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好处(精选10篇)
1.微课的好处 篇一
故事作为一种最受幼儿喜欢的文字形式,其优美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生动的故事讲述,让幼儿深深的着迷。他们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从而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并把学到的好思想见诸于行动。
1、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
我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听故事,每次课外时间有点孩子就会拿着书本看,口中还就念念有词,会讲好几个简单的小故事了,会认识书本中的许多汉字。通过观察分析,孩子的年龄小,应该选择孩子熟悉事物的故事,夸张语气,动作,表情深深的吸引他们,如《美丽的小公鸡》《小羊和狼》,孩子每一次都听的津津有味,随着年龄慢慢的长大,有时还会学着我们的样子自顾自的讲起来
2、故事教学并不是语言课的特有形式。
故事是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在语言课中有特定的故事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分析、讲述,让幼儿学习一定词汇,同时接受文学熏陶和品德教育,在其他门类教学中故事更是一种添加济,催化着各类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特别是音乐,美术,健康等,在音乐活动中,适当的故事讲解,让幼儿易于理解内容,记忆歌词;在美术活动中,简单的故事讲述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在健康活动中,繁复抽象的内容变的清晰而具体,让幼儿的记忆特别深刻。其他各类活动的教学也离不开故事教育。
3、创造条件让幼儿听、讲、编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养成幼儿大方、乐观、自信的开朗性格。
故事不能只由老师或家长来讲,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肯定幼儿的每一点进步,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充分练习,每天利用午餐前的休息时间,让幼儿自由轮流讲故事。
导读:幼儿的语言能力,包括准确清晰的发音,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正确连贯地口头表达三个方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讲故事对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重要。幼儿的语言能力,包括准确清晰的发音,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正确连贯地口头表达三个方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讲故事对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重要。我的具体体会和做法是:
一、通过讲故事训练幼儿的发音
1、给幼儿讲故事,首先要坚持说普通话,禁用方言,要以清晰、准确、规范的发音,给孩子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
2、给幼儿讲故事时,要注重视听结合,多借助图片、实物、口型和手势等直观手段,形象具体地向幼儿示范发音,并让幼儿反复辨别和体验。
3、在讲完一个故事时,可将故事中生动、有趣、可游戏的情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编成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掌握语言。
二、通过讲故事丰富幼儿的词汇
1、讲故事过程中,可借助表情、手势等来演示一些常见的、浅显的词汇的含义,帮助幼儿理解词意。
2、讲故事时所设计到的词汇,要浅近、准确,尽可能地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自己来理解词义。
3、将故事中的某些常用词,尝试着让幼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替换一下,老师或家长适时的给以启发,并作出鼓励性的评价。幼儿就会从中享受到运用语言的乐趣,提高运用语言的自觉性。
4、边讲故事边启发幼儿填充部分关键词,如:“树林中窜出一只(凶猛)的老虎,三只小白兔(飞快)地跑去……”
三、通过讲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讲故事时,应用亲切的语气,把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尽量避免词不达意,缺乏条理,给幼儿造成错觉。
2、应该借助故事中所描述的情境,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模仿、练习的机会,如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声响等。
3、讲完故事后,可让幼儿复述故事,以培养幼儿的概括力。
4、故事讲到某一关键处,中断讲述,启发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出以后的情节。
5、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可充分利用旧图书、旧画报,指导帮助幼儿挑选其中的人物、动物、景物等的图片,剪贴成有情节的画面,再编成小故事讲出来。
2.微课的好处 篇二
一节成功的微课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 如教学活动设计、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度、制作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等。确定选题是微课制作的第一步, 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恰当的选题能够发挥教师的特长, 凸显微课的优势, 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微课的成功率。
●选题要能发挥教师的特长
