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走向共赢

2024-11-01

团队走向共赢(共5篇)

1.团队走向共赢 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晚上好!

集团公司秉承着“忠信诚和、专业专注”的核心价值观,始终关注着员工基本素质的提升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所以,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家的职业能力的提升与学习,公司将尝试探索《弟子规》系列知识的培训。所以今天,我们就特别邀请到北京的赵利东老师来到我们**集团,为大家进行一场弟子规的课程学习。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各位同仁在工作之余、牺牲宝贵的休息时间来参加本次课程;同时,更要感谢国学传统文化,是她的召唤、引领让我们齐聚一堂,沐浴智慧之光,文明之光,和谐之光!

《弟子规》主要阐述生活习惯、为人处世、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礼仪与规范,教育我们怎么做人做事。作为中华民族的儒家经典,它是华夏子女传统文明礼仪美德的精华,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学习《弟子规》就是把圣人教育思想贯彻到生活中去,是一个文化连续的传递过程,也是一个认同的过程,更是对自身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过程。面对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炎黄子孙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学好它,践行它。

我们**在*总的带领下,在各位同仁的团结拼搏、积极努力下,目前集团的各项业务正在飞速发展;但我们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要同步提升企业的软实力,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最终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我们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党群办成立以来,在公司高层的领导下,继续进一步大力开展员工关怀活动,自从7月份以来,我们已相继开展了送清凉系列活动,为大家放映电影、邀请专家讲解防暑急救及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为加班的生产员工送上清凉饮料、带我们的**宝宝们参观了跨海大桥、杭州湾湿地公园等;目前,集团上下正在风风火火的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包括“环保在身边”、“大手拉小手”、“笑脸行动”三个子活动。在座的2013届雏鹰学员是我们本次活动的主力军,但同时,我们还要发出倡议,呼吁我们所有的**人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让正能量传递到**的每一个角落。

这次活动,我们有幸请来了国学研究方面的一流专家教授---***老师,为我们讲解《团队 伙伴 共赢》的讲座,希望大家专心听讲,潜心揣摩,细心领会,学以致用,用国学精神洗涤我们的灵魂,用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幸福人生,创建和谐家园,共建和谐企业!

预祝本次培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2.团队走向共赢 篇二

高等学校发展离不开时代环境, 更离不开科学研究。从时代环境来说, 大学正在经历着突变, 面对突变, 大学管理者需要理论研究的指导和支撑。

大学从中世纪到现代, 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科尔 (Clark Kerr) 把纽曼的大学比作一个居住僧侣的村庄, 把弗莱克斯纳的大学比作一个由知识分子垄断的城镇, 把现在多元化巨型大学称作是一个五光十色、魅力无穷的大城市。一个村庄、一个城镇、一个大城市的规模是不一样的, 复杂程度也不一样, 其管理的难度也是逐级递增的。在村庄, 一个村长凭自己的经验就可以把村里的事物管理好;但从一个村庄发展到一个城镇, 一个大城市, 各项事务日渐复杂, 仅靠经验是无法完成管理的。在大城市, 一个市长在管理的时候, 不但需要自己的管理才能, 更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对城市的各项数据进行研究, 市政府在充分掌握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做出有利于城市发展的规划。

像一个大城市一样的现代多元化巨型大学的管理也不是仅凭经验就能顺利进行的, 需要根据教育理论、管理理论进行专门的院校研究, 根据研究结果做出科学的决策。

我国的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扩招, 现已进入大众化时期。2008年, 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2907万人, 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与此相伴的是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大, 万人大学不断涌现。2008年全国共有本科院校1082所, 全日制学生的校均规模为1.41万人。[1]这些万人大学的发展越来越复杂, 亟需专门的院校研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我国的院校研究从引入到现在, 经过诸多研究专家的努力, 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现在国内高教界对院校研究范式的理念有了基本的共识, 对院校研究的概念、性质、功能、特征、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院校研究已经从对院校研究的研究进入到院校研究阶段, 很多学校都进行了院校研究的实践。从《中国院校研究案例》第一辑中的17个院校研究的案例可见一斑, [2]还有很多的院校研究成果都在以“提交给决策者的‘报告’ (以期获得行政部门的认可) ”[3]的形式在院校管理中发挥作用。

