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好个秋的抒情散文

2024-09-09

天凉好个秋的抒情散文(共13篇)

1.天凉好个秋的抒情散文 篇一

天凉好个秋的随笔散文

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虽未出伏,暑气仍盛,毕竟开始回头了。照往年的天气,隔三五日,或大或小,总会下一场雨。出伏以后,虽说白天烈日威力尚在,但早晚便凉快多了。民间也有秋后十八盆的说法,意思是立秋后还要洗十八天的澡。可见,不是一下子就能转凉的。今年不知怎么回事,立秋那天下了雨,气温也低了。原以为这是个好兆头,谁知老天一反常态,末伏的二十天,便不再下雨。印象中,天上洒下过一二次水,浇花似的,时间也短。不定是从别处飘过来的,那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雨。原以为秋后一日凉似一日;谁知炎热不退,一日甚过一日。就像爬山一样,眼看着到山顶了,一脚踏空,又滑到半山腰了。还沒来得及缓一口气,忍受暑热的弦又绷紧了。真不知何时是头。这鬼天气,人们懒得抱怨了,硬撑着吧,跟老天爷较什么劲,何必自寻烦恼。

杜仲的期望落空了。他像泄了气的皮球,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天天掐指盼立秋,盼几场雨,把温度降下来。老天不作美,秋凉迟迟不来。“什么叫秋凉?”他曾认真地问过苏叶。“26度以下。以国家机关规定开空调的最低温度为准。”苏叶也十分认真地回答过。这是杜仲和苏叶七月一日,在微信语音聊天中的对话。杜仲希望早点与苏叶见面,心情十分迫切。苏叶不以为然,借故她比一般的人怕热,不想顶着烈日出远门,婉转地拒绝了。杜仲心有不甘,但又不敢争取。她不想来,他也奈何不了。他若争,除了惹苏叶反感,不会有什么好处的,干脆放在心里不说。他太在乎苏叶了。何况又是他追求苏叶,只好随她的意思,哪敢造次。这下可好了,见面的美好计划泡汤了。

说起来,还是苏叶主动找杜仲的。一天,杜仲的通讯录出现了一条信息。他点开了,看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苏叶。这是治风寒感冒的一味中药的药名。杜仲学的专业就是中药。他平日里很谨慎,不认识的人,是不会加进自已微信的。这次不一样,好奇心驱使他,同意苏叶加入。不一会,对方发来了信息。意思是:闲暇无事,忽发奇思,想找十个仅手机尾数不同的人,建一个微信群。杜仲感到好笑,什么样的微群也有,连相同的手机号(尾数有别)也是建群的理由。说是缘分,苏叶真有创意。杜仲第一时间打开了苏叶的相册,他想了解一下她的情况。在朋友圈,他看到了苏叶每周会写一二首近体诗。让他吃惊的是,都是中规中矩按格律写的。水平高低且不说,这实属不易。想到自己习诗一年半,《诗词格律》还未学过,凭读过唐诗的感觉随意写。早想学一下格律,碰巧遇上了苏叶。其他信息告诉杜仲,苏叶是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在深圳的一所中学教高中语文。杜仲很快礼貌地回复了苏叶一句:“你好!你的尾数是五,我的尾数是六,真巧!”

与杜仲一样,苏叶也打开了他的朋友圈。前几个月,杜仲每天的一日一悟,把他的思想、性格、机敏等暴露无遗。还有几篇有见地的随笔,也让苏叶耳目一新。至于几首诗,意境倒不错,悟性非同寻常。假以时日,过了格律的关,也是不错的诗人。杜仲在《江山》上投稿一个多月了,录用了近二十篇各类诗文,有二、三篇也发上了朋友圈。不用说,苏叶肯定看到了。不然,第二次聊天时,她不会说网络文学好,许多人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聊天中,杜仲知道苏叶是武汉人,和自己一样,刚刚工作两年。杜仲是湖北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后在附属医院的药学部上班。杜仲也是武汉的人,家住东湖高新开发区,远城区的。这样,他们聊起天来,又有几分亲近的感觉。杜仲对文学的兴趣爱好,使他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

春天过去了。他们从聊文学开始,慢慢聊到读大学的趣事,又聊到武汉的风土人情。后来,自然而然地聊到了个人的情感问题。当杜仲问到苏叶有几段感情时,苏叶无所顾忌地说:“两段,大学时一段,工作后一段。”苏叶笑着反问道:“秀才,你呢?”杜仲哈哈大笑地说:“大小姐,我和你一模一样,真巧!”在语音聊天中的这段话,让杜仲激动了几个晚上,他心里想,这难道真是千里姻缘吗?怎么会这么巧呢!

进入七月了,杜仲在一次闲聊时,趁苏叶很开心时,不失时机地提出在武汉见一面的想法。苏叶沒想到突然会这样,一时不好怎么搪塞。她知道,双休见一面方便得很。说沒时间,杜仲会起疑心。她急中生智,说了一句秋凉吧!平时闲聊,难免闹点小意见,多为杜仲迁就她。杜仲知道她喜欢使小性子,能让且让,沒什么大不了的。喜欢她,不让她让谁?也是,小女子的任性多半是男士宠惯出来的。进入八月了,很快立秋了。今年的.伏天是四十天,立秋后还有二十天才出伏。从往年的天气看,出了伏一天比一天凉。杜仲心里盘算着,见面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一定找一个浪漫的环境见第一次面。其实,在朋友圈晒旅游的照片时,他们两人早知对方的尊容。这次见面其实就是谈婚论嫁了。虽不明说,彼此心照不宣。好了,杜仲有了主意,就在光谷华美达的二十八层旋转餐厅上见面。杜仲心里美滋滋的,仿佛在夜色中远眺溢光流彩的光谷步行街。

从立秋开始,杜仲明显感到与苏叶说话,沒有以前那么融洽了。总觉得苏叶在小心翼翼地疏远、应付他。他问过苏叶几次,怎么沒有以前那么舒心。苏叶总是说,我看这样也蛮好的。显然,是在敷衍他。杜仲想:“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怎么感觉不对劲呢?”这样的状态,见面有什么意义呢?杜仲想,要好好梳理一下。

时光的脚一步一步朝前走,终于出伏了。前一天夜里,刮了一夜的北风,沒有下一絲雨。第二天,气温下降了十几度,树上的寒蝉也不鸣叫了。那一夜的北风也把杜仲吹醒了。他又打开了苏叶的朋友圈,试图找到一把打开心结的钥匙。他耐心地往前翻,突然,在一首小诗前停下了。这首《无题》是这样的:他,静静地看书;我,静静地看他。书,他可以带走;他,我带不走。看完后,杜仲似乎明白了什么。这诗是他认识苏叶前一个月发上朋友圈的。杜仲想,这就是苏叶说的一段未了情。莫非那个他现在愿意跟她走了?

这以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了,杜仲和苏叶一天比一天联系少了。杜仲很清楚,苏叶希望他是她的蓝颜知已;苏叶也很清楚,杜仲不会让她停留在红颜知已上。就这样,杜仲和苏叶像许多激情燃烧后的好朋友一样,一旦双方决定不再靠近,也不可能靠近,就会不声不响的,无声无息的,不了了之了!

