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地方人大制度中的基层民主的研究(共7篇)
1.推进我国地方人大制度中的基层民主的研究 篇一
发挥乡镇人大作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基层的权力机关,是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镇人大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乡镇人大设立以来,地位不断提升,职能不断强化,作用不断发挥,在确保人民群众的参与权,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同时,乡镇人大在发挥职能作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介绍乡镇人大工作的基础上,对如何发挥乡镇人大职能作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进行思考。
一、乡镇人大设立主要概况
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30年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加强和完善,尤其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基层政权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了加强。1986年12月2日通过了第二次修改的《地方组织法》,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由乡镇人民政府召集改由乡镇人大主席团召集。1995年2月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使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成为乡级人大的常设工作机构,并开展经常性的工作,为乡镇人大权力在会后的延伸提供了法律支持和制度保证。现行《地方组织法》赋予了乡镇人大包括保证权、决定权、选举权、监督权在内的13项职权。乡镇人大工作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在同级政权中有了一定的实际权力和地位。
乡镇人大的设立,使代表们在人代会闭会期间有了一个自己的家,有了一条畅通的反映心声的渠道。乡镇人大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支持村民参与管理,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基层政权组织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理顺,改变了原先由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来主持权力机关会议的做法,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进程。
二、乡镇人大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由于长期在社会上流传的“年纪大、上人大”的偏见,使为数不少的年长的乡镇人大主席存在“二线”思想,把乡镇人大作为退休前的“中转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少数年轻的乡镇人大主席也认为乡镇人大工作既没有硬指标,又没有硬任务,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缺乏对人大业务知识的学习钻研。此外,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乡镇人大工作者很少有机会接受指导和培训,一些乡镇由于财政紧张,代表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导致了乡镇人大工作实践与理论上的脱节。
二是代表活动开展不多。乡镇人大代表以农民居多,人代会后,代表中外出打工、进厂务工、经商办企业的为数不少,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参加活动;留在家中的代表,大部分是乡村干部,分布在不同岗位,从事不同的职业,平日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参与代表活动。人大代表开展的视察、调研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够,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的调研成果深度不够。监督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监督不全面、不到位现象,或者在进行监督时有顾虑,不敢叫真碰 硬,害怕得罪人。另外,人大代表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法规知识有限,在视察、调研活动中不能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不能完全反映和代表群众的民主意志,民主“代言人”作用发挥不够。
三是群众民主意识不高。一方面是民主意识宣传不够重视。民主建设的宣传贯彻落实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民主意识宣传形式不够灵活,针对性不强,人民群众的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透,普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法制宣传教育不够深入。民主建设与法制宣传教育是有机结合的,从“一.五”普法到“五.五”普法开展了20多年,但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还跟不上现实要求,部分群众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基层自治组织中存在的问题看不惯、有意见,但不知道怎样通过民主和法律的渠道来维权,争取自己的民主权利。
四是群众参与渠道不畅。农村广大群众除了行使民主选举的权利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三项民主权利的行使不够充分。目前开展的村民代表大会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由于受村民代表数量和推选方法及村务、财务公开内容的局限,大多数村民还是不能直接地参与到重大村务的决策和管理工作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民的知情权和决策权,制约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进一步开展。
三、乡镇人大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思考
乡镇人大在基层民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切实改进乡镇人大的工作,充分发挥乡镇人大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作用,是一项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并着力抓好的重要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乡镇人大的主导作用。乡镇人大作为建设基层民主的重要力量,理应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善其能、尽其责,乡镇党委、政府要为乡镇人大主席营造宽松的环境,兼职的主席、副主席要做到党政工作和人大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专职主席、副主席要把主要精力用在人大工作上。强化队伍建设。要加强人大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人大专职副主席和专职干部,从组织上保证乡镇人大工作的正常开展,并把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作为人大主席团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落实、抓出成效。强化业务学习。乡镇人大主席是一个业务性强、综合素质要求高的职务,一些新任人大主席对人大工作了解不够、业务不熟悉,应当加强培训学习,使其顺应形势,转变自身定位,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大局观念、政治观念和群众观念,发挥好乡镇人大的重要作用。
二是努力发挥人大代表的主力作用。人大是通过代表发挥作用的,代表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当家作主能否实现。把好代表选举关。着力把那些肯为民办事、能为民办事,人民群众信赖的人通过选举选为人大代表,真正做到“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切实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完善代表培训机制。认真开展代表的法律和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履职能力,使代表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行使职权的方法、程序。抓 好代表建议和意见的督办。代表提建议和意见本身就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形式,搞好代表建议、意见的办理和督办也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种实现形式。完善对代表的监督机制。积极推行代表述职制度,乡镇每年应确定几名代表向选民述职,让代表接受群众的评议,促进代表更好地深入基层、了解民意、反映民情,履职为民。
三是广泛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民主建设的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提高民主法制素质,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民主权利。鼓励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对政府工作和村务工作的监督中去,促进乡镇和村干部工作的改进、完善,“群众的事交给群众办”,通过人民群众对基层民主建设的广泛参与,使他们切身感到民主建设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民主建设的热情。我乡作为宁波市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乡,此项工作涉及18个行政村10.5万亩山林近2.2万村民,工作量大又比较复杂,我乡把林权制度改革中容易出现纠纷问题的林地勘界交给个行政村自行解决,由村民代表小组进行实地踏勘,大大减少了矛盾和纠纷,有力地促进了林权制度的改革。
四是切实发挥监督机制的主旨作用。乡镇人大主席团要以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为己任,将民主建设的重点放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上,重点搞好镇村干部公推直选、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荐事”等监督工作,健全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督促把村里的重要事项摆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上讨论决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在“三务公开”工作,积极 发挥监督作用,扩大公开的范围、加大公开的透明度,凡是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和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诸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粮食直补、计划生育指标、低保户的确定等都公开,而且公开的内容注重客观真实,力求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林明荣 6
2.推进我国地方人大制度中的基层民主的研究 篇二
