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2024-08-11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共12篇)

1.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一

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我国未来教育改革的主流,文章从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在与其他学科整合中所扮演的.角色、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对学校教学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 者:赵晓峰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分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吉林,136000 刊 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英文刊名:CHINA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 年,卷(期): “”(7) 分类号:G434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教育改革  

 

2.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二

一、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

信息技术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 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 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此外, 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 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中, 连教学策略也可以选择, 比如说, 可以用个别化教学策略, 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策略。这就是说, 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 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 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 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 外部刺激是需要的, 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地认知,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所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 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 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必然选择

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 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l.可按教学目标的要求, 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 外语教学目标通常有“听、说、读、写”等四方面要求, 相应的教学内容应包含文字、语音和视频等不同媒体的信息, 但是在传统的印刷教材中, 有关语音和活动影像的内容无法与文字内容组成一体化的教材, 只能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三者各自独立的形式, 分别出版, 既不便于教师的教, 也不便于学生的学。与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一体化电子教材不可同日而语。2.可按教学内容的要求, 把包含不同教学特征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内容的每个单元均包含课文、练习、习题、测验、对测验的解答及相应的演示或实验等, 把这些教学内容相关而教学特征不同的教学资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无疑对课堂教学、课外复习或自学都是大有好处的, 利用超文本方式可以很自然而方便地实现这一点。但是若按传统的线性、顺序方式把这些不同特征的教学内容组合在一起则将成为杂乱无章的、让人无法阅读的大杂烩。3.可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水平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要的扩展知识组成有机的整体。因材施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很大, 要在传统印刷教材中同时满足基础较差学生、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是做不到的, 而在多媒体电子教科书中这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只需利用超文本特性设置和预备知识有关的热键以及和扩展知识有关的热键即可。

三、多媒体教学将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主要形式

众所周知, 因特网 (Internet) 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 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 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 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 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此同时, 由于学生从小就有机会在Internet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遨游、探索, 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 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 显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学习与锻炼, 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才。

四、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流程初探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大致可设计如下流程:

教师活动:情景导入, 运用音、画情景或设问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

学生活动:感受情境, 对学习目标注意和感兴趣。

教师活动:提供学习材料及简短的语言介绍。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学习和探讨。

教师活动: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 并做适当评议。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自检, 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教师学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交流和互评, 让学习成果进入网络交流, 开展作学习。

教师活动:反馈总结。

学生活动:自我测试、自我小结, 达到知识与技能综合提高。

3.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管理机制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各学科教学中”成为主流方向之一,如此,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就被提到教学日程上来。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形成整体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观点将课程整合的重点放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法上,它突出计算机作为工具去辅助各传统学科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教育史上质的飞跃,较之传统教学方式,更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总有人为的因素阻碍了课程整合前进的步伐。归结起来,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一线教师就要彻底改变懒于创新的惰性,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知识观、教育技术观、教学模式观和教学组织观。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勇于尝试和探索,也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对于整合,部分教师除了思想上不够重视以外,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核心,也就是计算机认识不到位,只把计算机当作是一门“学科”,而没有认识到它的工具地位,也就谈不上用它来辅助教学了。所以在改变这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同时,也要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强大的工具作用,能够做到利用计算机来解释本学科的知识,能够利用网络来拓展视野,充实教学内容。

第二,实现课程整合,教师就要有整合的技能和能力,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灵活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目前,一线教师中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屈指可数,大多数教师只停留在最基本的操作和简单的网上浏览这个低水平上。为了适应新课改和课程整合的要求,学校应加强教师课程整合理论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给一线教师提供技术和设备等人力、物力条件,强化新的教学理念,促其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师本身,不但要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还要会利用计算机来加工、编制信息,进而自己制作教学课件,把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付诸课堂。

第三,实现课程整合,学校就要有可整合的信息资源与硬件设备,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之一。所谓的信息资源,是指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环境。目前就大多数学校来说,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好,领导只强调教师去课改,去尝试课程整合,可是却没有给一线教师提供足够的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及设备。多数学校的电子备课室,除了几十台计算机以外,再没有其他的设备,有的还限制了上机时间;教师基本上也是谁用谁先搜集、整理信息,用后即删,毫无保留。这种一人一搜、互不交流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课程整合的进程,也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教师课程整合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量满足教师对设备的要求,而且还要建立起强大的信息资源库。这个信息资源库,可以是从网上搜索下载进而保存的,也可以是本校教师自己总结、制作的,还可以是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总之,只要课堂上用得到的,我们都可以把它分类保存起来,或者发到校园网上,供全校师生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对于新课改和课程整合“只说不做”的局面,教师也才能克服惰性心理而把课程整合付储实践。

