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培优)

2024-06-16

常用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培优)(共10篇)

1.常用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培优) 篇一

初中阶段要求同学们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一、概念: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扩大夸张)

③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

“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

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二、练习:指出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柳树姑娘在微风中点着头;杨树爷爷哈哈地笑着。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4、为什么人们称猫头鹰是捕鼠能手呢?因为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竟能消灭上千只田鼠。()

5、梧桐树的枝丫像鹿角一般向外伸展着。()

6、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7、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8、小草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

9、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简直可以拿来做小孩的摇篮。()

10、董存瑞像钢铁巨人一般挺立着。()

11、有个蜘蛛慢慢爬起来,想把苍蝇当一顿美餐。()

12、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13、遵守交通法规,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

14、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耸入蓝天。()

15、月亮不好意思似的躲进云朵里。()

16、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17、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一片金光。()

18、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住地往下落。()

19、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0、太阳还没有起床,天空一片昏暗。()

21、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

22、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23、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24、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2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6、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2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28、太阳一出来,地上像下了火。()

29、旌旗十万斩阎罗。()

30、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地向外走。()

三、补充讲解:

1、几种容易混淆的修辞:

①比喻与比较

1)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比较仅是双方在程度、范围等方面的对比或类比。

例: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比喻)

例:他比他爸爸还高。(比较)

2)比喻有明喻(比喻词通常如“像”等)、暗喻(比喻词通常如“成了”、“是”等)借喻(比喻词通常不出现)之分。

②比喻与借代

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借代通常直接以相似体替代本体。

例:她像圆规直立在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比喻)

例:圆规尖叫着跑到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借代)

③一般疑问、反问和设问

一般疑问通常是提出问题,别人解答。

反问质问他人,答案却在问题中。

设问通常是自问自答。

④排比与反复

排比通常由三句或以上的意义相近的语句组成。

反复通常由两句或以上字同义同的语句组成。

例:《周恩来年谱(1949——1976)》详细记述了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期间的重要业绩、主要思想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反映了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的艰辛探索;表现了周恩来为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殚精竭虑,无私奉献,顾全大局,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再现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日夜操劳的感人情景和非凡的管理国家的才能。(排比)

例:无耻啊,无耻,这是特务们的无耻,恰是我们的光荣。(反复)

2、几种非比喻“像”字句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但不少同学一看到“像”“好像”“仿佛”“似的”,或可以加上类似词的句子,就确定是比喻句。但也有非比喻的“像”字句,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十种情况。

1)、形容、特别是同类事物的形容不是比喻

(鲁迅和内山老板)有时忽然一阵大笑,像孩子一样天真。(《一面》)

2)、相仿不是比喻

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苦涩得使人难受。(《草地晚餐》)

3)、猜测不是比喻

嘴张着,好像在那里喊“啊”!(《古代英雄的石像》)

4)、比较不是比喻

从这一天起,大家心里都有这位英雄……做什么事都像比以前特别有力气!(《古代英雄的石像》)

(闰土)眼圈也像父亲一样红肿着。(《故乡》)

5)、举例不是比喻

……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等等。(《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

6)、想像不是比喻

(醒了的波浪)……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听潮》)

1.选出与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

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

1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2重庆的夜,微波荡漾在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3纺车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4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呢!

A.14B.23C.13D.12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西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能站住几天!(运用反问,强调反动派的失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B.(清国留学生)……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运用比喻、夸张,抓住人物性,辛辣地嘲讽了日本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C.老天杀人不眨眼,黄家就是鬼门关!(运用拟人、比喻,写出了贫苦老农杨白劳的觉醒,表现了他要推翻旧世界的决心。)

D.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运用比喻、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歌颂志愿军战士。)

3.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

B.昨夜我在梦中好像看到大家都在庆贺香港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

C.香港和祖国大陆之间的壁障很快就要彻底拆除了。

D.香港真是祖国的一块璀璨宝石!

