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服务民生

2024-07-01

公安服务民生(精选9篇)

1.公安服务民生 篇一

(评论)信息化建设更多惠民,有待基层领导发力

连日来,在北京、天津等6市就业外地人员和在读大学生可以异地办理护照的事情受到广泛关注。截至8月23日下午16时(随时更新),仅腾讯微博“办护照不用回老家”话题,就引发600多万条博文,绝大多数网民都对公安机关出台这一便民举措给予肯定。

“6城市可以办理异地护照”,是近年来公安机关利用信息化手段便民利民的举措之一。经过多年努力,信息化建设成果凸显,在整合基层基础信息、打造“阳光警务”、服务实战等工作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在服务百姓工作中,信息化建设同样体现出了其巨大价值。

《本期关注》报道的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和福建省三明市公安局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群众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做法,在全国公安机关并不多见。是两地公安局的做法不具备可复制性,还是他们遇到的百姓诉求其他地方不存在?显然不是。

从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各地尤其是大城市普遍存在公安类民生诉求事项多、渠道多、多头重复办理、信息不能共享、难以全程监督考核等难题。不只一些百姓抱怨自己的诉求得不到重视,就是一些民警也有牢骚:同一件事情,百姓通过不同渠道反映到各个部门,如何办理?但有了这个民生警务平台,就不一样了:百姓各个渠道的同一诉求可以汇总整合、百姓诉求办结时间也缩短了七成,并且每一个环节都会受到监督。

再如三明市公安局突破互联网与公安内网隔离和网上支付、发票打印等难题开通的“网上警局”,让三明百姓不论身在外地还是在当地,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50多项业务。既让百姓少跑了腿,缩短了百姓的等待时间,也从程序上避免了个别民警拖延不办等问题。

综合来看,无论是在6城市就业外地人员和在读大学生可以异地办理护照,还是济南市公安局搭建民生警务平台、三明市公安局上线“网上警局”,共同特点都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服务百姓:把麻烦和难题留给自己,把便利送给百姓。这些做法既可以解民忧,节省百姓的办事时间和精力,也有利于树立公安机关的形象;还可以提高警方工作效率,实现传统工作方式难以达到的工作效果。

据统计,公安机关服务百姓项目达280项之多,深度应用信息化提升工作效率的空间非常之大。另外,当前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百姓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方面,近年来百姓对公安机关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安机关担负的治安保卫任务越来越重,在警力和经费短时间不能大幅增加情况下,必须最大限度整合资源,花费最少的人力和物力保质保量地做好各项工作;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公安机关已经有了成一定的技术积累,技术开发层面问题不大,只要有思路,许多传统模式下的公安业务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以完善提高。向信息化要警力、要效率,是唯一路径。

知易行难,要把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百姓工作质量和水平变成现实并非易事。信息化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技术手段,只有赋予其思想和具体内容,才能体现公安信息化的价值。公安信息化的思想和具体内容来自哪里?就来自公安工作,来自日常警务工作。

服务群众工作分布在各警种和部门,比如群众的民生诉求问题,涉及指挥中心、派出所、治安、户政等部门和警种,在打击防范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负责具体工作的民警普遍没有精力考虑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这一工作水平,而相关部门警种领导因为分管业务太多,也无精力来考虑。

所以,基层公安机关主要领导是否真重视此项工作非常关键,只有一地公安机关身怀爱民便民之心、真正了解百姓的所思所虑,才能找准工作目标;只有主要领导具备强烈的信息化意识、创新意识,才能选择好工作路径;只有主要领导具备敢想敢干的工作作风,才能穷尽一切方法攻克难题,把想法变成现实。

评论“6城市可以办理异地护照”新闻时,一位网民表示:“网络信息如此发达,什么事都要回户籍地才能办必将成为历史,以后会有更方便的举措。”相信各地各级公安机关不会让这位网民失望。各地公安机关应当抓住“三项建设”这一历史性机遇,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调研思考,不是看哪项公安工作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而是要看哪项工作还没有放到信息化建设的框架里,着力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百姓工作质量和水平。(孙贵田)

2.公安服务民生 篇二

刘健:便民服务在线可以为公众提供11类228项公安业务的网上办理, 业务主要包括公布各项公安业务的办理手续、标准、流程、时限、费用等政策和规定;提供与各项公安业务办理相关电子表格下载;回答群众在业务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行政审批系统实现具体业务的网上预约、全流程服务或部分流程网上办理, 包括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网上咨询、网上预约、在线申办、状态查询等栏目。通过一条龙式的功能设计, 使公众在办理公安业务时只需要到现场去一趟甚至直接就可在网站上办结, 变以往公安机关“坐等群众上门办事”为群众足不出户在家“敲敲键盘, 事情办完;点点鼠标, 业务办好”, 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 让群众少跑腿, 服务群众零距离”。

记者: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成为山西警民互动的一个最有力的平台, 实现警民“零距离”, 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有着什么样的创新性?

