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构筑品牌核心

2024-09-07

企业文化构筑品牌核心(共8篇)

1.企业文化构筑品牌核心 篇一

品牌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 文化建设凝聚企业精神魂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品牌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许文利

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 职务:办公室总经理

电话:0951-6920118,***

品牌形象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立足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承载着企业信誉、经营实力、服务价值观、社会公信力等诸多内容,同时,也是企业与市场对接的桥梁和客户沟通的纽带。而企业文化则赋予了品牌鲜活的生命力和非我莫属的无形张力,以及挑战同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把品牌形象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品牌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文化建设凝聚企业精神魂”的最终目标,已成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品牌文化建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任何一个知名品牌的背后都有其异彩纷呈的企业文化为依托,企业经营品牌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渗透的过程,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凝结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企业文化通过产品、品牌将视野扩展到整个文化领域,以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并努力将文化效应转化为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企业文化赋予了品牌鲜活的生命力和非我莫属的无形张力,以及挑战同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为知名品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优秀的品牌形象是在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产生的。企业文化是根,品牌文化是果,真正使企业长盛不衰的秘密是隐含在品牌力和销售力后面的文化力。

一、品牌价值日益凸显,“如何塑造品牌”成首要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产品和服务日趋雷同的金融市场上,金融业的竞争慢慢趋向一种信誉的竞争。谁的信誉好,谁就能占领更多的市场。企业品牌形象俨然成为了各家银行之间展开竞争的新“卖点”。一个好的品牌商品往往使人对生产该产品的企业产生好感,最终将使消费者对该企业的其他产品产生认同,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成立较晚,在金融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也相对较低,通过品牌形象建设提高邮储银行的信誉度、美誉度和认知度,已成为这家年轻商业银行保持竞争优势最有效的途径。

企业品牌形象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品牌名称、品牌价值、品牌形成、品牌内涵等方面。在当今形势下,企业若要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丰富企业品牌形象的内涵,延伸企业品牌形象的领域,增加企业品牌形象的价值。然而,“如何塑造品牌形象?”的问题已成为邮储银行转型发展中亟待攻克的难题。众所周知,蒙牛的品牌形象建设在国内企业中是最成功的一列,在蒙牛企业文化三大管理思想中就说道,“品牌的98%是文化,而品牌本身做为文化属性的概念,认识品牌就是认识企业文化,品牌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文化作为企业长期指导方针,它是品牌经营的全部过程,它对内增强企业人自身的凝聚力,对外增进品牌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从而根本上转化为企业品牌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企业品牌与企业文化的紧密关系,企业文化建设是品牌形象建设的先决条件和支撑体系。尤其对邮储银行来说,重塑企业文化是推进其转型发展、打造鲜明品牌形象亟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文化移植弊病暴露,品牌与文化需同步建设。金融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范畴,具有独特的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作用,其作为金融企业为达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一种柔性的管理方式,是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于邮储银行来说,人们对邮储银行的品牌认知还不够清晰,还停留在“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老化认识上,而邮储银行现在的品牌诉求是要告诉受众“我们是一家全功能的现代化商业银行。”要实现这一诉求,首先要具备深入人心且旗臶鲜明的企业文化。

就目前的邮储银行而言,为了彰显其对文化的倾注,不惜重金大作宣传,偏颇地认为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就是对文化建设的重视。这种以偏概全的文化建设不值一取。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并非一定要华丽的外表、恢弘的气势,而是一种需要全体员工认同并能真正落到实处的核心价值观。关键取决于其是否能激起员工对企业的共鸣,唤起全员的认同和觉醒,并能自觉指导员工行动,其内在的凝聚作用不能忽视。而广告宣传仅仅是品牌形象建设的必修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不是很大。

究其根本,是因为邮储银行在认识其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上存在误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自然是可以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一个资本实现盈利,但如果把实现利润目标作为企业文化的本质和核心价值观来推崇或定义就本末倒臵了。在邮储银行的发展规划中,用指标、利润增长等远景规划来激励员工,确实是属于企业文化的部分,但不能以偏概全。邮储银行宁夏分行的企业精神是“勤奋、踏实、创新”,其具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引领全体员工共同奋进的深刻内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邮储银行宁夏分行的员工对实现利润目标的考核奖励机制推崇备至,但对其企业精神的理解却远远不够。

观斑而知豹,邮储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日渐暴露,同时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邮储银行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中,其本身具有的营业网点最多、网点覆盖范围最广等诸多优势,也因为自身缺乏清晰的品牌形象和独特鲜明的品牌识别系统,而导致它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早早就被淹没在滚滚的信息浪潮中。

所以,邮储银行在大力推进品牌形象建设的同时,必须在企业文化体系中创新出符合自身发展个性的、独特的文化建设渠道。两者之间必须协调同步进行,才能统一全体员工的经营观念、服务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和竞争观念,将思想意识提升到行为实践上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服务于全行的加快转型、提速发展。

三、重塑企业文化,大力推进邮储银行转型发展。国企资产重组、产权改革、转换运行机制可以一时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上的改变,则无法维持企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尤其是在日趋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中,邮储银行不仅要在体制机制上与国际接轨,更要发挥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和亲和力。因此,重塑企业文化,构建学习型组织,将成为邮储银行完善全功能商业银行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和行为基础。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会自发形成的,它需要管理者有意识地去培养、去建设。经营者群体要把实施“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并率先追求,逐步形成人人参与建设企业文化的良性工作机制。

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一是大胆创新。以“学习型企业”创建为重点,创新思维,准确把握学习型企业创建与重塑企业文化的关系,结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以思维创新与制度创新,形成先进文化重塑的氛围。二是可行管用。针对现代化生产日益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知识化的特点,进行全员企业文化整合,把经营成本观念、安全管理观念、工作质量观念、服务效益观念、市场竞争观念等转化为干部职工的共同理念;把领导意志、管理意志转化为广大职工群众的共识,把科学管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使先进文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体现;促使先进管理文化成为改革发展的动力。三是传承务实。重塑企业文化不能忘记“路径依赖”的原理,令行禁止的纪律不能松,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勤劳奉献的宗旨不能变,大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都是企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下,改革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

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员工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重塑企业文化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负有贯彻落实党的大政方针和培育企业员工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重任,具有鲜明的党性和社会政治性。企业文化建设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两者都是实现企业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的手段。二是正确处理重塑企业文化与加强企业管理的关系。重塑企业文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加强企业管理的过程。要紧密联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一手抓生产经营,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三是正确处理重塑企业文化与开展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的关系。重塑企业文化既有理念文化的培育等任务,又有员工的精神意志、行为作风等内容。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载体,职工业余文化活动是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重要形式,应该常抓不懈。

