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画美术教案

2024-09-10

小学儿童画美术教案(共11篇)

1.小学儿童画美术教案 篇一

世界儿童是一家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儿童的节日,形成初步的国际意识。

2.树立对不同种族及其文化的友好态度。

3.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有趣的各国儿童节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了解一些其他国家的儿童节,并收集一些外国儿童节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其他一些国家的儿童节。

活动过程:

1.直接导入:

除了六一国际儿童节,许多国家还有自己的一些有趣的儿童节。

2.资料介绍:

教师出示其他一些国家儿童节的图片资料并介绍,或者请来外国小客人介绍自己国家的儿童节。

3.自由交流:学生进一步交流自己课前了解的资料。

4.小结要点:

尽管一些国家的儿童节的时间和活动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包含着人们对儿童的关心和美好期望。

活动要求:

注意要求家长配合学生做好课前收集资料的工作。

活动拓展:回家给家长讲讲自己课上了解到的有关国外儿童节的新知识。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请让我来认识你

教学重难点: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树立对不同种族及其文化的友好态度。

活动准备:学生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各种方式初步了解国外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

你知道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外国小朋友吗?

2.集体交流:学生交流各自了解国外儿童的方法、途径以及所了解的各种情况,教师将一些好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如:询问父母、查阅书籍、看电视、上网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外国小朋友,培养学生初步的世界意识。)

3.小结要点:

了解外国小朋友的方法很多,试试这些方法,看看能了解到什么,并与同学们分享。

活动要求: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各种资料,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外国小朋友。

活动拓展:要求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国外小朋友的生活、学习等各种情况,学习他们的一些好的东西。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我们都是一家人

教学重难点: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世界儿童亲如一家的关系,并动手绘一幅画,表达对各国小朋友的友谊和祝福。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诗朗诵《世界儿童是一家》的磁带。

2.学生准备彩笔和纸。

3.师生课前共同收集一些中外儿童友好交流的照片资料。

活动过程:

1.直观导入:

出示中外儿童友好交流的照片资料,引出“各国儿童走到一起来”的主题。

2.资料交流:

师生一起交流介绍各自收集的资料。

3.小结要点:世界儿童亲如一家。

4.儿歌欣赏:

阅读、欣赏教科书第50页的儿歌《世界儿童是一家》。

5.绘画活动:

学生用画笔表达出对外国小朋友的印象和友谊。画完之后,如有时间,可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活动要求:

1.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树立正确、友好的态度。

2.如有条件,可以组织儿童对儿歌进行表演或创编。

活动拓展:

1.举办一个“世界儿童是一家”的主题画展。

2.如有条件,可以通过网络与国外小学进行长期的联系,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2.小学儿童画美术教案 篇二

一、注重情感体验, 唤醒创造灵性

小学生天生具有艺术潜能和自发的艺术创造行为, 它是不由自主的一种自我表现和内心的表露。不难发现, 在学校的沙坑里, 有学生专心致志地在构建“地堡”“桥梁”等, 他们三三两两地在一起捏泥土、玩沙子、搭积木;在黑板上、墙壁上经常可见到用笔大胆、形象稚拙的学生艺术作品。还有些学生喜欢拿一张纸涂涂、画画、撕撕、剪剪、贴贴, 虽然简简单单、寥寥数笔, 却也妙趣横生:有长胡须的神仙, 有面目狰狞的魔鬼, 还有面容夸张又不乏可爱之处的动画形象……

既然学生世界是丰富的, 那么教育就不能单纯是一种“塑造”、一种“改变”、一种“授予”, 它更应是学生潜能、灵性的“激活”与“唤醒”。这些潜在智慧与学生的情感天性相互交融, 共同构成了学生自我成长的取之不尽的资源。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师就应充分激活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 带着与日俱增的主体意识投入学习过程中, 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一) 以形象激起情感体验

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 情感体验是作品的生命力。一部世界名著、一幅世界名画, 不是人人都能领悟它的意蕴、体会它的情感、欣赏它的美之所在。而作品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如果不能领会作者的感情, 就不能说真正读懂了作品。[2]209因此,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抓住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促使学生由情感的浮浅性向稳定性和深刻性发展, 丰富学生的高级情感。

人的美感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学龄期的儿童更是以视觉和听觉为主去感受的, 要让他们感受到美, 就必须在他们眼前充分展示审美对象的鲜明形象。[3]“生活中的线条”是一堂绘画课, 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现美的欲望, 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精心挑选的图片, 从而使他们体会不同线条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平直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地平线、水平的湖面等, 有静止的感觉;弯曲的线条, 会使人联想到波涛翻滚的海面、蜿蜒的河流等, 有运动的感觉。接下来, 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 使学生对线条有更深入的美感体验:他们发现吴冠中水墨画中的线条有粗细浓淡, 这样的线条盘绕在一起表现出大榕树的苍老;梵高用圈圈扭曲的线条表现天空中的云层, 显得很不安定, 富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学生从中体会到:不同的线用在不同的画中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这就是线条的魅力。最后,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表现静止或流动的画面, 学生在创作中也都能较好地运用线条的长短、曲直、粗细、疏密等变化来表现不同的人或物, 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 以相关的生活经验唤起情感体验