然而, 目前的现状是:两者的发展都不能令人满意。一方面是院校研究急需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 如研究经费、研究数据库的建立等;另一方面是大学的科学发展期待院校研究拿出有说服力的成果, 即院校研究成果为决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因此, 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必需, 但是尚未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渠道。

二、突破困境:院校研究急需处理好三个关系

据了解, 不少高等学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所多多少少在参与所在学校的院校研究工作, 研究机构与学校的合作正在增多, 但是现实的困扰仍然不少, 主要困境是:院校研究机构与学校的关系处理上存在障碍。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和教训, 要解决这个矛盾, 在院校研究过程中, 需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 谋与断:院校研究与大学决策的关系

院校研究的性质是对学校的工作进行研究, 向学校的决策者提交研究报告, 为决策者提供数据和资料, 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但不代替决策者进行决断。

院校研究的作用:谋。作为学校的决策者根据院校研究提供的报告, 对学校的形势和需要做出判断。院校研究对大学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但并不代表这些建议就会成为学校的政策。“断”的权力在学校的决策者。决策者根据院校研究提供的报告, 综合学校发展的现实与问题, 做出适合学校情况的决策。

院校研究者为学校提供的“谋”的内容:学校发展现状、发展规划;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理论和实践;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和趋势。

院校研究的“谋”要具有科学性和预见性。学校决策者更多关注的是学校内部的实际问题, 而院校研究将为决策者提供具有科学性、理论性的建议。同时院校研究除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进行研究和提供报告之外, 还需要主动为学校提供学校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为学校将来的政策决策提供预见性的信息、资料。

中国传媒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定期编印《高教信息参考》, 印发对象为学校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 每半月一期, 现已印发40期。每期主题根据各个时期学校的重点工作选定, 比如今年的主题包括:“金融危机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战略规划的实施与评估”等。每期设有固定的栏目:“短信快发”定位在半个月内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政策、会议、事件等;“高校直通车”定位在国内兄弟院校相关的措施和经验;“高教前沿”“高教热点”“名家视点”选编高等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海外瞭望”选编国外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高教信息参考》由于与学校的工作紧密相关, 在学校内部受到普遍欢迎,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学校的决策者提供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形势、理论、实践的资料。

院校研究为学校工作提供基本的研究报告, 但研究报告并不能作为学校的决策。院校研究只起“谋”的作用, “断”的工作需要学校的决策者根据院校研究的报告, 综合多方面的因素, 做出最终的政策决定。

(二) 依靠与依赖:院校研究与学校的关系

院校研究机构与所在学校是鱼与水之间的关系。院校研究需要依靠学校的支持, 无论是信息数据的收集、还是研究经费, 都离不开学校的给予的“特许”。[4]

例如为学校制定发展规划, 并对规划进行实施和评价是中国传媒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工作的展开都需要依靠学校的支持。2009年对学校的“十一五”规划进行中期检查, 需要学校的支持。高教所作为一个研究部门, 不具有领导其他行政部门的权力, 信息渠道来源受到限制, 进行“十一五”检查, 又离不开各部门的数据资料, 因此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争取到相关校领导的支持, 将中期检查与学校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 将中期检查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在学校开展活动就比较顺利了。

学校在给予经费支持的同时, 必定会对院校研究成果提出学校的要求。这些要求常常是需要研究成果能够为学校的政策提供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 院校研究要避免成为大学决策者的“御用工具”, 成为学校政策的理论支持者。若要做到这一点, 保持研究的“科学性”和“中立性”成为院校研究者必须遵守的原则。院校研究依靠学校, 但不能依赖学校。

笔者单位一项重要的院校研究工作是编撰了《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度发展报告》 (以下简称《发展报告》) , 该报告立足于我国宏观高等教育背景和学校发展大局, 从背景、现状、问题等多个角度, 以概况评述、政策解读、横向比较、数据点评等方式, 客观描述和评价学校在2007年的整体发展状况, 并对学校未来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编写《发展报告》过程中, 研究者本着科学和中立的原则, 不仅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亦对成果和不足及未来改革趋势做了总结和分析, 并结合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措施。