客观地看,真正使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形象有机融合,既是实施企业品牌形象战略的步骤,也是大力弘扬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一方面企业品牌凝聚了企业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又通过企业品牌来彰显自身价值,成为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其一,企业文化的视觉识别系统是品牌标识的外延表现;其二,企业文化理念识别系统是品牌标识的内涵显现,它是企业品牌识别系统的核心和动力;其三,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品牌标识应该与时俱进,共同创新。品牌标识创新有赖于企业文化的创新,而企业文化理念的深化则要以品牌标识的更新换代为依托,从而促使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标识创新紧密结合。完全可以相信,一个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企业品牌,无时无刻不在向公众传递着先进的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构筑品牌核心 篇二

创新型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稳健发展持之以恒的源动力, 它具有凝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协调作用、维系作用和优化作用, 以其跟随企业“性格”的不断内生升级, 推动企业在打造核心机制、核心业务、核心市场、核心人才、核心技术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结合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联西北院有限公司”) 的创新发展实践, 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聚焦在当代文化精髓和企业发展目标, 特别体现了企业精神和价值内涵。

一创新型企业文化价值体系的日臻完善

中联西北院有限公司隶属世界500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自1964年成立至今, 在52年的创业实践中, 深耕咨询设计沃土, 服务三秦社会经济发展, 创新谋划, 先思先行, 在积极改进经营管理、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过程中, 不断完善和健全创新型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具体包括:

1使命——以建功民族设计咨询业为最高使命, 搭建起“民用建筑、工业工程、规划市政、能源电力、工程建设”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的产业模式;

1目标——以不断提高员工生活品质为核心目标, 始终把人作为第一要素, 以“快乐工作法八大模式”和“八道企业文化力”催生出“全院上下一家亲”的企业氛围;

1价值观——树立“人·生活·事业”的核心价值观, 始终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激励措施、多样化的物质满足和精神认可, 让员工在生活与事业中找到最佳平衡点;

1精神——共建“专业·团队·学习·创新·卓越”的企业精神, 始终不负科技型企业的市场定位, 致力于打造技术密集型企业与学习型企业;

3理念——秉承“感恩·诚信·责任·荣誉·和谐”的团队理念, “为顾客创造价值, 为社会奉献精品”的经营理念, “顾客为先, 迅达周全”的服务理念, 从传统的“介入式服务”等战术层面上升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战略层面;

1方针——执行“三标一体化”科学管理方针, 贯彻执行“精心设计, 热忱服务;美化环境, 节能防污;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持续改进, 确保共赢”的管理方针;

8个子文化——衍生出全方位诠释企业价值体系的8个子文化 (学习文化、激励文化、危机文化、关爱文化、沟通文化、生活文化、慈善文化、廉洁文化) 。

二创新型企业文化价值体系的主要载体

1.加强党建工作引领地位, 创新员工的组织生活, 彰显企业政治工作亲和力

为着力解决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 通过深化“党员先锋号工程”“党员服务示范岗”创建活动, 激发广大党员在急、难、险、重工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促使职能管理和辅助生产部门持续改进作风、增强实效。

持续创新党的学习教育的方式、路径和载体, 承办了省委科技工委系统“两学一做”微电影大赛, 建立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动员广大党员积极参加“我要上井冈——入党誓词书写比拼”竞赛活动, 在寓教于乐中做到学用结合、深化提高。通过各党支部自主申报一定金额活动经费的形式, 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党支部开展“两学一做”体验式、现场式学习。

2.创建学习型企业, 注重员工的全面发展, 培养企业持续发展创造力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将工作之余的自主学习看作人生旅程中的“加油站”, 积极创造条件增强团队的学习氛围。通过开办“学新·知新·创新”大学堂、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自我开发与教育开发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式, 不断加强新员工入职培训、执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干部能力培训和员工执行力培训等。

在中层以上干部和职能管理及辅助生产部门员工中扎实开展了“董事长推荐读好书”活动, 在各级党组织中全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读书活动, 在团员青年中持续开展“每天一小时, 随身一本书”读书活动, 将读书学习由“一阵风”变成“常态化”, 助推了“让书籍丰富人生, 以书香融合企业”学习氛围的形成。

3.积极推进创优争先, 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 凝聚企业开拓进取战斗力

以创优争先作为印证品牌价值与强院实力的直观方式, 累计3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嘉奖, 获批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36项, 授权国家专利50项, 主编和参编各类标准和规范20余项, 连续5年获陕西省“技术交易工作先进单位”。

当选为陕西省勘察设计协会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单位, “十二五”期间, 荣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先进设计企业”“文明诚信示范单位”“勘察设计行业创优型企业”“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企业文化优秀单位”“新中国60年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企业”, 全国机械行业“现代化管理企业”“文明单位”, 陕西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西安市“勘察设计信用评价5A级企业”等殊荣240余项。

4.搭建人文关怀平台, 丰富员工的文娱生活, 催生企业朝气蓬勃生命力

充分发挥党工团组织号召力, 完善了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新婚祝福、带薪休假、降温防暑补贴、定期体检、生日慰问、员工心理援助 (EAP) 、员工接待日、重阳敬老、“五必访”慰问等人文关怀体系。持续增加“购房激励资助”“员工子女高考奖励”金额和名额, 先后帮助138名青年骨干圆了安居梦, 向10余名干部员工子女送上了高考祝福。开展了“抗震救灾, 重建家园”“抗旱灾, 献爱心”“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同城同心, 能帮就帮”“关爱尿毒症儿童”等10余项主题公益活动, 累计捐款捐物150多万元。

创新文体活动的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先后举办了“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知识竞答、垂钓、拔河、摄影、木屐行走、文艺汇演、电子竞技、瑜伽班、太极课、绿色骑行、健步走”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并组建了“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书法”五大文体活动俱乐部。同时, 主动承办了省总“点亮缘分天空”青年职工联谊会、全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中联西北院杯”陕西科技系统职工篮球大赛、首届高端客户篮球邀请赛、陕西勘察设计行业红歌会、李炯书法展等多项行业活动, 不断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身心需求。

5.打造立体式宣传格局, 传播员工的“正能量”与“好声音”, 输出企业品牌影响力

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平台是拓展业务、战略合作、广纳贤才、吸引顾客的前沿橱窗。借助传统媒体、新媒体, 以至自媒体的创新融合, 通过《中联西北院报》《创新与和谐》杂志、企业形象展示片、宣传册、宣介PPT、网站、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电子屏、宣传橱窗、微信公众号、企业形象展厅等多形式媒介交互作用, 将立体式宣传体系打造为生产经营与科研创新的助推器, 企业品牌建设的主阵地, 架构起市场、行业、客户与企业之间的紧密纽带。

三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价值体系, 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增强员工的企业认同感。所谓企业文化, 其实质就是建立在共同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和共同的价值观念之上的价值取向和相同的行为模式。一根筷子易折, 十根筷子难断。创新型企业文化价值体系, 能够将广大干部员工拧成一股绳, 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统一的步调方向、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为企业和个人的事业共同体献智献策、建功奉献。

