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礼仪教育案例

2024-08-31

学生礼仪教育案例(共11篇)

1.学生礼仪教育案例 篇一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长春岭镇第一中心小学

孙丹丹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我担任了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由于有几大“金刚”在扰乱,班风极差,每天到班里,看到的都是乱哄哄的场面,班里同窗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互不相让,争争吵吵,还有的大打出手:看到老师,一些学生是爱理不理的。

接手这个班后,我决议先从文明礼貌抓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后,再着手抓别的方面。俗话说:“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动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因此,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详细,提高可执行性。如:在与人交往中所表现的礼仪。和别人见面时要说声“你好”、“您好”;跟别人道别时说声“再见”;恳求别人辅助时,要说“请”;得到别人关怀、辅助、支持时要说“谢谢”;打扰了别人或有愧于人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自己道歉时应当回话“没关系”、“别客气”等。这些要求非常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的遵守。每周的班会和晨会课我都坚持要求学生做

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做得好的及时激励表扬,每周还评出《谁是讲礼貌的孩子》和每月评出《文明礼仪之星》,还通过丰盛多彩的中队活动和班主题会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通过坚持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教育,慢慢地学生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当见到老师、同窗都能自动自觉的问候,更难得的是我班的黄景龙、李长成同窗,每天下午都特意等在楼梯口向我问好。同窗之间有了摩擦和碰撞,大部分同窗都懂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得到了同窗的关怀、辅助会很有礼貌的说“谢谢”。原来哪些爱吵爱闹爱打的学生都有所收敛,有的还变得文质彬彬的。看到学生这些可喜的变化,心中自然十分欢乐。

2.学生礼仪教育案例 篇二

一、文明礼仪教育目标、内容的确立以及实施教育的途径

1.将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纳入每日晨会活动课中。我们成功编写了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晨会校本教材《每日晨会》上下两册, 其中一至三年级每学年22节, 计66节;四至六年级每学年10节, 计30节, 共96节, 形成了文明礼仪目标与内容体系, 达到让学生系统地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方式学习文明礼仪的目标。

2.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而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启蒙经典。这些启蒙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具有永恒的价值。自古以来我们的读经教育就是从儿童时代开始的, 在孩子的心灵还是一片净土的时候, 用代表中华民族的经典之说来滋养孩子, 为他们未来修身立世打下深厚的基础。

二、教师、家长学习践行文明礼仪, 作学生的导师和楷模

1.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专题大讨论中, 全校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 做文明的学生。“加强和改进学生文明素养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现代文明人”是学校的责任, 是全体教师的一项光荣使命,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自身需要, 是众多家长的愿望, 也是建设一个文明、富强的国家所需要的。

2.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 他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我们要求全体教师都承担起文明礼仪教育的责任, 所有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三、探索建立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

恰当的评价能够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素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实践研究, 我们成功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美德少年”“雷锋式学生”的评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并制订了《文明礼仪教育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学校措施:各班按5-6人成立互促小组, 学校将把学生在校的文明礼仪教育要求印发至每个小组, 每周各小组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互评两次, 并将互评结果交班主任公示。

家庭措施:学校将把学生在家的文明礼仪养教育要求印发至每个学生, 请每位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表现情况作出评价, 每周评价一次。

学生文明素养评价活动分阶段开展, 每个阶段的评价标准不同, 以下是第二阶段的评价内容:

(一) 校园生活评价内容

1.桌面收拾整洁, 暂时不用的放左上角。

2.抽屉里的所有物品整理好并放整齐。

3.不把书包和其它学习用品放在椅子上、地板上。

4.不乱扔纸屑杂物, 保持自己座位下及周边地板清洁。

5.不在校园周边小店小摊购买零食、玩具。

6.按要求做好眼保健操和课间操, 节奏合拍, 动作到位。

7.不说粗话、脏话, 不骂人, 不打架。不大声喊叫、喧哗,

8.做好值日生, 清洁教室、公共卫生区, 不乱倒、漏撒垃圾, 整理好卫生工具。

9.保持个人卫生, 穿戴整洁得体, 按要求佩戴红领巾、校徽等标志。

10.集会和升旗仪式上, 态度严肃认真, 敬礼标准, 高声合唱国歌。

(二) 家庭生活评价内容

1.早上按时起床, 晚上按时睡觉, 做事不拖拉。

2.勤洗头洗澡, 洗完澡后将要换洗的衣物放到洗衣槽, 不随处乱放。

3.心里有烦恼主动说给父母听。

4.用餐时不挑食, 不因为三餐吃饭的问题惹父母生气。

5.完成当天功课后收拾好学习用品, 并准备好第二天上学要用的学习用品。

6.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每周不少于3次)

