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2024-06-25

《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设计》要求(共12篇)

1.《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一

《Web技术应用基础》课程创新研究与实践

摘要: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借鉴迭代式项目教学法的特点,进行《WEB技术应用基础》课程体系的创新设计,践行尖子生培养模式,实现个性化教学,使学生掌握WEB开发实战技能和职业规范,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关键词:Web技术;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105-02

Web技术是IT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是互联网上各种应用开发的技术基础。随着网上应用系统、企事业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需求的增加,使用Web方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应用系统开发已经成为主流发展趋势。《Web技术应用基础》涵盖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主干技术,也涵盖了IT行业中信息应用与处理的主流技术,课程可面向各行各业中信息技术工作岗位。课程是兼具技术基础课程与技术实践课程双重特色,是一门综合性强,既涵盖了常用的信息应用概念,又综合了大多Web应用系统技术的实际操作的具有相当复合程度的课程。《Web技术应用基础》是面向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培养学生基于WEB系统开发的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有网页设计、程序设计编程逻辑和数据库技术等。该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实战能力,通常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对于学生就业有极大的助推力。

一、课程教学创新思路

《WEB技术应用基础》的课程目标是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得“形象思维强,逻辑思维较差”的高职生精通Web站点构建技术,较好地掌握Web编程技术和数据库信息发布技术,同时具备项目需求分析、功能分解的能力,接触系统开发设计规范、项目设计方法,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课程改革创新思路是实践校企双主体模式,以企业WEB开发人才的用人标准和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服务主体,推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培养高端职业技能为核心,理论实践并举,突出课程的职业型、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课程改革创新实践

1.“阶梯稳打-螺旋递升”课程体系构建[2]。“阶梯稳打-螺旋递升”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高职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强的特点,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学项目,将其划分为能够覆盖课程核心知识点的系列迭代阶梯式小目标,遵循项目开发工作流程,以阶梯目标为引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进度,不断增强软件项目的功能,最终实现项目开发的阶段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同步进行直至教学任务完成和项目的验收[2]。“阶梯稳打-螺旋递升”以工作任务及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形成了阶梯递进的创新课程体系。在《WEB技术应用基础》创新教学实践中,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群的能力标准,以市场主流技术、实用技术和成熟技术为主,兼顾先进前沿技术,确定采用JSP2.1技术[2]。采用JSP2.1教学,利用标记简单易学的特点,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如何开发一个中小型WEB系统。本课程将教学项目进行任务分解,串联核心知识点,依据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确定了九个能力教学单元,课程创新教学体系的整体设计如表1所示。其中No 1~No 5为基本技能和知识单元,以完成“用户登录”、“鲜花显示”、“鲜花搜索”和“鲜花分页”四个阶段项目的设计为核心。No 6为标记文件的应用,要求学生熟悉标记文件的配置与应用,若Java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深入学习自定义标记的开发。No 7~No 8是数据库的综合应用,要求全体学生必须熟悉SQL查询、增删改的技术,并且能够按照项目进度要求和具体指标推进项目逐步完善。No 9是集中训练环节,在“学校BBS讨论区”、“基于WEB的网上书店”、“旅游资讯管理系统”和“作业在线管理系统”中任选一项并,重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能够反映学生完成项目的独立性、学以致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做一体化。根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状况研究报告》中调查对象的94.3%对基本技术技能训练课程感兴趣,78.1%对专业理论知识课程感兴趣,可见在高职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要齐头并进,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够用”的地步,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拓展和可持续发展。本课程创新教学以“网上花店”为项目载体,借鉴迭代项目教学法[1],将项目合理分解为九个能力单元,覆盖课程核心教学知识点,做到融理论于实践,以具体任务指导实践,推进项目进度,有效监控学生学习过程。该课程借鉴企业团队负责系统开发模式,营造小组开发的开发环境工作格局,由专任教师与企业能手组成指导团队,让学生实现“学中做,做中教,做中学”,按照项目进度指导手册,高效有序地完成实战教学项目。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不断积极主动地构建自身的技能和知识体系,真正实现了“趣在求是”的教学出发点,实现了理论实践齐头并进,真正践行了教、学、做一体化。

3.尖子生人才的培养。在创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尖子生[3]”的高技术高技能培养,能够充分发挥“尖子生”领头雁的特点,引起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潮,推动整个课程教学的教学内涵品质。尖子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于,尊重学生原有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化的特点,本着对每一个学生高度负责的教学态度,使得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可行性目标,在原有的层次上分批次迈向新的台阶,共同提升WEB开发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推行“尖子生培养”模式,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有效途径。以《WEB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的“网上花店”为例,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增加特定任务,如“系统登陆的安全防范、文件上传与下载、图片上传处理,自定义标记的应用”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改革的成果与展望

《WEB技术应用基础》于2014年成功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我们将会按照《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据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原则继续完善该课程共享资源的精品化,实现课程的基本资源免费共享,拓展资源有条件共享,以高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为服务主体,保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便捷获取和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战胜,王廷梅,李明.项目教学中应用迭代开发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7):130-133.[2]陈战胜,沈大林.JSP2.1动态网站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文敏.信息技术尖子生培养和发挥作用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28.

2.《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二

“设计导向”是西方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 被德国议会确定为本国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并引发了联合国教科文一系列职教改革措施。“设计导向”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突出职业教育对工作和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已成为技术、工作和教育之间复杂关系的独立变量, 职业教育从“适应生产组织发展和技术进步”向着“规划和设计技术的发展”进行战略性转变, 因此要积极促进职业教育对生产组织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强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设计导向”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内容一般是职业实践活动中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的工作任务, 在这些开放性任务中, 学生不但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还要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导向”的教学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更是把技术发展作为一个社会过程来看待,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仅会“做事”, 还要会“做人”。让学生对技术有一个全面的理解[1]。

工作过程系统化是“设计导向”职业理念的体现与具体操作。工作过程系统化摒弃了学科结构系统化的注重知识, 忽视能力培养, 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真实的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按照职业能力的分析归纳行动领域, 再以专业教学法、方法论为依据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在真实的职业行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web应用开发》课程从“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工程师”岗位职业出发, 基于“设计导向”教育理论, 从该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中归纳出程序设计、静态网页设计、动态网页设计、数据库设计实现等典型的工作任务, 进而形成行动领域, 进而分组归类转换到学习领域, 而《web应用开发》是“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工程师”学习领域的内容之一, 然后, 按照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的四个步骤, 通过“网上书店”案例, 把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工程师岗位所需该学习领域的知识模块重新组合, 形成既能涵盖知识要点, 又能体现工作岗位典型任务的学习情境。

2 基于设计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和步骤

2.1 基于设计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和步骤

姜大源等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一文中归纳了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总体思路, 《web应用开发》的课程开发在此总体思路上具体分为八个步骤 (如图1所示) 。

2.2 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的步骤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其基本思路是由与该教育职业相关的职业行动体系中的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相关的“学习领域”, 再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之具体化。这一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可简述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2]。

学习领域转换到学习情境是由高职学校教师团队完成的。这一转换过程既是运用教学论和方法论进行的学习领域校本性处理, 又是内容层面的具体化处理, 在设计范例性学习情境时要考虑学生特点、学校教育条件以及所在地方区域经济特点, 学习情境的载体可以是具体的项目、任务、案例、活动等。其遵循的开发步骤:第一步, 列举本教育职业的全部“学习领域”;第二步, 整理本教育职业的全部“能力开发一览”;第三步, 初选本教育职业可能的“学习情境”;第四步, 设计本教育职业的“学习情境”[2]。具体见图3。