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价值体系, 有助于形成助推企业一线生产经营的文化软实力, 为搏击市场凝聚力量。企业文化建设为中联西北院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力覆盖到企业管理制度所无法触及的地方, 发挥企业管理制度所不能发挥的作用, 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一线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以“无形的手”来影响企业的“认识论”和价值判断标准, 以“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来培养员工的职业素养、工作态度、团队意识和创新热情, 锻造出“行业领先, 国内一流”强院卓越的风姿面貌。

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价值体系, 有助于巩固企业的价值和品牌认可度。品牌不只是一项设计作品或一项工程案例, 更包含了其背后蕴含了整个企业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半个世纪以来, 中联西北院有限公司培育了近百名行业专家大师与3支国内一流的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以其卓越不凡的企业文化孕育出“行业领先, 国内一流”的行业美誉度、市场信誉度和政府认可度, 综合竞争力位居西北同行前列, 为中联品牌位列全国工程设计企业前10强做出了卓越贡献。

3.企业文化构筑品牌核心 篇三

企业文化整合对并购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

企业文化通常被看作企业或企业管理的灵魂。从企业文化的上述含义看,一旦企业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就很难为其它企业所获取和模仿。企业文化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焦点应集中于企业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层面。而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就是要以原有的优势文化为基础,通过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吸收、渗透及对其过程的管理,即吸收不同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同时去掉一些落后成分,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新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并购的动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经营协同效应;(2)财务协同效应;(3)多元化动机;(4)企业扩张动机;(战略调整动机);(5)管理者显示才能和业绩动机。企业并购主要目标是考虑两家(或者两家以上)企业并购后如何能为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为了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并购后企业文化整合的力度。企业文化包含在集体价值观体系、信仰、行为规范及理想之中,是激励人们产生效率和效果的源泉。不同的企业在文化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对整合有很大的影响。文化是企业的长期积累和沉淀,不可能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改变,但通过加强交流和沟通,能够建立相互的尊重和理解,达到相互适应。企业文化整合是影响公司并购战略与长期经营业绩的关键要素,也经常被看作是影响并购成功的最终标志。在很多的并购实践中,尽管技术、市场、生产、财务等方面的整合非常成功,但因为双方在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等文化上的碰撞和冲突导致并购的最终失败。

企业文化整合的重点在于通过文化整合过程,建立双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拓展双方员工全球化思维,培养双方经理人能接受不同思维方式、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事的跨文化能力,使双方能在未来企业的价值、管理模式、制度等方面达成共识,以帮助并购企业更好地实现其它方面的整合,为同一目标而努力。

我们先来看成功的例子。美国的思科公司是并购成功的一个典型。在过去的9年多时间里,思科成功地收购了80多家大大小小的公司,最繁忙的时候曾在10天内吃掉4家公司。成功的收购策略推动了思科的高速成长,使其先后超越英特尔和微软等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并赢得“并购发动机”的美誉。思科在收购这些企业后,实施无裁员政策。一般来说,企业并购后的员工离职率平均超过20%,而思科只有2%左右。思科认为,并购得以成功主要得益于企业文化的整合。在思科的并购团队中设有思科“文化警察”一职,负责在并购前评估并购对象的企业文化和思科文化的兼容性,这位“警察”说:“无论目标公司的技术和人才再好,如文化不能兼容,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但是,如果我们一旦决定,我们的速度是惊人的。” 而且被并购对象的企业文化是否与思科融合,甚至成了思科掌门人钱伯斯五条兼并“经验法则”之一。

不过,从国际经验来看,文化整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失败于文化整合的并购案例并不鲜见,甚至比成功的例子还要多。例如,奔驰与克莱斯勒的合并案在持续了三年之后,潜在的危机就暴露无遗。2001年年初,该公司宣布,由于克莱斯勒公司发生的一些问题,致使公司去年盈利受到影响,并且股票价位仅为收购前的一半。公司陷于如此境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并购双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所致:德国公司与美国公司的管理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尽管戴姆勒在克莱斯勒尽力制造联合而非收购的气氛,但德国的管理层仍然感受到严重的敌意和排斥,因此造成大批克莱斯勒的资深职员或退休或辞职,直接影响了整合后的发展。

研究发现,并购成功与否,不仅仅依靠被并购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更大程度上是依靠并购后的整合,尤其是文化整合。

企业文化整合的总体构想

一般来说,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整合时可以考虑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诊断、分析并描述现有的文化。比较双方文化的异同点,这样,就可以区分出沟通中发生的文化障碍、文化差异及其他问题;判断新的文化在合并中所扮演的角色;确定为何需要一种特定的文化,以及从这种文化上将得到什么。

第二,求大同、存小异,建立信任。企业文化相对于技术、组织等而言,更多的属于一种“软”件,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和观念中,而人们的行为和观念不容易协调一致。虽然吃“休克鱼”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但它只是、也只能是作为一种特殊的例子。我们遇到的更多的例子都是必须在存异的基础上来求同。完全排斥对方的文化传统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它不仅会增加被并购方的排外心理,引起他们的反感情绪,严重的话会造成高层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出走,不利于并购后企业的和谐发展。

第三,沟通,沟通,再沟通。企业文化的实施是需要时间的,而这个时间的长短则视沟通情况而定,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大多都是为沟通而存在的。好的沟通有利于员工了解公司的愿景,减少实施中的摩擦,从而使整合后的企业文化更快、更容易地得到贯穿于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并带来无限的管理动力。

企业文化整合适应模式的选择

企业文化整合选择模式有吸纳式、渗透式、分离式和消亡式。

吸纳式文化整合模式是指被并购方完全放弃原有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假设,全盘接受并购方的企业文化,使并购方获得完全的控制权。鉴于文化是通过长期习惯根植于心灵深处的东西,很难轻易舍弃,这种模式只适用于并购方的文化非常强大且极其优秀,能够赢得被并购企业员工的一致认可,同时被并购企业原有文化又很弱的情况。

渗透式文化整合模式是指并购双方在文化上互相渗透,都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这种文化整合模式适合于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模式相似,且彼此都欣赏对方的企业文化,愿意调整原有文化中的一些弊端的情况。特别是当并购发生在相关产业(如横向并购战略)且并购方是多元化企业时,可以选择渗透式文化整合模式。此时,被并购方将被允许保留部分企业文化,同时双方努力寻求多方面的协同效应。

分离式文化整合模式,顾名思义,在这种模式中被并购方的原有文化基本无改动,在文化上保持独立。运用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并购双方均具有较强的优质企业文化,企业员工不愿文化有所改变,同时,并购后双方接触机会不多,不会因文化不一致而产生大的矛盾冲突。当并购发生在非相关产业时(如纵向一体化并购战略和多元化并购战略),容忍多元文化的并购可以选择分离式模式。

