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文的方法和技巧(共10篇)
1.阅读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篇一
引导物阅读法
眼睛生来就有跟随引导物运动的特点,所以借用引导物的快速移动来带动眼睛的移动速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尤其适合初学者的进阶训练。
引导物可以是手指,一般用食指;或者笔、尺子等便于拿握的细长物体都可以,以使用时不妨碍视线为佳。
将引导物放在正在阅读的‘那一行内容的下面一行’中间位置,以眼睛尽可能顺畅快速地随着引导物移动而匀速移动,同时要保证能看清所读过的内容。
因为引导物和眼睛两者的移动会相互作用,这里的重点在于要找到它们的有效结合点,达到相互促进提升的目的。当速度提升到一定水平并相对稳定,或达到一目多行时可取消引导物来阅读。
节拍阅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是利用有规律的节拍,来辅助和控制眼球的移动节奏,从而提升阅读速度。
因为在快速阅读时,眼球运动的移动和中止相互交替的、有规律的进程,只不过平时我们对这一过程没有明显直观的感知,更谈不上很好的控制。
而通过节拍器的辅助,在阅读时强行让眼睛采用一定的移动节奏(适应之后,强制感会渐渐消失),将有助于激发阅读者自然而然循序渐进地提高眼睛运动速度,近而加快阅读。
具体操作时,可以选择专门的节拍器,也可以借用秒表的滴答声、或者有规律的击打声。注意要根据自身的阅读水平选择节拍频率,阅读紧跟节奏,以节拍每响一次眼睛能捕捉到最多的有效信息为准。
刚开始因为节拍的加入,或许不太习惯,但只要专注反复练习,阅读者将可以明确感知并自如地掌控自己的阅读节奏,这时就不再需要有形的节拍器了。
划线阅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是通过充分利用有效视幅,在阅读信息左右两端来划线的方法,提高单位时间捕捉信息的效率来提升阅读速度。
通常我们看书时一般遵循从左往右逐字阅读的方式,即每一行从头读到尾。但经过眼睛训练和视幅扩展你会发现,视点即使放在距离左端较远的位置一样利用余光一样可以看清左侧的信息。同理,视点也不用到达右端,利用余光一样可以看清右侧的文字。
因每个人的视幅大小不同,具体操作因人而异。对于初学者可借助在左右两端划线的方法来测定适合自己的视点移动距离,视点从左侧竖线向右移动碰到右侧竖线折返,经过反复练习直到不用划线也可以轻松做到这一点。
经过反复练习,随着快速阅读能力的提升,将可以做到视点放在中间就可以看清整行甚至几行的文字,从而达到一目一行甚至三五行的效果。
面视阅读法
人们常说的“眼脑直映,一目十行”即面视阅读,这是快速阅读的高级阶段。
要达到这一效果,我们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视点都必须始终保持在书页的中轴线做自上而下的垂直运动,利用眼睛的余光将两端的文字置于整个有效视幅范围内,达到快速识别理解阅读内容的目的。
需要强调的是,面视阅读在提高速度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内容的理解,否则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在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的同时,掌握专业的记忆技巧和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一点(记忆方法)我们将在后续章节中进行详细讲解。
2.阅读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篇二
一、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调,掌握正确的重音和节奏感
语调、重音和节奏感有区别意思、表达情感的重要作用。另外,在入门阶段一定让学生背诵一些对话、段落和短文。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并且掌握了基本的英语知识,这样阅读起来就会迅速,理解起来就会准确,它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及早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
精读和泛读各有自己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泛读教学方法和精读教学方法也不相同。精读的重要特点是“少、慢、细”,而泛读则是“多、快、粗”要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又要不断提高阅读速度的话,就必须及早将精读教学与泛读教学结合起来,改变以往精读课一统天下的局面。给予学生的泛读时间要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延长,在泛读课上向学生讲解阅读的技能技巧,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然后要学生自己定时阅读,读后做阅读理解题,结合做题情况,对文章进行串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给学生略读、查阅的技巧
为了抓住文章的主要思想,应教给学生浏览或略读的技巧。略读又称跳读(reading and skipping)或浏览(glancing),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阅读,如同从飞机上鸟瞰地面上的明显标志一样,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读时让学生主意大小标题,文章的第一段及其它各段第一句及最后结论。
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对无关的段落一掠而过,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skimmer)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
四、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是一种极重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它可以避免见生词就查,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兴趣。我们在读汉语的书籍和报刊杂志时,遇到生词不会马上查字典,只有生词影响理解时才去查,这是个习惯问题。我们在训练学生阅读英语时也应使他们养成这样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给学生一定的构词法知识
合成、派生和转化是英语的三种构词方法,了解了构词法再结合上下文就能解决阅读中的一部分生词。
前缀一般改变单词的意义,不改变词性;后缀一般改变词类,构成意义相近的其他词性;少数后缀也会改变词义,教会学生一些构词法知识,使学生扩大词汇量,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六、增大视距提高阅读速度
为增大识别间距,可引导学生在扩大视角上下功夫,发挥人眼的自然潜能,调整视角,迅速移动视点,达到“一目十字”、“一目十行”的功能,并在阅读领悟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尽快抓住文章的主旨,迅速地摄入信息,快速地加以处理。只要掌握这一重要技巧,学生定能在速读时大显身手,当然这种技能要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
七、培养学生善于抓提示词
