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课标卷语文作文范文

2024-10-12

全国课标卷语文作文范文(8篇)

1.全国课标卷语文作文范文 篇一

10月15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在重庆召开高考命题调整座谈会。现将我区参会老师梳理的会议信息发给各位高三语文教师。仅作参考。

年底出2016考试大纲。总体上体现高考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在命题中的教育功能。

重庆用哪套题,根据这次调研给重庆考试院建议,但决定权在重庆。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几套题难度差不多,均分最多是小数点后的区别,考试样题重要。

与传统命题以字词句篇为中心立意不同,新课标卷以能力为中心立意,同学业水平考试有预设性区分。最基础的是学业水平考试,高考不会关注。似乎暗示语音文字类不设题。

4、论述类文属必考;文学类和实用文体类选做是对新课改选修必修的呼应。全国4万份抽样统计,实用类得分与文学类得分差别不大,今年尽量使两类题的难度一致。考不同文体,便要体现文体特征;探究题是呼应课改要求设定的,其实作文更能体现对探究的考查;不固定在某处考,而由实际的文体文本特征来决定;这道题难出也难阅,历年考试结果,这道题常常成无效题。

5、选浅近文言文,考读懂文言材料的能力。涉及的古文化常识不会偏难怪,考的形式还在思考中。

6、背诵考点:高中14篇初中50篇不变,理解性情景默写方式考查。

7、语用题有小调整。

8、作文评分主动权交给考试院,但会强化要求到各省市,消除社会误读。

[高2016级语文全国课标卷命题相关信息]

2.全国课标卷语文作文范文 篇二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

现代文阅读为论述类文章阅读, 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段选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原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第3期) , 因命题需要, 原文有所删改。选文围绕“科技黑箱”这一概念组织材料, 有一定知识性, 行文简明扼要, 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 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 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 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 不必打开, 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 以及药品等, 可以说, 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 科学知识是基础, 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 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 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 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 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 具有三大特点。首先, 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 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 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 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 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 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 神童不断出现, 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 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 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 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 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 这就说明, 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 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 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 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 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 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 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 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 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 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 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 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 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 例如中国的针灸, 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 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 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 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现象。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1.下列对科技黑箱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箱, 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 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与黑箱不同, 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 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 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 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 如电脑、手机, 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 可以说, 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词语 (概念) 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词语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单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 准确把握重要词语 (概念) 在文中的含义, 是衡量考生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谈论的“科技黑箱”究竟指哪些方面的内容, 要求考生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本题的四个选项从不同角度分别表述“科技黑箱”, 要求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答案应该是C。先看A项, 原文一开始说:“‘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 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这就说明在认识上主体对黑箱内部的情况是全然不知的。紧接着原文又谈到:“‘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 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 以及药品等……”这意味着“科技黑箱”与“黑箱”是不同的, 至少“科技黑箱”的设计者能够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像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等科技黑箱就是如此, 至少这些产品的设计者能够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因而A项符合原意, 不是选项。关于B项, 原文说:“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 不必打开, 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 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科技黑箱的工作原理, 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这三种科技黑箱, 不是每个使用者都能透彻掌握其内部构造或工作原理, 但是只要按规则操作它们, 就可以达到上网、通话、摄影等预期的目的。这样看来科技黑箱是可以操控的, 因而B项符合原意, 不是选项。关于C项的前半部分, 它说“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 这与原文的表述是相同的, 因此是正确的, 这意味着C项的后半部分出现了错误。原文说:“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 科学知识是基础, 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而C项的后半部分表述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科学知识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而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等主观的看法或意识形态是无法对客观规律进行修正的, 一般而言只能对它进行选择。因此C项对“科技黑箱”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C项是正确选项。至于D项, 原文第一段说:“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 以及药品等, 可以说, 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同时第一段末尾也说:“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据此, 可以得出“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的结论。所以D项符合原文意思, 不是选项。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当今世界, 每一个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

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C.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 主体对它的干预就越大;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 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 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科技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答案是B。先看A项, 原文第二段说:“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 具有三大特点。首先, 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 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据此, 可以推断出“巨人”就是科技黑箱。因此A项跟原文的意思是一致的, 不是选项。再说B项, 原文第二段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不言而喻, B项的前半部分与原文相符。再看B项的后半部分, 原文说:“如今, 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 神童不断出现, 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 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这句话的意思是,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 就为年龄越来越小的计算机天才、黑客以及神童的不断出现提供了机会, 科技黑箱仅仅是提供了机会。而B项的后半部分说科技黑箱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这就明显误解了原文。因而B项与原文不符, 是正确选项。关于C项, 原文说:“其次, 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 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 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里锤子和电脑的例证也就证明了“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 主体对它的干预就越大”的观点。原文又说:“这就说明, 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 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这与C项后半部分的意思是一致的, 即“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 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可见C项与原文相符, 不是选项。最后看D项, 原文说:“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 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 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D项的表述也符合原文意思, 不应该是选项。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 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 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

B.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 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 但提示我们, 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

C.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 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 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

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 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 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应该选D。先看A项, 原文第二段说:“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 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可见A项的前半部分是正确的。原文第二段又说:“试想, 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 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 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与A项的后半部分“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 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的意思正相呼应。因此A项的表述是符合原文意思的, 不是选项。再看B项, 原文第三段说:“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 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 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可见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 所以B项的前半部分是符合原文内容的。原文又接着说:“这提示我们, 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可见B项的后半部分也是符合原文的, 所以B项不是选项。关于C项, 原文第一段说:“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 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由此可见, 科技黑箱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 例如电脑、手机等设备, 因此C项的前半部分是符合原文意思的。原文第三段又说:“时至今日, 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 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 例如中国的针灸, 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可见, 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也属于科技黑箱。所以C项的理解和分析是正确的。最后看D项, 原文第三段说:“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 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现象。”这说明D项的前半部分是正确的。原文第三段又接着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这就意味着, 科技黑箱既可以使科学技术好的一方面的剑刃更加锋利, 也可以使科学技术不好的一方面的剑刃更加锋利。当你正确使用科技黑箱时, 会促进科学技术朝正确方向发展;当你滥用科技黑箱时, 会导致科学技术朝着错误方向发展。而D项的后半部分是不正确的, 它以偏概全。当科技黑箱发生滥用的现象时, 其直接后果只会让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中不好的一方面的剑刃更加锋利, 它不会促进科学技术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D项是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应该是选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

文言文阅读包括4道小题。关于萧燧的这段文字选自《宋史·萧燧传》, 约600字。从整体上看, 节选的这段人物传记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 故事性较强, 文字也较为浅易, 适合高中毕业生阅读并据此完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萧燧字照邻, 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 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 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 其亲党密告燧, 秋试必主文 (1) 漕台, 燧诘其故, 曰:“丞相有子就举, 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 既而被檄秀州, 至则员溢, 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 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 论“官当择人, 不当为人择官”。上喜, 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 进起居郎。先是, 察官阙, 朝论多属燧, 以未历县, 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 有所依凭, 无善状, 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 上以问燧, 对曰:“今贤否杂糅, 风俗浇浮, 兵未强, 财未裕, 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 萌骄心, 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 容直言, 亲君子, 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 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 始至, 官镪 (2) 不满三千, 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 以其羡补积逋, 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 非功不予, 诏燧治郡有劳, 除敷文阁待制, 移知婺州。父老遮道, 几不得行, 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 人熟知条教, 不劳而治。岁旱, 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 燧谓:“东西异路, 不当与, 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 发太仓米振之。八年, 召还, 言:“江、浙再岁水旱, 愿下诏求言, 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 毋但督迫。”十年, 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 丁钱减半, 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 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 (1) 主文:主持考试。 (2) 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有子就举, 欲以属公属:托付

B.桧怀之, 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更换

D.察官阙, 朝论多属燧阙:失职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D项中的“阙”字通常可以表示“观阙”“空缺”“残缺”“缺少”等意义。文中的“察官阙”的“阙”表示动词用法的“空缺”。试卷中用“失职”来进行干扰, 是从语意上二者较为接近来考虑的, 当然不能确切符合原文文意。其余A项“属”的解释为“托付”, 是它的常用义。B项的“怀”解释为“衔恨”, 是它的常用引申义。C项的“易”解释为“更换”, 也是学生完全可以掌握的词义。A、B、C三项的解释都是正确的, 符合上下文文意, 因而正确选项当为D项。

5.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1)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2) 论“官当择人, 不当为人择官”

(3) 有所依凭, 无善状, 燧皆奏罢之

(4) 若恃小康, 萌骄心, 非臣所知

(5) 官镪不满三千, 燧俭以足用

(6) 为请诸朝, 发太仓米振之

A. (1) (3) (5) B. (1) (4) (6)

C. (2) (3) (4) D. (2) (5) (6)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这道信息筛选题采用了传统的考查方式, 即在题面上提供六个句子, 分别编为四组, 每组三个句子, 要求选出全部说明某一特定内容的一组。本题要求说明的是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首先要说明的是, “恪尽职守”是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意思, 凡职务外的事均不算本职工作。理解了这一点, 才能更好地分辨文句的含意。第 (1) 句“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是说萧燧尚未主持漕台考试, 秦桧亲党预先要他作弊时, 萧燧的回答, 虽然正气凛然, 但却与他恪尽职守无关。第 (2) 句“论‘官当择人, 不当为人择官’”是他任王宫大小学教授, 皇上向他征询意见时, 他所作的回答, 显然是正常的职务行为。第 (3) 句“有所依凭, 无善状, 燧皆奏罢之”, 是萧燧任左司谏时所做的工作, 在工作范围之内, 当然也是职务行为。第 (4) 句“若恃小康, 萌骄心, 非臣所知”, 这一句与上一句的背景相同, 萧燧仍是左司谏, 他对皇上的劝谏也符合题干的要求。第 (5) 句“官镪不满三千, 燧俭以足用”, 反映了萧燧的俭省为政, 虽也可视为分内的事, 但是并不典型。第 (6) 句“为请诸朝, 发太仓米振之”, 也只是说明了他关心国家大事, 关注原管辖地区百姓的生活, 但同本职工作却没有关系。我们在排列选项时, 注意到第 (5) 句与其他句子的组合关系, 未将它安排在全都正确的一项中。根据以上解说, C项中的 (2) (3) (4) 三句均表现了萧燧恪尽职守的情况, 因而C项为正确选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燧天分很高, 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 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 与其亲党密告萧, 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 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 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 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 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 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政绩卓著, 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 他勤俭理政, 以盈余填补拖欠, 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 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 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 江浙两年水涝干旱, 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 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 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 着重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拟制时, 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方面, 然后选择较为主要并能贯穿全文的四方面内容作为切入点, 以四个选项来对文意进行概括和分析。B项的概括是萧燧刚直敢言, 所奏切中时弊, 然后说到他劝谏皇上亲君子远小人, 得到皇上赞许。C项的概括是萧燧政绩卓著, 受到皇上嘉勉, 然后说到他在严州的政绩卓著, 后又调任婺州。D项的概括是萧燧回到朝廷任职, 仍关注各地大事, 然后说到他关注江、浙与广西的灾害和弊政, 最后在他的帮助下这些困难得以解决。这三项均符合原文意思, 没有概括和分析失当之处。只有A项, 概括为萧燧天分很高, 为官不畏权贵, 这是正确的;然后说到其时秦桧当权, 与其亲党密告萧, 要他主持秋试时录取其子秦熺, 这是无中生有的事, 与原文意思不符。A项所概括不正确, 应是正确选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贤否杂糅, 风俗浇浮, 兵未强, 财未裕, 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 燧谓:“东西异路, 不当与, 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参考答案】

