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2024-10-2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9篇)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篇一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

第一条 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和考试制度改革,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此为基础开展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

第三条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指测试人员采用规范的技术、方式和方法,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确定的测试项目及有关内容的实际测评,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参加身体锻炼的教育、评价和反馈手段,重点监测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教育部根据中国青少年学生成长发育特征、全国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和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政策,动态调整和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

第四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强化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为基础,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在本行政区域内统筹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逐步建立健全包括学校测试上报、部门逐级审查、随机抽查复核、动态分析预测、信息反馈公示、评价结果应用等相关制度和管理措施在内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第五条 实行全体学生测试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将测试数据(含学生基本情况、单项指标分值、测试成绩、评定等级以及实施测试的时间、地点、方式和人员等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按照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方法,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因病或残疾学生可依申请准予暂缓或免于体质健康测试。

第六条 完善上报数据审查制度。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本行政区域内下级教育部门及所属学校全面开展测试工作和及时上报测试数据,并组织有关方面登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按照管理系统设置的用户管理权限,逐级对测试上报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经核准后确认提交。

第七条 建立数据抽查复核制度。教育部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各地上报测试数据基础上,综合考虑学校类型、学生性别、年级学段、区域布局等因素,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校作为考查样本,进行测试工作和测试数据的现场抽查复核,并将现场抽查测试数据与学校上报测试数据进行一致性比对、综合分析和反馈各地。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按要求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抽查复核工作机制。

第八条 建立体质健康研判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监测评价动态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及时分析测试结果,深度查找影响因素,科学预测变动走向,开展体质健康预警,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改善措施,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决策水平。

第九条 实行监测结果公示制度。学校要按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中小学校要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分析和发布本行政区域内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基本情况;按生源所在地统计,并以省(区、市)或地(市、州)为单位公布高等学校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并反馈至生源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和各地在公示体质健康信息时不得泄露学生个体的信息和侵犯其个人隐私。

第十条 有效应用监测评价结果。学校要制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规范记录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其评定等级。小学将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列入学生成长记录或素质报告书,初中以上学校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指标和内容。将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高等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或者升学的重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地方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第十一条 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纳入本级政府教育督导内容和评估指标体系,并作为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评优、表彰的基本依据。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积极开展监测评价工作并成绩显著的单位以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二条 教育部设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监督电话和相关网络信息平台,接收社会咨询和反映情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要设立和公布监督电话。鼓励第三方机构及公民个人以适当的方式监督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三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条件的学校支持设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研究或服务机构,建设专业化的测试、服务和研究人员队伍。教育部依托第三方机构设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研究机构,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的政策咨询、技术研究、质量监测、结果公示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第十四条 各地和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环境、设备、场地等条件。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技术培训。妥善处理雾霾、阴雨、冰雪等恶劣天气或特殊自然条件下的测试工作。合理安排测试前、测试中和测试后的医疗防护和质量保障措施。加强学生运动安全教育,依法处置测试期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保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的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篇二

关键词:高中,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体能,洛阳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是,仍然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进一步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不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1]。学生体质连续“下降”为国人所瞩目,大家都在担心、都在责问,追究社会、家庭、学校体育、高考制度的责任。学校体育课也一改再改,但仍没能阻止学生体质的“下降”。2007年11月洛阳市各校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初、高中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1000米(男)、800米(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随机抽取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洛阳市一中、洛阳市二中、洛阳市十三中、洛阳五中等重点中学测试的数据。利用excel对数据统计后发现,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洛阳市一中、洛阳市二中各项素质水平均显著好于2000年全国体质测试的同等水平(坐位体前屈和立位体前屈无法比较外),而洛阳市十三中、洛阳五中有的好于2000年全国体质测试的同等水平,有的低于2000年全国体质测试的同等水平。2008年3月洛阳市教育局、体育局要求各校进行“晨光”四项全能测试,高中测试项目为100米、1000米(男)、800米(女)、立定跳远、实心球。初中测试项目没变,统计后,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洛阳市一中、洛阳市二中的测试成绩仍显著好于2000年全国体质测试的同等水平。经与参与测试的教师核实,所有数据均系学生实际达标所得。同时杜伟的调查发现,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优秀率偏高,与学生体质调研的测试数据表明的体质下降的现状相矛盾[2]。

