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井冈山的诗歌(共8篇)
1.关于井冈山的诗歌 篇一
井冈山之行
高二(1)王子睿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重山,我自岿然不动。”
——《西江月•井冈山》
深秋十月,追随着革命先烈的步伐,我们踏入了井冈山——这片革命圣地。而这次井冈山之行,将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和思想的新起点。
缅怀••革命先烈
踏入井冈山这片革命圣地,我们缅怀着革命先烈。
走进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故居,那场景让我至今历历在目:狭小的房间,低矮的房门,简陋的床铺,昏暗的光线。灯是旧式的煤油灯,鞋是草垫绑上绳子。
我顿时陷入了沉思:面对如此艰苦、贫困的生活条件,当时的红军战士是有着何等顽强的毅力生存下来的?而面对敌人的炮火,他们又有着何等强大的勇气去向前拼杀?
那高高耸立的纪念碑,那慷慨激昂的碑文,仿佛在告诉着我一切的答案,述说着革命的悲壮与沧桑,述说着新中国创造者们的勇敢与伟大。
体验••新农村生活
我们这次在当地农家住宿,它与我的想象中的简陋贫困大相径庭。
进入农家,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宽敞明亮的客厅。走到房间,宽大的床铺,洁净的地板,台上的彩电映入我的眼帘。第二天,我们到田里挖红薯,一块块石块大的红薯从地里被挖起来——这定又是丰收的一年。
井冈山农村的富庶与空前的发展,离不开新中国的腾飞,更离不开革命者的血汗。
观赏•自然风光
深秋十月,井冈山空气清新,沁人心脾。山中漫步,处处可见茂密苍翠的大树。在山路旁,清澈的小溪漫过怪石流淌着,雪白的瀑布一泻千里,形成天然的水帘,远处,云雾缭绕着青山,白茫茫一片,仿佛一切都浑然一体。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独好的风景,不正是无数志士用鲜血换取的和平吗?面对这美好的自然风光,我们这一代人是否也应该思考如何用创新的思维将先烈们用鲜血打下的江山变得更美好、更现代化呢?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井冈山革命战士的艰辛、顽强、勇敢,打下了江山迎来了新中国,井冈山人民的勤劳、坚韧、不断创新,让井冈山摆脱贫困而成为和平美好的新世界,他们的精神将会一直激励我战胜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不断向前,开辟自己的一片崭新天地。
这次井冈山之行,已然收藏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也引领我 “更上一层楼”,使我在思想的新起点上展望未来、思考人生。
公众号:你知我心有多高
2.关于井冈山的诗歌 篇二
一.《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抓好鉴赏的切入点:
1.从标题入手。
2.从作者的生平情况及艺术风格入手。
3.从注释及题目的相关提示入手。
4.从作品中所选取的物象入手。
5.从作品中的重点词语入手。
三.常见题型及套路。
(一) 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的描写中, 请结合诗歌进行赏析。这首诗歌是怎样动静结合的。等等。
解题套路: (1) 指出运用的手法。 (2) 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要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3) 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二) 形象意境类:
A.形象
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形象的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题套路: (1) 是什么形象。 (2) 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3) 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示例: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的形象。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鸟出笼后自由飞翔, 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
B.意境
命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套路: (1) 描写的景象。 (2) 意境的特点。 (3) 作者的思想。
(三) 语言特色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诗歌中哪句话或哪个词或哪个字比较妙, 妙在哪里?
解题套路: (1) 总述语言特色。 (2) 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3) 这样的语言的好处。
(四) 思想内容类
命题形式: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 内涵。概括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和内涵。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 态度, 主张。
解题套路: (1) 塑造的形象。 (2) 作者的感情。 (3) 作品的思想意义。
笼统地说:从艺术节手法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具体题目。
四.诗歌之比较鉴赏
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题测试形式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
1.比较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象的内涵。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 (亦称抒情主人公) 和诗人之外的特定对象的形象。解答此类题, 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 诸如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等, 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 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 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 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采莲曲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船通。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答案: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 辛勤劳作。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 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 情感真挚。两首诗都传达出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
2.比较情感基调。
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 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解答此类赏析题, 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 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 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 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
例:下面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试简要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
送柴侍卿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里要求比较赏析两诗不同的情感基调, 扣住《送》诗“不觉”“一道”“何曾”等词细心品味, 就会把握诗中表达了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扣住《黄》诗“烟花”“孤帆”“尽”“唯见”等词反复品味, 就能理解到诗中表达的惆怅、难舍、牵挂的感情。
3.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
古典诗词讲究遣词炼句, 甚至有人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遣词炼句其实就是作者力求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自己情感的词句。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 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表达技巧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 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曾诗中“倚”字的不同表达效果。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结合作品内容, 进行细致分析后, 便可以按照具体答题格式进行答题:李诗中的“逐”字运用拟人手法, 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 用一“逐”字, 说柳枝追逐东风, 变被动为主动, 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曾诗中的“倚”字运用拟人手法, 生动地描绘出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4.比较意境的营造。
优秀诗词作品总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 感染力强, 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对诗词意境的揣摩, 不仅要把握客观形象, 还要感悟作者主观感受, 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例:下面两首唐诗都写了“山中”景色, 简要说明各有什么特点, 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第一首诗中的“高风晚”“黄叶飞”是一派萧瑟凄凉的秋景, 烘托了“悲”与“念”的复杂心情, 抒发了作者寓居他乡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思。第二首诗中的“白石”“红叶”“空翠”, 色彩鲜亮斑斓而富有变化, 是一幅迷人的深秋图, 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悦之情。