(1) 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 风俗浇薄虚浮, 兵力未强, 财力未富, 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 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 按说不该给粮食, 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 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理解。参考答案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键词语分别提出了要求, 并各自赋予了一定的分值。“大意”中常常包括对实词与虚词, 特别是对虚词理解的要求;“关键词语”则常常侧重在对实词的理解上。第 (1) 小题的关键词语有“杂糅”“内治”两个, 这两个关键词语是从翻译文句自身内容中挑选的, 虽有一定难度, 但并不很高。“杂糅”指“混杂”, 是常用义, 现代汉语仍在使用。“内治”指“国内安定太平”, “内”指国内;“治”在成语“长治久安”中也正是安定太平的意思。此句中较难的词语例如“浇浮”, 未列入关键词语, 这正体现了降低难度的意思。第 (2) 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与”“坐视”两个, 难度也不大。“与”当“给予”讲, 是它的常用义之一, 这在古今汉语中都是相同的。“坐视”也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 它表示的“不管不问”的意思, 高中毕业生应该是能明白的。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本题选用北宋晏几道一首题为《思远人》的词为鉴赏材料。

晏几道 (约1040-约1112) 字叔原, 号小山, 抚州临川 (今江西抚州) 人。晏殊第七子。曾监颍昌府许田镇。一生仕途不利, 家道中落, 然个性耿介不肯依傍权贵, 文章亦自立规模。工令词, 多追怀往昔欢娱之作, 情调感伤, 风格婉丽。有《小山词》传世。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 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 归鸿无信, 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 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 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 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 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这首词的调名与词的主旨相合, 用笔甚曲, 下字甚丽, 宛转入微, 味深意厚。起两句, 写林叶转红, 菊花开遍, 又到了晚秋时候, 闺中人不禁想念起远隔千里的行客来了。因感秋而怀远, 点出主题。古典文学的悲秋主题, 在先秦的《楚辞》中就已出现, 文人们常常把秋季万木黄落、山川萧瑟的自然景象, 与人的失意落寞、心绪飘浮的悲怆有机结合起来, 人的感情投射到自然界, 使作品凝结一股排遣不去、反复缠绵的悲剧气息, 勾起人对自然变化、人事无常的感喟。“千里”明言相隔之远。“飞云过尽, 归鸿无信”, 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 此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 自北向南飞去, 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 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 已极写其失望之极了, 由于“无信”, 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 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予。愈是失望, 怀念愈是深切。然后继续就“寄书”二字发挥, 写以泪研墨, 泪滴红笺, 情愈悲而泪愈多, 竟至笺上的红色褪尽。用夸张的手法逐步托出感情的深化过程。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 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 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 泪水落到纸上, 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下片前两句, 语虽承上而意忽转折。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 还当窗滴下来, 滴进了砚台中, 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上片已说到无处寄书, 而正因无处寄书, 更增悲感而弹泪, 泪弹不尽, 而临窗滴下, 有砚承泪, 遂以研墨作书。明知书不得寄, 仍是要写, 一片痴情, 惘惘不甘, 用意尤其深厚。孟郊《归信吟》有“泪墨洒为书”之语, 炼意极精, 每为后人所袭用, 小晏词亦本此, 而情真意足, 写出小儿女的情态, 巧而不纤, 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 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收语尤令人叫绝。闺人此时作书, 纯是自我遣怀, 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 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 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 墨中纸上, 情与泪粘合为一, 不辨何者为泪, 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 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 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 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语似极无理, 然将闺人心事, 扑入毫端, 于无理中有至理存焉。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__, 人皆有之, ___________。 (《孟子·告子上》)

(2) 呜呼!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________, 君子不齿, _________, 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3) 四十三年, _______,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___________, 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

【参考答案】

(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

(2)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 望中犹记佛狸祠下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解析】本题中韩愈《师说》和辛弃疾《永遇乐》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建议的诵读篇目;节选自《孟子·告子上》的《鱼我所欲也》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文本《马裤先生》是老舍的一篇短篇小说。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马裤先生》发表于1933年, 小说讲述了一位身穿马裤的乘客在火车上如何颐指气使地支使茶房的故事。马裤先生不仅让火车上的茶房烦不胜烦, 也让同车的“我”不堪其扰, 以至于走出车站后仿佛还能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的叫声。小说用夸张、漫画式的手法, 对马裤先生不文明的言行进行了有力的讽刺。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80年, 但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并没有失去。小说构思精巧, 人物富于个性, 语言夸张而有韵味, 很好地体现了老舍先生幽默的艺术特色。小说篇幅不长, 文字简洁流畅, 文体特征鲜明, 易于理解和把握。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马裤先生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 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 戴平光眼镜, 青缎子洋服上身, 胸袋插着小楷羊毫, 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 不从北平上车, 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 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 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 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 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 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 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 刚转过身去要走, 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 “茶房!”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 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 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 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 腿刚预备好要走, 背后打了个霹雳, “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 便是耳朵已经震聋, 竟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 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 以为车上失了火, 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 坐在我床上。“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 我确是买的二等, 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

他站起来, 数他的行李, 一共八件, 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 又说了话, “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

“呕欠?!”他确是吓了一跳, 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 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手巾把!”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 摘下领子来, 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 他的帽子, 大衣, 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 在我的头上脱靴子, 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 车还没到永定门, 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 车还没停住, 上面出了声:“茶房!”

没等茶房答应, 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过了丰台, 大概还没到廊坊, 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 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

“拿茶!”

“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 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 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 用咬牙来补上。

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出去, 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 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 走了。下了车, 看看梨, 没买;看看报, 没买。又上来了, 向我招呼了声:“天津, 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 ”紧跟着一个雷, “茶房!”我后悔了, 赶紧地说:“是天津, 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我笑了, 没法再忍住。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 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 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 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 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 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 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 车上总该有人知道, 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 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 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 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 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 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 而是照顾了车顶。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 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 进了城, 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 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 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 故事虽然简单, 但情节曲折、紧张, 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 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 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 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 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 比较讲究卫生。

D.“一个多礼拜了, 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 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 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 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参考答案】D 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A项是对小说情节的分析。这篇小说的故事是通过“我”的所见所感表现出来的, 虽然“我”与茶房都对马裤先生十分不满, 但无论是“我”, 还是茶房, 都没有与马裤先生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 因此, 整个故事既不曲折, 也不紧张, 更没有戏剧性的情节发生。但是, 由于作者采用了戏谑、夸张的漫画式的手法, 加之语言生动幽默, 人物行为怪异荒谬, 让人忍俊不禁, 造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所以说, “情节曲折、紧张, 极富戏剧性”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但是, “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是符合小说实际的。A项的分析与概括虽然不正确, 但在局部上有合理性的因素, 选择此项, 可以酌情给1分。B项是对小说细节的分析。细节是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这篇小说就非常注重生动、丰富的细节的选择与运用, 茶房心理的变化, 就主要是通过他的眉毛表现出来的。茶房是火车上的服务人员, 为乘客服务是其本职工作, 尽管马裤先生有些要求是无理的, 但他也不能公开反抗, 只能把自己的“眉毛拧得好像直往下落毛”来表示他的无奈与不满。因此, B项的分析与概括是正确的。C项是对人物的理解与认识。马裤先生一上车就向茶房要毛巾把, 而且在拿到手巾把后, 擦了至少有一刻钟, 这些事虽然在小说中都有描写, 但不能证明马裤先生就是一个知识分子, 也不能说明他比较讲卫生。小说是通过“我”来讲述马裤先生的故事的。“我”与马裤先生只不过是偶然相遇的同车旅客, 虽然他的“胸袋插着小楷羊毫”, 但马裤先生是不是一个知识分子, “我”并不知道, 马裤先生本人也没有告诉“我”。而他用手巾擦了至少一刻钟, 其实是占小便宜心理的一种表现, 并不是因为他更讲卫生。所以说, C项的分析与概括是不正确的。D项是对局部描写的理解与认识。“一个多礼拜了, 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句话的意思及其作用要结合整个文本来理解。小说之所以用这样的话来结尾, 显然有着同情茶房的意思。茶房的本职工作是服务, 但马裤先生这位乘客的要求太过分, 让茶房烦不胜烦, 但他又无法公开表示不满, 只能拧自己的眉毛。“我”一个多礼拜了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 当然是对他的同情。但是, 作者不说是惦记着茶房, 而是惦记着他的眉毛, 让人不禁想起了火车上茶房备受折磨、无可奈何的样子, 以这样的方式结尾, 既自然地接续了前面一段“我”进城之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马裤先生大叫“茶房”的描写, 也增强了小说的幽默感, 让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因此, D项的分析与概括是正确的。E项是对小说艺术手法的分析。运用夸张、戏谑、漫画式的手法, 通过一些富有喜剧式的细节和令人捧腹的语言动作, 造成强烈的幽默效果, 是本篇小说突出的艺术表现特点, 马裤先生的性格特征, 也主要是通过他自身不伦不类的穿戴、不合常理的思维方式、非常怪异的行为等显露出来的, 由于他的这些言行本身就与众不同, 即使没有与“我”形成对比, 其性格特征也表现得非常鲜明。事实上, 虽然“我”与马裤先生同在一列车厢里, 但并没有与他形成矛盾冲突, 也没有表现出与马裤先生不同的性格特征, “我”只是一个事件的记录者, 所以, “我”与马裤先生也没有形成对比, 马裤先生的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并不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因此, E项的分析与概括是不正确的。

(2) 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 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 (2) 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 (3) 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命题立意】本题着重考查考生把握文学作品构思和具体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小说开头第一段对马裤先生的描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他的穿戴:穿马裤, 戴平光眼镜, 青缎子洋服上身, 胸袋插着小楷羊毫, 足蹬青绒快靴。第二, 他说的话:“你也是从北平上车?”第三, 他的态度:很和气的。虽然是短短的一段话, 作者却有着明确的写作意图。首先是勾勒人物形象, 为小说题目释义。马裤先生与“我”只是火车上的同行者, 素昧平生, 当然也不知其底细, 但他奇怪的穿戴却透露出了其性格秘密, 也自然成了其代名词, 这不仅勾勒了人物形象, 也解释了题目的意义。其次是奠定小说的基调。马裤先生一出场就与众不同:马裤、青缎子洋服是西式服装, 青绒快靴却是中式服装, 显然不中不西, 戴平光眼镜, 插小楷羊毫, 更是不伦不类;而“你也是从北平上车”问话更让人纳闷, 车从北平开, 当然是从北平上车, 不从北平上车从哪里上?很显然, 小说一开始就使用了幽默的手法, 为小说奠定了基调, 为后面发生的故事作了铺垫。再次是引发读者兴趣。这样一个不同常人的形象即将成为小说故事的主角, 一定是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 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颐指气使, 目中无人, 缺乏公德; (2) 斤斤计较, 爱占小便宜, 自私自利; (3) 不讲卫生, 不顾他人感受, 趣味低下。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这篇小说直接或者间接写到的人物只有三个, 马裤先生是集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认识和把握马裤先生的性格特点, 主要从他的语言、行为举止、对茶房的态度方面来综合考虑。

首先, 马裤先生这一形象在性格上最重要的特点是“颐指气使, 目中无人, 缺乏公德”。火车还没开呢, 马裤先生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叫“茶房”, 要毯子, 要枕头, 要茶, 要开水, 要毛巾把, 全然不顾正在忙碌的茶房是不是有功夫, 颐指气使, 目中无人;火车上下客人时, 他则站在中间, 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 缺乏社会公德。其次, 马裤先生还有“斤斤计较, 爱占小便宜, 自私自利”的特点, 这集中表现在他上车后的一些行为。当他听说“我”没有带行李时, 他吓了一跳, 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 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他还占用旅客的公用设施:所有挂衣服的钩子都被他占了, 可见这是一个斤斤计较, 爱占小便宜, 自私自利的人。最后, 马裤先生的性格中还有“不讲卫生, 不顾他人感受, 趣味低下”的一面。他一出场时的穿戴极不协调, 看起来似乎很高雅, 其实十分庸俗, 趣味低下。他不讲卫生, 一把毛巾把耳孔、鼻孔都钻得到家, 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 最后又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在别人的头上脱靴子, 击打靴底上的土, 摔袜子, 把痰吐在车顶上, 全然不顾他人感受。总之, 小说从不同的侧面提示了马裤先生的性格中缺陷, 并对此进行了有力的讽刺与嘲笑。

(4) 有人认为, 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参考答案】

观点一:同意, “我”也有人性弱点。

(1) “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 听之任之; (2) “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 且语言近于刻薄; (3) “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

