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林业发展的趋势

2024-09-27

城市林业发展的趋势(通用8篇)

1.城市林业发展的趋势 篇一

浙江林业现状

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全省土地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现有林地面积9911.1万亩,森林覆盖率60.58%。全省53个林区县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3%(3024万人),其中依托林业生活来源的有1706万人。森林面积中,乔木林410.07万公顷,竹林83.34万公顷,经济林107.95万公顷。目前我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为3154.8亿元,同比增长25.5% ,位居全国前列。

进入新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关于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作出生态省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浙江林业带入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和生态文明建设。据浙江省林业厅与浙江农林大学的联合专题研究表明,浙江林业为177.49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就业效应贡献率为5.21%。其中直接就业114.7万人,就业贡献率为3.4%;带动就业61.79万人,就业贡献率为1.81%。2011年数据统计表明,浙江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为3154.8亿元。林业产业总产值中:第一产业产值657.3亿元,增加107.8亿元,增长20%;主要增加在营造林、花卉苗木和经济林产品的种植及采集,产值分别为35.1亿元、176.2亿元、370.2亿元,增加17.2亿元、35.2亿元、45.1亿元,增长96%、25%和14%。第二产业产值1900.8亿元,增加922亿元,增长94 %;主要增加在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木竹藤家具、工艺品制造和木竹苇浆造纸,产值分别为605.7亿元、250亿元、138.8亿元和719.9亿元,增加113.3亿元、60.3亿元、13.4亿元、690.5亿元,增长23%、32%、11%、2348%。第三产业产值596.7亿元,增加160.9亿元,增长37 %;主要增加在森林旅游和林木相关产品批零贸易,产值分别为288.7亿元、274.2亿元,增加64.4亿元、94.8亿元,增长29%、53%。森林的经济功能,与森林产业发展、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山区农民就业增收息息相关。通过森林经济价值的评估,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第一,我省森林资源中蕴藏着巨大的资产价值量。全省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量高达3388亿元,若按50%的贷款抵押率计算,则可质押林业信贷近1700亿元,接近于2009年全省农村信用机构的农业贷款总额,表明我省森林的融资潜力巨大。截止2011年底,在全省各级林业部门登记和备案的森林、林木、林地流转

面积共计1386万亩,流转金额达213亿元,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金额共计65.5亿元,贷款农户12.33万户。因此至少还存在现阶段林权价值10倍的增值空间。至目前,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全省已累计变现30多亿元,使5万多农户获得生产资金,为林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后劲。

第二,我省的经济林和竹林体现出较高的经济价值。经济林、竹林分别以占森林面积17.9%和13.6%的比例,发挥出占39.6%和26.9%的经济价值,成为我省农民的主要林业收入来源。经济林单位面积价值为12.43万元/公顷、竹林为10.94万元/公顷,分别是乔木林的5.8倍和5.1倍。5年间,全省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量增加252.23亿元,平均每年增量50.45亿元。以竹林为例,资产增长最快,通过加大抚育和经营力度,实施提质增效、低产林改造工程等,5年增加105亿元,平均每年增加21亿元。

第三,森林资产价值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重要贡献。2009年,全省森林资源资产总生产值647.46亿元,净生产值232.23亿元,按全省2009年的3282万农业人口计算,相当于增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07元。这充分体现了森林在推动农民增收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四,浙江省以林业名特优新基地和森林食品基地建设为抓手,全省建设各类林业特色基地215个,面积217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37万亩,年产值超66.9亿元。以木竹加工为主的林产加工业稳步发展,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业龙头企业有300多家,形成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带。浙江以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为依托,大力开发森林旅游业和发展有林业特色的“农家乐”。目前全省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已达95个,经营面积33.5万公顷,年接待游客超1600万人;有林业观光园区82个,年接待人数420万人次。据测算,森林旅游业经营收入达78亿元。

第五,发展森林碳汇: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缓解气候变暖。森林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要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氧气。单位面积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达到每公顷150.47吨。以云杉为例,一棵在30年内能吸收二氧化碳100公斤左右,而经过核证后的碳汇量是有经济价值的,这使得“植树”的价值重估。而以往,林农植树造林的价值仅仅体现在“退耕还林”补助,每亩仅200余元。随着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和碳汇交易引入,按清洁发

展机制执行的造林项目,在植树造林中可以实现植树的工时收入、满30年后第一轮砍伐的分配收益、林地种植养殖项目收益和长达30年的“森林碳汇”交易收益。据全省“关注森林”会议介绍,近50年来,浙江平均气温升高近1.2℃,增温速率为0.24℃/10年,高于同期全国0.22℃/10年的水平。据预测,到2030年,浙江年平均气温将升高0.65℃至0.77℃,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浙江省林业“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工作,加快提升森林固碳能力。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周国富副书记指出当前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关键要做大做强龙头,要大力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重点的龙头企业,着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和带动力。因此,大力培育林业龙头企业,促进林业龙型经济发展是新时期我省加快林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据浙江省林业厅数据公布,我省现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林业龙头企业3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0多家。