岀伏的那天早上,杜仲给苏叶发了最后一条微信:苏叶,天凉好个秋,愿你开心幸福!我要静养一年。这期间,你若愿意见我,在今年的冬天,武汉下第一场大雪时,发短信给我。对不起,我把我们的微信通道静默了。有事短信联系。给苏叶发出了微信,杜仲长长舒了一口气:天凉好个秋!

2.天凉好个秋 篇二

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它感叹的是生命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或许还没来得及领略所谓的春花秋月,第一绺白发就爬上了你的鬓角,而当你手忙脚乱地对付越拔越多的白发时,更年期或许就降临了。

据我观察,女人对白发的恐惧远甚于男人,那是一种一叶惊秋的惶恐。而更年期的种种反应,女性尤甚于男性。这种两性间的差异,既是生物学的遗产,也是人类文明的遗产。清点并梳理这份遗产,有助于女性的自我认知和超越。

男人五十一枝花,是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当然,并非所有的男人都有资格五十而花,但成功的男性,就有底气如此撒娇卖痴。杨振宁给这种说法加添了最新的注脚:成功男士,即使80岁也还可以是一枝花。相反,女士即使事业成功,她们也罕有傲视岁月的从容,从而对着眼角的沧桑开怀大笑。

就自然禀赋而言,女性远较男性柔弱,这是生物学的遗产,而经过几千年的男权历史的锻造,女性的先天柔弱被强化了。在过去,“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道德标准;即使体能方面,女子也是柔弱才美,所谓西子捧心杨柳小蛮腰是也。《红楼梦》中,林黛玉把这种柔弱之美甚至病态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扛了香锄去葬花,或者咯着血吟诗,似乎是美的极致。

在礼教的严酷禁锢下,女性在灵与肉两方面都被严重弱化,而唯一能开发的,似乎只剩了“自然属性”。无论东方西方,女性对自己容颜的关注,或者在衣饰美容上所做的文章,都已经无以复加,看看中国的小脚或者欧洲的束腰,便知历史给女性留了一条怎样的羊肠小道,而她们已经在这条古老的小道上跋涉了无数个世纪。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情况有了革命性变化,但就现实而言,分明还不能太乐观。比如当代女性不少人认可这样的口头禅:“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也就是说,有能力往往不如有一副好脸蛋。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一绺白发甚至更年期对女人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目下中国女性更年期的深度抑郁,又有着特殊的本土背景。10年前,更年期还是个并不引人瞩目的东西,却似乎在一夜之间铺天盖地而来,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其一,中国正处于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期,无论穷人富人,生存压力迅速加大,女性面对的挑战要更尖锐。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相当一部分人或内退或下岗,又不具备再就业或者二度创业的资质和能力,在社会保障体系还极不完备的条件下,很容易陷入生存的窘境。

其二,一部分女性或许没有经济压力,因有一位成功的丈夫,遗憾的是这样的丈夫往往还在“盛开”并可能招蜂惹蝶,于是,她们便在另一条战线作战,在情感的苦海里挣扎。

其三,咱们素无“精神疾患”概念,似乎除了精神病人就是正常人,而人的精神远比身体复杂,存在着各种亚健康状态,比如抑郁症。

其四,长期的阶级斗争洗礼,加之社会转型期的种种利益纠葛,使人际关系变得坚硬,在一个女人最脆弱的特殊时期,却少有人关爱,比如丈夫是冷淡的,孩子或者正遭遇青春期,或者远在外地。

生老病死,其实是每一个人的宿命,即使那些成功的男士,在时间的长河里也不啻于一粒恒河之沙,当他有一天躺在病床上时,未必会比女人更坚强。在此意义上,呼唤一种大爱,一种仁者爱人的大悲悯,拭干所有的泪水,是每一个人的天职,也是谋求自身幸福的不二法门。

当然,女性的自我超越更重要,因为唯自助者天助之,一个人的人格和精神,是不能靠扶着他人站立的。每看到公园或者广场上那些中老年妇女秧歌队或者合唱团,我便想,看她们神采飞扬的样子,大约不会陷入严重的更年期抑郁。换言之,达观的心态,乐观的情绪,自强的精神,独立的意志,充实的生活,心理的自我调适,应该比药物更有力量,而它们才是更年期的拐杖,当然也是人生的根本支柱。

3.再道天凉好个秋散文 篇三

林荫道上薄雾萦绕。晨露点缀了路边的秋叶,一抹桂花的香气扑来远远的就令人神清气爽。停下脚步静静的张望,一朵朵淡黄的桂花藏在树叶下面,一簇,两簇,多簇。丝丝凉意,静谧的氛围,贪婪的嗅觉迫使我在林荫道上停留许久。

好一个桂花香,叶纷扬,优雅零落,秋风起,堆成冢的秋。有人赞,有人悟,有人为秋的凄凉伤感,有人说秋是一阕最美的散文。然而此时双目锁秋的我却想到老家后山的那片枫林,在这个季节,枫叶应该红了,一阵风吹过一片片的落叶纷纷扬扬的飘落在林间,地上堆满了厚厚的一层红的叶,轻轻地踩上去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拾一片枫叶伴随鸟鸣陶醉在秋阳照射的秋韵里,宛若身临诗情画意间。也难怪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想他可能也是陶醉在那枫林之中才流连忘返吧。

低眉处,村尾的柿子红得诱人,田间的稻蕙散发阵阵稻香。还有那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傲菊。离村边不远处那条缓缓流淌的.小溪,溪水潺潺的声音好似在弹奏一曲秋之韵。是溪水奏出了遍地金黄?奏出了象征成熟丰收的秋吗?抬头仰望,天空瓦蓝蓝的干净清爽,风和日丽,蓝天白云飘逸悠扬,一群雁行在天空飞行给我无限的遐想。

秋风凄凄,秋雨潇潇。秋风扫落叶枯枝满地令人难以融入霜染枫叶那般意境。那更是,自然界万物的茂盛与萧条都是心灵的共感吧?自然界的景物是随着人的心境在变还是随着四季在变呢?秋夜,蟋蟀唧唧吱,秋风冷月下长夜漫漫,独自对着寒星,满腹惆怅,微凉的风同样是秋天夜晚的馈赠。“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样一幅美景后面可见还是闲愁不尽。秋雨淅淅,伫立窗前静静的聆听雨的淅沥,系一抹雨的凉意默数光阴,多少过往依旧蒙上了一季秋的色彩。

秋岂不就是浪漫与萧条的交加,是悲和喜的融合,是丰收的喜悦。秋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是历尽沧桑的老人,是落叶对根的回报。

4.天凉好个秋 篇四

——记2013年菏泽市中学教师专业素质培训

金秋之际,菏泽市2013年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开始了。作为其中的一员,十几天来,我在网上专心学习,仔细研读和聆听专家老师的讲座,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论坛交流,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一扫往日诸多困惑,收获颇丰,禁不住从内心呼喊:真乃天凉好个秋!