以相关的生活经验唤起情感体验, 使受教育者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 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刻意蕴。因此, 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紧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以有效地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喂, 你好!”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电话。事实上, 随着科技的发展, 很多学生家里基本没有电话了, 电话的概念在大多数学生头脑里仅有大致印象。为了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首先让学生看一看生活中不同造型、不同质感、不同创意的电话机;然后, 教师让学生摸一摸电话这一实物, 使他们通过手的触觉体验到电话的实体、了解不同电话之间的区别;最后, 教师让学生通过绘画认识平面上的电话与生活中的电话的区别及联系。这是典型的生活实践学习活动, 在学生感知觉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他们思维和情感的体验, 使他们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和认知, 然后再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来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提升认知思维, 从而使他们获得创造与愉悦的体验。

(三) 以活动调动情感体验

美术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自身体验,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要求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210因此,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情感, 让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体会成功、享受过程, 从而唤醒创造灵性。例如, 美术活动“吹泡泡”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塑料袋来做泡泡,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又如, “画感觉”一课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触摸凉凉的泥、用耳朵听噼里啪啦的烟花声、用眼睛看五颜六色的火光、用嘴品尝酸甜的跳跳糖等, 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快乐、建构知识。

二、凭借情境操作, 激发创造潜能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通过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 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具体来说, 美术教师可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 强化工艺的实体性操作, 尽情展现创造天赋

对于儿童来说, 艺术创作往往是从无意识的动手实践中开始的。学生在玩沙的不经意过程中, 他首先感兴趣的是这种活动。活动次数多了, 他会发现沙子可以堆成房子等建筑。于是, 从简单的玩沙到堆砌成建筑, 再到尝试塑造出更有个性的立体作品, 这一系列探索使玩沙活动变成了既有一定审美性又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造型活动。学生的这种活动本性决定美术教学应顺应三维特性。因此, 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加大工艺制作的比重。在工艺制作中, 创造冲动往往是在实践操作中产生的, 如在游戏中用剪刀裁开纸和布;捏粘土而改变其形状;将水果组合、切割、穿插变成一件艺术品。这些工艺制作是三维空间经验的表现, 是关于触觉的表现, 有益于激发学生内在的艺术潜能。因此, 笔者常带领学生去南通纺织博物苑, 让他们感受手工织布、制作扎染;带领学生到南通蓝印花布馆体验刻板、刮浆、染色等工艺;和学生一起捏泥塑、学陶艺;等等,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尽情地表现着自己的创造天赋。

(二) 突出绘画的想象性操作, 自然显现想象本能

学生从最本真的操作中得到审美的满足后, 会迅速转向二维的艺术表现——绘画。在美术教学中, 绘画分为写生和想象两个领域。而写生一向受到重视, 因为据说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实际上, 想象画比写生画更趋向于主观心灵的表现, 而不是客观的再现。学生的想象画更是一种心灵感受与情感体验的表达。因此, 我们有理由认为, 儿童绘画教学应突出想象画。学生在绘画中常常乐意将他们的心愿画成一幅幅充满幻想的画:蚂蚁的世界有高楼林立、有商店、有公园……学生的想象力奇特美妙而又丰富:小猫爱踢球;青蛙成了水中的“环保小卫士”;小朋友在白云上看书, 蓝天成了他的家。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这一特征, 突出绘画的想象性操作,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 凭借必要的符号性操作, 乐于呈现发散性思维

美术活动似乎是重二维或三维空间的具体操作活动, 文字、概念等抽象符号在美术中的表现较容易被忽视。而事实上, 书与画、图与文、美术与数学以及自然学科的关系极为密切。美术教学中, 借助必要的符号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例如, 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板书的文字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喜欢记住这些字;在美术活动中, 总有不少学生请教师在他的作品中用文字表达一定的意思。美术教学中的“看文作图”实际上是语文课中“看图作文”的翻版, 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如, 过去美术课中的“六面体”往往从本学科特点出发讲究形体、结构、光线、明暗、透视、比例, 教师在讲授这一内容时若结合数学课中有关正方体、长方体的知识, 要求学生根据物品的大小制作小纸盒 (“小礼盒”、椅子设计等) , 会加深他们对六面体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小纸盒添加于不同的场景, 创作出新的画面符号,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相信, 这样的美术教学一定能更好地实现情感与认知、再现与表现、知识与能力、智能与审美、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 最终有效促进学生艺术潜能的发展。

