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片《地心引力》中人性的探讨

2024-08-23

对影片《地心引力》中人性的探讨(精选7篇)

1.对影片《地心引力》中人性的探讨 篇一

2020影片地心历险记观后感心得范文五篇

看了《地心历险记2神秘岛》。故事的起因大概是这样的:有个男孩叫肖恩,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没有寄信人名字的电报。下面是东星资源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影片地心历险记观后感心得范文五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地心历险记观后感1

前几天我看了《地心历险记2》,故事是这样的:美国中学生肖恩收到了一封无线电报,是他的爷爷发的。因为这封信用密码保护了,所以肖恩要破密码,可是光凭肖恩破密码是很难的问题,于是肖恩的爸爸汉克帮忙他破密码。这封信中的“儒勒·凡尔纳”“斯威夫特”“斯蒂文森”这几个作家的名字启发了肖恩,这三个不一样的作家写了三个不一样的岛——神秘岛、小人国岛以及金银岛,这时,肖恩找出了这三本书把每本书中的其中一页撕了下来,把这三页纸摞在一齐就成了神秘岛,于是肖恩和汉克到达了经纬度所指的岛的附近国家——帕劳,乘坐直升飞机与直升飞机的驾驶员和驾驶员的女儿踏上了神秘岛之旅。

在途中,直升飞机被卷进了风暴里,他们活了下来,可是却在海滩上,无法回家。这时,肖恩发现了一个逃离海滩的洞,于是他们走进了洞中,发现了神秘岛。就在这时,汉克的脚踩进了一堆不明白是什么的黏糊糊的东西里,汉克明白了这不是岩石这是蛋,而他们四个人明白,有这么大的蛋,肯定就有个巨型妈妈。果然,在不远处,这只巨型妈妈在睡觉。这只巨型妈妈是一只蜥蜴,于是他们决定细心翼翼地踩在蛋上离开那里。尽管他们十分细心,可是直升飞机驾驶员却把一个蛋弄碎了,把这个巨型妈妈被吵醒了,就在他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些树根撞在了这只蜥蜴的头上,最终最终把这只蜥蜴给制服了。制服蜥蜴的人是肖恩的爷爷。

爷爷说,在14年后这座岛才会沉没,可是汉克说,遇到这种情景,这座岛将会在不到3天的时间里沉没,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开走鹦鹉螺号。因为在第二天驾驶员的女儿发现自我的爸爸不见了,便去找爸爸,肖恩的爷爷也跟着一块去,所以仅有肖恩和汉克去找鹦鹉螺号了。他们跳下了海,最终找到了鹦鹉螺号。可是由于没有电,所以没办法把鹦鹉螺号开走,于是他们就在鳗鱼的身上打起了主意。汉克在鳗鱼离自我很近的时候将鱼叉射进了鳗鱼的嘴里,鹦鹉螺号能够动了。海水将小岛淹没,另外三个人也到了海里。这时鹦鹉螺号的门打开了,三人游到了鹦鹉螺号里,最终获救了。

表面上这部电影一部探险片,可是整部片看下来就会觉得,它在让你懂得:做事做人必须要有爱心和信念,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职责心。《地心历险记》让我意识到地球深处的风景,在地球表面永远看不到,必须下到几千米深的地方,还有,我们的地球以痛苦不堪,不要再把地球内心玷污的一塌糊涂。这是一部好电影推荐大家必须有时间的话必须要去看看!

地心历险记观后感2

今日,也就是星期五,我和妈妈一齐去全球通电影院看了一场3D电影——地心历险记2。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肖恩的爷爷神秘失踪2年后,17岁的肖恩突然收到一组发自无人知晓的神秘岛密码求救信号,他认为这是失踪两年的爷爷——亚历山大,发给他的。肖恩就被迫和妈妈现任的男友,也就是他的现任继父——一汉克,一齐前往这座神秘岛,去寻找他失踪的的爷爷。他和汉克以及铤而走险的直升机驾驶员嘎巴托和他美丽又坚强的女儿——一凯兰尼一同踏上了南太平洋之行。他们最终被龙卷风卷到了最终目的地——一个风光旎丽、有着各种珍禽异兽和会喷金子的金火山的神秘岛。那里十分神奇——一大的动物变的很小,小的动物变的比人还大,整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颠倒过来了。

其实,那组求救信号,就是肖恩的爷爷亚历山大,利用无线电报机发过来的,他们要带着亚历山大一齐逃出即将沉没的神秘岛,回到自我的国家。

这是一部科幻,冒险片,看的时侯,就仿佛自我身临其境,也跟着他们一齐冒险。我真佩服他们的胆量:智斗大蜥蜴,险得宝集,巧骑蜜蜂。最终在神秘岛即将沉没之际,肖恩和汉克在大海里找到“鹦鹉螺号”又险遇大电鳗,巧用电鳗身上的几千万瓦的电能开启“鹦鹉螺号”,救起亚历山大嘎巴托和凯兰尼,逃出沉没的神秘岛,成功回到。每一次都是九死一生,险中脱险。

肖恩他为了凯兰尼的安慰独自引开硕大的食虫鸟,而摔断了自我的左腿(其实是严重的脱臼)。这使原本对他不屑一顾的凯兰尼深深的爱喜欢上了他。我十分佩服肖恩的勇气,为他人牺牲,这份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地心历险记观后感3

《地心历险记2:神秘岛》是根据《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金银岛》三部小说而编来的。

一天,肖恩骑着摩托车闯入一个私人住宅,还闯入私人游泳池,被带进了一辆警车里。过了一会,他的继父去接他。回家换好衣服后,肖恩告诉继父,他收到了一个无线电信号码。便在自我的屋门前挂了一个牌子,上头写的是:私人领地。一天,继父来敲他的门,继父告诉肖恩,当年他是海军陆战队员。肖恩十分激动,因为他不明白那个岛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话,那个岛就必须在大海上。对肖恩来说,海军对他有很大的帮忙。