4.对下面的比喻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次,北京某礼堂,首都师范大学李燕杰教授给台下特殊听众——下岗女工作报告。他用了两个比喻句作开场白,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不少女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两个比喻句是“没下岗的如秧田里的苗,下岗的如同石缝里的草。”

A.这两个比喻句概括了下岗女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

B.前一比喻意在告诉我们:在岗的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上岗。

C.“石缝里的草”即使在“石缝”里,也可以凭着自己的坚韧,为生活添上一株新绿。

D.“石缝里的草”是说尽管生存环境艰难,但并没有失掉生存的希望。

5.将下列8句组成对联,选出组合正确的一项()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②白铁无辜铸佞臣③竹直心虚乃吾友④霜叶红于二月花

⑤青山有幸埋忠骨⑥水淡性泊是我师⑦柳絮池塘淡淡风⑧带水芙蓉点点雨

A.⑦⑧/⑤②B.①④/⑥③

C.⑤②/⑥③D.⑥③/⑦⑧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我在街上遇到一个老乞丐,伸着手哀求施舍。(我伸手搜索自己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糖,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甲。)我不安地紧紧握了握他的手:“请原谅,兄弟!”乞丐凝视着我,笑了笑:“哪儿的话,兄弟!这已经很感谢了,这也是恩惠呵,兄弟。”我也从(我的兄弟乙)那儿得到了恩惠。

(1)甲处使用了繁笔,它比用“我掏了掏口袋,里面什么也没”的简笔,表达效果要好得多。请简述好在哪里?

(2)若将乙处“我的兄弟”改为“乞丐”为什么不好?

答案:1.C

2.A

3.B

4.B

5.C

6.答案:(1)用了排比作铺陈,写尽当时的窘迫,为下文作好了铺垫。(2)用借代,含义更为深刻。

答案:1.C

2.A

3.B

4.B

5.C

6.答案:(1)用了排比作铺陈,写尽当时的窘迫,为下文作好了铺垫。(2)用借代,含义更为深刻。

答案:1.C

2.A

3.B

4.B

5.C

6.答案:(1)用了排比作铺陈,写尽当时的窘迫,为下文作好了铺垫。(2)用借代,含义更为深刻。

答案:1.C

2.A

3.B

4.B

5.C

6.答案:(1)用了排比作铺陈,写尽当时的窘迫,为下文作好了铺垫。(2)用借代,含义更为深刻。

2.一些常用修辞手法介绍及练习教案 篇二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①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①八只小猫真的成了和他们共思想共行动的好朋友。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使所有比喻事物显得十分清晰,新鲜,传神,使复杂的道理由难化易,简洁明了,使读者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作用:只要夸张不失实又不近与实,那么它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同时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情感,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②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读起来节奏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意义严谨,富有表现力。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现的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形式整齐美观,音节响亮。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作用:可以突出强调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用于一般文章可使脉络清楚,用于诗歌可增强旋律美,加强节奏感。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设问是自问自答的。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的气势,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更好的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举例:

1.我的心激动得要跳出胸膛。(夸张)

2.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比喻)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

4.几朵绒毛似白云轻轻地掠过去。(比喻)

5.两个绅士都坐立不安,好像热锅上的蚂蚁。(比喻)

6.山上长满了绿树,田里长满了庄稼,村庄盖起了新房,人们穿上了新衣。(排比)

7.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决不会!(设问)

8.冬天一天一天走近了。(拟人)

9.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进了。(反复)

3.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篇三

王新慧

教学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教学过程:

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

二、总结: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用来比方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2)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3)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5)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自问自答)(6)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

三、修辞手法的辨析及运用 练习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2、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滑如凝脂。()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5、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练习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句。A、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 B、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C、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D、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E、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小结: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四、识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练习三: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每条岭都那么温柔。()

B、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C、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D、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总结: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的特点和区别:

1、比喻句,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比方。比喻基本结构为三部分:本体、比喻词、喻体。

2、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一定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是否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练习四:

1、把下列句子补充成比喻句。

①红得透亮的柿子,像()。②刺猬浑身长满了像()的硬刺。

2、把下列句子改成拟人句。①天上的星星在闪烁。②小鸟在林间鸣叫。

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就成了拟人。练习五: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A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B走进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犹如置身于大海之中。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绿得令人陶醉。叠叠的浪花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怎么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呢?()练习六:按要求写句子。

(1)灾区的群众不能忘记那一双双来自各地的援助之手。(改成反问句)(2)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3)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仿写:。

