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活动教案(精选12篇)
1.幼儿园学习活动教案 篇一
幼儿园小班学习小猫钓鱼活动教案
设计思路
《小猫钓鱼》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个故事,作品的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有趣,角色特点鲜明,非常适合让幼儿听赏。我们用《小猫钓鱼》这一内容,针对各年龄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在不同年龄班实施教学,并着力研究适合各年龄班幼儿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如小班的重点是听赏、感受、理解故事内容与角色形象;中班的重点是学习故事与表演;大班的重点是根据故事情节与线索创编故事,能将故事寓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同一内容的研究,主要引领教师注重运用学习策略,通过对幼儿学习机制的探索,创新幼儿的学习方式。
本次听赏活动,我按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故事内容创设了一个音乐情境,巧妙地为故事中的角色设计了音乐形象,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故事、理解故事,乐于模仿与表现。
活动目标:在音乐情境中感受角色形象,乐意模仿并表现。
活动准备:小水桶12个,小鱼竿12个,故事视频、PPT,玩具蜻蜒、蝴蝶各一只。
活动过程
一、猜猜画画——小鱼
1.提问:看,这是什么呀?像什么呢?
(引导幼儿观看PPT画面上先后出现的线条、正方形图案、三角形图案等,并猜猜讲讲。最后在画面上出现一条单线、尾巴会动的小鱼。)
2.幼儿跟画小鱼。
(引导幼儿伸出自己的食指,看着PPT画面上的线条,随着教师的提示语跟画小鱼。)
【设计意图:第一环节主要目标是引发小班幼儿对活动主题的关注,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兴趣。同时,在跟画的过程中熟悉小鱼的主要外形特征。】
二、看看听听——小猫钓鱼
1.听第一段故事(播放视频,并打开录音机配上舒缓的音乐)。
在树林旁边,有一条小河,河里有许多小鱼在游来游去。一天早晨,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他们刚坐下……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时先出现画面,再缓缓响起音乐,让幼儿用视觉与听觉同时感受故事的美丽意境,体会教师创设的音乐情境。】
2.(播放音乐)听,谁来了?
(定格画面,音乐暂停,教师拿出一只会“飞”的.玩具蜻蜒,蜻蜒随着钢琴旋律在教室里飞舞。)
3.蜻蜒飞来了,幼儿和蜻蜒一起玩。
(幼儿自由地与蜻蜒一起快乐地飞舞和玩耍。)
【设计意图:幼儿合着欢快跳动的音乐,模仿玩具蜻蜓张开翅膀自由、愉悦地飞舞,充分体验小猫与蜻蜓在草地上嬉戏的情境。】
教师小结:你们都喜欢和蜻蜒玩,小猫也和你们一样喜欢和蜻蜒玩。
4.(播放视频,钢琴配乐)继续听故事、看视频。
一只蜻蜒飞来了,蜻蜒真好玩,飞来飞去像架小飞机。小猫看了真喜欢,放下钓鱼竿,就去捉蜻蜓。蜻蜓飞走了,小猫没捉到,他空着手回到河边。一看,猫妈妈钓到了一条大鱼。小猫又坐在河边继续钓鱼……
5.(播放音乐)听,谁又来了?
(定格画面,音乐暂停,教师拿出一只会“飞”的玩具蝴蝶,蝴蝶随着钢琴旋律一会儿高飞、一会儿低飞。)
6.蝴蝶飞来了,幼儿和蝴蝶一起玩。幼儿听辨高、低音,模仿蝴蝶的动作。
(钢琴奏出高、低音旋律的变化,教师引导幼儿听辨高、低音,并用动作表现蝴蝶飞舞的姿态。)
【设计意图:教师将蝴蝶的高飞、低飞与旋律中的高音、低音相结合进行演示,并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跟着蝴蝶一起上上下下地飞舞,让幼儿在感知高、低音的同时,体验小猫与蝴蝶玩耍时的快乐。】
7.(播放视频,钢琴配乐)继续听故事、看视频。
一只蝴蝶飞来了,蝴蝶真美丽,小猫看了真喜欢,放下鱼竿,又去捉蝴蝶。蝴蝶飞走了,小猫又没捉到,他空着手回到河边。一看,猫妈妈又钓到了一条大鱼。小猫说:“真气人,我怎么一条小鱼也钓不着?”
8.提问:小猫为什么就没有钓到鱼呢?
(幼儿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对前半部分故事内容的回忆,以及思考小猫为什么没有钓到鱼。此环节围绕“小猫为什么就没有钓到鱼”这一问题,让幼儿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下一环节“猫妈妈的话”而作好铺垫。】
9.(播放视频)听一听猫妈妈的话。
猫妈妈看了看小猫,说:“你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怎么能钓到鱼呢?钓鱼就要一心一意。要把鱼竿拿得稳稳的,不能动,眼睛看着水面,看看鱼是不是上钩了。”
10.猫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引导幼儿模仿猫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可以让幼儿听赏猫妈妈的话2~3次,并引导幼儿模仿猫妈妈的语气学讲猫妈妈的话,在故事情境中帮助幼儿具体理解“一心一意”的意思。】
11.小猫应该怎么做才能钓到鱼呢?我们来试试,然后告诉小猫。
(教师拿着鱼竿,学小猫钓鱼,引导幼儿运用猫妈妈的话提醒小猫。)
教师小结:蜻蜒来了,不理它,蝴蝶来了也不能和它玩,要把鱼竿拿得稳稳的,不能动,眼睛看着水面,看看鱼是不是上钩了。你们会了吗?我们来教教小猫吧。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听赏故事、玩音乐游戏,让幼儿在生动的情境中充分感受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形象特征,学习故事中小猫与猫妈妈的对话,了解小猫钓不到鱼的原因。】
三、玩玩唱唱——我们来钓鱼
1.幼儿和小猫一起钓鱼。
教师给每位幼儿一根鱼竿,一只小水桶(每只小水桶里事先贴好2~5条“小鱼”),学小猫钓鱼。教师引导幼儿一边钓鱼,一边学说猫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让幼儿拿着教师用纸棒自制的鱼竿,提着彩色小水桶去钓鱼,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在音乐情境中模仿角色进行游戏,让幼儿再次感受高、低音的变化和旋律的美妙。】
2.蜻蜒、蝴蝶飞来,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语言,提醒小猫。
教师用故事内容小结:蜻蜒又飞来了,蝴蝶也飞来了,小猫就像没看见它们一样,一步也不走开。不一会儿,鱼竿往下沉,还动起来了,小猫使劲把鱼竿往上一甩,“啊”一条大鱼钓上来啦。小猫高兴地喊了起来:“我钓到大鱼啦,我钓到大鱼啦!”
