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记忆方法参考

2024-09-02

文学常识记忆方法参考(精选6篇)

1.文学常识记忆方法参考 篇一

小学生必备文学常识联想记忆方法

修辞记忆法常用的有谐音、双关、对比、押韵等方法。如比较司马光和司马迁,可加深认识二人的生活时代与作品;比较《秋声赋》和《秋色赋》,一篇写“声”,使人想起欧阳修与小童夜里听秋声之情景,另一篇绘“色”,使人想到峻青对所看到的美景的描述。比较祥林嫂、林道静、繁漪,比较李逵、鲁达、张飞,比较鲁四老爷、赵太爷、赵贵翁,比较葛朗台、泼留希金、夏洛克等,会让人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还何愁记不住他们呢?

重点记忆法有的文学常识关键在某一要点,抓住要点,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都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

轶事记忆法不少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或留下有趣的轶事。如程门立雪、屈原投江、曹植七步诗、王安石变法、朱自清不吃美国求济粮、高尔基当面包师傅等,如记住这些颇有趣味的材料,其作家的生平也就容易掌握了。

联想记忆法如提到荀子,就联想到韩非子、孟子、墨子、庄子、老子、孙子和列子;由《战国策》的国别体联想到《史记》的纪传体和《资治通鉴》的编年体;复习鲁迅作品,就联想到毛泽东的《论鲁迅》、瞿秋白的《鲁迅的精神》、唐弢的《琐忆》。

当然,上述诸记忆方法并非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各种记忆方法的综合使用,既是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当然更好了。

提供的小学生必知文学常识记忆方法,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

2.古典文学常识巧记忆 篇二

在识记文学常识的时候,同学们常常会因为文学常识所涉及内容太多而头疼,其实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系统而有规律的识记方式,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不仅将以时代为主线,以文学体裁为辅,利用简称和各种统称来帮助大家识记,相信这样的归纳方式会让同学们感觉便利许多。

一、先秦文学

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1.神话

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2.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语录体。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3.先秦诗歌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 A.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③班固的《汉书》 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传史册。

B.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C.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叫做汉赋。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组无名氏的短诗,它是对乐府民歌的发展,标志着五言诗技巧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

汉末建安时期,一批文人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人们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家“三曹”

“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③“竹林七贤”。阮籍、稽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刘咸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 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 6 * GB3 ⑥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时期的女诗人。她的五言《悲愤诗》表现汉末政治**所造成的人民的疾苦。

⑦陶渊明,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大诗人。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田园诗人”。

⑧“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北方大草原的风光。

⑨《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⑩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2.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世说新语》是纪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动活泼,文笔简洁。《周处》。

四、唐代文学

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十分发达,尤其是唐诗的成就最高。1.唐诗

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代诗歌分古体和近体。古体句数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较自由。近体分律诗、绝句两种。律诗格律较严,每首四联八句,中间要对仗。律诗、绝句平仄都有规定。古体、近体都有五言、七言之分。

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序》脍炙人口。

王勃写了著名的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骆宾王7岁写了著名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②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思》《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成为唐代诗歌艺术的顶峰。他的诗记下了很多当年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他崇高的爱国爱民的思想,所以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名作《长恨歌》《琵琶行》。《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句,成为流行的爱情誓言。《琵琶行》写白居易在江船上听沦落远方的妇女弹奏琵琶抒发忧伤的感觉,诗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用珍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来比喻琵琶的优美旋律。

③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④“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昌龄是写七言绝句出名的诗人,《出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王之涣《登鹳雀楼》

⑤“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诗中三李”毛泽东同志喜欢的名篇有《雁门太守行》“诗中三李”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2.唐代散文。

唐代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

①韩愈。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昌黎先生集》。韩愈著名的散文有《师说》、《马说》、《原毁》等。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他的散文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山水的游记,他的诗文与韩愈齐名,人称韩柳。写了著名的《永洲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3.唐人传奇。

晚唐的民间文学发展很快。唐代的小说叫做“传奇”,意思就是写离奇的故事。唐代的传奇小说作品很多,中国小说的基本形式已初步完成。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都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五、宋代文学 1.宋词和宋诗