3《web应用开发》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开发

在《web应用开发》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开发过程中, 就“职业工作过程的分析、行动领域的确定、描述及评价”等内容多次调研了深圳多个大中型企业, 调研对象不仅有企业技术人员, 还有企业领导、人事部门, 了解了企业的生产规模、运行模式、人才需求、岗位要求、确定了工作任务、职业素质、专业岗位职业群和典型工作任务, 构建了网络技术专业的行动领域, 其中, “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工程师”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包括程序设计、静态网页制作、网页上调用数据库。在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过程中, 不是将全部行动领域一对一相对应转换为学习领域, 而是将该职业岗位能力的应知、应会、应做的工作任务内容, 包括“程序设计、静态网页制作、网页上调用数据库”按照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关系进行分组、归类, 最终筛选出“程序设计基础、静态网页制作、数据库设计基础、动态网页设计”作为“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工程师”岗位职业学习领域课程。其中《web应用开发》是该学习领域课程之一。

表1列出了“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工程师”职业的学习领域, 其中《web应用开发》学习领域对应的全部能力开发如图4所示。教师对学习情境的构建是课程实施成功的关键。由该课程所需全部技能力分解出对应的全部知识模块, 甄选能否囊括这些知识模块的项目载体, 《web应用开发》学习情境以“网上书店”这一实际案例为载体, 该案例将知识模块重新组合, 形成既能涵盖知识要点, 又能体现工作岗位典型任务所需技术能力的学习情境。项目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任务, 再对这些任务进行归纳总结, 将具有共性的任务提取出来, 最终确定的该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如图5所示。

4 改革体会

《web应用开发》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开发特色在于: (1) 基于“设计导向”的理念, 采用开放性任务, 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2) 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八个基本步骤, 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的四个步骤; (3) 以“网上书店”为载体, 把该学习领域的知识模块重新组合, 形成既能涵盖知识要点, 又能体现工作岗位典型任务的学习情境。

参考文献

[1]赵志群, 王炜波.基于“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J].长春: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2006 (27) :10-13.

3.《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WEB应用开发;“教学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P311.1-4

Web应用开发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主要为企业培养web应用开发人员。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web应用开发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企业对web应用开发人才需求量增加,使高职院校web应用开发课程在建设与发展方面面临机会与挑战。基于此,我们必须对高职院校web应用开发课程进行改革,而改革的重点在于如何实现“教学做”的协调发展,本文拟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上分析其可行性,并提出对策。

1 Web应用开发课程教学现状

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网上调查、市场调研等方式,对重庆职教基地及其附近相关职业院校的Web应用开发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Web应用开发课程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1 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高职院校Web应用开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上没有进行市场调研,没有与企业进行沟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缺乏了解,以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人才需求严重脱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达不到社会与市场的要求,素质有待提升,就业问题凸显。

1.2 课时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理论课和实训课在学时安排上不合理,实训课时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较少,缺乏相应实训设备和实训条件;二是教师本身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实训项目设计脱离实际,实训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3 教学模式单一。从我们了解到情况来看,多数课堂能够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式,但是每个项目只针对某些知识点,教学方式相对单一。虽然全部项目能涵盖所有知识点和技能,但系统性综合性不够。由于与企业缺乏联系,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存在不一致,很多需要在实践中才能实施和开展的教学方式无法顺利开展,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4 实训课有名无实。个别院校个别班级的实训课有其名却无具体落实方案,开展的实训也是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重视形式的东西,缺乏实际内容。

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我们将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生产和技术服务等融为一体,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Web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学”相结合,要对学生的“学”以更多的关怀,在方法上要与企业里的“做”密切联系,在评价上要根据企业标准参照执行。

Web应用开发课程的“学”虽然是学生的学,但却应该扩展学的时空。在时间上,关注课程发展,将教学内容置于时代发展的框架下,不断更新知识与技术,使学生的学紧跟时代步伐;在空间上,从校园里扩展到企业中,社会上,使“学”具有现实意义。

Web应用开发课程的“做”是指实习实训,甚至是顶岗锻炼。同时,不再单独将实习实训单独成课,而是有机融入到学期的“教”与“学”中。当然,在课程整体规划中,我们需要联系相关行业企业,把学生推向市场接受检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提高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我们坚持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为课程开发的起点,以校企合作为课程开发的关键,以行业企业相关岗位群为课程开发的依据,制定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Web应用开发能力和优良的职业素养为目标,让工作过程融入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企业化和开放化的要求。

3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

我们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通过分析WEB应用开发这门课程的特点,设计出“校企合作,实训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其具体实施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3.1 细化课程目标。我们结合实际,并根据岗位需求,制定了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教师教导为教师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中学,做中学,教学做互长”。

3.2 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由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决定并设计,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制定相关教学内容、实训内容、项目案例,培养与企业对口的人才,学生学成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减少企业二次培训所需的人、财、物力和时间。教学内容不再分章节,改成由若干项目组成,每一个项目都经过精心设计,使教学更加真实,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

3.3 打造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顶岗实习,提升专业能力与实战经验,掌握企业新技术,了解企业需求,顺应市场变化,丰富教学;学校引进企业专家或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的教学和校内实训或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技能指导。

3.4 强化集中实训。主要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学习完本门课程后,利用2-3周的时间完成一个综合项目。模拟企业工作模式,学生分成几个团队,每个团队一个队长,负责协调管理工作,团队成员自己进行分工协作,最终完成整个项目,并对综合项目进行汇报总结。

3.5 突出企业实践。加强校企合作,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运作模式,熟悉项目开发流程和步骤,在老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参与项目开发及相关工作,积累实战经验。

3.6 完善考核机制围绕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由项目成绩、集中实训成绩、企业实践成绩三部分组成,所占比例为4:3:3,项目成绩和集中实训成绩由教师考核,企业实践成绩由企业专家考核,充分体现校企合作。

4 课程保障与评价

4.1 保障措施。一是人员保障,我们推荐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锻炼,并提供相应的配套支持,并引进企业专家进校授课;二是实施平台保障。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是重庆职教基地财贸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我们以集团为依托平台,利用其丰富的职教资源,与集团内企业及职业院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

4.2 课程评价。作为一个课程改革方案,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我们改变原来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将课程评价置于校企的空间中,由学校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完成。项目组选择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作为研究与实验对象,将我们的想法与方案付诸实施。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各项改革与实验工作基本完成,虽然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了灵活处理,并及时调整项目计划与实施内容,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并达到了预期目标。

WEB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实训与实践想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校企合作,我们更新教学观念,紧贴市场变化,与企业密切联系,了解人才需求,明确岗位设置,改进教学方法与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曦.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之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1).

[2]王泽成.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J].福建电脑,2012(4).

[3]吴宏森.XML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2).