(幼儿在情境中多次游戏和体验。最后,播放PPT,让幼儿充分感受小猫钓到鱼后的快乐。)
3.小朋友钓到鱼了。
“小朋友,看,我们的鱼竿也动起来了,赶快使劲把钓竿往上一甩,我们也钓到大鱼啦!”
4.集体数数,小猫钓到了几条鱼。
(播放PPT,上面有4条小鱼,引导幼儿一起数数。)
【设计意图:根据小班幼儿数概念发展的特点与逐步学会手口一致地对5以内实物进行点数的要求,多媒体中出现的小鱼数为“4”,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集体手口一致地点数,要求幼儿做到正确点数。】
5.幼儿数数自己钓到的鱼。
(幼儿从小椅子下拿出小水桶,打开盖子,数一数教师事先贴在小水桶里的小鱼有几条。)
6.唱唱“钓鱼歌”。
(幼儿拎起小水桶,背上鱼竿,愉快地与教师一起唱起歌来。)
附歌词:
钓,钓,钓小鱼,小鱼钓到了。
念白:数一数,有几条,(告诉我,有几条)一条、两条、三条、四条,小鱼好多呀!
【设计意图: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和小猫一起一心一意钓到鱼的快乐,并模仿学讲猫妈妈的话,结合数小鱼,感知数字1~4。最后在歌声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2.幼儿园学习活动教案 篇二
一、营造自由宽松的创作空间, 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幼儿有着无穷的想象力, 有着超强的好奇心。他们的想法往往“稀奇古怪”, 超越现实。但幼儿也是好模仿的, 其艺术思维容易受他人暗示。所以, 在幼儿进行艺术创作时, 应尽量减少干预。在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幼儿在专心作画时, 如果教师不断地问他们“你在想什么?”“你在画什么?”他们就会产生恐惧心理, 担心自己画不好, 逐渐缺乏自信。在他们兴致勃勃乱涂乱画时更不可用“对不对”、“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 这样, 可能会导致幼儿放弃正在创作的主题。让幼儿尝试自由创作时, 虽然个别孩子的画可能会偏离主题, 但你会惊奇地发现, 孩子会对已经感知了的东西进行简单的变化或重新的组合, 这正是他们的创作。因此, 教师不必打扰他们, 应鼓励他们的自信心, 任由他们发挥。
另外, 要留给幼儿自由创造的空间, 就不能太注重幼儿创造的结果。因为固定的目标会给幼儿创作带来心理压力。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时常发现, 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往往很难全部预料。因此, 教师在幼儿进行创作过程中, 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留给幼儿自由创作的空间。幼儿对创作的“过程”比“结果”更感兴趣。因为, 这种创作的“过程”能带给幼儿满足感, 能使幼儿旺盛的精力得以释放。
二、把绘画看成自由的游戏活动, 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都是天生的画家, 他们天生就喜欢画画和游戏。因而, 要把绘画活动看做是自由的游戏活动, 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这一有趣、放松的“游戏活动”中, 很好地让幼儿把自己心理上的需要、情绪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了解毫无约束地表达出来, 充分表现、舒展自己的情感。例如, 小班幼儿在绘画创作时, 经验较少, 所以表现的方法比较单一, 一条线可以代表小草、人或者是其他的事物。于是, 许多有趣的故事就在这些线中诞生了。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些奇思妙想隐藏在他们看似简单的作品或是日常活动中, 这就需要我们多关注他们, 听听作品中的故事, 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因此, 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 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 尊重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表现, 放手让他们去想象, 然后把自己的想象创作性地画出来。在教师不断地肯定和欣赏下, 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得到激发和调动, 就会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三、增强幼儿生活及情感经验, 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
3.幼儿园学习活动教案 篇三
【关键词】 学习品质;科学活动;幼儿园
幼儿学习品质是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期学习品质地培养能为幼儿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人在幼儿期是学习欲望与能力最强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学习品质地培养比起其他方面尤为重要。通过科学教育的活动,了解幼儿学习时的心态,达到培养学习品质的目的。
一、幼儿园活动中多元化策略
在幼儿园的众多活动中,除了具有集体性的活动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活动,早晨活动、户外活动都具有让幼儿开发潜能的作用,中午午休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进行不同类型的科学探索活动,能够提升幼儿学习的兴趣,拓展科学的延伸,满足活动的需求,甚至是幼儿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因为幼儿园内活动自由,儿童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对于科学知识的探索也更具有发散性。但幼儿此时在认知阶段,不具有辨别能力,而且专注程度也不够。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抓住儿童自发进行的探索活动的契机,开展多元化的科学活动。另外幼儿园在环境设置上也可以往帮助幼儿自主探索方面发展,让孩子感知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幼儿突然出现的探究兴趣和关注的事物。
案例1:冬天天气是寒冷的,在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结冰,孩子们对于冰块都是非常好奇的。幼儿园结冰的地方也是很多的,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新奇的。
幼儿:老师老师,这里有好多的冰块啊!真有意思!
老师:那你们能把不同形状的冰块找出来吗?看谁找的多哟!
幼儿:好啊好啊!
