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通用8篇)
1.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篇一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1、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并建立培训档案。
2、实行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分期举行食品安全知识、岗位操作规范培训,每年不少于20个学时。
3、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认真制订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含新参加和临时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及职业道德培训,每年不少于20个学时,使每名员工均能掌握岗位食品安全知识及要求。
4、培训方式以集中授课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试,不合格者应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5、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等有关信息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2.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篇二
关键词: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培训
0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我们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 信息系统的保护工作也越发迫切, 为加快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 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 国家制定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有关制度。目前, 在工作实施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 运营、使用单位的技术人员对标准的理解有偏差, 造成信息系统建设时一些配套设施及相关配套文件准备不充分;另一方面, 测评员对概念的认识有偏差, 造成测评结果不一致等等。这些现象都迫切的需要对测评员、行业主管部门、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及信息安全服务商等信息安全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才能解决, 因此, 构建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
1.1 培训的法制建设
培训的法制建设应该先确定培训的目标和原则, 再确定培训对象 (如:测评师、行业主管部门、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及信息安全服务商等相关人员) 等方面的内容。
目前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已经初步构成了我国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法规体系, 它对提高我国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减少和预防信息安全事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是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体系实施和运行的保障。当前我国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的法制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相关人员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观念不强, 需要在今后加以改进。
为健全和完善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工作, 仍需进一步制定相关配套的法规, 如: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方面的规章制度。明确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机构, 要从事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活动, 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资质证书可分两个等级, 一级资质证书, 由国家级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审批、颁发;二级资质证书, 由省级相关部门审批、颁发, 并报国家级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备案等。)
1.2 培训的组织与机构
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组织与机构应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 国家级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指导全国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同时, 成立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 保证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科学、规范和有序地进行。各级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培训工作;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行业的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计划, 指导本行业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的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 保证国家政策的落实;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负责全员培训, 直至各类人员按计划和要求参加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 并保证经费投入。
1.3 培训的师资
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机构应按照培训任务的要求, 抓好师资建设, 保证培训质量。培训教师应该既有信息安全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经验, 还有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方面的知识和经历, 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教师应实行资格认证制度。
1.4 培训的教材
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的教材要有先进性、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应针对培训对象进行需求分析, 确定培训的内容 (如:法律法规、行业知识、安全技能、案例分析等方面) 和培训模式。
培训教材主要包括各类培训课程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和讲义、课件、指导书等。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的培训教材由国家级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编写、审定。行业主管部门、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及信息安全服务商的信息安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等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 由国家级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授权相关机构组织编写。国家应推荐使用优秀教材, 并定期组织优秀教材的评选。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开发多媒体和远程教育教材, 提高师资、教材水平。
1.5 培训的信息化
培训采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操教学, 考核采用书面考试、电脑考试和实操考试。在学习、教学、科研、考评、管理等各方面广泛应用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 实现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教学科研的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
1.6 培训档案管理
建立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的档案, 既是培训工作规范化的有利保障, 又是对培训工作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 还有利于培训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扩大知识库、为选取更好的教学参考资料作基础。需要对培训档案材料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和编辑, 建立培训档案资料库, 并做好档案资料库的合理使用、及时更新或充实内容等方面的工作。
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培训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文件和培训工作计划;培训组织机构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培训理论用书、词典、工具书;培训教学计划、教学笔记和教师教学教案, 培训成绩质量分析汇总表;培训班学员签到表、学生登记表、考勤表、考试成绩登记表、组织管理工作质量评价表、试题、考卷;培训教学相关报刊、杂志、网络资料、影片及摘抄、复印文献。
2 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的质量控制
2.1 培训的质量监督
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的质量监督是由各级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行业主管部门、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和考核机构及相关人员贯彻执行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法律法规和开展培训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包括:对各类人员培训考核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制度、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的情况、建立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档案的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对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机构、行业主管等各部门的监督检查。
2.2 培训的质量评估
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的质量评估工作要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依据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法律、法规、标准和培训大纲的要求制定质量评估标准。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评估是对培训效果的综合评估, 可采用直接评估、间接评估或现场评估的形式, 对学员在培训时的参与性、理解性、学习效果及其在培训结束后, 是否有工作行为上的改进进行评估, 同时也需要由学员对培训教师进行评估。
2.3 培训的意见反馈
通过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的意见反馈机制, 可以准确地掌握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的实际效果, 及时发现并改正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中的错误和偏差, 修改和完善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计划和实施。
通过质量监督、质量评估和意见反馈, 不但可以提高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的实效性, 还可以提高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机构的工作主动性。质量评估结果还要及时通过网络, 快捷准确地反馈到各级信息安全管理部门, 以便及时完善有关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政策与标准, 调整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机构与布局。
3 结束语
为促进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的稳步发展, 也为提高从业人员信息安全素质、预防和减少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 本文初步构建出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体系 (如图1所示) , 希望能为促进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和实际应用提供帮助, 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任重而道远, 我们仍需探索规律, 来完善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GB/T 22239-2008,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S].
[2]张勇.主要发达国家职业安全培训与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对构建我国职业安全培训体系的启迪[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1.
[3]何传新.煤矿安全培训体系的建立[J].安全, 2009.
[4]严建华.江苏煤矿安全培训体系建设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1994年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47号发布) .