4.企业文化构筑品牌核心 篇四

——金温铁路公司开展“安康杯 ” 情况

由于建设前期资金紧缺,原设计线路等级较低,营运初期安全基础相当薄弱,加上铁路点多线长面广、全年 365 天昼夜生产不间断等特点,运输安全的任务相当艰巨。在1998年曾发生过两起列车颠覆事故,所幸未伤及旅客,但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公司从中深刻体会到运输生产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安全生产是铁路的生命线。自2001年工会成立以来,在上级工会和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公司与公司工会以“ 安康杯 ”竞赛活动为载体,坚持竞赛活动主题,干部职工 100% 参与,逐步形成了金温铁路“安康杯”竞赛活动的特色。六年来,年年实现安全年,到 2006 年底已实现安全 2621 天,安全运输旅客到发 6712 万人次,货物 5075 万吨,运输总收入达 38.4 亿元,实现利税 27429 万元,利润 11789 万元,为浙江经济发展和构筑安全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一、六年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002年12月,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张成富一行来公司进行考察,对金温铁路扎实开展“安

康杯”竞赛活动予以了高度评价。

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永恒的主题,通过“安康杯”竞赛活动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企业的重要工作,维护和保障广大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也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我们每年紧紧围绕竞赛主题开展活动,不断深化认识。一是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和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二是从切实履行工会基本职责的高度,强化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力度,把竞赛活动作为工会工作的一个品牌全力打造;三是从企业持续发展、构筑安全和谐企业的高度,把竞赛作为强化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融入到公司日常的安全管理体系中。

随着竞赛活动的不断深入,公司党政对竞赛活动越来越重视。从 2005 年开始,组长由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担任,全面负责活动的开展;总经理为常务副组长,负责企业的“五个一”及活动经费的保证;工会主席为副组长,主抓“安康杯”竞赛日常工作并负责职工“五个一”;各基层单位的领导小组由行政领导和工会主席任正、副组长。每年的竞赛活动经费由公司行政在劳动竞赛经费中列支,上不封顶,实报实销。公司工会对竞赛活动的开支开绿灯,按需列支。健全的竞赛机制和充足的经费,为竞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经费支撑。

在连续四年荣获“安康杯”全国优胜企业的荣誉面前,我司没有自满松劲情绪。每年公司党政工团联合发出 1 号文件,就对活动作出部署。公司工会在工作计划中将 “ 安康杯 ” 活动列入重点工作。2006 年公司召开了规模空前的 “ 安康杯 ” 动员大会,全体职工鼓足干劲、全力以赴向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五连冠”的目标冲刺。广泛发动并对竞赛活动常抓不懈,是深入开展的可靠基础。

(二)营造浓烈气氛,强化管理,突出考核和激励机制

金温铁路公司参加“安康杯”竞赛的第一年,就把当年的“安全生产周”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在温州站大厅摆了咨询台,悬挂横幅、标语、图片进行宣传,向旅客发放宣传资料。

公司逐年加大宣传力度。每年安全月都进行周密的部署和安排,6 月 11 日,全线客运站都举办 “ 金温铁路安全宣传咨询日 ” 活动,向旅客、货主和群众分发安全宣传册和传单,有效地营造了强烈的竞赛氛围。形成了活动的高潮。六年的“安全生产月”期间共悬挂安全标语 3629 条,张贴宣传画 1902 张,出黑板报 395 块,群众观看图片展览 10.2 万人次,收听广播宣传 53.09 人次,发放宣传资料 16.8 万份。

实践证明,要使竞赛活动更有效的开展,必须不断加强对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竞赛活动按照推进表的要求顺序推进。公司把活动的重心放在生产一线有班组,做到人人知晓、个个不漏。年中公司召开“安康杯”竞赛再检查再落实会议。年终各单位上报活动总结及自查评分表,公司进行总结、评比和表彰,对活动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地参与和控制。

从 2004 年开始,省政府将“安康杯”竞赛,纳入对我司的安全生产考核。与此同时,公司将“安康杯”竞赛纳入到公司对各二级单位与直管中心站的考核,并由各二级单位与直管中心站考核到每个班组。公司在每年荣获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时,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重奖。从 2002 年起至 2005 年,奖金总数在 252.56 万元,公司对开展活动有欠缺的员工扣发了奖金。公司工会在对各二级单位考核的基础上,每年评出公司级的“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并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完善制度,狠抓“十个一”,坚持劳动保护监督检查。

自公司工会成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以来,每年都组织专题学习,以培训会、研讨会、交流会

等形式进行教育培训、交流经验,以提升工作水平。

为着力抓好安全基础工作,公司结合竞赛活动特别重视建立各项安全制度和工作台帐。为有足够的经费保证安全生产的需求,按制度规定,公司每年按全年运输收入 10% 以上的金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六年来,公司共提取 2.9 亿元经费,用于路基边坡病害整治、安全科技、线路换轨等安全项目的投入,改善了铁路设备的质量。开展“职工五个一”活动,是“安康杯”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几年来,全公司 132 个班组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这也是对竞赛活动全过程控制的重要一环。职工主动对身边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反思,利用班前预想、班后分析等手段加强安全管理。职工针对安全生产状况以及自身的感受共写体会文章 5758 篇,就企业安全卫生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提合理化建议 3477 条,参加忆事故案例 9438 人次,有力地增强了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职工群众对现场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又是我司“安康杯”竞赛活动的一大亮点。六年来,公司工会的四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在每年的 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等事故易发期,公司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领导都带队对沿线各站、区和列车进行检查,各工会小组每月两次定期地进行劳动保护检查,检查结果记录在全线 132 本《劳动保护监督检查记录本》上。六年来共查出安全隐患 3789 个,整改率均达到 100%。

公司每年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职工都经过公司、部门、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并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才能上岗,考试成绩全部归档。六年来,公司组织安全生产培训 3.54 万人次。每年公司工会、各二级工会都组织一次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的学习和培训,六年来共培训 1652 人次。去年 10 月,公司工会邀请省总工会劳动保护专家为公司 51 名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进行培训。

通过完善制度,“五个一”活动,加强了对现场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积极发挥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作用。

(四)职代会保安全,提高生产技能,丰富竞赛活动的内涵。

每年节假日期间,公司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都会亲临一线进行劳动保护检查,图为公司

工会主席、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主任冯大明(左一)在现场检查。

实践证明,以职代会为平台,发挥职代会作用是保安全重要的工作,这也是企业“五个一”的重要内容。职代会期间工会组织职代会代表评议公司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平常公司 工会也经常组织职代会代表巡视公司安全卫生工作。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等节假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工会主席组织 职代会代表深入一线,进行劳动安全巡视检查。各基层单位也及时组织职工对安全卫生情况进行巡视,并提出安全建议。六年来,共组织职工安全巡视 206 次,参加安全巡视职工达 1541 人次。