作者简介:张呈宇(1982.3-),女,重庆璧山人,硕士,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应用设计系讲师,数据库应用;徐洪位(1971.1-),男,重庆永川人,硕士,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应用设计系副教授,网站开发。

作者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4.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四

一.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共16个学时,安排在第13-16周进行,具体日期为:2013年11月25日-2013年12月16日。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上课时间自主进行课程设计。

2.第13-14周的每周四晚上7:00-8:50在9教南413实验室会有助教答疑,解决同学们对试验箱使用中的问题。

二.课程设计题目说明

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的题目可以使用教师提供的题目(在课程公共邮箱中),也可以自己选定题目。

2.自己选定的题目可以借鉴原来进行竞赛的项目进行,但是杜绝照搬,不要把原来做的东西直接拿过来演示,需要进行改进,并说明哪些东西是改进后的功能,对于合作研究的项目,要说明哪些部分是自己完成的。

3.在设计过程中,建议使用MCS-51汇编语言进行编程,但是也可以使用C51进行程序设计。

4.得优的同学可以酌情予以报销50元器件费用(但是所作的电路要留存在学院。学生拿发票给授课教师,统一报销后由课代表统一发放。)

三.课程设计考核

 成绩等级

• 优:90-100分占总数的15%左右

• 良:90分

• 中:80分

• 其他:酌情给分

 成绩评定:

• 优:用小实验板完成课程设计硬件,并有完整的结论,通过老师答辩以后,可以得优;

• 其他:可以再实验平台上完成设计的硬件电路连接,并实现实验演示效果,由助教评定成绩。

 答辩时间

• 争优答辩:12月16日(星期一)16:20-18:10

• 其他:12月16日(星期一)16:20-18:10

 答辩地点

• 争优答辩:9教西507。授课教师检查后给分。

5.《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五

课程设计报告是每个设计小组和个人都必须提供的文件,课程设计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1.题目名称

题目名称是选择的课程设计作品的名称,如“基于XE1203A 433 MHz / 868 MHz / 915 MHz收发器电路设计”。

题目名称下面提供参加设计者的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和指导教师(黄智伟,肖化武)的姓名。

2.摘要

摘要是对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的总结,摘要一般在300字左右。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即应包含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的主要方法和设计的主要创新点。

摘要中不应出现“本文、我们、作者”之类的词语。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相对应;一般用第三人称和被动式。中文摘要前加“摘要:”;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

关键词按 GB/T 3860的原则和方法选取。一般选 3~8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对应。中文前冠以“关键词:”,英文前冠以“key words:”。

在中文关键词的下行,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1999年3月版)给出本设计总结报告的“中图分类号:”。

3.目录

目录包括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的章节标题、附录的内容,以及章节标题、附录的内容所对应的页码。应注意的是:虽然目录是放在设计总结报告的前面,但它的成型和整理确是在设计总结报告完成之后进行。章节标题的排列建议按如下格式进行:......…...(第1级)(字体:小二号黑体)1.1.........(第2级)(字体:三号标宋)1.1.1.........(第3级)(字体:四号黑体)

(1)………(第4级)(字体:小四号粗楷体)

①............(第5级)(字体:五号宋体)

a.......………(第6级)(字体:五号宋体)………............。

4.正文

正文是课程设计报告的核心。课程设计报告正文的主要内容包含有:系统方案设计、集成电路、元器件选择和电路设计、计算机仿真、系统测试、结论、附录。

(1)系统方案设计

在系统方案设计这一章节中,主要介绍系统设计思路与总体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各功能块的划分与组成,介绍系统的工作原理或工作过程。

应注意的是:在总体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中,应提出几种(2~3种)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与比较,总体设计方案的选择既要考虑它的先进性,又要考虑它的实现的可能性。

例如:波形发生器

方案1:采用集成函数发生器产生要求的波形

利用函数发生器(如ICL8038)产生频率可变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周期性波形。此方案实现电路复杂,难于调试,实现合成波形难度大,且要保证技术要求的指标困难,故采用此方案不理想。

方案2:采用单片机控制合成各种波形

波形的选择、生成及频率控制均由单片机编程实现。此方法产生的波形的频率范围、步进值取决于所采用的每个周期的输出点数及单片机执行指令的时间。此方案的优点是硬件电路简单,所用器件少,且实现各种波形相对容易,在低频区基本上能实现要求的功能;缺点是控制较复杂,精度不易满足,生成波形频率范围小,特别是难以生成高频波形。

方案3:采用带存储电路的单片机控制方案

采用带存储电路的单片机控制方案将波形和频率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按要求将存储器中的数据读至DAC,实现任意波形的合成,也可以得到较高的频率分辨率。此电路方案能实现基本要求和扩展部分的功能,电路较简单,调试方便,是一个优秀的可实现的方案。

方案4:采用DDS技术直接合成

采用DDS技术,将所需生成的波形写入RAM中,按照相位累加原理合成任意波形。此方案理论上可得到很高的分频率的周期波形;也可以合成任意波形。但实际中合成的波形与理论有差距。

对上述方案应仔细介绍系统设计思路和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对选定的方案中的各功能块的工作原理也应介绍。

(2)单元电路设计与仿真 在单元电路设计中不需要进行多个方案的比较与选择,只需要对已确定的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对各单元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对电路中的有关参数进行计算及元器件的选择等。

所选择的集成电路芯片需要写出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引脚端功能、主要技术指标、外部元器件选择、应用电路。

应注意的是:理论的分析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论计算时,要注意公式的完整性,参数和单位的匹配,计算的正确性;注意计算值与实际选择的元器件参数值的差别。电路图可以采用手画,也可以采用PROTEL或其它软件工具绘画,应注意元器件符号、参数标注、图纸页面的规范化。

如果采用仿真工具进行分析,可以将仿真分析结果表示出来。

(3)系统测试

详细介绍系统的性能指标或功能的测试方法、步骤,所用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测试记录的数据和绘制图表、曲线。应注意的是:要根据设计题目的技术要求和所制作的作品,正确的选择测试仪器仪表和测试方法。例如:作品是一个采用高频开关电源方式的数控电源,如果选择的示波器是低频示波器,所测试的一些参数是会有问题的。测试的数据要以表、图或者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

(4)结论

对作品的测试的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也可以利用MATLAB等软件工具制作一些图表,必须对整个作品作一个完整的、结论性评价,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结论性的意见

最后需要写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应列出在设计过程中参考的主要书籍、刊物、杂志等。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b.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c.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d.电子文档

建议格式:Zarlink Semiconductor Inc.ZL20250 2.5G Multimode Transceiver Data Sheet.,2005.5 参考文献中的作者是英语拼写的,应是姓在前,名在后。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应标注相应的引用位置,在引文后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出。

6.附录

附录包括元器件明细表、仪器设备清单、电路图图纸、设计的程序清单、电路使用说明等。

应注意的是:元器件明细表的栏目应包含有:①序号、②名称、型号及规格(例如:电阻器RJ14-0.25W-510Ω±5%)、③数量、④备注(元器件位号)。

仪器设备清单的栏目应包含有:①序号、②名称、型号及规格、③主要技术指标、④数量、⑤备注(仪器仪表生产厂家)。

电路图图纸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图幅大小、标注栏。程序清单要有注释,总的和分段的功能说明等。

7.字体要求

一级标题:小二号黑体,居中占五行,标题与题目之间空一个汉字的空。二级标题:三号标宋,居中占三行,标题与题目之间空一个汉字的空。三级标题:四号黑体,顶格占二行。标题与题目之间空一个汉字的空。四级标题:小四号粗楷体,顶格占一行。标题与题目之间空一个汉字的空。标题中的英文字体均采用Times New Roman体,字号同标题字号。四级标题下的分级标题的标题字号为五宋。正文字号为五宋。

所有文中图和表要先有说明再有图表。图要清晰、并与文中的叙述要一致,对图中内容的说明尽量放在文中。图序、图题(必须有)为小五号宋体,居中排于图的正下方;

