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管理

2024-07-03

城市化管理(通用8篇)

1.城市化管理 篇一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城市长效管理

城市管理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高效能的城市管理,能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扩大城市功能空间,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提升城市对资源要素的聚合力和功能的辐射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单位认真落实城市管理工作,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以及“全国十佳魅力城市”等多项殊荣。特别是近几年,我市以创省级文明城市、创一流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改造旧城、开发新区、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建设成果斐然,永安市“全国十佳魅力城市”品牌内涵不断提升,为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奠定了基础。但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环境卫生不洁、违法建筑等“顽症”仍有不同程度的反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些问题?通过深入城市管理一线调研,我们感到,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只有进一步转变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才能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水平。

一、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关系到千家万户,大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小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具体到个人利益。城市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矛盾和问题无时不在,主要表现在:

(一)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屡禁不止。一些违法者根据城管执法工作的规律,采取“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迂回游击战术,与执法人员打“时差战”。也有一些违法者针对城管执法中的薄弱环节,钻执法空子,采取“打擦边球”的战术,在商店门前摆放的三轮车上卖物品等,城管来了就暂停经营,“老鼠躲猫”的“拉锯战”屡见不鲜。

(二)对违法事实拒不承认。在具体的工作中,城管执法人员往往不是违法者实施违法行为的第一见证人,这给调查取证工作增加了难度。现场的群众由于是熟人或是害怕报复或是同情违法当事人(大都为弱势群体)或是仇视城管等感情色彩原因,往往不愿意作证甚至还为违法者帮腔。执法人员虽然知道违章者在狡辩,但就是拿他没办法。

(三)“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在日常劝导教育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一些小商贩或商店经营业主在违法事实真相面前,摆出一副可怜相,道出要养家糊口等各种充分理由,并虚心接受执法人员的教育,给人唯一的感觉就是认识错误的态度非常好,但换个地点又“重操旧业”。

(四)暴力抗法时有发生。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与被管理人员发生摩擦是在所难免的。有些管理相对人的素质相当低,任你“动之与情,晓之与理”,就是我行我素,唆使家人或社会上不明真相的好事者,对城管执法人员撒泼耍赖,故意将违章物品捣坏或躺倒在地上(有的甚至躺在执法车辆下),或者说,一边喊着“城管打人”,一边主动袭击执法管理人员,致使执法工作无法开展,事后还到效能、人大等监督部门“莫须有”投诉城管。据调查,暴力抗法事件发生地多在市区繁华区域的五一桥、五四路、铁路供应站附近等路段,发生时间多在夜间执勤,发生的对象多发生在工作认真的执法人员身上。

(五)交通秩序混乱。我市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将市区道路施划大量占道停车泊位,但部分驾驶人员随意停车现象还大量存在,随意上人行道;非机动车辆和摩托车停放无序,横七竖八停在商店门前或是占用盲人通道;载客摩的蜂拥在斑马线两端;摩托车修理行业占道修理等影响市民出行现象普遍存在。

(六)环境卫生状况差。上世纪九十年代,永安市曾荣获“全国卫生城”,响亮省内外,创建过程中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形象有了大幅提升。而如今的环境卫生状况大幅下滑,环卫设施破坏严重,市民随地乱扔垃圾、商店随意将增圾堆放到人行道上、违章饲养家禽家畜的现象严重,成了社会评论焦点。

(七)违法建设现象难绝。《城乡规划法》修订实施后,法律赋予了城建监察部门更大执法权,目前沿街的违章搭盖基本得到控制。但一些小区或城乡结合部的居民私自占地或历史遗留问题长期未拆的违法建筑“步步为营”扩大建设规模,在屋顶上违法建设搭盖现象依然严重,影响了建筑物整体景观和空中美景。

(八)监管力度不够。缺乏大城管意识,公安、工商、城管、卫生等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大局意识、协作意识不够,对职能交叉的问题无人“抱养”,相互推诿,削弱了城市管理力度。

二、城市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既得利益驱动。流动商贩占道经营是市场规律的产物,流动商贩占道摆摊设点逃避各种税费,以低成本赢得经营成果。商店经营业主店外经营,以获得经营场地和烘托浓厚的商业气氛,赢得不正当竞争力。部分市民的私利心态重,“只顾小家不顾大家”,在房前屋后擅自违章搭盖饲养家禽家畜或出租收取租金,污染环境卫生和破坏市容环境,周边居民怨声载道。

(二)市民素质良莠不齐。随着我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农民进城定居,外来农民工、下岗工人及残疾人等城市底层的弱势人群占相当大比例。客观上使这类人群通过违法乱搭乱建,改善居住条件,占道经营摆摊设点,靠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维持生计。部分市民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差,乱扔垃圾、乱倒垃圾和随意乱停放车辆的行为习惯成自然,始终保持着对自己的行为犯不了大法观念,法律意识淡薄。

(三)部门配合不力。由于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部门多,又因我国法律体系复杂,职责分工存在交叉和划分不明确,从而制约、弱化了城市管理的职能,由此而使相关部门你推我、我推你,其结果是大家都不管,或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有利益的事,大家都争着管,没有利益的事,大家都不管。

(四)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城建监察部门是城市管理专业队伍之一,在城市管理方面充当重要角色。目前,我市城管大队人员编制少,执法人员力量不足,仅有52名执法人员,且年龄老化,由于受到编制、经费等因素限制,人员很难流动及培训、教育,因此造成个别队员素质较低、执法水平不高,工作方法单一,不讲究执法技巧,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影响执法效果。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管理面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加,行政执法所用的车辆、通讯装备较为落后,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现有的城管队伍已经滞后于目前快速发展的城市管理的需要,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正常运行。

(六)城管法律缺位影响执行力。现有城管法规存在行政许可缺失、法规强制力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等,进一步增加了城管执法的难度。对一些违法行为如“违规饲养家禽家畜”等处罚力度低,入室没收或强制宰杀没有法律依据,只能劝导教育,因而违法者不怕查处,往往顶风违法,束缚了执法者的手脚。又如,一些成群成帮的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地区人员在市区无证设摊,处理不好容易引起群体暴力冲突,甚至涉及民族矛盾,城管执法很无奈,城管执法机构成了执法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工作人员时常产生畏难情绪。

(七)执法环境不佳。许多群众甚至部门单位的个别领导同情违法者,对城管执法人员的行为不理解、不支持;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偏向管理相对人等弱势群众;市民群众在自身利益未与城管执法冲突时又对执法工作要求高,评头论足。

三、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市城市管理需要科学、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的需要。

(一)树立大城管理念。因城市管理工作的广泛性、经常性、长期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城市管理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所以城市管理工作必须从现实和科学的角度出发,坚持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联合执法机制,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理解、齐心协力、多管齐下。城市管理委员会及城管办,在发挥领导、协调、监督检查职责基础上,要着眼调动各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协作能力,推行违法违章行为“抄告”、“责成整改”制,当好“转换器”,将掌握的问题及时下达给有关职责部门处理,建立良好的城管运作网络,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局面。