5.比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解答表达技巧赏析题, 要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 并按照“手法+分析+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例 (略)
附:特殊意象
柳 (送别留恋) , 月亮 (思家想人, 盼望团圆) , 鸿雁 (书信传情) , 松、竹、梅、菊、荷花 (高洁品格) , 桃花 (美人) , 鸟 (自由) , 莲 (爱情) , 梧桐、芭蕉 (悲凉、凄苦) , 杜鹃, 俗称子规 (凄苦、思乡、怀亲) , 蝉 (高洁) , 寒蝉 (悲凉) , 鹧鸪 (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 冰雪 (心志的忠贞, 品格的高尚) , 南浦 (水边送别) , 长亭 (陆上送别) , 乌鸦 (衰败荒凉) , 猿啼 (悲伤) , 羌笛 (凄切)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 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芳草 (离恨) , 蟋蟀, 又叫促织 (怀念征人) , 浮云 (在外漂泊的游子) , 丁香 (愁思或情结) , 鸳鸯 (恩爱的夫妻) , 梅子的成熟 (少女的怀春) , 马 (奔放) , 鸡狗 (田园) , 东风 (春光) , 西风 (落寞) , 海浪 (人生的起伏) , 水 (岁月短暂, 时光流逝, 绵绵的愁思等) ……
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鉴赏时要注意四大方面:一.表达方式;二.表现手法;三.修辞手法;四.抒情方式。
1.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议论, 抒情。其中两种表达方式比较常见, 描写, 白描, 工描, 细节描写, 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等;抒情,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等。
2.表现手法:联想, 想象, 类比, 象征, 渲染, 烘托, 对比, 反衬 (衬托) , 托物言志, 赋、比、兴, 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 情景交融, 用典, 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以小见大, 欲扬先抑, 乐景哀情。
3.关于诗歌教学的初步探索 篇三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可见,诗歌教学应该重视诵读与鉴赏,即通过朗读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感受诗中所传达的情感,再通过背诵来积淀语言、加深印象,最后上升到更高层次的鉴赏。
一、诗歌教学的起点———诵读
1.正确朗读。这一阶段要求读准字音,自然上口。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和多音字,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在朗读时要做到不增减、颠倒、重复字词,力求读顺诗句。
2.流利朗读。以第一阶段为基础,朗读时做到语气连贯,节奏分明,句读清晰,符合诗句节拍,句中停顿长短适宜,对于各种句式能读出恰当语气。
3.有感情地朗读。《毛诗序》中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正是古人领悟到了诗中情感后以移情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而新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所以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要做到这一点,还要有几个方面的准备:
(1)了解作者和背景。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就是说要对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比如八年级上册所选陈与义的《登岳阳楼》,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也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该诗就是其中的一首。了解了这些,学生在朗读时就会一步步地向诗人的心灵世界靠近。
(2)进入角色。在了解作者和背景后,就要进入角色,将自己化为诗歌生命的一部分,仔细品味,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在朗读时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从而加深对整首诗的感悟和理解。比如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要设想诗人当时的心境,读出自然闲适的情趣来。
(3)营造氛围。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学生并不愿意去诵读诗歌。此时,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创造条件,多给学生诵读的机会。此外,教师要作好范读,以声情并茂的诵读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感觉到朗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诗歌教学的升华———鉴赏
有了诵读的基础,为我们进一步鉴赏诗歌做好了铺垫。鉴赏诗歌,寻找恰当的切入点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怎样去做呢?下面笔者将从三方面谈起。
1.紧扣诗眼,感悟诗意。所谓“诗眼”,是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关键的词句。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诗眼,抓住诗眼,由此切入有助于了解全诗立意。如九年级语文上册所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由“望”字统摄。“望”字底下,展现了具体的景观。但作者的“望”,又带有很大的想像成分,显示了作者的形象,他的身影是那么高大,他的意兴是那么豪迈。
2.从语言体会诗歌的魅力。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教师在教诗时与其要求学生空洞地概括大意归纳主题,还不如先问他们喜欢哪些句子。例如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笔者随即问学生:“你最喜欢这首词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谁想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你听:“老师,我最喜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因为我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北国雪景图。”“老师,我最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因为我仿佛看到了一座座群山像银蛇一样舞动,雪白的高原像大象一样奔驰。”……这些都说明了语言本身的魅力和耐人寻味之处,在体味到语言的魅力后,感受到诗中的情感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3.由意象进入意境。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而“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是鉴赏诗歌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要体会诗歌中的优美意境,可以由意象的分析切入。比如九年级语文上册所選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土地”这一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广忧愤。通过意象去理解意境,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巧妙运用各种方法来完成,比如说借助于联想和想象。
诗歌鉴赏的切入点还有很多,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选择。诗歌本身的多义性和非确定性决定了诗歌解读的多重性,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解读诗歌。在教学诗歌鉴赏时,教师还要多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言外之意。如九年级上册所选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诵读和鉴赏是诗歌教学的两个基本又重要的策略,无论是对老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要抓好这两方面。诵读是鉴赏的基础,鉴赏是诵读的深入,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关于《井冈山》观看感悟心得范本 篇四
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安排,我有幸赴井冈山参观学习,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脚踏着革命先烈曾经战斗过的红土地,瞻仰着一处处历经风雨却风采依然的革命旧址,注视着一件件朴实无华又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我被井冈山精神深深触动和震撼,更深深认识到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井冈山精神是伟大而永恒的,必将代代相传,源远流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光芒。作为一名镇党委书记,井冈山之行对我意义重大,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谈以下几点启发:
一、坚持艰苦奋斗精神 坚定人生理想信念