为了响应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号召,配合上海建工集团的国资改革,探索一条国企改革中共青团组织发展的新路,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团委要求凡是年内召开团代会、团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或者有需要调整团委委员的基层团组织,都要在推荐或选举过程中增加直选或其它能扩大团内民主氛围的形式。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下,公司团委鼓励不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尝试,通过试点先行、成熟先行、实践推广、全面实行的步骤,打开了工作局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并要求把这种做法用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向全集团推广。从已执行的7家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这项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关键词
团建 基层民主 自转能力 直选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上海建工集团是中国第二大建筑施工企业,有着5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2004年enr全球承包商225强排名中,上海建工集团以总营业额33.19亿美元位居第41位、国际营业额5.18亿美元位居第50位;国内上榜公司共47家,上海建工集团按国际营业额居第5位。在“和谐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理念支撑下,从流光溢彩的东方明珠,到气势磅礴的浦江四桥;从高耸入云的金茂大厦,到贯通东西南北的地铁隧道;从蜿蜒回转的城市高架,到博物馆、大剧院、体育场等一系列超凡脱俗的历史文化殿堂,上海建工人在80%的上海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建筑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以超人的智慧和惊人的速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拓展时空的经典之作和城市建筑发展史上的神话。
上海建工集团前身为上海市建筑工程管理局,1994年1月经市政府批准改制设立,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 120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和建设部、上海市重点扶持的企业集团。集团的经营范围主要涉及工程总承包、房地产开发、土木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建筑装饰、加工制作、物资经销、商贸服务等。集团具有建设部、交通部核发的国内各类最高等级的建筑企业资质。集团的核心企业是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11家,医院、学校、设计院等事业单位4家,另有控股、参股的投资企业270多家和国内、境外上市公司各 1家,在职职工37000多人。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作为一家国有大型集团,在抓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更应该建设好政治文明,而企业的民主管理是衡量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市场化转变的必备条件,企业团组织的民主建设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上海建工集团的国资改革,探索一条国企改革中共青团组织发展的新路,我们认为推进团内民主建设势在必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提到的自转是相对于公转而言,我们把企业团组织围绕企业党政中心工作开展各项工作称为公转;把团组织结合自身特点、依照自己的章程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做好自身工作称为自转。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团组织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团组织基本情况
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有35周岁以下的青年职工7613名,学生6409名,共有团员7430名,团青比例为68%。下设16家基层团委,4家基层团总支,有团支部324个,青年“学理论、学党章”小组296个;专职团干部24名,兼职团干部883人。上海建工集团的共青团工作获得过全国及上海市的多项荣誉,总公司团委自1999年起连续5年被共青团上海市委授予“青工系统先进团组织标兵”称号。集团下属多家单位还获得过上海团市委的“五四红旗团组织标兵”、“五四特色团组织”、“上海市标杆青年突击队”、“上海市优秀青年工程”,今年集团团委还获得了十年全国青年文明号活动优秀组织奖。
2、团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有的青年有志做团工作却进入不了专职团干部队伍,而不想做的人却会被推上团工作岗位。
第二,有些单位和领导不愿意把最优秀的青年放到团工作岗位上去锻炼,有时即使团组织考察挑中了合适人选,有些部门也不一定肯放人通行。
第三,通过选举产生的团干部大都十分热爱和珍惜团工作岗位,而一些直接任命的团干部对团工作岗位却不是很重视和投入。
第四,一些团干部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上岗第一年里还能尽心尽责地为团员青年做些实事,到了第二年、第三年就急着要转岗,心思和精力都达不到最佳状态。
(二)推进团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作为党的后备军,共青团组织在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推进团建民主上理应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1、总体目标
2、指导思想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不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尝试,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和方法,都要在过程中体现民主和创新的探索。
(三)推进团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做法和进展
1、试点先行
2000年12月和2003年1月,集团团委在团建基础较好的上海四建试点进行了两次团干部三级直选,即:公司团委、基层团总支(支部)、项目团支部三级直选。在这一过程中,公司级团委委员包括团委书记的产生完全由团员代表直接投票选举,候选人自由报名、现场演讲、当场投票(计票),各级团的委员、书记完全以得票数决定。选举过程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团员行使民主权力提供了保障。同时,每个团员青年都能够根据新当选的团干部的竞选承诺对他们进行监督。通过两届的试行,应该说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上海四建的“三级”直选制也获得了2003上海市共青团工作“首创奖”。
2、成熟先行
2002年,集团团委借上海七建召开团代会之机,再次尝试了团干部直选。这一次的直选是一级直选,即:只在公司团委层面上进行直选。通过事先征求各团总支意见,最终确定了9名委员候选人,会议当天,通过现场演讲和当场投票,由团代表直接选举产生了最终的7名团委委员及书记、副书记。
3、实践推广
在两家单位成功直选的基础上,集团团委适时提出了推进团内民主建设,增强基层团组织自转能力的要求,并作为2004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列入了的工作安排中。目前凡是涉及到团委委员有增补情况的集团二层次单位,100%地的都达到了集团团委的要求,具体单位是上海二建、上海七建、安装公司、构件公司、装饰公司、建工房产,他们在换届选举或增补委员时在不同的阶段都增加了直选或其它更多体现民主的环节。下面介绍其中几家单位的做法流程。
七建的做法流程如图1所示。从七建各基层的团员大会对提名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表决的情况来看,只有一家基层团组织推荐的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由于在选正式代表时落选未能进入表决阶段,后来在当选的代表中另推荐他人作为初步人选进行表决,其他基层团组织被提名的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都顺利通过了团员们的表决。我们认为,落选的情况也充分体现了民意,对今后的团的组织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构件公司团委“二级直选”的做法流程如图2所示。二建召开团代表会议,增补委员的做法流程如图3所示。图1:七建公司团委的做法流程
十一家基层团组织共推选了15名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 各基层团组织召开团员大会,选举参加团代会的正式代表
各基层在团员大会上对本单位被提名为委员候选人的初步人选进行表决(y/n)公司团委根据各基层团组织人选分布情况,从15人中斟选出13人作为预备人选
召开团代会,从9名正式候选人中选举产生7名委员,直接等额选举产生正、副书记 请示总公司团委和公司党委,对委员候选人建议人选进行考察和公示,确认正式候选人 根据预选从高到低的票数结果,前9人作为委员候选人建议人选
召开团代会预备会议,13名委员候选人作竞选表态性发言,68名正式代表对其进行预选 图2:构件公司团委的做法流程
各基层团组织召开团员大会,差额选举参加团代会的正式代表41名 基层团组织广泛听取意见,向公司团委推荐16名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所有团代会代表无记名投票,并经公司党委和团委考察后,形成9人的委员候选人建议人选和书记候选人建议人选
召开团代会,从9名正式候选人中选举产生7名委员,团代表直接等额选举产生书记 请示总公司团委和公司党委,对委员候选人建议人选进行考察和公示,确认正式候选人 图3:二建公司团委增补委员的做法流程 在团代表范围内先推荐委员候选人 产生候选人预备人选
对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请示和公示,确认正式候选人 召开团代表会议,差额选举增补为委员 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指导思想,我们鼓励每个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方法,但强调在过程中一定要有直选或其它能扩大民主的方式,至于究竟采用何种方式,是由总公司团委和各个单位协商而定的。有些单位团员比较少,团总支书记就一对一地谈话听取意见,确定候选人,再召开团员大会进行选举,如建工房产;装饰公司是采取青年自由自愿报名,党团共同研究确定候选人,再召开团员大会差额选举的方式;安装公司的做法和七建的基本一样。可以说没有一家基层不符合集团团委的要求,都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4、全面实行
在经过上述试点先行、成熟先行、实践推广三步后,团干部直选制的做法已经得到了基层团员青年和各级领导的认可,总公司团委决定坚持做下去,并把这种团干部直选或其它类似直选这种能扩大团内民主氛围的形式制度化,将来凡是涉及到委员变动的,都必须严格按照该制度执行。最近,又恰逢集团下属机施公司团委要召开团代会,为此,总公司团委已经从机施公司的实际状况出发,与机施团委共同拟定了选举方案,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图4:机施公司的做法流程
由基层团组织、党组织分别推荐,加上自愿报名的形式,产生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 各基层团组织召开团员大会,选举参加团代会的正式代表
各基层在团员大会上对本单位被提名为委员候选人的初步人选进行表决 公司团委根据各基层团组织人选分布情况,从初步人选中斟选出预备人选
召开团代会,选举产生团委委员和候补委员,直接等额选举产生正、副书记 请示总公司团委和公司党委,对委员候选人建议人选进行考察和公示,确认正式候选人 根据预选结果,团委推荐委员候选人建议人选
召开团代会预备会议,预备人选作竞选表态性发言,然后分组进行辩论,团代会代表对其进行预选
(四)推进团内基层民主建设取得的实效
一是扩大了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直选,团员青年对共青团组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团内事务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有了显著提高。这在无形中扩大了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今后各项团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便利。