提示词是联系句与句之间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纽带,阅读中抓住这些词可有效预测下文,并掌握文章的脉络,提高阅读的速度。
读者找到包含所需信息的章节,准备寻读。这时,要留心与那个具体信息有关的提示词。例如,在报纸体育运动版上寻找某田径运动员的某项运动成绩,他的国名是提示词。在百科全书上寻找纽约市的人名,翻到New York City那一章后,population,census,inhabitants等词就是提示词。
And,more,moreover,further,besides等通过这些提示词可预测作者将要表达的内容。
So,therefore,thus,consequently等词能预料作者想要表达更为重要的思想。
Finally,in conclusion,as a result等这事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词,它们向读者预示,作者要结束他所他的问题。
But,yet,otherwise,although,however,in spite of等词预示着作者思想有大的转变,可能要转变方向,否定或冲淡作者前面的内容。
总之,抓住了提示词,能使读者迅速预测作者的意图,快速掌握内容,从而加快了阅读速度。
在阅读时究竟要采用哪种阅读方法,这要根据阅读的目的,阅读材料的难易等情况来选择运用,也可以同时交叉灵活运用几种阅读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方法,让他们掌握多种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让他们学会根据不同的目的灵活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要通过各种训练,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要通过阅读来学习阅读”这是英国教育家威斯特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的,我国老一代教育家叶圣陶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重视了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到了一半。”所以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精读、朗读,更要教会学生浏览、跳快速阅读等各种阅读方法。
摘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调,掌握正确的重音和节奏感;及早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教给学生略读、查阅的技巧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给学生一定的构词法知识;增大视距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善于抓提示词。
3.浅谈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篇三
一、理解是阅读的要旨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作者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这是一个由词组成句子和话语的语言编码过程。读者阅读书面材料时,从辨认文字符号开始进而对文字、语义、语法、修辞进行译码加工处理,同时凭借自己已有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生活经验并通过联想重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领会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吸收信息。可见阅读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包含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
二、弄清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一)表层理解
表层理解是要求学生掌握文章字面意思。对学生的要求是机械地重复文中主要内容,使课文内容再现。教师对该课可提出下列问题,请学生阅读后回答。由于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的基础,为了使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文章意思,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头脑中是否有与文章相适应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等知识。背景知识能提高对课文的正确理解。
2.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课文中的难句略加解释。为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教师可板书设计一个图表如下: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没有困难,可让他们根据图表复述课文以促进其提高说的能力,并为深层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深层理解
深层理解的问题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吸收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即"弦外之音"。这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超越读物文字符号所传递的信息而进行的思维推理活动。教师在学生对文章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问: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应启发帮助他们在文中找到有利于回答问题的线索(比如语篇标志、主题句等)。
(三)评价性理解
阅读的目的是吸收信息或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并对文章作价值判断,提高深层次理解和评价文章的能力,同时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具体操作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适当为学生补充交际中急需使用的词汇。
2.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展开讨论。小组讨论不仅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集思广益,促进、丰富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在设计这一层次的问题时,教师应注意挖掘文章的思想性,兼顾语言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寓思想教育于外语教学之中;
3.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活泼、用英语进行讨论的热烈气氛,逐步使学生实现由知识到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从而达到理解的最高境界。