观点二:不同意, “我”没有人性弱点。

(1) “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 不是具体的性格人物; (2) “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 性格特征不明显; (3) “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试题解析】如果从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的观点进行探究, 可以作如下论述和分析:这篇小说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反讽性。虽然小说主要讽刺对象是马裤先生, 但是事实上“我”也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讽刺对象, 因为我也表现出了人性的弱点。首先, “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 听之任之, 这本身就是人性弱点的表现。“我”与马裤先生同处一列火车, 不仅亲见、亲闻而且亲历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恶劣表演, “我”完全可以对马裤先生缺乏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批评、制止, 但我却像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无动于衷, 任马裤先生自我表演。即使是他在“我”的头上击打鞋子, 摔袜子, 直接影响到“我”的利益, “我”也没有表示不满。对不当行为不加制止, 即使不是鼓励, 也在客观上起到了纵容的作用。事不关己, 遇事躲开, 当然是人性的弱点, 也应当予以讽刺批评。其次, “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 且语言近于刻薄, 这也表现出了人性的弱点。“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行为不加制止, 但却通过自己的叙述给予了冷嘲热讽。马裤先生当然值得讽刺, 但马裤先生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个坏人, 充其量也就是有些小市民习气。他在火车上的所作所为, 对火车、对旅客、对茶房都没有造成特别大的伤害, 适当地讽刺一下是可以的, 过度夸张的嘲讽却是不必要的。小说一开头就把马裤先生写成一个怪人, 几乎在任何事情上都表现得很可笑, 连睡觉打呼噜也带咬牙, 一听说连火车司机也不知道东西南北便十分慌张, 十几分钟内连叫了四五十声“茶房”, 这些描写都是过分夸张的, 而且语言尖刻, 近于刻薄, 如进了城后还听见“茶房”的叫声等。过分夸张他人的缺点, 既有失公正, 也不够宽容。再次, “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 也是人性弱点表现的一个方面。从头至尾, “我”都没有表现出一种清醒的理性精神, 对自己在此事件中表现出来的人性弱点进行反思。事实上, 马裤先生表现出来的人性弱点, 在大多数的人的身上也存在着, 是一种普遍性的存在, 只是表现不同而已, 马裤先生作为一面镜子, 也照出了大多数人的阴暗一面。但是, “我”对此却没有理性认识, 没有自我反思的意识, 所以也应成为讽刺对象。总之, “我”虽然不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人物, 但因为他自身也表现出了一些人性的弱点, 使这篇小说的思想内蕴更加丰富。

如果从不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的观点进行探究, 可以作如下论述和分析:任何文学作品都有比较明确的写作目的, 尤其是篇幅较短的作品。《马裤先生》是一篇短篇小说, 不足两千字, 写作目的十分清楚, 就是对以马裤先生为代表的某些不良现象进行讽刺批评。因此, “我”不是小说讽刺对象, 当然也不存在什么人性弱点。首先, 从叙述学的角度上看, “我”虽然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 但主要的作用是叙述故事, 表达作者隐含的思想观念, 也就是说通过“我”来传达作者的思想观念。因此, “我”主要是作为一个思想符号而存在的, 虽然本身有着比较明确的价值观, 但并没有比较复杂的性格表现。其次, 尽管“我”也出现在故事中, 但“我”并不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 直接描写的内容很少。“我”没有与马裤先生形成任何的正面冲突, 虽有简短的对话, 但“我”却几乎没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我”只是一个旁观者, 即使“我”有人性的弱点, 也没有在小说中表现出来。再次, 从情节结构上说, “我”既不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人物, 也不是事件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亦即记述发生在火车上的故事而已。因此, 从情节结构上来说, 并不需要进行性格描写, 自然也就没有人性弱点。总之, 文学作品的分析不能离开文本自身, “我”本来就是一个次要人物, 作者无意也没有必要写他的性格, 没有人性弱点是自然的。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材料选自王增藩《谢希德传》。标题是命题时加的。谢希德 (1921~2000) 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 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和表面物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是这些领域科学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曾担任复旦大学校长, 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命题时根据测试的需要, 选择了传记中谢希德学成归国从事物理教学与研究、担任大学校长、业余爱好广泛、照顾生病的丈夫、修改科普文章等几个片段, 突出了她作为一位科学家的卓越贡献和优秀品质, 以及作为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12.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谢希德的诚与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 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 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 立刻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 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 在复旦大学任教, 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 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 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 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 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 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 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 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 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 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 表面物理亟待研究, 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 也要勇闯难关, 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 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 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 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 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1983年, 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 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 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 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 其中有牢骚, 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 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 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 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 业余爱好广泛, 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 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 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 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 我还未入门, 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年, 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 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 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 谢希德政务缠身, 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 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 只要人在上海, 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 去医院陪伴丈夫, 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 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1999年, 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 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 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 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 作者为求形象生动, 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 即便是同一个人, 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新中国成立后, 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 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 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

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 经常乘校车上下班, 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 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 业余爱好也很广泛, 但不擅长烹饪, 对此也不感兴趣, 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

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 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 以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 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 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参考答案】E、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为多项选择题。其中A、B、C、D四个选项是对传记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E项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概括。E项符合原文意思, 而且需要考生在阅读全文后加以概括和总结, 所以是第一正确选项, 给3分;B项虽然符合原文意思, 但仅仅体现在第三自然段中, 而且较容易归纳, 所以是第二正确选项, 给2分;A项“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只是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的一个理由, 另一个理由是“生活贫困”, 因此该项不完全符合原文的意思, 所以只给1分;C项“对此也不感兴趣”这一信息在原文中并未出现;D项“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是供科学小品的作者参考的, 并不是“为原作增补”的;因而C、D两项均不符合原文的意思, 为错误选项, 所以均不给分。

(2) 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 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 节约能源, 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 (2) 作为科学家, 积极进取, 勇于创新, 转入科研新领域; (3) 作为学术前辈, 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 开拓科研新领域。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的原因, 有助于考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传主的科学精神。“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 节约能源, 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作为科学家, 积极进取, 勇于创新, 转入科研新领域”、“作为学术前辈, 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等信息, 均分散隐含在原文中。相信考生只要认真阅读原文, 并对相关信息加以准确提炼、概括, 是不难找到答案的。

(3) 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 密切关注学术动态, 努力探索真知; (2) 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 注重积累, 追求高水平; (3) 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 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 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在科学工作中始终保持求真态度, 既是谢希德作为一位杰出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也是这篇传记的一个重要内容。此题要求说明其具体体现。由于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分别体现在从事科学研究和修改科普文章等不同方面, 这就需要考生对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考生只要把原文中的有关内容准确找出, 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4) 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 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 (1) 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不计个人得失, 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 (2) 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 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 (1) 作为科学家, 锐意创新, 勇闯难关, 实事求是, 一丝不苟; (2) 作为大学校长, 谦虚做人, 认真做事, 深入群众, 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 (1) 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 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 (2) 不顾自己工作繁忙, 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 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试题解析】高考试卷中设置探究题, 是新课程高考最大的亮点之一, 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理念。语文学科的探究题针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 只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中设置探究题, 体现了教与考的统一。虽然经过五年的高考命题实践, 探究题要怎样命题还在不断探索之中。本题要求考生根据谢希德的“诚”体现的诸多方面, 结合全文, 谈谈自己的理解。“参考答案”提供了三个方面, 实际上也就是三个不同的答题方向, 给考生答题提供了较大的发挥余地, “评分参考”中规定:“不要求面面俱到, 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 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理由是否充分、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考生可以在所列出的三个方面任选一个或几个作答, 也可以在三个方面之外作答。给分的依据是看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论述是否充分, 从而充分体现了探究题的性质和特点。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第五大题集中测试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由3道选择题和2道表达题组成。该大题与2011年相比, 题量一样, 赋分总体相同, 共20分。前面3道选择题每题3分, 共9分, 后面2道表达题中, 语句补写题6分, 修辞手法题5分。

13.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 鼻梁挺直, 头发卷曲, 身材苗条, 好似芝兰玉树, 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 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 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 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 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 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 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 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 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本题所给的四个句子, 只有B项中的成语使用恰当。成语“闻过则喜”用来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 虚心听取批评, B句中说的是设立投诉中心的举措表现出一种乐于接受批评, 以便交流信息、化解矛盾的态度和胸怀, 用来概括这个意思的成语是恰当的。其他几句中的成语, 即A句中的“芝兰玉树”、C句中的“上下其手”和D句中的“从一而终”, 使用都是不恰当的。A句对一位姑娘进行外貌描写, 说她长相好、身材好, 容易惹人注意, 但成语“芝兰玉树”并非用来形容人的外貌的, 它是用来比喻好的子弟或优秀人才的, 与原句的语意要求不符;“上下其手”原意是以手示意, 手朝上是一个意思, 手朝下是另一个意思, 后来比喻玩弄手法, 串通作弊, C句中显然把这个成语误解为两个人合力将小偷抓住了, 不妥;D句的意思是人的梦想不会一成不变, 它会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不同, 句中使用的成语“从一而终”虽然也有不改变的意思, 但它一般用于说妇女一生只嫁一个丈夫, 永不改嫁, 或者用来比喻忠臣不事二主, 所以该句用这个成语不恰当。考生只要能正确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应该不会判断错。

1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 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 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 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 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 并因此而兴奋。

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 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 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判断病句 (结构性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正确选项是C项, 这一句没有结构性语病, 而A句、B句和D句都存在语句的结构性错误, 只不过其中的病句小类有所不同。A句的毛病属“结构混乱”, 句中“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实际上是“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人的伤害”和“使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人遭到伤害”两个说法搅在一起, 造成杂糅的表达, 修改这个句子可以任取一种说法;B句的毛病属“搭配不当”, 在“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部分, “回报”所辖范围包括了两个内容, 一个是“付出的努力”, 一个是“取得的成绩”, “付出的努力得到回报”是说努力没有白费, 有了好的结果, 搭配是没有问题的, “取得的成绩得到回报”则存在搭配问题, 因为“成绩”是一种努力的积极结果, 已经是对努力的肯定了;D句的主要问题是“语序不当”, 与我们不说“严峻的形势把困难带给了他们”, 而说“严峻的形势给他们带来了困难”相类似, “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是一种“甲把乙怎么样”的结构, 这样的结构一般带有处置意味, 而且“甲”和“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东西, 但该句并没有处置意义, “严峻的形势”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所以句中的“挑战”宜放在对象的后面, 说成“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巨大的挑战”, 或者说成“严峻的形势使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感受到巨大的挑战”。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 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 还有一种容器, 是葫芦。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 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2) 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3) 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4) 葫芦成熟后, 掏空里面的籽瓤, 即可当容器使用

(5) 它大多呈哑铃状, 上面小下面大

(6) 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 (6) (2) (3) (5) (4) (1) B. (6) (1) (4) (2) (3) (5)

C. (5) (3) (4) (1) (6) (2) D. (3) (5) (4) (6) (1) (2)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衔接连贯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 只有这一项各句的衔接最为恰当。解答本题, 关键在于分析题面所给各句的表义及其相互之间的语义关系。文段首句已给出, 该句明确指出, “葫芦”在古代就被用作容器。由此可推知, 接下来的表达应该围绕“葫芦”来进行。题面中六个句子说的也确实都是关于“葫芦”的相关内容, 然而仅凭这一点还是无法确定孰先孰后。接下来应该考察和分析各句的具体语义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句 (1) 指出“葫芦”作容器用的最早书证;句 (2) 是说用“葫芦”作容器是人类具有较高认知能力的一种表现;句 (3) 直接交代“葫芦”是什么;句 (4) 说明“葫芦”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作容器;句 (5) 从外形上对“葫芦”加以描述, 该句用代词“它”作主语, 说明前面句子中的某个成分可以与“它”共指, 从而形成语意上的直接关联;句 (6) 概括性地指出我国使用“葫芦”作容器的历史很悠久。

