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期待

2024-09-04

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期待(通用7篇)

1.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期待 篇一

努力向小康迈进作文

21世纪的中国是一匹骏马,它步伐矫健地迈进了万象更新的时代;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国运昌隆,有着先进技术的伟大国家;21世纪的中国前程似锦,将实现人们千年梦寐以求的小康梦。

什么是小康?小康就是一种经济宽裕、吃穿不用发愁,有房有车的好日子。在《奋发有为建小康》一书提到,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中国,是一个科技不发达,贫穷而又落后的国家,在世界排不上名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不足20美元,人均寿命不过37岁。拿这两个数字和现在的.新中国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据中国科学院最新测评,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名,位居世界第七位!虽然这数字对于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仍不相称。但是,对于四五十年的旧中国来说,这已是一个翻天覆地、匪夷所思的变化,因为它标志着中国几十年来党与国家决策之英明,广大群众不懈的努力,全是劳动人民的每一滴汗水所凝聚。现在的中国已迈入小康社会的大门,人们不愁吃不愁穿,每天都在享受生活,欣赏生活。因为人人都过上了小康生活,电脑、音响、数码相机、摄相机、手机等,这些高科技产品早已广为人知,再也不会有刘姥姥进大观园——见啥啥新鲜了。

这绝不是夸大其辞,也并非天方夜潭,这是事实,铁一般的事实,就拿我家来说吧。记得妈妈曾经说过,在我刚刚出生的时候,由于家里经济不宽裕,全家只好挤在三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那间小房子又热又潮湿,尤其在夏天,一群群蚊子就像一朵朵小黑云,整天飞在你的头上哼小调,难受得不得了,到学前班时,经济宽裕点了,我们就搬到了70平方米的房子去住,虽说比前面的房子好些了,但是空间仍小,仍有很多不方便;现在好了,我们住上了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了,既宽敞又明亮,并且还买了电脑、音响、29寸的彩电、数码相机、空调等。这就是变化,因为社会迈入了小康社会,所以我们的生活也跨入了小康生活。

2.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期待 篇二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5―0017―02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已经广为社会认可,它充分体现了校长的专业素养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但对“一位好教育局长便是一方好教育”的观点,社会的认识还显得不到位。相对于校长来讲,教育局长是地方教育系统的直接管理者,无论是从管理的范围,还是从影响的面来讲,教育局长的重要性都要远远超过校长。

教育局长作为地方教育的最高行政长官,其承担的角色也是多重的。首先是执行者角色,承担着对国家宏观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任务;其次是管理者角色,承担着地方教育的管理职责;最后是领导者角色,承担着本区域内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重任。教育局长的领导力如何,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教育的发展。在当前“以县统筹管理为主”的教育体制下,教育局长如何通过提升自身的领导力,扮演好上述三个角色,推动地方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是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根据有关学者研究,所谓领导力是包括组织力、动员力、调控力、执行力、判断力(洞察力)、形象力、感召力等诸要素在内的动态系统,它是以实现领导效能最大化为目标的领导行为的能力和效力。基于以上认识,教育局长作为地方教育直接负责的最高领导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的“修炼”,实现领导力的提升。

提升政治领导力

执行者的角色要求教育局长必须熟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并能在工作中贯彻好执行好,也就是说,教育局长要具备政治领导力。教育局长作为国家公务员,必须树立政治意识,增强政治领导力。一位教育局长如果不讲政治,不具备政治领导力,就容易犯方向性错误。因此,政治领导力是教育局长作为国家公务员实行国家教育行政管理的首要能力。

拥有政治家的追求是教育局长提升政治领导力的要求之一。对于教育局长来说,尽管不能都成为政治家,但是政治家的理念和情怀却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局长需要准确把握国家教育发展宏观方向,落实国家人才培养要求,明晰国家教育发展形势。为此,教育局长一方面需要主动学习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和各种法律法规,做到明方向、把大局,另一方面也需要自觉树立在法制框架下履职的意识,即依法治教意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教育局长执行国家教育政策,要清晰地知道该怎样作为才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在哪些领域作为才是政策允许的。相对于有从政经历的教育局长,没有从政背景的教育局长更加迫切需要提升政治领导力。此外,对于教育局而言,提升政治领导力还体现在对下属的要求上。教育局长不光自己要讲政治,还要带动区域内其他教育工作者讲政治,既要自己践行政治要求,也要带动其他教育工作者紧跟执行。

夯实行政领导力

行政领导力是教育局长把握地方教育发展趋势,对地方教育事业进行行政管理的能力。教育局长肩负着辖区内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重任,是辖区教育改革发展的设计师和指挥官。教育事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事业,它的发展与其他行业密切相关,需要各方面大力支持。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教育局长要做好学校设置、教育布局、课程改革、学校安全、教育经费筹措、人事安排、资源配置、义务教育普及提高、素质教育推进等各项工作。

