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2024-08-15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精选8篇)

1.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篇一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云南省马关县八寨镇浪桥中心学校 蔡治焕

摘 要: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后,小学生毕业生全部进入了初中,在我们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加上受班级授课形式的制约,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到评价,不能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大多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常常是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来全面考虑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从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来说,分层教学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根据我多年从教初中数学的经验,对分层教学作粗浅探索。

关键词: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问题分层 教学练习分层 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辅导分层

正 文: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初入中学的学生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但是他们也有明显的个性差异,这些差异分别表现在考试成绩、课堂接受能力、适应初中生生活、对社会的认知等方面。就课程学习能力差异来说,在数学、英语这二科的接受能力表现最为明显。当然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目前农村传统教法大多受大教学班(我校每班50人以上)、课时45分钟时间等限制,很多教师的教学切入点是中等学生(学习成绩、接掌能力中等),只用一种教法、一种作业和一种评估测试这种“一刀切”的教法,这种教法必然不能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势必要求教师不但要在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有层次、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而且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分层教学,目前分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两种:班内分层、年段某些学科的分层,这里我谈的主要是指班内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分层教学既是教学指导思想,又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在实验教学中,我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思想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其次,将分层教学转化为具体的措施来使各层次的学生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C组学生,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建立分层档案

科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设立学生分层档案是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B层为中层学生、C层为低层学生)目的的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跟踪实验过程中的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分层的标准

1、课堂接受能力为主要分层标准

2、学习成绩为次要分层标准。

3、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分层标准。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材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教材中的正文、练习题、复习题A组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B组属于较高要求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装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可以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如在“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

基本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看着图形正确叙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

(2)使学生能够直接应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求解一步的计算题。

较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解典型的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使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一些常用技巧,会添加辅助线和用分析法去寻求难题的解法。

要求A类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对性。

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用权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用权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大激发了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从面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3、作业练习分层

(1)作业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装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作业本必做、同步选做、练习卷选做,并注明A、B、C。保证练习题效益;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

(2)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类或三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其中一或两类。两类题一般分基本题和提高题。

4、测试、评估分层

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功能、矫正强化的功能、层次反馈功能等。我上的班级考试采用一卷盖三层,严格按ABC提早命题,A组全做、BC组折算后仍为满分、同时改革成绩册。这种分层命题多能化测试既不会使差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生考得“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某些C层按传统的评价方式永远是不及格的,采用A、B、C分层试卷后可考到及格乃至80分以上,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大大激发了C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鼓励B层学生向高一级努力,A层学生采用相互竞争与目标达成与否,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气氛。

5、课后跟踪辅导具体化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

(1)加强C层辅导,促差转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或者说实验的关键是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水平。为此在辅导中首先要尊重他们人格、采用作业过关法、作业面批,成立课外补课小组等形式,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来消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同时利用四人合作小组学习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2)强化A(B)层辅导,促优拔尖。对B层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活动,加强变化题指导;对A层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竞赛辅导,发展其个性特长,A层同学间开展数学对抗赛;同时使他们成为一名数学“小教师”协助教师做好辅导工作。

二、分层教学效果及长处

(一)强化了学生主体作用

分层教学的落脚点是建立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只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分层教学中就能事半功倍,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听课、练习、作业测试等环节学习知识并在课堂上找到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同时结合四人学习小组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尤其是C层学生)改变了以前有少部分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做“观众”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具有针对性

在集体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各环节以照顾到班级中各层面的学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课堂效率,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大的“回报”,使学科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初一编班时4个班级数学平均分相差在0.4以内,及格人数相差1~2个,优良率0.3%,因素也做到尽量均衡。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任课的两个班(50班和51班共99人)2006~2007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平均分高出其他二班平均分8.35分,及格率高出7.63%、优良率高出8.41%、较差率低于其他各班平均的3.28%。