按一般常理, 当人们说“葫芦”是一种果实之后, 接下来通常应该是描述这种果实。由此, 可以推断句 (5) 必须接在句 (3) 之后。再者, 为了证明历史悠久, 人们通常的做法是提供强有力的书证或物证。这样, 又可以断定句 (1) 必须接在句 (6) 之后。有了这两个结论, 就可以排除A、C选项。接下来只需考察B、D选项。句 (4) 和句 (2) 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 不能连在一起。因此, 可判定D是最佳选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整个文段也只有用句 (2) 结尾才合情合理。

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 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 语意连贯, 逻辑严密, 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 每句不超过20个字。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 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 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 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 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 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 (1) 。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 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 但是, (2) 。上个世纪50年代,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 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 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 可以确信, (3) 。

【参考答案】 (1) 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 铸造铜器了; (2) 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3) 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攫取信息、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该题题面有两段文字。一段文字为“材料”, 旨在提供相关内容与信息;另一段文字有三个空缺, 要求考生补写恰当的句子。题面所给的两个文段在内容上直接相关。由“材料”文段可知, 就文献记载来看, 我国开采铜矿、铸造铜器的历史非常久远, 可以追溯至传说中的远古时代。但是迄今为止, 考古发掘出的铜器都被证明不是夏代之前的。这个内容对填写第二个文段空缺处的句子非常重要。下面分析如何补写第二个文段空缺的三个句子。

先看空缺 (1) 和 (2) 。句 (1) 前面有一个已经给出的时间限定语“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 这就限定了该句的内容。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 可以将该句概括提炼为“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 铸造铜器了”。句 (2) 是转折复句的后一个分句, 它前面的分句是“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 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 结合“材料”内容, 可知句 (2) 表达为“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为佳, 因为只有这个意思才与前面的句子构成转折关系。

再来看空缺 (3) 。句 (3) 是个煞尾句。它前面的几句话主要是讲上个世纪河南偃师二里头地区的考古发掘情况。由此来看, 句 (3) 的内容与“材料”文段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而且, 由句 (3) 前面已给的“因此, 可以确认”这样的文字, 可以知道:句 (3) 应该是一个通过推断得出的带有结论性质的话语。推论的根据就是它前面关于“偃师二里头发掘”的那几句话。根据整个文段的主题, 再结合前面补写的两个句子, 可以确定:句 (3) 说成“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整个表达才内容完整, 前后呼应, 逻辑严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 自选话题, 另写两句话, 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 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 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参考答案】略。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正确使用拟人修辞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本题所给示例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所谓拟人, 就是指把动物、植物或一般普通事物当作人来描写, 认为它们具有人的某种特征或属性。实际语言运用中, 恰当地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和新颖。特别是对于一些事理或哲理的揭示, 拟人的修辞方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由陌生到熟悉, 并且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让人回味无穷。

本题示例中的两个句子分别以“梅花”和“昙花”为话题。说起“梅花”和“昙花”, 人们都比较熟悉, 而且也知道它们有多方面的特征和属性。将“梅花”和“昙花”当作人来描写, 就必须选取它们所具有的与人的特征或属性相似的一种特征或属性 (至少是可以人格化的特征或属性) , 否则就不合情理, 显得牵强——这是使用拟人修辞方法要注意的。示例从“梅花”和“昙花”的开放时间入手, 向纵深处挖掘, 很好地将“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与“学会坚强”联系起来, 将“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与“不要张扬”联系起来, 从而形成了两个表义相关、句式整齐的拟人语句, 新颖别致, 颇具哲理意味。

示例中的两个句子在事物的选取和语言表达上颇有讲究。首先, “梅花”和“昙花”同为花卉植物;其次, 同是说开花, 一曰“吐蕾”、一曰“绽放”, 这不光是为了避免雷同, 更重要的是为了切合实际。如果将它们颠倒过来使用, 表达效果将大打折扣;第三, 赋予“梅花”和“昙花”以人的某种特征的, 不仅仅是“教导”和“提醒”, “意在”这个词语的使用从另外一个层面保证了这一点。

总之, 拟人修辞方法的使用, 既要考虑内容是否切合表达的主题, 也要考虑词语的选取和使用是否恰当。这是考生答题时必须要注意的。

六、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 发现船底有个小洞, 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 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 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 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 那是刷油漆的钱, 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 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 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 绝望极了, 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 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和F级。写作是表达应用, 当属E级。为了引导对学生在写作中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考查, 将F级也放在这里。

【试题解析】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新材料作文题型始终坚持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 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 理解上不设阅读障碍等原则, 并通过题干的具体要求, 将立意的自主权、文体的选择权和标题的拟定权交给考生。经过六年来的不断尝试与完善, 到目前为止, 作为高考作文题型比较而言, 新材料作文题型还是优于其他题型。

本试题提供的是修船工顺手补船洞救人的事实材料。这种好人好事, 古今中外都极为赞赏, 在2012年作为试题推出却有时代的意义。自从2006年“彭宇案”、2011年“小悦悦事件”发生以来, 社会上对于中国现在的社会公德, 对于做好事, 有种种的议论。2012年3月全国各地掀起了学雷锋热潮, 5月“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成为舍己救人的新英雄。在这种形势下, 把“补船洞”的材料放到考生面前, 估计考生是容易理解和有话可说的, 甚至是可以进一步感悟到现实意义的。

试题材料“补船洞”虽然只有“修船工”和“船主”两个人物, 情节和对话也十分简单, 但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也有比较多的写作角度可供选择。例如:

可以选择“修船工做好事”的角度进行写作。修船工称“补洞”“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因为他是临时被雇来给小船刷油漆的, 补洞不是他的责任, 所以说“顺手”;因为他意识到小洞的高度危险, 迅速地默默地补好了, 没想邀功, 不要报酬, 所以说“小事”。修船工是好人做了大好事, 他的高尚品德值得所有人学习。

可以选择“船主知恩必报”的角度进行写作。船主专程来到修船工家里道谢。船主这种知恩必报的思想行为值得许多人学习。联系当今社会一些不懂感恩的人物和现象, 知恩图报也是一个好角度。

可以选择“做好事有好报”的角度进行写作。船主来到修船工家里道谢, “送上一个大红包”。“送上一个大红包”, 这是可以引发议论的角度。过去, 提倡做好事不求回报, 这当然很高尚, 但是更现实一些看,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做好事有好报, 做坏事受严惩, 会鼓励更多人做好事, 不做坏事。这可能是一个有现实意义的新角度。

还有其他可选择的角度, 这里不再举例。因为考生的知识积累、能力程度和人生修养不同, 在考试现场所投射的眼光不同, 因而产生和选择的角度就会不同, 这是很自然的。正如《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在“说明”中所指出的, 只要所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就属于“符合题意”。这也正是新材料作文所具有的开放性、多样性的特征。

以上说的是考场作文初始阶段审题构思的事情。其实, 要写好一篇高考作文, 审题构思、选择角度、确定立意、选用材料、明确文体、表达方式、篇章结构、语言运用, 哪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3.全国课标卷语文作文范文 篇三

陕西一考生

桌上放着的两盏香茗,袅袅地向外漫着热气,氤氲了说书先生半张脸。那先生将手中折扇一页页打开复又合上,敲了敲桌面,道:“这世道终是善有善报,且听小老儿再啰嗦一阵。”

说是《后汉书》中有载,杨震的父亲杨宝九岁时出外游玩,于华阴山北处救下一黄雀,黄雀为老鹰所伤,奄奄一息,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弱肉强食本天经地义,杨宝却蓦地心生怜悯,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便将那雀儿带回家饲养,每日喂以黄花。

百日后一天,那黄雀腾跃而起直入云霄。杨宝当夜便梦到一黄衣小童造访,童子拱手长揖,自言乃上天小仙,属西王母座下,因敬慕杨宝一片善心,特来拜会;并赠以白环四枚,可佑杨家后世为政清廉。果不其然,杨家儿女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深得人心。

一段讲完,座下一阵欷歔。说书先生面带微笑道:“先有因,后有果。且再说一则。”

有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说的便是眼下这景。有书生姓罗,单名一个“琅”字,自小便天资聪颖,又有颗悲天悯人的心,端的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日,天色也暗了,似有风雨大作之势。烛火被那风吹得摇曳不定,罗琅倒扣了书,起身欲将门掩上,倏地一道闪电正劈在门口,借着那幽光,见一白狐卧在门口不住颤抖。他心下不忍,唤其进来。许是那狐真有灵性,犹豫少时便缓步跟上。等关了门,灯光一照,发现那狐的后腿竟是血肉模糊一片,忙取了药来包扎,见无甚大碍,才复又坐下读书。

再次醒来已是天色大亮,烛火燃尽,滴了一桌的红蜡。罗琅暗恼,昨个不知怎的竟是困极,迷糊间趴在桌上睡去了。再细一回想,睡意去了大半,待四下环视,已不见了那灵狐,许是天色既白时自行走了,昨日相救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且当行一善事,也未多在意,只笑笑作罢。日暮时分,抬眼惊鸿一瞥,忽见外院墙角异动,定睛一看,方知是那本应离去的白狐。罗琅心想,兴许是兽类不亲近人,便日日将吃食远远地抛去。

一日晨读后,忽闻叩门之声,他忙上前迎门,见是一陌生的白衫男子。男子自言路过此地,财物被盗,冒昧借宿几日。罗琅未作多想,口上便应了。不想这一住便是月余,期间男子对罗琅照顾有加,罗琅只觉一见如故,相识恨晚。

又是数日,罗琅有要事出门,行至半路忽忆起有什物落下,便折了回去。门一推,便见一只白狐从眼前一闪而过。罗琅何等聪明,前后一合计,便晓得了事情原委。也不恼,对着那白狐行了一礼。

只见白狐就地一滚,化做成年男子。男子敛衽而拜,道:“多谢恩人前些日子救命之恩,此番前来谢恩,不得已隐瞒良多,还望原谅则个。”

说书先生合上最后一页扇,轻抿凉茶,然后说道:“刘玄德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个传奇笔记灯火人间,也不过是为了教人反本修古,荒村夜语耳,我姑妄言之,列位姑妄听之。就此打住!”

[点评]作文是构思的艺术。面对“修船工与船主”这则供料,当你掌握了“杨宝救黄雀”、“罗琅救白狐”的素材后,如何用以演绎“善有善报”、“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主旨呢?选写议论文,将它们用作事例,当然也可以,但两个故事的时代色彩不够鲜明;直接将故事叙述出来,也是一种选择,但如何组接是个难题。应该讲,这位聪明的考生,作出了合理而巧妙的尝试——着眼于“先有因,后有果”,借助说书人表演的形式娓娓道来,行文中既凸显“举手之劳”,又展示“必有回报”,审题精准又构思新巧。值得称道的还有,因为是讲说“传奇笔记”,所以说书人的口吻、神情、说书现场的气氛等无不形神毕肖,很有画面感。至于篇末处引刘玄德之言再次点题,这一处理也令人回味无穷。

举手之劳,感动常在

河南一考生

举手之间,溢满无尽善意;

投足之瞬,谱写大爱之歌。

——题记

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呐喊,仅是举手之劳,便可助人一臂之力,似是清风撩拨起心湖的点点涟漪,似是朗月投影出心田的斑斑影迹。

那位修船工并没有什么声势浩大的行动,仅仅是顺手补上一个小洞,却救了船主孩子们的命;仅仅是举手之劳,便托起了海浪上的生命之舟,可见举手之劳,也能使感动常在。

举手之劳,让生命重拾希望。

那是一个无比黑暗、混乱的时代,没有人分得清对与错、黑与白,十年浩劫,重创了多少人的心。那个年代,文人学者被扣上“走资派”的帽子,在社会最底层卑微地活着。著名学者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回顾往事,他提到当时物资匮乏,学者们都饱受非人的待遇,他常被罚扫大街,就那样忍受着耻辱。有一天,正当他陷入极度绝望的时刻,一个小男孩从兜里摸出一颗脏兮兮的糖递给他,说:“叔叔,你吃。”这仅仅是举手之劳,却让他重拾起了生命的希望。他带着这份感动,坚定地走了过来。