当前,由于国情所致,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此情况下,多方争取筹措教育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是教育局长行政能力的体现;由于编制所限,师资配置不能全部到位,教育局长同编办等各种部门协调,增加教师编制,让地方教育引入更多人才得以实现是教育局长行政领导力的体现:结合地方发展实际,谋划好地方学校布局规划,并争取多方资源,筹建到位,是教育局长行政领导力的体现;多措并举,将校长思想统一于教育局各项决策的落实上,形成当地教育发展的合力,也是教育局长行政领导力的体现。教育局长的行政领导力体现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提升行政领导力,需要教育局长拥有较高的行政素质。即一方面能够提出合理的区域教育发展目标,通过适当的方式,赢得各界充分认可,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育局长多方协调,统筹资源,为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足够的政策和物质保障。要实现上述目标,教育局长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沟通、协调、统筹、规划、组织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肩负起促进地方教育发展的责任。

培养教育领导力

教育领导力是指教育局长能够充分理解教育的内涵,准确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并不断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提升当地教育水平的能力。同其他岗位不同,教育涉及的学生、教师包括教育自身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教育局长在领导当地教育发展时必须了解和顺应这些规律,否则就会影响甚至制约教育的发展。从这一点来讲,相对于其他岗位而言,教育局长更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领导力。

教育局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育领导力。一是提升前瞻力。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它不能脱离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局长要能够结合社会发展变化,提前预测未来一段时期人才培养要求,做好人才培养长远规划。二是提升引领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对从事教育事业的人都提出了较高的专业素养要求。作为一个区域教育事业的掌舵者,教育局长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知识和专业的教育素养,唯有如此,才能提升自身在教育工作者心目中的地位,才能增强他们的主动追随感。三是提升人文力。人是教育的核心要素。教育的发展需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需要真正发挥区域内校长的主动性,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局长的人文关怀。提升人文力。要求教育局长真正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尊重学生、尊重教师、尊重校长,赢得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感,激发他们为教育发展主动作为的精神,进而增强教育发展的动力。四是提升思想力。教育局长肩负着一个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应该有着自己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思想,这既是更好引领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求。

当前,面对教育发展新形势、新常态、新挑战和新要求,教育局长通过“锤炼”政治领导力,夯实行政领导力,提升教育领导力,方能从容把握地方教育发展大局,提出合理发展目标,凝聚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发展合力,更好地引领地方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3.向本真语文教学迈进 篇三

林 本真语文是指语文这一学科的根本目的和真正的内涵。语文这一学科的根本目的是文化传承,强调语文思维的训练,要体现工具性。目前我们语文教学,就缺少真正的内涵,不少教师总是感到稀里糊涂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又该如何诠释“本真”的内在含义呢?

一、抓住词语体现本真语文

特级教师潘文彬执教《生命的林子》一课时,捕捉文中的“晨钟暮鼓、香客如流、名满天下、水深龙多、喧喧嚷嚷、高僧济济”六个词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效果甚好。第一步,让学生听写这六个词。在读词语时,潘老师强调每个词语只读一遍;校对订正后,引领学生从这六个词中感悟法门寺名气之大、能人之多,想成名在这里是很难的。第二步,借助“水深龙多”一词,从表面意义理解词语在文中所含的意蕴。第三步,教学临近尾声时,潘老师再次让学生读一读这六个词语,感悟玄奘的态度变化。

词语教学最忌讳轻描淡写,让学生似懂非懂。词语教学要结合语言本身的意境来解释词语的词面义、词中义、词境义和词外义等,且要让学生活学活用。潘老师的第一步教学,就是让学生听写词语,引领学生发现词语背后的丰富内涵;第二步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逐步领悟词语在文本中的具体含义,这是本真语文教学所要追寻的境界;第三步,学生对词语不断地涵咏,感悟到了文本的思想内蕴,这与课文所传达的“生命需要竞争,竞争才会有进步”的价值取向相融合。而这种融合不是生硬的,不是指令性的,是教师引领学生不断巧妙地体会、思维的结果。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抓准文中的关键词,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意境中感悟词语,体会整个文本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情感内涵和价值观融为一体,使语文教学之根真正得到浸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并内化为语感,达到本真语文阅读所要求的境界。

二、尊重文本意义体现本真语文

由于受到各种新思潮的影响,学生对一些成语和人物的理解偏离了传统观念,这值得我们注意。如“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是个“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的人”;“狐假虎威”中的狐狸、《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成了“聪明、机智、化险为夷”的楷模。对此,有些教师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大加赞扬这种理解方式,让学生误解了词语的原意,歪曲了它们本身的形象。还有些语文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采取“放羊式”教学,让学生用个体解读的结果来代替文本原本的意义,对文本的原本意义肆意歪曲,致使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不和谐的色彩。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就陷入了混乱、无序状态。

学生个体有差异,他们对文本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作为教师,就应该引领学生在多元理解基础上达成共识,通过师生、生生、生本多方面的对话,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既符合文本的本来意义,又具有独特性和个性。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传承了文化,而且培养、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实现本真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三、在练笔中体现本真语文

语文课堂理应让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现在不少的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是“满堂灌”“一言堂”,在课堂上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的主动性,也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课堂是无法完成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的。

“写”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写”这个过程,学生才能够专心阅读、静心思考。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留下足够的阅读、思考、练笔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阅读教学过程中“写”的训练要做到“三有”。

一是有得写。阅读中要安排有“写”的内容,要有明确的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从具体的某一个故事入手;可以写某篇课文的读后感,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让学生以身边的人事物为对象来写,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这样的写,能够让的综合学生能力得以发展。