为研究方便,本文利用统计学手段,对两次测试成绩均好于2000年全国体质测试的同等水平的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两组长跑和立定跳远数据进行分析,指出影响《标准》测试的因素,为《标准》更好实施服务。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至高三的女生47个班,男生38个班。其中女生1027人,男生1046人。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采用男女分班上课,所抽取的每年级中的男、女班均是由固定教师教授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查阅相关的文件、文献和资料。

1.2.2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对每个班前后测试的两组数据进行双尾t检验(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以及相关系数分析。

1.2.3 访谈法

与参与体质测试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了解学生对待达标的态度;与各任课教师座谈,了解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应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前后两次测试比较

两次测试前后相距4个月。这期间,除正常教学外,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也和平常一样学习、生活,从理论上来说,学生两次测试成绩不会有比较大的变化。然而,表1中,长跑成绩有37个班显著提高,11个班显著降低;表2中,反映下肢力量的立定跳远有24个班成绩显著提高,12个班显著降低。说明在两次测试中,体能以外的其他因素显著影响体能测试。

同一个教师采用同一个教学方法所教的班级中,成绩应该朝一个方向发展,不应出现有的班级成绩显著提高而有的班级成绩显著下降的现象。表1、表2中,高一女、高二女、高一男长跑成绩以及女生三个年级、高一男立定跳远成绩均出现有的班级成绩显著提高而有的班级成绩显著下降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班级、同学之间相互影响有关。中学生爱争强好胜,和水平越高的人一起比赛,成绩较好;同学之间也有阿Q心理,当意志力不坚决或进取心不强时,一些学生就会不尽力或结伴慢跑,使成绩出现较大偏差。也与一个班的班风有关,一个永不言弃的集体,成绩相对较好而且相对稳定。一个缺乏进取的集体,成绩误差较大。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和学校的要求、测试的级别有关。如果测试关系到学校、教师或学生的利益,成绩较好。

(注:表中数字代表班级数量:↑表示成绩提高,↑**表示成绩显著性提高,p<0.01 ↓表示成绩降低,↓**表示成绩显著性降低。下表同)

2.2 长跑成绩发生显著变化时立定跳远成绩变化情况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某一方面的发展,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3]。运动训练学告诉我们:耐力素质的同类转移是大量的[4]。长跑成绩的提高,主要是耐力素质提高的结果,但也与下肢的力量素质提高有关。因此当纯粹耐力素质提高时,立定跳远成绩可无大的变化;而当下肢的力量素质提高时,立定跳远成绩也相应有所提高。所以,

当长跑成绩显著提高时,立定跳远成绩随着提高或无大的变化。然而表3中,却有两个班级显著下降。同理,当长跑成绩显著下降时,立定跳远成绩随着降低或无大的变化。而表3中,却有三个班级显著提高。说明这几个班的达标成绩存在较大的非体能导致的差异。这与经常性的没有奖惩的达标测试有关,这种达标制度促使学生对待达标的态度不积极,敷衍情绪较重,加剧了体质测试的不真实性。

2.3 两次体质测试数据的相关系数比较

在同一个教师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所教的同一个班级中,前后两次所测得的同一项目的两组数据应高度相关。表4所示,两组立定跳远数据的相关系数较高,0.8以上有67个班级;两组长跑成绩的相关系数相对较低,0.8以上有27个班。两组长跑成绩相关系数在0.5以下有12个班级,立定跳远只有2个班。说明长跑成绩十分不稳定,影响因素较大。一方面是生理因素的影响,测试时,当学生身体不适,但又不愿请假或不能请假的情况下,测试成绩会有较大的误差。这在女生中表现较突出,在女生来例假的情况下,基本是应付测试。另一方面是心理因素的影响,耐力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意志品质的结合,除对体能又比较高的要求外,对学生意志品质也有较高的要求。现在市区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饿着、累着、冻着、晒着,很少对孩子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和培养;学校体育教育也离拼搏、勇敢、吃苦耐劳教育越来越远。遇到需要克服困难的耐力练习时,如果要求不严格,部分同学就会退缩,导致成绩出现较大误差。我们在体质测试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当它们跑不动时,不是坚持,而是慢走或干脆退出。对两次测试成绩有较大偏差的学生的个访中也得到证实。相对而言,立定跳远则不需要克服上述障碍。因此,两次耐力数据的相关系数低于两次立定跳远的相关系数。

