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改教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
1.音乐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
中学音乐新课改心得体会
曹务初中 樊佳佳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人为本的教育,课改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我们知道,初中是好奇探究的时期,它充满了朝气、活力,告别了天真稚嫩的孩童时代,从对一切简单好奇转向了对现实的探索和判断,他们渴望成熟,渴望主动体验,他们更多的是需要表达、交流、宣泄。事实证明,然而在各种交流表达的过程中最能让大多数学生接受并喜欢的艺术,则是各种音乐艺术表达。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爱好和特长需求,使之在音乐课中学习更多知识,得到更多适合自己需要的音乐实践,普通初中音乐教育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彻底变革,根据新的课改要求,本次课改把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分解成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曲表演等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教师把学生臵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认真地考虑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根据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新一轮的课程的改革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在保证课改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明白了课程改革归根结底就是要改革教什么、学什么。在课改的实践中,我感受到了许多,收获了许多。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三、深入学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谐课堂
有时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所讲的,除了应付考试外,和自己再无任何关系。这时要与学生沟通,及时转变其思想,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
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发育迟缓、学生成绩不良、有过错、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还特别要尊重意见和自己不一致的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只有既尊重学生,又赞赏他,学生才能可能愉快地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培养下,孩子们的学业将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音乐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二
传统的音乐教育强调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本音乐技能的培养。特别是低年级音乐课,教师往往比较满足于唱歌教学标准化、模式化,都是教师教学生学,要求规划统一,即教师一遍一遍地教,学生一遍一遍地学,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忽视了学生自己的动脑创造实践,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新课程标准则提倡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培养独创性能力。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为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年儿童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理论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并与舞蹈有机地结合,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理论和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结合起来,既动口、动手、动脚,又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育信息时代,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理解音乐,热爱音乐。音乐教师应充分利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改革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以素质个性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开放型的课程体系为主切入口,在多媒体环境下探索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情境模式
要在教学过程中引用“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情境模式,以激励学生主体的自觉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形成和发展个性品质。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改变过去在音乐教学中曾经存在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形式,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音乐知识和文化的广阔天地。因此,在教材中提倡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自然,采取围绕与学生学习热情紧密相连的主题内容为题材的办法,选取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的音乐材料,使学生在富有自觉性和自主性的学习中感受音乐,逐渐提高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审美和情感内涵的能力。根据现代化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始终是整个教育进程的主体过程,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式将决定其素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的身份转换为合作者、引导者,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二、创设“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模式
“学会共处,学会同他人合作”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教学模式。音乐教学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利用组际间的竞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大胆想象、构思,创造出一些新颖、独特的作品来。