国家在多年前就开始推广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用, 开发了丰富的资源, 并开展了与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相关的培训, 但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少来自教师方面的阻力。微课作为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一种形式, 一开始就受到教师的热捧, 教师参与微课开发的积极性较高。这是因为微课时间短、主题小、技术要求低, 无论是观看还是制作都极为方便。任何教师都可以创作微课, 这让教师从观摩别人的教学视频转为自己制作, 使得沉默的大多数得到了话语权。
微课的创作者大多是普通教师, 他们可能无法把传统的一节几十分钟的课上得毫无瑕疵, 但是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某一种方法, 很多教师却有自己的“办法”和“窍门”, 这些都是可以推介的经验。所以, 教师在确定微课选题的时候应该思考, 这节微课是不是独特的、有新意的, 如果换作别人来讲就达不到同样的效果。微课的选题要能扬长避短, 发挥教师自己的特长, 这里所谓的特长包括很多方面, 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有见解、有新意,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创新,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不拘一格, 让学生学过之后能有收获。一位语文老师如果觉得自己在作文写作教学方面有特长, 那就讲作文写作, 如果他能把一篇文章、一个词语讲好, 那就讲这篇文章、这个词语, 而不要讲解自己不擅长的内容, 更不建议涉足没把握的内容。
●选题要考虑视频呈现方式
微课是以视频作为载体的, 所以在微课的制作中, 一定要考虑微课的视频语言和视频特点。微课应以活动图像为主, 要借助视频的拍摄、编辑、动画和特效等技巧提高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前微课的主要模式是录屏式和课堂实录式, 这两种模式制作较为简单, 但往往由于缺乏电视手段的应用, 使得微课显得平庸, 学生很难全程关注。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活动设计等, 还要思考怎样进行视频呈现这一问题。
对于课堂实录式的微课, 目前主要的形式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解, 这样的微课在形式上和传统的课堂没有多少分别, 学生很难提起兴趣, 甚至感到厌烦。教师可以坐在办公桌前, 将背景简单布置一下, 如在桌子上摆上几本书、一盆绿色植物等, 给学生一种舒适的感觉。教师也可以和几个学生坐在草地上, 用聊天的方式开展教学, 这样就避免了枯燥、刻板的说教。当然, 教师也可以采取实景式的录制方式, 如讲解某种植物时, 教师就处在这种植物间, 教师讲到哪里, 画面就跟到哪里。实景式的录制方式效果最好, 但制作成本比较高。
录屏式的微课由于制作非常简单, 已成为微课的主流形式。录屏式微课的画面主要是课件, 配合教师的讲解, 容易显得平淡。录屏式微课要求课件简洁、美观、大方, 课件内容要精练, 不能做成讲稿。这种课件常见的问题是教师读课件, 这是学生难以忍受的, 所以教师要强化讲解, 善于阐释课件中的内容, 甚至用字幕代替教师的讲解都是可以的。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录屏式微课要重视画面的变化, 适当使用动画以增强趣味性和过程演示的清晰度。录屏式微课可与课堂实录式微课结合起来, 为微课增加活力。
无论是哪一种微课, 都要强调电视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充分发挥微课的视频特点, 应避免选择那些难以用视频手段表现的主题。
●选题要小
微课的选题要小, 这是由微课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微课由于时间短, 又要求能够讲清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 所以微课的选题不可能是一个大问题或一个复杂的问题。笔者曾多次担任中小学微课比赛的评委, 发现在教师微课制作的实践中,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微课的选题不够小、不够具体, 一节微课要解决的问题过多, 会导致内容阐述不清晰、问题解决不彻底。教师频频出现微课选题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不少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往往会受到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 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顺序性、前提性知识的作用、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教学活动安排的逻辑关系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一节微课必然会变成一个知识集, 涉及很多知识点, 这就与微课的理念背道而驰了。事实上, 如果在解决一个问题时需要用到其他知识点, 则可以另外录制一个微课加以解决。
表1显示的是一个微课选题的例子, 在修改前的微课中, 教师用8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解了作文开篇常见的6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 教师对每一种方法只是做一般性介绍, 然后再展示一个例子, 每一种方法都没有进行透彻的分析, 微课教学效果一般。修改后的微课选题将原选题中的具体方法拿出来单独做一个微课, 微课选题变小, 这样教师就能够对每种方法进行透彻的分析了。
不少教师在确定微课选题的时候, 直接使用教材章节的名称作为微课的名称, 内容的讲解也是按照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 从已有知识的回顾、定义的讲解, 进入到定理、定律的提出, 再到规律的应用等, 这是不符合微课选题要求的, 微课选题应该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并就具体的问题进行阐释, 如表2所示。
●选题要解决重难点和疑点知识
前面已经提出, 微课的选题要小, 重在解决一个知识点。知识点的选择, 关乎微课的结构设计, 面对浩瀚的知识点, 我们应该解决哪些呢?这里我们要确定微课的主要用户是学生, 目标是解决学生的疑惑, 让学生学有所得。微课的选题要避免选择那些简单的、显而易见的问题, 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或疑点、热点问题来制作微课, 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
