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07-10

《贾岛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2篇)

1.《贾岛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即兴、吟哦、闯进、斟酌、推敲”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思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寻隐者不遇》,诵读。

2、介绍贾岛。

师:贾岛是唐朝的一位苦吟诗人,为了写出好的诗句,他总是不断地思考、斟酌。贾岛第一次去寻隐者创作了一首好诗,第二次去寻隐者又发生了一个故事,得到了一份友谊,成就了一段佳话,也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词语——推敲。

3、板书课题,齐读。

4、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写“推敲”意思的段落,齐读,了解“推敲”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生字检查

1、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赋予了推敲这样的含义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了解推敲的由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注意适当合理地停顿。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尚驴妥醒闯貌韩簇恕辆 ①和尚即兴吟哦斟酌冲撞(贾岛)②簇拥避让兴致思索宽恕(韩愈)

3、检查读文。

三、理清思路,概括内容。

1、那么这两位诗人谁是课文的主人公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完成屏幕上的题目,并思考每一道题对应的是课文的哪些段落

2、课件出示:读课文填空

①贾岛去拜访(),不巧的是(),便写了()。

②他对诗句中究竟是用()还是用()犹豫不决,甚至在大街上(),结果冲撞了()。

③()和贾岛一起商量,()认为还是用()字好。、师:把这三小题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自个儿读读。待会儿比比谁能不看大屏幕就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能把课文读短 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做到心中有数。

四、指导写字。

小豆芽的幸福 2018/10/9 16:04:51

小豆芽的幸福 2018/10/09 16:04:50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板书课题,举起手跟着老师把这个题目书空一遍,生齐读。

2、同学们,滥竽充数是一个寓言故事,同时又是一个成语。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哪些?

3、很好,那么你们发现没有,这些成语,这些寓言故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4、是的,寓言故事都是通过故事,要告诉人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5、理解题目的意思: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凑数。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指明读文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出现了几个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

(口述: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后来齐湣王继位,他怕败露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三、研读体会,感悟明理

1、读懂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刚才我们提到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文中哪些句子体现?请大家继续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出示: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体现的动词是?动笔圈起来。

3、大家也一起来做做这两个动作。为什么南郭先生他在演奏的时候要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

因为他怕被发现自己不会吹竽,要装样子,摆姿势。

4、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演员天赋,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

5、谢谢这位同学的表演。你们来评价一下,这位“南郭先生”像不像?能不能“蒙混”过关?

6、此时,你是南郭先生,刚才吹竽时,你的心里是怎样的?得到俸禄你的心情又怎样呢?

(暗自高兴、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7、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生读、交流后板书“逃”)

(1)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其他人为何没“逃”呢?(2)想象逃之前会有些什么表现?会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导行为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

六、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小豆芽的幸福 2018/10/9 16:05:09

小豆芽的幸福 2018/10/09 16:05:0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画龙点睛》的意思。教学重点:背诵《画龙点睛》,理解《画龙点睛》的寓意。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画龙点睛》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龙的图片,导入新课

1.你们能说出有关“龙”的哪些成语。2.介绍“龙”的形象及其由来。

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鱼的鳞,鹰的爪子。3.龙的形象如此复杂,要想画好他真不容易。但在南北朝时有一位叫张僧繇的

画家非常擅长画龙,还引出了一个画龙点睛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1.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2.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

Sēng yóu bì zhǎo bī yùn wǎn hǔ 张僧繇墙壁张牙舞爪逼真神韵惋惜唬人惊叹不已 ①指名学生读一读。

②说一说对“惋惜、唬人”的理解。

③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讲一讲“画龙点睛”的故事。

四、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 2.师生交流,游客心情变化,感悟画技高超。,(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4)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5)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 完成填空: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两条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他们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五、揭示寓意,学习运用成语 1.说说“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意思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3.比较句子

①这里很美,赛过天堂。

②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的景色赛过天堂。

揭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使句子意思表达的更具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4.成语填空。

(1)我给布娃娃戴了个蝴蝶结,顿时她就可爱了许多,我的做法真可谓()。

(2)老师说我这篇作文结尾很好,起到了()的作用。(3)他在演讲时常会引用小故事,真有()的效果。(4)没有你()的一笔,这幅画还真没什么看头。

六、作业布置

1、背诵《画龙点睛》。

2、继续搜集成语故事。

2.《贾岛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二

《影子》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 向学生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的特点, 读起来朗朗上口, 活泼生动, 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此, 教师要以“读”与“说”为主线,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 创设多种朗读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教师要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引导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 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 体味课文语境, 在交流中理解课文, 在实践中丰富生活经验。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 导入新课

1. 猜谜语:“你走他也走, 你停他也停, 晴天里有他, 阴天里没他。” (影子。)

2. 讨论。在哪些情况下物体可以产生影子?