三、利用教材进行阅读训练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强调独立阅读课文,旨在形成能力,每教一篇新课文时,先让学生用10-2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的理解题,然后,再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以求弄懂。精读也全是由学生自己去研读,改变了那种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局面,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四、坚持限时阅读训练
每课时抽出10分钟进行听力和快速阅读训练。选用150个词左右、难度适中的短文,再加5-10个理解检测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迅速读完全文,完成阅读理解题。然后检查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进行辅导讲评。
五、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只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是不够的。如果以每周1000个词来计算,学生一个学期只能完成1-1.5万个词的阅读量,不足以使学生从中获取到独立阅读英语文章的基本技巧。所以,除快速阅读外,我还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目的在于增加阅读量。向学生提供较多而且题材较广的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相互交换各自的不同阅读材料,要求每人每天课外阅读600个词的短文,这样,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讲求阅读效率
效率体现在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两个方面,读速的提高与读量是密切相关的。阅读要以量求质。我给学生定的阅读总量为40万个词左右,每天坚持10分钟,读速定为60wPM左右。要求准确理解率达70%以上,实践证明,一般水平的学生通过努力是不难达到这个指标的。
七、落实阅读辅导
阅读基本上是在课外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但是没有得力措施就很难保证持续地开展。为了扎扎实实地搞好阅读,除对读量、读速严格要求并记录在案进行评比以外,我主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指导。
(一)指点学生阅读时抓住文中重点段,段中主题句和句中的关键词,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意义的办法。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让学生碰到生词不惊慌,因为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线索或可根据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等同关系、因果关系或上下文暗示猜出词义。
(二)指点学生“依纲”阅读,这个纲就是文章的理解题,每篇材料都配有相应的阅读理解题,既可以做为理解检查题,又可做为阅读的提纲。一般的学生都是先阅读短文,再看问题,回头看短文,然后做选择答案。我指导学生的另一种做法是先看问题,后读短文,再做选择答案,这样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大大地提高了。
4.快速阅读书本的方法和技巧 篇四
它是各种快速阅读方法的基础。
人的大脑有一种特性,在接收信息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在处理信息时能够遵守严格的程序。
因此,在阅读训练中如能使自己逐渐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程序,对提高阅读速度将起很大的作用。
因此,可给自己规定阅读的固定程序是:每当读一篇课文时依次解决如下四个问题一题目,文章的大意,文章最能打动自己的部分,从文中感受到什么。
5.阅读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篇五
一、进行快速阅读的必要条件
进行英语快速阅读的必要条件是:基本知识、语言基础、阅读技能、快速阅读不是一种孤立的能力,它必须以了解一定的基本知识为先决条件,以具备一定的词汇和基本语法为基础,还要掌握一些重要的阅读技能。如果没有语言基础,阅读材料通篇都是生词,语法难点很多,即使掌握了一些快速阅读的技能,要快也快不了。反之,如果只有语言基础知识,而没有阅读技能,要想读得快,读得多,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对材料的内容缺乏基本常识,即使语言基础好,并具备阅读技能,也不可能“快读”,只能“慢读”。
基本知识主要是指的是所涉及英语的专业知识,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想把内容理解透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语言基础知识主要指词汇量和句型结构。要有一定的词汇量。这包括两部分,一是公共部分,二是专业部分。我认为公共英语部分至少要达到4,000 个单词量,而专业部分最好要有1,500个词汇量。要有一定的句型分析能力。英语文章最大的语法难点是句型,句型中的难点是定语从句。一个句子很长,往往是由于定语从句连环套在作怪,定语中套着定语。这样的连环从句表达专业概念非常严谨,却给我们阅读带来困难。因此,我们要能够进行层次分析,准确把握各从句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同时,要了解词性的变化,名词的动用和动词的名用。至于时态等其它的语法现象对我们具备一定语法知识的参试人员来说,基本上构不成多大障碍。
二、快速阅读的重要性
所谓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精读和泛读能力。然而,英语阅读中,速度是人们最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的阅读一般都是快速阅读、通过快速阅读,我们可以更广泛、更大量地阅读资料,猎取知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通过大量阅读,频繁地接触语言材料,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学到或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语汇,进一步熟练阅读技术,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三、快速阅读的方法
面对繁杂的英语,要提高效率,就要有一定的方法。我认为唯有以泛读为基础,进行快速阅读的培养,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具体说来,要发现对自己有利用价值的信息,需要掌握如下方法:
1.推测(prediction)
阅读正文前,就标题(如果有标题的话)来合理推测资料的大概内容,也可在读了二、三段之后预测下段内容。这对快速理解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以及推测出生词的词义范围有积极的意义。因为英语单词一词多义现象太普遍了,一个单词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往往含有不同的意思,甚至有的单词在同一专业领域在其意义的具体把握上也有细微的差别。