二是有法写。在写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写作方法给予指导,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等,逐步掌握一般的表达方法和规律;二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发现别人思考角度、思想内容的独到之处,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写作内容。三是有情写。首先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写要适时;其次要让学生写真情实感,不能只是空话、套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写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当然,写的训练要适时、适度,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以真正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这样,语文课堂才会体现出它的本真性。

四、广泛阅读体现本真语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性。要使学生的阅读量增大,教师就必须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把课本作为基础点,采取合理的多样的阅读方式,给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和推荐合适的书籍,举办各种读书活动等,让学生们真正畅游书海,提高阅读能力。

4.向生态园林城市迈进作文500字 篇四

金秋十月,草绿花红。国庆这一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周年,在这大喜日子里,我们一行人来到美丽的港城——湛江。真是秋风送爽,绿意盎然。我们来到机场路,只见大王椰、椰子树、海枣等棕榈植物,乡土树种:芒果、勒古、香蕉、番木瓜和紫薇、凤凰木、大花紫薇等开花乔木,展现出一派南国特有的勃勃生机,体现了浓郁的南国热带海滨城市的特色。回想几年前,这条路坑坑洼洼,路面又窄又乱又脏,如今扩建后,路变得这么宽敞,湛江这个美丽的海滨的港城,真是太美了。湛江,我爱你,祝愿你向生态园林城市迈进。

我们一行怀着节日的兴奋心情来到了渔港公园,醒目的大标题:“渔人、渔港、渔船,渔家”映入眼帘,最迷人最难忘的要数“海之恋”雕塑,还有心花开放的旱喷泉、渔乡风情、渔港渔歌、渔人之家、南海明灯、椰林沙滩、港湾钟楼等景区和景点令我们一行赞叹不矣,留连忘返,啊!我么令人神往的富有雷州半岛民俗风情的渔港公园。我们一行依依不舍地上了游车。

大街上,“庆国庆,共创园林城市”的标语特别振奋人心,我们的.家乡湛江将向生态园林城市迈进。

我们来到寸金公园、南北桥公园、街心公园。你看,一座座的休闲小亭在一片绿意浓浓的小草中建起,一朵朵美丽的花在一棵棵高大的树下成长。大大小小的花坛忽如其来地出现在公园一角,给人们带来一阵阵惊喜,给人们增添了几分悠闲。再看人民大道、解放东路、北桥路、观海长廊……城区的每一条道路上洁净如洗,“湛江是我家,清洁卫生靠大家”的标语动人心弦。是的,我们湛江将会向生态园林城市迈进,首先要搞好城市环境卫生,让湛江变成一个绿色的世界。

5.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期待 篇五

(男)九曲黄河,滔滔奔涌,阅尽人间春色,汇聚百川壮美。

(女)乌海,这颗伟大母亲河金腰带上的璀璨明珠,这个联接华北与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正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向生态绿洲型工业新城阔步迈进。(男)乌海,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成立于1976年,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有蒙、汉、回等25个民族,辖海勃湾、乌达和海南3个

行政区。

(女)乌海,又是一座从荒漠中崛起的工业城市。地处乌兰布和、毛乌素和库布其三大沙漠交汇处,年均降水量不足160毫米,蒸发量达3200毫米。“风吹沙石走,飞鸟也不留”,“全年一场风,从

春刮到冬”,描述的就是当年乌海贫瘠荒凉的情境。

(男)回首1958年,乌海地区作为正在建设的包钢煤焦基地,拉开了“万人上山夺煤大战”的序幕。亘古荒原顿时勃发出无限生机。

(女)然而,单一的煤炭采掘业,在漫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中,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沉重的历史包袱日积月累地压在了乌海人的肩上。

(男)资源、环境、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等一系列决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摆在乌海人的面前。那么,作为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出路究竟在哪里?

(女)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关心乌海的发展,始终把乌海作为全区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的工业基地。(男)储波书记和杨晶主席等自治区领导多次视察指导工作,明确指出:总量要做大,结构要优化,生态环境建设要加快,经济社会要统筹发展。

(赵忠书记同期声)

(女)在一度是“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西域风情中,孕育一片充满青春希望的生态绿洲已不是遥远的梦想,乌海人正在将宏伟蓝图上的圈圈点点挥洒到奔腾激越的实践中。

(男)乌海市委、市政府立足于自然环境恶劣和资源潜能充足的现实,重新审视乌海发展的曲折里程,作出了以循环经济带动生态健康发展,以生态健康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努力打造内蒙古西部生态绿洲型工业城市的战略决策。

(女)“政府——企业——社会”三体联动,坚持以提升产业层次,延长产业产品链条和综合回收利用废物为特征的循环模式,构筑“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三级分层推进的循环经济大格局,如今已跨出非常可喜的一步。

(男)政府推动犹如一部发动机引擎,为循环经济的加速发展创造了广阔的舞台。

(女)紧跟国家改革开放的节拍,乌海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先行做了一篇大文章,一场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的改革大刀阔斧地展开了。(男)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上,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率先完成了企业转机建制这一重要环节,市属214家国有企业在逐步完善的市场体系中退出国有序列,注入新的活力。