3. 观察。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地方、不同时间, 阳光下、月光下、灯光下、水边的不同物体的影子图片。)

4. 导入新课。同学们,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影子》, 看看物体在太阳下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板书“影”字。)

5. 认识偏旁“彡”。 (用红笔画出“影”的“彡”, 这个新偏旁叫“三撇儿”。)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借助“猜谜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1. 自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用圆圈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 多读几遍。 (3) 标出课文的节号。

2. 检查自读情况。 (1) 课文共有几节? (2节。) (2) 指名读。

3. 认读生字词。 (1)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开火车读、齐读。 (2) 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指名读, 齐读, 男女生赛读。 (3) 出示生词,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4. 探讨记字方法。 (1) 小组合作, 用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 (2) 集体交流。怎样记住本课的生字。 (3) 认识两个新偏旁“犭”和“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学, 采用多种方式认读、识记生字词, 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从而落实识字目标, 扫除阅读障碍,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识字的能力, 提高识字效率。

三、熟读课文, 理解内容

1. 看图读文, 讨论交流。 (学习第一节。) (1) 自主学习。看图读文, 从这一节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想一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解决。 (2) 集体讨论: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影子在前?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影子在后? (课件出示:太阳在小朋友前面, 他的影子就在后面。太阳在小朋友后面, 他的影子就在前面。小朋友走到哪儿, 影子都跟着他走。当太阳和人的位置发生变化时, 人的影子也随着变化。) ⑶朗读第一节。 (要读出对影子喜爱的语气来。)

2. 小组合作, 学习第二节。

3. 汇报交流, 理解内容。 (1)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 物体的影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 讨论:为什么说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4) 你觉得影子有趣吗?有趣在哪儿?找出你认为有趣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演示情景:只要有太阳, 小朋友无论走到哪, 影子都会跟随着他, 与小朋友形影不离。)

4. 比赛朗读, 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带着问题读书, 在读中思考, 在读中感悟, 在交流中理解,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利用资源, 实践探究

1. 认识“前、后、左、右”。出示儿歌《东西南北》 (齐读) “:早晨起来, 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 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 右面是南。”

2. 说说在你座位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都是谁?

3. 巩固练习。⑴出示图片:大象的前面是兔子, 后面是长颈鹿, 右边是小狗, 左边是小鹿, 耳朵上面是小猴。请学生根据图画内容填空:大象的_____面是兔子。大象的_____面是长颈鹿。大象的_____边是小鹿。大象的_____边是小狗。大象的耳朵_____面是小猴。⑵提问:什么时候物体的影子最长, 什么时候物体的影子最短?物体影子的长短、位置与什么有关呢?

4.引导探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两份不同记录表的内容, 说说从这些内容中发现了什么? (实物投影展示两份不同记录表的内容。 (1) 找自己的影子位置记录表; (2) 测自己的影子位置记录表。)

5.根据学生的回答, 得出结论。 (1) 人的影子与身高和太阳的方位有关。中午, 太阳在我们头的上方, 这时人的影子最短, 早上和下午, 太阳在我们的前方或后方, 这时人的影子最长。人的身高不同, 影子的长短也不一样。 (2)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光照射的方向相反。当太阳光从后面射来, 影子出现在自己的前方;相反, 当太阳光从前方射来, 影子出现在自己的后面;当太阳光从左边射来, 影子就出现在自己的右边;当太阳光从右边射来, 影子就出现在自己的左边。 (3) 光源与影子的长短、大小有关。越靠近光源, 影子就会越短, 离光源越远, 影子就会越长。还有, 早上和傍晚时, 物体在太阳下的影子长, 中午时, 物体在太阳下影子最短。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打破课内外的界限, 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一是培养学生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五、回归整体, 总结全文

1.看动画。教师边放动画边旁白:同学们, 太阳在动, 影子也在动。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呀?太阳在左, 影子在右;太阳在前, 影子在后。影子就像可爱的小黑狗, 跟着主人走。主人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影子紧紧跟着人, 不分离, 就像好朋友一样, 常常陪着我。