艰苦奋斗是我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的优良传统。在物资匮乏、敌强我弱的恶劣条件下,我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依然能够战胜敌人,依靠的就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如今,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已经是今非昔比,但能吃苦,敢吃苦,不怕吃苦;能战斗,敢战斗,善于战斗的艰苦奋斗精神依然是我们克服困难、战胜逆境,永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法宝。
坚定信念在形势顺利时并非难事,而井冈山斗争是中国革命处于最低潮的时期。朱毛会师后,红军人马总共也不过千余,坚定信念谈何容易,坚定信念何其珍贵。在今天这个思想多样化的时代,改革开放带来的积极因素和腐朽观念良莠不齐,只有坚定信念,才能处变不惊;只有坚定信念,才能立场坚定;只有坚定信念,才能勇往直前。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弘扬井冈山精神,做践行“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的表率,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x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铭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恪尽职守,埋头苦干,争创佳绩。
二、坚持实事求是作风 鼓励勇闯善闯新路
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的形势和特点,实事求是,通过井冈山的斗争实践,第一个提出并成功实践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武装割据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政权”的蓝图。这在当时,需要的不仅是敢闯的勇气和胆量,更是实事求是智慧的结晶。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发现真理;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知错改错;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正确决策;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发展的科学、创新的科学,任何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畏缩不前、脱离实际的想法和做法都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损失或倒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仍然需要大力提倡和发扬这种“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要坚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勇于创新,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用创新的精神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坚持紧密联系群众 勇于取得新的胜利
在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作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在建设和发展中取得新胜利。
“勇于胜利”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一种民族精神,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现代化建设时期,这种精神始终是支撑中华民族的脊梁。靠这种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这种精神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实现。
井冈山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个蕴涵丰富的巨大精神宝库。我们要深入贯彻胡锦涛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井冈山精神,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关于《井冈山》观看感悟心得范本【二】
大约十年前我随x省政府一个工作组到过一次井冈山,但由于来去匆匆,走马观花,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此次机关开展加强作风建设,组织机关干部赴井冈山参观学习,本人认真去看,用心去听,可以说观有所获,学有所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信念是人生的方向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_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三座大山”,一大批共产党人、也是热血青年,陆续从国内国外、从四面八方不同阶层和不同职业,云集罗霄山脉井冈山中,开展起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尽管当时的力量与执政的蒋家王朝相比是那样的弱小,加上当时关于中国革命道路该如何走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尚处争论之中,关于对蒋斗争的战略战术也无定论,但由于这批共产党人怀抱一个共同的也是坚定的信念,憧憬着只要经过不懈的斗争和努力,中国工农红军那赤色的旗儿就一定能在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的上空飘扬,恪守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执着信念,始终坚贞不渝,顽强战斗,绝不退却,斗争到底,才最终打倒了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试想,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作支撑,这些革命的先驱们无论如何也是难以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由此看来,信念无论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集体乃至一个政党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它在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或一个政党的发展道路中具有前提、基础的作用。它有如一艘驶向远方的航船上的轮舵,有它才能确保革命这艘航船始终如一地朝着正确的方向乘风破浪,直至到达胜利的彼岸。
二、坚持就是胜利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生活条件极度艰苦,武器装备十分简陋和落后。吃饭基本是杂粮野菜,但即便是这样还没有保障,黄洋界山间那条崎岖的羊肠小路上流传的毛委员、朱军长挑粮上山的故事,还有《我们和毛委员在一起》那首动听的红军歌谣,均从不同侧面描写了当年生活的艰难;而打仗作战更是艰难,既没大炮更没飞机,基本上是大刀长矛、土枪土炮。另外缺医少药对饥寒交迫、战事频繁的红军战士来说更是严峻的考验。一个人身处这样一种环境之中,面对生活优越、武器精良、医药齐备的敌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坚持生活,坚持斗争,要想战胜凶恶的敌人、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万万不可能的。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农红军,以自身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描述了火种与大火之间的联系,阐述了信念与毅力之间的关系,诠释了坚持与胜利的道理,给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所进行的后续事业以极大的启发和鼓励,这就是遭遇困难、身处厄运之时,要敢于直面,勇于挑战,永不言退,更不言败。只要坚持下来,并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绝处逢生,转危为安,貌似羸弱的“星星之火”,终究“可以燎原”成冲天大火,我们共产党人所开创的革命事业就一定能够继往开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三、团结就是力量
穿行在井冈山间,伫立在黄洋界哨口,目睹着博物馆里一件件革命文物,聆听着导游关于当年一个个革命斗争的传奇故事,令我感慨最为深刻的是,在那极其艰难岁月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这一大批共产党人所表现出来的团结一致,尽管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对某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不同意见,某个特定的时段甚至还出现了一定的分歧和内部斗争,但如果站在历史长河的时空来看,他们通过讨论、争论甚至斗争,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和团结,并由此产生出惊人的力量。就是靠着全党全军这种高度的团结统一,才使得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宏伟大业。团结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是必要的,在特殊的环境里就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的难能可贵。
以上三点,本人认为是早期共产党人开展中国革命并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对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极大的启发意义,特别是对我们目前开创的土地督察事业启迪深刻。建立土地督察制度是一件全新的事业,肩负着保护我国18亿亩耕地的历史重任,它的现实作用和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中央这一决定,说句实在话,社会上甚至我们土地督察内部有些同志也心存疑虑,也像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对此我们每一个土地督察干部都要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努力工作,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唯其如此,才能把我们的土地督察事业开展下去,进行到底,使之健康发展、兴旺发达,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关于《井冈山》观看感悟心得范本【三】