(三)在分层教学中,分层档案的动态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升降级制度,自律目标的制订都是激励学生的手段,这些手段在分层教学中必不可少。

(四)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师生之间要努力建设融洽的双边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兴趣、良好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都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耐心指导学生,要经常对他们讲“你行,你有进步”;包括在作业中、测试时的评价语要以激励为主,这一切都可能成为他们学好数学的动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是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重要保证。实行分层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因材施教的深入思考.东方艺术: 2004;09 2.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策略.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02 3.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附: 作者简介:

蔡治焕,1976年8月出生,女,汉族,云南马关县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就职于云南省马关县浪桥中学,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14年,历任班主任,数学教研组长,基层工会委员等工作。联系地址:云南省马关县浪桥中学 邮编:663709 电话:***

2.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篇二

方面能力的提高非常有益。如:在学习用二元一次不等式 (组) 表示平面区域的图形后, 我提出问题:除了“以线定界, 以点定域”的方法外, 还有其他规律可循吗?课后, 一同学告诉我, 他在观察了大量用二元一次不等式 (组) 表示平面区域的图形后, 发现: (1) x+y-1>0; (2) x-y+2<0的图像分别如下图所示:

于是, 总结为:“左小, 右大”;对此, 我们又画出 (3) -x+y-1>0; (4) -x-y+2<0的图像, 发现对于直线Ax+By+C=0 (A<0) , 口诀“左小, 右大”不成立;于是我们将 (3) (4) 分别乘以-1后, 原不等式就变为 (3) x-y+1<0; (4) x+y-2>0。得到它们的图像分别如下图所示:

1. 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等不同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分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方法, 首先做大量的调查工作, 综合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 B组为中等成绩组, C组为成绩优异组。分组情况应单独通知每一个学生, 做好思想工作, 保证学生理解并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每隔一段时间按照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并将A、B、C三个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混合组编, 形成以4人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建互助合作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为了开展学习互助活动, 这种学习互助活动既可以在课内开展, 又可以延伸到课外。

2. 教学目的分层

不考虑学生学情, 进行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 势必会扼

这样就能与口诀“左小, 右大”对应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 手提重物时, 右手的力气往往比左手大。因此, 我们画出与二元一次不等式对应的直线Ax+By+C=0 (A>0) 后, 不妨在直线上方或下方, 画出一个面向直线的人 (头朝上, 脚朝下) 只需记住“左小、右大”即可。当直线与x轴平行时, 则满足“下小、上大”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 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 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身等, 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 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 即使教师“教”得再好, 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教师的技巧在于觉察学生的天赋, 捕捉足以使他们施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 对自己学生的差异准确分辨, 做发现学生差异的有心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让未来公民具有必要的数学素质。在教学中, 要注意提高学生空间想象, 直觉猜想, 归纳抽象, 符号表示, 运算求解, 演绎证明, 体系构建等能力。不仅使他们学会课本知识, 而且要使他们有终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表现, 用心施教, 用心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都说教学管理无小事, 一线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关注学生的健康、和谐、稳定发展, 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铺就坚实、牢固的基石。

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发挥的原因及其消除策略

骆婷婷

(诸暨市店口镇第二小学, 浙江诸暨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 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提高教师素质, 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向常规教学模式挑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着重发散式思维训练;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结合生活实践教学”四方面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展开论述, 以期能对素质教育理论中有关创新教育的课题研究有所突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原因策略

在深化教育改革, 实施新的课程标准,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杀学生的求知欲望。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不同的要求,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在备课时, 也相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 应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基层、中层、高层三种不同的目标, 并在课堂上把这些教学目标告知学生,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实例:基层目标:根据图形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称轴和对称点, 能够找出对称轴;中层目标: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高层目标: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探索轴对称的共同特征, 发展空间观念。

3. 分层提问

根据不同学生层次, 分层设计课堂问题, 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C组层次学生回答, 简单问题优待A组层次的学生, 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组层次的学生。让每位同学都能多想、多思、多问, 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4. 分层训练

