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防范金融风险(通用8篇)
1.银行防范金融风险 篇一
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很快,对于帮助企业融通资金、提高银行效益和促进票据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银行承兑汇票总量失控、超常增长的问题也非常严重,并蕴涵着一定的金融风险。
数据显示,2006年一季度末,全国银行承兑汇票余额约2.27万亿元,同比增长51%。银行签发了承兑汇票就意味着银行对购货企业承付货款提供了担保。一旦汇票到期购货方无力支付货款,银行必须无条件替企业垫付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承兑汇票也是一种对外担保业务。任何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必须具备相应的担保能力。换言之,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净额加上其他担保性业务之和不得超过银行净资产。根据5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年报公布的数据,2005年末,这5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净资产总额586亿元,而银行承兑汇票额余额4765亿元,减去2837亿元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净额1928亿元,超过净资产近1342亿元。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银行为了追求业绩,盲目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向企业收取高额企业保证金,从而达到增加存款业绩的目的。例如,假定某企业向银行申请1000万元贷款,银行完全可以对其直接发放1000万元贷款。但这种做法只能给银行带来1000万元的派生存款。因此,有的银行为了增加存款业绩,不直接对企业发放贷款,而是采取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办法,先让企业交纳1000万元的保证金,同时给企业签发一张面额2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然后银行再进行贴现。这种做法虽然仍然是给企业融资1000万元(不考虑利息因素),但银行存款的增长却放大了一倍。银行除了增加1000万元的派生存款外,还可以再增加1000万元的半年期保证金存款。这种现象尤其在一些急于扩张规模的中小银行最为严重,这就是目前为什么有不少银行热衷于开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并导致银行承兑汇票泛滥的原因。这也使得目前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蕴涵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首先,造成大量不良贷款。据调查,目前各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平均保证金比例为45%,据此推算,在目前的2.27万亿元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当中,银行承兑汇票净额约1万亿元。2005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8.61%。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在目前1万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净额中,至少会造成861亿元的不良贷款。由于有些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没有经过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实际不良贷款率要高于报表数。
其次,造成银行存款的虚假增长。银行承兑汇票本来是一种支付和融资工具,但现在已经变味,成为各银行增加存款的手段。2005年末,上述5家股份制银行全部存款增加3679亿元,其中,保证金存款增长占到33%,最高的一家银行达到64.8%。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虚增存款,已经成为目前商业银行的一个普遍问题。
再次,造成票据市场虚假繁荣。目前票据市场空前火暴,根本原因就是银行承兑汇票失控。银行承兑汇票是票据市场的源头,1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可以带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票据交易量。2005年,全国票据市场交易量约63000亿元。如果把银行承兑汇票总量控制在银行净资产额以内,全国票据交易量预计将减少40%左右。规范的票据市场应当是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并存,并且以商业承兑汇票为主。
此外,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后,会产生派生存款。上述5家银行超量签发的1000多亿元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后,如果按照最高准备金比率8%和现金漏损率20%计算,最少可产生4600亿元的派生存款。可见,超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一方面增加货币供应量,一方面还会造成银
行流动性过剩的假象。
更主要的是,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也出现了大量的违法犯罪案件。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领域成为金融犯罪的高发区。2006年2月11日,中国银行双鸭山市四马路支行爆出涉案金额4.3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2006年6月,中国银行河南沈丘支行再次爆出
1.46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大案。犯罪分子以虚假承兑协议、提供虚假保证金,骗取银行承兑汇票1.46亿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违法犯罪案件频频发生和银行承兑汇票的泛滥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银行承兑汇票总量得到应有的控制,银行承兑汇票的案件必然大幅度下降。
因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做出相关规定,合理控制银行承兑汇票的总量,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
2.银行防范金融风险 篇二
(一) 影子银行的概念及产生
影子银行 (Shadow Banks) , 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出现的一个重要金融学概念, 由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 原意指通过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等的金融中间机构, 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2011年4月, 金融稳定理事会对影子银行作了明确界定, 是指银行监管体系之外, 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和信用中介业务。即银行将各种不便交易的大额资产通过特定资产组合或以其特定现金流为支持, 以发行可交易证券进行融资并进行信贷无限扩张。银行通过将某些贷款证券化可以将这些资产移至表外, 提高资本充足率, 将信贷资产的风险通过证券化分散自身风险并解决流动性问题, 提高获利能力。证券化产品在银行体系之外运作, 类似于银行的"影子", 称之为影子银行。
(二) 我国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及现状
在我国, 以传统银行信贷以外的其他方式提供资金融通的信用中介机构和业务均可以称为影子银行, 大多集中于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类是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包括银信合作、信贷资产转让、委托贷款等。这类业务的实质是贷款业务表内转表外。如银信合作, 商业银行通过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向企业贷款, 风险实际转嫁给客户, 具有影子银行的特征。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前6个月银信合作产品较2009年同期增加2.37万亿元, 表明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失效, 市场通过影子银行以银信合作等方式释放出大量的资金。截至2011年12月, 上市公司有160份关于委托贷款的公告, 累计贷款额度约210亿元, 放贷利率高于标准银行利率, 有的年利率最高达到24.5%。