第四,一线教师要勇于在实际教学中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来挖掘学生对本学科潜在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计算机并不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科目和专用教学工具,它更应该成为各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的得力助手。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展现本学科的知识层面,从各个方面来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只有做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课程整合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得以顺利而有效地实施。但是想要转变一种观念,普及新的教育手段,应用新的教育技术,也绝非易事,这就需要学校各级管理机构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建立新的管理机制来推动课改的顺利进行。

1. 建立管理与激励机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机构职能的逐步转变和教师工作方式的变化,学校必须制定一些积极配套的管理与奖励政策,并调整相关机构的职能。

2. 建立示范学科。建立以教学应用为主的示范科目,培养骨干教师,推出一些具有创新的典型课与公开课,通过示范科目带动其他学科,推动整个学校的课程整合深入发展。

3. 全面推进整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制度化,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全面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管理的必备工具,从本学科开始,从易到难进行,使信息技术进入每一个教室、每一堂课。

4. 参与课题研究。开展校内、校际交流,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走出学校,观摩其他学校的做法,吸收先进经验。

有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制度的激励,一线教师就要把这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应用于课堂。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具体操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步,在此写出来供各位同仁指正。

1. 课程整合应从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开始,在学科内部分地实现课程整合的目的。

2. 合要从“易”开始,然后逐步到“难”。

3. 整合要注重协作,群策群力,方能打赢“课程整合”的攻坚战。

4. 加强整合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既要根据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加强对学生成绩和效果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5. 整合的内容要注重学生能力、情感、价值观等信息素养的培养,启发引导学生在网络化学习中发挥友好互助精神,开展协作学习和小组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6. 整合要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安排,特别是要和信息技术课程相协调,不要超出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而且教学内容要少而精,结构要合理,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7. 课程整合要链接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评价而作改进,避免出现“办公室里的课程整合”,而忽略实际的课堂效果,要根据学生对课堂效果的评价来作相应的改进,使其真正转化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8. 课程整合的形式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整合的手段上,都要力求与时代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才不会耻笑我们在用另一种“传统的手段”向他们传授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只有把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只有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在教学中应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参考文献】

[1]何克杭.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1(1):2.

4.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四

增城市荔城街大鹏中学梁瑞涛

摘要:系统论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三中模式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参考文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何克抗)

正文:

在这个科技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已经悄悄的遍布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们不仅要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还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目前“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特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核心。所谓课程整合,就是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其中——就像是现在的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教师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课程整合”的目标。并且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完成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的这样一个模式。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等。作为这种崭新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密切结合时,可为新型的教学结构创建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

例如:北京知春里中学杜利平老师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是这样进行的:杜老师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 1

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学环节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进行词汇、语法练习时,多媒体呈现的速度更快、容量更大。背景的介绍、听力的练习,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加上声音、动画、影像,可使学生更直观地获得感性认识和文化信息,从视觉、听觉、触觉上三位一体的将知识映射到脑海中;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对许多知识的掌握必须经过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挂图、模型、标本等是以往的主要教具,那些细微的生命结构,学生根本无法看清,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无法体会,对许多生命现象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展开抽象思维。而声像结合的多媒体教学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例如在教“水和无机盐”这一节时,通过放映教学软件,可以使学生作为水或者无机盐“进入”动植物,在动植物体内中运行,这种奇特的视角、逼真的效果既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极好地渲染了教学情境,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既成功的导入了新课,优化了教学过程,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可能。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主动性、积极性的良好条件,从而能真正体现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教育并不是孤立的一门学科,它渗透在其它学科之中,没有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种工具能像信息技术这样和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信息技术能向学习者将一些在当时当地无法看见和看清的事物通过虚拟技术清楚的表现出来,让那些现象和过程展现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使学生直接从感官上认识,体会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在现代教学媒体面前,学生不仅可以从容不迫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地安排学习,把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学习模式转变成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多种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对达到教学的总体能力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实践能力。但对于不同的学科,信息技术的定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

1.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教师要灵活的创新设计任务,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