在提问的基础上, 通过强化练习, 在练习中, 把各种不同类型的合作学习小组在一起, 让C组的同学教授B组, 让B组的同学教授A组的同学, 尽最大可能地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诱发各层次同学对学生的内容产生兴趣, 形成学生的“内需感”。C组同学可以通过解答问题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 通过发言提高概括能力;中等的同学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 对知识的掌握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A类同学在讨论中也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使他们不放弃自己。

在训练过程中注意不培植C组同学的优越感, 不伤害B组和A组同学的自尊心,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实践, 使他们在学习中相互合作、同心协力, 用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 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助能力和团队精神。

5. 分层作业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学生的作业、课后练习进行分层布置。根据其难易度分成A、B、C三类, C类代表有难度的题, B类代表较难的题, A类代表基础的题。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地发展, 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类别的作业。高层的学生可以不做A类作业或者有选择地做B类, 目的是让这些学生有更多自己发展的空间, 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基层和中层的学生完成A类作业, 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性地完成B、C类作业。通过这种方式, 大大减少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做作业或抄袭作业的现在;中等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的牢固, 尖子生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拓展延伸到课外知识, 发挥特长, 提

的今天, “创新”应该放在教育重中之重的位置。创新意识“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江泽民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面对21世纪社会的发展需要, 小学数学教学在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 必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无数事实表明现在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弱。那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主要表现为教师只会照本宣科, 不会创新。教材是实现教学大纲 (或课程标准) 各项目标的载体, 它只是为教师的教学高学习效率。这样, 使全体学生夯实了数学基础, 并在原有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6. 课后辅导分层

课后辅导我们可采用集中辅导, 小组互助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辅导方法。集中辅导:每次大考结束后, 同一层次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教室由教师进行集中辅导, 数学整体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老师的辅导, 答疑帮助等措施, 使他们强化双基, 弥补知识的欠缺。这样自然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使得他们重拾信心, 为后进生的转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那些基础较好, 学习能力较强, 学习潜力大的学生可选择进行一些较高水平的综合性训练, 开展科学探究等活动, 促使自己向更高水平发展, 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这样真正做到高层同学“吃得好”, 中下层同学“吃得饱”。

互助小组辅导: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我们在学生中扎实、持久地开展“三清”活动 (即:当堂清、周周清、章章清) 。第一, 当堂清是指向45分钟要效率, 即学生做到数学基础知识当堂掌握;第二, 周周清是指每周进行定期小结;第三, 每章内容授完后, 先由四人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互相讨论, 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老师分析解决, 并将知识形成网络进行总结。再建立错题集。“三清”主要由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 互督互查来完成, 对清不了的学生, 由组内成员分工负责, 课后再帮助其达标过关。

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问题, 教师给予相应的辅导。重点“抓两头, 促中间”, 即:帮助尖子生再提高, 帮助后进生查漏补缺, 并促进中等生向尖子生转化。

7. 分层测试, 分类评价

由于环境因素、个人的综合素质、家庭环境和自身教育背景等得影响, 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个体差异。在平时测试中应设立难度层次不同的试题, 试题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深入, 分为基础卷、提高卷和拓展卷部分。分层测试法使每个学生在达标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在回答问题、作业和测试过程中, 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分层评价, 对于C组的同学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质量和速度, 促使他们更严谨更谦虚, 从而更努力拼搏。对于B组的同学, 既点出他们的不足, 又指出他们努力方向。对于A组学生要都予以表扬, 对他们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进行鼓励, 重塑他们的自信, 逐渐消除自卑。这样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和肯定, 通过分层测试和评价, 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有信心, 更加积极主动;使得他们不甘落后, 积极向上。由于分层教学重视学生个体的自主发展, 明确了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数学成绩提高十分明显。