二是向广大青年传递了公司党政大力培养青年人才的决心,使广大青年增强了对企业前景、自身前途的信心。通过直选,使广大青年尤其是一线基层青年获得了宝贵的机遇,使年轻人对企业的人才培养,尤其是青年人才的提拔任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使他们看到了个人职业发展的空间,提高了对企业的忠诚度。
三是加强了领导对青年的了解。通过直选,各级领导在对优秀青年的考察过程中,对于本单位青年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优秀青年也有了一次和领导“零距离”接触的机会,通过这种互动和相互了解,增强了团组织的活力,加快了团干部的成长。
四是发现、选拔了优秀人才。通过直选,挑选出了一批真正热爱共青团工作,珍惜共青团工作岗位,能尽心尽责地为团员青年做些实事的团干部。同时,通过直选,我们还发现了一批适合做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工作的青年人才。
五是为公司行政岗位竞聘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式。团组织的直选对于企业其他条线部门扩大民主、实践政治文明是一种触动,过程中的许多具体做法及积累的经验都为企业部门竞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些好的做法甚至可以直接运用。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推进团内基层民主建设这项工作是要一家家去了解情况、一对一地讨论方案、一个一个地取得各家单位党政领导支持的很细致的工作,牵涉的工作量非常大,有时协商一次还不能解决问题,要多次沟通才行,有时因为观念和理念的不同需要做许多说服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多做准备。此外,因为要求和目标是总公司团委作为上级团组织提出的,那么在过程中就要多加关注和指导,帮助基层一起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一,要坚定信念,坚持不懈。认为正确的就要毫不犹豫地推广下去,最终的结果证明,推进团内民主的做法是获得了上上下下各方面的肯定和好评的。
3.推进我国地方人大制度中的基层民主的研究 篇三
推进党内民主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是因为党内民主从本质上讲,就是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制度,离开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和切实保障,党内民主就无从谈起;推进党内民主要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是因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只有通过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使“基础”和“主体”活跃起来,我们的党才能充满生机活力。
一、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来,当代中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我们党在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取得重大进展。
文革后,鉴于“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我们党早在《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就明确提出“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并在十二大《党章》中恢复了对党员的义务与权利的规定。党的十三大和十四大报告,分别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提出,要“制定保障党员权利的具体条例”,“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支持和保护党员依据党章规定的权利发表意见”。党的十六大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上升到体制机制层面,提出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党的十七大为“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这些不断升华的明确要求与制度法规,为保障和实现党员民主权利,进一步明确了抓手,拓宽了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6月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1994年1月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使基层党内选举工作逐步向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主要做法包括:一是在候选人的推荐、提名、酝酿上,坚持走群众路线,民主推荐、民主协商,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二是候选人考察过程公开。三是在充分竞争基础上,实行差额选举。从具体情况看,农村实行“两票制”、“两推一选”、“三推两考一选”等方式,确保党的书记既得到党员的支持,也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民意基础。此外,部分省市进行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由乡镇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乡镇党委书记)的试点,也受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欢迎。
2003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制定与实施,既是党内监督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保证广大党员参与基层党内民主监督的重大举措。在近年来的实践中,许多地方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党内情况反映制度和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重大决策公开和多层次咨询论证制度等。此外,党组织注重发挥党代表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党代表评议党委政府工作,列席党委会、列席民主生活会,参与当地重大事项决策等方式与途径;推行以“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三联”制度。在基层组织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监督渠道,使党内民主监督得到较好的落实。
二、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规律的高度,总结30年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做法与经验,对于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第一,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须坚持分层次、稳妥有序地推进。民主本身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下,基层党员和群众对党内民主的认识不同,对民主的诉求也不尽相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要注意因经
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所导致的民主诉求的差异,也要注意不同基层党员群体、基层干部群体对民主内容要求方面的差异。要从试点开始渐进式推开,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总结边推进,避免片面追求民主的“轰动效应”和“一刀切”。
第二,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须坚持协调共进方针。一是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党内外群众对党内基层民主的要求相适应。任何超前或滞后,都是与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要求相违背的。二是要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总要求相协调。不能借口实现党的领导而否定民主的作用,也不能以人民民主取代党内民主,党内基层民主必须在党内法规制度的框架内推进。三是要注意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与基层党建各项任务的总体筹划,整体推进,避免纯粹完成任务的“单打一”。
第三,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须坚持重点突破原则。选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突破重点,可以达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效果。“从近几年的实践和效果看,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必须首先从改革和完善基层党内选举入手,真正让党员群众选择自己信得过的‘当家人’。”“落实党员对党的组织负责人的选举权,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选举权是一个综合的民主权利,既体现对重要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又体现了充分参与决策的权利,同时还体现了有效监督和制约党的领导干部的权利。”
第四,党内基层民主必须与基层人民民主互动发展,带动和促进基层人民民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既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经验,也是今后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方向。因此,党内基层民主要健康发展,必须实现与基层人民民主的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防止党内基层民主滞后于社会基层民主和类似“全体村民选村委会主任,少数党员选党支部书记”的现象。同时还要注意基层党组织主导民主进程与党员群体参与度不够的问题,防止单纯由党组织甚至党组织领导人个人主导基层民主,党员群体被动参与。
三、如何进一步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实现党内基层民主,是一个长期目标,在推进中总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如理论支撑不足;部分党员主体意识不强,民主的动力来源不足;一些制度法规滞后需适时调整;如何控制和降低基层民主成本等。我们不能苛求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做法与经验,给我们提供破解这些问题的所有答案。但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分析,正是这些做法与经验,奠定了当前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它提供给我们的思考,主要有:
第一,坚持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同步,注意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从全党的角度分析,这是防止由于理论准备不足而导致党内基层民主步入误区风险的重要条件。从基层党建分析,这是统一党员干部思想、形成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强大动力的必要准备,也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思考如何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解决在实际运作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的必要前提。因此,必须立足于当前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生动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研究党内基层民主理论问题。一是对党内基层民主的内涵作出较为系统明确的界定,解决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什么”,以及目标、任务、原则、路径等基础性理论问题。二是科学设计党内基层民主的运行程序,即解决好贯彻执行党内基层民主的具体规则、重要环节和基本程序。三是深化对几个关系的理论研究。从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深化对党内民主与一般民主的关系、党内基层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党内基层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党内基层民主与服务党员以至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关系,党内基层民主与党内和谐的关系等问题的理论研究,澄清思想理论上的模糊认识。