三、运用多种策略, 养成创造思维习惯

任何思维, 包括与美术密切相关的创造思维, 都不是可以直接由教师传递给学生并由学生完全接受的。不过, 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然后依靠学生自己在经验中摸索、体悟和积累并将这种摸索和体悟进行内化, 从而逐渐养成创造思维习惯。因此,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使学生经历创造思维的过程、感受创造思维的特质、观察评价创造思维的不同阶段, 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造品质得以形成。

(一) 专项训练的策略

美术学习中, 学生应体会到感性、理性和悟性三种感应层次。感性是直觉思维, 理性是逻辑思维, 它们是一个物体的两个方面, 而悟性是两者升华后的产物。由观察想象到创造思维的闪现是一个开悟的过程。那么, 打开悟性之门是否应该有一把金钥匙?答案是肯定的。在绘画教学中, 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直线性想象阶段;中级阶段——自然联想阶段;高级阶段——灵感思维阶段。

以《小蝌蚪找妈妈后续》主题画创作为例, 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表现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在后续中会想到与小蝌蚪在某一方面有共性特征的水生物, 如海星、小丑鱼等。这是直线思维习惯, 只能想象到事物的一般关系和直接关系, 因此属于初级阶段——直线性想象阶段。有的学生想到小蝌蚪遇到游泳的孩子们, 然后由孩子们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这是曲线思维, 能想象出事物一般关系之外的特别之处, 是思维想象的一种升华, 属于中级阶段——自然联想阶段。有的学生就会想到小蝌蚪遇到了小鸟, 小鸟用气球带上躲在荷叶水滴里的小蝌蚪, 最终找到了它们的妈妈;有的学生想到小蝌蚪遇到水中的小精灵, 小精灵施魔法使它们梦到了妈妈的模样, 从而顺利找到真正的妈妈。诸如此类的奇思妙想, 才是创造思维的高级阶段——灵感思维阶段。美术教师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创造思维习惯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训练目标。

(二) 多维活动参与的策略

美术课需要改变教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听的传统授课模式, 开展综合性、多样性的实践活动, 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情感, 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在多维活动中得到提升。

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的美术教师善于通过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习惯。在学校“冬天里的为什么”主题性大单元活动中, 美术教师参与到学科教学, 围绕“冬天”这一主题, 结合美术学科语言符号, 编写了大单元活动美术学科读本, 设计了诸如“雪花剪纸”“立体雪花——手工”“创意雪人”“冬天的松树——彩塑”“冬天的故事——绘本”“冬天的色彩”等多维课例, 这些课例的设计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在美术社团里, 陶艺社团、剪纸社团、版画社团、沙画社团、色彩社团等的成员大都是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 这些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要比其他学生强, 他们的作品经常被作为“范画”;他们也经常做小老师, 用自己的思维去影响同学, 有时发挥的作用比教师还要大。

(三) 档案袋评价的策略

这里的档案袋评价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习惯、创造思维过程等方面的评价。这种反映学生创造思维形成过程的学习成果是美术档案袋评价应当特别重视的方面。这里的评价一方面需要教师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创造思维动态, 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美术档案袋中记录着学生的种种反思, 如什么地方做得最有创意、什么地方可以改进、怎么做能获得更佳效果等。这些反思也是创造思维习惯的一个环节。可以说, 当美术档案袋评价得到合理运用时, 档案袋就为学生创造思维习惯的形成提供了契机。

参考文献

[1]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 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3:3.

[2]严抒勤.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研究综述:调制中的鸡尾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3.小学儿童画美术教案 篇三

“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美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儿童天生就是美术家,因为人类美术与人类生存并存,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在生息当中把自然界里所感受到的形象绘画雕刻于岩壁。这并不存在审美需求,而是对大自然仰慕的一种表现。儿童生来首先认识的有形的客观世界,在他们的感知客观世界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典型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方法。它们用天真质朴的感情观察世界,它们用各种绘画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儿童稚拙的造型之所以让人心动,正是表现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洋溢着他们天真活泼的情感,展示他们积极创造的本能。

儿童美术创作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一个特殊阶段,它反映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由于儿童单纯、幼稚、天真无邪,他们拿起笔来毫无顾忌由子着自己的性情来,俨然一位艺术大师,充满创造性,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真实的约束,往往形成稚拙、梦幻等特色。正因为如此,毕加索感叹道:“我花费了终身的时间去学习象孩子那样画画。”