(二)严把行政许可关。严格控制门店审批,从源头上杜绝店外堆放、经营、作业现象,转变过去占道收费管理为占道处罚管理。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关于加强市区城市长效管理的实施办法》的要求,严把行业准入标准和我市市区路段行业设置控制要求,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扫清障碍。在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规划建设的同时,应同步考虑公厕、垃圾中转站、公交车站、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其数量足够且分布合理。有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参与开工前的规划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对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实施人性化管理。一方面要根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张贴现象,严管,规范次干道,加强城区主次干道、社区、居住小区小市场建设和管理,另一方面又要照顾残疾人和下岗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力解决弱势群体的后顾之忧,协调民政、残联、社区居委会帮助他们拓宽就业渠道,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开办福利厂吸收弱势群体就业,切实解决其生活出路,使其不再从事违法违章经营等。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目前我市城市管理仍停滞在粗放型管理模式,紧盯几个蔬菜水果摊,偏重于大的建设项目批后跟踪管理等。应从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化,一要根据路段所处地域环境不同划分为示范街(步行街、燕江东路、燕江中路、新西路、新府路)、严管街(燕江南路、五四路、江滨路、中山路、南坑路、国民路、大同路)、监管街(大小街、解放路、东坡路、新安路、巴溪大道),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化管理规定;二要统筹兼顾,全方面、全时间段监管;三要有数字观念,用数字来衡量管理是否达到标准;四要精细管理手段,采取“盯、守、防”的方式,执法人员做到“四勤”,即眼勤、手勤、脚勤、嘴勤,将违法、违章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五要杜绝城市管理工作时紧时松的现象。

(五)强化集中整治。营造严管重罚声势,形成高压管理态势,震慑违法当事人,遏制违法行为蔓延势头。随着我市建成区的扩大和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部分人为在拆迁改造中获取政府的巨额补偿,乱搭乱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城郊村,执法人员在强制拆除时易遇到围攻和暴力抗法。为打击违法者的嚣张气焰,应组织国土、房管、建设、公安等部门集中拆除违法建筑和违法搭盖,展示出行政执法队伍的声威。市城管办立足标本兼治的原则,集中执法部门力量,拎成一股绳,重点治理反弹严重的“顽症”,将整治与日常化管理纳入双轨管理机制,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

(六)改革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按照“统一管理、权责一致,条包块管、以块为主,强化城区、立足社区”的原则,建立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把城市管理任务落实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管理为基础,各有关部门的职能管理为支柱,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协调作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可以探索环卫、市政、园林养护的企业化管理模式,通过招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管理和运行效率,让政府部门从具体管理转为日常监督。

(七)打造特色城市管理品牌。作为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广大市民的城市管理,应抓住有利时机,深度挖掘,高度提炼,形成符合城市精神的特色城市管理品牌。我市的商业步行街就是一条典型的特色管理品牌街,用品牌服务吸引市民,用品牌服务吸引商家,用品牌效益促进发展,用品牌形象赢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真正实现“城市管理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境界。

(八)强化城管队伍建设。一是强化队伍素质教育,提高执法技巧,规范执法程序,不断提高队员的执法水平;二是实施量化考核,明确路段、明确人员、明确标准、明确责任、明确目标;三是推行未位淘汰待岗制,增强队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改进执法队伍的工作作风;四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管好、用好城管干部,要逐步建立起城管人员优胜劣汰、能进能出、交流轮岗等制度,弘扬队伍正气,树立“有为才有位”的职业精神;五是政策倾斜,充实执法力量,城管人员参照公安民警提高福利待遇和完善执法设备,提高执法科技含量。

(九)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要依靠社区、学校和新闻媒体作用,积极引导从自身做起、从娃娃抓起,广泛宣传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浓厚的城管氛围,增强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宣传部门要开辟专题栏目,进行全方位报道,对破坏环境和破坏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要及时曝光,提高广大市民自主管理、自我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市民关心、支持、理解、配合、参与城市管理工作,为城市管理工作和行政执法创造良好环境。

2.城市化管理 篇二

城市好比一部机器, 只有运转正常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通过管理, 充分调动城市主体——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把最活跃的人的因素同其他各种物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推动城市各个系统正常有效的运行。但城市运行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如教育、就业、治安、生态环境、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等。这就需要加强城市的综合管理和治理来解决。

传统城市管理是以技术、生产等物的管理为中心, 是以行政命令、制度约束为主导的管理。改革开放初期, 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街头小商贩的崛起, 那时全国各地都大张旗鼓地鼓励小商贩。 (1)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 小商贩的发展诚然带来经济的一定发展, 并且不少人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 但由此而引来的问题也是非常之多。从最近几年出现的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和小商贩们的冲突案例中, 我们也不难看出, 只是一味的诉求规范制度的建立并不能缓解城管问题的出现, 不仅对维护秩序无益, 而且还会破坏社会生活的安定, 削弱行政相对人对政府执法行为的信任, 甚至导致行政相对人丧失对国家决定权威的尊重与服从。 (2)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城市管理向柔性化发展, 即由传统管理进入文化管理阶段, 从秩序诉求转向服务为本。城市文化管理以人为中心, 以服务为宗旨, 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 又是管理的落脚点。尊重人, 关心人, 培养人, 激励人, 开发人的潜力, 成为管理的核心内容。以城市小商小贩为例, 他们的存在对城市的市容和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政府和城市管理在管理方面要改革那种单一思维型、领导政绩型的“市容”观念, 转向以服务为本, 在规划过程中为这些街头小商小贩在生活区域留足空间, 考虑到他们的权利, 关心他们的需要, 不断加强城市管理自身的民主建设。

二、现代城市管理问题:以城管执法为例

(一) 城管主体定位模糊性

城管 (又称城市管理监察部门) 从出现开始, 其行政主体的地位就遭到了质疑。通常认为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 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 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3) 城管是否是合法的行政主体?虽然在《行政处罚法》第16条中“国务院或者经过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 但是条文中显然没有赋予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的合法性。主体的合法存在, 及其是否可以行使某种权力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4)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城管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主体, 至少可能说城管在行政法上的定位是模糊的, 主体资格是受到质疑的。

(二) 执法程序上的不规范性

城管执法中行政执法人员在进行当场处罚时, 应遵循下列程序:1.表明身份2.说明出发理由3.给予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机会4.制作笔录5.制作当场处罚决定书6.备案7.执行。 (5) 行政程序的存在就是为了克制城管人员, 面对摊贩可能的过激行为、抵制态度, 城管人员乃至行政人员更应该强调以德服人, 以法服人。

(三) 执法法治理念落后性

正确的思想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秉承正确的执法法治理念对开展执法实践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判决, 其恶果相当于十次犯罪。 (6) 所以, 转变执法法治理念在执法实践中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三、当前城市管理创新途径

(一) 加强城管执法队伍素质建设

首先, 应提高执法人员思想素质。就城管执法队伍而言, 执法人员思想素质问题成为重要的课题。“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一个高素质的执法者, 会以身作则, 在面对民众时会懂得如何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而不是行为粗暴、态度蛮横等, 在损害执法队伍形象同时, 也不利于执法工作的进行。作为人民的公仆, 应当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坚持正确的执法理念, 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强化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 从思想上入手, 狠抓勤政廉政建设, 树立执政为民、服务为民的形象。

其次, 完善对执法人员的监督体制。城管执法是我国现行的行政执法体制、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一项新实践, 在对执法人员除了思想上进行教育外, 同时可以建立和完善严进宽出的淘汰机制, 强化全员的危机意识, 增强责任意识, 提升进取意识。