表序、表题为小五号黑体,居中排于表的正上方;图和表中的文字为六号宋体;表格四周封闭,表跨页时另起表头。

图和表中的注释、注脚为六号宋体;数学公式居中排,公式中字母正斜体和大小写前后 要统一。

公式另行居中,公式末不加标点,有编号时可靠右侧顶边线;若公式前有文字,如例、解等,文字顶格写,公式仍居中;公式中的外文字母之间、运算符号与各量符号之间应空半个数字的间距;若对公式有说明,可接排,如:式中,A-XX(双字线);B-XX,当说明较多时则另起行顶格写“式中

A-XX

”;回行与A对齐写“B-XX ”;公式中矩阵要居中且行列上下左右对齐。

一般物理量符号用斜体(如:f(x)、a、b等);矢量、张量、矩阵符号一律用黑斜体;计量单位符号、三角函数、公式中的缩写字符、温标符号、数值等一律用正体;下角标若为物理量一律用斜体,若是拉丁、希腊文或人名缩写用正体。

6.《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六

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与实践是一门综合利用所学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CPLD/FPGA技术和EDA技术等,完成一项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电子技术应用型设计课程。综合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单元电路设计、系统电路分析、整机联调、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一个质的飞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真正实现了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理论设计(使用EWB和PROTEL等软件工具),并进行逻辑分析、仿真分析、交流分析、直流分析和瞬态分析及印制板图的热分析。从而设计出实用的电路,最后利用单片机开发装置、示波器、逻辑分析仪,频谱分析仪,PAL,GAL和EPGA等(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编程器,信号源和布线板进行实际制做和调试,最后提供出样机和计算机WORD编辑的理论设计报告。

综合课程设计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电子技术知识,掌握一些小型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制作过程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全面性的设计素质;在于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增强他们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在于训练学生的小组组织能力和团队的分工合作精神(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是分小组进行,一般每3人一组)。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⒈ 综合课程设计的具体任务是:

① 学生分组选定课题,要求至少提前一周向指导教师提交课题设计方案(包括:课题任务、方案比较与选择、电路设计、程序设计、测试方案、技术难点、元器件清单等)。

② EWB、PROTEL等电子线路辅助设计和分析工具软件完成课题的低频、高频和数字电路的单元设计和混合电路设计(提交原理图)。

③ 用上述软件进一步完成系统的仿真分析、噪声分析、极限分析和频谱分析。④ 用PROTEL印制板工具软件完成电路的布局、布线工作(提交PCB图,不加工)。

⑤ 用布线板实际完成各单元电路的焊接制作和系统的联调工作。

⑥ 用微机、单片机开发系统和逻辑电路实现系统的在线控制,最终实现样机的脱机运行。

⑦ 学生在学期结束前3周提交用WORD编辑的课题设计报告(包括:课题任务、方案比较与选择、电路设计、程序设计、测试方案、系统调试、数据测试与处理、总结等)。同时提交设计报告电子档和制作的实物,并准备5~10分钟的PPT文档进行交流(包括课题任务、设计方案、关键电路设计、程序设计、系统调试、数据测试与处理、总结等)(控制在15-20张PPT)。

⒉ 课程内容及设计项目参考:(供参考课题,也可以参考教材中的相关课题)课题一

数字式电容分档测量

基本要求:数字式电容分档测量,被测电容的范围:100pf~99μf,系统响应时间<1s,测量的相对误差<5%,用数码管显示被测的电容值。

课题二

LED汉字点阵显示系统设计

基本要求:采用80C51单片机和LED点阵显示模块设计实现组合点阵信息显示。

提高要求:具有显示内容自动更新的功能以完成对任意存储的信息内容进行完整的显示。课题三

数控直流电源

基本要求:设计出有一定输出电压范围和功能的数控直流电源。课题四

直流小电机调速系统

基本要求:采用单片机开发系统对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进行理论设计和仿真实验,并采用光电对管实时在线检测直流电机转速及使用PWM技术调节控制电机的转速。

提高要求:用键盘设定初值,用数码管显示电机转速。课题五

多功能数字电子表

基本要求:计时功能:显示时、分、秒,定闹功能,秒表功能,倒计时功能。提高要求:增加“语音报时”功能,增加“电子日历”功能。课题六

数字温度计

基本要求:可测量温度范围:000.0℃-102.0℃,温度分辨力:0.4℃。测量相对误差:≤2%,用数码管实时显示被测量的温度。

提高要求:实现多个温度点的实时测量,实现温度的分档测量(102℃、51℃、25.5℃)。

课题七

低频函数波形发生器

技术指标:波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锯齿波,频率:0.1Hz~1KHz,控制方式:能选择不同的波形,并且能显示出当前产生的波形的频率值。输入电压:-5V~+5V

课题八

简易频率计

技术指标:

频率(F)为:1Hz~100MHz,周期(T)为:1S~10E-7S,精度为:10%

课题九

电子伏特表的设计 基本要求: 可测电压为直流,电压幅度范围0~5伏,测量值用3位LED显示,误差小于0.01伏,测量值可以通过喇叭自动播报。

提高要求:可测电压可以是交流信号,电压幅度可以扩大到20伏。课题十

交通灯控制系统

基本要求:应用80C51单片机实现带数显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课题十一

程控测量放大器

基本要求:设计一可用51单片机分档控制的程控放大器并显示设定放大倍数。

提高要求: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可连续控制的程控测量放大器并最终实现自动增益。

课题十二

计数式数字频率计的CPLD实现

基本要求:测量频率范围:100Hz~100MHz,测量相对误差:≤1%;测量信号:方波峰峰值3~5V(与TTL兼容),闸门时间:1s;显示控制:静态8位七段LED显示,且要求显示稳定,刷新时间与闸门时间相同。

提高要求:测量频率范围:100Hz~100MHz和1Hz~1MHz两档,相应的闸门时间为1s和100s,用一开关量选择控制。显示控制:动态扫描8位七段LED显示,且要求显示无闪烁,内容刷新时间与闸门时间相同。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的特点是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电子技术知识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应有电路分析基础、低频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单片微机原理及运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原理、开发与应用等先修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如何用CAD软件对电子线路进行分析 和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要求,拟定设计方案,并在计算机上完成原理分析、电路设计和模拟仿真。在仿真通过的基础上,经过选定元器件、制板、组装、焊接、调试等环节,最终完成实验样机。电子综合设计的题目,实际上都是一些小型的电子产品开发,题目都来自指导老师的教学、科研以及生产实践。通过该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综合运用;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工程意识,使他们的专业素质产生质的飞跃;为他们即将从事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课程使用教材

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教程(国家级规化教材)2008年 2011年获江苏省精品教材

五、主要参考资料

1.《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实用电路》,邮电出版社; 2.《模拟集成电路应用》,西北工大出版社; 3.《电子技术综合应用》,电子科大出版社; 4.《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天津大学出版社;

5.《中规模数字集电路的原理及应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中国集成电路大全》,国防工业出版社。

六、成绩评定

1.设计方案及报告:30% 2.制作作品: 50% 3.总结报告占:20% 4.总成绩由各部分成绩总和构成,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评定项目及其构成。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第一天:开动员大会,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布置设计任务,讲解课题内容,给学生两到三天时间查资料并制定方案;

第三天:待学生方案确定后开始发放制作工具和元器件,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仿真软件及仿真调试的培训;

