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试卷分析

2024-08-22

数学学科试卷分析(精选8篇)

1.数学学科试卷分析 篇一

八年级第二次月考数学科试卷分析

第二学期

一、试卷特点:

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学科的特点,注重知识的整合,加强学生对“双基”的训练,也着眼于考查学生的思想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本试卷分为三种题型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其中

(一)选择题14道,本大题满分共42分,每小题3分;

(二)填空题4道,本大题满分共16分,每小题4分;

(三)解答题6道,本大题满分62分。

三、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全年级总人数:656人,实考总人数:619人,缺考人数:37人,最高分:116分,最低分:3分,平均分:48分,及格率:26%,优秀率:8%。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在答选择题得分较高,其中第1、2、3、5、6、8、9、10、11、13小题得分最多约85%;而失分最多的题是第4、7、12、14小题,约75%;从学生答选择题情况来看,说明学生对概念、性质及一些简单的运算等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

(2)、学生在答填空题得分约65%,其中,第15、16、17小题得分最多,约75%,而第18小题空白答错失分较多,约75%;从学生答填空题情况来看,说明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3)、学生在答解答题得分约75%,其中第19题第①小题得分约70%,第②小题得分约40%;第20题第①小题得分约75%,第②小题得分约70%,第③小题学生得分约60%;第21题第①小题学生得分较多约70%,第②小题学生得分约50%,第③小题学生得分约45%;第22题学生答题得分约60%,第23题第①小题学生得分较多约65%,第②小题学生答错空白失分较多约75%;第24题第①小题学生得分较多约35%,第②小题学生答错空白失分较多约65%,第③小题答错空白失分较严重。从学生答解答题情况来看,说明学生对“双基”的知识巩固不牢,学生的运算几何推理和分析论证能力差,学生运用知识深化巩固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差。

五、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从这次月考情况来分析,学生运用知识深化巩固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的运算等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总体上说明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与现学的知识掌握理解不能有机的整合。虽然学生在学习上有些进步,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要加大学习力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的加强与深化,加强学生的几何推理和分析论证能力学生培养,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几何推理和分析论证能力的培养有待于提高加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数学学科试卷分析 篇二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重要意义

(一) 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中, 教师往往是以讲授为主.目前, 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 新旧知识更替速度加快, 教师要想不落伍, 紧跟时代发展, 就应该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学习资料, 组织学生亲自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 有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 使学生实现从“听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 比如, 利用几何画板, 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与结构关系.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新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充分利用资料进行学习, 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学习, 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这种学习方式, 是充分建立在学生自主基础之上的, 是学生探索与合作精神的结果,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在方式与方法上进行积累.

(三) 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空间

传统教学中, 教师占用了课堂大量时间, 学生没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提高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速度, 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并且减少了教师在教学环节上时间的浪费,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考与练习的时间, 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 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鼓励学生去思考问题, 主动探索,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表明, 兴趣对于一个人的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了兴趣, 才乐于接触某一事物, 才具有自发参与某项活动的倾向, 这对于进行自主学习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它可以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解说、鲜艳的图片、动感的影像资料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样可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兴奋起来, 从而产生主动研究的愿望, 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 过度依靠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主要依靠多媒体课件进行的活动.多媒体课件是集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为一体, 它的引入极大地改变了数学教学的传统方式.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教学过程中, 过度的依赖多媒体教学, 容易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使用多媒体, 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件的画面上, 反而忽视了教学内容, 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应该要把握好度,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作用.

(二) 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用性差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更多的考虑课件的精美, 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课件的内容会有大量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影像资料, 看起来课件做的确实很美观, 但是却一点都不实用, 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 所添加的内容要尽可能贴近教学的实际内容, 选择简洁的画面, 进行优秀的讲解, 根据教学的特点,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针对不同的教学思路, 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过程, 表现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 没能做到“以人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习和使用电脑的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就算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每名学生也存在着掌握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 给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带来一定的困难.面对学生的差异, 教师必须要具有“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学生为出发点, 充分尊重每名学生, 鼓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学习, 使每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与扩展.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对策

(一) 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理解, 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 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为使学生具有更广阔的数学基础知识, 应该与教学内容之间进行有效的整合, 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目前, 学生使用的数学教材虽然已经经过了多次修订, 但是其中还是有些内容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习惯.因此, 作为教师, 虽然我们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改变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但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更好的办法去弥补其不足.因此, 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贴近生活和现代技术.

