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启蒙课本

2024-07-31

幼儿数学启蒙课本(10篇)

1.幼儿数学启蒙课本 篇一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5个好方法:

【一、借助实物把数概念简单化】

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实物化”,即给幼儿提供一套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这些物化的教具为儿童提供了表象思维所需的具体形象,能很好的帮助幼儿学习数学。

例如,用一个积木表示“1”,而将十个积木摞在一起的长方形表示“10”,用十个积木平铺成一个正方形表示“100”,用十块积木垒成立方体块表示“1000”,非常形象地表示出数字之间的关系。

给幼儿一个数如“2352”,要他拿出相应的金色珠,他就会拿出2个立方体,3个正方形,5个长方形,2个积木。在类似玩玩具的操作中感知数位、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一个5、6岁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愉快而轻松的事情。

因为有实物化的教具,再加上生活中的互相配合,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乘法、除法、等分等看起来比较高深的知识都化难为简了。那么,幼儿能够轻轻松松的掌握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是不是也变的容易起来了。

【二、以10为单位,认知连续的数】

以10为单位,一次就呈现给幼儿一组连续数。例如,让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不是先让幼儿认识“1”然后“2”再到“10”,而是一次性地将数棒1—10全部呈现给幼儿,让幼儿看到的是一组连续数。

幼儿在摆弄这些数棒时,从短到长排列就会理解1—10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来操作教具一百数字板,达到认识1—100之间的数字排列规律就不难了。

【三、引入加法运算】

按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引导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以具体形象的教具为中介。学习加减法之前,先学习十进制,即首先引导孩子认识个、十、百和千的名称及含义,然后再学习逢九进一的原理,之后才开始学习加法。

而此时的加法教学不再是如传统的那样只局限于10以内,而是实物一下就可以扩大到9999以内的所有加法了。因为无论加数多大,被加数多大,原理都是一样的。

幼儿通过实物很直观的就能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已经有数位关系和交换规律的经验的基础上,再来做大数目的加法已经不再是难事了。

【四、发展幼儿数学思维】

根据孩子发展的阶段来说,幼儿的数学教育应该是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在进行数学教育之前先进行感觉教育,即对幼儿进行排序、对应、分类等数前学习。

让他们在知道数量以前,先掌握未被数值化的量{即:没有单位的大小、宽窄、长度、多少等},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

幼儿通过操作实物能初步感受配对和序列,依高低或粗细排列顺序的操作,能进行物体高度和粗细的渐次性识别。

幼儿由不断地接触“被具体化的抽象”,而了解事物属性的本质,并对迅速辨别同种属性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五、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成功的数学教育应让幼儿体会数学是从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知各种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存在的很重要,注重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环境对幼儿数学教育能力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这里的环境包括现实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情景问题以及幼儿的操作材料。

现实的生活环境指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每个活动目标都要求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知识。如让幼儿在做“分蛋糕”的游戏中感受等分的概念,用给几个同学平均分苹果的方式感受除法的初步意义。

情景问题是指来自幼儿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学习了排序后让幼儿思考:教室里上课该如何分配座位?是从矮到高?还是从高到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幼儿通过给积木大小排序,发现若从高到矮排,前边的一个会挡住后边的一个,因此在教室里分配座位,应该矮个子在前,高个子在后,这样前边的人就不会挡住后边人的视线。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只有有心,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借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沐浴在数学的阳光下,那么数学思维、数学素养、数学认知发展将统统迎刃而解不是嘛。

玩,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我们专注3-10岁儿童思维数学教育,让孩子在充满趣味的玩耍与团队游戏中充分地、积极地思考,逐步构建逻辑思维、分析推理以及创意思考能力,领会数学世界的奥妙的同时,锻炼孩子的清晰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建立自信。轻松玩转数学,受益一生。

2.幼儿数学启蒙课本 篇二

关键词:幼儿,启蒙教学

启蒙, 即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启蒙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入门的知识。钢琴作为有300年历史的西洋乐器, 传入中国也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习弹钢琴的孩子与日俱增。4-6岁左右年龄段的儿童正处在骨骼、体力、智力的发育时期, 也是他们最初掌握钢琴弹奏方法与技能的关键阶段。作为钢琴教育者, 我们如何为孩子打开音乐殿堂的这扇门, 使其成功的迈好走进钢琴世界的第一步, 是很多幼儿钢琴启蒙教育者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运用正确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求知欲, 建立学生自信心

(一) 教师应学会运用启发性教学语言引导学生

作为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入手, 寻找他们感性趣、同钢琴有联系的话题来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由于孩子们年龄、接受力不等, 讲授时可以灵活一些, 适当取舍。比如, 孩子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钢琴时, 钢琴的整体琴身要比孩子大好几倍, 这会使孩子产生一些陌生感, 有的甚至会产生恐惧感。这个时候, 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启发式的语言进行调节, 例如:

教师:“你愿意和钢琴作朋友吧?咱们一起把他的大嘴巴打开好不好?” (师生一起打开琴盖) 。

教师:“你看!他有那么多的白牙齿, 还有……?”

学生:“黑虫牙!”

教师:“这张大嘴巴的白牙齿叫白键。你说说看?”

