最近也在做演艺业的政策,包括继续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现在对于动漫的支持力度还是挺大的。尽管我们现在是动漫第一产量大国,但我们的质量还无法和国外抗衡。我们以动漫产业政策作为试点,这几年的成效还是很明显的。2003年,我们梳理了一下将来国家应该优先发展哪些产业,然后给国务院写了一个报告,把动漫产业纳入到国家的发展当中。后来我们连续组织了三篇报告给中央,其中一篇是欧洲动漫游戏产业发展以及趋势。2003年我看了一个资料,当年全世界游戏产业增加值是6700亿美金,中国那时候基本是零的状态。另一篇是日本动漫产业及其影响,还有一篇是中日韩三国动漫游戏产业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和他们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这几篇报告引起了中央和国务院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国务院分管文化的领导为组长的调研组,从动漫入手在国内外进行调研,2006年出台了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总共列了28条,特别详细。这几年围绕着动漫产业,包括企业认定、税收减免、动漫产业专项资金、财政支持等一系列的政策都出来了。我们在考虑产业政策体系的时候,就想一个产业一个产业的做,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才能够基本上搭建起来,这是文化部的主要任务。二是不断优化市场环境。
坦率地讲,尽管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但现在我们中国文化市场的环境仍然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1993年我参加中美知识产权谈判,谈了三年,我们简直是受尽了屈辱。谈判一开始,美国人就说一些中国工厂生产盗版商品,工厂在哪个地方,联系人是谁,生产了什么产品。下一次谈判上来就说上次说的情况你们怎么解决的,有什么进展,然后又列出一堆盗版厂商,弄的我们确确实实很被动、很狼狈。
在中国加入WTO的谈判中,围绕着文化市场准入问题,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谈判的进展一直都很艰难,谈得特别僵。当年谈判最后的一个堡垒就是文化,我们宣传口坚持不做承诺,特别是在市场准入这个方面,十年前,美国的谈判团长说,如果中国不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如果不做承诺,美国不会同意中国加入WTO的。后来发生了“9·11”事件,美国希望尽快完成谈判,后来再谈的时候,我们不仅守住了底线,而且我们原来承诺的比如文化领域的合资合作,也把合资划掉了,只允许合作。这样就谈下来了。
知识产权的问题,我们一直是很被动的,到了现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一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去年美国起诉我们,我们也败诉了。坦率地讲,我们国家对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是相当重视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国务院组成了10多个部委的联席会议。文化部市场司每年60%的力量都在打击影像制品的盗版。但效果真是不明显,特别是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新的挑战更难、更大。
现在我们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已经大大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连一些被百姓认为高高在上的、像神一样的专家学者都没有底线了。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不仅是国外在向我们施压,实际上为了我们自己将来的发展也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这次文化体制改革,把市场监管的几个职责部门也都归到文化部了,社会问题要靠文化部市场稽查,文化执法难度也是很大的。
三是采取项目带动的战略。
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人才培养需要带有示范性、引导性的品牌,文化部这几年想通过一些大的项目设计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不是文化部要办企业,也不是文化部要办活动,更不是文化部为了谋利益。
我们最近和发改委谈了几次,有些被发改委写入到国务院的文件中,有些还在努力当中。比如说特殊文化产业群,我们原来设想国家拿出来一部分政策优惠和财政支持,我们把各地的有特点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从内容提升、示范效应方面再给强化一下,使其起到带动和引导的作用。包括刚才谈到的北京、天津的这些项目,我们想通过这些项目使企业聚集,提升品质,通过这些项目培养一批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比较好的人才支撑、市场支撑、政策支撑。我们原来都是搞事业的,现在文化人要搞产业,而且发展速度这么快,只靠学校里面培养是不现实的。现在发展起来的比较大的龙头企业的领军人物,哪一个是从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练出来的。我们现在和全国的一些大学在建立文化产业学院、动漫学院,从基础开始培养。我们搞了一个人才培养的计划,就想通过项目带动,使各个方面的人才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的需要。但这个工作要想短期见到效益,也是很困难的。
10.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篇十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我国的文化产业总体上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完善文化产业政策”。2002年,十六大以政治决议方式作出了“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2006年,我国发表了第一个《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了“要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2009年是我国文化产业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国务院继颁布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后又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之后,《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密集出台。2010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文化产业发展予以了空前重视,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国家发展战略和文化产业政策引导下,我国掀起了文化产业发展热潮。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京津地区文化产业领跑全国,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湖南、浙江等省市以及深圳、长沙、杭州、南京、北京海淀区、西安曲江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区文化产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各地根据资源禀赋特点,确立了各具特色的目标定位。深圳的目标定位是在未来30年内,将深圳建设成为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两城一都一中心”(即智慧之城、关爱
之城、设计之都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使深圳城市文化软实力达到国际先进城市水平。
