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建设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2024-10-03

执政党建设概论学习心得体会(共9篇)

1.执政党建设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体会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掌好权用好权更不容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体会如下:

从我们所处的地位来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政府机关的职能也发生变化,由过去的指定性变为服务性,我们的党支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职能部门,特别要树立为基层、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可是,目前有的机关干部和职能部门的同志,办事拖拖拉拉,态度生硬,办事之前送请在先;不讲究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去了解实际情况,死搬硬套,硬性罚款;高高挂起,自以为是,指手画脚,不做具体事情;要名要利,见功就抢,见利就要,见责任就推,见困难就让,等等。严重破坏了发展环境,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性,这就是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大局观念,没有整体发展观念的表现,必须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加以克服。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提高自身的技能和能力。在个人身上的体现,重点是要学习掌握和精通自己工作的业务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工作成效的好坏,与这

1个单位、部门领导的业务水平、处事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看一个人的能力就要看他在具体的工作中有没有业务知识,有没有创新意识,有没有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应付各种风险的能力,有没有承受各种困难挫折的能力。从我站情况看,我们的支部是团结的支部,是能够战斗的支部,是有所作为的支部。我们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困难挫折,经历了任务、困难、发展的考验。2004年我们站走过不平凡的一年,在赵建勋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发展,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1、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建设。积极争取,果断决策。争取立项、改造、采购仪器、安装调试、验收考核、化验分析等,都凝聚了赵站长和大家的心血。关键时候,共产党员和其他同志一道服从组织安排,尽心尽力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2、冷静处理蛹桥区农民上访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根子不在土肥站,根子在宿州市农委,是有人策划的。他们来了,这是事实,回避不掉的,怎么处理好这一问题是关键。我们站三位领导积极应对,沉着冷静,从实际出发,从大局考虑,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妥善处理了这个问题,田站长不辞辛苦连夜护送他们回去。我们站的同志也积极劝导,疏导,没有人一时冲动与来访农民吵闹,保持了一个单位、一个基层战斗堡垒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清醒的头脑,正确有效及时地处理问题。

3、开发新产品。我们站在赵站长的带领下,研制开发了增效硼肥、液体硼肥等微量元素产品,发展前景很好,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微肥,有效遏制假劣硼肥在市场鱼目混珠,扰乱市场,坑害农民。当然,土肥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粮食安全问题、农产品

质量安全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都离不开土肥。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搞好土肥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始终站在先进技术的前列,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脚踏实地,积极工作,把土肥工作做得更好。

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的高度统一,没有能力只是空谈,没有意识则会陷入盲目。只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提高工作能力,才能把党和人民交给的事业办好办实,办出成效。党才放心,人民才放心。

胡 荣 根

二00五年三月

2.执政党建设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政府,政府转型,公共服务,执政党

改革开放30多年, 在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政府履职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际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 中国政府面临着维持社会总体稳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等对社会、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压力;面临着社会流动频繁、社会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新情况。如何充分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工作权利, 维护社会公正,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压力, 迫使政府加快转型。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 并且指明了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目标和途径, 把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总体战略扩充为“三型政党”建设。这一战略举措是中国共产党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从自身建设的角度对政府转型压力的有力回应。

中国政府面临转型压力

改革开放至今, 虽然在经济领域创造性地引入市场机制, 使我国获得了几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在完善之中。长期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央与地方分权下的地方政府竞争。在政府强势干预下, 市场运行难免受到干扰。尤其是我国地方政府的企业化运作, 固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政府在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努力, 使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有时它甚至还直接干预市场微观主体运营、直接投资管理项目。这不但积累了不少社会矛盾, 而且还使得这种发展模式承载了一定的风险。这些新的经济社会问题和新的社会矛盾, 迫使我们反思现有的发展模式, 推进政府转型, 即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发展的目标模式。之所以将其定位为目标, 是因为到目前为止, 我国政府还不能够被称作“公共服务型政府”, 它还不能够全面地、高质量地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责。无论是环境保护, 还是医疗卫生;无论是社会保障, 还是国民教育。从资金投入, 到监管体制, 再到事业单位改革, 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还有待于政府去完成, 都还有赖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更充分履行。然而, 我国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理论准备、物质条件以及相关经验还相对比较匮乏。同时, 由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 发展经济仍然是中国政府的首要职责, 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条件下, 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这无疑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这说明, 经济建设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什么要继续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呢?这是由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的。只有不断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 才能够为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推动经济发展, 才能够保证政府财政收入稳中有增, 而政府财政充裕, 它才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不仅如此, 由于分享权力和福利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权力和福利可供分享, 只有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 继续扩大全社会的财富总量, 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内的中国的各项改革才能够顺利进行, 反之, 不仅任何试图将改革推向前进的努力都会面临极大的阻力, 而且强力为之只会挑起更多的矛盾。