2.关键词句(keyword and topic sentences)
在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学会抓主要的词句,找出段落中的主题句,从而正确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注意到是否对自己有利用价值。
3.略读或浏览或跳读(Skimming)
Skim有掠过的意思,又有从牛奶等液体上撇去的意思,转意为“快速掠过,从中提取最容易取得的精华”。用于阅读,或译为略读,或译为泛读,似乎都未把其细微的意思译出。而这种读法却包含有原词的所有意思——快速读过去,取出读物中关键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读法理解为快速浏览课文,领会文章大意。一般而言,通过标题可知道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首段和末段要多加注意,以便发现作者的观点。
4.查阅(Scanning)
Scaning的意思是扫读或查阅,是快读或速读的一种。Scan就是通常所说的“扫描”。其特点是快,但又要全部扫及。Scan这个词的词义似乎矛盾,它既可以理解为“仔细地审视”,也可以理解为“粗略地浏览”。这种情况倒成了扫读的绝好证明。从形式上看,扫读是粗粗地一扫而过,一目十行,但从读者的注意方面来看,却又是高度的集中,在快速阅读中仔细挑出重要的信息。因此,查阅可以理解为迅速找出文章中的有关事实细节或某一具体信息;有时要找出某一个单词或词组,如人名、地名、日期、价格等;有时要找出文中所述的某一特殊事件,而这一事件可能是由一个词或短语交代的。若不具备一定的能力,这样的细节恐不易发现。
5.速度变换(Reading rate)
我们要意识到阅读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也就是说,即使同一个人阅读同一份材料,但由于阅读是一种有相当心理负荷的脑力劳动,因此在开始、中途和结束时的速度不可能一样。读物的体裁和难度不一样,阅读的速度也不同。我们不要过分焦虑自己的阅读速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随着速度的提高,理解的程度都有所降低,所以我们应认识到阅读文章时的速度是可以调节的,只有合适的速度才可能获得快速准确的阅读效率。
6.阅读习惯(Reading Habit)
从主观上要能克服注意力容易分散即所谓“思想开小差”的毛病,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从客观上克服各种无意中形成或由来以久的坏习惯,如摇头晃脑,抖动双腿,玩弄纸笔,念念有词等。这些“小动作”,也会分散注意力、影响思考,降低阅读速度。
四、怎样培养快速阅读的技巧
读外文书籍要做到“一目十行”。
1.视幅要宽
意思是每一眼看的词要尽量的多。我们阅读表面是用眼睛看,实际是用脑子读,眼睛只是起了照相机镜头的作用。努力使自己的眼睛变成“广角镜”,把尽可能多的词能一眼“尽收眼底”。
2.视时要短
意思是第一眼和第二眼之间停顿的间隙要尽量短。我们阅读时,若视幅相同,谁的停顿时间短,谁就能读得快。
3.意群要长
即在每个视幅中不是让你把很多的单词都收进脑子,而是要善于从中摄取有意义的词组,这个有意义的词组就是意群。极慢的读者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视幅就很窄,句子中间的停顿就多,而频繁的停顿必然妨碍正常的理解。快速阅读者是半句或一句句地读。视幅大大加宽,停顿的间隙少而短,获取的都是有意义的词组,因而理解全句或全段就能做到水到渠成。
4.利用上下文猜生词
充分利用上下文给出的线索,有些生词的意思是可以猜出来的。下面介绍一些基本方法:
(1)利用定义的线索
在生词出现的上文或下文,有时能找到对它所下的定义或解释,由此可判断其定义。
(2)利用同义的线索
一个生词出现的上下文中有时会出现与之同义或近义的词,它往往揭示或解释了生词的词义。
(3)利用反义的线索
在某一生词的前面或后面有时会出现它的反义词或常用来对比的词语,由它可以推测生词词义。
(4)利用常识猜测词义
有时一句话中尽管有生词,但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判断生词的意思。
(5)利用等式或符号猜测生词
一段话后面有时会给出一些等式或符号,如前面的话中有生词,由后面的等式或符号可疑猜出生词的词义。
6.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篇六
向来散文是个很扯蛋的问题。有时可以说,估记原创作者看了高中老师出的问题也只能感叹难以回答,因为这些老师们有时也没有读明白,他们更多是断章取义,道听途说,自以为是的取一些自已的看法,强加到作者头上来考学生。这样看来,个人认为应当这样去努力:
一,即然是散文,就是形散神不散,要抓中心,实在抓不住,就猜,猜老师的心里,从文章出发,一般是反映了积极生活态度,正面思想。
二,如果你的回答就是建立在猜的基础上,那就不要说有太明白了,因为好多散文就是写得迷迷糊糊的,没有标准答案,可能你说什么都是错,说的越具体,就越有错,这个受老师主观影响很大。所以你就要模访作者,写一些似是而非,貌似很挂勾的东西。有时阅卷老师很心虚,看了他不明白的东西,不敢乱打分,怕骂他无知,所以会给个中上游分数。
三,要大胆自圆去说的写出自个所想,如果连猜也猜不出时,这样的好处是你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并能自圆其说,正应和了当下老师的心态,充分验证学生主动性能力,老师也会给个不错的分数。在许多作文上,就是跑题,只要能自圆其说,并很有理,也会有个不是太差的成绩。
四,关键是找中心思想。散文有时和更依赖语感和社会积累,一般感性强的人反而更能感悟出来。但理性超强的人,也能通过理性分辨出来的。
就不多说了,其实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多读多想,这个法子笨,但最有效。
评论(5)|110
2012-03-22 18:43冰☆雪12|三级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评论(4)|80
2012-03-22 19:53敏婧城|二级
7.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法与技巧 篇七
理是浅表的信息,主要是调动右脑,只需要作简单的粗加工。多媒体技术能更有效地刺激人的视听感官,但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本身的感受和品味的能力,不利于学生文学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开发,也不利于学生养成热爱阅读、深思熟虑的良好习惯;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扩充课堂教学容量,但在人的接受能力单位时间内总是有限的,如果不把握好信息量的“度”,就很可能使一堂课成为动画音像等信息的展示,导致学生走马观花、穷于应付。所以语文教师要对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弊有很清醒的认识,不能盲目崇拜。本着有利于提高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原则,凡是对提高文本阅读能力的多媒体影视手段要有选择地使用,凡是对提高学生文本阅读能力有害的,即使有其他好处,也一概予以摒弃。
二、造就提高文本阅读能力的小气候
大的社会环境凭借个人的力量不易改变,但我们要努力造就一个小气候。