明明:谁能帮我一下,这里有一个好大的冰块,我抱不动了!
“啪”的一声,冰块掉到了地方,碎了一片,好几个小朋友过去拿了不同形状的冰块。
妞妞:老师,为什么冰块里面还有小气泡啊?
孩子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老师也一一地解答了,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在幼儿园生活中,老师可以抓住教育的良好机会,支持幼儿的自动探究活动,帮助幼儿提高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二、科学活动中反思品质的试误策略
爱迪生发明了灯丝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对于这件事情有两种认识:1.经过成千上万次失败找到了合适的灯丝;2.经过成千上万次尝试找到了合适的灯丝。不管是哪种认识,发现了灯丝是最大的成果,儿童科学活动也是这样,在允许幼儿犯错的情况下将正确的知识灌输给他们,才能让幼儿领悟科学的内涵。
案例2:植树节到了,为了孩子懂得劳动的辛苦,学校组织让孩子们去植树,那么在植树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飞飞:老师老师,我们的瓶盖子呢?
老师:你要瓶盖子干什么呢?
飞飞:我要把瓶盖盖上,不让别人把我的树苗给摘了。
老师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帮助飞飞找到了他的瓶盖子。过了几天之后,又来到了植树的小树林。
飞飞:为什么我的树苗没有发芽,大家的都发芽了,会不会是树苗不好啊?老师再给我一颗种子!要好的,能发芽的好种子!
很显然这不是一个正确的答案,老师却还是给了飞飞一颗新的种子和新的瓶子。又过了一个星期之后,再次来到了小树林。
飞飞:大家快看,我的种子发芽了!发芽了!
老师:飞飞,你过来,你看看这次的瓶子和上次的瓶子有什么不一样呢?
飞飞:我知道了,上次的瓶子我把盖子给盖上了,树苗呼吸不到空气所以就死了,这次瓶子是开着的,所以树苗活了,原来是这样的道理呀!
一直以来,老师往往是直接纠正孩子的错误,然后马上教给孩子正确的方式方法,忽略了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便会认为老师说的就是真理,老师说的才是正确的,压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所以,不要害怕幼儿犯错误,也不要马上纠正,以辅佐的形式给幼儿尝试的机会。在不断尝试和失败的过程中幼儿自然会对自己的操作方式进行反思,从而构建起对事物新的认识。
三、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游戏参与策略
幼儿的自身发展有其明显特点,对周围事物开始有浓厚的兴趣,喜欢观察和实际动手来体验新的事物。在实践活动和操作过程中,幼儿很容易因为兴趣减退与遇到困难而轻易放弃了。教师应了解这个特点,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好的心态,从而让幼儿能完整地认知事物。
案例3:老师头上戴着喜洋洋的面具,装扮成喜洋洋的样子,将孩子们带到户外来,问孩子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像谁呀?大家能猜得到吗?
幼儿:喜洋洋,老师今天是喜洋洋。
老师:那么喜洋洋喜欢吃什么呀?
幼儿:饼干、甜筒、青菜、青草。
老师:大家真棒,现在喜洋洋肚子饿了,非常的想吃青草,大家愿意帮我吗?
幼儿:愿意!
如果直接让幼儿去拔野草和观察其形态,幼儿会有劳动的成就感。通过童话故事类的对话,幼儿年纪小,不自觉会把自己当成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这样拔草和观察就成为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了。教师通过把自然活动用幼儿喜爱的童话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幼儿有个好的学习心态,让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有趣。
4.幼儿园学习活动教案 篇四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源于我班当前的主题“我是中国人”,而去年正逢国庆六十周年,我觉得这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时机,因为无论是社会媒体还是学校,整个国家“大中国”的氛围很浓,尤其“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盛大仪式给孩子们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而且我班孩子向来对解放军战士就有崇拜、喜欢的情感,因此我觉得可以结合《学习活动》用书中,“了不起的中国人”这个二级主题来开展集体活动“小小阅兵式”。
以往,我们大多引用谈话等形式来聊各种“了不起的中国人”,在本次活动中,我想尝试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去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激发孩子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整个活动是在“小小阅兵式”的情境中进行的,孩子在排练自己的阅兵式中倾听雄壮有力的军歌、军队进行曲,感受节奏,表现整齐有力的动作,学做解放军。同时,大班的孩子有了初步的合作欲望,本次活动中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分成各个方阵队列进行表演,在探索队列、动作的环节中进一步提升孩子创造性的动作表现力、合作交往能力。
活动目标:
1.听辨乐句,学习解放军有节奏的踏步和亮相,并尝试列队表演“阅兵式”。
2.感受雄壮有力的军队乐曲,体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武,为中国的军队而自豪。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阅兵式)、各类军歌、图谱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已会律动“我是小兵”、幼儿有观看国庆阅兵式的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一、我是小兵
(重点:幼儿用嘹亮的声音和有力的动作表现神气的小兵,有节奏地踏步。)
1.幼儿表演律动“我是小兵”。
教师观察鼓励幼儿在律动中创编不同的动作。
2.听着军歌的旋律,学学做做解放军踏步等动作。
幼儿交流自己喜欢的军歌,教师播放相关歌曲,并学做解放军。
教师小结:军歌听上去很雄壮、很嘹亮,解放军叔叔听着这样的音乐,他们的动作就更加神气、更加有力了。
二、小兵来了
(重点:分辨乐句,表现不同的亮相动作,和同伴一起组成不同的队列进行表演。)
1.播放多媒体课件:国庆大阅兵,感受现场各兵种解放军雄壮、威武的气势。
(1)欣赏多媒体课件,说说聊聊我们的阅兵式。
(2)再次欣赏多媒体课件,重点观察解放军在行进中所变化的动作(举枪、眼神、敬礼等)。
(3)自主模仿表现。
2.听出一段旋律中的各个乐句,在每个乐句的第一拍,统一变化动作。
(1)怎样才能使我们变化的动作又整齐又漂亮?