有一次, 笔者给中小学教师做微课教学应用的培训, 一位教师跟我说她想拍摄一节微课, 微课的选题是“采”字的写法, 想征询我的意见。我一开始认为这个选题不好, 没有什么特色, 也没有解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后来这位教师跟我说, 她发现有不少学生会把“采”字写成“”, 只要学生知道“采”字的原意是“手在木头上摘果子”, 就很容易理解“采”字是“爪”子头。我觉得既然有很多学生都会把“采”字写错, 那么这个微课选题就是有意义的, 因为它能很好地解决一个疑点。
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不一定要针对整篇文章做微课, 可以选择重点段, 或者结合某个重点句、重点词展开, 如“桂林山水”这节微课中, 教师着重讲解桂林山水的“静、清、绿”, 因此, 微课选题可以改成“桂林山水的静、清、绿”。在“矩形的定义和性质”这节微课中, 矩形的定义部分非常简单, 教师没有必要在微课中阐述, 这部分内容的重难点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证明”, 这就可以做微课的选题 (如表3) 。
●选题要聚焦于问题
从微课的意义来看, 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疑惑, 也就是一节微课要解决一个问题, 因此, 微课要聚焦于问题。教师在制作微课之前要思考, 我这节微课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看过之后会学到什么, 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微课选题要聚焦问题, 这意味着微课应该强调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知识的讲授, 如果教师讲授的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 也应该阐述这个知识能够解决怎样的问题。事实证明, 微课的选题解决的问题越具体,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 对微课的评价也越高。对于涉及单纯的概念和事实性知识的介绍, 理论的阐释, 规律、定律的推演等的微课选题,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学习效果不高 (如表4) 。
3.微课的主要特点与微课资源的开发 篇三
关键词:微课;特点;开发;利用
一、“微课”的概念和组成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三、微课资源的开发
1.内容规划。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首先做好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形成建设规范和体系。内容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按照课程标准并结合教材,组织教研员和一线学科专家共同确定各学科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发布。
2.平台建设。微课平台是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 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微课开发。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
4.交流应用。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 “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
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模式。从教育技术视域考察,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其灵感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老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指出:“‘微视频(指微课——笔者注)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如果从广义教育资源角度理解,微课程则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广西师范大学郑小军老师把它归纳为“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比较微课与微课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微课是教师授课的电子浓缩版或曰课件的改良版,与十多年课件教学的结局那样并不撼动传统教学方式与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微课程则体现课程改革要求,并且支持正在酝酿中的第三代课程改革。从学习模式上来看,微课程更接近于MOOC。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选修MOOC可以取得学分,可以充实生活与职业生涯,“教育成为了人们基本的权利”(Coursera创始人达芙妮?科勒语)。微课程是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接轨得更加无缝一些。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微课需要跳出技术与浓缩课的藩篱,走向微课程,在课程视野观照下,思考“微视频”的功能定位,使之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为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殿波,薛苏秦.“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05).
[2]高尚德.“微课”:课堂翻转的支点[J].文化新技术,2013,(05).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4]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课堂教学研究,2013,(05).
