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字教学中的“识字”方法

2024-11-14

浅谈对外汉字教学中的“识字”方法(共10篇)

1.浅谈对外汉字教学中的“识字”方法 篇一

浅谈汉字学理论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颜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对汉字的讲解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说“一花一世界,一佛一菩提”。那么也可以说,“一字一文化”,讲解一个汉字就是讲解一部文化史。可见讲解汉字文化对小学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汉字本身的特点,儿童本身的特点,以及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三个方面浅要谈谈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汉字文化;识字教学;必要性

“蒙养之时,识字打先”,小学识字教学是语言教育的基石。是小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根基,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先决条件,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法进行阅读和作文。因此,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关口。与此同时,就整个教育来说,识字是学生从运用口言过渡到学习书面语言的桥梁。而书面语言记载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学生只有识了字,以字词为中介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经验,才能间接地认识客观世界并在记忆中以字词的形式巩固已认知的成果,甚至加以传承。因此,在基础语文教育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把识字教学放在首要位置,集中解决好识字的瓶颈,为学生其他和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然而,识字教学又是一项费力费时的工作。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完善,感觉发展还没有完成,认识事物比较模糊,对于一些差异较小或细微的东西很容易忽视,这给认识汉字增加了困难。加上汉字难认难写的特点,更加大了识字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学时方法至关重要。随着现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识字教学的方法也日渐丰富多彩起来。然而,低年级孩子在识字过程中仍显现出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教师本身的汉字文化意识跟不上,教学评价刻板单一,使得汉字文化在汉字教学方面存在着意蕴的缺失。而事实上将汉字的相关知识渗透入到识字教学当中是很有益处的,本文将在识字教学的现状上;小学生的特点;如何使用汉字学理论指导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效果方面浅要谈谈汉字文化对小学识字教学的必要性。

一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

首先表现为语文课程目标对小学生在识字方面的要求较高。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习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的汉字,能正确工整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阶段目标中具体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3-4年级),累计认识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数量上一目了然,质量上对“认识”和“会写”也有明确的涵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这样解释“认识”: “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 在本课认识, 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对“会写”这样解释:“会读, 会写(指默写), 了解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逐步做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小学生识字的压力还是挺大的。特别是对于上文所述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多采用机械记忆的儿童来说,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汉字的记忆是信息编码、储存和检索的过程。信论原理告诉我们,在信息传送过程中,一种是新信息,一种是冗余信息。新信息是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或目标,是信息量;传递的超出了最低所需信息量的那部分信息是冗余信息,信息量为零。所以要想学习的新内容越少,越容易掌握,就得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的冗余信息,将其运用于教学。汉字造字原意则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资源。虽然掌握造字原意不是教学目标,但有助于学生掌握字形和读音,从而高效实现“认识”和“会写”目标。如“鼠”字底下前两个竖提上都有两点,后一个斜钩上没有。要想避免学生因受前面笔画的影响而在斜钩上也加上两点。若运用古人造字原意,就不会出错:“鼠”是个象形字, 其小篆底下前两个斜钩是老鼠竖起来的两只脚,两点是爪子。后一个曲笔是老鼠的身子和尾巴,当然没有爪子。隶变、楷化后变成斜钩,也不可能有两点。在这个例子中,关于“鼠”字的冗余信息是学生经验中早已具有的,将其运用到汉字教学中就能减小识字质量的难度。同时,根据会意字的造字原理,批量识字则可以减小识字数量的难度。

其次,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写错别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错别字的普遍存在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很头疼的问题。它的出现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思考。一是小学生本身感知能力低。小学生观察事物比较模糊,感知字形的能力很低,识字时只能记住字的粗略轮廓,常常对相似或相近的字不善于辨别分析其异同,观察不仔细,产生感知失真,如:将“自己”写成“自已”;“已经”写成“己经”;“今后”写成“令后”;“布置”中 “置”下面少一横;不善于通过字义来区别,如“应该”写成“因该”;“再来”写成“在来” 等等。二是教师机械性的教学方法,只注重自学认读和快速书写,没有采用恰当的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把一些易混淆、易错的字分清楚。其实,从汉字本身来说,虽然形似的字特别的多,但只要掌握其意思还是不难区分的。如果教师能在学生接触汉字的初始阶段,通过分析汉字的构字理据,进而渗透我国悠久的的传统文化,就可以让识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识记汉字效果更好,亦可使学生的国学底蕴变得更深厚。另外,通过分析字形,探究字源,就可以辨析形近字。如:“弛”与“驰”这是两个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二者的区别在于不同的形旁。在古代,贵族子弟要学习“六艺”,其中,“射”指射箭技术;“御”指驾驭马车的技术。这两项技能与上面的两个字有很大联系。“弛”的形旁是“弓”,是指弓箭的松弛状态;而“驰”是“马”旁,因其本义与“驾驭马车”有关,是“马疾走”之意。倘若教师教学时这样分析,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区分了。

再次,俗解汉字现象大量出现造成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误解。

俗解汉字是指根据现行字形而对形义关系作非造字原意的随意解释的现象或做法。一般也称之为“俗文自学”或“新说文解字”等。俗解汉字源远流长,集大成者可谓王安石。王安石著有《字说》一书, 其主要特点是,解释汉字形义关系时,不顾古人造字原意,“不问‘六书’把一切汉字都看成会意字”,单纯从通行字形出发进行主观臆测,其结论穿凿附会,荒诞不经,如,“波者水之皮”、“诗为寺人之言”等。虽然俗解汉字费从王安石开始,也非至王安石而终。直到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大量存在,甚至在现代识字教学中也广泛被运用。虽然在汉字经过多次改革,很多字形已经看不出造字原意的今天,俗解汉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但这依然掩盖不了其短处。运用俗解汉字识字在将来影响、干扰学生对于汉字造字原意、固有形义关系的认知,尤其对进入中学后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副作用,因为文言词汇较多保留字的本义,而分析造字原意是获得本义的重要途径。同时,运用俗解汉字解释文字不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思”字,现在看是有“田”和“心”组成,好像说心田是进行思想的,有人由此断定中国人早先不知道思维的器官是大脑。其实,“思”最早的字形下面是“心”,上面是是“ 囟”,“囟”是象形字,像头盖骨的汇合处。由此可知,“思”不是指“心田”,而是指头和心的相通。

二、识字教学的对象——小学生的特点

汉字,作为我国的法定通用文字是学生的必学课程,同时掌握好常用汉字也是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基本技能。而低年级孩子在识字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识字量大,相对于其他知识的学习较抽象,教学中难以引起注意;学会了的汉字也容易遗忘;掌握的生字不会灵活运用等。面对种种困难,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借助汉字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发现新的教学方法能更好的辅助学生完成识字目标。

首先,针对汉字的学习比较抽象,难以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是因为小孩子在注意方面有很多别于成人的方面。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发展受儿童的主导活动所制约。并且儿童的注意与认识、情感、意志的发展相联系。有意注意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有很大的成分。儿童对抽象的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但是更多的还是注意具体直观的事物。儿童的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注意的范围也比较小。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教学, 必须在处理教材和选择教法上下功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必须充分利用无意注意, 对于组织教学至关重要。在汉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直观的图片、模型实物, 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汉字有一个直观鲜明的印象。然后再一一演示汉字的形成过程.现在多媒体教学走入课堂上后, 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如老师在讲“羊”字时可以先出示一张喜洋洋的图片。孩子们看到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的形象出现,自然特别高兴,注意力也会特别集中。教师顺势引导,“谁能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来表示羊?”学生思考过后,教师可出示“羊”甲骨文字样,然后利用动画课件形式一步步演示“羊”字的变化历史,这样的话孩子们肯定会迫不及待的记住字形。这种教学充分利用孩子的无意注意,唤醒孩子的兴趣, 使孩子喜欢汉字,乐意学习汉字,同时又准确理解了汉字的原始意义,对于提高汉字识字教学至关重要。除了图画汉字, 溯源对照, 抓住汉字的结构和演变规律进行汉字教学,还可以在教学时穿插汉字故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注意。