(2)再次倾听讨论,什么时候变化动作容易做整齐?
教师小结:原来每一句音乐中的开头第一拍大家一起变动作,就容易做整齐了。
(3)幼儿自由听着音乐尝试在每一句音乐开头的第一拍统一变化动作(教师用鼓点提示幼儿)。
3.教师出示各种队列图谱,幼儿结伴合作,排列不同的队列。
(1)解放军叔叔在阅兵式中是这样分散开来自由走的吗?他们是怎样走的(再次观看“方阵”片段)?
教师小结:他们是排成整齐的`方阵,一个一个方阵向前走的,我们的阅兵式也可以组成不同的队列。
(2)出示各种队列图谱,提示幼儿有意识地站队。
队列游戏:集合啦!
4.分组探索自己的队列,并能跟着乐句,变化亮相的动作(教师随机观察,根据每组幼儿的能力差异,鼓励幼儿在踏步基础上变化出1~3个亮相动作)。
三、小小阅兵式
(重点:快乐地进行小小阅兵式表演。)
1.幼儿自由分组表演(探索中鼓励幼儿给自己的方阵取名:小海军、小炮兵等)。
2.“阅兵开始了!”在雄壮嘹亮的军歌伴奏下,欣赏交流各个方阵的表演。
四、延伸活动
教师可在教室里创设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环境,提供一些各种姿态的解放军照片、队列图示、音乐,让幼儿自己组成队列,创编动作和着音乐进行阅兵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三个环节层层递进,让幼儿始终保持较高的情绪体验。第一环节,幼儿大量欣赏和演绎了许多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军歌,并且在比较中感受了不同风格的军歌。第二环节作为重点部分细分成了三个层次:首先解决了幼儿听着音乐节奏整齐踏步的问题,包括听准前奏、控制速度等。其次解决了听辨乐句重音的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照片在重音的依次出现,幼儿感受重音:通过多媒体课件截取军人各种变化的动作视频,幼儿模仿创造动作,并在教师鼓声的提示下,从原地拍手、跺脚、到最后自由在乐句开头展示、变化动作。第三环节,阅兵式正式开始,这对幼儿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让幼儿根据已有队列的经验和同伴互动、组队、排练,最后接受首长的检阅。
5.幼儿园学习活动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培养宝宝手眼的协调能力以及手指小肌肉的训练。
2、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活动室内布置服装展(悬挂扣子较大(较小)的衣服若干)。两名教师(一名主教师,一名助教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宝宝坐好,谈话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宝贝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服装展,大家高兴吗?”
(高兴)带宝宝进入活动场地。
二、基本部分:
1、边参观,边观察。
教师:宝贝们,你们看,这些衣服都是什么样的?组织宝宝讨论后,引导宝宝回答:这些衣服都是扣扣子的。
教师:宝宝们看得真仔细,这些衣服都是扣扣子的。不过,它们的扣子都没扣,老师想请小宝贝们帮忙扣好。
2、出示衣服,引导宝宝观察扣子及扣眼,让宝宝更进一步地了解纽扣。
老师:宝贝们,这些都是我们每天都要穿的衣服,你们看,衣服正面两侧各有什么?
宝宝:有纽扣和小窟窿。
老师:噢,宝宝真聪明,知道有纽扣和小窟窿。小窟窿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扣眼。
老师:纽扣和扣眼本来是一家人,可是,老师不小心把它们分开了,请宝贝们想办法帮他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好吗?
宝宝:好。
老师:谁愿意来帮帮它?<来.源快思教.案网>(指名让一宝宝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下宝宝完成了操作。)
教师小结:
刚才这位宝宝帮老师把衣服上的扣子和扣眼重新组合在一起了,他完成的较好,不过,老师还有更好的办法要教给你们。
3、主教师演示扣扣子的方法:一手拿扣子,一手扶扣眼,由里向外掏出扣子。助教师引导宝宝观察扣扣子的方法。
4、宝宝练习操作。
(1)分给宝宝每人一件衣服,让他们独立练习扣纽扣,教师巡视纠正。
(2)宝宝练习扣好大扣子后,再扣小扣子,教师巡视纠正。
(3)扣扣子比赛。(可分组进行)
老师:小宝贝们都学会了扣纽扣,咱们来比赛一下,看谁扣得又快又好。(完成好的及时表扬,鼓励操作差的宝宝。)
5、总结游戏情况。
宝贝们今天可真能干,这么多衣服都帮老师整理完了,而且做的又快又好。
三、结束部分:
表扬操作好的宝宝。
活动延伸:
让宝宝回家后继续练习扣不同类型的扣子。
教学反思:
活动中幼儿都很乐意自己动手学习扣纽扣,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完成任务,目标基本达到。
以下是我的反思的几点不足:
1、教师对个别幼儿关注不够。
2、教师提要求的时候,应该重点强调扣纽扣的时候要先将衣服放整齐,才不会导致个别幼儿扣错。
通过自理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了快乐,同时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体现了玩中学。
6.幼儿园学习活动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课堂纪律也很好,与老师配合的很默契,可时间长了,有的幼儿注意力就可能分散,还有的幼儿由于游戏的刺激可能过于兴奋以至于课堂秩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7.幼儿园学习活动教案 篇七
一、观察、了解幼儿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精神的前提。