宋代是词的时代。词和诗不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也有固定的格式,词可以唱,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词牌,象《浣溪纱》、《一剪梅》等等,就叫做词牌,不同的词牌格式不一样,唱法也不一样。

①以苏辛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著有《苏东坡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婉约派。

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风格独特,极为世人所欣赏。有这样的名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③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陆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前面两个是唐朝人,其余的全都是宋朝人。

欧阳修,字永叔。他的诗词、散文和传记都写得很好。欧阳修领导其他作家一起完成了诗文革新运动。

王安石,字介甫,是宋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有一首著名的诗《泊船瓜州》,其中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名句,句中一个“绿”字将江南春色写得淋漓尽致。

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是有名的父子文学家,尤以苏轼的水平最高,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有著名散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抒发了对历史上英雄事迹的感慨。有一首著名的诗叫《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著名爱国词人。他的词也属豪放一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是辛弃疾《鹧鸪天》中的名句。

③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3.宋人话本。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六、元代文学

元曲是元杂剧及散曲的总称,是元代(公元1206——1368年)文学的代表,与唐诗、宋词并称。

1.元曲四大家

①白朴,名作有《墙头马上》

②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 ③马致远,名作有《汉宫秋》和散曲 《天净沙·秋思》,他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被前人称为“秋思之祖”。

④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2.十大悲剧

①关汉卿的《空头娥冤》②纪君的《赵氏孤儿》③白朴的《梧桐雨》④马致远的《汉宫秋》

⑤洪晟的《长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还有⑦冯梦龙的《精忠魂》⑧孟称舜的《娇红记》⑨李玉的《精忠谱》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实甫和他的《本厢记》。王实甫字德信。《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

四大小说

中国四大古典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清代四大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明代的四大长篇小说:《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中国四大神怪小说:《镜花缘》、《聊斋志异》、《济公传》、《封神演义》

诗人合称:

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苏李--苏味道、李峤

文章四友--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崔融 元白--元缜、白居易 刘白--刘禹锡、白居易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 高岑--高适、岑参 边塞诗人 王孟--王维、孟浩然 山水诗人 郊寒岛瘦--孟郊、贾岛 苦吟诗人 温韦--温庭筠、韦庆 花间派的代表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二李--李益、李贺 皮陆--皮日休、陆龟蒙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永嘉四灵--南宋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苏辛--苏轼、辛弃疾 苏黄--苏轼、黄庭坚

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 清初诗人 岭南三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 晚清诗界革命二巨子--黄遵宪、丘逢甲

其他合称:

史界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 班马--班固、司马迁 二圣--王羲之、王献之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二陆--陆机、陆云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晋代七位名士 六朝四大家--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张衡、班固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 文学家 三绝--王维、毕庶子、郑广文

饮中八仙--酒中八仙或醉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唐代嗜酒的八位学者名人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文学家 韩柳--韩愈、柳宗元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宋四家--米芾、蔡襄、苏轼、黄庭坚 书法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南宋四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 画家 二程--程颢、程颐兄弟 宋代学者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元四家--倪瓒、王蒙、黄公望、吴镇 画家 明四家--唐寅、文征明、沈周、仇英 画家 桐城三祖--姚鼐、方苞、刘大櫆

清初四高僧--八大山人、原济(石涛)、弘仁、髡残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 扬州八怪--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 八位画家 江左三大家--赵翼、袁枚、蒋士铨 三友--清代天文历算家汪莱、焦循、李锐 康梁--康有为、梁启超 维新派代表人物

金古温梁--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 武侠小说家

3.记忆中的家乡作文参考 篇三

回奶奶家的每一次,都是一场令人兴奋的旅途。直到我初三那年的暑假。……。

车上的送风淡淡地吹来,我在车窗上轻吹口气,雾气消散后我隐约见到田间一抹日光灯的惨白。回乡的乐趣不再,看着挡风玻璃前不停飞向的雨珠,我的心是失落的。

沿着木纹我摸向那生了绿的铜锁,推开了老旧的木门,也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回忆。在庭院,爷爷的灵堂简朴却庄严,白色的鲜花与几样冰冷的素菜静静地贡在堂前。这样的痛楚、失落。