第二类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业务, 包括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和典当行资金信托业务等。近年来信托资金增长非常迅速。根据信托业协会的数据, 截至2012年末, 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已经扩张至6.98万亿元, 相比三季度末的6.32万亿元, 环比增长10.44%;相比2011年末的4.81万亿元, 实现了45.11%的增长。
第三类是民间金融, 包括民间借贷、地下钱庄等。多年来, 民间金融一直处于国家监管系统之外, 至今其流转速度与资金规模已成为我国影子银行系统的中坚力量, 与很多企业、商业银行建立了盘根错节的复杂利益联系, 通过高于普通商业银行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率, 使得银行存款不断外流, 影子银行本身的风险更为凸显, 例如2011年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
2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
影子银行是一种信用传递媒介, 实现信用、期限和流动性的转换。这种信用过程长期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 得不到政府的保障, 导致其脆弱性及潜在风险更为明显。按照金融机构估算, 目前影子银行市场规模约24.4万亿元, 占GDP的46.5% (详见图1) 。
如此大的规模所蕴含的风险直接影响到我国银行业及整个金融市场。其金融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表内业务表外化风险
影子银行业务过度扩张, 使得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下降。从央行最新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量数据来看, 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由2002年的92%, 下降至2012年一季度的53.5%。2013年1月份2.54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中, 人民币贷款只占了42.1%, 2012年全年这一比例为52.%。银行通过银信合作等方式将资金移出表外, 减少了资本要求, 并规避了相应的准备金计提和资本监管要求, 表外业务风险系数上升。
以某商业银行为例, 2012年, 该行某支行作为受托行为某借款人以信用方式发放人民币资金信托贷款10亿元, 利率6%, 融资用途为公司营运资金周转。该笔信托贷款贷款人某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委托人该商业银行旗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的委托提供。该业务为规避贷款政策限制而进行的典型银信合作, 该行资产通过信托公司由表内进入表外。
(二) 表外业务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将贷款通过信托公司等转入表外后, 资金失去监管, 大量投资于政府融资平台、股票市场、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 金融产品还本付息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潜藏信用风险。仍以上述信托贷款为例, 该笔贷款发放后, 借款企业将信托资金转入该企业在另一家商业银行的账户, 资金失去监管, 信用风险加大。
(三) 民间金融扩散风险
民间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数种风险传递渠道。一是背负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可能从民间借贷市场借款;二是部分企业用银行贷款在民间借贷市场放贷;三是部分银行从业人员参与其中而给银行带来的声誉风险;四是部分银行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通过对温州、鄂尔多斯、神木等8个民间融资活跃地区的贷款质量进行监测, 发现上述地区的贷款不良率明显高于全行平均不良率, 说明民间融资等外部风险已传染至银行内部 (详见图2) 。
(四) 金融系统性风险
一是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均以资金为交易和经营对象, 因过度竞争造成风险定价过低, 蕴藏系统风险。二是商业银行表外资产游离于资产负债表之外, 资本运作的杠杆率很高。因此, 表外业务过度交易和杠杆操纵增加了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
3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建议
(一) 完善内部监测体系
一是全面梳理银行信托贷款、理财融资、委托贷款、员工投融资等具备影子银行特征的金融业务, 确保获取数据真实、完整、全面、准确。二是建立跟踪分析制度。采用非现场检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融资来源、杠杆率水平、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要求等的监测, 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隐患。三是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督, 对相关金融产品的风险状况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 确保投资安全。
(二) 建立风险防火墙制度
一是建立影子银行和传统商业银行之间的防火墙, 防止风险从影子银行体系传递到商业银行体系。严防商业银行表内资金流向私募基金、民间融资中介等影子银行机构。二是建立银行内部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和传统银行业务的部门之间的防火墙, 将影子银行业务转给子公司或专门的业务部门, 将影子银行业务与常规业务隔离, 阻断两者的风险传导渠道。
(三) 加强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
一是规范银信合作、委托贷款管理, 将表外业务尽可能纳入表内, 并计提相应拨备和资本。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理财产品实施固定收益、浮动收益分账经营、分类管理。二是严格禁止银行员工参与民间金融, 加大信贷资金流向监控, 避免风险从民间金融体系传递到银行内部。三是加大对温州、鄂尔多斯、神木等民间金融活跃的高风险地区的专项排查力度, 避免员工卷入民间债务纠纷, 在银行信用、管理责任、声誉及经济上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
2012年, 银监会下发《关于严禁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参与民间融资活动的通知》, 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不得从事民间借贷、违规担保和非法集资活动。
(四) 规范有序的开展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可以转移和分散风险, 但不能减少风险。我国商业银行需借鉴和吸收国外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风险到高风险的步骤, 在保证原始的资产质量良好的基础上, 合理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 循序渐进, 稳步推进金融创新, 防范金融创新引发的风险集聚。
综上, 影子银行业务作为兼具创新与风险的双刃剑, 需要商业银行高度重视并强化内部自身风险管理, 尽快建立并完善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体系, 构建防火墙, 充分利用金融创新谋求更多回报的同时,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切实防范影子银行业务潜在的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秦岭.美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金融法苑, 2009.
[2]巴曙松.金融危机下的全球金融监管走向及展望[J].西南金融, 2009 (10) .
[3]龚明华、张晓朴、文竹.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中国金融, 2011 (3) .
[4]韦茜.监管视角下强化影子银行风险防范的思考[I].财政金融, 2011 (4) .
[5]余建强.我国"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及监管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 2012.
[6]钟伟、谢婷.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及监管改革[J].中国金融, 2011 (12) .
[7]徐学超、张新兰.中美影子银行风险与监管辨析农村金融研究, 2012 (3) .
