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数学教案计划

2024-09-08

二上数学教案计划(精选10篇)

1.二上数学教案计划 篇一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

(一),表内乘法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

(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

(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七、教学进度

2.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二上) 篇二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二上)

科目 数学 班级 二(36) 任课教师 刘娟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经过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而且学生上课状态有待加强,有部分学生静不下心来听课。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本 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6、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7、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8、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教学要求 教具准备 第1-2周 一、长度单位 4课时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直尺、米尺、卷尺、小方块、回形针、等 第2-4周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3课时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口算卡等 第6周 三、角的初步认识 2课时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三角板等 第6-8周 四、表内乘法(一) 13课时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乘法口算卡等 第9周 五、观察物体 4课时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电脑课件等 第11-13周 六、表内乘法(二) 13课时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乘法口算卡等 第14周 七、统计 3课时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第15周 八、数学广角 2课时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16-19周 九、总复习4课时 单元复习,重点复习,综合复习

3.二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篇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

1.本班级学生共53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6人。

2.两个班的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

3.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4.两个班的孩子还是有些差别,一班的孩子较为活泼顽皮,二班的孩子纪律意识强一些,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有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排注重图文结合,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坚持以学生品行教育为主线,切实抓好学生品行教育和养成良好习惯教育两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2.本教材游戏较多,通过游戏和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学生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3.本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教学,不仅让孩子们关注身边最常见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感受美好的生活和浓浓的亲情,而且还通过延伸、拓展学习,让孩子们了解源远流长的祖国传统节日,关注祖国大家庭其它民族的一些民俗、传统礼仪、积极的民间文化等,集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立起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场所》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4.通过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豪。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3.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4.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5.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一课假期有收获 第二周:第二课周末巧安排 第三周:第三课欢欢喜喜庆国庆 第四周:第四课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五周:第五课我爱我们班 第六周:第六课班级生活有规则 第七周:第七课我是班级值日生 第八周:第八课装扮我们的教室 第九周:第九课这些是大家的 第十周:第十课我们不乱扔 第十一周:第十一课大家排好队 第十二周:第十二课我们小点儿声 第十三周:第十三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第十四周: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 第十五周:第十五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第十六周: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

4.二上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重点:

1.通过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提问:二年级(1)班36人,二年级(3)班35人,一辆公共汽车准乘70人,二年级(1)班和二年级(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计算36+35=?同学们想一想怎么计算呢?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摆小棒时注意指导学生:单根相加满10根把10根捆成一捆。

学生操作,讨论,汇报。最后得出二年级(1)班和二年级(3)班共有71人,不能合乘一辆车。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用摆小棒计算的过程中,先加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先加单根的。教师提问:这个题目用竖式怎么计算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竖式计算,由前面先加单根,单根相加满10根后捆成一捆,我们竖式计算时,先加个位上的数字,6加5得11,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还剩1;再加十位上的,3加3得6,再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1得7。所以最后结果为71。

教师提问: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总结: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计算时,先从个位算起更加方便;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十要向十位上进1;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时不要漏掉个位进上来的数。

教师提问: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是什么呢?谁能说一说? 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逐步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法则:

(1)列竖式计算时,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齐;

(2)计算时,通常先从个位算起;

(3)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十要向十位上进1;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时不要漏掉个位进上来的1。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2.完成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习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5.部编版语文二上第四单元单元计划 篇五

一、单元教材简析

第四单元教材是以“家乡”为主题,选择“风景名胜”编排教学内容,选取了鹳雀楼、庐山、黄山、日月潭、葡萄沟等著名景点,编排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4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情感和认识家乡的渴望。《古诗二首》分别写的是鹳雀楼和庐山瀑布,写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和李白游览庐山瀑布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黄山奇石》作者具体描述了黄山奇石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形状和样子,概括介绍了“天狗望月”等其他奇石,写出了黄山奇石“奇”的特点。《日月潭》作者围绕日月潭的碧水,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葡萄沟》通过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

葡萄干的制法,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处于低年级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泼,又经过了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上课基本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是以“风景名胜”为主,每篇课文都安排了精美的图画,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拥有着好奇心的学生们一定非常感兴趣。教师在教授本单元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解读教材,制作符合学生实际的课件。二年级学生有效注意时间比较短,建议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创作,让学生读有所思,学有所得。在识字环节,可以采用合作识字,使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单元教学要求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3、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仿写句子,提升写话能力,学会写留言条。

5、积累词语,并能运用,学习“日积月累”,阅读《画家乡》。

四、单元教学重点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68个,规范书写3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句意,仿写句子。

2、体会文章情感。

6.(二上)大组教案 篇六

执教者:陈 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2)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3)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2)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五、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六、教法选择:合作探究——交流总结、发现法。

七、学法指导: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

八、教学准备 小棒、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星期天喜不喜欢跟爸爸妈妈去游乐园玩?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游乐园看看!你看到了什么?