(女)全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使非公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异军突起,成为乌海财政收入、社会就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男)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上,实行退出一批,改造一批,引进一批。由淘汰大批落后生产力,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再到发展新兴替代产业,构建起以能源、化工、建材和特色冶金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框架。

(女)“一煤独秀”已经成为过去,“四柱擎天”、“多点开花”已经变为现实,比重占71的工业经济中,煤炭采掘业由80

下降到不足8。

(男)在生产力布局调整上,不断整合生产要素资源,合理划分城市生产功能,工业向园区集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聚效应日益增强。

(女)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基本改变了资源型、粗放型、内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男)把握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乌海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符合国家法律和产业政策的地方性政策,以及一系列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专业性规划,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加大了宏观调控地区经济的力度。(女)稳定的政策和完善的规划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男)针对经济发展的需求,乌海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温馨的人居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创业的沃土,生存的乐园。

(女)为治理大气污染,在全自治区率

先推行的“跨世纪蓝天计划”,还给了乌海人民一片蓝天。

(男)为拉开城市建设框架,启动滨河新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点亮了依山傍水工矿城市建设的明灯。

(女)为创建卫生城市,实施的亮化、美化、净化、硬化综合整治工程,增添了城市清新绚丽的色彩。

6.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期待 篇六

──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全校动员会上的讲话

(2006年12月7日)

校长 顾秉林

老师们、同学们:

按照教育部的总体部署,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手段,教育部制定了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从2003年开始对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的全国592所普通高校进行教学评估。根据安排,我校将在明年参加这一评估。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为此,学校于今年3月成立了教育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评建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并设立了专门的教学评估工作办公室,抽调专人具体协调全校各项评估准备工作。8月底和9月初,学校分别在中层干部和院系本科教学负责人的范围内进行了评估工作动员和工作研讨。在学校和院系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前一阶段进行的迎接评估准备工作进展很大。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感谢!

明年10月21~26日,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将到我校现场考察,正式实施评估工作。现在,距离评估专家组来校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为进一步做好迎接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我们请部处和院系的有关领导、本科教学的一线教师、学生辅导员和部分学生代表等共同参加今天全校性的动员大会。下面我代表学校就如何进一步明确我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思路和具体要求等,谈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评估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积极意义

现代高等教育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解放前,我国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很小,且文理科大学居多;解放后,特别是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高等教育出现一次大发展,教育规模扩大,专门性学院特别是工科学院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后,各高校陆续开始调整专业结构和学科布局,确定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采取了较大规模地扩大本科招生的措施,去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1%,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教育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试行以评估为手段,检查、督促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2003年起,正式实施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作为长期以来受到国家大力支持和社会密切关注的重点高校,我校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做好评估工作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积极作用呢?

首先,定期评估是一流大学保持高质量、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评估是国际上监督和评价教学质量的通用做法。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有着八百年左右的历史,美国最老的大学哈佛也已创立了370年。他们能够生存至今,并保持世界领先,除了着力创新发展学科、延揽名师、吸引高素质生源、多方筹集充足经费、大力建设基础支撑设施环境等因素外,每隔5~10年主动开展办学方面的调查、分析、评议,进而提出改进方向,是这些著名大学的共同做法,也是他们确保大学组织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之一。近年来,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我校已陆续开展了学科、专业、科研基地、实验室等方面的定期评估,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评估制度,特别是还开始了国际评估。1999年,学校邀请杨振宁等国际著名专家对物理系的办学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今年10月,工业工程系邀请该领域的6位美国工程院院士,对本科、研究生人才培养进行全面评估,都取得了较好效果。道理很明显,一个健康的机体,总要有外部评估和内在反思的机制,才能不断明确方向,确保生机蓬勃、持续健康的发展。所以,清华要上水平、创一流,本身就需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必要的评估制度。其次,以“三个符合度”为依据的院校评估指标体系,是对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阶段性成果的重要考核。

教育部制订的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了办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专业和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和办学特色等方面,虽然是用一个指标体系来评价所有大学,但对不同学校的要求是不同的,因为评估的重点是以 “三个符合度”为依据的。具体来说,第一个符合度是考察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包括在国内外的地位及发展需要),是否符合国家的要求;第二个符合度是考察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包括教学体系、目标定位及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等),是否符合学校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第三符合度是考察学校的各项办学工作,是否能够保证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质量人才。在国家的总体人才战略中,清华大学作为向世界一流大学攀登的“第一梯队”,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因此,本次评估并不是形式化地整理信息、统计数据,简单地看其能否满足教育部的评估量化指标。必须看到,教育部对我校的评估必然会围绕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来考察我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措施和培养质量;必然会重点考察作为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如何通过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然会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学校的相关工作是否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从而满足国家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因此,全校师生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切不可有应付、轻视的想法,更不可骄傲自满、妄自尊大,而要以认真、积极的态度,把这次评估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状况和水平的一个良好契机。