学生:“白牙齿叫白键。”

教师:“对!那么这些黑牙齿呢?叫……”

学生:“叫黑键。”

老师:“对!一弹这些白键和黑键就会发出高高低低的声音。从左边往右边弹, 声音越来越高;从右边往左边弹, 声音越来越低。白键排队站站站, 黑键是不是也挨着排队呢?”

学生:“不是。黑键或者两个在一起, 或者三个在一起。”

教师:“对!和两个挨在一起的黑键左边帖得最近的白键我们唱do。”学生按着老师说的方法很快地在钢琴上找到了不同高度的do。[1]p8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到的知识, 不仅记忆深刻, 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大家对这句话一定都不陌生,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却采用“严师出高徒”的教育方法, 一味的训斥与批评会使幼儿的心理产生恐惧感, 失去自信心。艺术是需要积极表现的, 这种过于严厉的教学方法会大大挫败孩子的表现欲望, 与其说:“怎么回事?复习的功课还有错误!”不如说:“这节课比上次有所进步了, 但如果能把这一点小错误改过来的话就更加完美了。”同一种语义的表达, 后者会让孩子精神上得到鼓舞, 积极纠正错误,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规范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钢琴启蒙教学的良好开端

(一) 教师应采取规范的、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规范的、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细节的注重和培养会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坐姿”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 让孩子从小学会科学的弹奏姿势, 才能逐步体会到正确地运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来触键和发声, 提高弹奏的准确性, 并增强与弹奏有关的生理功能的发育。[1]P14

幼儿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 因此, 教师正确的示范演奏能够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接收到新知识的信息, 并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通过听觉和感官的记忆, 儿童对音乐感觉、乐曲层次、力度变化以及作品整体性的把握都会得到提高。但是要提醒教师们注意的是, 示范演奏和模仿教学只是教学的初始阶段,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是我们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二) 教学模式多样化

我们现在多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进度、特点, 但学生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这种交流机会较少, 作为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例如:为减少当众弹奏时出现的紧张情绪, 可以采取会课的方式让学生们交流近期所学的课程;举办学生和家长的研讨会, 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学琴的心得, 家长与家长沟通培养孩子练琴的好方法等等;还可以以比赛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竞争意识。

三、家长的配合与辅导是幼儿钢琴启蒙阶段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教师不但要教好学生, 还要指导家长默契的配合和合理地辅导。幼儿启蒙阶段的教学就像孩子学走路、学说话一样, 父母是他们不可缺少的辅导老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时刻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孩子初学时, 好习惯的养成是离不开家长的督促和指导的。同时, 家长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有了家长的帮助, 教师才能更好的发挥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一) 信任至上

有很多孩子虽然学习钢琴的时间不长, 但是却换了很多的老师, 虽然有诸多原因, 但主要还是家长急于求成的心理导致信任程度的降低。要知道, 即便是很有天赋的孩子, 也不能在刚刚接受启蒙教学时就立下过高、过远的目标, 家长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 结果会适得其反。所以, 相信并配合教师, 按部就班地安排教学进度是启蒙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作为教师, 在家长出现各种疑问的时候, 要及时地与家长沟通, 及时消除疑虑带来的不好影响。

(二) 辅助指导

家长的辅助指导是幼儿启蒙阶段不可获缺的一项环节, 是培养孩子自主练琴的过度阶段。正确的辅助指导, 不仅可以使孩子避免重复性的错误, 还可以加快学琴的进度。但也切忌完全的包办代替, 没有家长的陪同就不会练琴, 就是长期过度依赖家长所导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钢琴教师都必须对每位学生进行分析, 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年龄、性格和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 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在教学中千万要避免千篇一律, 没有一种方法是可以通用在教学过程中去解决一切问题的, 要因人而异, 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只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3.幼儿数学启蒙课本 篇三

一、操作活动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由于幼儿的认知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思维能力较弱,数学对他们来说还没有成为头脑中一个抽象的逻辑体系,他们必须通过和操作材料相互作用才能进行数学的学习。因此,操作方法应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凡是要教给幼儿的有关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地转化为可以直接操作的活动,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体验到某一概念的内涵或运算的规律。

在数学启蒙学习中,操作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为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精心的预设,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如为每位幼儿提供一份操作材料,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空间和时间。幼儿动手操作前,教师应先向幼儿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及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由于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的知识还是粗浅、零碎的,需要教师的必要引导,以进行归纳和评价。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归纳、评价,帮助幼儿形成比较完整的、正确的数学概念。例如,在一次给图形分类记数的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不同数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几何图形,让幼儿通过三次不同要求的操作活动学习按不同特征给图形分类,并用数字正确记录图形的数量。第一次,要求幼儿通过操作比较几何图形有什么不同;第二次,让幼儿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类;第三次,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分类卡进行形状、颜色、大小的分类并计数。如此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满足了幼儿不同的探索需要,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比较、摆弄中获得了对数学概念“形”的感性认识和相关的逻辑知识。