(三) 校内与校外:研究的视域

院校研究的性质决定了研究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眼光。院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本校的科学管理, 其研究对象是大学内部事务, 但院校研究不能局限于一个学校内部的研究, 而要在立足本校研究的基础上, 放宽研究范围, 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在《发展报告》的研究过程中, 在充分分析学校的内部数据资料的基础上, 与其他院校进行对比。首先将学校放在教育部直属211高校的范围上, 比较学校的优势、劣势, 审视我们的定位、评价标准;更进一步, 收集与学校情况类似的行业类院校的数据资料, 并进行认真的对比, 从中分析与各校之间的差距。通过这两组数据的对比, 对学校的发展现状的认识更加客观, 更加有利于找出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基础上, 还需要将该研究和其他国家院校研究资料进行对比, 将中国大学的发展放在世界高等教育的坐标系中研究, 促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 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

但在比较研究过程中发现了问题, 即各校统计数据的可比性较差。各校的数据项目不同, 此校有的彼校没有, 或者两校都有的数据项目统计标准又不一致, 这样的数据也不具可比性。因此, 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库就成为科学有效的院校研究的基础。

在此方面, 国外的院校研究已经有了很成熟的经验, 例如美国“不仅有各院校完整的资料系统, 并有专人从事院校研究分析, 而且政府有专职单位将各院校之资料整合成大型数据库, 并积极辅导大众使用。”[5]我们可以充分学习和借鉴, 以利于我们未来的院校研究能够进行国内、国外数据的对比研究。

院校研究数据库的建立是我们开展院校研究的基础, 因而, 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 各校依此建立数据库, 并将数据共享, 形成全国统一的院校研究信息资料是当前紧迫的一项战略任务。而这一工作有赖于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 院校研究协会的推动, 以及院校研究机构所有同仁的共同努力。

三、加强基本建设:院校研究发展路径的选择

院校研究要实现新的突破, 除了赢得学校的经费和政策支持以外, 加强基本建设已经成为制约院校研究发展的根本性障碍。因此, 院校研究的发展路径为:强基固本。

在院校研究实践过程中, 有几个基本要素是不可或缺的:

(一) 专业化的研究队伍

在院校研究中, 专业的研究队伍是研究质量的保证。院校研究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理论研究的研究范式, 需要研究者不但有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 更需要有大学管理的实践经验。因此有高等教育研究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是研究的主力, 在此基础上联合有院校管理经验的管理者, 共同完成研究工作。

专业化是院校研究人员发展的方向。专业化是指一个职业逐步发展成为成熟专业的社会过程或者状态, 专业群体需要经过长期高学历的专业训练, 掌握专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可以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 承担独特而重要的社会任务, 发挥特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院校研究者除了具备研究能力外, 对学校的热爱和对学校发展的责任感也是做好院校研究的重要条件。院校研究需要保持“中立性”, 但对大学发展的“关切”是全身心投入研究的动力。知晓大学的历史与现状, 憧憬大学灿烂辉煌的未来, 这是一个院校研究者的感情基础。

(二) 规范的研究方法

院校研究与其他针对学校事务进行的“经验总结”和“发言稿”的最大区别在研究方法。有研究者认为“行动研究”[6]是院校研究的出路, 有研究者认为需要将“定量研究与质的研究相结合”, 特别是“我国院校研究仍然要十分重视量的研究方法”。[7]“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套科学、定量的程式和规范, 不仅使院校研究和日常的经验性“工作研究”或“校务研究”很好地区别开来, 更重要的还在于, 它是院校研究在现代高等学校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产生重要功效的保证。”[8]

当前用数据说话是院校研究的主要手段, 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比, 结合相关分析, 形成研究报告。只有使用规范的研究方法, 才能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 才能保证研究结论具有指导学校管理实践的价值。

(三) 注重时效的研究内容

院校研究的内容都是大学“现时”遇到的问题, 目的是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途径。因此, 院校研究在各个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研究重点, 虽然也不排除会有永恒的研究主题。研究重点一般会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相吻合, 同时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问题, 其中教师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都需要多方面的研究。各个高校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院校研究, 必将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贡献。

(四) 统一有效的数据资源

科学是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的, 而研究, 尤其是科学有效的研究, 没有数据的支撑就变成了空话。因而, 加强全国数据库的开发是首要任务, 其次是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数据库的建立必须要有统一的规范, 如口径的统一, 数据的真实和有效。否则, 院校研究的基础就会受到质疑, 所提供的决策咨询的效用也会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工作小组.教育发展总体战略研究征求意见稿[Z].2009.

[2]刘献君.中国院校研究案例第一辑[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3]蔡国春.“院校研究”是什么, 不是什么——解读美国“院校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 2005, 26 (11) :27.

[4][6]王洪才.院校研究:困境、出路与突围[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 (2) :1.