但是, 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并不让人乐观。在国际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 由政府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粗放型经济发展带来的发展不均衡、资本偏向和政府腐败等问题, 已经引发了严重的社会负面效应;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 政府角色的长期缺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当前的社会稳定, 这在客观上要求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责。而从根本上治理这些问题的紧要性, 迫使政府在其职责目标上做出方向性的调整, 要求中国政府逐渐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因此, 结合十八大报告的基本精神, 所谓中国政府转型或者说政府职责目标的重新定位, 其准确的含义应该是, 在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 我国政府还应当继续把主要精力放在促进经济发展上, 但是要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将发展重点从提升总量移向转变发展方式, 即调节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等。到了合适的时候, 如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对政府公共服务的要求和自我服务能力普遍增强之时, 公共服务的目标在我国政府职能体系中的地位就应该超过经济增长的目标。也就是说, 从长远来看, 中国政府发展应该经历一个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过程, 而现在正是我们多管齐下, 从提出目标, 进行充分理论论证, 到推动实践创新等多个角度, 为这一转向做好准备的时候。

以学习型政党建设引领政府转型

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就是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 通过转变政府管理理念, 创新制度、体制, 改善工作方法等来改变政府职能结构、调整政府职能重心, 逐步实现政府角色转换, 使之真正成为公共物品提供者、经济社会环境创造者、人民利益维护者的过程。当前, 建立服务型政府, 笼统地讲就是要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 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以公共服务为主导职能。具体到不同层级的政府而言, 其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责又各有侧重, 不尽相同。中央政府应当履行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等管理职能, 同时提供国防安全、基本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和战略性公共设施等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中间层次的地方政府重点负责环境保护、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事务, 基层地方政府则专注于信息发布、环境卫生、纠纷协调、就业培训、社区养老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事务。

在中国, 讨论建设服务型政府不能不考虑党的因素, 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事实上, 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 本身就是我们党与时俱进, 积极稳妥地实现政府转型和推进政治改革的重要举措。党在1978年启动的改革, 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内, 从短期目标来看, 是为了增强体制的活力;从长远目标来看, 是为了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诸领域的常态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而其根本目的, 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正如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所明确指出的, “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其他制度, 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加速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同样, 为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 在改革过程中, 采取任何一项措施都必须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 而不能弱化甚至取消党的领导。

如果把党的领导放在党政关系规范化的框架下来考虑, 这个问题就转化为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党的有效领导集中体现在其执政能力的提升上。与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政党单纯掌握行政权的“执政”不同,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 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先锋队以及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 其执政只能“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权力的意思, 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的意思”, 这就意味着党必然要对国家政权机关进行统一的领导。事实上, 虽然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 党的领导意味着与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 但如果不仅仅是从中国宪政体制的法定关系, 而是从权力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 中国共产党无疑处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核心位置。

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者和中国改革开放的领航者。沉重的历史使命以及已取得的执政资源, 决定了党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自己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在当代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性质和方式从根本上和实质上决定着当代中国政治的基本关系、性质、过程、制度和形态”“当代中国的其他政治组织, 包括国家政权机关, 事实上都是在党的领导和执政的性质和方式的框架内确定自身的性质、职能和过程特征”。因此, 实现以创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政府转型, 关键就在于旨在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的学习型政党定位。“三型政党”建设之所以把建设学习型执政党放在首位, 就是因为学习是前提, 学习好才能服务好, 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当前, 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为了增强自身的应对能力, 党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 同时依靠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 从实际情况出发, 执好政、服好务, 以服务型政党建设来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以创新型政党建设来指导政府创新, 逐步实现党和政府施政重心的调整。我们党历来是善于学习的。事实上, 中国共产党驾驭改革的过程, 就是不断学习, 通过提高领导和执政能力来巩固自身地位的过程。我们相信, 在21世纪的上半叶, 依靠学习型政党建设, 我们党一定能够顺利引领中国政府实现转型。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中国 (海南) 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政府改革路线图[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0:9.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322.

[4]陈红太.1989年到21世纪初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3.执政党建设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学习型政党;学习道德观;求实严谨;勤奋刻苦;学用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3-0001-04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这一重要部署,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一贯思想,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解决深化改革开放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也是从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出发,进一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共克时艰,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和解决各种复杂问题能力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

1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兴旺发达的内在需要

1)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壮大和健康发展的必然逻辑。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学习史,学政治、学军事、学经济、学科学、学文化,不断地武装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设的胜利、改革的胜利、开放的胜利。学习学习再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由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遵循这个逻辑,中国共产党就胜利,就前进,就发展壮大。

2)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就必须加强学习,坚持学习,成为学习型政党。

3)党领导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很多前所未遇的困难和问题,需要中国共产党不断更新视野,提高能力,增强本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

4)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紧迫任务。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当比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更加重视学习,以学习力促进适应力,提升领导力,增强执政力。

5)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构建睦邻友好稳定安全国际关系的战略策略。党的建设不能脱离世界局势,不能忽视国际社会的影响。党的建设方略,应当建立在眼观世界、胸怀全球的基础之上。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西方敌对势力都会在经济上遏制我们,在军事上包围我们,在科技上封锁我们,在外交上打压我们,在文化上渗透我们。因此,我们党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应对这种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采取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运用灵活的外交技巧,营造有利的国际氛围。通过学习,提升党的领导力,从而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经济上提高生产力,军事上提高战斗力,科技上提高创新力,外交上提高影响力,文化上提高免疫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国家安全,立于不败之地。