井冈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省妇联党组安排这样一个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使我来到这片革命先烈们曾经战斗过的红土地,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在6天的学习中,我怀着无比崇敬和缅怀之情,认真聆听、用心记录有关井冈山斗争及井冈山精神的专题教学;循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接受体验式教育;与红军后 代座谈互动、感受老一辈老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感人事迹;参观黄洋界哨口、主席故居、瞻仰革命历史纪念碑等,在心灵一次又一次接受洗礼、情感一次又 一次受到震憾中,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多少年,风雨洗尽了这片泥土上的斑斑血迹,给我们后人留下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但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却是伟大而永恒的,不但不会被岁月的风尘所遮蔽,而且会代代相传,源远流 长。
想着当年这些革命先烈在艰苦卓绝的岁月中,矢志不渝、坚守信念,在经历了惨烈悲壮的战争,仍然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国解放之路,我不由自主地 敬仰起那种坚定地信念,在艰苦斗争的纷乱年代里必胜的信念。我们虽然不再需要用身躯去换回和平,但同样需要内心充满着希望和信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只有我们内心充实,永远坚定自己 的希望和信念,一切烦恼和困难才不会难倒我们。工作中,应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攻坚克难的勇气、昂扬奋进的锐气,充满工作的热情与激情,精心谋事,潜心干 事。以激情打破暮气,以激情去工作,工作也必将回报以更为快乐、更为充实、也更有意义的人生。
1927年,在革命危难时刻,毛泽东分析了敌强 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他还及时 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体会革命先烈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探寻真理的艰辛,想 起这样两句话:胸无全局不足谋一域,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做工作要敢干、苦干,还要巧干。巧干,就是讲科学、重规律,想大事、谋全 局,努力做到高瞻远瞩。同一项工作,有多种思路和方法,但能取得最佳效果的往往是那些把上级的方针政策与自身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思路和办法。要做到 这一点,既要加强理论学习,又要解放思想,着眼全局,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具体问题提到原则的高度加以思考,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加以思考,把当前问题放 在过程中加以思考。思考得越深入,目标就越清晰,做起事来就越到位,越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党和红军之所以能在敌我 力量悬殊的恶劣条件下坚持下来,不断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建立了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党以自己正确的政策、模范的行 动、钢铁般的纪律,集中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井冈山斗争的实践证明,只有依靠群众,我们党的事业才能取得胜利;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得到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建设坚强阵地和温 暖之家的要求,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团结依靠妇女、服务大局与服务妇女、为党和政府分忧与为妇女群众解难、维护全体人民共同利益与维护妇女特殊利益有机统一 起来,扎实做好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工作。要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的能力和实力,工作做得扎实深入、落在基层、富有成效,使妇联组织真正成为党和政府离不开的好帮手、妇女群众离不开的主心骨,真正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 爱的温暖之家。
关于《井冈山》观看感悟心得范本【四】
此次到革命老区井冈山参观考察学习,虽然直到此时才奔向井冈,但心不知道已经“魂飞梦绕”五百里井冈多少次了!在火车和汽车上连续颠簸了一整天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井冈山。此时一路上的想象,一路上的描述全都变得不再重要,让我惊诧的是这个“燎原星火”、这个“红色圣地”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是满眼的绿,千百种绿深浅交错被云雾配合着形成了美妙的层峦迭嶂。但你走近观察可以发现,这里的土壤又是红色的。不知这是否早就预示了这是一片红色政权蓬勃发展的土地。
伴随着一路的赞叹和惊呼声,沿登山公路盘旋而上,我们赶往慕名已久的黄洋界,寻访革命前辈战斗的遗迹。赞叹的是这气象万千,林海云海一处;惊呼的是这峭壁千仞,山路如此崎岖。难怪毛主席曾经发出“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感慨。如今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见战旗飘动,听不见呐喊声震天,但我身旁的炮台和身后横竖两块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几十年前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的历史佳话。黄洋界上最受欢迎的恐怕就是那门具有传奇色彩的迫击炮了。据介绍,当年它用仅有的一枚炮弹击中了敌军指挥部,让敌人误以为遇到红军主力而仓皇撤退。于是,每个人都想在这里留影纪念,但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演变为一批批的合影,并且每次摆好镜头以后都有人不断挤进去,这是不是有点红军战士当年争先恐后打击进犯敌人的劲头!
沿着山路目送黄洋界渐渐远去,我们下山来到了井冈山红军造币厂。房屋是简陋的,但当年发挥的作用是重要的,有点人民银行前身的味道。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可以穿红军军服留影,于是成就了一幅幅“珍贵”画面:好多“革命”旅游同志身着戎装,腰挎手枪,指点江山,目视远方,革命胜利之喜悦溢于言表。此外还有诸如首长阅兵、红军三女杰等多幅“珍贵”照片相继问世。
随着暮色渐渐来临,我们回到了驻地。迎接我们的是神往以久的红米饭、南瓜汤。也不知是同志们太累了,还是这红军饭太香,用风卷残云来形容绝对是再恰当不过了。晚上躺在床上,呼吸着井冈山清新、湿润的空气,感受着井冈山的恬静,我相信同行的每个人在享受这份恬静时都会同时想到她的来之不易。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英雄的业绩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构成井冈山得天独厚的风光特色。朱德委员长称其为“天下第一山”。迎着日出,我们驶向了井冈山的瑰宝——龙潭。龙潭因其周边的五潭十八瀑而闻名,又因其中的五龙瀑而得名。只见河水在峡谷中左突右冲,不断向谷底跌落,形成了梯状的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潭。云开雾散,艳阳当空,一边眺望着远山,一边体味着近水,我们真的有了种融入大自然的感觉。正是出于这种感受,全体同志们十分努力地按动着相机快门,不断将不同的美景与人物进行着排列组合,以美景衬托人物,力求山美水美人更美。
当天下午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系统、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过程。我们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我知道,我们脚下每迈出的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我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不愿放过这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细节。可以说,参观后得到的东西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又看到了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两年零四个月,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暂的瞬间,毛泽东在井冈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却续写了跨世纪的辉煌;海拔不过千余米的井冈山,与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来探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现在我终于有了不虚此行之感,因为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力量就是“井冈山精神”。
带着这种释然的感觉,我们来到了井冈山之行的终点站——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我们又一次体会了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的光辉业绩和无私奉献精神。来到井冈山,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份量。
至此,这次红色之旅可以说完满结束了。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领悟了一种精神——井冈山精神。这种精神不但是革命胜利的根源,同样也是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根源。如果每个团员干部都能发挥一点井冈山精神,那么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真正成为党的好帮手和后备力量!
