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言

2024-10-20

西游记读后感言(精选10篇)

1.西游记读后感言 篇一

随着雄昂的音乐声,影片《西游记》渐渐进入了尾声,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200字。然而,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我为那坚持不懈的信念而震撼。孙悟空是个勇敢而智慧的猴头,他为了保护唐僧,与妖魔鬼怪战斗无数次,虽然这些妖怪诡异多端,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动摇孙悟空保护唐僧的信念,他凭着镇静和机敏,屡战屡胜:他制服了既险恶又善变的白骨精,佂服了在陆上长期横行霸道的贼子,穿过了炙热的火焰山,渡过了通天河,最后取得真经,返回大唐。是什么鼓舞着唐僧师徒坚到最后呢?是信念,是信念陪伴着他们顺利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200字》。西天取经的一路,书写着勇气、刚劲和执着。每交与妖魔的决斗,都是勇气与信念的交织,是正义与邪恶的交锋,光明与黑暗的对抗,是信念之火在燃烧。让我们看看现实中的种种例子吧。爱因斯坦,他在研究相对论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他并没有灰心,而是坚持研究,反复推测。最终,他以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换得了成功女神的微笑。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为我们都知道,只有坚持的信念,成功,才不会弃你而去。

2.《西游记》读后感 篇二

这本书讲述了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四师徒同行到西天极乐大雷音寺取经的故事。唐三藏是一名高僧,后来受观音菩萨指点到西天取经。虽然取经路途遥远,难关重重,但他都勇敢地面对,他这锲而不舍的精神及毅力成为世人的典范。在取经途中,他收了三个徒弟,一路以来他都以我佛慈悲来教导他那三个徒弟。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即使徒弟们顽劣,他都从未放弃他们。最后,他总算能修成正果,普度众生。

孙悟空也是《西游记》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孙悟空原本是花果山的一只石猴,后来得到菩提老祖的悉心教导,学成长生不老之术,被玉皇大帝召上天庭封做神仙。因为骄傲及顽劣,他大闹天宫,结果犯下滔天大罪。玉帝命十万天兵天将捉拿他,结果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最后经过唐三藏的教导,他终于浪子回头,顽劣的他拥有了一颗善良的心。最终他获得大成佛法,被封为“斗战胜佛”。他那浪子回头的态度很值得世人学习。

猪八戒是天庭的一小卒。由于下凡屠杀妖猴有功,被封为掌管天河十万天兵的天蓬元帅。他因为好色调戏嫦娥,被王母娘娘贬下凡间,历尽千世情劫。后来猪八戒被唐三藏收为徒弟,经过师父多年的悉心教导,他及时悔改。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变得更踏实和懂事。最后,他被封为“净坛使者”。

沙悟净对大家来说可能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但对我而言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他本是天庭上的卷帘大将,不但聪明绝顶而且法力高强,可说是文武双全。因为他一时的好奇心,打破了王母娘娘的流连灯而被贬下凡间,在流沙河底做了一个小妖精。后来,遇见唐三藏,就成了他徒弟。在取经途中,沙僧细心地照顾师父。即使师父生病,他也从未离开师父,而是加以保护。因为他这些年来护师有功,被封为“金身罗汉”。他那尊师重道的美德是世人的典范。

总结来说《西游记》是一本有修养和有益身心的书,所以空闲时间我们不妨阅读这本书来学习里面的真谛,把自己带入书中,来一个穿越时空之旅!最后,我非常地感谢这本书的作者——吴承恩,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本名闻天下的惊世杰作《西游记》!

3.西游记读后感言 篇三

《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遥远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并以降妖伏魔歌颂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小说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下面是提供的西游记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欢迎阅读。

西游记读后感1000字(一)

中国有四本书非常有名,它们是四大名着:《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还有《西游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

《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是罗贯中,是一部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唐僧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大师兄孙悟空。他原来是一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是一个天真烂漫、调皮任性的无拘无束的“野猴”。他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生死簿”;大闹天宫,偷吃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里,还自封“齐天大圣”。用他的七十二变大闹天宫,惹怒了如来佛祖,便被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唐僧救了他,他便跟着唐僧西天取经。为了师傅的安危奋不顾身的他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他对付这些人从来都不手软,尽管许多时候并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义无返顾地将他们扫除。哪怕事后又被各路神仙将妖魔领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驱逐,除害护航之心全不曾改。