他们俩来翻译一下无线电信号码上写的东西。他们先从第一句开始了解,突然,读到第四句的时候,肖恩很惊讶,第四句写的是这个岛是真的!肖恩找出了《金银岛》、《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这三本书。肖恩和继父慢慢开始了解这三本书,突然间他们发现这三本书每本书上都有一个地图,可是,这三幅地图都不一样!细心的继父发现一件很神秘的事,他把三本书上的地图撕下来,拼成了神秘岛地图,肖恩把神秘岛地图打印了下来。

第二天早晨,继父和肖恩能够去神秘岛了,他们便出发了。

有一个人说帮不了肖恩他们,肖恩便说能够付给他一千美元。另外一个人听见了,便说能够帮忙他们去神秘岛。可是他压根不明白哪里有岛!他说他的女儿也会一齐去。

他们四个人一块坐海滩上最烂的一架直升机去了,中途遇到了五级旋风,继父、肖恩、加巴图和他的女儿之之后到了一个荒芜人烟的岛。细心的肖恩和继父发现了一个山洞,穿过去之后便是一个美丽的岛,最可怕的是在那个岛上大的动物变小,小的动物也变大了!

他们第一站来到了岩石区,他们走着走着,突然,继父踩碎了一块岩石。笨笨的加巴图还在说:“好粘的岩石。”继父又说道,这些不是岩石,而是蛋!加巴图完完全全踩碎了一个蜥蜴蛋。母蜥蜴被惊醒了,他们四个人一向逃,正要被吃掉的时候,传来了嘎--嘎--的声音,母蜥蜴便停下了脚步,轮流几个木棒子朝母蜥蜴的脸而来,母蜥蜴最终被打败了。突然,继父和肖恩发现了肖恩的爷爷。爷爷说:“别傻站着,鼓掌啊!鼓掌!”加巴图啪啪啪--鼓起了掌。

肖恩的爷爷带着肖恩他们四个人去了在岛上的家,之后爷爷让他们睡觉了。(第二天,肖恩和他的继父发现,岛立刻要被海水淹没了,他们需要赶紧逃离那里。)爷爷带着他们去寻找鹦鹉螺号想回家,中途碰见了金山爆发,加巴图想拿块金子回家给女儿交大学学费,谁知金块太大了,拿不动,加巴图便放弃了找金子。

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鹦鹉螺号,可是没有电,他们用电鳗鱼身上的电给鹦鹉螺号充上了电,之后便回家了。

地心历险记观后感4

今日,我和我的几个好朋友一齐去丹尼斯看了一部3D版的电影《地心历险记》。我一进电影院,那里的大姐姐们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3D眼睛,我带上眼睛看电影,感觉身临其境,里面的人伸手就能够摸到似地。

电影主要讲的是肖恩接到了他爷爷的电报,和继父汉克一同去神秘岛。有个人开着一架很破的飞机带他们去神秘岛。飞机飞到半路时,碰到了龙卷风,龙卷风把他们带到了神秘岛上。神秘岛上的大生物都很小,可小生物却大得惊人。那里的蜥蜴,蝴蝶等生物的身体和一个足球场差不多大,大象却跟个皮球差不多小。在岛上肖恩遇见了他爷爷,他们在岛上一齐经历了各种冒险,最终找到了沉到海底多年的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利用电鳗给潜水艇发了电,他们最终成功的离开了那个小岛。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又惊险又刺激,影片中的人又厉害又坚强。我还觉得这个小岛太神奇太美了。我也想去看看,想去探险一次。

地心历险记观后感5

上星期,我看了《地心历险记2神秘岛》。故事的起因大概是这样的:有个男孩叫肖恩,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没有寄信人名字的电报。电报里说,他在神秘岛,并且要求肖恩到神秘岛去找他,还写出了许多科幻作家的名字。肖恩和他的继父调查出岛的具体位置后,出高价租了驾驶员和直升飞机,直奔太平洋中央的神秘岛,在那里,肖恩遇见了他的爷爷,原先电报是爷爷发来的。可是,直升机已经被风暴毁了,他们回不了家。爷爷告诉他们,尼摩船长的墓和潜水艇“鹦鹉螺号”都在那里,唯一出去的方法就是找到“鹦鹉螺号”,穿过危险地带。他们经历了重重磨难,征服了许多变大的动物,又拿到了船长的日记。在岛毁灭的前一刻,登上了“鹦鹉螺号”,成功逃脱了。

《地心历险记2神秘岛》有些恐怖,又有些幽默。在神秘岛,肖恩的继父和他在一齐。突然,继父挺起胸脯,叫肖恩摘几颗果子扔他的胸脯。肖恩壮着胆子扔了一颗,果子居然弹了回来,并且打中了自我。驾驶员也摘了一些果子,冲着继父的胸脯扔。不料果子反弹,像子弹一样打中了肖恩的脸。每打一次,肖恩就皱一下眉头。最终,驾驶员把一把果子一齐扔出去。“哒哒哒”,可怜的肖恩被“果弹”打得狼狈不堪。继父自夸,当年,他就是这样“征服”肖恩妈妈的。

看完这片电影,我还在电影的情形里不可自拔,突然,我回忆起肖恩,发现他居然和哈利波特长得很像,只是没有戴眼镜而已。我觉得,这片电影的导演想象力肯定十分丰富,居然把平常生活中十分小的蜜蜂和蝴蝶都变得巨大。欢迎大家去看看哦!