关于《井冈山》观看感悟心得范本【五】
在井冈山我们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长眠在这里的革命烈士献了花圈,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和大井毛泽东旧居,小井红军医院,黄洋界哨口和红军造币厂;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向先烈宣誓,在茅坪八角楼学唱红色歌谣《八角楼的灯光》,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听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和井冈山精神研究会的两名教授分别作的《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几个重大问题》、《井冈山精神》的专题报告。同时领略了井冈山巍峨雄伟、钟灵毓秀的山色风光。身临其境,我仿佛看到了三湾改编的党旗飘飘,听到了大井练兵的阵阵杀声,感到了井冈会师的动人场面,闻到了黄洋界上的浓浓硝烟。感受到了当年红军艰苦卓绝,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通过一系列现场体验互动式教学,使我对发生在1927年9月至1929年2月的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有了清晰的了解,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最早、最具生命力的一块根据地。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最具历史意义的贡献是: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出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标。武装斗争,第一次建立了革命军队;三湾改编,第一次把党的支部建在了连队;土地革命,第一次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井冈山的农民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工农武装割据,第一次建立了红色革命政权。大革命失败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革命力量在农村能否存在和发展,革命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成了必须回答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不仅出色地领导了井冈山斗争,而且勇于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他在井冈山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件中,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在敌人四面包围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较为完整地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祥细分析了解决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怎样建设苏维埃政权,怎样去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等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全,初步解决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怎样坚持革命、怎样壮大革命力量的问题,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1月所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科学地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又科学地预示了在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必将在全中国燎原。
几代中央领导都对井冈山精神作出精辟的论述:
毛泽东同志说: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邓小平同志说: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
那么什么是井冈山精神呢?_ _ 同志把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既是对当年井冈山革命的高度总结,又是对当今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标准。因此说,大力提倡和宏扬井冈山精神,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时代要求。坚持井冈山精神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坚定信念”是对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是党性修养最核心的内容,是先进性的最起码的条件。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离不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_ _ 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革命的星星之火所以能燃遍全国,走向胜利,就在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必须具有这种理想和信念。这就需要学习井冈山的光荣革命传统。
5.关于井冈山龙潭瀑布导游词 篇五
彩虹瀑
龙潭
“五潭十八瀑”潭潭无俗水,瀑瀑似神女,随景畅想曲,千姿心中意。
揽云台
将云彩怀抱,似蓬莱天台。
这里悬岩峭壁,常年云腾雾绕,称为揽云台。往峡谷中观看,可见“思远”而字,嶙峋石壁如抓,称为“龙爪”,古树奇花缀满山谷,令人生出奇险之感。
鹰嘴岩
临龙潭,观海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进入景区约一百米,但见一块三面凌空的巨石伸向半空,称为“观海台”或观景台。一眼望去,有如碧海,时有山岚云霭布满山谷。旁有巨石如鹰,称为鹰嘴岩,酷似雄鹰展翅飞向大海。
长寿泉
喝一口长寿泉的水,让你健康万万年。
碧玉潭
丛林之中,羞藏小家碧玉
碧玉潭的瀑布水从小井山涧五神河溪水飞流直下,犹如一条白练凌空垂挂,喷珠吐玉,气势磅礴。瀑布跌水高近70米,崖壁中段褶皱,酷似一观音坐在蓬花上,在帘中沐浴;又似一座观音坐莲,侧左身双手捧着净水瓶将甘露洒向人间。这是井冈山最壮观的瀑布之一。
锁龙潭
锁龙潭又称金锁潭,金锁潭的瀑布掩映在深邃的幽谷和杜鹊林中,水声谙哑,碧水泱泱,汀芷竞秀,委婉动人,好似未出阁的龙女锁在深闺,羞于见人,特别耐人寻味。
珍珠潭
看,大珠小珠落玉潭。
第三潭叫珍珠潭。瀑布从高空倾泻而下,落差30余米,激起潭面水花四射,如同串串珍珠,在阳光下闪灼耀眼,美丽无比。
击鼓潭(飞凤潭)
一块巨石,抓破了美人脸。
击鼓潭的瀑布较大,水帘也宽。特别有趣的是瀑布口有一块巨大的中心石,挡住了瀑布,瀑布夺路而下的急流,顿时被劈成数股水柱奔泻直下,水声交替,好似鼓点急骤起落,煞是好听。
仙女潭
仙女潭
这一水的温柔,承载着多少浪漫。
以造形优美而著称的仙女潭,潭口幽深平坦,潭面宽阔深澈,水泻和缓,窈窕优柔,远看犹如一位曲线分明、体态柔美的仙女在翩翩起舞,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游人来到这里,无不饶有兴趣地抢按快门,留下“仙女”的倩影。
金狮面
金狮面下藏龙宫,别有洞天。
金狮面坐落在龙潭景区左侧,因山体如金狮卧伏,山头如雄狮颜面,故而得名。
雄峰之下有一神奇山谷,有如一个大龙宫,很多景观像是龙宫中的件件宝物。其中有神笔石、回音壁、金龟击鼓、一线天、琴台、海螺峰、人面崖,此外,还有白龙瀑、水帘瀑、红军洞等。
长虹瀑
这是一个奇特的“间息瀑”,落差有82米,瀑布水每隔几秒钟才“哗”地一声涌起一堆数米高的白浪,随即便像一匹白练轻扬而下,落下悬崖,然后归于平静;几秒钟后再度出现,反复不止。这种奇景引起游人极大的兴趣,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通俗有趣而又形象化的名字,叫作“马撒尿”。伫立瀑布右侧的观虹台上,每当阳光照射时,就会看到一道彩虹从上到下显现在瀑布中。
水帘瀑
孙悟空来过这里?是神话、神秘?