(二) 实行人性化执法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部分下岗职工、进城农民生活面临着挑战, 大多数就会把置办流动摊点作为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 这就成为城管人员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并且也给城管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着这些困难, 城管执法者应切实抓好矛盾根结所在, 关注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 坚持以人为本, 切实关注民众的利益。

首先, 拓展公民表达渠道, 健全公民保障机制。拓展公民表达渠道, 利用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 大力宣传城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积极的让公民参与进来, 开展交流平台, 为城管执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效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城管人员在执法中的安全。

其次, 在执法中实行奖励和惩罚结合。在执法过程中, 作为被管理的民众来说, 人的最基本需要是生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需要是人类行为的积极或源泉, 需要引起动机, 动机驱动行为。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常常是因为不满足感或一些合理的需要没有应有的满足。所以, 在赋予城管处罚权利的同时, 也鼓励执法机关采取行政指导、行政督导等柔性执法的方工, 以充分实现执法部门从管理型部门向服务型部门的转变。总之, 在保障其履行处罚职权的前提下, 要把以前单项的执罚模式, 尽量改变为既合法又合理的、人性化的、文明化和服务型的新型执法模式。

(三)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

现代城市要做到科学管理, 不仅在执法中管理理念要创新, 而且也要积极探寻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城市管理中, 在一些重大问题决策上, 没有非政府组织和市民的参与, 忽视了老百姓的利益, 影响了它的科学性。例如在设摊问题上, 如果提前征询市民的意见, 在考虑老百姓的购买需求同时照顾一部分失业人员的生计, 也就不会引发诸多的矛盾, 所以好的管理者应该善于调动各种力量, 充分听取各方建议, 和被管理者民主协商, 形成合力达到共赢, 这就是“善治”。 (7) 善治本质上可以说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 是市民社会走向前台与政府、经济社会共同分担社会治理的历史进步。换言之, 也就是从根本上使居民群众广泛参与进来, 加强城市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

[2]论语·子路.

[3]秦甫:现代城市管理[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4, 1.

3.城市化公路管理对策探讨 篇三

【关键词】难点;管理措施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推进的过程。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在不断上升,并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至21世纪初,城市人口已占世界人口的近半数,2011年青岛市全市城市化率已达到66%,全年有22.2万人进入五市一区驻地和重点镇定居,依照规划,2015年青岛市全市城市化率达到75%。同样的,公路城市化也是一个地区基础建设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反映。伴随青岛建设的步伐,开发区、城阳区等主要郊区公路已经基本实现城市化,公路的功能更加全面,服务更加立体化,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保障,但也带来管理上的许多问题。为此,本文主要结合青岛公路特点,就公路城市化道路管理进行探讨。

1.公路城市化管理的难点

1.1建设难

首先,城市化的道路车流量非常大,全封闭交通根本不可能,所以公路建设时的安全、材料运输等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城市对施工的要求也格外的严格,施工噪音、扬尘等,往往受到人民群众的强烈批评和投诉。其次,城市化公路日益完善的服务功能带来的施工难度和协调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城市化公路配套建设更加复杂而且往往是由不同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比如绿化工程、照明工程、城市道路的排水工程以及标志标线的设置等,都是有严格的建设顺序和施工程序的,协调不好,不但影响到建设质量和进度,而且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甚至有可能留下不可弥补的缺陷。现在很多城市刚建成的新路就又 “开膛破肚”,在社会各界也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另外,由于人口不断密集,征地成本、材料成本等不断增长,城市化公路的建设费用非常高,据统计,1993年青岛建成每公里高速造价约为1000万元左右,而现在每公里造价均在1亿元以上,普通公路建设成本增长也在5倍以上,如果涉及到道路拓宽则费用更高。

1.2养护保洁难

道路的保洁养护是保持道路服务水平的基本手段,但是川流不息的车辆给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养护和每天的保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养护方法必须快速有效,不允许长时间封闭道路,因此道路维修后的保养时间几乎没有,道路保洁人员的安全也是一大隐患。

另外道路绿化和道路附属设施大量的增加,也给保洁保养工作带来繁重的工作量。在有限的人员设备情况下,为实现道路的“畅、安、舒、美”标准,需要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因此,对于日常保养工作来说,实施机械化养护是大势所趋,从社会形象上看也是大有益处,必须大力推行机械化养护。这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是养护机械购置问题和政策引导,科学制定养护机械购置、配备和更新计划,提高各养护单位机械化水平,同时通过奖惩等激励措施加大各养护单位实施机械化养护的积极性。

1.3保护路产路权难

目前整个城市化道路的路政管理都有较大的缺陷,人民群众的路产路权意识还不是很高,破坏路产路权现象有所增加,而且表现出新的现象,据统计,青岛城市化公路破坏路产路权主要体现在:

1.3.1道口的乱开乱封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沿线企业众多,有许多小企业为图方便,在企业周围随意设置路口,甚至破坏绿化带增设道口,或者有的企业和个人私自封死公共路口,擅自“圈地”,公路红线控制难度空前增大。

1.3.2乱设广告、标志

随着公路沿线经济建设的发展,这一点变得尤为突出,根据日常巡查统计,几乎每天都有乱设招牌、广告现象发生,繁多而庞杂的路线广告牌,成为严重的视觉污染,不但影响市容市貌,而且也带来安全隐患。

1.3.3道路附属设施的破坏

除了以往的盗窃苦力井盖、破坏道路标志外,还出现了偷盗安全警示牌、防撞护栏、盗割照明线路及盗取照明灯具等附属设施现象。

2.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针对这些问题,青岛市公路局经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对症下药,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道路建设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公路城市化后的管理。

2.1道路建设方面

首先,施工组织上采取可行性论证制度,即每一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都组织进行可行性论证,邀请城市建设各方面的专家进行评估,实现科学的组织和文明施工相结合。其次,坚持走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群众路线,即认真听取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并把合理的建议与要求体现在施工中,同时公布施工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与投诉,最大程度的把施工与群众的矛盾解决在最初阶段,避免激化。最后,在安全生产上下大力气,克服侥幸心理,把安全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实践检验,从2008年截止到目前,全市完成道路建设改造40余条,1180公里以上,没有出现一起上访投诉事件和安全事故。

2.2道路养护保洁方面

一是提高养护技术水平,积极使用新技术;二是在传统养护方法上,进行创新改革增加效率。例如常规的沥青面层灌缝养护工作中,我们把作业程序划分为4个作业块,再划分必要路面占用时间,即灌缝劳动时间和沥青冷却凝固时间,最后制定出一套操作程序流程,由有经验的工人对养护员进行培训,使得这项养护工作变成科学的流水作业,减少了不合理施工带来的损失,增大了养护效率,同时这样提高员工创新意识的工作方式对其他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三是大力提高硬件建设水平。购进了先进的路面清洁车,洒水车等,在重交通的城区主干道上,基本实现机械化无人清洁工作。实践证明,集中有限的资金进行的技术设备的更新是提高道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手段。技术改革虽然增加了投入,但从长远来看,它降低了人工养护成本以及提高了效率,随着目前人力成本不断的提升,机械化养护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早改革早主动,而且提升了公路部门的形象,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民群众的面前,得到好评。