其次是二师兄猪八戒。他贪财好色,有着一身毛病,好吃懒惰,爱占小便宜,怕困难,总是退缩,还特别爱吃,每次孙悟空叫他去找食物,他总是打着找食物牌子,却总是在半路睡觉,或者是找到了食物在回来的路上也吃得一干二净了。它相对来说小脑筋比较多,我很清晰记得有一集,某条河流结了冰,但这样马就不容易前行了,当大家都在困扰之时,猪八戒立即就说可以给马蹄裹上布,增加摩擦力。虽然他很贪吃,但是也非常护主,丝毫不比孙悟空差,一旦唐僧有危险也会那把九齿钉钯奋不顾身的去救他。

然后是三师弟沙悟净。他心地善良、安于天命,他的本领更比悟空,八戒是弱一些。他淳朴憨厚,忠心耿耿,总是挑着行李默默跟在身后,任劳任怨,憨厚和淳朴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

最后是师傅唐僧。他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

远行,而且他心思缜密,能注意到事物的细节,自我要求严格,坚持原则,规范严谨,善于发现问题,低调不张扬,遵守时间。

就是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

西游记读后感1000字(二)

《西游记》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阅读它的同时获得不一样的启迪。有的人喜欢其中人物的性格;有的人喜欢其中孙悟空降妖除魔时的风采;有的人喜欢它整体的剧情;有的人研究它的历史背景;有的人甚至把它当作某种预言。但依我来看,《西游记》就

是一部小说,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只不过从中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愿望罢了。

《西游记》中的人物塑造是十分成功的。唐僧师徒、众神、妖魔鬼怪都个性鲜明。

孙悟空这个人物地反封建的杰出形象。从学本领到大闹天宫,他始终是以理为重而不畏强权的人物。封建等级观念在他面前无比脆弱。他敢直言玉帝的过错,敢于大骂那些无用的神仙,敢于三番五次地找如来论理。也许有人想说孙悟空做事不想后果,但我认为我们就是因为在某些方面过多的考虑后果而使某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有完成。或许我们这一代人就是缺少一种勇于面对勇于创新的精神。如果因为后果不好就不做的话,那我想至今不会有人登上珠穆朗玛峰,没有人到达过南极点,也没有人登上过太空。我们应该学习他的那种精神,那种不畏强权,万事理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

4.读后感言 篇四

记录的是过去,更何况是过去记录的,而如今看到,还是有种莫名的感觉,感觉到那种很醇的情意,像是一坛藏于酒窖中的琼浆,虽然放得很深,很隐蔽,但是,这种东西,时间越长,越是让人流连、回味!

女人就是女人,天生的敏感,虽然知道以前和以后的区别,还是感觉酸酸的,怪怪的!

突然的有些害怕,怕受伤,有些事,真的伤不起!

或许,有些事真的需要慢慢来!

5.西游记读后感言 篇五

《昆虫记》描述了许许多多的昆虫生活。残忍的蝗虫吃掉了许多无辜的生命,甚至在食物短缺的时候还伤害自己的伴侣,来填饱肚子;顽强的蜘蛛日夜不停的织着蜘蛛网,不管风吹雨打,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勤劳的蚂蚁不分昼夜为自己的宫殿添砖加瓦;孤独的蝉整天都趴在树上漫无目的地唱歌,像似为自己没有朋友而哀怨;狡滑的寄生虫吃掉了巢穴的主人,把洞穴占为己有,不劳而获成了它们的习惯……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把我自己想像成一台微型摄影机,捕捉着昆虫世界里一个个妙趣横生的镜头。自相残杀、同甘共苦、坚持不懈全都尽收眼底。

阅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把我自己变成一个昆虫界的画家,把法布尔的文字变成一张张美丽的画纸。

6.退休感言读后感 篇六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我们常常会对人或者事物有新的思考,这时就可以写一篇感言,用以表达所思所想。你想好怎么写感言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退休感言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退休感言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成功人士对于个人在工作和生活的上的心的体会。一个普通人如何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功,有以下几点比较关键:

首先,做好规划,找到使自己开心的根源。不要急于为找到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这往往会一个工作换到另一个工作,个人得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结果。