便利店的阿姨说:“这里的商品不用付钱,只要会玩阿姨设置的数学游戏就可以换大拇指贴,谁收集的大拇贴越多,就可以兑换越多的商品。”想不想玩?有几个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玩游戏了,看!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师: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独立操作。)师:谁给大家介绍你摆了什么图案?这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同学们真了不起,用普通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你的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了几个这样的图案?你摆的这些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

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都是一样的数。

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请你们先在4人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生1:(6+6+6+6+6=)两个3加起来是6,这样就加5个6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评价:比原来的算式简便了)生2:(9+9+9+3=)这3个3加起来是9,这3个3 加起来也是9,这3个也是9,还剩下一个3。(学生评价)生3:(15+15=)5个3加起来是15,另外那5个3加起来也是15,所以我写15加15。

„„

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十个3相加”。

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生6:我想发明一种写字机器,有遥控器,一按按钮就能写出这个算式来。

师:你的想法很大胆,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敢于想像,善于思考,老师相信以后你一定会有许多的发明创造。

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老师看得眼花缭乱,你们的想法都比原来的算式要简便,你们可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数学家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和小朋友们一样想出了许多方法来表示这么长的连加算式。后来,他们决定用这样的算式来表示(板书:10×3)看到这个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吗?先同桌互相议论议论。

生:10就是10个3,3就是算式里的那些3。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你们真聪明,连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都知道。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1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你知道乘号是怎么来的吗?(生:不知道)乘号是17世纪英国的一位叫欧德莱的数学家最早发明使用的。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像拼音X、斜着看就是加号了。)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欧德莱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你们来当老师,判断这两个同学改写得对不对:

1、9+9+9+9 用乘法表示为: 9×3 或 3×9()

2、4 + 4 + 3 用乘法表示为: 4×3 或 3×4()为什么?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大家不仅列出了加法算式,还通过合作探索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现在我们再到公园的别处看看吧。

(课件出示公园中儿童乐园的场景。)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学生观察回答,有摩天轮、有过山车、有小火车„„)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学生自主练习,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五、分层次操练

1、填一填

2、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算式 一共摆了

3个5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画一画

用你自己喜欢的图案表示下面算式的图

2×4

+ 4

六、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6+6+6= 6×3 7+7+7+7= 7×4 3+3+3+3+3+3+3+3+3+3= 3×10 或者10×3 .

.乘

7.二上《水乡歌》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本课是描写南方水乡的一篇诗歌。每一节开头都有一句问话“水乡什么多?”,然后作答,突出了水乡水多、桥多、船多、歌多的特点。全文压韵,琅琅上口。插入的插图也很精美。

教学目标:

1.识记14个汉字,学会写8个生字。

2.由插图入手,先理解插图的内容,读懂课文,体会水乡的美丽景色。

3.通过学习,了解水乡的四大特点,层层递进,渗透对劳动、对水乡生活由衷的热爱、赞美的情致。

4.收集有关家乡的事例,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识记15个汉字,学会写7个生字。

2.了解水乡的四大特点:水多、桥多、船多、歌多。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收集家乡的图片资料;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学习儿歌《水乡歌》,理解课文内容,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跟随妈妈去过苏州、杭州吗?如果有的话,能描述一下那里的景色?很多同学没有去过,那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呢?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学挂图,说一说自己的印象。

二、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图画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按一定顺序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及时评价学生的描述,也可以采用互相评价的方法进行)板书课题:水乡歌。(齐读课题)为什么这些地方叫“水乡”?

三、欣赏课文:

放录音听读课文,说说你了解了水乡的什么特点?

四、初读课文

(1)看课文怎么描述的?大家自由读

(2)小组讨论:水乡什么多?

(3)指名说一说

(4)哪一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

五、指导学生美读课文

(1)小组内分段来朗读。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3)指名说一说。

我们读了课文再来看一段有关水乡的录像,说说你最喜欢水乡的什么?(学生随乐曲欣赏录像)

六、学习生字:

小组内划出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一读,分析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1)指名说一说:你认识了什么生字

(2)小老师领读生字

(3)生字游戏:对对碰

七、深入理解课文

(1)你喜欢水乡的哪一方面?新生活表现在哪里?从课文找出有关的小节在小组里读读试试。

(2)通过读课文知道了水乡什么多?