2.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将内容用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启动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所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单独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较大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教师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研究课程。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针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和自主学习比较强的学生。

实践性课题,如环境保护、旅游类问题等。课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的活动为主,小学高年级以社会综合课题学习为主,初中以学科性综合实践活动为主,高中以综合性学科的学习为主。

研究型课程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抓住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发展。从研究型课程的特点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过程性。在整个研究的过程,教师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等进行一般性指导。从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将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有机的结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对于在上大学前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是将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从单纯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学习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在信息处理中的遵守怎样的道德规范。

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我在教学中始终把信息技术有关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特别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对初一年级新生,我通过学习打字的游戏软件,把学生带入有益于学习的轻松环境中,解决了枯燥的键盘学习。使他们熟练地掌握了键盘操作并且指法规范,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了Windows、Word以后,经过练习,一般学生都能熟练地利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进行中文输入及文字处理、表格绘制、编辑、排版等技能,提高了他们综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学习了“画图”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后,我让学生们自由作画,并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创造性地思维,在这种没有约束的练习

方式中,学生的想象非常丰富、构思非常奇妙,绘画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锻炼了他们的抽象思维。我还举行了年级范围的计算机绘画、打字、编辑文稿等比赛,通过比赛,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和整体素质。

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由过去的被迫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实现了学习的彻底革命,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通过这一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当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时,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面临的问题。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深刻的感受到长期以来,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仅在评比课、研究课中出现的较多,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还难于推广。信息技术还没有被当作帮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远未取得真正的成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还面临着两大问题:

1.教师培训问题

师资是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整合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要想真正深入下去,首先必须要让老师们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教学、工作甚至生活的工具。在深刻地理解了它强大的功能后,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这实际上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核心所在。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因此,我们要重视师资培训工作,一方面,应该大力开展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面培训,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各专业课程的教材法或学科教学论也要尽快增加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的重点应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灵活应用,使教师能够自觉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这样当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及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出现使传统教学受到巨大的冲击时,教师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会主动积极地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技术、依据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特点,研究掌握新教法、新模式,不断寻求顺应教育现代化的自我发展的新思路。

2.软件问题

目前,我国教育软件的种类还不够多,教学实用性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就要由教师自己开发软件,但是教师很难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开发软件上,而作为教师个人甚至个别学校是很难独立开发出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和体现学科教学思想的教育软件的。另一方面,如果教师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软件开发上,就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以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上。因此,我们强调: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

实际上,近几年国内也出现了一批有教学应用价值的软件。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教师对这些软件还不大了解,或是对如何应用这些软件还比较迷茫。其实,只要让教师接触到这些软件并有组织的探讨,那么在一些学科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非常有希望的。

5.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五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让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有机的整合,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便是现代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之一。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 整合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决不是勉强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拼合”在一起,而是真正“结合”在一起,国家也非常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语文——作为传统的基础性学科,把信息技术与它很好地整合起来,将会大大地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和个性化,使课堂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会大大发展教师的业务素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好了,将会大大的推动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指导思想

1、在课程整合中,需要深刻地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与局限性,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将信息技术看作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现有的资源设施为基础,熟练应用信息化技术所提供的功能,推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2、在课程整合中,立足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在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合作学习教育理论指导下,探讨在现代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课程整合不等同于课程混合,是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它强调教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提高学习效果。

3、在课程整合中,对于学生来说应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小学语文

教学。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信息技术是一种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基本认知工具。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有利于培养信息素养。搜索、筛选、传播等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能力。培养这种能力,语文教育责无旁贷。语文课程和信息化的整合,能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和检索多种工具书,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接受和获取信息,具有选择和鉴别信息的眼光,在大量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储存和记忆有用的信息,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传递、发布、交流信息。

2、有利于提高基本技能。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了学生识字和用字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导致阅读方式发生如下变革: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印刷材料的阅读发展到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阅读;从利用图书馆到利用电子资料库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之下,写作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媒体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3、有利于改变学习方式。在人、机、网络、教学资源高度整

合的环境下,学生通过协作、探究、讨论、交流、互相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这样,学生就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信息化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开放、信息资源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交互性和教学的个性化、社会化、生活化,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应用

1、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能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形成学习动机。现代信息技术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参加思维,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儿童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动画以及视频图像等进行适时处理,变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的功能。对小学生而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形象化的教学材料,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具有特殊效果。