2.对影片《地心引力》中人性的探讨 篇二

别致的名字, 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是个不一般的故事。当作为完全生命体的橘子被冠以“发条”二字的时候, 它似乎失去了作为生命体原本应该有的意义, 徒有一个自由的外衣, 却被暗藏背后的发条所操控。《发条橘子》的宣传海报上, 通过阿历克斯充斥着暴力和邪恶的眼睛, 人们能感觉到那眼睛中透出一股令人恐惧的寒冷。应该说, 不仅仅是阿历克斯的眼睛, 在整部《发条橘子》中, 人们似乎都被一层寒冷包裹着, 即使彼此靠近, 也感受不到丝毫的温暖, 就连亲人之间的眼泪也让人感觉到一种无端的冷漠。随处可见的冷色调布局使人感受到的不是平静, 而是一种企图掩盖张狂所造成的压抑。

风格怪异的奶吧, 装扮奇特的年轻人, 把我们首先带入了关于阿历克斯的世界。封闭的奶吧首先使人在心理和意识上产生了一种压抑和束缚, 似乎暗示着这群奇怪的年轻人将要发泄和放纵的举动。他们痛打流浪汉, 肆意违犯社会规则, 暴力的特性几乎在他们身上毫不保留地表现了出来, 社会的秩序像是完全被以阿历克斯为代表的少年践踏在脚下, 失去原本应该有的职责与威严, 现实世界被受害者惊恐的脸以及痛苦的呐喊所淹没, 陷入了一种绝望的境地。这种极度暴力的行为挑战了我们心底关于暴力的底线, 我们对受到压制的一方报以极大的同情, 并且在心底开始呼唤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还他们一个公道。政府终于不能忍受这样一种极端的暴力状态, 阿历克斯被拘捕了。

当阿历克斯被拘捕后, 我们从心理上长长舒了一口气, 为弱势群体的平静生活, 为停息了暴力的脚步。故事到这里原本应该是一个结束, 然而, 故事却丝毫没有结束的意思, 相反, 有如芭蕾舞高潮来临前的铺垫一样, 好戏才刚刚要开始。

社会暴力的接力棒在阿历克斯入狱之后似乎停止了, 暴力就以这样一种简单的方式似乎要淡出我们的视野。在狱中, 阿历克斯收敛了自己的行为, 没有了曾经的放纵, 十四年的牢狱教育或许能够使他变成一个好人———假如他没有成为试验品的话。原本将要淡出我们视野的暴力, 在阿历克斯试验的过程中慢慢地复活, 以一种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看似温和的方式下面, 报复与仇恨的火苗肆意地燃烧, 似乎随时都准备着将阿历克斯化成灰烬。

阿历克斯, “厌恶疗法”的被试验者———只被装了发条的橘子。一项被研究者认为是创举的方法, 成了阿历克斯最为坚固的发条, 但却是以使实验者失去自卫与自由的本能为代价。当阿历克斯终于被改造成彻彻底底的没有起码自卫能力的弱者时, 迎接他的却是政府官员的掌声。阿历克斯不再是从前的阿历克斯, 成为了被施暴的对象, 社会暴力再次扬起旗帜, 将弱者的尊严践踏得一无是处。

阿历克斯的遭遇再次唤起了我们的同情。影片到这里, 痛苦和绝望再次袭来, 在这样的一个暴力的循环中, 总有人会成为暴力的牺牲者, 无论是曾经受到阿历克斯伤害的人还是阿历克斯本人, 暴力带给他们的伤害都是巨大的, 我们对于影片最初的价值观评判在这一次次的反转中开始动摇, 越来越多的事情暗示着我们, 事情出乎我们的预料。

当举世闻名的贝多芬交响曲也成为置人于死地的工具时, 影片充满了荒诞的味道。尽管阿历克斯从楼上跳下来幸免于难, 但是却也宣告着政府的“厌恶疗法”遭到了失败。这一行动使政府重新重视起了阿历克斯, 给他提供最好的治疗条件, 并为他预备好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政府对到阿历克斯的态度所导致的极大的反差令人啼笑皆非, 在政府眼中, 惩恶扬善已经不是他们的责任, 他们想要做的只是怎么样借助阿历克斯达成他们的政治目的。阿历克斯已经成为了两个政治派别争执的焦点, 一个想借助“厌恶疗法”推翻政府当局的统治, 另一方则想靠着对阿历克斯的弥补来重新获得选民支持, 阿历克斯依然像是一只上了发条的橘子, 尽管重新获得了施展暴力的能力, 却脱离不了政治争夺的漩涡。

除了思维上的怪诞, 影片将大量唯美和暴力的事物交织在一起, 营造出一种声画极不和谐的环境氛围, 轻松愉快的音乐看似弱化了影片的暴力成分, 而实际上则是加重了影片所表现的暴力的冲击力。影片中将人和人性的暴力点推向了极致, 完全地将人以暴力区分开来, 要么是施展暴力, 要么就受到暴力的压制。而以暴力治疗暴力的方法, 则是一种明显的洗脑过程, 阿历克斯像一只无助的小动物一样到处躲藏, 寻求庇护, 当人的天然权利不存在时, 人就成为了受他人控制的发条橘子。

3.对影片《地心引力》中人性的探讨 篇三

基耶斯洛夫斯基是当代欧洲一位集编剧与导演于一身的波兰导演,他以朴素平实的叙事、完美的影像构成和深刻的哲学内涵名列世界著名导演的行列,从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人们在道德、情感上的多重困境。以《机遇之歌》和《维洛尼卡的双重生命》为例探讨影片背后作者在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下对人性、对生命的终极思考,展现当代语境中个体特殊的生存状态和意义在影片中的体现。

基耶斯洛夫斯基 人性关怀

一、偶然:《机遇之歌》中个体命运的在世负担

若要呈现正在当下展开的时间,话剧或许是最合适的艺术媒介;如果是要讲述过去发生的事,小说则是最完美的形式,至于和未来打交道,无疑,电影有它特别的一套,像《机遇之歌》这样的电影也告诉我们,电影还可以是表现“条件式”——过去可能发生的事——的最佳媒介。

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看来,人们在生活中每天会碰到的为社会主义事业而活的生活并不是生活的真相,而只是社会主义生活的表征语境,革命政党用一种历史主义的对生命和世界的意义解释虚构出一个人人都该为社会主义献身的美好社会,而个人则不应有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因为,个人命运的在世负担已经被这种事业伦理背后的历史进步的正当性理念取决了。