找工作前先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什么对于自己来讲是很重要的`,然后再去策划,不要因生活压力带来的焦虑而迷失方向。今天的选择决定了三年之后你的生活方式。

在工作中寻找能使自己真正获得快乐的东西,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要拿公司的规模,大小,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来衡量是不是好工作。

其次,在工作中跟对人,并耐得住寂寞。刚刚踏入社会,做事情往往没有经验,需要有人言传身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一个要的领导是非常重要的。经常和比自己强的人在一起,从他们身上学到积极的东西,不要和一群同样郁闷的人一起控诉社会,控诉老板,这样会让你更消极。

做事情记得要做对的是,不要让自己后面的人生总是提心吊胆,更不值得为了一份工作赔上自己的青春年华。

在工作中耐得住寂寞,大部分的工作是平凡甚至是枯燥的,但是没有这些脚步的铺垫,也就无法迎来最后的激动人心。在工作中往往

会遇到挫折,不要灰心,要学会等待,过了这个门槛,后面的舞台会更大。工作总是起初很顺心,直线上升,然后遇到瓶颈,突破后再有一个新的台阶,上升,再遇到瓶颈,突破,上升,瓶颈,突破……迎来激动人心的胜利。

再有,工作有了一定的沉淀后,需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坚韧的精神,长远的眼光去赢得更大的突破,更大的成功。35岁以前生存资本往往靠的是打拼,35岁以后生存的资本靠的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这个时候的成功仅仅靠拼和认真已经不够,需要懂得利用团队的力量,学会等待,减少失误,另外再加上一点点运气从而赢得比赛,获得成功。

7.西游记读后评价 篇七

初二七班 曹馨宁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大瑰宝,虽然是一部白话小说,但寓意深厚。书中塑造了四个主人公,各具其特色,也使这部小说更加绚丽。

唐僧因父亲被谋杀,母亲忍辱偷生,把他放在江上漂走,幸遇金山寺长老救起,抚养成人。他性格纯良,仁慈忠厚,但由于拒于封建礼教,致使他是非不分,善良是好,但过度善良就是愚蠢。在去往西天取经的途中,由于他的软弱,几乎次次被妖怪抓走而无法自救;由于他的善良,经常被妖怪骗了还不自知;由于他的是非不分,害悟空几次回到花果山。一路上他无原则的讲道“慈悲为怀”,贤愚不辨,不明事理。但也正是他的善良,在五行山下救了悟空,高老庄收了八戒,又在菩萨的帮助下收吾净为徒,熬顺之子为坐骥。虽然他未出大唐国界就碰到了老虎精,碗子山误入破月洞,狮驼岭险些被蒸死;黑水河、通天河和毒敌山等处,他又一再遇险,但丝毫没有动摇他去西天取经的信念,在西梁女国,陷空山的无底洞,由于他的虔诚,才不被女色邪淫所迷。在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在三个徒弟地帮助下取得真经。

孙悟空可算是保卫唐僧西天取经最重要的一员,可以说没有他,唐僧也许早成妖精们的盘中餐了。虽然他害怕师傅念紧箍咒,也曾赌气回到花果山,但他最终还是一心一意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不忘唐僧把他从五行山下救出之恩,说明了他的忠厚。他敢闹龙宫,搅天庭,向天国最高统治者挑战,表现了他蔑视神国权威的叛逆性格、彻底的反抗精神,以及不可比拟的勇敢。他嫉恶如仇,一路保护唐僧,杀灭无数妖精,惩恶良善,给无数人带来欢乐与幸福,在他心中,佛的含义不仅是慈悲,也是正义、理智的。在书中,我觉得孙悟空不止是唐僧的徒弟,他更像一个神,他的火眼晶晶,他的武器,各路神仙对他信服,连玉帝也让他三分,这也是人感到悟空是傲慢的,每到一处,他都要炫耀一下自己就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但他从不是只吹牛的,他降妖除魔的本领总会让人心服口服。但降妖除魔并不是悟空一个人可以办到的,书中大部分环节都是悟空请各路神仙帮忙打败妖魔,就出唐僧,也许正是悟空率真,正直与忠诚的性格打动天神,勇于去帮助悟空。