(二)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其中, 信息处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基于网络的中学数学课程教学, 所选择的直接学习素材可以是数学问题, 而且这些学习素材都附带一定的情景或背景, 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 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 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 最后归纳、综合, 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 而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

(三)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数学学科试卷分析 篇三

关键词 整体评价 试卷剖析 复习方向

一、数学试卷的整体评价

今年江苏高考数学命题很好地体现了“依纲据本”的思想,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全卷的难度、区分度把握得比较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素质,同时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力度,本试卷知识覆盖面宽,体现了考纲的要求,试题结构、品种与往年基本一致。今年的试卷还出现了很多“创新题”,体现了对考生数学能力的要求,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对我们搞好下一阶段数学复习工作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数学试卷剖析

(一)填空题部分。

学生错误比较多地集中在第10,11,12,13,14小题上。其中第10小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象、数形结合思想,学生主要是未能理解线段P1P2的长即为sinx的值,且其中的x满足6cosx=5tanx,解得sinx=2/3。即P1P2的长为2/3。第11小题是分段函数的单调性。学生对于分断函数的性质掌握不好,审题也不够仔细,不能把题目所给的条件综合运用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第12小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等价转化思想。从考得结果看学生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尚不到位。第13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的正、余弦定理知识的应用,等价转化思想,一题多解。其实只要考虑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对于角A、B和边a、b具有轮换性即可。第14小题主要考查函数中的建模应用,等价转化思想。

(二)解答题部分。

15题是考查中点坐标公式、两点间距离公式、向量的数量积等,学生主要在于对中点坐标公式理解出错,基本功不够扎实。16题是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总体来看学生做得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对线面垂直的条件写不全;2.对立体几何中的计算问题未能遵循“作”、“证”、“ 求”三步骤来进行,而是直接给出计算结果导致失分。17题是本题主要考查解三角形的知识、两角差的正切及不等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索性能力。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对应用题的畏惧心理;2.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能差;3.应用问题的解题格式不规范。18题主要本题主要考查求曲线的方程方法、直线方程、解方程组等。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1.学生运算能力仍然是老大难的问题;2.平面几何知识解题的意思太弱。19题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恒成立问题。20题学生得分较差主要是能力不够。本题主要考查了本题主要考查新定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分类讨论思想。尽管如此,老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增强信心,立足得分,而不应该采取放弃的态度。总体来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方面:1.概念理解不深刻;2.公式记忆不正确;3.计算错误率高;4.分析信息的能力较差;5.接受新概念的速度较慢;6.对抽象函数的性质掌握不到位。教师方面:1.教师的概念复习、巩固不到位;2.基本问题讲解与规范不到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

(三)加试题部分。

学生错误比较多地集中在22,23上。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基本知识,考查探究能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画x出分不列。23题本题主要考查推理证明能力。数学归纳法的格式乱写。

三、针对今年高考数学试卷考查内容,我们今后的复习方向

(一)加强概念教学,夯实基础加强概念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人人会说;夯实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人人都懂,但真正做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瞻前顾后,盲目攀比,生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一点,希各备课组认真加以讨论,并切实落到实处。

(二)强化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弄清涉及到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思路?运用哪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是什么?可能出现的典型错误是什么?有没有其它方法?谁的方法更适合我们?等等。对于每个例题,如果我们都能这样做,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精讲精练,提高基本技能和运算能力 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光讲少练,光练少讲,或者大搞题海战都是不可取的,这几年的高考试卷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次期中考试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运算能力都很差,我们虽然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但基本的方法和技巧还是需要的,而且通过训练是能够让学生掌握的。运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早一夕的,但必须要努力培养的,学生考试成绩不高,很大程度上都与运算能力不强有关。

4.数学学科试卷分析 篇四

一、考试目标

1.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和高中数学知识。具有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和高中课程中的数学知识。

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续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及其运算、矩阵与变换等内容及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是指《课标》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全部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其内容要求是:理解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2.课程知识

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了解《课标》各模块知识编排的特点。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3.教学知识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中公辽宁教师考试http://ln.zgjsks.com/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4.教学技能(1)教学设计

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学习经验,准确把握所教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

能够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正确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应用与创新意识。

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2)教学实施

能创设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猜想和合作交流。

能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能结合具体数学教学情境,正确处理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3)教学评价

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恰当地评价。

能对教师数学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能够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三、试卷结构

模 块

比 例

题 型 单项选择题

学科知识

41%

简答题 解答题 单项选择题

课程知识

23%

简答题 解答题

中公辽宁教师考试http://ln.zgjsks.com/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单项选择题