三、“探究式”教学情境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并设定有趣的创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相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然而,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以师为本,刻意执行预设教案,冷落课堂生成,讲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犹如“被缝翅的鸽子”,难以展翅高飞。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推进,要突破“预设”巢臼,变“预设”为生成,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构建音乐课堂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让课堂绽放活力。在不同个体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形、不同的现象,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果一味地只按教师教案中规定的方法,课本规定的知识开展教学将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探究式教学能更加有效地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深入探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地建构知识,进行自由想象和直觉思维,实现课标所提倡的“学会学习”、“创造性学习”。
四、情景式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境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在歌曲教学中,适当给学生设置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独创,妙在灵活”。在音乐教学中,我尽力做到“表演进课堂”、“创编进课堂”、“图画进课堂”、“简笔进课堂”、“器乐进课堂”,因材施教,力求体现以“唱”为体,将“聆听、体验、审美、感悟”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努力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同学们在快乐的学习中享受音乐、喜欢音乐,让同学们在悠悠的歌声中引发出对音乐最深的爱、浓浓的情。
3.音乐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 初中音乐;新课改;体会
新课改实施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固有的教学行为在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中被日渐清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所替代,课堂变得丰厚了,广大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谈谈自己在实施音乐新课改中的点滴体会。
一、关注音乐的本位
音乐本位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应将音乐置于音乐教育的本来(原来的、主要的、中心的)位置或职能位置。在以往和将来的音乐教学中,实现音乐的本位的价值和功能始终是第一位的,否则,音乐课会“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就会“忘本”和“越权”。
案例1:本人在第一次进行歌曲《唱脸谱》的教学中,也出现了教学上的偏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课前我请同学分组在网上查找了许多有关京剧及脸谱方面的知识,由歌曲《吼秦腔》的VCD片段导入、引入歌曲《唱脸谱》(聆听),然后引入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接下启发学生模仿京剧中的一些简单动作,总的来看,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课下,我仔细反思,这节课我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了歌曲相关知识的学习,又是展示,又是分组讨论,又是锣鼓经的敲打,又是表演,忙得不也乐乎,活跃的学生依然活跃,不爱说话的同学充当陪衬,却忽略了最本质对歌曲本身的学习。课堂上共聆听三遍,学生既没有把歌曲学会,也没有达到本课所要求的目标。经过反思,我改变了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听、唱”为基础,“讲、思考”为中心,以“表演、看”为铺助手段,具体流程①赏析与导入—看脸谱;②活动与体验—唱脸谱(这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突破之处:解决前半拍休止);③思考与创作—画脸谱;④反馈与小结—演脸谱。紧紧围绕旋律特征、速度、节奏、乐器、唱腔等要素而展开,从感知、深化、升华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了解相关知识,并进行再度创作和表演。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二、关注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具体情境,运用新课程理念去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谋略,它既包含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理念,又包含解决教学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它介乎基本理念与具体方法之间,既是教学理念具体体现,又是教学方法的经验提升。由于它直接关系教学的全过程与教育的最终结果,因此是教学实践的中心环节。
某教师在“大自然中的音响”知识点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一时间,前排学生刷地转过身,满教室闹成一片——口哨声、鸡鸣声、马嘶声,此起彼伏。五分钟后,老师让学生再次讨论:“除了动物的声音,还有什么属于大自然中的音响?”教室中再次响起学生用敲桌子、摇文具盒等方式模仿的雷声、风声、雨声……在这节课中,教师似乎给学生穿上了自主的外衣。全体学生似乎都在高度参与,亲历实践,课堂上也似乎热闹纷纷。殊不知这一简单的音乐知识点需要教师这样大动干戈地组织全体学生多次讨论吗?不难看出,这些简单认为学生“自主探索”、“集体讨论”就是自主学习、高度参与的观点,似乎有些以偏概全。所以在“大自然的音响”这一简单知识点的自主学习中,我们很多时候也可以让学生“静”下来,却能收到更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因此,教学策略的变革有创新,也要继承。绝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应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方式:其次,作为教师,不仅要吃透教学内容,而且要熟悉不同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不能将同一个过程、教法贯穿所有班级。教师要熟悉班级特征,要熟悉班级中的学生,学生对旋律的反映、感受、理解也不同,在则学生的个性存在很大的差异。
三、关注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如何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呢?因为新课程提倡的“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更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学习了什么和得到了什么等等。只要教师能给学生创造和提供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这就是一堂好课。所以我认为可以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在教學中验证反思、教学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是引领教师进步成长的一个环节。