(3)男女分读再全班朗读并指导背诵。

八、知识拓展:

1.你想对水乡说什么?你还发现水乡什么多?

2.现在水乡的景色也受到了污染,你想对水乡的人们说些什么?我们要保护好环境

3.我们的家乡什么多?

九、练习:

让我们怀着对水乡的喜爱之情再读课文。总结并评价

十、作业设计:

收集有关家乡发展变化的事例。

板书设计:

水乡歌

水多

桥多

船多

8.二上诵读教案1 篇八

教学目标:1.会认“楼、河、海、千、层”5个字。

2.借助拼音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诗中展现的壮阔景象。

教学重点:认识5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中展现的壮阔景象,初步体会诗人的胸怀,感受名句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还记得《一去二三里》的作者吗? 对,宋朝的邵雍。在比宋朝还要早之前的唐朝,离现在有1300多年了,有位著名的诗人叫王之涣。有一天,他去鹳雀楼游玩。在楼上,他凭栏远眺,看见了太阳依靠着起伏的群山缓缓地沉下去,黄河的水滚滚地向东流去。诗人感叹这雄壮的景观,挥笔写下了这首诗——《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

2.同位之间互相识字,边听边读边看。

3.教师引导学生识字:指名领读,分组赛读,全班齐读。“楼”:鹳雀楼的栏杆是木头做的,所以“楼”字是木字旁。还有哪些字也会是木字旁呢?(椅、柜、板)

“河、海”:小河,大海里有很多很多的水,所以“河、海”字都是三点水旁。还有哪些字会是这样的呢?(江、湖、溪)

“千”:这个字同什么字很像?(干)不同在哪儿?(第一笔,“千”字是平撇,“干”字是短横)

“层”:楼层很高,似乎可以碰到云,所以“层”字里面是个“云”。4.学生再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三、品读古诗,感受诗意。

1.白日依山尽

师:这句诗里描写的景色在哪儿?请在图中找出来。师:读一读,你看到了什么?

师:是啊,诗人王之涣看到了一轮红日紧紧地依傍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沉去。

于是,他高声诵吟出一句诗—— 生齐:白日依山尽。2.黄河入海流

师:这句诗里描写的景色在哪儿?请在图中找出来。师:读一读,你看到了什么?

师:是啊,诗人王之涣看到黄河的水滚滚地向东流去。于是,他又高声诵吟出一句

诗——

生齐:黄河入海流。

3.欲穷千里目

师:诗人怎么也看不够,他想:要是能够看到更多、更远的景色就好了。于是,他

情不自禁地吟诵出一句诗——

生齐:欲穷千里目。4.更上一层楼

师:诗人就从一楼到了二楼,还是看不满足,登上了三楼,他还会登上几楼呢? 生:四楼。

师:对!直到登上最高层,才能一饱眼福。这样的举动就是—— 生齐:更上一层楼。

5.感受全诗

师:诗人看到了这样的景色,有了这样的想法,挥笔一就,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就

这样流传下来了。让我们一起高声诵读。师生齐诵古诗。

四、领悟诗人的胸怀,受到感染。

师:诗人登高远眺,昂扬向上的胸怀感染着每一个诵读此诗的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最有名,常常用来祝愿别人越来越好。比如:我希望小朋友

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我就说:祝你们的学习成绩—— 生齐:更上一层楼。

师:我希望小朋友的歌唱得越来越好,我就说:祝你们的演唱水平——

生齐:更上一层楼。

师:我希望小朋友的画画得越来越好,我就说:祝你们的绘画水平—— 生齐:更上一层楼。

师:我祝愿小朋友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每天都在—— 生齐:更上一层楼。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吧。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同王之涣一同回到了1300多年前的鹳雀楼游览,看到了美丽的夕阳和壮丽的黄河,受到了鼓舞:凡事要“更上一层楼”。

六、练习:给生字注音。

()

()

()

()

()

层 【板书设计】

登 鹳 雀 楼(唐)