《机遇之歌》在一九八一的戒严令颁布遭禁后,终于在一九八七年得以上映,他不仅有对于道德行为的关注,而且更对生命多种可能即机遇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一番探查。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魏台克的年轻男子赶火车的故事,他是一个富有生活热情的年轻人,总是急匆匆地赶那班定期开出的火车,好像那班火车是驶向人类未来的末班车,不容错过。

第一次,他抓住正驶出站台的火车车门,跳上了火车,在火车上遇到一位虔诚的共产党员,满腔热情的革命意志使他成了一名革命积极分子。

第二次,他同样追赶着正驶出站台的火车时,无意撞上了铁路警卫,被拘捕判刑劳教,与一位对社会主义事业不满的人关在一起,结果自己也成为了地下政治运动的一员。

第三次,他还是没有赶上火车,但意外地他遇到了他早已经忘记的女同学,两人相逢,于是结婚、上学、当医生,他拒绝入党,对持不同证件和宗教也都心存抵触,就在家庭事业都走上社会主义事业的轨道时,魏台克遇上了飞机空难。

在这个故事中,基耶斯洛夫斯基设想了魏台克生命中的三种可能性,这些不同的结果他自己是无法改变的,也不是社会主义能决定的,重复三次的“上火车”事件事实上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一种叙事隐喻,他想表现的是个人生命中极有可能的偶然性,与人民事业的历史必然性相抵触的偶然性。故事中的积极分子、地下政治运动者、医生在社会主义日常生活中的生存位置截然不同,但这些生存位置标示出的仅仅是个人生活的表征层面,关键在于,成为某一种人对于一个人来说完全是偶然的。

在第二段故事的结尾处,魏台克在车站向人问路时,基耶斯洛夫斯基给观众们来了一个小幽默:给他指路的正是第一段故事中的共产党员。同样,在机场,镜头为观众捕捉了两处魏台克自己并不知道的细节:第一段故事中的女空乘替党小组成员拿文件;第二段故事中的斯特凡等到这同样一个航班。这正是魏台克本该在前两段故事中乘坐的那架飞机,起飞后不久,它就炸得灰飞烟灭。再回来看影片的开始,第一个画面中出现的正是魏台克在飞机坠毁前的嘶叫。为什么基耶斯洛夫斯基让魏台克没有赶上前两段故事的飞机,却赶上了第三段故事的飞机,也恰恰在第三段没有任何政治因素的故事中死去?他是否想说明,失去政治的生活等同于死亡?抑或魏台克的生活就像是第一段故事中老党员给魏台克看的那个弹簧玩具——它有节奏地自动爬下楼梯,可一旦到达地面便不再前行,按魏台克自己的说法就是像死了一样。

弹簧玩具只是《机遇之歌》中诸多诡异细节中的一个,恰恰是这些细节给故事带了预料之外的转折,令观众更感到意外,基耶斯洛夫斯基善于也喜好对影片细节的特殊处理,例如影片一开始,魏台克的父亲就觉得文字成绩糟糕一点更好;之后,老党员承认,自己之所以想去接触某个女人,是因为她嘴唇上的细毛和丑陋粗短的手。在华沙,魏台克和楚什卡做爱后,她把香烟悬在他额头上方,给影片带来一种紧张的悬念;在接受洗礼后,他注视着那个华丽的耶稣像,它自己会睁眼闭眼。第三段故事中,他去拜访一个即将死去的女人,看见她的亲人正在后院很专业地耍杂技。所有这些不太寻常的细节,都为这部无情地奔向死亡的结局注入了生动的活力,前面也提到过,这正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后面大多数电影透露出来的主题——信仰与死亡。

整部电影由三部分组成,并非两部分,这似乎意味着这并非是一个单一性的选择,它更像是一种开放式的结局,尽管可以看做是三个不同的故事,但却有着相互交叉彼此影响着彼此的情节。既然故事已有三个版本的存在,就很可能有第四种乃至更多种可能。阿兰•马松也点评《机遇之歌》的结构为“一种左右为难,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左中右为难”。①基耶斯洛夫斯基邀请观众一同思考,魏台克的这些不同经历是否取决于不同的抉择、机遇或者命运。与辩证唯物主义不同,《机遇之歌》的信仰既在于道德核心,也在于意外条件或外部条件,所以自己无法改变。仅仅只在于手和车把之间的一小段距离,却隐喻着极有可能的偶然性与只有千钧一发的距离,但终究不是必然,所有的偶然加在一起,也不会得出一个必然,那么既然没有必然,那处处都是偶然,譬如尽管连续一万年来每天都艳阳高照,也不能证明明天必然会艳阳高照,一万年的艳阳高照也都是偶然,而各种偶然也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由于个人的美好生活的想象只会在各种可能性的其中之一得以实现,那么个人的选择就像掷骰子般无法预料它会停在哪一面。在情感的范畴里我们可以拥有较大的自由,但在社会生活的范畴里,我们却大大受到机遇的主宰,很多事情我们非做不可,或者我们必须变成某种人。更重要的是,《机遇之歌》对“三色”来说是个铺垫,同样有着三角式的结构,主要人物也都在影片结尾时,因为一件意外事故而被联系在一起,又或者如穿插在《十诫》每一个故事中的神秘男子,他把不同故事中的人物或者事件联系在了一起,使影片具足了神秘的巧遇感。

二、宿命的情调:《维洛尼卡的双重生命》中身体自由的欠缺

从各个层面上来讲《维洛尼卡的双重生命》都是一部自我反思的伟大电影,在这部影片中,基耶斯洛夫斯基将宿命的神秘和丰富的感性情绪发挥到了一个极致,从影片开头的写意段落就能体会到导演所营造的神秘气氛。玻璃的反射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对于这个关于当代波兰与法国过着平行生活的两个年轻女孩的故事来说再恰当不过。