摘要:本文依据具体的教学事例阐述了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篇三

分层教学是以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的成功与否.通过研究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潜能的差异,可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这个层次划分并不向学生公布,教师只做到心中有数.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具体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分层提问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有难度的由A层学生回答,中等问题则可由B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由C层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均等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分层练习

分层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即基本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对C、B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后选做高一层次练习.这样可解决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三、分层作业

对C层学生一般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一题一解,就题论题,教师批阅时,每一步错误都指出来,做到全批;B层学生则适当安排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题,完成课本中的综合运用题,批阅时指出多数人容易出现的错误,基本全批;A层学生除完成课本基础题、综合运用题外,还要完成拓广探索题以训练其发散思维.作业评讲时重解法、重技能、重技巧.要让学生学会一题多变、

一题多练,自己出题,自己批改,教师不定时检查,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教学中努力做到每层学生都有相应收获.例如,探究“把正方形分成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四部分”这个问题,可要求C层学生寻求3种或更多方法解题.让他们在两种基本解法的基础上,探究一种或更多种发散解法.对B层学生提出寻求5种方法或更多,以希望他们在基本解法和发散解法的基础上,探究一种或多种解法.对A层学生要求以能够寻求7种以上的方法,以在基本解法和发散解法的基础上寻求更多的解法.

四、分层辅导

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其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个别辅导应做到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性强;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五、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要做全部选做题.

六、分层评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尤其对C层学生应多采用表扬评价,寻找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要看到他们的成绩,也要看到他们的不足,如回答得不完整、不准确等,此时应及时激励,如他们一旦能答出逻辑性较强的问题时,要加倍鼓励,给他们以信心;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努力达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班级整体优化”的效果.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4.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推荐) 篇四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许孟镇初级中学 郑德宝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所谓分层教学(同班、同年级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对同一个班内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优、中、差生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合讲分练,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思有所进,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因材施教,因人而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教师应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逐步推进,数学课堂做到“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并分层设计练习,分层设计课堂,分层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各得进步。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依据:

1、社会因素: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很多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又加之因为新城改造的缘故,很多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对待孩子放任自流,疏于引导,上学无用的观念导致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数学整体水平不够理想,但现实情况是这些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自我意识明显,同时新课标又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因此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2、学生情况: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的三个目标,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因为每个学生的天赋、品格、智能和体能等状况不尽相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认知的多元化等因素决定于学生发展目标的分层,因此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本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并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的原则,有意识地将平行班进行学生分层尝试,争取学生个体进步,推动学生的全面提高。

3、心理学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4、理论依据:美国教育家布鲁明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爱好,情感,动机和注重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我国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存在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的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因此,只要把个性指标和成绩相近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鲜明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的布置,思想情感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之中,表现在学生身上的,好与差,快与慢等学习特征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有很大的改善。从而让活泼的学生主动和协地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使分层教学得以实现并突显成效。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六个理念之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这些理念表明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实现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领域取得不同的发展与进步。当今,教学方式仍为传统的“平行分班”模式,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潜在能力、学习方法、基础知识状况、学习动机、智力水平等存在差异,其领悟教学内容的情况也就参差不齐,并且每个班里学生人数数量太大,假如教师按照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那么长此以往,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其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对于后进生来说也赶不上教师的进度,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素质整体提高的目标。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很有必要。通过之前实行的分层教学的实验教学,我们发现被试验的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的成绩,在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方面均提高百分之十几。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方法的试验施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实现了我们教学中一直所追求的因材施教的目标。

四、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

1、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

在新学年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摸底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然后通过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心理倾向等来判断学生的可塑性,通过两者相结合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师也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结合学生平常的学习主动性、平时表现、智力水平、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为A、B、C组。一组学生可塑性好,基础知识也扎实;B组学生可塑性中等,基础知识水平中等;C组学生可塑性差,基础知识不牢固。而且B组学生所占的比例要占整体学生的一半以上,这样可以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心理感受。分组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这样可以使C组的学生积极向上,争取到A组或B组。一组的学生会更加努力而不至于落入其他两个组,争取实现C组逐渐消失,B组逐渐壮大的目标。