第二,创新党内基层协商民主形式,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直接选举。一方面,推进党内基层民主,要不断创新党内基层协商民主形式,通过各种形式使党员参与民主管理,使决策过程成为党员共同参与、民主协商的过程,从而激发和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如果说协商民主是一种过渡,那么直接选举则是一种更能体现民主本质与目标的、更为公开更为彻底的民主。在实践中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直选试点就取
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党内基层民主将随着“公推直选”试点范围的扩大,最终的轨迹必然通向直接选举。
第三,在注重原则性规定的同时,更加重视规范程序和控制成本。在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中,做出一些原则性、制度性规定是十分必要的。但从党内基层民主实践暴露出的问题分析,目前党内基层民主并不是没有原则性、制度性的规定,而是在运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民主形式掩盖下的个人专断”,一些素质不高的人总能通过各种变通来应付过于笼统的制度规定。因此,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须从程序的角度去规范,要通过具体的、刚性的制度和程序,使党内基层民主得到真正落实。具体说,一是要确立程序民主的科学理念和原则。二是要着手建立党内基层民主的程序规范。既要注意程序的科学性,又要防止其过于繁琐不适宜操作以及随意性操作所带来成本过高等问题。三是严格按程序办事,凡违反程序的任何做法,都应予以纠正。
4.推进我国地方人大制度中的基层民主的研究 篇四
近年来,xx市从创新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入手,积极采取推进党务公开、开展党内关爱、实施党群鱼水三项措施,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活力。
推进“党务公开”,打造基层党内民主阳光工程。一是公开内容求广。xx市把发展党
员计划、入党条件、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情况、收缴党费情况、党员民主评议情况、党员设岗定责和承诺情况、党员评先选优情况、党员致富和扶贫帮困等情况,只要不涉及秘密的,都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监督,全面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公开形式求活。做到公开栏定期公开与会议公开相结合,在公开栏内公开的重要事项,均先在党员大会上进行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后再进行公开;党内会议公开,把应属于党员知道的内容,通过党员会议形式,在党内范围进行公开,对于应该保密的事项按要求保密。三是公开效果求实。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党务公开、民主议事、党委定期检查和市委不定期督察巡查等制度;组织党员群众对支部重大事项决策、执行上级会议文件精神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指导各村(社区)党组织建立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成立了民主监督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全村党员、村民代表、民主议事会、理财小组成员和“两委”干部参加的廉政听证会,对村“两委”班子廉洁自律、民主决策、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议监督。
开展“党内关爱”,构建关心爱护基层党员的温暖工程。xx市坚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积极探索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构建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温暖工程。xxx市各级党政领导对基层贫困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及时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近三年来,市委累计从留用党费中拿出20多万元,用于贫困党员的慰问。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访谈”活动,党组织不定期对所属支部的党员进行约谈、家访,随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和工作情况,并及时协调解决。目前,xx市各级党组织共约谈贫困党员23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3件,体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交流、真诚帮扶,激发他们对党员身份的强烈荣誉感,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增强工作的责任心。
5.推进我国地方人大制度中的基层民主的研究 篇五
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载体 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5月区县合并后,新的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加快发展,富民强区,打造江北新市区”的宏伟目标。依法治区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更好地为“富民强区、加快发展”创造优越法治环境,我们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寻找工作突破口,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在全区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深化依法治村,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现将我区的创建工作作一汇报: 一、创建的基本情况 我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自去年5月开展以来,坚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出发,经过试点、推广,目前在全区118个村民委员会全面展开,其中区、镇街两级试点单位25个,占21%。全区11个镇街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办法,坚持党委统一领导,依法治镇(街)办公室负责牵头指导、检查、落实。 二、创建的具体做法 回顾近一年来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实践,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稳步推进 一是统一认识,大力宣传,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创建前,我们通过座谈会了解到,有的干部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搞民主法治创建活动,会给村里的工作带来麻烦,会给自己套上“紧箍咒”,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有的人认为是搞形式主义,积极性不高。针对镇、村干部群众的种种想法,我们从不同角度向干部群众宣传分析创建的必要性,把提高镇(街)村干部的民主法治观念,统一对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必要的认识,作为创建工作的首要环节来抓。通过召开镇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举办法律讲座,开展送法下乡等形式,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维护村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把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具体做法向干部群众宣传;并利用各种机会,大造舆论,提高基层干部和村民的创建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 二是调查研究,联系实际,制定创建标准。创建前,我们先后向宁波、盐城等市了解他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并结合村民自治模范村标准和农村支部升级达标(五好支部)标准及文明村的标准,与区组织、民政、宣传(文明办)、综治等部门协调,一道下基层调研。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拟订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的实施意见》及标准和示范内容讨论稿,发各镇(街)、部分村和区机关有关部门征求修改意见,共收到各类意见和建议三十多条。后又召开座谈会,再次征求意见,使创建的内容和标准既符合法律规定,又紧密结合实际,涵盖内容广,便于操作和考核。定稿后报区委、区政府批准通过,最后以区委办、政府办文件的形式转发(讨论修改的时间近四个月:8月-12月)。 三是开展试点,培植典型,争取区委重视。我们选择了沿江镇冯墙村和珠江镇七里桥村作为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试点单位,先后在试点村召开座谈会和工作会议进行宣传动员,围绕“四民主”、“两公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组织建设和综合治理等工作。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后,我们先后邀请区委分管领导和组织、宣传、民政等部门领导到试点单位听取汇报,进行考察指导,争取区委和有关部门对创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四是适时推广,加强指导,全面推进。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月12日,区委在沿江镇冯墙村召开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现场会”,推广冯墙村、七里桥村的经验。区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各镇(街)分管书记、司法所长、部分村书记或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确定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由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指导、协调、督促、检查、考核;组织、宣传、纪检、民政、综治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镇(街)党委、政府负责本地区创建工作;要求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区绝大多数村达到示范村标准。 (二)明确目标,抓住重点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为创建活动夯实基础。在创建工作中,我们把法制宣传教育贯彻创建始终,重点抓住村组干部和广大村民两种对象,广泛开展以基本国策、农村基层民主、农业生产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明确要求每个村应建一个法制宣传栏、成立一个法制学校、配备一套法律书籍,构建法制教育物质载体。