3.银行防范金融风险 篇三
金融危机给银行、企业和个人都带来了冲击和考验,分析当前信贷所面临外部环境压力和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存在压力增大
从当前吉林粮食经济来看,吉林省大多粮食企业是以农村工业为起点、以农民个体和家庭为主体、以民间集资和内部积累为特征的企业进化过程。当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的时候,这种以农民个体和家庭为主体的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异常脆弱。受今年农业生产资料持续上涨影响,企业“高进低出”的压力加大;《新合同法》实施,劳动力成本上升;外贸政策高速和美国次贷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共振”下,粮食企业绝大多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
(二)银行经营压力增大
一是贷款需求下滑导致银行难贷款。伴随经济下行趋势的愈加明显,企业开始普遍采取减产、严格筛选新订单方式过冬,出现“要贷不给贷,给贷不要贷”的双重矛盾。一些需要贷款的企业,因不符合贷款条件,银行不给予贷款;一些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在银行放开信贷规模后,但已经因市场的萎缩,不再需要银行贷款。一些前景发展好、物资保证也充足的企业,银行纷纷予以抢贷,对贷款的有效供应下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二是贷款结构不合理现象加剧。受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银行机构在贷款投向上基本类同,银行对同一行业中一些优质企业互相抢食,存在重复授信的现象,银行很难发现企业资金链潜在风险。特别是少数规模相对较大、当期效益较好的骨干企业,随着行业景气度下降,会引发关联企业的风险。
(三)不良贷款反弹增快
一是近阶段发放的新增贷款性较以前高,所以对整体的不良贷款率稀释作用明显减弱。二是企业资金紧张的心理预期,加剧信贷整体风险。一些企业担心得不到银行稳定的资金支持,在有还贷能力的情况下“惜还”或“拒还”贷款。三是受原材料降价和应收账款增加的夹击下,企业资产严重缩水,银行因坚持谨慎放贷原则,在时间上没有及时注入资金,可能会产生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进而影响到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的经营,最终引起不良贷款的上升。
(四)员工操作风险增大
一是人员引发风险的可能性增加。由于部分员工投资股市、基金或实业形成亏损,或参与赌博等违法行为,这些因素容易引发操作风险;二是一些非正规担保公司、地下钱庄的非法融资,高利率企业经营成本增加,暂时掩盖和延迟暴露客户的风险预警信号,导致客户经理无法在第一时间对企业风险做出分析判断。三是部分非法担保公司为充分了解银行还、续贷之间过渡,与客户经理勾结,相互协作、利益共分,损害了银行的整体利益。
二、应对经济危机的具体措施
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波动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利用规律,才能促进业务良性持续发展,鉴于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加以防范。
(一)加大信贷风险监测
将风险防范于事前控制,是化解风险的最佳途径。银行必须要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加强行业及其信贷跟踪分析,准确把握贷款投放行业的前景、市场空间及市场容量,化解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造成的系统风险。为此建议要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增强风险提示作用。
(二)加快信贷结构口调整
当前的中小企业进入了转型、升级、调整阶段,银行一方面要鼓励中小企业自身练好内功,另一方面要利用信贷资金调整行业。要充分运用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时机,合理扩大信贷规模,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分类排队、分析会诊,将客户进一步细分为重点支持类、适度支持类、控制类和退出类,在具备相应能力时提高盈利预见性强、产品价格可以提升的行业的信贷资金配置比率,降低受宏观经济影响大行业的信贷资金配置比率。防范有关行业信贷风险,实施行业风险限额管理。
(三)做好创业服务工作
站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我们农发行要树立起与企业共渡时艰的意识,从更高的角度、更广的视野和更深的层面来认识和把握做好小企业服务的意义。一是要继续开展“走百村、进千企”工作。充分利用当前的人力、物力资源,收客户经理组成小分队,主动深入了解企业信息,挖掘企业金融需求,以真实的、真切的情感、真正的支持,打响农业发展银行的服务品牌。二是要找寻信贷互通平台。由银行收集国内外行业信息、价格走势、典型案例等,并及时在银行外部信息网上予以公布,既为企业提供参考依据,又为银行提供决策依据。三是要主动调低利率让利企业。根据信贷总量不断扩大的实际和同业竞争的需要,在坚持定价覆盖风险的同时,对贷款利率进行适当调整,对一低风险贷款,根据贷款方式采用不同的利率浮动政策。尽量以利率让利降低企业成本,节省企业开支。四是要灵活保证方式。要积极探索小企业贷款担任抵押方式,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探索权利和现金流质押等新的担保方式,包括存货、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货权等质押贷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企业抵押贷款允许实行“借新还旧”方式,暂时缓解企业还贷压力。
(四)严防信贷操作风险
要重视贷款“三查”制度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防范风险的预警作用。一是贷前调查要把好风险准入关。重点关注与经营相关度较高的参考数据,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发展前景、产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对企业流动贷款,要重点关注、分析企业上次还贷现金流量是否来自自身经营,如果企业经常并长期靠借高贷、典当资金归还贷款,来维持正常贷款形态,要引想重视,主动采取防范或退出措施。二是贷时审查要把好风险控制关。要发挥调查岗、审查岗、审批岗在风险防范中的责任,对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评定,复测贷款风险度,在风险控制上要着重体现“组织化”的风险控制理念。特别要重点防范由企业融资而滋生的自然人帮企业顶名贷款、实体加贸易多元的关联企业连环担任贷款、企业向个人高息融资、股东家庭财产都已抵押给担保公司的、内外勾结虚假评估抵押担保贷款等。三是贷后检查要把好风险管理关。进一步拓宽借款人财务停息和非财务停息的收集渠道。特别是加强对企业贷款资金流向监督,可由客户经理与企业共同签订资金流向监督协议,交由临柜人员时时监督。对大额贷款要增加贷后检查频率,定期或不定期形成贷后跟踪分析报告。实行重大信贷风险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重大风险迹象,及时报告,迅速应付。
(五)严防员工道德风险
一是要进行岗位风险排查。推行岗位轮换、强制休假和强制代班制度是切断利益链、有效暴露风险最好的手段。要全面开展客户经理竞聘,优先选拔德才兼备、“德”字优先的客户经理充实到信贷岗位;要加快客户经理的岗位轮换,不仅要开展跨地区岗位轮换,还要进行跨岗位的交叉轮换。二是要开展借冒名贷款风险排查。每年至少开展两次由支行客户经理交叉向所辖的每一位借款客户发出借款确认函,进行借款确认,防止客户经理利用贷款借冒名融资,同时也防止因客户经理贷前调查不深入而积聚的借冒名贷款风险。三是要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罚。设置信贷管理“高压线”,对触犯信贷管理“高压线”的行为实行严格惩戒。对一旦发现有参与担保公司经营、融资行为的客户经理要坚决实行停岗“红牌”处理。对贷前调查不深入,导致大额资金的逾期贷款产生的,要毫不手软的勒令停职清非,用制度约束人,用惩罚威慑人,形成行之有效的防范体系。
(六)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4.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篇四
会计人员风险如何防范与控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环节中遇到的金融会计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构建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本文将详细剖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给出针对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相适应的防范与控制方案。
一、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的界定
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可以归结为会计管理风险和会计素质风险,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可以表现为票据结算风险、会计核算风险、会计监督风险、结算风险。
其具体表现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环节中由于会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不达标素质低而导致会计核算风险的产生进而影响了整个决策的失误,从而导致最终商业银行经济和信誉的损失。
二、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金融会计风险是当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会计风险中加强会计核算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尤为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进步,商业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商业银行安全稳定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商业银行经济和信誉的`损失。
