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共11篇)
1.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篇一
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与行为习惯
近几年来,当“天才”、“神童”、这几个字眼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媒体时,一些年轻的父母也不甘示弱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于是他们买玩具、买图书、买钢琴。。。。。。进行大量的智力投资。几乎与此同时,许多父母反映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了;性格内向,胆小、任性、不会收拾玩具和衣物、吃饭睡觉都要强制进行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的培养,既性格与习惯的培养。
一、性格的培养
细心的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在平日的玩耍、游戏、生活、学习中各自表现出一些稳定的特点,如有的孩子比较合群,忍让,有的孩子比较任性、自私;有的孩子比较勇敢、胆大;有的.孩子比较胆小、怯懦;有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的孩子处处要家长为自己“服务”。。。。。这些孩子在活动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性格。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1、平时应尊重孩子,多多启发与鼓励,使孩子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形成大胆而不拘谨的性格。 那些怕小猫、小狗、怕陌生人,甚至连玩具熊也怕的孩子是由家人长期过度保护造成的。不要过多地对孩子说“这样太危险了”!“不可以!”“小心,;离远一点!”的话,在他产生好奇心时,最好以指导而非一味阻止的态度 对他。
2、家庭成员之间相敬相爱,让孩子在温馨的气氛中待人亲切、友好、有爱心。孩子做错了事,应循循善诱和正确指导,使孩子勇于改正错误,不撒谎,养成诚实的性格。
3、从小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孩子养成一定独立的、自信的性格。
4、创设一定的社交活动的机会,如参加儿童的唱歌比赛、游戏活动等,使孩子不感到陌生,举止大方,会结交伙伴,从而将来获得与人友好协作、交往的良好性格。
二、行为习惯的培养
1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表现在科学、合理的私生活制度上,其次表现为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家长要对孩子从小有所规定,使孩子|“有章可循”
2文明礼貌的习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就是要求孩子说话和气,礼貌用语,行事文雅得体,待人热情等,对此,家长首先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3劳动习惯,现在不少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于保护,压抑了孩子对劳动习惯的需要,阻碍了劳动能力的发展。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为此,要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同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篇二
只有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 才能使其智力更好地发展。
1 孩子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根源
1.1 家长对孩子缺少真正的关心
“作业做完了吗?怎么这么晚回家?跟谁出去了, 男的女的?”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和其他国家相比, 中国父母很少给孩子精神上的关怀, 对孩子学习外的精神生活不闻不问, 而且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 单纯从自身出发考虑孩子的需求。
1.2 家庭关系的影响
健全、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反, 则会影响孩子成长, 使其出现孤独、冷漠、粗暴、说谎等不良行为习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曾对全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8~14岁的青少年进行了广泛调查, 结果发现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中的孩子对父母的不满和要求大同小异。使孩子感到幸福的并不是家庭的贫富程度, 而是使孩子感到自己是真正属于这个小集体并得到家人的关怀, 孩子最不满意的是父母吵架。
1.3 网吧的危害
互联网进入我国后带来了管理手段和生活、生产的全面革新,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但是, 遍布城乡各个角落的网吧像一个美丽陷阱, 使许多孩子丧失意志、无心学习、前途废弃。据调查, 学生上网80%以上是玩游戏, 15%左右是交友聊天, 真正查询资料用于学习的极少。有13%以上的男生很喜欢上网或迷恋上网, 严重影响学习。
2 对策
2.1 尊重和鼓励
孩子有其独立人格, 是有思想、有行动的个体。作为家长, 不能凌驾于孩子之上, 应尊重与鼓励他们,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平等地位与主导作用。平等是尊重孩子的首要条件。家长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允许孩子根据自身意愿进行选择, 鼓励孩子自己作决策。阿姆斯特郎小时候曾说:“我要跳到月球上!”他的妈妈说:“好, 不要忘记回来!”妈妈保护了他的异想天开, 保护了他的创造热情, 用尊重和鼓励使他最终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的兴趣是认识事物的内驱力。孩子一旦对事物产生兴趣, 就会倾向它、注意它, 并且积极主动地探求它。因此, 家长只有尊重孩子的兴趣,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 增强教育效果。
自由发展与遵守规范。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成长规律, 只有尊重这一规律, 给孩子充分的发展空间, 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发挥其主动性, 更好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2.2 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要从小事抓起, 从平时抓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三国时期刘备临终时嘱咐儿子刘禅的话, 意在告诫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 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 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
犯错误往往是从不起眼的小事开始。“小时偷针, 大了偷金”“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讲得正是这个道理。坏事虽小, 但它能腐蚀一个人的灵魂, 日积月累, 就会由量变引起质变, 最终跃进犯罪的深渊。所以父母要从平时抓起, 注意并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做到防微杜渐。
2.3 培养吃苦精神
由于社会的发展, 孩子成为全家的中心, 父母总是想尽办法满足孩子的愿望, 以至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习惯。父母应该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严格要求他们, 培养其吃苦耐劳精神。
2.4 学会欣赏他人, 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独生子女往往不懂得欣赏他人, 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为此, 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会欣赏他人, 正确看待自己, 以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2.5 正确认识网络
3.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篇三
一、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家长应善于抓住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然,作为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这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为。这就要求家长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有以下几点,提供家长注意:
1.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幼儿的习惯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为了培养好习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好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我两岁半的儿子喜欢自己拿勺吃饭,虽然吃的很慢,桌上、地上、衣服上常有菜汤、饭粒,但我从不急不躁。坚持每顿饭都让他自己吃,并一边鼓励、一边教给孩子方法。还常常夸孩子“真棒”、“真好”、“有进步”。不久,儿子不仅学会了自己吃饭,还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
2.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扰,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相同的信息重复地传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家长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3.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1)家长不要总是去说教,唠叨只会让孩子反感。