第四天起:开始软、硬件的实做,这期间学生必须在指定场地进行设计,而指导教师则必须在辅导时间内前往指导(指导教师每周应指导8学时以上)。

第二周:继续软、硬件的实做,这期间学生必须在指定场地进行设计,而指导教师则必须在辅导时间内前往指导(指导教师每周应指导8学时以上)。

第二周:最后一天: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设计结果进行验收(按最后完成的功能给定成绩),对优秀作品由所有教师统一评定,之后各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交设计报告、归还作品或元器件及工具。

八、其他注意事项

1、强调不要抄袭现有的设计,但可以参考相关文献(要求列出参考文献),选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相关课题,也可以自选课题。

2、设计报告封面包括课程名称、设计题目、成绩及个人信息。见附录A。

4、设计报告正文部分要求包括:包括:(1)课题任务、(2)方案比较与选择、(3)电路设计、(4)程序设计、(5)测试方案、(6)系统调试、(7)数据测试与处理、(8)总结、(9)参考文献、(10)附录:A、设计电路图(原理图、PCB图),B、程序(要求有文字注释),C、相关作品图片。

5、完成时间:开学3周后布置任务,学生进行选题分组设计,期间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本学期结束前3周学生要完成设计任务。任课教师学期结束前2周完成成 绩评定,学期结束前完成教学档案的准备(具体提交课程负责人的资料另外说明)。

6、学生向指导教师递交的材料:

(1)总结报告的电子档(WORD2003和PDF,以“题目+总结报告+组长+班级”文件名提交)。

(2)答辩的电子档(PPT2003,以“题目+答辩+组长+班级”文件名提交)。(2)作品实物,附作品使用说明书,以“题目+说明书+组长+班级”文件名提交。(3)作品的图片,以“题目+说明书+组长+班级.JPG”文件名提交。注意:逾期未交成绩为零。

7、学生的最终课程成绩根据综合考察评判,按照优、良、中、合格、不合格进行评分。

8、实验中心从6周~17周(具体时间视实验室课表再定)为开放时间,有专门教师负责,为每个学生提供软件仿真4学时,硬件制作实验12学时,希望各班长及时联系任课教师、通知各位同学认真准备。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

总结报告

姓 名: 学 号: 专业与班级:

7.《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七

关键词:场景驱动,教学法,教学场景

0 引言

场景教学法借鉴了当前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思想, 通过项目创设学习情景, 采取协作学习的方式, 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意义建构, 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实现了以课堂为中心向实践为中心的转变,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因而得到广泛应用[1,2,3]。

计算机学科实践性强, 教学内容实施和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践经验密切相关。学生从事的实际项目较少, 缺乏实践经验, 从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场景教学法能使学生融入故事情节,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构造一系列场景, 由浅入深、逐步融入,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点。《Web系统与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主要讲授网页设计和网站开发。本文以《Web系统与技术》为教学案例, 阐述场景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1 多场景设计与案例分析

在《Web系统与技术》教学中, 主题是一种常见的网站外观控制技术, 也是Web标准中“表现和结构相分离”的实现手段。如果直接讲解主题的好处及用法, 学生印象不是很深刻, 不能深入理解为什么要使用主题来控制页面样式。本文通过设计场景来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

假定有如下文本信息:“忆江南 (1) 唐.白居易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2)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作者简介 (772-846) , 字乐天, 太原 (今属山西) 人, 唐德宗朝进士。注释 (1) 据《乐府杂录》, 此词又名《谢秋娘》, 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27字, 双调54字, 皆平韵。 (2) 谙 (音安) :熟悉。简评:此词描写江南春色, 首句“江南好”, 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 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 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4]。

此段文本信息即为内容, 为不加任何修饰的信息。可设初始场景, 即:

场景1:如何使用网页展示以上信息?

一种直观而简单的解决方案为:将以上文本信息放入一个div中, 见图1。但问题随之而来, 可以看到完整的文本信息, 但内容混乱, 难以阅读和理解, 必须格式化。

此时设计下一个场景, 即:场景2:如何格式化显示场景1中的文本信息?

可将上述文本信息分成标题、作者、章、节、段落和列表等 (见图2) 。

类似上述标题、作者、章、节、段落和列表, 可称为结构。结构使内容更加具有逻辑性、易用性。但按结构展示的内容并没有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突出显示或者特殊标明。

此时设计场景3:如何按照样式显示文本信息?

按样式显示信息时, 可以满足用户需求。而且, 程序开发人员将样式内容写入标记中较容易, 例如可以使用如下控制方式:

忆江南

使用上述方式内容与表现混合在一起, 不易于重用和变化。可以构造下一个场景, 即:

场景4:如何在同一页面中增加多个样式与架构相同但具体信息不同的内容?

在页面中增加样式与架构相同但具体信息不同的内容时, 一般可通过复制、粘贴、替换相关信息。对于场景4, 学生会发现其样式与内容混合在一起的缺点, 不利于重复使用。可以将这些控制信息提取出来, 放到页面中, 即使用类似如下关键代码进行控制:

通过内联式样式控制, 网站中通常包含多个页面, 这些页面中的很多元素具有相同的样式。于是, 有新的场景, 即:

场景5:如何在多个页面中增加多个样式与架构相同但具体信息不同的内容?

解决办法为:引入外部链接式样式表, 即CSS, 可对页面布局、字体、颜色、背景和其它效果进行精确控制。在XHTML中引用样式文件, 只需在head中添加代码“

”即可。

场景6:除标记外, 如何对服务器控件的外观进行定制?

显然, 此时需要引入外观文件和主题, 因为有些服务器控件的属性无法通过CSS进行控制。而且, 主题引入方便网站开发人员控制统一的页面样式, 使网站风格易于转换, 例如在重大节假日期间网站首页颜色和风格的修改只需要更换主题即可[5]。

至此, 通过引入一系列场景, 学生可更好地理解布局和样式的常见技术。而且, 与直接讲授相比,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加深了对分层思想领会, 更容易理解, 学生深刻印象。

2 结语

通过精心设置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场景,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掌握相关开发技术, 训练学生思维, 提高推理能力及提出问题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冷淑君.以项目为中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08 (7) :76-78.

[2]陈荣鑫, 江边.基于项目驱动的XML课程教学方案设计[J].计算机教育, 2011 (22) :66-70.

[3]杜焕强, 袁思达, 陈军.基于工作场景的操作系统安全实训教学模式初探[J].计算机教育, 2010 (16) :141-143.

[4]理解表现和结构相分离[EB/OL].http://www.blueidea.com/tech/index.asp.