因此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控制与防范,研究一套与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相适应的方案,避免金融会计风险问题进一步恶化而影响了整体商业银行安全稳定的发展,以下内容将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宏观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影响
宏观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传统的地方政府治理理念多以自身所具有的权利、权威,运用政府权力集中对社会的各种事务进行强制性管理,对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产生也有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机制下,存在不公平竞争,非正规的金融机构频繁出现,导致菲菲活动猖獗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的产生,因此宏观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当地政府本位主义的思想都是导致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
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性的实施, 建设一套完善的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导致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之一,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票据结算机制、会计核算机制、会计监督机制、结算。
比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的管理不健全,有的员工责任心不强,导致联行报单的错发漏发,银行内出现柜员之间混岗的现象,支票等先关票据核算审查不够严格都是因为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而导致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的产生,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银行管理体制的优化关乎着银行安全稳定的发展,一套完善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系统,不但可以增强银行效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在新经济市场条件下,加强银行财务管理,建立银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从根本上降低了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实现提高银行管理效率,促进银行安全稳定发展的有效手段。
以下内容将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人才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就是专业人才的竞争,增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是提高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专业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或者在风险预测,财务监督上不能严格按照规范实施,甚至参与犯罪极大地影响了商业银行管理质量,增大了商业银行金融会计的风险,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保障商业银行安全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人员的理论知识。
在技术上杜绝操作失误,在道德和法律规范上做好自我约束与监督,了解怎样做才能有效地防范与控制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问题的发生,因此要求专业人员要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培养金融会计高素质的人才,是解决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问题的首要任务,进而实现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建立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避免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发生的根本保障,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加强各岗位人员责任的明确分工,坚决杜绝违法犯罪现象,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从管理层次与操作层次进行会计人员的内部管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去摸索创新,积极构建出一套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防范与控制方案。
结论
综上所述,金融会计风险是当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套与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会计管理体系,对实现银行收益最大化,推动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晓光.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李焰.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化解[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06:77-78.
5.银行防范金融风险 篇五
近两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业为迎接入世的挑战正在加紧进行机制转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建行、中行、工行都已成功上市,农行也正在加紧准备。但是在银行业改革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银行业内部的风险防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近年来几乎家家银行都发生过大案要案,而且涉及的金融都相当大。这些案件的发生,与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有很大关系。健全的内部控制、有效的外部监管和良好的市场约束是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的三大支柱,而其中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确保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的内因。因此,目前银行业在加紧改制和积极拓展业务的同时,注重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设是我国当前银行业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营管理者主观重视不够,现有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形成约束力。
有些银行缺乏有效的监督保障措施,制度落实流于形式。对规定、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得力,缺乏相配套的具体实施细则,使监督工作在具体实践中难以操作。有些商业银行的管理层满足于应付日常的会计核算,账平表准,对风险控制的认识不足,忽视了内部控制建设。有的对未执行制度,违章操作的行为,认为没有影响大的问题,从而争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变形,失去应有的刚性。这些都不利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形成。
(二)内部控制手段落后
各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相对滞后,也是近年来导致银行风险损失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对内部控制的各项内部进行适时的调整,使内部控制能够适应新的变化的情况。然而,许多银行的内部控制明显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不能形成一种动态的形式,相反,常常反映为一种一成不变,机械僵化的形式,陈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不能被新的、更科学的制度所替代。特别是在目前新的金融业务品种、金融工具不断推出,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补充内部制度,必然会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
(三)有章不循,违规操作
由于一些员工纪律制度观念淡薄,执行制度存在主观性、随意性,即在业务操作中不能严格按制度和流程要求,而是以习惯、信任或感情代替制度。有的基层行为维护和争取优良客户,迁就其不合理要求,甚至放弃基本制度规定,如在客户信用评级中人为调整有关数据,加大定性指标分值故意抬高企业信用等级,有意避开严格的信贷管制;有的为了个人、小团体利益或人情关系,有意回避制度执行形成操作风险,如有的基层行在经营数据反映方面和财务费用列支方面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弄虚作假,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当然,有的员工违规操作并非本人意图,或是碍于情面而不顾制度规定,或是按照上级要求和暗示而不敢按章办事,以服从代替制度,盲目操作而酿成风险,有的虽未形成案件或造成经济损失,但是带来的风险却不容忽视。从近几年金融系统发生案件的原因看,几乎都是由于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等看似小事造成的。