(2)家长注意言传身教。首先家长要有好的行为习惯,以此来带动孩子;其次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孩子要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并告诉他爸爸妈妈希望他有这们的习惯就成了。
(3)家长在日常谈论中多说一些有好的行为习惯的人有怎样好的结果等例子。
三、要善于纠正孩子已有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灵活处理,忌墨守成规;设身处地,忌专横高压;恩威并重,忌言行偏;行为指导,忌唠叨罗嗦;鼓励为主,忌负面强加;宽严互渗,忌情感失控;坚定立场,忌迁就退让;具体明确,忌抽象模糊。
4.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篇四
行为习惯,是人们成长过程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倾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好习惯是在人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酱,这个酱会不断地增长,一生都可以享用它带来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要使孩子有良好的习惯,首先应从家庭的早期教育入手。因为父母是儿童的亲人,是儿童最亲密、最信赖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如果家庭教育方法灵活,没有固定的“程式”,在休息、娱乐、闲谈、家务劳动中对孩子的习惯进行良好的教育,使孩子不断重复或练习并形成了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他们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带来更大的帮助。
现代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西方教育学者曾指出:“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 那么,现代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子女的行为习惯呢?
1、文明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
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这也是不好的习惯。试想,一个人语言文明、却举止粗野,或者举止得体,却出口不逊,这都是不和谐的。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2、集体意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行为习惯。
人是社会性的。孩子在一岁之后,越来越有了对伙伴儿的需求。但是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如何与伙伴相处,还是他们亟需学习的一门学问。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早期教育中引导孩子与伙伴儿交往。在0-3岁期间,要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接触外部世界,让孩子不认生;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就引导孩子与周围伙伴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 一般说来4―6岁的孩子就有了东西的归属意识。比如,这个玩具是我的,这盆花是妈妈的,玩具娃娃是幼儿园。家长应因势利导,支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教育孩子幼儿园的玩具要大家轮着玩,甚至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这样,才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集体意识,学会遇事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仅仅以自己为中心。
3、劳动习惯―让孩子从自己穿衣做起。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劳动习惯,同样是一项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培养的行为习惯。一般幼儿的好奇心使他喜欢自己做。我们都知道孩子从1―2岁起就会抢着要自己吃饭,可常常是饭菜洒了满桌,就是放不进嘴里。类似的情况还有,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帮忙叠衣物、收玩具。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劳动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长看来无异于帮倒忙。有些家长就喜欢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天长日久,就像俗话说的:父母能干,儿女娇痴。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现在有的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不做一点自我服务性劳动,认为“我的任务是学习”,进而不爱惜劳动成果;还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离开家长就吃不好、穿不好,这都是早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
4、卫生习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现代家庭对子女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
5岁的强强是个胖胖的小男孩,他食欲很好,可喜欢吃的除了零食就是洋快餐。爸爸妈妈说,这孩子几乎天天都要去肯德基。可前不久幼儿园体验,强强竟然血色素偏低,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现代家庭中孩子养得娇,往往是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殊不知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无好处。
应该注意让孩子从婴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伴随孩子一生。
作息时间混乱是现代人生活的误区,这一点,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现在的小孩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电视、电脑,到了幼儿期,沉湎于电视、电脑的机会更多。有些小孩子从3岁开始就接触电脑;有的孩子精力充沛,周末、节假日甚至随着父母的生活节奏晚睡晚起,这种做法不仅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还使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
5、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师要在学生有了学习要求的情况下去教;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记;要在学生明白行动规则的条件下再要求去做。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
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
5.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 篇五
一、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内容
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1)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洗手洗脸的习惯洗头、洗脚和洗澡的习惯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除个人卫生外还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2)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遵守时间习惯。要有生活规律在规定的时间里就餐、睡觉、休息、学习和游戏活动等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习惯。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让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诸如:自己吃饭、擦脸洗脸、穿脱鞋袜、系鞋带、穿脱衣服、洗碗、扫地等。睡眠习惯。要培养幼儿养成独自上床、按时睡觉起床、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不骚扰他人等。
6.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六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有的家长只要成绩不要习惯这是不对的,每一个做教师的对此都深有体会。小学阶段,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凭着自己的聪明仍然可以较好的成绩,因为课程较少,内容较为浅显。但是随着年级的不断增加,你的孩子成绩下降了为什么呢,不是智力,就是学习习惯。尤其是到了初中,相同的入学成绩,却在中学的差异很大。还是学习习惯,因为课程多了,凭聪明是不能应付的。所以,明知的家长应该知道,良好的习惯将成为孩子成功的必要条件。将是他一生的财富。因此,要想让你的孩子更优秀,首先从孩子的学习习惯入手。那么孩子要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即我们常说的爱看书。有专注写作业的习惯。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有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不爱做小动作或说话。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需做哪些工作呢?
