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教案设计

2024-06-27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教案设计(通用15篇)

1.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的:

1、在观察与交流中,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学习用图画、数字、符号等方式进行记录,体验成功的快乐。

2、了解各种不同的月饼,能大胆地向他人提问,了解他人的想法,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月亮、各种月饼图片、照片、广告

2、幼儿记录用品:笔、记录本

教学流程:

引发主题——学会采访——尝试采访——交流讨论

一、引发主题

出示文字:中秋节

1、老师提问:图片上写的是什么字?中秋节是什么节日?

2、幼儿讨论:你知道中秋是那一天吗?这天可以做什么?

3、教师述说来历,并请幼儿介绍月饼不同的味道,说说自己最喜欢吃什么味道的月饼。

4、引发问题:你们知道中秋节这天其他小朋友喜欢吃什么味道月饼吗?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做小记者,学学采访吧!

二、学会采访

1、教师采访一名幼儿。

2、说说采访时可以问什么问题?

中秋节你想和谁一起过?

中秋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月饼?

3、怎样把问的话记录下来?(引导幼儿使用绘画、符号等方式进行记录)

三、尝试采访

幼儿间相互进行采访。

四、交流讨论

1、展示幼儿的记录本。

2、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录介绍采访情况。

3、引发幼儿下次采访的意愿。

2.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教案设计 篇二

一、有效的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否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直接影响到科学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由于幼儿的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导入活动必须采用多种形式。我对实践中的尝试作了总结,可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入手,可从幼儿的自发活动入手,可从新事物的直接展示入手,可从讲故事、猜谜语入手,可从设置悬念入手,可从设置各种情景入手,可从相关的操作活动入手,可从外出参观、郊游入手,等等。当然,采用何种形式要根据具体内容来定。比如,在认识《纸》的活动中,我采取“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引起幼儿的关注,简单明了地切入主题。在《会变的颜色的水》活动中,可通过红、黄两种颜色搅拌成橙色的过程及结果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探索操作的欲望。又如,在《谁打来的电话》的活动中,可创设打电话的情境:有人打电话来了,我们一起听听是谁?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还能使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可增强其主动参与性。再如,孩子们带来了小蝌蚪,这时候进行“认识蝌蚪”的活动,肯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幼儿早就对此产生兴趣了。

有效的导入活动,不仅能唤起幼儿参与科学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激起幼儿主动探索新事物的欲望。

二、活动内容设计体现层次性

1. 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分层次安排活动内容。

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

的是自由的区域活动、分散的小组活动……如开展《我们在春天里》主题活动,在百花盛开的季节里孩子们对美丽的花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带领他们参观了附近的花店,还与孩子们一起在班上开设了一个“鲜花铺子”,大家纷纷收集各种鲜花和图片,还带来了很多折纸的图书,一有空就高兴地围在一起研究图谱,通过自己动手折折、剪剪、贴贴,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美丽的花卉。就这样,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宽松、富有情节的区域环境,使他们有操作、动手的欲望,在动手的过程当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幼儿的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

2. 以幼儿兴趣为出发,挑选适合幼儿的非主题性内容。

首先要把握好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比如:在进行主题活动《我升大班了》过程中,正逢元宵节,《教师指导用书》中有关于元宵节的内容,但是却没有与元宵节有关的美工活动。根据幼儿的需要,我们另外选择了两个活动:手工《团团圆圆》和《美丽的花灯》。在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所创作的作品也富有新意,孩子们在欢快的赏花灯、吃汤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节日的快乐。

科学现象的认识也只是初步的,所以我在实践的过程中,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分层次安排设计活动内容。例如,《站直了,别趴下》的科学活动我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将能站起来的物品和不能站起来的物品分类。孩子们初步建立了平衡概念。第二层次:利用橡皮泥、沙土、瓶盖等辅助材料使不能站起来的物品站立。通过操作,幼儿借助辅助材料使物品站起来了,从而进一步感知了平衡现象。第三层次:不借助辅助材料,尝试让一张纸站立。孩子们在尝试的过程中,通过折、卷、压等方法,使纸站立。这样把活动设计为三个层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尝试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提高了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2.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精心设计问题。

科学活动的内容多、面很广,但都是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自然的规律。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要带有启发性,以激发幼儿思考;要带有开放性,使幼儿能大胆地表达。例如在“沉和浮”活动中,我提问:“如果把积木放在水里,它会怎么样?”幼儿回答:“它会沉下去。”于是我分别向两个杯子里放积木,结果一块沉了下去,另一块却浮了起来。接着,我又问,“为什么一块积木沉下去了,另一块浮起来了呢?”待幼儿议论之后,我引导幼儿比较两个杯子中水的不同,幼儿发现一个杯子里放了盐。然后,我又出示糖、奶粉等材料,提问:“积木放在这些水中会怎么样?为什么?”让幼儿积极地尝试并讲述实验过程。由于这一活动较多地采用了开放性、启发式提问,因而幼儿的思维非常活跃,学习探索也更加主动、积极。

另外,问题要紧扣活动内容,使幼儿答问时有明确的思路。如科学活动《纸》,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特点和本活动的重点,设置了以下问题:“这是什么纸?”“它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摸上去感觉怎样?”“你知道这张纸有什么用吗?”等等。这些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而问题符合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便于孩子们理解,有针对性地探究,然后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其次,我们还要深入到幼儿中间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把握幼儿的兴趣需要、经验水平,生成相关的活动内容。如在组织幼儿进行美工区域活动时,发现班里的孩子喜欢用几何图形、小瓶盖等一些小型物品随意地摆弄脸谱造型,为了进一步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我设计了《替换想象画》这一活动方案,活动通过一支神奇的动画小魔笔,在关键时采用中断法,巧妙设置疑问,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创作欲望,感受到替换想象法的有趣。在这个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要善于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探索时要让幼儿勇于创新、开拓,敢于标新立异,探索不同的答案,从而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扩大幼儿思维的广度和宽度,以适应现代人才的需要。

总之,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以整合理念为引领,以幼儿的经验、兴趣为基点,选择适合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更多地给幼儿以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发现、去创造未来。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昆山市裕元幼儿园,江苏昆山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的许多创新意识、创新灵感都是在游戏中无意产生的,要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游戏中进行。教师在游戏准备中要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材料的制作;在游戏进行中要适时地引导;在游戏完成后要针对游戏中的问题积极评价,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游戏幼儿创新意识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

三、教师精心指导科学活动

1. 抓住幼儿的兴趣点,适时进行有效引导。

兴趣是幼儿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动力,当幼儿对一些事物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时,教师要恰当把握活动内容和方式,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探究态度和方法。如:在认识了水的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海绵、棉花、石子、木块、瓶子、玻璃球、塑料玩具、纸张等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玩水的游戏。在此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把发现的问题讲出来。有的幼儿发现石子、钥匙、玻璃球沉在水里,棉花、木块、纸、塑料玩具浮在水面等现象。这时,我及时根据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动脑筋,想办法,怎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浮在水上的东西沉下去?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思维积极主动,办法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把石子、玻璃球等放在小纸船的上面,使其浮在水面,有的把海绵里的水挤掉,让它继续浮在水面……我在参与幼儿的活动中,及时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自己是怎样操作的,发现了什么。这样,每个孩子在进行动手操作、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给孩子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探索行为的有效性。