刘健: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是山西省公安厅为实施民生警务、打造亲民公安, 创新社会管理, 回应网络时代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公共服务、公平正义的新期待, 而在全省公安机关建设的统一标准、统一规范要求、上下互通的综合性便民服务网站群, 网站包括信息发布、业务办理、交流互动、考核评测4大功能板块, 实现了网络、热线、手机、微信等多种访问渠道。2013年1月10日, 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正式开通, 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便民服务网站群。公众可通过互联网进入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 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办事流程, 打开电脑就能表达意愿诉求, 鼠标一点就能快速办理户政、出入境、交警、治安、消防、技防、网警、禁毒、法制等11类228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安业务,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记者:我们知道山西省公安机关以实际行动推进“民生警务、亲民公安”建设, 山西便民服务在线在两年的运行中, 如何打造这一为民服务的前沿阵地?

刘健:坚持完善功能设计, 网站建设创全国一流水准。网站建成开通之后, 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从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 不断拓展网站便民职能, 延伸网站服务领域, 完善配套功能, 先后增加了网站银联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等功能, 研发了自助问询快捷通道、身份证办理进度查询模块, 开通了手机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 通过网站功能不断完善, 持续推动山西便民服务在线提档升级。

不断增加办事项目, 服务形式更加丰富。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众, 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结合群众需求和各部门业务特点, 将网上办事业务从185项增加到228项, 同时, 在丰富服务形式上做文章, 先后开通了自助询问快捷通道、QQ民警在线、自动回访功能、短息提示功能等服务内容。

集约整合服务资源, 群众诉求集成受理、一站式服务。网站建成以来持续推动各项公安业务资源整合, 对各类网上办事项目及独立建设的公安业务系统都在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进行整合上线, 确保了群众办事一键登入、一个窗口、一个平台、一站服务。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自助询问快捷通道、自动回访、短信提示等功能使服务更加智能。网站开通了自助服务、回访服务、热线服务等服务形式, 使网站服务更加科技化、智能化。自助询问快捷通道使群众在节假日、休息时间也能上网咨询、得到答案;自动回访功能是通过电话和短信的形式, 了解群众对网站服务的满意情况;短信提示功能的开通体现了公安机关主动服务的意识, 在网站注册的手机用户, 当本人的驾驶证、身份证、护照等相关公安业务, 出现过期、违章、需要审验等情况时, 网站会自动向群众发送提示信息, 提醒群众及时处理。

建立健全机构机制, 网站运行更加规范高效。网站开通运行以来, 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以制度建设为基础, 以机构建设为保障, 以网站专管员队伍建设为依靠, 成立了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运行维护大厅, 制定完善了《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管理办法》《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考核办法》《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联席会议制度》等规章制度, 确立了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排名的考核办法, 建立起以考核为抓手的“倒逼机制”。

记者:我们了解到, 便民服务在线有个人信息的登记等业务, 因为都牵扯到个人的信息, 个人隐私方面等, 这方面的安全性如何保障呢?

刘健:这里我们对个人信息分为三方面进行安全保障, 分别是百姓申请、公安机关办理和网络安全。公众在网站注册、申请业务、查看审核记录等操作时, 都需要设置自己的登录密码, 并且密码修改时需要手机验证;在公安机关审核时, 只有负责相关业务的民警才可以登录系统的安全平台, 对公众提交的内容进行审核;网络安全方面, 我们的数据库服务器是在公安网内部建立的, 并且数据进入网站后是经过2次加密的, 就算原始数据被攻击、窃取, 黑客也只是得到了一些乱码数据, 查看不到与个人相关的隐私信息。

记者:目前, 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的两项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

3.公安教学改革要服务于公安实战 篇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社会治安情况和管理办法出现了更多新的特点:社会治安现状更为复杂,新型犯罪模式明显增多,例如:跨国犯罪、智能犯罪、流窜犯罪、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等,这是在以往计划经济时代所没有的新问题、新现象。由于城市流动人口迅速增长,户籍管理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原本的社会控制、防范约束作用减弱;公共场所的情况复杂多变,直接导致治安问题数量增加;私家车保有量迅速攀升,交通管理呈现复杂态势。最终要求我们的治安管理对象、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发生变化。

结合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对公安实践工作的迫切要求,现总结得出公安教学培养工作所面临的三方面主要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与新形势下的公安实践工作不适应,陈旧滞后的内容脱离实际,一直没有根本解决,加上目前伴随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变化,刑事犯罪活动呈现出动态化、职业化、暴力化、组织化的新特征,进一步加大了公安工作的难度,进而凸显出教学内容滞后的矛盾。

二是缺乏一支既贴近公安业务、熟识警犬技术,又懂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无疑增大了“教学与实践相脱离”问题解决的难度。

三是教学方法、手段与新形势下的公安实践工作不适应。过于重视应试教育,重书本知识灌输、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教学环境、工具器材缺乏,教学方式方法落后,难以摆脱“纸上谈兵”、“黑板破案”的落伍方法。