2、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A组的学生属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扩展一组学生的思维;B组的学生属于需要教师点拨的类型,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提问他们,与他们进行互动,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与能力,争取向A组靠拢;C组的学生属于依赖同学及教师型。教师可以在课下多提醒他们完成相应的作业或让A,B组的学生帮助他们,使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即可。

3、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行差异化要求。对于A组的学生,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使其在完成课本习题、做配套的参考书练习之外,总结解题方法并将同类型的题整理到一个专用笔记本上,以有助于他们进行深入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要求他们做有关数学竞赛方面的习题,提高其创新能力,扩展其思维方式。对于B组的学生,教师就没必要要求其做数学竞赛习题,而应鼓励他们对知识进行总结并思考,争取进入到A组。对于C组的学生,完成课本习题,理解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即可,从而不断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4、对考试试卷进行分层

由于对学生进行分层,为了检测出各个层次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水平各异的考试试卷,以切实做到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为下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分层调整做好准备。同时,对于进步大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对于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保护其受伤的自尊心,使学生慢慢进步。

五、总结与反思

5.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论文 篇五

分层教学是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案,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这却需要教师充分剖析学生特点,原来一节课备一套方案,现在需要三套,甚至四套。所以,分层次教学实际上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特别是对于初次尝试的教师来说,会感觉到不小的压力。教师这方面必须要克服困难,因为分层教学只有体现严密组织原则,才能发挥相应的教学效果。严密组织原则,需要教师对班级内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不能漠视他们的存在。严密的组织需要教师的这份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他们做恰当的指导和赞扬等。严密性还要求分层教学不能简单地以难易题目为分界线,否则,很容易让学生自主地将群体划分成聪明孩子和笨孩子,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严密的组织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分层次教学应按照每个学生的性格、知识和习惯等,找到适合他们的认知形式。例如发现有的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却表现的比较活跃,这说明脱离教师的小组讨论是他们更喜欢的形式。这样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活跃程度来划分一个层次,相互之间产生影响,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带动地更喜欢思考,提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所以,严密的分层教学组织不是简单地分层那么简单,而是在教学中的一个动态操作过程。教学的严密性,还要考虑在教学层次过渡上的严密性。即各个层次之间知识点的过渡不要太明显,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明白,低层次的学生“踮起脚”可以够到高一级的层次,有所努力,就能够上一个台阶。在知识层次方面,具有严密性,也容易实现学生知识之间的过渡,会具有一定的熟悉感,更加容易产生知识的关联性。特别是初中数学。逻辑性比较强,具有知识层次方面的严密性,也是对数学学科本身的要求。

二、分层教学需要具备有始有终原则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当中善加引用能够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成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但是,目前采用分层次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时兴起”,甚至很多情况下没有结尾,不了了之,这样的分层次教学只能算是“失败”的。原因在于教师对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运用不自如,在过程中一些遗留问题逐渐累积,造成最后教学障碍无法解决。分层教学必须坚持有始有终的原则,否则还不如不开始。教师要真正接受新的教学思想,而不是在新旧思想之间徘徊,这样的犹豫只会导致教学方案的失败。要提高个人的教学素质和能力,能够具有长远的全局观念。因为分层教学在短期内的教学成果并不明显,长期坚持,才能显现出其教学优势。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成绩方面的提高,还有助于他们能力的增长,信心的培养以及各种方法技巧的养成等。所以教师要在这个方面认识到位,将分层次教学从开始就能够进行到底。并且坚持自己对这个教学方法的理念和想法,尽量按照标准的分层教学方法进行。当然要在此过程当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记录学生的成长,作为学生的资料,也是自己采用此教学方法的一种经验积累,能更好地指导进一步的教学工作。如果在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当中遇到困难,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自身、学生、甚至是讲课内容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如果自己难以解决,就尝试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邀请其他老师来自己的班级听课,指出问题所在或是给出意见。“旁观者清”,可能从他人的角度上更容易发现自己在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错误,分析数学层次教学方法的利弊,更好地完成这个教学手段的延伸。还需要提高对自己教学的要求,从网络上积极学习分层教学方法,结合自身班级的特点,纠正传统思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在分层次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的“藩篱”,使之真正成为自己得心应手,又效果颇佳的教学手段。坚持有始有终,便是要相信自己,更努力去完善。