2、运用信息技术增加教师的教学魅力。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形、音响、声音、动画集于一体,既不受时空限制,又可大幅度增加课堂教学中的信息输入量,倍受师生青睐。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加大教学密度,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魅力。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多得的有效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在短时间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一方面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易于引导学生进入一定情境,活跃思维过程,丰富想象空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信息技术,重视情感因素,构建情感课堂。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情感对于心智正趋向成熟的小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小学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教师也应当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或创设情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在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状态下进行。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情感因素,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和利用情感因素。以多媒体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能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视频、图片、动画等,并能随时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辅助教学,就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进入语文教学中,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从受压抑的心态中解放出来,达到学习心理的开放自由;可以使封闭狭窄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其不再受到限制,学生可以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可以改变知识水平的评价标准,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再满足于课本、权威、教师所谓的标准答案;可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大语文教学思想。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突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读、写写、想想、练练”的传统学习方式,使整个课堂教学贯穿于“团结合作、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查找、取舍、收集、交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有利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使之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参考资料

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

蒋华程、赵淑贞:《信息技术如何整合于学科教学》

6.浅谈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整合 篇六

浅谈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整合

东山镇新村小学 戴熠昕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知识的增长速度,科学技术的发明及成果的综合性,迫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育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各学科之间都界限分明,互不联系,这样的封闭式的教学,是否还符合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是否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现代教学要拓宽学科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教学活动成果与本学科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在整合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语文学科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又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巧妙利用其他学科的独特魅力,整合学科优势,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活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思路,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一、 语文与数学

语文作为基础课和工具课,对数学学科起着指导作用。然而在语文课堂中适当运用数学符号来表述命题可以使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例如,段、句群、复句、单句、短语、词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数学中的“>”或“<”来表示,即段>句群>复句>单句>短语>词,或词<短语<单句<复句<句群<段。再如,“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这句话从数学逻辑对应角度来分析是有语病的,应改为“论据和论点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二、 语文与美术

美术通过造型视觉艺术进行思想文化的传播,语文则是利用语言文字来传承,两者有诸多相同的目标。学习语言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可以大大丰富美术创作中所需要的想象力。反之,美术教学中发展的学生联想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等又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一段文字配图,即根据文字意义描绘一幅景象,或者看图作文,仔细观察图画上的细节,然后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形象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三、 语文与音乐

《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言、声、舞都是同出一源――“心”,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罢了。再从汉语的特点来看,它有声、有调、有韵,串联在一起,交错排列,便是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曲”.不要说唱,只须吟诵就可让人为之动容。在教学中,把音乐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首跟课文内容相符的一首曲子,以音乐导入,创设一个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让学生以心感之,以心悟之。其次,教师还可以在音乐声中朗诵课文(或找学生朗诵),为学生呈现声情并茂的画面,同时音乐的节奏、旋律会将朗诵者与聆听者拉进乐曲的意境和情感之中,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最后,音乐还可应用于作文教学。学生可以先听乐曲,再写作文。他们在欣赏乐曲时极易展开想象,把乐句转化为语句。

四、 语文与思想品德

课堂教育既是传授知识的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形式。德育教育不应该局限在思想品德课这一门课当中,而应该渗透于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语文学科在融合品德教育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例如,在讲到英雄董存瑞、黄继光的故事时,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坚强、勇敢,热爱自己的祖国。在讲到国旗、国徽、首都时,要给学生讲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立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五、 语文与科学

科学素养是指在日常生活、对待社会事物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应该向学生们解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持之以恒、大胆创新以及大胆质疑的精神。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科学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关于种子发芽成长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动手做实验,亲自播种栽培,并写下观察日记。

六、 语文和社会

社会技能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社会知识,有效而适当地与他人进行积极交往,以实现自己或他人互动目标的行为方式。国外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技能有利于学生的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对交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策略,稳固同伴群体,促进同伴交往中的成功和社会接纳,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的社会生活等。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社会交往技能,从而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方式融入到学校和社会生活中。

7.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七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 行业的职能越来越社会化, 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也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涌入了小学语文教育之中, 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小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 指的就是把最新出现的信息技术的精髓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把可以承载许多教学信息的信息技术作为小学语文的有力载体, 切实改善现有的小学语文教育水平和方法, 改善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水平。作为我国的传统学科, 小学语文教育是我国小学生所必须接受的基础教学, 通过对小学语文的学习, 可以使小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是我国小学生最关键的基础学习阶段。如果在这个学习阶段之中,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巧妙地把信息技术糅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 就可以提高小学生创新知识水平, 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快速发展, 针对这样的情况, 很有必要实现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