一、给孩子起表率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你们同孩子谈话,命令他的时候才进行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包括你们怎样议论别人,怎样对待朋友,怎样看书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父母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就是说,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列宁兄妹三人全都成长为伟大的革命者,绝非偶然。究其原因,除了社会条件以外,尤为重要的是父母
对子女进行了方法得当的培养教育,给以良好影响。列宁的父亲是19世纪中期俄国具有进步思想的杰出教育家,母亲则是一位贤达、聪颖、教子有方的女性。列宁的父母在家里规定了“肃静时刻”,到时候大家同时工作或阅读,父母、孩子都一样,包括最小的妹妹,要打破这一时刻的安静是不允许的。列宁曾在一篇章中说到:我不能不想起童年时代我们家每到晚上的情景,到处都是一派工作的气氛。父亲在自己的书房里办公,阁楼上哥哥姐姐都在看书,母亲坐在一张大桌子旁边做针线,我们两个小一点的坐在母亲边上看着小书或做作业。这种肃静时刻使孩子们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尊重家庭中其他成员和自我控制的习惯。凡是要孩子们做的,列宁的父母首先做到。
要使孩子热爱学习,家长的以身作则确实很重要。我们可以这样做家里订几份报刊书籍,下班回来自己看看报。
这无疑也是给孩子作榜样,家里有一种学习气氛,这种氛围无疑是孩子学习的客观环境,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孩子就会与书本交上朋友。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应该多改变自己的恶习,比如不要在家里赌博,凶酒,上网时间超长,更不能在家从事其他违法事件。试想,家长整天在家里“筑方城”、“谈山海经”,把“劈里拍拉”的打麻将声和说笑声传入孩子耳朵,怎么能制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知道,优化的学习环境是使孩子完成作业的客观保证。
第二个让我们头疼的问题。是看电视。许多孩子一放假或是一到家,就对着电视,无止无休。因为我们的孩子应该说是在电视机旁成长起来的一代,电视几乎成为家庭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电视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孩子来说,看电视的时间及内容,以控制为好。你可以发现,有的孩子坐在电
视机前呆整整半天乃至一天,都看的津津有味,可是要让他读书,半小时也坐不住。究其原因,责任还是在家长,一方面是家长自己也是一个电视迷,甚至不加选择看些毫无意义的录像,孩子跟着看, 当然就会受电视干扰而影响学习。另外一个原因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的时间比较少,孩子觉得无聊,当然会把电视当做生活的依赖品,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上瘾。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越小,电视对他的吸引力越小,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的集中,他们更容易被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所吸引。所以,严格的说,孩子的爱看电视完全是家长的原因造成的。现在关键的是,如何纠正?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严格按这个执行,看完自己喜欢的就不要再看,从家长做起。
2)规定看电视的时间。
3)鼓励孩子去做一些更有趣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
4)如果孩子大一些了,就可以跟孩子讲道理,强化责任意识,你的身份是学生,不能跟家长比,你的职责就是学习。
5)业余时间领着孩子去书店看看,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不要限制孩子,说什么那时什么书呀,不买,不看,要知道,开卷有意。并且要有反馈,时常问问读书的情况,你喜欢书中的谁呀,你为什么喜欢他呀,哪个情节你最喜欢呀,让他给你讲一讲,他觉得自己特伟大。我孩子小的时候,我采用的方法是看完一本接着买下一本。否则不买。
二、家长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孩子们健康成长,需要引导,需要教育,需要动辄一顿痛打或痛骂是解
决不了问题的。尤其当你的孩子在学习上不努力,没有一个良好习惯时,更需要抓住时机,进行诱导。例如,老师向你反映近来你孩子上课思想不集中,作业不认真。听到这些情况,如果你回到家就一顿痛骂,孩子不易接受,甚至会跟你对立。不如心平气和、把孩子当作学生似的,跟他谈谈心,聊天,了解他的想法。也可以使用激将法。如果你的孩子有自己崇拜的同学和朋友,就要以他为榜样,说说人家如何努力,上课总举手发言,簿子拿出来整整齐齐,所以成绩好,你应向他学习。或者讲一些中外名人刻苦学习的小故事来启发他。还可以讲讲自己小时侯的故事都行。但是,如果你的孩子自信心不够强的话,千万不要拿他和别人比。
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包括思想品行)要及时了解,多作分析。就学习习惯而论, 孩子的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学习上哪些强一些,哪些弱一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三、多表扬,多肯定。
一般说来,孩子们都喜欢听表扬话,即俗话所说的爱“戴高帽子”。有的孩子你越批评,越骂,越不行,其实每个孩子都特在意自己在老师、家长心目的地位和形象。你总是批评他,就会让他觉得反正我这么差了,弄不好了,抱横竖横的心态,倒不如抓住孩子点滴长处,及时加以表扬,多给他“戴高帽子”,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某天发现孩子作业比平时整洁或差错少了些,就要大力地表扬他,说他原本就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养成好习惯一定能超过别人。或者有意识地在孩子同班中或邻居中找一两个成绩、智商类似的孩子作为竞争对象,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一处超过人家,就及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进取心。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肯定进步的同时,要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对于他的