三、分层教学需要新颖性原则

可能会有人感觉到疑问,分层次教学不就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吗,为什么还会有新颖性原则。总地来说,分层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模式,而不是确切的教学方法,它不涉及教学细节,只是体现教学本质。所以为了更好地体现分层次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必须要遵守新颖性原则,在教学中采用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手段。分层次教学正是在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础上推行的教学模式,所以其内含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是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在教学过程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以他们感兴趣和更高效的角度来导入课堂,展开教学。层次不同,学生的导入角度不同,但是大部分初中生感兴趣的事物特点是一致的,很容易就产生共鸣。因此,要选择更具有学生年龄阶段的导入方法,由简单到复杂,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接收到这个刺激,集中学习精力。如采用一些情景教学办法,角色模拟等,让学生看到初中数学对生活的作用。在如临其境的场景模拟当中,更容易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灵活使用数学。结合层次教学方法,需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其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层次较低的学生可以解决相对简单的任务,层次较高的可以完成较难任务。但是他们身为一个集体,都能够感受到任务完成后的喜悦;或者是采用游戏的方式,降低初中数学学习的枯燥感。让学生从欢快的游戏当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全新认识,而且能刺激学生的记忆,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更深。并且能有利于各个层次之间学生的一个影响,能传递积极有利的学习信息,有利于整体的发展。营造一个更加积极的数学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快乐和轻松。这个方面在层次教学方面的应用有利于消除层次教学之间的界限,让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模糊化,拉近各层次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在课下,还可以成立数学学习小组,通过相互帮助来完成作业和任务等,也能够提高预习质量,关键是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实现相互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小组可以涉及各个层次的学生,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成绩较好的学生能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讲解的能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这个合作当中学习到一些学习方法,帮助进步。

总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教学过程,需要在教学当中遵守以上几项原则,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精神,深入思考,细致研究,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龚丽娟.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

[2]方秋燕.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6.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开题报告 篇六

(二)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全面顾及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等各层次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备课用同一种模式,上课用同一种方法考试用同一张试卷,评价用一把尺子。这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加工厂”般的学生生产模式不符合实际,极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正如世界上寻不到完全雷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可能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特别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95%以上的小学生进入初中以后个体差异越趋明显。

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这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中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甚至越来越严重。而且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而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在不改变原有班级体系的情况下,打算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研究目标

自古以来,就有人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样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因为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不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在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后的教学班级与不实施分层班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

(四)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1、学生分层 :本校共有十三个教学班,初一五个班,初二和初三各四个班。因此我们在原有班级体系不打乱的情况下,把各班里的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竞赛组),B组(提高组),C组(基础组)。教师要根据半年多来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各组里的人员可根据每次月考情况滚动,以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2、分层备课 :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三组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对A组的同学有适当的提高题和补充内容。对于C组同学至少应掌握到什么程度由同年级老师共同讨论确定。

3、分层授课 :如何对A、B、C组的同学授课,实现备课中的目标,这是我们感觉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准备在授课时按备课中的要求先达到以C组的目标(A、B当然要达到了)。然后让C组同学练习巩固,再让B组同学达到B组目标(A组当然达到了)。然后让B组同学练习巩固。最后再对A组同学提出更高的目标。