二、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中具有关键作用

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很重要,数学是一种精练的语言,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生动的语言对于数学启蒙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数学概念的内化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是幼儿智力开发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我们在对幼儿开展数学启蒙时,首先教师要注意采用生动、简洁、正确的语言表达。如大班幼儿在认识时钟时,教师可以形象地告诉幼儿长针叫“分针”,是哥哥,短针叫“时针”,是弟弟;哥哥跑一圈弟弟只能跑一格,幼儿很快就能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其次,教师还要给幼儿表达对数学概念理解的机会。在幼儿操作探索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用语言说出对某一问题的感受,边操作边表达。例如,在学习序数时,让幼儿边给动物高矮排队边说出动物的排列顺序,长颈鹿排第一、大象排第二、小熊排第三……集体操作活动后,教师还应该尽量给幼儿个别表达的机会,以了解他们的认知差异。例如:幼儿在进行有规律排序操作后,教师让幼儿说说各自的排序方法;幼儿在进行二等分操作后,让他们介绍如何将各种形状进行不同的二等分。

这样,幼儿在进行数学操作活动中同时用语言表达其操作过程,能够对他的动作实行有效监控,并提高他们对自己动作的自觉意识,从而有助于动作的内化,逐步构建逻辑思维的方式。

三、图像体验加深幼兒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与认识开始于外部的动作,但是要把这些接近于经验的“知识”变成头脑中的数学概念,还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即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象图像的作用是帮助幼儿完成这一内化过程的桥梁。

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幼儿学习数学就是在头脑中应形成对数学表象的认识,而采用只追求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组成”时,教师通过让幼儿观察图片,然后讲解分合的方法,试图让幼儿在头脑中印下“组成”的形象。这样的方法不符合幼儿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我们还是应该结合操作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实物或图片的变化,让幼儿在和实物或图片互动的过程中,在头脑中将数学概念逐步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帮助幼儿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换言之,幼儿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具体经验越丰富,头脑里的表象越多,他们对数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概括性。幼儿对于数学知识抽象意义的理解,是应该从具体事物和图像开始的,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创造丰富的活动条件,通过实物和图片让他们增长对数形认识的经验。例如,在感知数字7时,可让幼儿摆弄7粒木珠,把它们排成一行;把一行拉长、缩短,或围成一个圈、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和其他形状,他们会惊奇地发现都是7个,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凡是数量是7的物体,无论它们怎样变换次序,怎样改变空间位置,数量都仍是7。这个“7”不是简单地让幼儿认识“7”的符号或传递给他们的,而是由他们从木珠的各种排列图形的关系中自己发现的,是他们通过比较、分析、概括而得到的。显然,只有在幼儿对更多具体事物和图像的体验基础上才能不断加深幼对数形知识的理解。

四、符号的把握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概念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幼儿学习数学,最终要从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形成抽象的数学知识。但是,幼儿头脑中往往只是保存一些具体的经验,要使之变成概念的知识,则需要符号体系的参与。

幼儿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是通过行为把握,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体验到某一概念的内涵或运算的规律。在幼儿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再要求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这种做法重视对幼儿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整理和概括,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符号化,以形成一定的体系。在整理和概括感性经验的过程中,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有质的飞跃。

数学启蒙不仅能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数量属性,还能帮助他们从具体的现象和事物中,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

4.幼儿数学启蒙互动小游戏方案 篇四

数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龄前儿童数学早教很关键的第一步。生活中会遇到不少父母对于孩子数数这件事很执着,遇到孩子可以从1数到10,甚至100,就会特别骄傲。这的确是数感,但不是全部。

很多妈妈提到的,“数感”还包括,可以认识数字,可以一一对应地数物体,数完后可以知道总共是多少,一串数列中可以指出缺失的数字是哪个,可以根据某个规律跳着数数。

这些只要在上学前掌握就是合理范围的,但留言里可以看得出,这位妈妈有一点点着急了,“每天花很多时间教他,但见效不好”。

尽管我和大家分享了很多很多在家早教启蒙的方法,但我的主张始终是“孩子不需要教,孩子只需要我们引导着玩,玩中学是学龄前认知启蒙最好的途径”。

今天就想分享一些在日常互动可以进行的小游戏,帮助孩子提高数感。

一.数字泥坑

材料:大彩纸、水彩笔

数感要好,除了数数外,第一步一定是认识数字的。但学龄前的孩子就是这样,我们一本正经花了很多功夫去教认字认数,他们怎么都学不会。

但很多不经意间的东西,孩子却一学就会。这是我带小D

4年多反复提醒自己的,不要正襟危坐的教学,而是结合孩子兴趣的浸润。

没有孩子不爱看《小猪佩奇》并且模仿着跳泥坑的吧,不妨利用孩子的“跳泥坑”的兴趣,造一个数字泥坑,又奔又跳的过程中就能认识数字。

准备工作很简单,就是如下图那样剪一些“泥坑”(其实是“水塘”,但小D至今还是执着地叫“泥坑”),然后在上面写上数字。根据孩子目前的数学基础,也可以先从1~10的数字开始,让孩子根据指令跳到正确的“泥坑”。

当然啦,为了增加趣味性,大家一开始一定要设立好情景(全靠演技),我和小D玩这个的时候,我是猪妈妈,她是小猪佩奇,我们互相给指令跳泥坑。

我们有时还会连续给指令,这样就必须连续跳(连续给指令也能锻炼短期记忆力),然后跳错的人还必须学着小猪佩奇一家那样躺倒笑。

二.一个数字几个夹子?