北京的目标定位是在未来5—10年间,将北京市发展成为全国的“七大中心”(即文化演出中心、出版发行中心、版权贸易中心、影视节目制作和教育中心、动漫和互联网游戏研发中心、文化会展中心和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南京是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杭州是建设游戏之都。上海市的目标定位是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围绕全球“设计之都”建设,推动以“大设计”产业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文化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53.7%。
二、部分省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措施
(一)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较大,设立了资金规模较大的文化产业扶持资金
北京市每年安排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另分3年投入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山东省创资10亿元文化投资基金;杭州市每年投入1.52亿元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深圳市每年3亿元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7000万元动漫游戏专项资金;重庆市高新区每年1亿元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二)根据国家政策,结合自身特点,出台实施细则,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扶持力度
西安市曲江新区对新注册影视企业,自取得营业收入之日起,一至二年按营业额的5%或3%、三至五年按营业额的3%或1.8%给予财政补贴。对新注册的会展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自注册之日起5年内,按照营业额的5.5%给予财政补贴。而浦东新区外高桥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入驻企业目前最多只可享受3%的财政补贴。
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内新办文化创意企业,可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自获利起2年内免征,2年后减按15%税率征收。
(三)加大文化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并在财税、购房、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予以扶持
湖南提出“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崭新理念,提出要培育100名文化湘军代表人物、10名文化湘军领军人物。深圳提出建设文化人才高地,设立文化人才市长奖。天津滨海新区提出创建“人才特区”,到2020年,引进培养200名左右文化产业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500名左右文化产业高端专门人才。上海在“十二五”期间,也有意吸引100个文化领军人物和创业团队。最近,上海周边城市如宁波、昆山等地举行文化产业发展月活动,纷纷来上海招兵买马,昆山更是开出了“3个100”诱人条件(即对领军人物提供100万元住房补贴、100平方米办公用房免3年租金、100万元创业基金),市委市府主要领导还亲自与文化领军人物会面,洽谈引进事宜,让原本已在浦东的文化人才动心并萌发去意。
西安曲江新区对引进高端文化人才参照其当工资性收入个人所得税缴纳金额的40%予以奖励,最高可达50万元。
杭州市规定对动漫游戏方面急需引进的特殊人才,凡符合购买专项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条件的,可优先购买经济适用
住房,并在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深圳市规定凡在动漫游戏企业任职2年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入户指标。设立卡通动画、影视后期制作、电脑美工等职业技能鉴定,通过中级以上职业技能鉴定并符合市外招调员工条件的,可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申请入户。
(四)对文化企业投融资予以特别扶持,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
杭州市规定扶持和引导担保机构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对年日均担保额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每年按其年日均担保额的1%给予补助,对单家担保机构的最高年补助金额不超过该担保机构实收资本的10%,最高金额可达300万元。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业务试点。
重庆市规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创意企业的信贷支持。对创意企业为发展创意产业向银行借贷资金的,按照贷款利息给予100%的贷款贴息补贴。同时对下岗失业人员、征地农转非人员、退役士兵、应届高校毕业生、归国留学生创办创意小企业,自工商部门核准经营之日起,3年内免收注册登记费、验照费、经济合同鉴证费、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税务登记工本费等费用。对留学归国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以技术入股或投资形式,独资、合资、合作创办的创意企业,在场地、资金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五)针对文化产业项目,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效率,为文化产品出口提供保障。
重庆市规定简化工商登记程序。民营资本投资兴办文化企业,除法律法规禁止或需前置许可审批的项目外,实行不
限制经营范围、由企业自行申报的登记制。创办民营科技型文化企业、创意文化企业和由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创办的文化企业,其经营范围涉及前置许可审批项目的,可试行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分离的登记管理制度,由工商部门先行颁发营业执照,确认其主体资格,企业在一年内取得相关批准文件或许可证后,工商部门再核准变更其经营范围,确认其经营资格。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推荐阅读:
生物医学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07-20
我国废有色金属拆解利用再生产业发展现状11-09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8-20
我国小水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05
浅析我国国际货运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1-20
我国跆拳道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07-22
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林业发展趋势论文09-16
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07-21
2018年我国塑料薄膜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图文分析报告09-11
关于大力发展我国橡胶产业的提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