9.二上教案 练习5 篇九

二上教案 练习5

练习5 教学要求:1、按笔顺写好铅笔字 2、学习字词句,给独体字加偏旁,在组成词。3、照样子,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仿写时既要正确又要美观。4、熟记4条成语,读背诗歌《腊梅花》。5、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为什么?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此项分散在各课教学中进行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用识字8的方法拼一拼,再学组字 (2)各自尝试学习,同桌相互交流体会 (3)学习练习中的儿歌,了解儿歌的意思 3、练习。  (1)为儿歌配上图画 (2)学生交流 4、反馈。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另”、“苍”、“家”3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  3、练习。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四题  1、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学生自由读成语。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  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 滴水成冰:水滴下去就结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雪窖冰天: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大雪覆盖的房子,犹如雪窖;天地冰雪笼罩,成为冰天雪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也指严寒的.地区。 鹅毛大雪:大雪如鹅毛飞舞。形容雪很大。 雪兆丰年:兆,预示。一场大雪常常预示着来年的丰收。 (3)、练习。  (4)、反馈。 2、诗歌《腊梅花》 (1)审题。  (2)指导。  让学生借助拼音试读。  指名试读  教师范读。  教师结合插图讲解《蜡梅花》这首诗的意思  (3)、练习。  (4)、反馈。 二、  做做写写 1、让学生在课外真正“跟妈妈到菜场去买才,看看菜场有哪些才,妈妈买了哪几样。” 2、学生小组交流。 3、学生在全班交流。  4、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审题 二、指导 1、观察图: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指导说话 ⑴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⑵你为什么想做这个工作? ⑶联系自己,展开想象。 我长大了想当( ), 因为( )。 我长大了想当( ),因为(  )。 3、练习⑴指名说 ⑵练习写话 ⑶同桌交流,读读自己的写的话          

 

10.二上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篇十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及70页练习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执教教师同一装束的四张照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的照片,想看吗?(课件按后、左、右、前顺序依次展示,每出示一张后问:猜一猜,他是谁;他是谁?是谁?)

问:都是张老师,每次看到的却不一样。(课件出示四张图)师:解决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揭题)

二、实景游戏一:变换角度观察物体(直观体验1)

师: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生:想

师:老师邀请两位同学站到中间来。(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同学,你站在这里,就是我们观察的对象。

师:++同学请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把每次观察的样子大声的告诉同学们。能办到吗(能)

师:我们先从++同学的前面开始观察。生:边观察边汇报。看见了什么--------师:(说的很好,再简单一点就更好了)

然后指着坐在前面的同学问,你们同意吗?(同意)

师:现在改变观察位置,到左边去观察(教师把边说便把观察同学移到左边),看到了什么,告诉大家。观察者汇报

师手指左边的同学,你们同意吗?(同意)。师:走到后面去观察,又看到了什么? 观察者汇报

师手指后边的同学,你们同意吗?(同意)

师:再一次改变位置,到右边位置去观察,把你观察到的告诉大家。观察者汇报

师手指右边的同学,同意吗?(同意)

师:观察的真不错,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扬他们。(请观察者回到自己的座位,教师也回到讲台)(直观体验2)

师问:观察有趣吧,(有趣),现在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体验观察的乐趣,观察玩具小恐龙

师:请玩具小恐龙“坐”在课桌的中间,注意:每个小朋友都不能去拿动小恐龙。(教师边说便把恐龙放到课桌中间)

1、指导“拍照”

师:我们用“拍照”的方式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小恐龙。

示范: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恐龙“拍照”,对准小恐龙,看清楚了-----按下快门——咔嚓——

闭上眼睛,想一想照片拍出来的样子,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2:现在我们来拍第二张照片,请同学们像刚才观察小朋友那样移动一个位置(停顿,看学生移动好了),摆好相机,按动快门,------咔嚓------,闭上眼睛,想一想,照片拍出来的样子。

3:再变换位置,从其它两个方向“拍照”。把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开始

(学生开始拍照,师指导)师:辨认相片

师:1组给小恐龙四个方向拍了照片,2组也拍完了,3组也拍完了,都拍完了吗(拍完了)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恐龙的照片。辨认前面

课件出示前面位置恐龙相片

师:想一想,这张照片你们是在恐龙的哪个位置观察的?(停顿)请每个小组的所有同学都站到拍这张恐龙照片的位置去。师:现在你们站在恐龙的什么位置观察。生:前面

师:非常正确。现在你们站在恐龙的前面观察

板书:前面

师板书完转过身问:站在恐龙的前面你们看见了什么?互相说一说? 生七嘴八舌的说。

师:谁来把看见的给大家说说。(如果学生说的啰嗦,简单一点,说出主要特征就更好了)