7.饭后帮助收拾餐桌、洗碗筷。

8.和父母一起进行家庭卫生大扫除。

9.培养独立意识, 如单独一人在家, 单独睡一个房间, 独立学习……

10.热情、有礼貌对待来客。

3.学生礼仪教育之美德 篇三

美德是一种大众所推崇的高尚道德行为,它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德,智,体,美的发展上。凡是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包括攻击,力量,勇气,自信等,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是自制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从全体。

中国人推崇的十八种美德: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強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创新、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学生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根基,是他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把养成教育作为礼仪教育的核心内容,多途径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实现文明说话、文明做事、文明做人的教育目标。

校园环境有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般的力量,校园环境的每个细节都在无声地、静态地传达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师生每天都学习工作在富有礼仪的校园中,自然能唤起礼仪意识,于无声中丰厚师生的礼仪素养。以礼规行。行是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礼仪教育不只是礼仪知识教育,更是规范品行的教育,是融入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教师立足文本教材,深入备课,挖掘教材潜在的教育因素,找准教学内容与礼仪教育的结合点和礼仪训练点。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灵魂,取得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要求学生尊师敬长,友爱同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向老师、同学、家长问好;知书达理,能在升旗、领奖的场合熟练应用队礼、注目礼、鞠躬礼和握手礼;谦恭懂礼,会礼貌待人,迎来送往。

学生学会自理自立,如写作业、洗手帕、就餐等一些小事自己做好;自尊自律,学会电话和书信交往中使用文明用语,尊重自己和他人;自强、自爱,会待人接物,关心体贴父母,关爱他人。学生乘车、探视病人、参加生日、婚礼、葬礼、宴会的要求。真正起到了礼仪标准导“我”行的作用,深化礼仪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时时处处提示学生话该怎么说,事该怎么做,衣着该如何打扮

国学是记录中华传统美德的大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礼仪教育的宝库,通过经典诵读,让愈来愈多的少年儿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在诵读中求得知识,在诵读中明了事理,在诵读中学会文明做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礼仪教育培植了教书育人的新风尚。让广大教师更加崇尚“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自觉地用高雅的气质影响学生,用优美的言行,文明的举止熏陶学生,用大方得体的服饰、现代人的风采感染学生。礼仪教育促进了学生礼仪习惯的养成。把自私自立,不听教导的小皇帝、小公主,变成了成了懂得谦让、尊敬师长、努力学习、热爱劳动的好少年,养成了团结友爱,与人为善的优良品质。

注重礼貌、礼节、仪表、仪式教育,细化评价标准和要求,使礼仪教育评价公开化、科学化。将礼仪教育向家庭和社区延伸。带动家庭成员、社区、景区群众共同学礼、明礼、行礼,营造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创建平安、和谐的大家庭,使礼仪教育社会化。

4.问候礼仪教育评价案例 篇四

朱海燕

——问候礼仪教育评价案例

案例描述:

教育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德性成长和习惯养成,应该能真正起到为学生的成长引领的作用。九月份,我在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候礼仪的教育过程中,认真学习了《走进新课程》中的《新课程评价》这一章节,进行了这样的教育评价:

首先,我通过讲有关礼仪的故事、指导学生演唱有关礼仪的儿歌,使学生认识到懂礼貌的孩子、与人见面主动打招呼,是一种讲文明的行为,这样的孩子才会得到别人的喜欢。

其次,我与小朋友共同来讨论应该怎样与人打招呼,并以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为例,边讲边演示“行鞠躬礼”,说“老师好”。全班小朋友一起行鞠躬礼,说“老师好”。然后请一位小朋友到我面前行个鞠躬礼,说“朱老师好”,请其他小朋友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反复多次,孩子们对站的姿势、与老师面对面的距离、鞠躬的角度、眼神、问候时的声音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再请几个行鞠躬礼比较标准的孩子上来做示范,大家一起来学习巩固。“问候礼仪”的评价标准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产生了。在此后的几个早晨,我对他们的问候礼仪进行了观察记录,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的问候礼仪已经有了不小的改进,但是鞠躬礼不够规范;有部分孩子会忘记向老师打招呼,没有形成习惯;还有极少数同学仍无动于衷,不知道见到老师应该主动打招呼。