儿童优秀作品——能展示儿童自己的认识和思维的、能反映自己生活体验和感受的,画面上能透出儿童天真、稚拙、童趣、童心、好玩等请调的就是优秀作品。只要作品有这些特征,哪怕是“画得一点也不像”和“乱七八糟”照样是好作品,“乱”并不影响作品的审美价值,“画得不像”并不影响孩子的想象与创造。

通过美术教学,我们要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小手描绘事物,用自己的想象创造未来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自然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现。”我认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双探究生活美、发现生活美的眼睛和有善于表现生活美的一双手。为此,我在版画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联系包括学习在内的日常生活,要求他们把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作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场景,使之在实际生活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自我激发独立思考生活、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创作动机。

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 作品显得千 篇一律,缺乏个 性与 活力 。所以 ,不管 学生作 品 显 得 夸 张 还 是平淡 ,细 腻 还 是粗 犷,热 情 还 是宁 静 ,奔放 还 是含 蓄 ,它 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 供一个有 利 的 条件。

教 师 不 仅是“传 道、授 业 、解 惑 ”,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 生活 环境、心 理个性等 都 不 同 ,他 们 对 美 的感 受 也大 不 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 美 ,秋天 硕 果 累 累 是丰收 的美 ??。课 堂 活 起 来了,同学 们的 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 时 鼓 励 同学 们 把 自 己 的 感 受 表 现 出来 ,并启 发学生思考、尝 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小学儿童画美术教案 篇四

第一单元 儿童与卡通的故事1、画家眼中的儿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画家眼中的儿童2.初步感受中国画和油画不同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画家眼中的儿童3.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画家眼中的儿童教学要点:1.重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形与色”的感受和童年“美与趣”的回忆。2.难点:了解中国画“线造型”与油画“块面组合”的艺术形式。画家眼中的儿童3.兴趣点:①激发童年群体游戏的回忆。②激发“亲情、乡情和热爱生活之情。③表演画中儿童的动作,激发观察的兴趣。④与同学一起共赏作品。4.观察点:①作品中的“形与色”。②儿童的生活情趣。课前准备和课时:1.彩色笔、油棒、。2.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放课件2.欣赏教师的示范画3.了解老师画中意境,互相讨论、提出看法,感受传统绘画与卡通形象不同的形式风格,陶冶审美情趣。二、讲授新课画家眼中的儿童1.课题:画家眼中的儿童2.提问:选一幅你喜欢的作品,说说为什么喜欢?3.作品给你什么感觉?(愉快、热闹、天真、可爱、快乐、有趣、开心、亲情、文静、活波、优美)。4.找一找,作品中那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5.找一找,哪些地方是线造型,哪些地方是面造型?哪些地方是“块面组合”式造型?说说中国画与油画有什么不同?说一说自己平凡生活中一件有趣的事。6.画一画:我的童年。用彩色笔绘画创作。7.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才能使画面更能表现童年的趣事并有装饰美?8.评一评:我的作品美在那里?同学作品美在哪里?三、小结评价目标:1.语言表达能力:画家眼中的儿童2.审美能力:3.情感与态度:作业自评:①要求:画出童年的一件趣事。②能运用夸张等手段。③作品独特,与众不同。

5.小学儿童画美术教案 篇五

建瓯市建安小学福建建瓯353100

【摘要】小学一年级五、六岁的孩子正是处在涂鸦的末期,他们具有单纯、随性、多样的特性。在美术教学中,注意对这个时期儿童的引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极大地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开发的潜能,而且能让儿童都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创造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和成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涂鸦末期美术教学引导

儿童美术教育,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研究分析,也得出了许多宝贵的结论。无论是从中国美术教育家还是从外国美术教育家的分析研究结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大致相同的特点。“涂鸦期”被划分为儿童美术发展的阶段之一。而且大部分研究者都把它作为第一个发展阶段。这完全可以说明“涂鸦期”是小学低幼儿童美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孩子进行画画行为的起点,也是儿童美术教育中的重要阶段。笔者长年从事小学低年级教学,对这一涂鸦末期儿童的美术学习进行了研究,感受颇深:

1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在儿童的涂鸦末期

“孩子们都是艺术家。”这是一位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画之原始美发出的由衷感叹。孩子们都喜欢涂涂画画,对他们而言,画画没有目的,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语言的延伸。那是他们自己的语言――被称作涂鸦的语言。

小学一年级学生五、六岁,正处在儿童涂鸦的末期。孩子在新学年、新同学、新环境下,他们的涂鸦本性会又一次重新爆发,比之在幼儿园涂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期间老师、家长应该应势利导。