2001年全省林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20多亿元,其中列入省局重点扶持的21家企业(含2家市场)实现销售收入46.45亿元、利税4.54亿元,出口创汇816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7.86%、17.31%和18.26%。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各级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如浙江康大实业有限公司、国厦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品华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东白山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利用林业贷款7800万元,新建香榧、油茶示范基地5400亩,受益农户5200户,为社会创造工作岗位、安置就业人员182人,带动农民增收494万元。如信林担保既当“孵化器”,又当“助推器”,成功扶持我省林业龙头企业——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A股(002043)在深交所上市。发行价格为每股4.98元,发行后总股本为1.22亿万股,可流通股本为4200万股,本次上市流通股本3360万股。上市几天来屡创新高,至5月18日收盘,股价达到

6.43元。如德清莫干山竹胶板厂投资4500万元,征地38亩,扩建年产100万平方米的双覆面竹胶清水模板项目建成投产。

我省林业龙头企业十分注重品牌创建,加强林产品的品牌宣传,努力提高知名度。根据浙江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2011年第1号、第2号公告,全省共有23

3个产品被评为2011年浙江名牌产品,其中有“兔宝宝”牌木质门等工业类林产品5个、“仙居杨梅”牌仙居杨梅等农业类林产品5个、枫桥香榧等浙江区域名牌5个。全省共有502个浙江名牌产品通过复评,其中有“鹦鹉”牌实木复合地板等工业类林产品14个、“森禾”牌花卉种苗等农业类林产品18个。至此,我省共有浙江名牌产品(林产品)130个。

“十一五”期间:重点生态工程顺利推进。目前我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为3154.8亿元,比2010年同比增长25.5%,实现了从森林资源小省向林业产业大省的跨越,许多山区农民依靠林业走上了富裕的道路。2011年,浙江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为期5年的“森林浙江行动”。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将稳定在61%以上,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18%以上,建成生态公益林4500万亩,建成现代林业园区300个,其中,综合区5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70个、特色精品园180个,按此目标,“十二五”期间我省将以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承担占全国9%的林木蓄积增量,这将是我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为国家作出的一大贡献。“十二五”浙江林业发展将以森林生态、森林产业、森林文化三大体系为建设重点,以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为主线,以资源保护和科技创新为支撑,全面实现“森林浙江”的目标要求。

备注:以上所有数据都来源于浙江省林业厅。

2.城市林业发展的趋势 篇二

1 建设城市林业意义

城市林业是林学、园艺学、园林学、生态学、城市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 是建设、经营和利用城市森林的事业。所谓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的绿色植物的总称, 以树木为主体, 包括野生动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城市建设的必要内容, 所以发展城市林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生态问题, 仅仅依靠传统的建成区范围是不能够能够解决的。城市的开放性、污染物的长期淀积与扩散、人们日常活动空间的不断拓展等, 都要求以森林、树木为主的城市绿化建设必须面向整个市域范围, 并兼顾与周边生态建设的协调。城市林业在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生态效益来实现的。它具有调节气候、阻隔和销纳污染物、吸收和降低噪音、杀菌、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城市林业体系的建设有力的促进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和拓展, 为生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机会。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林业不但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 而且利用其生态功能可以解决许多城市问题, 美化城市, 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综上所述, 城市林业的建设对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诸多问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城市林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 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搞好林业建设对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制度、管理、思路上等方面的原因, 我国的城市林业建设目前还存在一些误区。

2.1 城市林业建设尚未完全纳入城市整体规划。

我国城市林业建设法律制度还不健全, 相关理论研究也较薄弱, 其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于城市的发展, 城市绿地和森林被征占和毁坏的情况也比较严重。特别是由于我国体制上的特点, 城市林业涉及林业、环保、城建、土地等多个部门, 因此在关系及职能协调上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给城市林业有序、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带来了障碍。由于权责不分, 导致有些地方政府滥用权力, 挤占城市绿地、开山采石、破坏山体和植被。而且我国大多数城市整体规划体系中尚未对城市林业进行科学的规划, 这也是造成城市林业建设与城市建设整体不协调的最主要原因。

2.2 城市森林结构不合理。

不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 在发展城市林业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特点, 因此在树种的选配上, 应避免形成“多街一树”的单调景观。在城市森林的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乔木的优势, 向空间要效益。空间资源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巨大潜力, 生态效果显著。