幼儿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成人认为是幼稚可笑或具有破坏性的想法和做法,但是我们教师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幼儿,更不应该阻止幼儿的探索行为。而应鼓励幼儿放开手脚,去大胆实践,从尝试中学习,从操作中学习,让幼儿充分感知活动区材料,并进行操作。如:科学活动《沉浮》,当孩子探索怎样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开始他们不知道怎样做,有的把水减少,有的很小心翼翼地试着放下物体……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很快发现了用盐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但是孩子们还不满足,他们很专注地继续探索,结果又发现,盐的多少与沉浮也有很大关系,还知道了悬浮。在指导的过程中,我没有急于打断幼儿的活动,讲解自己的观点,打乱幼儿的探索。因为教师的讲解会削弱活动中幼儿本来应有的兴趣,剥夺幼儿发现、探索的大好时机。教师应先观察幼儿如何操作,考虑他们的思路是什么,然后根据幼儿已有的思路去引导,从而真正达到让孩子去发现、去探索的目的,充分发挥探索行为的有效性。

3. 及时给予评价,保证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为了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大胆提问,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随时肯定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让幼儿感到教师的关怀、支持。同时,通过引导幼儿互评、自评,还能发展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并且为幼儿提供分享、借鉴经验的机

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有益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是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有力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从而使幼儿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那么在游戏中,教师应如何促进幼儿创造性地发展呢?

1.制作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动手实践机会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创新素质的发展,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幼儿一起动手制作游戏

会,使幼儿在鼓励中增强自信心,激发他们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保证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四、关注资源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有很多,我们要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充分关注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1. 适宜的物质材料、恰当的投放方式是关键。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原有经验选择并投放材料,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也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特别是材料的数量、摆放的位置等都应有所区别与侧重。材料的数量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过程,太多的材料使幼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太少的材料直接造成幼儿探索兴趣的减弱;相关材料与主题目标的密切程度,直接影响活动的教学效果;材料摆放位置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集体活动秩序的好坏,所以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以及活动内容,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操作与观察的、蕴含教育价值的材料。如:在《各种各样的声音》活动中,我投放了石子、沙子、豆子、扣子、瓶子等材料,让幼儿在活动时通过摇晃或敲击瓶子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从敲击瓶子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判断瓶子中的材料,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听觉能力,还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如《玩水》活动,我首先准备了各种玩水容器和玩具、塑料盆、小碗、小勺、小水壶、积木、玻璃球、小铁块、有孔的塑料袋等,然后让幼儿观察这些物品,自由操作。孩子们愉快地尝试着,发现了很多水的秘密。

2. 正确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性。

同时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水平有限,有时单靠教师用图片讲解、做小实验等方法,幼儿不能充分理解深奥的知识,这时,就需要借助一些现代化教育手段,来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但是这些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也要注意充分发挥其有效性。科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它决定了其课件的特点必须是符合科学的。同时课件是要为教学活动服务的,在选择或设计课件时我们先要钻研、分析教材,在设计好教学活动后,根据需要设计或选择课件,从教学活动出发,让课件真正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发挥它最大的优势,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最优化。如科学活动《黄豆爷爷找宝宝》,课件设计了“黄豆爷爷”过生日的情景,然后通过“找宝宝”的游戏,将比较抽象的豆制品概念运用动画形式展现给孩子,让孩子轻轻松松地掌握了重难点,充分发挥了资源的有效性。

3.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设计 篇三

关键词:早期阅读; 活动设计; 组织形式

【分类号】G613.2

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文学活动的充实和整合,不是把识字作为唯一的内容和方式,而是在培养幼儿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文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文学活动的多元价值功能。

幼儿早期阅读构成了一些幼儿的主要学习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随着学龄前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他们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在不断增强,这使幼儿有更充足的时间参加游戏和学习实践活动。长期以来,“汉字难认,汉语难学”一直困扰着中国教育界,识字过晚,导致孩子阅读过晚,进而又导致孩子不爱阅读与不会阅读。因此,孩子的阅读能力不能得以快速提高,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也就无从形成,其智力也就更不能得以良好发展。美国幼儿能力开发研究所多曼博士提出:“孩子两岁以后,对于文字的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困难,如果想要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教孩子念书,从两岁开始教育是最完美的”,这就充分说明,阅读教育提前至幼儿园阶段已是大势所趋。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在国际上有关早期阅读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早期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更有效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进而更好地深化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促进幼儿园语言的素质教育,应从小班幼儿开始入手,对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培养进行研究。把视角聚焦于多元阅读,给幼儿创造一种全方位的阅读空间,拓展早期阅读的范围和内容,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

一、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老师的指导要点

小班:

阅读特点:1、书是玩具;2、喜欢在画面上寻找;3、开始阅读交往;4、阅读时间短

指导要点:

1、营造适宜的环境

2、理解幼儿的行为,陪伴幼儿尽快度过撕书期

3、陪伴幼儿阅读,成为幼儿的同伴

中班:

阅读特点:1、喜欢看书;2、喜欢交流;3、喜欢复述;4、开始对文字敏感

指导要点:

1、增加图书量,丰富阅读区环境

2、提出适宜的问题

3、运用游戏手段增加阅读趣味性

大班:

阅读特点:1、初步养成阅读习惯;2、对文字敏感;3、理解水平提高,喜欢提出疑问

指导要点

1、让幼儿参与阅读区管理

2、教师要自己喜欢看书,用行动影响幼儿

3、重视幼儿的独立阅读

4、正确看待识字

二、活动设计原则

原则一:

将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设计成为系列活动。

一本图画书的阅读学习,应当不是一次照本宣读地读书,教师可以儿童图画书为主要教育内容,围绕图画书的阅读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这样的系列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图画书的内容,引发幼儿更多的阅读兴趣,也有更多的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原则二:

阅读活动的组织要围绕图书内容来设计。

有些老师往往认为系列活动就是“大拼盘”,一节阅读活动后跟着上科学活动、社会活动、体育活动、音乐活动或者美术活动。这样的组织形式,即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兴趣盎然,兴趣点也不是落在阅读上,更谈不上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这恰恰是我国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阅读的系列活动中可以出现美术、科学、音乐,但是活动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图书的情节、人物、情境,活动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体验圖书,或者对图书产生更高的阅读兴趣。

原则三:

创设具有儿童游戏特点的阅读过程。

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让孩子像爱游戏一样爱上阅读,让孩子像喜欢玩具一样喜欢图书。大量的实践研究认为,学前儿童的游戏和早期阅读有共同的特点,在游戏和阅读中产生的自主、自由、愉悦的体验是相似的。

三、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形式

幼儿阅读书籍主要分为生活故事、科学常识、游戏阅读、诗歌散文四大类。

生活故事

由图画和文字共同担任叙事的功能,文图相互补充,具有完整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

主要活动方式:

演:故事类图书有完整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适合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语言的完整讲述、复述尽在其中。

想:拓展想象空间,由故事出发展开丰富的联想。观察图画,儿童想到了什么?是不是和文字说的故事一样?