3 讨论

杨汴生等认为:动态类指标,是指在测试过程中,被测试者的身体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测试结果受被测试者主观意志控制较强的指标,如身体素质类指标和部分机能测试指标(肺活量、血压等)。在动态类指标的测试中,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受被测试者的主观努力、情绪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3]。现阶段达标测试成绩存在较大误差,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体能。应制定一个长期、有效、合理的达标制度,排除不利的干扰因素,才能正确评价学生的体能。

3.1 做好监督工作

有些学校、某些体育教师对待体育达标的态度不够严谨,使达标流于形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际水平。在收集数据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有些学校、某些体育教师2008年上报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的测试数据是杜撰出来的。因此在达标中,从上至下要采取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达标,决不能弄虚作假。体育总局、教育部应严格检查各地实施《标准》情况,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各省教育厅要定期严格检查各市和高等学校实施《标准》的情况和测试结果;各市、县(市、区)要定期对所辖中小学实施《标准》测试结果进行严格检查并公告,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名额向初中学校分配时,将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分配指标。

3.2 体育教学、体育达标中增加拼搏进取和吃苦耐劳的权重

经常进行耐力练习能使身体更加健康,身体素质普遍提高。从健康的本质来说,对学生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也是很好的举措。因此体育教学、达标测试中增加拼搏进取和吃苦耐劳的权重。把评价心肺功能的测试只设置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一项,而且为必测项目。

3.3 《标准》测试和学生、学校利益挂钩

以中考成绩为标准,采用纵向比较。每学年学生的《标准》测试成绩如果下降2%以上,则取消评先、评优资格;高考《标准》测试成绩如果下降5%以上者,高等院校不予录取。特殊情况除外,如上高中后发现的心脏病、伤残等。对没有按规定开设体育课、不能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标准》测试结果呈下降趋势(达3%)的学校,在评先、评优和年终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6]。这要求各地教育局、学校做好学生体育成绩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EB/OL].http://www.jyb.com.cn/cm/jycm/beijing/jybgb/zh/t20070314_70184.htm,2006-08-31.

[2]杜伟.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对策——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德调查报告[J].体育与科学,2008,(2):87-91.

[3]体育理论教材组.体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82-82.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203-203.

[5]杨汴生,何健,李岚,等.关于改进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l8(3):187-189.

3.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 篇三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此为基础开展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

第三条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指测试人员采用规范的技术、方式和方法,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确定的测试项目及有关内容的实际测评,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参加身体锻炼的教育、评价和反馈手段,重点监测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教育部根据中国青少年学生成长发育特征、全国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和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政策,动态调整和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

第四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强化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为基础,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在本行政区域内统筹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逐步建立健全包括学校测试上报、部门逐级审查、随机抽查复核、动态分析预测、信息反馈公示、评价结果应用等相关制度和管理措施在内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

第五条 实行全体学生测试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将测试数据(含学生基本情况、单项指标分值、测试成绩、评定等级以及实施测试的时间、地点、方式和人员等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按照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方法,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因病或残疾学生可依申请准予暂缓或免于体质健康测试。

第六条 完善上报数据审查制度。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本行政区域内下级教育部门及所属学校全面开展测试工作和及时上报测试数据,并组织有关方面登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按照管理系统设置的用户管理权限,逐级对测试上报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经核准后确认提交。

第七条 建立数据抽查复核制度。教育部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各地上报测试数据基础上,综合考虑学校类型、学生性别、年级学段、区域布局等因素,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校作为考查样本,进行测试工作和测试数据的现场抽查复核,并将现场抽查测试数据与学校上报测试数据进行一致性比对、综合分析和反馈各地。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按要求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抽查复核工作机制。

第八条 建立体质健康研判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监测评价动态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及时分析测试结果,深度查找影响因素,科学预测变动走向,开展体质健康预警,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改善措施,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决策水平。

第九条 实行监测结果公示制度。学校要按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中小学校要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分析和发布本行政区域内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基本情况;按生源所在地统计,并以省(区、市)或地(市、州)为单位公布高等学校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并反馈至生源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和各地在公示体质健康信息时不得泄露学生个体的信息和侵犯其个人隐私。