现在很多小学生从幼年时期就开始接触计算机, 但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更多的是玩游戏和聊天, 并不了解计算机到底还可以做些什么。为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方面, 更加注重如何把计算机当做日常学习中的一种工具, 让信息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点, 大幅度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整合应立足于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

2 激发创新意识, 提升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之上, 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方式就是板书教学的授课方式,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 小学生的天性受到了极大影响, 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受到了极大的抑制。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就是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和最新出现的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得学生可以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下进行学习, 充分发挥小学生天性的教学模式。可在具体的操作中, 人们注意的多是计算机的运用和课件的设计, 却忽视了一些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 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 不断拓展自己的语文学习思维, 切实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然后小学语文教师再根据学生总结出来的知识进行整合, 并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相应的展示。与此同时, 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的查找, 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完成课本的教学任务, 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给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就需要小学教师针对小学生的特点, 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 把原先枯燥无味的小学语文知识通过多媒体手段生动地呈现在小学生眼前,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 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 伴随着课程教育改革,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的小学语文知识枯燥乏味、脱离生活的桎梏, 正在朝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方向不断前进。在这样的背景下, 通过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的结合, 就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让小学生的知识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有利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有利于个性化的学习。

3 拓展小学语文教学范围

在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过程中 , 需要把信息技术当做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已有的教学资源条件下 , 要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的功能, 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来讲, 他们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工具。信息技术现在已经成为学生了解信息、搜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 并且需要他们掌握这种工具是非常熟练的。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在教育教学中, 计算机运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很多学校虽然已经普及教师用计算机备课、出题、上网浏览教学信息, 但学生用计算机光碟做习题、上网接受远程教育等, 目前却是有相当困难的。现实生活中, 大家关注的更多是听公开课, 让教师和学生都来上网, 建立自己的网站、专门进行辅导的网页等, 这些在课堂上不能直接见得到的, 它的效果也不可能仅在课堂上体现出来, 更要有人去做。

4 结语

本文就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展开了探讨, 具体分析了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在教育教学中,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意义, 以及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拓宽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范围。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并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这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的重要资源,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 掌握相应的知识理论, 来满足教学的切实需要。目前, 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 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在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整合

参考文献

[1]杨舸.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江西教育:管理版, 2002 (11) .

[2]姚国伟.信息技术为体育课堂添色彩[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3 (5) .

[3]陈伟宁.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教学新探索[J].职业, 2010 (3) .

[4]王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1) .

8.刍议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融合;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34-0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场精神风暴,毫不夸张地说这是“第五次技术革命”!现在社会上的人如果一天不吃饭,没事。如果一天不上网络,就会觉得生活索然无味,如坐针毡。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使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对教学而言,这同样给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CAI”(含义: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全方位共享,信息与其他学科融合这一课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到了可以改一改的时候了,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几千年的历史传承,肯定有他的可以借鉴的地方。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一、职业要求我们去运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作为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来说,我们必须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我们每一天都得去学新的东西,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一成不变、固步自封、死搬硬套,不去学新东西的老师肯定会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

二、时代要求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现在的学生思想比我们这一代人而言,他们思想比较前位,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比我们强得多。有时我们不会的东西,他们一看就会玩转自如。我们这一代人那时学习的东西主要靠书、杂志、报纸,或其他的教辅资料,学到的东西的途径可谓少之又少。现在的学生学习的东西的途径太多了,除了老师教外,还可以向网络上去学,远程教育就应运而生。学生除了听学校老师的讲课以外,还可以听其他远程老师课,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样知识掌握起来更加全面、系统。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老师而言是一种挑战,这样会迫使老师们要不断的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信息技术课教学尤其突出,做一个信息技术老师,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能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所以信息技术教师不能用老土的东西去教学生。而且计算机这东西变化太快,如果不加以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