成功, 表扬的话不要说得过满,在表扬的时候,最好能指出下一步该怎样做。比如明天我们争取不错。
有的家长鼓励、表扬孩子是很有自己特点的。如投给孩子以赞许的目光、甜甜的微笑,亲吻,一起外出游玩,赠送礼物,诸如此类的爱抚、称赞,会使孩子热烈地感觉到父母的亲情,会加倍地努力学习。
四、从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抓起。
孩子的习惯和性格,是积年累月而逐渐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更是如此。如果孩子今天抄袭了同学一道作业,家长发现了也不过问,那么孩子就可能在明天抄两道或更多道习题。有的孩子进了中学, 写字姿势还很不准确,头歪着,或眼睛与书本保持很近的距离 ,还有握笔姿势奇特,如果做家长的平时注意了孩子握笔姿势(当然老师也要注意),反复指正,孩子的坏习惯就不会形成。家长还要不断地肯定孩子学习上的点滴好习惯。例如,孩子在看书时,有一个字不认识,就主动地查字典,家长看到了便要加以表扬,让他这一点好习惯巩固下来。孩子和你一起上街,问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要表扬。孩子刚看了一个电视节目,结果在和你说话的时候,就用了,还是要表扬的。
在学习语文方面,让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这些习惯看起来似乎很不显眼, 但却有用,家长不妨多加留心督促。比如,你的孩子能不能多动动笔头,记记日记? 看书看报,听收音机,看电视时,有没有随手记一点什么?跟朋友、师长联系,有时可通通电话,但有时能否动动笔头写写信?再比如,让孩子多说说话,讲讲故事,谈谈学校里的事情,或家长提出些话题,让孩子发挥发挥,谈谈看法。当然,家长要有耐心,要善于听,要善于评论。有的家长就怕孩子多话,动不动就说:“孩子,你懂什么!"把孩子的说话欲望(这也是
一种表现欲,是孩子的天性)给抑制了,这不好。有些孩子虽然“能说会道”,但都是讲些琐碎小事,用语也多为社会上的一些粗言俗语,真要讲些“上台面”的话,却又忸忸怩怩,语不成句了。这与平时缺少锻炼有关,家长平时不妨在这些方面对孩子多加关心。这就是一些看起来能说会道的孩子,他们却不会写作文,因为我们平时说话是口语叫多,而写作时是书面语比较多,所以在平时和孩子的交谈中,应该让孩子把话说的有条理,尽量简洁,不要带口头语,还有鼓励孩子使用书面语言,当你的孩子有某个词语用的非常好,或是某个句子说的特别妙的时候,做家长的就要马上抓住时机来表扬,这样,时间久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7.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七
学校是教育场所,学生则是这个教育场所的核心组成。一所学校的学生能否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能否拥有好的学习成绩,班级能否拥有好的学习环境秩序,以及学校能否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的关键。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便成了作为施教主体的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才能使来自不同家庭,拥有不同经历,受过不同教育的学生在同一个教育环境下各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经过多年的教育探索和实践发现,要想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身作则示榜样
不同的家庭环境教育出来的孩子是千差万别的。然而,一个班级组成之后,这些性格千差万别的孩子及老师就共同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而此时的老师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学生们的“家长”,于是,“新家长”的一举一动就自然而然地会影响到他的一个又一个学生。因此我认为,作为老师,我们必须以丰富的知识陶冶学生,以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时时刻刻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我们要比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要比学生拥有更严谨的学风,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组织一次活动,要求学生几点集合,老师就绝对不能迟到;老师要求学生衣着整洁,首先自己要注重形象,衣着得体大方而不是奇装异服;要求学生进教室不带手机,老师绝对也不带,等等,即执行的规定自己首先不能违反。还记得已故著名教师孙维刚的学生在回忆孙老师时谈到,孙老师因病上课迟到,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解释却自己罚自己的站的事,对他整个学生时代影响很大,甚至使他一生受益匪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给自己提要求的人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此作为提要求的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一个示范,真正做到“身正为范”,让榜样的力量在无形当中给学生以充分的影响。
二、循循善诱明标准
每个人做事都有一个衡量好坏的标准,学生也如此。然而,由于学生家教、个人素质及明辨是非的能力的不同,导致了对于事物的理解及评判的尺度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衡量事物的尺度,让学生在能够正确评判自我及他人行为举止合理与否的前提下,出现在人群当中,与人接触,和人交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客观、公正的面对自我及他人优缺点的能力,理性地面对发生在身边的一切。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很难做到。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首先有这样一个意识———我们的标准不一定会被每一个人所接受,但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思想慢慢渗透给每一个学生,让它对尽可能多的学生产生影响,这样,集体的尺度确立下来以后,在一个良好的氛围的影响下,个别人的尺度也自然就会规范起来。