教学知识

10%

简答题 案例分析题

教学技能

26%

教学设计题

单项选择题 : 约27% 合 计

100%

非选择题 : 约73%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函数 在 上是

A.单调增函数 B.单调减函数 C.上凸函数 D.下凸函数

(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一种常见的小结方式是:结合板书内容梳理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思路,同时提醒学生课下复习其中的要点。这种小结方式的作用在于

A.升华情感,引起共鸣 B.点评议论,提高认识 C.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D.总结回顾,强化记忆(3)在高等代数中,有一种线性变换叫做正交变换,即不改变任意两点距离的变换。下列变换中不是正交变换的是

A.平移变换 B.旋转变换 C.反射变换 D.相似变换 2.简答题

(1)根据下图编一道函数的应用问题

(2)一位教师讲了一堂公开课《函数》,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讲出了函数概念的本质,但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提问方面。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请结合自己对《函数》的教学设想来谈)? 3.解答题 已知0 <

,试证:

4.论述题

在必修模块中,将平面解析几何内容放在函数与立体几何之后,对这种安排谈谈你的看法。

5.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两个对于

不等式的教学活动设计,然后回答问题。

中公辽宁教师考试http://ln.zgjsks.com/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设计1:

活动(1)让学生分别取a,b为具体数值,检验该不等式是否成立。活动(2)讨论:讨论(1):三个图形的关系:

的几何意义。

讨论(2):该不等式何时等号成立,何时不等号成立? 活动(3)不等式的严格证明

讨论(3):若有三个数:a>0,b>0,c>0,是否会有一个什么相应的不等式? 设计2: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学生分组展示,讨论。请回答如下问题:

(1)分析设计1的教学设计意图。

(2)结合本案例分析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简述教学 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3)对比分析两个教学设计的理念。6.教学设计题

就高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中的函数概念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将提供教材内容)。

5.数学学科试卷分析 篇五

一、学情分析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到科学品德课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正逐渐的进入到社会科学探究之中,为解开未知的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检测目标以及试题情况

从《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出发,对学生的科学、品德与社会学习质量情况进行了检测。试图了解学生在综合课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知识水平、社会常识能力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水平;同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状况。通过检测,也试图了解到教师的教学质量情况。通过此形式,查找问题与不足,为改变今后的综合科目教学提供一些借鉴经验和教学策略,以便把科学课的教学效益提升落到实处,真正体现培养小学生素养这一科学课程宗旨。

本次检测卷主要是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去设计问卷的内容,尽量用各种的形式和方法去涵盖我们想要发现的一些问题。《科学》部分分为六大题,有连线题、填空题、填图题、判断题、问答题等,《品德与社会》部分有选择填空、连线、填空、分析说明等,题型丰富,便于学生解答,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本学期学的知识点分别穿插在这些题型当中,检测的内容比较全面,到位。

从题的形式上来看,灵活多样。如:填空,将枯燥的问答变成简单的填字,学生比较感兴趣,有利于记忆的调动,有趣。选择题,占得分数较多,但是有答案可选,降低了难度。使学生能够权衡做答。连线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识的了解。还有判断题也是这样,非常灵活轻巧。

三、学生答卷总体情况

通过本次检测发现,学生的总体发挥不算理想,不能够将本学期的知识点尽数掌握,综合运用力不好。说明学生在科学概念、社会常识以及学习能力方面虽有了很大进步,但大部分的学生,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能力等跟语数学课相比,都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质量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严重缺乏生活经验。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只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知识的来源渠道,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没有去关注身边的一些事情和现象,把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动向以及我们地球人所关注的问题,与他们无关,这是与新的课程观不相适应的。学生的学习应该以生活为基础,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基石,但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太少,他们的学习就有一定的压力。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的生活环境是那样的单调,没有时间、机会和条件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只能局限在自己家里,全校有五分之三左右孩子的家长在外打工,这些因素对孩子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另外,三年级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缺少系统的训练,如,很多孩子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还有一部分学生自律性不强,甚至有的学生影响同伴的学习。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后教学工作中应该狠抓、努力提高的地方。

六、应对举措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样学以致用,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的内驱力,使自己从内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事倍功半。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多运用一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知识点多而杂的情况,可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并注意及时检查识记情况。

3、作为科任教师更要把学生的育人放在第一位,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些问题,蹲下来看学生,教与学的一些矛盾就变得少了,或者容易解决了,我们所期待的教学、教育的效果就会显而易见。

6.高三二模化学科试卷质量分析 篇六

本套试题注重基础,考查高中化学的学科主干知识(除杂、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的判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律、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推断、Ksp的计算、氨气的制备及还原性、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有机推断等),难度适中。此次模考学生答卷的总体情况比市一模考试情况要好一些,基础题答题的准确率较高,具体分析如下:

第26题:满分15分,平均得分为8分左右,学生答卷存在主要问题有:

1、离子方程式不会书写,写出来的不进行配平;

2、FeCl3晶体从溶液中的分离操作不会。

3、Ksp的计算不会。

4、FeCl3的百分含量计算失分较多。

第27题:主要考查氨气的性质实验,满分15分,平均得分7分左右,得满分的学生较多。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少数学生不会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审题不仔细所致;

2、电子微粒写得不全;

3、检验一氧化氮气体的方法不会;

4、氧化铜与氨气生成铜、氮气、水的方程式写出不会配平的人也为数不少。

第28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盖斯定律,燃料电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满分15分,平均得分为8分左右。主要存在问题是:

1、依据K求a出错较多。

2、一氧化碳的电极方程式书写错误多。

第36、37、38题为选做题,选“有机化学基础”的学生居多,个别人选了“化学技术”或者“物质结构”试题。满分15分,平均得分7分左右。36题答卷中存在问题有:

1、苯环上取代基位置出错多,原因是审题不仔细。

2、官能团的名称书写错误率较高。

3、有机物原子连接有误如CH3COOH错为CH3OOC。

7.基于语文“学科本位”的试卷命制 篇七

当前的教育教学中, 考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但对于考试, 社会舆论意见纷纷, 莫衷一是, 其中又以语文学科为争论之焦点。关于语文考试, 人们针对的主要是目前的考试形式和试卷试题, 而尤其是对后者的质疑。综合各方说法,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试卷材料内涵的缺失

有些试卷选材过于随意, 枯燥、乏味、僵化, 没能承载语文学科本身的内在特性。从试卷材料的语言表达上看, 缺乏语言运用的典范性, 或者语言表达不够简练, 或者语言类型不够丰富, 或者选文语言不够雅致, 甚至题干表述有毛病。从试卷材料的人文思想上看, 缺乏适合学生阅读的深厚意蕴, 或者浅薄得淡如开水, 或者偏离了学生的阅读范畴, 或者背离了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试卷材料的现代意味来看, 则缺乏与时俱进的新风气, 犹如固守在一个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的密室,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语言、思想、时代三者共同支起语文试卷的内涵品质, 缺失任意一角, 都不能展现美丽的风采。

(二) 解剖式命题的误区

有些语文试题没能引导学生欣赏作品, 而是用一把手术刀将文章进行肢解, 试题设置过于具细, 过于概念化、模式化, 即使文章作者本人也不知如何解答。媒体曾报道, 作家王蒙数次做中学语文标准化试卷, 成绩最好的一次也只有60分。还有一些作家甚至说写文章的意图与命题者的想法完全不一致, 2010年6月某报就报道著名作家熊召政和张晓风不认同高考、中考选用自己文章编写试题的答案。没有把握各类文体的特点、没有研究语文教学的特点、没有从语文的特性考虑命题, 这必然会违背作者的初衷、偏离鉴赏的方向。此外, “解剖式命题”所导致答案的唯一性, 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 影响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三) 试题设置的无序化

有些试卷命题缺乏整体的规划, 或者没有涵盖阶段学习的知识点, 或者同一知识点重复考查;有些试题不具有考查的典型性, 有些还会有科学性错误;有些试题没有体现教学的内容, 有些则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还有难度、梯度的不合理设置。这些让试卷显出无序的状态, 即使在一些局部的大题上, 如现代文阅读, 也没有体现试题设置源于阅读规律的理念, 有些阅读题的设置没有从引导学生完成作品欣赏的角度考虑, 设题的颠三倒四致使考生思维的杂乱无章。

试卷命制的这三方面问题, 终致社会上产生一种误解:语文试卷无法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继而又产生另一种说法:语文教学与语文考试相互割离, 缺乏互通。果真如此, 那我们的语文考试不是显得极为荒诞?以下笔者尝试从语文学科本位出发, 从“选材原则”和“拟题标准”两方面来探讨试卷命制的问题。

二、语文学科本位下的选材原则

命制一份试卷, 就好比写一篇文章, 既要有语言方面的要求, 又要有思想方面的指引, 还需要时代跃动的脉搏。语言、思想、时代“三位”合一, 让试卷呈现和谐的整体风貌, 透露高贵的典雅气质, 引发一种生命的律动。以此为标准选材而命制的试卷, 才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 从而给学生以语文学习的范本, 使之感悟汉语之美, 达到为“立言”而“立人”的语文教育任务。