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应变能力,毕业后不能迅速适应实际公安工作的需要,不会将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同公安实践工作结合,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更谈不上做到跨专业服务实战,同地方招警的学员一样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上岗培训才能独立工作,根本体现不出公安院校毕业生的专业优势。这种现状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更不适应新时期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和当前乃至今后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需要。

针对以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务必要立足本专业出发的基本点,深化探讨公安教育改革,提高警犬技术服务实战的能力。警犬技术作为刑事技术下面的分支学科,培养的是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型刑事技术人才,讲究的是人犬结合同时还要与其他专业的刑事技术人员结合;既要系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手段、方式方法还要系统了解其他刑事技术专业和刑事侦查专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一以理念创新为指导,树立重点推进实践教学的新理念

以理念创新为指导,树立重点推进实践教学的新概念,注重对未来带犬民警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新情况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公安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应该是它的实践性,教师应该做到清楚地了解公安实际工作每天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同时结合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实践内容加以总结,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将公安工作必备能力进行分解组织教学,精讲书本理论,重点推进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加强在校的实验课教学训练,深化“模拟现场勘查训练”、“典型实战案例教学”、“刑事侦查、技术与警犬技术协作破案的综合训练”等一套较系统的实践教学。

例如:我们以痕迹检验学和足迹学实践教学为突破点。痕迹检验学的实验前两年都是让学生检验已经知道的玻璃杯上的手印,缺少让学生去寻找、探索,实验的内容单一,条件简单,缺少公安实战的条件,学生也就没有实战意识。现在尝试的方法则是在几个不同的房间里,犯罪嫌疑人的手印是在什么位置、什么器具上都不清楚,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各种器具性质不同,光线反射也不同,学生用肉眼采用什么角度去观察才能发现印记,要费一番劲,把原来简单的实验条件,单一的实验内容,转变为更符合公安实战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足迹学的实验场地从教学实验室调整到实验楼、综合楼的阴(背)面和杂草丛里,也有的是在建筑垃圾堆旁。通过环境、光线等客观的自然条件来增大足迹发现提取的难度。要求学生准备条件不一的鞋进行踏印,然后,他(她)们再用相应方法提取,条件虽然困难但更符合实战需要。

二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改革教学内容

当前,公安教学内容与实际公安工作不相匹配,我们主要的专业课程都按照全国统编教材为授课内容,这些教材虽然多数是本专业的专家和学者在总结公安工作经验和警犬使用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提炼而成,对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由于其更新的较慢,难以反映公安工作的最新内容。多数教材理论知识强、实践意识弱,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战训练内容较少,缺乏配套教材等情况。教学内容的陈旧、落后严重影响了公安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教材内容上要明确提出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等分类目标,并做到完整统一。特别需要着重做到将公安实践工作中的现场勘查、刑事技术、刑事侦查与警犬训练和警犬使用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从体制上保证公安业务教学内容与公安工作实际同步发展,使公安教学站在公安工作实际的前沿阵地,面向未来。为此,必须建立以教学———科研———服务第一线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来实现教学的现代化,真正做到公安教学为实际公安工作保驾护航。

三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利用新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

公安专业课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学生仅凭基本概念、规律、专业术语等抽象内容来把握公安专业知识,不能形成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教学的内容、要求和条件,接近实际,特别是接近公安实战的要求,反映出在不断地按照培养目标要求落实我们的教学行为。只有坚持为公安实战需要服务,才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根据公安专业教学特点,依托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生动活拨的教学方法,围绕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中心,创造一套适应公安专业教学的新方法。对公安业务课程中技能性、操作性强的内容进行训练,有条件可以深入到公安第一线,边讲授边操作训练。

应大力提倡使用高科技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将警犬训练及使用中所研制出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提前深入了解警犬实践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验证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实用性,并且找出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改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重视模拟现场、情境教学等各类功能性的场所建设,创造动静结合、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加快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保障,深化公安教学改革

4.服务民生 篇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十七大以来,广大基层党组织按照中央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工作创新,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从本期起,《光明调查》将连续刊出“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系列调研报告,集中介绍基层党组织在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典型经验,敬请读者关注。

民生问题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春市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和干部为主体,以服务民生工作站为依托,通过健全组织网络,明确服务功能,整合各类资源,开展系列活动,形成了一整套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服务民生工作的有机统一。长春的实践启示我们: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民生机制,不仅有利于解决群众困难,促进社会和谐,也有利于基层党组织保持与群众的紧密联系,团结带领基层群众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改善民生以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有关要求,长春市委提出,党委、政府做好民生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服务民生工作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探索建立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深入总结长春市探索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机制的经验,我们会同吉林省有关方面对此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这个报告。

主要做法

2007年11月,长春市委下发《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的意见》,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随即启动。这一机制的主要特点是,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和干部为主体,以服务民生工作站为依托,以整合利用资源为手段,以服务民生工作为重点。具体工作中着重抓好五个方面。