第一,传统的阅读教学把文本作为教师用来进行知识传授的载体,忽视了文本的中心作用。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联结点,师生的对话就是从文本阅读中产生的,讲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及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层次对话,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在以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文本应是阅读教学的中心,应树立以文本为阅读教学的中心的理念。
第二,营造提高文本阅读能力的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时下有很多不良的倾向,一是人们喜欢聚在一起赌博,甚至通宵达旦;二是长时间看电视节目,如电视连续剧、动画片和快男超女等娱乐节目精彩不断,子女怎能不受影响;家长本人不阅读,而自己不率先示范,子女怎肯作文本阅读?家长虽然不能指导子女阅读,但应扩大文本阅读的影响,和子女一起阅读。调查显示,父母受教育层次高的乐于进行文本阅读及写作的,子女在这方面兴致就高些,并受到强有力的指导。教师要多和家长联系,和家长一起营造提高文本阅读能力的家庭环境,比如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不仅能通过书籍的阅读分享彼此的感动,而且在无形中增进感情。喜爱阅读的孩子在听、说、读、写方面,都比不爱阅读的孩子能力强,孩子从阅读中领悟复杂的意念,欣赏语言的美妙。亲子阅读的其他好处还包括多方面的知识的涉猎,增广见闻,对学习大有好处,如提升写作能力,独立思考等。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法
(一)以“读”为本,教给学生读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阅读实得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吸取文章的营养,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得到加强,真正达到“不教”的目的。
如单元教学,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根据要求,确定精读、略读内容,对于典范文章、精彩文段,运用精读方法,动笔圈点勾画,摘抄名言警句,体会词语含义,做到“口诵心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次,要教给学生自设阅读的目标层次,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预习提示、课后练习,定出每次阅读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养成带问题阅读的习惯。最后,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以整体感知单元课文的异同点,加深对单元教学内
第三,加强校园和班级硬件建设,保障阅读的文本供应和场所供应。学校要增加教育投入,多方筹资,建设高规格的图书馆,购买中外名著,订购年度文学杂志,并进行科学化管理,以保证中学生正常的文本阅读。班级也要建立图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以促进学生的文本阅读。
第四,语文教师要做文本阅读的模范。语文教师不仅要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而且要有实现先进理念的素养和技能,努力建构触动学生心灵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师本身要有相当的阅读能力,能随时随地就一篇或一段文本进行相当准确的解读和诠释,随时可作学生文本阅读的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而且要比学生做得更好。此外,还要及时阅读时新的文章,并向学生推荐。
第五,多开展多读书、读好书活动竞赛、征文、演讲、板报摘登、心得体会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集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于一身,形式新颖,符合青少年学生渴求知识、勇于竞争,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客观需求,能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欲望。比如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提倡学生阅读经典全本,如学了《西游记》选段开展阅读《西游记》全本的活动,让他们体验这份成功感、快乐感。
第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有主体的独特体验,体味语文的艺术美。比如加强对词句的阅读和理解,生字生词依然是初中生的学习重点,对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词句要多读。字词句式的学习要求我们注重文本阅读,散文的字句欣赏比如朱自清散文《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里的“偷偷地”和“钻”就值得认真品味,小说也要提倡学生多读原著文本。比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是组织学生观看《水浒传》电视剧片段,那样正是抛弃了语言的理解和文本的解读这个语文学习的根。
第七,强化文本阅读的益处。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教学的重点是其蕴含的哲理的阐释,而不是描写庐山景色。对于文本中蕴含的哲理,不通过诵读、看风景图片就能理解的,而应注重从文本本身理解。文本中的“空白”,也是任何多媒体无法展示的。这种“空白”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有无尽的意蕴等待我们挖掘,如鲁迅《孔乙己》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两个看似矛盾词语的使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排除各种干扰,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学生文本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容的理解。
二、教给学生准确理解词义、分析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语文阅读不超脱字、词、句,因而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的意义,对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至关重要。例如教《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对于“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惊心动魄的伟大”的理解,是赞颂“三个女子”,还是讽刺段祺瑞政府卫队呢?对此我引导学生阅读上下文,从具体语句结构出发进行分析,明确它既是赞颂“三个女子”,又是对反动派的暴行的揭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紧扣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的知识点,将“长文”“缩短”,大胆处理教材,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捕捉、概括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理解、概括文章的能力。