为进一步提高竞赛活动对安全生产的贡献度,去年,公司工会编印了运输、工电、客运、货装、公安、综合等 6 个门类 55 个专业的《安全检查提示卡》,人手一册,发到每位职工。去年各单位按照安全检查提示卡检查共达 1078 次,每次检查平均 5 个以上专业。各班组还将相应专业的提示卡展示在班组醒目的位置或者上墙,安全检查提示卡的实施,提高了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效果。在历年由各基层单位开展技术演练的基础上,去年 4 月至 5 月,召开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发动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安全生产运动会。几十个专业项目的比赛在金温线上轰轰烈烈的开展,共有 400 多名经选拔出来的运动员参赛,涌现了一批专业技术骨干,进而为深化竞赛活动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在“安康杯”竞赛活动中,又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工程和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一是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分发宣传资料,对广大职工进行职业病防治、健康知识的宣传;二是加大安全卫生的检查力度,督促改善货场设备,保质保量地发放劳动保护用品用具、防暑药品,坚持“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活动;三是全面实行职工医疗保险在内的“三金”制度,组织职工参加保健体检,工会还建立医疗互助互济基金,不使一个生病职工被拒在医院门外;四是利用全线 35 个职工小家,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去年还召开了公司全民健身运动会,广大职工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竞赛活动的主要成效

2006年公司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安康杯”竞赛动员大会,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竞赛领导小组成员和各生产骨干等100多人参加会议,会后迅速传达到每个班组、每位职工。

(一)“安康杯”竞赛成为工会工作闪亮的品牌。经过六年时间认真的实践,我公司已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工会主抓日常竞赛活动,各单位积极组织实施,广大职工群众 100% 踊跃参加的竞赛组织格局和运行机制,竞赛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安康杯”竞赛强化了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力度,推进了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个条例》的贯彻落实。妥善解决及时消除了各种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维护了职工生命健康。企业内部建立的职代会、集体合同和厂务公开制度,制订了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健康卫生方面的条款,定期进行评议和公开,切实维护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竞赛活动逐渐成为工会工作的一个闪亮品牌,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二)极大提高了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在多年的竞赛活动中,公司根据铁路运输企业自身的特点,认真组织开展“十个一”活动,大大增强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群众基础。极大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安全卫生防范能力,使职工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为主动的“我要安全”。深刻认识到“我的岗位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真正做到“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把活动与日常的运输生产相结合;与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能相结合,与落实安全生产经济责任制相结合,与企业的“三基”工作和工会的维权工作、“创争”活动相结合。

公司每年都组织职代会代表进行安全巡视,并评议公司的劳动安全卫生情况,图为公司领导班子

成员亲临劳动现场听取职工意见。

(三)提升了企业职工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安康杯”竞赛活动作为一个载体,是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它是除行政、管理、法律、经济和文化手段以外不可缺少的手段。我司通过职代会保安全,广泛开展职工的“五个一”活动以及开展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为安全生产设置了一道坚固的群众防线,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健全了安全生产的管理网络与机构,进一步落实了逐级负责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整合,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更加平稳、有序和可 控,从而使公司的安全卫生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活动推进企业安全和谐又好又快发展。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战略目标,安全生产是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企业不安全,重大事故发生,职工的生命财产、健康卫生受到危害,就谈不上企业的和谐。“安康杯”竞赛活动使我司职工树立了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提高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自觉性,夯实了安全基础,实现了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至 2006 年底,公司实现了安全生产 2621 天,杜绝责任行车险性事故、杜绝责任旅客伤亡事故、杜绝责任火灾和爆炸事故、杜绝责任员工死亡事故的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由于安全生产稳定,促进了生产持续发展,在高速公路开通等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的形势下,运输收入从 2001 年的 5.25 亿元一路攀升到 2006 年的 7.85 亿元。公司自 2001 年参赛,荣获省“安康杯”竞赛活动组织奖,从 2002 年开始至 2005 年连续四年荣获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奖,公司 2006 年还并被省“安康杯”竞赛组委会评为省示范企业。公司工会被省委组织部和省总工会授予党建带工建“省级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公司通过了省级“文明行业”的复评。

5.以人为本构筑企业文化 篇五

王丽亚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的竞争上升为形象力和文化力的竞争。平度市电业公司深入学习贯彻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大力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弘扬“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加强“国家电网”品牌建设,把公司基本价值理念根植在广大员工心中,不断汲取先进企业的文化精华,并进行提炼升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平度供电公司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精心策划,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线,也是对职工最大的爱护和维护。平度市电业公司建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措施,坚持安全例会制度。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控制,变管结果为管过程,变抓事故为抓预防,把安全生产实现“零死亡”目标,提高到对各种作业实现 “零违章”的目标,成为全省四个免检无违章县公司之一,实现了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截至2010年8月2日,已创造了安全运行7190天的历史最高纪录。7190天,不仅仅是个时间概念、数字概念,它是平度电业公司800余名干部职工用心血和汗水铸成的奖杯。

优质服务,建设企业服务文化。服务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平度电业公司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积极打造“亮出精彩照万家”服务品牌。把客户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建设出企业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外来投资者满意的电力软环境。平度市电业公司在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各项政策的同时,还完善 “彩虹工程”运行机制,打造“亮出精彩照万家”服务品牌,坚持24小时值班,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多项特色服务,让客户只进一个门、就能办成事。充分利用95598服务系统、800免费服务热线等多个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供电服务向无障碍、零距离、个性化层次的提升,努力构建合理、高效的营销管理服务体系,在巩固和开拓电力市场的同时,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双赢,用更高的服务标准、更快的服务响应、更强的服务支撑赢得了民心,打造了“彩虹连着你我他,电力服务进万家”的企业服务文化。为优化服务文化,平度电业公司把灌输国家电网公司的“三个十条”(员工服务 “十个不准”、“三公”调度十项措施、供电服务“十项承诺”)等服务理念作为岗前培训、员工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将服务理念贯穿其中,使提高服务技能和增进对服务理念的认知认同紧密结合起来。该公司以服务树形象、服务拓市场为己任,广泛为用电客户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优

质、高效的服务。

以人为本,建设企业精神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是企业群体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是企业目标和企业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和综合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最终就是要培养职工的共同价值观,以形成鲜明的企业精神,同时通过不断了解、引导和满足职工的各种需要,来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把对全体职工的关怀和爱护落到实处,做到让员工工作用心、居住放心、生活开心,该公司改建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大楼,改善了办公条件,整个公司面貌焕然一新。公司每年定期举办文体运动会、书画摄影展,重大节日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还经常性组织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等活动,做到了大型活动制度化,小型活动经常化。活跃了企业文化生活,陶冶了职工情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平度电业人还不忘回报社会,热心于各种爱心公益事业,不仅常年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向特困学生、失学儿童、困难职工等社会弱势群体伸出援手,并多次为困难地区、四川灾区捐款捐物。平度市供电公司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不胜枚举,平度电业人用他们的热情谱写着“和谐凝聚力量,和谐创造动力”的动人之歌。

“职工的心,企业的根”。平度电业公司始终坚持以人

6.企业文化构筑品牌核心 篇六

一、活动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6号)指出: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贡献,同时积极响应芙蓉区委区政府“传承雷锋精神,建设和谐芙蓉”的活动,让雷锋精神在全区非公企业中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引导全区非公企业构建全新的企业文化成为了芙蓉区2012年工商联工作的重点。