第十条 有效应用监测评价结果。学校要制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规范记录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其评定等级。小学将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列入学生成长记录或素质报告书,初中以上学校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指标和内容。将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高等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或者升学的重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地方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第十一条 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纳入本级政府教育督导内容和评估指标体系,并作为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评优、表彰的基本依据。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积极开展监测评价工作并成绩显著的单位以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二条 教育部设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监督电话和相关网络信息平台,接收社会咨询和反映情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要设立和公布监督电话。鼓励第三方机构及公民个人以适当的方式监督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三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条件的学校支持设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研究或服务机构,建设专业化的测试、服务和研究人员队伍。教育部依托第三方机构设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研究机构,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的政策咨询、技术研究、质量监测、结果公示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第十四条 各地和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环境、设备、场地等条件。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技术培训。妥善处理雾霾、阴雨、冰雪等恶劣天气或特殊自然条件下的测试工作。合理安排测试前、测试中和测试后的医疗防护和质量保障措施。加强学生运动安全教育,依法处置测试期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保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的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

4.新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篇四

一、地位及意义 旧版本

本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 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 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 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 个体评价标准。

新版本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 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 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

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 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 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解读】

从新版《标准》的措辞中,明显可以感受到教育部对于学生体质的重视,并明确指明它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已不仅仅是学生、学校的事情,更是应引起各地教育系统重视的大事。此外,新版《标准》由过去只注重学生体质情况、运动能力,转变为更为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内外兼修”。

二、具体变化 旧版本

本标准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五、六年级为一组,初、高中每年级各为一组,大学为一组。新版本

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 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 组、初中为3 组、高中为3 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解读】

新版《标准》对于测试对象的划分更加细化:小学学段由原来的3 组增至6 组,初中、高中学段各由之前的1 组增至 3 组,大学学段则由1 组增至2 组。更细致的分组,缩小了各组学生的年龄差,对于研究各年龄段学生在体质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原因,无疑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

【解读】

通过以上两版“测试项目与分值表”,我们可以发现:

S:PAGE] 1.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增多。旧版规定中,只有身高、体重为各年级学生必测项目,肺活量为五年级及以上学段学生的必测项目;而在新修订的《标准》中,体重指数、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 米跑、坐位体前屈均被确定为各年级学生的共性指标。这样能够充分了解各年龄段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对于体育教师设计不同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取消选测项目。新修订的《标准》不再有选测项目,而是根据各阶段学生身体发育的不同情况,设置了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测试项目。而投掷实心球及篮球、排球等球类运动在学生体测舞台上的“谢幕”,也恰恰反映了新版《标准》更加注重对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的考察,而减少了对运动能力的考察。

3.项目数量及分值的变化。新修订的《标准》增加了各年级学生的测试项目数量,分值上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整,更 为科学合理。

旧版本

本标准各评价指标的得分之和为本标准的最后得 分,满分为100 分。

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锻炼时 间达到一小时者,奖励5 分,计入学年《标准》总成绩。

新版本

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 分为120 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 组成,满分为100 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 成绩超过100 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 分。

【解读】

新修订的《标准》增加了附加分的设置,并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的实际对不同学段的加分项目做出了具体规定:小学的 加分指标为1 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 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 米跑,女生1 分钟仰卧 起坐和800 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 分。附加分值的设定摆脱了以往“一碗水端平”的平均主义,使得体质好的学生真正能凸显出来,得到更为科学、公平的评价。同时,附加分还能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刺激更多的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而在旧标准中关于“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年终加5 分”的表述在新修订的《标准》中则不见了踪影。可见,随着阳光体育活动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已成为学生的常态化活动,也是对于学校体育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旧版本

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90 分及以上为优秀,75 分— 89 分为良好,60 分—74 分为及格,59 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 好学生、奖学金评选;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 学分。

新版本 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 分及以上为优秀,80.0 ~ 89.9 分为良好,60.0 ~ 79.9 分为及格,59.9 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 学分。

【解读】

新版《标准》将“良好”等级的最低分数提高了5 分,又将对成绩的评定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一位,足见教育部对于学生体质测试要求之严格。此外,在学生评优评先的要求上,新版《标准》以“评优与评奖”代替了旧标准中“三好学生、奖学金评选”的字眼,使“测试成绩达到良好”成为学生参与一切评优与评奖的前提和最基本要求,促使学生朝着身体素质与学业并重的方向迈进。