4、分层作业: C组侧重必须的基础题,让他们做熟; B组除了必须完成C组的外,侧重中等难度题;有一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A组同学C组题可少做,侧重中等题加一、二道综合知识运用题,做考察能力题。

5、分层辅导 :对学生的辅导是学生掌握、巩固所学课堂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课后的辅导方面我们准备采取这样的路径: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具体做法是,分在A层的同学有老师辅导。B层的同学由A层的同学具体辅导,每人辅导2-3个同学。B层中较好的同学再辅导1个C层的同学。尽量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得到提高。

(五)成员分工

郑世平――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

戈移海 、李叶青――主要负责九年级分层备课、分层作业中A、B、C类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应补充、拓展哪些内容,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胡阳勇 、韩梅――主要负责八年级分层备课、分层作业中A、B、C类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应补充、拓展哪些内容,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王守萍、何莹莹――主要负责七年级分层备课、分层作业中A、B、C类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应补充、拓展哪些内容,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何莹莹――负责收集一些实验数据,并负责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郑世平――负责分析、整理调查结果,并将实验效果进行推广。

(六)研究进度 :本课题在9月开始启动,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9月-年12月):根据立项申请的批复,撰写开题报告,完成课题开题工作。

7.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篇七

何谓分层教学呢?这种教学模式是面对全体学生, 但是着眼在因材施教。通过分层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为:学生分层次得到提高, 让尖子生冒出来, 让绝大多数学生进步, 让差等生不掉队, 进而实现全班整体优化。分层教学除了是一种教学模式, 还是一种教学策略。他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更明确了教学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要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当作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分层教学更是一种教育理念, 这种教育理念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分层教学呢?下面我就对此问题, 谈谈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做法和经验。

首先, 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 要清楚知道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有的老师号称分层教学, 但是自己都不清楚班级中学生的数学水平。这样的分层教学只追求了形式, 而没有实质的内涵, 不可能取得成功。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 并且针对不同的层次制订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策略。这个分层并不能告诉学生, 教师只需做到心中有数, 能根据自己的分层进行针对性教学就可以。

A层:数学基础不错, 思维能力不错, 很有数学潜力的学生

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他们成为数学尖子生的机会。除了有针对性地进行拔高训练外, 教师还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即给予他们额外的知识补充和能力挑战。课堂之上, 教师要兼顾很多事情, 不可能完全来照顾他们, 但是课外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 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些课外作业具有一定的难度, 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还可以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这个层次的学生一般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教师要在这个基础之上鼓励他们进行自学和自我挑战。

B层:数学基础一般, 思维能力还可以, 有发掘潜力的学生

这个层次的学生在班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因此教师的主要的教学倾向点也应该落在这个群体。针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 如果教师教法得当, 会有很多学生转化为上一个层次的学生;但是如果教师教法不得当, 也会有部分学生成为差等生。面对这个群体的学生, 教师需要在巩固基础知识之上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是一个不错的教学策略。这个群体的学生都有上进心, 所以教师要多多给予他们鼓励, 鼓励他们在课堂之上多多提问, 鼓励他们养成自学的能力, 尤其当他们解决了一些难题时, 教师的鼓励要及时跟进。

C层:数学基础中下, 思维能力一般, 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

这个层次的学生主要问题集中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上, 如果教师能在课上多多提问他们, 并且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学习的能力, 而且只要努力就能取得不错成绩。教师在课下应对这些学生多些辅导、多些关心。针对于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不同于尖子生, 辅导内容主要集中在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上。如果教师能在辅导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那么学生就会有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这个层次的学生大多学习习惯不好, 教师也要从这个方面入手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 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特点。例如, 当有的学生上课走神的时候, 老师可以在下课的时候找他聊天说:“这么聪明的一个孩子, 怎么总喜欢看外边呢?外边的事情比老师还有魅力吗?”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指出学生的问题, 让他们有改正自己的方向。