3.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篇三
【关键词】乡村旅游 从业人员 培训
乡村旅游是以传统的农业经济和乡村资源为基础,以城市居民为巨大市场,以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自然生态为目的的旅游产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回归田园的需求日旺,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南宁周边的乡村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例如隆安、武鸣、上林、扶绥、宾阳、横县等县城,大力发展面向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加强各项旅游资源建设,旨在打造首府南宁 “后花园”。例如,近年,隆安县努力成为南宁“旅游休闲基地”,进一步全面完善全县旅游休闲产品规划与发展体系。
乡村旅游发展能够带动农业及农村各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推进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环境卫生、乡村民主的建设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包括了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服务的各方面从业者,其中以本地农民从业人员为主,比如旅游景区交通运输提供者、餐饮旅店管理及服务者、农产品及工艺品销售者等等。由于乡村发展比起都市来说,尚有较大差距,很难吸引久地人才,缺乏有素质高文化的旅游人才一直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软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多数是当地农民,因其自身文化素质偏低,缺少系统的专业培训,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较低,这些都会影响旅游形象的建设和旅游竞争力的提高,阻碍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从业人员是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维护者与销售者,是旅游景区的形象传播者,因此,要提高乡村旅游的形象,加快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就一定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一、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影响要素
1. 接受培训的需求与动机
需求产生动机,所有的行为都源于需求。在农村发展旅游产业,对农民的生活与生产都会造成什么影响,会带来什么益处?对于村民们来说,有需要才有动力,只有当他们切身体会到旅游产业给自身带来的好处,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与聪明才智,投身于旅游产业建设与发展中去。发展乡村旅游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能提高农民家庭收入,安置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水平,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有助于促进农民意识的提高,扩大农民视野等。
培训需求确定了培训的目的与出发点。通过培训,首先要使村民认识到他们是乡村旅游最大的受益者,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整体的接待水平;通过过培训,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积极营造干净优雅的服务环境,自觉地维护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通过培训,使村民充分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价值,从而主动地去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使得农村经济得以可持续、生态地发展;通过培训,扩大农民的眼界,培养他们的全局意识;通过培训,提高农特产品的附加值,研究开发旅游的延伸产品,进而改善当地的经济产业结构。
2. 培训对象的素质与能力层次
乡村旅游农民从业者主要有以下特点:(1)农民相对来说文化素质较低,接触面比较窄,接受新鲜事物比较慢,由于电脑普及率较低,知识信息更新慢。(2)思想保守,思维方式直线型居多,对于抽象知识理解能力较差,培训内容更应侧重具像的讲解及亲身练习。(3)学习决不是单单为了增加知识,其目的主要是致富,而绝大多数农民缺乏创新意识,思想保守,从众心理强,只有亲自看到身边的致富典型才跟随效仿。
培训要根据农民的特点,确定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在培训方法上,重现场实现展示,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辅,生动活泼,贴近农民生活及思绪方式的授课方式会更受欢迎。
3. 培训者
针对村民的特点及培训的目的,对培训者的能力要求也比较多元化。不但应熟识旅游专业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更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及实际经验,能够真正指导及帮助村民们解决在当地进行旅游生产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 培训效果的评估
评估是对整个培训工作的总结,怎样的培训效果是合格的?培训效果的好坏影响到农民对培训内容的接受理解与应用情况,决定下一次培训工作的开展。所以,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在培训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反馈,是有其必要性的。听取群众意见反馈,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对比培训前后村民对旅游业进行经营管理的能力和发展经济的技能。
二、培训原则
1. 针对性原则
任何的培训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适应性要求及范围,没有放之四海兼准的培训方法。必须要根据所培训的对象、地区、时期等多种特征,来展开有针对性、行多有效、命中要害的培训。 起码要考虑三方面:一是对象。不同的培训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农民。这要求根据受训农民的文化背景、年龄大小、性别差异、经济情况等因素,开展适合他们的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二是适用时效。不同的时期,人们的培训需求和社会信息资源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信息化的发展如此之快,所有的培训内容都是有时效性的,培训内容的安排,培训方案的设计都必须根据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来进行,必须与时俱进,体现出时代的特征,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三是适用地区。不同的地区存在着社会差异、经济差异、自然条件差异、文化差异等。这就要求不同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借鉴、建设及应用适合本地区的农民培训模式,而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方的经验。
2. 目的性原则
农民从业者来参加培训的目的性是非常强烈的——致富。所以,在实施培训工作之前,应先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有充分的了解,对培训需求也要有足够的把握,根据培训人员的要求与特点来精心安排培训内容,设计好培训方式。在内容上重实践,能真正帮助村民们解决在旅游业经营与管理当中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在方式上要重具化,重操作,力求活跃生动,要体现出实用性。
3. 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就是要针对农民、农民所处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特点,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与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不同方式、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农民培训,使农民培训能够顺利进行,且取得实际效果。
4. 循序渐进原则
参加培训的农民其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也较差。为此,对农民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应该注意进度的安排,尽量做到由易及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根据农民的自身经验及特点,系统安排好每个阶段的学习。
三、培训内容
培训要以实际操作为主,用农民容易接受的语言,由培训教师集中对农民进行面对面、互动式、手把手等行之有效的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与效益。培训应在具备一定培训条件的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研究、教学的企业(园区)和教育培训基地进行。
1. 旅游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
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受训村民讲解旅游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介绍旅游业的发展与最新情况,让农民了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意义作用和相关政策。理论知识虽然并不直接产生生产力,但是对于培养村民对旅游行业的客观认识,建立正确的服务意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纠正农民仅仅把旅游业当成赚钱工具的短视观念,有助于建立村民的全局观念,使得乡村旅游业可以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
2. 旅游服务培训
通过培训和训练,使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水平,特别是树立和提高正确的服务理念,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增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培训内容一般包括:
(1)礼仪常识
主要介绍基本游客心理学;仪态与体态知识; 掌握如何用心沟通、微笑服务;掌握与人交往、沟通、服务礼仪。
(2) 餐厅服务
主要介绍掌握餐厅的布置与舒适环境营造; 能提供适合客人用餐需求的服务; 掌握正确的食品加工、制作、保存、运送知识;掌握餐桌的布置;掌握点菜、上菜、结账等服务技能。
(3) 客房服务
包括掌握客房整理技能;掌握卫生间整理技能。
(4) 前厅及前台服务
主要介绍问询礼貌用语;了解正确的商品介绍及商务服务知识;掌握房间安排、交接技能;掌握结账收款技能。
(5)导游解说
主要包括导游基本常识与礼仪;编写解说词和语言训练;如何介绍景点;如何推荐体验项目;如何做到体贴、细致、周到及应急处理。