其次,学生对已学汉字容易遗忘。这是由于儿童知识经验少,意义记忆的机会相对较少,在很多时候儿童只能运用机械记忆来记住学习的知识,这样的记忆往往增加了记忆的负担而且还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研究表明,不同材料遗忘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其中无意义的材料是最容易忘记的。所以,面对毫无联系的单个汉字时,学生就容易遗忘。这就启发教师在进行汉字教学中应设法用儿童已经理解的内容将新学的无法理解的或无意义材料联系起来,或者给予学生能够理解的解释。也可以设法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同时针对人类记忆的内部过程,认知心理学家们从现代信息加工的角度试图探讨过。信息加工学者认为,人类的记忆过程就是人脑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其中,对信息的编码是整个记忆过程的核心。编码就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和整理等过程。输入的信息经过编码后就变得有条理,容易查找。值得注意的是,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人的遗忘可能并不意味着信息的丢失,而更可能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提取线索而无法提取信息。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在整个记忆过程中,编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记忆的核心。由这些观点,我们很容易从中得到启发,学生之所以容易遗忘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把汉字作为读写的工具,而忽视了汉字中所蕴涵的文化意识。使其不自然的成了一个个孤立的抽象的符号。今天的汉字教学注重字形的识记,从传统教学中承袭着机械式的识记方法,使学生处于长期反复紧张的记忆状态,致使产生记忆疲劳,失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尽管现在的汉字教学在识记汉字时往往利用游戏、儿歌等有较强趣味性的形式,但其实质仍然是对字形的机械识记。因此,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汉字表意性的特点和造字规律以及原始意义涉入到教学中,就能很好的完成信息编码过程,从而使学习的汉字系统化,不再容易遗忘。

最后,关于学生对学过的汉字不能灵活运用的问题其实是小学生的思维问题。只要在准确掌握汉字音形义的基础下,加强对字、词、句、篇联系的认识,掌握基本语法规律就很容易解决。

三如何使用汉字学理论指导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1汉字构造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汉字是通过构形直接记录语义,间接记录语音的表意体系的文字。古老的汉字形体承载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将汉字文化涉入识字教学中能帮助我们发现新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汉字完整的信息是有形、音、义复合传递的,三者缺一不可。了解汉字中蕴含的文化能更好的将汉字形声义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习。

(1)汉字表意性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有其相对于表音文字来说独有的特点。作为“表意文字”,汉字形义的联系非常紧密,将其运用于识字教学中便产生了“字理识字法”。“字理识字法”是由湖南省岳阳市教科所贾国均老师于1991年首先发起,其基本思想就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着手,把识字建立在对汉字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据形系联,以形索义,探求汉字的字本义,并加深对词义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学习“武”字之前,先学“止”和“戈”这两个象形字,通过古文字字形知道“止”表示脚,有行走义,“戈”为古代的一种兵器,一个人手持兵器在行走、巡逻,故“武”字之本义为威武、英武,全副武装的兵士随时可以投入战斗,故词义上可引申为战争(动武)、武力等义。同时,通过字形演变规律,可告诉学生“戈”字中的一撇位移到左上角变成一横,这样,学生绝不会在写“武”字时误加一撇了。

(2)汉字结构单位

现行的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部件。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种基本笔画,即横、竖、撇、点、折。笔画起笔与落笔的写法是将汉字写正确写漂亮的关键,因此教师对笔画的强调也是识字教学的一个既重要又基础的部分。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汉字数量很多,然而部件却有限。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7年12月1日发布、1998年5月1日实施的《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所收20902个汉字共有单一部件560个。可见实际上很多汉字的部件其实是相同的。因此,分析和研究汉字的部件,对于汉字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收到以简驭繁的效果。同时只要对部件的文化意蕴加以分析就不难得出拥有相同部件的汉字的意义,从而达到形意的完美结合。如与“人 ”有关的部件。“人”字的字形很简单,由一撇一捺两个笔画构成,但它包含了很深刻的文化内涵。“人”的甲骨文形体是面朝左立着的一个人,上端是头,向左下方伸展一笔是手臂,中间是身子,身子以下是腿。这个字形记录的是人的侧面站立形象。在现代汉字中,人部绝大多数的字都是在字的左边加上一个亻旁,这些字大致可以分为:名词,表示人的类别,如俊、儒、侠、仇等。形容词,表示人的德性,如傲、俭、仁、侈等。动词,表示人的行为,这一类字很多,如仰、伏、侍、依、伸、借、使等。这些具有相同表义部件的字与表义部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以“人”字为基础,古人还创造了许多与“人”有关的字,如“从”是两个面朝左侧立的人,一个跟从一个,表示前后相从之意。又如“化”左边是一个面朝左侧立的人,右边是一个头朝下,脚朝上倒立的人,这是个会意字,表示颠倒了。“颠倒”了,也就有了变化。可见,了解部件所表的含义,以之为圆心扩散则可以认识与之有意义联系的一系列字,可以提高识字效率。

(3)汉字的构造规律来

了解汉字构造规律是很重要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中提到“六书”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并对其一一作了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老考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根据许慎的说法不难看出,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进行小学识字教学是很可取的一种教学方法。如象形字的教学。象形字是独体字,有很强的构字能力,且本身就表示着一定的汉字文化。小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的很多独体字都可以运用象形的特点对字形与日常事物想联系,加强记忆。如,日、月、鸟、鱼、鹿、人、手„„等等。又如会意字的教学。会意字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意符号组成,同时组成的复合体又表示新意。如上文所提到的相同部件所构成的汉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除“人”旁外,还有很多。如:“宀”“广”本义是房屋,作意符与房屋或居住有关。以“纟”“糸”为意符的字与丝帛纺织有关。以“方”为意符的字如“旗”与旗帜有关。“瓦、缶、皿”为意符的字与陶瓷器皿有关。以“贝”为意符的字与钱财有关。以“ 页”为意符的字与人的头部有关。“ 又”的本义是右手,所以以 “又、手、扌”为意符的字与手有关。“隹”本义是短尾鸟,所以以“隹”为意符的字与鸟类有关。由此可见,只要掌握了会意字各部件的意思,就可以结合会意字中各部件之间联系,引导学生掌握这类字的意义,从而提高识字效率。2字用

2.浅谈对外汉字教学中的“识字”方法 篇二

汉字不仅是思维、表达的工具, 更是文化的载体。陈寅恪先生曾这样论述:“凡解释一字, 即是做一部文化史。”的确如此, 汉字流传至今, 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文明进程、民族特质以及国家发展, 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汉字作为一种以表意为主的文字跨越历史和方言,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同样吸引着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们学习汉语。

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 汉字成为了汉语教学的瓶颈, 汉字也被认为是汉语学习最大的难点, 甚至很多外国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仅仅为了交际, 避免学习汉字, 不仅如此, 很多对外汉语教师也只是在语音、词汇和句型上进行教学而忽视汉字的系统教学, 这都是不妥的。若对于汉字没有系统学习也将势必造成在汉语学习中的障碍, 因此, 汉语教师必须恰当处理好语和文的关系, 使语言和文字的学习能够相互促进。此外,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 同样也会促进外国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

二、汉字教学被认为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

首先, 汉字的形体和构成方式不同于拼音文字, 这对已经熟悉拼音文字的外国学生来说, 形成一定的陌生感。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字, 用来记录语素的语素文字, 这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使用的以记录音素的字母拼写的拼音文字有着根本的不同。汉字以表意为主而拼音文字则以表音为主, 这两种文字是不同性质的文字系统。拼音文字用形来记音, 形与音基本上是合一的, 认知拼音文字只要音和义结合即可;而汉字的声旁虽然具有一定的表音功能, 但由于几千年来语音的演变, 现在能够准确表音的只是一小部分, 因而汉字的表音功能较弱。

其次, 汉字笔画之间、组成的部件之间的搭配与位置关系的细微差别有时很难辨认。为了表意和记音, 汉字结构比较复杂, 笔画也较多, 即使是对汉语作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有时也很难辨认。因此对于习惯于仅仅数十个字母范围内的拼音文字的使用者来说, 面对数量庞大的字符集的多维结构的方块汉字, 必然感到难认、难记、难写。