8.《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八

关键词:MVC;设计模式;Struts2;web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9-0055-02

MVC是Model(模型)-View(视图)-Controller(控制器)的简称。在MVC出现之前,在一个Web项目中,典型的模式是将模型层和控制层结合到视图层当中,使得各层之间的耦合性非常高,这样导致后续的维护和扩展工作极其困难,而利用MVC模式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它将一个Web项目分成3个基本的部分,以最少的耦合工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软件设计模式之一。运用MVC模式能大大减少开发时间,让开发人员将精力专注在主要的业务逻辑上,而界面程序员则主要专注于表现形式上,很大程度的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提高Web应用的扩展性及维护性。

1 MVC设计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流行和发展,近年来,Web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日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很多公司将B/S体系结构作为它们的首选的开发方式,与C/S结构不同,它将数据和应用程序放在了Server(服务器)上,Client(客户端)则运用Web浏览器,如果逻辑业务发生改变,只需要对服务器进行修改,而不需要对客户端进行更改,通过这样的分层,使得Web应用的安全、性能和扩展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但是现流行的Web项目开发中还存在问题,如缺乏优秀的开发框架,程序易读性差,开发效率低、代价高等。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目前软件开发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亟需一种新的开发模式,因此MVC模式应运而生了。

1.1 MVC思想

MVC是一个设计模式,它将一个Web项目的输入、输出和处理分开。在交互式系统中,MVC设计模式将它分解成3个主要的部分,即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它们分工明确,各自处理自己的工作,各部分的功能如下:

①模型部分:模型是Web应用的核心。它代表业务数据和业务逻辑,可以为多个视图提供数据。由于同一个Model可以被多个View重用,所以增加了Model的可重用性。

②控制器部分:控制器主要负责所有的用户请求参数,确定应用程序的行为,决定应该调用哪个模型来处理。它是视图和模型之间交互的工具。

③视图部分:视图是用户和系统之间交流的媒介,它主要从模型中取出用户需要的数据,同时还接受用户的输入,但自身不做跟业务逻辑有关的事物。视图通过模型查询模型的状态,但不能对模型进行修改。视图可以接受来自模型发出的数据更新命令,根据命令修改相应的视图。

1.2 MVC处理过程

第一步:用户在视图上发出命令,控制器接收用户的命令,同时确定调用哪个模型来处理用户命令;第二步:模型根据用户的命令并执行对应的逻辑业务操作,同时返回操作结果;第三步:控制器调用对应的视图并对返回的操作结果做适当的处理,然后在视图上显示。

1.3 MVC设计模式的优缺点

1.3.1 MVC的优点

①耦合性低。在目前用户需求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将View和业务层分离,如果系统的需求发生了改变,不需要改动业务层和视图层,而只需要改变模型层,大大降低了代码的维护工作。

②重用性高。不同的用户视图可以共享相同的服务器端代码,多个视图共享相同的模型,很大程度的增加了代码的可重用性。

③可移植性。模型不依赖于视图,可以把模型移植到新的平台。而只需要在移植后的平台上对Control(控制器)和View(视图)作简单的修改,无需改变模型。

1.3.2 MVC的缺点

①因为MVC将整个应用程序分层,实现机制复杂,运用它需要程序员专门去学习它的知识。所以业务简单的应用程序会让结构变得复杂,还会产生不必要的数据更新,使得系效率低,所以小型Web应用程序不适合MVC模式。

②View与Control之间相互依赖。视图和控制器虽然是分开的,但是双方却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控制器,视图的功能受到限制,所以他们之间依赖性大。所以它们很难单独重用。

③View对Model访问效率低。由于模型操作的不同接口,视图一般情况需要调用多次才能获得所要的数据,这样对于没有变化的数据造成多余的访问,降低了系统的性能。

④目前,有些比较流行工具不能很好的支持MVC模式。如果要使用这些工具来适应MVC模式,那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2 MVC设计模式的实现—Struts2

2.1 Struts2实现MVC的机制

Struts是一个开源项目,是典型的基于MVC的Web应用框架,在struts中,Model由javabean或EJB组成,控制器由FilterDispatcher和Action来完成,视图由JSP文件组成。各部分功能如下:

①视图。负责系统的视图实现,由jsp组成。这些jsp文件只实现页面的显示,没有涉及到具体的业务逻辑。

②模型。在一些大型的Web应用中,业务逻辑的实现一般让EJB和JavaBean来完成。Struts为模型层提供了Action和ActionForm组件。

③控制器。控制器一般由Action类和FilterDispatcher类实现。FilterDispatcher类在MVC设计模式中主要起到中央控制器的作用,它接受来自用户的HTTP请求的信息,根据struts.xml,把信息发送到相应的Action,如果相应的操作对象找不到,那么FilterDispatcher负责创建相应的对象。

④Struts的配置文件struts.xml。Struts.xml是struts的默认配置文件。主要实现View与model之间的对应关系。

2.2 Struts2的工作流程

采用Struts框架的应用程序,在服务启动之前,会加载并初始化FilterDispatcher。它接收到一个请求时,将执行以下步骤:

①第一步是搜索和用户请求相对应的Action,如果没有搜索到,系统将先创建这个实例。

②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中对应的方法来调用模型中的有关组件来处理业务逻辑,并返回一个字符串,表示下一步负责处理请求的模板组件的逻辑名称。

③第三步是FilterDispatcher从Struts配置文件中获取和Action的對应方法返回逻辑名字对应的实际URL,然后再把请求转发给目标组件。如果这个目标组件是jsp文件,这个jsp文件就会把包含了响应结果的视图展现给用户。

3 结 语

一个成功的应用软件不仅在良好的技术支持,还需要有成功的模式和框架予以指导。MVC设计模式作为一种框架模式在web开发应用当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将View(表示层)、Service(业务层)和Action(控制层)分离,降低了每个层间的耦合度,降低了各层之间的依赖,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重用性。

参考文献:

[1] 吴刚珂,倪红美.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LIS开发与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6).

[2] 韩明.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的Java应用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 孙卫琴.精通Struts:基于MVC的Java Web设计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9.web开发技术课程总结 篇九

教材:《基于web标准的网页设计与制作》,唐四薪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实验教材:《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实验指导书》,李翔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

1.教学情况

能认真备课、遵守学院的教学规章制度,没有迟到、提前下课、误课等教学事故发生。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本学期相继听了老师的课程,感觉受益匪浅,从中学习了很多本课程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本学期计算机基础教学部每周都会组织各种科研讲座或教学研讨,内容丰富,本学期通过教研活动学了很多东西,找到一些科研的方向。

本课程知识点较多,教师授课内容要有高度概括性,重点突出,课堂信息量要大。为达到上述要求,我认真备好课,查找大量的音视频资料,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精简文字表述内容、突出重点,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网络课堂的资源,增加教学信息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天空教室中的“文件”存储下载功能,提供本门课程相关的所有资料给学生下载学习,较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学生反馈意见

每学期课程结束时,学校教务网都要求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分值为4.78,学生的反映较好。

3.改进措施及建议

《web开发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案例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注意积累资料。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不仅要做到图文并茂,还要做到声文并茂、影文并茂,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平时要多积累教学资料,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要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另外,本门课程操作性教强,比较适合在机房授课,本学期采用的是24学时在教室授课,另外24学时在机房授课的形式。教室的投影仪效果较差,尤其是讲授PhotoShop应用时,某些效果在教室的投影仪中效果不是太好,建议均采用机房授课形式,学生接受效果将更好。

10.《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十

1.课 题 一:光控开关和报警电路

2.课 题 二:电子测光电路

3.课 题 三:声控开关电路

4.课 题 四:语言提示和告警电路

5.课 题 五: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应用

6.课 题 六:定时开关电路

7.课 题 七:防盗和水位报警电路

8.课 题 八:可燃气体报警器电路

9.课 题 九:数字钟电路

10.课 题 十:数控步进电机

11.课题十一:可编程定时电路

12.课题十二:红外线自动水龙头控制电路

13.课题十三: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应用

14.课题十四:医院住院病人呼叫器

15.课题十五:基于VHDL的四人智力竞赛抢答计时器

16.课题十六:声﹑光同时控制的路灯照明开关电路

17.课题十七: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的设计

18.课题十八:节日彩灯的单片机控制设计

19.课题十九: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温度计

20.课题二十: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

物电学院09级电信本科2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1.五周一:师生见面 安排任务及时间

2.七周四:交课程设计任务书(电子稿)