告别式完了之后,我独自一人走向街头。依然没生意上门的皮鞋行、早就洗好锅子准备打烊的小吃店,一切景象,都跟当年一样。我思索着,改变的或许不是家乡,而是我自己。或许我早该明白,当年那我所知道的家乡早已随着我年岁的增 长而逐渐模糊,而如今,回奶奶家那仅存的温暖又随着爷爷的逝去而消失。

我走向家中,伫足在街口,试着努力回想起我记忆中的家乡。往日的种种,仿佛与我相隔数十年,却一丁点儿都记不起来。

4.外国文学复习参考 篇四

一、名词解释(术语):

1、“阿喀琉斯的脚踵”:

出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内容说明:古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琉斯是海神之子,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传说他的母亲曾把他浸在冥河里使其能刀枪不入。但因冥河水流湍急,母亲捏着他的脚后跟不敢松手,所以脚踵是最脆弱的地方,一个致命之处。因此埋下祸根。长大后,阿喀琉斯作战英勇无比,但终于给人发现了弱点,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杀死了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因而惹怒了赫克托耳的保护神阿波罗,于是太阳神用毒箭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脚后跟,送了这位勇士的命。

寓意(西方人的民族自省意识,即对完 美中的不足的清醒认识)

2、“奥格阿斯的牛圈”:

出处:来自希腊神话的一个典故 内容说明:奥革阿斯(Augeas)是厄利斯的国王,有一个庞大的牛群。按照古老的习惯,他把宫殿前面的空地围起来,将所有的牛圈在里面。天长日久,三千头牛的粪便越积越多,堆积如山。

清扫奥革阿斯的牛圈是欧律斯透斯交给希腊最著名的英雄赫拉克勒斯(Heracles)的一件侮辱性的工作,他要求这位英雄一天之内必须把牛圈清除干净,这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赫拉克勒斯却想到了好办法,他走到牛圈地势高的一边,拔掉篱笆,在地上挖一条沟,让附近的阿尔甫斯河和珀涅俄斯河的河水从一边流进牛圈,又从另一边流出来,他就这样完成了这件屈辱性的工作,既没有弄脏自己的衣服,又没有损害自己的名声。

寓意(喻最肮脏的地方,或喻无人过问、问题堆积如山的地方)

3、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合称,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成书于公元前十二至八世纪,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一批氏族英雄的形象,多方面地表现了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史诗结构精巧,形象生动,语言优美,对后世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神曲》:

作者: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

主要内容:《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天堂》。诗人采用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在序曲中他自叙在人生中途35岁那年迷途于一个黑暗的森林,遇到了狮、豹、狼三只野兽,被挡住去路,在这危急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雅特丽齐之托,前来援救但丁。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了地狱和炼狱,最后由贝雅特丽齐引导,游历了天堂。

作品的意义与影响:它是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紧密联结合的经典作品,是中世纪文化的总结,也是对整个西方古典文化的一次概述。他展示了广阔的历史背景,是一部描写中世纪的伟大史诗。

5、文艺复兴:它是指14—17世纪,在欧洲几个主要国家,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掀起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目的是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思想、新文化。它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这是在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出现萌芽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这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

6、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是十六世纪西班牙一种独特的小说,这种小说多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主人公的流浪史,在表现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写他们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流浪汉小说对近代欧洲小说的发展,特别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流浪汉小说的代表作是《小癞子》。

7、堂·吉诃德:

作家:西班牙塞万提斯

作品名:

形象的主要特征与意义: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文主义者形象,他的性格集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于一身。他一方面疯癫、荒诞,把幻想当现实,脱离实际,模仿古代骑士区改造现实;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具有基督式博爱精神的人文主义者,无私

无畏,百折不挠,甘愿为现实理想而吃苦、献身。塞万提斯塑造的堂·吉诃德这一形象,是对世界文学的杰出贡献,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的艺术典型。

8、哈姆雷特:

作家:英国莎士比亚作品名,形象的主要特征与意义: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在严峻的现实中,他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但在行动上却犹豫、延宕,这是他的形象显得复杂而深刻。生与死的矛盾构成了哈姆雷特之精神。哈姆莱特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

9、弥尔顿:

十七世纪欧洲最优秀的诗人。他的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利用《圣经》题材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表现作者对于人文理性的期盼、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风格宏伟壮丽。他被看作伟大的宗教诗人。