1、健全组织网络。从建立健全服务民生工作机构入手,在全市形成覆盖城乡、运转有序的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组织网络。在市、县(市、区)、开发区建立15个党组织服务民生指导服务中心,在乡镇、街道党(工)委建立159个服务民生工作总站,在社区、村和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以及居民楼

院、商务楼宇、集贸市场等建立6472个服务民生工作站,站长由党组织书记兼任。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力量,长春市还通过机关干部挂职、事业单位分流、社会招聘等办法,为工作站配备8300多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开通“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网站”和手机信息系统,设立民情传递、服务指南、制度文件、经验交流等栏目,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网上服务,拓宽党组织与群众沟通联系的渠道,同时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一支4300多人的信息员队伍,及时受理和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2、明确服务功能。把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机制的功能定位为: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察民情,就是组织党员、干部和民生工作站人员,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意愿和要求,并通过设立热线电话、意见箱、群众问事栏、发放服务民生提示卡等办法,畅通民情通道。解民忧,就是根据调查掌握的民生问题,研究确定服务民生工作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和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传民声,就是及时反映群众对民生的意见和诉求,凡本级能够解决的,落实专人立即办理;本级不能解决的,报上级党组织协调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及时向群众说明情况。聚民心,就是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总结宣传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把做好思想工作与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3、整合各类资源。一是整合驻区单位资源。街道社区党组织引导驻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服务民生工作,从人、财、物、场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宽城区新发街道党工委通过党建联席会,借助驻区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的场地和设施,建立学习教育、党员活动、医疗卫生、文体娱乐等4个服务基地,拓展服务民生功能。南关区协调医疗、教育、劳动、司法等部门,成立服务民生协会,促进了服务民生工作经常化。二是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设立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接待日,组织区域内“两代表一委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反映和帮助解决民生问题。朝阳区南湖街道党工委开展了代表、委员“一线行”活动,两年多来,驻区十几位代表、委员走访群众800多户、驻区单位20多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30多件。三是充分发掘自身资源。全市3096个党员服务机构与服务民生工作站合署办公,依托市和县(市、区)党员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党员服务站、村(社区)党员之家、居民楼栋(商务楼宇)党员服务点五级党员服务体系,共同做好服务民生工作。四是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组织1000多名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采取结对帮扶、捐款捐物、提供信息等方式,支持和参与服务民生工作。

4、开展系列活动。按照省委提出的“一个党支部联系一个困难户、一个失业户、一个上访户”的要求,组织开展“大救助、大就业、大查访”活动。围绕“大救助”,开展“万户特困户结对救助”活动,每个党支部和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结对救助1户以上困难户,目前全市结对救助困难户25756户,做到了应帮尽帮。经过近三年持续帮扶,已有11595户困难户脱贫。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全市493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帮扶一名贫困学生,全市共救助贫困学生7900多名,做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开展服务民生集中行动,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全市统一组织走访慰问,为困难户送去粮油、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围绕“大就业”,深入实施“创业就业援助行动”。通过开展信息咨询、就业培训、创业扶持、岗位开发、法律维权等工作,2009年以来共开发就业岗位11万个,城镇新增就业8.6万人,扶持困难群众创业就业1.6万人。二道区远达街道英俊社区打造“十分钟就业圈”,仅2009年就帮助25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围绕“大查访”,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活动,采取接访、查访、代访、陪访、领访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反映群众意见,积极协调解决问题。2009年,全市群众上访问题有65%在基层得到妥善处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气热等问题的上访量同比下降70%以上。全市各级党组织围绕“大救助、大就业、大查访”,结合各自实际开展“民生帮你办”等经常性系列活动,做到了“哪里有群众呼声、哪里就有党组织回声,哪里有群众需求、哪里就有党组织服务”。

5、健全制度机制。按照市委提出的“民生工作机制化”要求,坚持把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县(市、区)委书记、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项述职和党建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健全落实了经常化、系统化的长效机制。市和县(市、区)党委建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服务民生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问题,督促抓好落实。县(市、区)还成立了由组织部门牵头,民政、社会保障、信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每季度根据需要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重大民生问题。榆树市建立市、乡、村党组织服务民生快速反应机制,形成自上而下、三级联动服务民生快速反应管理工作构架。农安县26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全部建立服务民生工作联系点,83个县直部门分别联系一个村,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服务民生。双阳区在领导干部中实行推进项目建设和服务民生工作“双绩联考”制度,把领导干部履行服务民生职责情况作为考评、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全市基层党组织普遍实行首问负责制、两次办结制、服务代理制、情况报告制、信息沟通制、服务承诺制,基层党组织

服务民生工作站每天对服务民生工作进行详实登记,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召开例会,每季度第一个工作日进行通报,年底组织一次党员群众评诺。