法制教育坚持三抓:一抓村组干部、党员法律素质的提高。抓住冬训、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等契机,利用村法制学校,对村组干部和党员进行法律培训40余场次,参加人员近3000人次。二抓教育形式多样化。坚持“送”法进农户,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教堂等活动。星甸镇去年实施的农民教育工程,把法制教育列入其中,规定镇干部每人包10户,教师包5户,村组干部包3户,党员包1户,带领群众学法,年终检查考核,此举有力地促进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开展。三抓多管齐下,营造全民学法氛围。通过举办法制宣传月、法制文艺演出、文明守法户评比、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利用村民法制学校、有线广播、宣传栏(板报)等阵地开展经常性、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把普法工作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 二是依法建章立制,提高创建水平。依法建章立制是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中心环节。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必须制定一套上符法律法规和政策、下合民情民意的村规民约或自治章程,作为村干部依法管理的依据和规范村干部、村民行为的准则。因此,我们在创建活动中,狠抓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完善,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对村规民约或自治章程依法进行制定或修改,真正体现合法性、民主性、平等性的原则。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的内容涉及到村支部和村委会及下属委员会职责、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土地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村干部的行为规范、村民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力求把村级各项事务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同时,围绕“四个民主”,加强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建设。 三是以村务公开为抓手,实行民主监督。村务公开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改善干群关系、促进创建活动的重要工作。创建中,试点村都对村务公开栏进行出新,严格按要求进行定期定时公开。凡涉及村民利益的,如土地承包、宅基地划拨、财务收支、征地(带劳)补偿等内容必须及时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在此基础上,村里建立了党支部、村委会工作报告制度,成立了财务管理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实行了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等一系列民主监督制度,对村干部和村务、财务进行监督,有效地保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维护社会稳定。创建过程中,针对农村存在的一些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各村都加大了综合治理力度,加强治调组织建设,建立了警务室、检察室和纠纷调解室;成立了安置帮教、护村队等组织,配合政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妥善调处人民内部矛盾。坚持纠纷排查与专项治理相结合,化量矛盾纠纷。有些村聘请法律顾问,让律师提供法律服务,有效地增强了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维护了农村正常的经济秩序和村民生产、生活的安全。 (三)注重结合,增强活力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注重把创建工作与其他工作相结合,力求使创建工作增强活力,使创建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一是把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与促进村级经济发展相结合。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是保障和促进村级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服务性工作。在创建中坚持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出发点,紧紧围绕村级经济发展抓创建,以创建促经济发展,以发展巩固创建,较好地发挥了创建活动应有的作用,使创建活动具有了强大的动力。 二是把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创建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又能为创建活动提供广泛的支撑和依托。在创建中坚持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以创建促进民俗、民风的好转;同时,充分利用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推进创建工作。如顶山镇大新村在评选星级文明户活动中,把创建内容贯穿始终,实现了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 三是把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与党组织的建设有机结合。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涉及到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一项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才有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同时,创建过程也是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过程。创建工作能否真正落实到实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因此,我们在创建中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坚持把创建工作与加强党组织的建设紧密结合。 三、下步创建工作的打算 通过近一年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提高认识、形成创建良好氛围是关键;齐创共建、形成合力是前提;建章立制、依法办事是核心;组织建设、党的领导是保证;普法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是基础。我区的创建工作还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完善。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提高,把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1、进行再动员,大造创建声势。举办镇村有关人员参加的创建工作培训班,举办创建工作宣传周,重点对创建的意义、内容、目标、标准以及与创建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学习,召开阶段性创造工作座谈会和现场会,进行再宣传、再动员。 2、汇编制度,进行推广交流。选择1-2个制度建设比较好的村,对其制度归纳汇编,供其他村参考。区依治办将总结创建中带规律性的东西,编印创建工作手册,发给各村,便于指导创建工作。 3、成立指导小组,加强指导监督。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指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镇(街)村,指导、督促创建工作。 4、组织检查考核,及时总结创建成果。按照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实施意见的要求,今年底将成立考核小组,按照标准,对各镇(街)创建工作进行抽查考核,将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对达标村进行授牌。 5、加大法制宣传力度。结合“四五”普法工作,运用多种形式,对村组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促进“两个转变”。 6、按照市里的部署和要求,不断完善创建活动的形式方法,力求取得最佳效果。 四、目前创建工作存在问题 1、少数单位领导思想认识不列位,工作缺乏力度,工作不能按要求完成。 2、整体推进难度较大。由于村与村之间所处的区域位置不同。经济实力悬殊较大,再加上村两委班子的情况不同,创建工作整体推进较难。 3、镇(街)村创建经费缺乏,束缚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6.推进我国地方人大制度中的基层民主的研究 篇六
xx区xx路社区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xx路社区位于南京市中心地区,东起太平南路,西止洪武路,南接户部街,北抵游府西街,占地面积0.193平方公里,总户数3744户,总人口10799人。xx路社区是2002年12月26日由社区居民户代表实行民主差额选举产生的,同时成立了社区党总支部。近年来,通过加强社区民主自治,成立了社工站。建立了中介组织和社区服务网络,军人家庭服务网络及两支900多人组成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民58项以上的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并从社区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服务群众,稳定社会,组织下岗职工自办社区小饭桌,老少特色娱乐服务等,努力为居民群众提供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综合服务,创建生活便利、环境优美、安全文明的社区生活。多次接受省、市领导的检查,连续多年被评为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先后被评为全国交通示范社区、省文明社区、省级禁毒先进集体、市文明示范社区、市信访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社区成立后,始终把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作为主要奋斗目标之一,详细制定了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成立了由社委会、社区警务人员、驻区单位、群众等组成的社区管理委员会,下设各专业小组,围绕社区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效的工作,把为社区居民做实事、做好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使社区建设工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社区党建工作是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社区基层的任务,所以我们党总支在原有“金点子”信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居民接待日活动,直接将信访工作做到居民的家门口,定时、定点、定人,将原有被动式的信箱,转为直接面向群众征集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并将有关重点、难点问题转交相关部门。为了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给全体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发了一封征求意见书、建议书,召开了党风监督员、社区党建联络员联席会议,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组织了由117名社区党员,158名到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社区做贡献的活动,通过以上的工作,加强了社区党组织与广大居民群众的联系,知道了群众的需求,了解了群众的疾苦,倾听了群众的呼声。