(一) 语文性

这里的“语文性”, 我们可以先从“语言文字”角度来理解。语文教材的选文要考虑语言文字的典范性, 语文试卷中的选材也同样应深思熟虑, 尽量为学生起到语言表达的示范。即使是一些语言运用类型的试题, 在选材时也要精益求精。比如下面的这道语言连贯题: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 生就了一副怪脾气。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下, 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 古往今来, 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追捧。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 不慕虚华, 更有君子气。

(1) 这花, 如秋叶般静美, 不慌不忙, 从从容容绽放。

(2) 放眼望去, 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 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3) 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 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 开出甜蜜淡雅的花。

(4) 白色的花瓣, 黄色的花蕊, 你挨我, 我挨你, 层层缀满枝头。

这一材料从文段用语看, 精练典雅;从材料修辞看, 生动传神;从文段叙述看, 节奏成韵;而叙述的内容与语言形式和谐统一, 透出一种令人仰慕的君子风度。学生读此文字, 会切实感受汉语的韵味, 惊叹母语的魅力。

通常所说的“语文性”, 又不单单指“语言文字”。在课堂教学时, 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 自觉培养起对如何遣词造句、如何正确表达、如何谋篇布局进行关注的意识。命题材料体现“语文性”的特点, 也是对平时语文教学的一种指引和延续。朱光潜在《谈文学》中说:“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 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辞藻, 存心装饰的文章甚至使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 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写出来的完全一致, 不含糊, 也不夸张, 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朱先生所强调的就是这样一种“语文”的特性。基于此, 选择充分体现“语文性”的优质命题材料, 并从“语文学科本位”进行题目拟定, 既能体现指导教师正确的语文教学, 也能有效考查学生真实的语文能力。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综合考查学生能力的试卷, 这样典范的语言材料还应兼顾各种语体, 除了文学性语言材料, 也要有实用类语言材料, 并体现相关语言类型的特点, 如说明性语言材料要体现准确性特点, 议论性语言材料要体现严密性特点。有些典范试题, 单一道考查学生词语辨析能力题目的四个选项, 就包含有记叙、描写、议论和说明等不同文体的语言形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必须把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放在最根本的位置。我们选择的命题材料, 应该能够很好地承载这一特殊的“语文”使命:示范祖国语言文字、强化学生语文意识、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二) 思想性

语文教学旨在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此必不能忽视与之相关的人文思想;而只有重视人文思想, 语文才会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将人文思想渗透在学习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 人文与语文相互融合, 并凸显“语文”学科本位。这样的教学思想, 即使是在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教师设置的语文测试题中, 也应坚持贯彻。身为大学著名教授的语文教育专家钱理群对此有深刻的体悟, 钱先生说,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即使是语言文字的训练, 也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味语言的气韵, 内在的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精神”。

大凡高质量的试题, 都会处处散发人文思想的光芒。2010年杭州市高中招生语文试卷, 所选试题材料大都来自生活、关乎人生, 如散文阅读《父亲是一条鱼》, 以家庭生活中的亲情为主题, 切合学生生活, 散发出的“深沉父爱”弥漫学生的心灵空间。试卷大板块的阅读选材如此, 一些小题的选材也不能忽视思想性的渗透。2009年某市试卷的句子仿写题就是这方面的“样本”:

母爱如细流, 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牵手, 一声声叮咛, 母亲的呵护似摇篮般的安适;, , 。人生拥有母爱的伴随, 一路洒满温暖的阳光。

很多“句子仿写”试题材料都会陷入形式较为优美而话题过于抽象、学生仿句空洞的泥淖。上面这道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极易忽略的“母爱”, 生生有切身体验, 人人有深刻感悟, 同时体现考查能力的综合性, 并不失句子形式的“容颜”:人文思想的渗透蕴于语言文字、句式运用的训练中。

(三) 时代性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人”是社会的人, 只有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才能体现生命的真正意义。有命题专家说, 鲜活的试题材料, 有让人“活在当下”的感觉。综观全国各地中考试题, 几乎每年都有其自身的标志性事件, 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等。试卷命制的选材要扣住时代的脉搏, 关注时代的焦点, 彰显时代的观念, 渗透时代的教育。试卷命制体现时代特征, 考生直面现实问题, 并尝试用知识探讨社会生活的若干方面, 这也是语文教学意义、价值的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 语言文字是在现实运用之中历久弥新的。不扎根于现实的土壤, 语言文字就会丧失生命力。语文学科这个特点, 决定了语文更须与时俱进。语文试卷命制所要追寻的, 是“语文的传统规律”与“现实运用科学”结合的考查路径。例如2010年杭州市高中招生试题第9题, 要求学生概括一篇关于“杭州对新开工建筑工地围墙进行文化美化”的新闻。该题引导学生关注地域文化, 关心品质生活, 凸显了时代意义, 同时又扎实考查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在语文学科逐步发展的今天, 我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 语文性是试卷命制中应该首要考虑的;为达到“立言”以“立人”的语文教学目的, 人文思想性通过试题材料的渗透是必要的;而时代性的体现, 则利于把学生塑造成一代合格的现代公民。