2建设学习型政党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学习型政党应当是通过努力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的政党,以新的学习谋求新的发展的政党,以持之以恒的学习实现持续不断地进步的政党。建设学习型政党至少应当解决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2.1要明确学习型政党的价值追求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追求,不仅是提高全党的学习道德素质,增强每个党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且要使全党在更高层次上,体会学习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一是党员在学习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学习的浅层价值是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增强本领,增强竞争力,其深层价值是享受学习的快乐,体会知识的愉悦,懂得生命的价值,进入学习的最高境界。

二是政党在学习中逐步接近奋斗目标。就全党而言,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每个个体的能力和才华,增强全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而且能够使党的建设实现良性循环,使党的奋斗目标不断逼近,逐步接近理想目标,实现党的终极追求。

三是社会在学习中不断走向全面进步。学习化社会的特点就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自觉自愿地投身学习之中,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完善,人人的全面发展,民族全面兴旺,社会全面进步。

2.2要明确学习型政党的能力目标

学习型政党必须经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提升五种基本能力。

1)与时俱进的学习力。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不断地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校素质,使党员的学习能力能够与时俱进,具有可再生性和可持续性。

2)革故鼎新的创新力。学习型政党要想长盛不衰,兴旺发达,就必须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壮大,在学习中发展。这就需要不仅具有学习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地吐故纳新,革故鼎新,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只有具备了革故鼎新的创新力,党才能够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永葆青春与活力。

3)增进和谐的凝聚力。党的发达、发展,需要建立在和谐融洽的基础上,建立在团结战斗的氛围中,没有党内的团结和统一,没有党员队伍的团结和凝聚,党的战斗力就无从谈起。因此,增强党的凝聚力是学习型政党的既定目标之一。

4)推动建设的执行力。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不仅需要党内的团结,党外的团结,而且需要党的各级组织具有坚强的领导能力和强有力的推进能力,这就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人,善于管理,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行能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

5)迎接挑战的战斗力。我们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矛盾交错的国内局势,要想有所作为,带来各族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小康社会,就必须具有迎难而上,迎接各种挑战的素质和能力。因此,要不断地强化党的领导力,提高党的执行力,增强党的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利于不败之地。

2.3要明确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方略

建设学习型政党,不仅要有明确的价值追求,具体的能力要求,还要有明确的建设方略。

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即要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不可动摇的,必须始终坚持。

其次要有灵活的机制保障。要有优化的资源配置机制作保障,即优化的学习资源配置机制,能够根据工作需要和各单位具体情况,灵活配置学习资源,包括师资资源、资料资源、设备资源,使学习的环境、条件和效果达到最优化。还应有完善的制度激励机制,即有完善的奖励学习型组织的制度,就是要及时发现学习型组织的好的做法、效果,及时进行肯定、表彰和推广,使好的经验能够及时进

行交流、借鉴和发扬,从而促进各级各类组织达到学习化组织的水准。

2.4要明确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内容

学习型政党建设内容至少应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宗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学习型政党建设活动,促进全体党员快速发展,持续发展,全面发展。

二是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就是要营造一种全面学习、全员学习、全党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使每个组织和个体,都能够实现随时学习,经常学习,一贯学习,终身学习。

三是构建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机制。就是要运用互动性、研究性、自主性、多样性、灵活性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形式多样,活力无限。

四是培养求实严谨、自主学习的习惯。就是要发扬求真务实、虚心好学、谦虚谨慎、自觉自主的精神,使学习活动严肃严谨,富有实效。

五是增强快速反应、持续创新的能力。就是要反应迅速、机智灵敏、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使学习型政党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始终处于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3建设学习型政党需要以领袖的学习道德观为指导

建设学习型政党,学风问题至关重要,没有端正的学风,学习就有可能步入形式化的陷阱。这就警示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以领袖的科学学习道德观为指导。那么,中共领袖具有什么样的学习道德观呢?

3.1求实严谨的学习道德观

中共领袖包括开国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设计师邓小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者江泽民和现任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他们的学习道德观,对于建设学习型政党都具有指导作用。他们的学习道德观的核心之一,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不仅是毛泽东学习道德观的核心,也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学习道德观的核心。无论是革命时期的战争年代,还是解放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抑或改革开放的初期,直至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中共领袖都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学习道德观。无论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抑或对待我们党自身的错误,中共领袖都始终坚持了求实严谨的作风,从实际出发,结合中国的国情民情,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和学习道德,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就会取得胜利,一旦忽视了或者偏离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和学习道德,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走弯路、出问题。因此,中共领导人都力求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反对囫囵吞枣,反对生搬硬套。