2.3 生态流于纸面。

城市林业不是绿化, 许多人混淆“绿化”和城市林业建设。国际上一直认可的城市林业建设是森林化, 是生态层面的城市建设, 而绿化的层次较低, 不能与国际接轨, 与形式相比, 生态功能更为重要。

3 城市林业发展的出路与趋势

3.1 依照规划建造城市“近自然森林”。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 应根据城市建设的规模、性质、布局、气候特征等规划出城市林业建设的布局、规模和数量, 要按照现代城市的要求, 编制城市林业规划, 在城市林业规划中应该包括林种的选择、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范围内的绿地、道路旁的绿化等内容, 建设完整、结构合理的城市林业体系。在进一步加快城区以美化环境为主的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 对应广大郊县区, 通过人工营造与植被自然生长的完美结合, 建造城市“近自然森林”。这样, 可以减少营造以及后期养护管理成本, 并取得单位面积最大的生态效应, 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3.2 林网化与水网化结合。

林网化与水网化是林水结合的一种城市森林环境建设理念。城市林业建设规划时要注意林网化和水网化有机结合。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森林与水是不可分的整体。森林因有水而郁郁葱葱, 水因有森林而碧水长流, 它们共同构成了森林环境。如果说森林是城市的“肺”, 河流、湖泊等湿地则是城市的“肾”, 林水结合才有利于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3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着重发展特色鲜明的城市森林体系。

目前, 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来源, 主要依靠政府投入,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森林的经济功能来筹集资金, 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林业建设以及利用林地发展经济林、苗圃、花草基地等林业产业去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根据世界城市“宜居+个性”的发展趋势,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实行主城区与其他区县城区同步推进, 尽力增加绿化量, 提升绿化品质, 构筑人性化空间。构建起经济林、用材林、防护林、景观林有机融合、特色鲜明和生态稳定的城市森林体系。例如上海经济果林走的是精品路线, 在上海的140万亩城市森林中, 经济果林面积达到近40万亩。

3.4 强调法制要求促进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

城市林业建设法律制度是目前国家法律体系中相对缺少的一个方面, 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城市林业的有序发展需要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城市林业的发展已经对立法提出许多新的要求, 急待立法的完善, 一方面要依法规范城市林业建设所有的环节和过程, 且要特别强调对已有的生态系统和将有的生态的保护, 强调规范与保护并重的理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报道有关消息引导市民关注城市林业建设, 促进整个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市民和媒体的监督作用是持续的、长久的, 而且关注的范围比较广, 内容比较细。所以, 在城市林业建设监督中, 不仅要强调有关立法的、行政的监督机制, 还应重视市民和媒体的作用。

4 结论

当前是国内城市快速发展的时代, 但是在我国城市建设在取得骄人成就的同时, 也付出了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代价, 这严重的威胁着人类健康, 致使城市环境与人的心理和生理要求相悖。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 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尘减噪、吸排固碳、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 能够增加城市的环境容量, 维护生态安全。城市林业是不同于传统林业、山区林业的都市林业、现代林业、人本林业和生态林业, 因此城区规划须始终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中心, 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来规划、布局和建设。通过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景观效果, 努力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王木林.城市林业的研究与发展[J].林业科学, 1995 (5) .

[2]马广仁, 孙富.林业法规与行政执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3]张鼎华.城市林业[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课题组.我国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的战略运筹研究[Z].2003.

[5]王详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中国园林, 1998 (2) .

[6]从日春, 李吉月.试论城市林业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地位[J].北京大学学报, 1997 (4) :1-10.

[7]张庆费, 徐绒娣.城市森林建设的意义和途径探讨[J].大自然探索, 1999 (2) :82-86.

3.城市林业发展的趋势 篇三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74-2

0 引言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生态林业能够因地制宜地构建具有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合理发挥人对林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以获取最大的林业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生态林业建设意味着林业生产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开发利用林业资源的必由之路。

1 生态林业建设的原则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不破坏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的情况下,向林业系统中投入物质、能量等,以提高生态林业系统的输出,从而使得生态林业系统拥有较高的生产力与能量转换率。在建设生态林业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第一,优化组合的原则。生态林业建设应当进行不同类型的种间组合,在生态林业系统内合理搭配物种,是不同的物种能够在同一个生态林业中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合理发展。第二,因地制宜原则。遵循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规律,因地制宜地规划安排生物种群。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合理布局,做到生产结构多样化,林种树种多样化。第三,注重效益原则。建设生态林业应当在生态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积极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协调利用生物、环境、森林等资源,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第四,综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特异性和生态位原理,建立多树种、多林种的有机组合,构建多层次的经营结构的复合林业生产生态系统。