材料:Uno牌、衣服夹

认识了数字后,那么接下来就要进行“一一对应”的启蒙了,今天再分享一个小游戏。

也特别简单,家里有Uno牌的最合适,如果没有,普通扑克牌也可以。先让孩子抽出一张牌,指认上面是什么数字,然后找出对应的夹子数量,夹在牌的旁边。先指认上面数字这一步看似简单,但是我会特地强调。

学龄前孩子的新知识吸收(其实大人也是一样的),一定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进行联系。任何一个新游戏的开始,最好可以联系到他们已掌握的知识,这样一点一点,知识的雪球就能越滚越大了。

夹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一个一个”数出来,“一、二、三,一共三个”,这个数出来的过程也就在强化“一一对应”和“总数”原则。

三.缺少哪个数字?

材料:衣服夹、棒冰棍、水彩笔

看一个孩子是否对数字有感觉,其中一点就是看他是否可以敏锐地发现数列里缺少的数字,这一点也能避免孩子在任何情况下只会闭着眼睛从1数到10。

我建议大家从10以内开始入手,准备10个衣服夹,10个棒冰棍,如下图写上数字,棒冰棍上空出一个数字的位置。

带着孩子看棒冰棍,然后发现哪个数字缺失了,找到对应的夹子,放上去。小D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就是捉迷藏,所以我把这个游戏叫做“数字躲猫猫”(你看又把启蒙和她的兴趣结合起来了),“哪个数字藏起来了啊?”。

然后她找到后,我还会略微“浮夸”地说,“哇,这是魔法吗?怎么藏起来的数字找到了呢?”,她就一下子来劲了(嗯,全靠演技+1)。

对于年龄再大一点的孩子,我们也可以在数列上增加难度,比如像下面这样的偶数列。不过我还是要提醒大家,数学启蒙,其实包括任何启蒙,基础最关键,这些高阶能力不着急。

基本功扎实了,孩子真正内化而不是表演性质的“死记硬背”后,学更多、学更难的劲头是孩子本能,挡也挡不住的。很经常的是我们家长的着急和“拔苗助长”,破坏了孩子的胃口。

四.发现规律数数

准备材料:纸盘子、绳子、针(或者打孔机)、水彩笔

学会了“一一对应”地数数后,关于“数感”的高阶能力就是可以根据某个规律进行数数,比如“2、4、6、8、10”,比如“5、10、15、20”这样的。

我们可以先确定规律,比如是“2的倍数”的,然后在纸盘上先打洞,在每个洞旁边随机写上2的倍数的数字。

帮助孩子找到起点后,就可以引导孩子根据数列规律进行穿针引线了。

这个游戏在美国是针对5岁以后的孩子的,国内的父母们可以参考一下,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考虑是否引入。

当然啦,如果还没到适合的年龄,这个游戏还是可以玩,那就是回到之前最基本的数数和认识数字的能力锻炼了,但穿针引线的过程中也是精细运动的锻炼。

另外还推荐三个很好的数学小游戏

1.唱数游戏

唱数就是口头数数,它可以考查孩子对口语数字的敏感度。你还可以请孩子来判断别人数得对不对,比如跟孩子玩这样的游戏,你假装是学生,孩子是幼儿园老师。你对孩子说:“老师,我数数给你听,你看我数得对不对?”然后你正确地数、故意漏数、弄错顺序,看看孩子能不能发现。

当孩子顺数和识别其他人的数数都熟练之后,你可以引入更多的“高阶数数游戏”。比如,倒着数,这也很考验孩子的抑制控制能力(控制思维和冲动,以抵制诱惑、习惯和分心);跳着数,还可以玩“找邻居”游戏,问问孩子,3的邻居是谁?谁住在它前边,谁住在它后边?

2.点数游戏

小孩比较喜欢的点数游戏是走楼梯和踩砖块,告诉孩子“数到几就是几”,再加上身体的动作能帮助孩子直接感知数量的变化。以跳砖块比赛为例,我和女儿站在起点,看谁先跳过20块砖。每跳一次就说出自己一共跳了多少块砖,如果踩着线就退回去一块。比如孩子第一次跳3块,说3块;然后又跳过2块,就说5块。这个过程已经包含了加法的运算,只是孩子还不知道这叫加法。

3.长条板数字游戏

准备一块长纸板、一个骰子和两个带动物图案的圆纸片。纸板上从左到右画10个方格,每个方格里写着一个数字,从1到10。在1的左边,是“开始”的位置。骰子的三个面上是1,另外三个面上是2。

孩子把圆纸片放在“开始”的地方,然后跟大人轮流扔骰子,扔到几就往前走几步,同时大声念出方格里的数字。比如说,如果孩子原来在7,又扔到2,那么他要从7往下接着数两个数“8、9”。谁先走到10,谁就赢了。

实验表明,两周内玩4次,每次15分钟,加起来才一个小时,就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孩子们在数轴估测、数数、数字识别、数量对比四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提升,这种提升甚至在两个月之后还能测得到。