再次, 汉字的多义现象十分普遍, 往往造成学生学习汉字的挫败感。汉字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意符系统, 但并不严密, 甚至有些意符的形义关系今天已经模糊。

三、汉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应选择高频率常用汉字。就目前来说, 汉字的数目还很难说, 若要掌握全部的汉字, 对外国学生来讲是不现实的。实际上, 对于一般的学习者来说, 只要掌握两三千最常用的汉字就基本具备了读写能力。例如1988年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典》共收常用字3500个, 其在200多万字的语料中覆盖率达到了99.84%, 因此将这一有限的目标告诉给学习者, 将克服汉字学习的畏惧, 从而增强汉字学习的信心。

其次应坚持语和文先分后合, 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独立教学。长期以来的语文并进有利于在特定的语境下 (课文或句子中) 掌握汉字的写法、意义和用法, 但是, 由课文决定的汉字出现频率的随意性很大, 汉语教师无法按照汉字本身的规律由简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因此, 初期的汉字教学应进行独立教学, 首先教独体字, 教笔画、笔顺并注意汉字部件的教学。初期的语和文独立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系统教学, 并为未来学习者的汉语学习打下良好的语音和文字基础。但是, 我们仍要注意, 语和文不应长期分家, 因为这对整个汉语教学是极为不利的。因此, 初期的汉语教学应做到语和文自成体系的教学, 而在学习者基本上掌握了汉字结构的基础上, 尽快使语、文同步。

再次, 应采取“以词析字”的方法加强汉字教学。应注意到汉字在其发展过程中, 绝大部分已由单音节的字发展为双音节或多音节的字, 很多字已不能独立成词, 只是一个语素 (如“民”等) 甚至只是语素中的一个音节 (如“葡”“蜻”等) 。另外, 在交际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单位仍然是词, 而不是字, 离开词、句孤立地学习单个汉字将会是汉字教学陷入枯燥的地步, 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 我们不仅应做到字不离词, 还应当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此外, 对汉字基础理论和构成规律等汉字知识的教授将有利于汉字教学。有拼音文字思维定势的学习者, 对表意为主的汉字比较难理解和接受, 认为汉字是一堆复杂而又凌乱的线条符号, 不知如何下手。因此, 建立新文字观念将帮助学习者从整体上把握汉字, 找到书写汉字的感觉。另外, 为了保证汉字教学的科学性, 应以传统字源学特别是“六书”为理论依据。但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课堂不应太过专业化, 这样会使学习者感到无所适从, 并且过多的汉字理论知识的文化讲解势必会占据较多的课堂时间, 因此, 这就需要汉语教师具备更好的能力对“六书”理论进行“新说”, 偶尔做一些小游戏, 或者编一些汉语的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也会促进汉字教学。

最后, 汉字教学应重视对形近字和同音字对比来强化汉字教学。拼音文字在了解拼写规则之后很容易读出字音, 并知道其含义, 虽然汉字也是形、音、义相结合的汉字, 但经过历史的演变, 其形、音、义的联系已经不那么紧密了, 例如:“办、劝、务、加、幼”等与“力”这个部件在读音和意义上已经相差甚远。从笔画上来讲, 同样的笔画可以表示不同的汉字, 如“田、甲、旦、旧”都是“日”字加一笔写成, 但都是截然不用的汉字。另外的一些形近字如“找”和“我”, “设”和“没”, “人”和“八”等需要学习者识记并勤复习。需要注意的是汉语的形声字在汉字的构成方式中占90%以上, 同一声旁的字读音相似, 同一形旁的字意义相似。如:属同一声旁的“青”字“请、清、情、晴、蜻”都读作“qing”, 只是声调不同;属同一形旁的“江、河、湖、海、汗”都与“水”有关。

汉字教学应逐渐加以重视并更好的促进语言及文化的学习, 当然, 欧美国家的留学生与汉文化圈的留学生在汉字学习上的难点也是不同的, 因此, 汉字的教学应与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相适应, 对外汉语教师应针对不同等级不同国籍的学生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增加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摘要:汉字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跨越历史流传至今, 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体现, 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 汉字教学始终被认为是教学的难点从而被忽视, 因此, 当代汉语教师应遵循汉字教学原则, 有针对性的教学,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质量和效率。

3.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篇三

关键字 汉字教学 重要性 现状 解决策略

一、汉字教学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现状

汉字在汉语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汉字作为汉语的载体,既是汉语的书写符号也是书面汉语的语言单位和语法单位。因此汉字教学不但是书写符号的教学,也是语言单位和语法单位的教学。

汉字是外国人学汉语最困难的地方,赵金铭就指出:“对西方人来说,汉语才是真正的外语。其中最困难的是汉字。汉字教学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最大区别之一。汉字是西方人继续学习汉语的瓶颈。”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许多留学生特别是母语为拼音文字的留学生普遍认为汉字难认,难写,难记。其中,认为汉字难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对汉字的结构形式不习惯。对多数使用拼音文字的学生来说,先让其学好一定数量的汉字,往后就会越学越容易。而对于教学者来说,教授汉字也是一大难点。由于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又不直接表音,要让习惯了音义结合的留学生建立形义联系是比较难的。

总之,现阶段的汉字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针对对外汉字教学现状的应对策略

为了解决汉字教学中问题,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就其产生原因进行合理分析。以下将简单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难学的原因,并且探讨一些应对策略。

(一)原因分析

1.缺乏科学的汉字教学理论

我国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都在借鉴国外的理论研究成果。目前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偏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只将汉字视为书写符号,没有和汉语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也就是“重口语,轻汉字”。这样就忽视了汉字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汉字教学便陷入一种不良循环中。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遵循汉字本身的性质和特点,都使得对外汉语教学效率不高。

西方语言教学法从根本上缺乏文字教学的理论基础,而对外汉语教学借鉴了西方语言教学理论,明显和汉字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这样便造成汉字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被忽视,使汉字教学处于很尴尬的位置。此外,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来看,很多学校汉字尚未单独设专门的汉字读写课。汉字学习基本依附于阅读课,没有像语音、语法教学那样科学、有序地自成体系。

2.一直以来坚持“词本位”的教学方法

在印欧语系中,“词”是基本的结构单位。在西方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影响下,对外汉语教学普遍是坚持“词本位”教学。国内的对外汉语教材大都是“词本位”教材,强调要“从词到字”,不同于英语中的“词”。而在汉语中,“字”才是基本结构单位;字是汉语结构的枢纽,是语音、词义、语汇、语法的交汇点,是构成内容系统的基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词”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时,使印欧语系语言背景的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觉:汉语的双音节、多音节词只是几个连缀在一起的音节,而不是可以分析的有意义的、有构词能力的语素。比如:留学生会说“鸭蛋”了,却不知拆开的“鸭”和“蛋”可单独表义。

(二)应对策略

1.开设专门的汉字课以及合理安排汉字课

汉字的书写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个难题,因此,汉字课设置的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往为了避免学生记忆负担过重,课文一般内容最初以拼音展示,等到一定的阶段再过渡到汉字展示。

笔者认为,可从一开始就将汉字展示与拼音展示相结合,以汉字展示为主,拼音展示为辅的原则。这可以体现汉字是汉语书面表达的最基本的符号工具,也协调汉字教学与功能和语法结构等,但最主要目的是引导学习者更好的运用汉字来获得知识。汉字教学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实际上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在这个阶段的教学应主要根据汉字学习理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到繁,从单体到合体,同时考虑到与综合其他内容的教学。

2.改进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方法

(1)从笔画开始,循序渐进

从笔画到基本结构再到复合结构,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

对于初次接触汉语学习的学生,开始3个月左右,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对拼音的听、说、读、写,为以后拼读汉字打下基础。笔者认为,除了教给学生汉字最基础的知识,如笔画、笔顺等之外,可以尝试将汉字部件作为教学的重点。因为部件是汉字的基本构字单位,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利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在课堂上有意识的介绍一些典型的象形汉字,如:水,火等,数量不必太多,目的是让他们直观的了解汉字书写,培养书写汉字的兴趣。