D层:数学基础较差, 思维能力中下, 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

针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 教师的重点应放在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思维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上。相较于前三种学生, 这个层次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关心。这个群体的学生最为敏感、脆弱, 他们很多时候不是不聪明, 不是不想学习, 更多的是心理或者学习态度上出现了偏差。所以, 教师只要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其实也很优秀, 给予他们尊重和信任, 学生就会产生上进的愿望。

8.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篇八

一、课堂互动分层策略

如何在课堂互动环节实施分层教学呢?就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组内展开互帮互助,相互探讨,从而推动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的做法是:第一,对课堂教学目标实施分层。可将学生分为A(好)、B(中)、C(差)等3个层次。在传授知识点的时候,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的相关标准,对上述3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出相应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结合不同层次相应地制定出教学目标。对于C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学生能够将基础知识点掌握好,重点是记忆及模仿;对A层次的学生则重视其对初中数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之培养,逐渐培养其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讲授“二次函数的图象以及性质”时,教师则可根据授课班级A、B、C等3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对于A 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其可以正确理解出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之具体推导过程,可以灵活应用二次函数相关图象性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对于B 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其可以掌握二次函数之图象性质,同时可以对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之推导过程具有一定的了解;对于C 层次学生,则要求其要比较熟练地掌握二次函数图象性质。

第二,将分层策略应用于数学课堂训练中。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优先考虑C层次的学生。比如,初中数学教材上有一些比较简单的读图内容,则可以鼓励这个层次的学生大胆回答,如果他们回答不准确,则可以给予指导,帮助其纠正错误。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训练要求,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学习。教师在对初中数学知识点进行分析与介绍的时候,应该准确把握好授课节奏,可运用板书、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让初中生可以轻松愉悦地在课堂上消化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对于那些拓宽与延伸的知识点,则教师应该根据A(好)、B(中)、C(差)等3个层次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进而促进他们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比如,在讲解比较复杂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这个知识点时,让C层次做y2+4y-48。让B层次的学生做(x2+6x)+4(x2+6x)-48,让A层次的学生做(x2+4x-4)(x2+4x+8)-42。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课堂训练,进而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反馈分层策略

课后练习及课后作业是初中课堂教学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教学反馈之主要形式。按照分层次教学相关要求,我对初中数学这门课程的练习根据A(好)、B(中)、C(差)等3个层次设计出难度为高(综合题)、中(提高题)、低(基础题)等3个层次。对于C层次的学生,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相关教学内容,将基础知识记住,会做基础题目。对于B层次的学生,则让其联系提高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将大部分的基础知识运用在具体实践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应用技能及学习水平。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学会做些综合题,培养其创新思维及综合应用能力。

三、课外辅导分层策略

初中数学课外辅导其实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但是,在课外辅导中不能够额外地增加题量,让学生搞题海战术。应该按照A(好)、B(中)、C(差)等3个层次的学生实施有针对性地学习辅导。比如,对于C层次的学生而言,应该指导其学会找出自身的学习障碍,然后引导其不断充电,弥补不足及漏洞。尤其在新知识点的学习方面,更是要督促其加强学习,不要落队。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要重点培养其自学能力,辅导其阅读与课本相关的、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拓展其数学文化视野,不断提升其数学综合的应用水平。

四、测评分层策略

初中数学教师应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所获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给予客观而准确的评价,从而帮助他们可以有效地调控好自身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与学习自信心。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注意适当评价量化过程之各种正面的激励功能。初中数学教师要按照评价结果跟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促进学生学会自我归纳与总结。比如,笔者的做法与体会是,对于 A 层次之优等生与B 层次之中等生,笔者是表扬其所取得的成绩,然后结合实际给予指出今后需要认真改正的地方;对于 C 层次之学困生,我是给予鼓励,告诉他们成绩不要放在第一位,要树立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与决心,争取今后更进一步。

除此之外,教师要打破单一的评价方式,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全部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助推器”。

上一篇:老师,你误会了下一篇: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