二、活动形式

全年以“搭乘雷锋号直通车构筑全新企业文化”为主线,开展 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包括启动仪式、座谈研讨会、送温暖下乡、联通困难群众等主题,一个主题为一个单元,依托爱心企业,形成构建企业文化的浓厚氛围,活动后及时总结提升,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三、具体活动内容1、4月在科佳集团召开“企业学雷锋,科佳当先锋”的启动仪式,可包括宣读倡议书、义演、捐赠等环节,由科佳集团作出具体活动方案实行。

2、5月可在旺德府集团召开构建全新企业文化座谈研讨会,邀请 知名专家授课,请企业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的企业进行发言,并探讨新形势下构建企业文化的设想和实践。

3、8月可组织副会长成员单位和爱心企业到湖南省通道县进行温 暖下乡活动,可进行图书捐赠、一对一帮扶、爱心捐资助学等活动。

7.企业文化构筑品牌核心 篇七

一、河北文化品牌的历史发展及内涵概述

文化品牌建设是是文化强省的重要标志, 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 悠久的燕赵文化是河北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元素和丰厚资源。河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织部分, 体现城市的内在驱动和凝聚, 使之更加充满活力和张力;河北省拥有享誉中外的名牌艺术产品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产品等。其中包括戏剧、民间歌曲、舞种、吴桥杂技、唐山皮影、衡水内画、曲阳石雕等众多世界闻名的传统艺术。悠久的燕赵文化为冀字牌文化品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创性资源, 也为开拓河北历史文化资源的商业价值提供了无限的潜力, 同时河北在教育、软件、设计、电视、出版、传媒、书画、博物、旅游和会展等领域都具有相当的实力和潜力。

(一) 河北文化品牌的内涵研究

文化品牌发展的过程, 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 河北省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者 (戏剧、歌曲、美术、设计、出版、教育等) , 掌控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 进行品牌定位品牌识别、品牌传播在文化市场上体现出来的比竞争对手更强势的市场吸引力, 包括政策资源、品牌资源、市场资源、资源整合能力、投融资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等。

河北文化品牌是带动河北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河北省作为传统的文化大省, 文化资源极其丰富, 包含太行山和白洋淀自然风光、承德木兰围场和避暑山庄、西柏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邯郸战国文化、沧州运河文化、北戴河海滨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的景点, 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包括武强木版年画、蔚县民间剪纸、衡水内画以及各地传统戏曲歌舞等。总之, 河北文化品牌代表并影响着河北整体发展形象的提升, 其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文化产业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 河北省要实现由文化资源省向文化产业大省的转变, 应精心开拓出一批大众化、产业化的特色文化品牌。

河北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经过数千年的积淀, 形成了丰富、独特的地方文化, 河北现有的文化可分五大文化主题: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从中我们能看出目前所研究的文化产业发展, 多是针对传统文化产业而言的, 对于赋有地方性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还未引起充分的重视。如何进一步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 使之转化成经济优势, 是河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 河北文化品牌竞争优势研究

河北省发展文化产业有许多有利因素, 深厚的文化传统, 丰富的人力和广阔的文化市场, 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河北省发展文化产业坚实的基础。省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居全国第三位) , 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居全国第二位) , 奠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国家文化部公布的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中, 河北省邯郸等市上有名, 而且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其中河北省吴桥杂技、常山战鼓、乐亭皮影、蔚县剪纸四个非遗项目被选中。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唐山市的民间艺术项目繁多, 以“冀东三支花”为代表唐山皮影、乐亭大鼓、评剧、传统艺术闻名海内外, 已具备进一步提升河北文化品牌的条件。

二、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策略分析

(一) 河北传统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方法研究

河北省文化中特色文化品牌有唐山皮影、衡水内画、曲阳石雕、蔚县剪纸、吴桥杂技等优秀的文化。

1. 唐山皮影传统文化品牌

皮影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艺术巧妙结合的独特艺术门类, 唐山皮影戏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 它以其独特的造型深受人们的喜爱, 唐山皮影艺术不仅在众多的皮影艺术中具有独特地域风格和代表性, 还能在传统民间文化中形成着其独有的综合艺术韵味。皮影艺术无论是在平面艺术、服装影视艺术、还是交互设计方面, 人们已将这些特点渐渐地融入当代艺术设计以及现实生活中, 从而达到传承皮影文化的目的。皮影戏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特别是它的唱腔风格更是独具特色, 韵味十足, 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沿革后, 唐山皮影戏仍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着自己的风采。总之,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山皮影的文化、艺术审美、商业价值成为河北品牌形象文化设计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对唐山皮影品牌形象的塑造, 可为地区和国际的文化交流提供现实平台, 并通过艺术设计形象包装与品牌市场推广使得唐山皮影走上传承与发展的道路, 并为非物质文化品牌的保护提供借鉴。

2. 蔚县剪纸传统文化品牌

剪纸艺术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 在这已有的剪纸艺术中, 蔚县剪纸具有深刻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 堪称剪纸艺术创作中的奇葩。同时吸收了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河北武强木板水印窗花等艺术表现手法, 同时深受蔚县地区地方性文化及传统思想的影响, 与当地劳动风俗紧密结合, 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

当今蔚县剪纸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已能适应新的生存环境, 蔚县剪纸窗花工艺品, 已进入人们的生活, 并走向国际市场, 探索文化产品牌的产业化道路, 由于人文地域环境因素, 蔚县剪纸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蔚县民间剪纸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品牌传播效果最大化, 进而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二) 河北现代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方法研究

当今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各个省都在打造自身的现代文化品牌, 山西省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公故里的晋商文化品牌。云南省则提出打造茶马古道、七彩云南等文化品牌, 而河北省提出的是打造五大特色品牌,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通过梳理文化脉系, 提出倾力打造“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文化品牌。近两年五大文化品牌的传播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五大文化品牌的传播还处于起步造势阶段, 生产者制作的精品力度不足, 传播渠道与方式不够多样化, 文化品牌的支撑力不够强大。因此, 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河北省五大文化品牌的传播模式, 使其成为在全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品牌。近两年河北省五大文化品牌的传播已经形成初步的模式。

1. 提炼历史文化关联元素, 彰显河北文化魅力

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讲, 文化内涵是根基, 有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才会产生巨大的魅力, 河北文化博大精深、涵盖面广, 策划文化品牌需要对丰富的河北文化加以分析、梳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从中提炼那些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主题, 体现当地文化整体风貌的优秀文化的主题。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借助影视景点热播, 吸引游客, 如80年代《红楼梦》河北景点的热播, 使得人文景点知名度高涨, 游客纷纷而来, 我们应坚持文化传承, 立足古城优势, 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 创造了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应按照地缘相连、文化特质相同、历史阶段相近原则对河北的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分类, 通过提炼关联的文化元素, 聚焦品牌的核心元素, 彰显河北文化品牌的整体魅力。