再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科学评估有利于我们总结过去、分析现状、明确优势、凝聚力量,为我校赢得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战略规划,我们正处在第二个九年“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中间阶段。清华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校内外、国内外的空前关注。教育部组织专家来校评估,全面检查、评价清华向着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办学理念、具体做法和工作成果,形成权威的评估结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决策及社会公众舆论的走向。因此,我们要在迎接评估的过程中,认真总结清华多年来人才培养的经验与特色,全面展示我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赢得国家和社会对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更加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同时,针对教育教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行动措施,向着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努力奋进。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学校开展评估准备工作的总体思路确定为:以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水平为参考,以教育部的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在认真梳理学校近百年办学历史积淀下来的育人传统和宝贵财富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型大学架构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特色,充分展现清华精神和清华水平,同时发现不足、找准问题、制订措施、改进工作,高效、有序、高质量地完成各项评估准备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总结凝练,进一步明确我校的办学理念 我校在95年的发展历史中,培养了十余万名人才,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特别是近二十年中,顺应形势发展,学校提出了 “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模式,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新思路,采取了许多新办法。希望能借评估的东风,认真分析办学历史,深入研究办学特色,悉心凝练办学理念,从而使大家在向一流大学迈进的过程中,在思想上形成更加明确、一致的认识。这里,我先仅就与本科生培养关系密切的两个方面谈点看法,以便在迎接评估的过程中,通过大家的思考和讨论使其不断加以充实、丰富。

一个看法是,学校保持声誉和影响力的基础,是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而本科教育处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先导性、基础性地位。高质量的本科毕业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各行各业的生力军,也是研究生的优秀生源和科研的后备力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的功能有了新的拓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校总结多年的办学经验,提出了“一个根本、两个中心、三项职能”的办学理念:“一个根本”就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两个中心”就是使学校成为“既是办教育的中心,也是办科研的中心”;“三项职能”就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对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曾反复强调,它们不是并列的关系,培养人是大学之所以存在的根源、是学校的总任务,要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在三项职能当中教学也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如果教学搞不好,其它职能就无从谈起。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的健全人格、宽厚的业务基础、敏捷的创新思维、厚重的社会责任、广阔的国际视野、潜在的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我们提出以“两个拥护、两个服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强调要为国家培养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鼓励学生入主流、干事业、做贡献;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我们不断改革教育教学,夯实基础知识,强化实践能力,培育优良素质;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我们要求教师增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把教学工作作为第一学术责任,鼓励教师热爱教学、投入教学、坚守教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我们大力提倡“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营造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氛围。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大学精神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具有崇高的大学精神、浓郁的学术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必须要对国家、民族和人类文明做出特殊贡献。特有的校园文化、内在的大学精神,是一流大学的灵魂所在。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包括悠久的历史传统、浓郁的学术氛围、深厚的文化底蕴等等,在学生成长中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这种大学精神是一所学校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通过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而且已经内化为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

长期以来,广大清华学子发扬清华的优良传统,自觉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成长为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及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在经济建设、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正是清华精神的体现,是清华保持良好社会声誉的基础,是我们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办学理念结出的丰硕成果。

另一个看法是,在教学上只有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世界范围看,高等教育与社会进步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一方面,高等学校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推动了知识更新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科学与技术的发现与革新,高等教育的使命、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大学必须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及时适应时代的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校把握新世纪的全球变革趋向,以国家振兴为己任,加速教育创新,致力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明确了本科人才培养“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定位,其具体内涵是:实施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通识教育,完成学科交叉和综合背景下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培养,以探索和研究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学会认知和创造,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为高层次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从2001年开始,我们在本科教育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制订了新的培养方案,推动按学科大类招生和培养;改革课程体系,规范课程要素,建设精品课程;开设研讨课,提供创新机会;加大自主招生力度,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便于学生安排学习方案和进程,大大地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空间;加强实践教育,实施外语强化训练;完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等等。总体上说,我们已搭建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大批学术水平高的教师走上本科生讲台,兼有卓越学术成就和高超教学水平的名师不断涌现;精品课程、新生研讨课在全国首创并得到推广;以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挑战杯”科技竞赛为主体的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丰富多彩,并屡次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坚持走出去的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强化就业引导等措施,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舞更多的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清华网络学堂、教务教学管理平台、教学质量评估等教学管理与保障体系的建设思路,也辐射到国内许多高校。可以说,清华的本科教育在办学传统、育人理念、生源质量、师资队伍、教学建设、课程资源等方面已经积淀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在国内外形成了较高的声誉。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长远目标的要求,我校的本科人才培养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比如:教学与科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张力”;部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还有欠缺,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教学队伍的新老交替尚未完成;一些教师和学生对研究型教学方式和研究型学习方式还不够适应;在社会浮躁的风气下,教风、学风方面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常抓不懈。总之,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一定要居安思危,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三、以评促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即将到来的评估工作,希望全校师生员工以此为契机,找准发力点,以本科教学评估促进一流大学建设,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一,坚持教书育人,弘扬清华师德,建设优良教风。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清华教师,必须坚持教书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为此,广大教师要谨遵“敬业报国、育人爱岗;务实求真、进取自强;克己奉公、团结协畅;为人师表、仪态端庄”的《清华师德》,注重言传身教;要改革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各门课程之中。国家教学名师、土水学院袁驷教授在《结构力学》教学中,用实际发生过的大桥坍塌为实例,让学生体会“严谨求实”的份量;人文学院彭林教授在《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课程中,渗透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珍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航天航空学院青年教师高云峰在《理论力学》教学中,亲自动手复制古代“欹(qī)器”作为教具,让学生们在理解力学知识的同时,品味“满招损,谦受益”的现代意义。希望所有任课教师都能像这些老师一样,教书与育人并重,认真、切实地履行好培养学生的职责。