实施教育, 观察先行。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 能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 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是设计者和组织实施者, 要通过观察, 了解幼儿学习的兴趣与需要。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机, 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和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是推动幼儿学习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愿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 如果幼儿对事物和活动产生了兴趣, 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美术活动中, 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手段去了解幼儿的兴趣, 以适应幼儿发展需要, 顺应和满足幼儿心理、生理表现需要, 进而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同一年龄段幼儿美术发展水平往往呈现不均衡性,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为此我们应该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与爱好, 提供各种适应他们发展的内容与活动形式。如在一次画《鱼》的活动中, 有个别绘画能力强的幼儿显得心不在焉, 因为他们认为老师的要求妨碍了自己的表达。如果此时老师只是简单地就事论事, 就会造成孩子对绘画的厌烦, 失去学习主动性。于是, 我和他们交谈, 采取了顺应他们需要的方法, 给他们提高了难度, 如以“小鱼旅行”为题进行情景创作, 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这样, 幼儿在尝试“跳一跳, 摘到果子”的滋味后, 满足了幼儿的创作欲望, 而且调动了他们对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当然, 在观察、分析中, 不能盲目地迎合幼儿的每一个兴趣, 而要引导幼儿围绕主题, 以达到教学目的, 提高技能、技巧。在活动中, 幼儿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需要我们去仔细观察, 了解幼儿需要何种支持、鼓励和帮助, 做出适当的引导和灵活的处理, 让他们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 在我的提示、同伴的帮助下, 田田很快就画好了一只恐龙, 此时她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进而主动地、有兴致地画了下去。
二、创设适宜幼儿自主活动的环境, 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活动中, 教学中的主体是幼儿, 教师的作用在于创造心理和物质两方面的环境, 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进行探索和自我表现的环境, 设立相应的活动区域,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思维、想象和直觉去抒发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真正体验活动的快乐。
(一) 创设丰富的精神环境。
自由和谐的创作和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所以, 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是开展美术活动的先决条件。在活动中, 我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尊重幼儿对事物的表现和情感的表达, 从幼儿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各自的创作过程及其作品, 。当孩子有进步时就要及时地给予赞扬与鼓励。所以, 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 要给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应该认识到:更可贵的是幼儿的创作兴趣与绘画热情。教师要善于发挥幼儿创作的潜能和抓住幼儿绘画思维的闪光点。因为教师每一次的发现, 都将成为幼儿绘画下一次进步的起点。当孩子把自己作品呈现在教师面前时, 教师要努力发现作品中的优点, 哪怕只有一点点, 也要给孩子鼓励, 可以告诉他“你用的颜色真多, 真漂亮!”“你的画多有想象力呀!”“你做的都和别人不一样!”等等。让孩子知道, 自己能行, 自己很独特, 从而树立孩子的自信, 使孩子主动地参加活动。
(二) 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
丰富的材料是发挥幼儿创造性的物质基础, 孩子通过摆弄、操作这些材料, 不仅使自己的创作欲望得到满足, 还会在主动探索中获得学习经验。同时丰富的材料便于幼儿自主选择, 而多种材料又可以引导幼儿的不同创造。所以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的、能满足幼儿从事各种创作需要的材料, 如毛笔、油画棒、彩笔、各种广告色、调色盘、绘画纸等, 同时要与孩子一起收集各种饮料筒、纸卷筒、吸管、果壳、毛线、小棍、牙签、棉签、石子等材料, 使孩子从中感到一种乐趣、一种责任, 并鼓励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工具进行各种形式的美术创作。新的工具、材料会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与愿望, 幼儿在使用这些新的工具、材料中也将获得新的认识。
8.浅谈幼儿美术活动学习感悟 篇八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 学习感悟
我是美术专业出身,从高中开始学习美术一直到大学再到进入工作,当初感觉绘画理论、绘画实践就是我的强项、我的专长,以自己的功底教3-6岁的孩子画画太简单了,太没有技术含量了,完全不在话下。当来到幼儿园后,真正面对着孩子拿起画笔时,我却不知道该怎么画,不知道怎么把我所学的专业知识教给孩子。我四五笔画出了水果、汽车等,小朋友们却瞪着大大的眼睛说:“老师,我不会画”。那一刻我呆住了,我迷茫了,是示范画?还是一笔一笔地教?还是让孩子自由发挥?……
带着诸多的疑问和不解,我去请教老教师,听他们的课,学习视频,模仿上课。慢慢地,情况开始好转,我知道了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去因材施教。我曾经看到蒙台梭利关于儿童的31个敏感期中说:“绘画是孩子最会使用的一种语言,他们从涂鸦开始一直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整个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孩子天生就具有高级的艺术欣赏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说,幼儿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与幼儿一起感受发现欣赏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支持幼儿自身表现和创造。