3.2虚怀若谷的学习道德观

毛泽东曾深情地说:“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毛泽东在给自己的老师徐特立的信中写道:“徐老同志,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还是我的先生,你将来仍然是我的先生。”“’其实,在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毛泽东已经走在了他的老师徐特立的前头,在这方面他完全可以成为徐特立的老师。但是,毛泽东在老师面前,表现得那样的谦虚谨慎,那样的不骄不傲。在老师面前如此,在民众面前和外国人面前也是如此。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搬,机械搬用。”。’他历来主张向历史学习、向内行学习、向他国学习、向群众学习。这不仅是毛泽东的风格和特点,也是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风格和特点。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不仅选派各级干部到国外考察学习,而且大力选派留学生到国外攻读学位,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加强与外国的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直到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的1992年,小平同志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巡视时,他还在强调向先进国家学习。他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3.3勤奋刻苦的学习道德观

毛泽东同志一生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看书学习,就是战争年代,也是书不离身,直到晚年患眼疾没法自己看书,他也坚持让秘书念给他听。邓小平刻苦求学,赴法国勤工俭学,也是一生学而不断。江泽民提倡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不仅自己勤奋学习,还倡导政治局的同志集体学习,形成了全党良好的学习风尚。胡锦涛认为“学习是进步的根基。古今中外,一切有作为、有成就的人,无不得益于勤奋学习。”“青年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发奋学习、刻苦钻研,打牢人生成长的基础。”他希望“广大青少年要在学习上下更大的气力,只争朝夕地学习,如饥似渴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要努力打好知识基础,培养严谨学风,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知识;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广泛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要努力参加社会实践,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自觉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汲取丰富营养、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成为既学识广博又能干实事的新一代建设人才。”

3.4学用结合的学习道德观

毛泽东同志特别重视学用结合,不仅重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而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用字上狠下功夫。他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世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成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这样的学习才有价值,才能够提高认识能力,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统筹全局和指导全局的能力。总体来说,毛泽东学习道德思想的宗旨是“用”,在“用”字上很下工夫,是毛泽东学习道德思想活的灵魂。邓小平同志不仅强调用,而且强调共产党人要加强学习,提高本领。他说“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没有的要学,有的要继续学,实在不能学、不愿学的要调整。我们要按照专业的要求组织整改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并且领导广大群众,按照专业的要求,去学习和工作。”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他明确指出,“当前大多数干部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

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有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胡锦涛认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只有同指导实际相结合才能把理论学深学透。要深刻认识学习好、运用好科学理论对推进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3.5继承创新的学习道德观

毛泽东十分重视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继承。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的兼收并蓄。……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n,在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之后,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在分析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和哲学遗产之后,创造性地写成了《实践论》和《矛盾论》,透彻的论述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学习了列宁主义关于在城市闹革命,首先占领大中城市的论断之后,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由农村包围城市”的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主张,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后,毛泽东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学说和中外历代军事典籍基础上,在分析了中国国内和国际环境之后,创造性地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提出了《论持久战》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不仅从理论上说明了抗日战争的前途,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描述了一副战争发展的蓝图,为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抗日战争的实践完全按照毛泽东的预言发展,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正确判断,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采取的正确战略和策略。邓小平同志强调向先进国家学习,他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但他认为,“改革开放必须从各国自己的条件出发。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过去我们中国照搬别人的,吃了很大苦头。中国只能搞中国的社会主义。”胡锦涛同志认为“加强学习,一定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认识和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来进行。这样才能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

4.领导干部建设学习型政党心得体会 篇四

第一,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上当先锋、作表率。要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要认真研究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深入思考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付出应有努力;不仅要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坚定信仰者、忠诚捍卫者、模范践行者,更要努力成为热情传播者和普及者。

第二,要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上当先锋、作表率。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学,就是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去学,就是要带着本职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去学。真懂,就是要真正弄清这一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历史地位,正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观点。真信,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为任何风险所阻,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真用,就是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相结合,同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结合,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当先锋、作表率。一是带头坚定理想信念。要把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目标。二是要带头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努力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三是带头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真正在思想上划清各种界限。四是带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去感召人民群众,引领社会风尚。

第四,要在树立良好学风上当先锋、作表率。一是要带头克服形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去学,扎扎实实地去学,刻苦认真地去学。二是带头克服实用主义。在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时候,绝不能从个人利益、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出发去搞什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三是要带头克服经验主义。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仅凭老经验办事,是肯定要走弯路、犯错误的。四是要带头克服教条主义。必须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5.执政党建设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一、研究性学习是学习的三种基本方式之一