第二,丰富培养模式,搞好因材施教,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清华要自觉地承担起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重任。长期以来,我校拥有非常优秀的生源,如何将每年进入清华的三千多名高中尖子学生,通过四年或更多年的培养,使他们成为能够为国家和人类做出较大创新成就的社会中坚,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近些年,学校先后设立了数理基础科学班、化生基础科学班、人文实验班、社科实验班、软件科学实验班等专门培养计划,加大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一些院系从院长、系主任、党委书记开始,到任课教师,都对各种各样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引导,注重挖掘不同特点学生的潜能;学校大力加强了就业引导,鼓励优秀学生选择好事业发展的大舞台,到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事业有重要作用的部门和单位建功立业、发挥作用。希望各个院系和老师们对本科生的培养投入更多的精力,积极探索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条件,让学业优秀、素质全面、个性鲜明、特长突出的各类同学都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成长空间和成才环境。

第三,改革教学方式,推广研究型教学,营造研究型学习的校园环境。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离不开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传统的以讲授式为主的课程教学方法,只能适应知识传承的需要。但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提倡研究型学习。研究型学习不仅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主导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的场所,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训练了创新性思维,培养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已经开设了新生研讨课,今后还要加强高年级研究型课程建设,使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希望更多的院系着力研究和组织开设研讨型、综合实践型、案例教学型的课程,使学生们每学期都能接触到重要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希望每位任课教师都掌握研究型教学方式,每个学生都能适应研究型学习方法,形成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养成的研究型学习的校园环境。

第四,加强学风建设,注重精神熏陶,以优良学风育优秀人才。学风是学生学习风气和学习纪律的整体体现,也是学生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我校一贯重视学风建设,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社会上也有“学在清华”的说法,是对我校学风状况的充分肯定。但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上个月全校开展干部听课检查,仍然发现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还存在上课迟到、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有的老师也没有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提出批评和要求。学风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关乎个体素质养成和社会风气,大家必须十分重视。朱?g基校友在给电机系建系60周年的贺信中曾写道:“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己然后正人”。2002年我校在学风建设年活动中,全校师生经过评议、讨论,得出了“严谨为学、诚信为人”,“为学须笃行、为人重诚信、为学如为人”的学风建设要求。希望同学们按此要求,养成严以律己、尊师重教的优秀品格,培育责任心、公德心,锻炼坚持到底、挑战困难的意志品质;希望老师们以身作则、敢于要求、善于引导,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以优良的学风培养优秀的人才。

第五,实施国际化战略,推进开放式办学,提高清华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敢于走上国际人才竞争的大舞台。只有使我们的办学目标、办学成就以及毕业生素质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才能说进入了世界一流行列。我们鼓励各个院系拿本专业领域的国际一流作为对照,分析现状,找到差距,建立交流合作平台,更快地在国际人才培养和学术舞台上占有自己的位置。在教育教学上,我们也要加强与世界名校合作培养人才的力度,实施学生国际培养战略,继续加强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鼓励开设双语课程,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希望全校师生积极行动,分工落实,认真做好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不仅仅是教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件关乎全局、涉及全校多个方面、每位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大事。全校各级干部要高度重视评估,逐渐养成主动接受外部评估的良好心态,把评估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尺、办学成就的展示窗、各项事业继续前进的助推器。机关各部处要在高质量地收集、整理评估所需的基础资料之外,积极思考如何在各自工作中贯彻落实办学理念,切实为人才培养服务。比如,近年来我校在队伍建设中出台了若干有利于加强教学工作的激励措施,制定了鼓励教师上讲台的政策,加大对公共基础课教学队伍的支持;实验室与设备处正在调研和制订实验室开放制度,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能向更多的本科生开放;校友会、基金会积极将校友资源、企业资源引入学校,促进办学;新闻中心围绕人才培养开展专题宣传,向社会介绍清华在招生、培养、实践、就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其他部门也开展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我们要借评估这个外部推力,进一步促进学校各方面形成合力,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各学院的院长、各系的系主任作为院系教学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发挥领导作用,组织精干队伍,明确工作目标,做好总结凝练,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院系教学、学生工作的负责人,要明确责任,周密安排,协同工作,高质量地完成预定目标。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要切实关心学生、特别是在学习和其他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在教学、管理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思想。学生们要更深地理解肩负的社会责任,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勤奋认真学习,严格遵守纪律,出色完成学习任务。

老师们、同学们,希望大家齐心协力,认真工作,确保高水平地通过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以评促建,为实现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