案例:明明从小就喜欢画画,上小学一年级时,爷爷给妈妈说应该尽早地给孩子报个什么绘画辅导班,进行正规的训练,打好扎实的基础,说不定孩子以后就能在绘画方面有大的发展。做画家也不知不觉成了大家对明明的期望。在辅导班老师的培训下,明明比别的孩子画得都好。这一点让大家都特别兴奋,自然地,对明明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一天,爷爷让他给自己画一幅像,爷爷坐在明明对面,满怀期待地等着明明的“成果”。没想到,爷爷看完明明的画以后,皱着眉头说明明画得不像,比如把他的头和嘴画得太大,眉毛画得太浓等等。但是,老师看到这幅画后,还表扬了明明,说明明画得生动富有想象,画出了爷爷的特点。

人们开始用对待成人绘画的眼光去衡量孩子们的“作品”,往往只看形象是不是准确,画面是不是漂亮。其实,画画只是一种形式,其目的是训练孩子们去想象、去表现、去获得创作的能力,而非锤炼他纯熟的绘画技法。这个时期的儿童在创作题材上,还是善于表现成人所不易注意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带有很强的想象成份。他们画自己,而画面上的自己经常出现在想象的特殊环境之中,如与外星人、机器人、拟人化了的小动物们在一起。他们没有去过海底和太空,却爱画海底的世界,喜欢描绘天外的世界,在儿童涂鸦末期,我们看到了孩子未来的希望。

2儿童涂鸦末期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6.儿童画教案 篇六

默认分类 2010-05-25 08:19:18 阅读5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课程名称

1、课程标题:儿童画

2、主讲教师:耿云芳

3、教学材料:选修教材

4、课程类型:艺术类

5、授课时间:每周一小时

6、授课对象:1—3年级部分学生

二、具体内容

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校本课程选修课

2、课程目标:艺术起源于游戏,任何艺术的学习首先是一种快乐学习,孩子学习更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源动力。低年级儿童的画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儿童又喜欢用鲜艳色彩涂抹,同时他们又是天生的想象家,他们的想象超出成人,学习儿童画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空间。因此本学期我决定在校开设《儿童画》课程。现确立《儿童画》课程目标如下:

(1)

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儿童画》最基础的知识,提高绘画水平及审美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儿童画经过学段训练,逐步能掌握对色彩的理解及运用,掌握油画棒技法的运用,为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3)

让儿童学有所长,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4)

儿童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作画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

三、课程内容

儿童画的内容丰富,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比如线描、油画棒、水彩笔、水墨画等等。在课程内容上,我选取了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借鉴现有的课程资源,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儿童油画棒学习,油画棒是一种在颜料中加入蜡质材料中介物质后所做成的,具有油画的效果,材质柔软,遮盖力强,色泽鲜艳浓厚,能够随意的大面积涂抹,还具有能调合颜色特点,让孩子能很快、很好的学习色彩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儿童喜欢用丰富色彩涂抹,运用油画棒创作儿童画正符写儿童作画大胆,敢做、敢画的纯真稚朴的天性。极大的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如下:

1、学段一 工具材料介络

2、色彩知识学习

3、油画棒技法训练

4、学段二

临习范作

5、学段三

想象创作(重点阶段)

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系统学习与训练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组织形式:小组学习

(二)课时安排:每周1小时

(三)场地:综合楼二楼美术室

(四)设备:美术工具材料及多媒体等设备

(五)方式:教师示范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

(六)原则:灵活自主性原则

(七)课堂教学

1、主要手段:

(1)教师多收集名人作品,精心绘制范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引导学生欣赏学习,激发学习热情。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为创作打下基础。

(3)总结教学方法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实践。

(4)多给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

2、过程及授课方法:

临习阶段:

(1)以重点观察为基础,提高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对色彩的认识,有意识的让学生多观察生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创作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美术是能够运用于实践的。

(2)以示范为重点训练绘画技能。儿童画学习,适当临习范作,也是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在教学中要做到熟练的示范画,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详细的分步引导。毕竟是低年级儿童,如动物造型分解图,色彩调和和过渡分步示意图,并以图形概括所画主体特征,这样才能使学生很轻松的掌握表现的内容。教学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能获得直观感悟,清晰明了作画步骤,集中注意力,发展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创作阶段

(3)以空间组合为落点训练构图能力。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构图是个很重要的难点,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绘画时,把握物象的主次,把主要物象画在中间合适位置,之后在它旁边空间进行添画组合,在背景绘画方面多进行指导,通过点画背景、背景涂色、装饰背景等多种形式让画面更完整,让空间组合更到位。(4)尊重儿童的意愿,鼓励他们的奇思妙想,引导儿童多练习,强化所学内容,从中自己探究所知,自己从练习中寻找更多有趣的美术技法。促其不断发展。

五、课程评价建议(1)评建内容

关注对学生成长的价值,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关注学习对基本知识学习的过程,强调评价多元化,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师生关系的感受,学生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