学习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与增强发展本领的主

要手段,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人之所以能够有义,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关键的一点是人能够不断地学习并继承和积累学习的成果。对人类来说,最初学主要是模仿,习主要是演练。后来,由于知识的积累特别是语言的发达和文字的发明,使学习变得相对简单,人们有了更多的间接学习的可能性。这样人类的学习从目的与性质的角度大体可以分成:为掌握基本知识体系与学习技能而开展的基础性学习,从小学经过中学到大学的学习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为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而开展的应用性学习,各类成人非学历教育培训和每个人在工作岗位上自觉的学习大体属于这种类型;为探索新的未知领域而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大学的研究生和各类研究院里的学习主要属于这种类型。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面向未知领域、继承前沿成果、指向事物本质、发现新的规律,因此,是人类科学探索的必然要求,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当然,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仍然属于学习,相对于以破解认识难题、发现新的规律、形成新的原理的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来说它只是研究的基础性的工作而不是主体性的工程。对各级各类研究机构来说研究性学习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对社会科学院来说这是其发挥功能的基本要求。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社科院主要应该通过强化自身的研究性学习来发挥助推作用。各类智库机构功能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弱首先取决于其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状况。

二、强化研究性学习有三条主要的途径

那么,如何强化自身的研究性学习来助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呢?我个人认为,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强化自身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三条基本的途径:

一是深入到理论的最前沿掌握最新理论与方法。

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及时跟进学术理论进展的最新动态,随时掌握本学科学术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新方法,只有紧跟学科前进步伐的学者才能在自己所在的学科领域有发言权,才能用最新的理论说明和解释以往难以说明和解释的社会现象;也才能用最新的科学方法破解新的实践难题,为人们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参考方案。因此,一个优秀的研究人员首先是本学科领域一个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的人,不勤奋学习就很难赶上迅速发展的时代和不断更新的学科进展;只勤奋而不善于把握规律性的东西也很难有所作为。

二是深入到实践的第一线了解最新情况与经验。

我主张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工作方式是“三分之一在书房、三分之一在现场、三分之一在交往”。在书房是为了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进行学术理论研究,紧跟学科前沿、思考学术问题、开展精神生产,没有座冷板凳的精神是什么学术成就都不可能取得的;在现场是为了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亲身感受社会问题的存在与表现程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实验场地就是火热的实践第一线,从来就没有不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而能在社会科学领域真正有所建树的所谓专家学者;所谓在交往就是开展学术交流、实践对接和直接进入社会生活,没有这些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了,社会科学研究就是死水一潭甚至帮倒忙。

三是抓住实践对接的关键点得出最新结论与对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根本要求,在前两个深入的基础上搞好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抓住理论与实践对接的关键点是社会科学发挥自身功能的核心所在。因此,研究性学习在深入到理论的最前沿的过程中主要是一种带着问题去学习的过程,在深入到实践的第一线过程中则应该是运用科学理论去观察社会的过程,在实践对接层面主要体现为用最新实践检验最新理论,用最新理论说明最新实践,用最新方法破解实践难题的过程。为解决实践难题而寻找最新理论武器,为检验最新理论而寻找最新实践依据,这就是理论与实践对接的关键点。寻找到了这个关键点,我们就有可能得出新的结论、提出新的对策。

三、通过四种方式助推学习型组织建设

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怎么样通过自身强化研究性学习来助推学习型组织建设呢?我觉得主要有四种基本的方式。

第一是通过研究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本质与规律强化理论支撑以知识传播直接助推学习型组织建设。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个人体会学习型组织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有共同的愿景,二是双动学习,三是团队成长。共同愿景实际上就是共同理想,“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直到一起来了”这就是我共产党人共同的理想,今天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第一要求还是坚定理想信念、形成共同目标。双动学习就是互动

学习与行动学习,没有这两个“动”就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三是团队成长即共同进步与整体提高。

第二是通过弘扬先进文化强化理念引领以影响力扩散助推学习型组织建设。社会科学研究者由于经常深入到理论的最前沿,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会提前接触到一些新的文化动态与思想观念,通过弘扬与传播这些大众尚未完全了解与接受的信息与观念,发挥理念

引领作用,以其社会影响力来助推学习型组织建设。如果说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支撑的是知识经济的话,社会科学倡导与引领的就是智慧经济。前者依赖的仍然是技主义的路线,他们面对的是冰冷的自然规律与生理意义上的人;而社会科学则面对的是创新文化与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社会人。马克思曾经批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这样或那样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指出:文化或观念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她能够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第三是通过宣传普及社会科学基础知识,通过用科学理念武装头脑,以培养科学精神助推学习型组织建设。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的主要内容,中央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社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这就给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光荣而艰巨的普及社会科学知识的任务。

第四是通过推介自身最新研究成果,以应用对策建议助推学习型组织建设。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的智库型机构,开展地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是我们的主业,为此,近年来我院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服务、面向社会、崇尚科学”的科研理念,明确提出“以科研项目为龙、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应用研究为中心、以服务为目的、以科学管理为保障”的办院方针,取得了一系列研究党的创新理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通过大力推介这些成果,可以使广大干部群众比较全面地认识加快发展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关键瓶颈,从而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可能达到中央提出的“要围绕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围绕解决突出矛盾、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工作水平,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深化规律性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6.执政党能力建设的体会 篇六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党中央深入研究新时期的形势、任务、以及党员队伍状况,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做出的。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这项活动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通过学习,有很多感想和收获,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体会:

1、要不断强化党员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历史和现实的许多事实证明,只要下决心,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那就是不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事都要想一想,共产党员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党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这种约束应当是自觉自愿的,而不是被迫的;应当表现在每时每刻和每件事情上,而不是表现在一时一事上,不可有须臾中断。共产党员要忠诚坦白,在人前和人后一个样;在领导前和群众前一个样。要特别注意个人独处时,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首要的是做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模范。我们在部队常说:“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手拿枪,心向党,党叫干啥就干啥”。生动的说明了广大党员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高度自觉性。新的历史时期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仅是建设现代

化的需要,而且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响应党的号召,执行党的决议,特别是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站稳政治立场,旗帜鲜明的拥护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坚定地和党保持一致,并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在政治问题上成为群众的主心骨。我们是执政党的党员,就要在政治上代表人民,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和党同心同德。

共产党员在其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考验,但是只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就能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2、要不断强化奉献意识,树立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精神。

李瑞环同志在纪念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讲话中说“如果一个民族不能倡导自己的成员发扬奉献精神,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如果一个政党不能倡导自己的成员发扬奉献精神,这个党就失去人心。如果一个人只想索取,不愿奉献,这个人也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

我们党之所以历来倡导这种精神,是因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由于我们党坚持倡导这种精神,所以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

下”,这是历史的结论。

近年来,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逐渐变的模糊了;对党、对党的领导地位的认识,逐渐也变得抽象了。这种变化对人们树立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精神的影响很大。政治是一个社会凝聚力的支柱。如果人们对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动摇了,凝聚力的支柱就没有了,无产阶级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人生观怎能形成?这些年,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精神之所以淡化,究其根源,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的淡化。社会上之所以发生某些腐败现象,正是一些人包括部分党员、干部被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侵蚀的结果。因此,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必须注意在世界观、人生观上解决问题。我们共产党应以实干做桥梁,用自己勤奋工作的模范行动带领群众实现党中央为我们规划的宏伟蓝图。首先要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立志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奋斗,以党的事业为最高追求,在工作中尽心竭力,兢兢业业。其次,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16 大刚刚闭幕20 天,就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16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站在新世纪历史的平台上总书记再次告诫全党同志,“我们要走的路还长得很,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我们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说明了坚持“两个务必”的极端重要性。

3、要不断强化党的执政意识,做人民的公仆。

要弄清强化执政意识的重要意义。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能否坚持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强化党的领导作用,是一个直接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盛衰成败、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作为一个党员就要认清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只能通过执政来实现,每个大大小小都掌握一定权力的共产党员要自觉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做人民的勤务员,站在执政党的立场上想问题、看问题。

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人民群众的生活都和我们的党有关系。好,我们党有功;不好,有责任。共产党员要增强执政意识,弄清楚党执政意味着什么,从思想上政治上真正站到执政党的立场上来。比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按党章要求,在适当场合向组织反映,这是党所希望的,而不能不分场合、不顾影响、不负责任的乱发牢骚和议论,甚至说一些党员不该说的话,叫做“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党是一个统一整体,每个党员都应该为党分忧,和党同呼吸、共命运,时刻准备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要廉洁奉公,当好人民的公仆。解放以后,我们党从革命党成为领导

7.执政党建设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 鲜明地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强调“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 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 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

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先后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和组织学习实务。如佛瑞斯特在1965年写的一篇文章《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 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 率先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又如1990年彼得·圣吉所著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用五项修炼来构建学习型组织, 其中包括:1、建立共同愿景 (Building Shared Vision) ;2、团队学习 (Team Learning) ;3、改变心智模式 (Improve Mental Models) ;4、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 ;5、系统思考 (System Thinking) 。此外1993年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加尔文提出了组织学习活动应包括系统地解决问题、试验、从自己的过去与经验中学习、向他人学习以及促进组织内的知识扩散等五项内容。

综合考虑世情、国情、党情和国内外学者对学习型组织研究的最新成果, 笔者认为, 我党在建设学习型政党方面具有如下优势和特色。

一、我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历史传承优势

(一)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勤于学习, 古代先贤哲人从多方面对学习所作的深刻阐述, 是我党建设学习型政党丰富的思想宝库。如荀子在《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南宋陆九渊在《好学近乎知》 (学业者, 是所以致明致知之道也学习能修缮品德和完善个性) 、宋代张载在《正蒙·动物》 (贤才出, 国将昌;子孙才, 族将大) 中充分阐明了学习的价值与功能, 深刻认识到学习的意义重大, 价值和功能众多;孔子的《论语》、朱熹的《朱子大全·文集·策问》、程颐的《伊川语十一》及明末清初傅山的《治学篇》等对学习的旨归和目的作了很好的概括;《论语·子路》中“无欲速, 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孟子·尽心上》中“其进锐者其退速”“尽信书不如无书”朱熹《学规类编》“读书之法, 当循序而有常”以及清代思想家颜元大声疾呼的“习行”等都是学习方法的精彩归纳;此外孔子《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孟子在《孟子·告子下》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曾 (增) 益其所不能”也对学习态度、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作了生动描述。