2.感情诵读。通过表情和动作诵读课文。

3.总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发现、了解了影子就像调皮的小黑狗, 常常跟着你。影子又像是个好朋友, 常常陪着你。你走到哪里, 影子就跟你到哪里, 与你真是“形影不离”。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游戏进一步感受影子的变化。

4.课外作业。 (1) 把生字读给家长听, 把课文背诵给你的好朋友听。 (2) 继续观察。 (1) 除了在太阳下能见到影子外, 我们还能在哪儿看到影子。 (2) 你有办法把你的影子甩掉吗? (3) 读成语故事《杯弓蛇影》。

3.小黑组语文推敲第一课时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正确 流利并讲出这个故事。2. 学会十四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

思,低视力要会写生字,盲生懂得词语意思。

3. 会用“即使……也…..”造句。4. 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并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 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 义。

教学难点: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PPT课件

课文朗读配音

盲文卡片

新生字卡片

课时分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低视力 盲生都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作者背景。

解词义。

2.盲生低视力学生都能通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1.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2.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1>.指名朗读诗句的意思。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了吧?(出示卡片:唐朝

贾岛)4.映示全诗 师范读,学生跟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做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注: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

斟酌,句句推敲

6.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同学之间讨论推 敲 的动作,有哪些不同?

请盲生上讲台做做这个动作,加深他们的理解。二:听课文的朗读配音,边听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三遍,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注释:1.皎洁:明亮洁白,多形容月光。

2.幽居:指宁静的住所。

作、表演或演讲的。

4.妥帖:稳当,合适的意思。

5.吟哦:1.写作诗词;推敲诗句。

2.有节奏地背诵、朗读。

6.簇拥:围着,聚成一团 许多的人围着一个(物)或人.7.宽恕:宽大仁恕。

8.莽撞: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谨慎。

3.即兴:事先毫无准备,仅就当时的感受创

9.推敲: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

琢磨,反复斟酌。

10.犹豫不决: 迟疑,拿不定主意。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寒 夜深人静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盲生每个词语打一板,低视力每个词语抄写五遍。

4.贾岛推敲读后感 篇四

今天我们学了推敲一课,主角是贾岛,还有一个大诗人韩愈。讲的就是他们之间的故事。

我们学的就是贾岛来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找了很长的时间才找到,这天他的朋友不在家,贾岛写了一首诗放在李凝家门口,再回去的路上他想到了诗中的一个推字,他想是把这个字换成敲呢还是推,在毛驴上比比划划,这时进了长安城里,人们看他的样子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是有一个新上任的官叫韩愈,而贾岛却冲进了仪仗队里,被人带到了韩愈的面前,韩愈问他了几句话,他就把事情一一讲了出来,韩愈也是个大诗人,他听了以后开始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韩愈说应该用敲,用推表示很不礼貌,而用敲却表示你是一个礼貌的人,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在生活中我也出现过这样的事,在上次写大阅兵时,里面的一个词是检阅我不知道是用检查好还是检阅好,最后感觉检阅好点,就把这个词写了上去。什么问题都要慢慢思考,多次去尝试,最后就会有答案。

5.贾岛推敲读后感 篇五

进入五年级这个高年级的门槛儿,弓老师带领着我们进行了大量的作文训练,大大增高了我们的作文水平。写作文其实就是反复推敲的过程。其中,就拿我刚写过的‘排练演唱有感’这篇文章来说吧。

当我写到,“因为我知道,台上每一个细小的、不应该有的动作,都会给班级带来不和谐的形象。”这句话时,其中的‘不和谐’我原本想写成‘不好的’,但又仔细斟酌推敲了一番,我觉得‘不好的’说明的不够准确,没有说明白不好的原因。于是,我左思右想,上网查阅资料,又翻看书籍词典,终于发现了“不和谐”这个词,而‘不和谐’是有针对性的。好似一首钢琴曲的杂音,一张白纸上的一滴墨汁,一张完美的、字迹工整的作业上的一滴油迹。这些不应该有的现象都是不和谐,我欣喜若狂,就是它!就是我所想要的词语!而在台上不应该有的小动作,就好像这些杂音、墨汁和油迹一样,都属于不和谐这个范围。

6.《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 篇六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 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 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目标:

1援学会10个生字, 认识9个生字。

2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援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把海底动物的活动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对海底奇异景色的描写,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海底世界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特别是对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及海底的丰富矿产更是知之甚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激趣

1援演示海底世界视频片段, 激发兴趣。

2援教师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

【多媒体运用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提供的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 快速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1援学生自由读课文, 感知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

2援理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三、进入海底, 感受奇异

师:你最喜欢哪个方面?能当海底导游向我们进行介绍吗?