(2)评价方法:在评价方法上除了观察、调查、考察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重视形成性评价,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墙”,定期展示孩子的作品,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自信心。(3)教师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自己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的变化进行自我评价

7.儿童画——儿童美术教育的奠基石 篇七

一、儿童绘画的实质

许多美术教育研究理论:认知理论、心理分析理论、感知理论、情感绘画理论等, 站在各自研究的不同角度, 分析认为:儿童的绘画行为源自人类本身的驱动, 是天生就具备的, 是一种天性和本能;或是认为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 儿童借助绘画这一“语言”表达内心的所想、所感;抑或认为是受环境影响的从众心理, 日渐习得。

1. 儿童绘画是儿童本身一种兴趣的自然展示。

绘画是儿童不教自为的一种自然发现, 儿童绘画的实质是:儿童本身一种兴趣的自然展示, 兴趣是儿童绘画的内在动力。所以,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为孩子出示一个绘画主题, 他们在创作之前, 总是会问老师:画这个可以吗, 画那个可以吗?在他们的提问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即使是相同的话题, 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也各不相同。

2. 儿童绘画是儿童游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自生活本身的一种自然展示。

儿童把绘画当做他们游戏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发自生活本身的一种自然展示。因此, 当孩子还不会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时, 他们就已经想到了如何用手中画笔, 描述他们看到的事物, 并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

3. 儿童绘画是儿童天真、活泼真情的流露。

无论是儿童漫无目的的信手涂鸦, 还是被成人视之为极具艺术性的佳作。孩子们每天都在饶有趣味地进行创作:毫无修饰的、不和比例的人物造型, 夸张的人物表情, 变形的人物动态、没有调和的原始色彩……无不洋溢着儿童天真、活泼的情感, 是儿童旺盛生命力的流露。毫无疑问, 美术对儿童是有价值的, 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与玩耍一样, 成为他们成长和自娱自乐的重要实践活动。

那么, 我们通过辅导儿童画对学生进行的艺术教育, 将会对儿童的成长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创作儿童画, 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何在?

二、儿童艺术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指出:“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 美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来教育人。也就是说它是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同时他在《为了和平》一书中阐述到:“我们不仅是要培养少数有艺术才华的孩子成为艺术家, 更要引导大多数孩子进行正常的创造活动, 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 维护他们的创造才能。”因此, 儿童美术教育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1. 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去发现美、欣赏美、并为我们的世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从艺术学的角度来看, 在于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性, 引导儿童审美观的发展。儿童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 虽然还很幼稚、肤浅, 但已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我们可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儿童的心灵, 儿童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 未来的世界开拓者和创造者, 必须拥有更为敏锐的美感。因此, 从小就要让孩子学会用美的眼光和标准对周围的事物作出思考和价值判断, 使他们艺术的心灵不被陈规陋习所束缚, 成为欣赏艺术和创造艺术的主体。从这一点上来说, 美术教育才真正体现了它的价值所在。

2. 使儿童个性得到自然发展。

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 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美术教育是表现人们内心世界的艺术, 儿童通过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来表示个人的感受, 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 确定自身的价值。美术活动为儿童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教师应利用现有的课程, 创造性的教学形式, 在尊重儿童个性差异的基础上, 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 并给予肯定, 从而促进其自我成长。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去思考、去实践。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能, 展示他们自己的个性, 鼓励孩子不断的创新。

3. 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 培养创造能力。

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孩子们喜欢敲敲打打, 搓弄着泥巴, 堆砌着沙堆, 趴在地上涂画。对各种各样的形与色有着浓厚兴趣, 他们总是忘我地投入。发展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方法, 是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多样的材料, 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 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 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使儿童的创造性逐渐丰富。

8.小学儿童画美术教案 篇八

指导儿童创作画,—要范围“广”,二要题材“新”,三要构思“巧”,四要命题“趣”。具备了这个“四要素”,并有童心童趣的儿童画才是儿童画的上乘之作。

儿童创作画指导首先要着力打破儿童凭主观意象及概念化、简单化的思维模式,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尽量寻找新题材、新的作画工具和材料、新的构思、新的表现方法。我经常变换不同的纸质和工具,让学生表现不同的肌理、不同形式的画面效果;还经常启发学生求奇、求异,用不同手法作画,如:涂、吹、压、拓、印、染、洒、揉、擦、刻、刮、粘、刷……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新”字上大做文章,让人“耳目—新”的作品总是会受到大家青睐的。

在创作画指导中,要多引导学生从身边事物的细致观察、回忆、想象中提炼创作题材。儿童身边熟悉的题材,最能引发儿童的创作热情。家庭趣事、校园生活、家乡风光、民俗风情、家乡的人、家乡特产、家乡名胜古迹……都是儿童创作画的上好题材。越有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越有人情味,就越有民族性,也越有普遍意义。