第三,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我早早来到学校,把一台摄像机悄悄对着教室门口。我站在最佳位置迎接每一位小朋友的来到。摄像机拍摄了每一个小朋友进门时向我打招呼的情景。在随后的晨会课上,我马上就把录像放给他们看。看完以后,我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表现,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还没有进教室门就鞠躬了,离老师太远;我是边走边鞠躬的;我说“老师早”的时候眼睛没有看着老师;„„然后,我再请他们表扬表扬行礼打招呼的小朋友:谁的声音特别响亮,谁是先鞠躬然后眼睛看着老师打招呼的,„„问候礼仪中各种好的、不好的语言和动作都逃不过他们清澈明亮的眼睛,一一被指了出来,问候礼仪的要求在生生评价中再一次被得到了强化。

我又连续三次早晨进行观察记录,每次都在晨会课上及时地通报记录情况。一个月后,班级里举行“谁是会打招呼的好孩子”主题班会,评选出了“文明礼仪小标兵”,及时向家长发放喜报,并把他们的表现记录在班级光荣榜上。

经过师生、生生的不断的评价和纠正,我发现很多孩子在问候礼仪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开学初的一声不吭,目中无人,直接走到座位上,变成了现在的会主动鞠躬打招呼的彬彬有礼的小朋友了。

教育反思:

反思这个教育评价的过程,我认为有以下一些特点: 1.评价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现状来确立。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刚进校门,很多都不懂得主动向老师打招呼,往往会对老师视而不见。一开学就针对这一现状,对他们进行问候礼仪教育,非常及时和恰当。同时,这个内容的确立也纠正了现行教育评价在价值取向上“重知识掌握,轻德性成长”的弊端,重视了对学生进行尊敬长辈、讲文明懂礼貌的教育。

2.评价的标准由师生共同确定。传统的评价标准往往是老师给的,学生只知道是老师要求自己这样做,而为什么要这样做却不太明白。这样学生在接受教育评价时就显得很被动,往往拒绝大于欢迎,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评价的标准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以公约的形式出现。我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怎样向人打招呼,怎样行好鞠躬礼,大家各抒己见,使问候礼仪的评价标准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产生。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容易接受,内容也容易消化,实践起来就会与评价标准相去不远。

3.评价的主体由老师评价转向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教育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要想服务得更好,就必须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为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我把学生的问候礼仪拍摄成录像,请学生先自我评价,再互相评价,最后才老师评价。这样,将评价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积极性大有提高。同时,学生在相互沟通中,也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帮助学生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4.评价的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评价的目的不是要给学生下一个“好”或者“不好”的定论,不是要给学生“甲”还是“乙”这个等第,而应该对他们进行引领,使他们的行为在已有水平上得到改进和提高。以往我们常常用打五角星或者加分扣分的方法来评定一个学生的状况,显得僵化、简单,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符号和数据中。我在学生问候礼仪的评价中就采用了语言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方法,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拍摄录像时把镜头尽量多地对准了做得特别好的和缺点比较明显的学生,使大家在评价的时候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这些孩子的身上,进行语言评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育评价必须以生为本,必须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确定评价内容、选择评价方法,而不是请学生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教育过程接受教育,接受评价。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

5.学生礼仪教育案例 篇五

灌云县康缘民族学校

2014年5月20日

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案例

一、案例背景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确,小的时候如果不进行文明习惯的培养,那么,学生养成的坏习惯会像人“爱玩”的天性一样自然而顽固,甚至也会逐渐变成天性。许多小学校园内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的现象,如: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同学间就会有出口伤人甚至大打出手的现象发生;在教室里,有的学生谈笑风生甚至高声喧哗;课间经常有些学生追逐打闹,弄得满头大汗,甚至擦伤摔伤;看到不熟悉的老师或其他访客不能主动问好;看到校园里或者教室里出现纸屑不能主动捡起......这种种不文明的现象都反映出学生礼仪常识的缺乏、文明意识的淡薄、行为习惯脱离了正常轨道。