10、《鲁滨逊飘流记》:

作者:英国 笛福

主要内容:描写的是一个19岁的少年鲁宾逊为了实现航海的梦想,不顾父母的劝阻,毅然放弃了安定舒适的生活,最终踏上航海征途的故事。在一次海难中,他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岛上,从此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孤岛生涯。鲁宾逊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敢于向自然挑战,向死亡挑战,建账篷、围篱笆、筑“城堡”、制器具、种粮食、养牧畜,与野人决战,一个人的荒岛上了创造了奇迹。最后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英国伦敦,结束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孤独生活。

作品的的文学地位和价值:《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鲁滨逊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11、哲理小说:

18世纪启蒙文学独创的一种新型小说。它的创作目的在于表明作者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因而具很强的哲理性、议论性和逻辑性。它常常用传奇的故事,有引人入胜的虚构情节和人物。但过分注意哲理而疏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历史环境的描绘,较缺乏艺术感染力。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开了哲理小说的先河,代表作还有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等。

12、“狂飙突进”运动:

名称由来: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击》。

运动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

基本精神(内容):强调个性,崇尚天才,赞美自然,推崇感情,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倾向;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但

也带有个人主义狂热的因素。

代表作家与作品: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强盗》

13、维特热:

指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后,在德国乃至欧洲兴起的一股效仿维特的热潮。小说主人公维特作为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他虽然没有改造现实社会的雄心壮志,却怀抱美好生活的理想,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纯洁的爱情。他有才华,有能力,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但死气沉沉的现实却不容许他越雷池一步。在令人窒息的环境中,处处受到压抑和侮辱,绝望中以自杀了结了自己的一生。维特是觉醒了的一代青年的代表人物,他的性格具有典型意义。那些不满现实、渴望美好、试图寻求人生价值的青年从维特身上找到了共鸣,所以小说一出版就受到了狂热的欢迎,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而风靡整个欧洲,掀起一股“维特热”。他们甚至效仿维特穿着蓝色燕尾服、黄背心,脚登皮靴,更有甚者也轻生自杀。歌德为此心痛不已,再版时写了一首诗印在卷头:“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郎哪个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为什么从此中有惨痛飞迸?„„请看,他出穴的精灵在向你目语,做个堂堂男子,不要步我后尘。” 维特热表明歌德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德国文学第一次在欧洲及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

14、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是十八世纪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中的主人公。“浮士德精神”指他身上永不满足、自强不息、执着探索、向上向善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人类与进步资产阶级的积极精神,也是作者理想的精神。

15、“湖畔派’’诗人

指19世纪英国早期浪漫主义运动中的一个流派。他们同情法国大革命,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金钱关系感到不满,主张回到大自然,复兴宗法制。他们常常隐居于英国西部的昆布兰湖区,寄情于湖畔山水,歌颂大自然,缅怀中世纪,以表示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憎恶,“湖畔派”也因此得名。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16、“拜伦式英雄”

指拜伦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具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包括《海盗》中的康拉德、《恰尔德·哈洛尔德》中的恰尔德、《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等。他们都是一些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以挑战的姿态、不屈不挠的意志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但在他们身上又带着明显的个人主义特征,只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所以均以失败而告终。由于带有诗人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故被称为“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对个性解放和自由幸福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

17、“小人物”:

指19世纪末俄国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欺凌的人物形象。他们社会地位低下,生活穷困,又性格懦弱,逆来顺受;在显赫的“大人物”面前常常是谨小慎微、忍辱负重,但仍然摆脱不了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对“小人物”的描写寄予了作家们深刻的人道主义的情怀。普希金的小说《驿站长》开了描写“小人物”的先河,维林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小人物”形象。此后,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等作家都在作品中塑造了“小人物”形象。

18、“多余人”形象:

是指十九世纪前期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种贵族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又改造社会的理想,但由于远离现实,脱离人民,加上时代和社会的局限性,使他们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只能到处漂泊,常常游离于社会

19、“波尔金诺的秋天”