2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生态林业建设的目标是追求系统功能的协调和总体关系的和谐,注重在一个区域内和谐、高效地发展林业经济。生态林业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首先,生态林业体制的规划和调节。因为人力、物力的投入,在发展过程中生态林业系统内部形成了多种关系。其中,从局部看有些关系是合理的,但是用发展的、全局的眼光看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要想实现生态林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分配,就必须对生态林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管理技术等进行适度地调整,制定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从而以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生态林业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为了提高违背利用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和林业资源的转化效率,就应当模拟自然生态原理,科学地设计、规划以及调控农、林、牧、副、渔等产业中的工艺流程、生产要素关系,构建一套科学的生态林业布局体系,将先进现代技术和生态林业技术融合运用,疏通、扩展物质能量流通渠道。第三,培养和调控生态意识。实现生态林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和自我调控的关键是人的行为。发展生态林业离不开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只有积极地宣传生态林业的政策规章,宣传生态林业的相关知识,才能改变人们传统的林业利用观念,促使人们建立生态林业发展观念,自觉地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

3 生态林业建设与发展趋势

3.1 生态林业的可持续性建设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特征,生态林业的建设、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不危害后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建设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的生态林业,使得林业资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人们对林业产品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生态、生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林业建设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有机会有步骤地建设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挖掘林业资源的生态林业。我国的生态林业通常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海岸线和风沙带沿线等森林系统构成,还包括了库渠、村旁、道路、农田周围、沿河支流等防护林体系。生态林业呈现点、片、带、网相结合的网络状分布,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森林生态题型,能够从整体上保证生态林业的合理布局,能够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各种优势,满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3.2 生态林业的稳定与多样化建设

生态林业的系统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有效地发挥最优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生态、社会、经济等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林林式、林牧式、林工式和林渔式等林业发展模式广泛地存在于全国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具有不同生物种类、不同层次结构的生态林业能够充分保证林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多样性与稳定性,能够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3.3 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度化建设

生态林业能否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否适应当地森林资源的基础状况,决定其在生物圈体系中的发展程度。生态林业的建设要想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經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布局,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构建具有完备功能与整体效益的生态林业系统。能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林业资源保持均衡的生态林业系统应当是动态发展的,要有计划的分区域、分阶段进行生态林业建设。

3.4 生态林业的整体化与功能齐全化建设

生态林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充分发挥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建设生态林业不仅能够改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还能够显著地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一个前后内外、上下左右相互配合的合理林业体系。生态林业既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又是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生态林业在自然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显著优于不合理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林业应当具有齐全的功能,合理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应当将多种产业整合为一体,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纳入到生态林业的发展规划当中。在经营方面,生态林业可以向社会供应木材等林产品;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生态林业能够发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二氧化碳等作用。在森林承载能力范围内,科学地规划、逐步建设具有齐全功能的林业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林业的建设强调森林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发展林业时,都在不断地调整战略规划,做出深刻的革新。在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方面,提供林产品方面,发挥森林环境服务功能方面,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方面,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方面等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维持一个结构稳定、优势突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进行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将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在保护水土资源的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运用快速的工程绿化和水土流失控制工程等技术,保护、发展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促进区域生态的协调发展。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生产资源、文化资源等大力发展,制定包括生物多样性、综合生存力、经济效益、农区发展、产品多样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管理发展计划。目前,我国在生态林业领域应用了一些技术和科研成果,但是从生态林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林业建设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洪雪,杨清福,张光华.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6(5):52-53.

[2] 张建国.生态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第2版:195-196.

[3] 王嘉发.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5, 30(3):46-48.

[4] 郭志伟,代力民.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3, 16(4):1-6.

4.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篇四

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墟市规划理论。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设计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城市规划设计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5.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趋势 篇五

[提要] 高校资产公司所属企业在规范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对下属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本文围绕对资本的监管和运营,通过运用丰富的经济指标和管理指标对和任期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一套完整的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体系。

关键词:资产公司;绩效考核;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31日

高校资产公司所属企业规范化建设已历时十年之久,各高校之间发展、改革进度不尽相同,大部分高校能够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利用高校科技人才优势,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带动相关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高校企业在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看到,各高校资产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建立对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绩效考评机制,规范企业负责人经营行为,体现绩效和奖惩关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当务之急。《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第10条明确要求:“高校资产公司对所投资企业要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及其奖惩办法”。结合教育部2015年关于加强高校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资产公司要转变观念,今后应将企业管理的模式转化为企业资产管理,围绕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强化企业风险管控,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能够真正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绩效考评办法和监管制度。绩效考评办法需要明确目标考核原则、考核内容及程序,重点是经营目标考核指标综合体系的科学设计,考核期限结束后,还应该明确考核结果的奖励与惩罚。