旧版本

对确实丧失运动能力、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奖学分评选,毕业时《标准》成绩可记为满分,但不评定等级。

新版本

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 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 注明免测。

【解读】

从以前“照顾面子”似的给残疾学生满分,到如今“需注明免测”,教育部更为注重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浑水摸鱼”“谎报”等情况的发生。

旧版本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均直接将本校各年级 《标准》测试数据,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报送 至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上报数据的时间为每年9 月1 日至12 月31 日。

新版本

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 工作,《标准》测试数据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按要求审核后,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上传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 准数据管理系统”。测试和数据上传时间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解读】 各学校测试数据先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再上报,降低了最终上报数据的错误率,也从某种程度上敦促各学校和各地教育部门重视学生体测工作,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度。而数据上报时间由统一规定变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自行确定,灵活的时间安排更有利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避免出现因“赶时间”而应付、走过场的现象出现。

尽管近年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校园体育锻炼热潮,但青少年学生“运动不足”问题仍然突出,体质健康 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就强调,健康是青少年成长成才和幸福生活的根基,关系国家民族未来和亿万家庭福祉。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使学生强健体魄、健全人格,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则强调要通过开展健康测试,提高学校体育工作实效,准确把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他还称,教育部今后将把体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明显突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篇五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考评细则

一、测试内容和时间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测试项目为五类。

(一)1、2年级测试项目一、三学期:

1、身高标准体重;

2、肺活量体重指数;

3、立定跳远;

4、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二、四学期:

1、身高标准体重;

2、50米跑;

3、跳绳。

(二)3年级测试项目

1、身高标准体重;

2、肺活量体重指数;

3、立定跳远;

4、跳绳;

5、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6、实心球。

二、测试项目成绩评定

1、本标准各评价指标的得分之和为本标准的最后得分,满分为100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分—89分为良好,60分—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每学年评定一次,按评定等级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学生毕业时体质健康标准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得分和其他学年平均得分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2、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评选;成绩达到优秀者,方有资格获三好学生。《标准》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标准》成绩为不及格。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

3、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病历证明,学校体艺组核准后,可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对确实丧失运动能力、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三好学生评选,毕业时《标准》成绩可记为满分,但不评定等级。

4、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其《标准》成绩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

A、评价指标中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的得分达不到及格者;

B、体育课无故缺勤,一学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1/10者。

6.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篇六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为促进和激励我校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总结近几年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的基础上,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进行了修改与完善,并正式定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2014年3月起开始实施。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现制定我校《标准》的实施方案:

一、认真学习《标准》,提高认识水平

实施《标准》是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将在学校的各种会议上组织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老师学习了解《标准》,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落实国家对小学阶段学生个体在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促进我校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把《标准》的实施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整体提高办学水平。

二、工作全面到位,确保《标准》实施

在《标准》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要加强管理和指导的力度,制订工作计划,细化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层层落实。要积极创造条件,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全面展开讲《标准》,教《标准》,准备测试《标准》。要按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全面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在《标准》的实施上予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保证。加强实施《标准》的宣传,调动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推动班级“达标争优”活动普遍开展。建立《标准》测试建档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中薄弱环节,如耐力、柔韧和力量等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帮助学生顺利达到《标准》及格以上等级。

三、认真组织测试,注重锻炼效果

新《标准》增加了锻炼效果好、实效性强的锻炼项目和运动技能项目,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新《标准》的评分标准较前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要在发动学生经常锻炼的基础上组织测试,根据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设置,有计划地安排好测试的项目及时间,以检查、巩固和提高学生锻炼的成果。

四、严格规范培训,健全工作制度

新《标准》项目多,要求高,我校将按照实施工作和数据上报的要求抓好培训工作,督促学校测试人员和数据管理人员参与上级组织的业务技术培训。要健全测试制度、质量把关制度、数据汇总统计上报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及工作总结制度,促使《标准》实施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标准》的实施工作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

五、加强安全措施,严格审核检查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在实施《标准》时,健全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检查,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提出安全要求;测试前检查和了解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组核准后,可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在耐力项目测试前,医务部门必须对学生进行体检,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平时不锻炼,测验时搞突击的现象,谨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六、明确实施时间,落实目标要求