评价儿童画应避免对绘画技巧的过分苛求,绝对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儿童画的优劣。儿童画的“成人化”是抑制儿童丰富想像力、创作力的杀手,“稚拙美”是儿童画区别于成人画的一大特色。维护儿童画的原创性至关重要,这是鉴别儿童美术作品的重要尺度。早熟早衰是一种自然规律,千万不要把儿童拉到成人的水平线上来。在儿童画的创作过程中,老师是主导者,老师的恰当引导十分重要,但老师只是“导演”,不能抢“演员”的戏。儿童才是主体,要让他们随心所欲,任意表现童真天趣。儿童画也有个真、假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按老师意图,手把手教出来的儿童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画。当然对不同年龄应有不同的要求,如果高年级学生的作品过于幼稚也是不好的,也不利于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

要强调指出的是“创新”不仅仅是创作画(包括记忆、想象画)指导中的灵魂,而是贯穿在美术教学全过程中,连手工课、写生课中也都强调一个“创”字。教师要用“导”(必要的指导)、“放”(引导学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结合的方法上课,要求学生“一题多画”、“一画多色”,画与老师同学不—样的美术作品,而绝对不重复别人。心灵是智慧的源泉,应十分强调在美术课中用“心”作画。用心作画就能独具慧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画出常人想不到的好作品。

美术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想想、画画、做做、玩玩,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让孩子们放松心态自由自在地作画。但以学生为“主体”,也不能忽略老师的“主导”。离开老师的引导作用,放羊式的教学,就会失控。美术教育不能让儿童自由化发展。中国近现代大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艺术的技能是一定要教的,倘使不教,让儿童自己去瞎摸,那是太不经济了。在儿童觉得有意思而技术不及不能表达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点拨,正是解除儿童痛苦的做法,并不是干涉,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教师还应就绘画的内容、节奏、顺序等做必要的启发式的指导。小学美术课不以传授技能技巧为主,这是对的,但这不是就不要教师指导了。正如一个好的演员还需有一个好的导演才能演好戏一样,应该在尊重孩子自主权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掌握如从主到次、由大到小、由简到繁等基本的绘画规则。

在美术课上强调的规则有以下几点:①构思上要有自己独特的想像力,没有想像力是没有灵魂的作品。②构图上要有主有次、有密有疏、有大有小、有正有侧的组合能力,形成一种有序的画面。③造型上有基本型、变化型,儿童要有自由变化形象的运用能力。④色彩上要会自主地运用创造性颜色和写实性颜色两种方法。⑤图案上要会运用点、线、面和黑、白、灰的组合方法。

9.五谷画儿童画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利用五谷进行粘贴作画,根据不同的外形特征表现不同物体的形象。2.在活动中耐心细心地完成作品,讲究个人卫生。活动准备:

2.五谷作物若干、漂亮的粘贴画、记号笔、乳胶、卡纸、棉棒 设计思路:孩子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结合自己周围的生活,以农作物为题材,让幼儿了解它们不仅可以吃,还可以作画。活动采用绘画与粘贴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地创作有一定情景的画面。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猜一猜。师:小朋友,猜猜宝盒里是啥宝贝?

(2)摸一摸。师请几位小朋友摸一摸,宝盒里有啥?

(3)展示宝贝。

2、观察五谷,自由探索。

(1)从五谷的颜色、形状、大小、圆扁等方面了解。

(2)了解五谷的作用。师:它们的本领可大了,能做成很多吃的,你知道吗?

小结:你们说的太好啦,但是这些五谷作物除了做成好吃的,还能做成好看的。

3、出示范画,幼儿欣赏,讨论作画的步骤。

(1)幼儿认真观察,找出其与平时看到的画有何不同?

(2)作画的步骤:用记号笔在卡纸上画出自己想表现的画面,粘贴时从外向里的顺序,用棉棒均匀地涂上乳胶粘贴五谷,轻轻地压一压。

4、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合理展现。

(2)选择适当的五谷作物进行粘贴,注意颜色的搭配,形状的搭配。

(3)在粘贴过程中,注意讲究个人卫生。

5、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10.中班初级儿童画教案 篇十

1、通过本课使学员掌握圆形的绘画方法。

2、能够运用大小不一的圆形画出不同造型的毛毛虫。培养学员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创作简单的主题画。

3、了解毛毛虫的相关科学知识,从小培养学员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重点

运用卡通形式画出不同年龄、性别的毛毛虫。

三、活动难点

主题的突出

四.活动准备

毛毛虫图片、绘画用具(油画棒 水彩笔 勾线笔 铅笔 橡皮 八开画纸)

五.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员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毛毛虫吗?它是什么形状的?你见过什么颜色和花纹的毛毛虫?