(2)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进行教学

“字”比“词”更易辨识,“字”很容易和相邻的结构单位区别开来,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也能辨别出一个句子中有几个字、几个单位。此外,以字义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还能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白乐桑先生在《汉语语言文字启蒙》中提出:“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汉字是表意文字.个体突出,以单个字为基础,可以层层构词。”以“字”为基本单位的教学则可以一带多,见字猜词。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更深入的掌握词汇。

吕必松先生指出“认为汉字难学是一种误解。如果按照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教授汉字,学习者就会觉得学习汉字其实并不难。”

三、结论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汉语的书面载体,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很重要地位。只有深入了解汉字的基本性质特点,熟悉对外汉字教学的内容、目的以及教学方法和技巧,我们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汉字教学,从而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识字教学中的汉字文化浸润 篇四

汉字作为一种语素文字,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文字系统,世界上使用寿命最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汉字不仅是人们用以书面交流的工具和符号,更是人类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许慎《说文解字·叙》中的这段话,不仅道出了汉字传承文化的功绩,也道出了汉字超时空的作用。的确,中华民族伟大的过去、屈辱的近代,辉煌的今天和未来,就是用它记录和承载的。因而,汉字本身既是字符,也是一种文化符号。

《语文课程标准(2011 修订版)》(以下简称《课标》)前言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汉字文化内涵的渗透与传承,不仅能使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认识汉字、掌握汉字的内驱力,且能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其道德修养和审美品位,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交融”。

一、察其史,感悟祖先智慧

汉字以象形为根基,进而发展为以形声为主的方块字。这充分体现了古人的造字智慧,亦体现出汉字构形与汉字文化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古老的汉字是汉文化的主要载体,几乎每个汉字都能绘出一幅历史文化图。透过汉字,可以看到汉民族悠久的文化特征,了解某些事物的变迁,看到字本身蕴含着民族物质文化、民族社会制度文化、民族思想文化等极为丰富的文化因素。很多汉字堪称民族、社会、制度、文化的活化石,反映出我国古代的社会组织结构、风尚习俗等方面特点。

以“姓”字为例,其实,字本身就已指示出“姓”字最初是母系社会的产物——从女从生,生亦声。人有姓,而姓从母。“姬”、“姜”、“姚”等姓氏同为“姓”就是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明证。而“郑”、“邹”、“郎”等姓氏字中,“阝”(即“邑”)是其先祖封地的名称,后为姓氏;“陈”、“陆”、“陶”等姓氏字中,“阝”(即“阜”)表示高地,是其先祖居住地势的真实写照。它们或反映出我国古代“分封建制”的社会组织特点,或反映出先民为避水患择高地而居的生存智慧。这样教学,学生在学习这些姓氏字或书写自己姓名的时候,就不再仅仅把它看作一个“代号”,而是看成一枚代代相传的徽章,一面生生不息、奋斗不已的旗帜,对它充满崇敬之情。

二、溯其源,加深阅读理解

汉字历史悠久,汉字的演变浸润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汉字的文化内涵并非一味展现在字面上。随着汉字的演变与简化,许多信息逐渐被遮蔽或丢失了,适当的溯源,说文解字,能更好地让学生领会汉字特有的灵性与价值,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的同时,体会中国文化深邃、广博,提高对汉字文化作用的认识。

譬如《天路》(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教材)一文中,“2006 年 7 月 1 日,横贯青藏高原的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对“横贯”一词,若只是简单地查字典或换词理解其意“这头接那头,接连不断”,便失却了汉字文化传承的良机。教师可板画“贯”字的古文字形,学生看甲骨文字形便可很直观地看出像是一根棍子穿过物体,金文似一根绳子穿起两个物件。同时,教师简洁地补充:绳子穿起的是“贝”,它在古时常作为交易的货币使用,也作为高档的装饰品。“贯”字本义就是穿贝(钱)的绳索。由“线穿钱贝”又引申作动词,如贯穿、贯通。由此,学生对“贯”已有了更加具体可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还可结合青藏铁路示意图,演示青藏铁路将青藏高原上一座座城镇“穿”在一起的样子。如此,学生不仅真正理解了“横贯”一词的意思,也不仅体会到青藏铁路的雄伟气势、铁路修筑者的艰辛、伟大,还领悟了汉字文化。

在《人生的开关》(上海二期课改五年级新教材)一文中,作者感慨道:“我吃了一惊:幸好当初没有听信大毛的蛊惑,不然的话,我此后的人生道路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蛊”是会意字,甲骨文作,小篆作,从蟲,从皿,三虫相叠,“三”在汉语中常虚指多,由字形可知:表示器皿中有许多虫子。先民已将“蛊术”这一害人术的主要产生过程形象地记录在文字中了——传说中制造毒蛊的方法,一是将蛇、蝎等多种带有剧毒的毒虫放进同一器皿,另一种说法是将同一种类的许多毒虫放入同一器皿中,使之互相啮食、残杀,最后剩下的唯一存活的毒虫便是“蛊”。趁人不备将蛊或有关的蛊毒放在食物中加害于人的行为是恶毒的。人一旦中了蛊毒,解毒不及时,就有生命危险。

上海的卢雷老师在教学中就紧紧抓住了“蛊”字。他帮助学生理解“蛊”字的本义,又意味深长地说:“留下最毒的一个为‘蛊’!毒啊!惑的是你的心!”紧接着他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中大毛如何“蛊惑”作者,并展开想象、口头表达:如果“听信蛊惑”会怎样?“我”此后的人生道路会是什么样子?结合对重点词句的深入体会,使学生感悟到面对人生的选择时必须慎重把握,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嵌故事,体验文化深邃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文描写盘古倒下后,“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在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四极”或是被忽视不提,或是被解释为“四个方向”。查“极”的本义是指房屋的最高处,也叫“脊檩”。而“四极”则是古代神话故事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意为“四根擎天柱”。这与古人的认识有关——古时候,人们想象大地有四个角,各有一根柱子支撑着天穹。《淮南子·览冥篇》就写道:“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看,“断鳌足以立四极”——斩断鳌的四足来做擎天柱,这是多么奇特的想象。阅读教学中,在教师津津有味地绘声绘色讲述相关故事之后,学生们明白了“四极”的真正含义,再读文句,“四极”在他们的脑海中便不只是一个词,而是再造的生动画面。这样,学生不仅加深对汉字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且能更深刻地领略到神话传说的魅力。而这,正是汉字文化所传递的。

四、摹其形,感受汉字美感

识字与写字是小学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课标》中就有关于此的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要求“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四学段更要求“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课标》明确要求每天的语文课安排 10分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字。

古人造字通过“仰观俯察”,凭着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认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力求如画如塑地表现出来,因而汉字能“视而可识,察而见义”。如甲骨文“看”字恰似抬手举目张望的情景,“走”酷似大幅度摆动双臂前行,“飞”则使人如见鸟之双翼在不停扇动„„一个个汉字静中寓动、惟妙惟肖,印证着“汉字的形体效应是汉字独有的文化现象”。在指导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细察字形,能使学生从汉字的形象、美观,领略到汉字独具的审美感受和文化魅力。因为汉字与绘画同源,汉字的本身就具有高雅的形体之美,方块汉字结构给人以稳固实在之感,其对称美、平衡美、曲线美、错综美,更能引发无限的想象。指导学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审美能力,让学生浸染在汉字的文化中,让汉字文化走进学生心中。