师肯定,你观察得不错,描述出了从恐龙前面观察到的样子。辨认后面

师:请看第二张相片,(课件出示后面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又是在恐龙的哪个位置观察的? 师:请站到相应位置去。

师:现在你们站在恐龙的什么位置观察。生:后面

师:同意,现在我们站宅恐龙的后面观察。板书:后面

师:站在恐龙的后面观察,看见了什么,互相说说。请一个同学说说。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要看到恐龙的头或者尾,就站在恐龙的前面或者后面观察。辨认右面

师:

1、请所有同学看大屏幕。(出示右面图)

2、站在不动,想一想,这张照片你们认为是在恐龙的那个位置观察的。学生回答:可能有左面或者右面(师问有没有不同意见)

师:有的同学认为是左面,有的认为是右面,还有的同学犹豫不决。其实,同学们认为的左面或者是右面都是恐龙的侧面。板书:侧面 记住了:不管是左面还是右面都称为侧面。

师指着说:这幅恐龙侧面的照片,到底是左面还是右面,我们对比看看下一张照片。(出示左面)

师:比较一下,这两张照片到底有什么不同。(出示左右一起图)生汇报:头和尾巴方向不一样。

师:对,我们就可以用观察头或尾的方向来确定观察者站的位置。师指着说:请看上边这张照片,恐龙的头向那边(右边),我们就应该站到这只恐龙(师指着学生桌上恐龙)的右边去。师;请同学们试着站一站。

(学情预设:如果有站在左边的,教师指点,看看你面前小恐龙的头,是在那边(左),可以伸出左手)

师:下边这张照片,恐龙的头向那边(左边),我们就应该站到恐龙的左边去,请每个小组所有的同学都站到相应位置去。

师:表现得真棒(竖起大拇指),请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坐好。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同样的一只小恐龙,我们看到了它不同的样子(出示课件四张图),拍出了不同的照片。(手指课件照片)停顿 师:原因是什么呢? 生汇报(2-3)

师小结:对了,同一只恐龙,同一个小朋友,同一个张老师,都是同一个物体,我们从在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样子是不同。板书:不同 三 场景活动一:根据画面匹配观察者与视图(书上例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了小恐龙,有三个小朋友也在观察一只漂亮的小恐龙玩具,想不想看看。(想)(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看主题图(不出示下面)

师:想一想,如果是你站在这三个小朋友的位置观察,小恐龙会是什么样子?(思考)

师:请将下面三幅图(课件出示下边)和观察的小朋友用线连起来。翻开数学书67页例一,把这个题完成在书上。学生完成,师巡视。(做完了的小组内交流)师;我们来看看++同学完成的情况,订正,师展示。师指着说:

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同意吗(同意)第二幅图是小亮看到的,同意吗(同意)第三幅图是小红看到的,同意吗(同意)全部正确的举手,全班都对了。

师;我想问一问,(指着图说)你为什么认为这幅图是小亮看到的呢? 学生汇报:因为小亮是站在前面观察。

师:你的回答真好。你教会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方法,当我们不能亲自体验时,我们就可以把自己当做观察的小朋友。场景活动二:(书上做一做)

师:把一叠书放在桌上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出示主题图)。请你想一想,右边的图片分别是谁看见的,在书上连一连。(完成书上67页做一做)订正,请一个小朋友

同意吗,同意。

场景活动三(书70页1题)

师:观察了书,再去观察我们熟悉的小货车,(出示课件)右边边三幅图分别是哪位小朋友看见的,请你连线。完成在书上70页1题。

五、场景活动三(物体的特殊性):从不同角度观察小皮球。

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知道了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

师:请观察这个物体(师转动)师:你们想说什么? 学生汇报

师:对了,像这样特殊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形状却是一样的。

六、拓展活动二:观察十张数字镂空卡片

师:

1、我们熟悉的数字中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形呢?(课件出示数字)

2、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卡片?猜一猜,哪些数字从后面观察的形状和前面一样?(生猜后,师翻过来验证)。(0、8一样)

3、剩下这些不一样的数字,一起来看看从后面观察的样子,教师翻转卡片。

七、全课总结:

1同学们,说一说你最喜欢这节课的哪一个活动。为什么喜欢这个活动?(1-2)

2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有个寓言故事叫“盲人摸象”,请看。播放“盲人摸象”视频

上一篇:先进事迹简介word下一篇:锡恩4R执行力系统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