从9月23日始,我连续学习了《“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基于新课标的课堂改革》、《和谐师生关系的构造》、《人格理论与人格塑造》、《当前学生学习指导的几个主要问题》、《学习动机》、《中小学教师礼仪的几个问题》、《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等专题课程,又认真和同班老师交流研讨,并得到班主任常胜利老师和辅导员倪春成老师的专业指导,我感觉自己的专业素质得到了全方位及深度的提高。下面我具体的总结汇报: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刘飞老师的讲座,极大地拓深和拓宽了我对“育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由此我明白了教书育人是一项和谐融洽、容易简单,又要精心思考谋划的工作,要尊重教育的主体、主导、主线等规律,做好计划,立足常规,创出特色,要成为一名明名之师;并掌握了育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策略。曾晓东老师讲解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让我明白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离专业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罗明星老师主讲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端正了我的学生观,特别是对差生的认识,从而在以后的教学教育中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有信心处理与学生之间可能出现的关系危机。陈宏老师主讲的《人格理论与人格塑造》,不仅使我在塑造学生的人格方面茅塞顿开,而且对完善我自己的人格也指明了方向和方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以前在教育教学当中,我对自己的态度与行为有很多的迷茫和困惑,而今在听了李亦非等老师主讲的《当前学生学习指导的几个主要问题》,我明白了在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时,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采取科学的学习策略,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在这一方面,我学习了《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及《中小学教师礼仪的几个问题》,受益匪浅,可以说是内强了素质,外树了形象。

5.天凉好个秋 篇五

也不知几时起,片片叶落。宽大的校服竟抵挡不了秋日的寒。清晨天边,火红火红的。似乎秋就该是这般肆意张扬。

从不曾跟人说偏爱哪个季节――四季就像我们,有着各自的面貌。可秋在我心中总是不同的。

有人说,正处韶华岁月的我们是生机勃勃的春天。我说,我们似秋天。秋天和我们一样张扬,亦不肯收敛自己的锋芒。秋呀,和我们一样,爱而无畏,恨又何妨,总不白走这一遭。

秋是掠夺,她以蛮横的姿态闯入。夺去春赋予世间的绿意,夺去夏赐给人们的繁华。秋该是太爱这绿意和繁华了吧?我宁愿说他是爱,她的爱霸道,张扬。她不肯,她不肯将一切收在心里,她将自己的心意告知那花红,那叶绿,却不曾想竟浓烈到较弱的春花不能承受。该说她可爱,还是可怜?

秋是掠夺,秋亦是赐予。她赐予令人迷醉的漫天金黄;赐予人们凉爽,赐予人们丰收。她该是王者,却不睥睨众生;她该是神明,从不接受万人膜拜。她却似个孩子,只分享人们喜悦。

任多少名家评议,任多少诗人赞颂,她从不曾停留。时光匆匆流过,她不曾放飞自己的肆意,不曾丢失自己的张扬。

而秋究竟何样,我不愿问,亦无人能答。

6.天凉好个秋 篇六

1.空军作战兵种,又称伞兵。

2.李白诗《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中的最后一句。

3.成语,原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策,现比喻能及时解决危急或疑难问题的巧妙办法。

4.由冯小刚导演,刘德华、刘若英、王宝强主演的一部电影。

5.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最后一句是“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6.《红楼梦》“金陵十二曲”中暗示林黛玉命运的一曲。(从下往上写)

7.成语,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8.旧指需要迅速传送的公文、信件,因信封上插有鸡毛而得名。

9.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10.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羊角豆。

11.由王家卫导演,梁朝伟和张曼玉主演的一部电影,改编自刘以鬯的《对倒》。

12.位于日本山梨县甲府市的一所大学。

13.李宇春的一首歌,收录于2008年4月发行的同名EP中。

横向

一、成语,富贵以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

二、一年生草本植物,夏秋季开花,花多为红色,呈鸡冠状。

三、指忠实地信仰,深信不疑。

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街亭失守后面对司马懿大军采取的退敌之计。

五、浙江卫视男主持人,主持过的节目有“中国好声音”“我爱记歌词”等。

六、成语,指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

八、成语,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九、由孙中山先生创立、有着100多年办学传统的综合性大学,位于广州。

十、“西湖三堤”之一,与白堤、苏堤齐名。

·左脑风暴·

请根据以下六句话,判断哪几句是对的,哪几句是错的:

1.这六句话中,至少有一句是错的;2.这六句话中,至少有两句是错的;3.这六句话中,至少有三句是错的;4.这六句话中,至少有四句是错的;5.这六句话中,至少有五句是错的;6.这六句话全是错的。

·图形前线·

下面五个图形中,哪一个最类同于上面的这个图形?

·我爱数独·

将数字1~9填入九宫格,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宫内的数字不能重复。

·脑筋急转弯·

1.在什么地方保证能找到幸福?

2.一个人不小心后脑勺摔了一个大包,那他这天怎么睡觉?

3.一只信鸽从北京飞到天津用了一个小时,按原路返回北京却用了两个半小时,为什么?

7.天凉好个秋作文 篇七

不必说满树沉甸的果实,红红的苹果,也不必说早起的微霜,圆润的露珠。秋啊,你来了,你这伟大的魔法师带着缤纷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些许凄凉的温度悄悄地来了。

秋,你是什么颜色呢?是像枫叶一样的鲜红色?是像麦田一样的金黄色?是像棉花那样的纯白色?还是像微霜那样的透明色?不,都不是,你不只有一种颜色,你五彩的大衣覆盖了大地,红霞是你丰润的嘴唇,黄色是你漂亮的金发,你用那蔚蓝的天空和雪白的云朵织成的发带将金发松松地挽起,便有了那美丽的田野陌上图。

秋,你有怎样的心情?你兴奋吗?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麦子,沁人心脾的果实,沉甸甸的玉米棒,火红色的高粱。你忧郁吗?入夜时渐渐下降的温度,象征美好的繁花一片片落下。你眺望远方,却不成想,落下的眼泪已化作了露珠。

天凉好个秋啊,天凉好个秋!

看了这番美景,你怎能舍得撇开目光,让你的心茫然无着落,还故意装作不痛不痒呢?