4.微课的好处 篇四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传递与交流变得越来越快速、高效。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杂志、微访谈、微媒体、微学习等“微”概念正在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微课,是一个近几年来继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会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已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微课,关键在于理解一个“微”字,即如何利用“微”来解决现实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微课是一段聚焦于单
一、严格界定的教学主题的简短的教学音频或视频,微课已成为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微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学习的资源,学生针对教学中一些关键概念、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或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这些以简短形式呈现的课程可有效地使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聚焦于一个单一的主题,防止学生分散注意力。而且由于学生可以自主掌握音视频的播放进度,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重点、重复观看某些教学片断。
现今热议的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一般分五个步骤: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写出一个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录制1-3分钟以上的内容录像或音频、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索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和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微课的制作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将已有的优秀教学课,例如优质课录像,经过加工编辑,并提供相应的辅助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反思、习题等,进行“微课”化处理;二是根据微课的具体要求,全新录制的“微课”。主要以“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素材”——“制作课件”——“实施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等环节组成
对于今天提倡新教学理念来说做微课有不同寻常的收获。
微课允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步调自主选择课程去观看,因此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来暂停或者重复播放某些片段来保证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微课的形式使自己能够用更加简明的方式来进行讲授。
微课往往聚焦于某个单一的、重要的主题,为学生对那些基础性和难以掌握的概念学习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微课可以释放课堂中讲授的时间来使得更多时间用在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微课在支持翻转课堂模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课堂外观看教学视频而在课堂上留出更多时间来进行复习和开展教学活动,而自己可以从讲授中解放出一定的时间来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学习支持。
在微课的视频内容中,学生将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互,因为教学视频中教师将直接对着学生进行讲授,而这种讲授的感觉在一个大班是难以实现的。
微课制作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设计能力。把录像器材搬进了教室,将课程设计切成一个个几分钟的小片断:“课堂引入”、“知识点讲解”、“习题讲解”、“练习指导”、“课堂小结”、“突发事件处理”……,把自己的课解剖成为一个个微课。对比自己的教学设计是一次很好的煅烧,也可以积累一些独到的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微课的设计理念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反思能力,因为微型教学资源的设计是模块化、工具化的,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来确定自己究竟需要怎么样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个性化地、自主地选择微型学习资源进行专题化的、模块化的学习,能够集中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5.微课的培训心得 篇五
而这次培训,讲的竟然也是这一个软件,跟我坐一起的老师表示没听说过微课,对这个软件也不甚了解。另外觉得在初高中实用性并不大,因为条件达不到那个标准。而我,就会觉得容易接收得多,突然有一种感觉,原来我们现在在大学学的东西其实挺有用的,现在真正到了实习的中学后,就会发现,现在初高中推崇的东西正是我们在大学学到的东西,而且,我们的可塑性要比在职老师要大很多。
最让我惊讶的是,讲这个培训的是竟然就是本校的老师,孟小强,而这个老师还是我的老乡,之前我还跟他有一面之缘,老师只有三十岁,很年轻,看上去也不太起眼,但没想到他竟然能够一直坚持做微课,瞬间感觉自己仿佛找到了榜样,并且孟老师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就,目前他已经做了500个微视频了,我觉得,我一定要去网站上看看他的微课,像他学习。
培训过后,学校教务主任和书记分别发言,强调了微课的重要性,其中王主任提到,在前几天的优质课评比中,老师的表现离新课改还有一定距离,作为一名老师,需要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摸索,不断提升。
而李书记也对这位孟老师提出了表扬,并鼓励大家像他学习,我感觉到,其实教育一直在进步,而且在中学里,我明显感觉到,现在新课改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学校一直在组织公开课,听评课等等,希望老师之间可以互相督促,互相提意见,最后达到共同的提升,另外现在学校还在搞集体备课,同科老师共同备课,最后整理出最优秀的课,然后大家就都可以按照那个课上。
我觉得教育一直都是我们社会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我们作为老师,更应该多花点儿心思,教育培养出更有能力的学生。时代在进步,教育在改革,而我们老师也应该有改革的理念,不断提升自我。