(四)相互制约的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的相互制约既包括业务内部各个岗位、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也包括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制约,还包括内部审计的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相互制约不能完全落实,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职能监督部门,的地位不超脱,不能独立行使监督职能, ,难以进行超前监督。另外,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还比较有限,甚至在部分银行成为一种摆设。突出表现在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面没有覆盖所有业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改进建议得不到执行,审计力量不足等等。由于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发挥,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和缺陷就得不到及时反馈和纠正,甚至出现失控的局面。缺乏有效的制约,往往形成潜在的风险。
(五)银行特殊业务内部控制中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科技进步和金融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日趋现代化、多样化、复杂化,原有的建立在手工操作基础上的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而且形成了管理上的漏洞 此外 国际业务、中间业务 电话银行 客户终端 网上银行 综合业务系统等先进的银行服务方式 对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代犯罪案件有许多是高科技犯罪比如利用网上银行作案、制作假卡等,都对商业银行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完善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对策(一)改善内控环境,强化内控文化建设 坚持“ 以人为本”,加强内控文化建设。内控管理文化包括商业银行员工的风险观、风险内部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职业道德等,这些内容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管理上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对银行内部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提高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对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持续不断地进行内部控制培训,确保全员都具有内控管理观念、意识和行为规范,形成全行齐抓共管的内控建设文化。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风险文化教育形势教育和警示教育,使全体员工树立执行制度意识和程序至上意识,形成“违规就是风险”的共识,养成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恪尽职守的职业习惯,从根本上解决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的问题,形成人人自觉遵章守纪的良好内控环境。同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各级行、各部门领导要经常关注员工的思想变化,加强沟通和交流,及时排除员工的焦虑心态和低落情绪,认真解决好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员工自警、自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诱惑,防范道德风险。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经常开展以业务操作规程、规章制度、新业务、新技能和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和多渠道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执业水平,以适应内控管理的需要,努力减少因不熟悉岗位工作和操作规程而产生的“能力风险”。
(二)创新内部控制机制,促进全面风险管理
一是健全内控管理体系。应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以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自我评价、风险监测与计量和风险报告为核心内容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构筑起面向全行系统、覆盖所有业务领域和风险点的内控管理体系。二是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商业银行总行应统一制定若干业务管理制度,按照统一模板,建立符合风险控制标准的操作规程、风险控制要点、岗位设置、相应的内控职责要求。各分、支行及其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整合业务操作流程,对现行内控制度和程序进行梳理、补充、修订,进一步完善 信贷业务、财会业务、中间业务等各项业务管理制度。三是加快机构改革,强化内部制约。各级行要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使其形成权责明确、相互牵制的统一体,实现从风险部门的防范转向全行、全员防范,将内部控制管理由个人行为和操作行为提升到整个单位的整体行为,推进内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四是构建内控制度的评价机制和反馈制度。根据内控制度评价标准,监管部门应跟踪研究制度执行情况,经常性开展对各级行、各部门、各岗位的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及时发现、堵塞和消除新的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
(三)强化内控监管,防范操作风险 为确保各项内控制度认真落实,有效防止各类业务操作风险,各商业银行从上到下必须对内控管理实施有效监督,强化风险的整体性和前瞻性分析与评估。一要坚持全方位监督、全过程控制,保证内控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全面防范各类业务操作风险,确保安全经营无事故。二要围绕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加大实时监控和重点排查力度。如对重要岗位的人员应加强考察与管理,建立员工行为排查制度,认真执行对内设岗位的定期轮岗交流制度,积极推行强制休假、离岗审计制度,杜绝岗位操作风险。三要对高风险领域与业务实行持续监控和跟踪。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管理,认真执行会计主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确保会计内控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在信贷风险的监控上严格落实信贷第一责任人和经营主责任人问责制,督促做好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和贷前调查、项目审查、贷后管理工作,增强信贷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四要切实发挥“ 三道防线”的作用,构筑起立体交叉的监督管理网络。基层网点要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和风险控制情况的自查,形成定期检查的长效制度;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完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加大业务条线自律监管的力度;内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的独特作用,促使全行逐步建立起经营管理服从规章制度、业务处理服从操作流程、绩效考评服从统一标准的内控管理制度。
(四)健全银行会计制度 1.加强财务控制
进行会计核算必须有一系列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专门方法和规范,包括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会计科目、登记账簿等。它是银行会计控制系统的基础,强化会计内部控制首先就要加强账务管理。会计人员进行账务记载,必须依据经严格审定的有效会计凭证,除此以外不能接受任何指令。各项会计核算必须经过复核,账务核对应适时进行,要保证账账、账款、账实、账表、账据、内外账核对相符。当前,银行会计电算化使综合核算与明细核算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由计算机内部完成,大多数银行为了减员增效纷纷实行综合柜员制,不仅取消了原来记账与复核的老模式,还将会计与储蓄合起来办公,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久而久之,银行会计的双线核算制度(同一笔业务由两名柜员经办)逐渐被人们忽略,加强财务控制要求会计人员仍然必须掌握双线核算的基本原理及制度,恢复并加强账务核对工作。
2.设置科学的操作规范