基本成效

长春市建立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机制,坚持基层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作用。特别是社区党组织通过解决群众困难,促进了社会和谐,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把群众团结凝聚起来,积极响应和支持党委、政府的号召和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1、促进了党和政府确定的民生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2007年以来,全市基层党组织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服务民生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增收、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环境、交通、教育、卫生、治安等问题。围绕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了100个创业示范基地,城市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了“创业大讲堂”、“创业大篷车”、“创业大集”、就业培训等活动。2009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创业技能培训5634次,参加人数达13.8万人次,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围绕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积极开展救助工作,2009年城区城镇低保标准已由上年的每月245元提高到305元,城区农村低保由上年的1200元提高到1500元。结合实施“暖房子”工程,开展“楼道保温行动”,帮助48520户群众协调解决供暖问题,对15006个楼道门栋加挂御寒门帘、包裹捆扎管线,保证了水、暖、气等管道设施正常使用。围绕教科文体和群众健康需求,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科技大集、送戏下乡等活动。2010年,卫生系统党组织在全市123个乡镇卫生院、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定点诊疗机构,开展“健康长春”特困家庭医疗大救助行动,为6087户特困家庭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和医疗救治。围绕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城乡基层党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村组、社区、学校、工地、企业,建立联系点,划分责任区,落实包保责任制,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围绕便民惠民和优化环境,各基层党组织发动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活动,积极打造“美丽夜长春”,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推动了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机制的建立,使党员干部在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等各方面得到充分锻炼,在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工作责任感增强了,主动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了,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过去老百姓反映问题到处找人,现在有了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这个载体,老百姓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党组织解决,通过党组织反映。绿园区规定每季度第一个工作日为“民情恳谈日”,全区22名副区级以上领导干部、197名处级干部,分别到各民情恳谈会现场,去年共收集群众反映问题582件,解决547件,办结率94%。2009年以来,全市共收集群众意见和诉求15561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39612件,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感明显增强。

3、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作用更突出。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机制的建立,探索和创造了许多灵活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特别是通过开展服务民生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领域和活动空间,使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更有针对性。九台市开展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三诺一通”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承诺、践诺、评诺,实现了民生需求与民生服务的速通,活动开展以来,党组织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的110多项、6000多件实事全部办结。德惠市围绕服务民生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设置思想政治、经济发展、村务监督、公共事务四大类20多种岗位,4223名党员认领了岗位,使党员服务民生有目标、有抓手。近三年来,长春市各级党组织创新服务民生载体920个,开展主题实践活动4024个。通过广泛深入开展服务民生工作,基层党组织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几点启示

长春市的探索实践,为社区党组织做好新形势下的服务民生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1、必须引起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切实发挥领导和统筹推动的作用。天下之大,民生为最。做好社区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各级党委高度重视至关重要。长春市的实践表明,树立民生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党委统领民生,政府落实民生,社区党组织服务民生,有效整合民政、信访、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以及驻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力量,才能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强力推动、部门分工负责、党员干部带头、社会各界参与的服务民生工作格局和推进民生工作的强大力量。

2、必须突出党组织和党员这个主体,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服务民生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长春市的实践表明,抓好民生工作,离不开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只有在服务民生工作中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主体作用,真心实意地服务群众,才能更好地组织和领导群众。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只有把工作着眼点放在服务群众上,党的工作才能深受群众欢迎,更加富有成效。

3、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抓好经济发展,打牢坚实的物质基础。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改善民生无法得到保障。长春市始终抓住经济发展和民生工作“两个轮子”,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工作同频共振,相互促进。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保证;另一方面通过改善民生,进一步调动广大党员群众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实践证明,无论在农村,还是在社区,只有紧扣加快发展主旋律,唱响诚信服务最强音,社会建设才能始终朝着大民生、大和谐的目标前进。

4、必须从最具体的问题、最困难的群体抓起,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对民生工作,社区群众关注的事情大都比较具体。日常生活中,往往对暖气热不热、煤气通不通、路灯亮不亮、公交挤不挤等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比较关心,也往往从这些具体事情上来评价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长春市的实践告诉我们,民生工作无小事。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需要办好的事情,不能以“小”而不为,不能光吆喝不干活,再小的事情也要办好。只有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他们才会真正拥护我们党,才能打牢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5.服务民生工作机制 篇五

做好服务民生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肩负的根本职责和重要任务。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县委组织部《关于大力推进全省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方案》的要求,全镇各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推进全区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现就做好全镇社区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建立服务民生工作体系 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社区党支部按照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要求,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成立了由社区书记任站长,社区劳动保障、计生、残联、低保、妇联等党员同志组成的服务民生工作站。在服务民生工作中,构建了以社区党支部为领导核心、辖区党员为主体、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建立健全了首问责任制、信息沟通反馈制、服务承诺制等8项制度,保证服务民生工作有效运转。在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组建了以社区民生工作志愿者、党员、楼栋长为主体的30人参加的民生工作者队伍,进一步畅通社区民情、民意、民声信息的渠道,为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搭建党群互动平台。区里开设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QQ群和民情信箱。民情信箱设在街道、社区办公场所明显位置。