(4)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是最可爱的人。(改为设问句)

4.《小学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修辞现象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文中大量存在,处处可见,修辞使得平常的语言变为珍品,阅读这些珍品如品佳肴、如饮美酒,会使人赏心悦目,耐人寻味。常用修辞手法是六年级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也是考试检测的一个必考的知识点。学生要能把小学阶段7种常见修辞手法进行归纳整理,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把学习过程真正变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把课堂变成学生能力发展的训练场,我认真分析、研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能力,我主要采用激趣法、引导法、赞赏法教学。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在读、思、议、悟、写的过程中学习。

三、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对7种常见修辞手法基本能做出正确判断,但在具体语境中使用修辞的技能还不够强,他们在运用修辞改写句子或写作中往往渴望写好,可是不能给句子或文章锦上添花,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迁移能力,让他们具备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依据教材内容、学生学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常用的七种修辞手法。

2、能熟练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仿写和改写句子。

3、培养提高学生对学修辞知识的迁移和归纳能力。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各种修辞的基本特征。

2、能熟练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改写句子。教学难点:

1、能熟练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改写句子。

2、培养提高学生对学修辞知识的迁移和归纳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二)小学常见的修辞方法有哪几种?(设问、反问、排比、夸张、比喻、拟人)

(学生能准确说出7种常见修辞手法,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学习动机。)

(三)每一种修辞有什么特征呢? A、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既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它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例:公园里的花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B、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

动,让有生命的动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

例: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C、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它能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例: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大)

例: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缩小)

例: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超前)D、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例: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好比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

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书籍好比一叶扁舟,它能载着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书籍好比一盏明灯,它能指引我们踏上前进的方向。E、设问和反问

1、设问是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2、反问是明知故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愿。

反问:例(1)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

(2)

2、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设问:例(1)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他就是欧立希。

(2)谁是我们最亲的人呢?是妈妈。

古话说得好“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古话还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实践是多么重要,那么课堂练习便是最好的实践基地,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强化、理解知识的一条捷径。我依据历年考试中修辞这块知识点可能呈现的题型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题来聚焦考点。

(四)修辞无处不在

1、积累成语中的修辞:

2、积累古诗中的修辞:

(五)综合练习:

我是判断小能手:

1、判断下面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柳树姑娘在微风中点着头;杨树爷爷哈哈地笑着。(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为什么人们称猫头鹰是捕鼠能手呢?因为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竟能消灭上千只田鼠。

(4)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5)井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

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2、下列哪些句子是比喻句请打上“√”,不是比喻句的打上“×”。(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5)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6)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7)他呆呆地坐在那里,好像在等人似的。(8)妹妹长得像妈妈。

3、要求改写句子:

(1)特务很狡猾。(改为比喻句)(2)花儿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3)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六)、能力展示

5.常用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培优) 篇五

运用各种方式抓住和强调产品或主题本身与众不同的特征,并把它鲜明地表现出来,将这些特征置于广告画面的主要视觉部位或加以烘托处理,使观众在接触言辞画面的瞬间即很快感受到,对其产生注意和发生视觉兴趣,达到刺激购买欲望的促销目的。

在广告表现中,这些应着力加以突出和渲染的特征,一般由富于个性产品形象与众不同的特殊能力、厂商的企业标志和产品的商标等要素来决定。

2对比衬托法

对比衬托法是一种趋向于对立冲突的艺术美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把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放在鲜明的对照和直接对比中来表现,借彼显此,互比互衬,从对比呈现的差别中,达到集中、简洁、曲折变化的表现。

通过这种手法更鲜明地强调或提示产品的性能和特点,给消费者以深刻的视觉感受。作为一种常见的行之有效的表现手法,可以说,一切艺术都受惠于对比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广告主题加强了表现力度,而且饱含情趣,扩大了广告作品的感染力。对比手法运用的成功,能使貌似平凡的画面处理隐含着丰富的意味,展示了广告主题表现的不同层次和深度。

3 直接展示法

这是一种运用十分广泛的表现手法。它将某产品或主题直接如实地展示在广告版面上,充分运用摄影或绘画等技巧的写实表现能力。细臻刻划和着力渲染产品的质感、形态和功能用途,将产品精美的质地引人入胜地呈现出来,给人以逼真的现实感,使消费者对所宣传的产品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