6.微课的作用和优势 篇六
肖玲玲
通过学科会,通过吕老师的讲解我对微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也充分的认识了微课的优势和作用。(1)时间较短,内容精简: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2)短小精悍,使用方便:
通过微课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3)资源多样,情境真实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并整合了“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4)主题突出、目标明确。
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7.微课的好处 篇七
● 做好前端分析,明确微课学习内容
微课之所以称之“微”,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微课的时间为5~10分钟,与普通35分钟的课相比,时间明显少了许多。因此微课的学习内容的选择应该是精简的,应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微课在设计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好前端分析,再以这些分析结果为依据,来明确微课的学习内容。前端分析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于是,在微课《地图搜索》设计之初,我就开展了相应的前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网络信息搜索》第6章《按图索骥》中的内容。从教材呈现的内容来看,学习内容主要有百度地图的地点搜索、公交搜索与驾车搜索,对于时长只有5~10分钟的微课而言,学习内容明显过多,因此对于每一课时的学习内容还需要进行合理划分。依据教材内容,将本部分的学习划分成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认识百度地图,使用百度地图进行地图搜索并进行公交方案查询。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巩固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掌握公交线路查询、 浏览地图专题图以及驾车搜索。本节课是百度地图搜索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之后的公交线路查询、浏览地图专题图等可以很容易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学情分析:
我校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信息科技的相关课程,学生通过之前比较系统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Windows操作技能, 能够熟练地进行汉字输入;认识了百度搜索引擎,能够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相关的文字与图片信息;尝试过视频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也有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但是对于百度地图搜索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根据学生调查问卷,对于“百度地图”79.4%的学生表示曾经听说过, 但是真正使用过的学生只占12.8%,而使用百度地图进行公交方案查询的学生只有5.1%。除此之外,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过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是很长, 在微课的情境导入的设计上还需要进行充分考虑。
根据以上情况,在微课的内容设计上,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文字与图片信息的搜索,因此对于百度的地图搜索学生应该能很容易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但是对于公交方案查询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学习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喜好,在情境设计上应该富有童趣,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撰写故事脚本,细化微课呈现内容
通过前端分析,梳理出微课的学习内容后,接下来就需要根据学习内容来撰写故事脚本。故事脚本中所需要呈现的内容是微课作品有多少场景,每个场景需要哪些画面,每个画面需要哪些文字或配音的搭配。撰写故事脚本的好处在于:一方面通过故事脚本具体展现微课的场景设计,使整个微课的内容形象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通过故事脚本具体落实需要录制的对话或旁白,方便之后的制作。
根据微课《地图搜索》的前端分析,因此把微课的故事情景设计为微信好友小E与小S的对话,通过微信对话引出学习内容。
场景一:故事发生的背景。
小E:大家好,我叫小E,我来自上海。今天,我的妹妹小Q从南京来看我。 我想带她去上海的东方明珠去玩玩。 但是东方明珠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我不太清楚,怎么办呢?对了,发微信问问小S吧!
场景二:微信聊天场景。
小E:小S,你知道到东方明珠怎么走吗?
小S:一时间我也说不清楚,我帮你查一下吧。
场景三:百度搜索东方明珠示范操作(地点搜索——普通搜索)。
旁白:进入百度主页后,点击右上方的地图,进入百度地图。在搜索栏中输入东方明珠,单击“百度一下”按钮, 页面的左侧显示搜索结构,就会出现目的地的地址、电话等信息,而页面右侧的地图,则会显示搜索结果所在的地理位置。
……
● 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标准化微课呈现语言
在故事脚本的撰写过程中,还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将微课中所呈现的语言标准化。这里的语言标准化,一方面是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 微课语言的呈现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俗易懂。另一方面是指从信息科技课的角度出发,讲解部分的用语凡是涉及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或操作,这部分语言应该是规范的,不能有本体性知识错误。
在进行微课《地图搜索》的语言设计时,我考虑到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设计微信好友小E与小S的对话时,尽量模仿孩子子的口吻,并且用上了学生喜欢的一些网络表情,如笑脸等。此外,讲解部分的语言在设计时,使用规范用语:单击、双击、指向……避免使用“点这里、点那里”这些不规范的用语。
● 遵循“1+X”原原则则,优优化化微微课课呈呈现效果