学习了《指南》,我对幼儿美术活动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何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我在每次的课堂实践中,每次的听课学习中都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例如,一次暑假在上海的美术学习中,我参加了一节大班《雨花石》的美术活动,受益匪浅。这节课分为两课时:一节是《神奇的印染》,一节是《色彩斑斓的雨花石》。下面我试着谈谈我对这两节课的学习感悟:
一、《神奇的印染》——玩色彩
将装有调试好的水粉颜料和清水容器放在桌上,教师边示讲解玩颜色的流程边示范。小朋友分工,三位小朋友倒颜料,一位小朋友倒水,三种颜料要紧挨在一起,最后一位小朋友在颜料上洒上水。(这个过程体现了孩子分工合作,认真听取老师的要求,老师的这种示范让幼儿有自己抓紧想试一试的兴趣。)
观察讨论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发生的变化,黄色和蓝色混合在一起变成了绿色,洒上水的地方发生了什么?颜料变得稀薄了等等。(看变化、观察颜色,给幼儿带来了乐趣:“哇!原来会变色。”“黄色和蓝色会变成绿色,好神奇!”“老师,老师,这个颜色和这个颜色变成了哪个颜色?”“五彩缤纷的好好玩呀,还有什么变化啊?”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创造、自己寻找。)
印染颜料开始,教师示范用纸轻轻盖在颜料上,轻轻地压一压,把纸拿起来翻过来,五彩斑斓的颜色就印到纸上来了。然后幼儿印染,轮流印染完成了,小朋友把纸放到前面来晒一晒。(这一步的教师示范又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哇!原来颜料可以变成这么漂亮的图画。”幼儿通过动手实践,自己完成了色彩斑斓的图画,多么自豪,多么开心。一节活动课最主要的就是让幼儿开心,让幼儿快乐,欣赏作品感受它的美。)
二、《色彩斑斓的雨花石》
首先,欣赏雨花石的图片或实物,介绍雨花石,观察雨花石的花纹色彩,看看能想到什么动物或人物?(以前我们上课可能直接在黑板上画出雨花石的样子、花纹,叫小朋友直接模仿。现在的教学方法是先看实物,让幼儿真正自己去观察事物的真实模样。)
其次,欣赏上次的印染作品,变一变,把印染好的彩纸变成雨花石。把印好的色块剪成一个个不同大小的椭圆形。有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孤孤单单地跑到一边,还有些调皮地跑到了外面去了。(在这个环节,教师让幼儿把剪好的雨花石错落有致地布置在画面上,教师运用精炼而到位的语言加上生动的图片让幼儿自由地创作,将上一节课的作品运用到这节课中。美术不仅仅是画完一幅作品,这个作品可以无限地变魔术。)
再次,想象添画上背景。想一想,你的雨花石放在哪里?浴缸里、花盆里、小溪里……除了雨花石外,还有什么动物在小溪里?有谁在看花盆?画出小动物的眼睛和细节,比如花纹、鼻子、嘴巴、耳朵。把画面画得满满的,你就成功了。(教师运用语言提醒幼儿去想象,而不是教师画个小动物让幼儿去临摹,要让幼儿自由地想象去发现动物,去寻找不同的动物。如果示范画,每一个幼儿画的都是一样的,而让幼儿自主画,那么每一个都有自己的色彩、有自己的故事。美术活动原来可以有这么多的形式和乐趣。从没有情境到有情境的背景添加,幼儿独自完成了一幅有情境的画面。)
最后,评价作品,幼儿互相点评,自己点评说故事。(原来的美术课完成了作品就等于结束,因为幼儿都画的一样,只能说“好漂亮呀,你们都好棒呀”,千篇一律。而在这节课中,每个幼儿的雨花石摆放位置都不一样,色彩花纹都不一样,想象的情景都不一样,画出的动物都不一样,每个幼儿的画面都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共同构成了课堂的丰富多彩。)
9.幼儿园教案活动 篇九
1、初步学习创编歌词,培养幼儿创编歌词的兴趣。2、幼儿能够有感情的对唱歌曲,并愉快的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1、头饰:小熊、小猴子、小花猫、小白兔、小鸭子。
2、场景布置、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歌曲《找朋友》引导幼儿律动入场
(二)复习歌曲,参加舞会进行对唱
1、“咦!前天我们学了一首歌曲《是谁在敲门》还记得吗?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完整的唱两遍。”
2、“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在家里开了一个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
3、“现在我们一起扮演小猴子去参加小熊的生日会,和小熊进行对唱吧!”
(三)创编歌词,调动幼儿的兴趣
1、出示小鸭子头饰,引导幼儿唱出“啊!你是,小鸭子”及敲门声。
①“今天除了我们这些小猴子来参加小熊的生日外,还有很多小动物也都来了,我们一个一个把它们请出来好吗?你们看谁来了,我们一起唱吧!”
②“咦!刚才小猴子们来小熊家的时候很有礼貌,会敲门。那你们知道小鸭子是怎么敲门的吗?它是怎么唱的呢?谁来唱一唱,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2、出示小花猫头饰,引导幼儿唱出“啊!你是,小花猫”
3、出示小白兔头饰,引导幼儿唱出“啊!你是,小白兔”并进行完整对唱。
4、请小朋友扮演小客人,引导幼儿说出小朋友的名字“啊!你是,…
(四)集体扮演,对唱歌曲
1、一半幼儿扮演小猴子,一半幼儿扮演小熊对唱歌曲
10.幼儿园活动教案 篇十
川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上次活动京剧脸谱的基础上,我再次尝试脸谱艺术的活动设计,让幼儿欣赏川剧中的变脸,从而了解中国戏剧面具艺术的多姿多彩。
活动中脸谱的借形想象是一大挑战点,需要幼儿在观察欣赏的基础上,利用发散性思维为面具上的眼、鼻、口等部位进行想象添画,随后为面具涂上颜色,进行进一步装扮。活动的高潮在幼儿脸带面具进行游戏的环节,这个川剧中的变脸衍生为幼儿活动现场中的亲身体验,带给幼儿成功感的同时更领略到川剧变脸的独特魅力。
活动重点:尝试用各种图案为五官装饰
活动难点:利用图案和色彩装饰美化面具
活动目标:
1、通过观赏“变脸”,感受游戏的有趣。
2、大胆尝试运用各种图案进行五官替换创作,激发创造性思维。
活动过程:
一、欣赏川剧变脸的视频(环节意图:师幼共同欣赏视频,在问题互动中感受变脸的神奇奥妙。)
1、今天有一位大师要为小朋友们表演节目,这位大师有一个很神奇的本领,你们看看神奇在哪里?
(幼儿:他会变脸。)
2、重点提问:这位大师一共变了几次?都有什么不同?
(幼儿:4次,颜色不同/图案不同。)
3、面具变变
有的小朋友看到了大师的本领也学着变变面具,瞧,他们变出了好几张新面具,看看他们是怎么变的?
(引导幼儿关注范例图上眼、鼻、口有什么变化,变成了哪些图形。)
4、老师来变变
(拿出空白的面具)
刚才你们发现了那么多面具上的秘密,那么我也想来试试,变出一个我自己的面具。幼儿想象眼睛能变成什么图形,教师当场示范,其余五官逐一添加。
5、现在我们的面具图案都变好了,那该怎么来变颜色呢?