一、考核对象及考核原则

企业经营领导班子成员是目标责任主体的承担者和考核对象。企业经营领导班子正职是第一责任人,副职是次要责任人,组成企业经营班子,共同完成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共同承担经营管理责任。

对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和评价要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强化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建设,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不同的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不同,考核内容不同。实行考核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统一,坚持分类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方式方法,考核结果与奖惩办法挂钩,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实现资本收益最大化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按照企业所处行业、资产占有管理水平和主营业务优势等特点,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实行科学的分类考核;采取“不同行业、不同尺度,同一行业,统一尺度”原则。

2、实行、中期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第二结束时,对前两年考核结果进行中期考核。经营业绩考核以公历年为考核期。各高校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一般以四年为考核期。

3、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考核结果与工资结构中的岗位津贴、业绩津贴发放及税后利润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与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可追溯的资产经营责任制。既要注重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监督企业负责人执行国家法规,廉洁从业的有关规定。

二、考核内容及程序

资产经营公司对企业负责人聘任之前必须签订《企业经营目标责任书》,由资产经营公司规定和任期经营考核目标和内容,考核内容重点是企业对设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业绩增长及管理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内容由体现经济效益的经济指标和管理水平的管理指标构成。企业经营领导班子在规定的考核期满30天内,按期如实提交或者任期《企业经营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填写《企业经营目标考核自查表》。

自查报告应包含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情况、考核目标完成情况、考核期内企业的重大事项、企业资产变动的原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企业解决问题的措施等内容。报告中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应依据企业审计报告提供的报表数据为准。

资产经营公司依据《企业经营目标责任书》,企业财务报表、各种考核测评数据、《企业经营目标自查表》、企业工作计划预案和方案、任期内各个阶段会议的讲话稿和总结报告、取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和资质证照、企业各种规章制度等材料,对上或任期内经营目标完成的情况进行考核,确认或者任期业绩考核指标综合完成率,提出综合考核结论和奖惩建议报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批准后执行。

三、经营目标考核指标的设计

经营目标考核指标的设计是绩效考核的关键,考核内容应覆盖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贯彻和任期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经济指标和管理指标考核相结合,并设定权重系数,相同行业企业指标和权重系数基本相同,不同行业企业指标和权重系数不同。各高校企业大致为技术型和非技术型两大类,经营目标考核指标具体方案如下:

1、经济指标。(1)销售收入是指当年财务报表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兼营业务收入的总额,取近3年销售收入的平均值,适当考虑市场状况、国家宏观经济情况、企业正常运行所需最低毛利率,合理确定指标;(2)净利润率为企业税后净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的比率,按近三年净利润率和销售收入确定;(3)上缴股东资产收益。每家企业都应按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上缴股东资产收益,企业从年净利润总额中按照一定比例上缴;(4)当年实际到款率。当年销售收入到款额与当年销售收入的比率,须设定最低限额;(5)资产负债率:负债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为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应介于30%~60%;(6)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是指企业考核期末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所有者权益同考核期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7)固定资产增加率:企业本期净增固定资产原值与期初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反映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增长的程度;(8)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上年相比,差额应大于0;(9)往年债权债务变化率:债权债务以上一年底为基数,根据账龄、数额确定下降百分率,主要指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的下降率。

2、管理指标。(1)企业证照、资质升级和增加项目情况。其中,技术型企业资质升级或增加项目是硬性指标,在现有基础上只能提升或增项,如出现资质未增加也未减少现象,在综合考核时,该项指标分值为60%;如出现资质降级现象或减少情况,在综合考核时,该项指标为不合格,分值为零。其他类型企业出现资质降级现象或减少情况,在综合考核时,该项指标分值为50%。(2)企业职工构成和培训情况。指职工学历、职称、注册、年龄构成的合理性,参加各种职业培训等情况。有资质要求的技术型企业,企业注册人员的数额必须大于企业资质要求的最低注册人员数额,如果出现最低注册人员数额不够的情况,在综合考核时,该项指标为不合格,分值为零;其他类型企业主要考察对职工的规范管理、人员结构、培训等方面。(3)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情况。企业现在普遍以聘用人员为主,是企业重要力量。这类人员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是否存在劳动纠纷,是考核的重点。(4)企业或个人获得奖励、荣誉等情况,鼓励企业积极向上,申报各类奖项,提高社会知名度,以印有企业名称的证书为准,获奖层次要参考证书印章、印制徽章、网站公示等资产公司予以配套奖励。(5)企业建立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以及执行情况,以企业正式发文格式、文号、时间为准。主要考核企业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情况。(6)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是否严格按照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执行,如有违法违纪现象,造成后果者,该项指标为不合格,分值为零;主要考察企业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企业负责人廉洁从业情况。(7)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是否严格按照签订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执行,如有违规、处罚、安全事故等情况发生,该项指标为不合格,分值为零。主要考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的措施。