如在教《琐忆》一文中,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把握“琐”的意思,明确:(1)写的是小事;(2)这类小事很多,文章仅取一二。同时也明确文章写作意图是“以小见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话概括文章所叙的七件事内容。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爱”“恨”这两方面将文中七件事进行分类,要求学生找出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中心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让学生明确这是鲁迅先生崇高而伟大人格的集中体现,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通过这些,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并将学到的方法迁移到其他课文,培养理解、概括文章的能力。
三、教会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
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语文教材以单元编排,每个单元都有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和知识点。例如初中教材中的议论文知识点,分散于几个单元中进行教学,这就出现了一种情况:议论文的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都是零散的,难以形成完整体系统。因此,只有教给学生系统整体知识,将分散于各单元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议论文的整体概念,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如先让学生弄清议论文三要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明晰三要素与议论文结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弄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明白议论文的结构形式,再让学生明确议论文中论点提出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论点的位置可放段首,也可放在段中、段末;论据则要让学生明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两大类;论证方式可分为立论、驳论,分清立论是正面讲道理,多采用举例、讲道理,有时也采用比喻、正反对比论证,而驳论是驳斥错误、反动的观点,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多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归谬法。这样,使分散于各单元的议论文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行将分散于各单元的记叙文、说明文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
四、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
(一)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的这些论述给我们以启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想、方法领悟问题,达到释疑的目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矛盾”中提出问题,如教《孔乙己》一文时,可抓住结尾“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一句,提出为何既用“大约”又用“的确”,是否矛盾,从而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深刻理解作者的用意,掌握从课文“矛盾”处生疑,从回顾课文中解疑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前后照应中找疑问,从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的关系中找疑问。这样围绕“疑”,有的放矢地阅读,就能达到解难释疑的目的,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二)教给学生评注赏析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品评鉴赏已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文章,要注意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文学修养、世界观等方面去品评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用正确的态度鉴赏作品,分清作品的精华与糟粕,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
(三)教给学生审题答题的方法,提高应试能力。
不少同学平时阅读不错,可一到考试得分就不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下面我就此谈几点解题方法。
一是看配分。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的暗示。比如某道题配给2分,若要求学生概括作答,则只要概括内容要点即可;若要求用原文作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作答(每答对一处给1分)。从配分情况来看,答题除用语须高度概括外,还要具有层次性,而这个“层次性”不是无中生有的,它往往就是文章段落或全文层次的映射。如果在阅读文章时,很好地结合题目配分及答题要求,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文章,很容易地答题。
二是选用合理的句式。利用恰当的句式作答,亦能巧妙地回答问题,提高答题的准确率。所以在答题时,选用何种句式,应仔细斟酌。一方面答题应注意与题目相关联。所谓“相关联”,就是“问”与“答”具有联系性,如何问就如何答,既能体现答案的完整性,又能激发灵感,确定选用何种句式作答,避免误答。另一方面答题应注意叙述对象。答题都有一定的针对性,而许多考生却往往忽视了它的针对性,忽视了叙述的对象,导致错用句式,出现语病或不完整或不规范,甚至误答,所以在作答时,写出叙述对象有百益而无一害,但要避免张冠李戴。
三是选用规范的答题角度。在作答时,是从正面回答,还是从反面回答;是站在作者的角度来回答,还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来回答,都要揣摩命题人的意图。从正面回答,直白晓畅;从反面回答,含蓄隽永;以他人之言、之行答题,更显主人公之个性、品行。