举手之劳,让社会拥抱温暖。

一句问候,一份关爱,如一缕风、一道光,吹开人们的心扉,照亮人们的心墙。我们无比欣喜地看到,在当今这个社会中,仍有许多温暖人心的感动。且不说“最美老师”舍己救人的义举,也不说“最美妈妈”飞奔救婴的身影,只看那整齐的“爱心送考车”,便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他们或许只是顺路,但从那些司机身上我看到了善意和爱心。这便是举手之劳,为莘莘学子提供了方便。这仅仅是举手之劳,却让我们倍感温暖,也让这个社会拥抱温暖,拥抱阳光。

举手之劳是什么?它是轻轻拾起垃圾箱旁的塑料瓶,是公交车上起身谦让自己的座位,是予人玫瑰时轻轻拔掉它的尖刺,是送人远行时小心地整理好他的衣领……

举手之劳,让原本寂静的心灵泛起了感恩的浪花;

举手之劳,让原本黑暗的夜空闪烁着感动的星辰。

举手之劳,感动常在。

[点评]此文先以题记展现主旨,“举手之间”、“投足之瞬”用语凝练而结构匀称;开篇结合供料中修船工的举动,亮出了“举手之劳,也能使感动常在”的中心论点。主体部分分写两层,前一层用“点”例,后一层就近阐发,“爱心送考车”属于“面”上的事实论据;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将“举手之劳”扩展为“是轻轻拾起垃圾箱旁的塑料瓶,是公交车上起身谦让自己的座位,是予人玫瑰时轻轻拔掉它的尖刺,是送人远行时小心地整理好他的衣领……”。篇末处则照应开头,点题深化。语言表达很见功底,像以“似是清风撩拨起心湖的点点涟漪,似是朗月投影出心田的斑斑影迹”和“一句问候,一份关爱,如一缕风、一道光,吹开人们的心扉,照亮人们的心墙”等写“感动常在”,用词贴切典雅,句式灵动自如。

赠他人一朵玫瑰

河南一考生

巴特尔说过:“太阳的睿智,在于把光明赠给月亮;月亮的聪颖,在于将余晖同星星分享。”诚哉斯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啊。修船工的举手之劳让船主的孩子们平安归来,赢得了船主的尊重与感谢。赠他人一朵玫瑰吧,让那淡淡的芳香在心灵静放!

赠他人一朵玫瑰,留给自己一份玫瑰香韵,让心灵静放芳香。特蕾莎修女将温暖带给临终关怀院的每一个人,自己也从中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张平宜将希望送到麻风村的每一个角落,也让自己在这个被世界遗忘的地方充实快乐。真正的幸福快乐,来自心灵,然而,只有特蕾莎、张平宜这样把自己的爱心送出的天使,才能安享心灵静放的芳香。

赠他人一朵玫瑰,让爱的力量在身边传递,让生活充满爱意。无论经历多少风雨艰难,爱心的力量总能带给我们感动和希望。爱心是郭明义攒下的一枚枚硬币和献出的一滴滴滚烫的鲜血,是胡忠谢晓君夫妇为高原上的孩子们带去的知识红烛;爱心是快乐巴郎阿里木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的放歌,是白方礼老人骑着三轮车洒下一路汗水:爱心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地铺展,但正是因为那份平淡,才于平凡中彰显出人性的可贵。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爱心、善举就会在我们身边传递,生活中就会弥漫起玫瑰的幽香。

赠他人一朵玫瑰,给历史一份馈赠,让生命在行善中升值。依然记得德国商人辛德勒,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躲过纳粹分子的追查,保全了1100名犹太人生命,赢得了幸存者的感激和苏联军人的尊重。他让人们在那场残酷战争的阴影里,看到了一丝人性的光芒。当代普罗米修斯萨布利亚,自己看不到光亮,却给远在异国他乡的西藏盲童带来了光明与希望。一个外国盲人能够直接感受到藏族盲童的需求,体现出一种高尚的人道精神,一种博大的慈善情怀。价值在馈赠中显现,灵魂在行善中升华!

梵·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就会欣欣向荣。”赠他人一朵玫瑰,让慈爱的花朵绽放,在世界留下温暖的火焰和永恒的光辉,用圣洁的光芒照亮世界,也照亮自己的灵魂!

[点评]这是一篇内容丰厚、结构清晰的优秀作文。文章引述的材料新鲜、真实,事例、名言丰富多彩,有力地支撑了全文中心论点。围绕“赠他人一朵玫瑰”,文章主体部分设立了三个层层深入的分论点,通篇结构清晰、匀称。语言表达富有文采,标题“赠他人一朵玫瑰”饶有意蕴;行文中运用了对偶、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像“爱心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地铺展,但正是因为那份平淡,才于平凡中彰显出人性的可贵”、“价值在馈赠中显现,灵魂在行善中升华”等文句,均意味隽永,可圈可点。

让“善”点亮人间

河南一考生

善,如一盏明灯,给在黑夜中行走的人们指引方向。

善,如一缕清风,给在烈阳下劳作的人们送去凉爽。

善,是修船工刷漆时顺手补上一个小洞,从而避免了一场灾祸的发生。

善行就是这样,虽只是顺手而做的一件小事,却挽救了多个孩子的生命;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闪现了人性的光辉,昭示了“善”字的真意。

他只是一名普通司机,几十年如一日,不敢有丝毫马虎,因为他明白他身上担负着一车人的安全。善字当头责任在心,当飞来的碎片穿过玻璃,无情地冲击他的身体时,他强忍着巨痛把车停好,让乘客们安全下车,自己却与世长辞。他就是杭州最美司机——吴斌。76秒的坚守,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大善,一种感动你我、点亮人间的大善。

他同样很平凡,却以平凡人的身份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你想过一根羊肉串的利润吗?或许只有几角钱。那么积攒几万块钱,估计要卖掉很多很多根羊肉串吧!有个卖羊肉串的新疆人,他十年如一日地以面条、馒头和卖剩下的羊肉串为食,一点一滴将那微薄的利润积累起来,当钱箱满了之后,他就将它们存起来。几千个日日夜夜,他把小流汇成江河,并把那些钱捐了出来,资助贫困孩子走进学校。他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阿里木。他把自己有限的金钱捐出,向世人展现了什么是“善”。

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座不倒的丰碑。出门不过千里,好事却做了一火车,他尽自己的每一份力量去帮助别人,热心地为他人服务。“活着就是为了做有意义的事”,这是他庄重的承诺。他就是人民的好战士——雷锋。岁月无情,雷锋走了,可他那闪耀着光芒的精神仍在。“善”的内涵在雷锋那里得到了充分展现,雷锋,我们永远的精神楷模。

善,就是“当代雷锋”郭明义那一本本鲜红的献血证书;

善,就是“最美妈妈”吴菊萍伸出去接住孩子的双臂;

善,就是“最美教师”张丽莉挺身救护学生的无畏身影。

善,如一盏明灯,给在黑夜中行走的人指明方向。

善,如一缕清风,给在烈日下工作的人送去清凉。

善,如一朵青莲,给在渡口等待的船工献上馨香。

善,就在你我身边,让我们行动起来,用“善”点亮人间、温暖人间吧!

[点评]考场作文由于阅卷的特殊性,其斐然的文采是最能打动阅卷教师的。本文即是如此。文章以排比句开篇,烘托了气势。“善,如一盏明灯,给在黑夜中行走的人们指引方向。善,如一缕清风,给在烈阳下劳作的人们送去凉爽”,妥帖的比喻,清新的语句,让人心旌摇动。接着,作者恰当地引入原材料,点示举手之劳中蕴涵着人性之善,过渡自然,不见一点斧凿的痕迹。文中的举例不是一般的简单叙述,而是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将例与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如“76秒的坚守,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大善,一种感动你我、点亮人间的大善”)。这种方式,使得语言凝练、含蓄蕴藉。最经典的是结尾处连用六个排比句,层层推进,在最后一句水到渠成地得出观点——“用‘善’点亮人间、温暖人间”。全文所有内容都围绕着这一结论展开,而这个结论的得出是如此自然,让人不得不佩服考生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给四郎的信

吉林一考生

四郎:

臣妾近日闲来无事,加上这天又实在热得紧,心中甚感烦闷,昨儿便遣了槿汐去宫外打听近日是否有新鲜趣事。槿汐去了一日,回宫后跟臣妾说,骄阳如火之下,紫禁城外亦是一片肃静,百姓都呆在家中避暑,所以并无趣事,只一间修船的小店热闹些。臣妾十分好奇,命槿汐细细说与臣妾听。那热闹事其实也是一桩小事,可臣妾听后颇有感触,想与四郎一同分享。

据说,这家修船的小店有个工人素擅给船上漆。一日,一个富商将这个工人招去给他的船上漆。这工人漆船时,发现那船的底部有个小洞,就顺手将那洞补上了。船漆好后,工人收了工钱,便回到了店里。谁知没过几天,那富商给这工人送来了一大笔钱。工人看着那些钱说:“工钱您已经给过了。”富商说:“这是感谢你补洞的钱。”工人说:“那只是顺手补上的。”富商答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着那条船出游时,我的五脏六腑都碎了,因为我想起那条船的底部有个洞。但他们却平安回来,我当下就知道是你补上了那个洞,所以我特来感谢你。”

四郎,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件事十分有趣?想那修船工,不过随手做了一件小事,却救了那富商孩子的性命,保住了富商一家的幸福。臣妾就想,若后宫这许多嫔妃,日常也帮彼此做一些力所能及、互惠互利的小事,而不是钩心斗角、相互倾轧,这后宫之中,会少流多少血,少生多少恶?若这朝中重臣和各地方官员都能本着爱民如爱子、爱国如爱家之心,为百姓谋福、为社稷谋利,这天下何愁不定,这百姓何愁温饱不济?

臣妾深知皇家“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臣妾亦知自己刚才针对朝臣说的一番话僭矩了,但臣妾实在是不吐不快。四郎,臣妾做出之前的一番思索后,就总在想,这世间纷乱不绝,正因为缺少如那修船工一般把分外之事亦当分内之事做了的人。随手做的那么小的一件事,却救了几条人命,这真是怎么想也想不到的事情。四郎曾对臣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来必是告诉臣妾,这小事是轻视不得的;只有将小事认真细致地做成了、做好了,末了还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才会一步步地接近那被上天置于云端的幸福。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修船工这一举手之劳所造功德,又岂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臣妾以前常听人说,圣人在民间,而不在经史典籍中,曾经深不以为然,昨日闻修船工之事,今日又借为四郎解闷之机,做出如上思量,方识此言之真、之妙、之大智慧。试想,世人不论贫富贵贱,皆为圣人,皆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之时,河清海晏之象将是多么宏丽!

听臣妾此番言语,不知四郎作何感想?

嬛嬛

×年×月×日

[点评]面对新材料作文题,一般考生会选写议论文,直接证明自己的观点。本文作者则不然,他(或是她)取材近几个月来收视率颇高的《甄嬛传》,以甄嬛给雍正帝写信的形式,惟妙惟肖地借甄嬛口吻,立“人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之时,河清海晏之象将是多么宏丽”之意,构思行文可谓精巧至极。《甄嬛传》大热,看过它的学生肯定不少,唯独该作者想到由甄嬛之口说自己之思,这就是“有创新”,这就是彰显个性色彩。写新材料作文题,试题供料不宜全面引述,但因此文写法特殊,作者基本来个“全盘照录”,却也合乎文理。从文章思路看,从“后宫”到“朝中”再到“世人”,逐步扩大,顺理成章;语言表达也很精彩,像“只有将小事认真细致地做成了、做好了,末了还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才会一步步地接近那被上天置于云端的幸福”、“圣人在民间,而不在经史典籍中”等,均颇具意蕴,耐人咀嚼。无数考生同题写作的考场上,正需要这样的别出心裁,需要快、准、狠地显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功底。

善行是天堂

吉林一考生

当枫叶把整个生命都献给阳光之后,它就具有了太阳的色彩;当我们把善行献给社会之时,我们就拥有了幸福的天堂。

如果天堂里住着魔鬼,那么天堂就是地狱;心中如果拥有善行,那么人心就是天堂。不是吗?