完成了前端分析与故事脚本的撰写之后,就可以开始微课的制作了。对于信息科技课而言,制作微课还需遵循 “1+X”原则。其中“1”代表一款屏幕录制软件,这款录制软件除了能录制屏幕外,还能同时录制声音。而“X”代表还需要一款根据故事脚本制作场景的软件, 这款软件可以根据场景设计的需要进行选择,可以是Power Point,也可以是Flash……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就可以了。 通过“1+X”,可以使微课的呈现效果达到最优化。
在微课《地图搜索》中,对于屏幕录制软件,我选择Camtasia Studio,因为它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屏幕录制并同时录制声音,这样可以节约不少时间。不仅如此,录制的视频再导出也非常方便。
而“X”软件的选择,考虑到根据场景设计,需要模拟微信聊天的场景,制作的软件我选择了Power Point,因为对于我而言,Power Point是自己比较擅长的软件,还原微信聊天场景没有什么难度,如下图所示。
完成了屏幕录制和场景制作后,就需要对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导出微课视频,在这里我选择了软件Power Poin将内容整合导出。
8.浅谈微课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微课 优势 作用 前景
近几年流行的“微课”,以它简单便利、针对实用、灵活形象的优势,备受师生们的青睐。
一、微课独特的优势
1.内容具有针对性
微课内容针对性很强,突出知识点,内容是重难点、知识延伸、拓展链接、示范流程等,目标明确,主题鲜明,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弄懂重难点、拓展知识面、增加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质量。
2.形式具有可操作性
微课时间是5~10分钟,此时间长度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教师将做好的微课上传到与学生建立的微信群、QQ群里,学生就可轻松自如地学习。学生为方便自己学习需要,还可将微课下载到手机上,可随时随地选择学习,还可控制视频快慢,就像遇到不懂的知识查找资料一样方便。
3.风格具有趣味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语言表达文字多,教学方法较单一。微课为解决知识点,力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突出趣味性、形象性,视频清新流畅、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做到自然衔接,浑然一体。学生眼耳心一起感受,多样化体验学习,增添乐趣,丰富想象空间,学习效果自然有所提高。
理工类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常玩手机。笔者将知识点做成有趣的微课,发到学生群。结果发现,那些不爱听课的学生,晚自习常打开微课,进步很快,效果明显。
4.具有实用性
微课主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明白操作流程,帮助解难答疑,深入了解新知,发展学习探究能力。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带着疑惑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促进智力发展。
二、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1.为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
微课对传统课堂是一大改革,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无须反复讲解知识点,教学方法多样使用,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焕发出极强的生命力,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导性。
2.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丰富资源
技校生厌学情绪明显,上课玩手机、睡觉,成绩不理想。笔者尝试多种方法,最后在微课中受益。学生利用晚自习,温习白天上课内容,慢慢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
(1)提供便利的学习平台。微课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学习资源,学生获取知识不再限于课堂,课后讲过还不懂的知识,学生利用视频反复播放,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中开小差或由于请假没有了解的知识,利用微课就能学习。建有微课资源库平台的学校,可集中不同教师的微课,汇集各具特色的学习资源,多方面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2)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微课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根据掌握知识快慢来把握学习进度。学习好的学生,讲一遍就会,有更多时间钻研更为深奥的知识;中等学生可跳过已理解知识,反复观看不明白的知识;后进生注重兴趣引导,利用多媒体逼真形象的讲解吸引他们,从而导向自觉学习、探究知识的路上。
(3)可以查缺补漏。微课帮助学生及时查缺补漏,填补知识空白,解决学习上的障碍。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不可能时时求助于老师,但可以刻刻求助于微课。它能让学生检查学习情况、强化旧知、巩固知识;没有考虑周全的方面,及时补救;发现思考错误或做错的题,及时纠正。
3.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1)提升综合能力。微课只是一个小视频课件,不是一节课的全部,但所呈现的是整体性的,从选取知识点、设计内容、取舍图文音、突出重难点到做成精彩实用、简明扼要的课件,无一不反映出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方法运用等综合能力。教师在完善微课的过程中,可以反思教学、总结经验,并使点滴实践感想上升到理论,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增强智慧、提高自身知识面和教学能力的过程。
(2)提升使用多媒体的水平。微课的运用促进教师掌握现代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微课制作需要整合大量资源,文字描述长短、图片剪辑、信息技术使用、音效调整、拍摄、视频播放到成型,都挑战着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微课的资源共享、多人使用,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普及。
(3)开拓教学视野。很多学校进行微课比赛,并将作品生成资源库,供所有教师分享、学习、交流。教师切磋经验、学习交流、反思研究,开阔了视野。
参考文献:
[1]李海龙.信息技术微型课的教学策略[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9.谈谈对微课的理解 篇九
教师:林小灵