如在设计《民歌》一课的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的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同学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下药”等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值得一提是课后反思有助于进步改进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水平,为下一步的教学规划提供依据。通过记成功之处,记失败的教训,记教学的应变、记学生的见解、记教案的修正、记课后的随想等课堂教学的记录,可以积累大量的教学资料,对这些一手的资料及时地整理、思考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发展现状,客观地评价学生。
4.音乐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四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在研讨热潮中,一项对于我国普通音乐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已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这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这场讨论中得以获得科学共识的重要前提:那么,中小学音乐课程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
首先应该从课程内容谈起,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观念,即是课程内容强调系统和规范,不成熟的内容是不能进入课程的。我们的课程强调的是打好学科的基础,强调学科基础中的原理部分。因此,我们是教所有人按同一种方法做同一种事情。老师讲,学生去操作,强调的是记忆、模仿,重现书本知识的间接经验,强调学生听讲与接受。几十年来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记忆、接受、模仿的学习方式,教学宁可要若干个知识的结论,也不愿意要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一种“唯书、唯上”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影响了人的一生。这是目前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西方课程关注做人的基础、生活的基础。西方课程强调理解和创造,强调实践活动,强调直接经验,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强调合作学习;西方人也有原理,但他们强调的是从生活中理解原理.强调学科中应用的部分。他们学原理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原理,寻找原理。他们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获得知识。也许时间不够,也许最后没有形成共识,但过程的教育价值比结论的教育价值更为重要。二十世纪初教育追求的第一价值是知识拥有的多少;二十世纪中叶随着苏联卫星的上天导致国际教育和科学的变化,国际教育的改革运动引起人们的思考;二战后随着计算机的产生,知识的更新极为迅速,在学校时间内获得的知识是极为有限的。因此,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应该有一种开放的姿态,使得课程内容随着时间的发展,能及时予以调整,强调应用和生活,这个问题应该值得我们思考。
对于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我们要从重视学生学习的心理研究开始:正如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如果没有精心建立一个真正的儿童心理或心理社会学,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方法,新方法的存在无疑必须从建立这样一门学科之日算起。”纵观本世纪重大的教育改革,无一不是建立在研究儿童心理基础上的。而音乐学科中音乐学习的心理研究可以说在我国还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土地。这种滞后直接影响了目前音乐教学的深层次改革,即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和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有碍于二十一世纪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前景。
课程内容只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部分,是根据教学目的来组织的,呈现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是供教师和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于教学内容。因此,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对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改善学习方式。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还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和实践过程,构成教学方式的思路为,不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参考建立当代心理学、教学论等理论基础上的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如目前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创设和开发的教学形式有:发现式、情境学习式、范例式、问题解决式、资科研习式、课堂讨论式、合作学习式、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式、辩论式、分层自学指导式、角色扮演式、群体调查研究式、掌握学习式等等。其中分层自主学习式是利用编制“人机交互”型的多媒体,由学生自己操纵计算机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从的设计、大量资料的“引入”、“帮助”等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形式。学生喜欢的是活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例如:1.配合教学以各种形式欣赏听音乐,2.配合教学搜集音乐资料;3.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4.希望不是老师一人讲,学生也参与教学;5.教师参与活动,如角色扮演等;6.研究音乐材料,进行间题研究式学习等等。音乐课程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走进音乐,领悟音乐和人生。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用新的信息和新的观念冲击陈旧的教学方法,加快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步伐,是我们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说过一句话:“只有教师拥有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寻找自己的道路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愿此言作为共勉。
当然,当前这次大面积而迅速的课程改革实验对我们来讲还有些不太适应,课改的某些理论还不十分成熟(如,课程标准正在征求意见进行修订),对于教学中某些问题还显得模糊和茫然,在一些操作层面尚存在着和理论相脱节的现象,甚至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
1.课堂是越“活”越好吗?