有一条溪水从十余米高的断壁层上陡然跌落下来。断壁层底是一个悬崖山洞,一条石级小道从崖下穿过,飞瀑有如珠帘飘逸于一段悬崖,约20余米,人可以从瀑中走过,别有情趣,在太阳照射下,时现彩虹,酷似一道透明的水帘悬挂在洞口,清凉舒润,情趣盎然。
一线天
一线天景,无限视眼。
穿过水帘瀑,便到双峰夹峙的一线天。这里有两座陡峻的峭崖石壁挤在一起,中间留下一条空隙,仅有一线天空能透进阳光,高达百余米的石级梯道,宽度只能容一人行走,浓荫蔽日,奇险非常。
海螺峰
又一出神话故事在这里流传,是喜剧?是悲剧?任你来评说。
人面崖
给你的想象一个模板,让你用心灵作画。
离海螺峰不远处,有一座悬崖,远看如同一尊侧着脸的人头,那凹凸的崖体,正像须眉毕具、五官分明的人面。微蹙的眼眉,稍启的嘴唇,或说像鲁迅,或说似斯大林,也有人说像一位不知姓名的文人墨客,正在冥思苦想,寻章觅句,带给游人极大的乐趣和无限的想象。
神笔石
巨笔如椽,勾画宏伟蓝图,妙笔生花,绘就大好河山。
铁戟关
雄关天堑,征途漫漫,你有勇气征服它吗?
金锁带链
龙潭胜景锁不住,满眼美色扑面来。
琴台
丝竹声声,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与长虹瀑同在一侧的峭壁底下,有一突起的巨石,其顶部平坦,有如台状,即为“琴台”。登台眺望,周围奇峰怪石,宛若各类琴体,道道闪光瀑布,无疑是拨动的琴弦,令人遐想。
回音壁
在这里你可感受大地回音的激越,情人窃窃私语的缠绵。
金龟击鼓(又名紫龙守印)
金龟是为革命击鼓,还是为游客助兴?
琴台对面有两块怪石,悬搁于山崖之上,一石紫色如龙,俨然昂首,一石似印,后面高大崖壁——龙宫壁,故名“紫龙守印”。这一石又如一只金龟,一石又如一面大鼓,又名“金龟击鼓”,任你想像,百般话题。
侍女石
是公主石还是侍女石,你自己来看一看吧。
红军洞
红军洞位于水帘瀑之下不远处。1928年冬,红军将领张子清等50余名重病伤员转移到这里治疗养伤。从此,后人亲切地称此洞为“红军洞”。
1988年9月,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红军洞”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潭小井红军医院
小井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
小井坐落在茨坪西北面,1928年夏天,红军在这里设立了医务管理处,同年10月,建成了一栋双层木质结构的红军医院,取名“红光医院”。内设门诊室、手术室、办公室及病房33间,对红军伤病员进行救治。
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
小井红军医院当年住有200多位伤病员,在1929年1月国民党对井冈山第三次“会剿”中,因黄洋界失守,其中130多位重伤病员来不及撤离,被国民党赶往附近一块稻田中残酷杀害,全部殉难。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处修建了“小井红军烈士墓”。
6.关于井冈山的诗歌 篇六
XX学院关于晨读(晨练)、晚自习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井冈山大学《关于规范学生晨读晨练和晚自习管理的暂行办法(试行)》(井大发[2011]2号)文件的精神,为了督促我院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参加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我院班风学风建设。经研究决定自2011年5月15日起开展晨读(晨练)及晚自习活动。
一、领导小组
组长:李芳
副组长:漆小凤刘莉
成员:全体辅导员和班主任
二、适用对象:非毕业班学生
三、实施方法:
(一)、晨读
1.时间:每周一、周三、周五早上6:30 —7:10;
2.地点:根据各班所分配的固定教室具体安排
09本一:10 B-00210本一:9-10110本二:9-102 10专一:9–30210专二:6-10310专三:6-104
(二)、晨练
1.时间:每周二、周四:夏季为:6:30—7:10;
冬季为:7:00—7:30;
2.地点:五栋篮球场下面的田径场
3.晨练内容:各班以班为单位先慢跑三圈,剩下的时间由各个班级自行决定(基本为慢跑、篮球、羽毛球、跳绳为主,)如遇下雨晨练改为晨读
(三)、晚自习
1.时间:每周日至周四晚上7:00—9:00
2.晚自习地点:
09本一:10 B-00210本一:9-10110本二:9-102 10专一:9–30210专二:6-10310专三:6-104
四、考勤办法:
1.每日由学生会干部牵头检查,并由各班委推选两名检查人员(各班委可自行制定检查人员安排表),由学生会干部统一安排各检查人员进行班级交叉检查;
2.检查人员必须准时检查,先由学生干部统一发放检查单;
3.各检查人员清点实到人数后上报学生会干部,严格履行其监督职责,并如实将缺席人员上报;
4.检查完后可适当选择个别班级进行抽查,检查是否有同学在检查完后离开自习室。
5.学生会每周一将检查情况上报学生科。
五、纪律要求:
1.晨读(晨练)、晚自习不得迟到、早退、缺席,有违反规定者参照《井冈山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第二十七条违反学习纪律处理。
2.晨读(晨练)、晚自习学生不可无故缺席,请假须
向班主任递交书面申请并获得同意;如要参加校、院等活动,须向检查人员出示有关证明。
3.晨读(晨练)、晚自习非毕业班同学必须在规定地点,毕业班同学可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或寝室(不允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六、检查评比办法:
1.纪律检查评分以100分为基础分,发现违纪现象,扣除该班级纪检总分,并对违纪个人做出处理。每周统计一次,累计得分以及违纪名单,经院学生会干部核对、院学生会会议通过后上报护理学院;
2.晨读(晨练)、晚自习迟到、早退者每人每次扣0.5分,缺席每人每次扣2分;
3.对请假现象的规定:除病假及公事假外,其他请假现象每人每次扣1分,请假者需出示假条,假条上应有班主任签字,否则为无效假条;
4.晨读(晨练)、晚自习考勤结果将作为班级和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XX学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日
7.朱毛会师井冈山的历史回溯 篇七
一、会师井冈山前的革命形势
1927年, 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民党反动派仅在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间, 就在全国各地屠杀了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31万多人, 使得大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大革命的失败及大屠杀的残忍使得中国成为当时全世界最悲惨和恐怖的国家, 而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因此而被吓倒, 他们擦干净身上的血迹, 掩埋好牺牲战友的尸首, 继续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战斗着。
1928年初, 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军部分部队近八百余人经过与敌人艰苦的战斗, 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 并在宜章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个时候, 在湖南特委及各地党组织的组织与领导下, 各地的工农群众响应共产党的号召纷纷发动起义, 并相继取得了胜利, 建立了县级苏维埃政府, 最后壮大发展成为拥有工农红军三个师、两个独立团, 共八千多人的革命力量。1928年3月份, 在国民党七个师的反扑下, 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 在不利的战斗环境下, 朱德同志作出了明智的判断, 当机立断引兵井冈山。而在此时, 毛泽东已经是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并协同彭公达、卢德铭等同志共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从此以后, 毛泽东成为秋收起义的领导和核心人物。秋收起义部队在向大城市长沙进攻的时候, 遭到了敌人的疯狂反扑, 损失惨重。在这个关键时刻, 毛泽东作为秋收起义的最高负责人, 力排众议, 提出了退回萍乡再议的主张, 并最后作出了将进攻的方向从城市转向了农村, 引兵井冈山的决定。
二、井冈山会师的实施过程