在写这份感想前,看到作业的题目,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是微课?经过学习,了解到“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视频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主流媒体格式,师生可以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辅助教学资源;也可以将其下载保存到电子终端设备上实现便捷的移动学习。因此“微课”区别于传统上课形式和拍成教学视频的教学实录形式,是在两者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研究形式。
幼儿园3---6岁《指南》明确说明,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珍视幼儿游戏好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经验,形成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贯彻《纲要》,实施《指南》的最终目的是,科学、全面、真实地了解幼儿,支持、引导幼儿快乐学习、健康发展。归纳起来,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的教育与学习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1.社会化形成,一定得与周围的人沟通; 2.重现实感受与实际体验,形成基本概念; 3.培养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4.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玩中学,学中玩。换句话说,幼儿学东西,就是有样学样。按照“戴尔经验之塔理论”,这是一种最直接的参与式学习,就象小狮子学母狮捕捉猎物一样。这其中学到的东西,我们甚至可以不把这些当做知识来理解,因为太基础,太生活化,可以理解为是本能生存技能的延伸。
在幼儿教育阶段,我认为应该运用微课来改善幼儿学习,因为微课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起以下重要作用:
一、使用微课的形式还解决了幼儿个体差异问题,能适应不同能力的幼儿。幼儿动手能力有高低,使用手电筒的速度有快慢,观察影子的过程会因为其他幼儿的状况而产生干扰,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集体游戏会导致幼儿制作过程不充分、观察思考的过程更不充分。而通过微课形式,幼儿可以在成人的引导下,在自主的空间学习和反复操作试验,根据接受知识的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于是就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幼儿园微课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心理规律,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
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是幼儿认知过程的主导形式,并逐渐开始带有一定的自觉性,在微课内容中以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展开教学,不但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无论有没有老师、家长的陪伴,幼儿都能通过观看微课的视频,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比如:我们设计了科学活动《好玩的影子》,通过使用手电筒、各种物品手电筒的照射下,显示不同的影子,从而启发幼儿观察不同物品在手电筒的远近照射下会出现不同大小的影子等环节,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智能性的启发和引导,使孩子在观看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好奇,引发幼儿深层地探究和思考“神奇”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三、教师对微课的制作和运用促进了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在选材和确定微课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深层次地思考教学目标和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寻找突破口,充分地根据班级学情,做到课堂无幼儿,心中有孩子,这本身是一个“备教材、备孩子”的教学准备过程,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
微课短而精,弥补了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弱点,但是必须在短短的时间内将教学要领清晰地展示出来,在这里就要求我们教师语言简明扼要,逻辑性强,并易于幼儿理解。于是教师不断地锤炼语言,提高了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促进了专业化成长。
我们微课的主体是微视频,制作微视频就必须掌握PPT演播、平时课堂中的手机拍摄、录屏截屏、摄像等技能技巧以及后期制作的方法,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比如:我们上角色游戏中,每个孩子都会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活动,在这过程中,我们教师可用手机及时抓拍孩子在游戏进行中表演,等到活动评价中,可再回放给孩子们看,这就有利于孩子在评价中,能更直观的实行回忆,达到评价的良好效果。
10.如何选好微课的“点” 篇十
【关键词】微课设计 关键点 疑难点 延伸点
微课主要针对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制作,具有切口小、时间短、主题突出、类型多样、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选准知识点是微课开发的首要任务,也是微课教学“效能”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以小学语文四年级微课程制作为例,简述如何选好微课的“点”。
一、关键点:熟悉教材,把握目标,形成知识应用的序列
小学语文微课的开发制作,应遵循“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课程总目标,把握学段目标与内容,选准知识应用的关键点。
在微课设计中,笔者首先联系教材内容对学段目标加以细化,形成具体目标,并根据具体目标的要求,梳理形成“微小”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便可成为微课开发的“点”。