2.表扬是越多越好吗?(程式化和庸俗化的现象)
3.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要赋予它新的内涵。如必要的识谱教学的必要性和唱歌方法的习惯性培养等等)
4.学科综合的某些问题(顾彼失此的现象)
5.音乐课的音乐含量的问题(音乐课应以声响为载体,以音乐审美活动为核心)
6.如何看待主导与主体的问题
7.音乐教师自身对音乐的情感有多少的问题(只有在教学中授课者以自己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和表现才能与学生一起享受音乐的快乐和美的真谛。)
5.新课改下音乐教学之我见 篇五
莘县实验小学赵先华
摘要:新课标着重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角度上看,培养兴趣爱好是重要的一面,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关键词:兴趣,情景,体验,情感
新课标着重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角度上看,培养兴趣爱好是重要的一面,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新课改则突出音乐技能教学的主渠道,改变了以往音乐教学的“唱歌”教学的这一旧模式,充分挖掘教与学的主导与主体的想象,创新和感知、鉴赏的能力。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积极地探索、学习实践,充分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选择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音乐欣赏,歌唱的兴趣,正面引导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创新学习,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得到精神愉悦,力求全面提升素质。因此我认为在新课改教学的今天上音乐课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 优化审美教育
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冶性情。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的情境里,充分的感受美,情感得已激发和深化。例如低年级教材中《大鹿》一课,内容和曲调都很简单,讲的是大鹿保护被追赶的小兔子,体现出了小动物之间团结互助的友爱之情。于是,根据内容从情感入手,我是这样设计和按排的:课前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大森林图案的背景,然后准备一些鲜艳生动的图片,如大鹿、小白兔、大灰狼、小鸟、房子、猎人等,把他们贴在以森林为背景的画面上,最后再把音乐教室的纵列座位摆成“U”形。这样,学生一走进教室,没有了那种课堂的约束感,仿佛置身于轻松、有趣、美丽的大自然之中,黑板上生动的画面打动并感染着每一双眼睛。孩子们井井有条地坐在座位上,目不转睛地看着生动而丰富的画面,可谓出神入化了,于是不用任何一句组织教学的语言便进入正题。我轻轻地问:“同学们,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呀?”--“美丽的大森林”。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回答。随后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过程:发声练习、节奏训练„„而是让学生们讲一讲大森林里发生了什么故事。举手的学生跃跃欲试,丰富的情感激起活跃的思维,孩子们自由的畅想在美的世界里。他们的想法新奇各异,十分有趣,不知不觉中歌词的内容已被学生们自己讲了出来。在讲故事的同时我在钢琴上轻轻弹出了歌曲的旋律,在无意识中学生们接受了《大鹿》这首歌的曲调和歌词,渐渐地唱会唱准并领悟了歌词的意义。在孩子们全身心投入表演时,那歌声、动作、表情无不表达出互助友爱、惩恶扬善的爱心。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中,淡漠了教师教的痕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由此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对优化审美教育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二、激发情趣使音乐课丰富多彩 音乐教学的情趣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使“唱得多”变为“唱得好”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
任何有趣的事物,对儿童来说都存着极大的吸引力,这是由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儿童,使他们自觉地主动的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例如:在五年级《花蛤蟆》(山东民歌)歌曲教学中,学生饶有兴趣地听着用山东方言朗诵的歌词,并通过积极主动的模仿学习,加上打击乐器蛙鸣筒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一种情趣,在自觉地,主动参与的情况下,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这一教学现象明显的表现了审美化音乐教学的情趣特征。音乐教学情趣性,体现了教学美的属性,愉快而有益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三、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感官认识
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语言处于感知的初级阶段,对较为抽象的音乐表现形式难以理解。因此,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音乐教学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相近或一致的情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唱《国歌》时,我不采用直接引入法,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计算机播放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手捧奖杯,仰望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激动人心的画面,通过这些形象、动画、声音,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不得不被这动人心魄、扣人心弦的乐曲所渲染,使他们亲身体验到国歌韵律的神圣和庄严,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显然,在这样的情景中再进行学唱《国歌》可以受到良好的效果。,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应得以更加广泛的应用。
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升华 我们音乐老师是艺术美的传播者,是情感美的培育者。除了应有挖掘素材的能力外,还需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常用“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一句话来启发指导学生唱歌。为了激发小学生生“情”,教师必须运用多种手段方法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来打来学生的情感的闸门,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如在教学、《小雨沙沙》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呦呦,我要发芽~~~~~~~~~~~”老师抑扬顿挫,有声无声的声音,营造了特定的氛围,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这个时候再让学生配上常用的手势语言:拍手,拍腿,跺脚等,不但烘托了一种热烈欢快的气氛,而且仿佛进入了春雨沙沙的真实情感世界里面,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歌曲情景,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把握好重难点,突出学习的体验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而体验是培养兴趣的基础,因为良好的情感体验总会伴随着兴趣的生成。而兴趣、好奇心才是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的真正动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设计了多种歌唱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在熟悉曲调之后,教师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演唱,但每次演唱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位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运用歌声、表演等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加深他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进而准确地抒发情感,表现歌曲的形象。学生在课堂中反复演唱多次,在反复体验中,学生不只是依靠歌词去理解音乐,而是从歌曲的音乐旋律、速度、力度等诸多表情手段去体验、表现音乐,感受歌曲在内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美感,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通过粗唱、细唱、精唱,使情感抒发步步深入,让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的进一步调动、激发,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6.音乐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六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音乐;