[5]彭森明.全国高等教育数据库之建置及运用[A].//赵炬明, 余东升.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讲演录[C].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6:195.

[7]刘献君.关于院校研究的几个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4, (2) :7.

3.高群耀:实现共赢的团队锻造 篇三

很多“共赢”的举措,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如果只是要普普通通做生意,就不用费那么大劲儿。但是要有突破性发展,就要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尝试,有些可以奏效, 有些不一定奏效,要付出代价。”而这就需要公司内部的一套体系来支撑,更需要领导者的能力与素质。这对于一个国际化企业在异国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

选人胜于做事

一年的风险投资生涯,让高群耀在团队建设方面获益匪浅。“做领导就是要搞好平衡。一个秤砣的两边,这边是授权,那边是风险管理。授权大了风险就大,为求风险小就不给授权,就没有自主权,就没有办法出现一个当地化的突破性做事方式。如何把这个秤砣拨来拨去,取决于你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团队。再好的主意,没有合适的人也无法实现。如果我有1%的时间用在某个国家的市场上,我会把这些时间全用在寻找这个团队上。当然也可以把这点时间用来自己了解这个国度等等,但我觉得都不太现实。你只要把时间花在团队身上,让团队来做这件事就可以了。”

高群耀认为:任何一个外企进入中国,和任何一个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都要经过三个阶段:进入期;成长期;全球化的融合阶段。每一个阶段当中,经理人的素质是非常不一样的。

进入期是了解、摸索、逐渐地开始尝试。往往经理人这个时候做了很多旅行社的采点工作。

成长期就有所不同,业务开始起来了,损益表开始出现,要利润了,就要和总公司开始博弈了,与其它部门开始协调了。这时对经理人的需求,除了职业道德等基本的东西外,还要有几个基本条件:

首先,对自己公司所处的产业和这个国度有相当深入的了解。“‘深入’这两个字很重要,有关中国行业或地方政府部门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这不是在大街上抓到一个讲中文的人就可以讲得很清楚的。我们在中国呆得越久,越不敢声称自己对中国了解,而常常很多人跟某某司长吃过一次饭、握过一次手,就声称自己了解了,这是相当危险的。”

其次,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有关键的思路,有创新的精神。当然,创新是要有责任的,责任感与创新是相关联的,否则就是赌博了。

再有就是执行力。结果证明一切。我们要的是有最佳结果的企业, 而不是最佳付出的企业。要以结果来证明实力,以结果来挣得自主权,以结果挣得自己进一步发展创新尝试的空间。

欧特克公司CEO卡萝·巴茨选择高群耀的思路,就是如此。这个将这家曾经开始走下坡路的公司带成“华尔街第一股”的商界女强人,对于高群耀的信任和支持是非同一般的。这从一个细节上可以看出来:像卡萝这样的全球CEO出访某个国家,行程一般必须提前数周安排并由卡萝确认。可是在高群耀这里,行程是在卡萝的飞机降落以后才交到她手上的。据说当初高群耀跳槽微软的时候,卡萝曾经在一次IT界的重要会议上找到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质问他为什么要把杰克·高(高群耀的英文名)从她这里抢走。在高群耀任职微软以及后来出走微软期间,卡萝一直与高群耀保持联络,终于说服他回归。而且在他入职当天就成立了“中国事务特别委员会”,不仅让高群耀能够直通公司顶层,而且授权中国团队来制定中国战略。

然而,“总部 充其量是给你搭场子,改制,设成特区,使你有比较灵活的空间;从中国这个层面,是要用不断的战绩来回报并赢得更多的自主权,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突破想法。”倘若没有回归8个季度以来远高于公司全球增长率的强劲而又持续的增长,倘若没有近五个季度次次打破历史纪录的业绩,恐怕再多的个人好感也无法让卡萝给予中国区这么多支持。

学习力代表着未来

高群耀刚刚回国的时候,也存在着了解和适应环境的问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心里怕怕的”。想找书找不着,无所参考。他所能做的,除了自己摸索,就是看看周围的公司,不停地学习人家做对了什么。“每件事都是有道理的。人家做得很好,肯定是做对了什么。”这是高群耀的一句口头禅。