如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研读教材,可发现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在“发现”的范围上较三年级有所扩展,安排了关于读写方法和阅读习惯方面的发现,而且呈现方式由原先的提示语变为学习伙伴“小林”和“小东”之间的对话。这样的编排特点不但体现了四年级语文教学关注学法提炼的特点,而且以学习伙伴对话的形式呈现,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学习小结的范例,也为第三学段“回顾与拓展?交流平台”的学习实践做了铺垫。因此在研读教材后,联系“能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共同讨论”这一目标,我们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三组《语文园地?我的发现》栏目为切入点,确定了“如何进行学习小结”这一微课主题,重在引导学生从畅谈阅读感受、提炼阅读方法、联系相关内容、品读课文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比较不同作品等方面来进行学习小结;小结的时候,提示学生先概括地说一说,再用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同样的,我们还关注教材的“课后练习”“导读提示”“宽带网”等栏目,围绕这一具体目标,确定微课开发的“知识点”(知识点列举见图1)。
综上所述,我们围绕“语言运用训练”之主线,遵循“总目标→学段目标→具体目标→知识点”的思路,从阅读、习作与综合性学习等三方面分别确定语文知识运用的关键点。这样设计的微课切口小,主题集中而明确,教学目标达成度比较高。
二、疑难点:关注学情,解答疑惑,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微课的设计开发,也可以选取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来进行。学贵有疑,根据学生学习的疑难之处来设计开发微课,可以有效地引领学生的自我学习。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一课时,学生对文中“小夜莺”面对军官盘问时说的两句话表示难以理解。
师:“小夜莺”在面对敌人的盘问时,说了这样两句有意思的话。请同学们读一读,品一品,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出示句子)
①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②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生: “小夜莺”回答敌人时说“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是指在树林里有很多鸟,非常热闹。
生:我读着这两句话,感觉“小夜莺”似乎并不是在讲鸟很多,有野兽,应该是有别的含义,但具体是什么,我读不明白。
„„
“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话一语双关。“双关”这一语言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学习上的疑难点,但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语言增长点。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联系上下文再思考,如提问:句中的“麻雀、乌鸦、猫头鹰与野兽”还有可能指的是谁?“小夜莺”这样说话有何妙处?课后,我们以“读懂双关语”为主题设计了微课。由课文语例教学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双关”的语言现象,初步了解双关的用法及表达效果。
除了课堂上关注学生学习的困惑之处,我们还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学情预设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困惑。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方法的“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课文:《白鹅》和《白公鹅》,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鲜明,形象生动,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但写法完全不一样。教材建议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来学习,但如何具体地进行对比阅读,需要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导。又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要求学生体会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这也是学生阅读的难点,需要引导点拨。针对上述例子中谈及的学生疑难困惑,我们设计了微课《对比阅读作家笔下的鹅》和《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帮助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总之,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善于将学生的疑难问题变为教学资源。由学生的疑难问题切入设计的微课体现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效果会更佳。
三、延伸点:补充教材,扩大视野,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
微课的开发设计,还要关注教材的“延伸点”。如何由教材开始“延伸”?有的侧重于补充相关知识,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牧场之国》的课后资料袋提供了有关荷兰的介绍,可由此延伸制作微课,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有的侧重于提供活动建议,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宽带网”栏目指出“让我们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有的侧重于指导品悟语言,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栏目引导学生发现句式的特点;有的则侧重于指导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指导学生阅读生活中的各种票据,等等。
我们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口语交际?保护文物》为例,谈谈如何拓展延伸知识点来确定微课主题。根据教材“保护文物”口语交际训练要求,我们将“保护长城”这一训练载体作了延伸,把身边的月湖景区创设为口语交际训练平台,通过课前资料收集、课中文物保护情况交流与建议及课后延伸实践等活动,训练学生有层次、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表达与倾听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将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与成果制成微课,为口语交际提供言语材料;可以将学生练习交流的过程制成微课,为口语交际的评价与修正提供具有“现场感”的资料。这样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合理开发与利用,使学生与教材、与学习内容贴合得更加紧密。延伸,补充了教材,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增强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与能力。