油漆工“顺手做的一件小事”却挽救了船主的孩子们的生命,虽然油漆工说是“一件小事”,但这背后却是油漆工一种善行的自觉表现。可见,油漆工的善行不仅让自己获得了物质上的奖励,而且也获得了无上的精神大餐。

生活中,善行之举比比皆是:给凛冽寒风中的乞丐一元钱是一种善行;扶迷路的老人回家是一种善行;向跌倒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善行;给生病的人一句亲切的问候是一种善行……你的一次施舍,你的一次援助,你的一次问候,这些都会在你的心底留下难以言说的幸福或快乐,这可能就是善行的魅力吧。

但生活真的如此美好吗?不是的,在这温暖的善行场景背后,同样有着不可告人的阴影。抛弃初生婴儿、拐卖儿童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见人不救、落井下石之人也常常出现。不善的人们,请拿出你的善行,这样你的心就不再是寸草不生的荒漠,你的善行不再被冰封万里,你的生活会因有了善行这位旅伴而更加美好充实,你的世界也会成为艳阳高照的天堂。

当然,善行也不可盲目,替蝴蝶剥掉茧的善行是可悲的,因为它让蝴蝶失去了展示美丽的机会而走向死亡;替小树遮阳的善行是愚昧的,因为它让小树失去了野性的生机勃勃,禁不起风雨的它也最终会在狂风中夭折。

如果说挫折是人生的劫难,那么善行就是一种救赎,我们要一心向善,与人为善,弃恶从善,导人向善,惩恶扬善,让虚伪的声音不再充斥双耳,让善行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旋律,让人们在充满善行的环境中感受善行带给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当人间洒满善行时,我们的人间就是天堂,善行会为我们编织一双天使的翅膀;金色的霞光定将填满大地的深渊,丑恶的魔鬼也定将善行的凯歌高唱。

善行就是天堂,人们在这个天堂里实践人性的“善”。让这种“善”充满天堂的每个角落,我们会看到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灿烂的笑容,我们会感受到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那阳光的明媚,都有春草的生机与夏日的蓬勃。

[点评]此文以散文的笔调,向我们诠释了“善行就是天堂”的道理,读来新颖而深刻。其优点具体有以下两点:一是构思新颖,立意高远。文章以“善行是天堂”为标题(同时这也是本文中心),鲜明而深刻。油漆工的“顺手之举”其实是善行的一种表现,这种善行虽然有时看似“无意”,实则是人之修养的体现,作者抓住这个点进行构思立意,其认识水平高人一筹。二是语言优美,思维辩证。文章开篇就用诗化的语言加以咏叹,吸引了读者眼球;全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综合运用,文采斐然,尤其“如果说挫折是人生的劫难,那么善行就是一种救赎,我们要一心向善,与人为善,弃恶从善,导人向善,惩恶扬善,让虚伪的声音不再充斥双耳,让善行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旋律,让人们在充满善行的环境中感受善行带给自己的幸福与快乐”这一段,可谓妙语连珠,神采飞扬。此外,行文过程中能辩证地看待“善行”(例如指出“当然,善行也不可盲目”),可见思维之缜密。

行善应于微末处

黑龙江一考生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香虽渺渺,其意致远。予人方便,得偿一笑,笑意转瞬,其情可表。船匠一人,补一漏洞,几人性命,冥冥相佑。善意不在金钱堆砌,举手之劳也可感天动地;施恩不在巅峰时,行善应于微末处。

荀子有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微末之处的举手之劳常能为自己与他人带来意料之外的回报。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无名婆婆挽回的是一个王朝数百年的霸业;小利不计得失,纠葛不计亏损,鲍叔牙成就的是一个才子万古的芳名。婆婆的一碗菜汤,鲍子的一段佳话,百年之后,千年之回,仍然余音如缕。一个无意的微笑,或许能成就对方一日的心情舒畅;一句无心的问候,或许安慰他人多日苦闷的内心;一语简短的劝诫,有时甚至能改变人一生的轨迹……施恩不在巅峰,行善应于微末,这些于小处打动人的善意,才是一个人一生修行的功课。

无数微小的善意叠加,无数动人的笑脸融合,社会就会因每一个你我而更加美好。随手打拐在微博上方兴未艾,已有许多骨肉至亲重获团圆;商场收款台处设置捐款箱,每一张零碎的毛票都已化为灾区孩子的希望;星巴克里因保护雨林与农民利益而标价稍高的咖啡,每啜一口都是对环保活动与弱势群体的支持……我们素昧平生,我们从未相识,单这些善意已汇聚成滔滔洪流,凝结成丝丝细雨,浸润了这个星球上的每一寸土地。行善不在一掷千金,而在于每一次掏出信用卡按下付款键后,因不知何方传来的谢意而会心一笑。施恩不在巅峰,行善应于微末,那些被利益和贪欲推倒了的道德良心,我们用微末之善做反向的多米诺骨牌,将它们重新推起!

不要做掺假捐款的陈光标,不要做高调炫富的郭美美,你的善,才是超越金钱与权势的财富,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行善微末,人皆能至。

施恩不在巅峰时,行善应于微末处,让我们共赴彼岸,那里美美与共,那里天下大同!

[点评]本文观点准确鲜明,结构清晰明了,论述集中到位,“鲍叔牙”、“微博打拐”、“星巴克”、“高调炫富的郭美美”等正反事例典型贴切,由浅入深。文章句式工整谨严,语言洗练丰富,“施恩不在巅峰时,行善应于微末处”一语反复咏叹,感人至深;“这些于小处打动人的善意,才是一个人一生修行的功课”、“无数微小的善意叠加,无数动人的笑脸融合,社会就会因每一个你我而更加美好”等文句,则尽显纯真本色。同时,首尾呼应,圆合一体,使文章更显精致。

乐于助人

河北一考生

亲,欢迎来到淘宝商城,我是导购员小Q,在您购物的过程中,我将全程为您服务。

亲,您知道吗?最近我们商城新推出了一件商品——“乐于助人”,仅上架14天就售出了几千万件,而且件件都是5分好评,人气超高的哎!您看,就我刚才说话的这会儿工夫,又售出了480件。下面,我来为您介绍一下这件“神装”吧:

亲,这件商品的用途非常广泛,不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您拥有“乐于助人”,您就可以轻轻松松帮助他人:看有人提着大包小包爬楼梯时上去帮着提个包,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块香蕉皮,带放学回家的小朋友过马路……这些都是帮助他人。

亲,您也许会有疑问了,我为什么要去帮助他人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别人的一声“谢谢”,会使您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高兴。有时候,举手之劳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油漆工受雇给小船刷漆时,顺手把船底的洞补了。过了些时候,船主就来登门道谢。原来船主的孩子划船出海后,船主才想起船底的洞。油漆工一个小小的善举,在不知不觉中就救了好几条生命。

同样地,最美妈妈吴菊萍伸开双手接住了一个含苞待放的生命,这也是一个小小的善举。然而,就是这些小小的善举见证了人间的真情。不瞒您说,这两个人都订购了我们的“乐于助人”,您还在犹豫什么呢?赶快拿起手里的鼠标,点击屏幕下方的“立即购买”吧!

亲,如今的社会中,有一部分人的人格开始扭曲。一位好心人将一位老人扶起,却被诬告为肇事者;一位过路人将出车祸的司机送到医院,却被指定为肇事司机。这样的事情常常在生活中上演,人们的举手之劳换来种种欺骗。亲,您难道不为此现象感到寒心吗?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推出了这款商品。

亲,我们来看一下顾客的评价吧。一位名叫“清风”的网友说:“自从我使用了‘乐于助人’,这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干活也有劲了。以前总板着个脸的我,现在也会笑了。用了‘乐于助人’,我变得更开朗、更自信了,同事们都说我像变了个人似的,但只有我知道,是‘乐于助人’改变了我啊!”另一位名叫“大海117”的网友说:“自从退休后,我闲在家里整天没事干,难受得不行。儿子给我买了个‘乐于助人’,我每天都去帮助别人,看到别人快乐的笑脸,我也跟着高兴起来。”……

亲,您一定动心了吧!还等什么呢,快来抢购吧!(亲,包邮哎!)

[点评]这是一篇构思新颖、体式出奇的佳作。作者巧妙地将“助人为乐”这一抽象的精神物化为具体的“商品”,并把它放置在淘宝网上出售,利用生活中人们乐于网购的现象,联系当今社会的相关现实,对“助人为乐”的作用展开了形象而有味的介绍。通篇语言口语化,并有机融入了不少流行语,尤其是两位顾客的评价,源于广告语又作了合理化用,读来幽默而风趣,自然而生动。

4.全国课标卷语文作文范文 篇四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

17岁时,曾幻想漫游整个世界。于是,就拼命专注于这件事,错过了属于17岁最美好的时光。我听过相同的一个故事:船主重金酬谢油漆工举手之劳修补好自己的破船,幸得此助,才没酿成儿子有去无回的悲剧。这个故事,仿佛无从谈起,能说的却又太多,这就是无法理解的世界。

纵观,与你,与我。船主、油漆工、船主儿子都是我们的剪影和写照。

你无法理解船主船破了,浑然不知;你无法理解油漆工多管闲事,乐在其中;甚至你无法理解听到这个故事时难以表达的心情。因为你,本就是无法理解的世界。

你一定是“船主”,自信满满、不拘小节,以为自己够强大。只可惜当日出海的不是你,你无法理解儿子得知事情的悲伤。

你一定是“油漆工”,不卑不亢、乐善好施。最终只有两种悲剧:得到认同和得不到认同。得到认同,你的单纯便会混浊,开始在意旁人是不是关注你有没有补破船的举动;得不到认同,你开始怀疑自己所作所为是不是值得坚持和肯定。

你也一定是“船主儿子”,浑然不知却又深信至亲。永远不愿想自己的父亲是不是忘记补洞,自己愿不愿意出海。只愿迷信所相信的至亲,仿佛那是高高在上不可逾越的神。甚至你还是“油漆工妻子”、“船长妻子”,这所有的一切不都是我们吗?

我总是在说“你”字,可这个“你”,也是“我”。你若问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些什么,那得到的,是大而小、小而大的我们。

船主、油漆工、船主儿子都是我,是多元化的我们。所有自编自导自演的剧情,给了自己酬谢的奖赏,挡不住出错的后怕,得知父亲竟如此疏忽的悲伤,都是任何个人一生的缩影,我们也是“任何”。

你开始糊涂,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是自我、本我、超我的较量,混杂在世间百态之中。

5.全国课标卷语文作文范文 篇五

2016

1、(全国1卷)

题目简介:奖惩之后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导向: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思考评价与发展的问题。

2、全国2卷)

题目简介: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导向:提升个人语文素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全国卷3)

题目简介:小羽的创业故事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导向:创新创业,五大发展理念。

2015

1、全国一卷(使用省份为:河北、河南、山西、陕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全国二卷(使用省份为:甘肃、广西、贵州、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新疆、云南、海南、江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

新课标卷Ⅰ: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课标卷Ⅱ: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

新课标卷1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刻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课标卷2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国大纲卷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小于800字的文章。(60分)

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他继后拨打那部手机,对方接听后立即挂断。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2000元“买”回手机。一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见面后才知道,捡到手机的人是一位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他,但对方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芦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

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船主诱一位修船工蛤自乙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别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枕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峨.那只足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惫,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全国大纲卷(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1

(全国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 024元地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 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 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0 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9

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

200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振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求援队和国际求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求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7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60分)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天,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造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4

(1)根据“阅读

(二)”,续写“比尔失明后的故事”。(2)文题可以自拟。(3)不少于600字。

比尔在一家汽车公司上班,很不幸,一次机器故障导致他的右眼被击伤,抢救后还是没有保住,医生摘除了他的右眼球.比尔原本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但现在却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害怕上街,因为总是有那么多我看他的眼睛.他的休假一次次被延长,妻子苔丝负担起了家庭的所有开支,而且她在晚上又兼了一个职.她很在乎这个家,她爱着自己的丈夫,想让全家过得和以前一样.苔丝认为丈夫心中的阴影总会消除的,那只是时间问题.但糟糕的是,比尔的另一只眼睛的视力也受到了影响.在一阳光灿烂的早晨,比尔问妻子谁在院子里踢球,苔丝惊讶地看着丈夫和正在踢球的儿子.在以前,儿子即使到更远的地方,他也能看到.苔丝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走近丈夫,轻轻抱住他的头.比尔说:“亲爱的,我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我已经意识到了。”苔丝的泪流下来了。其实,苔丝早就知道这种后果,只是她怕丈夫受不了打击,要示医生不要告诉他。比尔知道自己要失明后,反而镇静多了。连苔丝自己也感到奇怪。苔丝知道比尔能见到光明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她想为丈夫留下点什么。她每天把自己和儿子打扮得漂漂亮亮,还经常去美容院。在比尔面前,不论她心里多么悲伤,她总是努力微笑。

几个月后,比尔说:“苔丝,我发现你新买的套裙那么旧了!”苔比说:“是吗?” 她奔到一个他看不到的角落,低声哭了。她那件套裙的颜色在太阳底下绚丽夺目。苔丝想,还能为丈夫留下什么呢?