5.幼儿绘画启蒙 篇五

培养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应当从“涂鸦”开始。幼儿到一岁半左右便开始尝试拿着笔乱涂乱画,这是孩子画画的起步。当然,此时他并不懂得怎样去表现什么,只是把随意涂画当作一种好玩的游戏。这就是孩子的“涂鸦”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为什么对“涂鸦”充满兴趣呢?其实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因为这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涂抹能带给他快乐,所以,他自然就乐此不疲了。这时,您不必过多地干预,但可以在旁边鼓励鼓励——“宝宝很能干”,“宝宝画得好”等等。孩子不“画”了,您要指导孩子自己收拾纸笔,把它们放在规定的地方,为今后正式学画养成良好的习惯。倘若家长对孩子“涂鸦”干预过多,要求过高,如非要孩子画出“鸡蛋”、“桔子”、“苹果”之类,尽管很简单,但由于处在“涂鸦”期的孩子,他的手还不能有意识地控制,往往达不到要求。这样,经历多次的“失败”以后,小孩就会慢慢感到失望,兴趣也会渐渐淡薄,到最后就不肯拿笔画了。

(柯柯绘画——两个怪兽。呵,是妈妈从垃圾堆里抢救出来的,纸都揉皱了)

正确的办法是,您应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涂涂画画一段时期——当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手的肌肉发达些了,有意识的控制能力强了,而且他心理也有了某种表达的欲望。这时,家长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意愿,把他从盲目的“画”着玩,诱导到绘画活动中来,教他画自己喜爱、感兴趣的东西。

(柯柯绘画——蛇和鸡的战争,三岁半。呵呵,很抽象哦)

2、把绘画与游戏结合起来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因而把绘画与游戏结合起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柯柯绘画——怪兽的战斗,四岁)

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您可以与他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美术游戏,如填色游戏、添画游戏、撕纸游戏、七巧板游戏等,让孩子在涂涂画画、拼拼摆摆中自然而然的产生对绘画的兴趣。

对年龄稍大、又有一定绘画能力的孩子,您可以把绘画和其他活动巧妙结合。当您要带孩子参观动物园,出发之前就可以告诉他——参观回来后,要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画。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孩子绘画的趣味性,同时也培养他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记忆画画,训练和发展了孩子的形象记忆能力——这正是学画画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又如做面具很受孩子欢迎,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将他喜爱的形象——“孙悟空”、“猪八戒”、“李逵”等脸谱画在硬纸上,然后上好色彩,再用剪刀剪下来,加工成可戴的面具,节假日又可戴着玩耍。绘画与游戏结合的方法还有很多,家长们可以通过上述例子,举一反三,找到更多更好的办法。

3、给予恰当的赞赏和鼓励

人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赏和鼓励,就连成年人都是如此,更何况是年幼天真的孩子呢?所以,家长的赞赏和鼓励对提高孩子画画的兴趣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应当注意的是:赞赏和鼓励要适当和具体,不能敷衍了事。如有的家长老是重复着说:“你的画有进步”、“你的画真漂亮”等等,这样的不恰当、不具体的赞赏和鼓励,有时甚至会让孩子反感,效果会适得其反。

4、适当变换绘画的方法和形式

好奇和爱新鲜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较长时间重复玩一种游戏,画同样形式和内容的画,孩子就会感到厌烦,画画就提不起劲。因此,家长就应适时地变换绘画的内容和形式,以保持和发展孩子的兴趣。

首先,适时改变孩子绘画的地点和位置,可以提高他们绘画的兴趣。如果孩子经常在家里或教室里作画,那么您不妨抽空带他到户外去写生或者到其他小朋友家里和小朋友一起画画,还可以把大张纸贴在墙上,让他站着创作“壁画”。

其次,适时变化绘画的形式,也会让孩子感到新奇有趣。例如,带孩子去沙滩堆沙,创作沙滩想象艺术;给孩子提供布头、树叶、(植物的)种子,让孩子学习艺术拼贴;给孩子提供水果、面包,让孩子学习制作食物拼盘造型等。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参与集体创作。很多小朋友在大型的纸或布上一起合作绘画,孩子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合作成果,心里一定很喜悦,这不仅会提高他的绘画兴趣,而且还将增强孩子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柯柯暑假参加绘画活动,和小朋友一起在布上作画)

5、不强迫孩子画自己不喜欢的形象

幼儿的感情倾向性很明显,对人、对事、对物都是这样,绘画也不例外。孩子喜欢的,他就有兴趣,能认真地画;若不喜欢的,就会马虎了事或消极怠工。例如,有一个孩子,四岁时就掌握了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的中国画技能,并已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可是后来,他只要看见桌上铺好毡布、毛笔、砚台,就闭上眼睛抱着头拒绝作画。原来,他爸爸为教他画侧锋,让他学画带鱼,这些既不好看又有腥味的死鱼怎么也提不起他的兴趣。因此,您在给孩子选择画画题材的时候必须注意,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题材和内容。

6、不要任意拉长画画的时间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是身体的耐力不强,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3-4岁的孩子一般只能坚持二十至三十分钟左右。您最好不要将孩子画画的时间随意延长,这样不仅孩子的身体支持不了,而且注意力也难以集中,会影响画画的效果,甚至会降低孩子对绘画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失去兴趣,就等于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所以,家长要对孩子画画的时间严格把握,不要硬性规定孩子每次必须画多长时间,孩子画完后就可以痛快地玩。这样,才能长久地使孩子保持画画的兴趣。

上面介绍的一些方法,对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但任何经验和方法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因为不同的孩子,他的个性、气质和智力水平是有差别的。所以,您应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绘画的兴趣,达到良性互动的效果。