2.3路政管理方面

公路城市化的路政管理涉及面更广,难度更大,从开发区的情况看,路政管理不仅仅涉及到一个部门、一个行业,而是一个立体的交叉式的管理,比如道口的设立,就涉及到公路、交通和城市规划等部门,同时从中央几个部门联合对超载超限进行治理也能看出,路政管理已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行业能够完全胜任的,为此须对路政管理进行深入、联合、交换的工作方针,联合相关部门以赢得最大的支持,定期和相关部门交换信息、情报和意见。

正是由于城市管理当中的这种功能交叉性以及城市管理的严格性,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公路部门的路政管理是一种辅助性工作,路政管理应该弱化。这种认识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能严格履行《公路法》赋予公路管理部门的权利与义务,放弃了深入展开道路红线范围内管理这一项基本任务。不仅使得公路管理其它工作陷入了被动,而且严重的影响了路产路权的保护,使人民群众对公路路政管理缺乏认识和了解,甚至产生不少误解。因此城市化道路的路政管理不但不能减弱,而且应该不断加强,研究探讨行之有效的新办法,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实施方面,如何有效联合相关部门是完成好路政管理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公路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诉讼案件的上升,屡屡成为被告,有客观的原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在工作中没有很好的联合其他部门一起开展工作,例如在道路建设或者养护作业时,和城管、交警部门联合将减少很大一部分封闭管理难度;在路政执法方面和公安部门的有效联动可以避免大部分的超出行政许可的行为,可有效降低行政诉讼败诉的可能。最后,交换信息、情报和意见则是为了更好的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的必要手段。

通过实践检验,各种手段相结合,依法加强路政管理,一方面树立了公路形象,是对公路部门一种强有力的宣传,另一方面路政管理加强后,有效地保护了路产路权,对建设、养护工作是很大的支持,为建设和谐公路奠定了基础。目前,路政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需要我们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积极探索管理的新方法、新手段。

3.结语

4.城市化管理 篇四

一、以学习宣传为先导,扎实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

省市两个条例颁布实

施以来,全区上下以学习宣传为先导,加大了贯彻力度。一是强化城管队伍学习培训,邀请江苏省建设厅、苏州市城管局的法制专家讲解条例,组织城管队伍进行专题培训,全区700名城管执法人员通过了局内自查和全市城管系统的两次闭卷考试。二是进一步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在《吴中报道》栏目定期开展宣传,播放贴近生活的如临街商户乱倒垃圾、施工单位偷倒建筑垃圾、整治收旧污染等系列短片,以生动活泼、富有创意的形式宣传条例。三是积极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向城区沿街经营户分发《致城区沿街经营户的一封信》,广泛开展宣传进社区、进城乡结合部、进民工子弟学校活动,先后举办了五场宣传展,现场发放1万多份资料;在城区和各镇街道设置了现场宣传点16个,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5500份,接受市民现场咨询万余人次,拉挂横幅45条,并在盘蠡路两侧沿线所有灯箱广告设置了条例宣传,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二、以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扎实抓好市容环境的整治改造

根据区委、区政府做优做美吴中城区的要求,结合示范路、达标路建设,大力度推进以建筑立面、绿化景观、灯光亮化为主要内容的主干道街景改造和老住宅区综合改造。一是高标准实施立面改造。对城区迎春路、盘蠡路、水香街和月浜、苏苑新村南区、吴中苑社区等5个老住宅区进行的立面改造,完成了临街189家商铺的玻璃门、卷帘门改造,遮挡两侧空调外机1542只,迁移屋顶太阳能热水器11套,平改坡26栋,粉刷整新墙面38栋、39万平方米。二是对东吴北路的夜景灯光实施系统性改造。对计委大楼、东吴塔等已有夜景灯光进行更新改造,增设了电信大楼、外经贸局大楼、汇盛住宅楼和长桥大桥的夜景灯光,东吴塔新安装的3600套(个)可以不断变幻的彩灯,成为苏州南城的一大景观。三是稳步推进绿化建设和改造。完成苏震桃公路、越湖路、友新路高架下、205省道等主干道和出入口及居民区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66.7万平方米,对迎春路、苏蠡路、宝带路、盘蠡路、太湖路等主要道路和居民区实施绿化改造,改造绿化面积3.7万平方米,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绿化景观水平,美化了城区环境。

结合开展“洁净家园、美化城市”活动,进一步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一是河道整治保洁。去年完成河道清淤6820方,修补驳岸202米,打捞河道垃圾近2000吨,换水、排水总量超过5000万吨,明显改善了河道水质和水环境质量;投资5150万元,完成西城区的污水收集工程,东城区道路的污水收集工程和北干河以南2.8平方公里居民小区的雨污分流工程。二是建筑工地环境整治。所有建筑工地实施围栏作业,封闭施工,并规范了物料堆放、车辆运输队等行为。三是道路秩序整治。对城区116个早餐、自行车修理、电子信息亭实行规定地点、规定时限、统一设施、统一标识管理,在交警部门的协助下,对人行道、部分慢车道划出泊位945个,缓解停车难问题。四是户外广告整治。城区结合街景改造,对沿街广告招牌进行统一设计、规范设置、规范管理。二年来,共拆除违法设置的广告招牌2108块、破旧雨蓬300多只,并重新统一规范设置了广告招牌,保证了街景改造的顺利进行。市条例实施以来,我们把这一工作延伸到乡镇,组织了大规模的镇区广告整治,其中东山镇拆除违法设置的广告招牌132块、破旧雨蓬86只;木渎镇拆除违法设置的广告招牌959处、破旧雨蓬21只;胥口镇拆除违法设置的广告招牌180块、破旧雨蓬85只。

三、以推进城管上水平为重点,扎实抓好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坚持执法人员周学习、年度轮训,新录用人员上岗培训制度。队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去年通过了城管队伍规范化建设省级验收。二是规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行政过错追究等六类行政行为,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加强。今年,受理市容环境卫生方面的行政许可申请759件,准予许可445件,占58.6%,不予许可314件,占41.4%。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实行行政服务中心城管窗口统一受理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许可决定的制度,许可结果在服务中心网上公示。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495件,其中简易程序485件,一般程序1010件;市容类247件,交通类721件,规划类25件,工商类12件,行政处罚案件的整体质量较好,没有一起行政复议、诉讼、赔偿案件。

四、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扎实抓好管理制度的落实

按照建立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要求,不

断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推动城市管理由突击型管理向长效型管理转变。一是建立健全市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出台了“吴中区市容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区环境卫生管理职责的工作意见的通知”、“规范户外广告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初步健全了市容环境管理网络;根据管理关口前移的要求,实施

了《吴中区城区道路和高速公路出入口及沿线两侧行业指导规划》,进一步完善了长效管理,促进了服务业繁荣和市容环境协调发展;下发了《关于开展2007年度乡镇市容环境卫生考核活动的通知》,向乡镇延伸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建立和完善了市容环卫城乡一体管理机制,促进了城市管理全覆盖。二是全面推行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在城区范围城管部门与临街经营户签订市容环卫责任书1931份,签订率已达100 %,乡镇市容环卫责任书的签订率达90%以上,市容环卫责任履约率达到90%以上。三是市场化运作机制稳步推行。先后对城区绿化建设与管护、道路两侧乱涂乱贴清洗、东吴北路不锈钢护拦保洁、新村小区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实施了工程建设项目程序化管理,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做到责任到人,管理到位,有效提高了市场化运作能力。