另外一个途径,是“思考日”。“我们的代理商、经销商都是很聪明的人,都是行业里的精英,所以我们定期组织自己的员工、合作伙伴及公司里的主管、CEO到郊区,把所有的事都放下,话题或论点特别简单,就讨论明天。大家完全把所有的约束都放下,畅所欲言。比如说我们这个生意明年翻三番,怎么做到这一点?你可以说我们拿梯子把月亮够下来就行了。没关系,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这种“思考日”是吸取精华的一个重要方式。

“我在欧特克的前五年,还组织了一个Clinic Club(门诊俱乐部)。你一般跟老板交流的都是大事,你财务总监自己遇到了什么事一般不会在那个会上谈,因为那是你的事,不是公司这个层面所讨论的事。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很多这样的问题,只有面临同样问题的人才有同样的感受,而每个人有不同的经历、经验、强项、弱项。我的做法就是把当时日本、韩国地区的总监做同样工作的人聚集在一起,每两个月聚一次,周末轮流坐庄。几个人帮助其中的一个人,用非常批判的眼光来审视他的一切。”这个帮助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很多事情是不可能跟你的部下来讨论的,也不可能跟你的上司讨论,而我们几个是做同样的事,就可以开诚布公。

再有一个学习方式,是最佳经验分享。“我在微软也这样做,就是到某一方面做得极其出色的地方,如墨西哥、巴西、瑞典去考察。这时你就会想:绝,他做对了什么?”这种方法的成效是来得非常快的。

高群耀喜欢说:成功只代表着过去,能力代表着今天,学习力代表着未来。一个领导有没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有没有谦虚的学习心态,是这个人将来有没有机会的一个非常大的标志。

沟通无止境

高群耀离开欧特克的那几年,总部先后派来过爱尔兰人、奥地利人和香港人担任中国区总裁,而这段时间的业绩基本上是原地踏步。一直坚守在这里的刘炜,深深体会到了沟通的困难,他负责的政府关系呈现了极端的保守性:“首先你要与老板有基本共识,否则你认为应该干的事,他却认为不应该干;他想干的事,你认为在中国干肯定就砸。这往往是制约你业绩的最直接因素。”这往往是公司之外的人不理解的,他们都假设公司内部没有任何运作效率和沟通的问题。其结果,就是很多的机会流失于“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两者间的是非博弈中。

而高群耀是个极会沟通的人,这一点在欧特克是公认的。否则,他那些极具中国特色的做法,不可能得到总部的认可。“在跨文化的沟通中,当语言不是障碍的前提下,我觉得有几个挺要命的地方:首先,要大大方方去沟通。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不善于表现自己,过分谦虚,这种谦虚在跨国企业里不见得是优点。”

“再有,沟通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沟通的方式而不在于沟通的内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来讲结果是不同的。据说有一个学校请讲师,在面试讲师的时候,讲师讲的内容听课的人根本听不到,因为中间有一层玻璃。学校根本不在意他说了什么,只介意他讲课时的状态是什么,感染力怎么样。所以你表达的方式是对对方产生有效和无效结果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还有就是有效性。沟通有很多方式,用什么方式最有效果、最有效率地完成?今天,每个人都‘巨忙’,你要把别人留下两个小时听你讲一件事,几乎是没可能的。如果他只有两秒钟,你跟他说什么?有效性就变得很重要。我们在销售中叫‘电梯谈话’, 就是你非要找这个老板,可他就是不见你。终于有一天在大厅碰上了,你和他一起上电梯,从1楼到10楼,电梯里只有你们两个。好处是他跑不了,必须得听你说,坏处是只有10秒钟。你怎么能用他理解的语言、他能记住的方式,把你最关键的这几点说清楚,把信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传递给对方?当时间极其宝贵的时候,有效性就变得很重要。”

像西方人最难理解的政府关系,就是一个沟通的成功范例。据刘炜介绍,当初欧特克的中国团队“顶风冒雨”地全力推动主要行业的政府大项目,一旦见好,就及时地用这个事实去说服总部。有时候,总部也会从一些侧面的管道对于中国文化、经济和市场的特征有一些理解,比如:从一些跨国企业在中国败退的负面例子,悟出简单地克隆标准的西方市场和业务推进模式在中国头破血流。到最后,总部就不管过程了,就看结果,只要有效与合法。

我们该学什么?