第二天,家里在来了一个油漆匠,苔丝想把家具和墙壁粉刷一遍,让比尔的心中永远是一个新家。

油漆匠工作很认真,一边干活还一边吹口哨。干了一个星期,终于把所有的家具和墙壁刷好了。他知道了比尔的情况。

油漆匠对比尔说:“对不起,我干得很慢。”

比尔说:“你天天那么开心,我也为此感到高兴。”算工钱的时候,油漆匠少算了100美元。

苔丝和比尔说:“你少算了工钱。” 油漆匠说:“我已经多拿了,一个等待失明的人还这么平静,你告诉了我什么叫勇气。” 但比尔却坚持要多给油漆匠100美元。比尔说:“我知道了原来残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生活得很快乐。”

油漆匠只有一支手。

200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的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着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 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1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2000年: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

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6.全国课标卷语文作文范文 篇六

(附新教材高中语文总复习文化常识答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

——庾信《哀江南赋》

3、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如: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

(三)、古代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归有光《项脊轩志》

2、天干地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姚鼐《登泰山记》

3、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四)、纪时法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1、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如: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孔雀东南飞》

通过对“纪年纪日”的梳理与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入的阅读文言文。

三、姓名字号

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一)、称谓名称。

1、直呼姓名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3、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4、称谥号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5、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6、称官名或官地 如唐代诗人孟称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7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8敬称 9贱称

(二)、姓名

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则可直呼其名:

①给某人作传时,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

②自称时,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③表示对某人轻视或蔑视时。

(三)、字

1、字的来历。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笄礼。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2、字与名间的关系。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如:

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

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四)、号

1、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如六一居士欧阳修,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等。

2、谥号。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先生,林则徐的谥号为林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等。

3、绰号。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一个人和刻画和形容。如春秋时的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皮赎回并担任丞相,时人就称他五羖大夫。将绰号这种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当是施耐庵,《水浒传》180人人人有一个响亮的绰号,这些绰号形象而准确的描摹了各人的性格,特长和生理特点。

(五)、称斋名。根据某人的书房名称呼某人。如聊斋先生蒲松龄,惜抱轩先生姚鼐,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等。

四、作业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谦称、敬称和贱称,并举出相应的例子。

2、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称谓“讳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表现及原因。

3、,反观现代,你认为直呼父母名字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堕落,写一段能表明你观点的文字。

五、总结

通过对古人称呼的探究,我们明白了,字号等称呼或寄托了亲朋好友殷切的期望,或彰显了崇高的灵魂,或抨击了丑恶的行径,或肯定了不斐的成就,同时也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扫除了一些障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对中国古代文化基本了解 过程与方法

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挑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和谐美,人情美 教学重点

古代授官称谓 教学难点

天文历法

教学关键

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

将授课 教学方法

运用课件,教师引导

教 具

电脑 教学过程

一、古代授官称谓

征: 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辟: 招聘授官。

选: 量才授官。

荐: 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举: 选拔。

点: 指派,尤指皇帝指派。简: 任命。

补: 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进: 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起: 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 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二、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领: 常指兼任。

摄: 兼理,尤指暂兼。

守: 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行: 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判: 中枢官兼任地方官。知: 同“判” 权: 暂代官职。假: 同“摄”。

署: 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

护 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三、天文历法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

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四、礼义制度

1、吉礼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凶礼 :指凭吊各种天灾人祸的丧葬的礼节。如:古代的“五服”制度 古人对“死”的讳称

天子、太

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岁、千秋、晏驾等

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

佛道徒之死: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逝等

一般人的死:亡故、长眠、长逝、谢世、殒命等

3军礼

宾礼[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二为“时揖”;三为“天揖”。

嘉礼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礼节。

[婚冠礼]: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成为婚冠礼。[座次]:见课本P96

四、课堂练习

1、完成书上的相关练习。

2、给自己起一个“字”,并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为自己的成年献礼。

附:

新教材高中语文总复习文化常识答案

1,“文房”即书房,“文房四宝”是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

2,中国古代选拔人才,汉代实行察举(荐举)和征辟制,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到明清考试分四级,县府的“院试”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省级的“乡试”及格者称_举人,礼部主持的“会试”及格者称贡士,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录取分为三甲,其中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lǘ”,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3,我国采用“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已知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那么2007年是农历丁亥年,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

4,“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战国时期,以养“士”著称的有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6,古文中,称山南水北为阳,称山北水南为阴。

7,我国古代授予官职为拜,调动官职为迁,免去旧职任新职为除,提升官职为擢zhuó,降职贬官为谪或左迁,罢官为黜,年老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8,古人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用与之相关的称谓来代替。“襁褓” 指未满周岁,“孩提”(谓幼儿)指2—3岁,“垂髫tiáo ”(下垂的短发)指童年或儿童,3—8岁,“总角”(将头发分左右两半,在头顶上各扎一个结)指童年时代,“豆蔻”指女子13—14岁,“及笄jī”指女子15(成年),“束发”指男子成童,男子八岁,一说15岁,“弱冠”指男子20岁,“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天命”指50岁,“花甲”指60岁,“古稀”指70岁,“耄耋mào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jīyí”指100岁。

9,“三省六部” 制从隋唐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三省” 分别指决策部门中书省_,审议部门_门下省_,执行部门_尚书省_。尚书省下辖“六部”,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_。

10,古代兄弟姊妹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为,老大伯(长女多用“孟”),老二仲,老三叔,老四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上排行,字的后面加“父”(fǔ)或“甫”表示男性,构成字的全称,如“仲尼父”。

11,五谷指稻、黍shǚ(黄米)、稷(谷子)、麦、豆。五声(五音)指宫、商、角、徵zhǐ、羽。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味指酸、甜(甘)、苦、辣(辛)、咸。

12,“岁寒三友”指松、竹、梅,经冬不凋,坚忍挺拔,被赋予正气高洁的人格象征。

13,“花中四君子”因其本身习性而被赋予不同的人格魅力,色淡香清、象征谦谦君子的是兰;不与群芳争艳,金秋绽放、恬然自处的是菊 ;修长挺拔、清雅高格的是竹 ;迎寒而开、傲霜斗雪的是梅。

14,“文人四友”指棋、琴、书、画,表现个人的文化素养。

15,“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16,古代文人墨客名家等等常有雅号相传,如:

(1)曹植因其“七步诗”被称为曹七步。

(2)李白作品想象丰富奇特、奔放绚丽,人称诗仙。

(3)杜甫诗歌体察现实、思想深刻,人称诗圣。

(4)李贺善于运用传说想象塑造形象,故称诗鬼。

(5)王勃诗风宏放浑厚、独具一格,称诗杰。

(6)北宋词人张先作品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一句,人称张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因其善用“影”字又称张三影。

(7)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尊为文圣、万世师表。

(8)司马迁,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称史圣。

(9)张旭,唐朝书法家擅长草书,人称草圣。

(10)张仲景,东汉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世称医圣。

(11)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称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父子俩为“二王”。

(12)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有“吴带当风”之美誉,世称画圣。

(13)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世称茶圣。

(14)杜康,夏朝帝王,传说为酒的发明者,世称酒圣。

(15)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称“武圣”(关圣、关帝),受历代封建帝王推崇,以致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

17,历代作家文人有许多“并称”,如:

(1)“屈宋”,战国楚辞诗人屈原和宋玉。

(2)“西汉两司马”,是散文成就最高的司马迁和赋成就最高的司马相如。

(3)“三曹”,汉末建安时期的父子三人曹操、曹丕、曹植,他们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罗文士,形成“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格局,同时又用自己的作品开创文学新风气。

(4)“竹林七贤”,魏晋时期逃避黑暗政治、远离世俗生活的七位文士,嵇康、阮籍、刘伶、山涛、向秀、阮咸(阮籍之侄)、王戎,他们饮酒佯狂排遣苦闷,寻找精神寄托。

(5)“高岑”,唐朝边塞派名家高适和岑参。

(6)“李杜”,唐朝浪漫主义大师李白和现实主义大师杜甫;“小李杜”指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

(7)“韩柳”,唐朝散文家韩愈、柳宗元,他们是“古文运动”倡导者。

(8)“元白”,唐朝诗人元稹、白居易,二位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9)“唐宋八大家”,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他们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建立新的散文系统。

(10)“晏欧”,北宋词人晏殊、欧阳修,词风婉丽。

(11)“周柳”,北宋词人周邦彦、柳永,作品多为男女之情和羁旅之思。

(12)“苏辛”北宋词人苏轼、辛弃疾,为豪放派代表。

(13)“楷书四大家”,唐朝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以及元朝赵孟頫fǚ(赵体)。

(14)“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cháo补之和张耒lěi的并称,他们都曾得到苏轼的培养、奖掖和荐拔,苏轼也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15)“南洪北孔”,清朝戏剧家洪昇、孔尚任,前者南方人,代表作《长生殿》,后者北方人,代表作《桃花扇》。

(16)“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美国欧·亨利。

(17)“勃朗特三姐妹”,19世纪英国姐妹作家,夏洛特·勃朗特,代表作《简· 爱》;艾米莉· 勃朗特,代表作《呼啸山庄》;安妮· 勃朗特,代表作《艾格尼丝·格雷》。

18,历代作品并称的有:

(1)“风骚”,指《诗经》和《楚辞》,因其中篇目《国风》、《离骚》影响巨大而并称。

(2)“乐府双璧”,北朝民歌《木兰诗》和汉代乐府民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东南飞》),后者是现存最早、最长的叙事诗。

(3)“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冯梦龙;“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作品题材广泛,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还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4)“四大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7.全国课标卷语文作文范文 篇七

2011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注重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旨在既有利于高校公正地选拔人才, 又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试题力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体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 考查考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试卷整体分析

总览全卷, 常规型题占总题数的一半,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实验题上.试题立足于基础, 难度适中, 区分度合理, 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注重对中学所学物理知识、方法、思想、能力的考查, 关注中学生智力、认知水平的实际, 体现物理对“理”的追寻及注重“理”的运用.

1.依据考纲, 突出重点.力学部分重点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功和能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等知识点;电学部分重点考查了安培定则、变压器的规律、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等知识点.在选考部分中, 热学部分重点考查了玻意耳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内能、热力学定律;波动和光学部分重点考查了振动与波动的区别和联系、光的折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从整体上来看, 重点考查了高中物理学中重点和主干知识, 并且做到了不超纲不超出教材.试题不过分追求对知识面的全面覆盖, 必答试题中没有单独涉及共点力平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考点的试题, 将对这些知识或与这些知识有关的方法、思想的考查渗入其他题目的分析与解答之中.

2.比例合理, 难度适中.各部分知识考查比例为:力学53分 (其中力和运动内容分量很重) , 占48.2%;电学42分, 占38.2%;选修内容15分, 占13.6%, 和大纲及教材内容的比例一致.易中难的比例大约为5∶4∶1.试卷中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占整个试题总量的绝大部分, 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数学应用能力、过程演绎能力的考查.试题针对各种层次考生进行设计, 既有容易题, 也有中等难度题和难题, 力求使得不同层次学习能力水平的考生都得到有效甄别.