秋,你制造的一切都是假象吗?为何如此美妙?如此凄凉?你看那遍地的花,是否预知来年会“化作春泥”呵护新的花朵?你看那在空中飞舞的纷纷黄叶,最终落入池中,成为鱼儿们的扁舟。

为什么这一刻在想:“一到秋天,不安分的心会慢慢归于平静。”因为在漫天孤寂之下开始明白,自己不过是多元天地间小小的一员,人生并非越绚烂越美好,象花一样盛开的,必将像花一样凋落,这是自然的法则。

秋,你让我尝到了甘美的果实,看到了美丽的秋色,品到了孤寂的味道,还让我领略了人生曼妙的风景。

8.天凉好个秋优美作文 篇八

其实,夏 天正要去,秋风已临窗。一场秋雨来,枝上梧叶黄。山过流云风过草,江涌烟水舟随涛。薄雨轻凉野荒滩,鸿雁飞尽遍苇蒿。

被酷暑折腾久了,就巴望着秋天 早点来。渴望着,秋天的风雨涤荡尽暑热的烦闷。期盼着满眼清风雨,张开双臂拥抱清凉。

八月风自天外来,清清凉凉秋天雨。秋风一阵竹摇柳摆,秋雨一阵千溪归江。晨风轻轻,暮雨纷纷。千点万点芭蕉雨,随风轻飞渺如雾。零落纷纷乱秋思,清清徐徐撩人心。晚风穿林悠然去,暮雨黄昏惊晚风。

与夏天 的火热相比,秋天的小雨显得有些缠缠绵绵。潇潇雨来檐前叮咚声,飘飘风过落叶满阶红。风卷起来秋叶放荡不羁,雨下起来没完没了昼夜 不停。站在秋风秋雨里发一回呆,以便风干那些被雨弄湿了心绪。

今夜 风又雨,悄然动窗帘。试问孤灯下,夜深梦 几重。独在雨夜听竹风,雨打芭蕉风打门。风风雨雨夜如梦,残烛孤灯闻晚笙。几度梦绕琴声断,几回午夜 梦不成。今夜无人和声乐,更深檐外怅秋风。( 文章 阅读 网:www.sanwen.net )

飘飘的雨沉沉的夜,久久的独在清凉的茶。借着桌上微黄的灯光,翻看着几本发黄的旧书。去那些字里行间,寻找那些岁月的气息。一摞摞的书垒在一起,就堆成了一摞摞旧日情怀。提笔敲几案,笺上无墨迹。闲逸不为情所困,不为流年叹白鬓。古人云:“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独坐秋雨夜清愁,翻开了的是时光的扉页。

一本早已泛黄的诗集,夹着的几片褪色的黄叶。那是时光留下的痕迹,那是远去了的秋天留下的印记。

秋天永远 都是离愁的季节,落叶飘飘,离人心惊。那几片黄叶,浓缩着着那个秋天所有的一切。秋意萧然的码头,秋叶在落日的余晖中舞动。正是离开的时候,片片秋红,点点黄叶煊染着秋的惆怅。时间 过得很快,仿佛在检验离人的耐心。秋晚的余阳还未褪去光晕,秋月 的冷光就披在了肩头。回头看看,码头的栅门已经关闭。好清凉的秋晚呀!冷冷的月色银白的世界。投在地上的影子,模模糊糊的跟着人走,秋夜 静默沉寂 ,仿佛听到波涛的喘吸声。在秋风飒飒里捡起来的几叶秋黄,就让她在时光的扉页里沉沉的睡去。把一段秋天的故事 ,悄无声息的藏起来。临了在扉页上写成一句话,思念 是一种痛,回忆 是一种幸福 。即使忘却了,也还有片片秋叶在。

风渐渐稀船渐行渐远已无书笺,水阔秋沉何处为泊地看万山红叶沉醉。千山之远万之遥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之苍千声之咽舟行万里皆为远别。

秋风伴着秋雨来,晓来秋窗临湖开。秋雾茫茫向远去,苍茫何处解惆怅。借秋风偕秋雨,清清徐徐飘湖上。湖边荡开一叶舟,千声万滴水飘渺。湖上雨来一阵阵,雨里秋荷摇不停。风飘飘里是舞动的思绪,雨滴滴里是低语的缠绵。千点万滴离人心跳,散漫飘渺风摆柳梢。随风飘零的黄叶是逃不掉的秋日离愁,早已风干了的岁月又被秋风吹皱。忘不了的秋风黄叶,收不住的秋雨潇潇在心里蔓延。

天凉好个秋,秋雨好个湿漉漉。湿漉漉的心里弥漫着湿漉漉的水,找不到一块干燥的地方让心停留。细雨蒙蒙中,不断地有人优雅地撑着雨伞,轻盈地从身边走过。一样的风姿,一样的婉约。人们没有去避雨,只是不紧不慢的雨中享受。像一幅美丽的油画,一幅雨中行的仕女图。也许,你就飘在秋雨中。

终究还是忘了,这大自然的秋天是循环往复的,今年去了明年在,人生 终是条单行道。今生梦再长,也不过是一眨眼就醒的梦乡。那些偶尔的回顾,只是想看看那些来的方向。

秋夜是肃静的,秋湖是平静地。秋风起时秋雨凉,红叶黄叶着秋妆。淡淡的秋阳浅浅的色,多少沧浪在湖上?一轮秋月垂柳梢,万顷碧浪涨秋潮。酷爱 人间八月秋,无论秋月风雨摇。

9.却道天凉好个秋 篇九

稍稍扫视一下当今的文坛,我们就会发现,追求、奋进的坚韧意志和深邃、冷峻的精神内涵是一大批青年作家刻意表现的强者气质。他们使人想到哈姆雷特、李尔王甚至俄底普斯。与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生相比,阿城的人物就显得太猥琐、太俗气了。从王一生到肖疙瘩,从力大无比的哑巴王七桶到无声无息的“无字残碑”李二,都是些忠厚得近乎痴呆、缄默得接近愚顽的人物。没有那么强烈的自我意识,没有那么多纷扰的外在欲求和内心挣扎,没有悲剧人物通常那种令人生畏的严峻神色和焦灼不安,他们要散漫得多、平和得多、知足得多。他们不为外在的贫穷富贵、成败荣辱而苦心劳神,他们随遇而安,与物推移,内心平静而自由。既有道家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不复独多虑”(陶渊明)的旷达和超脱,又有儒家的“一箪食、一瓢饮”也“不改其乐”(孔子)的执着和坚定。关于其中壶奥《棋王》说得最清楚:“不做俗人,哪儿有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这种世俗的人生比那种孤傲而神圣的人生少许多光泽和戏剧性,却具有更为深广的悲剧内涵。正如鲁迅所说:“人们灭之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简直近于没有事的悲剧却多。”(《几乎无事的悲剧》)

在中国,无论儒家所谓天命,或道家的道,都不象古希腊的命运那样是人格化的女神,人能与之直接接触并构成冲突。中国人讲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在宇宙万象的包孕涵盖之中,显得那样渺小,那样微不足道。个人的意志与这样一个迷迷茫茫的大网,自然不可能构成一种外在的敌对和戏剧性的冲突。因此,中国文学中从来没有那种西方式的有激烈外部冲突和强烈痛感的大悲大哀的悲剧。与这种文化精神相缘接,阿城笔下的人物在动乱的现实面前,只是用返回内心和泯灭自我来达到精神平衡。王一生用“呆在棋里舒服”来自散自慰,逃避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扰。“孩子王”进亦不喜,退亦不忧,神态超然,来去从容。李二干脆离情断知、物我双泯如一截生命完结了的“树桩”。这种把悲戚、痛苦的心境消解为一种宽裕自如,通脱旷达的人生态度,无疑与庄禅哲学一脉相续。王一生的“呆”,肖疙瘩的“拙”,李二的静默,都会使我们想起历史上那些佯狂假痴的悲剧人物,想起阮籍、嵇康的颓,米芾的颠,倪瓒的迂,黄公望的痴,李白的狂。