教学预设

学习景色奇异部分:

师:把喜欢的景色描写画出来多读几遍。试当海底导游向我们作介绍。海底除了景色奇特, 还有什么也很奇特呢?说说自己对词语“窃窃私语”的理解。 (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其余声音。想象海底动物还会发出什么声音, 能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吗? (演示声音视频)

四、深入旅游, 感受丰富

指导学生自学第四、第五、第六自然段。

相机指导, 引导学生理解动物、植物与矿产资源的丰富。

教学预设

1援出示描写动物活动的句子。 (视频演示)

2援延伸:课文为什么只写了这几种呢? (指导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3援学习文中对海底植物的描写。 (板书:色彩多样形态各异) 除了动物、植物, 海底还有什么呢? (引导学生理解矿产资源的丰富, 配乐展示丰富的海底矿产资源的图片。)

4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多媒体运用意图:通过声音的播放, 视频展示海底世界的物产丰富,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和语言的兴趣。】

五、结束旅游, 回归主题

1.神秘海底之旅结束了, 此时此刻, 你最想说什么?

2援欣赏海底世界视频, 当导游介绍海底世界的神奇。

【多媒体运用意图:教学不应只拘泥于教材, 利用多媒体资源的优越性将教材适当拓展、延伸, 以引导学生的想象、思维向更深的层面发展。】

六、作业拓展, 升华延伸

运用网络搜集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 写一段说明文字。

7.文言文贾岛推敲翻译 篇七

我觉得是推,

首先:韩愈说“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从文中看不出来,哪有和尚半夜去拜访友人的,难道是花和尚?所以和尚一定是会自己的山门,半夜回家的话,是应该蹑手蹑脚进门怕打扰一起修行的师兄弟们休息呢,还是应该把兄弟们吵醒给自己开门呢?

其次:从上下文看“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动词应该统一突出“回家”的感觉,推比敲更能体现出回的是自己家,而不是走亲访友.

8.《贾岛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八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 初一历史上册教育教学随笔

★ 初一历史上册教案

★ 初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 八年级上册第9课《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及答案

★ 历史教学设计模板

★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 初一地理上册教学设计人教版

★ 初一上册历史第四课说课稿

★ 初一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9.《在家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九

《在家里》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 (一) 的第三课。这是一组充满生活气息的识字内容, 从课文插图、要求学生认读的词语以及课文内容都反映了学生的家庭生活, 拉近了识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容易让学生喜欢识字, 愿意运用汉字。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方法。如按“字理识字”方法进行识字, 既符合汉字构形规律、儿童的认知心理和识字教学规律, 还能有效减少学生错别字的产生。在“字理识字”的基础上还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采用“加一加, 减一减, 换一换, 猜一猜”的方法进行识字, 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在情境中识字, 能认识“沙、灯、纸、果、笑”等14个生字, 会写“上、下、土、个”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火、扌、氵”等,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短文, 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拼音, 夯实基础

1. 复习音节。请大家和我们的老朋友打声招呼, 一起来读这些音节。 (jia denɡdian zhonɡzhi)

2. 导入新课。学好拼音能帮我们认识更多的汉字, 今天学习第三课《在家里》, 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家里》一课是学生学习拼音后的第二课识字内容, 通过复习音节,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音节的拼读, 为本课借助拼音识字奠定基础。

二、结合插图, 识记生字

1. 观察插图。

(出示插图) 一个叫欣欣的小朋友邀请大家到她家做客, 你们观察一下她的家里都有什么呢? (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插图, 回答问题)

2. 同桌交流。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向同桌介绍欣欣家都有哪些摆设。 (要求学生看课文插图介绍客厅的摆设, 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 并用上一些方位词)

设计意图:插图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 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观察, 力求识用结合。

3. 读准字音。

(1) 出示无拼音词语, 学生试读。 (2) 借助拼音认读8个词语。 (3) 检查: (1) 指名领读。 (2) 同桌读, 齐读。 (3) 去掉拼音读。

4. 游戏“找名字”。出示图片, 为图片上的物品找名字。 (学生找到后领读, 齐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识记生字, 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识记生字,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 认清字形。

(1) 出示生字, 齐读, 开小火车读, 指名读。

(2) 学习“沙”字, 认识“氵”。想一想, 哪些字宝宝也是三点水?