目前,各银行的内控制度都已基本建立,但内控制度与具体的业务操作联系不紧密,业务环节不够连续,风险防范必须业务操作规程入手。应根据规范、实用、安全、有效的原则,设置标准化操作规程,并涵盖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实行上岗下岗负责、下岗对上岗监督的运行机制,严禁独自一人操作业务全过程,做到环环相扣,不漏项、不空白。会计业务是综合性、复合性业务,要求整个业务操作过程必须综合管理、动态控制。因此,操作规程要根据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不断地补充调整,特别是每推出一项新业务时,应根据及时性原则,尽可能在新业务推出之前就建立健全新业务的各项操作规程,使新业务在开展时有章可循,以减少开展新业务的风险。
3.建立严密的分级授权制度
对会计财务处理必须实行岗位分工,各岗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后道工序制约前道工序,后台制约前台。各种业务必须交由不同的人完成,不相容的岗位一定要分离管理。例如:银行在给客户办理汇票及本票时要求银行人员对于印章、凭证、押数三分管即是针对一笔业务设的不同岗位。因此应对各个程序及岗位,合理地授予相应的处理业务责任和权利,避免一手清的情况出现,造成业务风险。对重要会计事项如错账冲正、开销账户、调整积数、大额付现等必须坚持授权审批制,形成分工明确、权责对等的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
4.加强重要物品,重要岗位的控制
6.银行防范金融风险 篇六
当前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银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一旦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措施不力、处置化解不当,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甚至酿成经济危机。如何加强对银行业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非常紧迫和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试从金融风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入手,探讨并提出新形势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及对策。
当前金融风险的表现及成因
目前金融风险虽然多种多样,但粗略划分,主要集中表现在信贷风险、支付风险、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四个方面。
(一)“信贷风险”表现及成因
1、从当前情况看,信贷风险仍然是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主要表现为不良资占比偏高。以威海市银行业为例,近年来,全市金融机构通过拨离和核销方式共清除不良资产100.5亿元,但受种种因素制约,潜在的信贷风险仍在不断暴露,个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始终居高不下。统计资料显示,止2008年6月末,威海市不良贷款总额为59.1亿元,仍占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7.4%。其中,某行不良贷款占比仍高达22.9%。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导致大量信贷资金死滞梗阻,银行资金流动性偏低,直接影响银行经营效益的提高。
2、成因:一是企业经营不景气,效益低下,无力按期足额归还银行贷款本息,占压一块信贷资产;二是市场转轨、企业改制,甩掉、悬空一块;三是企业关停、倒闭、破产,损失一块;四是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资金先天不足,挤占、挪用一块;五是行政干预和信贷资金财政化,垫付一块;六是资金体外循环,特别是洗钱行为的出现,漏掉一块。
(二)“支付风险”表现及成因
1、主要表现是:备付金比例偏低,资金营运困难靠拆借资金过日子。主要体现在一些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身上。
2、主要成因:一是超额准备不足,正常支付清算无法保证。随着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央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个别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增长缓慢,超额准备持续不足,支付能力偏低,存款准备金账户透支现象时有发生。2008年上半年,威海市有两家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账户出现过透支现象;二是长期超比例放款,造成营运头寸紧张。个别中小金融机构没有充分估计自身资金能力盲目发放贷款,存贷比偏高现象突出,一旦拆借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极易产生支付风险;三是不良贷款占比偏高,资金周转缓慢,流动性差,资金无法正常周转;四是非生息资金占用过大,营运能力相对较差。据调查,目前威海市某金融机构应收账款、两呆贷款、亏损挂帐、固定资产占款等非生息资金合计占其存款比例高达28%。
(三)“经营风险”表现及成因
1、主要表现是: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盈利水平总体偏低。
2、主要成因有:一是企业拖欠利息严重,银行收息难。部分贷款企业因效益低下,不但贷款到期无法归还本金,而且还常常拖欠银行利息,致使银行收息率偏低。资料显示,止2008年6月末,威海市金融机构应收未收利息总额仍然高达28.4亿元。众所周知,银行的经营收入主要来源是利息收入,在全部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例。利息收不上来,银行必然出现经营性亏损。二是银行低成本资金占比偏低,银行筹资成本偏高。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威海四家农信社吸收的存款中,企业存款及活期储蓄存款各项存款总额的比例仅为15%,导致农信社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三是不良资产居高不下,信贷资金使效益下降,严重影响了银行经营收入的提高。四是信贷权限不断上收,基层行信贷营销积极性下降,贷款增幅低于存款增幅,导致银行利息支出增大,利息收入减少。
(四)“管理风险”表现及成因
1、主要表现为:管理松懈,有章不循,被骗、被盗、被抢等案件频繁发生。
2、主要成因:一是高管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能力低下,管理方法不科学、不到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二是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管理混乱;三是安全防范意识差,防范措施达不到防范要求,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四是社会治安环境不好,犯罪分子把作案目标对准金融行业,对银行业构成严重威胁。
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及对策
信贷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继续对不良资产加大剥离和核销力度。充分发挥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作用,逐年坚持收购不良金融资产,统一进行消化处理;同时,国家要以法律、法规形式,对新出现的不良资产坚决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2、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和金融债权保全力度。要采取措施,区别情况,划分责任,逐步分担和消化现有不良资产。一是属于地方管理责任的,应由地方财政和企业共同消化处理;二是属于银行管理责任的,应由银行注入资金帮助消化处理;三是属于国家政策变动或不可抗因素影响的,应由中央财政拨补资金帮助消化处理;四是属于资不抵债企业,应通过依法破产和核销呆坏账进行处理。
3、加大业务创新和增收节支力度。一是挖掘潜力,努力盘活存量资产;二是端正经营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克服“短期经营行为”,从长远观点确定经营发展方向;三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和企业资金特点,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加大融资性中介业务的签发力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四是加强增收节支和扭亏增盈工作力度。
4、加强自主经营工作力度。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着重协调处理好经济工作与金融工作的关系,避免行政干预,为各项金融方针、政策的落实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银行部门要依法独立自主开展业务,提高抗干预能力,坚持信贷原则,加强信贷管理,增加质押和抵押贷款比重,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支付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1、积极组织存款,扩大资金来源。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吸纳社会闲暇资金,努力增加存款余额,提高筹资能力,从根本上保证各项存款的稳定增长。
2、按规定比例缴存准备金、留足备付金,提高营运能力。各金融机构必须充分认清存款准备金
和备付金在业务营运中的重要作用,要从促进经济发展,保证金融稳健运行的高度来充分认识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严格足额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规定比例,同时要确保留足备付金,以保障正常的支付清算业务。
3、严格执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杜绝超比例放款现象。各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信贷能力,按规定比例发放贷款,以保证营运头寸充足;还要按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采取切实措施把超比例资金压回,使存贷比趋于合理。
4、努力清收不良贷款和非生息资金占用,以加速资金周转,增强营运能力。