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由经济指标和管理指标共同构成。无法用经济手段考核的细化为管理指标。综合指标总分值(目标值)为150分,经济指标权重系数为100分,管理指标权重系数为50分。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完成率=(经济指标+管理指标)综合完成值/目标值(150)。例如:综合完成值为110分,即综合完成率为:110/150=73%。

具体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综合指标权重(150分),分类构成如表1所示。(表1)

通过以上指标体系考核,带入每项指标的权重系数,综合得出每家企业的考核指标综合完成率。考核指标综合完成率即为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考核结果。

四、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的奖励与惩罚

企业销售收入、净利润率、投资收益率等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在管理方面的成绩决定企业经营班子经营业绩考核结果,资产经营公司依据考核指标综合完成情况对企业经营班子进行奖励与惩罚。目前,各高校还没有统一的薪酬管理标准和办法,无法真正和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挂钩,因此暂与各高校实际实行的津贴制度挂钩,与企业税后净利润挂钩为宜。具体如下:综合考核结果一般划分为四档:完成率为60%以下;完成率为60%~80%;完成率为80%~90%;完成率为90%以上。

考核时,考核指标综合完成率小于60%的企业,经营班子成员不得发放业绩津贴和岗位津贴;考核指标综合完成率为60%(含)~80%的企业,经营班子成员的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按照标准的70%发放,未发放部分留待任期考核完成后,根据任期考核结果处理;考核指标综合完成率达到80%(含)以上的企业,经营班子成员岗位津贴、业绩津贴全额发放。考核指标综合完成率达到90%(含)的企业,各类津贴发放不受影响,同时企业税后净利润的30%用于奖励企业经营班子。

任期期满考核时,将任期内考核指标综合完成率的平均值作为任期奖惩的主要依据。任期考核指标综合完成率平均值小于75%,不补发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考核指标综合完成率平均值大于75%(含),可补发未发放的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50%;考核指标综合完成率平均值大于80%(含),可补发未发放的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

将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作为资产经营公司及其他独资、控股企业负责人岗位调整、职务任免、薪酬待遇奖惩的重要依据,促使资产经营公司及其他独资、控股企业负责人勤勉尽责。对于中期考核未完成目标任务或企业继续亏损,资产经营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对企业负责人和班子成员进行诫勉谈话、岗位调整或解聘。如在任期企业连续亏损的企业负责人不得再在任何企业担任正职或提拔使用,如在任期内企业效益连续增长或扭亏为盈,企业负责人可优先提拔使用。

考核和任期考核结束后,由资产经营公司根据董事会和监事会以文件形式批准综合考核结论、奖惩意见、决定企业负责人的去留。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考核过程。

五、督促检查

在考核体系的执行过程中,资产公司应通过对企业日常经营运行分析、跟踪调查、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审议、企业经营班子人员质询等手段,实施动态监督。在发生经营环境骤变、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环保事故、质量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等情况时可及时调整经营目标,对经营目标执行情况明显滞后的企业,随时提出预警并进行督促。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规范可行的资产公司所属企业绩效考核方法、标准和程序,才能真实地反映和评价高校企业经营状况和企业负责人履职情况,落实责任主体,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所属企业真正成为产学研用结合平台、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和科技型企业孵化器。

主要参考文献:

6.城市林业发展的趋势 篇六

美国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简单介绍了美国城市规划学的历史沿革以及影响城市规划的重大历史事件.美国城市规划学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以建筑设计为核心的自然规划学到包括自然和社会分析在内的综合规划学,从单纯的城市规划学变成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从一门描述性的学科演化为描述性和定量性兼具的.学科.虽然美国的城市发展有近4的历史,但其城市规划学的历史沿革仅有100多年的历史,其间重大历史事件不断发生,规划代表人物辈出.现在美国城市规划学一方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存在许多严峻的挑战.

作 者:陈雪明 作者单位:美国北岭加州州立大学城市研究和规划系刊 名:国外城市规划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URBAN PLANNING OVERSEAS年,卷(期):18(4)分类号:关键词:城镇规划传统 城市美化运动 哥伦比亚世界展览会 城市规划 区域规划

7.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 篇七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趋势

1 生态林业建设的原则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 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 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不破坏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的情况下, 向林业系统中投入物质、能量等, 以提高生态林业系统的输出, 从而使得生态林业系统拥有较高的生产力与能量转换率。在建设生态林业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第一, 优化组合的原则。生态林业建设应当进行不同类型的种间组合, 在生态林业系统内合理搭配物种, 是不同的物种能够在同一个生态林业中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合理发展。第二, 因地制宜原则。遵循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规律, 因地制宜地规划安排生物种群。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农则农, 合理布局, 做到生产结构多样化, 林种树种多样化。第三, 注重效益原则。建设生态林业应当在生态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积极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协调利用生物、环境、森林等资源, 争取以最少的投入, 获取最大的产出。第四, 综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特异性和生态位原理, 建立多树种、多林种的有机组合, 构建多层次的经营结构的复合林业生产生态系统。