3. 烹饪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和练习,让接受培训的村民了解烹饪基础知识;了解色香味搭配基本理论; 掌握主要主食、面点制作技术; 掌握家常菜品的烹饪技术;掌握一定的特色菜肴的烹饪及制作技术;掌握一定营养卫生常识 。
4. 卫生保洁技能
主要包括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的整理和保持知识;了解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的常识; 会使用室内外常见清洁工具。
5.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技能
通过培训,让村民能够掌握“农家乐”、休闲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点的一般经营管理知识;了解城市与农村的主要区别,懂得如何突出农家特色;学会如何开办“农家乐”、组织各种节庆、文化活动等,怎样设计游客参与体验活动。
四、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基本类型
1. “学校+农户”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部分来自当地的农民,对农民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乡村现有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往往不可能通过正规学历教育来完成。这种模式,由当地政府提供资金,当地的旅游职业教育院校提供培训服务。这种类型的培训模式,一方面在培训当中更注意增加理论方面的内容,实行教学一体化,另一方面为学校提供一个“产学研”实验基地。
2. “政府+农户”型。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培训班、一对一帮扶、送教上门等多种教育和培训方式,为农民讲解国际国内开发农村旅游、开办家庭旅馆的先进经验,提高了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旅游服务技能。
3. “研究机构+农户”型。这类培训模式针对性强,技术含量高,较受当地农民欢迎。特别是生态农业旅游区,农民对生态农业高新科技的需求特别大,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解决农民在生产中所遇到的技术、能力、生态等方面的问题,为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4. “公司+农户”型。这是一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在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中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其核心是以一个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公司为龙头,把分散的乡村旅游农户打造为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团队。在做法上由占股份较多的公司来组织培训,使村民具备旅游服务、参与旅游开发经营的技能,打造乡村旅游综合开发、经营、管理的经济共同体。
5. “旅游协会+农户”型。协会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有一定的向心力,能够把分散的乡村旅游经营者组织起来,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改变以往农民个体型的粗放式经营,通过改善服务设施,建立经济合作体,实现乡村旅游的规范化经营。能够保护农民自身利益,有效整合乡村资源。旅游协会充分发挥主要作用,使得乡村旅游更上层次、升规模。
从整合教育资源优势角度来看,由政府来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助学是搞好乡村旅游教育的最佳途径。各类型培训可以互相交叉、补充,不同的模式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与经济效果是有差别的,不同的培训有明显优势也是有一定缺陷的,实行多元化的培训体系,能够起到有效的互补作用,产生更为理想的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德刚.田园季风——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2]裴凤琴.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
4.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篇四
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计划。
二、成立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工作机构,具体负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工作的.实施。
三、每月组织食品从业人员开展1次以上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集中学习培训,做好培训记录及学习培训相关档案。每年组织一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证书并发放一定数量的奖金,考试不合格者,组织其重新学习,参加补考,直到考试合格为止。
四、按时、按要求组织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5.保健食品从业人员知识培训材料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或五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总70题。
1、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
A、国务院 B、卫生部 C、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D、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
2、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规定了对生产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食品企业的人员、()以及品质和卫生管理方
面的基本技术要求。
A、设计与设施 B、原料 C、生产过程 D、成品贮存与运输 E以上均是
3、保健食品原料是指保健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投入物,包括()。A、加工助剂 B、食品添加剂 C、加工助剂和食品添加剂 D、生产设备
4、保健食品中所称批号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用之可以追溯和审查该批保健食品的()。A、质量 B、生产历史 C、生产厂家 D、保质期限
5、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具有与所生产的保健食品相适应的具有()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和具有
生产及组织能力的管理人员。
A、医药学 B、生物学 C、食品科学 D、以上均是
6、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的专职技术人员的比例应不低于职工总数的()。A、1% B、2% C、5% D、10%
7、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的主管技术的企业负责人必须具有()以上或相应的学历,并具有保健食品生产
及质量、卫生管理的经验。
A、初中 B、高中 C、大专 D、本科
8、保健食品生产和品质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必须是()人员 A、专职 B、兼职 C、专职或者兼职 D、投资
9、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有专职的质检人员。质检人员必须具有()以上学历 A、初中 B、中专 C、大专 D、本科
10、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企业应建立培训及考核档案
A、卫生法规教育 B、相应技术培训 C、卫生法规教育及相应技术培训 D、卫生法规教育或相应
技术培训
11、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及生产、品质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接受()级以上卫生监督部门有关保健食
品的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A、县 B、市 C、省 D、省或者市
12、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后方可上岗,以后每年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A、健康合格证 B、健康体检单 C、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D、上岗证
13、保健食品厂的总体设计、厂房与设施的一般性设计、建筑和卫生设施应符合()标准的要求。A、国家 B、地方 C、行业 D、企业
14、保健食品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同一厂房和邻近厂房进行的各项
生产操作不得()。
A、相互干扰 B、相互妨碍 C、相互联系 D、相同
15、保健食品厂房必须按照生产工艺和卫生、质量要求,划分洁净级别,原则上分为一般生产区()万
级区。
A、5 B、10 C、20 D、30
16、保健食品厂生产片剂、胶囊、丸剂以及不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口服液等产品应当采用()万级洁
净厂房。A、五 B、十 C、二十 D、三十
17、对保健食品厂厂房、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的卫生要求有()。并能满足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 的要求
A、应衔接合理 B、建筑结构应完善 C、能满足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的要求 D、以上均是
18、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洁净厂房内安装的下水道、洗手及其他卫生清洁设施不得对保健食品的生产带来
()。
A、污染 B、不便 C、方便 D、损失
19、洁净级别不同的厂房之间、厂房与通道之间应有缓冲设施。应分别设置与洁净级别相适应的()通
道。
A、人员和物料 B、人员 C、物料 D、机械] 20、原料的前处理(如提取、浓缩等)应在与其生产规模和工艺要求相适应的场所进行,并装备有必要的()
设施。
A、通风 B、除尘 C、降温 D、以上均是
21、保健食品生产应设有备料室,备料室的洁净级别与生产工艺要求()。A、相一致 B、不一致 C、应高 D、应低
22、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洁净厂房的空气净化设施、设备应定期检修、检修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不得对
保健食品的生产造成()。
A、损失 B、污染 C、破坏 D、停产
23、保健食品生产所需要的原料的购入、使用等应制定验收、贮存、使用、检验等制度,并由()负责。A、企业负责人 B、采购、验收人员 C、卫生管理人员 D、专人
24、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采购原料必须按有关规定索取有效的();属食品新资源的原料需索取卫生部批
准证书(复印件)。