1830年9月,普希金从莫斯科去下诺夫哥罗德办理接受他父亲在波尔金诺村的领地的手续。他在波尔金诺村停留达3个月之久。这个秋天是普希金的创作高峰时期, 他先后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最后两章、叙事诗《科洛姆纳的小屋》、《别尔金小说集》和《石客》等4部小悲剧、童话诗《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以及抒情诗多首,共计40多部作品。普希金的这一创作时期后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波尔金诺的秋天”。

二、简答题:

1、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

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多愤怒,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崇尚人体美,赞美人性,具有很强的世俗性;崇尚智慧和力量,敢于冒险、敢于征服;蔑视权威,对自己充满信心;崇尚个人荣誉,肯定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或

(1)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

偏重于神人同形同性,他们不但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甚至七情六欲等。与人的区别:长生不死,无比的法术和智慧,超人的神力。他们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也是社会力量的表现。“神的故事”实际基于人的体验、感受,可以说是“人话”。(2)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

希腊神话“神人合一”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就是人的社会化的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实际也是对人的。他们的冥界也充满光明、人间气息,不存在“末日审判”的恐怖与神秘。

(3)地位和影响无可比拟,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当高。

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是它的土壤”。

2、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

(1)史诗结构完整,布局精巧。A、裁剪巧妙,情节高度集中;B、主干情节与插曲和谐地结合。

(2)史诗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希腊主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集年轻、美貌、勇敢、钟情、义气、凶狠、善良于一身,性格多个侧面荣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史诗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初步结合。

(4)史诗的诗言自然朴素、生动形象,充分运用比喻、夸张、重复等艺术手法。后人赞誉“荷马式的比喻”。

3、《神曲》标题的寓意:

之外,成为找不到位置的“多余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但丁说:“我的书中,开场是悲惨的——坠入地狱,而结局却是幸福的——进入天堂”,所以,“我把它称为《喜剧》”(“神曲”,即“神圣的喜剧”)。但丁不断思考信仰、知识、事业和爱情,力图带领人们走出不幸的处境,引向幸福的境界。

4、古典主义戏剧艺术原则:

三一律。即要求戏剧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一个地点、发生在一天时间内。

古典主义戏剧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主要的规则之一。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只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之内。“三一律”总结了戏剧艺术的突出特点,规范了戏剧形式,但过分强调这种规范,又严重束缚了作家的创造力。

5、“古典主义”与“启蒙主义”所尊崇、强调的“理性”各指什么?

古典主义的理性可理解为“理智”,着重表现为个人情欲的对立面,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欲,具有阶段性的政治色彩,成为捍卫荣誉、高贵的力量,维护王权统治和政治的平衡。

启蒙主义的理性反对专制主义,崇尚科学,认为人是平等、自由的,天赋人权;它把一切制度和规范放在“理性”的审判台前,批判旧的,并且描绘出一个自由平等、普遍幸福的“理性王国”。

6、《伪君子》的第一幕第一场为何被称为“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的?

(参见教材139页)

一开场主要人物达尔杜弗虽没有露面,但是通过白尔奈耳夫人与一家人吵架,一下子就揭开了矛盾、吸引了观众,同时交代了每个人物的身份以及他们在这场冲突中的地位与态度,真是单刀直入、一举数得。

7、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1崇尚自我,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强调感情的抒发,偏重思想的追求,有很强的主观性。

3浪漫主义作家受卢梭“返回自然”的主张的影响,着力于表现自然景物和乡间的淳朴生活。

4重视民间文学和民族传统,尤其是中世纪民间文学。

5善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论述题:

1、分析哈姆雷特形象,并请说说这一形象的现代启示意义;