2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生态林业建设的目标是追求系统功能的协调和总体关系的和谐, 注重在一个区域内和谐、高效地发展林业经济。生态林业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首先, 生态林业体制的规划和调节。因为人力、物力的投入, 在发展过程中生态林业系统内部形成了多种关系。其中, 从局部看有些关系是合理的, 但是用发展的、全局的眼光看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要想实现生态林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分配, 就必须对生态林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管理技术等进行适度地调整, 制定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 从而以最小的投入, 争取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 生态林业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为了提高违背利用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和林业资源的转化效率, 就应当模拟自然生态原理, 科学地设计、规划以及调控农、林、牧、副、渔等产业中的工艺流程、生产要素关系, 构建一套科学的生态林业布局体系, 将先进现代技术和生态林业技术融合运用, 疏通、扩展物质能量流通渠道。第三, 培养和调控生态意识。实现生态林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和自我调控的关键是人的行为。发展生态林业离不开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只有积极地宣传生态林业的政策规章, 宣传生态林业的相关知识, 才能改变人们传统的林业利用观念, 促使人们建立生态林业发展观念, 自觉地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

3 生态林业建设与发展趋势

3.1 细化生态发展目标一是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 在天保

工程区内, 保护天然林就要严格管理商品材, 执法部门要严厉打击民用材串换成商品材。特别是对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要按照重新调整区划的保护级别实行禁伐、限伐和动态管理, 对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两旁、岩石裸露区、陡峭山坡等处省级公益林也要实行禁止或限制性采伐。二是抓好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 重点抓好湿地、石漠化保护项目和退耕还林后续、长防林项目, 同时抓好补植补造, 加强管护, 确保成林。三是抓好城区的绿化质量, 提高城郊绿化率。建设环城镇绿化圈, 构筑城市生态屏障, 加强地区的资源保护, 加大封山育林和封育补植力度。四是抓好生态示范点建设。

3.2 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对很多人, 尤其是

农民来说还是个盲区, 各级政府及土地、林业、水利等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民众的环保宣传力度, 提高环境意识, 让群众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走生态林业之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是现代化林业的根本出路。否则, 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 虽然得到了暂时的好处, 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只能是得不偿失。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生存的重要条件,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本身。

3.3 林农结合林农结合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方法, 在同一

土地经营单位上组建以林业为主体, 林、农、牧、渔等多种产业相结合, 生物种群在时空上多层次, 时间上多序列, 实现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的多维、高效、持续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从经济上看, 这种生产系统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从生态方面看, 林农结合系统在空间上是多层次的立体结构, 在时间上是合理套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更有效地提高光能和土地资源利用率及产出率。

3.4 造林规模化和多样化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

出发, 成片造林力度明显提高。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 经济果林, 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 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 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 林农还可以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效益。

结束语

8.略论林业机械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篇八

【关键词】林业机械;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林业机器人;Web3D;虚拟技术

林业机械是用于营林(包括造林、育林和护林)、木材切削和林业起重输送的机械。广义的林业机械还包括木材加工机械、人造板机械和林产化工设备等综合利用机械。林业机械大多是在移动情况下进行露天作业,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1.林业机械的分类

1.1营林机械

机械包括种子采集和处理、林地清理、整地育苗、中幼林抚育和林木保护等作业用的机械。其中常用的有采种机、割灌机、挖坑机、筑床机、插条机、植树机等。

70年代以后,出现了振动采种机。它的工作装置安装在拖拉机或其他行走或动力机械上,用油马达驱动振动头,产生振落效果而不损伤采种树。采集的球果或种子再经处理机械进行干燥、脱粒、去翅和清选后备用。

灌机是造林和抚育幼林用的机械,一般多用于林地清理、幼林抚育、次生林抚育与间伐、割灌木、割草和伐小径木,是小型轻便的机械。在割灌机上增设一些附属装置和设备后,还可用于收割稻麦、抽水、钻孔、磨锯齿等,实现一机多用。

植树机多与拖拉机配套使用。植树机分为连续开沟式、间断开沟式和选择挖坑式三种。连续开沟式和间断开沟式植树机在工作时,开沟器切开、破碎和推移土壤,形成连续(或间断)的栽植沟。苗木按规定的栽植深度和株距被栽入沟内,覆土压实轮随即推拥苗木周围的土壤并压实。