猪八戒是一个逗人喜爱的艺术形象,他虽然皈依佛门,但终不忘以前的恶习,贪吃好色,爱进谗言,又喜欢自作聪明,耍些小手段,但总会弄巧成拙,自讨苦吃。在取经途中,他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常常想着散伙,他还攒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体现出封建社会小私有者的精神状态。但八戒性格憨厚,本质单纯,神粗粒大,吃苦耐劳,帮助悟空降妖除魔,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并且给全书增加了些喜剧色彩。

沙僧是取经路上最平凡的一员,他拜唐僧为师后,任劳任怨,憨厚老实,忠心不二。他一意西行,心无杂念,默默付出。沙僧一般做的都是力气活,从不想去刻意争功,但当危险真正来临时,他也会不顾一切的保护唐僧,在遇到重重高山猛江阻挡时,他总是留在后面安慰唐僧和受惊的马儿;当悟空遇到困难时,他也会积极帮忙。所以,虽说沙僧是最平凡的一员,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员。

8.西游记读后感想 篇八

《西游记》中描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修得正果的唐僧,有降妖除魔、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有老实忠诚、默默无闻的沙僧,还有贪生怕死、好吃贪睡的猪八戒。这些人物中我最羡慕孙悟空了,因为他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

金箍棒可以比大树还要粗壮,比高山还要高,比绣花针还要细。孙悟空还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翻一个跟头就会飞出十万八千里。可是这些还不是我最敬佩的,最敬佩的是――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在陪同唐僧取经的路上,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消灭了许许多多的妖魔鬼怪。

9.西游记读后感言 篇九

这本书,其中的一个故事,《幸运的套鞋》故事中,有两位女神一位是,幸运女神另一位是忧虑女神。幸运女神为了庆祝她的生日,她把幸运的套鞋送到人间,谁穿上幸运套鞋,她的要求我希望都可以实现,会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这双幸运套鞋好几个人穿过,第一位法官,第二位是守夜人,第三位是年青的医生,第四位是警察局的书记员,第五位是一书记员的大学生邻居,他们5个人,都曾实现过自己的愿望,当他们得到那种生活时,他们并不是很幸福。而且完全打乱了自己的生活。

这个故事也给我们起了警示的作用,现在社会攀比之风有增无减。

10.《顾城诗全集》读后感言 篇十

——《顾城诗全集》读后感言

覃贤茂

“死了的人是美人”,“死了的人都漂亮”。1992年,顾城离开人间世的前一年,他在《鬼进城》一诗中,写下了这样惊悚而艳绝的句子。

死亡似乎是终于解决了一切的难题。死亡终于使一切的不确定性都固定了下来。死亡的整容术精心修饰了死者体面的尊严和悲伤。死亡和已经丧失存在价值的敌意言和。死亡带来了所有朋友和敌人的轻易的谅解。死亡消解了蒙蔽在传说中的一切云遮雾绕的悔涩和怪癖,穿透了一切虚华表面的不实之词的形容和浅薄的推崇。死亡呈现出诗人玻璃般透明清丽而无用的特质,使我们心存敬畏,警慎犹豫,而更加难以言说。

感谢江苏文艺出版社为我们奉献的这厚重而沉郁的两大卷《顾城诗全集》,使我终于能更全面而准确地去理解一个天才诗人在尘世中挣扎和受难的真实生命,思考他缠绕纠结的诗学理想所触发的矛盾冲突和悲剧。《顾城诗全集》中绝大部分的诗篇,我都是现在第一次读到,我不能不感受到心情复杂的叹息和扼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是诗人们狂欢的节日,天才的闪光层出不穷,新的思潮狂飚突进,喜剧和闹剧至今还延续在纷然出演,舞台的帷幕迟迟不肯落下,诗人们表演的冲动即使在遭遇物质现实世界的无情嘲弄和冷眼,也依然澎湃汪洋,没有人愿意谦卑地退后。但是诗人们中最纯洁的一位,却过早地燃烧尽他的激情,将自己放得更低,低到泥土和灰烬,低到尘埃落定。

一切的毁誉其实都已是多余。一个天才的诗人就是这样在诗篇中将生命孤注一掷。人民渴望英雄,诗人渴望神性。神也许是太孤独了,他需要寻找人间最精致华美的牺牲和祭品。是命运也是自我的选择,顾城就是这样献祭出他的诗篇和短暂而凝缩的人生。