五、以贯彻条例为动力,扎实推进城市管理全覆盖

这两年多次组织以旅游主干道为重点的城乡联动环境整治,将城市管理标准向沿途乡镇不断渗透,各镇、街道切实加大了对市容环境整治的投入,着力改善乡镇环境面貌。对旅游专线、环太湖路、机场路等主要旅游通道两侧255万m2的建筑物立面及附属围墙进行了修补刷新整治,木渎、胥口、东山、光福、甪直、西山等镇投入巨资改造中心镇区道路环境。其中,东山镇投入1800多万元,完成了启园路、紫金路、莫厘北路道路(含绿化)改造、雨污网管铺设、广电线路等弱电入地工程,对紫金路实施了“穿衣戴帽”街景整饰,改造门面42家,同时对镇区中心广场进行了改造,增设了停车场所。今年又投入1060万元,对紫金西路、湖湾、渡桥路段及社区等道路进行改造;胥口镇投入5000多万元,对6.7公里的孙武路进行三线入地、外墙立面、门面、空调外机、绿化景观和路灯、雨污分流等综合改造。木渎镇近年投入2亿左右的资金大力改善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其中,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了中山路大观桥至灵岩山停车场约2公里路段的全面整治、改造,实现了弱电入地及人行道和绿化的改造,投入70万元,建设改造了3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8座公厕等环卫设施,提高了垃圾处理能力。去年,木渎被苏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授予“市容环境卫生红旗街道(镇)”优秀奖,中山西路还成功创建为苏州市“天堂杯”市容管理示范路,成为苏州市乡镇中唯一一条市级示范路。

省市条例的贯彻落实,有力地推进了我区的城市管理工作,总的来说,成绩是显著的。但是,无论是条例的贯彻落实上,还是全区的城市管理工作,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条例的贯彻落实还没有完全到位,主要是条例的宣传还不广泛、不深入,学习还不经常,领会还不深刻。二是城市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城市管理各环节还不能形成有效衔接或封闭。三是城管部门在技术装备上比较落后,数字化建设进程缓慢。四是市容环卫责任制的落实仍然十分艰巨。占道经营、乱扔垃圾、乱拉乱挂、乱倒污水、破坏绿化、污染损毁道路的问题较多。五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管理工作力度的加大,城管队伍尤其是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执法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下阶段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两个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

1.加大条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条例的宣传、贯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阵地、公益广告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增强市民的守法意识、文明意识、参与意识,使条例精神家喻户晓,贯彻落实条例变成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2.进一步加强对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领导。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对城管与规划、城管与建设(市政)等职责交叉问题通过机构体制调整,理顺关系,理清职责。

3.健全“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室今年31号文件,全面深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制改革,推进城管工作重心下移,推进城管进街道、进社区、进镇村。中心城区试行“区域式联动、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管理模式的转变和长效管理机制的落实,实现城管全覆盖。

5.加强城市管理扮靓城市迎国庆 篇五

开展“迎国庆”市容环境整治行动

在举国欢庆的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及中秋佳节到来之际,为了巩固城市管理战果,努力把南城打造成整洁、文明、亮丽、和谐的赣东南次中心城市,近期县城管局广泛开展“以扮靓城市,为国庆增光添彩”的主题活动,城市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得到有效改善,城区面貌焕然一新,营造了良好的节日氛围。

据悉,这次整治行动,县城管局主要从夜景灯饰美化亮化、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和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等五个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工作。一是加大节日期间城市夜景灯饰美化亮化巡视检查力度,确保重点区域、街道灯饰亮化设施达到美化、亮化效果;二是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延长街路环卫清扫保洁时间,严格作业标准,及时做好垃圾收集和清运工作;三是加强早市和夜市的经营秩序环境卫生管理,达到市场节日气氛既浓郁热烈规范有序,又整洁干净;四是强化园林绿化日常管护工作,做好草坪、绿篱、树木的修剪,及时更换绿地、公园广场景点处的时令花卉、盆景,努力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五是深入开展市容市貌街面秩序整治行动,对无照商贩、店外经营、乱堆乱放、马路作业等违章占道经营行为进行清理整治,对流动商贩占道问题积极疏导,方便人民群众出行,确保市民在整洁、舒适、和谐、快乐的氛围中欢度国庆。

市城管局组织开展迎国庆 城市管理工作大检查

为以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十一”国庆节和“十七大”,按照《迎国庆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9月28日至9月29日,市城管局组织局各区城管部门、局机关各业务处(实)及各行业办相关人员,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了联合检查。

此次检查采取不确定路线方式,共随机抽查街路145条,突出检查了繁华街路、背街背巷、城乡结合部等市容环境清理整顿情况。从检查的情况看,按照市城管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各区城管、执法部门认真部署,积极行动,采取有效措施,计划详实,精细管理,管护到位,城区容貌靓丽,效果明显。

同时,检查中也发现个别街路牌匾陈旧更换不及时;市场摊区撤市不及时,有废弃物,影响周边环境;装修堆、残土堆清运不及时;树木上存在栓绳挂物现象;绿地缺苗断空街路也较多,有待于明年春季补植;商贩乱摆乱放占道经营现象较明显;个别区域道路维修进度缓慢;人行道板缺损严重;二环路清扫保洁质量不高,管理不到位。

希望各区、各部门以迎接国庆节为契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彻底整改,给市民一个清新、优美的城市环境。

市园林局:扮靓城市迎国庆 加快进度迎验收

连日来,市园林局按照我市“迎国庆、迎国家园林城市检查验收,市容环境集中整治月”活动要求和市创建园林城市指挥部部署,积极实施城市彩化工程,进一步加快各项工程进度,不断提高城市绿地管理水平,确保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和优质服务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国家园林城市验收。

市园林局采用栽植草花与摆放草花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实施城市彩化工程,及早制定各园区、景区和市区主要道路、重点部位的彩化方案,精心培育各类花卉,合理控制花期,确保30万盆鲜花扮靓城市园区街道。该局进一步加快市区重点工程和各个园区达标提升工程进度,在快速推进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虢国公园二期在建工程的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实施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迎检线路景观改造工程;认真做好湿地公园功能性建筑、景观小品和月季专类园等工程规划设计和招投标工作,确保工程按计划有序推进。

该局还全面开展精细化管理竞赛活动,认真做好城市绿地苗木养护工作以及苗木、草坪补植补栽工作,彻底消除缺行断垄、草坪“斑秃”现象,努力营造良好的创建的氛围。同时,该局进一步加大园林绿化行政执法工作,对在城市绿地乱搭乱建、堆放杂物等问题进行整改。截至目前,该局共补栽各类苗木120棵,补栽补植草坪12550平方米,栽植草花105900株,焊制花艺造型98个,设置创建公益广告牌232个;下达整改通知书150份,纠正各类违章现象130次,城市绿地景观效果明显改善。

平原县城管执法局扮靓城市迎国庆

为了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平原县城管执法局广泛开展“以实干扮靓城市,为国庆增光添彩”活动,城市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成效显著,城区面貌焕然一新,营造了良好的节日氛围。

一、以良好的素质展示城管执法队伍的形象。为了提高城管执法队伍的素质,平原县城管执法局对全局执法人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每星期一安排2个小时的军训,从行为举止、个人仪表和文明执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训练。为了更好地管好城市,该局设立了24小时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制定了值班制度、办公签到制度、文明值勤制度等,增强了城管执法人员组织纪律性,提高了城管执法人员的素质,较好地树立了城管执法人员的对外形象。