(引导幼儿发现要先把主色先描好,然后再用辅色来“发光”,否则很容易把自己辛辛苦苦变的图案,变没了。)
二、制定游戏规则(环节意图:幼儿自己制作面具,为下阶段戴上面具进行游戏奠定基础。)
1、现在我们学会了变面具的秘密了,就自己来试一试,变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面具。
2、等会儿面具制作好以后,我们还要进行变脸游戏哦。
3、幼儿尝试自己制作面具。
1)进行面具五官的添画(要求画的图案要稍大些,让其他人开清楚你的眼睛、鼻子、嘴巴变成了什么特别的东西)
2)选择颜色进行装饰(先想好要制作一个什么颜色的面具,然后用主色调描好轮廓线,再用辅色加以涂色,突出变化的五官图案。)
三、变脸游戏(环节意图:通过现场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感受制作面具的成功和喜悦。)
1、说清楚规则:4人结伴为一组,幼儿自由选择同伴组合,并一字排开。
2、游戏开始,当听到老师第一声鼓声时,第一个幼儿手持面具迅速地转身,并还原。随后第二声鼓声响起,第二个幼儿听到后做重复动作,四轮游戏一次进行。
11.幼儿园学习活动教案 篇十一
一、 评价教师对学习型区域活动环境的设置
1、区域划分是否体现个性化
学习型区域活动的划分与设置是一种十分能够凸显班级差异的教育形式。走进活动室,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及时了解教师在活动室中是否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主题课程的开展需要、班级的特色发展、本班教师的优势基础来设置多种可供幼儿选择的活动区,并且因此来对区域活动环境进行评价。
2、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是否实现差异性
不同年龄的幼儿除了年龄特点有差异以外,家庭生活背景、原有生活经验、大小肌肉动作发展等方面都会存在明显的不同。所以评价学习型区域活动环境时,要关注教师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是否注意与本班幼儿的年龄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发展现状相适宜,既不能脱离幼儿的原有水平,也不能缺乏挑战性。
二、 评价幼儿对学习型区域活动环境的兴趣
1、 观察幼儿对学习型区域的使用频率
“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幼儿的自主控制性是游戏最内在的本质,反映了儿童的自主性地位。”游戏是一种自发快乐、代表幼儿意愿的活动,幼儿在参加游戏时,注重的是游戏体验,关注的是“喜欢”“不喜欢”。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及时了解孩子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喜好。由此,各区域活动环境使用频率的高低就成为了解和考察区域环境是否符合幼儿兴趣、需要的重要依据。如果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说明环境设置、材料投放肯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教师与幼儿一起共同来进行改变。因此,通过评价学习型区域的使用频率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区域环境对幼儿的支持度是否适宜,从而进行灵活调整、优化。
2、 观察幼儿在学习型区域中与环境材料互动的具体表现
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不断的发生着互动,并能从互动中真实体现出他们对环境的肯定与否定。我们可以从幼儿在区域中是都否能够专注进行探索?是否为争夺材料而发生争执等现象中来了解游戏材料数量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评价幼儿是否参与游戏材料的收集和提供,从而了解幼儿在班级环境创设中的主体性地位;观察幼儿专注游戏材料的时间长度,了解材料提供是否能推动幼儿的探索。
3、 观察幼儿参与学习型区域活动时,同伴环境是否可变
教师在设计游戏环境时,往往局限于自己所带的活动室环境这一方空间,但其实每个班级的游戏环境都是集聚教师智慧的产物,采用怎样的方法使教师智慧产生最大化的效益,使更多的幼儿的同伴环境得到发展,这也可以成为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儿园每周特设“大带小混龄”活动时间,鼓励幼儿参加大带小活动,让幼儿在与不同年龄的同伴交往中,相互学习并吸收同伴的经验,扩大交往面,充分体现游戏的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可以为生生互动提供充分的机会,创造条件,鼓励幼儿间相互帮助,让能力强的年长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年幼幼儿发展。在生生互动中,对于年长的幼儿来说,与弟弟妹妹一起参加混班区域活动,可增强其责任感和榜样作用,增加谦让、友好、关爱的行为出现;对于年幼的幼儿来说,与年长的幼儿交往,其领会能力、模仿能力和观察学习能力可以得到不断增强。
三、 评价游戏环境中规则的制定
学习型区域活动是一种强调幼儿自主选择、自由参与的游戏形式,是通过教师间接指导来实现教育价值的,因此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在其发挥教育价值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幼儿自由、自主、独立参与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
灵活、多样化的活动区设置,能构成一个有利于幼儿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的空间。丰富、动态的游戏材料提供更为幼儿的自主管理寻找到阵地。每天区域活动材料的整理者负责人是谁?当游戏材料不能满足幼儿需要时,讨论商量改变环境、优化环境的群体是谁?准备环境时,是教师忙前忙后,还是幼儿一起共同搜集与准备?教师要将游戏环境的准备环节作为一个有效的教育机会来充分利用,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主管理的机会和条件。
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是幼儿园游戏实施的基本原则。在活动中,幼儿是选择学习材料、选择同伴的主导者和主控者,因此我们要观察教师是否能学会蹲下身子来看待孩子、接受孩子的提问、疑惑,支持幼儿根据愿望来调整环境、优化材料。同时,师生平等对话也体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健康师幼互动、温馨人文关怀,能够帮助幼儿在宽松和平等的环境中,学会与同伴活泼交往、与成人礼貌交谈,促进他们大胆自信、勇敢开朗,愿意分享等品质的形成。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每一个体的发展。学习型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途径之一,在幼儿个体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关注幼儿园学习型区域活动环境评价,细致分析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是否适应每一名幼儿的积极发展,从而使学习型区域活动的目标定位、内容设计、材料投放等进一步得到优化、完善、创新,以此不断满足幼教课程日益进步的需要,有效帮助幼儿更为健康地成长。
12.浅谈区域活动的开展与幼儿的学习 篇十二
一、区域材料的投放目的要明确
区域材料不是乱投放的, 也不是投放下去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非常明确幼儿在某一阶段的发展目标, 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最近发展区考虑区域操作材料的投放, 要投放丰富而适宜的游戏材料。比如小班幼儿发展中的健康领域要求会按先后顺序穿脱衣服, 会解扣子;会穿无带的鞋子;学习舀、抓、穿、切、按等小肌肉动作。于是我们生活区的游戏材料就相应地往这方面投放, 如搭扣、粘扣、拉链、扣子、穿线板等, 并且创设情境学习舀、扭、编、穿、按等动作。又比如数学领域, 小班刚开始是比较“1”和许多, 我们就设计相应的区域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操作中感知“1”和许多, 我们设计了旋瓶盖, 既能感受一一对应, 又发展了旋的动作。随着幼儿认知的发展, 下一阶段是感受数量关系, 我们就又投放其他相对应的材料, 比如给小动物喂食物, 几个圆点喂几个食物, 我们还整合了其他领域的发展要求, 小班用汤匙喂, 中班用镊子夹, 大班用筷子夹珠子等难夹的东西。幼儿在自主选用材料的过程中, 会出现更多、更综合的目标,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观察, 引导发展。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要丰富全面