哈姆莱特是一个理想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复杂的性格。有崇高的理想,和人类与世界新颖的看法。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过于内向,过于审慎,;加上势单力薄的处境,造成行动上的延宕。有行动的决心,而且不断督促自己,但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哈姆雷特是个具有先进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他的理想和严酷的现实发生尖锐的矛盾。精神的危机,理想的破灭,使他悲郁愤懑,痛苦异常,也促使他不断思索,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他从家庭的变故看到宫墙外的社会问题,有强烈的责任感,然而只相信个人的作用,强调思想的力量,因而矛盾重重,思考多于行动,时时感到忧郁、茫然,行动犹豫、延宕。生活在英国新兴势力还处于幼稚阶段的哈姆雷特,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正确的途径,最后他虽然奋然一击,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忧郁始终伴随着他,伟大的理想并未实现,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2、分析麦克白形象的复杂性,并说说麦克白的悲剧留给我们的思考与警示;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主人翁——一个弑君篡位的野心家、杀人如麻的血腥暴君,但也正是他,成为莎剧众多生动逼真人物中的最富吸引力的人物,他是一个转变性人物,由正面人物向反面“逆转”,最终成为“畸形发展的牺牲品”,应属英雄蜕变,好人堕落。他的悲剧,主要是性格悲剧。他天性善良,因受不了巨大的诱惑(王冠)而犯罪,一件暗杀招致了一连串的屠杀,但事前事后都经受着天理与人欲、良心与野心的激烈交战,始终感到内疚悔恨,巴望有一天会终止这种痛苦。这说明麦克白的悲剧绝不是单一的“恶行的悲剧”“痛苦的悲剧”“灭亡的悲剧”,而是性格的悲剧。莎士比亚正是通过揭示麦克白性格中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和冲突,为我们活画出了一个有灵有肉的、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野心家形象的野心家——麦克白形象来。

3.比较莎士比亚、莫里哀的作品,说说两位大师是如何表现“金钱”主题的(如《雅典的泰门》与《吝啬鬼》);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么一点点,就足够颠倒黑白,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才,可以使异教联盟,国家分裂,祝福罪人;麻疯病人被当作情朗;有了他在元老会议上,强盗可以封官获爵,受人们的跪拜、颂扬;有了他,黄皮鸡脸的寡妇与能重做新娘。----《雅典的泰门》

莫里哀通过大量的细节和夸张的描写来刻画他。在第三幕阿巴公安排请客吃饭一场表现得尤为突出。阿巴公是一个被吝啬的绝对情欲所支配的人的生动典型。莎士比亚笔下的吝啬鬼夏洛克在哭喊他的银钱被女儿偷走时,还一口一个“我的女儿,我的银钱”,“我的银钱,我的女儿”,表现出他既心痛银钱又心痛女儿的复杂心理。阿巴公丢了钱箱的疯狂劲比夏洛克更甚,一口一个“我毁了,我死了”,“我要请求把所有的人都给绞死,如果我不能把我的钱重新找回来,我自己也得去上吊。”不仅没有亲子之情,而且自己也被支配他的金钱欲所压倒。莫里哀抓住阿巴公的金钱情欲,进行艺术夸张,比现实生活中的缺陷更加突出和可笑,这是对性格的深化。别林斯基说:“阿巴公自然像名手画的一幅讽刺画那样好。”只要世界上还存在拜金主义,阿巴公就有他的典型意义。

4、歌德对莫里哀的评价是:“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请说说喜剧《吝啬鬼》或《伪君子》的悲剧因素;

以往对《伪君子》的研究多集中在该剧的喜剧性方面。而莫里哀本人曾说:“喜剧的责任是在娱乐中改正人们的弊病,我认为执行这个任务的最好方式莫过于通过令人发笑的描绘,抨击本世纪的恶习。”因此,他的作品是以喜剧的形式反映悲剧的内容。本文从《伪君子》主人公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和情节的悲剧性两方面论述该作品的悲剧性因素。由此,全剧在充满戏剧气氛的同时也跨向了悲剧边缘。

5、为什么说《少年维特的烦恼》“表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

提示:作者、内容概要、维特形象、分析、作品影响与意义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是歌德获得声誉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它通过维特与绿蒂的爱情悲剧表现了一个时代青年的憧憬和失望、愤懑与悲苦。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的青年,他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是,围绕他的社会却充满着等级的偏见和鄙陋的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趋势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他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最后走上了自杀的道路。维特与社会的冲突 , 具有反封建的意义,通过维特的悲剧,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的现实,表达了觉醒的德国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因此,它一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一阵维特热,而且很快就流传到欧洲各国,成为第一部发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各国文学作品。其重要意义在于,它

表现的不仅是一个人孤立的感情和痛苦,而是整个时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主人公是出身