2. 整合河北历史文化, 提升河北文化主题品牌策划, 体现河北文化精神

五大文化主题体现了河北文化的整体性, 河北省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但还需要深入研究河北文化, 开发文化品牌应综合考虑文化内涵、相关产业关联性及地域特点等, 形成举一反三的联动效果。纵观国际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巨大的文化品牌产业链的形成的源头是其悠久的历史文化, 如埃及金子塔, 我们会想到埃及法老文化, 卢浮宫我们会想到它的诞生及古老的文化, 巴黎圣母院, 我们会想到关于它的古老的故事。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 河北也应与周边城市合作建立文化、旅游项目整体开发, 如2022年冬奥会在河北张家口申办成功, 本身就可以依托这样的机遇调查周边历史文化遗产与本省的文化发展的对接,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只有使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产业之间及其它产业形成有序循环, 就能带动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3. 着力河北文化现代性和创新开发表现, 加强受众互动体验

创新性”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发展的本质规律, 河北历史文化只有与时俱进, 才能更好地为现代人群所接受。所以, 在开发文化遗产中应适当融入时尚元素、当代艺术元素并与现代新媒体相结合, 形成历史的旧元素与现代新元素的组合, 变为现代人更易于接受和喜爱的艺术作品和文化品牌符号。如在中国上海世博会中, 将古老的《清明上河图》利用三维动画打造成“复活的清明上河图”;张艺谋的《印象西湖》深入挖掘杭州的古老民间传说、神话, 将传统的舞台空间搬到大自然中, 将西湖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得以重现。借助新兴媒体展现, 能够感受到风俗民情、风光风貌、民间艺术等。因此, 河北省应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开发, 提高新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融合, 将历史感与现代相融, 进一步强化文化品牌传播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三、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对策措施研究

(一) 河北文化品牌建设现状与不足

河北省文化资源丰富, 以古代黄帝、董仲舒、祖冲之等文化名人为代表, 有着燕赵战国文化以及唐代和宋代的历史文化。红色太行经典文化如狼牙山等, 还有避暑山庄、赵州桥等名胜景观, 唐山皮影等民间艺术, 还有吴桥杂技、常山战鼓、蔚县剪纸等闻名于世的民间艺术, 丰富厚重的燕赵文化, 为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提供文化潜力。但也有不足, 体现如下:

1. 缺少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创新应用薄弱

传统文化在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 未形成整体的河北形象的传播, 提炼河北文化品牌的具体特色, 例如:山西文化印象想到晋商 (乔家大院) ;江苏文化印象想到鱼米之乡。河北文化目前还未建立整体脉络, 只有建立特色整体形象, 才能进行整合传播效果, 提升文化内涵。在围绕河北省五大文化品牌推出的作品中, 还不足以为河北文化建设提供品牌支撑力和张力。主要是围绕“红色太行”这一主题创作的, 而其他文化主题的宣传较少, 形成空白点。

2. 河北文化品牌缺乏足够文化品牌消费习惯, 地域特色品牌缺乏

一个文化品牌打造的成功与否, 有没有强大的品牌支撑力, 要看这个品牌是否有品牌凝聚力、品牌转化力、品牌辐射力、品牌带动力。能否把品牌的精神转化成生产力, 推动产业发展, 让品牌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任何文化品牌的创作题材都有成功的可能, 例如, 人们喜欢日韩剧更是受剧中文化氛围的影响, 里面有能吸引他的生活。当我们到达河北的一个地方, 可以找找哪些可以文化创新的地方, 也许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就能产生美好的文化故事带动本地文化旅游品牌的发展, 创作题材上也是多元化的, 任何文化题材都能尝试, 就连儿童类的《喜洋洋》这类题材的文化定位, 也能取得成功, 深受人们的喜欢。我们更应立足河北的文化品牌创造, 构建良好的文化气氛, 将更多的受众带进来, 这样就能充分提高河北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二) 提升河北文化品牌建设具体措施与建议

1. 文化艺术领域:特色产业策略、打造本地文化名牌

发展特色文化品牌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如武强县的乐器很有名, 一方面是乐器生产地, 另一方面, 通过系列音乐节的举行, 将乐曲、设计、创意融合在一起, 建立起崭新的文化创意平台。如近期国产动画《大圣归来》轻松获得几亿的票房, 该片为何能带动文化产业如此繁荣?该片针对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成年人, 能够营造环境将观众带到想生活的意境里面, 受到人们的喜爱, 该片没有明星, 靠的是文化产品本身真的找到消费者的触点, 形成以小博大的效果, 而面对中国十几亿的人口, 一个《大圣归来》根本满足不了市场, 同样对于河北文化品牌的建设提升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我们也发现文化品牌产品的消费市场不仅存在, 还可能很大。

2. 新时代领域: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结合

对传统文化和新媒体艺术进行从艺术形式、艺术媒介、艺术思维、视觉文化等多方面进行视觉艺术创新的深入研究, 开辟河北文化品牌创新理论研究的新视角。文化品牌的提升包括新媒体艺术在技术、形式、观念等方面的创造性重构, 传统与新媒体结合创新已不只局限于孤立创作领域, 而是整个艺术创作机制、文化传播构成与受众参与的行为活动方式的全面创新。

3. 教育领域:建立高校优化人才策略、文化创新

文化创意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提高艺术水平, 开拓创新视野, 靠高层次的人才,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是文化产业保持较高发展水平重要保障。河北省在2010年起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部门可以通过项目大赛选拔优秀创意人才, 定期建立“双创计划”, 即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 再对创意人才进行扶持的培养。同时重视高校创意人才的培养, 应该注意该专业的艺术实用性。通过激励策略的优化吸引高水平人才, 并设立人才奖励机制, 设立人才基金, 促进河北文化品牌建设的发展。

4. 地域领域:京津冀一体化结合

京津冀作为核心地区, 文化产业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但是仍然存在着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缺少区域协调合作和带动河北文化品牌发展。应加强合作力度, 推进跨区域的文化品牌形成。

5. 政策领域:政策支持策略体系

河北建设文化强省, 需有效借助政府资源, 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 大力提升河北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文化体制上多鼓励民办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设立文化艺术产业园, 发展新媒体等新兴产业, 进行城市文化品牌定位是城市灵魂, 如石家庄的红色文化、沧州的武术文化, 秦皇岛的海滨文化、承德的皇家山庄文化、衡水酒文化、唐山的陶瓷文化等, 能迅速与其它城市文化品牌区分开来。

四、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影响和未来展望

河北文化品牌形成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载着悠久的民族特征和历史积淀, 是品牌文化的命脉所在, 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但由于河北由于长期缺乏对品牌打造与推广, 导致品牌传播效果不理想。再有由于继承和发展不足, 导致一些传统的文化艺术品牌也正在消失。河北省拥有大量的历史名城, 如保定、邯郸、承德历史名城风格突出, 河北历史文化遗产也很丰富, 如传统的风俗、曲艺、传说等民间文化流传久远。河北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中的核心要素。同时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1.市场问题:有足够的消费去支持文化品牌企业生产好产品。