二、以严格的管理确保城区街道容貌整洁。一是实行城区管理责任制。重新划分了各中队的管理区域,增加了重要路段的专门管理中队,使任务更加明确,责任更加直接。二是严格垃圾清运制度。对全县16条街道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车走地净,垃圾桶(箱、池、点)周围保持无垃圾,9月1日以来,共清运垃圾1500多方。对全县152处厕所进行巡回检查及时清运,对其中11处公厕进行了彻底清除、改造,达到了全天保洁的要求。三是查堵结合治理野广告。针对野广告当事人多为夜间活动的特点,加强夜间巡查值班,对乱涂乱画的850多处野广告进行了清除,较好地抑制了“牛皮癣”。同时,对质量低劣、影响城市市容观瞻的60多块不合格广告牌匾进行了取缔,达到了净化城市的效果。

6.丰城市城市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篇六

丰城市城管局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是建立在现代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为城市活动和发展提供科学、民主、法制的保障和有效的控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以实现最大综合效益的政府行为。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丰城市注重城市综合管理,于1997年成立了市容监察大队,2003年成立了城市管理局,各街道也相继设立了城管执法中队。这些机构的设立为我市创建“省卫生城市”、“省园林城市”以及“省文明城市”等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关注下,丰城市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拉开了“一江两岸、一城三区”的城市框架,老城区作为商贸中心、新城区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工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区的功能格局基本形成。到目前为止,城市基础设施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环卫设施(垃圾中转站、粪便处理中心、社会公厕等)、主体设施(工业、商业物资、建筑业、旅游业等)和社会公共配套设施(服务业、住宅区、零售商业、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机关等)都正在迅猛崛起,一个现代化中等城市正在形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丰城的城市管理工作必须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和提高管理水平。

一、当前丰城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境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群众性、流动性较强,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情况复杂。随着丰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这些年来,有关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城市管理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已深入人心,城市管理的水平也大大提升,城市管理不但有组织、有体制,而且建管并重、重在管理、标本兼治、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管罚分离、堵疏结合、市民参与等机制逐步形成,另外城市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很大的拓展,从党政机关到社区层面均有涉及,城市管理纳入的服务视线不断扩大。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丰城城市管理工作中还还存在着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城市管理的理念需要开拓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建设,一个高品位的城市更离不开城市管理,“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这个观点虽被大家所认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还有“重建轻管”,“重硬忽软”的思想。因此,在社会经济现代化迅速发展,在对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理解贯彻中,建立新的城市管理理念,探索和引进科学管理城市的方式已成为城市管理的迫切之需。在这样的情况下,尤其要重视并强化城市管理的理念,要树立向管理出成效、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

(二)城市管理的执法环境较差。

我市于1997年组建了综合行使市容环卫等方面行政处罚权的市容监察大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模式源于《行政处罚法》确立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注重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注重执法主体和职权的合法性、行政权力的合理配置和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使综合执法从以往的实践探索跨入到了依法操作阶段。由于城市管理情况复杂,客观上加大了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的难度,城市管理需要举全社会之力,但目前还没有形成齐抓共管以及理解、支持、配合城市管理的格局。主要是少数市民缺乏法律意识,对执法队伍的检查采取逃避态度甚至抵制举动。其次是部分市民文明意识较差,违反城市管理法规条款的现象常有发生,如:乱扔垃圾,出门营业、占道经营、损坏市政公用设施等。受此负面的影响,现行满意度调查难以有效反映和评价城管执法部门的工作绩效,因此,城市管理的执法环境迫需改善。

(三)城市管理的管理对象复杂。

丰城是一个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城市,因此,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比重比较大,人口流量大,进城农民多等问题事实存在,在这些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依法经营意识较差,善于与执法队员“捉迷藏”,想尽一切办法“钻空子”。而且失业人员(含下岗工人)和进城农工以及孤寡残等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从事简单商品买卖活动,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由于受习惯思维影响,往往对城市管理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还有部分居民趋利而为,导致违法建设、随意改变房屋用途和墙体结构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城区内乱摆乱卖屡禁不止问题突出。这些现象和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上某些弱势群体一无资金开设门店,二无专业技能从事固定职业,经常流落城区占道经营造成的,所以城管工作难度大大增加。执法人员去管,他们会抱怨“不准在街头巷尾摆摊,叫我们到哪里卖”,然而,这种现象也反映出城市功能需要完善。如果各类市场、停车场等设施比较完备,就可以使那些为生计所迫的占道摊贩、乱停乱放的各类车辆“有场可进”、“有市可归”。少数民族从优政策也存在痹病,大街小巷出现的新疆人占道叫卖羊肉串现象也屡禁不止,有的新疆人成群结对阻挠城管执法,有的拿刀威胁甚至袭击城管执法队员,其行为胡作非为,性质相当恶劣,损害执法人员形象,影响公正、公平执法。长期任其下去不但给提高城市管理工作带来难度,而且会给营造“平安丰城”带来影响。维护少数民族利益与维护社会治安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城市管理的法制建设不够健全。

根据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原则,我市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就形成完善的体系而言,仍有一定的距离,尚需付出很大的努力,尤其是部分法律、法规由于受到管理体制和部门利益的制约而难以出台,这不但造成法律、法规滞后于现实管理的需要,而且还造成管理的混乱,从而导致大量的管理活动缺乏应有的法律支持,城市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被严重削弱。例如,在城市主要道路沿街建筑立面管理上,对沿街建筑产权主体没有限定性自行维护修缮的责任规定,更没有相关处罚条款;在城市“牛皮癣”方面,罚款对身无分文的外来人员无法实施;在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方面没有其他约束机制。现行的有关城市管理法规虽然较多,但城市管理目前仍没有一部独立完备的法律法规。有些城市管理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的处罚规定,立法空白或立法不配套明显存在。没有了明确的法律、法规,处罚时就没有相关的依法行依据,城管执法无所适从。

二、提高丰城市城市管理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城市管理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肩负着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公共交通、工商行政和市容环卫等相关职能,面临着点多、面广、线长和工作量大的局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城市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远而艰苦的任务,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思想,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从部门分割向综合协调跨部门管理模式的转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城管体制,健全城管法制,创新城管机制,夯实城管基础,优化城管服务,为城市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为丰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一)以现代化管理为理念,着力提升城市管理品位。

一是要坚持“依法治市、以德治市”的基本方针。“依法治市”的基本方针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首先要彻底解决城管综合执法的合法地位问题。其次要不断强化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以德治市”的基本方针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优质的服务方便群众。要从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法理念入手。执法中要讲究执法艺术,针对管理对象在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对下岗职工、进城农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区别对待。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执法中既要坚持原则严格管理,也要换位思考,多为管理对象着想,运用疏堵结合、管理与教育并重的方式,尊重其人格、维护其权益、体恤其需求、顾及其感受,通过实行柔性管理,来体现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