二、原因分析

学生的这种种不文明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家庭因素:家长工作忙,平时与孩子的交流甚少,更没有时间去教育孩子。一次,我跟家长说:“您的孩子经常趴在地上。”他表现的很淡然:“只要没有危险,脏点没关系,洗洗就可以了”。又如,许多家长送孩子进校园的时候,随手乱扔垃圾,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淡漠了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家长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行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其次,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主导作用,而许多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疏忽了对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然而,当校园里出现了很多调皮捣蛋、“不务正业”的小朋友的话,我们的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必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进而势必会影响到教学工作。最后,社会因素: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如果缺少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学生会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影响,而“习惯成为自然”,长此以往,孩子渐渐长大,便成了粗鲁无礼,素质低下的社会公民。因此,趁早、趁小对小学生进行“八礼四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我们小学也一直在为此努力,八礼四仪教育常抓不懈。

三、基本思路

1、规范教师仪表言行,让老师成为礼仪引导者。

2、学习《小学生礼仪常规细则》,分阶段对学生各方面礼仪行为作出明确规定。

3、以校本教材指导学生言行。

4、加强考核评比,评好文明礼仪标兵。

5、家校协同,为孩子营造一个文明的环境。

四、具体方案

1、规范校园教育阵地(1)加大宣传力度

发挥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板块的作用,大力宣传现代公民教育内容。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教育为主线,以“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为引导,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讲话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内容充实,能真正起到引起师生的共识的作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狠抓养成教育

坚持举行班会,总结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小学生。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3)抓好校园建设

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2、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小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因此,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详细,提高任务的可执行性。如:在与人交往中所表现的礼仪。和别人见面时要说声“你好”、“您好”;跟别人道别时说声“再见”;恳求别人辅助时,要说“请”;得到别人关怀、辅助、支持时要说“谢谢”;打扰了别人或有愧于人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自己道歉时应当回话“没关系”、“别客气”等。这些要求非常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的遵守。每周的班会我会坚持要求学生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做得好的及时激励表扬,每周还评出《谁是讲礼貌的孩子》和每月评出《文明礼仪之星》,还通过丰盛多彩的中队活动和班主题会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通过坚持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教育,慢慢地学生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当见到老师、同学都能自动自觉的问候,同学之间有了摩擦和碰撞,大部分同学都能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得到了同学的关怀、辅助会很有礼貌的说“谢谢”。如果原来哪些爱吵爱闹爱打的学生都有所收敛,有的还变得文质彬彬的。应该及时表扬鼓励,套用社会上时髦的说法就是传播“正能量”。

3、教师树立学习榜样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终严以律己。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成为“万世师表”。

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都必须具有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她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4、做好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互动,形成合力。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切实加强教师家访工作组织管理,教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从规范行为习惯到道德信念的形成,需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必须经过一个从他律到自律和道德内化过程。我们不仅应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这种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在小学生心中播下文明举止、规范礼仪的种子。

五、案例反思

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建议遵循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三条重要原则:一是早,也就是从小抓起;二是小,也就是培养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三是反复训练,将外在行为内化为自身素质。愿文明礼貌这颗品德的种子沐浴师长之爱的阳光雨露,渐渐生根发芽,开出灿烂的花朵,装点学生的人生旅程。

6.学生养成教育礼仪习惯 篇六

实 施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全面推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真正突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切实改变目前师生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仪表不端正的不良行为习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提升长湖学校师生的文明形象,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

二、活动意义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 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文明礼仪教育以满足学校需要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主体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教育作用,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对于学校文明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内容

在我校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教学生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培养学生具有高雅、得体、大方、文明的涵养,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我们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整个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学习礼仪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二)实践序礼仪

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

(三)展示礼仪

通过开展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评选“礼仪之星”活动,展现学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四)宣传礼仪 通过家长学校和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营造手拉手、共创文明新世纪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9月份):学习礼仪知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1、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团队会,进行大讨论。

2、“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网上或书报杂志等 收集相关资料,各班整理并编写出简易读本。

3、分年级组织进行文明礼仪训练。

4、举行“校园不文明行为图片展”

5、举行“中华传统美德’’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教育,从文明的意识上对学生进行根本性的渗透。

6、全校各班举行“文明承诺一句话”活动,全校师生针对文明行为的某个 方面,同时把这些承诺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公布,一边师生、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监督。

第二阶段(10-11月):体验礼仪内涵

I、举行一次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活动。

2、进行一次“文明礼仪手抄报”大汇展

3.扑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践行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礼仪内涵

①从简单的坐立行、语言、体态语言等方面入手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 活动;

②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爰伙伴入手开展“尊长互敬伴找行’’活动;

③从学文明用语、说文明话入手开展“文明用语伴我行”活动:

④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入手开展“文明上网伴我行”活动:

第三阶段(12月份):收获礼仪习惜

l、组织各年级分主题编写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七、八、九年级主题分别为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和社交礼仪。

2、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我校将评选出学期和学的“礼仪之星”,并在学校宣传栏展示礼仪之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来感化、激励学生。

3、开展“礼仪之星”表彰会。表彰在本次活动中获奖的班级及个人。

五、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张 帆 副组长:李登峰

成员:政教处及各班班主任。

2、学生会组织成立文明礼仪督导大队,并充分发挥校文明督导大队的监督作用,坚持文明礼仪日查日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资源,在总结礼仪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撰《长湖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以进一步指导师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六、活动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倡议书、广播室、宣传栏、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文明礼仪教育要长抓不懈,寓礼仪教育于各项主题教育之中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抓好养成。各年级、各班一定要强化学生礼仪训练礼仪成为学生的习惯。

3、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学会“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7.中职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小议 篇七

一、中职学生的文明礼仪现状

中职学生年龄大都在14~18岁, 进入中职学校前, 都对学习存在厌倦思想, 对未来茫然不知。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讲、玩手机、随意说话、睡觉、吃喝东西;在食堂就餐不排队;在教室、楼道追逐打闹、大声喧哗;有的学生目无尊长, 说话不文明、出口就是脏话, 与老师及家长说话不分场合、不论大小, 等等。各类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

二、文明礼仪规范教育的具体措施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文明礼仪规范教育要从行为习惯养成抓起, 要注重与校园文化、与课堂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采取有力的措施。我校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 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教育,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强化礼仪教育。

1. 多措并举, 造就文明好学生

俗话说,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良好的环境氛围对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形成至关重要。我校在文明环境建设中, 通过绿化、净化、美化校园, 创造整洁、清新的校园环境, 并在校园内、教室中, 精心设计并张贴了多种标语及图文资料, 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文明礼仪的提示教育。在常规教学中, 开设德育课、礼仪课、心理健康课等课程, 强化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管理中, 建立了一系列遵守文明公约的评价体系, 按照《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开展星级学员评选工作, 通过评比活动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各专业班级还坚持举行主题班会, 内容涉及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感恩母亲、用好文明用语等。并在班级周小结上表扬先进学生, 倡导文明精神, 以榜样鼓励学生讲究文明礼仪的积极性。

2. 紧抓课堂教育, 规范文明行为

我校每年在新生入校时, 就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教育, 对每个人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 使每个学生对文明礼仪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学校的每个教学班级都开设了礼仪课, 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普及、传授立足社会所应具备的基本礼仪行为。注重礼仪教学与礼仪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按照礼仪规范反复练习,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3. 注重实践,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文明习惯

学校重视实践类活动的开展, 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开展了“一日常规”检查活动, 就是在每天早读前、午休后和晚自习前三个时段, 检查督导学生们的卫生区打扫情况、个人卫生情况等, 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以同事之间面带微笑、主动问好、弯腰捡碎纸等小事要求, 给学生做榜样。教师应放下师长的架子, 主动跟学生问好, 以许多的小事去感染学生, 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4. 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教育学生

对孩子的教育要由学校延伸到家庭, 由学校带动家长, 进而家校形成合力。学校通过认真落实家访制度, 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 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等方式, 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 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礼仪知识, 服务社会, 接受锻炼, 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摘要:文明礼仪是当代中职学生的必修课, 针对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学生 (以下简称“我校”) 的礼仪教育现状, 积极采取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课堂教育相结合、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措施, 强化礼仪教育,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8.农村小学生礼仪教育实践 篇八

多年来,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特别重視礼仪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自2008年10月《农村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以来,学校这一课题于2009年3月被立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的子课题,我们在这一课题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个个喜人的阶段性成果。

一、具体做法

1. 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好的教育氛围可以塑造一个好的人才。“孟母三迁”,这个故事众所周知。古往今来有许多教育学者,都是特别强调环境的熏陶作用。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1)校园环境布置(包括班级布置,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让校园内处处渗透礼仪教育内容(学校的教学楼墙上都布置着礼仪教育的内容)。

▲设置“礼貌用语”警示牌。将日常礼貌用语(例如:“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设置在校园内。

▲设置“礼仪教育”专用橱窗。宣传各种礼仪知识和礼仪教育故事等。

▲校门口设置“礼仪”主题教育小展板。每月活动主题设置于校门口,说明本月礼仪教育主题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我们将开展哪些活动等。