在中国文化中,儒道思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它们既可以支托不同境遇下不同人的不同心境,也可以支托同一个人在不同境遇下的不同心境。正如王夫之所说:“得志于时而谋天下,则好管、商;失志于时而谋其身,则好庄、列。”中国人在郁郁不得志时往往采取庄子的人生哲学,追求一种“乘物以游心”的精神自由。在动乱年代里王一生的超世,李二的遁世,孩子王、肖疙瘩的顺世,都体现了庄子所谓“磅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的安命处顺,不满于外在生活的沉重压抑,但又无心无力去改变它的人生态度。不在浑沌的麻木中苟活,就在清醒的痛苦中死去。泯灭自我,遁入内心,才能缓解生存与环境的尖锐冲突,才是王一生这类小人物无可奈何的唯一选择。

阿城不仅有意抛弃那种激烈尖锐的戏剧性情节,甚至有意将人物的内心冲突也隐藏起来。他呈露角色时,用着极自然、毫不急迫的进度,不强调任何内、外在的冲突,一切都显得那样静穆,那样调和。肖疙瘩死去,他女人只是“长长叹一口气”。王一生对自己悲惨童年的叙述漫不经心,讲到最凄凉处也仅仅“不再说话,只是抽烟”。这种毫无怨尤的痛苦,默不则声的悲伤,不可能构成严峻尖锐的悲剧冲突,不可能制造色彩强烈的悲剧气氛,但却从更高的层次完成了作品的悲剧性。这种在平谈冲和、无动于衷中显示出的情感净化,反而更有力度,更震聋发聩,如同庄子所说:“真哀则无声而悲”。

其实,在肖疙瘩的力大无比和面对森林毁灭的灾难却又无能为力之间,在李二的“发一长音、天都退远”的声势和如同一段“无字残碑”般的麻木及缄默之间,在王一生命运多舛却又通遥自得之间,不是有一种很精致的张力超越了西方式的悲剧吗?西方式的悲剧是刚强性格和外倾心向相结合的“为”的悲剧。阿城的中国意味、庄禅气质的悲剧则是内倾心向和大智若愚相结合的“不为”的悲剧,是明知不能为、不必为而不为的悲剧。阿城显然清醒地知道自己超越于尘俗的悲剧之上;而不是归避或蜷缩在那尘俗的、同时也会是壮烈的悲剧之外或之下,所以他要把自己笔下那些忠厚得近于痴呆、缄默得接近愚顽的人物都写成“王者”:棋王、树王、孩子王、歌王。

阿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也与那些刻意塑造强者形象的青年作者们迥异。大自然以其最磅礴的气势和雄伟的景观与一批强者形象同时出现在我们的文坛上,绝不是偶然的。惊骇奔涌的大海,峥嵘陡峭的岩,冰雪覆盖的苍凉的大坂,象一大块一大块凝着的流体的黄河,荒原上浑圆的振奋人心的落日、暴烈的狂风和冰雪……都是强者眼中的自然,都是为强者而“设置”的自然,象强者一样刚烈、激越、冲动、锋芒毕露的自然。它们与人疏离而对立。同时,它们的魅力又是人的魅力的对象化。人的刚强和自然的刚强相互呼应和印证,共同构成雄奇壮烈的悲剧气氛。人在与自然的对立中,更在对自然的“征服”中证明和实现着作为强者的自己。所以,在《北方的河》里面,“他”要“上瘾一样地见一条河横渡一条河”,而在《迷人的海》里,小海碰子要专找最嶙峋耸兀的峭崖往下纵跳。人与自然构成着一种否定之否定的复合型肯定关系。阿城则截然异其趣。

在阿城笔下,没有陌生、疏离、与人平等对立的“自然”,而只有“造化”。象人一样具有灵气,又比人大到无限。人在造化面前只能感到自己的渺小不足道。《树王》中的那棵巨树就正是这造化的象征:“我生平从未见过这样的大树,一时竟脑子空空如洗……枉生一张嘴,说不得,唱不得,倘若发音,必如野兽一般。”如同许多中国画的画面,云山迷蒙,太空浑茫,宇宙无限,而随手点染出来的人物却象是沉落遗忘在这大千世界中的匆匆过客,琐屑渺小,微不足道。所以在《树王》的结尾处,阿城用泼墨般的笔墨描写着:树砍了,心烧了,一架山秃秃的只有“未烧完的大树残枝黑黑地立着,如同宇宙有箭飞来射入大山的裸体”;“大家都有些惊然,依着锄呆呆地望”。不仅队上的人象一匹山一样沉默了,就连妄自尊大、什么都不在乎的李立,也开始对自我张狂的意志发生了怀疑,“再无笑声”了。阿城在这里强调的是中国文化中“物各自然”的观念。“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何况是这样一棵庞大、灵异、似乎与亘古同在的巨树?

同时阿城还强调,人又可能与造化合一,人又应当与造化合一。所以阿城要把肖疙瘩写成“树王”。巨树是树王,肖也是树王。庞大无比的巨树被砍倒了,力大无比的肖疙瘩也“泄走了一身力气,打得碎石头的手粉一样无力。”肖与巨树默契感合,灵犀相通,而且生死相依,承受著共同的苦难和创痛。所以《树王》的悲剧,是树中之王和人中树王“天人合一”的悲剧。人们砍倒了巨树,表面看似人征服了自然,其实却是茫茫众生摧残了造化浑然整一的天和。而造化又以“有大美而无言”的宽厚、沉静和恢宏,使人们畏惧、沉默。

阿城以“天人合一”的眼光来审视个体和宇宙,人生和造化,自然也以这种眼光来审视“生”与“死”。那种“死生无变于己”的超然无畏,那种“以天地为炉,以造化为治,恶乎往而不可哉”的坦荡和平静,正是肖疙瘩和李二这些人对待死的气度。

阿城不象孔捷生的《大林莽》那样渲染人物临死前对人生的渴望和悲叹,用那种拉奥孔式的痛苦和绝望来制造悲剧气氛;也不象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样把死亡升华为悲怆的美并作为对生的价值的重新肯定。阿城作品对死的处理显示出一种经历了怀疑和斗争后大智大勇者的静穆。由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个体生命成为宇宙和声中的一个音响,死亡不过是向永恒宇宙的复归。在“树王”的结尾处,我们看到:“肖疙瘩的葬身之处,渐渐长出一片草,生白花”;“那棵巨大的树桩有如人跌破后留下的疤”,那些白花“有如肢体被砍伤露出的白白的骨”。一切都归于寂静,归于无言,归于永恒。这时你释卷默想那魂天归一的境界,默想那亘古不变、生灭无已的造化,你不能不感到有一种横贯先秦和唐宋的古风。你仿佛看见面对无限时空、怆然涕下的陈子昂,“寒江独钓”、遗世独立的柳宗元,仿佛看见倪云林满目凄凉的山水画。