二是要坚持“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的工作思路。城市就象一本书,有的粗俗浅薄,有的博大精深,之所以给人的感受不同,就在于文化内涵的多寡、城市品位的高下。城市管理工作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对丰城市而言,首先要提升城市个性品位。发挥丰城市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展示其迷人的文化色彩,彰显其独特个性。其次要提升城市经济品位,构筑区域性的科教、文化、商贸、信息中心,明确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和主攻方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实施高科技和优秀文化带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再次要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做到给排水、供电、通讯、道路交通、自身建筑等多系统并举,实现层次递进、功能升级、协调发展,从而不断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另外,更要提升城市管理品位。增强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理顺综合执法、行政管理等体制,引导市政、环卫、园林走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形成相互协调、运转自如、精简高效的管理格局。

三是要坚持“由突击型到长效型、由粗放型到精细型”的历史转变。城市管理应当由过去被动迎检,突击执法转向经常性、规范化的管理,由过去突击型、粗线条水平徘徊的局面转向从细微着手,注重塑造精品的高级阶段。首先要运用综合手段来管理。在运用行政手段的同时,要同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真正实现标本兼治。比如处理乱摆乱卖问题,在驱赶、取缔的同时,要出台配套招商政策,加快相关市场的建设,引导马路市场归市经营,马路摊担归店经营,从根本上解决严重影响市容的顽症。其次要逐步延伸推进。城市管理要上新台阶,上新水平,必须由主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由公共地域向居民小区、单位庭院延伸、由城区向城郊结合部延伸、由重点时段管理向全天候管理延伸、由市容管理向综合管理延伸。在地域上,应当整治一片、巩固一片,然后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城市的每一角落都没有脏乱差的容身之地,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抓,不断巩固和扩大成果。在时间上,由现在的着力抓违章现象出现较多或特定的重点时段的管理到全天候24小时的监控跟踪管理。在内容上,通过在巩固市容管理的基础上,推进对工商无证照、环保污染、静态交通等多面、综合性管理。

四是要坚持“管理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的目标取向。我国正处在新世纪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无论国际还是国内,说到底就是环境竞争,环境是金钱、是品牌、是生产力,哪个城市环境好,人就往那去,资金就往那流,各种物质就往那里聚集。因此,城市管理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发展生产力,通过管理现代化,促进城市的现代化。首先要创新管理观念,打造服务型城市管理。其次要创新作业方式,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高新技术,使传统的市政、环卫、园林等的作业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其次要创新管理手段。要加速“数字丰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充分运用遥感、宽带网、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真正把城市管理的水平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二)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合力打造无缝隙管理平台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立法建设和政策调研,如针对自然人和法人机构,订立一个城市管理公约,把当前沿街市容环卫责任长效管理办法及文明办、爱卫办等部门的有效经验结合进去,成为市民自治、自律的参照系。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组织法规的宣传和对已出台法规、规章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在抓好《江西省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江西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城市绿化管理条例》、《江西省燃气管理条例》等城市管理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的同时,市政府其它部门也要开展与城市管理有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市成立城市管理组织协调指挥机构的基础上,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汇编,使一些部门的管理职能在老百姓心目中更具明了,避免有些老百姓盲目上访投诉,另外,要深化抓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认真做好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工作。

二是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围绕加强城市长效管理,切实抓好设立城区城市管理综合协调常设机构,充实街道(乡镇)城市管理人员,设立社区城市管理服务站,配备专职城市管理协管员,落实城市管理专项资金等六大举措的落实。不断探索城管理论与实践应用,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手段、投入、评估等研究,推进城市管理制度创新,为城区政府推进长效管理提供法规政策和行业管理支持。

三是理顺城区管理体制。要建立起丰城市有权威性的城市管理协调指挥专门工作机制,各街办部门密切配合,统一协调,努力打造一支高效统一的城管执法队伍。比如:可以大胆创新尝试,考虑设立市城市管理工作委员会,该机构可由市政府一把手负总责,而且很有必要提升城市管理局领导职权,这样有利于建立和落实市城市管理例会制度,做好管理边界盲区的界定工作,搞好各部门管理与执法的衔接,促进综合治理,提高综合管理效能,充分发挥区域范围内的牵头抓总和综合协调职能,从而可以保证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保证市委、市政府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另外,要组织好城市管理人员的培训,努力建立一支高效、敬业、过硬的城市管理综合队伍。

(三)以序化行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服务品质

一是全面推进长效管理。参照国内外一流城市和同行业先进做法,建立和完善城市洁化、绿化、亮化、序化长效管理标准体系,制定全市统一的“四化”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结合序化行动,继续、全面施行标准化管理,采取整治一批,序化一批,标化一批,逐步扩大长效管理的范围,促进长效管理标准的落实。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每月巡查和月报制度,严格标准执行,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巩固深化主要道路、窗口地区、入城口的长效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的重心从中心城区、主要街道、窗口地区向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转移,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服务,不断赋予丰城新内涵,推进新发展。推广市政、绿化、道路“三位一体”作业模式,扩大全天候道路保洁,可对主要道路实施24小时保洁,其它道路相对延时保洁,逐步提高“四化”管理的覆盖率。针对“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撤村建居地区、农贸市场周边卫生环境和市容秩序差等问题,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要落实渣土消纳场地,解决渣土出路问题,继续抓好“牛皮癣”治理,人行道违章整治和窨井盖管理,加大沿街经营户的管理力度,制定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的落实措施,探索建立政府、媒体、出租人、经营者四位一体的公共治理结构。开展城市管理调研,着力破解城市管理的热难点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三是建立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围绕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方针,建立分工明确、协调高效的指挥系统,采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监控指挥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和开发多功能信息化指挥中心技术平台,实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施跨部门、跨行业的统一指挥。加强队伍建设,组织人员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建设一支平战结合、功能齐全、一专多能、快速反应,善于处理复杂事件的处突队伍。落实值班巡查等预警力量和应急抢险力量,做好防洪、抗雪、抗震等灾害应急处置物资的储备保障工作。加强应急知识的社会宣传和普及工作,建立领导、专家、专业队伍和志愿者相结合的网络和力量体系,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城市管理全民意识。

7.完善城市管理提升城市魅力 篇七

总书记年初在北京调研时, 对城市管理提出如下建议: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 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布署, 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建议, 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情况, 对城市管理做出如下思考:

一、强化四个目标:规划适度超前、运行科学民主、管理人才专业、管理主体多元

第一, 规划适度超前。未来城市, 现在建设, 未来城市要求基础设施现代化、空间布局人性化、城市形态人文化、充分考虑老龄化。

第二, 运行科学民主。无论是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应急设施还是城市环境, 运行管理的高效和这些设施本身的高品质同样重要, 甚至运行管理较之后者更加重要。如何保证这一点, 需要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有机结合, 即按城市管理的规律办事, 借鉴域外先进管理经验, 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同时要大力发扬民主, 听取各阶层声音, 包括外来人口的声音, 按市民的要求办事, 根据市民自身习惯和向往选择城市管理路径。

第三, 管理人才专业。去年年末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 要培养大量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总书记在今年三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 把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 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即有专业性又有综合性, 现代城市对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城市管理者更多的智慧。

第四, 管理主体多元。党、政、企、社、民、媒, 六位一体, 齐抓共管。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各类媒体这六者共同作为管理主体来管理这个城市。同时, 这六者要分工合作、平衡互动。

二、关注三个问题:治堵、治霾、防内涝

(一) 治堵。

拥堵是麻烦的城市病, 世界各大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多遭遇交通拥堵, 采取的措施通常是加宽道路、大力发展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以及机动车限行, 但效果不是特别明显。通过香港、东京、巴黎等城市近几年的经验我们能够得出一些办法:

第一,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即在地铁口、公交站点提供方便的租车服务配合以上传统方法, 治堵的效果比较明显。

第二, 最繁华的商业区禁停, 商铺之间用过街天桥连接。香港目前采取这样的做法, 使地面上的行人减少, 机动车即停即走, 保证交通顺畅。

第三, 中心城区限行, 同时在中心城区周边的地铁、公交站设立规模适度的接驳停车场。鼓励距中心城区较远的私家车出行的人们进入中心城区时使用公共交通。

(二) 治霾。

雾霾是最受关注的城市病, 经历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城市大多经受雾霾的困扰。引起雾霾的原因有很多, 中科院的研究表明, 燃煤、土壤尘, 生物质燃烧、工业污染、机动车排放都是致霾的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 雾霾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而这些主要来自于机动车排放, 同时, 机动车排放是离人们最近的污染源。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已远离第二产业, 然而也同样受雾霾困扰, 可见机动车排放是致霾的主要原因。因此, 治霾的最有效措施是减少机动车排放。年初, 巴黎遭遇雾霾, 她采取的最主要措施就是鼓励人们减少机动车使用, 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及环保交通工具, 如电动汽车、自行车。

(三) 防内涝。

内涝是世界各国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问题, 2011年东京内涝, 2012年纽约内涝, 我国大多城市也都经历内涝, 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控防内涝是每个大面积降水城市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 提升城市危机管理能力。内涝产生的原因很明显, 主要是城市排水系统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排水系统能力是不足的,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纽约、东京在遭遇飓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情况时, 相当发达的排水系统也会能力不足, 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见, 内涝短时间难以避免, 但伤亡必须消除,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提升城市危机管理能力。东京、纽约内涝, 面对的天气情况比我们中国城市要严重得多, 但内涝导至的伤亡却很小, 原因在于这些城市的管理者危机管理能力更强, 拥有并积极实施应急机制。市长亲自发出预警、开设应急避难所、公共交通封闭、低洼地区居民强制撤离, 危险地段警力巡逻, 公共资源全力应对。

第二, 增加排水渠道。遭遇极端情况, 我们可以采用应急管理手段, 但应急管理手段虽可有效避免伤亡, 同时也付出巨大经济代价, 并非是常态的解决内涝的办法。应当注意到, 相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常态情况无内涝而言, 我们在常态情况下, 也会遭遇或轻或重的内涝, 可见我们的排水系统还亟待改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城市绿化带上做文章, 将绿化带贴近道路的一侧做低, 低于道路, 形成沿道路的狭长渗渠, 造就只要有道路, 两侧就有渗渠的局面, 即不影响景观效果, 又可有效减少地下排水管道压力。

第三,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目前大多城市屋顶雨水直接排到地表, 再排入地下雨水排水管道, 或是地下雨污混合排水管道, 这同样给地下排水系统增加压力。在地表或地下建家庭蓄水池、公寓住宅蓄水池、商务政务建筑物蓄水池收集、储存、利用建筑物屋顶雨水是欧州城市的普遍做法, 即可缓解地下排水系统压力, 又可节约利用水资源。

8.城市化管理 篇八

一、妥善处理好城市管理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前提,城市建设是基础,城市管理是保障,三者一脉相承,是典型的一体化关系,城市发展只有三者紧密衔接,良性互动,才能实现“龙腾虎跃”。

要加强城市管理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城市规划要创新规划理念,切实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确保“功能齐全不漏项”;城市建设要以规划为蓝图,从严实施,红线管理,保证“设施建设不甩项”;城市管理部门作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用户管理部门”,要参与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建设等相关工作,城市规划、城市建设部门要及时将城市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情况提供给城市管理部门,征求调整完善的意见建议,确保各类设施按标准设置、各种功能齐全配套。建立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实施情况的评估反馈机制,城市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发现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方面的问题,可以采取“建议函”的方式向城市规划、城市建设部门提出意见建议,为完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工作提供“用户意见”。

二、妥善处理好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的关系

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不是简单的总和分的关系,而是相融相通、比例协调、共同促进的关系。一些城市将系统的整体的城市管理分为多个专业部门多头管理,这种细分专业管理在一定历史时期提高了处理单一专业城市管理问题的效率。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城市管理的日趋复杂,强化专业管理的模式在当今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中日渐低效和不适。以“城市牛皮癣”小广告的治理为例,它涉及到环卫、教育、税务、卫生、商务、住建、公安、交通、通讯、城管执法等十几个专业管理部门,只靠一家专业部门管理,手段单一,力度甚微,往往治标不治本。再比如,广受社会诟病的“马路拉锁”问题也是因为各类管线分属不同的专业部门管理造成的。不强化综合管理,此类“痼疾顽症”无法根除。

所以,城市管理必须强调综合,强调综合决不是要取消专业,而是要在综合中体现专业。可采取按专业适度综合的城市管理模式,一是将城市环境与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直接相关的专业部门整合成“大部门制”的城市管理委员会;二是将与此间接相关的其他专业部门通过构建协调机制强化综合管理。两者形成“大部门制”城市管理体制与专业部门综合协调机制相结合的模式,统筹协调、系统管理,以期实现城市管理专业化与综合性的统一,发挥城市综合功能和整体优势。

三、妥善处理好“高层统筹”与“下沉执行”的关系

“高层统筹”主要是指把高层级的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适当综合,集中履行规划指导、政策制定、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职能;“下沉执行”主要是指管理与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集中发挥属地管理、精细执法、服务民生、促进和谐效能。“高层统筹”与“下沉执行”都是城市管理中的两种资源整合手段,必须相辅相成,不能偏颇。

在“统筹”上下工夫,就是要综合设置机构。大力推进市、县两级政府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等城市管理相关职能,实现管理执法机构综合设置,统筹协调解决制约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有条件的市和县应当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

在“下沉”上下工夫,就是要使人员、资金、政策向基层倾斜,下移执法重心,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推行区县一级执法,推动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实现发现、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微循环”路径,切实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现象。

四、妥善处理好“条”与“块”的关系

城市运行管理与作业体系是指城市管理系统内的机关组织及其职能分工的关系网络,既包含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管理”的“条”型体系,也包括在各层次上的所有城市管理部门的“块”型架构。“条”和“块”的关系要体现政府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匹配度。

处理好“条”的关键就是要健全制度体系、强化组织指导,完善管理标准,建设高效的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作业力量,不断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水平;处理好“块”的关键就是要赋予其在街道(乡镇)层面全面落实本区域城市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权。因为“块”对辖区环境最关心、最清楚、最有发言权,考核、评价“条”提供的服务最准确、最客观、最有效。

五、妥善处理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硬件”指的是设施建设,是城市管理的基础,解决的是“有无”的问题;“软件”指的是人才队伍和制度手段等,解决的是“优劣”的问题。城市管理既要强调硬件设施的建设,也要重视队伍和制度等软件建设。

抓硬件设施建设,除了抓好市政、交通、园林等基础设施建设外,当前重点要抓好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各市、县要加快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拓展平台功能,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形成全国统一的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并实现与110报警电话的对接。强化城市运行数据的综合采集和管理分析,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促进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上一篇:优秀驾驶员申报材料下一篇:五篇关于魔术的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