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都是热爱歌唱的女孩,有着相同的姓名,身在波兰的维洛尼卡来到克拉科夫参加歌唱比赛,却在音乐会中突然倒地死去。而在法国的维洛尼卡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忽然决定放弃自己的歌唱事业,转而把精力放在了给学生们上的音乐课上。在学校,她被木偶艺术家儿童文学作家亚历山大吸引,在他的木偶表演中,主角是一个芭蕾舞女演员,精致的木偶在她手中跳出了华丽的舞步,随后忽然跌倒,化作一只蝴蝶。基耶斯洛夫斯基似乎总是喜欢制造各种离奇又看似巧合的迹遇,他让影片中法国的维洛尼卡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使她听到了远在波兰的维洛尼卡的歌唱,之后她又收到两个神秘包裹:一个装着一根鞋带,另一个装着一盒磁带,里面录的声音似乎来自某个火车站,维洛尼卡跟着这些线索却找到了正在巴黎圣拉扎尔车站等候他的亚历山大,他指着在克拉科夫拍的照片说:“你看你。”维洛尼卡看出那并非自己,她开始哭泣,此时亚历山大开始吻她,在两人做爱的画面中穿插着波兰维洛尼卡的照片,仿佛她也参与其中。在亚历山大家中,他给维洛尼卡讲了自己的新故事,故事说的是出生在一九六六年的两个女人的平行生活。

为什么基耶斯洛夫斯基会让木偶师成为这两个女人之间的联系?他觉得似乎需要一些细腻又神秘的东西,把影片的两个主人公联系在一起,又似乎是一种宿命的情调,注定两人必定相遇,但却是在心灵上,让维洛尼卡感受到另一个自己的存在,而木偶师的表演也处处预示着片中两个女人将会遇到的结局,另一部有着相同主题的香港电影《安娜与安娜》却让两个女主人公正面相遇,从这点可以看出基耶斯洛夫斯基与其他电影导演的不同之处,他更偏向于某种不加以修饰的巧合,也就是更深层次有关心灵上的契合。

一个人的生命具有各种生活的可能性,或许,每个人都曾有另一自己的存在。况且,基耶斯洛夫斯基也说过,这两个同名同姓的维洛尼卡其实是一个人,只不过是另一个的身体或者影子。一个人的身体被两个人的自然性造化出来时,都被拖上了这个身体的两个人的灵魂和谐或不和谐 、有意或无意的冲撞的结果,而一个人要站在可以让自己身体的影子显露出来的有光的地方,不是因为身不由己就是忘乎其形。

波兰维洛尼卡的死让另一个维洛尼卡感到无所适从,当时她正与亚历山大躺在床上,她忽然放弃了与亚历山大继续寻欢的打算,似乎已经感觉到有个和自己很亲近的人死去。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或者身体已经离开了自己,使她不会再拥有对生命的热情感觉。在刘小枫的《沉重的是肉身》一书中说道:“人的生命热情都是个体化的,个体化的生命热情就是个体热情——个体的全部身体感觉投入某种价值偏好的喜欢什么的在世行为……没有身体及其感觉或者灵魂的价值偏好,都不会产生生命热情。身体有在世欲望,但没有选择价值偏好的能力,身体的影子——灵魂有能力选择价值偏好但没有在世的欲望,只有当影子的价值偏好被身体的欲望感觉充满,才会形成一种生命热情。灵魂就是价值偏好,他必须通过身体来实现自己的偏好,没有身体,灵魂只是嘘气。”

因此,个体热情就像是一个人的身体和影子织成的细线,歌唱让维洛尼卡觉感觉能运用自己所有的身体感觉和灵魂偏好,让自己和灵魂的那根细线飘荡在歌声中,维洛尼卡甚至觉得,唱歌与自己的性感相通,那是身体和影子交换的感觉,哪怕是在雨中,路人纷纷离去避雨,而她却仰头直到唱完最后一个音符。

这只是维洛尼卡的生命感觉,个体热情有着各种各样的散发形式,比如:有人喜欢运动,整天在体育场绕圈练习也不会觉得累,有人喜欢木雕,整天呆在家里研究树木的生长也不会觉得闷,又有人喜欢舞蹈喜欢算数喜欢弹钢琴,可如果一个人的生命热情与实现这一热情所需要的身体体质没有达到一致,这一热情偏好就会被拒绝,像是喜欢运动的人天生身体就很差、喜欢弹钢琴的人长着三粗五短的手指、喜欢跳舞的人天生身体比例不和谐等。因此个体热情的实现受到多种可能性的限制,也就变得不再自由。而这就是个体生命的在世负担,这负担却不是社会的任何制度能决定的,身体和灵魂的不自由决定了生命偶然的残缺,人生的苦恼都来源于人身的在体性欠缺与对美好欲望之间的差距,没有一个恒在的依持,连个体的爱也都是破损的。

维洛尼卡天生有甜润而又尖锐的嗓子,这是她进入音乐学院的身体条件,可是她心脏不好,在唱歌时总感觉中气不足,维洛尼卡遇到的自己生命的在世负担,就是身体单薄同唱歌的个体热情之间的不平衡,因此,她总是随身携带一根鞋带,一旦感到心气不足两手就拼命朝两个方向拉拽鞋带,也就是法国的维洛尼卡后来收到的包裹中的鞋带,似乎向她预示着某种缺失的正式到来。这是否就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所要表现的宿命情调?个体的命运就是宿命?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宿命却并不是那种一成不变已经规定好的解释,而是那看不见的生命中的偶然,自然而来的偶然。就像是维洛尼卡的心脏病,谁能说她的心脏病是一种必然,必然只存在于数字科学,哪怕是逻辑学也不能用今天下雨,明天下雨,后天还是下雨,论证出大后天依然下雨,个体的生命是无法摆脱这种偶然的。

[1](美)安内特•因斯多夫著 黄渊译.双重生命,第二次机会——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第120页.第六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3](英)达纽西亚•斯多克.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文汇出版社.2003

[4]基耶斯洛夫斯基.十诫.南海出版公司.2003

[5](美)苏珊•郎格.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6](美)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7](法)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