聊: 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儿童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也各不相同,不妨选个主题和儿童一起聊一聊。

活动组织形式:

故事类图画书的画面叙事性较强,前后页联系也比较紧密,适合幼儿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自由阅读。以阅读区内开展的集体活动形式或者小组活动形式介绍、朗读、交流活动为主,让幼儿自由地阅读、理解和表达。

主要活动方式:

说:就是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想法来说,科学常识类图书的语言一般都比较简洁,需要成人多做解释和加工。

聊: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最后聊到成人想说的、想让儿童感兴趣或者了解的事情上。

做:科学知识的理解很多情况下适合运用观察、记录、操作的方式,需要教师和儿童一起来创设主题墙、与操作材料互动等。

参考文献:

[1]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5,(1).

[3]杨玲.早期阅读教育的价值与指导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 2010,(8).

4.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教案设计 篇四

活动前言:每年自己生日的时候,妈妈都会带我去拍一组小照片,留作是自己的一个小纪念,当然也少不了我最爱吃的蛋糕,每年的这个时候,妈妈都会邀请自己的一些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在这一天我享受着自己做小公主的快乐!

活动目标:

在为小兔过生日的情景中学说短句。引导幼儿有礼貌的与人交往。活动准备:

创设小兔家的环境、小兔头饰、青草、萝卜蔬菜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它邀请了很多朋友给它过生日,也请了我们小2班的宝宝和李老师。你们开不开心啊?想不想去啊?

那我们宝宝应该怎样去客人家做客呢?(应该有礼貌、要带礼物)

你们真懂事啊,那我们给小兔带什么礼物呢?它喜欢吃什么呢?(青菜、萝卜、蘑菇„„

2、老师准备了好多小兔爱吃的东西,请你们每个宝宝拿一样礼物(教师也拿一样)。我们准备出发咯,小兔等急了,小汽车开咯,笛笛笛~~~~(黑板推开,出现房子)。

二、观察并做客

1、小兔家到了,哇~~~看小兔家漂亮吗?是什么样子的呀?(蘑菇房)

看,小兔家门关着,到人家家里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家开门呢?(门铃、敲门)总结:恩,老师觉得敲门是个好办法,让我来敲敲看。

2、敲门并演唱歌曲

第一遍唱:咚咚咚~“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妈妈要进来” 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啊?(陌生人不能开,因为不是妈妈的声音)

总结:原来小兔子的警惕性好高哦,他知道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是不能随便开门的。第二遍唱:咚咚咚~“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李老师要进来” “就开就开我就开,朋友来了,快点把门开”

听听看李老师唱了什么让小兔子开门了?小兔一听是李老师,是认识的人所以开门了。

三、鼓励幼儿边敲门边演唱

小兔请李老师进来了,现在我们的宝宝也来敲敲门,看看小兔会不会开门。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要近来”(把幼儿名字遍进歌曲)

四、送礼物并说说好听的话

1、老师礼物“小兔,青菜送给你,祝你生日快乐”(把礼物贴到黑板上)

2、幼儿送礼物“小兔,萝卜送给你,祝你生日快乐”

总结:我们宝宝送了这么多礼物给小兔,小兔说谢谢你们,它今天很开心。它也有礼物送给你们(出示蛋糕)你们看是什么啊?收到礼物应该说什么?(谢谢小兔)

5.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教案设计 篇五

主题活动 《月饼圆圆》(领域:艺术、社会、健康)

活动目标:

1.了解月饼的制作流程。

2.喜欢参与泥工活动,尝试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月饼。3.锻炼幼儿“搓”和“压”大肌肉动作。

活动准备:

1.月饼制作视频。2.月饼制作流程图。

3.人手一份橡皮泥、泥工板、稍大的圆形瓶盖或模型若干。4.收集各种月饼盒(或其他简易盒子)。

5.活动前剪一个大圆月,写上“月饼店”字样,然后黏贴在黑板上。黑板前摆放一张桌子,放置教师示范用的月饼礼盒。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制作月饼”视频,激发幼儿对月饼的兴趣。

——请幼儿猜一猜,视频里在制作什么。

师:你们知道视频里在制作什么好吃的吗? ——幼儿猜测,教师公布答案:制作月饼。

2.月饼店开张

——激发幼儿制作月饼的兴趣。

师:中秋节到了,我们要开一家月饼店,开月饼店需要很多月饼,需要请大家一起来制作月饼。

3.月饼如何制作

——出示月饼制作流程图(三张图),打乱制作顺序。

师:如果让你们来制作月饼,你们会先做什么呢?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正确的制作步骤:先搓成团——再装模具——最后压花纹。

(1)

(2)

(3)

4.制作月饼  教师示范

——介绍橡皮泥以及泥工板。

——请个别幼儿示范探索方法,先把橡皮泥捏成团,再放进模具里,将橡皮泥填满模具,把橡皮泥从模具里拿出,最后用手指、小棒或者其他工具在圆形泥饼上压出各种花纹。——根据幼儿在示范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 幼儿分组制作月饼

——允许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月饼。

5.包装月饼

——幼儿把制作的“月饼”装到月饼盒子里,一同感受成功的快乐。——师:有了这么多月饼,我们的月饼店可以卖月饼咯!

活动延伸

1.美工区

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制作模型等工具,让幼儿制作“月饼”。2.角色区

可以在区域中布置“月饼店”,让幼儿玩“买卖月饼”的游戏。3.家园共育

6.幼儿园健康设计活动教案 篇六

1.感知噪声是人们制造出来的,让幼儿了解噪音害处,初步了解怎样创造安静环境的基本知识,教育孩子从自身做起,不大声吵闹,减少噪声。

2.能判断某些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3.用图示方法表现噪音。

活动准备:

人手一张记录页

基本流程:

带记录页→到室内外找噪音源→记录→倾听同伴讲述自己记录内容

活动开始,小朋友收集噪音源:他们闭眼休息听,听到说话声、搬椅子声、拉饭车的响声、远处混杂的声音。老师带小朋友到到厨房亲历幼儿园最大的噪音源,留心收集噪音制造者。

王自然:我们饭堂洗碗的地方,放饭桶、盖子,洗碗和里面的发动机的声音,小朋友听到发电机隆隆的声音,老师的一个小朋友把饭桶套饭桶、桶盖和桶盖互相碰撞发出声音,这些声音夹杂在一起估计有60分贝。我班的李唐朝说中午睡不着觉,这是一个原因。

黄雨舟:很多人放烟花,鞭炮,他们的声音很噪杂。有的人放录音机很多,喇叭的声音很噪吵得人心烦。回到教室,就噪音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卢艺文:录音机的声音很大。