3.分值微调, 题型稳定.今年的物理总分为110分, 选择题由53分增为54分, 其中选修选择题由原来5分, 调整为6分 (选对一个给3分, 选对两个给4分, 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 最低得分为0分) ;实验题22、23题分值由2010年4分、11分调整为5分和10分;计算题为41分:24题由14分调为13分, 25题由18分调为19分, 选修的计算题由10分调为9分.对一些核心题型, 新课标卷体现出试卷的延续性和情景设计变化性.试题情境熟悉, 叙述直白, 体例、排列在平稳的前提下有所创新, 试题情境既经典又时尚, 既传统又新潮, 整卷透着一股清新之气和温馨之情.

4.能力立意, 体现创新.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 注重对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 注重图象的运用.体现了高考试题“能力立意”的宗旨.试题体现新课程理念,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 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试题的背景力图新颖, 与生活、生产、科技相联系, 如地磁场、卫星电话、蹦极运动、变压器、电磁炮、光电计时器等.两道实验题避开对教材上常规实验的考查, 通过设计两个创新性实验, 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总之, 试卷体现出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考查、重视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命题思路.命题素材源于教材, 又不拘泥于教材, 整套试卷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特点,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具有“新而不偏、活而不怪”的优点, 对高中物理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试题归类点评

2011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题有8个选择题, 2个实验题, 2个计算题和3个选做题, 分别点评如下:

1.选择题

选择题8个: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规律的理解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其中4个力学题, 4个电学题, 包括安培假设、地磁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功能关系、曲线运动的条件、开普勒第三定律、牛顿定律、安培力等基本规律.选择题部分, 从具体题目上看, 整张试卷中没有很难的题, 注重的是基础的考查, 但在一道题中综合考查多个知识点的题目有所增加.

(1) 14题 (题目见2011年全国课标卷, 下同) 是 “地磁场模型”, 除了考查电流的磁效应之外还要求掌握地磁场的分布, 将对经典物理史料的考查放在具体物理知识的应用背景下, 不就物理史考物理史, 突出了物理特点.

(2) 15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将一做匀速运动物体突然加一个恒力, 分析此后的动能变化, 考查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能力和多种可能的判断, 思维的发散性较大, 且涉及了匀加速、减速曲线运动的分析.

(3) 16题是“简谐振动模型”, 试题情境是年轻人特别青睐的蹦极运动, 惊险刺激, 是时尚的运动项目, 设问涉及做功、能量等知识及守恒思想等经典物理的基础知识与方法, 时尚与经典在此题中珠联璧合.

(4) 17题涉及理想变压器问题, 这是变压器问题在全国课标卷中蛰伏两年后的又一次亮相, 这也可能是交流电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及新课程基本理念体现的必然.

(5) 18题是“电磁炮模型”, 从安培力入手, 综合了多个知识点, 重点考查的其实是动力学知识, 需要综合考虑安培力、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分析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是整张试卷中较难的题目.这道题涉及安培力这一古老话题, 电磁炮又是军事武器中的后起之秀, 属新武器之前卫.在考查建模能力的同时, 又一次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6) 19题主要考查估算能力与技巧.涉及匀速直线运动及近似计算, 将估算问题中的模型简化放在了天体运动背景中, 考查了考生运用模型简化问题的能力, 获取并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其实, 学习物理是从简化开始的, 高中物理一开始学的“质点”就是对物体的简化, 运动的分解就是对复杂过程的简化, 整个物理学的发展过程、物理的学习无不充斥着简化思想与方法.

(7) 20题是用曲线运动的分析方法处理粒子在电场中的轨迹和受的电场力问题.将对曲线运动力学模型的考查放在了非匀强电场中, 在考查力学方法中综合考查电场及电场力, 实现了力与电的完美组合.

(8) 21题是“两物体互滑模型”, 试题情境很经典, 但设问很新潮, 考查了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是数与形、理与形的完美组合.

2.实验题

实验题2个:1个电学题、1个力学题, 电学实验采用等效法测微安表的内阻;力学实验主要采用光电门测滑块的加速度, 突出对实验测量方法多样性的考查, 和实验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包括设计原理、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数据分析.实验题22、23题, 打破了往年小实验为力学、大实验为电学的固定模式, 试题新颖, 对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有着很好的区分功能.

(1) 22题考查了替代法测量电表的电阻, 也体现了对电路变换的考查, 是一道很传统的实验问题, 却全面考查了电学实验中“选择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测量数据、得出结论”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具体运用.试题立意灵活, 传统而不死板.

(2) 23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推理能力、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来处理物理问题, 紧密联系生活、生产或科学实验.背景是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测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实验, 但光电门的运用、图象的建立, 是对传统实验装置及原理的颠覆与创新, 是传统实验的涅槃.通过图象计算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函数及其图象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同时, 又一次体现数与形、理与形的完美组合, 体现了物理与数学的不弃不离、相得益彰.

3.计算题

计算题2个:1个力学题、1个电学题, 一如既往, 第一题考查的是直线运动, 第二题考查的是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问题, 由于计算量小于去年试题, 考生反映难度有所降低.

(1) 24题情境传统, 考查的是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和上一年保持一致.但物理量的给予与设置却是鬼斧神工, 整题没有一个数据, 这才是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获取有用信息、建立模型能力的真正考验.值得注意的是, 该题用画图法, 画出v-t图象可以快速的理清过程, 甚至能直接从图中看出并证明结果.

(2) 25题情境新颖, 可以说是对磁偏转问题的成功创新, 有力的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力学、电磁学知识与方法及数学方法的能力, 是一道能有效区分学生能力与智力的好题.本题第一问是很常规的题型, 按照找圆心, 求半径, 列方程的步骤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出答案.本题第二问难度大, 分值也大, 是用来鉴别考生掌握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高下的拉开分数的试题.

4.选做题

选做题3个, 难度匹配基本相当, 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原则.选修3-3考查理想气体, 小题较易, 大题中等难度, 运用三公式二原则即可处理;选修3-4小题考查机械波, 较易, 大题是几何光学, 试题属于原创题, 较为新颖, 中等难度;选修3-5小题考查光电效应, 较易, 大题是动量和能量题, 试题常规, 但问法巧妙, 属于易错题, 中等难度.选做题中的选择题与2010年相比较, 选项有所调整, 变常规的四个选项为五个选项, 以增大所考查知识的容量.选修3-4和3-5部分, 主要出在考纲Ⅱ级要求的知识点上, 考生比较熟悉.

三、2012年高考命题趋势预测和复习建议

从这两年的高考理综新课程卷来看, 物理试题的知识点难度在降低, 而对阅读理解、个人思维素养的要求在提高.对于准备2012年高考的考生来说, 复习时不要追求偏题难题, 要回归教材, 书上提到过的知识常常能够在考题中直接应用.不要以题海战术为手段, 以难题、偏题为目标, 应注重自己对物理学知识的归纳、分析能力, 争取将课本上介绍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融会贯通, 并利用它们解决问题.养成对新知识点做分析的好习惯.一旦做到这些, 必可在来年的高考中赢得先机.下面结合平时积累的高考考前备考经验给出一些建议, 供参考.

1.紧抓主干, 打好基础.尽管近几年来, 教材在变, 课标在变, 高考也在变, 但变中有不变,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是不会变化的.预测2012年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主干知识的应用.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功和能的综合应用、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与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等, 可能一道题中涉及多个知识点.

2.加强实验, 突出设计.不仅要知道仪器的读数和使用方法, 更要善于运用物理知识和实验的基本技能解决情景新颖的实验问题.预测2012年高考以考查力学和电学实验为主, 可能仍是一个电学题, 一个力学题, 试题逐渐向“考活题、考能力、考探究型”的方向转化.高考实验命题遵循“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的原则.“只有平时亲自做过实验, 才能在高考实验题中拿高分”, 这是今后的命题导向.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因而高考非常注重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物理实验是每年高考必考的重要内容, 也是决定考试成败的关键之一.每个实验内容应以原理为主线将目的、器材、控制、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结论串成一串进行系统复习.力、电实验依然会是今后高考实验的重点.

3.掌握技巧, 注重方法.计算题一般是2道大题, 其中一道力学题一道电学题.预测2012年高考力学题可能会以物体的碰撞或连接体为背景, 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规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综合;电学题则以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最为常见, 有时还会出现有关电磁感应的综合性大题, 涉及电场、磁场、电磁感应定律与力学规律的综合.

4.联系实际, 透视热点.高考物理命题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反映科技进步、阐释实际生活、透视社会热点等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因为这类试题往往能较有效地考查考纲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能力, 另一方面处理这类问题能直接反映出考生的科学素养, 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预测联系实际问题将是2012年高考考查能力的一大亮点, 所以不仅要对课本知识关注, 对社会、科技的热点也应关注, 社会的热点、政府工作的重点、老百姓关注的焦点, 都可能成为高考中的亮点.

5.设置情景, 探索创新.注意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新情景试题, 这些试题往往与高新科技综合, 有些知识是完全陌生的, 但解决问题的方法仍是中学常见的基本方法.2012年的高考命题, 这一理念必将进一步体现.新课程中设置的附加版块如“思考与讨论”“演示”“做一做”“说一说”“科学足迹”“科学漫步”“STS”“课题研究”等都要给予重视和理解, 这类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取材点.

总之, 复习时要把高考要求的重要知识、方法和技能, 以专题的形式加以梳理和剖析, 体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境界.考场如战场, 战略上要藐视, 战术上要重视, 分数是硬道理.只有科学备考, 才能在高考竞争中“一览众山小”, 独占鳌头.

8.图文转换:从湖北卷到全国课标卷 篇八

请看2015年高考湖北卷20题: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终至北京、天津。请依据下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

要求:①包含图示总干渠经过地;②不少于5个动词;③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④不超过80字。(4分)

分析 如果没有要求②,此题十分简单,答案可拟写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沿途依次流经南阳、郑州、焦作、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分别输送到北京、天津。”但“不少于5个动词”是答题难点,此要求意味着所用动词中至少有5个不能重复。这是语言表达“生动”的体现。

示例 一渠清泉,源自丹江口水库,从南阳上郑州,穿越黄河,过焦作,出安阳,入河北邯郸,经邢台,走石家庄,分流东至天津,北达北京。源源南水北流去,绵绵千里饮甘泉。

从示例来看,命题者对语言表达“生动”这一点有较高期待。此题在向全国课标卷靠近的同时,还是保留了湖北特色——重表达。

从2013年开始,全国课标卷Ⅰ17题考查图文转换。题干要求呈现出重语言运用和逻辑思维的特点。

请看2013年全国课标卷Ⅰ17题:

下图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

再看2014年全国卷Ⅰ17题:

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继续看2015全国课标卷Ⅰ17题:

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分析 题干要求在规定字数内做到“简明”“连贯”“准确”“完整”。近三年全国课标卷Ⅰ17题有引导我们关注国际民生的意图,如2013年、2015年两道题。

2014年17题则注重考查我们逻辑思维能力,该题属于思维导图类,此类题要注意理清思维框架的层次。最底端是整个框架的中心:“瑶族村3日行”,下级节点分为两个方面——“准备”和“实施”,每个方面又包含新的子节点。

示例 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内容完整,给1分;归属得当,给1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 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而2013年、2015年两道题间隔1年,都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题干要求几乎未变。相对于湖北卷而言,此题不难作答,当然前提是看清并看懂图画。以2015年17题为例:

写构图要素,如同列举诗词中的意象;说明寓意应有分析,不能只答:寓意是保护地球水环境。

拟写答案要充分利用题干信息:“保护地球水环境。”

图中要素不易看出来的是:地球上黑色波浪线代表的“清流”和手掌右边四条波浪型粗线条代表的“浊流”。作答时表述为“水”或“海水”是不准确的,地球上的水不止海水,而要保护的应是不受污染的水(或水不受污染),即“清流”。手掌表示拒绝,阻止污染。

示例 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地球上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中的污水,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答出构图要素,给2分;答出寓意,给3分;句子通顺,给1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总之,全国课标卷Ⅰ17题呈现出重思维逻辑和语言运用的总体特点。同学们既要关心国际民生、社会生活,也要培养逻辑思维。当然,全国课标卷在考查语言表达“生动”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上一篇: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下一篇:关于小摄影师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