5、加强反洗钱监管,确保银行业资金安全。银行部门要与公安、海关、审计等部门紧密配合,加强反洗钱监督管理。特别对大额可疑支付行为,一定要严格监督管理,对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予以坚决打击。
(三)经营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1、建立收息责任制,加大收息力度,提高收息率,保证经营收入及时入账。
2、广泛吸收低成本资金,降低筹资成本,增加盈利水平。
3、努力压缩不良资产,盘活存量,加速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加银行经营收益。
4、加强经营管理,减少损失浪费,降低经营成本,增收节支,减少亏损。
(四)管理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1、加强对银行高管人员的审查、考核、教育工作,使他们树立危机感,增强责任心;借鉴先进的管理机制,学会科学管理,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
2、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严格内部管理。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防微杜渐,堵塞漏洞,杜绝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现象。
3、经常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增强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同时,还要不断完善防范设施,达到人防、技防、物防三结合,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7.浅谈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 篇七
一、商业银行现存的金融风险分析
目前, 商业银行还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 我们必须严格分析这些风险的各种特性, 从而探索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下是从信用、财务工作、管理、流动性等方面来具体分析:
1. 信用方面的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 在银行的发展中占很大的比重, 其带来的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能够有效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但是, 就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发展来看, 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一方面, 商业银行的部分客户 (如某些中小型企业等) 的信用不是太好, 有时会出现逃债、漏债、逾期还债等, 这将会给银行带来损失, 导致银行资产质量出现问题。另一方面,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也在不断增多, 也就引发了更多的金融风险, 例如:信用卡持有者的恶意透支、银行职员利用工作之便违法贪污等, 都会给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 我们需要有效地防范。
2. 管理方向的金融风险。
无论是何种企业, 都需要具有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 才能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行, 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商业银行也不例外, 一定要有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体制, 才能有效降低金融风险的危害。但是, 部分商业银行中的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员工的风险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管理人员对金融风险的评估还不到位, 导致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3. 流动性的金融风险。
虽然, 流动性的金融风险目前还基本没出现, 但它也可能给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金融风险也是值得银行职员关注的。一方面, 许多商业银行把大量资金投放在有发展潜力的、大的经济项目上, 长此以往, 会严重限制银行内部资金的流动性, 有可能造成流动性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 银行的负债率过高又没有流动资金支持, 就会影响银行资金的正常运转。另外, 金融环境的变化、市场资金的流动性等都会造成流动性风险, 威胁商业银行的运作。
二、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要想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让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就必须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并把该项防范作为商业银行工作的重心之一, 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1. 有效加强信贷方向的管理系统。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 给银行带来的收益是非常多的, 但是, 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 带来的收益越大, 风险也就越大。所以, 我们在做信贷业务时, 一定要有严格的管理防范系统, 有效地防范其带来的金融风险, 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一方面, 我们可以事先了解要投资企业的信誉程度、还贷能力、发展潜力等, 坚决抵制与信誉极差或破产的企业合作, 确保该项投资不会出现呆账、逾期等现象。另一方面, 对于已经投放贷款的企业, 要加大清收贷款的力度, 积极地与客户洽谈, 对于赖账的企业, 要动用法律手段来确保自身利益不受侵害。当然, 我们还应该积极了解国家及政府关于信贷的法律法规, 确保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业务。
2. 健全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
为了有效地防范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 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确保工作有序地进行。一方面, 商业银行在制定利率时, 一定要遵循严格的制定规则, 并结合市场对利率的要求, 与银行的其他部门协调合作, 合理地规定银行的利率, 确保利润的最大化, 做到高收益、低风险。另一方面, 银行还要加强员工素质的培训, 增强员工对银行业务的熟练程度, 提高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 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另外, 对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监督管理机制等都要完善, 有效防范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3. 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关于银行的经济发展, 我们还需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激励银行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让他们提高对金融风险的重视度。首先, 对于银行的信贷业务, 银行需要分工明确, 并严格记录每个员工的职责, 出现金融风险的问题时, 要依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对相关的工作人员严厉处罚, 并及时地采取应对的措施, 尽可能地把损失降到最低。其次, 对于风险控制的严格的、风险把控准确的银行职工要大尺度的嘉奖, 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进一步做好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
三、结束语
总之, 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够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促进其在金融界可持续的发展。因此, 我们一定要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 并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及奖惩制度, 让整个商业银行的运行都有章可循, 从而有效促进其顺利发展, 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威胁。同时, 我们还要不断在摸索中前进, 探索出更有效的防范措施, 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保障。
摘要:近几年来, 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状况在不断好转, 但是, 金融风险带来的损失却是在与日俱增, 尤其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 金融风险的防范是迫在眉睫的, 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防范措施, 最大限度地把金融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 促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马宇佳, 庞文硕.浅谈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06) .