社区党组织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做到“群众有困难我们帮”“群众有意见我们改”从而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亲合力,使党的工作贴近群众,融入到群众中去,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使社区群众真正感到“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把居民现实中的聚居区建设成为邻里大家庭的理念,通过社区党建给我们xx路社区居民营造一种舒适的生活环境。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工作,是确保新形势下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xx路社区共有刑释解教人员100余人,为此社区和他们签订了帮教协议书,并与社区管段民警,社区志愿者,被帮教人家属组成了三载一体帮教小组,在思想上教育疏导,生活上关心帮助,根据他们实际情况为其中15名生活困难的被帮教人办理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其他人员依据他们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例如,刑释解教人员姚公强2003年元月回归,社区及时与驻区单位联系,帮其找工作,经多方联系,使其很快就去金陵刻经处做了门卫,工作期间表现良好。今年上半年因家里有人生病,需要照顾,就辞去工作,现家里的病人已经康复,他又来到社区,望社区再帮他找工作,社区经多方努力,现已安置他上岗,本人非常感谢,并送社区一面“为民谋利、分忧解难”的锦旗。目前他们很多人生活安定,思想稳定。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市投资环境,加快城市发展,在协助政府整治“三小车”过程中社区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依靠广大积极分子、楼幢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xx路社区共有“三小车”48辆,其中不少车主人户分离,为了即时有效地把政府相关政策传达给他们,社区调动全体社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分昼夜随时听从街道领导指挥,在三小车取缔之后,对三小车车主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如:由于受极少数人的扇动,残疾车主顾××思想波动大,多次要上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社区工作者多次上门,耐心细致向他宣传整治“三小车”的重要性,为帮助解决其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向有关部门提议调整他低保金额,使其打消了上访的念头。社区还通过上门走访了解到三小车车主张川宝的女儿张燕在江苏干部管理学院毕业后,因支付不起7000元的学费,而拿不到文凭在发愁,社区了解情况后,找到院方领导如实向校领导反映她家情况,经共同协商,院方同意减免3000元学费,父女俩知道这一消息之后连声道谢,感谢党、感谢社区,张燕表示,走上社会后一定用实际行为回报社会。经过全体xx路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最终~地完成了三小车的整治任务。做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是树立文明向上的社会精神风貌的保证。去年xx路社区开展了20多次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其中与驻区单位洪武“麦当劳”餐厅联袂举办的“麦当劳”夏日纳凉晚会,以及配合第一个“全民读书日”开展的xx广场文艺演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同时社区还与区法院、检察院相配合,为社区居民举办了三次法制教育宣传课。抓好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工作,暑假期间组织中小学生参观航模展,举办我爱“国旗”征文活动,针对小学生特点,举办寓教于乐的“英语夏令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文体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还调动了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我们xx路社区在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对社区居委会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新构建,并依法开展了选举,借街道体制改革契机,组成了新一届社区居委会。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民,2003年初,xx路社区成立了社会工作站。社工站本着“服务、自助、参与、发展”的宗旨,在近一年的运作过程中,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架起了居民交往、学习、休闲、娱乐的桥梁,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社区建设的根基是服务居民。社区建设的生命力源于服务,服务的好坏、群众是否满意是衡量我们社区建设工作的标准之一,我们根据居民的服务需求,以项目为导向,制定服务计划、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发展中介组
织,走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社区服务之路。社工站为了营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氛围,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最近负责老人服务的社工对全社区18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知道现实际居住的60岁以上老人有1505人,社区根据调查后的情况,根据老人的需求建立了互助服务、重点服务、群体服务、“一助一”服务的多种形式,成立了以社区党员、大学生、居民积极分子组成的600多人的助老队,开展了帮困助老、精神助老、医疗助老、文化助老、法律助老、健身助老、心理助老等活动,为精神孤独的老人带去了欢乐,解除了寂寞,为困难老人送去了温暖,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老人送去了法律援助,使更多的老人走出家庭,融入社区,架起了社会与老人沟通、理解的桥梁。现我社区已有各类老人文体队8支,老人的参与率由过去的30%提高到50%,大大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情是居民和睦相处的纽带。作为社区工作者,应该是真情奉献的使者。我们社区有位孤寡老人吕秀华,去年2月突患重病,我们社区工作者主动帮她求医、购物,社区志愿者主动成立了互帮队,日夜护理,照顾的无微不至,在老人弥留之际,社工为老人洗澡、理发、换衣服,操办老人丧事。我们的行动不仅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也是我们社工在为民办实事上得到了一次服务意识的升华。通过社工站二年来的运作,我们深深体会到,社工站的成立增强了居民的互动机会,培养了参与意识,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服务技能,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宿感,使社区已逐步成为具有凝聚力的家园。去年的8月至9月是我市创建“全国卫生示范城”的关键时刻,xx路社区居民委员根据街道党工委的布置,发动广大社区居民对辖区进行大规模的卫生死角清理,参加清理工作的有志愿者服务队,低保服务队,部分刑释解教人员,共清理卫生死角20余处,垃圾40余车,在保证辖区卫生合格的同时社区委员会还配合驻区单位搞好卫生清理工作,如帮助金陵刻经处清倒建筑垃圾,协助洪武商场清理大院车棚杂物,同时利用暑期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来社区参加义务劳动,培养他们“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意识,提高广大社区中小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树立他们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创造好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社区居民法制观念和治安防范意识,才能有效地控制诱发犯罪和重新犯罪,协助政府做好弱势群体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是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的体现,去年来社区委员会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社区根据社区地域,实际情况,将社区分成8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由一名社区委员会委员分管,各分管责任区的社区委员按自然位置分成若干小区片,每个小区由社区委员或居民选举一些素质高,责任心强,愿意为居民服务的人担任信息员或楼幢长,每天坚持报突发事件和好人好事,这样层层下来,社区的管理就形成了一条脉络分明的网,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入户摸底,通过进百家门,听百家音,知百家情,办百家事,解百家难,温百家心等,系列活动,使我们与居民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如xx路138号李永伟,今年58岁,子女无工作,爱人植物人,去年去世,与亲友借了钱,无法还债,儿子已经长时间没吃到肉,家里特困无法生活,社区综治小组一是汇报,二是做好安抚工作,三是帮他家想办法,送去慰问金,及油、米、肉给他过年,同时帮他办理了就业帮扶证,让他自食其力,目前,小餐馆越办越红火。同时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去年共为126人次下岗失业人员介绍工作,今年上半年为57人实现了再就业,为2名刑释解教人员,办理了城市最低保障,既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又使他们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树立自强不息的意识,依法调解社区民事纠纷,做好教育疏导工作,阻止矛盾激化是社区委员会主要职责之一,去年社区调解委员会参与了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共10起,维护了社会治安,保持了社会稳定。我们xx路社区在原有的良好工作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xx区xx路社区居民委员会2004年6月18日
7.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建设交流 篇七
农村是社会的基石。农村民主法治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大局,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近些年来,北仑区注重将制度的体系化建设与基层的民主需求相结合,予制度设计于“四个民主”,贯法治理念
于“理事流程”,让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民,能够轻松实现对村级事务的管理,走出了一条加强基层民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一、实施动因
随着农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改革的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民主管理方面的问题凸显:
1.制度体系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不少的农村、农业问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整,如农民权利缺乏保护、法律难以得到普遍认同、法律法规呈现明显漏洞等,造成了法律进入农村的困难。现有的村民自治法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内容又主要针对村民自治组织的,而非村民自治本身。这就导致了村民权力、义务、地位和村民会议的权限、性质等关乎村民自治的规范难以涵盖。全面具体地规定村级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性法规至今仍是空白,对如何落实村民的自治权以及对于侵犯村民权利的行为该怎么惩戒,缺乏具体措施。尽管各级政府也纷纷制定出台了种类繁多的基层民主制度,但普遍存在内容笼统、空泛,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有的制度只提一些原则性口号,既无实际内容又无具体操作程序,无执行的必要;有的制度只提要求,缺乏配套的保障措施,难以真正得到落实;还有些制度要求由于基层条件尚不具备,导致无法执行;一些制度机制形式主义的要求过多,不利于基层简便快捷地工作。