(二) 、我党的四代主要领导人对建设学习型政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是我党建设学习型政党不竭的动力。我党关于学习型政党的基本思想, 在毛泽东时代已粗具雏形。在理论方面, 毛泽东主席从党建的角度在“学习是什么、为什么学习、学习些什么、怎么样学习”四个层面上阐述了学习型政党思想。在实践上, 大力推进全党的学习教育, 为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做出了艰苦而巨大的努力。[1]陈云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 曾经提出了学习是共产党的责任;党内的老干部、高级干部首先要努力学习;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员学习的宝贵的武器;读书最好有个小组, 要采取与人一起讨论的方法等宝贵思想。[4]邓小平同志着眼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实践, 强调要全方位地学、辨证地学, 既要学习理论, 又要学习文化科学等专业知识;既在书本上学, 更要在实践中学习;既学习外国经验, 也要学习中国自己的经验;同时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 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3]江泽民在担任总书记期间, 更是数次向全党发出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 不仅如此, 他还把“讲学习”放在“三讲”的首位, 强调要“坚持学习, 加强学习, 改善学习”。[6]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并于十七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历史的合乎逻辑和规律的发展, 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与弘扬。

二、我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五项修炼”

(一) 、建党91周年以来, 我党建立了以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理想为主要内容的共同愿景。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到“巴黎公社”起义, 从苏联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百多年来, 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 在本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永远是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理想。我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全人类自由全面的发展为己任, 以早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奋斗目标。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 我党立足本国国情, 根据党在不同阶段所担负的不同历史使命, 党又制定了不同的阶段目标。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到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角再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这些不同层次的共同愿景, 把全党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这是我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凝聚优势。

(二) 、建党91周年以来, 集体学习、团体讨论的光荣传统已在党内沉淀并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上至中共中央政治局频繁举办的集体学习下至各基层党小组定期举办的各种读书活动。以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干部院校为学习的主渠道、主阵地;以专题讲座、报告会、专题电视片等为学习教育的主要方式;以领导干部进修班、专题研究班、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等为培训的主要方式;以学习讲坛、读书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参观考察等为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的集体学习制度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已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集体学习制度, 可以使党的全体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形成崇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党内风气, 为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也是我党建设的组织优势。

(三) 、建党91周年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统筹兼顾的哲学思维是我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思想优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辨证法与唯物论的有机结合, 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完美统一。它也许不能帮助我们直接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 但它可以教会我们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 指导我们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系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给我们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毛泽东主席曾指出:“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布尔什维克的聪明。我们的眼力不够, 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 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 按其本质来说, 它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革命的本质, 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 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理论根基;它要求我党必须始终批判地对待已经取得的任何成就, 必须勇于变革, 勇于创新, 必须永不僵化, 永不停滞, 最终确保我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 永葆青春。

三、我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实践特色

(一) 、我党历来重视党史研究工作, 不断向自身历史学习。毛泽东主席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 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 便不能把事情办的更好。”党的历史一直是党学习最直接的“教科书”, 特别是在党发展的重大关头, 用总结党史来统一全党的思想是重要的方法。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之一, 就是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讨论和总结党的历史, 使全党从切身的经验中, 更好地认识党的路线的是非问题, 以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 面对着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在党内4000人中围绕《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有关党的历史的广泛而切实的讨论, 这次讨论对全党统一思想认识具有重大意义。2010年6月, 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以中央名义召开了党史工作会议。习近平同志在会上指出, 深入研究党的历史, 认真学习党的历史, 全面宣传党的历史, 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 、我党在重视继承自身优良传统的同时, 又积极主张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毛泽东主席主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 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以推动对外开放使学习的愿望成为了现实的可能。从试办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 到加快浦东开发开放,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标志着我党对外开放政策进入了新阶段。江泽民同志认为各国文明的多样性, 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在胡锦涛同志的主持下,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具有世界眼光”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四项任务之一, 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清醒和自觉。

(三) 、我党在实践中坚持在探索中前进的工作原则, 从点到面, 积极推进试点工作, 成绩斐然。从井冈山时期的“星火燎原”到抗战时期“三三制”民主原则的推行到解放区土改的有条不紊尤其改革开放以来, 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所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既不满足于苏联模式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垄断解释也不满足于西方话语中对“市场经济是什么”“市场经济应该怎样”“民主是什么”“现代性是什么”等的“权威定义”而是从试验开始, 改革措施先在小范围内试点, 成功了再推广, 然后再制定相关的规定、法律直至修宪等宝贵经验来看, 我党总是力求通过自己的“试验”和“试点”等实践来“格物”来对现有的各种观念作出自己独立的评判并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十年代而我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思想萌芽最早却可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综合考虑世情、国情、党情和国内外学者对学习型组织研究的最新成果, 提出我党在建设学习型政党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优势、组织凝聚优势和丰富的实践特色。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优势,特色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许庆朴、郑祥福.马克思主义经典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岳澎、黄解宇等.现代组织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4]靳连芳.党的历史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启示[J].新视野, 2010 (06) .