我一次一次地翻阅这两大卷《顾城诗全集》。我看到语言的飞翔、冲锋和交战,透明和纯净的品质,还有无数纷繁难解的隐喻、暗示,可怕的谶言,我再次确认了二十多年前读到顾城诗歌的那种感受,超凡脱俗而又让人不忍和抗拒。

将顾城贴上童话诗人这样俗气的标签,无疑是浅薄和幼稚的,是缺乏思考的似是而非。童话只是一种对梦境简单和庸常化的表达,它具有一种过分的明确性,有的只是一种世俗梦想的幻美和欲望的直接呈现。在多年来我读到诸多对顾城诗歌的评述中,我发现评论家们都容易去强调顾城诗歌的意象和神秘直觉,强调他对梦幻的诉求和秘密的愿望。然而,我更想指出的是,作为一个天才的诗人,顾城的诗歌最能让我们敬佩和动心的是,他敢于承担的那种在诗歌语言上执着于简单的风险。

在江苏文艺出版社举办的《顾城诗全集》首发会上,应邀的几位成都诗人分别做了发言,然后各自朗诵了一篇顾城的诗作。我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神秘的巧合,我随手翻开《顾城诗全集》的上卷,竟然是停留在第489页,那里赫然在目的是我们曾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热烈讨论过的最耳熟能详的一首诗:《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 葡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我朗诵了这首诗,我说:“这是为了纪念顾城,也是为了纪念我们八十年代的诗歌。”在我之后是朗诵的是诗人柏桦。再一次神秘的巧合让柏桦讶异不已,他当时就承认,他本来也是想选择这首诗来朗诵的。

如果说《弧线》在语言的张力中还体现了“朦胧诗”特有的对象征和意象的着迷,那

么我的朋友,诗人吉木狼格选择背诵的《远和近》这首诗,就特别能指明我们对顾城诗歌语言所推崇的诗学理想和趣味。“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首诗品质的纯粹和可贵,不在于一般的评论家所谓的“新颖深刻的表现力”,“人与自然事物的关系更近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0世纪中国文学史 孔范今主编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对‘远’、‘近’的感受实际上是对生命存在的评价、对人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朱栋霖等主编(台湾)文史哲出版社 2000年版)等坐实之词,而在于对语言本身纯粹的美感的发现。这种异质的刀法和技艺,与传统师承的学习无关,它来自与诗人冷暖自知的秘密操练和惊喜发现。这同样也使顾城在他的那一代“朦胧诗”人中显得另类和卓尔不群。

然而,顾城终于还是不能摆脱他的悲剧。与其说顾城的诗歌是逃避在极端的梦幻之中,不如说他是逃避在语言的朴素和本真之中。也许顾城已经秘密地认识到,这个让他困惑不安难以融入其中的尘世,其实本身就是纷繁复杂难以确定和把握的语言所呈现出来的世界。那么,回归到语言的简单和纯粹之中,也就成为顾城抗拒和反叛世俗和平庸的一种非常手段。

在那个时代的“朦胧诗”人当中,顾城无疑是一个天才的异端。他的诗歌的语言风格,如此的呈现出一种异质,太过明显地区别于其它的那些朦胧诗人,这甚至会让他自己都感到困惑,也许这才是他最大的孤独和难题所在。他是生不逢时,他被误解和误读,错误地置身于并不属于他的文**流之中。他似是而非地游离于“朦胧诗”潮的边缘地带,内心却有一种巨大的鸿沟,将他置身事外,也将他置身于独创的荣耀之中。当他的那些貌合神离的“朦胧诗”人同志,在诗歌的语言上无可复加地做加法的时候,他却因命运的指引,身不由已地独自尝试着进行减法的运算。他的语言因为难以承受之轻而获得一种特殊的重量。他一方面为之欣喜和迷狂,另一方面却因为独创的重力而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样奇怪的宿命,也许现在很难加以细细分辨。但我更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顾城。他的痛苦和迷茫,表面上是因为离群索居与现实的隔离,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他在诗学理想上的分裂和错乱,他因自身的天才而已觉察到了一种独享的荣光,但他却最终无法解放自己,挣脱那个时代已经溶入他骨髓中的观念的束缚。

上一篇:春节逛灯会作文800字下一篇:合规管理,优质服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