严格执行《标准》,力争使90%以上的身体正常学生达到《标准》及格等级以上,相当部分学生达到优秀等级,掌握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显著提高。

城阳区实验小学

二0一四年三月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一)为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

(三)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四)本标准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五、六年级为一组,初、高中每年级各为一组,大学为一组。

小学一、二年级组和三、四年级组测试项目分为三类,身高、体重为必测项目,其他二类测试项目各选测一项。小学五、六年级组,初、高中各组,大学组测试项目均为五类,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其他三类测试项目各选测一项。

选测项目每年由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在测试前两个月确定并公布。选测项目原则上每年不得重复。

(五)学校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本标准的测试,本标准的测试方法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六)本标准各评价指标的得分之和为本标准的最后得分,满分为100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分—89分为良好,60分—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每学年评定一次,按评定等级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学生毕业时体质健康标准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得分和其他学年平均得分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因病或残疾免予执行本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

7.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篇七

1.1《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20世纪中期, 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战后各国青少年的体质都不同程度地下降。1953年12月,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6~16岁少年儿童的体能远不如欧洲同龄学生。这引起美国公众的震惊和总统的注意, 1955年美国成立了总统青年体格健全委员会。为了阻止战后青少年体质下降, 瑞典、英、法等国也相继建立了体育和娱乐俱乐部、体育夏令营、体育沙龙等组织和机构, 在青少年中大力提倡体育运动, 同时还通过增加各级学校体育课时、经费, 实施体质测试标准制度等方式加强对体育的干预。1954年2月11日, 为了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使青少年儿童能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在参照苏联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简称《劳卫制》) 的暂行条例、暂行项目标准、预备级暂行条例, 要求初中毕业生达到《劳卫制》少年标准, 高中及以上毕业生达到一级标准。《劳卫制》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人民体育运动广泛地、经常地开展, 使人民群众运动技术不断提高, 使每一位参加者通过《劳卫制》训练成为健壮、勇敢、坚毅、乐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1]。

1.2《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

20世纪60年代初, 由于中苏关系破裂和严重的自然灾害, 各地先后停止开展和推广《劳卫制》, 至此, 《劳卫制》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当时低下的生活水平导致广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急速下滑。1963年, 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 (局) 体育干部座谈会, 会议讨论了中小学如何搞好体育、卫生工作, 并就体育教材的使用、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和运动竞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讨论。1964年, 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好转, 政府有关部门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学校体育要面向广大学生, 首先上好每周两节的体育课, 同时坚持做好早操和课间操, 安排好每周两次的课外体育活动, 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适当组织学生参加运动竞赛, 并且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始推行自行设立的“体育锻炼标准”。原国家体委在1964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 根据周总理“‘劳卫制’这个名称不符合我国习惯”的指示, 将《劳卫制》改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并向全国发布。此后, 在我国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使教育蒙受了巨大损失, 学校体育也受到了极大影响, 《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也很快夭折。

1.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我国为青少年儿童制订的第三部体育锻炼标准, 于1975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公布后, 各省、市先后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和落实。为了研究和掌握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状况, 1979年对16个省、市20多万学生进行了体质调研;1982年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了修订;1985年再次对28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万7~22岁的学生进行了体质和健康调研。通过两次大规模调研, 初步掌握了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状况、特点和规律, 制订和完善了我国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评价标准[2]。

1.4《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1990年1月6日, 针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推行以来学生和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体育课常常让位于其他课程、课外体育活动被冷落、在促进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方面效果不显著等问题, 经国务院批准, 由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宣布施行《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1.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推行以来,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评价方法太过繁杂并掺杂主观因素, 加上升学率的影响, 大多数学校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从1991年、1995年、2000年和2002年几次大规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来看, 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力量等体能素质以及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超重、肥胖学生明显增多;近视率居高不下等, 这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为贯彻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 在社会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下, 200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编制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并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推广和实施[3]。该方案经过试行后于2007年4月正式颁布实施并改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 体育锻炼标准测试项目修订的关键点