朱毛会师前, 各自组织和发动的武装起义为中国共产党保存了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1927年, 朱德遵照党中央的指示, 前往南昌并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及第三军军政要职和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 并暗中组织力量准备随时起义。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 朱德参加并领导了南昌起义, 并领导第三军在战斗中英勇奋战, 为起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起义胜利后, 根据革命的需要, 朱德被中央调到广东, 准备建立新的根据地。在南下时, 朱德作为第九军军长指挥军队驰援潮汕的南昌起义军主力, 部队在途中的战斗中损失惨重, 但仍保留了相当的队伍。毛泽东受中央任命, 领导了著名的湘赣边秋收起义, 但由于敌我力量差距悬殊, 起义处于被动地位, 正当起义军面临全军覆没的重要时刻, 毛泽东果断放弃了进攻长沙的计划, 率领一千五百多人向江西萍乡方向进军, 为秋收起义和中国革命保存了珍贵的革命火种。
1927年10月, 朱德率领了南昌起义军余部两千多人, 在得知潮汕已经失守, 部队不知道怎么往下走, 面临被彻底消灭的风险。朱德在这个紧要关头, 认为现在革命军主力失利的情况下, 反动派随时可能向我扑来, 只能迅速脱离险境, 保存有生的革命力量, 把南昌起义的种子保存下来, 以图以后革命。为此, 朱德率领部队沿福建、广东、江西等边境地区进军, 以避开敌人主力围剿, 并在转战中进行了整顿, 使部队重获新生, 最终在湖南南部发动了著名的年关暴动。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利后, 率领一千五百多名工农革命军, 进入萍乡时与敌人偶遇, 损失惨重, 在毛泽东对部队进行了思想动员, 并了解到了当地的情况及地势后, 顺利拿下了莲花县城。朱德和毛泽东在上山前, 都对部队进行了整顿。朱德进行了著名的“赣南三整”, 尤其是在部队思想方面进行了整顿, 坚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和革命到底的思想。朱德还从组织上对部队进行了整编, 重点是强化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地位和党的基层工作。在整改过程中, 成立了部队党支部并撤销了军、师的空架子, 令部队面貌焕然一新。1927年底, 朱德在崇义的上堡对部队进行了为期三个星期的整顿和训练, 重点是加强对部队的军事培训, 尤其是如何打小仗, 即游击作战问题。另外, 部队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群众工作, 通过连、排分散的形式发动打击地主、乡绅, 并有效开展了游击战争。经过这次整顿, 部队无论是在纪律性, 还是战斗力方面都有了重大的提升。在此时, 毛泽东在部队不到一千人的情况下, 在部队到达三湾时, 对其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那时, 部队存在着人少枪多的情况, 且部队中的军官多还保留着旧军队中的军阀思想, 为此, 毛泽东在部队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召开了会议, 决定对部队在组织上、民主制度和军队建设方面进行改编, 强调支部建在连上和军队内部民主制度。三湾改编是中国军队建设方面进行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标志着毛泽东建军思想的形成。1928年4月中旬前后, 朱德和毛泽东率领各自领导的工农革命部队, 胜利地实现了期盼已久的井冈山会师, 并于5月4日, 两支部队在宁冈市举行了隆重的会师大会。
三、会师井冈山的思想考证
朱德的上山思想由来已久, 最早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时期1925年, 朱德在莫斯科学习期间, 就具有了游击作战的思想与准备。毛泽东在对农民运动考察期间, 早就意识到国共合作终究要破裂, 并针对保存军事力量方面, 提出了上山思想。在朱毛会师井冈山前, 朱德和毛泽东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与信念。在工农革命出现暂时的挫折时, 朱德与毛泽东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 他们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勇往直前的革命斗志, 并都开创了新的革命局面。1927年下半年, 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一面做好部队思想工作, 一面及时审时度势, 转变了革命进攻的方向, 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地区, 并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的根据地, 为新中国革命的胜利保存和壮大了力量。朱德同志也在1927年9月份, 由于南昌起义主力军受到重创, 原来的两万多人的部队只剩下了两千多人, 同时敌人还在继续地疯狂反扑和围剿, 朱德同志没有被敌人的淫威所吓倒, 毅然带队转入到农村与敌人继续战斗。
朱德和毛泽东虽然没有在一起, 但是他们在创建什么样的革命军队上有着高度的一致, 同时创建了共同性质的工农革命军。毛泽东在领导部队进入井冈山地区以后, 进行了彻底的三湾改编, 确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原则, 并实行了军民统一, 官兵一致和民主管理的方式, 使革命队伍重新焕发了活力。而与此同时, 朱德带领部队也进入了赣南地区的农村, 并为了适应新的革命形势, 重新对部队进行了整顿, 俗称“赣南三整”, 朱德重点对部队的思想和纪律进行了整顿, 并通过发动群众和团结了群众进一步壮大了部队的力量和提高了战斗力。由此, 我们知道, 朱德与毛泽东在军队建设上是多么的相似, 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为会师井冈山和创建人民军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朱德和毛泽东在会师前, 就已经互相派人联系了, 由于革命方向和性质一致, 热切盼望着能早日会师。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进军井冈山的时候, 就马上派人前往大城市长沙, 在与中共省委联系汇报情况期间, 并利用机会寻找朱德带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的状况。1927年底, 朱德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境况严峻, 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德从敌人报纸上得到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消息, 他们于是急派人与毛泽东联系。同时, 朱毛会师也是中央的要求。中共中央曾在1927年底先后两次致信朱德同志, 希望它能与毛泽东一起发动群众和领导革命, 并建立政权。从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朱毛会师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在会师以后革命的大方向上高度一致, 他们会师前的经历无疑将对以后革命的成长及以后的团结协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朱毛二人的井冈山会师的实施过程的阐释, 不难发现两位伟人不仅在会师思想上, 更是在行动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朱毛会师井冈山为中国革命举起来一面坚持斗争、奋勇向前的革命大旗, 同时也构筑了中国工农红军成长及壮大的基础, 对以后建立和扩大农村根据地和坚守农村包围城市革命路线, 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向前发展方面, 产生了重要而又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伯流.朱毛会师永垂青史[J].党史文苑, 2008 (6) .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传[M]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8.关于诗歌鉴赏知识的学习与考试 篇八
一.《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抓好鉴赏的切入点:
1.从标题入手。
2.从作者的生平情况及艺术风格入手。
3.从注释及题目的相关提示入手。
4.从作品中所选取的物象入手。
5.从作品中的重点词语入手。
三.常见题型及套路。
(一)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的描写中,请结合诗歌进行赏析。这首诗歌是怎样动静结合的。等等。