这种手法由于直接将产品推向消费者面前,所以要十分注意画面上产品的组合和展示角度,应着力突出产品的品牌和产品本身最容易打动人心的部位,运用色光和背景进行烘托,使产品置身于一个具有感染力的空间,这样才能增强广告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4合理夸张法

合理夸张法就是借助想象,对广告作品中所宣传的对象的品质或特性的某个方面进行过份夸大,以加深或扩大这些特征的认识。文学家高尔基指出:“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通过这种手法能更鲜明地强调或揭示事物的实质,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夸张是一般中求新奇变化,通过虚构把对象的特点和个性中美的方面进行夸大,赋予人们一种新奇与变化的情趣。按其表现的特征,夸张可以分为形态夸张和神情夸张两种类型,前者为表象性的处理品,后者则为含蓄性的情态处理品。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为广告的艺术美注入了浓郁的感情色彩,使产品的特征性鲜明、突出、动人。

5以小见大法

在广告设计中对立体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设计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广告画面描写的焦点和视觉兴趣中心,它既是广告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设计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面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6运用联想法

合乎审美规律的心理现象。在审美的过程中通过丰富的联想,能突破时空的界限,扩大艺术形象的容量,加深画面的意境。通过联想,人们在审美对象上看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经验,美感往往显得特别强烈,在产生联想过程中引发了美感共鸣,其感情的强度总是激烈的、丰富的。

7富于幽默法

幽默法是指广告作品中巧妙地再现喜剧性特征,抓住生活现象中局部性的东西,通过人们的性恪、外貌和举止的某些可笑的特征表现出来。幽默的表现手法,往往运用饶有风趣的情节,巧妙的安排,把某种需要肯定的事物,无限延伸到漫画的程度,造成一种充满情趣,引人发笑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幽默的矛盾冲突可以达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勾引起观赏者会心的微笑,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发挥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8借用比喻法

比喻法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选择两个各不相同,而在某些方面又有些相似性的事物,“以此物喻彼物”,比喻的事物与主题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某一点上与主题的某些特征有相似之处,因而可以借题发挥,进行延伸转化,获得“婉转曲达”的艺术效果。

与其它表现手法相比,比喻手法比较含蓄隐伏,有时难以一目了然,但一旦领会其意,就会给人带来意味无尽的感受。

9以情托物法

艺术的感染力最有直接作用的是感情因素,审美就是主体与美的对象不断交流感情产生共鸣的过程。艺术有传达感情的特征,“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这句话已表明了感情因素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在表现手法上侧重选择具有感情倾向的内容,以美好的感情来烘托主题,真实而生动地反映这种审美感情就能获得以情动人,发挥艺术感染人的力量,这是现代广告设计的文学侧重和美的意境与情趣的追求。

10悬念安排法

在表现手法上故弄玄虚,布下疑阵,使人对广告画面乍看不解题意,造成一种猜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在观众的心理上掀起层层波澜,产生夸张的效果,驱动消费者的好奇心和强烈举动,开启积极的思维联想,引起观众进一步探明广告题意之所在强烈愿望,然后通过广告标题或正文把广告的主题点明出来,使悬念得以解除,给人留下难忘的心理感受。

悬念手法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它能加深矛盾冲突,吸引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造成一种强烈的感受,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11选择偶像法

选择偶像法是抓住人们对名人偶像仰慕的心理,选择观众心目中崇拜的偶像,配合产品信息传达给观众的一种广告表现手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心里都有自己崇拜、仰慕或效仿的对象,而且有一种想尽可能地向他靠近的心理欲求,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手法正是针对人们的这种心理特点运用的,它抓住人们对名人偶像仰慕的心理,选择观众心目中崇拜的偶像,配合产品信息传达给观众。

由于名人偶像有很强的心理感召力,故借助名人偶像的陪衬,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印象程度与销售地位,树立名牌的可信度,产生不可言喻的说服力,诱发消费者对广告中名人偶像所赞誉的产品的注意激发起购买欲望。