以指导“虎”字书写为例。字形表现的就是一头威严的百兽之王,正雄踞高岗、仰首观望。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形,体会字的构形沉稳中尽展“君临天下”之势,尤其字的最后一笔是抽象化的虎尾,刚猛有力。书写时须大气舒展并注意笔画的气势,才能显出神韵。再比如“雁”字的楷书是会意兼形声字,从隹从亻从厂,“隹”是鸟,“亻”指大雁飞行时排成的“人”字形;“厂”(hǎn,岩崖)兼表声,表示雁在旅途中常夜宿岩崖下。为指导学生将字形写正确,教学“雁”字时,教师可以展示“隹”的金文字形“ ”,引导学生观察:字像一只突出了鸟头、尖喙和翅膀的鸟,“隹”就是鸟的象形,其四横就是鸟翅的翎毛,一笔也不能少。为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教师可以抓住字的关键笔画如“亻”的“竖”进行点拨,再通过形象的比拟,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写,这就将汉字书写的指导真正落到点子上了。

五、品其用,启迪写作灵性

六年级下册选编了朱自清先生的美文《匆匆》,文章具体而形象地描述了日子来去的匆匆,并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值得一读再读:“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短短两句话使用了 9 个有“三点水”的汉字!从“三点水”的字,都与水流有关。教学中可让学生圈画出“溜、滴、流、涔涔、泪潸潸”,并择其一二深入品赏。譬如“滴”,从字形便可联想到水滴的形状和大小。尝试换用“淌”、“落”、“掉”等词读一读,比较之,再联系文句描绘的画面,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能使学生从中更进一步体会到时间悄然流逝,如水难收。

5.浅谈对外汉字教学中的“识字”方法 篇五

[作者] 马淑珍[内容] ——利用猜迷语、反义词识字 猜字谜识字 字谜是以文字为谜底,以描述文字特征的方法作谜面的一种谜语,它有利于启迪同学们的思维、开发智能、巩固识字、增长知识,把识字寓于娱乐之中,使你们智趣双益。这里的字谜,有些是根据构字规律编的,如:“有吃有穿”(裕)“不上不下”(卡)“不正”(歪)“八刀”(分),这类字谜有以下几种:1.谜底是象形字,谜面形象。如:“一块地,四方方,十字路在中央。”(田)“画时圆,写时方,有它暖,没它凉。”(日)“一个锅里炒仨豆,蹦出两个剩一个。”(心)“十二点。”(斗)“三横一竖加一点。”(玉)“午字落在山中间。”(缶)2.谜底是指事字,谜面记述字的特征。如:“刀上有一点,有点刀就快。”(刃)“老牛不露头。”(午)“又字中间加一点。”(叉)“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高)3.谜底是会意字,谜面是说明字的结构。如:“门里躲进一个人,门外立着一个人,土上坐着两个,白云上面有个人。”(闪、们、坐、会)“两个肩并肩,两人抬一个。”(从、众)“一口咬掉牛尾巴。”(告)“把手放在目上。”(看)“一人依树旁,歇息来乘凉。”(休)“火上加个盖儿。”(灭)“小牛落地。”(生)“二木不成林。”(相)“一字有双口,大口吞小口,大口张着嘴,嘴中含一口。”(同)“看来有两个,面目很难分,不像是大夫,倒像是工人。”(天)“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尖)“可上可下,上可下可,上可可小,下可可大。”(哥)“早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旦)“一块四方木,有边又有角。”(楞)“两个娃娃背靠背坐着。”(北)“伸手到树上摘果子。”(采)4.谜底是七种字形结构的汉字,根据字的形体编谜语。如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羊字”(鲜)“左边一个里字,右边一个予字。”(野)还可以说左边一个食字旁,右边一个包字,合起来是“饱”字。上下结构的字:“上边一个白字,下边一个水字。”(泉)也可以说上边一个分字,下边一个皿部,合起来是“盆”字。按此种猜谜方法,还可以猜左中右结构的字、上中下结构的字、半包围结构的字、全包围结构的字、品字形结构的字。七种字形结构的字均可采用猜字迷方法巩固所学的汉字。反义词识字 在我们的课本中都有反义词的学习内容,但均安排在课后作业中。这里我把反义词集中到一起,编成反义词对对子歌,合辙又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你们可以天天读几遍,就像古人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样,古人读《三·百·千》来识字,我们也可以通过读反义词对子歌来识字,同时丰富同学们的词汇,增长知识,真可谓是一举几得。附上反义词对对子歌,歌里共收集单音节反义词八十八对、双音节反义词六十八对。总之,以上教你们快速有趣的五种识字法,供同学们选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把你们从一笔一画的识字中解放出来,使你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汉字构字规律,加快识字速度,多识字、识好字,为同学们学习各门功课打下牢固的基础。早日闯过识字关,提早走进书的海洋、知识的海洋,任你们在那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吧!附反义词对对子歌: 上对下,小对大。前对后,左对右。多对少,老对少。来对去,男对女。黑对白,里对外。高对低,粗对细。远对近,古对今。明对暗,早对晚。有对无,出对入。宽对窄,买对卖。南对北,首对尾。西对东,始对终。干对湿,公对私。美对丑,薄对厚。咸对淡,苦对甜。天对地,稠对稀。旧对新,晴对阴。浮对沉,假对真。强对弱,对对错。开对关,硬对软。深对浅,加对减。负对正,降对升。冷对热,饱对饿。死对生,反对正。直对弯,长对短。胜对败,好对坏。快对慢,双对单。熟对生,歪对正。笑对哭,吸对呼。退对进,阳对阴。优对劣,日对夜。紧对松,轻对重。香对臭,胖对瘦。后对先,易对难。冷对暖,忙对闲。爱对憎,贵对贱。送对迎,动对静。仰对俯,吞对吐。浊对清,输对赢。悲对喜,劳对逸。凸对凹,矮对高。利对弊,此对彼。盾对矛,贬对褒。涝对旱,简对繁。安全对危险,优点对缺点。晴天对阴天,寒冷对温暖。喜欢对讨厌,复杂对简单。胆小对勇敢,早晨对傍晚。责备对称赞,坚硬对柔软。现实对幻想,软弱对刚强。暗淡对明亮,缓和对紧张。迅速对缓慢。乐观对悲观。干净对肮脏,喜悦对悲伤。沉着对慌张,凶恶对善良。轻巧对笨重,繁重对轻松。火热对冰冷,浪费对节省。迟钝对灵敏,怀疑对相信。喧哗对安静,动摇对坚定。黑暗对光明,表扬对批评。先进对落后,敌人对朋友。秘密对公开,快乐对悲哀。

6.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篇六

西安外国语大学 赵晓明

摘要:外国留学生认为汉字“难学”,一方面在于汉字与拼音文字本质上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在于留学生习惯了母语的认知特点,难以感受汉字的理据性。本文提出在教学中适当向留学生讲授汉字造字、构形的理性知识,帮助留学生建立汉字形音、形义的有机联系,可有效促进留学生的汉字学习。

关键词:汉字教学;表意文字;认知

对以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汉字是其学习汉语的拦路虎。以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外国留学生普遍认为汉字难学,主要是因为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这对习惯了拼音文字思维的留学生来说是很难克服的。

汉字从象形文字演化而来,主要特征是表义性,与表音没有直接关系。留学生见形而不能知音,须借助拼音字母来记字音,因此,学一个词,必须动用两套思维系统,一套记字音,另一套记字形。[1]对习惯了拼音文字“音” “字”同形的外国留学生而言,这确实很难。对汉字的字形,留学生缺乏理性的了解,认为汉字形体是一堆笔画无规则的堆砌。此外,与拼音文字单向的线性排列不同,汉字形体是二维的平面结构,这也加重了汉字记忆的难度。

如何克服在对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汉字难的客观现实,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汉字形音义的认识。

每一种文字都包含形音义三个方面,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在形音义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与拼音文字的本质不同。

汉字的形是一种方块结构,也即二维的平面结构。在空间组合上有上下、左右、内外各种方式的组合。与拼音文字只有先后顺序的线性排列方式相比,汉字字形是极其复杂的。但是从汉字表意的性质上来说,任何汉字字体都不是笔画的无序堆积,而是有理据的。[2]

汉字的音不能通过拼读字形得到。汉字表音的方式与拼音文字不同。拼音文字用字母拼写单词,字母与单词之间是声音上的联系。汉字的音主要是靠硬记。只有在掌握了一定汉字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声旁得到汉字的大体读音。