阿城小说的结尾都是典型的中国式的那种不涉语之境,含蓄蕴藉,意义丰厚。那种识尽“愁滋味”却又“欲说还休、欲说还休”的含蓄反而强化了作品的悲剧意味。在《孩子王》的结尾处,王福的作文《我的父亲》就有这种效果:

……父亲很辛苦,今天他病了,后来又慢慢起来,还要去干活,不愿失一天的钱。我上学,现在还替不了他。早上出了白太阳。父亲在山上走,走进白太阳里去。我想:父亲有力气啦。

与《树王》中白花白骨的意象一样,“走进白太阳”的父亲形象也给人以肃穆的激动。这是一种从苦难和艰辛中凝聚起来的肃穆,因此,显得格外深沉和富有份量。在这里,我们联想到的决不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悲惨形象,而是想起敦煌壁画中摩诃图王子舍身饲虎的坚定和无畏,想起大足涅卧佛的旷达和超脱,想起龙门大型坐雕那种洞悉苦难超越一切的微笑。

这种庄禅哲学中“齐生死,等万物”,从生死之态、世俗之礼、哀乐之情中解脱出來的旷达、通脱的精神,不仅在《棋王》的结尾处王一生对“不做俗人,哪来这般乐趣”的感悟中表现得很清楚,而且作为一种支架担负起《周转》这个短篇的全部悲剧内涵。《周转》没有故事,也没有人物,主要是写人和垃圾的关系。垃圾被漂亮的大卡车从城里拉到很远的山坳里,又被大群大群的靠卖垃圾为生的人们捡回来,分好类,沿着漫长崎岖的山路背到城里。精彩和深刻的地方是,阿城以一种幽默调侃的笔调来写这种人不如物的悲剧:

垃圾们是最有福的,来去都不必自己赶路操心。尤其是这回去,象老爷一样坐着轿子,而且不寂寞,因为人们一路有歌。万山之中,都在听那歌。此地山民,掮着垃圾,极其快乐,路毕竟长,于是用各种嗓音,咿咿喂喂地唱起来:太阳东边升/太阳西边落/好着哩/石头热我脚/爬过山窝窝/高着哩/柴禾翻山找/水要回家喝/难着哩/挖个金蛋蛋/回家抱老婆/快着哩/啊嘿嘿

这里的人与物,构成一种荒诞的关系,当阿城发现了这种荒诞同时又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描写出来时,作品中所有的滑稽可笑的喜剧因素就变得富有悲剧意味了。同时深刻严峻的悲剧感与轻松乐观的幽默感又互为一种紧张的“反讽”,使冲突显得更为含蓄深沉,往往令人“笑出”眼泪。由此,我们不难进一步发现,阿城的作品并非是单纯的旷达和冲淡,而是通脱之中有执着,平和之中有愤激。他的悲慨往往通过旷达表现出来,他的辛酸往往通过幽默表现出来。因而,冲淡中有悲壮之风,虚静中又复扬着耿耿不平之气。

庄禅哲学中无惧、无忧、无求的落拓精神,无疑对阿城有很深的影响。然而,这种落拓不羁决不会流于无动于衷的麻木和玩世不恭的浅薄。其实,在“鼓盆而歌”的“去情”中,在“顺任自然”的“去知”中,已暗藏着人生的巨大悲痛和辛酸;在到达虚静无为的境界之前,已先有过血肉之躯的悲泣和震颤。正是由于对我们民族传统中庄禅心态的深刻洞悟,阿城才能描绘出这些历尽苦难、理解苦难、超越苦难的形象,阿城才能在宇宙人生的大苦大难中显得如此平静和安详。

读张承志、邓刚、梁晓声等人的悲剧作品,虽然往往会感受到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沉重——意象凝重稠密,词藻繁复紧凑,但毫无疑问,他们小说中险峻湍急的艺术风格和不屈不挠的情感力量都来自那种令人激动的理想主义和浪漫热情。理想、信念以及由此产生的牺牲和死亡是他们共同引为自豪的主题。在这些崇高的悲剧里,我们往往可以发现一种昂扬奋发的乐观精神。人都是强悍的征服者和胜利者。这实际上就是西方古典美学对悲剧的乐观性给出的经典释义。黑格尔曾以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为例,指出悲剧结尾的感情和解,是永恒正义贯彻于结局而得到的。当代美国戏剧家阿瑟·密勒说得更明确:悲剧“使人崇高。在悲剧里,也只有在悲剧里,才存在那种对于人类可趋于完善的信念——一种乐观主义的信念。”这种洋溢在西方式的崇高悲剧中的乐观情绪来自西方哲学中“我思故我在”的自信的理想精神,来自支撑整个西方文明的“乐观的希腊信仰”(罗素)。

与上述作家作品中那种青年人的浪漫热情和乐观的理性精神相比,阿城就显出了一种老于世故的冷静和深沉:不憧憬、不热情、不激动、不轻信。覆盖在许多青年作家作品中的那层乐观、热情的浪漫色彩被阿城沉朴冷静的低调描写扫荡得干干净净。在他笔下虽然也不乏高光和亮色,但是这种高光和亮色却更反衬出沉重的人生背景。他虽然时时显得通脱、宁静,但这种宁静和通脱被理解为无可奈何时就空前惨淡地肯定了动乱年代里人世间的辛酸和悲凉。阿城深得庄禅哲学中强调对立面转化和超越的壶奥,以乐写哀,以喜写悲,正如他要写王一生的“若愚”是为突出他的“大智”,写肖疙瘩的“若拙”是为了突出他的“大巧”,写李二的“希声”是为了突出他的“大音”一样,所谓“将欲翕之,心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从反面着手达到了正面价值的肯定。阿城作品中这个悲慨从通脱中表现出来的辩证过程,可以用辛稼轩词来表明:“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早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一些欧洲的文艺批评家就在为西方的悲剧艺术寻找新的标准。结果他们提倡一种“静态的悲剧”。如梅特林克主张,“生命里面真的悲剧成份的开始,要在所谓一切惊险、悲哀和危难都消失过后”,“只要纯粹完全地由赤裸裸的个人孤独地面对着无穷的大宇宙时”才是悲剧的最高旨趣。稍早一点,史莱格(von Schlegel)也说:“悲剧应该引导我们,对于我们的生存和一切可能性的极端的最大限度之间的关系加以心诵、沉思、默念。”这种观点在西方还没有产生实际的影响,也未必能够产生多大的实际影响。西方人才刚刚开始从庄禅哲学中寻找新的光明,而且只是极少数的西方人。阿城小说不期然而然地臻于这一理想,当然不是偶然的。这是古老的东方智慧结出的一颗现代果实。

10.天凉好个秋作文500字 篇十

眼前的萧索之景,让多少被贬的诗人忧愁低吟,又有多少怨妇闺中思愁。自古逢秋悲寂寥,谁言秋日胜春朝?若是秋日胜春朝,何会逢秋悲寂寥。我认为,秋日也好,春朝也罢,各有各的风趣妙景,各有各的品性特征。