12谐趣模仿法

这是一种创意的引喻手法,别有意味地采用以新换旧的借名方式,把世间一般大众所熟悉的名画等艺术品和社会名流等作为谐趣的图像,经过巧妙的整形履行,使名画名人产生谐趣感,给消费者一种崭新奇特的视觉印象和轻松愉快的趣味性,以其异常、神秘感提高广告的诉耱效果,增加产品身价和注目度。

这种表现手法将广告的说服力,寓于一种近乎漫画化的诙谐情趣中,使人赞叹,令您发笑,让您过目不忘,留下饶有奇趣的回味。

13神奇迷幻法

运用畸形的夸张,以无限丰富的想象构织出神话与童话般的画面,在一种奇幻的情景中再现现实,造成与现实生活的某种距离,这种充满浓郁浪漫主义,写意多于写实的表现手法,以突然出现的神奇的视觉感受,很富于感染力,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受,可满足人们喜好奇异多变的审美情趣的要求。

在这种表现手法中艺术想象很重要,它是人类智力发达的一个标志,干什么事情都需要想象,艺术尤其这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想象就艺术的生命。

从创意构想开始直到设计结束,想象都在活跃地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是新的意蕴的挖掘开始,是新的意象的浮现展示。它的基本趋向是对联想所唤起的经验进行改造,最终构成带有审美者独特创造的新形象,产生强烈打坳人心的力量。

14连续系列法

连续系列法是多幅画面,不同视觉都表现一个主题,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画面,形成系列性的展示能快速的使物象进入人们的视觉记忆的广告表现手法。

6.常用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培优) 篇六

作文中的修辞方法大致有这几种,即排比、对偶、比喻、题记、引用。

(一)排比:开头排比,气势恢弘。

我看见西子浣沙的涟漪,望见貂婵戏水的波澜,听到红拂袖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一抹真彩。女子立于水边,便成了“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

珍珠忘记了被河蚌囚困的痛苦,于是造就了盈泪的玉珠。

宝剑忘却了烈火下锤打的痛楚,于是露出了锃亮的刀锋。

胡杨忘却了沙漠中干渴的难当,于是创造了“死了三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腐”的神话。——山东考生《那阵风吹过》

在冷漠者眼中,维纳斯是残疾的;在痴迷者眼中,维纳斯是美丽的;在旁观者眼中,维纳斯既是残疾的,又是美丽的;——高考佳作《我心依旧》

高山流水,天涯毗邻,给了我们知己的感动。相儒以沫,举案齐眉,给了我们爱人的感动。合家欢乐,天伦之乐,给了我们家的温馨。这何尝不是感情的.体会?——高考佳作《猛虎和蔷薇》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起兴,用漂亮的句子开头,亮相即得满堂喝彩)

(二)对偶:严谨整齐

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真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华迷了眼,丢了心?——高考佳作《魂兮归来》

当大唐盛世的瓦当不再锃亮,当歌舞升平的霓裳不再绮丽,昨日繁华渐渐褪去,一叶带着一名叫徐福的术士和追随而至的童男幼女的扁舟向一个小小的渔岛驶去。一个名叫日本的民族在中国的臂弯里成长,可这个小小的渔岛却见证了泱泱中华的悲欢荣辱。——湖北考生《镜中日本》

(三)比喻:形象生动,更赋诗意。

求知的瞳孔放飞色彩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赧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得,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是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飞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高考佳作《捕捉理性的灵光》

生命如风。——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四)题记:

用一句漂亮的话放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前,那无疑是让评卷者在花之未开前已享荷叶之清香。文中有好句子,也不妨拿出来放在题记的位置上,让评卷者先睹为快,后再在文中享受第二次阅读快感。

鱼说:你看不到我在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能感受到,因为你在我的心里。——题记——高考佳作《我心依旧》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过分欣赏自己海湾处的风景,而忘记了,在那片湛蓝的大海上,有着更美丽的风景!——题记——高考佳作《不要忘记,远处也有风景》

哲人说,影响你行走的不是一双鞋,而是一粒沙;同样,遮住你视线的不是一堵墙,而是一缕烟。——题记——高考佳作《烟迷你的眼》

(多好的句子!千万不要让它埋没在文章“云深不知处”的地方)

(五)引用:

简洁地引述材料,准确地提出观点,用名言开门是一种相当好的手法。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浮沉的我们,有时总不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知,然而有谁想过,蒙蔽我们真实的双眼的,也许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情”呢?——高考佳作《勿为情所障目》

古语说:人无痴者,无可与之交,因其无深情也;思想汇报专题人无癖者,无可与之交,因其无真气也。古人交友,如此看重情感。可见,在我们人生的磨励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其感染。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在人们的脑海里,感情是孩儿的呓语,是情人的依偎,父母的疼爱,朋友的信任。如此美好的事物,左右我们的思潮。但无论何时,总必须坚定心中的道德尺寸,衡量对与错,是与非。以正义来认识世界。——高考佳作《跨越情感的感知》

排比造势

关键词:排比的作用、排比造势、暗喻式排比

7.常用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培优) 篇七

【课

时】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 语言运用(修辞手法,提炼信息)【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修辞格: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夸张,对偶及其表达效果(作用)。

2、恰当运用语言,语言表达展示个人的理解、分析、感悟、体验的深度和效度。【金点巧指】

1、识记每一个修辞格,对易混淆的修辞格加以比较分析,强化记忆,对常见修辞格的表达作用要烂熟于心。

2、关注生活,注重知识的综合,用“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节”的语言筛选,整合重要信息。【中考例析】

1、下面句子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不恰当的()(06天津市)

A、那一片莽莽苍苍、高耸入云的峰峦,就像一条巨大的苍龙,腾空飞舞!

B、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落在瓦砾上,象丝竹奏出的乐曲,幽怨急缓。

C、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丈霞光,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

D、夜空中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2、今年三月“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问题。下面是总理关于教育问题的一席话,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06福州市)

教育现代化国家的基石,国家的发展最终要靠提高全民的素质。……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全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

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列对话,用一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意思。(06江苏无锡市)

2002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在两国总统的答记者问中,布什总统说:“武器已经不再互相瞒准。”

普京总统说:“任何手拿武器,哪怕是拿猎枪的都知道,让它退出弹药,运离人群,是最安全的。”

附答案:

1、C

2、重视平民教育(教育要面向平民)

3、“和平”应成为今后政治对话的主旋律。(或:“和平对话,远离战争”;“要和平,不要战争”)【目标测评】

1、下面这段文字中“惊叹号”所比喻的是什么?请用简明的话写出你的理解。

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财气的迷惘中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前人用生命写成的启示录中,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示后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的蟊贼。

2、“李大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人说:‘小李,你真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话人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马废墟,一个千古流传之绝响,一个万世不灭之辉煌。”句中加“__”的部分是对偶句。根据其特点,删改下面一幅对联的上联,使之与下联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幅四字对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横线上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

上联:轻 风

细 柳

下联:淡 月 隐

梅 花

5、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在黑暗中寻觅的光明,是永远不会黯淡的;,;在贫瘠中创造出的丰饶,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7、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爱心是。

8、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读书,;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9、仿照例句,用“百灵鸟”一词造两个句子。(提示:注意修辞)

例:圆规:(1)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的圆规。

(2)圆规愤愤地回转身。

百灵鸟:(1)

(2)

10、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

要求:(1)续写的句子要从正反两方面谈。(2)要运用恰当的比喻。

老年人固然有不少“蒲柳之姿,望秋先殒”,但也有不少是“松柏之姿,隆冬转茂”的;青年人

。关键在于怎样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年龄,对待生活。

11、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不超过40字)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时间。

时间。

12、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1)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

()

(2)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

(3)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册小人奚足算哉

()

1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海尔集团借助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快速响应市场,因而创先了中国制造企业的一个奇迹-产品零库存(没有积压的产品)。当被问到海尔集团获得如此成功的原因时,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宫张瑞敏说:“我们主张产品零库存,同时主张成功零库存。”

张瑞敏所说的“成功零库存”的意思是:。

14、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印度尼西亚爪哇省默拉皮火山喷发在即,印尼政府5月13日发出最高级别红色警报,万名倚山而居的村民开始撤离这片“怒火中烧”的家园。

写出“怒火中烧”一词在这里的意思。

15、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阿拉法特的话表明了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从这三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16、请阅读下面几段文字,概括出你得到的信息。