[5]虞云耀.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个问题[J].理论学刊, 2010 (11) .

8.执政党建设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0—0030—02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学习的历史结果

1848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正式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并把它和我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早在辛亥革命前,中国的一些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梁启超、孙中山、朱执信、廖仲恺、刘师培等,都曾接触过马克思主义,并摘译过马克思的某些著作。但是,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所有这些传播和介绍均带有以下致命的弱点:只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新的学说加以引证和评介,而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质;没有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更沒有用它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从而在中国真正实行马克思主义。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列宁主义得以在中国迅速传播,并被越来越多先进的中国人所接受,成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一大批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运而生,如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李汉俊、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邓中夏、陈延年、恽代英、瞿秋白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人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使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就不会产生中国共产党,没有对中国国情与中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分析研究,我们党就不会成长壮大。我们党成长壮大的历史,就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并用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领导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

二、党在向自己的曲折经历学习中发展成熟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面对的是一个军阀政府黑暗统治,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的社会情况,面对的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同样,我们这个党从成长到壮大,也是历经艰难曲折。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都经过多次“左”的和“右”的路线斗争,经历血与火甚至生死存亡的考验。回顾我们党八十四年的奋斗历程,大的曲折和考验就有四次。

第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我们党成立后,迅速投入到大革命的洪流中去。积极倡导并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了著名的五卅运动,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到1927年4月,党员人数从建党初的50多人发展到近6万名。但由于当时反革命势力强大,我们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遭到惨重失败。从1927年3月到第二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人就有2.6万多名,被杀害的革命群众达28万多人。党员数量从大革命高潮时的6万人急遽减少到1万多人。然而,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被征服。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反击。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经受了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后,从中领悟和学习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迅速组织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武装斗争,很快建立了井冈山等十几个根据地,掀起了土地革命战争的高潮。

第二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的六大之后,中国革命运动出现复兴的局面,特别是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使红军和根据地得到了很大发展,极大地鼓舞了全党的斗志。然而,由于中共中央的领导权落到一些不懂中国国情的“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手中,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湘江战役结束时,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左右。我们党又到了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在这一关键时刻,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果断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经过这一考验,我们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第三次是“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这是我们党建国后经历的最为严重的一次挫折,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广大党员干部很多都曾被错误地打倒,但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动摇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信任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许多人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正是由于有这么一大批具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人不懈努力和奋斗,我们党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粉碎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党又一次通过对自己错误的学习,重新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第四次是八九年政治风波。这场政治风波,又一次使我们党和国家面临重大考验。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国际政治大背景中,在“资本主义自由化”极端盛行的国内环境中,我们党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清醒的头脑,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西方敌对势力所预言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并没有出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我们党正是在八十多年奋斗历程中经受了这些曲折和考验,以大无谓的革命精神,以优良的学习品质。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能够始终在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中不断经受考验,使党更加成熟。

三、学习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进步的法宝

9.加强执政能力执政兴企学习体会 篇九

一、加强学习,着力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要着力提高政治素质。作为一个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坚定理想,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和道德情操。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遭受什么挫折,始终要做一名清醒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其次,要提高业务素质。我们领导干部不仅要靠得住,而且要有本事。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执政的要求,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领导干部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结合起来,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坚决纠正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特别在加快非煤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真正树立“大发展、大作为”的思想,真正树立干事业的思想,结合集团公司非煤发展实际,进一步转换观念,开阔思路,拓展发展空间,及时学习和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谋大思路,求大发展。

二、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 提高执政兴企能力,必须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具体到我们煤炭企业来讲,就是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和保证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特别在发展非煤产业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矿区实际,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良性循环。一要是煤炭生产相结合,发展煤炭综合利用加工项目,拉长做宽产业链。如提高原煤洗选比例,发展煤化工、电力等,实现煤的就地转化。二是要注重煤炭生产伴生资源及废弃物比如高岭土、硫磺石、煤矸石等的综合利用,通过发展非煤产业,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近几年我矿在发展非煤产业的过程中,通过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构建起了三条循环产业链。“煤-电-纸”产业链:通过煤矸石及次煤发电,产生的电能及蒸汽在满足煤炭生产建设的同时,用于发展造纸。造纸业的发展壮大,反过来带动热电厂改造升级,扩大规模,实现良性循环。“煤-电-建”产业链:把煤炭生产第一级产业链上的产品及废弃物,作为第二和第三级产业链的原材料,利用煤矸石及电厂的电能和炉渣、粉煤灰等,发展建筑建材,再把其产品反过来供应到煤炭生产中去。“煤-电-机”产业链:通过煤矸石发电产生的电能及蒸汽,发展机械制修,在直接为煤炭生产提供维修服务的同时,其产品又应用到煤炭生产中。三是要在发展非煤产业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循环经济要求,严禁再上污染项目,对矿区形成新的污染。这样的项目不仅没有做大的可能,而且从长远看得不偿失。

上一篇:民管会组织成员下一篇:摘要中英文格式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