[8]罗展凤.电影*音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9]戴锦华.电影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查理•艾维兹克.“杀戒”与“情戒”.北京电影学院教学编译参考.1993(1)

[11]蒲剑、乌兰.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6(1):108——167

10.3969/j.issn.1002-6916.2012.17.004

4.对影片《地心引力》中人性的探讨 篇四

一、黑夜·前奏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夜晚小镇中, 狭窄的街道、昏黄的灯光, 都给画面笼罩了一层使人感到无比压抑的黑色调子, 影片开始有两条线索同时进行:一是正在翻阅报纸的魔鬼, 随着他在电台中接到任务——带走即将因意外死去的老头穆雷, 另一条线索中贪婪的牧师也出场了, 他竟然也侦听到了魔鬼的任务, 欲抢在其前面找到老头。开篇不久即发出的电台噪音与翻动报纸的声音使人感觉无比烦躁不安, 同时管弦乐也徐徐响起, 轻轻勾勒出了夜晚的宁静。此时镜头不断在两个故事线中来回切换, 耳边不断出现魔鬼与牧师在出发前做准备的音效, 颗粒性的动作效果声被连续使用, 产生了一种排比的效果, 创造出紧张、压抑的情绪氛围, 从而为后面的故事做出了很好的预期, 使得影片的声音结构充满了弹性与张力。上述所有声音与画面一起共同为影片展开了一个灰暗的色调, 释放出令人不安的气氛, 最为重要的是为影片设定了一个总体基调:黑色、荒诞。此后的故事都被放置于这种基调当中。

二、荒诞·紧张

在经过前一阶段的铺垫之后, 影片逐渐开始加快速度, 魔鬼与牧师开始了一场紧张的追逐戏。而伴随着插入的星空镜头, 音乐从欢快的电子声切换为祥和宁静的键盘乐, 再加上空灵的环境音效, 突然把观众拉入到了安静祥和的气氛当中。一静一动的对比仿佛预示着即将发生什么事情。果然, 当镜头切回时, 节奏又一次加快, 而此时仿佛只能听到不断提高音调的音乐与不断变换相位的发动机声。最终老头从椅子上跌落, 牧师率先来到老头家里并将其救起, 一直不断紧绷的旋律终于松弛了下来, 从影片开始即一直持续的背景音乐终于告一段落。为了配合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 建构虚拟的世界观, 导演在本片中加入了很多主观音乐, 如穆雷老头登高取东西, 即将完成意外摔死的宿命时, 响起了一段与后面他在“天堂”中听到的相同的音乐, 所不同的是这是一段无源音乐。歌声过后, 老头没有迎来向往的天堂, 却等来了贪婪的牧师。牧师虽然拯救了穆雷的生命, 也摧毁了他的信仰。

三、天堂·幻象

牧师告诉穆雷老头, 他罪恶太重, 不付钱是去不了天堂的。为了使老头安心付钱, 他又拿出了一个神奇的机器, 并告诉老人这将可以使他提前体验天堂。随着机器的开动, 老人果然仿佛来到了幻想中的天堂, 明亮庄严的天国之门缓缓打开, 优美的雕塑伴随着空灵、悠扬的音乐瞬间营造出了天堂的气氛。在“天国”入口, 老人被这撼人心魄的景象所惊呆了, 这一定就是他向往的那个地方吧!在这里, 环境音变为了加有混响的白天空旷野外的声音, 还有隐隐约约的鸟叫声从空中划过。这是整部影片唯一出现白天环境音的部分。而音乐也出现了整部影片唯一的一段有源音乐:仿佛教堂中的圣乐, 美声唱法与古典器乐配合画面中正在演奏、歌唱的雕塑产生了极强的象征意味。在这一段中, 音乐与音效共同塑造了天堂那无比神圣的形象, 这是人们心中所向往的那种超凡脱俗、美丽宁静的天堂, 与之前影片中一直弥漫的那种压抑、阴暗的感觉产生了巨大对比。在这一段中, 回荡在钛合金机器里的音乐与“天堂”中的神奇幻象共同构成了整部影片中最为明亮的部分, 用这一点虚幻的亮光来映衬整个影片的黑色基调。

四、讽刺·意外

影片在结局部分抛出了一个黑色幽默:交易结束后, 正在数钱的牧师竟然因为老头的一句谎话而做了他的替死鬼。这一段声音以魔鬼的到来开始, 伴随着紧张的快板音乐与摩托车轰鸣, 恐怖的气氛逐渐蔓延开来, 徐徐铺垫出了整部影片最为黑色的部分。影片此时再次响起与开头时相同的旋律, 并且不断变奏、加速, 终于在一声响雷中达到高潮:魔鬼来了!雷声彻底打碎了牧师所描绘的那个美好的世界, 不仅打通了明亮的室内与黑暗的室外之间的壁垒, 也破除了真实与谎言的最后一道屏障。当象征光明的牧师与来自黑暗的魔鬼相遇后, 牧师并未感到惊慌, 他一定已经做过很多次今天这样的买卖了, 而只顾着数袜子中的钱, 敬业的魔鬼随后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杀死了拿袜子的人。随后影片的背景音乐中开始掺杂进了微弱的铜管乐, 略带诙谐的旋律也为这个荒诞的场景做了一个很好的呼应。仿佛是对贪婪的牧师的讽刺, 又仿佛是对最后被困在“天堂机器”中的老头的嘲笑。

音响与画面一样, 同是一部动画影片成败与否的决定性元素。音乐与声效能够共同为影片营造出各种氛围, 使影片的整体基调更加立体、丰满。《天堂开门》虽然没能最终捧得奥斯卡最佳短片奖, 但不可否认这是一部极为成功的动画片。年轻导演萨缪尔·陶雷克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结构严谨、构思巧妙的故事, 并且毫无疑问, 此片通过营造黑色、恐怖、荒诞、幽默的整体基调, 把这个虚构的故事以写实手法表现地如此扣人心弦, 仅仅8分钟的短片十分发人深省:地狱与天堂, 孰真孰假?