(1)今年,复旦大学在自主招生中,不仅看重考生的学业成绩,还对考生进行了严格的面试,然后才决定是否录取。

(2)今年举办的“隆力奇”杯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除了评判选手的歌唱水平外,还有综合知识问答这一环节,虽然只占1分,却往往成为影响选手排名的关键。

(3)5月中旬,法国敲定了进军德国世界杯23人名单,在预选赛中表现突出的球星皮雷,因在赛场上与人有过争吵而未能入选。

(4)首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谢彦波,被人们称为“神童”、“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不能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被迫中途结束了在美国的留学生涯。

你得到的主要信息:

17、请为下面这则新了拟一个标题。(20字以内)

本报讯,母亲节前夕,一位姓陈的女士突然收到10岁女儿的来信。在信中,火辣的歌词着实让陈女士温暖了一回。

昨日下午,陈女士向记者展示了这封独特的祝福信:色彩鲜艳的图案和文字装满了整页白纸,其中最火辣的就是摘自流行歌曲的表白语:“今生因你疾狂,此爱天下无双!”“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你是我的玟瑰,你是我的花,你是我的爱人,是我的牵挂!”信纸的一角,机灵的女儿也没忘了“顺便”检讨一下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问题。

8.5修辞手法练习 篇八

练习: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4、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5、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6、这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7、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8、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9、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1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儿在树枝上跳动。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水哗哗地流着。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树叶很绿。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考场上静得很。夸张

9.修辞手法 篇九

设问示例:①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

②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例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 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二.描写手法

设问示例:①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②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③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答题步骤: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③再作用分析。答题范式:①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②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表现手法: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例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答案: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三.抒情方式

设问示例:①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②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③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答题范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析 例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四.思想感情

设问示例:①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题步骤: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答题范式: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说明】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例题: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问: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五.观点品评

设问示例: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答题步骤: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答题范式:①同意。理由是:„②不同意。理由是:„

【公式】词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炼字(动词):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例题: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答案:①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

②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六.比较鉴赏

设问示例:①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②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③这两首诗分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答题步骤: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答题范式: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例题:

禾熟

孔平仲

病牛

李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答案: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七.意象赏析

设问示例:①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②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题步骤: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 描述;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例题:

鹧鸪天

[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案: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八.意境品评

设问示例: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解说相关诗句;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答题范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诗歌意境的体味: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例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九.字词推敲

设问示例:①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②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③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④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分析。

答题步骤: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③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答题范式: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例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颔联与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

十.诗眼赏析

设问示例:①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②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③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答题步骤:①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③明确答题方向: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答题范式: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

作用。

例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请简要分析“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①“空” 在诗中的意思是白白地,②形象地写出了“楼上人”盼归无望,白白等候的落寞神情,③也传达出那人苦盼无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十一.语言风格

设问示例: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步骤:①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②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③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范式: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按层次顺序解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

例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答案:《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十二.人物形象

设问示例:①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②“„(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①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②概括形象的特征。③结合诗词主旨,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答题范式: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公式】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例题: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10.常用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培优) 篇十

一、导入新课:今天的课程式正式开始。请看大屏幕。见过吗?这是?菱湖明珠。如今盛夏的菱湖更美,你们可以为远方的客人简单地描述一下吗?他的回答中我看到了一位大师的影子,是?朱自清。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也想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咱们一起读读。一样的荷花、一样的荷叶,不一样的语言,为什么朱自清的语言更美?因为在这里他巧妙地运用了某些手法,比如?比喻拟人。这些在文学上统称为修辞手法。

二、七嘴八舌,明确中心:俗语说的好“人要衣装马要鞍”,语言一样要包装。打扮一个人,可以描眉、涂唇彩、腮红、画眼浅,各式各样、方方面面。打扮一段语言呢?今天推荐一种——修辞手法。课本的105页。课文说修辞手法拥有十八般武艺,真是如此吗?现在就以实例事实中看看修辞手法到底有哪些招数能耐。这个任务早已布置,谁能主动告诉我?比、拟、借、夸、对、排、设、反这八种是修辞手法的基本招数,也是高考大纲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奇招怪招,比如顶真、回环、互文、移就、拈连、引、对、反语等等。加在一起应该超过十八种了。不止如此,如果再深究下去,修辞的功力可谓深不可测。你们有谁对修辞内涵预习了吗?找到一位有心人。大家看,和我的准备基本一致。原来我们平时常说常用的修辞真名应叫:“修辞格”。修辞格属于修辞的一种,它还可以再分类,几类?怎么分?不过不管再分多细,我们可以看到,修辞格和修辞的关系如同:一滴水之于大海,一片云之于天空,一朵花之于草原,一棵树之于森林。一堂课肯定不能拥有整片天空,所以今天只重点把握一片云彩——修辞格。在日常生活中,在文学作品中,修辞格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难题——比如下面这种情况。