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 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因此, 区域要投放丰富而适宜的游戏材料, 要关注到幼儿各领域各方面的发展。我们在区域投放材料时也尽量这样做。比如中班的美工区, 我们投放有模板画、临摹画、连线画、剪剪贴贴、装饰画、种子粘贴、小制作、泥塑等,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操作。
三、充分挖掘区域的学习探索功能
(1) 让幼儿参考“学习卡”学习。幼儿人数多, 有些材料刚投放时幼儿不懂得怎么玩, 教师不可能一个个手把手地教, 如何实现材料的目标性, 我们就尝试运用“学习卡”, 让幼儿先根据“学习卡”的提示操作。比如折纸, 我们提供了折纸的范例和步骤图, 幼儿可以看着图一步步地折, 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
(2) “学习卡”不一定全部是老师预设的, 很多是幼儿在玩时一些创新的玩法, 老师把它拍下来, 同伴间互相学习;学习卡的形式非常多样, 有些是范例卡、有些是步骤图、有些是操作板、有些是记录表, 根据不同的操作材料和幼儿年龄特点投放。学习卡还为我们分析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 调整区域投放材料提供了依据。学习卡的提供有的时候是在平行线上的学习, 有的时候则是递进式的学习, 是有层次的, 体现了循序渐进性。
(3) 是不是投放了学习卡, 幼儿就是机械的模仿操作, 会不会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和想象?我们不断地研讨, 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比如玩天平的记录表, 老师设计好表格, 怎么操作幼儿自己尝试。记录表一般比较多用于探索性学习和观察记录, 各年龄段记录的方式也体现不一。小班以实物 (图片) 记录为主, 比如科学活动“睡莲花开”, 小班观察记录是图卡匹配对应方式, 老师提供记录卡、睡莲各个时期的图片, 幼儿根据观察把相应的图片找出来贴上去即可。中班更多以表格的方式让幼儿用自己的表现方式进行记录。大班就需要连续较细致观察, 记录方式可以和数学相结合, 用数字或图形等表现。
四、区域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幼儿的差异性, 体现“因人而异”
是不是投放的每种材料都是同一标准呢?幼儿的能力有差异, 且幼儿的能力是在不断发展中的, 我们还要考虑到因人而异的学习, 也就是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比如说小班生活区“串珠子”, 我们提供形状不同、孔眼大小不一的珠子, 提供软硬、粗细不同的线, 学习卡也由易到难, 无规律的串到按要求的排序规律串到自主寻找规律串, 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在自己的现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比如连线画, 提供有正方形的连线画, 提供有曲线的连线画, 提供有波浪线的连线画, 难易程度就不一样了。再比如说排序学习表, 提供有ABAB式、AAB式、ABABC式、自找规律排序式等, 既让不同能力的幼儿有选择地操作, 又体现了排序学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尽量做到让每个幼儿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提高。
五、合理的评价方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小班幼儿还不具备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区域活动过程的能力, 也还不会用文字记录区域活动的内容, 可当他们看到之前的活动照片或者是进行情景再现能帮助幼儿回忆并产生讨论的欲望。有时我们还鼓励幼儿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大胆设计各式各样自己喜欢的评价符号, 将自我评价与游戏活动更好地融为一体。
另外, 教师可以运用奖励法或谈话的方式来鼓励幼儿开展学习活动。例如, “一周礼貌小朋友”“绿色小达人”等评选, 老师创造轻松的氛围, 加上丰富的游戏活动, 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以及老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在此过程中, 老师能够及时发现游戏中的问题, 并通过游戏实践,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对某一区域活动的全面讲评也应以鼓励表扬为主, 要充分肯定游戏中幼儿的创意和成功经验, 让幼儿感受到游戏中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鼓励幼儿继续去相关的区域, 在进一步的游戏中去尝试。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应特别注意, 尽量避免在幼儿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这样不仅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同时也不利于其自信心的树立, 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
环境和区域的创设是一个延续的过程, 要从幼儿的角度进行创设。探索性区域活动不但给幼儿提供了较多自我表现的机会, 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 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 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 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 产生自豪感、自信心。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鼓励幼儿与环境的交往, 通过自主地探索来获取知识, 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摘要:近些年, 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了对幼儿发展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区域活动对幼儿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根据幼儿的不同兴趣, 及时设计学习活动, 并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让他们能够充分享受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 使他们个性化的兴趣得到满足, 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激发。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吴育红.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异龄交往现状与建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12 (04) .
[2]王君茹.浅谈区域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动性[J].中国校外教育 (基教版) , 2013 (10) .
【幼儿园学习活动教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06-25
幼儿园英语活动教案07-02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优秀07-02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07-31
幼儿园大班冬至活动教案08-02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0-02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11-11
幼儿园讲述活动教案优秀11-24
幼儿园室内游戏活动教案11-24
幼儿园小班户外游戏活动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