三、转换思维找优点
“态度决定一切”。要想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单纯的说教是起不了作用的,就像“看皮看不了瓤”一样。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让学生从内因上发生变化———给学生一个意识———集体意识,在这个意识的形成过程当中,我认为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对集体的意义,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地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结合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当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成就感,从而充分调动其为集体服务的积极性和处处为集体着想的意识,从而在无形当中养成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此,发自内心的自我行为约束,也自然成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
四、恰当施压晓责任
我们这里所说的“压力”并不是给学生多大的心理负担,而是让学生有一种责任感。现在的孩子,多数是从小娇生惯养、惟我独尊的小皇帝。因此,他们做事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我行我素,根本不明确自身的存在对于他人的意义与价值,这也是导致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个主要原因。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这些学生明确自己身上肩负的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让他们明确个人与社会、学校、家庭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让他们负责任地给自己的人生明确定位,让学生在这种责任感的驱动下产生一种内在压力,从而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一个能够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的学生,他的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自然就逐渐形成了。
五、千方百计讲民主
一个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他所生活的集体,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一定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民主的环境,使他们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教育,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最大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心情愉悦地进行行为举止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这一教育中来,把学校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管理,由“老师要我怎么样”变成“我要变成怎么样”,以求达到我们预期的学生自治、自律的效果,也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有了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才能装得下事,拿得起,放得下,不斤斤计较,不满腹牢骚,不悲观失望,才能把自己的脑力用在有价值的大事上。从对别人的尊重、理解、帮助和爱护中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理解、帮助和爱护。从对别人的尊重帮助中获得快乐,从与别人的和谐相处中感受幸福。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教师在工作中,一方面要高标准、高要求,另一方面要盯得紧,管得上。抓反复、反复抓,时刻提醒,落实到位,坚持不懈。教学生是为了将来不教,管学生是为了将来不管。当学生的良好习惯都成为自然时,我们的工作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是作为施教主体的教师的工作的重要内容, 因此, 教师应做到:身教胜于言教, 传递给学生榜样的力量;结合实践, 教给学生明辨是非的标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培养他们主人翁的意识;恰当地给学生施加压力, 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民主环境, 培养学生轻松自主地成长。
8.怎样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八
越越妈
我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给这位家长提供以下建议:
1、运用普莱马克原则:使用孩子喜爱的事情和活动来强化那些孩子所不喜爱或讨厌的事情和活动。如果孩子出现父母期望的良好行为,立即给孩子期望得到的奖赏,比如他最喜欢吃的巧克力,或带他去公园玩一次沙。这种直观具体的及时奖励对两三岁的孩子特别有效。等到坚持奖励三五个月后,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形成,就可以逐渐取消奖赏。