2.1 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试分组及测试项目

从1954年诞生《劳卫制》至今, 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试分组从最初的面向全体民众逐渐过渡到将学生、普通群众的体育锻炼分流, 由按不同年龄特征分组到按不同学段分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测试项目也从“人体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军事体能、运动技能等体能、体质主义为导向”的定位向“健康”思想转变, 将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试项目规定为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三大类, 这一分类是对“体质”这一概念最准确的诠释和体现, 同时也是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的更高要求[4]。体育锻炼标准的具体发展与演变见表1。

2.2 体育锻炼标准测试项目的内容

体育锻炼标准测试项目内容的设置以身体素质为主线, 根据不同时期学校体育的目标, 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价值需求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劳卫制》在内容的设置上能清楚看到兵式体操和国民体育思想的烙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体质、体能主义时期的浓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增加了身体形态这一影响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测试项目内容上取消了台阶试验, 增加了视力测试, 恢复了1分钟跳绳等, 同时从身体素质的不同层面以及身体机能水平来进行综合衡量, 具体内容分析见表2。

3 结语

新中国成立以来, 围绕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我国先后多次对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了修订与完善。从诞生至今, 在制度名称, 测试指标维度, 测试项目类别、内容、数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删繁就简, 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结合学生体质现状及体育锻炼标准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 最终将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试项目调整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大类, 共7~9个小项, 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体质健康的现实需求及期望。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修订研究

参考文献

[1]潘绍伟, 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梁恒, 李静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锻炼标准的变迁[J].体育学刊, 2011, 18 (5) :66-70.

[3]陈良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7) :86-89.

8.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篇八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运动选材;体质;体育课;学生

一、引言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一套对学龄人群的身体形态和机能进行评价的评价体系。根据《标准》,各年级所使用的全部测试项目共有测试项目共23项:(1)身高;(2)体重;(3)肺活量;(4)1000米跑;(5)800米跑;(6)台阶试验;(7)400米跑;(8)50米×8往返跑;(9)引体向上;(10)仰卧起坐;(11)掷实心球;(12)投沙包;(13)坐位体前屈;(14)握力;(15)50米跑;(16)25米×2往返跑;(17)立定跳远;(18)跳绳;(19)篮球运球;(20)足球运球;(21)排球垫球;(22)踢毽子;(23)足球颠球。

根据《标准》,学生是按年级组选测的,每人只测3~6项。系统应对每个学生受测的全部项目的测试值进行统计。不同学校如有选测项目不同的情况,按学生实际受测的项目进行统计。

二、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问题

《标准》有23项居多,每一项都有具体的成绩指标。除前三项是反映学生身体状况的之外,其他的都是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指标。

教育部要求各级学校建立《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测试报告书要作为中小学生成长记录或中小学生素质报告书的重要内容,列入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生档案,作为学生讲评、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高校新生的《标准》测试结果,应作为调整直属高校招生计划区域分配方案的依据。示范性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向初中学校分配时,应根据初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状况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结果调整分配指标。在全国推广《标准》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也认为应该把体质评定与体育考试加到学生升学考试中去。但是,要把体质评定加到中考成绩里去,就必须使《标准》对学生的评定能更准确、公正,因为评定的结果将成为决定学生升学的大事。现在,把《标准》执行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提出来,供有关方面参考。

1.《标准》是以年级为单位制订不同的评定标准

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评定与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是不同的,同一年级的文化课考试应该用相同的试题和评分标准,但是,对青少年进行体质评定就应该根据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来制订标准。在同一个年级里,学生的年龄相差是很大的,就是同龄的学生,生长发育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据科学研究证明,身材高大的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身体素质普遍比同龄人要差。这是因为生长发育时期要比同龄人要长所造成的。一个人生长发育的进展要配合“骨龄”(骨骼生长发育的年龄)一起评估,不是只由一般的年龄决定。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年龄相差一岁,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都有不小差别。而在小学阶段,两个年级用同一个标准,那就更加不合适了。用相同的标准对他们进行体质评定是极不合理的,用骨龄标准评定比用班级标准评定要合理、公正,只有把这样的评定结果加到中考成绩里去才是公平的。

2.现在的体育课中存在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现象

现在的体育课为了使学生达到标准,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将体育课作为必修课程,成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评优、毕业等,其教学就是围绕达标、考试而进行的。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为了完成体育达标的任务,自然而然地将体育课教学定位于为达标而教学。单纯地执行《标准》,忽略了学生体质发育的差异性。学校为了追求达标优秀率,势必要提高体育差生的身体素质。如果造成体育差生的原因是成长发育迟缓或营养不良,在生长发育期加大运动量就会损害学生健康,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生活。