A、食品等级证 B、检验报告单 C、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D、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25、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以菌类经人工发酵制得的菌丝体或菌丝体与发酵产物的混合物及微生态类原料必须
索取()的证明资料。
A、菌株鉴定报告 B、稳定性报告 C、菌株不含耐药因子 D、以上均是
26、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以藻类、动物及动物组织器官等为原料的,必须索取品种()。A、鉴定报告 B、稳定性报告 C、成分分析报告 D、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27、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从动、植物中提取的单一有效物质或以生物、化学合成物为原料的,应索取该物质 的()。
A、理化性质 B、含量的检测报告 C、理化性质及含量的检测报告 D、检验合格证
28、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以含有兴奋剂或激素为原料的,应索取其()。A、含量检测报告 B、稳定性报告 C、鉴定报告 D、检验合格证
29、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原料的运输工具等应符合卫生要求。应根据原料特点,配备相应的().防雨防
尘等设施,以保证质量和卫生需要。A、保温 B、冷藏 C、保鲜 D、以上均是
30、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原料运输过程不得与()物品同车或同一容器混装 A、有毒 B、有害 C、有毒、有害 D、生活
31、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原料购进后对来源、规格、包装情况进行初步检查,按验收制度的规定填写入库
账、卡,入库后应向()部门申请取样检验。
A、质检 B、卫生行政 C、工商行政 D、食品药品监督
32、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各种原料应按()、合格、不合格分区离地存放,并有明显标志。A、待检 B、已检 C、成品 D、半成品
33、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原料有合格备用的应按不同批次分开存放,同一库内不得储存相互影响()的 原料。
A、风味 B、颜色 C、美观 D、以上均是
34、以下不属于一般原料的储存场所或仓库的卫生要求的是()。A、应地面平整 B、便于通风换气 C、有防鼠、防虫设施 D、露天
35、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制定原料的储存期,采用()的原则。对不合格或过期原料应加注标志并及早
处理。
A、先进先出 B、先进后出 C、后进先出 D、以上都错
36、以下符合保健食品企业以菌类经人工发酵制得的菌丝体或以微生态类为原料的卫生要求的是()。A、应严格控制菌株保存条件 B、菌种应定期筛选、纯化 C必要时进行鉴定,防止杂菌污染、菌种退
化和变异产毒 D、以上均是
37、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工艺规程需符合保健食品加工过程中功效成分()的工艺要求。A、不损失 B、不破坏 C、不转化 D、不产生有害中间体 E、以上均是
38、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各生产车间的(),应按照生产过程中各关键工序控制项目及检查要求,对每一
批次产品从原料配制、中间产品产量、产品质量和卫生指标等情况进行记录。A、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 B、管理人员 C、生产技术 D、负责人
39、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投产前的原料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核对品名、规格、数量,对于()不得投产
使用。
A、霉变 B、生虫 C、混有异物 D、他感官性状异常、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E、以上均是 40、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投产前凡规定有储存期限的原料,过期()使用。A、可以 B、不得 C、视具体情况 D、以上均是
41、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车间按生产需要领取原辅料后配方原料的计算、称量及投料须经()复核后,记
录备查。
A、1 人 B、2人 C、2人以上 D、3人以上
42、生产保健食品企业利用发酵工艺生产用的发酵罐、容器及管道必须彻底()处理后,方能用于生产。A、清洁 B、消毒 C、清洁、消毒 D、杀菌
43、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生产操作应衔接合理,传递快捷、方便,防止()。A、重复操作 B、交叉污染 C、浪费人力 D、浪费才力
44、生产操作人员用于洁净区的工作服、帽、鞋等必须严格清洗、消毒,()更换,并且只允许在洁净
区内穿用,不准带出区外。
A、每日 B、每2日 C、每3日 D、见脏就
46、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原辅料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物料通道进入。凡进入洁净厂房、车间的物料必须
()。
A、除去所有包装 B、除去外包装 C、消毒外包装 D、外加清洁包装
47、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配制过程原、辅料必须混合均匀,物料需要热熔、热取或浓缩(蒸发)的必须严格控
制加热()。
A、步骤 B、温度 C、时间 D、温度和时间
48、保健产品压片、分装胶囊、冲剂、液体产品的灌装等均应在()内进行,应控制操作室的温度、湿
度。
A、包装间 B、洁净室 C、检验室 D、分装间
49、保健产品手工分装胶囊的应在具有相应洁净级别的有机玻璃罩内进行,操作台不得低于()。A、0.4m B、0.7m C、1m D1.3m 50、凡是直接接触保健产品的内包装材料均应采取适当方法清洗、干燥和灭菌,灭菌后应置于()内冷
却备用。
A、保洁柜 B、消毒柜 C、洁净室 D、包装间
52、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对于需要灭菌又不能热压灭菌的产品,可根据不同工艺和食品卫生要求,使用()
等方法,以确保灭菌效果。
A、精滤 B、微波 C、辐照 D、以上均是
53、保健产品在灌装前应检查()等是否用新鲜蒸馏水冲洗干净、消毒或灭菌。A、灌装设备 B、针头 C、管道 D、以上均是
54、生产保健产品的操作人员必须经常检查灌装及封口后的()质量,随时调整灌装(封)机器,保证灌封
质量。
A、原料 B、辅料 C、半成品 D、成品
55、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对于生产的口服安瓿制剂及直形玻璃瓶等瓶装液体制剂灌封后应进行()检。A、封口筛 B、瓶身筛 C、灯 D、包装筛
56、保健食品的包装材料和标签应由()保管,每批产品标签凭指令发放、领用,销毁的包装材料应有
记录。
A、专人 B、企业负责人 C、仓库管理员 D、包装人员
57、下例符合保健食品标签的相关要求的是()。
A、印字清晰 B、贴签贴正 C、贴签贴牢 D、以上均是
58、保健食品的成品贮存方式及环境应(),温度、湿度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并避免撞击与振动。A、避光、避风 B、避风、防雨淋 C、避光、防雨淋 D、防小偷、防雨淋
59、含有生物活性物质的保健产品应采用相应的()措施,并以冷链方式贮存和运输。A、冷藏 B、冷冻 C、培养 D、保温
60、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仓库应有收、发货检查制度。成品出厂应执行()的原则。A、先进先出 B、先进后出 C、先产先销 D、后产先销 61、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成品入库应有()记录。A、存量 B、出货 C、存量和出货 D、核对
62、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品质管理机构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品质管理制度应包括()内容。A、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
B、原料鉴别与质量检查、中间产品的检查、成品的检验技术规程 C、留样观察制度和实验室管理制度 D、生产工艺操作核查制度 E、以上均是
63、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设质检人员,逐批次对原料进行(),不合格者不
得使用。
A、鉴别 B、鉴定 C、质量检查 D、鉴别和质量检查
64、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找出加工过程中的质量、(),至少要监控下列环节,并做好记录。A、卫生关键控制点 B、品质 C、数量 D、危险因素
65、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要对重要的生产设备和计量器具定期检修,用于灭菌设备的温度计、压力计至少()
检修一次,并做检修记录。
A、3个月 B、半年 C、1年 D、2年
66、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的能力,并定期对关键工艺环境的()等指标进行监
测。
A、温度 B、湿度 C、空气净化度 D、以上均是 67、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定期作产品()实验。A、有效性 B、稳定性 C、不稳定性 D、有毒性
68、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档案,设有档案柜和档案管理人员,各种记录分类归档,保存()备查。A、2~3个月 B、6~12个月 C、2~3年 D、3~5年
69、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定期向()部门汇报产品的生产质量情况。A、工商行政 B、卫生行政 C、行业协会 D、以上均是
70、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定期对生产和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对生产和管理中的()进行验证。A、各项操作规程 B、岗位责任制 C、、以上均是
二、是非题(请在括号内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总30题。
1、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的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2、保健食品中的中间产品是指需进一步加工的物质或混合物。()
3、保健食品中所称的产品是指形成定型包装后的待销售成品。()
4、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有兼职的质检人员。()
5、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采购人员应掌握鉴别原料是否符合质量、卫生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6、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净化级别必须满足生产加工保健食品对空气净化的需要。()
7、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洁净厂房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
8、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原料的前处理可以与成品生产使用同一生产厂房。()
9、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发酵产品可以不用专用发酵车间,但应有与发酵、喷雾相应的专用设备。()