2、正面赞赏、言语引导:有研究表明,孩子是否沿着父母希望的良好行为方向发展,与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自我知觉很有关。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具有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在言语中也会自然传递对孩子的信任,从而促成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行为。因此如果家长把“吃饭了,宝宝洗手”改成“宝宝乖,自己跑到卫生间去洗手了,大宝宝就是不一样,懂事了,知道饭前要洗手”,很多孩子就会接受暗示,主动去洗手。
3、事前说理教育:避免事情“进行时”说理。孩子自我和独立意识已经开始萌芽,有时候很“自以为是”,甚至和家长对着干。因此,说理的功夫要下在平时,而且要通过讲故事等巧妙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4、自己学着做,兴趣更浓两三岁孩子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在言语上表现为“自己来”“自己做”等;在行为上则表现为喜欢尝试。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洗手时让孩子自己擦肥皂,学洗手的正确步骤,孩子说不定热情高涨,顺利地把手洗完。
5、自然后果惩罚法:教育家卢梭曾经提出,最好的惩罚方法是让孩子承担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如果孩子总爱扔玩具,扔坏了也不管,那么就不再买同类玩具,并提醒他:“是你自己不爱惜玩具,把玩具扔坏了,所以没有玩了!”等孩子从中明白了“因果关系”,就会对喜欢的玩具分外珍惜。
9.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九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年轻的家长们缺乏教养经验,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孩子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比如:宝宝不好好吃饭,边吃边玩;宝宝不爱刷牙,一刷牙就哭;宝宝要打人、咬人等等,而当家长意识到宝宝的这些问题时,往往会感到纠正困难,甚至束手无策。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多么重要。
所谓习惯是一种行为,一种自然的、不假思索、不知不觉的行为(陈鹤琴)。比如说自己家的楼梯,在没有灯光的情况下走也不会摔跤,这是因为在长时间的走动过程中形成了习惯,而不熟悉的楼梯,就有可能绊倒或者摔跤。纵观中外历史上成就卓越的人,都是拥有良好习惯的人,因此,好习惯是成功人生的基础。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习惯一般可以分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三大类,接下来就说一说建立这些良好习惯的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1、作息习惯:按时起床,按时睡眠。每天尽量固定时间让孩子入睡,如果孩子一下子睡不着可以给孩子讲讲故事等,睡前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免孩子过于兴奋而难以入睡。在孩子没睡着前家长最好陪护,以免孩子无聊了而出现吃手指等不好的行为。
2、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定点,不挑食,不吃变质对身体无益的食物。家长不能因为宝宝不吃而利用玩具等办法来引诱孩子吃饭,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形成玩具不给就不吃饭的习惯。而且边玩边吃也不卫生。另外不要经常给宝宝吃零食,以免影响宝宝的胃口。
3、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主动洗手洗脸,坚持刷牙漱口,定时排便。经常给宝宝洗澡换衣,宝宝就会习惯每天身上干干净净的。平时可以给给宝宝喝水来清洁口腔,在宝宝长第一颗牙的时候家长就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者婴儿专用牙刷给宝宝清洁牙齿。既能保证宝宝牙齿健康,又能让宝宝养成天天刷牙的好习惯。
4、劳动习惯:让宝宝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让他知道自己也是家庭一员,家里的事情大家都要做,不仅可以避免宝宝养成懒惰的习惯,还能增强宝宝的家庭责任感。
5、锻炼习惯:父母以身作则,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运动。有些家长怕孩子抵抗力差,免疫力低,经常给宝宝吃增强免疫的保健品。其实经常有计划的锻炼身体才是增强宝宝的抵抗力的最好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就是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况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的时候,孩子会主动地的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未来创新的基本素养,是成功的基础。
1、主动学习:坚持不懈、精益求精、虚心好学的习惯。
2、阅读习惯:父母在孩子年幼时就要定时、定点为孩子读书。父母自己也要以身作则。
3、喜欢思考: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
4、遵守时间:惜时、合理分配时间,良好的作息习惯(父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安排好孩子的时间)。遵守时间是一个现代年轻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5、制定计划:在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计划时,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制定一天或一个星期的计划。并按照计划来进行活动,长此以往,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1、关爱他人:让宝宝成为善良、懂得回报的人,日常生活中家长就要潜移默化的教导孩子,可以根据宝宝不同年龄段可教宝宝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