三、加入运动选材学中的方法后起到的作用

1.能及早发现体育后备人才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不足和人才培养效率低下,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发现、及早打好基础。把运动选材学中的一些方法作为《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辅助,一起纳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库,特别有利于对农村和体育落后省份学校体育的开展和基层运动员的选拔,提高农村学生的健康水平和竞技体育的成材率,使宝贵的运动苗子能及时地被发掘。

2.对社会、学校、家长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有指导作用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无从下手,有的过分盲目,认为孩子有运动天赋,而有的则不希望孩子从事体育运动。目前,在体校就读的大部分都是因学习基础差而读书无望的学生,这也无形中给体校带来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文化素质差的不好的名声。造成体育后备人才资源难以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反对自己的子女参加体育运动训练。家长们不愿意自己的子女从事体育运动训练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体育的低成才率耽误孩子的前途。如果家长知道,孩子在这项体育运动中具备天赋且成才几率很大,相信每一个家长都会踊跃地把孩子送到业余体校里了。我国的体育选拔也可以走精品路线,节约社会成本,提高体育的成才率。

四、小结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试行,对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锻炼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标准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同时,这些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把运动选材学中的一些方法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一同实施,是完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篇九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做为指导,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加强我校的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全面贯彻落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二、工作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扎实地按照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落实学生的体育锻炼,使大多数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力争全校85%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 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三、具体措施

(一)组织机构

组长:罗玉平

副组长:杨海春、郑传林、蔡俊标

组员:刘世文、曾 生、欧文羽、刘涛、李婷婷、叶浩深、李海平、孙孝伟

1、刘世文负责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宣传、各部门的协调及各项活动的监督、评估和落实必要的场地等进行总体协调。

2、曾生负责教学处有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过程中体育课的调控和时间的安排及目标落实。

3、李婷婷负责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需的仪器、场地、设备的配备和检修。

4、李海平负责组织团委、学生会做好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思想发动和各种小型体育课外活动的组织。

5、孙孝伟负责体育教研组有关教学活动、指导锻炼、测试以及对测试数据、统计资料的分析研究工作。

6、刘涛负责有关身体形态、机能类的数据(如身高、体重、肺活量等)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交数据管理员。

7、欧文羽负责有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录入、统计、汇总和上报工作。

(二)宣传工作

将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各项工作。

从教学处、团委、学生会、班级、体育教研组,都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深入进行思想发动,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意义和锻炼的目的。要让学生了解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他们加强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使他们懂得只有坚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锻炼意志品质。

(三)计划实施

(1)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列入每学期工作计划中,同时在我校教育和体育工作得中、长期计划中要体现。

(2)配备必要的测试器材,并合理利用。由体育教研组和校医安排进行日常使用维护管理,最大程度地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并努力降低损耗。

(3)体育教研组和卫生室将合理利用体育课和活动课时间进行测试,做到每学期每位学生测试一遍。

(4)教学处、卫生室、体育教研组及时将数据交于信息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及时统计、汇总、上报测试数据,为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

(5)要运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激励和教育、反馈功能,寻找我校学生普遍存在的体质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同时,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告知家长,指导学生科学锻炼。

(四)时间保障

1、合理安排“两课、两操、两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每天按体育馆开放计划对学生全面开放。

2、每年秋季将举办大型体育运动会,每学期组织广播操比赛、篮球、排球、足球赛和民族体育项目的比赛,积极组队、常年坚持训练,同时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各项比赛。

3、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项目,积极开展篮球、乒乓、健身操及各项兴趣活动。

4、对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每年进行全校性的表彰奖励,对体育课无故缺勤、不达标学生将取消一切评优资格,累计两学年不达标者取消毕业资格,学生达标率低于85%的班级取消先进班级评选资格。

(五)档案建设

将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每学年测试的原始数据和统计资料 将交档案室统一建档保存。每位学生每学年的测试和评价结果将记录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上,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 趋势、存在问题,提出干预措施,不断改进体育卫生工作。

在实施《标准》的过程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与检修,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上一篇:土建见习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校电子显示屏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