你说春日,万物复苏,小草露出绿芽,清风送来暖气,不就是应了一个生机盎然吗?再说这秋日,百草枯零,大树叶黄枝枯,秋风一派萧索,不就是一个寥寥无生机吗?这就是他们各自的品性特征。虽然如此,但并不代表一派萧然中没有生机勃勃。

在百叶凋零之时,那菊花却璀璨开放,让人感到欢喜无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对于一个闲适的人来说,季节的变换只是换了一个睡觉的地方罢了。而对于忧愁的诗人来说,即使是春朝,也有无限的萧然。

初秋时凉爽一片,而暮秋寒意却止不住的往上增。人们也随着天凉加厚了衣裳,短袖早已换成长袖,而在霜降之前,外套已然披身。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对季节的变化敏感,于是你可以看到,即使是这样的凉意,也总是有短服短衣的人走在马路牙子上。

秋日的风景无限好,但如果没有观赏的人,又有什么用呢?你看那些生活在城市三点一线的人们,整日的在车窗上拥挤,在办公室里工作,还有那些加班加点的人,他们怎么能够知道一片落叶的美丽呢?只有那些空闲的文人骚客和被贬的官员们,才会面对这一派秋景,若有所思般的舞文弄墨。

11.他乡做故乡的随笔:天凉好个秋 篇十一

同样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的家乡,秋季却是另外的模样,家乡位于川北大山深处的边陲小镇,交通闭塞,四季分明,秋天总是色彩斑斓的,遍山红叶,金黄的稻穗总是最耀眼的亮色,虽然经济不发达,但土地肥沃,物产较为丰富,秋季总是忙碌而又快乐的时节,对于主产大米的地方,秋天稻子的收成寄寓了来年所有的希望,收稻谷是一件艰苦的工作,往往需要几个家庭,很多人合作才能完成,都是梯田,无法完成机械化操作,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收稻子也还是非常原始的劳作,几个人割稻子,几个人捡稻子,几个人轮换着用力搅动打谷机,几个人控制稻子和稻草的分离,有人负责把稻子从田里背到晒场晾晒。为了便于晾晒,需在有太阳的日子收稻,脚下踩在水田的泥泞里,头上顶着日头,又需用很大的力气,非常辛苦,当然伙食自然开得比平日好些,小孩子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送送茶水,点心,休息时给男人们上烟,又能吃到上好的饭菜,自然也开心的不得了。

集体劳动总是热闹的,大人们一边劳作,一边讲些古今大事,新闻旧闻,聊些八卦,每人按自己的想法憧憬着未来,女人羡慕镇上穿着漂亮衣服的杂货店老板娘,不用劳动,不用晒太阳,男人则揣测城里做大官的人应该是吃肉到饱,喝酒不限制,还有个漂亮丫鬟帮捶背的那种奢侈。大家还不时开一些粗俗的玩笑,男人女人也是笑声连连。

老杨先生则不同,虽然年纪不大,但辈分高,内敛,不苟言笑,却很聪明,是劳动的好手,上学时学习很好,要不是历史的原因,他至少应该是一名教师或工程师,他的眼光总能看得更远,能看到镇子外面的世界,总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能走出大山,吃上国家粮。

有些温馨的记忆总会戛然而止,想念老杨先生,那么勤劳、那么聪明、又那么善良,有时也恨当时的自己太孱弱,没有力量拉住您的手,因为在县城上学,在高考前夕,您怕耽误我的学习而不辞而别,是我心中永远的痛。经常期望您会突然的出现,出现在我工作的诊室里,突然出现在街旁的小饭店,好想带您去看满城的烟花,陪您去观看您喜欢的黄梅戏,陪您去领略大漠边关的白月光,一定亲自治愈您的病痛,只是我已快到了您离开时的年龄,也担心纵然相见不相识,只有泪千行,所以我善待每一位陌生人,善待每一位病人,哪怕经历再多的渺小和卑微,内心仍然保持着与您一样的骄傲和善良,始终相信哪怕世界再不公平,总会有那么一点点。

您缺席了后来我上大学,结婚生子,攻读硕士博士的所有时光,不知道有没有辜负您当初对我的期望,村子里好多人已搬到镇上做了各种店的老板和老板娘,很多人上学后陆续到各地生活,老家已少有人种地,没有了秋季的繁忙。我也已离开家乡好多年,早把他乡当做了故乡,只是不愿去多想过去的事情,不愿碰触当时心底的那份绝望,您在远方,我也在远方,只是想问问老杨先生,我的父亲,天堂里有没有故乡的袅袅炊烟和秋日的稻花香。

12.天凉好个秋,养阴又润燥 篇十二

宜养轩

栏目主持

王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资深营养师,食品营养学专家,中国烹饪协会营养美食委员会理事,西餐委员会营养顾问。曾担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出征雅典营养指导,法国博古斯世界金奖烹饪大赛中国国家代表队首席营养专家,中央电视台烹饪擂台赛首席营养评委,曾多次作为营养专家代表中国赴欧洲进行营养学术交流和指导。

天凉好个秋,养阴又润燥

主持人的话

秋在四季气候中突出的特点是“燥”。为何“燥”,是因它的季节特点所决定的。

秋季是夏冬的中间阶段。初秋时节,夏之暑热渐衰,但尚有余威,中午骄阳当空,仍令人有燥热之感,俗有“秋老虎”之称。中秋时节,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渐而秋深,秋风瑟瑟,带给人们的是秋燥肃杀,一片“秋风扫落叶”之“燥”的景象。《温病条辨》有“秋燥者,秋金燥烈之气也”的记载。

因秋季日夜温差较大,风凉气燥,易令人致病,尤以老幼、阴虚体弱者甚易患感冒、呼吸道疾病及阴伤生燥的病证。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征象——“燥”。表现为鼻干、口干、咽干、皮肤干裂、干咳、少痰,以及大便干结等。这就是中医所讲的“秋燥”。

“秋燥”的辩证施治,以温凉不同而异。在医学上将秋燥分为温燥、凉燥两类。秋燥的偏凉偏热,与秋令季节的不同变化,及南北地域的差异也很有关系。一般来说,初秋有夏火之余气,故多见温燥,常感咽干舌燥,咳嗽痰少;深秋有近冬之寒气,故多见凉燥,常见咳嗽痰多,清且稀。

因此,秋季食养讲究“养阴润燥,防燥伤阴”,采取措施有效防治因“秋燥”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温燥可用清凉生津类食物,如百合、生梨、甘蔗、蜂蜜、藕,或偏凉类水果如猕猴桃等,不宜食用哈蜜瓜、桔子等偏热类水果。凉燥用温润类药,如核桃仁、松子仁、榛子、柑桔等。