10、保健食品生产的原料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原料的品种、来源、规格、质量应与批准的配方及产品
企业标准相一致。()
11、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岗位操作规程应对各生产主要工序规定具体操作要求,明确各车间、工序和个人 的岗位职责。()
12、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同一车间可以同时生产不同的产品。()
13、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原辅料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物料通道进入。()
14、口服液、饮料等液体产品生产过程需要过滤的,应注意选用无纤维脱落且符合卫生要求的滤材,也可
以使用石棉作滤材。()
15、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对于配制好的物料须放在清洁的密闭容器中,及时进入灌装、压片或分装胶囊等工
序,需储存的不得超过规定期限。()
16、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对于使用的空胶囊、糖衣等原料必须符合卫生要求,禁止使用非食用色素。()
17、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对杀菌或灭菌装置内温度的均一性、可重复性等定期做可靠性验证。()
18、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产品的灌装、装填须使用自动机械装置,但也可以使用手工操作。()
19、凡需要灭菌的保健产品,从灌封到灭菌的时间应控制在工艺规程要求的时间限度外。()20、口服安瓿制剂及直形玻璃瓶等瓶装液体制剂灌封后应进行灯检。()
21、保健食品的成品包装内可以夹放与食品无关的物品。()
22、保健产品外包装上应标明最大承受压力(重量)。()
23、保健食品产品说明书、标签的印制,应与卫生部批准的内容相一致。()
24、所有的保健食品都应该在常温下保存。()
25、保健食品厂必须设置独立的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品质管理机构,直属工厂负责人领导。()
26、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可以不设置与生产产品种类相适应的检验室和化验室。()
27、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逐批次对成品进行感官、卫生及质量指标的检验,不合格者不得出厂。()
28、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对每批产品均应有留样,留样应存放于专设的留样库(或区)内,按品种、批号分类
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29、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对产品的包装材料、标志、说明书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不得使用。()30、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对产品的包装材料、标志、说明书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可以用于不合格的保
6.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篇六
姓名:部门: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计30分)
1、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
A、质量第一,安全第一B、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D、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我国的消防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
A、安全第一B、消防结合C、防治结合D、综合治理
3、建筑施工企业的三级安全教育是()项目、班组。
A、车间、B、工区、C、公司、D、总包单位
4、安全三宝指的是安全帽、安全带和()。
A、防护罩B、防滑鞋C、安全网D、绝缘服
5、“三不伤害”指的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
A、不伤害群众B、不伤害家人C、不被他人伤害
6、生产过程中的“三违”指的是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A、违章作业B、违章施工C、违章建筑D、违反劳动纪律
7、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应达到()。
A、85%B、90%C、95%D、100%
8、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
A、工资和待遇B、社保和医保C、权利和义务D、责任和权利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A、6月9日B、6月19日C、6月29日
10、()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A、《安全生产法》B、《矿山安全法》C、《道路交通安全法》
11、()应持证上岗。
A、特种作业人员B、新员工人C、复岗工人D、转岗员工
12、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D、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3、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制度。
A、改建B、淘汰C、保留D、限范围使用
14、()以上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A、省级B、市级C、县级D、乡级
15、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保护用品(),是保证从业人员安全所必需的。
A、必须齐全B、具有防辐射功能C、必须符合行业标准
D、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16、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坚持()的方针。
A、预防为主,安全第一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分类管理,综合治理D、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7、()是每个刚进企业的新工人必须接受的首次安全生产方面的基本教育。
A、三级安全教育 B、岗前教育 C、安全常识教育工作 D、安全技能培训
18、在施工现场()是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A、项目经理B、专职安全员C、施工员D、企业法人
19、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A、主要B、全部C、全面
20、《安全生产法》中所指的危险物品包括()。
A、易燃、易爆物品B、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
C、枪支、弹药D、高压气瓶、手持电动工具
2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A、安全宣传标语B、安全宣传挂图C、安全警示标志
22、《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A、在8小时内B、在4小时内C、在1小时内D、立即
23、()每天要对班组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的安全交底。
A、施工员B、项目经理C、班组长D、监理工程师
24、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
A、特殊社会保障B、特殊劳动保护C、特殊劳动保险
25、用人单位不得安排()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A、妇女B、未成年人C身体不健康的人
26、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
A、被人践踏B、窒息C、烧伤
27、高温场所为防止中暑,应多喝()最好。
A、矿泉水B、汽水C、淡盐水
28、使用灭火器时,喷射()最有效。
A、火源底部B、火源中部C、火源上部
29、发生火灾时应拨打()报警电话。
A、110B、119C、120D12230、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置(),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A、围栏B、围栏和警戒标志C、警戒标志
二、多选题(第题2分计40分)
1、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标准。
A、国家B、地方C、行业D、合同约定的E、主管部门
2、从业人员的义务包括()。
A、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
B、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C、对单位强令冒险作业拒绝的义务。
D、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E、发现事故隐患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3、不属于《安全生产法》明确赋予从业人员的权利有()。
A、建议权B、批评权C、拒绝权D、报告权E、服从管理权
4、从业人员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目的是()。
A、提高安全生产技能B、服从管理C、增强事故预防能力
D、掌握安全生产知识E、增强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5、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
A、时间、地点、内容B、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C、现场人数D、周边环境
6、事故隐患一般指生产过程中导致事故发生的()。
A、人的不安全行为B、自然因素C、物的不安全状态
D、客观原因E 管理上的缺陷
7、安全生产管理具体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A、安全生产法制管理B、行政管理C、工艺技术管理
D、设备设施管理E、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管理
8、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
A、设计人B、负责人C、设计单位D、施工单位E 主管部门
9、夏季安全教育主包括()等内容。
A、安全用电知识B、预防雷击知识C、防坍塌安全知识
D、防物体打击知识E、防暑、防台、防汛知识
10、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生产的()。
A、法律B、法规C、规章制度D、操作规程
11、《建筑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和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不得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
A、纪律B、法律C、法规D、建筑行业安全规章、规程
12、安全色中,红色一般表示()的意思。
A、禁止B、停止C、消防D危险
13、下面哪几项是事故处理“四不放过”中的内容?