参考文献

[1]王红霞, 《影视声音基础》,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年版.

[2]魏南江, 《影视声音造型艺术论》,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8年版.

[3]张浩岚, 《视听语言》,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8.

5.产科中进行人性护理的探讨 篇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中随机选取116例。116例产妇中, 年龄最大36岁, 最小22岁, 平均年龄27.8岁。孕周最短35周, 最长42周。新生儿出生平均体质量为3.1kg。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16例随机分成两组, 常规护理组 (对照组) 和人性护理组 (观察组) , 每组58人。其中, 常规护理组就是常规普通的护理, 人性护理组在生产前和生产中都给予悉心照料, 人性化的护理。两组孕妇在实验前均有一定的焦虑感, 在焦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人性化护理方法

产妇从熟悉的家庭环境到陌生的带着各种异味的医院, 情绪肯定是比较低落的, 如果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好, 更会对产妇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 产妇很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情况, 希望知道宝宝的情况, 希望亲人的陪护和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医院要做到人性化护理则需要营造良好的硬件设备环境, 体贴充满人情味的服务。

1.2.1保护产妇隐私。由于我国传统是比较内敛的, 特别是农村妇女,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和产妇沟通, 不要把产妇的个人信息透露给无关人员, 不对产妇进行指指点点。

1.2.2主动和产妇沟通。在护理工作过程中, 护理人员是比较频繁的和产妇接触的, 护理人员对待产妇不应该是冷淡的, 要采取合理的沟通方式, 主动跟产妇充分交流, 交谈过程中要面带微笑, 跟产妇沟通相关情况, 也要注意聆听产妇的话, 看她们有什么困难或需求。这会让她们积极配合护理人员, 双方都会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交流。

1.2.3加强产前沟通和人性化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会有诸如分娩前会对阴部进行清洁处理, 分娩后填塞阴道等操作, 由于观念不一样, 部分产妇会在心理上比较难接受, 产妇心情会比较低落, 护理人员应从专业护理的角度出发跟产妇耐心的解释, 让她们明白这是必须的。

1.2.4手术过程中注意关爱产妇。产妇在产房中难免紧张和焦虑,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一直陪同产妇, 密切关注产妇的情况, 仔细倾听和回答产妇的问题, 适时的跟产妇汇报相关情况进展, 让产妇明白目前的情况, 并适时鼓励产妇。重要的是, 在手术过程中有不顺利的时候不要表现出一惊一乍, 要沉着, 以免增加产妇的负担, 影响产妇的情绪。产后要主动满足产妇的产后需求, 时刻以人性化护理理念来关爱产妇[2]。

1.2.5进行回访调查, 收集反馈意见。在护理工作中, 及时与产妇沟通, 倾听她们的意见和建议。产后, 对产妇采取电话回访的方式, 问候产妇, 并记录她们对医院的建议, 做好产妇康复指导工作, 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1.3 评价方法

采用数字分级法让产妇圈出产前代表焦虑程度的数字。0~10代表不同的产前焦虑程度, 0为完全不焦虑, 1~3为轻度焦虑, 4~6为中度焦虑, 7~10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做统计学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析, P<0.05为显著差异。

2 结果

见表1。

表1表示, 对照组进行常规性护理, 产妇焦虑程度基本没有改变;观察组在进行人性化护理后焦虑程度大大缓解, P<0.05, 说明在焦虑缓解程度上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另外, 比较产时出血量, 观察组 (140mL±55) mL比对照组 (190mL±60) mL出血少, 但是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比顺产率, 观察组 (48例自然分娩) 比对照组 (35例自然分娩) 顺产率要高, 且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贯彻人性化护理, 就是要从护理人员的观念出发, 最大限度的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让护理人员明白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意义, 时刻在细小的地方体现出对产妇的关怀。另外, 医院也要改善妇产科环境, 减小产妇对医院的排斥作用。最后, 护理人员运用有效合理的沟通技巧, 努力施行人性化护理, 对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头在妇产科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116例来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 用随机分组法将160例随机分成两组, 常规护理组和人性护理组。后期分析对比两组数据结果, 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产妇的焦虑程度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 ;产妇的顺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妇产科特别是临床应用人性化护理可减小产妇的焦虑程度, 减少了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出血量, 大大提高了顺产率。

关键词:妇产科,人性化护理,焦虑程度,顺产率

参考文献

[1]刘文娟.人性化服务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1, 28 (6) :627.

6.对影片《地心引力》中人性的探讨 篇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2014年本院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 患者均进行影像诊断检查, 均符合胆结石的诊断标准且接受胆结石手术治疗, 无手术禁忌证[1]。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9例, 女21例;年龄最小25岁, 最大76岁。对照组中男26例, 女24例;年龄最小26岁, 最大77岁。两组患者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后, 均按照胆结石手术前常规护理来进行操作;观察组患者增加人性化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2.1 常规护理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术前身体情况进行检查, 分析病因, 给手术提供参考信息。此外,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手术注意事项指导。

1.2.2 人性化护理

包括通过健康教育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胆结石手术知识和禁忌的讲解, 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 打消内心疑虑, 让手术能够顺利完成。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医生、麻醉师的资料介绍, 引用成功的手术案例来鼓励患者, 打消患者的心理恐惧情绪, 让患者的依从性更高。通过必要心理疏导护理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给予关注, 积极主动的进行交流, 增加医患沟通, 倾听患者的想法和建议, 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如果患者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应该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提供专业的心理介入治疗, 让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 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也要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共同为患者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量。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护理时, 应该要有谨慎和负责的态度, 对患者的问题应该耐心解答, 进行护理操作时, 要按照规范来进行, 动作轻重适宜, 面对突发情况从容应对, 给患者专业、规范的印象, 可以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帮助患者消除疑虑,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医护人员进行人性化环境布置, 给患者舒适的感受。