3.十周四:交课程设计方案(电子稿)

4.十三周四:交课程设计元器件申领表(电子稿)

5.十六周四:预交课程设计报告(电子稿)预查设计报告和作品硬件

6.十八周四:提交设计报告(电子稿)检查作品硬件

7.十九周四:答辩 演示作品硬件 交纸质和电子稿设计报告 交作品硬件

8.二十周四:统计成绩上交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选题及组队的有关要求

1.1~2人为一个组 最好1人一个组 因为2人一个组 则每个人的成绩是不一样的2.最多3个组选同一题 但是每个组的设计方案应该不同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成绩计算方法

1.课程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2.平时成绩=设计任务书+设计方案+计元器件申领表/3

期末成绩=答辩+作品硬件演示+设计报告/3

以上内容如需要调整修改另行通知 拟定时间:2011.03.13

注意:第二组才有的补充(参考选题)题目

21.课题二十一:汽车防盗报警器

22.课题二十二:鱼塘防盗报警器

23.课题二十三:门铃报警器

24.课题二十四:光控报警器

25.课题二十五:彩灯循环控制电路

26.课题二十六:低频信号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27.课题二十七:数字式录放音机的设计

28.课题二十八:恒温控制系统的设计

29.课题二十九: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

30.课题 三 十: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

31.课题三十一:任意波形发生器的设计

32.课题三十二:数字式温度计的设计

33.课题三十三:基于MCS-51单片机的电子钟的技术的设计

34.课题三十四:基于EDA技术的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35.课题三十五:交通灯信号控制器的设计

36.课题三十六:光电式火灾报警器的设计

11.《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检索;信息素养;Web2.0

中图分类号:TP393.092

Web2.0是相对于Web1.0而言的新的互联网应用统称。Web1.0主要是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不再仅仅是网络的读者,已经发展成为网络内容的作者。随之而产生的博客、微博、SNS、社会书签等都为用户提供了交互式服务,交互式服务的产生改变了信息检索与资源组织模式。这就要求信息检索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来迎合网络的高速发展,培养大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其中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保障、信息道德是准则。高校图书馆所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成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开展信息检索课程研究型教学是值得尝试的,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良好的科研能力具有推动作用。

1 传统信息检索课程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所开设的信息检索课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检索原理和技巧,教师大班授课传授理论,学生被动接受。但事实证明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开设信息检索课的意义,同时信息检索课也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信息检索的需求。Web.2.0环境下,随着信息源迅速增加,凸显出检索技巧与检索策略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信息源、检索策略、检索技巧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1.1 信息源仍然停留在显性层面上

信息检索是以信息源为基础的,寻找信息源是信息检索的首要任务。当前的信息检索主要是针对文献信息源和数据库信息源,而那些潜在的、隐蔽的信息源不容易被发现。信息检索课程不能简单的传授学生如何获取显性信息,更重要的是挖掘并获取隐性信息。

1.2 信息检索技巧落后

大多信息检索课程的技术内容落后,还停留在关键词和文献检索的基础之上。传统信息检索技术包括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限制检索、模糊检索等形式[2],但是信息检索技巧不能仅仅拘泥于此。信息检索技术应该寻求多语种、智能化、个性化、多媒体化等多方面发展。

1.3 信息检索策略不实用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的重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信息检索策略就是根据检索内容选择检索系统、途径及检索词。 常用的检索策略有引文珠形增长策略、逐次分馏策略和积木型策略。这些策略学生很难在实际检索过程中灵活运用,这就说明我们的信息检索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Web2.0环境下,信息检索主要趋向网络化,网络信息的检索主要依靠搜索引擎。

2 Web2.0环境下信息检索研究型教学模式介绍

Web2.0主要强调的是参与、互动、合作与共享。经过调研发现,把Web2.0的交互式理念运用到信息检索课程中的尝试还是比较少的,多数学校还是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方式来完成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将Web2.0引入信息检索课程,开发基于Web2.0的信息素养互动平台。利用这一教学平台,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科研创新精神。

信息检索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案例分成不同的协作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具体案例进行研究的教学过程。

通过把具体的案例运用到实际的信息检索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但掌握了信息检索技巧与策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Web2.0强调的是开放获取。Web2.0环境下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模式是改变了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信息检索课程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通过协作、共享、交流获取信息。

3 信息检索研究型教学模式设计方案

3.1 信息素养教育的引入与选题

从对比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国内外信息素养标准,阐明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教师依据学生所学专业,为学生初步选定一些备选题目,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后确定选题。

3.2 分组协作,分配研究任务

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及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推选组长,教师协助组长进行组内管理及研究任务的分配。教师通过建立组群或BBS,发布信息,发起话题大家进行讨论,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与教师或者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沟通、讨论。教师可以分阶段或依据任务完成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点评、指导,提出新的任务等。

3.3 依据专业课教学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在学生们了解了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以后,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帮助各小组同学对选题的范围、性质进行评估,确定合适的选题。并依据选题选取合适的信息检索系统,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首先应该通过查阅大量的专业书籍、专著、教材、年鉴等,了解选题的背景。利用学术型搜索引擎、专题数据库、专业特色数据库等检索所需要的专业资料。指导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检索学术报告,学术论文等,了解该选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目前可检索到的信息众多,要指导学生从良莠不齐的信息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并依据自己所学专业分析、综合。利用所有有价值的信息创造性地撰写课题报告。

3.4 利用学习平台发布研究结果,供大家交流

小组内各位成员通过分工协作,通过查阅、检索、筛选、归类、总结所有信息资源,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利用学习平台将调研过程、检索流程、学习体会、所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一并上传,在学习平台内共享,大家互相交流,同时互相学习。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相互点评,提出建议和意见。

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学习技巧的课程,是以教会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检索到信息,并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综合运用的课程。通过学生的自主研究、协作探讨,最终完成虚拟课题的研究。通过此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及信息检索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 结论

通过信息检索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利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如何利用Web2.0技术进行开发创新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们懂得了协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方法课,需要教师自身首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5]。在信息检索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起到点拨、教练的作用,教师不再单一的是知识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建构的协助者。因此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与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将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通过更新教学内容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路青,崔新春,胡艳波.基于教学内容的新信息环境下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11(11)p:27-32

[2]毕经文,宗守咏,刘恒水等.阅读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几个理论。[2001-10-16].http://www.eol.cn/20011016/3005221.shtml

[3]徐益.基于项目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p:89-92

[4]朱永武.浅析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现代情报,2007(8)p:206-208

作者简介:郝君(1973-),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副馆长。

12.《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十二

随着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和发展, 网络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而且教学资源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网络教学系统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将各类功能齐全的课程网站广泛提供给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使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是在90年代末起步的,但发展较快。以北大、清华、西交大、中科大等高校为代表的一批人力与物力雄厚的院校,都把网络教学系统(课程网站)的开发列为重点研究课题。如何更多的取代教师的作用.即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课程网站的智能化程度已成为广大课程网站研究人员关注的热门课题[1]。

《网络技术与实践》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是《计算机网络》的后续课程,是《计算机网络》的扩展与延伸。因此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结合最新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灵活构建《网络技术与实践》课程的网站,必将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效率。

本文设计实现了基于Web2.0和SQL Server 2005的网络课程网站,分为课程内容、实验内容、在线实验、课程资源等几部分,本网站具有良好的操作界面,智能化程度高、扩展能力强,可进行二次开发的课程网站。