7.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期待 篇七

反腐败斗争向纵深迈进

——长武县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具体做法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党章》有规定,中央有部署,总书记有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纪委的精心指导下,长武县委牢固树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就是渎职”的意识,率先起步,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新路子,全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 组建机构 担当主体责任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关键是要建立一套思路清晰、勇于担当的领导班子,加强顶层设计,厘清责任关系。这一方面,县委抓早动快,迅速行动,4月份,重新组建了县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5月26日,全市“两个责任”推进会后,根据会议的新精神,又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增补充实,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党组书记、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县人大、政协党组书记及其他县委常委为成员的县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其目的是让县级四大家的主要领导首先始终铭记自己的党内职务,始终牢记“强班子、带队伍、管自己”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办,与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合署办公,受县委直接领导,负责承担统筹协调、任务分解、检查考核、责任追究等职责,并从县委办、督查室协调人员,充实了工作力量,配齐了办公设施,使县委廉政办迅即启动了各项工作。同时,进一步厘清了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之间的关系,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和纪委(纪检组)树立“一盘棋”思想,分工不分家,相互协作,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二、分解任务 明确职责 细化主体责任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王岐山同志强调:“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就是政治责任,不落实就是严重失职”。县委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都要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都要把主体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亲力亲为、抓在手上,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做好表率。县委任杰书记在年初召开的县委全委(扩大)会、县委工作会和纪委全会暨政府廉政工作会上,都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进行了安排部署,在会议上多次重申强调,端正党风从县级领导做起,从县级部门领导抓起,必须人人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尽职尽责,如有违规违纪、失职渎职的一律从严追究。5月份,县委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2014年全县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分工》和《长武县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的通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

则,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6大项22小项内容细化分解到6个牵头单位和38个责任单位,并要求各基层党委(党组)、党总支进一步将任务再细化,分解落实到了每一个支部、每一名负责同志名下,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夯实了责任,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出了问题有人承担、有人负责。同时,又为40个县直部门、群团组织调整设立了党组和纪检组,将机关单位的党组书记一律调整为局长担任,把履行主体责任真正交给了“一把手”,明确了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纪检组)的监督责任,实现了“两个责任”的全覆盖。

三、突出重点 发挥职能 落实主体责任

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上,对党委主体责任的5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释,将主体责任项目化、具体化、措施化。这5个方面,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重点和关键。具体工作中,县委从选人用人、查处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加强源头治腐等关键点入手,突出重点,精准定位,以重点责任的落实带动了全面责任的落实。

一是在加强学习、深化认识上重视责任。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中,只有思想上认识明确,工作中才有成效。中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提出后,县委充分利用县委常委会、中心组学习会等平台,组织全体县级领导及各镇党委、部门党委(党组)书记深入、系统地学习了《党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公报》等重要文件及总书记、王岐山书记关于“两个责任”的重要论述精神,掌握思想精髓,领会精神实质。近期,又召开了全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进会暨培训会,专门邀请市纪委常委王秋娥同志,围绕《关于党委承担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有关问题》这一课题,从主体责任的极端重要性、主体责任的实质和内涵、落实主体责任的重点工作、落实主体责任的措施保障四个方面,为全体在家县级领导,各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纪检员),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纪委书记、纪检员作了专题辅导报告,一方面帮助与会同志进一步厘清了党委、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定位和职责分工,使其真正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明白人”、“责任人”和“带头人”;另一方面也交给了与会同志“如何抓、抓什么”的工作方法。

二是在创设条件、积极支持上体现责任。与党委主体责任相伴的是纪委监督责任,这是同一责任范畴的两个方面,必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这次“两个责任”的提出,就是要给纪委“松绑”、“减压”,让纪检监察机关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工作重心聚焦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来。积极支持纪委(纪检组)推进“三转”,聚焦主责,回归主业。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县委于3月份就研究决定,让县纪委退出了19个协调议事机构,以便更好地集中精力抓好监督、执纪、问责三项重点工作。5月份又再次研究批准了县纪委科室负责人的交流轮岗,增设了第二纪检监察室,整合了机构资源,加强了办案力量。同时要求各基层党委(党组)于6月底前参照县上的办法,把纪委书记、纪检员分管的非业务工作彻底调整,让其更好地履行好监督责任。支持纪委发挥“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职责。今年4月,县委安排县纪委组成四个检查组,深入网吧对文体、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发挥监管职责、落实“零时断网”政策情况进行了检查监督,对监管不到位的县电信局等职能

“两个责任”的落实,县委、县纪委更是协同配合,督查问责,双管齐下,严查了赌博、酒驾等违法行为,纠正了造谣生事、制造事端等不正之风,净化了社会风气,传递了正能量。但客观来讲,县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方面,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距离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一是对落实“两个责任”方面的政策理解还不深、不透,有待进一步学习领悟;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的负责同志和纪检干部对于“两个责任”具体履行中的方式方法还不够清楚,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借鉴和改进;三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人员还不足,监督和办案力量薄弱,还有待逐步予以充实,等等。下一步,县委将紧紧抓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这个关键环节,围绕“两个责任”落实方面的问题,立行立改,真查深改,努力把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的更好,推进我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迈进。

大荔县:强化责任勇于担当 坚决落实“两个责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大荔县按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总体要求,坚持把落实“两个责任”作为各级党委、纪委必须履行的政治任务和职责,狠抓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履行“一岗双责”