市民阶级的青年人;他在艺术上有天赋,为消遣而画画,职业是公使馆的秘书。歌德不由自

主地使这个青年具有他年轻时期的看法、感情和想法,赋予他以他自己的全部丰富卓越的才

智。这就把维特变成了一个伟大的象征性人物;他不仅代表了时代精神,而且代表了新时代的才智。他的宏富伟大的程度几乎和他的命运不相称。

6、从堂•吉诃德到浮士德,谈西方文学与文化的人文启示

提示:形象分析、形象意义、形象所代表的西方文学与文化的人文精神价值(永不满足、自强不息、执着追求真理)

7、结合作品,分析《红字》的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地位、主要艺术特点及其分析(心理描写、象征)

8、论普希金《致凯恩》的浪漫主义成就

5.文学审美类参考论文 篇五

【摘 要】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具有间接性、明确性、概括性、想象性的特点,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语文;审美;教育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育更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

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就是通过语文教育活动,教会学生如何感知、理解和鉴赏美。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千古流传的的名篇,有浪漫豪迈的诗篇,这些文学作品,就是一个个的美的世界,每篇文章都是一个审美成果和审美对象,它们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

语文教师切实做好审美教学,提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学科审美教育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语文学科审美教育具有间接性特点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所提供的物象是艺术加工后的产物,带有艺术家强烈的主观色彩。

因次我们在审美教育时就带有了间接性。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是现实存在是直接性,而“三千尺”却主观化了是间接性,诗歌在直接性的基础上做了夸张的描写,如果将“三千尺”改为“三十尺”,直接性就突出了,但间接性却没有了,没有了想象的空间,失去了鲜活灵动的美感,艺术的趣味也就消失了。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月光”是表现直接性,而用了比喻的修辞,其中“泻”字用的最妙,境界全出,赋予月光动态,无形化为有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月光”的间接审美想象远远大于它的直接性。

中国的文章讲究“神”与“形”、“虚”与“实”的统一,“神”与“虚”就是离开了直接性二进入了间接性。

为什么审美的间接性要大于直接性?因为只有艺术的间接性才能表现出艺术形象的丰富内涵。

二、语文学科审美教育具有概括性特点

在谈到艺术特征时,鲁迅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因此,必然引出审美的概括性大于个别性的特点。

每一个艺术形象都是艺术家对积累在脑海中的无数表象进行概括。

经过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揭示出审美对形象的某些本质特征,抽象出最有代表性、特征性的东西,创造出比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某一个更有血肉、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因此当人们在审美时,也必然遵循艺术形象的某些本质特征。

因此当人们在审美时,也必然遵循艺术形象的某些本质特征。

6.比较文学参考书目 篇六

1,比较文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学科史:

马克斯、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克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 歌德著、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梵第根著、戴望舒译:《比较文学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 基亚著、颜保译:《比较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约斯特著、廖鸿钧等译:《比较文学导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 布律内尔等著、黄惠珍与王道男译:《何谓比较文学》,上海社科出版社,1991年 谢弗雷著、冯玉贞译:《比较文学》,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卢康华、孙景尧著:《比较文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陈惇、刘象愚著:《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大出版社,1988年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高教出版社,1997年 乐黛云等著:《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张铁夫主编:《新编比较文学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王向远著:《比较文学学科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北京师大比较文学研究组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大出版社,1986年 昂热诺等主编、史忠义与田庆生译:《问题与观点》,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

2,比较文学的众多研究与实践

陈寅恪著:《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今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钱钟书著:《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

《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朱光潜:《诗论(增补本)》,三联书店,1984 季羡林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 朱谦之:《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商务印书馆,1940 杨周翰著:《攻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张星琅:《欧化东渐史》,商务印书馆,1936 李达

三、罗钢主编:《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郁龙余编:《中西文化异同论》,三联书店,1989年 安田朴著、耿昇译:《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 谢天振著:《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高教出版社,1988年 方平著:《三个从家庭出走的妇女-比较文学论文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年 范存忠著:《英国文学论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 蒋述卓著:《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古添洪、陈慧桦编著:《从比较神话到文学》,东大图书公司,1977年 王润华著:《中西文学关系研究》,东大图书公司,1978年 孙景尧著:《沟通-访美讲学论中西比较文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李万钧著:《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年 曹顺庆著:《中外比较文论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周发祥著:《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 迈讷著、王宇根等译:《比较诗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刘若愚著、田守真等译:《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王宁编:《新文学史I》,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余虹著:《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三联书店,1999年 蒙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弗里著、朝戈金译:《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巴赫金著、哓河等译:《巴赫金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南词必览》,《评弹艺术》第13集,江苏曲艺协会编,1991年 周良:《苏州评弹艺术初探》,中国曲艺出版社,1988年