2.文化企业生产能力问题:有足够的技术、人力、资金去生产优质的文化作品。

3.政策问题:有适合市场化多元化的政策支持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河北文化品牌核心审美价值的构建, 在基于面向大众的、内涵现代性特征的基础上, 需要艺术创作者们进行不懈探索, 从而不断丰富。

河北品牌文化建设必然要挖掘文化精髓, 文化是提升品牌价值动力, 文化本身是产业, 也是品牌价值的核心。河北文化对外传播将促成文化品牌的形成, 促进河北产业文化品牌、历史资源、人才培育等, 从而推动河北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 就是提升河北文化软实力, 振兴民族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摘要: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品牌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推动力, 文化品牌为城市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进一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河北作为京津冀经济文化产业圈重要组成部分, 并在文化品牌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河北省具有悠久的文化渊源、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丰富的文化遗存不仅传承了社会文明, 也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燕赵文化有着的悠久历史文化也为河北省文化品牌产业提供了优质文化载体。本文在全面理解河北文化品牌系统要素的基础上, 探究如何使其文化品牌从众多城市文化品牌中脱颖而出, 进而提升“河北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促进河北文化品牌的健康、快速发展, 河北省的文化品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关键词: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向志强.文化产业类型及其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J].求索, 2008 (11) .

[2]梁明洪.论中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7 (08) .

[3]梅文庆.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1) .

[4]邢洪儒.提高河北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J].河北学刊, 2009 (03) .

[5]王哲平.“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向[J].南京社会科学, 2003 (08) .

8.构筑基业长青的企业文化 篇八

文化创新是基业长青之源

由于企业形成的历史、所属产业、规模特点、构成素质、所处环境和地位作用不同,决定了他们的企业文化不会是相同的。一个企业的文化,往往形成于创业之初或者企业发展中所面临重要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当企业创业或者问题成功解决之后,创业时的成功经验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逐步演变成为一种思维定式,用这种思维定式解决企业未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无异于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倡导“夜不闭户”的理念一样危险。

有些企业的文化,在某个阶段或者解决某些问题时,曾经证明是正确有效的,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已经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成为落后的企业文化,这就需要及时变革。因此,在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必须从本企业实际出发,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很好地结合起来,总结出自己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在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概括和视觉形象设计上体现鲜明的个性,形成富有行业特点和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

首先应该明确,对原有的企业文化需要继承什么、摈弃什么、变革什么。重点应思考三个问题:一是企业为什么能成功,过去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二是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将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过去成功的要素中哪些要素能够帮助企业持续发展,哪些会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三是企业未来的发展靠什么,企业的文化哪些是需要继承的,哪些是需要创新的,当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企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时,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创新?当这些问题都明确后,就应当积极调整思路,逐步形成一个共同的理念,用这些理念去创新企业文化。

其次应该树立愿景。这是企业文化范畴内最能凝聚人心的载体,可以使员工自然具有亲近感和使命感,同舟共济,在组织中起着北斗星、火车头、推动力的作用。每个企业都要弄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企业发展定位是什么?企业目前的潜力有多大?要分析现实的结果和潜力之间的差距。据此来树立切实可行的企业愿景,并以此来凝聚员工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奋进。

领导推动是基业长青之力

企业领导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者,应着眼于对企业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出思路、出理念,形成科学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进行相应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企业主要领导者作为企业的特定成员,其言行更是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状况。如果他们不能认识到自己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但不能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有时甚至会对企业文化产生破坏作用。对企业文化建设破坏性最大的领导行为包括言行不一和领导人之间对企业文化认识的不统一。当员工发现领导人在台上喊的是马列主义,台下行的是自由主义,倡导员工勤俭持家,自己花天酒地时,他们就会对领导人强调的价值观和原则产生怀疑;如果不同的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对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原则进行不同的解释,甚至强调一些与企业新的文化内涵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原则时,员工同样会对公司新的文化产生怀疑。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领导做起。

企业要有文化,企业主要领导者必须有文化。没有企业主要领导者的倡导、示范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是难以启动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领”就是用思想引领,要求领导者用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影响每一位员工,培育员工的敬业精神,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逐渐把员工培育成优秀的员工。“导”就是用行动导向,要求领导者为所有员工做出榜样,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激励每一位员工,让所有的员工从领导者的身上感受到企业的文化,领悟到应该怎样正确地做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者就是标志性的参照物。企业外部的人,是从每一位员工的身上看到企业的形象,了解到企业的文化。企业内部的员工,是从领导者的身上理解企业的思想和文化。所以每一位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员工的言行。只有领导者身体力行地带头实践自己所倡导的先进思想和文化,才可能把先进的思想和文化逐步变成每位员工的行为和习惯。

科学管理是基业长青之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也在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知识密集型企业”必将取代“劳动密集型企业”,使经济变为创新、科技、信息与智能的产物,使企业的资源重点由实物向人力转移,使企业的领导由权力向知识转变。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进步,员工上班地点流动化、上班时间弹性化、办公手段网络化,以往那种以控制员工行为为主的粗放型管理、经营型管理、命令型管理、权威捆绑型管理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理念。

企业应依据自身发展战略,根据企业现实情况和员工要求,制定较为合理的人性化管理规章制度,让员工认识到制度是必要的,不是故意为难他们。应该让员工看到遵守制度比不遵守制度更有利,这样才能自觉地去遵守。作为管理者,要考虑制定这个制度是不是确实有必要,过多的制度只会淡化重点。有的企业管理制度很多、很完善,并编制成册,或把制度性的标语口号贴在墙上,强调所谓的开门见柜,开柜见册,开册见目录,可是执行起来往往就变了样,把制度变成了仅供外人参观的形式主义东西。因此,制度制定后并不等于达到了管理的目的,关键是通过抓落实,实现管理的有序,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抓落实,既是工作作风问题,也是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抓落实的关键是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工作,通过重点带动全局,具体工作中应该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领导抓与抓领导相结合。领导不仅要做好决策,更要花大力气抓落实。领导抓,就是领导干部要亲自过问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大部署,经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督促检查,时时关注事物发展的最新动向,及时修正工作目标和措施,使落实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抓领导,就是要建立领导干部抓落实的责任制,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抓制度建设与抓督促检查相结合。制度是抓落实的保证。包括信息反馈制度、效能监察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督促检查不可少。如果没有督促检查,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就不容易及时发现和解决,还会给弄虚作假、投机钻营者留下空隙,给得过且过、敷衍塞责者提供机会。

三是干部抓与群众抓相结合。各级干部是制度落实最重要的主体,他们必须坚信“除非我使这个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否则我现在做的一切毫无意义”。只有干部与员工积极互动,才能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

素质提升是基业长青之魂

上一篇: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思路下一篇:成立子公司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