解题套路:(1)指出运用的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要结合诗歌具体分析。(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二)形象意境类:
A.形象
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形象的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题套路:(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示例: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鸟出笼后自由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
B.意境
命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套路:(1)描写的景象。(2)意境的特点。(3)作者的思想。
(三)语言特色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诗歌中哪句话或哪个词或哪个字比较妙,妙在哪里?
解题套路:(1)总述语言特色。(2)结合作品具体分析。(3)这样的语言的好处。
(四)思想内容类
命题形式: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内涵。概括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和内涵。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
解题套路:(1)塑造的形象。(2)作者的感情。(3)作品的思想意义。
笼统地说:从艺术节手法和内容两方面入手,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具体题目。
四.诗歌之比较鉴赏
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题测试形式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
1.比较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象的内涵。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亦称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对象的形象。解答此类题,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诸如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船通。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答案: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两首诗都传达出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
2.比较情感基调。
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解答此类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
例:下面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试简要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
送柴侍卿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里要求比较赏析两诗不同的情感基调,扣住《送》诗“不觉”“一道”“何曾”等词细心品味,就会把握诗中表达了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扣住《黄》诗“烟花”“孤帆”“尽”“唯见”等词反复品味,就能理解到诗中表达的惆怅、难舍、牵挂的感情。
3.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
古典诗词讲究遣词炼句,甚至有人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遣词炼句其实就是作者力求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自己情感的词句。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表达技巧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曾诗中“倚”字的不同表达效果。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结合作品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后,便可以按照具体答题格式进行答题:李诗中的“逐”字运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曾诗中的“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4.比较意境的营造。
优秀诗词作品总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感染力强,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对诗词意境的揣摩,不仅要把握客观形象,还要感悟作者主观感受,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例:下面两首唐诗都写了“山中”景色,简要说明各有什么特点,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山中 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第一首诗中的“高风晚”“黄叶飞”是一派萧瑟凄凉的秋景,烘托了“悲”与“念”的复杂心情,抒发了作者寓居他乡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思。第二首诗中的“白石”“红叶”“空翠”,色彩鲜亮斑斓而富有变化,是一幅迷人的深秋图,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悦之情。
5.比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解答表达技巧赏析题,要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并按照“手法+分析+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例(略)
附:特殊意象
柳(送别留恋),月亮(思家想人,盼望团圆),鸿雁(书信传情),松、竹、梅、菊、荷花(高洁品格),桃花(美人),鸟(自由),莲(爱情),梧桐、芭蕉(悲凉、凄苦),杜鹃,俗称子规(凄苦、思乡、怀亲),蝉(高洁),寒蝉(悲凉),鹧鸪(旅途艰险、离愁别绪),冰雪(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南浦(水边送别),长亭(陆上送别),乌鸦(衰败荒凉),猿啼(悲伤),羌笛(凄切);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芳草(离恨),蟋蟀,又叫促织(怀念征人),浮云(在外漂泊的游子),丁香(愁思或情结),鸳鸯(恩爱的夫妻),梅子的成熟(少女的怀春),马(奔放),鸡狗(田园),东风(春光),西风(落寞),海浪(人生的起伏),水(岁月短暂,时光流逝,绵绵的愁思等)……
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鉴赏时要注意四大方面:一.表达方式;二.表现手法;三.修辞手法;四.抒情方式。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其中两种表达方式比较常见,描写,白描,工描,细节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2.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反衬(衬托),托物言志,赋、比、兴,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情景交融,用典,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乐景哀情。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双关,顶针,通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