2.基层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干部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王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但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主观的,客观的等多方面原因,基层干部群众的民主能力和法律素质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部分村干部用传统习惯方法解决问题的多,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少,甚至搞家长制或一言堂,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把村民自治变成村官自治;部分村民民王观念缺位,主人翁意识不强,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不够;部分村民依法办事能力弱化,不知道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权益受到损害时也无力维护,或是采用一些过激的语言和行为。
3.民主实现途径和载体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农村在“四个民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民缺乏积极性,民主选举不规范,贿选等非正当的竞争和参选形式多样、情况复杂,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选举的真实性产生一定影响;村务、党务、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公开的实质性内容少,程序不规范,形式比较单一,村民最关心最想了解的村务事项,公开的速度和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村民参与村务决策、村务管理的渠道不够畅通,村民对村级事务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得不到保障,造成农村干群关系紧张、信访件增多等。
为了改变上述状况,消除制约基层民主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切实维护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北仑区从政府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基层民主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按照点面结合试点先行的思路,围绕“四个民主”建立起配套衔接、环环相扣的民主制度链条,同时还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实务操作,简化处理程序,切实保障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并把它扩大为基本面的动力。
二、主要做法
1.三环节:直面法治
——民主选举,从“上级选人”到“群众公选”
民主选举是农民充分享有自己民主权力的最直接方式。针对“少数人选人、从少数人中选人”导致的选人不准、埋没人才以及“抢了位子不干事”、“占着位子不为民”等问题,北仑区从制度、程序、环境三要素入手,切实把村干部选用权交到农村群众手上,真正做到干部行不行群众评一评;干部用不用,群众公论。
一是建立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区委、区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坚持依法选举和完善选举程序上,出台关于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各街道制定了切合本地实际的选举实施方案和操作手册,编印统一规范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范本。在全区全面推行无候选人直选选举制度,村干部候选人由选民直接推选产生,上级部门不委派、不指定、不授意,确保把政治素质好、办事公道、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深受群众拥护的人选进村民委员会班子。积极稳妥地推进“自荐直选”制度,由自荐人向本村村民选举委员会自荐报名参选,并提交书面竞职承诺参选,选民以无记名秘密投票的方法,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通过“毛遂自荐”的报名方式,避免了“海选”无
目标、得票散的情况,也将原候选人的“无序”竞争变为现在“自荐”人的“有序”竞争,改“暗”争为“明”争,降低了贿选出现的概率。大力推行村干部履职承诺制度,完善创业承诺制度和辞职承诺制度,增强村干部的责任意识,也让村民比有标准评有依据。
二是规范民主选举工作程序。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做到规定环节不减少、法
定程序不变通、严格依法规范操作。认真把好村选举委员会推选关、选举办法确定关、选民登记关、委托投票关、候选人提名关和正式投票选举关等环节,努力做到选民登记不漏登、不重登、不错登。村选举委员会成员、选民、选举办法和选举日、自荐人、委托投票、投票时间和地点、选举结果等7项内容逐一进行公示。改变过去选举委员会包办选民登记的方式,尝试通过广播、公告、张贴标语等方式,引导村民在规定时间内到固定登记点进行选民登记,推动“登记选民”向“选民登记”转变。投票环节做到了选票当场领取、当场秘密划票、当场投票、集中唱票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对重点村、难点村、竞争激烈的村等,实行全程录像直播,确保换届选举全程置于“玻璃房”中进行。
三是营造民主选举法治环境。进一步培育选举文化,大力探索整合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以及宣传窗、黑板报、文艺演出等平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宣传。让《选举法》、《组织法》以及换届选举工作纪律要求等法律知识走进民心。利用宣传车到村集中宣传,尤其是“重点村”、“难点村”,走街串巷反复播放;利用村高音喇叭广播,通俗易懂地讲解换届程序、资格条件、选举纪律等内容。组织“村头宣讲团”、“老干部讲师团”、“蒲公英宣讲团”等20余支民间宣传力量深入村头田间,帮助村民消除家族、宗族、派别等陈旧观念,引导他们依法有序参与选举。加强对选举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区八家职能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严厉打击贿选、破坏选举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对选举中违法行为明确“六个严禁”,并首次细化贿选的“八大行为”。各街道(乡镇)也通过选情预警网络、手机短信群发、现场重点监控等途径对选举中出现的违法事件,及时介入,果断处理,确保换届选举依法公正进行。
2.“四个一”:体验法治——
民主决策,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
民主决策是规范农村权力运行,体现村民自治的关键举措。针对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村建投入大,村干部权力大,集体资产数量大,导致涉及村级管理信访举报超过全区信访总量60%以上的问题。该做法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
1.明确“一事”范畴,强化规范决策。“一事”是指村级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难点问题,包括经济发展类、工程建设类、财务收支类、人事管理类、民生项目类等五大类。除此以外,涉及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以及村党支部、村委会认为有必要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议的事项也纳入决策范围。
2.明确“一议”程序,强化科学决策。“一议”是指通过村民民主议事,进行充分酝酿讨论。包括三个步骤:一是提议。决策议题一般由村两委会提出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二是商议。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召开民主恳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村民代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拟定初步实施方案;三是审议。召开村两委会完善实施方案,提交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讨论,同时将方案上报街道、乡镇审核,经审核同意后确定方案。
3.明确“一签”责任,强化民主决策。“一签”是指召开村民代表对村两委会提交表决的方案进行讨论并实施表决,以在纸质表决书意见栏签名作为表决形式,并当场公布表决结果,以全体村民代表过半数“同意”为通过。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对会议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对最终表决结果真实性、有效性进行签字确认。
4.明确“一公开”步骤,强化透明决策。“一公开”是指村务决策全程公开,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事前公开。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三天前,将有关事项内容在公开栏中公布;二是事中公开。凡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的事项,必须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布;三是事后公开。决策事项完成后,将完成情况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及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布。
3.“1+4”:践行法治——
民主管理,从“制度管人”到“流程管事”
民主管理是发扬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针对村级制度重“实体”轻“程序”、制度重复、操作不强监督不便等问题,北仑区推出五项村级事务操作流程范本,配套建设十六项村务工作制度,构建村务工作规程体系,启动和实施村务工作流程化管理,切实提升村务“阳光管理”、“阳光服务”的水平。
村务工作流程化管理模式,由一项通用流程和四项专用流程组成,将村级主要工作事务按内容性质划分为五类,按照村务工作规律,分别通过流程图的形式,将工作程序予以明确固定,使村级事务的操作更加规范明了。具体由通用流程“村级事务工作流程”和村级建设工程实施流程、经济合同管理流程、财务支出审批流程以及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流程等四项专用流程组成。以此为核心,配套出台或完善了相关的另外16项制度,形成村务工作规程体系。
“1”即“村级事务工作流程”,属于通用流程,适用于村级一般事务的操作。包括四步工作环节操作,分别是:村事提议—>村事决策—>执行和监督—>资料归档。其中,村事提议环节具体包括三个操作步骤:民主提议、提议疏理和意见征求。村事决策环节包括两会决策和情况公告两个步骤。执行和监督环节包括事项实施、民主监督和结果公开三个操作步骤。资料归档环节具体要求将村事的相关提议、决议、执行监督涉及的资料进行归档。
“4”即四项专项流程,根据村务实际,对村级事务操作中相对专业性特殊性的工作,进行专门性程序规定,主要包括“财务支出审批流程”、“建设工程实施流程”、“经济合同管理流程”和“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流程”。
财务支出审批流程,适用于村级财务支出,包括四步操作环节。分别是财务审批—>财务审核—>上报入帐—>财务公开,财务公开环节包括财务报告、分歧处置和财务公开三个操作步骤。
建设工程实施流程,适用于村级建设项目工程,包括四步操作环节。分别是:项目前期环节,包括项目方案—>项目报批—>项目备案三个流程;项目实施环节,包括项目发报—>项目施工—>民主监督三个流程;项目决算环节,包括项目验收—>工程决算—>结果公开三个流程;归档转交环节,包括资料建档和档案移交两个流程。