(3) 学习“灯”字, 认识“火”字旁, 给“灯”找朋友。

(4) 学习“纸”字, 摸摸语文教科书, 它是用什么做的?给“纸”找朋友。

(5) 学习“报”字, 认识“提手旁”, 给“报”找朋友。 (6) 齐读。

6. 猜一猜, 连一连。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多种记字的方法, 如提示学生沙漠里面有水吗?缺少水就是“沙”, 既记住了生字, 也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

老大天天演戏 报纸

老二每日作文 电灯

老三千里传声 电视

老四送来光明 电话

三、连词成句, 训练说话

1. 出示图片, 说一说欣欣家里各种摆设的名字。

2. 同桌交流, 介绍自己家里的摆设。

3. 用“我家有______, 有______, 还有______”说一句完整的话。

4. 指名交流, 介绍自己家里的物品。 (教师学生互动, 评价)

5. 说说你在家里会做些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让词语不再是一些碎片, 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短文, 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学生。

四、课外拓展, 激发兴趣

10.《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

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内容。教材第一个例题要求学生分组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 为讨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提供素材。随后教材结合一道具体的乘法算式, 向学生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第二个例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第三个例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想想做做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对倍数因数的理解, 进一步体会确定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二、目标预设

1. 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及积极的数学情感。

三、学重点

使学生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动画片导入, 采用情知互促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像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间的父子关系与两数之间的倍、因数关系间的巧妙联系, 从而对新知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课上积极探索, 新知是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理解、掌握的, 虽然一路走来“磕磕碰碰”, 但每位学生都会在其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师又通过改变内容、练习的呈现方式, 保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六、设计思路

课前动画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何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新授环节中引导学生操作实践, 于无意中渗透“一对一对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同时, 为加深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 我特意设计了一道除法算式, 旨在通过讨论、交流, 使学生获得启发: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既可以用乘法, 也可以用除法。

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 采用边扶边放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无序地交流、教师有意识地板书, 引导学生发现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时采取完全放开的教学策略。设计比赛这一环节, 是为了让学生在众多的数中体会到一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与数的大小无关, 并从中探索出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快乐大转盘”融“玩”与知识的回顾、梳理、建构于一体, 让学生在玩中盘点、运用知识, 使之真切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七、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铺垫激趣

师:同学们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呢?李老师今天也带了个动画片, 想看吗?

(播放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动画片)

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一段动画, 谁来说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什么关系呢? (父子关系) (大头儿子是小头爸爸的儿子) , 反过来可以怎样说? (小头爸爸是大头儿子的爸爸) , 那我和你们的关系?可以怎样说? (李老师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是李老师的学生)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 在数学中, 数与数之间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课前动画导入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何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操作实践, 理解意义

师:今天, 小头爸爸给大头儿子出了一道题:你能用12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学们取出信封里的小正方形, 我们也来拼一拼, 摆一摆。

交流:

(1) 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根据他的摆法说一个乘法算式?

(2) 你拼成的长方形可以怎样列式?猜猜他可能是怎样摆的? (课件出示相应的图形)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 我们发现, 用12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 由此我们还得到了这3个不同的乘法算式。以3×4=12为例, 我们可以说3是12的因数, 12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 12是4的倍数。

师:你能根据另外两道算式照样子说一说吗?