赵书琳:装修房子,电锯天天发出刺耳的噪音、机器响声、电钻、锤子发出的声音把房子都震动了,我有点怕。

潘子健:我爸爸的汽车的喇叭声音很难听,不能乱响汽笛的。

冼妞妞:我妈妈的车也很嘈的。

陈炫昊:我们家旁边有个高楼大厦,工人在用挖土机挖地基,很响的,嘈到我们睡觉,我早上都起不来床。

周雄逸:许多小朋友的嘴巴在呱啦呱啦的讲话。嘈嘈的,大声嚷嚷,使咽喉发炎。

李俊良:开电视机的声音大大的。

李品睿;大树倒下、大炮、战车、坦克、门铃声、都会有噪音出来的。

蓝 钧:汽车坦克火箭呜呜出声音。

荣一郎;妈妈说我睡觉摩牙,妈妈都谁不了觉,幼儿园睡觉的寝室的电风扇转动时会响的,影响我睡觉。

王自然:我们拿锤子锤钉子。

廖 钰:开水龙头太大了。水流声音很响的,幼儿园的老师推的翻车声音也很响的。

李俊良:我画的录音机,狗叫大声的。

汪炫樱:你画的小树叶是没有声音的,大的树叶才有声音。

钟 悦:冰箱里和怪兽。

刘 辰;火箭烟花。嘈得心烦。耳聋,有的奶奶会得心脏病的。

汪炫樱:床角烂了,床倒发出噪音。

黄雨舟;地不平,开的是旧车,车开了就会发出声音。

反思:

7.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 篇七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述

(一)教师的参与

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还要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以感染并提高身边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渲染气氛,活跃场面,对生活和工作都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信心,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

(二)教师的引领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由于教师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使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发展停滞不前,我们应尽量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向比自己学问渊博的教授或前辈学习和请教,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可以教授学生知识和经验。

(三)教学的形式

针对以往单一而乏味的教学形式, 我们先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但还应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全班学生一同备课,边听课边对其进行评价,针对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做与教学相关的试验等,这些都是对教学单一形式的延伸和拓展,积极开展相关活动,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遇到的问题

1.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相关专业技能缺乏,自身基础知识不牢固,对专业认识和理解不充分。

2.教学方式单一陈旧,教师主讲,学生死记知识点,课堂氛围压抑,孩子缺乏积极主动性,教师态度过于严厉。

3.国家及政府扶持力度小 ,教学设施不完善 ,师资力量缺乏 , 偏远山区长期缺乏教学设施和资源,导致学困生、辍学生、学龄期外出打工等问题。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

1.增强教师素质和技能

幼儿园教师招聘的主要方向为相关专业毕业生, 这样可以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可以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包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加深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组织教师观摩学校优质的公开课, 也可以是别的学校的, 通过这样直接的观察, 不仅可以让教师学到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加强教师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2.转变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要转变以往单一而陈旧的教学方式, 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采取有效而便捷的方式,让幼儿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知识,选择可以加深幼儿记忆的书籍进行教授。

3.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幼儿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教育要从幼儿抓起,不能放任不管,国家更应大力支持,推动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通过更多的途径和方法,保障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给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未来创造一片更美好的新天地。

(三)案例分析

某班幼儿园老师在操场上给孩子提供了一些球和沙包, 让他们先进行跑的基本动作练习, 但当老师观察孩子们的动作和速度时,总是觉得孩子们跑得不太积极。 有一次,老师在课间意外发现孩子们喜欢上弦的玩具鼠。 只要老鼠上足弦就会在地上乱跑,孩子会感到兴高采烈、开心无比。 因此,老师就利用空闲时间做了一个外形逼真及色彩鲜艳的灰布老鼠。这只灰老鼠的出现,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眼球,当老师拉着老鼠跑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在后面边喊边追。 不到一会儿,灰老鼠就被跑得快的孩子追上,他们揪下老鼠尾巴,好得意! 但有些跑得慢的孩子,每次就只能见缝插针地摸到老鼠尾巴,到后来,他们就退出了游戏,站在旁边当“ 观众”。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老师又准备了另一只彩色的老鼠,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拖着五彩鼠跑的速度很快,跑的方向也是不断变化的;而拖着灰鼠的老师就跑得慢些,变化的方向也较少。 这样一来,跑得快的孩子就可以去追五彩鼠,跑得慢的孩子就可以去追灰鼠,把全班孩子的积极性都带动起来,活跃气氛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教育,也是对教学活动的拓展与延伸。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不仅是对教师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检测, 也是对教师创新能力的 开发 , 更体现了 教师教学 水平的高 低 , 教师不仅要教育他人,更要对自 身的素质 以及各方 面的综合 能力进行不断提升和加强,完善和升华自己 ,专心研究 教学内容 。 幼儿教育是体现一个国家在 教育方面 的创新和 改革 ,也是奠定 一个国家 综合国力 的基础 ,只有高水 平的教育 ,才能培养 出高素质的人才。

摘要: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学校教研组为了提高幼儿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激发幼儿自身的学习动机,提升幼儿原有知识水平,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8.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篇八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分类

幼儿园按游戏的教育作用来对游戏进行分类,可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有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和活动区活动,规则性游戏有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手指游戏和娱乐游戏,这样的分类便于老师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目的,便于老师有意识地选用各种游戏组织教育教学,完成教育任务。

(一)创造性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己确定主题,编造情节,扮演角色,自己布置游戏环境,自己选择材料,制作玩具用品,自己设计情节,想象适当的语言、动作来进行的一种游戏。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和结构材料进行建筑造型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用动作、表情、语调和服饰把自己所熟悉和理解的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创造性地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

(二)规则性游戏

智力游戏是幼儿以完成一定的智力活动任务为目的的一种规则游戏。体育游戏是幼儿以完成一定的体育任务,增强体质为目的,以发展走、跑、跳、投、钻、爬、攀登、平衡等基本动作为活动方式的一种游戏,也可称为活动性游戏。音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一边唱一边跳,根据歌曲或乐曲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娱乐游戏是幼儿园游戏中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游戏。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保证游戏时间,提高游戏趣味性

教师每天都要给幼儿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来保证幼儿的游戏,使幼儿积累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愉快,由此来获得自信和满足。现在幼儿园普遍存在班额较大的问题,在游戏活动中许多教师害怕幼儿发生碰撞、摔倒等危险行为,于是游戏过程出现了小部分幼儿活动,大部分幼儿等待的现象,无意中造成了时间的隐性浪费,游戏的效率大大降低了。

掌握一定的游戏活动技能是顺利开展游戏的前提条件,也是激发幼儿游戏活动兴趣的良好保证。教师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可以先教会个别的幼儿玩游戏,然后让他们互相学习学会玩游戏;也可以运用教具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应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同时对个别的幼儿进行指导,掌握游戏的时间,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游戏。

(2)幼儿教师要通过观察,以不同角色参与实施游戏

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经验、个性情绪、社会交往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多方面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通过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为教师了解幼儿提供依据,同时也提供游戏指导的依据。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孩子在游戏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投放的材料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孩子们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作为老师应该什么时候恰如其分地给以解决等等。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决定了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因此,在活动中老师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当孩子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教师要给以引导和支持,教师还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如音乐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开始时老师扮演老狼,教师模仿老狼的声音和动作,惟妙惟肖地表演大大地激起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高,游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设计游戏活动。

在游戏中教师要考虑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本班孩子年龄特点的游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对游戏进行创意、发展,不断提高要求和难度。大小班的指导游戏方式不同。幼儿的游戏随着幼儿的成长发生和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也应该考虑这种发展。小班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都是各玩各的,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在游戏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对中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作为一个参加者、发问者、倾听者等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对游戏进行创意、发展,不断提高要求和难度。如游戏《棒棒糖》,这个游戏在小班可以让幼儿复习巩固对数字1、2的认识,让小朋友根据老师说的棒棒糖的数量迅速粘在一起,到了中大班教师可以加大难度,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老师说:“我有六个帮棒糖”,于是每六个幼儿一组将耳朵或者其他五官粘或靠在了一起,这样加大游戏的难度,提高幼儿对数字的运用,在游戏中幼儿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游戏兴趣,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对于幼儿游戏的指导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游戏活动,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保证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游戏的快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幼教工作者,更要发挥教师在游戏中所起的作用,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为他们营造一个丰富的、可感知的物质环境,更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生动健康地、幸福地成长。

9.幼儿园英语教案活动设计 篇九

活动内容:1.zoofarm

2.afteryou!