A、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B、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
C、对责任人未罚款不放过D、未停工整改不放过
14、JGJ-59标准文明施工检查表规定现场、住宿周围环境应做到()。
A、卫生B、整洁C、安全D、清静E、干净
15、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
A、戴手套B、系安全带C、戴安全帽D、穿防滑鞋
16、安全检查的主要形式包括()。
A、定期安全检查B、经常性安全检查C、专项安全检查
D、季节性、节假日安全检查E、三级安全检查
17、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时,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
A、新工具B、新工艺C新材料D、新技术E、新设备
18、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的重要手段。
A、消除事故隐患B、改善劳动条件C、落实整改措施
D、做好安全技术交底E、防止事故发生
19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
A、施工工艺B、操作方法C、操作要求
D、安全质量要求E、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主要措施
20施工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A、项目经理B、项目技术负责人C、质检员
D、安全员E、施工员
三、判断题(每题1分计20分)
1、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要求,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是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
2、安全生产责任仅有行政责任,没有刑事责任……………………………..()
3、劳动安全法规是一种建议性的法规……………………………...…………()
4、《安全生产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决定。()
5、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6、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应当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
7、施工现场应当根据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悬挂安全警示标志。..()
8、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定期检测。…..()
9、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操作培训,取得特种作业许可证书方可上岗作业。……………………………………………………………………………()1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宣传标语,…………………………………………………………()
11、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12、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13、市环境卫生部门对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不负监督作用。………………()
14、未成年工是指年龄未满16周岁的工人。…………………………………()
15、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
16、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一律认为有电。…………………….()
17、新工人进单位后一定要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而老工人转岗或复工时可以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18、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坚守岗位。…………..()
19、使用安全电压就一定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20、施工作业班组应配备专职安全巡查员,对本班组的作业场所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四、简答题(1题10分)
拨打火警电话时,应讲清楚哪些内容?
浙江锦豪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三月
浙江锦豪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2012年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考试答题卡
姓名:部门得分: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0、()
二、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三、判断题
1、()
2、()
3、()
4、()
5、()、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四、简答题
二O一二年三月
项目部人员将答案填入答题卡,然后把答题卡传回给周雄伟个人QQ.部分正确答案
一、单选题
1、C2、B3、C4、C5、C6、D7、D8、C9、C10、A11、A
12、C13、B14、C15、D16、B17、A18、A19、C20、A21C22、D23、C24、B25、B
二、多选题
1、AC2、BE3、DE4、ACDE5、AB6、ACE7、ABCDE8、AC9、ABCE10、ABCD11、BCD12、ABCD13、AB14、AC15、BCD16、ABCD17、BCDE18、ABCE19、ABCDE20、BCD
7.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篇七
伴随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 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 学习已经不再是一次教育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 终身学习将成为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动力与源泉。现代会计对从业人员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其从传统方式下的算账、记账演变成为现代化的企业成本管理、资金预算、风险控制等工作, 这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储备提出了新的要求。财政部曾提出, 必须锻炼出一批精通业务、熟悉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善于理财、具有国际化的战略思维与视野的复合型、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因此, 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及专业教育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与知识结构
(一) 道德素质
会计工作贯穿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 一个企业或国家的经济越发达, 那么会计工作也就越为重要, 它能够对财务运行主体起到较好的监督与控制作用, 体现着会计人员的重大责任。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愈发显得重要。通常来讲,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包含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廉洁自律、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提高技能、强化服务、参与管理、以及服务社会等内容。而诚实守信是会计从业人员最为基础与核心的道德素质, 它是实施一切会计活动的根本。道德素质实质上是一种心灵约束, 将会计人员的工作要求提升到了一种意识形态当中, 因此, 会计人员必须将道德素质转化成本自身具有的一种内在品质与内在信念, 加强自律性, 使自身道德品质真正在会计行为当中体现出来。
(二) 知识素质
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第14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 遵守职业道德。”这也是会计从业者最基本的能力与要求。对于会计人员而言, 经济学的知识尤为重要, 它可以提供给会计人员正确的思维意识与方法, 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以及经济势态做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与预测。同时, 会计人员还应该具备相关的管理知识, 只有了解企业的整体经营流程, 才能更加高效地开展相关的核算工作;只有掌握生产工艺流程, 才能对企业一系列的耗费进行较好地控制, 展开正确核算;只有熟知销售, 才能进行正确的利润计算, 从而完善企业利润的分配。另一方面, 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还应该对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一定的把握, 了解政府出台会计政策的意义与背景, 并结合企业的具体实践, 使企业的日常经营能够顺应着宏观政策的方向不断发展。此外, 会计人员还应该具备财政、金融、税收、法律、证券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在拥有这些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从一个较高的层次看待会计问题, 把握会计行为, 最终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高等复合型会计人员。
(三) 计算机知识
现如今, 电子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得到了普及, 网络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 众多企业的会计业务已经从传统方式下的人工操作逐渐演变成为网络条件下的电算化会计, 这也给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与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记账方面产生变革, 它降低了会计人员繁琐的工作强度, 简化了工作流程, 加大了会计工作的便利性。其次是在会计岗位设置方面进行了简化, 加强了岗位分工与人员配备的合理性。最后是“虚拟企业”给会计实务带来的影响, 它的出现需要会计人员运用恰当方法进行相关经济业务的处理, 向会计信息的使用部门积极提供出准确、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四) 创新能力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 “知识”在企业中所发挥出的核心地位与作用愈发明显, 现代社会逐渐形成一种网络化、信息化、创新化的经济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 最终形成管理方式电子化、信息获取多样化、服务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 这就给会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传统方式下, 会计工作通常应该做到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而现代会计要求会计从业者改变这一原有的思维模式, 不断创新会计管理与核算的工作方法, 从而不断适应新的理财环境与工作模式。例如, 在市场决策中, 如何对企业市场份额与满意程度进行量化;在项目的研发决策中, 未来收益以及成本费用应如何确认与计量等, 这都是会计人员在未来工作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三、对会计从业人员展开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经济的发展不断突显了会计工作的地位, 会计已经从原先的基础核算与监督演变到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为了适应经济的迅猛发展, 传统的会计工具由手工记账变为电算化会计, 它能够为企业股东、管理人员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地提供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从而帮助其进行有效决策。但是, 面临新形势下的会计模式, 真正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人员数量较以前而言少了很多, 甚至有部分企业的会计都没有获得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 这是十分不利于企业也不利于会计行业的发展的。由于上述问题, 可能出现企业会计记录的不尽规范, 未能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核算, 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给银行、税务等监督机构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促使着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的展开, 俗话说的好, 活到老学到老, 任何学习都不是一次性可以完成的, 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也不例外, 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关注形势的变化, 拓展自身知识领域, 才能提升自己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 以期更好地为企业进行服务。
(二) 会计行业的国际化需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我国会计逐渐与国际趋同, 会计将变成国际通用语言, 所以会计人员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 会计人员应该精通法律规章制度, 掌握财务、审计、证券、金融方面的相关知识, 提升交际能力, 积极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及时更新, 从而不被社会所淘汰。
(三) 会计准则与税法变革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众多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 在理念、体系以及具体内容上, 新会计准则都进行了空前的创新, 它的出台体现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与必然。例如, 新的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概念, 更加突显了实质高于形式这一理念, 而众多事项的处理都是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所以, 会计准则与税法变革也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促进着会计人员不断更新理念, 完善知识架构。
四、健全与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对会计人员展开后续的专业教育