1.3 观察指标

(1) 患者在入院后以及手术前都进行焦虑自评表评分, 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总分超过40分, 则是有焦虑心理, 分值越高, 说明患者的焦虑症状越严重。 (2) 收集患者术后的手术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而经过术前护理干预后, 两组SAS评分均出现下降, 且观察组手术开始前的SAS得分明显小于入院初期得分[ (56.21±4.33) 分VS (67.45±2.64) 分) ],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手术开始前, 观察组SAS得分明显小于对照组[ (56.21±4.33) 分VS (62.36±3.42) 分],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8.00%, 对照组为84.00%;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小结

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会有心理负担, 如果对胆结石疾病了解比较少, 加上对环境比较陌生, 患者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其情绪比较焦虑烦躁, 致使患者对手术配合度不高, 对手术的治疗效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有些患者因此而拒绝手术治疗。所以有研究人员认为, 应该在术前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 能够对患者的焦虑症状进行改善, 让患者的治疗信心得到提升, 能够更好的接受手术治疗。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之后, 患者的SAS评分结果要比对照组小, 满意度比对照组要高 (P<0.05) 。为患者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 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依从性, 让患者获得更加有效的手术治疗效果, 因此医院在术前为患者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护理模式。

总之, 胆结石手术前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可以让患者的紧张情绪和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让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获得提升, 促进手术成功率的提高, 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对胆结石手术患者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改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10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术前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术前使用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焦虑情况和手术满意情况。结果 术前护理干预后, 两组SAS评分均出现下降, 且观察组手术开始前的SAS得分明显小于其入院初期得分,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手术开始前, 观察组SAS得分明显小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胆结石手术前给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可以让患者的紧张情绪和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让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获得提升, 促进手术成功率的提高, 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胆结石手术,焦虑

参考文献

[1]单会敏.人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3 (21) :2759-2760.

7.对影片《地心引力》中人性的探讨 篇七

关键词:眼科,护理,人性化管理

1 调查资料

对我院眼科护理科室进行调查:科室一共有护士十五名,全部都是女护士。在四十岁以上的占二名,处于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也占了五名,在三十岁以下的人数占得比较多,占了八名。她们的学历:本科学历的有五名,大专学历的有八名,中专学历的有两名。她们的职称分别为:主管护师三名,护师四名,护士八名。在这个科室,她们在一年当中完成了八百百多例的眼科手术前和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任务。

在以上这个科室的护士当中,本科学历的护士护龄在二十年以上的有二名,护龄在五年到二十年之间的有五名,护龄低于五年的有八名。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低年资的护士占较高比例。这些年龄比较低的护士,精力比较充足,敢拼敢闯,积极进取。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护龄比较短,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对待患者缺少耐心,没有吃苦精神等方面都会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的护理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把全科护士进行分组:在白天由高年资的护士负责科室日常事务;另一组为倒班组,由低护资的护士来担任,她们各分为早、中、晚三个班次。

2 护眼科人性化管理的意义和方法

2.1 人性化管理的意义

人性化管理是针对护理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而采取的一种更贴近人性化的管理。这种方法给人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可以把人的潜力最大限度挖掘出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前我国形势下,护理工作一直不被重视,人们对这个职业依然存在着偏见。社会和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让护理工作人员提不起对工作的热情,加上她们要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资格或者职称考试,时常让她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开展人性化管理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2.2 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方法

2.2.1 合理配置护理科室人力资源,实施人性化分工

对她们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把高年资身体素质又比较好的护士安排在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并具有高难度的班次;对于怀孕或者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可以安排在比较轻松的岗位;另外,由于病房输液患儿多,可按排两名高年资和两名刚毕业的护士进行搭配,让老护士带上新手,对新护士穿刺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2.2.2 尽量满足护士的需求,缓解她们的压力

护士如果碰到特殊情况不能及时上班的,可以让她们提前请个假,进行调班,保证工作正常进行。这样可以让她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让她们心情愉快,提高对工作的积极性,并缓解了她们的压力。护士生病或者家里发生特殊事情时,要主动关心她们,适当安排她们休息时间,让她们感受到科室对她们的关怀。

2.2.3 采用激励方式

在适当的时机,可以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感情激励等三个方面对她们进行激励:在精神激励方面,可以鼓励她们多参加自考和继续教育学习,多撰写论文,对自己的工作心得做些总结。还可以在科室内部多开展些活动,有利于大家交流沟通和培养感情,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对于物质奖励,可以结合她们的表现和工作能力,对她们进行考核,成绩比较优秀表现比较好的护士可以对她们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并在年终评选她们为优秀护士,提高她们对工作的热情;作为科室的护士长,对护士不能以命令口气和她们进行交谈,在科室里面做到与她们平起平坐,多些耐心听听她们的意见和困难,在生活上给予她们更多的关心。可以充分利用护士例会时间对她们加强团队互助合作、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她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素质,构建一个和谐的人性化管理体系。

2.2.4 护士长要带头发挥榜样作用

在一个护理科室里面,护士长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她们的工作态度和性情品质直接会给护士带来影响。因此,护士长在工作中要一丝不苟、科学严谨,要有精湛的操作技能,要比别人多付出劳动,不辞劳苦,护士在工作中遇到难题要主动指导她们。科室里面的护士如果碰到困难,要想办法帮她们解决困难,对待她们要如同自己的亲姐妹,让大家感受到温暖,以更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

3 眼科护理采用人性化管理产生的效果

通过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提高了护士的护理水平,让她们主动投入到工作中,让大多数的患儿满意程度增加,也让护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让护士增强了责任感,懂得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本年度中,这个科室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护理质量大大提高。另外,实行人性化管理还让护理人员的素质大大提高,在她们的不懈努力下,两名中专学历的护士通过自学获得了大专学历,四名原来大专学历的也获得了本科学历,护理人员的责任性和自觉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晓虹主编.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

[2]李录华,刘秀蝉.人性化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6,12(3):287.

上一篇:新课标研修心得体会下一篇:昨夜的月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