三、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给教学带来的好处

做为其他学科教师而言,就得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至少得学会如何用,要是连用都不会,那绝对是新时代的文盲。在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内容只要能为课程服务,都可以采用。举例而言,现在的学校太多数用投影仪教学,如果你连课件不会做,怎么去运用投影去辅助教学。大家都知道计算机课件的教学不仅可以体现课堂的大容量,还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动画演示等多种手段一并来完成。像历史课上战争事件,既可以通过看电影,也可以通过动画模拟来演示进军路线,这样比学校抽象的记,是不是容易得多?像化学中的一些危险实验,人工操作势必增加风险,但是计算机来演示变化过程,不是更安全,更直接!像生物上细胞的变化与分裂,虽然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看到它们的变化,但这样时间要很长,现象不一定明显,有些学生不一定就观察到了,但用计算机来演示这一过程,是不是明了很多?物理学上小车碰撞实验,力的作用与分解,用这东西来演示,真的是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信息技术虽然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不是说我不是教信息技术的老师,我就不学这东西,就可以不闻不问,我们得学会如何去驾驭这东西来帮助自己完成教学。随科技的日新月异,投影机的教学用不了多久就得淘汰,那如果不是投影教学,我们将学习新的东西来辅助教学。所以信息与其他学科之间,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只有运用好了这二者的关系,我们才能完成我们现在的教学。

四、如何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但是如何来整合这二者呢?笔者认为,首先我们得去学,学会了就可以去用,用到什么程度,由自己来确定,我们可以一边展示,一边讲解,可以先看过程,再来讲解。现在不是新课改吗?学生可以先学,先了解,不明白的地方再讲解,问题多的地方重点讲解。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运用,生动形象地展现知识结构。如果信息技术运用得灵活自如,这样也可以增加教师在上课时的人格魅力,从深层次来感化学生。信息技术范围广,不要求我们任课教师样样都精,但是我们得精其一门来帮助自己教学。做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也一样,我们不可能全盘了解所有的计算机的内容,但是我们都得学点,能胜任信息技术的教学。做为信息技术的教师还得有一个责任,得教会本校教师如何去运用,对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得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10)

[2] 《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9.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九

应城市东马坊中心小学 邱贵山

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爱学”、“乐学”,使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解决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制作课件是要充分展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情、清、晴、蜻、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图上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字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与“青”字组成了“清”字。以同样的方法教学“请、情、晴、蜻、睛”字。为了能更好的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改变颜色。教学完毕,课件上再出示这些字的整体内容:青(青草)清(清水)晴(晴天)蜻(蜻蜓)请(请客)情(心情)睛(眼睛)。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些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又快有好的记住这些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能找出这些字的异同,自己总结出记字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深刻,在以后也不会混淆了。学生已逐渐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的越来越有兴趣了。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方便。《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虽然详细地描写了桂林的水的特点和山的特点,但我班的学生都没有游览过桂林,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于是,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先通过观赏桂林山水录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加上配乐朗读,学生能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对桂林的山水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内容铺路架桥,大大培养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情感,开阔视野。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碗里的鱼头,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第五册《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感兴趣的化石和活化石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让学生对化石和活化石的一些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

10.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十

步入信息网络时代以来,教育正受到网络媒体的强烈冲击。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1)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素材的整合、融入,演示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思想感情和道德行为。

(2)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

二、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为实现小学音乐的教学要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2.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3.运用多媒体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的创造美

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美。

三、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1.在欣赏教学中,多媒体能实现视、听同步。2.运用多媒体可以使乐理课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3.在视唱、练耳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使视唱、练耳的教学更加规范、容易,并且可以代替教师的部分工作。4.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多声部音乐教学中,可使各个声部单独或同时播放,充分发挥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教学作用。

四、多媒体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旨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音乐学习的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音乐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于段,有其优越性。如果我们只追求形式,盲目使用多媒体,效果会适得其反。当前,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多媒体功能被弱化的问题:

1.将多媒体当作投影仪、录音机来使用。忽视了多媒体动画与视听结合的功能,多媒体辅助教学名存实亡。

2.缺乏从教学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多媒体运用的形式单一。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没有从教学的角度进行设计,而是孤立地使用课件,弱化了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环节方面。新授课一般包括复习、导入新课、新授、练习和巩固五个教学环节,但是有的教师只将多媒体运用在某一环节,没有形成“导入—反馈”的教学形态。

(2)教学内容方面。多媒体必须在学习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教学内容离不开乐理、欣赏、视唱、声乐。许多音乐教师教学时,只重视对欣赏、唱歌教学的设计,而忽略对各个教学内容上的的设计。