3,比较文学研究索引及其专业刊物

①[美]亨利·雷马克编著:《比较文学参考书目选注》。这是作者一一阅读并精心编写的国际学术界最富有学术价值的比较文学论著的书目选注。对选目中的每部论著的内容、特点、成果与不足,都用最简短的文字作了比较公正的评述,这对我们鸟瞰整个比较文学界的全貌,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中译本见孙景尧编选:《新概念、新方法、新探索》,漓江出版社,1987年。

②威斯坦因编:《1968-1977年比较文学书目》。该书目可使我们了解六、七十年代国际学术界在研究些什么课题。中译本见孙景尧编选:《新概念、新方法、新探索》。

③张文定、温儒敏编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资料目录辑录(1919-1985)》,收入《中国比较文学年鉴》。该目录收集了2500余条资料目录,国内比较文学方面的绝大部分论著、译著和论文几乎都予收录。对我们了解国内比较文学的历史与发展,极有助益。

④《港台比较文学论著目录》。该目录对我们了解港台学者在比较文学方面的进展情况,作为参考与借鉴,也是很有帮助的。

⑤李达

三、刘介民于1994年编成的《二十世纪中外比较文学研究索引》,分成中文、英文两部分,中文收录了6457条、英文为1924条。是迄今为止,国内收录最多也分类较为合理规范的一部中外比较文学专门索引。王向远主编:《中国比较文学论文索引(1980-2000)》,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国比较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东方从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外文化与文论》,四川教育出版社 《中外文学》,台湾中外文学月刊社

4,英文参考书目

Bassnett, Susan..Comparative Literatur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Blackwell Publisher, 1993.Chevrel,Yves.Comparative Literature Today: Methods & Perspectives.The Thomas Jefferson U.Press.Kirksville: 1995.Eoyang,et Eugene Chen.The Transparent Eye.Honolulu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3.Gifford,Henry.Comparative Literature.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N.Y.: 1969.Wolfreys, Julian Ed.Literary Theories: A Reader and Guide.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99.J.Clements, Robert.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 Academic Discipline.The MLA,1978.Cornelia W.Moore & Raymond A.Moody ed.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 Traditions and Trands, U.of Hawaii Press, 1989.Etiemble,Rene.Comparaison n’est pas raison(1963)/The Crisi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translated, and with a forword, by Herbert Weisinger and Georges joyaux, Michigan State U.Press,1966.Bernharmer, Charles ed,Comparative Literaturein the Age of Multiculturalism, The JohnsHopkins U Press,1995.Stallnecht, Newton P.et Frenz, Horst ed.Comparative Literature: method & Perspective.Southern Illinois U.Press, 1971.P.Friederich, Werner The Challeng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Other Addresses.The U of N caroline Press, 1970.Wellek, Rene.Concepts of Criticism.Yale U Press, 1963.Wellek, Rene.Discriminations: further concepts of criticism.Yale U Press, 1970.Wellek, Rene.The Attack on Literature and other Essays.The U of N caroline Press, 1982.Wellek, Rene.Austin Warren.Theory of Literature.3rd ed.Penguin Books Ltd, 1963.Koelb, Clayton et Noakes, Susan ed.Th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n Literature: Approaches to Theory and Practice.Cornell U.Press, 1988.Abrams, M.H.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 5th ed.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1988.Bullock, Alan, Stallybrass, Oliver et Trombley, Stephen.The Fontana Dictionary of modern thought.London : Fontana Press, 1988.Yokota-Murakami, Takayuki.Don Juan East/West : On the Problematic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Albany, 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8.Stoler Miller, Barbara.Ed.Masterworks of Asian Literatur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 Guide for Teaching.N.Y.: ME Sharpe, Inc., 1994.Barricelli & Gibaldi, Interrelations of Literature, M.L.A., 1982 E.Miner, Comparative Poetics, P.U.P.,1990

上一篇:2024年山东省理科数学高考考试说明下一篇:护理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