▲每班设置“礼仪荣誉榜”。记录本班学生礼仪文明表现。

(2)设置校园礼仪岗

上学、放学时,在校门口、教室门口设置礼仪岗,主动向老师或同学问好,打招呼,敬队礼,说问候语(“老师,你好!”、“同学们好”、“老师再见!”、“同学再见”等)。

(3)设置校外礼仪监督员。由学生和家长共同组成,专门对学生在校外的礼仪行为表现进行监督和教育,并作好记录,每周学校和各班将分别给予总结。

(4)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宣讲礼仪知识,营造礼仪教育氛围。

2. 开展礼仪认知教育活动

礼仪教育不是教育者将礼仪规范强加于受教育者,而是需要受教育者通过认知、理解而产生的一种正确的、自发性的外在行为表现的活动。因此,我们的礼仪教育必须通过开展一些认知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知道礼仪规范有哪些,何种方式才是符合礼仪准则的。

(1)认识礼仪的重要性(形成原动力)

阅读一些礼仪故事,从礼仪故事中得到深刻的教育;熟记一些礼仪格言,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礼仪的重要性。(如:礼貌是儿童与青少年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2)开展礼仪知识培训

每学期学校要举办礼仪知识讲座。通过开办讲座,让学生知道各方面的礼仪知识,知道一些普通场合应该做到的一些礼节要求。如:我们的仪表要求是什么、接听电话应该怎样做!就餐时应该怎样做等。

(3)编写文明礼仪三字歌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字数比较多,学生在背记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童谣的形式学生很喜欢,我们在学习礼仪规范的同时以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为内容编写了礼仪三字歌,受到了同学们欢迎。

(4)开展礼仪教育主题队会

积极组织各班召开“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班队会,在班会中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教育,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出自己在礼仪方面的不足,孩子们在活动中知道“讲文明懂礼仪”的深远意义。

(5)制定《汪村小学生礼仪常规》

通过制定“小学生礼仪常规”,让学生系统地知道我们在礼仪习惯上具体应该做到哪些。我校“礼仪常规”包括三大方面: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

(6)礼仪教育进课堂

充分挖掘《品德与生活(社会)》中有关礼仪的内容,组织课堂教学评比。

3. 开展礼仪教育实践活动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关鸿羽说:“习惯培养需要训练”。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在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任何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学生亲眼看、亲耳听、亲身实践,通过在多次体验中反复积累,最终把外在的行为表现真正内化成稳定的心理品质。我们的具体活动有:

(1)“礼仪岗”角色体验。

(2)开展我与父母学礼仪活动。我们为学生及家长下发了“我与父母学礼仪”活动倡议书,要求学生带动家长学习文明礼仪,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形成一个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3)系列校外实践活动。如:“我是小交警”、“学雷锋”、“小公民宣传员”等。

(4)“礼仪小课题”调查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探究性活动(小调查、小采访等),让学生自己真切体验,主动认识而深刻感受到我们在各种场合、与人交往时应该做到哪些。例如:“我身边的服务小明星”、“乘务员的一天”、“礼仪现状小调查”、“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等题目。

(5)礼仪小标兵评比活动,使活动有始有终,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4. 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作用的发挥

家庭与社会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优势,我校采取了多种方式和手段,与家长、社区配合,利用学生不在学校的时间,对孩子的礼仪习惯进行培养。例如: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联系卡”,与家长随时保持联系,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矫正,定时召开家长会,进行经验交流;成立学校与家长、社区联合课题研究小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好方法、好措施。自课题开展以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例如:①2009年暑假,开展的“汪村小学暑假礼仪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②2009年10月,开展的汪村小学礼仪教育主题教育活动——收集礼仪小故事,编写礼仪顺口溜等;③2009年12月,我们为学生及家长下发了“我与父母学礼仪”活动倡议书,要求学生带动家长学习文明礼仪,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形成一个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通过学生在假期中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养。

二、教育的效果

1. 养成了学生的礼仪行为

检验学校德育实效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学生外显行为上的变化。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们欣喜地发现,学校整个学生群体在外显行为上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我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成为大家的共识;大多数学生已养成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的基本礼仪行为,大家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或正在努力改变自己原有的行为陋习,再形成相互督促礼仪行为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素养,也和谐了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2. 获得了家长的认同