县委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每年都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分解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层级责任。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全面落实“五个一”要求,切实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县纪委强化日常监督,采取经常性检查、突击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督促相关责任部门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任务。强化考核监督,以定责、述责、考责为抓手,督促领导干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今年以来,共受理各党委(党组)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报告97份,6名党政主要领导向纪委全会进行了述廉,七一前夕,对拟受表彰的10个党委(党组)进行了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办法,启动“倒查问责”和“一案双查”机制,形成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逐步实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二、选好用好干部,打造过硬队伍

县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严格对照好干部“五条标准”,按照把握基点、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强化“中线”,创新亮点、提高“上线”的“三点三线”要求,选、育、用、考干部,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今年以来,县委分4期对519名科级后备干部进行了专题培训。县纪委坚持“两个逢提必考”“三个跟进”。提前进行廉政考察,任前

职人员在公务活动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加大了督查处置力度,先后解决问题12个,问责3人,转交案件线索2件2人。结合实际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动态预警,从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中选择了6个部门的内设科室、2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对其存在的不同程度廉政风险,采取廉政谈话、下发《党风廉政风险预警告知书》、警示训诫、监察建议、立案查处等相应的手段进行防控预警。

主动担当 聚焦主业

——紫阳县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省纪委三次、市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紫阳县迅速行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促使全县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凝聚正能量,为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不推不让主动担当,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

(一)强化对主体责任认识的落实。制定完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纪检部门组织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党委会、中心组理论学习等会议,专题学习、分析形势、研究部署工作。县委与21个镇、86个县级部门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主要负责人分别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主体责任书和监督责任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完整的责任体系。

(二)突出党风廉政教育工作责任落实。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学党章、守纪律、转作风”教育活动,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讲廉政党课制度。开展警示教育,以案明纪、引以为戒,增强党员干部党性观念和拒腐防变能力。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营造廉荣贪耻氛围。先后在高桥镇、高速路口等地投资50万元建立廉政宣传栏40余幅,创新推行“三六九”廉政文化进校园模式。

(三)切实落实管理制度规定责任。县委下发了全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分工,细化成5个大项31个小项;下发了全县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分工,细化成6大项53小项。同时,推行县委常委定点督导、县纪委常委联片监督制度,对所联系的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履责情况承担责任。在此基础上,以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为重点,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突出问题。开通“4411111”便民百事通热线电话,接受政策咨询、举报投诉,将408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县、镇政务服务中心,实行群众办事“全程代理”、电子监察,有效杜绝了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1077名县直部门干部与5896个示范户、搬迁户、低保户等结成对子,898名镇干部与7万余农户签订包联帮扶承诺书,实现了联系群众经常化、服务群众常态化。坚持重基层、重实绩、重公论的用人导向,干部提名推荐、任用提拨与包联农户满意率挂钩,先后有37名干部因满意率低于80%被调整岗位,有3名干部在考察环节被一票否决。

(四)抓好典型示范责任落实。要求党委(党组)班子以及成员自觉维护党章,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一岗双责”职责,遵守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重大问题集中讨论、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保证议事决策言路畅通、公正透明。

(五)抓制度建设营造务实清廉发展环境。印发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关于规范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嫁娶事宜的规定(试行)》、《加强效能建设的纪律规定》、《关于严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纪律的通知》、《关于严禁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参与赌博活动的规定》和《行政效能执法监察明察暗访工作实施方案》,为作风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和执行保障。并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作风漂浮、纪律松散典型的人和事进行了查处,起到警示作用。

(六)建立了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了谁担职、谁负责。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自己要自净自廉。同时,要对自家的“责任田”负全责。去年以来,先后有6名主要领导干部因本单位党风廉政责任落实不到位受到警示诫勉谈话。

二、聚焦主业强化监督,全面落实纪委监督责任

(一)退出机构转变职能腾出精力抓监督。为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报请县委同意,在原有的37个议事协调机构中,保留或继续参与6个,明确主责部门后退出2项,直接退出29项,精减率达到83.78%。按照强化办案力量、相近业务整合的原则,将内设机构调整为9个办公室,调整后9个室均为副科级规格。

(二)以责任报告为重点强化督查监督。2013年以来,先后对9名报告者跟踪进行重点监督、回访和评估,相关情况记入个人廉洁档案,对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群众满意率偏低的5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予以诫勉谈话。2014年,把党委(党组)负责人向县纪委全委会报告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个人廉洁履职情况作为重点,将报告对象和报告内容范围进行扩展延伸。在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工作中,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的客观依据。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延伸至乡镇、部门及内设机构,确保了评价公平、公正。

(三)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监督。强化对各级党组(党委)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纪委)监督责任落实情况监督。深入推行我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完善《廉政风险目录》、《权力运行目录》和《流程图》,对排查的廉政风险点以及廉政风险等级情况通过公示牌等多种方式向干部群众公示,做到载体内容丰富,操作规范具体。创新推行工作检查和交流制度,把部门和全县21个镇划分为4个片区,通过在片区内工作优秀的镇和部门召开现场会的形式,让镇和部门的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采取多种方式对执纪进行监督。今年以来,分别在春节、清明节期间,以监督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和狠刹“五股歪风”为重点,将城区部门和21个镇分两片四区进行不

上一篇:高二中考试政治试题下一篇:改革梦想-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