6.幼儿启蒙英语教材推荐 篇六

http:// 幼儿启蒙英语教材推荐

一、《我的第一套自然拼读故事书》

《我的第一套自然拼读故事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诺拉·盖多斯,该书由80多个有趣的小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又都是用发音规律相同的单词编写而成的,系统全面的涵盖了各个字母及其组合的发音规律。

并且每个小故事的情节是有趣且诙谐幽默、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中的人物被刻画得活灵活现,采用的语言原汁原味、纯正地道,让孩子深深的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不仅是在看一个故事,也是在进行英语的学习,比如英文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这套书还附赠《家长手册》一本,能够指导家长更好的辅导孩子阅读并学习这套教材。

二、《快乐比尔熊双语认知启蒙事书》

《快乐比尔熊双语认知启蒙事书》是由英国的斯特拉·布拉克斯通和黛比·哈特编写的,《快乐比尔熊双语认知启蒙事书》是作者们为低龄的宝宝们量身定做的,大大的比尔熊形象配上憨态可掬的动作成为了小宝宝们喜爱的对象,不仅是一本好的英语启蒙教育书,也是一本事物认知的使用书籍。

通过认识各种事物,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在简短的英语小故事中,比尔熊进行着各种话题的叙述,比如时间、数字、四季、天气、家庭成员等等,带领小宝宝们学习各种情况下的英语知识。该书籍非常贴合生活,符合幼儿的认知心理。

三、《Phonics Kids蒲公英·英语拼读王》

《Phonics Kids蒲公英·英语拼读王》是由林素娥、谢静惠编写的一套系列英语启蒙图书,该系列的图书从英语学习的最基础的26个英文字母认知开始学习,字母的字形、发音到相关的单词,让孩子通过圆滚滚的英文字母、鲜明的色彩、轻快的音韵,帮助孩子逐渐熟悉英语语音的发音规则,奠定英语拼读能力的基础,开启宝宝的英语阅读之门。

文章来源: 外教一对一

http://

全书紧随由浅入深的引导孩子学习英语,学习字母、练习跟读、指字跟读、学习童谣等等。该书还匹配有字卡和单元复习,不仅在学习拼读,也在获得更多的复习和朗诵的机会。

7.浅谈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篇七

关键词:幼儿教育,启蒙,科学与生活,好奇心,创造性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 它不仅是知识启蒙, 还应包括兴趣、态度和创造力的启蒙。幼儿的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主动地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 以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与经验, 发展智力,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的教育过程。科学并不神秘, 科学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对于幼儿来说, 科学就是他们每天所做的事。而且,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 幼儿教师应当好引路人, 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的环境和条件, 让幼儿自主选择,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1.能让科学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在幼儿科学活动中, 把生活与科学活动联系起来, 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 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 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 这有益于幼儿发展、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 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 这就更需要我们倡导的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 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

2.能够从小养成孩子的良好品格行为的。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 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良好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 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 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二、关于幼儿启蒙教育培养的渠道和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孩子进行数学交流。数数是学数学的第一课, 由于1、2、3……这样的数字顺序从小就常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 许多孩子都能不假思索地琅琅上口。当孩子能够从1数到10、1数到20……这样进步时, 自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也喜欢献宝似的念给大人听。不过, 会照顺序念数字虽然也是数数, 但只是数数的第一步而已!因为, 会“念”数字, 不等于懂得数目的意义。孩子会念数字后, 我们老师可以用实物来教他真正的数数, 例如, 把5个苹果放在桌上, 拉着孩子的手, 指一个苹果数一下, 然后让孩子自己练习一边指一边数1、2、3……别忘了提醒孩子每个苹果都要数到, 而且只能数一次!可以常换不同的物品让孩子数, 孩子才不会失去兴趣。等到熟练后, 才慢慢增加数目。另外, 关于数数, 我教孩子念包含数字的童谣, 例如:星期一猴子穿新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饿……, 教孩子边念边模仿猴子的样子, 那会使孩子更感兴趣。

2.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 是人们自己相信自己, 追求自我, 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 是人类健康的核心!幼儿期是自我意识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 可塑性大, 也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最好时机。幼儿只有参与实践活动, 动脑、动手、动口, 才能掌握知识, 学会新本领, 发展聪明才智, 增强实力, 这是提高自信心的根本。只有实践活动才能为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 强化其自信心。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 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 他们能够发现自己可以做很多事, 是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自己是多么的了不起。因此, 在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可以使幼儿的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3.要做好家庭、幼儿园、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 做到一致性。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要相互一致, 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 而家庭则相反, 孩子就会迷失方向, 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要全面, 正确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 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 及时传递信息, 相互沟通, 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如:幼儿和社会中的爷爷、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目, 可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社会做好调节作用, 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4.多渠道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1) 巧妙、灵活组织科学教育活动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 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 (2) 在“科学小实验和科学游戏”中, 让幼儿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知识, 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 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分类、测量和思考等智力技能, 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3) 注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科学并不神秘, 科学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要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 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 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5.创设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 形成鼓励幼儿探究的心理氛围。在活动中, 还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观点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幼儿原本也是最诚实、最尊重客观现实的。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 幼儿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作出回答和解释。因此, 在幼儿的回答与教师预想的结果不同时, 教师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 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

8.幼儿数学启蒙课本 篇八

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组织网络

幼儿园成立了由上至下的课题工作小组网络,园长亲抓落实,各班主任开展研究、实施,并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和职责,保证了幼儿德育顺利、扎实、有效地开展。