礼仪教育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我们的学生在每一次进校之前都会先向送自己上学的家长真诚的道谢,再与家长道别;放学见到来接的家长,也都会向家长表示感谢之情,并主动与同学的家长打招呼、道再见。虽然话语不多,行为也很简单,但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样的言行在现代学生的身上,却真的是不多见的。礼仪教育让家长与学生的关系也和谐起来。

3. 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我们的礼仪教育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一位公交车乘客写来了表扬信,肯定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成果,在信中,他对以前学校学生乘车的行为和现在的行为作了比较,并说道:“让我们的孩子从小知礼、学礼、懂礼,让‘礼仪之邦’名副其实。支持汪村小学的礼仪教育,衷心希望它越办越好。”学校所在的社区也看到了我们礼仪教育的成果,并通过小区橱窗宣传礼仪,通过转发我们的《师生礼仪智慧篇》倡导礼仪,礼仪学习在社区也蔚然成风。

4. 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礼仪文化

这个效果是在我们预期之外的。我们发现,学生行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教师群体、家长群体的行为变化。在学生的文明素养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家长的文明素养的提高。在以学校为圆心的一定范围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礼仪文化。

总之,学生的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教育活动,需要一批又一批德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开拓创新、不断探究,投入满腔的工作热情和广博的爱心,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科学、规范的好方法,让礼仪之花开在孩子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

[2]孙云晓,孙宏艳.小学生的21个好习惯[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1月.

[3]王晓春.教育智慧从哪里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9.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篇九

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1、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3、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4、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5、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不听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

6、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7、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

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8、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谦恭礼让,尊老爱幼,帮助残疾人。

9、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好,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10、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11、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

12、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信件和日记。

13、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他人要道歉。

14、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15、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16、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17、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见解。

18、认真预习、复习,主动学习,按照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19、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遵守活动的要求和规定。

20、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不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校良好秩序。

21、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乱涂改刻画。借用公物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22、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23、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不自卑,不嫉妒,不偏激,不背后说人坏话,保持心理健康。

四、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24、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

25、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齐。

26、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坚持锻炼身体。

27、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

28、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或留宿他人。

29、体贴帮助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心照顾兄弟姐妹。

30、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

31、待客热情,起立迎送。不影响邻里正常生活,邻里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

五、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32、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33、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隔离栏。

34、遵守公共秩序,乘公共交通工具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及师长让座,不争抢座位。

35、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庄稼、花草、树木、爱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36、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37、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

38、公共场所不喧哗,瞻仰烈士陵园等相关场所保持肃穆。

39、观看演出和比赛,不起哄滋扰,做文明观众。

40、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

41、不准擅自下河洗澡、汛期淌水、乘坐无证渡船;

42、不准玩水、玩电、玩烟花爆竹、化学药品等危险品;

43、不准在电线上晾晒衣物或在有潜在危险的施工场所附近玩耍;

44、不准骑飞车、骑英雄车;

45、不准乘坐超载车、船,尾追车辆或上高速公路;

46、不准饮用不卫生的食品、饮料或陌生人提供的食物;

47、不准攀爬门窗、篮球架、围墙、护栏等设施;

48、不准在寝室内点蜡烛、蚊香等,不准进入异性宿舍;

49、不准购买并携带凶器进校园;

50、不准在课间(余)舞棍弄棒、打架相骂;

51、不准在楼道内推搡、拥挤;

52、不准在放学后逗留、玩耍、不及时回家;

53、不准擅自组织野炊及各种形式的春游或秋游;

54、不准纠集校外人员来校园滋事、扰乱秩序;

55、不准进入营业性网吧、游戏机房、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56、不准破坏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和公共场所卫生;

57、不准酗酒、赌博、抽烟、吸食毒品;

58、不准购买、观看黄色或低级下流的书刊、影视光碟;

59、不准成立或参与非法组织、封建迷信、伪气功活动;

10.学生的礼仪教育论文 篇十

1举止缺乏修养。如一些学生把国骂挂在嘴边,动辄脱口而出,并不以为耻,反而觉得是一种酷的表现。上课时,不会自觉、主动地将手机调成静音,以尊重老师。

2缺乏基本的礼貌。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为他人考虑较少。因此,在与同学相处中,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比较自我,与周围环境很难融洽相处,也难以和同学、朋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不遵守公共秩序。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合乱穿马路、闯红灯、抢着上公交车,食堂打饭时插队、在图书馆霸占位子等等,表现出较差的公共意识。

二、开展高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礼仪,不仅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更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道德风尚。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已是迫在眉睫。