三、九九归一、了解内涵:寻人启事大家见过吗?这里就有这么一则。重金酬谢呐,看到没有,想找到这个人吗?能找到这个人吗?为什么?一句话,他描述的这个人没有特点,满大街好像个个都是,再看看又好像个个都不是,怎么找。可如果要找的.是这个人呢?她是豆腐西施杨二嫂,这位呢?刘兰芝。下面是位男性,能找到吗?鲁迅,现在是一找一个准,又是为什么?这些人物都有明显的特点。辟如鲁迅吧。他外貌特色就是?头发和胡须。发型是?板寸,不是一般的板寸,四个字:精神抖擞的、直竖着。胡须非八字胡山羊胡,是一字胡,于是从此这种胡子和头发就成了鲁迅的金字招牌,独一无二,决无雷同,不会弄错。同样豆腐西施的招牌是圆规,刘兰芝的招牌是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你们发现没有,作者打造招牌正是利用我们刚刚说到的常用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其实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多的是,现在请大家注意力集中,集中到我这里。我的头部。我今天的发型是扎了一个?马尾辫。接下来往下看,头发下面我的眉毛,能看清吗?什么眉型?多少年来我梦寐以求的,眉毛是柳叶眉,眼睛是杏眼,嘴巴是樱桃小口,脸型是?瓜子脸。大家都知道呀!很好,其实就在刚才不经意间我们已经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修辞格,在哪?马尾辫,瓜子脸等。可见,日常生活中文学作品中修辞格是无处不在。比如咱们105页的课本就举了生活中什么领域作例子?广告。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用修辞?原因很简单,因为修辞格它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地生动、优秀、形象,更个性化。四个字总结:就叫化蛹成蝶、点石成金。所以我们想要语言生动并不困难,再贪心一些,想要文章优秀也无须痛苦,修辞格是一剂良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练一练,运用修辞格。

四、举一反三、能力训练:一篇作文的话题是:“热爱祖国”。这是一位同学的开头:“我喜欢你祖国……”。有内容,有情感,但没有文采。现在请你围绕话题,自由想象,自主创作,写出自己风采个性的开头。这样,大家先二人一组,共同探讨、共同思考,再动笔练习,划一划、改一改。注意:光说不练假把式,最重要的还是动手写作(5-8分钟),开始吧!某某,你来打头炮。不错,他很聪明地用到了?。祖国的美丽、壮阔一览无遗。再来看某某的,有区别了吧,他用的是?你更喜欢哪一篇呢?现在请你们作评委为他们打分,百分制,思考一下。为什么?其实比喻通俗形象,使词句优美;对比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排比气势不凡,适合抒情;对偶句式齐整,琅琅上口,修辞的十八般武艺各有各的优点,你擅长什么就选择什么、运用什么。还有吗?有请读一读。现在是哪一段最好?非常好,最妙在于感情真挚充沛,还看到了大师的影子,这叫引用。我这也有一个版本,齐读。如何?综合意见,这段文字大家基本是赞扬认可的,它不止用了一种修辞格,这样文字就不再是一种修辞格的单体,而是几种修辞格的综合体,这我们称之为修辞格的综合运用。综合运用将众多的修辞格取长补短,收为已用,效果肯定很好。不信可以比较一下原句,孰优孰劣,孰好孰坏,一清二楚。不过有没有谁对它有不满意的地方,有意见尽管提。说说看。的确,如第一句,这样一句话前后的意境就不十分的和谐,所以运用修辞格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意境的提升融合。我们称之为掌控修辞格。

上一篇:教学改进案例征文下一篇:造价专业技术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