班级:大三班人数:33人

时间:课时:30分钟好范文版权所有

教师:

活动目标:1.理解词语含义,发音准确。

2.喜欢玩游戏,用英语玩角色游戏。

准备:图片、汽车方向盘、售票

员。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1.t:morningkids.c:morning

2.t:todayit’sasuyday?

let’splaytogetherok?

c:ok!

二.老师带领幼儿一同出去玩。走到图片a处

t:oh,what’sit?

c:pandafoxdog……

t:为什么它们都到这里来了,我们应该把它们送到哪里呢?

c:动物园。

t:yeszoo.c:zoo.老师带领幼儿一起gotothezoo.t:ok,thisiszoo.gotothezoo.c:gotothezoo.三.老师和幼儿又来到图片b处。

t:whatthis?

c:pigdogsheep……

t:咱们把它们送到那里去呢?

c:farm!

t:yes,farm.c:farm.老师带领幼儿gotothefarm.t:ok,thisisfarm.gotothefarm.c:gotothefarm.四.游戏:bus!

t:我们一起gotothehome!

c:ok!

a:afteryou!

b:thankyou.c:afteryou!

d:thankyou.e:……好范文版权所有

活动结束。

课后小结:通过本次活动,我班幼儿基本掌握了:

10.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教案 篇十

1、欣赏双簧表演,了解“前脸”、“后脸”、“醒木”、“双簧”等概念。

2、通过观察和尝试表演,学习双簧表演中“前脸”、“后脸”的分工与配合。

3、大胆参与表演,体验双簧表演中的幽默、诙谐,激发幼儿对曲艺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双簧录象一段、屏风一个、醒木一块。

活动过程:

一、观看教师双簧表演,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天上的太阳大大大,地上的我啊热热热,脱掉外套我吹吹风,喝杯凉水我好凉快,拿块手绢擦擦汗,哎呀呀不得了,寒风吹雪花飘,冻得我直跳,赶快跑回家,又有肉来又有汤,乐得我啊哈哈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吃一口肉,我喝一口汤,我吃一口肉,我喝一口汤,我吃,我喝,我吃,我喝,我吃……我喝……我实在是吃不下了,哎呀呀….哎呀呀…..

二、再次欣赏教师表演,初步了解“前脸”、“后脸”、“双簧”等名称,并理解“前脸”、“后脸”在表演中角色的分工。

(教师完整表演双簧,抖出笑料包袱,揭示双簧表演中角色的分配――“前脸”、“后脸”。节目的形式叫“双簧”。

三、幼儿尝试表演双簧。

1、复习儿歌“小蚱蜢”。

2、集体练习双簧“小蚱蜢”中“前脸”表演的部分(交代前脸表演的要求。)。

3、全体幼儿与老师分别扮演“前脸”、“后脸”,尝试合作表演。

4、幼儿自己练习表演,教师指导。

5、请两组幼儿上台表演(在幼儿表演结束后,请幼儿和老师点评,鼓励幼儿并提出改进的地方)6、幼儿两两合作集体表演。

(前脸坐椅子上,后脸躲在椅子后面)四、欣赏双簧VCD,体验双簧艺术的幽默、诙谐。

11.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

区域活动是一种幼儿园常见的组织课程形式,指教育者依据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类型和活动材料,将活动室空间分为不同区域,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感兴趣的区域中通过与同伴、材料以及环境的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它能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它与集中教育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相互补充的。那么,怎样才能开展好区域活动呢?要说的话题会很多,今天我只是从区域活动的设计和指导两个方面来谈。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设计

幼儿园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能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价值使其与差异性教学的先进理念相融合,将会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极为有利。

1.科学设置区域活动的内容

对于区域活动的内容设计类型要丰富,通过设置多种区域来全面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可以分为语言教学、数学教学、感官教育、艺术教育、日常生活练习等。以动静交替作为区域活动的组织原则,可以设置语言区、数学区、感官区、音乐区、美工区、生活练习区、角色游戏区、科学区、建构区等。根据幼儿需要,采用活动区域分时段轮流开放、一区多用的方法来提高其使用效率,避免相互干扰。

2.环境设计要考虑到安全性、秩序性和互动性

对于环境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到安全性,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使得在设计环境时必须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例如,教具的大小与重量要适合幼儿、放置要稳固、高度要方便幼儿、避免使用尖锐的物品等;其次要考虑到环境设计的秩序性,因为学龄前儿童对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可以采用树立标志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例如,将材料的颜色与标记颜色一致的顺序摆放、放置玩具的物品框与柜子要对应等。另外,要通过环境的暗示性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间接指引。例如,在分区柜上贴上标志,使儿童了解进入区域的人数。也可以在活动室的地面上贴上线性标志,让儿童自由围坐起来观察老师的示范。通过环境的秩序来引导幼儿逐渐学会自我管理;最后在设计环境时要体现互动性,在活动室为儿童提供互动机会来营造社会交际情境,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忍耐精神与尊重别人的品质。

3.材料投放要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指导性

对于材料的投放首先要有针对性,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适应幼儿认知、学习的发展规律,加强引导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例如,对于自我服务能力差的小班幼儿,我们可以投放一些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材料,比如,叠毛巾,用投放区角的真实炊具做炒菜姿势等。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操作,对其自我服务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养成有序、独立、专心的良好习惯。由于四至五岁的幼儿正处于阅读敏感期,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图书、文字游戏图、诗歌故事三步卡,从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其次,由于幼儿阶段孩子的需求不同,故需要制作并收集多种材料,从而全方位地开发幼儿的大脑;最后要使材料的投放具有指引性,帮助幼儿自我纠正、自我学习,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对于“小猴子上树吃桃子”的活动引导,可以在墙上固定一棵大树的图形,用可以活动的桃子粘在树上,让孩子们拿着小猴子的模具从树下往上爬去摘桃子。活动中,他们就会了解到猴子是可以去树上的,并且是喜欢吃桃子。

二、实施区域活动设计的指导策略

1.营造充满关爱环境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既是环境的管理者,又是幼儿的监护者,在活动室中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适合其发展的材料,而且也有责任为其营造一种充满关怀与爱、自由的精神环境。在区域活动中要注重活动规则的制定,通过设立标志使幼儿明确区域活动规划,注重习惯的培养。例如,在进入活动区域前给每个活动区域设置标志,然后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标志性的牌子,让幼儿找到与自己牌子标志相对应的区域进入,这样不仅不会使区域混乱,还能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则和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幼儿在活动时按照规则办事,不会发生冲突而致使场面无法控制。做得好的就对其进行表扬,增强其自信心;做得不好的可以通过委婉的方式教育其正确活动。在管理区域活动时,教师的语言要轻声细语,衣着要大方得体,行动要自然友善,举止要文雅优美,从而赢得幼儿的尊敬与爱戴,使幼儿心情愉快地参加活动。