2、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给宝宝多看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宝宝感受艺术的美;并要教导孩子拥有诚实的品德,忍受挫折的能力。
3、沟通习惯:现代社会需要宽容豁达、合作能力强的人,可以多和宝宝说说话,做做游戏,多带宝宝出去玩,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玩耍。
4、自我管理:孩子最终会离开大人自己独立生活,理财、整理物品、自我安排这些都是孩子需要的能力,所以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10.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们:
今天感谢学校给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能就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跟大家进行探讨,也很高兴能和各位家长聊一聊在孩子学习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现在的孩子对于我们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珍宝,这点我想大家都赞同,我们的孩子养到现在可能我们都没有去算过到底花了多少金钱?更算不清的是家长付出了多少的辛苦?我们在座的家长都是70后、80后的,在这些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肯定会有或多或少的困惑:管得太严,舍不得让孩子吃苦;管得太松,太溺爱了又怕毁了他们的未来。还记得吗?我们的父母当年的教育方针就只有六个字:“严是爱,松是害!”,但现在,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把这句话用到我们孩子身上是越来越行不通了。
孩子转眼进入四年级了,正是个人习惯的重要形成阶段,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我发现今年我家孩子在自主学习方面能力加强了,因为她原来认为学习是为了给家长和老师看到好成绩,让大人高兴,现在才了解,学习是为了自己将来成为一个有知识有素养受人尊敬的人,是为了自己而学习。了解了这点她才会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养成孩子早晨“读书”的习惯。
读书的重点是读,所以要读出声,每天的早上早起20分钟,拿起语文书或是英语书大声读,既熟悉了课内知识又提高了朗读和演讲
水平,对于有的家长英语水平不行的,就可以让孩子早上跟着复读机读。早晨是学习的最佳记忆时间,家长千万别浪费!让孩子多动口是为了她们的将来着想,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社会,不能开口讲是很难立足成功的。
要做到这点就要求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为了保证孩子的睡眠必须要孩子九点左右上床,因为她们总要拖上一段时间才能睡着。这点肯定要家长配合,因为习惯是靠每天坚持才能形成的,有的家长总喜欢带着孩子到处去应酬比如参加家人或朋友聚餐,老是玩得时间很晚,这样孩子肯定没有良好的睡眠习惯的。有的家长说,孩子作业太多,九、十点还没有做完,所以睡得晚,其实是因为孩子有拖拉的毛病,现在他们的作业量如果专心做,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偶尔要写作文或是做复习试卷的时候才会用多点时间。
第二个习惯是在学习中掌握好预习、课堂和复习三步走。
每个新课都要有这三个步骤,每次听写完课后的生字我就会提醒她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她在课堂上听懂了多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都会过问,每个单元教完了就让她做两张单元测试,看看哪里掌握得不好再加强。数学的复习就是天天练习做题目,我女儿每天都要完成两页的计算题,大概平均20-30个的样子,根本不用我提醒,她每天都会做好摆在我的桌上让我检查,现在她的计算能力很快,大概每天抽出5-10分钟就可以完成了。数学的复习没有别的奇巧,就是多做题目,然后将做错的题目更正,考试前再将错题做一次就OK的。
第三个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摘录的习惯。
孩子比较喜欢看各种各样的课外书。从幼儿园开始只要她喜欢的书我就买,不管是漫画,小说,杂志都行,过年过节我从不给压岁钱给她,就送她厚厚的一叠书,养成她每天晚上看书的习惯,以前看书是没有目的东翻翻西看看,书看完了却一无所获,后来每看完几页书能第二天早上在上学路上讲出书的内容。书中好的词语也坚持摘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读后感的话必要时她也会写下来,留给将来写作文作为参考。现在她看完书会去分析书中人物的特点,有时还会根据书中人物个性特点自己编一些小故事。这些都是她写作文的坚实基础。
第四个习惯是让孩子养成和家长、朋友、老师好好沟通的习惯。独生子都性格骄纵、好强。我女儿也不例外,特别在家里,在爷爷奶奶面前更厉害,有问题不与人沟通,只会发脾气和哭。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而不是溺爱,对孩子是有很大帮助的。
作为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得第一。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帮她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试作业中不犯类似错误,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我一直告诉女儿:发脾气和掉眼泪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坐下来好好沟通才能找到处理问题的办法,这句话也送给我们每个家长。现在孩子有时把我当作她的一个朋友,讲讲班上发生的新鲜事或者同学间的秘密,我总是开心地和她聊天,所以她现在也很少在家里发脾气耍性格了,对孩子多表扬,多
鼓励,少批评,不指责。从她的角度理解她,养成她与人多沟通的习惯对于她树立自信很有帮助,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更阳光,心理也会更健康!