三、语文学科本位下的拟题标准

素材的选择关乎试卷的内涵, 题目的拟作决定试题的品位。试卷的选材要立足语文学科本位, 试题的拟制则要体现语文学科特性。

(一) 科学性

在语文学科领域内, 科学性是必要的元素。某出版社出版八年级课本选有科普文《落日的幻觉》, 文章起头就说:“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 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而对日落, 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果真如此吗?殊不知该课本附录、收录的十首古诗写落日的就有三首。这是缺乏文学修养导致的科学性常识错误。在试卷命制中, 我们往往会发现类似的例子。还有些命题者因对试题材料的偏解、曲解、误解而贻笑大方。比如某地中考卷选用了王安石的《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后面的题目要求学生理解诗人的心情。然而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却与作者的真实心情风牛马不相及。其实, 该诗表达的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 日游钟山时的寂寞、不平之气。命题者的无知让人无可奈何, 而该题在如此重要的考试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挽回。

当然, 语文学科也是文学的学科, 不能用僵硬泛滥、冷漠无情的“科学主义”观点来看待。比如同为课文的《夏感》, 作者梁衡在结尾说:“遗憾的是, 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 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若用科学主义的思想方法, 这也是幼稚可笑的, 因为文学史上写夏的诗歌也不少;不过, 联系“联产承包责任制带给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一时代背景、作者身为党的喉舌的记者身份以及流在血液里的中国传统文人情绪来考虑, 就是如同“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的文学问题了。所以, 在试卷命制特别是文学作品阅读的试题拟作中, 要极力警惕命题者自身缺失文学素养的所谓“科学”解读。我们既要考虑作品本身的多义特征, 也要推崇文本的合理理解。

对科学性的关注也不能忽视一些小题目、小细节:考错别字要注意“两可”现象, 如“莫名其妙”也可写做“莫明其妙”;考文言词汇要反复斟酌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等等。此外, 题干编制不能产生歧义, 题目指向与构建的答案要保持一致。

语文教学的“大厦”没有科学性这个“支点”, 定会倾塌;试卷命制有科学性作支撑, 才能充分体现语文的学科本位, 以起到有效检测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 典型性

试卷题目设置的典型性依存于语文的学科特点。借助于试卷题目, 要能科学有效地检测相应阶段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 这才叫典型。

语文知识积累和语言运用试题的设置要典型。在语文教学中, 要求学生积累的知识必须能够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意义, 或者是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或者是为其充实精神的空间, 或者是为其指明生活的方向, 等等。有些教师教学《范进中举》, 投影出示二十几个词语要求学生掌握读音及词义。然而, 由于其中大多是地方方言以及现已弃用的词语, 要求学生词语积累的良好愿望与其实际效用相去甚远。这种现象在检测试卷中也有反映, 比如:“《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创作的小品。”答案是“游记”。不知所云的试题, 确实让人忍俊不禁。因此, 在试卷命制中, 考查学生的词语运用要选择那些常见常用的, 考查学生的文学知识要选择那些能为其今后阅读提供指向的, 考查学生的标点符号要选择那些多用而典型的, 考查学生的古诗积累要选择那些具有生命活力的经典名句, 等等。

考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试题设置也要典型。文学作品和实用作品从文本类型、思维方式以及相对应的语文能力上都有较大的差别: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创造性思维, 对应“审美”的语文能力;实用类文本侧重实用性思维, 对应“应用”的语文能力。它们之间不同的阅读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法:阅读文学类文本, 应引导学生进行感受体验, 把握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 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鼓励学生积极地、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阅读实用类文本, 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和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处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反映在试卷中, 如果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过于注重筛选, 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那么, 与实用作品的阅读考查又有何异呢?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借助工具书或注释独立理解的能力, 其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积累大量词汇, 形成文言语感。因此, 文言文阅读的词汇考查, 要选择那些多见的文言词汇, 以有助于学生今后的文言阅读;文言句子的翻译, 要选择那些具有文言文常见句式特点的句子, 以利于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古诗鉴赏的考查要基于古诗语言凝练、营造意境、运用手法、表达情绪等特点来设题考查。