2.认真观察学生,适时帮助其专注活动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善于观察评估幼儿所进行的活动,并及时给予支持。在其活动前期,由于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此时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适时的引导,试探性地了解幼儿的兴趣并评估活动内容是否适合幼儿,从而决定自己是邀请幼儿参与其他活动还是与自己为其选择的材料进行互动,帮助其正确选择材料。例如,三至四岁的儿童适合开发语言能力,此时应为其选择有声读物,让其与有声读物进行互动,从而培养其语言能力。此时也可以为其选择能够发出各种声音的玩具动物,锻炼其识别大自然动物的叫声,开发其艺术能力。

3.介入和隐退有序,鼓励幼儿自主发展

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教师的介入要适宜。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得由教师决定。只有当幼儿由于其本能与经验不足,导致无法继续活动的时候,才需要教师给予一定支持。当孩子在刚开始还没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时,教师可以为其提供帮助,帮助其找到适合发展的材料。当孩子在很顺利、很专注地进行某项活动时,教师应适时隐退,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打扰而中断幼儿的思维,影响其活动进程。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将自由还给幼儿,让其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专注其中,从而获得愉悦、自主的发展。教师只需随时听候幼儿召唤,为延伸活动预备环境并管理区域活动的秩序。可以通过点头、嘟嘴、眼神、手势等无声语言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尽可能多地使区域内儿童专注其活动。如,在美工活动区中,刚开始请孩子练习编辫子,能力较强的孩子编了几次就掌握了,觉得活动太简单了,孩子不感兴趣了,于是老师让幼儿在编好的辫子上做文章,有的幼儿就用编好的辫子练习粘贴杯垫,有的孩子把辫子做成门帘,还有的孩子尝试盘贴成花朵的形状或其他好看的图案,这就加强了操作的难度。尝试中孩子们互相模仿学习、互相讨论,这样一直调动着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幼儿通过自己发现、探索、讨论、总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学会了学习。如果老师只限制他们固定用一种方法,则幼儿的情绪和活动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可见,给幼儿一些自主和权利,对孩子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总之,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其活动内容的多样性,环境设计的安全性、秩序性和互动性,材料投放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指导性设计方案对于开发儿童智力非常重要。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提高个人素养,营造有准备环境、认真观察学生并适时帮助其专注活动、介入和隐退有序以鼓励幼儿自主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海燕.优化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三步曲[J].基础教育研究,2009,8(1):13-14.

[2]廖晓萍.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认识与建构幼儿园区域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0,4(2):70-72.

[3]梁海云.自主、规范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之设计与实施[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1(1):71-73.

[4]李会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12.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教案设计 篇十二

一、从活动设计来思考体育活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成功的体育活动应该是游戏化、科学化、整体化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 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 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兴趣”既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 也是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好老师, 兴趣的诱发和培养主要源于幼儿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科学、有效的引导。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方式, 因此体育活动的开展, 要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 并将游戏贯穿始终。此外,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开展游戏的方法会有所不同, 因此,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 我们应先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点出发。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动作发展快, 喜欢模仿和游戏, 容易进入到拟人化的情境当中, 行动易受情绪影响。因此, 在设计小班的体育活动时, 教师要以情境角色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模仿、游戏, 从中发展幼儿走、跑、跳、平衡、钻爬、攀登、投掷等动作。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在集体活动中有了初步的责任意识, 规则意识开始萌芽, 喜欢和同伴一起玩, 并逐渐学会了交往, 动作发展更加完善, 体力明显增强, 对体育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在体育活动中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在设计中班的体育活动时, 教师要思考如何让幼儿在同伴互助中进行大胆的创新。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创新、合作、竞争、规则意识逐渐增强, 有极强的求知欲, 喜欢挑战。在设计大班的体育活动时, 教师要思考如何让幼儿通过活动在规则意识、团结协作、竞争意识及身体素质方面得到提高。

2.“体育器材”是无声的老师

在体育活动中, 教师积极、活跃的情绪能够带给幼儿积极的活动激情, 而教师精心准备的体育器材也是体育活动成功的关键。因此,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 也要充分考虑体育器材的使用。

(1) 安全第一。任何活动都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展的, 安全也是幼儿园的生命线。因此,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 避免幼儿因为器材的不安全而受伤。如:器材不完整、棱角过于锋利、承受能力偏小等。当然, 不同的年龄班所应投放的器材在高度、重量上也应有所不同。同样是一张椅子,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 攀登上去很容易。但如投放给小班, 就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了。

(2) 因地制宜。每个地区、每个幼儿园所处环境不同, 它所能够呈现的体育器械也会有所不一。因此,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 要充分考虑本园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运用各种器材, 从而使活动开展更为生动有趣。对于有些器械没有的, 教师要积极地思考能否采用其他器材代替。如:在设计大班体育活动《勇敢的小解放军》时, 由于没有自制的手榴弹, 我便在设计时, 将活动材料改成了沙包。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学需要, 同时也解决了材料难以准备的问题。

此外, 在材料的准备上, 教师要思考如何从幼儿生活中入手, 通过废物利用等方式准备幼儿熟悉并感兴趣的材料。

二、从活动组织来思考体育活动

我们可以把一个体育活动归纳为三个环节, 即开始部分 (热身活动) 、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放松运动) 。

1. 开始部分

也就是体育活动的热身活动。热身运动是幼儿体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 直接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在这个阶段, 幼儿的运动量随着活动的加剧会慢慢地上升。所以, 教师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时候, 热身运动一定要到位, 从上肢、体转到下肢运动。同时在热身环节, 教师要注意根据本堂活动中幼儿将要运动到的部位进行重点的热身。

2. 基本部分

(1) 讲解、示范。在具体的活动中, 讲解和示范要合理结合, 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对练习内容的熟悉程度确定讲解和示范的次数。当幼儿对动作很熟悉时, 教师无须过多地讲解及示范。若动作练习对于幼儿有一定的难度时, 教师则要增加讲解示范的次数。

在讲解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精练及生动有趣。引起幼儿兴趣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讲解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通俗易懂, 避免因教师语言的琐碎对幼儿产生误导。

示范时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及优美。尤其在第一次示范时, 教师要注意给幼儿留下好的印象, 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同时, 示范时教师不能模仿幼儿错误的动作, 以免伤害幼儿自尊, 起到反作用。

(2) 练习。这是幼儿在通过教师讲解示范之后, 初步建立与活动有关的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身体练习, 以实现体育活动的目标。

在练习时,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方法, 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动作技能, 增强幼儿的体质, 激发幼儿练习的兴趣。

在练习时, 教师的指导语要明确简练, 注意分清主次, 突出重点和难点。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 切忌操之过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 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存在, 是不可避免的。所以, 在活动中, 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

3. 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即放松运动。这是最后一环节, 幼儿的运动量达到最高潮之后从高潮下降到低潮, 必须做放松运动。此时学生已出现疲劳, 身体的各种机能和兴奋性都逐步下降, 必须做积极的放松活动, 让幼儿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转入相对的安静状态, 这一环节也是很重要的。很多老师不重视甚至直接忽略这一环节, 这些都是非常不科学的, 会对幼儿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也会影响师幼情感的融洽。

作为一名合格老师, 当然要时刻把孩子放在心上, 把孩子的健康发展作为首要目标。要设计并开展一堂优秀的体育活动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 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多实践、多积累、多改进, 让孩子从每一次体育活动中体验愉悦, 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 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本研究从幼儿年龄特点、体育器材的选择以及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来研究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应做的准备及指导。

关键词:体育活动,活动设计,活动组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13.幼儿园活动主题教案设计【优选】 篇十三

1.初步了解常见小动物的不同叫声及爱吃的食物。

2.能够伴随有节奏的语言模仿小动物的叫声,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我爱我的小动物》歌曲视频;“喂喂小动物”组图。

纸面教具:《小动物》。

材料准备:小鼓。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常见动物的叫声

——视频里出现了哪些动物?它们的叫声是怎样的?