毛毛虫的爸爸妈妈是谁?

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宝宝有什么特点?

学员回答老师提出的

毛毛虫是蝴蝶 飞蛾的幼虫

通过问答同学们互相学习的同时提高学员课外积累的兴趣

新授

步骤一讲解圆形的画法。

步骤二:引导学员根据印象中父母的特点刻画毛毛虫一家的卡通形象。讲解毛毛虫外形、颜色、花纹、形象的设计。

步骤三:设置画面情境。

放音乐

步骤四:引导学员讲解画面内容。

活动延伸让学员 给毛毛虫一家添加一个美丽的家园环境。

学生学习。

(听音乐)

1学员自主创作.

2勾线涂色。

3展示讲解画面

4互相评价

绘画技法的学习,提高造型能力。

培养学员创作能力

语言能力的培养

小结

11.小学儿童画美术教案 篇十一

【关键词】儿童绘本 小学美术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07-01

前言

小学美术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作画能力,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当前,教育行业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新时期背景下,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美术教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需要将儿童绘本融入到美术教学当中,有助于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极大的展现出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儿童绘本是当前美术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教学工具,通过对图画和文字的结合,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美术课堂更具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展现出较强的冲击力。儿童绘本与传统的卡通绘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在相关专家的创作下设计完成的,主要是针对年龄小的学生。而儿童绘本自身具有图文并茂特征,图片极具吸引力,会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强大的刺激,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儿童绘本的选择要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相适应,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感知能力,需要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过渡和转化,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将图画和故事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效率的提升[1]。

二、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一)利用绘本进行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是美术课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美术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美术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儿童绘本自身具有丰富的故事性和视觉性,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爱看图片和看听故事的需求,能够使小学生快速的进入到学习中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确保小学美术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将儿童绘本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的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去,能够弥补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将美术图片在多媒体视频上进行展示,能够给学生展示直观的效果,给学生营造别样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色彩心情》一课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将《小蓝和小黄》儿童绘本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了“爱”与“融合”的故事,但是没有涉及到很多关于色彩展示方面的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受到诸多的限制,使学生能够轻松的了解故事中的内容。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中,补充了与色彩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使学生明确色彩的表达心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

(二)合理运用绘本表现手法

儿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希望通过画笔进行内心想法的表述,在美术实践教学中,通过“画”与“画”的沟通,为学生的绘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有助于促进绘画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多种绘画手法和绘画形式的运用,有助于打开学生的艺术视野,强化对学生艺术形式语言的理解。色调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提高美术教学效果。例如,美术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时,主要选择《十四只老鼠赏月》,展现出了色彩的不同变化情况,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展现出了美术作品的空间美。

(三)深入理解绘本内涵

在当前的美术课堂中,教师注重对图片的展示,却忽视了对图片内涵的解读,为了确保美术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促进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充分运用儿童绘本,将儿童绘本与美术作品相结合,在进行美术作品展示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图文结合,使学生在看故事的过程中进行美术学习,促进文字语言和视觉语言的转化。例如,在学习《鲜艳的花朵》一课时,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儿童绘本,将儿童绘本上的内容,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来,将小蜜蜂采花粉的故事告诉学生,并让学生了解小蜜蜂是如何进行花朵选择的,使小学生明确何种花朵是小蜜蜂的最爱,对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通过模仿强化绘画能力

要想促进美术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将学生欣赏画本的能力向动手绘制画本转换,对提升小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师将歌谣和寓言故事融入到美术绘画中来,确保了寓言故事和儿童画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用绘本的形式,将自己生活的日常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确保绘画与文字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绘画积累了较多的素材,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3]。

(五)促进绘本情感传递

要想在美术绘画教学中展现出中国特色,需要选择带有中国特色的儿童绘画,将中国的传统民间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融入到儿童绘画中来,能够实现对学生视觉形象的传递,对展现传统的人文思想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儿童绘本《射向太阳的箭》是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里面展现出了较多的民族文化素材,对沟通各民族文化信息和思想感情具有重要作用,展现出了我国的文化精髓,能够给予学生启发性的作用。

三、结论

美术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学生,要想促进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明确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在美术课程中融入儿童绘本,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色彩斑斓的人物形象,对丰富故事情节,陶冶学生的性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优秀的儿童绘本资源,将其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为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谷大勇. 浅谈结合儿童绘本的小学美术教学[J]. 美术教育研究,2012,16:50-51.

[2]夏莉. 浅谈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美术教育研究,2015,24:136.

上一篇:实木家具会展方案下一篇:《瓦斯防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