汉字的义跟汉字的形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所表达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者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3]比如“江、河、湖、海”这四个字,我们通过对字形的分析,四个字都含有“氵”,由此可以推知这四个字都与“水”有关。“氵”是汉字的形旁,形旁与其字族字在形体上有了明显的联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相互联系而形成有机的系统。只是这种系统性隐藏在众多的汉字之中,需要总结才能显示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挖掘出汉字中隐藏的这种形音义系统性,有利于提高汉字教学效率。

二.加强对外国留学生认知特点的认识

本文研究的外国留学生指的是掌握了母语的成年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他们体现出怎样的认知特点。了解了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调整我们的教学思路,改善我们的教学方法。

外国留学生是如何认知汉字的,我们可以通过对留学生汉字识记和书写的错误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1.在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词汇识记的正确率普遍比汉字单独识记的正确率高。比如“日本人、认识、你好”整体的识记比单独的识记要好。这说明在他们的认知中,汉字是以词汇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受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受母语拼音文字的影响。

2.外国留学生在听写时把“认识” 写成“人是”,“每”“美”“东”“懂”不分,说明汉字在他们认知中是以音储存的。对“人”和“认”的形的不同,学生还没有理性的认识。

3.在留学生汉字听写错误中,错字主要有笔画的增损或缺失,部件的混淆,结构的松散等。分析这些错误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留学生没有一个好的笔画基础,对汉字的结构类型没有清晰的认识。就其深层原因,还是受母语的影响,对汉字的笔画,部件,结构不重视,认识不到汉字笔画的长短、距离,结构的偏差会对汉字意义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汉字教学可以提出一下几种教学建议: 一.在汉字教学之处就有意识地端正外国留学生对待汉字笔画,结构的态度。良好态度的形成靠实例最有说服力。“牛”与“午”,“人”与“入”只是笔画上些微的不同,意思却相去甚远。留学生在生动的例子里能感受到对待笔画严谨态度的重要性。

二.对留学生讲授关于汉字造字法,结构的理性知识。有人认为对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讲汉字造字、构形的理性知识是不现实的。其实这种看法忽视了留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成年外国留学生有很强的推理、归纳、演绎能力。而汉字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理据性。因此讲授汉字造字、构形的理性知识是符合留学生认知特点的,这样使得汉字学习由无意义的记忆变成有意义的发现记忆,是有利于留学生汉字学习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向留学生讲授汉字的理性知识。泛泛地讲理论肯定不行,笔者认为用认知功能教学法讲授比较有效。我们不是向留学生讲授完整的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学生一种发现、思考的能力。对于“日、月、田、山”这样的象形字我们可以向留学生讲,对“明、男、妈”这样的汉字可以让留学生体会,汉字的理性知识也是要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积累的,关键在于培养发现的意识。从这个角度,汉字造字法,结构的理性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帮助留学生建立汉字形音、形义的有机联系。从前文的论述中,我们知道汉字的义跟汉字的形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在掌握了一定汉字的基础上,通过声旁也可以得到汉字的大体读音。因此,在学习汉字、词的过程中,对于声旁、形旁比较明显的字,教师可以设计练习,有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其中的规律。

参考文献:

[1]:王际平2007 浅谈对拼音文字为母语的汉语求学者的汉字教学,《汉字的认知与教学——西方学者汉字认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301—314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7.对于汉字识字教学方法的思考 篇七

汉字是世界上被公认的极少数表意文字之一, 就目前的考古发现看, 从殷商甲骨文到现行汉字系统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历史。自从有了汉字, 也就有了用汉字记录信息和知识的实践, 也就有了读书人与非读书人的区别, 由非读书人到读书人, 识字是一条必由之路。一个人如果识了字, 他就能了解无限多的知识。因此识字教育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备受关注的。

古代关于识字教学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对识字教材的编写上, 最早可以上溯到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 西周太史籀受命于周王, 用大篆编写了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史籀篇》, 用于幼童的识字教学。此后历代的识字教材便层出不穷了, 最著名的是南宋学者王应麟撰写的识字读本《三字经》、南朝周兴嗣编写的《千字文》等。

解放初期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扫盲, 扫盲教育的首要内容就是识字, 要求不识字的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识字教学后达到国家规定的1500~2000个汉字的脱盲标准。

二、建国以来对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建国以来小学识字教学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记忆规律, 来分析这几种识字教学方法各自的记忆线索和规律。

(一) “集中识字法”

“集中识字法”的特点:先学500个常用汉字, 便于学生尽早阅读;打好识字的四大基础: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基本字。以“基本字带字”为基本识字方法, 坚持“形音义统一、字词句联系、认读写结合、记比说兼用”。

(二) “分散识字法”

“分散识字法”的特点:“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使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

(三) “注音识字法”

“注音识字法”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重点, 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多功能作用为前提, 寓识字于读写之中, 促使儿童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协调发展, 从而达到及早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 “字族文识字法”

“字族文识字法”:以母体字为识字教学的起点, 以字族为识字教学单元, 以字族文为识字教学课文;利用汉字形音义三维结构的特点, 通过字形类推、字音类聚、字义类推,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科学地将现代汉字构字特点和规则、儿童识字特点和程式, 有机地体现于教材和教学之中。

三、探讨识字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小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 也是整个小学教学的前提。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 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当前我国对识字教学方法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 识字量

识字的数量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识字教育成果的直观体现。因此在识字教学的环节中要加强对识字量的关注。如采用集中识字法教学, 在小学一、二年级识字量能达到2000字以上;六年识字量在5000个左右;采用分散识字法, 学生一、二年级识字2014字, 五年完成了六年识字3500个的教学任务。

(二) 对汉字规律的研究

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这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 每种文字都被赋予了其民族的特质。汉字也不例外, 学习汉字应先从汉字本身着手, 在掌握文字学的基础上, 识别汉字最佳的学习途径。我们建国以来的识字教学方法, 就是这一现象的集中反映。

(三) 汉字教学的现代化

汉字发展了几千年, 作为华夏民族的一种载体, 它担负着重责, 汉字与社会发展相依相傍。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科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教育也实现了现代化, 因此对于汉字教学的现代化也是迫在眉睫, 将现代科技手段与识字教学相结合是我们今后将要研究的新课题。

识字教学是我国现今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识字教学在我国古代社会就颇受关注,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科学不断创新和发展, 诸如心理学和教育学成果的引进、计算机的发明和利用、对国外相关教学成果的借鉴, 种种因素不断更新着人们的教育理念——识字教学不仅仅是认识汉字而已, 人们所赋予它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识字教学不仅要关注汉字文化的内容, 诸如识字教学与阅读、写作的联系;更要关注汉字文化以外的一切相关事物, 诸如汉字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成果甚至计算机研究成果进行跨学科教学等等。我们的识字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 对识字教学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摘要:本文在简述识字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列举一些识字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从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特色及识字教学的本身出发, 回顾了建国以来识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总结了识字教学的着眼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识字教学,小学语文,集中识字,分散识字

参考文献

[1]佟乐泉.儿童识字方法的理论探讨.语言文字应用, 1996年, 第1期.

[2]蔡富有.小学识字教学理论探微——兼论“字族文识字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语言文字应用, 1996年, 第4期.

[3]乐晓燕.用科学方法的理论作指导探索“四结合”识字教学新模式.语言文字应用, 1998年, 第4期.