师:这道算式 (板书:18÷3=6) 你们会说吗?同桌先商量一下。 (指名说)

师:看来我们不仅能在乘法算式中找到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也能在除法算式中找到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为了方便, 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 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操作的目的是于无意中渗透“一对一对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同时, 为了加深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 我特意设计了一道除法算式, 旨在通过讨论、交流, 使学生获得启发: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既可以用乘法, 也可以用除法。]

三、探索方法, 有序思考

1. 找一个数的倍数。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12是3的倍数, 18也是3的倍数, 那3的倍数就只有12和18这两个吗? (不是) 还有哪些呢? (学生可能会无序地说, 教师有序地写3的倍数) , 写得完吗? (写不完, 有无数个) 一般我们只要写出5个, 其余用省略号代替。

师:刚才同学们是随便说的, 而老师是这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的, 你觉得哪个好?为什么? (出示:有序)

师:你能有序地找其它一些数的倍数吗? (请打开书本, 完成71页上的“试一试”)

观察探索:观察2、3、5的倍数, 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表格左半部分: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拟采用边扶边放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无序的交流、教师有意识的板书, 引导学生发现有序思考的方法;之后让学生独立找2、5的倍数, 并且通过综合观察, 比较得出一个数倍数的特点。]

2. 找一个数的因数。

师:我们已经会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倍数, 那你们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吗?让我们一起试着找一找18的因数。 (学生汇报, 师板书)

师:你是怎样找18的因数的? (除法、乘法口诀) 在找18的因数时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探索一对一对地找的方法)

师:你能这样一对一对地找出36的因数吗? (学生汇报, 师板书)

师:在50以内, 每人任意挑一个自然数, 比一比, 谁找的数的因数的个数最多?谁找的数的因数的个数最少? (交流)

观察探索:你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表格右半部分:

[设计意图:找一个数的因数采取完全放开的教学策略。设计比赛这一环节, 是为了让学生在众多的数中体悟到一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与数的大小无关, 并从中探索出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1.真假我来辨。

(1) 因为2×3=6, 所以2是因数, 6是倍数。 ( )

(2) 17最小的倍数是34。 ( )

(3) 6既是2的倍数, 又是3的倍数。 ( )

(4) 20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它本身。 ( )

(5) 3的最大倍数是18。 ( )

(6) 20以内3的最大倍数是18。 ( )

2.完成教材72页想想做做第2题, 第3题。

师作适当点评。

3. 快乐大转盘。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快乐大转盘的游戏。

游戏1:转盘指针转到哪个数, 请同学们举手抢答: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说两句话表示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游戏2:接下来, 李老师想请两小组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比一比, 哪组同学说得又快又对, 若碰到重复的数可以继续说 (因为尽管转到了相同的数, 但前后学生不是同一人, 同样可以进行练习)

游戏3:请同学们为李老师“转”出一个数, 然后我根据这个数出道题考考同学们。 (16) 请学号是16的因数的同学起立! (若接下来的操作中又一次转到16, 就可以出“学号是16的倍数的同学起立”。实际上转到16, 就可以进行两次游戏, 一个是16的因数, 一个是16的倍数。学生参与量就多了, 可多次练习)

谁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句话让全班同学都起立? (学号是1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

11.贾岛推敲的读后感 篇十一

这一课主要讲了贾岛去拜访朋友李凝,可李凝却不在家。于是,他留下了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后来他读来品去,觉得“鸟宿迟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的不够妥帖,还是用“敲”字好。后来,经过韩愈一番指点,并说‘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还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顶了心服口服。

当我读到“半路上,他即兴想起作夜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贴切。他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做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见他,都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这时,我深受启发:我做事的时候经常马马虎虎,为了应付老师,写完就算,也不检查,不温习。而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眼,就斟酌了那么久还那么入迷。我一定会改过自新,想贾岛一样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的精神。

12.《小草和大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二

《小草和大树》讲述的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逆境中奋发努力、脱颖而出的艰辛历程, 歌颂了逆境成才的奋斗精神, 展现了主人公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她用自己和两个妹妹的成功证明了无论是“小草”还是“大树”,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 一样可以有自己的事业, 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样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只要努力奋斗, 在逆境中也能创造奇迹。这篇课文与本单元另两篇课文一起, 共同表达了“奋斗与生存”的教育主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人生。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她的生命艰辛而壮丽, 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等比喻句的含义。

2.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感悟夏洛蒂艰辛而又壮丽的逆境成才经历, 体会夏洛蒂的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

教学过程

一、由题生疑, 带疑读文

1. 同学们,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课文, 题目叫《小草和大树》。

乍一看课题, 像是一篇童话或者寓言故事的题目, 但是这篇课文既不是童话, 也不是寓言, 而是一个人的真实经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 开门见山, 三言两语, 直奔课题, 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文本上。同时由题生疑,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看了这个题目, 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整理:课文写的是谁的经历?课文实际上写了这个人的什么事情?为什么以“小草和大树”作为课题呢?