构建具体的德育教育阶段目标

依据有关精神和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园初步制定了各年龄段德育目标。

构建主题式德育内容框架

依据德育目标,幼儿园反复研究、探索、归类、提炼,探索一条以三大主题为主线的德育活动内容体系:养成教育,园所将幼儿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举止语言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内容归纳为主题《好习惯伴我行》,在不同的年龄班通过分解为一个个小主题实施;安全教育,关爱生命旅程、关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启蒙,帮助幼儿从小就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良好的情绪特质。全园教师一起研究,收集素材,形成了适合小、中、大班不同年龄特点的恰当的主题和主题活动课。

构建操作性强的德育教育活动模式

幼儿园开创了“采编、评议、导行”的全新的道德启蒙教育新模式。采编,收集素材,提取样例。收集幼儿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关注幼儿“突发事件”,将收集的素材进行归纳、分析、综合,形成带有普遍性的“样例”。评议,创设情境,评说样例。具体有看一看,形象明理;演一演,乐中悟理等。导行,注重实效,指导实践。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因年龄段而异;注重落实的主要方法有模仿法、操作法、激励法、矫治法。

构建开放式的德育时空网络

寓德育于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园利用幼儿入园、吃饭、如厕、洗手、睡觉、整理日常用品等各种教育契机,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幼儿文明礼貌教育贯穿其中,养成孩子生活自理的初步能力;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培养幼儿守纪律、诚实、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等良好品德。

专门性的德育活动 幼儿园每两周精心地安排一节专门的德育活动,每天开展15分钟的谈话,保证德育活动的质量。

在各领域教学中渗透德育 幼儿园深度挖掘各领域教材德育价值,如在语言教学中,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了德育的有利资源;科学活动中,感受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在艺术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述说着自己心中的感受;在游戏中加以艺术性的教育,开设针对性的区域活动,训练幼儿德育行为;在春节等特殊节日活动中渗透德育等。

开展亲历式德育实践活动 幼儿园开展“以幼儿为主体,以实践为主题,以心灵的塑造为主线”的亲历式教育实践活动。如:我来做爸爸妈妈、快乐的亲子等活动、“劳动小能手”等技能比赛、“学做小警察”“火灾”“一个人在家”等演习活动,以此加强对幼儿的实践体验。

构建多元化的施教者群体

以合作研究指导家庭德育 幼儿园利用各种契机,请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课堂,吸纳家长参与德育课题,激发孩子对家长的爱,使家长在与教师的研究互动中提高家庭德育。

调动社会人参与教育积极性 幼儿园聘请各行各业工作人员讲述、演示他们的工作。如:聘请老红军给孩子们讲述战斗故事;请儿科医生给家长们讲述卫生防护知识;请法院院长给家长上“未成年人保护”的常识等。

幼儿园因地制宜地创造性构建德育体系使幼儿园德育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充实。全园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研究,让德育真正地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西门幼儿园)

9.幼儿学钢琴入门启蒙知识 篇九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钢琴,好像哪家孩子不学钢琴就是落伍的表现。其实孩子学钢琴是一件好事,不仅可以开发智力,还可以提高个人文化修养与素质,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协调性,从而整理提高了孩子的整体能力,但是孩子学钢琴也有很多注意事项 1、5岁以下儿童不宜学钢琴

因为骨骺直接关系到骨骼的生长状况,手指骨关节骨骺受损以后,可能导致手指长短、粗细发生变化。起初不易察觉,但随着年龄增长,有可能影响儿童手部骨关节、韧带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能导致骨骼发育畸形。

2、学习弹钢琴的基本条件

有一台钢琴、相关的乐谱、合适的钢琴教师外,学习钢琴不再需要任何特别的条件。甚至,手指有残的人也可以学,有人也许对此怀有疑问。福莱多专家用下面的事例可以提供间接的证明。1982年某日我国著名钢琴教授周广仁在抬钢琴时伤断三个手指。经治疗后,三个手指仍旧有严重伤残。但周教授凭她顽强的毅力和高超的技巧,一年后,又出人意外地出现在独奏舞台上。在奥地利,有位钢琴家叫维特根斯泰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去右臂了,只剩左臂,受他的委托,著名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为他写了一首《左手钢琴协奏曲》供他演奏。有人会说这是杰出人物的特殊事例,但它证明了一个道理:当我们认清了一种限制的同时,还可以在限制之内获得很大的自由--是普遍适用的。所以,即使双手有某种残疾,也并不意味着完全失去了学钢琴的自由。

3、什么样的孩子适宜学钢琴?