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鉴赏能力”
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功能,对音乐作品产生一定的情感感受和价值取向。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的黄金时期。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对“美与丑,善与恶”的鉴别能力不够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学。面对这种现实,音乐教师要结合时代的教学元素,努力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从音乐学习中懂得是非,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艺术感知力。
一、注重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意识
音乐这门以往被定性为“副科”的课程,在新课改之后逐渐受到各大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好时期。教师要为他们打开音乐之门,注重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鉴赏意识。我们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启发者和领导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音乐元素,才能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从本质上训练学生的鉴赏技巧。“元素”是一首歌曲的灵魂,不同“曲风、格调、形式”的音乐作品,都具有不同的音乐元素。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歌曲之中的音乐元素,让学生意识到音乐艺术知识对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唱歌”是每个小学生都必备的技能,对他们今后走入职场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好的音乐课程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感染学生的心情,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我们要注意不断扩展音乐教学题材,给孩子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不能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唱会“歌”的层面上。新时期的音乐教育,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理解歌曲里的丰富内涵,唱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教师毕竟比孩子们接触过更多的音乐作品,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推荐一些有价值的音乐元素,通过“图片、视频资料”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曲调的内涵,赋予音乐栩栩如生的形象。
二、引入时代乐器,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随着新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乐器”也是可以引入音乐课堂中的。特别是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教师应该给孩子们营造一种轻松的音乐学习氛围。“口琴、风琴、竖笛”等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乐器。如果学生不知道怎样去演奏这些乐器,教师可以播放教学视频,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也能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和掌握每个孩子的音乐学习基础,有效扩大音乐鉴赏教育的受众群,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音乐教学计划。有的乐器演奏形式比较独特,而且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比如“京剧”,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当前的小学生不知道这些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甚至有陌生感和距离感,找不到学习的感觉。在讲授《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乐器教学,让学生表演《唱脸谱》,帮助学生掌握每个音谱的发音特点和规律。有的电影里也有京剧的片段。比如《霸王别姬》和《贵妃醉酒》等,都可以激发孩子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享受不同音乐之乐,感受到音乐元素的时代感。通过这种乐器教学,一方面能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音乐鉴赏知识,还能为学生提供他们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开展课堂表演,训练学生的音乐鉴赏技巧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离不开表演活动。尤其是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适当的开展课堂表演,训练学生的音乐鉴赏技巧,才能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有的孩子喜欢静静地坐着听音乐,学乐理,但是遇到实际的音乐作品,却不知道怎样去感受其中的艺术情怀。音乐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活动和表演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各种音乐形象。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善、恶、美、丑、爱、恨”等都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展现出来。通过有效的音乐鉴赏课,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让学生在努力的同时发挥音乐天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和传统教学课堂不同,这种“表演形式”的教学方法,能扩大音乐鉴赏课的普及面,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表演,释放他们的音乐技能,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加入到表演的过程中,训练他们的胆量。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校园宣传栏或者音乐广播站,向学生介绍音乐鉴赏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音乐互动的崭新平台。当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重要价值,便能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日常的表演活动中,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
总而言之,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是教学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新时代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们要立足于新时期的课堂,注重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鉴赏意识。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最关键的时期,只有不断完善音乐内容,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才能让“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心”,从本质上训练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7.音乐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七
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 作为一门艺术的音乐, 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音乐不仅能开拓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 而且还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对于音乐教育而言, 它作为高校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对它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 这些问题使音乐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为改变这种现状, 本文通过对高校音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二、在高等院校中, 音乐教学所具有的作用