8.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与研究 篇八

关键词:汉字教学;汉字;部件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7-0269-02

汉字教学作为语言要素教学之一,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吕必松说它“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充分认识汉字的特殊性以及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的特殊性,是寻求新的教学路子的关键”。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蒸蒸日上的背景下,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汉字教学的地位也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始终处于滞后的局面。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因此要把汉字教学提到研究日程上来,确立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地位。要充分地认识汉字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同时对汉字教学当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才能找到有针对性地汉字教学策略。

一、汉字的特点

(一)汉字的性质

世界文字大都起源于图画文字,表音和表意是图画文字的两大趋势。随着时间的发展,只有汉字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一方面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为适应它所记录的汉语而进行内部调整,从而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符号系统,属于表意文字。

汉字呈正方形,在形体上与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使用的表音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图画性和理据性都很强。表音文字可以根据一个字的拼写就能反映出语言符号的语音相貌,人们可以根据发音规则准确地读出其音,所以“形”与“音”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但是无法由词形推知词义。汉字则不同,每个汉字呈平面展视型,字的每个构件几乎都有意义可循,每个字不仅仅是构件的“形合”,而且是构件的“意合”。虽然随着汉字的发展与演变,其字形表意的直观程度大大减弱,但现代汉字大多数是形声字,如今的形声字中的形旁在表示字义的类属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

(二)汉字的结构

从汉字的书写角度来说,它是一个从基本笔画到基本部件再到完整汉字的逐步生成的体系。笔画是汉字书写的最小单位。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八种类型,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然后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即部件,再将这些基本部件通过立体组合而构成完整汉字。汉字又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是一个字只有一个单个部件,合体字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组成的汉字。由此可见,汉字本身具有一种内在的生成规律。

(三)汉字的表音功能和表意功能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所以任何一种文字都记录一定的语言单位。从表音的角度来讲,汉字与音节相对性,汉字是音节文字,它基本上是以整字直接表音,一个整字就代表一个音节。汉字当中很多整字作为部件进入合体字,用自己的发音来代表合体字的发音,这就是所说的“形声字”。形声字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构成的合体汉字,其中表示声音的部件叫声旁或者声符。在汉语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汉字声旁表音的特点,来鼓励学生“念”出不认识的字。

古代“六书”指的是汉字的六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前三种是纯表意字,而形声字占汉字大部分。形旁是表示意义的部件,用来帮助了解、提示和区别字的意义。很多字的形旁和字义有间接的联系,例如“氵”和水有关,“忄”和心理活动有关,“犭”和动物有关等等。因此可以适当运用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了解形旁的形体和意义的发展变化,来帮助学生了解和辨析字义。

二、汉字教学的难点

(一)关于教学对象的难点

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如欧美的留学生等,一种是汉字文化圈内的学习者如日韩留学生。

1、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

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或者没有汉字的背景的学习者来说,要面对汉字这样一套完全陌生的书写系统,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大多数是以拼音文字为背景,他们从小形成的一套文字观念和技能都是用符号记录语音,所以习惯于语言文字的形、音联系。然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要学习者接受汉语以形辨义的特点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对于零起点的学习者来说,同音不同义字、多音字、字形相近字都会给他们识记带来困难,使得学习汉字的最初阶段履步为艰。

从学习者视觉的角度来讲,作为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母语的拼音文字,采用一串字母作线性排列,可以直接拼读,也容易识记。然而汉字是用一个平面型方块来记录的,汉字的笔画则是横向纵向同时展开来形成平面,同时笔画间的空间配合关系比拼音文字复杂,字形也富于变化,再加上笔画间距离的远近、笔画长短不同等诸多因素。这些都会给非汉语文化圈学习者带来视觉上的混乱,把汉字当成图画,能够对汉字进行部件分析的能力几乎没有,从而造成读写不得要领。如果学习者不能接受一套科学有效的专业指导和记识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对汉字产生畏惧感,丧失学习汉语的兴趣。

2、汉字文化圈学习者

日、韩学生在汉语学习者中所占比例比较大,因为其母语中含有少量的汉字,所以就将汉字作为已知参数进入学习的过程当中。但是,日语和韩语中的汉字与中国的汉字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习者往往在认知上会受到母语文字负迁移的影响,产生认知障碍。在汉语教学中往往会高估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汉字认知水平,造成对他们的忽视。

(二)关于教学内容的难点

1、汉字数量庞大,汉字理据教学不足

汉字因其特点,数量极其多。有的字典收字多达8万多字,这就给汉语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再加上外国学生不了解汉字的规律,不能理解汉字构造的理据和演化的变异规律,导致学生将汉字视为由一堆笔画毫无规律地组合起来的记号,在识记汉字过程中出现有规律性地添减笔画的现象。现在的汉字教学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引入“六书说”等文字学知识来解决汉字学的问题,但是不易掌握好广度和深度,反而给外国学生增加了负担。

2、汉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形似字

形似字指的是一些形体彼此相近的字。有的形似笔画数目不同,例如“免”和“兔”;有的是构字部件有差异,例如“蓝”和“篮”。这些都给外国学生识记汉字带来很大的障碍。

3、建立在英、法、德、意等印欧语系基础上的西方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拼音文字是单纯记录其音系的符号,只强调语音、词汇、语法,把文字排除在语言要素之外。因此西方语言教学理论就缺乏文字教学的理论基础。再加之中国语言学及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从根本上就源于西方语言学理论,所以相应地文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就得不到重视,尤其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对外汉语课程包括口语课、听力课、精泛读课、语法课等等,而针对汉字读写的课程几乎没有,只能依附其他课程,汉字教学的时间少之又少,教学效果也就不明显。

4、在印欧语系中,“词”是基本的结构单位

在西方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影响下,对外汉语教学形成了以词为本或以句为本的教学法,而教材也大都是“词本位”的教材,强调“从词到句”。但是在汉语中,汉字是构成词、句、段、篇、章的基础,是汉语结构的枢纽。因此,外国学生如果没有汉字基础,在学习一段汉语之后,很难有进一步的提高。

三、汉字教学的策略

针对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难点,汉字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汉字笔画教学、汉字部件教学和汉字结构教学。

(一)汉字笔画教学

汉字笔画是汉字构成的基础,要帮助学生建立笔画观。先教给学生基本的笔画名称,之后要不断强调笔画书写的方法和笔顺。比如可以利用英文大写字母,找到相应的或相似的笔顺,变弧度为锋度,从而降低学生掌握笔画的难度。然后由单个笔画过渡到几种笔画的组合,也就是开始落实到独体字和少笔画字的教授上。这样学生由简到繁,通过基础汉字记忆常用部件,向部件教学过渡奠定了基础。

(二)汉字部件教学

部件教学是让学生认读汉字的基本部件,并且掌握它们的形音义,同时培养外国学生熟练书写部件的能力。它是汉字教学的基础部分。汉字部件掌握得牢固程度直接影响到组合汉字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汉字的关键。

通过语言学家的统计,如果将汉字的常用字按照1000个来计算,在汉字教学的最初阶段,只要教给学生118个基本部件,那么学生就能掌握1000个常用汉字部件中的80%的部件。这无疑给汉字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以运用最简单、最基础的汉字六书理论来展示某些部件象形、指事、会意等方面的特点,同时借助图像、实物以及中国古代的篆书、隶书等,调动外国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形象思维和联想能力,从而来展示这些部件的形义联系,让学生对基础部件形成直接的印象与感知。例如,“木”、“本”、“末”三个字,教师可以画成“树”形,然后分别指出“本”、“末”分别指“树根”和“树干”。这样讲解有利于学生辨析和掌握。也可以利用汉字部件的生成性,可以展示形进的偏旁和部首与独体字的意义方面的联系,例如“亻”和“人”有关,“刂”和“刀”有关等。

(三)汉字结构教学

在外国学生掌握了基础部件之后,就开始进入组合汉字的阶段了。汉字本身的结构理论和书写规则相当复杂,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可以利用汉字结构简易图形进行直观的汉字教学,可以按字画图,也可以由图填字,让学生有意识地对汉字进行分解。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很难过掌握汉字书写的规则如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再封口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汉字材料中掌握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层面到多层面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外国学生不仅对汉字的结构规律有理性的认识,而且可以自觉地利用规律进行汉字的学习。

当前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缺乏重视,理论研究也不足,前进道路任重而道远。这需要对外汉语教师掌握汉字的独特性质和发展规律,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摸索,尽快为汉字教学找到突破口,使得汉字教学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2]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郝晓梅.从汉字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谈留学生汉字教学[J].云南 师范大学学报,2004,(3).