本课程网站已经在我校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实践专业学生中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1 开发软件的选取

Sun公司的J2EE平台和Microsoft的.NET平台是当前两大主流Web开发平台,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是了为了解决构建企业计算等大型平台而出现的,这两个平台中都包含了一系列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可以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节省构造成本,同时这两个平台在安全性、护展性、性能方面做出了努力,提供了一系列技术供选择。而且JAVA和C#都是面向对象的开发语言,C#与C++相比较,去掉了指针操作而增加了资源的自动回收,使得开发更加简便。由于在开发语言的选择范围中,构建J2EE应用在语言选择方面只能使用JAVA语言,且JAVA编程环境搭建比较复杂;而.NET开发平台是集成开发环境,.NET语言选择范围相当大,人们普遍认为C#是针对.NET平台的开发的最好选择,不需要太多的配置就可直接使用,加之微软的SQL SERVER提供了ADO.NET与数据库的无缝连接,因此本网络课程的系统开发采用微软的.NET平台,编程环境使用Visual Studio2005的的ASP.NET2.0技术,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网站截图如图1所示。

2 网站的设计策略

本网站采用B/S三层架构,即用户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详细架构图见图2。

B/S结构相对于传统的C/S结构,其优势之一是不用开发和过多考虑客户端的问题,一切都交由浏览器来处理,只需考虑服务器端的应用和功能,大大简化了Web应用的开发难度[2]。Web应用程序是典型的B/S模式三层分层模型应用的例子。

(1)表示层:

处理与用户的交互、交流。完成界面和与最终用户交互的功能.在应用程序里是一些ASPX的页面和页面相关代码。

(2)业务逻辑层:

处理用户所需要的信息。用于分装商业逻辑和规则,在应用程序里面被封装为.NET组件。

(3)数据层:

存储系统处理的所有数据。通过中问层的数据访问组件与SQL Server Provider交互,所有的数据获取依靠存储过程来进行。

本网站采用ASP.NET2.0技术动态网页开发,网站主要内容保存在后台数据库中,各版块通过读取后台数据库进行前台HTML页面的显示。

管理网站模块主要是通过第三方组件CuteEditor来实现[3],CuteEditor是优秀的Asp.net在线编辑器HTML编辑器,最突出的功能是在线编辑。它简单易用、功能强大,CuteEditor可以帮助Asp.net开发人员轻松的对原来文本框中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等Html内容)进行编辑,更重要得是这些内容编辑的实现是所见即所得方式。它还集成了文件(包括图片、文档等)上传、媒体(包括视频、声音等)文件直接插入等对开发用户来说非常实用的功能模块。

3 网站模块

本网站的模块如图3所示,其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课程部分:包括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教学录像等模块。课程内容模块介绍《网络技术与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师资力量模块介绍主要任课老师的情况;

教学大纲模块给出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模块给出本课程分章节的教案;教堂录像模块则给出任课老师讲课的视频。

(2)实验部分:包括实验教学和在线实验两个模块。实验教学模块给出每次实验课的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内容等;在线实验模块作为远程在线实验室而建立的,在线实验室24小时开放,学生任何时间在校园内任何可接入校园网络的地方,均可通过网络连接在线实验,进行网络实验的配置学习。

(3)资源部分:包括习题集库、资源下载两个模块。习题集库模块主要是本课程的习题集,[4]分为交换、路由、网络安全、实验四个部分的大量习题集;资源下载模块提供本课程相关资源的下载,如思科模拟器、各类网络设备用户手册、视频教程、教案课件、组网方案等几部分。

4 环境配置

首先安装需要安装Visual Studio 2005和SQL Server 2005,在SQL Server 2005里新建一个数据库NE,然后在里面新建表UserInfo、login、Content、Message四个表,分别对应用户的详细信息、用户的登录信息、网站主要内容、留言板。其中Content表结构如表1所示:

5 网站实现的关键技术

(1)ASP.NET2.0技术,以尽量少的代码,实现功能。

本网站页面采用ASP.NET2.0提供的母版页功能,使各个页码具有一致的背景母版,方便了整个网站的布局协调。

本网站的安全性主要由ASP.NET2.0自带的注册控件、登录控件来实现的。未经注册的用户无法登录本网站。数据库的login表事先导入了选了本课程的所有学生的学号,未注册用户在用户注册时会事先查询login表,看他所要注册的用户名是否与数据库的login表里的学号字段一致,若一致方可注册,否则拒绝注册。注册成功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号和密码登录网站,实现网络课程的学习。

(2)后台数据管理,方便网站维护管理。

通过ASP.NET2.0提供的角色管理功能.,本网站将用户分为管理员、教师、学生三种类型,通过web.config文件,将三种角色配置好。使用ASP.NET2.0提供的角色管理,赋予三种类型的用户不同的权限:管理员具最高权限,可以管理整个网站;教师具有浏览所有页面和管理师生互动留言板的权限;学生只具有浏览网络课程页面的权限。

(3)在线实验24小时开放,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登录网站进行组网技术的学习。在线实验的拓扑图如图5所示:我们在网络工程实验室使用两台CISCO 3600路由器、两台CISCO 2950二层交换机,进行图示网络的组网配置测试,网络联通后再连接校园网设备,从而实现在线实验与校园网的联网。因为CISCO的设备支持HTTP协议,所以在CISCO设备上启用了HTTP协议后,学生通过IE浏览器就可以登录在线实验的各个设备,通过Web页面就可配置CISCO路由器和交换机。通过预先连线的备份线路,学生可以配置静态路由、RIP、OSPF动态路由、VLAN划分、TRUNK链路封装等实验内容。

(4)师生互动版块,以留言板的形式,记录学生留言情况,老师可以通过本版块回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交流。考虑到师生留言时的频繁刷屏问题,实现此模块时采用ASP.NET Ajax技术,只更新局部网页,从而避免了整个页面的更新,因为多余内容无需加载,所以降低了流量。

6 网站应用

本网站已经在大学校园网上应用,效果良好。学生们通过此网络课程网站可以更好地学习《网络技术与实践》这门课,尤其是本网络课程的在线实验部分,更是深受学生们的欢迎。通过Web登录CISCO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网络配置如图6、图7所示。学生们都对24小时开放的在线实验的开放性表示欢迎。本网站的习题集库版块,[5]提供了大量的组网技术和网络安全的习题供学生在线测试学习,加强了本课程的学习。

7 结束语

本网站采用ASP.NET2.0技术,整个网站主要内容保存在数据库中,做到更新和后台管理上的方便。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ADO.NET使得Visual Studio2005与SQL SERVER 2005无缝连接。网络工程在线实验24小时开放,利用CISCO设备提供的WEB登录方式,可以通过WEB登录路由器、交换机,方便配置管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组网技术学习。

当然本网站功能上还有待进一步扩展,智能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以便更好地通过网络课程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都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页上的交互性大大增强,本文基于ASP.NET2.0设计实现了《网络技术与实践》的网络课程网站,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了师生互动。其中的在线实验室24小时开放,学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在校园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登录在线实验室,进行组网技术的学习。

关键词:web2.0,ADO. NET,SQL SERVER,在线实验室

参考文献

[1]王爱民,王栋博.基于Web的智能化课程网站设计关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22):186~188

[2]李学农,陈庆.精品课程网站设计策略及创建思路.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5):

[3]Deployment the Cute Editor for.NET[EB],http://www.cuteeditor.cn/.

上一篇:科技管理水平提升培训下一篇:智能门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