[2]闫华云.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统计评价[D].山东财经大学, 2014 (05) .
8.银行防范金融风险 篇八
关键词:银行业 金融风险 防范措施
1 银行业存在的金融风险
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受到的主要的金融风险就是来自于信贷风险和体制不健全所带来的风险,在银行的逐年发展过程中,对于这两方面的风险防范和规避一直是管理工作的重心,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大量贸易往来和外资企业的引进,中国的银行业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并且原来的金融风险以新的形式出现在银行的业务往来过程中。
1.1 信贷风险。在银行这类金融机构中,主要的业务就是资金的往来,简单点说,就是储蓄资金和信贷投放,这是银行的两大支柱性业务。在银行的信贷业务中,金融机构通过信贷的投放实现资金的流通,促进社会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但是由于国家贸易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外资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融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为了减少冲击,大量投放基础货币进行对冲,实现中国国内市场资金流动的平衡状态。由于现在的企业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信贷的需求比较大,所以银行的信贷业务一直是比较“火爆”的,即使是央行调高了贷款利率,加大了贷款利率准备金,但是银行的大量现金还是流向了工程建设和基础建设之中,这些建设项目时间比较长,贷款回收的时间就会被拉长,所以银行大量的项目工程贷款因为回收比较慢,在银行的资金流通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旦银行的储备金不足,整个银行的资金链条就会断裂,整个银行的业务就会瘫痪。
1.2 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主要是来自于房地产投资项目的形象比喻。在2008年的世界金融风暴中,房地产成为整个金融危机里冲击最严重的行业,原来被看好的房地产经济瞬间都成为泡沫经济。在银行的业务发展过程中,寻找优质的客户资源一直是比较重要的工作项目,房地产由于自身的信贷风险较少,能够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看到回报,所以一直是银行业务中的优质客户,同时也导致了银行对于房地产贷款的大幅度提升,但是随着金融危机里泡沫经济的出现,人们意识到房地产经济对于银行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在房地产的项目建设中,一直都是筹集资金进行项目建设,后期的投入和建设具有不确定性,回报和投入往往也不能实现平衡,所以银行的贷款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分阶段性的楼盘开发对于资金投入和回收有一定的限制,所以银行在房地产经济这类泡沫经济中会增加金融风险的发生比例。
1.3 资金储备。银行的资金储备主要是对于社会上闲散资金的收集和回笼,以高利润和稳回报的方式将居民的闲散资金实现收集,扩大银行的资金储备,实现银行的信贷业务往来,同时在资金的收集和资金的投放过程中,实现银行的收益。但是资金的收集往往都是比较小数额的居民资金,投放的却是大数额的项目工程建设,在收集和投放的过程中往往就会造成银行资金储备的不足。虽然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了重要的杠杆作用,但是资金的流通是整个金融经济发展的前提,如果银行的储备资金不足,那么银行的信贷业务就会面临停业,整个银行的业务往来就会终止,甚至是金融危机的时候,银行会发生挤兑风险,对于整个银行的信誉造成严重的损害。
2 应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应对金融风险的措施主要是两个方面,加强金融体制的健全,提高银行的金融监管,从制度和意识两个层面上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2.1 加强金融体制的健全。加强金融体制的健全主要是进行金融改革,通过创新金融体制,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制度,金融体制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实现。第一,增加金融市场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金融市场发展的主体和主要的竞争机制实行改革,通过完善的市场金融竞争机制,增加市场的活力,同时在竞争机制的改革过程中,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对于主导型产业实现扶持,增加市场主体的竞争能力,最终增加市场的活力。第二,对于国内金融机构实现统一的管理和限制。现在银行业中很多的银行都是跟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兴起的,对于整个银行业的管理制度不熟悉,并且在业务往来和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按照中国金融业体制的要求来进行,所以会造成中国金融市场的混乱,资金流通的阻塞,在金融机构的管理中制定统一使用的规范,这样保证金融机构自身的建设,也能防范金融危机。
2.2 提高银行的金融监管。银行的金融监管是减少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有效地金融监督制度,实现金融业务往来的综合监管,对于银行的业务实现一定的制度管理,建立检查评估机制、业务评估机制、违法行为的监管机制,这样就能够实现银行内部的监管,保证银行信贷业务的投放力度,也能对于银行的业务操作实现限制与管理。央行对于外资企业的建设和施工实现一定的限制,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和贸易往来,以完整的市场立法来保护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对于银行的风险规避提出一系列的建设性意见。比如说在银行的运营过程中,对于流动资金的掌握,对于储备金的处理,对于银行收支的平衡,通过这些来实现银行自身的风险监测,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
3 结语
本文主要对于银行金融风险和防范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主要的防范措施提出了建议和意见,相信对于银行的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一定能够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任兆璋.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
【银行防范金融风险】推荐阅读:
银行金融风险防范06-26
浅析银行防范员工道德风险11-04
银行卡支付风险与防范08-07
银行内控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措施06-27
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06-22
防范并化解金融风险09-14
2我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11-17
房地产金融风险与防范10-10
银行安全防范应急预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