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教给学生预习、复习、课外阅读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等,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把阅读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学语文与学生活、学做人结合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阅读和应用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和应试的能力。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在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去解决其他的篇章问题,“学以致用”,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不需要教”的最终目的。
摘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以“读”为本,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其次要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分析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要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技巧
参考文献
[1]余应源.语文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
8.阅读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篇八
(一)把握全文感情的基调。这是说阅读散文要准确把握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从我们平常阅读的散文来看,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比较直白地点出作者的情感。比如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我们从文章开头两句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是对因为刘和珍的死而产生的“悲愤之情”。另一种情况则没有直接交代作者感情的语句。但是,这类文章中流露的感情并不难体察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读了这篇散文,作者对荷塘和月色的赞美之情,对生不逢时的惋惜之情是不难被我们发现的。
(二)探究产生感情的缘由。所谓感情缘由就是指作者在文中表露出的情感,其产生的缘由是什么。这是阅读散文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把这个问题抓住了,阅读便深入了一步。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作者写秋,但不是一般人笔下的金色高贵而成熟收获的喜悦,而是处处流露着秋天的凄美,带着万物走向衰败的叹惋和愁绪。缘由就是作者人生的坎坷和彷徨借助秋天的哀景表达出来,在阅读散文时,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之后,就应当进一步探究作者产生某种情感的原因。
(三)整理表达感情的事物。我们要特别指明,这里所说的“物”是最广义的“物”,包括人物、景物、器物、动物、植物,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草木金石等,一切客观存在都属于“物”之类,乃至他人的语言、情感等都可称之为“物”。我们常说的作者的情感是“虚”的,他所想表达的情感,则免不了要借一个“实”处以得到寄托。这个被寄托的东西就是本文所说的“物”。我们常说的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物,这里的“事”、“景”、“物”,概属于本文所说的“物”。比如戚继光的《项脊轩志》这篇散文,作者深爱的项脊轩,提到院中的梧桐树,可作者又提到院中的花,写栽种梧桐树的经历,提到生活中的许多人用过的物件。所有这些“物”,都寄寓着作者的情感。
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其中是不应当有“废物”的,作者提到的“物”,都是有用的,都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为寄寓自己的感情服务的。在读散文时就应当从“物”中去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感情。当然,高考试卷中不可能保证每选用一篇散文都是很理想的,但是命题人所关注的那些“物”,必然都是情物融于一体的“物”。
(四)解剖表达感情的语言。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当然少不了语言这个载体,离开了语言这个载体就无以表情达意,无法感染和打动读者。因此,阅读散文,必须努力去发现、解析文中最能表达感情的词、语,去发掘“情”与“语”之间的联系。散文的语言要讲求精粹,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学习和继承中国古典语言的精华。特别是古代诗词语言,有着点石成金和一字千钧的效果。历来为文学家称道的“僧敲月下门”之“敲”字,吧夜深人静时的空寂静谧和古寺的深邃表达得淋漓尽致,还有“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渭城朝雨浥轻尘”之“浥”字,把朝雨的细小轻柔和空气的的湿润净洁体现的绘声绘色,令人如沐春风,有种凌波微步,身心通透的感觉。《小石潭记》的“水尤清冽”之“清冽”巧妙地借水的清凉、清冷特色表达作者内心的寒意,至于“影布石上”字字珠玉,无可挑剔,水的清澈用鱼的静态绘画出来,一副优美的图画。二是从近现代散文大家的文学作品中体悟学习语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荷叶仿佛牛奶中浸过一样,清风吹过荷塘,仿佛远处高楼上飘来的歌声一样,夜色荷塘的静谧一般人写白天日光下的荷塘,而散文家独辟蹊径写夜色中的荷塘,可谓匠心独运,妙笔生花。鲁迅先生的用笔如刀,主要是借用犀利的字词攻击敌人的罪恶。《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祥林嫂》只是眼睛的一轮还可看出是个活物等。三是学习当代新创造的出现的时尚语言,如“帅哥辣妹闪婚,蓝领金领皮开”,“黑客闪客蹦极攀岩,特首占中冲浪炒作”等,值得搜集总结,活学活用。
(五)鉴赏表达感情的艺术手法。所谓“艺术手法”,说的是文章作者表达感情的表达技巧。
表達技巧主要是指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上的技巧,散文在创作中,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某种情感往往会借助一写文学创作的手法,或“比喻”“拟人”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或“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或“对比”“衬托”突出强调、侧面烘托主题思想。有的还通过“细节描写”“情景交融”“铺垫”“照应”“象征”等手法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以深刻地表现。
9.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 篇九