二、坚持救助困难群众,确保惠民行动落到实处

1、解困是民生之急。为了切实解决群众困难,社区党支部通过采取“救助五到人”的办法,以为民惠民利民的实际行动推动了服务民生工作的深入开展。“救助五到人”是:特困救助到人、孤儿救助到人、大病救助到人、灾害救助到人、残疾人救助到人。目前,社区群众基本做到了“难有所救,病有所医,困有所帮,权有所维”,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和谐社区发展。

2.帮扶救助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开展“领导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户”活动;构建以生活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残疾人救助、司法救助等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对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实施有效帮扶救助。

3.关爱帮扶老年人。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孤寡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进一步贯彻落实《吉林省农村五保供养办法》,摸清底数,确保农村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人员实现应保尽保;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逐步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新格局;社区党组织积极帮扶本地的贫困老年人、空巢老人,对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要协调有关方面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成立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爱老义工对老人实行无偿帮扶;开展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年人活动。

三、服务社区居民 完善民生

1.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开展送文化下社区象棋、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到2010年底,全区各级活动—2 —

场所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100%,推进文化大院建设,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2.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立足于超前预警、源头治理,经常开展不稳定因素和治安排查,了解掌握重点人员和治安隐患;加强舆情控制和引导,重视老百姓的呼声和议论,重视倾向性、苗头性、敏感性强的案(事)件的处理;加强实有人口管理,管好流动人口、重点人口和特定人群,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3.开展便民利民活动。围绕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的民生需求,通过开展“民生帮你办”系列活动,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服务内容,畅通服务渠道,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四、健全工作机制

1.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社区党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交流情况,研究解决问题。社区党委每年结合工作总结,召开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述职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大会,各党支部负责人公开述职,由群众评议。社区党委定期组织召开相关部门单位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社区各党支部服务民生机构要建立服务工作记事制度,真实记录工作情况,使督促检查和评议考核有据可查。

2.健全完善民情民意研判和解难机制。建立“问题收集、立案流转、限时办结、回访督查、综合测评”工作程序和民事办理制度。对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本级能够解决的,落实专人立即办理;本

级不能解决的,及时整理、上报,由上级党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及时搞好反馈,向群众说明情况。

3.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考核办法,把服务民生工作情况作为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社区党支部书记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机关干部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五、优化服务制度1.帮助群众就业。开展就业宣传、开发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开辟就业市场,在社区设立就业工作协理员,为基层群众就业提供条件;建立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创业技能培训工程,开展“万名创业者,万名小老板”、“农产品经纪人”等创业培训;开设“创业大集”,组织创业人员参加 “创业大讲堂”、“创业大篷车”活动,以创业促就业。

2.整合辖区部门单位资源。引导辖区部门单位党组织从人、财、物、场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努力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组织企业家、个体业户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支持和参与服务民生工作。

3.宣传典型。全镇要通过通大喇叭、党务和村务公开栏,广泛宣传服务民生工作的先进典型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的浓厚舆论氛围,以党组织服务民生的实际成效展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

—4 —

6.民生工程服务口号 篇六

民生工程民为先,和谐发展人为本。

民生工程温暖千家,幸福和谐润泽万户。

民生工程兴诗城,党心民心心连心。

民生工程助推科学发展,江东百姓共享和谐社会。

民生工程铸品牌,幸福和谐展风采。

民生工程奏和谐,幸福生活谱新篇。

民生关系你我他,关爱民生为大家。

民生惠百姓,和谐进万家。

民生惠及千家万户,幸福点亮华夏明珠。

民生项目群众称好,民生工程百姓圆梦。

你帮我帮政府帮,合作医疗保健康。

7.服务民生 档案走进你我他 篇七

省档案学会秉承档案宣传贴近现实、服务百姓的思想, 制作五大主题的宣传展板, 详细介绍了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珍贵档案、辽宁省人民政府信息查阅中心、辽宁省已公开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辽宁省档案局 (馆) 利用档案暂行办法、民生档案查询利用及家庭档案建档指南等方面的知识。现场播放介绍家庭档案及利用实例的视频短片, 使“档案进家庭”观念深入人心。向社区及机关单位共发放13种宣传材料1.3万份。其中有涉及民生的社会保障档案、企业职工档案、农村家庭怎样用档案维护自己的权利等知识;有对家庭档案的认识及对家庭如何建档的指导;有如何查阅政府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的方法以及如何到档案馆利用的途径等。省档案局 (馆) 相关业务部门派专家对前来咨询的市民现场答疑解惑, 先后对10多位咨询人做了详细的解答。其中沈河区和泰社区的郑女士由于工作调动档案丢失, 面临退休待遇无法解决的问题, 专家成员热情接待, 详细了解情况, 现场查阅相关文件并给出合理化意见, 为郑女士雪中送炭、排忧解难。

本次科普宣传活动受到各界有识之士和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 受众人数多、范围广、年龄跨度大。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还是风华正茂的少年, 都积极踊跃参加, 有些群众特意赶来, 不愿错过这道“档案盛宴”。部分机关干部观看档案科普展览后, 还欣然提笔留下自己对本次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8.利用档案 服务民生 篇八

根据上级档案部门的要求,玉田县档案局围绕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工作的中心工作,一方面努力加大对民生档案工作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民生档案工作。