1加强礼仪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

大学,作为一个教育培养的关键之地,培养出的应该是知书达理、具有知识和文化、道德水平高的人才。如果,学生在校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但道德水平却连基本都达不到,这样的人才不可能称之为人才,而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按照文明礼仪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道德素养较高的当代大学生。

2加强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成才成长、与外界和谐相处的需要

现代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独木难成林、单打独斗难成事,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就要学会与人合作。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这对大学生未来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就像戴尔.卡耐基在《成功之路》上指出的,个人的成功有85%来自于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对大学生加强礼仪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更快地走向成功。

三、开展高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礼节、仪表、仪式三个层次。礼节是交际中互相致意、表示友好的惯用形式。如,两人互相见面时会打招呼。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等。

1在课堂中开展礼仪教育

目前,高校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课程主要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那么,可以把文明礼仪修养这部分的内容加入到课程中,或者重新开设专门的礼仪修养课程。大多数高校没有开设这门课程。

2拓展教育载体

网络时代的来临,给礼仪教育带来了更加鲜明的特征,拓宽了礼仪教育的载体和范围。所以,当下的礼仪教育应当具有时代性,顺应社会潮流的发展趋势。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明礼仪为主题的微电影演出,宣传效果好,也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当然,高校也可以通过辩论赛、演讲赛、宣传展板、标语等各种常规的表现形式,来开展礼仪教育宣传。

3营造高校校园良好的文明氛围

有句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还处在个性发展阶段,需要一个有助于个性完善的良好环境。无论是道德水平高尚的老师,还是有教育意义的教材,都是高校校园文明氛围的体现。尤其应当注重发挥教师在文明礼仪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所以,文明礼仪课程,可以在高校教师中首先进行,让师生共同来重视文明礼仪的教育和传播。说到底,文明礼仪是一种自觉遵守的内化行为,它需要外界的伦理规范,更需要自身的重视和觉醒。

四、结尾

11.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目前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已引起国内外教育界的重视,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已成为他们的共识,可见对中学生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的意义

1.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有利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都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伦理道德以及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我国有着丰富而宝贵的礼仪文化遗产,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有益于弘扬我国优秀的礼仪文化传统,是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

2.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天的中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必须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通过对中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培养善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更好地发挥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奠定基础。

3.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具体途径和载体

礼仪属于德育范畴,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范畴,教会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对中学生实施礼仪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所以说,礼仪教育是中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德育,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好的方法途径。学校也要组织类似的活动,比如说我校组建礼仪队,经常培训,带动全校学礼仪,懂礼仪。开设校本课程,定期开展中学生文明行为调查问卷,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礼仪教育也是对学校德育内容的完善补充。但目前受到家庭文化礼仪素质偏低,多数家长及学校都偏重知识学习和传授的大气候的影响,出现了德育的薄弱偏差问题,也就出现了受教育者在人生成长过程中人格、道德素質不完善的问题。如今,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是对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心理、艺术等方面教育的完善与补充,是提高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有效途径,对构建和谐社会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

我们将会把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的探究

一方面,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礼仪素质偏低,在学生的最初教育和环境上都没有较好的基础。很多家庭生活条件好了,子女较少,吃穿方面比较优越,造就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严重,不懂得尊重他人,我行我素,对一些基本礼仪缺乏。大部分家长也只是在经济上“疼爱”子女,只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人身安全,忽视了礼仪方面的教育。形成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礼仪规范的重要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学校过于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往往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学的成败和评定学生的好坏,而忽略了或者不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塑造。

2.确立适合中学生礼仪教育的教育内容

现代礼仪教育的内容按照适应的范围分为学校礼仪、亲情礼仪、餐饮礼仪、通讯礼仪等。每个部分又可以分解成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明晰具体的要求,这样完整的体系可以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如,学校的礼仪可包括课堂礼仪、课间礼仪、集会礼仪、仪表礼仪、仪典礼仪等。我们将会吸取中华民族礼仪中的优秀文化元素,汲取他人之长,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适合于当代中学生学习的基本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3.中学生礼仪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礼仪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培养学生认识、情感、意志三方面入手,促使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就是说礼仪规范认识的培养、礼仪道德情感的培养、礼仪行为意志的培养。要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更要知道怎样去做,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言行,养成习惯,形成品质。

总之,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学生应加强礼仪教育,培养中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内在优秀素质,外在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刘浩.浅谈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2014.

上一篇:小记者站站长聘书下一篇:关于对区政协委员第903号提案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