音乐不仅能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其情操, 而且还能提升其审美能力, 它是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关键。目前, 大多数高校生均比较“宅”, 在无课条件下, 多数高校生均“宅”寝室, 或者是在打游戏, 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业, 而且也对他们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然而, 音乐却能改变这一现状。据研究表明, 好音乐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游戏瘾”、“网瘾”, 同时又能锻炼学生的注意力, 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高校生在心情欠佳的情况下, 好音乐能平复其浮躁心情。其次, 我国一直以来都提倡素质教育, 而音乐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不可替代的, 同时它还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音乐是通过自身感染力与高校生情感产生共鸣, 在潜移默化的条件下, 使学生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此外, 音乐还能打开高校生的智慧锦囊, 对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音乐教学困境
(一) 音乐教学手法单一
对于高校音乐教学而言, 音乐教学手法单一严重制约其发展。目前, 音乐教学仍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 其教学手法较为单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音乐教师通常采用非常笼统的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介绍, 并在创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进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其中。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 而且还能导致学生知识面变窄, 无法对音乐真正含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同时由于没有音乐的加入而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
(二) 不合理的课程设计
不合理的音乐课程设计是高校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之一。音乐课程设计的完善对高校音乐教学的质量产生直接性影响。音乐课程设计主要将实现音乐课程价值作为依据, 目前, 我国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 在课程设计方面, 音乐教学仍不够完善。在一些高等院校中, 普遍存在将音乐课程作为选修课来进行教学, 从而对音乐教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这均是由于音乐课程设计不合理所导致的, 其现状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 音乐教师素质低
音乐教师普遍存在素质低的现象, 这些现象均是由于音乐教学达到了瓶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其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从一定程度上看, 教师的素质对音乐教学质量造成严重的阻碍。一般来说, 目前大多数音乐教学高校均存在着对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特点缺乏重视, 而仅仅凭借其主观意志对高校生进行教学, 同时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经验方面比较缺乏, 其教学观念亦非常落后, 已不能胜任基础教学的任务。
(四) 音乐教学缺乏实践
由于音乐教学缺乏实践性, 导致其教学陷入困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由于存在重技巧轻体验、重知识轻实践的思想观念, 致使高校不能有效地进行音乐教学。目前, 关于我国音乐教学的教育模式, 仍采用传统的学术理论模式,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夸大其作用, 直接性地将音乐基本技能和知识以灌输式的方式灌输于高校生, 而对其主观能动性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研究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对策显得十分必要。
四、解决高校音乐教学中问题的措施
(一) 增强音乐教育重视程度
首先, 高等院校对音乐教学的定位和性质问题应当充分明确。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应将培养人才作为基本宗旨, 同时将教学的整天性、公平性放于首要位置。目前作为高等院校教育中一个重要课程的音乐教学, 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培养这方面,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性, 并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机构, 同时应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 将音乐管理与教学相互协调, 这有助于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在音乐教学师资水平和力量方面, 高校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鼓励高校生积极参与到院校所举行的活动当中, 同时高校还可采取一定的力量, 为高校生提高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二) 改变音乐教学手法
改变高校以往常用的教学手法, 将单一的“灌输式”音乐教学方法转化为高校生与音乐教师间互动模式。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 应增强高校生与音乐教师之间的互动, 从而为高校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 还应开拓高校生的思维, 提高其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实现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使其主动探索并不断发现问题。此外, 高等院校可采用各种资源设备进行教学, 如多媒体教学, 将枯燥无味的音乐教学转化为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据研究发现, 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从而促使他们对音乐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极大地提高了高校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 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此外, 关于音乐教学的考核, 高校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形式。不仅要对高校生音乐理论知识进行考察, 而且还要对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进行考查, 如此方能使高校生全面发展, 从而提高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 拓展音乐教学实践
增强高校艺术的培养, 并大力开展音乐活动 (如汽车音乐节、专题性音乐演讲等) 。同时, 还可在高校生中建立乐队, 举办音乐大赛活动并设置奖项, 有利于增强高校生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此类活动能筛选出才艺出众的音乐学生。总之, 应为高校生营造一个展示自己音乐才能的舞台, 以使其心理素质得以提升, 同时又能激发他们敢于挑战的勇气, 并从中发现音乐奥秘给他们所带来的快乐, 并逐渐使他们对音乐的发展史具有全面性地认识, 并总结其观点, 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为今后音乐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高校应完善评估体系
高校可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估体系, 从而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从对音乐、学生认知方面来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效率, 进而能发现高校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便于制定与之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五、结语
在高校生的发展过程中, 高校音乐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 对于目前高校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高校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进行改革, 不断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投入力度, 便于为其提供较好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 同时还要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 从而有利于推动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于佳.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界, 2014, 23 (28) :148-148.