丰富档案资源,改善了馆藏结构。首先要求各相关单位要从思想认识、工作措施、组织保障等方面切实开展民生档案工作,明确了全县民生档案管理范畴。如婚姻档案、计划生育档案、公证档案、劳动就业档案、社会保险档案、医疗保险档案、农村低保档案等。为了丰富馆藏,就要理清思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长期以来,各级国家档案馆存在着“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文书档案长期占据各级档案馆利用档案的主导地位,馆藏内容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利用需要,必须加以改善。指导科在进行业务指导同时,利用对各单位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主动要求有民生档案的单位把档案移送档案馆。其中民政局的婚姻档案、社保局的低保档案、司法局的公证档案等相继接收进馆,逐步解决了馆藏结构单一,急用未藏,藏而不用的问题。使馆藏档案种类、数量不断增加,馆藏结构更加合理。同时在接收形式上灵活多样,能接收进馆的把整体接收进馆,不太完善的,有的把目录接了过来,有的把案卷先接过来,也有的采取代管的方式,如纪检档案和审计档案。还有的是随整理随移交。通过目标管理和工作要点的调控,使民生档案在档案馆中初具规模。

拓展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质量。近年来,为加强档案利用服务建设,档案馆在分析研究民生档案利用率和利用实效的基础上,对利用频率较高的婚姻档案和县委、县政府的核心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扫描效率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提高服务质量,以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为利用者提供优质服务,为使档案利用者少走弯路,全体工作人员在为查档者提供证明材料的同时,经常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他们提供有价值线索解决困难。民生档案进馆和投入利用给档案利用工作带来了新高潮。现在惠民政策的不断出台,去年许多下岗职工来查买断公证档案,许多人受益。随着房地产热,土地、宅基地成了热门,查结婚证、离婚证的也成常事。几个实例足以说明:

在汛期到来之前,玉田县对蓟运河段大堤进行加固,安装水闸等一系列设施。天津属宝坻县提出异议,说玉田的子堤太高,影响主堤的安全,要求拆除子堤。如果这样,当年修建子堤的经费折合现在人民币780万元,而且玉田县石臼窝镇大部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遭受重大损失。石臼窝镇和水利局一起来档案局查找档案。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在海河治理总指挥部全宗中查到天津地委、唐山地委、玉田、宝坻双方达成的协议,子堤低于主堤10公分。丈量之后,发现没有违反原来的协议,终于保住了子堤,保住了石臼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免受了巨额损失。

“玉滨公路”是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是玉田县贯穿南北的迎宾大道,也是连接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通道,总里程60公里,概算投资14.81亿元。工程建设拆迁工作涉及9个乡镇、1852户居民。玉滨公路拆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到千家万户,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被拆迁户的切身利益,给整个拆迁工作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鉴于此,县档案局主动为被拆迁户提供房产、土地承包经营档案,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既化解了矛盾,排查了纠纷,又有效推动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烈士胡润田,1913年出生,玉田县前后独树村人。在1942年4月12日日寇制造的玉田县前后独树惨案中,由于叛徒出卖,时任村报国队武装小队长的胡润田等12名村干部被抓。几天后在县城北观水桥被集体枪杀。作为烈士唯一的后代,胡全中先生1995年从廊坊市农业开发办公室退休后,就着手搜集有关资料,酝酿编写《回忆录》。为了解烈士牺牲的真相,缅怀父亲以及所有像父亲一样为国捐躯的烈士们,2012年4月19日,胡全中先生派家人来到玉田县档案局,提出查阅一下相关资料。经过努力,在革命烈士档案暨“前后独树惨案”中查到了胡润田烈士牺牲的较详细的文字记载。同年10月22日,胡先生给工作人员打电话说,《回忆录》已经写完,感谢县档案局帮他圆了自己一个多年的梦想。

钱大庆同志1959年8月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1976年5月由陕西省汉中市第三中学到唐山市玉田县任下乡知识青年,在渠河头公社半壁街村务农。1978年12月8日被唐山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录用为全民固定工,2002年5月下岗后到北京自主创业。今年6月1日,钱大庆同志因涉及接工龄问题,来到玉田县档案馆查阅知青档案。玉田县档案馆工作人员热情接待,经努力在知青办全宗第0020卷查到相关信息,并出具了证明,帮助他顺利接上了两年工龄。

9.公安服务民生 篇九

国家级荆州开发区是全市开放开发的主平台,工业壮腰的主战场,肩负着荆州市经济跨越发展的重任,开发区劳动保障局作为开发区内设机构,承担着开发区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和和谐劳动关系等重要民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开发区广大群众及企业的利益。近年来,我局根据开发区工作实际,把握服务发展、保障民生这个重点,突破机构和队伍建设这个难点,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提升服务质效。