——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叫的?

二、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了解小动物爱吃什么

——小鸡/小猫/小鸭/小狗/小羊喜欢吃什么呢?

——请你点击食物,分给对应的小动物。

三、投放教具,组织游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2.带领幼儿玩游戏。

14.活动设计教案小班幼儿园 篇十四

理解故事内容,能有节奏地念这首儿歌。学习理解“快乐、愉快、高兴”词的共同意思。学习用短句表达如:“你是谁呀?”。体验学习故事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一双小红鞋,印有小鞋的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双小红鞋,激起幼儿兴趣。

2.师:这双小红鞋被一只小花狗买走了,后来发生了许多许多事,你想知道吗?

3.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故事。

4.教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

5.请幼儿给自己的小鞋涂上红色。

6.展示幼儿的作品。

附:快乐的小红鞋

小花狗买回一双小红鞋,红帮、红底、红丝带。朋友们都有说,小花狗的红鞋真漂亮。

小花狗穿上小红鞋,抬起头,挺起胸,背过手,迈着方步走了起来。朋友们又说,小花狗,真神气。

突然,小花狗大踏步地走进绿草地,他脚上的小红鞋踩倒了一片又一片青青的小草,踩坏了一朵又一朵鲜艳的野花。

朋友们说:“小花狗,你不该踩坏小草和野花!”

小花狗不好意思地说:“这……这……”他费了好大劲才从草地里走出来,可是,脚下却发出一阵“咯咯咯”的笑声。

第二天,小花狗想去看望小花猫,他又穿上了他的小红鞋,可是,小红鞋却带着他一直向一棵苹果树走去,而且,不费什么力气就走到了树上。又把树枝“咔嚓咔嚓”踩断了许多,红红的苹果也掉了一地。

朋友们又说:“小花狗,你怎么能把树枝都踩断呢?”

小花狗气坏了,他跳下树来,刚想脱下小红鞋,可是,小红鞋又带着小花狗走进了小河,走进了烂泥塘。一会儿,清清的小河被搅浑了,小红鞋也变成了一双又脏又破的鞋。

小花狗再也不喜欢小红鞋了,他把小红鞋扔进了烂草堆,和朋友们搬到别的地方去住了。

躺在烂草堆里的小红鞋,再也快乐不起来了,他看看身上的污泥,想想好朋友小花狗,心里好难过。

这时,小红鞋突然觉得一个什么东西掉进了他的鞋坑儿,还扑棱棱地在动。

小红鞋问:“你是谁呀?”

“我是一只小红鸟,天太冷了,让我在这里暖和暖和吧。”

看着冻得发抖的小红鸟,小红鞋急忙合上鞋帮、鞋 、像给小红鸟盖上了被子。一会儿,小红鸟暖和过来,又过了一会儿,小红鸟甜甜地睡着了。小红鸟觉得有小红鸟做伴,这一夜过得非常愉快。

可是,就在天快亮的时候,小红鞋发现小红鸟不见了。他抬头看看天空,想不到自己也像小红鸟一样飞了起来。飞起来的小红鞋高兴极了。袋子他首先飞进绿草地,一棵棵青草,一朵朵野花,就像变魔术一样站了起来。草地又绿了,像碧绿的地;花儿更多了,像五彩的花园。

小红鞋想:这样的地方真美。他吹着口哨,又走进小河,像一艘小船在河上驶过。驶过的地方,小河变得清清亮亮,小鲤鱼一条一条 起来,向小红鞋招手。

小红鞋向小鲤鱼招招手,又离开了小河,飞上苹果树,他用自己的红丝带绑好一杆杆被他踩断的树枝。奇怪,他的红丝带总也用不完,用了一条,还有一条。一会儿,苹果树就系满了红丝带,像许多鲜艳的红头绳,在微风里飘动。

过了几天,小花狗发现自己的家园比原来更美丽了,他急忙唤回那些和他一起搬走的朋友。朋友们都觉得奇怪,可是,谁也说不出这是谁干的。他们找呀找,到了挂在树上的红丝带,这是小红鞋的红丝带呀!可是,他找遍了绿草地,也没见到小红鞋的影子。只是,每天天快亮时,他们都会看到天边有两朵红色的云彩在轻轻飘动,那是小红鞋吗?云彩旁边还有一颗亮闪闪的星星,那是什么呢?

15.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教案设计 篇十五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优化设计

幼儿园数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 即使有教参提供的详细教学指导, 教学也未必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还有同一个教案, 看别人上起来好像挺顺利, 但自己上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 是因为我们大多数教师不知教案设计都是有预设条件的, 不仅隐含着对幼儿一般发展水平的预设, 更隐含着对执教教师教学执行能力的预设, 还隐含着对教学各项准备条件的预设。所以我们不能“照葫芦画瓢”地去组织教学活动了。我们应该仔细斟酌这些预设条件, 以满足幼儿需要为基点, 根据幼儿园现有的教学条件和班级幼儿的数学发展状况, 制定科学的活动目标, 优化教学形式、教学策略, 精心选配组合操作活动, 以期将教师的“教”更好地建立在幼儿“学”的基础上, 最终帮助幼儿获得成长。

一、以班级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 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明确设计意图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是在一定时间内对幼儿施加数学教育影响的具体方案, 活动设计的过程则是研究幼儿的过程, 只有对幼儿有了正确的全面的了解, 才可能有优秀的活动设计。因此, 活动的设计首先必须以班级不同层次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 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其次是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正确理解该活动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及概念, 完整了解该教学内容在本年龄段的层次目标及相应的教学指导方法和策略;最后明确该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

二、制定适合班级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活动目标对活动具有调控和导向作用, 对幼儿具有诱导和激励作用。它既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归宿。所以, 制定适合班级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目标对取得良好数学教学活动效果具有决定作用, 因而必须结合教学活动内容对不同水平的幼儿, 规定不同水平的要求。也就是说, 目标制定应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让水平低的幼儿能顺利完成目标, 让中等水平幼儿有兴趣探求更深层目标, 让水平高的幼儿能“跳一跳”完成更高的目标, 并都能使他们持续保持兴趣。例如,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 我们可以把学习《5以内按点数排序》的教学目标定为: (1) 复习5以内的数量关系, 进一步理解1~5的数量依次多1的递进关系。 (2) 能制作5以内数的点卡, 能按点子数量从少到多排序, 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 会按要求有序的收点卡。经实践, 幼儿在该教学活动中获得了具体数学知识和学习品质, 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在制作点卡、排列点卡环节, 这不仅增加了操作难度, 也调动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在评价环节强化收点卡的规则, 即排的时候按点子数量从前往后排, 收的时候从后向前收。这样做既有利于幼儿建立5以内的数序概念, 又可以促进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建立。

三、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科学的、适宜的操作材料

在幼儿数学操作活动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 直接关系到幼儿参与操作的兴趣, 探索与操作的效果, 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那么, 如何设计适宜的幼儿数学操作活动材料呢?