考生的精神状态及心理状况对阅读理解有很大的影响。若精神状态佳,心情好,一看到阅读材料就能马上进入角色,进行深入的阅读,从而快速准确地找出答案;反之则亦然。要做好阅读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考生不要害怕高考,注意调节心态,以一种平常心来参加高考。首先,考生不要害怕高考,注意调节心态,以一种平常心来参加高考。其次,考生须注意考试策略,在静不下心时,索性把阅读理解先放到一边,先做其他的题;或者,干脆把笔放下,闭目养神,休息一会儿,待头脑清醒后,再按照自己所熟悉的方法,有步骤地静心阅读,从而做好阅读理解题。再次,特别要注意考试前的休息,切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2. 先题后文,文题结合
在高考中,阅读理解短文后面的问题及选项体现了考查要求,因此,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应先审题,了解哪些是关于事实性或细节性的问题,哪些又是关于归纳性或推理性的问题。也就是说,考生必须首先明白要解答什么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短文,快速找到问题的相关信息。这样阅读的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就会大大缩短阅读时间,提高理解的正确性。
3. 根据常识,巧妙排谬
考生在阅读短文之前首先读文后的试题及选项,同时应根据我们所学过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及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和常识对选项进行判断、推理,排除那些可能性较少的选项,缩小所选范围,在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的同时,加快做题的速度。
4. 阅读速度,合理变化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同学们必须去掉两个错误认识:一是认为读得快了就会影响理解;二是如果不把每一个生词弄懂就不能理解全文。由于这两个认识,考生对于一篇短文总是细嚼慢咽,逐字逐词地阅读,希望理解全文。而事实上,高考中的阅读是信息性的阅读,考生必须学会从 篇章整体出发,用skimming(略读)或 scanning(浏览)的方法快速阅读,强化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抓住文章的主脉,融会贯通。但是,另一方面当考生找到了与问题的相关信息时,对信息部分应该放慢阅读速度,逐词逐句地阅读从而达到对信息的准确把握。
5. 选择略读,快速答题
考生在读了短文后的试题及选项后,就要快速浏览全文。在略读的同时标出与问题相关的词、短语及句子,并且对于那些事实性、细节性的简单问题,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对于推断性的问题,待到把文章读完后,再作研究。有时,考生只需把与问题相关的句子、段落读完就可以了,而后面那些与问题无关的句子、段落就可以不读,以免浪费时间。
6. 利用跳读,排除疑难
考生在进行略读答题后,对于那些归纳总结性、逻辑推断性等这样的间接性、复杂性问题,考生不必复读全文,而只要skipping(跳读)那些在略读过程中所标出的相关的词句就可以了。考生可用“顺读法”——从相关的句子或相关的段落到问题,或逆读法”——从问题到相关的句子或相关的段落,跳读那些与之相关的句子、段落并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7. 复读检查,确定答案
10.阅读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篇十
通篇阅读文章后,了解文章大意后在浏览问题——在文章中定位并确定问题答案,这是一般人做题的方法,也是较为保险的做题方法。但是,每个人有不同的阅读思路和习惯,特别是考研英语时间紧凑,有时候不得不考虑一些阅读和解题技巧。因此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首先,介绍常见的一些阅读顺序和解题方法:
一、在阅读文章之前先浏览题目的题干,大致了解考查哪些题型以及重点,接着阅读文章,在阅读过程中牢记题目并随时画出重点,之后直接做题。
这种阅读做题顺序的优势在于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读,因此对文章相关部分会更加敏感,做题的精确度也更高。但是这种方法因人而异,对一些考生来说可能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因为他们先要读题目,之后读文章,再之后做题时因为不确定又返回原文找答案,反而导致步骤更加繁琐。
采用这种方法的考生要注意,一开始只需要阅读题目的题干,千万不要读所有的选项,一来费时间,二来那些干扰选项可能还会影响阅读文章时的正确理解。
二、直接以问题为切入点,并不阅读全文。
每做一道问题,回到原文用扫读法寻找答案。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节省时间,但缺点在于考生无法对全文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在中心思想题上容易出错。此外,对于细节题的把握也有可能因为对文章的不熟悉而定位错误,从而选出错误的答案。这种方法对考生的扫读能力和整体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颇高,考生应当谨慎使用。
三、不读文章,只做题目。
这个手段只有在时间紧迫、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用,此时考生由于没有时间来阅读全文,只好凭猜测和自己平时的积累以及背景知识来勉强做题。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采用这种做题顺序。
其次,文都考研为大家总结不看文章但看选项就能选出答案的技巧:
1、最基本的,第一篇文章的第一题一般不选A,不信就翻翻历年真题的答案。假如你是命题的人,你也不会把第一道题的答案放在上来就能选中的位置上。
2、答案在意思相近或相反的选项中。
3、有always的选项不选。
4、有be of……的选项是答案。因为那个句式比较特殊。
5、有极端词(only/must/obveriousl/no等等)的选项不选。
6、注意is的绝对语气以及注意may/should的缓和语气。
7、关于处理态度题,记住这个:有客观选客观,没有客观选乐观,没有乐观选谨慎,没有谨慎选惊讶。有了这个,历年一切态度题几乎可以不看文章搞定。
8、这是一条让你检查一篇文章的五个题目整体的对错情况。看看,连对错都能自己看出来。记住两条,一、五个答案不能只限两种字母选项,比如 BBDBD,ACACA这种。
二、没有三个连续一样的答案,比如,AAACC,BBDDD这种。如果你发现你做的那篇文章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其中肯定有错的。
以上八条仅供参考,具体还需要灵活运用。
【阅读论文的方法和技巧】推荐阅读:
语文记叙文和议论文阅读的解题技巧07-02
课外阅读的方法及效果的论文07-31
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及应试策略07-13
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综和教学论文)10-12
小学阅读方法答题技巧09-29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方法09-08
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方法技巧07-28
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07-19
论文的开题报告参考阅读06-21
如何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论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