(一) 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实际是会计人员展开后续教育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它包含会计工作者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道德教育不但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活动进行了规定, 也体现着会计行业给社会带来的责任与义务。企业通过一系列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能够保障会计人员不断地更新理念, 贯彻会计准则法规, 忠于职守, 严格遵循财经制度, 坚持原则, 积极履行会计监督职能, 更好地抵制住不良利益的诱惑, 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企业以及社会进行服务, 有利于企业的健康、持久发展。
(二) 法律法规观念教育
会计提供的信息逐渐成为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等完善经营管理、进行投资决策、考核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 由此可见, 会计工作对于企业以及社会的日常管理而言都显得十分重要, 其发挥出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在现代经济生活当中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良行为, 例如编造会计虚假信息、账外账设置等, 这严重影响着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必须采取经济与行政等手段进行整顿与治理, 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人员掌握与运用好《会计法》这一法律武器, 健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 努力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维护国家的财务纪录, 依法进行会计监督, 并且对外提供出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
(三) 业务技能教育
第一, 会计基础知识教育。通常来讲, 会计基础包含会计基础理论以及岗位等方面的知识, 伴随会计理论的不断更新发展, 会计人员应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提升自己的会计理论功底, 强化其前瞻性能力的培养。第二, 经济管理相关理论学习。以核算、管理、监督为工作的会计人员, 应该重点重视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 具体包含有经济管理理论、基础知识、管理方法等。第三, 会计技能方面的培训。具体来讲包含有自动化办公设备的适用、电算化操作、组织协调、口头表达、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五、结束语
8.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篇八
鹿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杜钧
同志们,大家好,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共同学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一、《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
二、餐饮服务单位加工经营场所设施、设备要求;
三、食物中毒的预防;
第一部分
《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
我们先来了解我国现行关于餐饮服务监管方面的四部法律法规名称和生效时间:
《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起生效)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已于2009年7月20日起生效)《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5月1日起生效)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也是于2010年5月1日起生效)由于这四部法律法规的内容比较多,我们的培训时间又比较短,所以今天我主要是综合地将从餐饮服务许可、健康体检、人员管理与培训、索证索票、原料管理、卫生管理、配合相关工作、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和法律责任等九个方面给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餐饮服务许可
1、法律依据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对餐饮服务许可作了明确的规定,国家对餐饮服务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
2、许可的条件(《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第九条)申请餐饮服务许可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与制作供应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2)具有与制作供应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洗手、采光、照明、通风、冷冻冷藏、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3)具有经食品安全培训、符合相关条件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与本单位实际相适应的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4)具有合理的布局和加工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3、许可的期限(《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
《餐饮服务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临时《餐饮服务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
二、健康体检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条对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制 度作了明确的规定,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对所有从业人员必须依法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予以登记,执行国家有关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二是餐饮服务单位不得安排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这些疾病时,餐饮服务单位应当立即调换其工作岗位。
三是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实行年检制度。为防止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因其所患疾病污染食品,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都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或临时从事餐饮服务的人员,在取得健康证明并符合从事餐饮服务要求的状况下,这些人员才能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三、人员管理与培训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对餐饮服务单位的人员管理和培训作了明确规定,有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建立健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餐饮服务单位保证其所生产经营食品达到卫生标准的基本前提和必备条件。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要设立专门食品安全检查监督机构,要派专人负责。餐饮服务单位内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般来讲,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对本单位的食品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场所环境卫生、设施 设备卫生管理、清洗消毒管理、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加工操作管理、投诉管理、关键加工环节食品操作规程、食品留样、卫生检查计划、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方面进行规定。
二是加强对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餐饮服务单位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规模较大的单位要配备专职的食品安全管理员,规模较小的单位可以配备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但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不得由加工经营环节的工作人员兼任,做到食品安全工作有专人负责。
四、索证索票
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索证索票,所谓索证索票,就是指采购食品原料时应当索取供货方的有效许可证件和所采购食品的有效票据。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制度一是为了保证食品来源正当,质量可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了保证食品来源的可追溯性,一旦发现问题食品,可以迅速、准确地查找到问题食品的源头,从而帮助执法部门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证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对于索证索票,《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二条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
餐饮服务单位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者的相关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从固定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的资质证明、每笔供货清单等;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等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采购清单。
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制度。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
餐饮服务单位应当按照产品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有序整理采购记录及相关资料,妥善保存备查。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五、原料管理
1、餐饮服务单位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
(1)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2)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3)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4)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6)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7)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8)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9)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10)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11)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2、餐饮服务单位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安全法》第四十条)
3、餐饮服务单位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一条)
六、卫生管理(《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六条)餐饮服务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1、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
2、贮存食品原料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食品原料,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3、应当保持食品加工经营场所的内外环境整洁,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4、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5、操作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6、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冷却后及时冷藏;应当将直接入口食品与食品原料或者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7、制作凉菜应当达到专人负责、专室制作、工具专用、消毒专用和冷 藏专用的要求;
8、用于餐饮加工操作的工具、设备必须无毒无害,标志或者区分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设备应当在使用前进行消毒;
9、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不得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具、饮具,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10、应当保持运输食品原料的工具与设备设施的清洁,必要时应当消毒。运输保温、冷藏(冻)食品应当有必要的且与提供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保温、冷藏(冻)设备设施。
七、配合相关工作
两个方面要求
一是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监督检查。
二是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抽样检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开展抽样检验时,被抽样检验的餐饮服务单位应当配合抽样检验工作,如实提供被抽检样品的货源、数量、存货地点、存货量、销售量、相关票证等信息。(《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七条)