第一, 提供的材料要充分, 以满足幼儿反复摆弄练习的需要。幼儿在学习一项新的内容或技能时, 常需要反复尝试和练习, 充足的材料会使幼儿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但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材料尽量不用, 因为材料属于形式范畴, 是为内容服务的, 材料过多, 致使形式干扰内容, 幼儿的兴趣和注意不得不在材料之间穿梭, 难以静下心来。另外, 操作活动材料还要考虑到安全卫生, 还能经常洗涤消毒。

第二, 提供的同一类活动的材料应有实物、图片、符号三个层次。这既可以满足和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需要, 同时又可以引导幼儿的思维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再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总之, 材料的提供应由易到难, 层次分明, 满足不同水平幼儿发展的需求。

第三, 在学习同一概念或同一关系时, 所提供的材料应多样化。例如:在“认识梯形”的活动中, 活动的目标是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根据这一目标, 我们提供以下几种材料: (1) 火柴棍 (用来拼梯形, 帮助幼儿体验梯形的外形特征) ; (2)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纸片和剪刀 (用来变梯形, 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 (3) 用各种图形拼组成的实物图形 (找出其中的梯形并涂色, 感知梯形的运用) 。幼儿可以从不同的操作材料中获得有关“梯形”这个概念的多种经验, 其体验就会丰富而深刻。

第四, 提供的材料要生活化。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 不需要的内容, 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 才会全身心投入, 这时, 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 而且会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因此, 有时可让幼儿自己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操作活动材料, 在寻找时, 幼儿要对众多的材料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 经过这一过程, 幼儿对数的理解会加深。另外, 我们还可以让幼儿从家里带来有关学习内容的材料。这些材料种类繁多, 包含的数学关系也不计其数。幼儿对同伴的材料往往产生好奇, 总想看一看、摸一摸,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这种好奇心, 引导幼儿在操作同伴的材料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 相互交换操作, 可用材料极其丰富, 不但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材料蕴藏的数学关系中, 幼儿拓宽了视野, 表现出了积极的求知欲, 也得到了无限的乐趣, 增强了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同时, 教师也从制作材料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 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学中去。

四、为幼儿创设宽松、活跃的学习活动氛围

心理学家表明,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 更能使幼儿产生活跃的思维。我们要善于创设生活情景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那么如何创设一个有效的数学情境呢?

第一, 情境创设要生动有趣, 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教师要巧妙的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融合到具体的生活、游戏情境之中, 如小班学习“1和许多”时, 我们设计这样的情景:小熊要过生日了, 请小朋友给它送礼物, 要求每位幼儿给小熊送一个礼物, 帮助幼儿理解数量“1”的概念。最后, 小熊收到了每位幼儿送的1个礼物, 它得到了许多礼物。帮助幼儿理解“许多”的概念, 并能进一步让幼儿明白一个一个的总和就是“许多”。

第二, 情境创设要富有挑战性, 能激励幼儿积极参与。比如在大班“认识人民币”活动中, 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妈妈正准备晚餐, 发现盐罐里没盐了, 就让嘟嘟帮她去买。妈妈说:盐1元钱一袋, 你就从储蓄罐里自己拿吧!小朋友请你想一想, 嘟嘟可以怎样拿钱?幼儿通过合作、交流, 体验到了人民币的兑换知识。

第三, 情境创设要富有启发性, 能拓宽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大班“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的活动中, 为了让幼儿能主动构建球体和圆柱体的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圆圆游乐场”的教学情景, 在游乐场中布置各种圆的物品, 可以是球体、圆柱体、圆形等。在游乐园中玩, 请幼儿充分感受具有圆的特征的物品的异同点, 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 区分不同的概念, 进行分类并寻找其他与之同类的物品。这样的教学情境可以启发幼儿敏锐感知到不同图形、不同形体之间的差异, 能够帮助他们打开思路, 进行思考和判断。

五、精心设计教师提问, 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已有知识经验, 精心设计并恰当地搭配、使用不同类型的问题, 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 多角度地回答问题,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1、围绕目标, 紧扣主题

师要善于抓住每个活动的目标, 清晰有序地设计提问。比如:中班活动《学习10以内环形计数》, 老师先出示一串花, 引导幼儿从左到右点数, 一共有10朵, 然后把一串花围成圈变成了花环。这时的提问应该直接指向数数的方法——现在怎样数才能数正确?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 贴近幼儿的生活, 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做到的。小班、中班的幼儿直观形象性思维较强, 他们只能根据事物的表象进行思考, 因此, 设计的问题宜简单具体。如, 三角形有几个角?到了大班, 幼儿有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难度适中、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3、抓住重点, 分清主次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 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构建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 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架, 帮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认知结构。如, 在“用一个数字表示相等量”的活动中, 我们提供4张动物卡片, 其中3张卡片上的动物数量相等。教师先后设计了以下问题:卡片上有什么?它们每样各有多少?哪些动物一样多?它们各是多少只?用哪个数字来表示一样多的动物?哪种动物同这几种动物的数量不一样?它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这样的提问就会大大降低问题的难度, 使幼儿进入顺畅的思维轨道。

4、多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把情感态度的目标放在了首要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观察幼儿的情绪反应、情感、态度、兴趣与需要, 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 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如, 小班活动《生日舞会》, 兔姐姐要过4岁生日, 请和数字4有关系的朋友参加舞会。请小朋友帮助小鸭满足舞会条件时, 教师采用的是开放性提问:“只剩下一只小鸭了, 但他也很想参加舞会, 你有什么好办法?”

好问题应该是有启发性的, 教师要多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证明, 幼儿期是思维活跃、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 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幼儿勤思考, 从而获得经验和知识。因此, 设计问题时要注重启发性, 帮助幼儿联想, 引起幼儿想象, 让幼儿有选择地运用现有知识对新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重组。

六、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在数学活动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事先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不能临阵磨枪, 更不能凭感觉临时发挥。总之, 为了上好一堂课, 我们应当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的教学语言, 力求使我们的导入语言生动有新奇性、衔接语言科学有启发性、教学过程性语言严谨有逻辑性、结束语言简洁有激励性、评价语言自然有亲和力;肢体语言适度有亲切感。

综上所述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关于优化教案设计、提高教学效果的看法, 但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希望在今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 让我们共同努力, 为幼儿组织和创设一个能让他们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的环境;让我们用积极饱满的热情, 引领孩子主动去探索、去操作, 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 数学是有用的!

参考文献

[1]袁月娥, 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与策略[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人力综合部个人工作总结模板5则范文下一篇:互联网学习的初中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