1.2木材切削机械

木材生产切削机械包括伐木、打枝、造材、剥皮和削片用的机械。例如伐区作业联合机就是用于伐区作业的多工序机器。它运用农业联合收割机的原理,将传统的各个独立工序合并,由2~3台甚至一台机器来完成。应用较多的是由伐木归堆机、打枝造材机和自装集材机组成的三机一套体系。

2.林业输送起重机械

林业起重输送机械包括选材、集材、装卸、归楞、出河等作业用的机械,主要有机车车辆和森林铁道、林用汽车、拖拉机、绞盘机等。

我国林业机械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林业机械包括营林机械、森林防火机械、木材采伐运输机械、木材加工机械、家具机械、人造板机械及设备、林产化工机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机械有很大发展。

中国为营造热带经济林和东北防护林,开始引进履带拖拉机、植树机、幼林抚育机等营林机械,并引进动力链锯、集材拖拉机和绞盘机等木材生产切削机械和林业起重输送机械。中国林业机械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弱势地位。为缩小与林业发达国家的差距,80年代中期,在研制树木移植机时,为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一方面对其关键部件—铲刀机械的入土过程和入土阻力,进行深入地理论分析。同时依据相似理论,利用模型铲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试验,获得了计算树木移植机下铲阻力的数学模型,经原型铲验证,其计算精度完全达到了国际上土壤一机器系统力学的通用允差值。90年代前期,中国科学家致力于林木种子介电分选机理的研究、木材削片机连续切削理论的探讨,为林业机械基础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当前,中国林业及木材工业机械市场总的状况是:营林、造林机械需求减少,人工林扶育机械增加,防火及病虫害机械继续需要,但木材采集机械需要下降,木材加工及人造板机械大量增加。现将当前市场需求简要介绍如下:

(1)营林机械主要的需求是:人工林更新机械,如割灌机、40马力以下的小型集材拖拉机;用于病虫害防治的高扬程喷雾机或喷烟机;风力灭火机和其它灭火机械及检测装置。

(2)园林机械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宾馆草坪使用的低噪音草坪修剪机、小型油锯以及园艺工具等。

(3)木材采运机械采伐用高性能油锯、枝丫收集及木片加工机械。

3.我国林业机械发展趋势

林业机械在林业生产和营林抚育方面、植保等方面应用比较广泛,是林业机械中生产批量最大的一类机械,多以发动机为动力源驱动做高速转动或往复运动的工作部件。因此,对使用者来说, 操作林业机械存在许多危险因素, 应加强产品的安全。安全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今后林业机械发展总趋势是: 大的方面来讲,环保节能问题己被社会广泛关注,国家也采取相关措施限制非环保产品的生产。可以说市场只选择环保产品,而客户也会拒绝使用非环保产品,同时便携式机械、成套生产线、精加工深度加工等方向也是发展趋势。

3.1林业机器人

林业机器人可以看成是一种特种工业机器人。林业的作业现场受自然环境( 坡度、地面障碍、 地表条件等)的影响最大,由于人工改善作业环境是根本做不到的,因此林业机器人的研制难度特别大。我国的林业机器人研究开发起步较晚,经过专家几十年的研究开发,林业机器人已经在种苗、移植、果实、灾害防治等方面有所研究。目前已开发成功的有:“林木球果采集机器人”、“新型智能伐根清理机器人”、“旋切智能定心上木机器人”、“弯曲木加工机器人”和“防风固沙草方格栽植机器人”等。从已成功的案例来看, 未来机器人技术在林业机械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机器人机构学(2)智能控制 (3)新机器人(4)小型机器人。

3.2 Web3D虚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在林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业方面,由于林业机械设计符合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及改造设计五个阶段,在设计到出样机调试改进,再投入生产的整个周期中, Web3D最早可追溯到VRML(Virtual RealityModeling Language,即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利用Web3D三维造型技术可以提前看出林业机械产品的外观造型,同时可以造型出用二维工程视图难以表达的复杂曲面和关键部件,从而使设计者更方便对设计的产品进行检验,使得设计过程更加优化。在林业机械销售方面,利用Web3D技术对产品进行设计,产生广告效果,模拟产品的使用方法特点,使得产品的销售及推广更加方便直观。同时Web3D还可以使用在森林景观设计、林业教育培训等方面。 [科]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林业机械”.

[2]苏威洲,童仲豪,叶翰鸿.实现网络三维互动cult3D应用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陈达文.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我国林业机械的现状及发展.中国林业机械协会,1996(2).

[4]娄茂达,李雯,徐志章.林业机械安全设计[J].林业劳动安全,1996,(1).

[5]陆怀民.林木球果采集机器人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1,32(6):52-54,58.

上一篇:庆祝国际护士节演讲稿下一篇:乡镇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