滋阴润燥食疗方

◇阿胶鸡蛋汤

原料:阿胶5克,鸡蛋2个,黄酒、盐适量。

制作方法:阿胶用黄酒、清水煮溶,把鸡蛋打均匀倒入煮蛋花汤,加盐调味。

功效:滋阴润肺,养血安胎,宁心除烦。

适用:烦燥不宁及血虚、胎动不安。

◇白芨蛋

原料;鸡蛋3个,白芨粉5克,盐少许

制作方法:鸡蛋倒入碗内,加入白芨粉、盐、适量清水一起打拌均匀,上锅蒸5分钟。

功效:滋阴润燥,止血。

适用:烦躁不安,肺结核痰中带血者。

◇炖参肠

原料:海参100克,猪大肠150克,黑木耳30克,葱、姜、蒜、料酒、酱油、盐各适量。

制作方法:(1)水发好的海参去肠切条,木耳泡大,洗净、切条,猪大肠洗净切段。(2)锅内放入沸水,先将海参、大肠分别焯一下,然后将大肠放锅内,加水煮至五成熟,放入海参及葱、姜、蒜、料酒、酱油,煮至海参、大肠熟烂,再加黑木耳,稍加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润燥。

适用:阴虚火旺,大便不通者。

◇松花蛋拌豆腐

原料:嫩豆腐2块,松花蛋1个,香油、酱油、盐、姜末、葱花各适量。

制作方法:(1)豆腐用沸水煮一下,再放到凉开水中浸一会,捞出沥干。(2)松花蛋剥壳洗净,与豆腐装盘内加入已经准备好的调料拌匀。

功效:养阴润燥,清热生津。

适用:发热之后五心烦热,口干且渴,口苦咽痛等患者。

◇腐竹鲜蘑菇

原料:发制好的腐竹150克,鲜蘑菇100克,黄瓜50克,盐、花椒、食用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1)腐竹切成寸段;鲜蘑菇去杂洗净,切片;黄瓜洗净切成小菱形片。(2)炸花椒油,去花椒,把花椒油浇菜上,略待片刻,再放入调料拌匀。

功效:补气健脾,滋阴润燥。

适用: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咳嗽痰多。

养阴润燥佳品一览

莲子:祛余暑,滋补强身。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适用范围广,不论男女老幼、体健体弱,都可食用。

白扁豆:可健脾胃,增进食欲。

藕:健脾开胃。

牛羊肉:温补气血。适于凉燥者。

栗子:健脾养胃,补肾强骨。

红枣:滋阴润燥,益肺补气。

百合:补益心肺。有肺虚咳嗽、干咳无痰,或者感受秋季燥而感冒咳嗽者,都宜于吃百合;风寒咳嗽、中寒腹泻者忌服。

核桃仁:温补肺肾,定喘润肠。

松子仁:滋阴润肺,美容抗衰,延年益寿。

>>特别推荐

龟肉百合汤

原料:龟肉150克,百合25克,红枣10个,葱、姜、料酒、糖各适量。

制作方法:龟肉洗净,切小块;百合、红枣洗净,共放入沙锅内,加料酒、葱、糖、清水,文火煮熟烂。

功效: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适用:阴虚而致失眠,心烦,心悸。

点评:

13.塞外天凉好个秋作文1200字 篇十三

皓月冰轮

九月,天渐渐的凉了。也许其他地方还在忍受着烈日炎炎的天气带来的酷热的时候,塞外已经是另一种风光了。天高云淡的原野,曾经让人无限伤感的细雨已经把清凉让给让人倍感清新的秋天。

走在秋天的原野,到处是一片秋的颜色。丰收的田野上到处是人们欢快的笑声,丰收的喜悦让他们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果园里已经成熟的水果挂满了枝头被压弯了腰的枝条也许正在向人说着这一年的好收成。塞北的秋天,秋高气爽的原野上,蓝蓝的天空中几朵白云缓缓的走来让蔚蓝色的天空更多了一些诗情画意。站在山上放眼望去,脚底下充满诗意的金黄色被还是绿色的树林包裹着。桑干河和洋河缓缓的从这幅美丽的画中走过,蜿蜒的河流莫非是舍不得这让人无限留恋的美景吧。

河水不再象夏天那样波涛滚滚,只是在静静的流淌。污浊的河水已经变得无比的清澈好象也把自己的心扉敞开给这个美丽的季节。周围村庄里的人们还在忙碌着,劳累了一个夏天的人们再过一个月就要忙着收获了。虽然都是在忙碌,可是在这个季节里的忙碌却给人带来内心的喜悦。

初秋在这片原野上是美丽的,秋高气爽中微风拂面而过让人没有了酷暑中的烦躁,剩下的只有说不出的舒畅和愉悦。站在高山之巅,感觉到塞外初秋的秀丽,走在原野上感觉到塞外的初秋的喜悦,这一切都让人感到那么亲切。塞外的初秋是久居在都市里的人感受不到的,大自然或许也在贪恋这片原野吧!她拿起画笔给这片原野带来一副美丽的画卷。塞外的初秋,让人看一眼就不想离开,当太阳把阳光洒向这片土地的时候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变成了带着乡土气息的音乐。

看着塞外初秋的原野,我忽然想起了法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先生,如果他看到塞外初秋的美景时,是不是也要即兴弹奏一曲呢。他的代表作品《秋日私语》如果在塞外初秋的`原野上弹奏,也许会让这首钢琴曲更加富有诗意也会更加的动听。虽然只是随便想想可是当我们望着塞外初秋的原野,听着音乐播放器里播放着这首《秋日私语》时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虽然不能亲耳聆听理查德克莱德曼先生在这片原野上亲自弹奏这首乐曲,但是这首乐曲仍然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九月塞外的初秋,已经让人感受到大自然带给它的美丽。九月塞外的初秋,也把让人感到亲切的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如果说塞外初秋的原野白天是副美丽的画卷和一首动听的音乐的话那么九月塞外初秋的夜晚又是另一种景色。初秋的夜晚,当一轮明月从山间升起。当月亮把一片银色洒向这片原野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又是那么的宁静没有了白日的喧嚣只剩下让人的内心不再躁动的平静。

走在村庄外面的原野上一轮明月高挂在天空。透过天上薄薄的云彩把月光洒向原野抬头看去,天上的那轮明月此刻又变得朦胧起来。此时,塞外的初秋的夜色,是不是也会让迁客骚人诗性大发呢。此时他们是不是还象《水调歌头》那样惆怅,还是象《虞美人》那样的伤感和无奈呢?我想他们一定会举杯邀明月来抒发对这片初秋的原野赞美的情怀。

此时如果贝多芬还在的话,那么他弹奏的乐曲一定不会象《水调歌头》那样惆怅。也不会象《虞美人》那样的伤感和无奈,他一定会弹奏出一首更能表达此时心情的乐曲。曾几何时当贝多芬在家乡的月光下弹奏《月光曲》的时候,一定是被家乡的没有的月光感染了吧。可是,如果他能走在初秋塞外的原野上欣赏着美丽的月色的时候,是不是还会弹奏这首《月光曲》呢?我想他会的因为只要弹奏着这首《月光曲》那会让这美丽的夜色更加的富有情调。

上一篇:2018年江西九江学院诚聘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26人公告下一篇:要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