能培养一个聪明活泼、健康向上的孩子是学校和每个家庭的共同的愿望,同时也是老师和我们每个家长的共同责任。
学校可以使我们的孩子接受全面系统的教育,是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最主要的场所。学校的集体生活也可以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尊重师长、热爱劳动、团结同学等优良的道德品质,这是单个家庭难以做到的。
但是有句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还有许多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尊敬父母、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热爱学习等都需要在家里由家长正确引导和督促才能完成。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当好孩子的老师,至少也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不喜欢看书学习只会专心打牌的家长身边的孩子又怎么会爱看书?不爱看书作文怎么写得好?作文不好语文成绩又怎么拿高分呢?我们做不好,孩子们做不好也就不奇怪了。我们做好了,孩子就能跟着做好。对孩子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就要和老师共同配合努力纠正,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是老师的助手。
11.培养良好习惯,造福孩子一生 篇十一
【摘要】当前中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大都娇生惯养,缺少吃苦的经历,更没有耐劳的习惯。部分教师只注重学校成绩,缺乏习惯养成的培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成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行为习惯 培养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06-02
在教学中我们常谈到习惯养成教育,习惯是什么?简言之,就是长久以来养成的生活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许多孩子,有的干净利落,课桌收拾的井井有条,自制力很强;而有的昏昏沉沉、萎靡不振,学习打不起精神,作业马虎拖拉,效率很低。在当前学校德育教育中,习惯养成教育容易被忽视,还做得不够。
当前我国相当部分年轻夫妻本身都是独生子女,从小都娇生惯养,基本上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少吃苦的经历,更没有耐劳的习惯,而他们的下一代很多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更是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大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势必造成孩子比其父母更娇气。可老人还认为,小时候娇惯一点不要紧,上学后再严格要求也不迟。可往往是,上学前习惯已养成,上学后再要求可就难了。
一、学生行为习惯的分类
(一)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是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中积久养成的一种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表现为:爱干净、早睡早起、经常健身和适度合理饮食等等。开始的时候偶尔几次,还不能说是习惯,时间久了,形成一种依赖的惯性,就养成了习惯。生活习惯可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会使你事业成功,人生幸福,享用一生;而坏习惯却会让你举步维艰,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害而无利。
(二)思想和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想和思维习惯主要表现为:奉献精神、创新精神、真诚和善、有正义感、孝敬父母等等。这些良好思想和思维习惯的养成,会塑造学生一生的人格和人格魅力。
(三)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有:积极主动思考、课堂随手做笔记、课堂主动发言、善于探讨发现问题的习惯等等。要养成好的课堂习惯,去掉不良的习惯,就需要学生对自己有毅力,有信心,有耐力。
二、影响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每个孩子身上的习惯都能从其幼时家庭中找到原因。一个班级大约有四五十人,家庭状况很不一样。有富裕的、贫困的、父母离异单亲的、外地借读的、甚至还有父母双亡的,这就决定了孩子习惯的多样性。家庭环境对孩子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们一定不能忽视。
(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成长,孩子要逐渐接触社会。幼儿阶段的孩子好似一张白纸,社会不良风气、影视作品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对总会对他造成一定影响和伤害,致使孩子表现出诸多不良习惯。在生活上表现为:打架、骂人、乱拿别人东西、毁伤动物和庄稼、不尊敬老人、外出不遵守交通规则等;、在学习上表现为:学习马虎、作业拖拉、上课不专心、在课堂上讲话、搞其它小动作、学习无计划、迟到、抄作业、作业随便应付等。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三)教师的影响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有时候只关注学习成绩,不关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时间一长,必将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当然这个教师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习惯可以影响性格,习惯可以让大脑聪慧,习惯可以提高效率。习惯的特点是根深蒂固,一旦形成则难以改变。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养成教育不是无足轻重的细微末节,而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和重点。
三、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适度激励、科学指导
培养孩子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润物细无声、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多些耐心,多些关心,不断的提醒和关爱学生,给学生指出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给学生榜样。
(二)细自入手、严字当头
通过制定规定,学习规定,让学生懂得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规定的制度一定要严、要细。当然,严要严而得法,而不是一味“蛮”严。
(三)立足课堂、有机渗透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注意结合各学科的具体任务,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不放任自流。
(四)以身作则、正面诱导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在自觉的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这种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力,形成了师生共同成长共同提高的和谐局面。实践证明,没有克服不了的坏习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任何不良行为习惯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教育得法,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和变化。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推荐阅读: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10-02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10-10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10-31
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08-07
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10-07
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10-17
怎么培养小孩子的学习习惯07-24
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好习惯作文07-26
家长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心得体会08-30
怎样培养孩子细心学习的好习惯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