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与这些在华的跨国公司最大的不同之处,恐怕就在于它们是从成熟的市场向不成熟的市场走,而我们是从不成熟的市场走向成熟的市场。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面临的困难不一定比它们更大,因为在成熟市场,用通用和透明的商业规则来办事基本就够了,这些中国企业学起来可以很快。而在中国,背后的潜规则更难理解和掌握。

4.拓展心得体会团队拓展,只为共赢 篇四

在参加拓展训练以前,我以为拓展就像竞技运动一样只求“通过”和“结果”。直到参加明阳天下拓展训练公司的拓展训练后,我才明白,原来拓展是公司一家人在一起团结互助、共度难关的团队运动。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团队与拓展的关系,那就是:团队让拓展变得更有意义,拓展让团队更加强大!

第一次参加拓展训练,之前也没有想象过会是什么样,但是总归还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尝试了很多自己以前从来不曾尝试,只是听说或是看别人玩过!经历是非常特别的。然而那样的一种经历,个人认为更合适的,是让经历本身象酒一样,慢慢地、默默地浸在自己的每个细胞里,才更有其特别的效用。亦因此,作为我个人的分享并不全面。

整体来讲,各个项目的宗旨都是将个体或群体置于一个极端的环境中,在这样的一个极端,体会人性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东西。当除掉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之后,那些真正最重要的,才会让人有更准确、更深刻的认识信任背摔--我喜欢!来之前就在想了!呵呵!不过可恶的家伙居然说我很重!还大声尖叫“怎么女生也会这么重!”幸好本人脸皮够厚,不然,看你老兄怎么下台!早知道我就蹲在那里哭给他看!扫雷——我也喜欢!很喜欢玩这个游戏,感觉就是不错!哈哈,我们还赢了呢!

高空抓杠——差点兄弟姐妹们就看不到你们可爱的JZ了!下来的时候脸都白了!不过照片上还是满帅的(因为看不到脸,发现但凡

出现我的脸的,就是很难看的,绝对是网络上流行的搞笑派,真是伤心)不过这个项目真的让我得到了拓展,拓展了我的视野,也拓展了我的胆量!扎伐求生——伐扎的还可以,没沉,不过全身湿透回来,全仗“同舟共济”的两位“难友”所赐!想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悬崖速降——不过如此!比我想象的简单些,不过我似乎没有领悟其中真谛,一路都不是很顺啊!途中还为了去取悬崖中间的“武穆遗书”,差点牺牲!不过坚强的我,只受了点皮外伤回来。

今天的拓展训练结束了,大家都很努力,特别是男生的八个底座和上面向上拉的男生,很多感动,女生们很心疼那些受伤的男生,大家加油,教官也很棒!应该说拓展是比较困难和辛苦的,但是大家都坚持过来了,收获很多欢乐,跟同事关系更融洽。

既然如此,那么以后工作上的困难也就算不上所谓的困难了,辛苦也就称不上辛苦了。所以我会努力完成我的工作,争取把所有的潜能都激发出来,做出更好的成绩。也希望我们大家都像我们的在拓展时表现的那样,团结互助,甘苦与共,做真正的一家人。

5.从自我管理走向团队管理 篇五

【自信】自信是谁给的呢?既然是自信,自信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给的。自信是一种自我评估,是对通过自身能力而达成目标的信念。自信可以通过自我暗示和取得阶段成功而不断巩固。

【坚持】需要保持对目标的坚定信念,坚持是对自信的坚持把握和实践,坚持是每一次战胜自己懒惰的斗争,坚持是每一天付诸的行动。

【勤奋】勤奋就是发挥自己的潜能,勤奋就是付出超越100%的努力,勤奋就是每天早起1小时,勤奋就是思考更多和行动更多。

【智慧】请不要停止学习,带着观察的眼睛,倾听的耳朵,思考的头脑,分享的语言。以扎实做事的态度为基础,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

【淡定】荣辱不惊、泰然若之、闲庭信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带着目标、远见和大局观去从容思、考沉着应对。

【耐心】成功需要有耐心积累知识和经验,有耐心才能等到机会和大势转折。

【勉励】内心坚强的人不需要外在的鼓励,他们会去自我勉励,而且他们也通过勉励他人来勉励自己。

【感恩】懂得与他人的协作,懂得接受和包容,懂得感恩别人给予我们的支持和成长动因。-

【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一个有原则的人,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做一个礼仪和有修养的人。

【利他】当我们有所成就时,应该帮助他人;即使我们尚未成就,在路途上,只要有所余力,也应该利益他人。

上一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下一篇:关于学会感恩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