经济合同管理流程,适用于村级重要经济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包括三步操作环节。分别是:合同拟定环节,包括合同起草—>法律审核—>条款审定—>合同签订四个操作流程;合同履行环节,包括履行合同和情况公开两个流程;归档备案环节,包括资料归档和合同备案两个流程。
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流程,适用于农村党员的培育、发展,包括四步操作环节。分别是: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环节,包括接受申请—>民主测评—>教育培养—>发展对象—>党委预审—>集中培训六个操作流程;预备党员接收环节,包括入党票决、党委谈话和党委审批三个操作步骤;预备党员转正环节,包括考察培养、转正票决和党委审批三个步骤及资料建档环节。
4.“十清单”:助力法治——
民主监督,从“形式监督”到“实质监督”
民主监督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基本保障,而在“四个民主”的运行实践中又是最薄弱、最难以发挥效率的环节。针对一些地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年龄相对较大、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履职能力水平有限,村务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等问题,2010年3月起,北仑区推行村务监督“十清单”制度,将村监会需要重点监督内容及相应的监督要点、监督方式等,汇成一张监督总图表,方便村监会成员及农村干部群众对照操作,确保村务监督取得实际效果。
一是“清单式”分解,细化监督内容。拟定村务监督“十清单”,把包含村民关注、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村务决策、村务公开、工程建设项目和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等方面,具体细化成决策程序监督、村务公开监督、工程项目监督、货币资金监督、债权债务监督、收支票据监督、资产资源监督、合同履约监督、印章印签监督、干部廉政监督等十项监督内容,实现村务监督的全覆盖。还对十项监督内容进行规范,设定每项监督工作的具体要求,统一监督方与被监督方的共同工作目标。
二是“条目式”公布,明晰监督要点。为避免监督的随意性,将清单中的十项监督内容,制定了54个“条目式”的监督要点,明确每条监督内容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步骤,使监督事项清晰明了、便于操作。如针对债权债务监督,明确了各类债权是否清理、债务是否偿还、是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催收、限期归还等5项监督要点。
三是“串联式”监督,优化运作方式。按照“十清单”监督要点,对每个关键监督环节和廉政风险防范点,明确相对应的监督方式,每个监督要点都有具体的监督方法,使监督要点和监督方式一一对应,形成“串联式”监督,易于村监委会成员查找和应用。如合同履约监督有四个监督要点,清单明确:对于重大经济合同签订、变更、解除是否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可以通过问询、查看会议记录进行监督;订立的合同或协议是否经司法所或法律工作者审核把关,可以通过查看合同文本进行监督;承包款是否按合同约定及时兑现,可以通过查询会计服务站入帐情况和查看合同文本进行监督;合同履约情况是否按规定公开,可以通过查看村务公开栏公开情况进行监督。
四是“双向式”评价,提升执行效果。每年由村监会按照“十清单”中的规范要求,对村务规范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测评,年终将“百分制”的量化测评结果分别向村民代表会议及街道(乡镇)纪检部门报告,街道(乡镇)把测评结果与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的评先评优、考核等挂钩。同时,村监会每半年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十清单”监督情况,接受村民代表的评议,并接受乡镇(街道)纪检部门的监督。
三、主要特点
1.形象直观,操作简便。
将村级选举、村务决策、村务管理、村务监督的内容和要求,由一套套复杂枯燥的制度规范转换成一张张清晰简便的流程图表,形成便于“装口袋”、“记脑袋”的“操作手册”,让村民可以按图索骥,流程理事,大大增强了村务民主管理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2.设计科学,实在管用。
在“四个民主”的制度设计中,注重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环节,将村民的主体性、参与度、满意度评估贯彻始终,帮助村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力,提高村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如“四个一”制度中,抓住 “ 评”和“签”两个核心,村两委会每半年组织进行一次决策评估,通报有关重大事项处理结果,接受村民代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评议,并根据决策的完成情况和最终成效进行满意度测评,当场统计测评结果,促进村民代表提高村事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日常工作中一个议题表决一次、签名一次,每个村民代表无论“同意”、“不同意”或“弃权”,都要在表决书上按照意愿签下自己的名字,而且每一事项商议的背景、决策的依据和理由、表决经过、表决结果等书面材料都以台帐形式保存,通过签名表决的形式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端正了村民正确履行民主权利的意识,使村民代表更加谨慎对待每一票,能够真实表达意愿、行使权力,避免个别村民事后质疑或反悔不认账,也进一步增强了村民代表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的积极性。
3.切合实际,干群满意。
一系列的民主制度规程,把干部与群众的权利义务、村务活动的程序、村风民俗等方面的要求规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一切村务管理和运作“晒”在阳光下,真正给群众一双慧眼,还干部一身清白,保村庄一个和谐。一方面,民主管理制度的实行,逐步解决了农村群众关注的干部不廉洁、村务财务不透明、工程项目暗箱操作、重大事项个别人说了算、集体资产流失等热点问题,从源头上遏制镇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村民的监督渠道畅通了,对村里各项工作的来龙去脉知情了,对村干部猜忌不满减少了。
四、成效评估
1.填补了民主制度程序性规定的空白。
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是民主制度的两个方面, 实体性制度是目的,一般规范的内容是“做什么”,决定了程序性制度的存在;程序性制度是手段,一般规范过程程序,即“怎么做”,确保了实体性制度的实施。从目前情况看,在加强农村民主建设实践方面,实体性制度的成果比较显著,但程序性制度则是进展较慢。北仑区着眼于解决农村民主制度弹性有余、刚性不足、模糊性强,实际操作中容易钻空子等实际问题,大力推行村务管理简易程序,明确量化标准,简化操作流程,减少模糊性、概念化表述,减少自由裁量空间,提高规章制度技术性,使各项制度更加清晰具体,杜绝制度漏洞和空隙,增强制度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同时,更加侧重于过程、顺序、途径的限定,规范流程管理,完善执行程序,提高运行质量,在操作上精心设计,使每个环节有据可依,弥补了民主制度程序性规定的“短腿”和空白,保证制定的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2.提高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能力。
农民民主意识和民主习惯的养成,基层干部的民主素质和对基层民主的认识,是在基层民主实践中不断磨练和成长的。在推进“四个民主”进程中,农村党组织理顺了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明确了“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思路,依法落实农民群众参与村级重大事务管理的各项权利,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监督村务的积极性,使群众真正成为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保障了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农村干部逐步养成良好的依法和民主协商习惯,学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带动的方法同村民打交道,通过民主的形式,法律的手段解决各种问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农村各种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农村群众在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实践中学会了正确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的方法和技巧,增强了依法评判是非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观念,感悟到民主法治必要性。农村出现了四少四多的现象,村民对村里意见少了,对村班子信任的多了;和村里讲条件的少了,对村里工作支持的多了;看“热闹”的少了,主动帮助工作的多了;干部与群众之间隔阂矛盾少了,理解包容的多了。
3.推进了北仑新农村建设的法治化进程。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之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样要把民主法治建设摆在基础性位置,走法治化的农村发展道路。基层民主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不仅促进和规范了村务、党务、财务三公开,畅通了村民依法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渠道,把村民自治的法律规定落到实处;而且让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渗透到北仑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如在村庄环境整治、民生项目、重点项目投入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步走”的标准化流程。第一步,事前听取民意。通过实地踏勘、公告栏、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表决通过的,进入实施阶段,未通过的,进一步完善后再提交表决。第二步,事中群众监督。每项工程均有所属村村民、村民代表、监委会成员、专职工程管理人员担任监督代表,全程监督项目开展,按照“三不放过”的质量监督原则,严格把关,记录在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安全。第三步,事后集体把关。在工程验收时,监督人员、监委会成员、指挥部相关人员、其他专业人员、区域内懂工程建设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参与,对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予支付余下工程款,直到整改完成,所有参与人员签字确认的前提下,才可按合同规定全额支付,确保工程质量。民主法制给北仑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居民得到了实惠,营造了文明健康、规范有序、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推进我国地方人大制度中的基层民主的研究】推荐阅读:
推进全市基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06-23
我国农民权益保护制度研究09-22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08-23
无偿担保论文:我国担保行业监管制度研究08-07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09-04
关于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意见09-11
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09-21
我国古代小说的定位和意义研究10-02
关于我国地方税制管理权限划分探讨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