典型性还表现在要根据考查对象来确定考查内容、调整试题难度;试卷题目要能体现教学内容, 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些招生试题, 要严格按照考试说明或命题细则来命制。

(三) 整体性

试卷命制的整体性, 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内容。广义方面包括试卷的整体风格、知识广度、难度情况、题目梯度等等。试卷的整体风格能表现出命题者的学养, 就像书画能彰显艺术家的风骨。比如试卷的用语是否自始至终精练恰当, 选用的材料是否都能让人获益匪浅, 出题的角度是否能够切中肯綮。曾有某地命题组围绕某一主题 (如“读书”“地域文化”等) 命制中考试卷, 若能起到检测学生学业水平的作用, 也不失为较好的方式。至于试卷涉及的知识分布, 众所周知, 与有效检测学生的积累、理解和运用情况有很大关联。在相应阶段学生所学范围内, 试题分布越广, 有效性越强。试卷的难度控制较为棘手, 但从基础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看, 试卷命制理应体现出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规定的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之间的比例每年都维持在7∶2∶1, 应该说, 这样的比例是让人认可的。试卷题目梯度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 要有大致从易到难的意识。

整体性的狭义方面, 主要针对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等部分, 这些部分分量较重, 自成整体, 应该受到特别关注。拿文学作品阅读来说, 题数较多, 分值较大, 怎样才能使题目设置给人整体感呢?这首先要从文学作品阅读的规律考虑。文学关乎人的心灵, 因此文学作品的阅读从理解出发, 走向个体的体验、感悟, 并最终达到鉴赏、评判的高度。正因为是文学作品阅读, 所以设题不能仅仅立足于筛选;正因为是文学作品阅读, 所以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因为是文学作品阅读, 要养成学生批判、怀疑的学习习惯。试看某地中考文学阅读部分的试题设置:

1. 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 富有表现力, 请加以赏析。

(1) 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 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 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 就再也寻觅不着。

(2) 于是, 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 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3. 文章写榆树, 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

4. 第四段中说:

“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 安于命运, 顺势而长, 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 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

四道题目都是基于理解的考查, 但各题又有不同的指向。第2题着意“赏析”, 既然要求有“赏”, 就离不开学生的心理体验;第3题分析写作方法, 自然带有学生的主观倾向;第4题则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从阅读序列来看, 四个题目从理解、体验走向怀疑、评判, 有序伸展, 自成整体。四个题目的有序排列, 引导学生按阅读规律对作品从“表层”到“内在”完成阅读任务。

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性还体现在命题的角度上, 这同样要依据其文体特点。就比如上面的文学作品阅读试题, 第1题着意整体阅读, 考查概括能力;第2题从语言方面, 考查学生的语言品析能力;第3题从写法角度, 考查学生分析写作特色能力;第4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基础上, 完成自我感悟。四道试题, 四个角度, 体现了考查的面, 也同样指引学生完成对作品从整体表层阅读, 到语言细处体味, 再到主题深度探究的阅读任务。

(四) 导向性

考试试卷要能体现教学内容, 同时也要对语文教学起一定的导向作用, 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考合一”。

从大的方面来讲, 语文试卷所考查的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各块能力考查的具体知识点, 则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比如词语使用、句式运用、修辞仿用、语病修改等, 指引语文基本知识教学的主要方向;试卷考查的概括、理解、分析、鉴赏等能力, 是现代文阅读教学主要培养的能力点;理解文言词汇、句意、文意等, 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能文从字顺地记叙事件、表达感悟, 是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下面再举几个例子具体说明这种“导向性”。

在上文“整体性”部分所列文学阅读考查的四道题中, 前三题关于要点概括、语句理解、写法分析等, 都是从“作者意义”角度设题考查的;而最后一题要求学生评判观点、表达感悟, 则是从“读者意义”角度设题考查的。这样设题体现了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特点, 也指引了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方向。

试卷作文题的命制对作文教学的导向意义也很重要。某地中考以“从那一刻开始”为作文题, 虽然落点较小, 聚焦生活细节, 利于学生选材, 但过于宽泛, 缺少限制, 容易宿构。在目前的考试体制之下, 这样的试题如果长此以往, 极易套作泛滥, 以致把学校的作文教学推向无边的黑暗, 学生的写作热情会丧失殆尽, 写作能力将万劫不复。相反, 某地中考以“被自己感动”为题, 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增强自信、抒发真情, 用“被自己”限制“感动”, 不易套作又有写作空间, 能对写作教学起到较好导向作用。