3.过分追求声像效果,淡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多媒体集声、像、动画于一体,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片面追求花哨的视听与动画效果,导致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上,而无法使学生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涵的教学内容。

11.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336-01

数学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是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二者密切结合,而传统教学往往忽略了直觉思维,变教学为一门纯粹运用逻辑思维的学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广泛应用,便解决与这一问题。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數学课堂教学的巨大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结合起来,从而去带动数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手段的全面革新,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和体会,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课外信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比如教学《年,月,日》教学中,首先应该抓住学生年龄特征,利用课件中的时间小精灵来引出时间的重要性,引发小学生的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又比如在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为突破教学由于地域、时空等因素的局限,利用课件把相关的影视资料、动画、图像巧妙的加以组合,在教学中播放,有利于学生跳出书本的局限,拓宽知识面。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认识角》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的知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各种角,并知道它们的特点。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又如第九册《用字母表示数》、第十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时,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课时,我们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又如在教学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室,我们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计算公式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将来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努力整合于数学教学之中,开创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殷开浪.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J]. 教师, 2013(21):73-73.

12.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十二

一、信息技术成为课程的重要资源

1. 多媒体技术使我们的教材由原来的“文字+图片”变成信息技术提供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 成为多媒体教材。

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书本难以比拟的。

2. 虚拟现实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使师生由教室走向可视化的想象空间。

3. 网络互动技术, 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多种渠道。

4. 知识挖掘技术拓展了我们的学习空间, 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成为现实。

学生自拟课题, 带着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 探索知识, 求得课题的解决, 并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 互相交流、评价。

5. 资源搜索技术, 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知识资源。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方法

1. 讲解演示 (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 。

讲解演示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具备的图像、动画、语言和音乐的功能, 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性, 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

2. 操作与练习 (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

操作与练习是当前用得最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教学方法。它是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和熟练某些知识与技能, 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媒体以后, 就可以在课前编制好适合学习的教学软件。当老师讲解清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点后, 可以直接使用软件来做练习。练习完后, 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展示学生作品。这种自主、交互的学习方式, 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探讨协作学习式 (以信息技术作为互动学习工具) 。

其授课程序是:提出问题─分组研究─确定选题─自主学习─发布学习成果─信息反馈。这种教学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逐步建立起包括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模式。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书面信息资料的传递与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的传递与交流、学习评价的传递与交流等“交互性学习”活动, 将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学会沟通、学会交际、学会互相学习、学会共同进步将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交互性学习”的必然结果。

在课程整合中,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内容只要能为课程服务, 都可以采用。这意味着, 学生不是为了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而学习信息技术, 而是为了使用信息技术来处理数据或证明某一问题。

三、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存在的误区

1. 学科整合=多媒体课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考虑的是课程的整体构建, 不应局限于孤立的知识点, 应该是整节课、整个单元甚至整个课程体系, 着重强调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而它的目标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所创建的理想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

2. 学科整合=多媒体课件+网络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绝不是简单的复制性的将原先在黑板上呈现的教学内容改为在PowerPoint中以幻灯片形式呈现, 这不是学科整合, 而是教学媒体的改变。在现代教育理念中, 教学的主体已经由教师转变为学生, 所以有部分教师就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该是多媒体课件基础上的学生参与讨论, 资料查找, 自己总结的教学模式, 于是有了如下教学模式:老师引入新课─演示CAI─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老师继续演示CAI─提出下一个问题─学生查阅“资料库” (或上网查找)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老师小结─练习巩固─老师总结─布置作业─结束新课。

3. 学科整合=信息技术课。

在许多没有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学校中, 教师普遍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 也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将本学科的部分教学内容交由信息技术老师,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穿插该部分内容来完成教学任务。诚然, 在新课程体系中, 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许多学科的教学内容安排中, 都出现了信息技术这样的字眼, 这说明在新课程的体系中, 学科整合已经被提到日程上来, 但那绝对不是, 也不应该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 更多需要本课程教师的探索研究。因此,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全体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的教学研究新领域。

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领域, 意味着一种更新的管理方法给教育带来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因此在当前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 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确实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活动进程的结构所必不可少的。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能够有效地促进课程的教学, 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 通过互联网还可以促进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 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上一篇:大会工作报告的写作说明下一篇:战争的感悟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