一、把握重点,全力服务发展和保障民生

开发区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我局紧紧围绕招商引资中心工作,结合工作职能,把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招工与培养相结合,保障与就业相结合,把握重点,破解难点,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开发区发展。一是缓解企业用工难题。上半年,组织开发区81家企业参加各类招聘活动13场,组织17场求职考察活动,累计招聘人数6352人,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二是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长江大学等9所大中专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促进校地企三方合作,建设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开设订单班4个,定向招生200人,安排116名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推荐983名应届毕业生到企业就业。三是加强就业援助。组织开发公益性岗位214个,帮助失地农民、大龄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受理1011名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社保补贴,发放补贴资金286.8万元;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指导帮扶被征地农民等81个创业户开展创业活动。四是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开发区大力推进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筹资九千多万元,组织6827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2198人参加了基本生活保障;组织28358人参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五是寓服务于执法之中。为重点工业企业开通劳动保障年审绿色通道,完成166家企业劳动保障年审工作,指导30多家企业完善劳动合同,将工伤认定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联动开展,工作人员既是劳动保障监察员,也是工伤认定调查员和调解员,工作受理顺利、办理快捷,维护了劳动者权益,减轻了企业负担。六是在全市率先开展“湖北省专家博士后荆州服务行”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在菲利华等5家企业建立了博士后产业基地。积极与省人社厅、省科协、武汉纺织大学联系,举办了专家博士后荆州服务行启动仪式,签订校地企合作协议7项,举办高层次人才知识讲座2场。

二、突破难点,打造团结和谐服务队伍

团结和谐的队伍建设是优质服务的重要保障。开发区在机构和队伍建设上,和其他县市区相比,有先天性的不足。随着部门业务职能不断下沉,开发区劳动保障部门职能越来越强,这对我们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服务企业和队伍建设上,开发区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职能单一。由于开发区劳动保障局没有相应机构和职能,开发区企业和群众只能到市局办理相关业务,来往路途远,企业和群众意见较大。希望市局在开发区办理社保经办窗口,并对新进企业和项目社保相关业务予以政策倾斜。二是企业劳保人员业务不熟。开发区新进项目由于地方差异,对荆州市劳动保障政策、业务流程不熟,导致办事不顺,希望市局组织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专项培训。三是校企合作推进不快。目前开发区企业已经与9家中高职业院校开展合作,但仍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希望市局协调中心城区及县市区中高职业院校,与开发区企业进行合作。四是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不高。开发区从事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协理员素质良莠不齐,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与园区企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上述困难和问题开发区劳动保障部门过去一直存在,现在日益凸显。我们认为,尽管开发区进行了机构体制改革和管辖区域调整,但开发区劳动保障部门服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服务宗旨一直不能改变,必须迎难而上,需打造一支团结和谐、优质高效地服务队伍。近两年来,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突破队伍建设的难点,以能力的提升促进服务的优质高效:

一是加强培训提升素质。组织开发区乡镇城乡居保负责人参加了人社部在合肥举办为期5天的政策培训班,积极参加省、市统一组织的各类培训;间周一次组织局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学习,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2013年8月份,在沙市农场会议室举办了4个乡镇劳动保障站所工作人员、61个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劳动保障业务专项培训。二是注重交流,开阔眼界。积极学习先进经验,组织区、乡镇城乡居保经办人员到石首、松滋、荆州区参观学习;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参加“湖北省专家博士后荆州服务行”人力资源专题讲座学习活动。三是问计于民,补强短板。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满意度是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我们先后召集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劳动保障站所工作人员、社区群众代表座谈,面对面问需问计,征求园区企业和辖区群众对用工、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劳动维权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重点收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比如中小企业和新投产重点项目用工难问题,局领导班子进行认真研究,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收集企业的用工信息,通过省电视台垄上频道“打工服务社”等媒体发布;组织大中专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引导本地大中专毕业生就地就业等方式,缓解企业用工难题。

三、明确要点,努力提升服务质效

开发区面临转型升级关键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开发区中心工作,克服现有困难,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提升服务效能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四化”为目标,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民生、服务稳定、服务发展。

(一)规范管理,推进服务标准化。一是统筹推进乡镇、村居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电子政务、投诉监督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使劳动保障平台服务功能得到全面提升。二是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及监督考评标准。三是推行首问负责、AB角岗位、一次性告知、承诺办理等配套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规范运行模式。

(二)创新服务,推进办事便捷化。一是为开发区重点企业和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通过马上办理、服务上门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用工指导、免费上门培训等服务。二是在区、镇、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大厅设立公共就业、养老保险、劳动维权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办事窗口,提供政务公开、政策咨询与指导等服务。三是为居民提供全程代办服务。由乡镇、村居劳动保障协理员为城乡居民免费全程代社保补贴、城乡居保退休(死亡)申报等事项,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

(三)高效履责,推进监督立体化。着力构建行政监察和网络监察、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相结合的立体监督网络。加强对举报投诉案件办理,并通过满意度评价器、随机回访等方式,让群众民主评判服务效能,督促各级劳动保障服务工作人员依法高效履责,树立劳动保障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上一篇:中江县XX镇科技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一年级新生如何学好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