9.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分析 篇九

一、汉字教学案例:

(一)笔画复习:复习总结前五课中包含的笔画。

1、引入:

教师写例字,学生拆分。例字:

十(横、竖)、八(撇、捺)、九(横折弯钩)、也(竖弯钩)

(三)生字学习

1.七

meaning:

seven 字体演变

七,九,十,这三个汉字都是数词,放一起讲解,顺便复习2.不:象形字

字体演变

meaning:not 不去

我今天不去图书馆。

不+n, 构成形容词

不才(才能平庸的)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3.方:象形字。

meaning:square

方形

桌子是方形的。

direction 方向

尼泊尔在中国的西南方向。

method

方法

我有学习的好方法。笔顺: 注意:“方”和“万”的区别。

分析:1.在引入中可用卡片游戏复习讲过的汉字,使学生复习汉字的部件和其他特点,或让学生默写汉字,注意学生部件的书写和笔顺。2.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图片展示所讲汉字的含义。3.教师可用规范的田字格黑板教学生练习基本笔画,按笔顺书写。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和书写方向。

二、汉字教学的理论研究感想

1口语和汉字教学并轨,单独设课,自成体系,相互促进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有着不同的规律。如口语开课教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对不起等,但是其中的好、对、起等都不是汉字课上首先要教授的内容,必定是先从女、子学起,教会后才教授好字,学生了解了汉字的间架结构之后才会学起字。

2.在教学过程中,揭示汉字特点, 注意选字规范科学、字量适中,且由易到难、由常用到生僻。依形释字,依形解字。象形字的特点,形旁和意旁。析音

10.略论汉字识字教学的持续发展 篇十

【摘要】汉字的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怎么样让汉字识字教学持续发展,是摆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本文从汉字发展简史、识字教学发展史和识字教学发展观的培养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汉字识字教学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汉字 识字教学 持续发展

中国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由于汉字书写复杂,“汉字落后论”的说法也由来已久,“汉字拼音化”,甚至废除汉字的声音此消彼长。笔者认为:汉字初学时难度虽大,但一旦掌握了常用字后,就不会存在类似海量英文单词的背诵问题,且汉字的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调动人脑的学习能力,并为学生搭建一个通向学习汉字的阶梯。

一、汉字的发展史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位。最新研究表明,从汉字构造方法的变化上来看,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商周以前的文字都应该属于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从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属于这个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的汉字简化都属于这个阶段。中国的汉字,从秦代开始,逐渐进入了周边各国,如日本、朝鲜(包括韩国)、越南等。在历史上,这些国家都曾用汉字来记载本国的历史与文化,这就是“汉字文化圈”。时至今日,日本的文字仍然是假名夹着汉字;在韩国,学术、教育界要求部分恢复汉字的呼声时有响起。

二、识字教学的发展史

汉字是非形态语言。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在古汉语里,单音节词占的比例很大。因此,古人利用这个特点,采用几个字一句的整齐押韵的方法编写出便于记诵的儿童识字教材,开启了识字教学的历史。从《急就篇》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再到元明以后各种蒙学识字教材,都采用了这个办法。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百家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三字经》)。这些蒙学教材都善于通过简单有趣、琅琅上口的诗歌韵文来进行集中的识字教学,从而强化了语言积累。利用“属对”进行语言训练和做诗、作文训练,从而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

清末初期的“国文”教科书,包括民国初年的教材,仍不同程度地采取这种传统的办法编写,如“人,手,足,刀,尺。山,水,田;狗,牛,羊。一身,二手;大山,小石。天,地,日,月;父,母,男,女”(《共和国新国文》第一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也曾用类似的办法进行扫除文盲和普及初级教育的活动。例如,辛安亭在延安编写过《儿童三字经》等教材,这些教材也是从学习简单的字词及简短的白话句子以至短小的文章开始。“国语”课把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一边识字一边阅读,在阅读中逐步识字。随着国语运动的开展,逐步产生并且广泛推行了注音字母,为识字教学创制了一种较好的工具。

1949年之后,识字教学进行了多种实验。主要有三种:一是“分散识字”。把小学阶段应当学会的字有计划地分配在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材料里,随课文教识字,以减轻学生小学初期阶段识字量大的负担,而把注意力更多地用于说话、阅读等训练中;二是“集中识字”。利用汉字大多为合体字的特点,选定造字能力强的字作为基本字,把基本字相同的一批字放在一起进行集中学习。一般可以在两年或稍多一点的时间使儿童认识2500个左右的汉字,从而为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充分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读写,首先提高学生运用汉语拼音方案的能力,用汉语拼音阅读和作文,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然后在阅读和作文中逐步引进汉字,最后达到全部用汉字进行阅读和写作的目的。当前一些学校还在进行这种实验。

三、识字教学的持续发展观

“人生识字聪明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语文教育专家郝家杰指出:“要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水平,首先应让小学生一入学便科学地识字,尽早读书,受到普通话、规范字的正规教育,突破汉字的识字关,奠定学生作为现代人所应有的汉语文化基础和学习基础,增强他们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洞察力。”学生听、说、读、写汉字的过程也就是对其音、形、义、调的认知过程。而在对音、形、义、调的认知过程中,自然就增进了知识、掌握了方法、训练了思维,同时也对情思、审美、伦理和历史文化产生了启发、感悟和认识。利用汉字象形、会意、指示、形声这四种构造自发地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识记和理解,就能达到汉字教育功能的整合,实现识字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要引导学生省时高效地识字,打牢识字基础,促进识字教学的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尝试:

1.识字教学的教材编写。

(1)突破固有的编排思路,对教材进行大胆革新。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拼音开始,然后再到简单的汉字,这一固定的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我们在教材的编排顺序上可以将拼音教学和汉字教学穿插进行,采取“以熟字带拼音、学拼音带识字”的设计思路,既可以让学生基本掌握汉语拼音,又能不断地巩固和扩大识字范围,引导学生在识字时巩固汉语拼音这一识字的“重要工具”,逐渐培养学生运用汉语拼音识字的能力。在内容组织上,可利用情境识字、注音识字、韵语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进行编排,使识字教学既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多种教育功能。

(2)借鉴传统的编排经验,编写识字辅助教材。传统的“三百千”识字效率很高,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来帮助编写现代识字辅助教材。例如,《三字经》,其内容有一部分是封建糟粕,但是大部分内容对现代儿童还是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意义,且三字一语,朗朗上口,儿童读起来就和儿歌一样,易读易记。因此,我们可以古为今用,引用一部分内容,进行大胆创新,编写《新三字经》,这对于低年级识字教学来说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补充教材。

2.识字教学的教学原则。要改变以往的老汉字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在小学低年级段应集中识字和快速识字,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识字是阅读的前提,而阅读又是写作的前提。学生不识字,或识字少、识字慢,就不可能尽快进入阅读和写作环节,从而制约其语文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段,应把识字作为首要任务,而且要集中识字和快速识字。在识字时,可以通过字谜识字、成群分级识字、分类识字等方法,让孩子能够识记高频字和常用的独体字,为以后的自主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要坚持“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识写分开”既可避免因字字要求“四会”而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又可防止因“识”、“写”相互掣肘而导致认字过慢、写字不好的“两败俱伤”情况;“多识少写”既避免了过度写字对孩子的正常发育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又便于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使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其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多识”还有利于学生尽早进入汉字的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之外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是对于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3.识字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识字教学不能单纯追求识字数量、识字速度,而应加强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注重发挥识字的多重功能,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怎样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发挥识字教学在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素质方面的多重功能呢?笔者认为,既要将拼音、识字、写字教学目标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目标、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自主识字的习惯的目标统一起来。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学生一旦具有了识字的主动性和写字的美感意识,具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和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不仅对于识字、写字,对于学好语文,而且对于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突出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逐步使学生达到识字的能力目标,即掌握最基本的识字方法(主要包括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了解字义,以及查字典的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等等。

只要我们树立起识字教学的发展观,努力发挥识字教学的多重功能,一旦培养起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他们在以后的识字过程中就能做到无师自通,这就为自主阅读和习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活动执行类文件下一篇:内部沟通函空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