[2]于玲.实例新课改下音乐教学改革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 2014, 29 (5) :229-230.
[3]徐燕敏.高校声乐教学的误区与应对策略[J].音乐大观, 2014, 34 (6) :112-112.
[4]颜音子.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 2014, 27 (15) :243.
[5]谢建洲.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 2013, 31 (9) :200.
8.浅谈课改后小学音乐教学 篇八
【关键词】音乐兴趣;能力
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优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改革后的新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重要价值是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知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以有效的发挥,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和课程改革后的受益者,谈谈我今后对音乐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尽力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通过课改实验,我接受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特别是从以往的“教师中心论”的观点中走出来。体会到了新的学习方式给我教学中带来的成功,看到了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一双双渴求目光与极富个性、创新的表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全部调动起来,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中去,感受音乐的美。新教材更是使这种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功能,创设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因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喜欢上音乐课,愿意接受音乐的熏陶。
二、面对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是基础教育、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完善学生的个性。学生的音乐能力会因为先天性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教学中给欣赏曲配上图片、动画,创设了一个优美的环境,是整个课堂都融入到乐曲中去,声响并茂,充分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三个和尚》一课,整个乐曲比较长,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集中精力听完整首乐曲是有一定难度的,另外,乐曲是由民乐演奏的,学生对乐器的特点不太了解,为此在音乐课上,我安排的教学活动是让学生边看动画边听音乐,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情感也会自然而然的投入进去,会对乐曲的每一乐段所表达的情感、反映的思想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能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三、加强实践,培养创造能力
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决定了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他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在浓郁的艺术气氛中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和能力。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放,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让学生在兴趣的促引下充分感受体验音乐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式的学习,用自己的方式主动的获取音乐知识,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加强乐理知识的教学,提高音乐知识水平
农村学生的音乐素养是较差的;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乐理知识的教学,从提高学生的乐理水平入手,经常安排一些有效的音乐技能训练,如;呼吸练习、练声、节奏练习、听音辨唱、能分辨音的高低,例如:在教材《闪烁的小星》一课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随着歌曲中音符的高低,一颗颗小星星一闪一闪的,形象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了音符的高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重情感升华,培养创新人格
人格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尊严、价值、品格的总和。创新人格主要指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个性。改革后的音乐教学更注重学生对音乐本身的领悟,通过对音乐形势与音乐内容之间相互关系的把握来理解音乐的思想内涵,从而培养创新人格。我在教学中以情动人,避免了以理服人,少了语言讲解,多了音乐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创新人格。新教材将内容划分成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是由围绕该主题的若干歌曲、欣赏曲组成,在教学中我不用直接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思想教育,而是先教会歌曲、聆听欣赏曲,从整体上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在体会音乐美好的基础上,切实感受到小动物的可爱,从喜爱小动物的基础上产生爱护小动物、关心小动物、并达到了教育学生、培养人格的目的。
【音乐课改教学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07-19
新课改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08-21
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心得06-17
新课改下地理教学的困惑与心得08-16
课改讲座心得06-24
课改论文教学案例10-16
初中课改心得体会10-02
英语新课改心得10-21
新课改的体会11-05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