设计意图:通过暗示、对比、启发等手段,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题, 开始在课堂上与“小草、大树”的精神交往, 由初步的感觉开始到后来深刻的质疑, 都是在带着自己的思考学习课文。只有有了自己的思考, 学生才能真正走进课文, 为与主人公展开心灵对话打下基础。

3.

同学们,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去了解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吧。

二、自学字词, 了解大意

1. 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 解决了什么问题?课文写的是谁?这个人是英国人, 名字不好读, 我们先来读一读。 (出示:夏洛蒂·勃朗特) 学生读。

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情?学生讨论交流, 互相启发补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介绍主人公夏洛蒂·勃朗特以及她的代表作《简·爱》。

2.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生字新词。

(1) 出示生字, 指名学生朗读, 及时正音, 读正确。

堪称逆境撇下前辈

狭窄权衡铅笔钢铁

(2) 分组出示词语。

嗷嗷待哺节衣缩食惴惴不安寥寥无几 (夏洛蒂的逆境)

要强好胜孜孜不倦脱颖而出大名鼎鼎 (夏洛蒂的成功)

指名读词语, 提醒学生重点注意加点的字词要读正确,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齐读。

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交流加点字的含义, 然后理解和讨论词语的含义。

教师启发:你能看出这两组词语的区别吗?说说自己对这两组词语整体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小结:对, 成功前的夏洛蒂和成功后的夏洛蒂的区别, 当然, 我们也能从这些词语看出夏洛蒂的成功之路绝不平坦, 相反却非常坎坷, 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设计意图:生字词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 因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所以, 教学生字词时不必面面俱到, 重点在于教学生不会的和易错的。让学生比较这两组词语, 了解成功前的夏洛蒂和成功后的夏洛蒂的区别之大, 给学生以情感的冲击, 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

3.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多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并让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理清课文脉络。

在交流过程中, 教师随时指导, 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 形成板书, 如下: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同时, 对整个事件有了一些了解, 了解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当学生明确事件的发展过程后, 学生对课文的脉络更加清楚。这就为学生深入发掘课文内涵、体味精彩细节、感受人物形象打下了基础。

5. 同学们, 我们已经读通了课文, 那么, 你现在能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吗?为什么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

文中几次提到“小草和大树”? (3处)

请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联系上下文, 仔细揣摩, 并在书上写下批注, 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指名学生读读刚才画出的句子, 交流自己的感受, 引导所有的学生认真听, 收集有效信息。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学生阅读文本, 是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读完课文后, 他们一定有自己的见解, 教师组织学生写批注, 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和表达。课堂上, 学生充分汇报自己的阅读感受, 也为教师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程序和内容提供了可能。

三、深入研读, 感悟精神

1. 默读圈画, 品读文字

课文用“小草和大树”为题, 是有深刻含义的。同学们, 请大家静心地默读课文,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夏洛蒂的生活, 感受夏洛蒂的内心。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夏洛蒂逆境成才的故事, 就会明白题目的含义。

默读课文, 提出要求:用“___”画出夏洛蒂遭遇的困境, 用画出她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的句子。边读边想, 写下自己的感受。

2. 学生自由交流课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下面四个方面交流。

(1) 夏洛蒂生活艰辛———不放弃学习;

(2) 夏洛蒂求助遭讽———不惧怕打击;

(3) 夏洛蒂写诗遇挫———不退缩叹息;

(4) 夏洛蒂创作艰难———不浪费时间。

3. 理解课题“小草和大树”的含义。

出示句子: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她们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挑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

“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是什么? (回顾前面骚塞的话加以理解) 如果骚塞听到了她们的宣战, 会怎么想呢?

设计意图:只有充分了解主人公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 才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才能真正被夏洛蒂的所作所为感动。此处的问题不露痕迹地指导学生关注事件的背景, 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 你能读懂这句话吗?以“小草和大树”为题的妙处在哪里呢?

四、总结全文, 链接课外

1. 夏洛蒂姐妹的成功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

(指导学生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

2. 课文只是夏洛蒂成长过程的一个缩影,

要想更多地了解课文中的故事, 了解夏洛蒂·勃朗特这个人, 大家课后可以阅读《简·爱》这部经典著作, 相信会给你很多启发。

五、识记生字, 指导写字

识记本课生字字形, 指导写字。

上一篇:三甲复审小结下一篇:服装专业教学标准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