评价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重点不在于检测学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应当立足于检测学生能否凭借注释读通读懂古诗文, 领会作品大致内容。因此, 采用选择题 (正误判断为主) 的形式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是一种相对而言更为理想的命题方式。这样的命题思想, 对文言文教学应该也会有引导作用。

(五) 规范性

8.数学学科试卷分析 篇八

一、试题质量分析

本次分析的试卷的使用对象为大学工科专业一年级本科学生。本次试卷命题的内容为高等数学上册的全部内容,主要知识点为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及其应用和常微分方程,满分100分。试题覆盖面广,内容分布均匀,命题形式丰富,命题形式为: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解答题和证明题。

命题分值的分布如下:

表1

二、试卷质量评价

1.试题难度

试题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试题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下面根据题型的种类对每种题型的难度进行量化评价。

(1)客观题难度計算公式:P■=1-■

其中P■为难度系数,R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考试的总人数。

(2)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1-■

其中P■为难度系数,R为被测试学生的平均得分,X为该题的满分。

在我校参加统考的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0个自然班级,共386个学生的试卷,对试题进行评价,结论见表1。

表1    试题难度系数及评价

一般来说难度系数为0.5说明难易程度适中,难度系数小于0.3我们认为试题过于简单,难度系数大于0.7则说明试题较难。从统计结果看该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

2.试题区分度

试题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加以区分的量度。通过测试,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分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得分低,则说明试题的区分度较好。反之,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分差别不大则说明试题的区分度较差。

(1)客观题区分度采用两端分组法

将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排序,选出得分较高的27%为高分组,得分较低的27%为低分组,把高分组和低分组答对该题的比例以百分比记为P■和P■,则区分度P=P■-P■。

(2)主观题区分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X■为测试所得总分,Y■为该题得分,X,Y为对应的平均分,n为被测试的人数。

结论见表2。

表2    试题区分度及结论

三、试卷成绩分析

在我校参加统考的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0个班级,386个学生的成绩对试卷进行统计,使用SPSS软件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评定,结论见表3和表4。

表3    学生成绩区间分布

图1    学生成绩区间分布

表4    统计量描述

四、题目分析

试卷中有一道综合题,如下:

设抛物线y=ax■+bx+c通过点(0,0),且当x∈[0,1]时,y≥0,试确定a,b,c的值,使得抛物线y=ax■+bx+c与直线x=1,y=0所围图形的面积为■,且使该图形绕x轴旋转而成的旋转体的体积最小。

解:抛物线y=ax■+bx+c与直线x=1,y=0所围图形的面积可表示为:

A=?蘩■■(ax■+bx)dx=■+■

所围图形绕轴旋转而成的旋转体的体积:

V=?蘩■■π(ax■+bx)■dx=π(■+■+■)

由A=■得a=■-■,代入V中得:V=■(b-2)■+■π

由上式可知,当b=2时,旋转体的体积V最小,所以当a=-■,b=2时满足题意。

该题属于定积分应用的综合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是平面面积的计算和旋转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如何求函数的最值。满分为10分,抽取两个自然班82分试卷进行统计,总结学生出错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面积的表达式出错,二是旋转体的体积的表达式出错,三是粗心计算出错,统计结果见图2。

图2    学生出错情况统计

从统计结果看,该题的失分率较高,满分同学较少。平面图形的面积掌握得较好,但是旋转体体积的计算掌握情况不好。另外,部分同学计算失误较多,说明平时做题较少,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此外,抽取两个自然班,82份试卷,对试卷按题型进行分类,对得分率进行统计。

表2    试题区分度及结论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计算题的得分率要比解答题、证明题都要高,这说明学生学习受中学学习数学习惯的影响较大,仅掌握结题方法;证明题的得分率最低,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

四、结语

本文针对影响试题质量的关键因素,对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建立了定量评价模型。依据这些评价模型,对高等数学试卷进行了客观准确的评价。从试卷评定模型和学生成绩两方面看,该试卷质量较高,学生学习成绩良好,但试卷中反映的问题还需要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强调。试卷评价和学生成绩分析,一方面可提高试题质量,改进考试设计工作,另一方面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倪锦君.用spss对试卷成绩进行统计分析[J].科技咨询,2010(3):224-225.

[2]葛涛,吴建明,尤春风.试题质量定量评价模型[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4):120-122.

[3]李敏,补爱军.Mathematica在二重积分教学中的应用[J].怀化学院学报,2013(5):82-84.

[4]林治.试卷评价与试卷质量的分析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9):89-91.

上一篇:二年级传统文化作文下一篇:王明口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