八、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餐饮服务单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立即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餐饮服务单位应当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不得拒绝。
九、法律责任
1、(《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无证经营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查处:
(1)擅自改变餐饮服务经营地址、许可类别、备注项目的;
(2)《餐饮服务许可证》超过有效期限仍从事餐饮服务的;
(3)使用经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或者使用以其他形式非法取得的《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事餐饮服务的。
2、(《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1)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2)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3)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4)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5)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的制品;
(6)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 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7)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8)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9)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未经过安全性评估;
(10)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
3、(《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1)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2)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3)食品生产者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4)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
4、(《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1)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
(2)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3)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未依照本法规定备案;
(4)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食品;
(5)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
(6)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7)安排患有本法第三十四条所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5、(《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八条)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第二部分
加工经营场所设施、设备要求(见《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
(一)选址要求
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二)场所设置、布局、分隔和面积要求
1、设置与食品供应方式和品种相适应的粗加工、切配、烹饪、面点制作、餐用具清洗消毒、备餐等加工操作场所,以及食品库房、更衣室、清洁工具存放场所等。各场所均设在室内。
2、粗加工、切配、烹饪、餐用具清洗消毒、餐用具保洁为独立隔间的场所(大型餐馆作要求,中小型餐馆不作要求)。
3、进行凉菜配制、裱花操作和食堂备餐,分别设置相应操作专间。
4、制作现榨果蔬汁和水果拼盘及加工生食海产品,设置相应的专用操作场所。
5、各加工操作场所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 的顺序合理布局,并能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6、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用具和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存放区域分开设置。
7、食品处理区面积与就餐场所面积之比,以及最大供餐人数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要求(1:3)。
8、切配烹饪场所面积≥食品处理区面积50%(全部用半成品烹饪的可适当减少)。
9、凉菜间面积≥食品处理区面积10%。
10、加工经营场所内无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的区域(或距离25m以上)。
(三)食品处理区地面与排水要求
1、地面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耐腐蚀、防滑的材料铺设,且平整、无裂缝。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场所的地面易于清洗、防滑,并有排水系统。
2、地面和排水沟有排水坡度。
3、排水沟出口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
(四)食品处理区墙壁、门窗要求
1、墙壁采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平滑、不易积垢的浅色材料,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场所有1.5m以上光滑、不吸水、浅色、耐用和易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2、门、窗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设有易于拆洗且不生锈的防蝇纱网或设置空气幕,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能自动关闭。
3、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烹调等场所如设门,采用易清洗、不吸水的坚固材料制作。
(五)食品处理区天花板要求
1、天花板采用无毒、无异味、不吸水、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温、浅 色材料涂覆或装修。
2、清洁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及其它半成品、成品暴露场所屋顶若为不平整的结构或有管道通过,加设平整、易于清洁的吊顶。
3、水蒸气较多的场所的天花板有适当的坡度。
(六)洗手消毒设施要求
1、食品处理区内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其位置设置在方便员工的区域。
2、洗手池的材质为不透水材料,结构易于清洗。
3、洗手消毒设施附近有相应的清洗、消毒用品和干手用品或设施,员工专用洗手消毒设施附近有洗手消毒方法标识。
(七)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要求
1、配备能正常运转的清洗、消毒、保洁设备设施。
2、各类清洗消毒方式设专用水池的最低数量: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采用人工清洗热力消毒的,可设置2个专用水池。各类水池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3、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
4、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
5、设专供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保洁设施,标记明显,结构密闭并易于清洁。
6、清洗、消毒、保洁设备设施的大小和数量能满足需要。
(八)食品原料、清洁工具清洗水池要求
1、粗加工操作场所分别设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3类食品原料的清洗水池,水池数量或容量与加工食品的数量相适应。各类水池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2、设专用于拖把等清洁工具、用具的清洗水池,其位置不会污染食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
(九)设备、工具和容器要求
1、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具、容器、包装材料等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要求。
2、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具和容器易于清洗消毒。
3、所有食品设备、工具和容器不使用木质材料,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除外。
(十)通风排烟设施要求
1、烹调场所采用机械排风。产生油烟的设备上部加设附有机械排风及油烟过滤的排气装置,过滤器便于清洗和更换。
2、排气口装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
(十一)采光照明设施要求
加工经营场所光源不改变所观察食品的天然颜色。安装在暴露食品正上方的照明设施使用防护罩。冷冻(藏)库房使用防爆灯。
(十二)废弃物暂存设施要求
1、食品处理区设存放废弃物或垃圾的容器。废弃物容器与加工用容器有明显区分的标识。
2、废弃物容器配有盖子,以坚固及不透水的材料制造,内壁光滑便于清洗。专间内的废弃物容器盖子为非手动开启式。
(十三)库房和食品贮存场所要求
1、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分开设置。
2、冷藏、冷冻柜(库)数量和结构能使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分开存放,有明显区分标识。
3、除冷库外的库房有良好的通风、防潮、防鼠(如设防鼠板或木质门 下方以金属包覆)设施。
4、冷冻(藏)库设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温度计。
(十四)专间要求
1、专间内无明沟,地漏带水封。食品传递窗为开闭式,其他窗封闭。专间墙裙铺设到顶。
2、专间门采用易清洗、不吸水的坚固材质,能够自动关闭。
3、专间内设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的空调设施、空气消毒设施、工具清洗消毒设施;凉菜间、裱花间设专用冷藏设施。
4、专间入口处设置有洗手、消毒、更衣设施的通过式预进间。
(十五)更衣室要求
更衣场所与加工经营场所处于同一建筑物内,有足够大小的空间、足够数量的更衣设施和适当的照明。
(十六)厕所要求
1、厕所不设在食品处理区。
2、厕所采用水冲式,地面、墙壁、便槽等采用不透水、易清洗、不易积垢的材料,设有效排气装置,有适当照明,与外界相通的窗户设置纱窗,或为封闭式,外门能自动关闭,在出口附近设置洗手设施。
第三部分 食物中毒的预防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概念)(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不属于传染病)
二、食物中毒的基本特征
1、食物中毒的发生必然与近期进食某种食品有关,凡是未进食这种食 品的人一般不发病,发病的病人只局限在食用了同一种中毒食品的人群中,当停止食用这种食品,发病也随之停止。
2、一般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发病突然, 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在进食后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即可发病;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也在几小时至48小时内发病。
3、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也就是不会由食物中毒患者直接传染给健康人,发病曲线呈现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一般没有传染病流行时的尾峰。
4、病人进食的是同一种中毒食品,病源相同,因此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基本相同。
三、常见的食物中毒分类及原因
常见食物中毒分为两类: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生熟交叉污染。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2、食品贮存不当。如熟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贮存。
3、食品未烧熟煮透。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调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
4、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5、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
6、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如蔬菜中农药、猪肝中瘦肉精等。
2、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食品加工过程未去除。如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季豆加工时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
3、食品在加工过程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如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
4、食用有毒有害食品,如毒蕈、发芽马铃薯、河豚鱼。
四、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
5、控制加工量。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二)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3、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4、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在腌制肉制品时,所使用的亚硝酸盐不得超过《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的限量规定。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推荐阅读:
食品从业人员基础知识11-08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07-01
食品从业人员培训讲稿07-06
危货运输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手册09-28
食堂从业人员培训总结10-03
餐饮从业人员培训资料10-09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和健康管理制度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