手指长、手掌宽的才是学钢琴的材料?其实手指长、手掌宽,固然是学钢琴的先天好的条件,但儿童,尤其是幼儿的手大的并不多。其中女孩往往在童年时期多数都没有男孩子细长,但进入青少年时期以后,她们的手掌、手指的变化又往往超过男孩子。因此,手的大小并不是能否学琴的关键,关键是后天的训练和老师的正确指导。

4、学习钢琴所具备的条件

即使您的孩子已经具备音乐天赋,那宝宝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成为学钢琴呢?那就是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包括一定的听力分化及对音乐的感到能力,如区分音乐的音高、音色、音调等;孩子经常表现出喜欢弹琴的样子:比如经常自己在琴上摸弹几个音,或模仿成人演奏时的姿势边弹边唱等等;孩子的注意力能持续集中10分钟或以上;孩子的小肌肉能控制自如:例如你叫他握笔时他能很正确的握住;孩子的手型适合:如果孩子手小,手指较短,样手的张度就不够,这样的孩子就不适合学琴。

5、孩子的最佳学琴时机是何时

10.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意义 篇十

能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来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丰富我们素质教育的内涵。

1.提升幼儿的语言文字素养。中国古代文明很多都是有文字记载的。通过诵读经典名作,不仅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知晓方方面面的道理,而且可以对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得到友谊的补充,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

2.增加民族文化素养。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要用很少的文字将其概括实属不易。

4.校正行为规范。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是对幼儿教育内容的一个重组成部分。这项工作固然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但是也不能局限于此,因为无论是言传还是身教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影响都是有限的,而阅读是无限的。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国学教育中尽可能多地渗透对幼儿这些方面的教育,通过国学典故中的生动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国学教育,而避免那种老生常谈的简单的说教,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6.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如今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眼里视作掌上明珠,一方面个性特征比较强,另一方面由于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兄弟姐妹立身处事方式、方法和风格的相互影响,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行为随意性。加之,他们又生逢异域文化大举进入、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文化和信息相互碰撞,莫衷一是的社会思潮包围着他们,使得他们往往真伪难辨,视觉纷乱,难以形成具有时代意义的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在一个社会思潮纷杂的时代,能够统一我们的思想的只有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让学生在学习现代文明的同时,通过国学教育,叩访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等警世名言在今天应该是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把国学中这些永远都不过时的立身、做人之道教给我们的学生,对于他们形成积极而又共同的价值取向是非常有益的。7.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国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和潜能挖掘的多样性。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奠定德育基础

国学经典有很多是圣人君子的感人故事,读圣贤,晓礼仪。在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先人的事迹教育祖国的未来,让幼儿受到启示,学习好的典范,摒弃坏的习惯,大力提高幼儿的德育水平。

2、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自控力

国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问,国学经典博大精深,需要幼儿长期持久的去理解和学习,有益幼儿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提高幼儿活动的持久性。

3、有效并极大限度开发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

通过国学启蒙来开发儿童的记忆能力是非常不错的,大家都知道人的右脑是主管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大家拼命的想开发孩子的右脑潜能,在此入手岂不一举多得吗!儿童之所以能够轻松简单地记住国学经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典中高度浓缩又相对关联的思想体系,国学经典中的词汇是大量的,在语言上又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对人生、世界及至宇宙的智慧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是深远的生命体验,但在文字组合时,都是用简练的语句,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能帮孩子有一点懵懂的理解更好,可问题是理解正是人一生的事情,就同一个问题,同一个对象,我们成人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断的深化的。正所谓“少儿不解歌吟事,种粒冬埋春复苏”。

4、可以明确快速的增加识字量,为幼小衔接作准备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他们不自觉地喜欢上了诵读活动,主动地去认识文字,认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随着幼儿识字量的增加,记忆力的提高,在轻松愉快的幼儿园里,学习能力增强,为孩子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期国学启蒙教育的优越性

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自0岁开始发展,1-3岁即有明显的发展,3-6岁发展更为迅速,6-13岁则是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利用幼儿记忆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要怎么做

1、开展国学启蒙首先要有计划,在不影响孩子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学或分组或个别的进行。

2、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易懂。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幼儿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在区角游戏活动中,有的还模仿有些精彩的故事。

3、选取对培养幼儿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为了形象生动,尽量配合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国学教育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先养德,再启智。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

学习《弟子规》时,我们很多时候都配以情景表演,“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育幼儿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幼儿对这样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电视是孩子生活的必需品,把有意义的经典故事制成幻灯,在多媒体上播放给孩子看,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你做到了十分的功夫,幼儿就能从中获取新知。

4、家园紧密配合。国学经典要成为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如果单靠孩子的机械记忆的话,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关于做人礼仪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三方互动式教学才能实现。

在学校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里父母要督促孩子“亲师友,习礼仪”。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他们几乎是家里的小霸王。要改变这个现状,现代家庭更要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加强德育教育,教会他们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诚信、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不需要孩子背诵的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孩子做到没有。“好读书,不求甚解。”凡是十分在意孩子背诵的成绩或成果者,乃是由家长“欲速”与“见小利”的心态所致,请诸位家长牢记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不要求每个经典孩子都能理解,只希望在孩子记忆里有美好的东西,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去体会。

在家自创国学学习氛围

艺术的涵养不是靠背理论背出来的,而是靠耳濡目染熏习出来的,家长可以在家自创国学学习氛围,让孩子耳濡目染,那您的孩子一定会更聪明,而且更智慧!

1、多播放古典音乐,尤其能开发右脑的音乐,如:《潜脑音乐》、古琴曲等。孩子多听会让耳朵更敏感=耳聪

2、多布置些名画,可选择色彩比较亮丽的、庄严的、厚重的名画,多熏陶不同风格的名家风范,这将直接提升孩子的审美标准。孩子多看会让眼睛更明亮=目明

上一篇:非法集资防范措施下一篇:潇洒走一回歌词 叶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